CN102356134A - 涂覆组合物、涂覆方法、空调机、通风风扇及电气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涂覆组合物、涂覆方法、空调机、通风风扇及电气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56134A
CN102356134A CN2010800123548A CN201080012354A CN102356134A CN 102356134 A CN102356134 A CN 102356134A CN 2010800123548 A CN2010800123548 A CN 2010800123548A CN 201080012354 A CN201080012354 A CN 201080012354A CN 102356134 A CN102356134 A CN 1023561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n particle
acid
oxygenant
application composition
coat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1235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56134B (zh
Inventor
山本义则
吉田育弘
熊田辉彦
森冈怜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561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61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561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561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1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specific function
    • C08K3/012Additives activating the degradation of the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27/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27/0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9D127/12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a haloge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containing fluorine atoms
    • C09D127/1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tetrafluoro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02Emulsion paints including aerosols
    • C09D5/024Emulsion paints including aeroso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 C09D5/160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nti-fouling agent
    • C09D5/1612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D5/1618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5/00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nature or the effects produced; Filling pastes
    • C09D5/1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 C09D5/1606Antifouling paints; Underwater pai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anti-fouling agent
    • C09D5/1637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6Additives characterised by particle size
    • C09D7/67Particle size smaller than 100 n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28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428/00Stock material or miscellaneous articles
    • Y10T428/25Web or shee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element or component and including a second component containing structurally defined particles
    • Y10T428/254Polymeric or resinous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防污性能高、可提高与塑料等疏水性表面的密合性的涂覆组合物及涂覆方法。所述涂覆组合物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有疏水性的树脂粒子,具有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和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另外,所述涂覆方法具备:准备如下得到的涂覆组合物的工序: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有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和疏水性的树脂粒子、进而添加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将所述涂覆组合物涂敷于被涂覆部件的工序;和加热所述被涂覆部件上的所述涂覆组合物的工序。

Description

涂覆组合物、涂覆方法、空调机、通风风扇及电气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涂覆组合物、涂覆方法及空调机、通风风扇等电气设备,特别涉及用于防止电气设备部件表面脏污的水系涂覆组合物、向部件的涂覆方法及被涂敷的电气设备。
背景技术
在室内外使用的家电制品等各种物品的表面固着粉尘、尘埃、油烟、烟草的焦油等污垢,因此,提出了各种抑制它们附着或固着的方法。例如已知有在物品的表面涂敷抗静电剂、涂敷拒油性的氟树脂等从而防止亲油性污垢固着或除去容易的方法。但是,所述方法存在涂敷于物品的涂覆膜容易剥离的问题,不能期待维持长时间的防污性能。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还尝试了通过以将亲水性部分和疏水性部分在微小区域相互独立而露出的方式形成涂覆膜来长时间维持防污性能的方法。例如提出了使包含光催化性氧化物的无机氧化物和疏水性树脂微观分散而露出的防污涂覆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82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涂覆组合物存在即使含有用于赋予疏水性的树脂粒子也未必在表面形成充分的疏水性部分,不能充分得到防止污垢附着的功能的问题。
进而,作为亲水性部分,在使用氧化钛或二氧化硅等无机微粒的情况下,也存在与塑料等疏水性表面的相容性差且附着力弱而因此不能形成涂覆膜、即使能涂敷也容易产生剥离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防污性能高、可提高与疏水性表面的密合性的涂覆组合物及涂覆方法以及被涂敷的电气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涂覆组合物为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有疏水性的树脂粒子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和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
