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8384A - 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8384A
CN102348384A CN2009801579536A CN200980157953A CN102348384A CN 102348384 A CN102348384 A CN 102348384A CN 2009801579536 A CN2009801579536 A CN 2009801579536A CN 200980157953 A CN200980157953 A CN 200980157953A CN 102348384 A CN102348384 A CN 1023483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antibacterial agent
aluminium
mentioned
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795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下宪司
大本贵士
森芳邦彦
河野宏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neka Corp
Osaka Municipal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Kaneka Corp
Osaka Municipal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neka Corp, Osaka Municipal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Kanek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483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838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16Heavy metals; Compound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的抗菌剂含有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和磷吸附材料。另外,本发明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为提高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的抗菌性的方法,其中,将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与磷吸附材料并用。由此,提供大幅度提高了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特别是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的抗菌剂及抗菌剂的使用方法。

Description

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了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特别是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的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自古以来已知金属、特别是银等具有抗菌性。还已知,为了更有效地利用该效果,以银离子的形态保持于铝硅酸盐或离子交换树脂等中会长时间地维持抗菌性(专利文献1~2)。而且,还提出了将这些保持有银离子的铝硅酸盐混炼在高分子体中制备抗菌性高分子体所获得的各种抗菌性的成形品(专利文献3)。
另一方面,银的抗菌效果就银离子本身来说以数十ppb的极低浓度即可带来效果,但实际上的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00~500ppm左右。因而,在将银或银的化合物混炼在高分子体中获得抗菌性高分子体时,也有必要添加0.4~5重量%左右,不能说是有效的。另外,在各种抗菌制品泛滥的期间,也报道了由于经过抗菌处理的制品而导致皮炎的例子等,被指出抗菌剂的高浓度使用有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从而强烈要求降低其使用浓度。