另外,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涂覆方法的特征在于,具备:准备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有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和疏水性的树脂粒子的第一剂的工序;通过在所述第一剂中添加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而准备第二剂的工序;将所述第二剂涂敷于被涂覆部件的工序;使所述被涂覆部件上的所述第二剂干燥的工序。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提高防污性能且可提高与被涂层材料的密合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过涂覆组合物形成的涂覆膜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通过涂覆组合物形成的涂覆膜的图像的说明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空调机的概略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形成在部件的涂覆膜的概略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涉及的通风风扇的概略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3~19的涂覆膜和根据比较例8的涂覆膜直到剥离的次数比。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人为解决上述问题进行了潜心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涂覆组合物对树脂粒子表面赋予亲水基而使防污性能降低是原因之一。另外,发现即使在混合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等的情况下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使用附图说明上述推测的现象。图1是示出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有疏水性粒子及亲水性粒子的涂覆组合物的图像的说明图。如图1所示,如果在水性介质中仅分散疏水性粒子1及亲水性粒子2,则疏水性粒子1分散在亲水性粒子2及水系涂覆组合物中,因此将缘于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等的亲水基3收取在周围(例如,分散剂的疏水基包围疏水性粒子1的周围,被与其相应的亲水基3包围。其结果,在疏水性粒子1的周围存在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等)。因此,在对疏水性粒子1的周围赋予亲水性的状态下形成涂覆膜4。因此,难以使用于排除污垢的疏水部分在涂覆膜4的表面露出。
因此,如图2所示,如果利用分解剂6使疏水性粒子1的周围的亲水基3分解,则使疏水部分露出。可有效地使疏水部分在涂覆膜4的表面露出。由此可提高防污功能。
进而,特别是在被涂覆部件5为疏水性的塑料材料的情况下,通过将疏水性粒子1的疏水部分以与被涂覆部件5相接的方式进行配置,可显著提高涂覆膜4对被涂覆部件5的密合性。
如图2所示,由于利用分解剂6切断亲水基3而不保留亲水基3的疏水性粒子1和周围的亲水性粒子2极性不同,因此其被排斥而容易在涂覆膜的表面析出。另一方面,即使切断也保留一部分亲水基3的疏水性粒子1要与为相同极性的周围的亲水性粒子2密合,同时,疏水性粒子1侧通过附着在疏水性被涂覆部件5上而将稳定化。
其结果,通过在涂覆膜4的表面配置用于排除污垢的疏水部分且在涂覆膜4和被涂覆部件5的界面而将保留部分亲水基3的疏水性粒子1配置,可发挥排除污垢的功能和提高对被涂覆部件5的密合性的功能。
以下,对使本发明的技术性思想具体化的构成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组合物为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有作为疏水性粒子1的树脂粒子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备作为亲水性粒子2的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和包含作为使疏水性粒子1周围的亲水基3分解的分解剂6的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在此,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5nm以下。这是因为将树脂粒子1在涂覆膜4的表面突出,以细小的无机微粒2形成涂覆膜的基体之故。
进而,通过使树脂粒子1的疏水部分散在无机微粒2的亲水部分,可容易地使水扩散且也可排除污垢。
根据本发明,由于使用有具有可切断树脂粒子1周围的亲水基3的作用效果的作为分解剂6的氧化剂,因此,切断缘于附着在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分散剂等的亲水基的结合,可将树脂粒子1适度地分散在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中,可使树脂粒子1的疏水部在涂覆膜4的表面露出,因此,可利用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来物理阻碍、排除亲水性的污垢。
另外,附着在利用氧化剂6分解的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亲水基3使与亲水性粒子2的结合作用增强,被分解的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疏水部分使向被涂覆部件5侧的结合作用增强,因此向塑料等难以涂敷的部件涂敷也变得可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中的氧化剂6引起的分解反应可通过向被涂覆部件5涂敷后加热且在就要涂敷前混合氧化引发剂等的方法而有效地引发。也可在就要涂敷之前将氧化剂6另行混合。
(氧化剂)
本发明涉及的氧化剂6优选水溶性,优选在常温下具有有机物分解作用。对于无机类氧化剂,可使用采用过氧化氢的金属盐的化学式的无机过氧化物及具有将含氧酸的羟基(-OH)取代成过氧化氢基(-O-OH)的结构的过氧化物。另外,也可使用作为氯的含氧酸的一种的高氯酸类、作为硫的含氧酸的过硫酸类。
对于有机类氧化剂,可使用作文过氧化物的具有过氧化物结构(-O-O-)作为官能团的化合物或具有过羧酸结构(-C(=O)-O-O-)作为官能团的化合物。
进而具体而言,可使用作为有机系氧化剂的过氧化卤代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乙酰、过氧化二丁基、异丙苯基氢过氧化物、丁基氢过氧化物、过氧化碳酸盐、过乙酸钠、过乙酸钾、间氯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羧酸等。
另外,作为无机系氧化剂,可使用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镁、过氧化钙、过氧化钡等过氧化物、过硫酸铵、过硫酸钠、过硫酸钾等过硫酸、高氯酸铵、高氯酸钠、高氯酸钾等高氯酸盐、氯酸钾、氯酸钠、氯酸铵等氯酸盐;过磷酸钙、过磷酸钾等过磷酸;高碘酸钠、高碘酸钾、高碘酸镁等高碘酸盐。
另外,对于氧化剂6的添加量,在将树脂粒子1的固体成分的质量设为100的情况下的比率优选为0.1~25,进一步优选为0.5~10。在氧化剂6低于0.1的情况下,不能得到将缘于树脂粒子1的周围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等的亲水基3分解的充分的效果。超过25时,氧化剂6变多,不能含有期望的树脂粒子1及无机微粒2,不能充分地表现出防污功能。
(树脂粒子)
本发明涉及的树脂粒子1需要分散于涂覆组合物,因此,使用例如聚氧化烯烷基醚、聚氧乙烯十六烷基醚等分散剂进行分散。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优选氟树脂粒子,可使用例如PTEE(聚四氟乙烯)、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ETFE(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CTFE(乙烯-氯三氟乙烯共聚物)、PVDF(聚偏氟乙烯)、PCTFE(聚氯三氟乙烯)、PVF(聚氟乙烯)、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也可以在上述树脂粒子中混合其它的树脂粒子。
进而,树脂粒子1也可为乙酸乙烯酯树脂、丙烯酸类树脂、酚醛树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类树脂、偏氯乙烯树脂、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类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等树脂粒子。也可使用它们的共聚物或混合物。也可以在上述树脂粒子中混合其它的树脂粒子。
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优选通过例如光散射法测定的50~500nm左右。更优选为100~250nm。通过使用上述平均粒径,容易分散且相对于涂覆膜4的膜厚变为充分大的粒子,容易使其露出于涂覆膜4的表面。平均粒径过大时,涂覆膜4中的疏水性部分的区域变得过大而容易附着疏水性的污染物。另外,涂覆膜4的凹凸变大而容易粘着污染物。
另外,树脂粒子1优选相对于包含水性介质的涂覆组合物为0.2质量%~5.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0.5质量%~3.0质量%。树脂粒子1的含量少时,不能得到充分的防污效果,过多时,有时在添加氧化剂6并混合涂覆组合物时凝聚。
(无机微粒)
本发明涉及的无机微粒2可使用亲水性的二氧化硅微粒、钛微粒。特别是二氧化硅微粒与二氧化钛及氧化铝等其它的无机微粒相比,折射率为接近于塑料及玻璃等的值,因此,在将它们制成被涂覆部件5的情况下,通过界面及表面的光反射难以变白或刺目。通过二氧化硅微粒为微粒,可进一步提高该效果。二氧化硅微粒的平均粒径如上所述,优选例如利用光散射法测定的平均粒径为15nm左右以下。
进而,如果平均粒径为4~15nm,则对于1个二氧化硅微粒,相当于二氧化硅微粒质量的约15~30%质量的表面部分在涂覆组合物中可呈现为半溶解于水的状态。平均粒径超过15nm时,溶于水的二氧化硅成分变少,难以得到作为粘合剂的作用,因此,不能充分确保涂覆膜4的强度而容易产生裂纹。
若平均粒径低于4nm,则半溶解于水的二氧化硅成分的比率变得过高,有二氧化硅粒子彼此凝聚的可能性。
另外,二氧化硅微粒的粒径也对涂覆膜4的透明性等外观特性造成影响。只要为平均粒径15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则通过涂覆膜4反射的光的散射变小,因此可提高涂覆膜4的透明性、可抑制被涂覆部件5的色调及手感的变化、可不损伤被涂覆部件5的色调及手感。
另外,作为二氧化硅微粒,通过使用平均粒径15nm以下的二氧化硅微粒,得到的涂覆膜4中的二氧化硅成分不仅致密而且在二氧化硅微粒间具有微细的空隙。通过致密度可使膜厚变小,同时,因空隙而使与成为污染原因的粒子的分子间力(附着力)变小,因此有难以粘着的效果。
二氧化硅微粒相对于涂覆组合物的添加量优选0.5质量%~5质量%,进一步优选1质量%~4质量%。过少时,无机微粒2变稀疏而不能形成涂覆膜4的基体。过多时,涂覆膜4的基体过厚,容易产生裂纹。
在涂覆组合物中,例如,如果将二氧化硅微粒∶氟树脂粒子(固体成分质量比)设为70∶30~95∶5,则可通过在常温的干燥得到缘于二氧化硅微粒的亲水性区域和缘于氟树脂粒子的疏水性区域均衡地混合的涂覆膜4。如果设为80∶20,则更为优选。
另一方面,特别是在粉尘、尘埃显著的环境下,使树脂粒子1的含量增大,例如如果将二氧化硅微粒∶氟树脂粒子(固体成分质量比)设为20∶80~30∶70,则提高涂覆膜4表面的防污特性。
进而,无机微粒2可为硅、镁、铝、钛、铈、锡、锌、锗、铟、锑等的半导体或金属微粒。另外,也可为镁、铝、钛、铈、锡、锌、锗、铟、锑等的氧化物或氮化物的微粒。还可为选择混合这些中任意一种的混合物。
(水性介质)
本发明涉及的水性介质可使用去离子水等水。水中所包含的钙离子及镁离子等离子性杂质少为宜。优选2价以上的离子性杂质为200ppm以下,更优选为50ppm以下。
可将上述的树脂粒子1、上述的无机微粒2、上述的水介质分别组合并根据相应于各用途的配合比,形成涂覆膜4。即,根据用途将无机微粒∶疏水性粒子(固体成分质量比)设为20∶80~95∶5即可。
(涂覆膜的形成方法)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覆组合物的涂覆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被涂覆部件5浸渍在涂覆组合物中或使用毛刷涂敷在被涂覆部件5表面上。另外,也有将涂覆组合物形成喷雾状进行涂敷的方法。
通过将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覆组合物涂敷在被涂覆部件5后进行干燥,在将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制成基体的致密膜上使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在疏水部在表面上突出的状态下进行分散,另一方面,可提高与被涂覆部件5的密合性并进行涂布。可利用氧化剂6分解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周围的亲水基3,这是因为分解的亲水基3以活性化的状态介入与被涂覆部件5的界面。
对氧化剂6的添加方法而言,优选在添加并混合搅拌无机微粒2及树脂粒子1后,在用去离子水稀释后进行添加。在不稀释而进行添加的情况下,树脂粒子1相对于涂覆组合物的量变多,因此有时产生凝聚。
(被涂覆部件)
本发明的被涂覆部件5优选特别是油性、水性的污垢混合而易附着污垢但不能频繁地清扫的部件。用于空调机的热交换器、风机、挡板等时,是有效的。不仅可作为金属部件,而且可作为塑料部件的防污涂覆组合物而有效地应用。
在由本发明涉及的涂覆组合物得到的涂覆膜4中,与在涂覆膜4的表面露出的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面积相比,用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形成的亲水部分的面积足够大,成为疏水部分分散在连续的亲水性部分中的结构。亲水性部分不被疏水部分割而是连续的,因此在涂覆膜4表面附着有水滴的情况下,具有水容易扩散的特性。
因此,本发明涉及的涂覆膜4可在水容易扩散这样的高亲水性的状态下维持,同时,如果在污染物附着中微观观察,出现使亲水部和疏水部共存。因此,可使吸湿时及干燥时的表面的水分的移动变容易,也可使附着的污染物游离。另外,在结露时、降雨时或清洗时,水容易流动容易浸透,因此,也具有容易除去附着的污染物这样的效果。
在另一侧面,在由本发明涉及的涂覆组合物得到的涂覆膜4中,如果增大在涂覆膜4的表面露出的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面积,则用连续的缘于无机微粒2的亲水性部分对油和静电的排除、水的流动可确保,同时,可利用涂覆膜4表面的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有效地排除粉尘、尘埃。
通过使用本发明涉及的涂覆组合物,特别是可显著地提高与塑料材料的密合力,因此也可以省略前处理。
在被涂覆部件为塑料材料的情况下,虽然为提高与涂覆组合物的密合力,通常是预先对被涂覆部件5表面进行UV照射、电晕放电处理、火焰处理、铬酸液浸渍等预处理,但具有省略它们的效果。在并用表面处理和本发明涉及的涂覆膜4的情况下,具有可简化表面处理的效果。
实施方式2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涉及的涂覆方法为进一步优选涂敷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组合物的方法。
即,特征在于,具备工序:准备在水性介质中以例如固体成分质量比为70∶30~95∶5而分散有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和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第一剂的工序;在上述第一剂中若将上述树脂粒子1的固体成分的总质量设为100则以例如0.5~30的比率添加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6,从而准备第二剂的工序;将上述第二剂涂布于被涂覆部件5的工序;使上述被涂覆部件5上的上述第二剂干燥的工序。
利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覆方法,可在被涂覆部件5上牢固地形成涂覆膜4,所述涂覆膜4为在以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为基体的致密膜中使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疏水部分在表面上突出的状态进行分散的涂敷膜。通过在就要向被涂覆部件5上涂布之前添加第二剂中的氧化剂,可分解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周围的亲水基3,可将疏水部分散在涂覆膜4表面上。进而被分解的亲水基3可以活化的状态介入与被涂覆部件的界面,因此表现出牢固的密合力。
涂布后可以在室温下进行干燥或进行加热干燥。在室温下干燥的情况下,为了缩短干燥时间,也优选用气流促进干燥。在进行加热干燥的情况下,可喷射暖风来进行,也可在干燥炉中进行加温。在此的干燥的目的在于将无机微粒形成膜而丧失流动性。
实施方式3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涉及的涂覆方法为进一步优选涂敷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组合物的方法。
即,特征在于,具备以下工序:准备如下得到的涂覆组合物的工序:在水性介质中以例如固体成分质量比为70∶30~95∶5的方式分散有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和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进而例如在将上述树脂粒子的固体成分的总质量设为100的情形下以0.5~30的比率添加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6;将上述涂覆组合物涂敷在被涂覆部件5的工序;加热上述被涂覆部件5上的上述涂覆组合物的工序。