因而,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通过使含磷化合物共存于含银化合物中来提高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的方法。但是,专利文献4的方法中具有抗菌性的提高不足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1810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58-1560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61-13865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28475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问题,提供通过将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和磷吸附材料混合来大幅度提高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特别是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的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本发明的抗菌剂的特征在于,含有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和磷吸附材料。
本发明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为提高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的抗菌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和磷吸附材料并用。
发明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例如含银化合物与磷吸附材料混合,可以大幅度提高含银化合物等含金属化合物原本具有的抗菌性。另外,本发明的抗菌剂可作为抗菌性高分子体用于各种抗菌制品的制造中。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再生胶原纤维的制造中使用的静电纺丝方法的概略图。
图2为表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使用静电纺丝法的纺丝方法的放大概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迄今为止的关于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的研究中,报道了通过使含磷化合物共存于含银化合物中来强化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等,通常认为磷的共存会强化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与此相对,本发明为提高了含银化合物等含金属化合物的抗菌性的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磷吸附材料将磷除去。
即,本发明中,通过将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和磷吸附材料混合,大幅度提高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特别是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认为其原因在于,由于存在于对象物中的磷等会键合于银等金属离子上,从而抗菌力会降低,但通过用磷吸附材料将磷除去,银等金属离子的抗菌性会有所提高。
本发明的抗菌剂含有含铝以外金属的化合物(以下仅称作含金属化合物)和磷吸附材料。
作为上述含金属化合物,只要除了含铝的化合物即可,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具有抗菌性的含有铝以外的记载于元素周期表的全部金属类的金属的化合物。从抗菌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含周期表10族、11族、12族的金属的化合物,更优选选自含银化合物、含锌化合物及含铜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含金属化合物,特别优选含银化合物。
作为上述含银化合物,例如可举出硝酸银、硫酸银、高氯酸银、醋酸银、氯化银、二胺银硝酸盐及二胺银硫酸盐等含银的络合盐、担载银的活性炭、担载银的沸石、担载银的无定形铝硅酸盐等保持有银离子的载体、含银玻璃、含银固溶体、银簇、银合金、金属银、含银矿物等。上述含金属化合物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上述磷吸附材料,只要是能够吸附含有磷元素的物质或者磷化合物、例如磷酸结构体即可,无特别限定。这里,磷酸结构体是指磷酸、磷酸盐、磷酸酯等具有磷酸骨架的物质。作为上述磷吸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铝化合物、活性炭、陶瓷系化合物及其他的金属氧化物。
作为上述其他的金属氧化物,例如可以使用氧化银、氧化铋、氧化钴、氧化铬、氧化镝、氧化铒、氧化钆、氧化钬、氧化铟、氧化镧、氧化铌、氧化钕、氧化镍、氧化铅、氧化镨、氧化钐、氧化锡、氧化钽、氧化铽、氧化钇、氧化镱、氧化锌、氧化锆等。上述磷吸附材料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使用2种以上。
从磷吸附性优异的观点出发,优选铝化合物。作为上述铝化合物,例如可以使用硫酸铝、氯化铝等铝盐,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物的水铝英石及含铝盐的树脂等。