利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涂覆方法,可在被涂覆部件5上牢固地形成涂覆膜4,所述涂覆膜4为在以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为基体的致密膜中以将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疏水部分在表面上突出的状态进行分散的涂敷膜。
这是因为:涂布在被涂覆部件5上后,通过加热涂覆组合物中的氧化剂6,可分解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周围的亲水基3,被分解的亲水基3可以活化的状态介入与被涂覆部件5的界面。另外,通过加热,具有使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和被涂覆部件5牢固地密合的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可使用暖风、红外线、加热炉来进行。加热温度设为40℃~90℃时,可分解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周围的亲水基3,通过急剧的干燥,也可抑制在涂覆膜4产生裂纹。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实施方式2及3中,对将涂覆组合物涂布在被涂覆部件5的工序进行说明,涂覆方法可为毛刷涂,也可为喷涂,还可为浸渍。特别是为了制成没有不匀的涂覆膜4,优选在浸渍涂敷后用气流除去剩余的涂覆组合物。在涂覆组合物中浸渍被涂覆部件5的情况下,如果将被涂覆部件5慢慢地提起并使被涂覆部件5旋转,则可除去剩余的涂覆组合物,可抑制涂敷不匀。另外,在加厚膜厚的情况下,反复进行上述涂敷工序即可。
实施方式4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涉及的涂覆方法为进一步优选涂敷实施方式1涉及的涂覆组合物的方法。
即,特征在于,具备工序:准备在水性介质中以固体成分质量比为20∶80~30∶70的方式混合有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和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第一剂的工序;在上述第一剂中在将上述树脂粒子1的固体成分的总质量设为100的情形下以0.1~30的比率添加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6,从而准备第二剂的工序;将上述第二剂涂布在被涂覆部件5的工序;使上述被涂覆部件5上的上述第二剂干燥的工序。
即使在使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含量增大的情况下,也可在被涂覆部件5上牢固地形成涂覆膜4,所述涂覆膜4为在将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作为基体的致密膜中以将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疏水部分在表面上突出的状态进行分散的涂敷膜。
与实施方式2同样地,也可将第二剂中的氧化剂6在就要向被涂覆部件5涂敷之前进行添加,与实施方式3同样地预先混合于涂覆组合物,通过加热引发或促进反应。即使在任意的情况下,均可得到与实施方式2及3同样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实施方式3、4中,对将无机微粒2和树脂粒子1的固体成分质量比设为70∶30~95∶5、20∶80~30∶70的例子、在将树脂粒子1的固体成分的质量设为100的情况下将氧化剂6设为0.5~30、0.1~30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可根据用途、所要求的功能进行选择。
特别是在树脂粒子1相对于无机微粒2的含量多的情况下,优选0.5~20。低于0.5时,不能得到分解缘于树脂粒子1周围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等的亲水基3的充分效果。另外,超过20时,涂覆膜4的表面的树脂粒子1和无机微粒2的平衡被破坏,不能发挥足够的防污性能。进而,不能充分得到涂覆膜4与被涂覆部件5的密合性。
实施方式5
图3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涉及的空调机的概略剖面图。图3中,空调机7具备:进入气体的进入口22、交换从进入口22进入的气体的热的热交换器9、使通过热交换器9进行了热交换的气体循环的风机8、形成通过风机8输送气体的通道的风路形成部件12、引导通过风路形成部件12带来的气体的叶片10及挡板11和将热交换器9、风机8内置的罩13。而且,在风机8及风路形成部件12的内侧的一部分的表面形成有利用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的涂覆膜4。
在此虽然示出特别是在防污效果高的部位上形成有涂覆膜4的例子,但在风机8、热交换器9、叶片10、挡板11、风路形成部件12、罩13中的至少一个的表面形成有利用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的涂覆膜4即可。
例如,对于想确保一定程度的水流动的热交换器9,形成使无机微粒2的比率大的涂覆膜4,对于在容易附着尘埃的风机8及风路形成部件12,形成使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比率大的涂覆膜4等,可考虑各部位的功能来决定配合比。
如图4所示,将上述各部件设为被涂覆部件5,在其上所形成的涂覆膜4的表面上配置用于排除污垢的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且在涂覆膜4与被涂覆部件5的界面形成粘合增强层14。图4中15为氧化剂6的反应生成物。
即,本实施方式中的空调机中,在作为部件的热交换器9、风机8、风路形成部件12的表面上介由粘合增强层14形成有涂覆膜4,所述涂覆膜4具有平均粒径为50nm~500nm的树脂粒子、平均粒径15nm以下的无机微粒和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6的反应生成物。
因此,空调机中,可除去形成有涂覆膜4的各部件中的污垢,可保持长时间清洁的状态。另外,即使风量变大也可抑制涂覆膜4的剥离。可减少清扫次数,但即使有用于清扫部件的擦去作业,由于利用粘合增强层14牢固地形成涂覆膜4,因此,也可防止涂覆膜4的剥离。因此,具有维修特性也优异的效果。
在哪个部件进行涂敷可适当选择。
实施方式6
图5中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涉及的通风风扇的概略剖面图。图5中,通风风扇21具有吸气口19、配置于从吸气19进入的气体的通路的叶片体17、使叶片体17旋转的马达16、通过由利用马达16而旋转的叶片体17形成的气体流动将气体排出的排气口20、与排气口20及吸气口19连接且将叶片体17内置的框体18。而且,叶片体17的表面形成有利用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的涂覆膜4。
特别是在容易附着尘埃的叶片体17,要使在利用无机微粒2的基体适度分散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形成使无机微粒2的比率稍大的涂覆膜4为宜。对叶片体17的表面而言,在表面配置用于排除污垢的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且在涂覆膜4与被涂覆部件5的界面形成有粘合增强层14。
即,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通风风扇中,在作为部件的叶片体17的表面上介由粘合增强层14形成涂覆膜4,所述涂覆膜4具有平均粒径为50nm~500nm的树脂粒子、平均粒径15nm以下的无机微粒和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6的反应生成物。
因此,通风风扇21中,可排除在形成有涂覆膜4的叶片体17中的污垢,可经常保持清洁的状态。另外,即使风量变大也可抑制涂覆膜4的剥离。可减少清扫次数,但即使有为清扫部件的擦去作业,通过密合增强层14牢固地形成涂覆膜4,因此也可防止涂覆膜4的剥离。因此,具有维护特性也优异的效果。
特别是涂覆膜4形成在叶片体17整体的情况下,也可抑制叶片体的堵塞引起的通气风量的降低或噪音恶化。也可在叶片体17以外的部件进行涂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对实施方式5及实施方式6中空调机及通风风扇的例子进行了描述,但可用于升降梯、冷藏库、太阳能电池等电气设备的各部件。被涂覆材料5没有特别的限定,用于聚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ASG树脂等塑料部件时,可有效地确保粘合强度。
实施例
以下,通过举出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涂覆组合物的防污性、亲水性、密合性的详细实验结果及特性进行说明。被涂覆部件5使用不锈钢制及塑料制的部件。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示的实施例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9及比较例1~4中,作为被涂覆部件5,使用长度100mm×宽度30mm×高度1mm的不锈钢基材形成涂覆膜4。
作为实施例1~9,准备以下的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10nm的氧化钛溶胶(昭和电工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聚烯烃分散体(住友精化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氧化钛溶胶2质量%、聚烯烃分散体0.5质量%、过氧化氢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2)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胶体二氧化硅2质量%、PTFE分散体0.5质量%、过氧化氢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3)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胶体二氧化硅3质量%、PTFE分散体5质量%、过氧化氢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4)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胶体二氧化硅2.3质量%、PTFE分散体0.1质量%、过氧化氢0.005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5)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1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胶体二氧化硅2质量%、PTFE分散体0.5质量%、过氧化氢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6)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5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胶体二氧化硅2质量%、PTFE分散体0.5质量%、过氧化氢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7)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胶体二氧化硅2质量%、PTFE分散体0.5质量%、过氧化氢0.0025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8)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硫酸铵,将胶体二氧化硅4.5质量%、PTFE分散体0.5质量%、过硫酸铵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9)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15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硫酸铵,将胶体二氧化硅2质量%、PTFE分散体5.5质量%、过硫酸铵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作为比较例1~4,准备以下的涂覆组合物。
(比较例1)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和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将胶体二氧化硅2质量%、PTFE分散体0.5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不包含氧化剂6的涂覆组合物。
(比较例2)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胶体二氧化硅2.3质量%、过氧化氢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不包含树脂粒子1的涂覆组合物。
(比较例3)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将PTFE分散体0.5质量%、过氧化氢0.01质量%、平均粒径30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搅拌混合来制备含有平均粒径大的胶体二氧化硅的涂覆组合物。
(比较例4)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和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5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将胶体二氧化硅2质量%、PTFE分散体0.5质量%、亚氯酸钠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使用难以被氧化剂6氧化的亚氯酸钠的涂覆组合物。
将实施例1~9及比较例1~4的涂覆组合物的配合比等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0092154210000171
使用实施例1~9及比较例1~4的涂覆组合物涂布在不锈钢基材5上,通过用鼓风吹飞剩余液的方法形成涂覆膜4,分别评价形成的涂覆膜4的性状、初期接触角θ及防污性能。在此,涂覆膜4的性状通过目视观察进行评价。接触角θ利用接触角计(协和界面化学株式会社制DM100)来测定。对防污性能而言,对作为亲水性污染物的沙尘的固着性、作为疏水性污染物的碳粉尘的固着性。
亲水性污染物的固着性评价使用以1~3μm为中心粒径的红色JIS关东垆姆土(loam)粉尘进行作为沙尘附着性的评价。具体而言,通过用空气对涂覆膜表面喷射,目视观察因关东垆姆土粉尘的固着而着色并分5级进行评价。在该评价中,将几乎没有关东垆姆土粉尘的固着的情况设为1,将关东垆姆土粉尘的固着多的情况记为5。另外,疏水性污染物的固着性评价通过用空气对涂覆膜表面喷射油系的炭黑,目视观察因黑色炭黑的固着而着色并分5级进行评价。在该评价中,将几乎没有炭黑固着的情况设为1,将炭黑固着多的情况记为5。将其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2)
  膜   沙尘附着性   炭黑附着性 初期接触角θ
  实施例1   微白浊膜   3   3   29
  实施例2   透明膜   1   1   11
  实施例3   透明膜   1.5   3.5   28
  实施例4   透明膜   3.5   1   14
  实施例5   透明膜   2.5   3   25
  实施例6   透明膜   2   3.5   23
  实施例7   透明膜   3   1   13
  实施例8   透明膜   2.5   1.5   12
  实施例9   微白浊膜   2.5   3   26
  比较例1   透明膜   4   2   13
  比较例2   透明膜   5   2   11
  比较例3   微白浊膜   4   4   32
  比较例4   透明膜   4.5   3   20
由表2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利用实施例1~8的涂覆组合物形成的涂覆膜4相对于亲水性、疏水性二者的污染物均显示出优异的防污性能。另外,由实施例2~8可知作为无机微粒2使用二氧化硅微粒、作为树脂粒子1使用氟树脂粒子的涂覆膜显示出良好的性能。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涂覆膜4连续连接的亲水性二氧化硅膜为基体,因此接触角总体显示低的值,但是在微小区域(微观的)中,亲水性的二氧化硅微粒和疏水性的氟树脂粒子以纳米水平交互连续配置。另外,配置的树脂粒子1在形成涂覆膜4时,存在于树脂粒子1周围的亲水基3被添加的氧化剂6切断,树脂粒子1表面中的亲水基3减少。因此,树脂粒子1可提高疏水性功能。
另外,通过调节二氧化硅微粒与氟树脂粒子的含量(重量比率),可调节形成的涂覆膜4的防污性能。在使二氧化硅微粒的比率变大的情况下,可抑制疏水性污染物的附着,在使氟的比率变大的情况下,可抑制亲水性污染物的附着。可知在二氧化硅微粒:氟树脂粒子的固体成分比为80∶20的实施例2中,亲水性污染物、疏水性污染物的附着量均为最小。
进而,实施例2~8的涂覆组合物可形成厚度均一且薄的涂覆膜。由电子显微镜图像可确认到涂覆膜厚度为100nm~200nm左右的薄膜。另外,可形成透明的膜。在实施例9中,确认到氟树脂粒子的含量多且若干凝聚的状态,涂敷形成膜的状态为微白膜。
另一方面,在比较例1中,由于没有添加氧化剂6,因此在涂覆膜4中的氟树脂粒子表面残留有表面活性剂等的亲水基3。由此,由于作为分散的氟树脂粒子表面的疏水部分的功能减弱,因此,容易附着亲水性污染物。另外,在比较例2中的仅由二氧化硅微粒形成的涂覆膜(二氧化硅微粒的质量∶氟树脂粒子的质量=100∶0)中没有由氟粒子形成的微小凹凸,因此附着面积增大,作为整体的防污效果大幅降低。
另外,比较例3中二氧化硅粒径大,因此产生裂纹。因此,容易引起污染,防污性能变差。二氧化硅粒径需要为微粒。认为,比较例4中,由于亚氯酸钠不能充分地切断树脂粒子表面的亲水基,因此防污性能差。