从磷吸附性优异的观点出发,更优选含铝盐的树脂。作为上述含铝盐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下述含铝盐的树脂:其含有选自再生胶原、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1个基体树脂成分和铝盐,且上述铝盐化学键合于上述基体成分。
作为上述含再生胶原和铝的含铝盐树脂,可以使用通过由牛、猪、马、鹿、兔、鸟、鱼等动物的皮肤、骨、腱等制备可溶化胶原溶液并进行交联处理所获得的再生胶原粉末。
作为上述再生胶原粉末的制造方法,例如如日本特开2002-249982号公报所公开的那样,原料优选使用剖层皮的部分。剖层皮例如由从牛、猪、马、鹿、兔、鸟、鱼等动物获得的新鲜的剖层皮或盐腌过的生皮获得。这些剖层皮大部分由不溶性胶原纤维构成,通常在将附着成网状的肉质部分除去并将用于防止腐败变质所使用的盐分除去后使用。另外,上述动物的骨、腱等其他材料也可同样地使用。
上述不溶性胶原纤维中存在着甘油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脂质、糖蛋白、白蛋白等胶原以外的蛋白等杂质。这些杂质在进行粉末化时会对光泽或强度等品质、气味等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优选例如进行石灰浸渍以将不溶性胶原纤维中的脂肪成分水解、将胶原纤维拆解后实施酸、碱处理、酶处理、溶剂处理等通常进行的皮革处理,从而预先将这些杂质除去。
实施了上述处理的不溶性胶原可实施可溶化处理以将交联的肽部切断。作为上述可溶化处理的方法,可以应用碱可溶化法或酶可溶化法等。作为上述碱可溶化法,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公昭46-15033号公报所记载的方法。应用上述碱可溶化法时,优选用例如盐酸等酸进行中和。
上述酶可溶化法具有可获得分子量均一的再生胶原的优点,是本发明中可优选采用的方法。作为上述酶可溶化法,例如可以使用日本特公昭43-25829号公报、日本特公昭43-27513号公报等所记载的方法。而且,还可将上述碱可溶化法与上述酶可溶化法并用。
当对如此实施了可溶化处理的再生胶原再实施pH的调节、盐析、水洗或溶剂处理等操作时,可获得品质等优异的再生胶原,因而优选实施这些处理。所得的可溶化再生胶原按照达到例如1~15重量%、优选2~10重量%左右的规定浓度的原液的方式使用用盐酸、醋酸、乳酸等酸调节至pH为2~4.5的酸性溶液来将其溶解。
还可对所得可溶化再生胶原水溶液根据需要在减压搅拌下实施脱泡,为了将作为水不溶成分的细小灰尘除去,也可进行过滤。另外,还可在所得可溶化再生胶原水溶液中根据需要适量配合稳定剂、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等添加剂以例如提高机械强度、提高耐水耐热性、改良光泽性、改良纺丝性、防止着色、防腐等。
可以利用湿式纺丝法或静电纺丝法将所得可溶化再生胶原水溶液形成再生胶原纤维。
<湿式纺丝法>
上述可溶化再生胶原水溶液例如可以通过纺丝喷嘴喷出至无机盐水溶液中来形成再生胶原纤维。作为无机盐水溶液,例如使用硫酸钠、氯化钠、硫酸铵等水溶性无机盐的水溶液。通常将这些无机盐的浓度调整为10~40重量%。无机盐水溶液的pH优选通过配合例如硼酸钠或醋酸钠等金属盐、盐酸、硼酸、醋酸、氢氧化钠等调节成通常pH为2~13、优选pH为4~12。
pH为上述范围时,则胶原的肽键难以水解,可获得目标再生胶原纤维。另外,无机盐水溶液的温度并无特别限定,通常优选为35℃以下。温度为35℃以下时,则可溶性胶原不会发生变性、可以高度维持强度、稳定地进行制造。此外,温度的下限并无特别限定,可以根据通常无机盐的溶解度适当调整。
接着,用β-位或γ-位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碳主链的碳数(以下也仅称作碳数)为2~20的烷基对所得再生胶原的游离氨基进行修饰。上述碳主链的碳数是指键合于氨基的烷基的连续碳链的碳数,不考虑间隔其他原子而存在的碳数。作为修饰游离氨基的反应,可以使用通常已知的氨基的烷基化反应。从反应性及反应后的处理容易性等出发,上述β-位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碳主链的碳数为2~20的烷基优选是下述通式(2)所示的化合物。
-CH2-CH(OX)-R    (2)
上述式(2)中,R表示用R1-、R2-O-CH2-或R2-COO-CH2-表示的取代基,上述取代基中的R1表示碳数为2以上的烃基或CH2Cl,R2表示碳数为4以上的烃基,X表示氢或烃基。
上述通式(2)的优选例子可以举出缩水甘油基、1-氯-2-羟基丙基、1,2-二羟基丙基等。而且,可举出缩水甘油基加成于胶原中的游离氨基所形成的结构。进而,可以举出以上述优选基团中记载的烷基所含的羟基为起点、所用的环氧化合物经开环加成及/或开环聚合所形成的结构,此时的加成及/或聚合的末端结构可举出具有上述烷基的结构者。
作为构成上述再生胶原的游离氨基的氨基酸,可举出赖氨酸及羟基赖氨酸。另外,作为构成原本胶原的氨基酸,是以精氨酸存在的,但为了获得上述再生胶原而在碱条件下进行水解时水解部分地进行所产生的鸟氨酸的氨基也发生烷基化反应。而且,通过组氨酸所含的仲胺,反应也进行。