接着,作为被涂覆部件5,使用长度100mm×宽度10mm×厚度2mm的塑料平板基材(材质:聚苯乙烯、白色板)进行同样的实验。作为实施例10~12及比较例5~7,准备以下的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0)
制备与实施例2同样的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1)
将去离子水及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1.7质量%及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5质量%、以及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2)
将去离子水及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3质量%及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0.25质量%、以及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作为比较例5~7,准备以下涂覆组合物。
(比较例5)
将去离子水及平均粒径20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2质量%及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0.5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比较例6)
将去离子水及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3质量%及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制作不包含树脂粒子1的涂覆组合物。
(比较例7)
比较例7中,将去离子水及平均粒径20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2质量%及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0.5质量%、作为分解剂的亚氯酸钠0.01质量%搅拌混合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在实施例10~12及比较例5~7中准备的涂覆组合物中浸渍塑料平板5,通过慢慢提起形成涂覆膜4。
实施例10~12及比较例5、6进行60℃、18小时的加热。比较例7在25℃下干燥18小时。
将实施例10~12及比较例5~7的涂覆组合物的配合比示于表3。
(表3)
Figure BDA0000092154210000211
与上述利用不锈钢基材的实验同样地分别评价形成的涂覆膜4的性状、初期接触角θ及防污性能。
另外,通过以下的方法进行密合性的评价。用折叠且用水浸湿过的纱布以5cm角的挤压面挤压在涂敷面,边施加100g重/cm2的载重边进行10cm的往复运动。将直到涂覆膜4开始剥离的往复次数作为密合力的强度的指标。
(表4)
由表4中所示的实验结果可知,由实施例9~11的涂覆组合物形成的涂覆膜相对于亲水性、疏水性二者的污染物均显示出优异的防污性能。另外,与没有添加氧化剂6的比较例5相比,能明确地得到提高密合性的效果。在仅用二氧化硅微粒形成的涂覆组合物的比较例6中,对表面防水性高的塑料部件未能形成涂覆膜4。
另外,在实施例10中,通过增加二氧化硅微粒的添加量,可提高亲水性,另外,相对于亲水性、疏水性二者的污染物显示出优异的防污性能。
另一方面,比较例5的结果为沙尘附着多。推断为由于没有添加氧化剂6,因此,不能减少分散于涂覆膜4中的氟树脂粒子表面的亲水基,不能充分地得到作为疏水部分的功能。另外,结果是相对于塑料部件6的密合性非常弱。另外,即使在比较例7中结果是也不能得到密合性。
在实施例13~19及比较例8中,作为被涂覆部件5,使用长度100mm×宽度30mm×高度1mm的聚丙烯制的塑料基材形成涂覆膜4。
(实施例13)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0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作为氧化剂6的硫酸铵(A),添加并搅拌混合胶体二氧化硅2质量%、PTFE分散体0.5质量%、上述氧化剂0.05质量%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4)
准备作为氧化剂6的硫酸钠(B),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5)
准备作为氧化剂6的碳酸氢钠(C),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6)
准备作为氧化剂6的亚硫酸钠(D),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7)
准备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E),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来地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8)
准备作为氧化剂6的过硫酸铵(F),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19)
准备作为氧化剂6的过硫酸钠(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涂覆组合物。
(比较例8)
不添加氧化剂6(H),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3同样地制备涂覆组合物。
在实施例13~19及比较例8的涂覆组合物中浸渍塑料基材,慢慢地提起后,在干燥的各自的涂覆膜以5cm角的挤压面挤压纱布,边施加1kg重/cm2的载重边进行10cm的往复运动。将直到各自的涂覆膜剥离的往复次数作为密合力强度的指标,进行密合性评价。
如图6所示可知,与利用没有添加氧化剂6的比较例8(H)的涂覆膜相比,利用添加有氧化剂6的实施例13~19(A~G)的涂覆膜直到剥离的往复次数多、密合性优异。
特别是添加有作为氧化剂6的其为过氧化剂的过氧化氢(E)、过硫酸铵(F)、过硫酸钠(G)的实施例17、实施例18、实施例19中的涂覆膜的密合性优异。
由此可知,在原本密合性差的塑料基材,即使不进行预先照射紫外线处理或电晕放电处理等表面处理也可确保密合性。
在实施例20、21中,作为被涂覆部件5,使用长度100mm×宽度30mm×高度1mm的聚丙烯制的塑料基材,形成涂覆膜4。
(实施例20)
准备作为水性介质的去离子水、作为亲水性的无机微粒2的平均粒径5nm的胶体二氧化硅(日产化学公司制)、作为疏水性的树脂粒子1的平均粒径250nm的PTFE分散体(旭硝子制)和作为氧化剂6的过氧化氢,添加、搅拌混合胶体二氧化硅0.3质量%、PTFE分散体1.1质量%、氧化剂0.05质量%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实施例21)
与实施例20同样,准备去离子水、无机微粒2、树脂粒子1和氧化剂6,添加、搅拌混合胶体二氧化硅1.4质量%、PTFE分散体0.6质量%、氧化剂0.05质量%来制备涂覆组合物。
将表5所示的改变了无机微粒2和树脂粒子1的固体成分质量比的涂覆组合物涂敷在长度100mm×宽度30mm×高度1mm的聚丙烯制的塑料基材,与实施例10~12同样进行涂覆膜4的透明度、密合性的评价。
在将树脂粒子1的固体成分的质量设为100的情况下,氧化剂6更优选2~10。在低于2的情况下,得不到将缘于树脂粒子1周围的分散剂、表面活性剂、稳定剂等的亲水基3分解的充分效果。超过10时,氧化剂6变多,不能含有期望的树脂粒子1及无机微粒2,不能充分地表现出防污功能。
将结果示于表6。由此可知,虽然在树脂粒子比率高的情况下炭黑附着性稍差,但透明度、密合性良好。另一方面,可知使无机微粒比率变高时,虽然沙尘附着性稍差、但透明度也良好,也可确保密合性。
(表5)
Figure BDA0000092154210000241
(表6)
Figure BDA0000092154210000251
附图标记说明
1疏水性粒子、树脂粒子、2亲水性粒子、无机微粒、3亲水基、4涂覆膜、5被涂层部件、6分解剂、氧化剂、7空调机、8风机、9热交换器、10叶片、11挡板、12风路形成部件、13罩、14粘合增强层、15反应生成物、16马达、17叶片体、18框体、19吸气口、20排气口、21通风风扇、22进入口

Claims (11)

1.涂覆组合物,其是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有疏水性的树脂粒子的涂覆组合物,特征在于具有:
亲水性的无机微粒;
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氧化剂包含过氧化氢、过氧化钠、过氧化钾、过氧化镁、过氧化钙、过氧化钡、过硫酸铵、过硫酸钾、高氯酸铵、过硫酸钠、高氯酸钠、高氯酸钾、氯酸钾、氯酸钠、氯酸铵、过磷酸钙、过磷酸钾、高碘酸钠、高碘酸钾、高碘酸镁、过氧化卤代苯甲酰、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乙酰、过氧化二丁基、异丙苯基氢过氧化物、丁基氢过氧化物、过氧化碳酸盐、过乙酸钠、过乙酸钾、间氯过氧化苯甲酸、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羧酸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氧化剂为水溶性,并且其在树脂粒子的固体成分的质量设为100的情形下的比率为0.1~3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树脂粒子为平均粒径为50nm~500nm的氟树脂粒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覆组合物,其特征在于,
无机微粒的平均粒径为15nm以下、
树脂粒子的平均粒径为50nm~500nm,无机微粒与树脂粒子的质量比为20∶80~95∶5。
6.涂覆方法,特征在于其具备:
准备在水性介质中分散有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和疏水性的树脂粒子的第一剂的工序;
通过在所述第一剂中添加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而准备第二剂的工序;
将所述第二剂涂敷于被涂覆部件;
使所述被涂覆部件上的所述第二剂干燥的工序。
7.涂覆方法,特征在于其具备:
准备如下得到的涂覆组合物的工序:在水性介质中分散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和疏水性的树脂粒子,进而添加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
将所述涂覆组合物涂敷于被涂覆部件的工序;和
加热所述被涂覆部件上的所述涂覆组合物的工序。
8.涂覆组合物,特征在于,其具有水性介质,以及分散于所述水性介质的疏水性的树脂粒子、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和氧化剂,
所述疏水性的树脂粒子包含乙酸乙烯酯、丙烯酸类树脂、酚醛树脂、有机硅改性丙烯酸类树脂、偏氯乙烯树脂、氯乙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丙烯酸类聚氨酯树脂、有机硅树脂、氟树脂、聚酯树脂、聚烯烃树脂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所述亲水性的无机微粒包含硅、镁、铝、钛、铈、锡、锌、锗、铟、锑形成的金属微粒、所述金属的氧化物微粒及所述金属的氮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所述氧化剂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
9.空调机,其具备进入气体的进入口、将从所述进入口进入的气体的热进行交换的热交换器、使通过所述热交换器进行了热交换的气体循环的风机、形成由所述风机输送的气体的通道的风路形成部件、引导由所述风路形成部件带来的气体的叶片和挡板,以及将所述热交换器、风机内置的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热交换器、风机、叶片、挡板、风路形成部件、罩的至少任意一个的表面介由粘合增强层而具备涂覆膜,所述涂覆膜具有
平均粒径为50nm~500nm的树脂粒子、
平均粒径为15nm以下的无机微粒、和
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的反应生成物。
10.通风风扇,其具备吸气口、配置于从所述吸气口进入的气体的通路的叶片体、使所述叶片体旋转的马达、通过由利用所述马达旋转的所述叶片体所形成的气体流动而排出所述气体的排气口、与所述排气口及所述吸气口连接且将所述叶片体内置的框体,特征在于,
所述吸气口、叶片体、马达、排气口、框体中的至少任意一个的表面介由粘合增强层而具备涂覆膜,所述涂覆膜具有
平均粒径为50nm~500nm的树脂粒子、
平均粒径为15nm以下的无机微粒、和
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的反应生成物。
11.电气设备,特征在于,其介由粘合增强层而具备涂覆膜,所述涂覆膜具有
平均粒径为50nm~500nm的树脂粒子、
平均粒径为15nm以下的无机微粒、和
包含过氧化物、高氯酸、氯酸盐、过硫酸、过磷酸、高碘酸盐中的至少任意一种的氧化剂的反应生成物。
CN201080012354.8A 2009-03-19 2010-03-10 涂覆组合物、涂覆方法、空调机、通风风扇及电气设备 Active CN1023561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PCT/JP2009/001245 2009-03-19
PCT/JP2009/001245 WO2010106581A1 (ja) 2009-03-19 2009-03-19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そのコーティング方法
PCT/JP2010/001692 WO2010106762A1 (ja) 2009-03-19 2010-03-10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方法、空気調和機、換気扇、および電気機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56134A true CN102356134A (zh) 2012-02-15
CN102356134B CN102356134B (zh) 2014-04-16

Family

ID=42739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12354.8A Active CN102356134B (zh) 2009-03-19 2010-03-10 涂覆组合物、涂覆方法、空调机、通风风扇及电气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481802B2 (zh)
EP (1) EP2410029B1 (zh)
CN (1) CN102356134B (zh)
ES (1) ES2474607T3 (zh)
WO (2) WO201010658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6953A (zh) * 2014-10-29 2016-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覆组合物、防污性部件、空气调节器及换气扇
CN107614637A (zh) * 2015-05-14 2018-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覆组合物、涂覆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涂覆膜、换气扇及空气调节机
CN110300781A (zh) * 2017-02-21 2019-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布组合物、涂膜及具有其的空调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70690B2 (ja) * 2010-10-06 2015-02-18 昭和電工パッケージング株式会社 内容物付着防止蓋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677144B2 (ja) * 2011-03-11 2015-02-2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撥水性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空調機室外機
KR102443092B1 (ko) * 2015-09-01 2022-09-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장치에 사용되는 부품 및 이를 구비한 공기조화장치
CN106280749B (zh) * 2016-08-31 2019-04-30 贵州卓霖节能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保温隔热水性氟碳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US20200278136A1 (en) * 2019-02-28 2020-09-03 Whirlpool Corporation Hydrophobic Coating on Evaporator to Enhance Food Preservation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3991A1 (en) * 2002-04-30 2003-10-30 Hydromer, Inc.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multiple hydrophilic applications
CN1813002A (zh) * 2003-06-24 2006-08-02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具有纳米颗粒相的微粒的水性分散体和含有该分散体的涂料组合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01077A (zh) * 1975-03-04 1976-09-07 Konishiroku Photo Ind
EP0696623A4 (en) * 1993-12-22 1998-12-16 Mitsui Du Pont Fluorchemical ARTICLE HAVING A HYDROPHOBIC FLUORORESIN SURFAC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WO1997045502A1 (fr) * 1996-05-31 1997-12-04 Toto Ltd. Element anti-encrassement et composition pour revetement anti-encrassement
JPH10132483A (ja) 1996-10-29 1998-05-22 Toto Ltd 水滴付着防止性を有する熱交換器用フィン、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熱交換器
US6337129B1 (en) 1997-06-02 2002-01-08 Toto Ltd. Antifouling member and antifouling coating composition
JPH1192689A (ja) * 1997-09-25 1999-04-06 Tao:Kk 無機コーティング剤
JP3387392B2 (ja) * 1997-10-24 2003-03-17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含フッ素系重合体水性分散組成物
JP3903809B2 (ja) * 2001-03-02 2007-04-11 日産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球状複合硬化メラミン樹脂粒子の製造方法
JP2002336768A (ja) * 2001-05-11 2002-11-26 Inax Corp 防汚塗膜の形成方法
JP4017389B2 (ja) * 2001-12-21 2007-12-05 Jfe建材株式会社 光触媒体の製造方法
WO2003102091A1 (fr) * 2002-05-30 2003-12-11 Toto Ltd. Materiau de revetement photocatalytique, materiau composite catalytique et procede de production correspondant. compositions de revetement aqueuses autonettoyantes et element autonettoyant
JP2004051725A (ja) * 2002-07-18 2004-02-19 Nippon Parkerizing Co Ltd 塗料組成物、塗膜形成方法、及び塗膜を有する材料
JP2004323700A (ja) * 2003-04-25 2004-11-18 Bridgestone Corp 光触媒コーティング剤
CA2675408C (en) 2007-01-18 2012-01-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Coating composition and its production,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JP4698721B2 (ja) * 2008-10-17 2011-06-0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及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WO2010105938A1 (en) * 2009-03-18 2010-09-23 Basf Se Modified silica particles and dirt repellent polymer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them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30203991A1 (en) * 2002-04-30 2003-10-30 Hydromer, Inc. Coating composition for multiple hydrophilic applications
CN1813002A (zh) * 2003-06-24 2006-08-02 Ppg工业俄亥俄公司 具有纳米颗粒相的微粒的水性分散体和含有该分散体的涂料组合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66953A (zh) * 2014-10-29 2016-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覆组合物、防污性部件、空气调节器及换气扇
CN107614637A (zh) * 2015-05-14 2018-01-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覆组合物、涂覆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涂覆膜、换气扇及空气调节机
CN110300781A (zh) * 2017-02-21 2019-10-0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涂布组合物、涂膜及具有其的空调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0029B1 (en) 2014-06-04
WO2010106581A1 (ja) 2010-09-23
US9481802B2 (en) 2016-11-01
WO2010106762A1 (ja) 2010-09-23
EP2410029A4 (en) 2012-08-22
EP2410029A1 (en) 2012-01-25
ES2474607T3 (es) 2014-07-09
US20110315360A1 (en) 2011-12-29
CN102356134B (zh) 2014-04-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56134B (zh) 涂覆组合物、涂覆方法、空调机、通风风扇及电气设备
US20110143924A1 (en) Photocatalyst coating composition
CN101726046B (zh) 空气调节器及涂层组合物
JP2010163615A (ja) 自己洗浄性部材及びこれに含まれる共加水分解縮合物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6181676A1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コーティング膜、換気扇及び空気調和機
JP5202467B2 (ja) 送風装置
JP4017389B2 (ja) 光触媒体の製造方法
JP2012187529A (ja) 撥水性部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空調機室外機
JP2004346202A (ja) 水性塗料組成物、抗菌性部材及び塗膜形成方法
JP2011208937A (ja) 空気調和機及び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
JP2002105385A (ja) 塗布式断熱材
JP2005179686A (ja) 光触媒性コーティング剤及び光触媒性複合材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KR100570482B1 (ko) 무기막 형성용 도포제 및 이 도포제를 사용한 무기막 형성방법
JP5888711B2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撥水性部材及び換気扇の製造方法
JP5456021B2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コーティング方法、空気調和機、換気扇、および電気機器
JP2015155512A (ja) 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撥水性部材及び換気扇
KR101760060B1 (ko) 이산화티탄 광촉매 유리코팅 조성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5306311B2 (ja) コーティング方法及びコーティング物品
JP2006045370A (ja) 超親水性塗料組成物、同塗料および超親水性カラー鋼板
JP5942140B2 (ja) 被覆部材
JP2004155608A (ja) 酸化チタン膜形成用液体、酸化チタン膜の形成法、酸化チタン膜及び光触媒性部材
JP2003010696A (ja) 光触媒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9133591A1 (ja) 光触媒コーティング組成物および被膜付基体
JP6953107B2 (ja) 囲い板
JP2004323739A (ja) 光触媒コーティング膜の水接触角制御方法及び光触媒コーティング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