游离氨基的修饰率可利用氨基酸分析进行测定,以烷基化反应前的再生胶原纤维的氨基酸分析值或构成作为原料使用的胶原的游离氨基酸的已知组成为基准进行计算。此外,在本发明的氨基的修饰中,用β-位或γ-位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碳数为2以上的烷基进行了修饰的结构只要是游离氨基的50%以上即可,其他部分可以是游离氨基原样、也可以是用其他取代基进行了修饰的结构。再生胶原的游离氨基酸的修饰率只要为50%以上即可、更优选为65%以上、特别优选为80%以上。修饰率低时,有无法获得耐热性良好的特性的倾向。
这里,在游离氨基的修饰中,通常相对于每个游离氨基、1分子的烷基化剂发生反应。当然,也可以是2个分子以上发生反应。而且,还可存在借助键合于游离氨基的烷基的β-位或γ-位所具有的羟基、烷氧基或其他官能团而在分子内或分子间发生的交联反应。作为烷基化反应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环氧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在α-位或β-位具有羟基或其衍生物的醛化合物的加成反应及其之后的还原反应;β-位或γ-位具有羟基或烷氧基的碳数为2以上的卤化物、醇及胺等的取代反应,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本发明中,作为可作为烷基化反应剂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可以举出醛类、环氧类、苯酚衍生物等。其中,从反应性、处理条件的容易性出发,利用环氧化合物进行的修饰反应由于显示出优异的特性而优选。特别优选单官能环氧化合物。
作为上述单官能环氧化合物的具体例子,例如可举出氧化乙烯、氧化丙烯、氧化丁烯、氧化异丁烯、氧化辛烯、氧化苯乙烯、氧化甲基苯乙烯、环氧氯丙烷、环氧溴丙烷、缩水甘油等烯烃氧化物类;缩水甘油基甲基醚、丁基缩水甘油基醚、辛基缩水甘油基醚、壬基缩水甘油基醚、十一烷基缩水甘油基醚、十三烷基缩水甘油基醚、十五烷基缩水甘油基醚、2-乙基己基缩水甘油基醚、烯丙基缩水甘油基醚、苯基缩水甘油基醚、甲苯基缩水甘油基醚、叔丁基苯基缩水甘油基醚、二溴苯基缩水甘油基醚、苄基缩水甘油基醚、聚氧乙烯缩水甘油基醚等缩水甘油基醚类;甲酸缩水甘油酯、乙酸缩水甘油酯、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苯甲酸缩水甘油酯等缩水甘油酯类;缩水甘油酰胺类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单官能环氧化合物中,由于再生胶原的吸水率降低,因而优选使用下述通式(1)所示的单官能环氧化合物来进行处理。
Figure BDA0000090286240000071
上述式(1)中,R表示用R1-、R2-O-CH2-或R2-COO-CH2-表示的取代基,R1表示碳数为2以上的烃基或CH2Cl,R2表示碳数为4以上的烃基。
如此获得的再生胶原纤维成为用水或无机盐的水溶液溶胀的状态。该溶胀体可以是相对于再生胶原的重量含有4~15倍的水或无机盐的水溶液的状态。水或无机盐的水溶液的含量为4倍以上时,由于再生胶原中的铝盐含量多,因而耐水性变得充分。另外,为15倍以下时,强度不会降低、处理性良好。
发生了溶胀的再生胶原纤维接着浸渍于铝盐的水溶液中。作为上述铝盐,优选用Al(OH)nCl3-n或Al2(OH)2n(SO4)3-n(n为0.5~2.5)表示的碱性氯化铝或碱性硫酸铝。具体地说,例如使用硫酸铝、氯化铝、明矾等。这些铝盐可单独使用或者组合使用2种以上。
作为上述铝盐的水溶液中的铝盐浓度,换算成氧化铝优选为0.3~5重量%。铝盐的浓度为0.3重量%以上时,再生胶原纤维中的铝盐含量高、耐水性变得充分。另外,为5重量%以下时,处理后也不会变得那么硬、处理性良好。
上述铝盐的水溶液的pH例如使用盐酸、硫酸、醋酸、氢氧化钠、碳酸钠等通常调节成2.5~5。pH为2.5以上时,则可良好地维持胶原的结构。pH为5以下时,则也不会发生铝盐的沉淀、变得易于均一地渗透。上述pH优选最初调节为2.2~3.5以使铝盐的水溶液充分地渗透至再生胶原内,然后添加例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等调节成3.5~5来结束处理。
使用碱性高的铝盐时,仅进行2.5~5的最初pH调节也没有关系。另外,该铝盐的水溶液的液温并无特别限定,优选为50℃以下。该液温为50℃以下时,难以发生再生胶原的变性或变质。
在上述铝盐的水溶液中浸渍再生胶原纤维的时间为3小时以上、优选为6~25小时。其浸渍时间如果为3小时以上,则铝盐的反应进行、再生胶原的耐水性变得充分。另外,浸漬时间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定,但铝盐的反应在25小时以内充分地进行,耐水性也变得良好。此外,为了不使铝盐急剧地被吸收到再生胶原中而产生浓度不均,还可在上述铝盐的水溶液中适当添加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钾等无机盐。
用上述铝盐进行处理并发生了交联的再生胶原纤维接着进行水洗、注油、干燥。所得的再生胶原纤维基本没有利用现有法的铬盐进行处理后那样的着色、且耐水性变得优异。一般来说,为了防止胶原的变性(明胶化),需要注意加工时的温度过程。为了在交联后也防止变性,有必要将制造时、粉末化加工时、制品保管时的水分和温度的管理保持于再生胶原的变性条件以下。大部分发生明胶化的物质由于特性发生变化,因而难以表现出目标胶原的特性。在防止变性方面,有利的是使用上述的再生胶原纤维。
另外,在可溶化再生胶原溶液的纺丝时,还可在溶液中或刚要纺出前混合颜料或染料进行着色(原液染色法)。作为所使用的颜料或染料,根据用途选择在纺丝工序中无溶出分离的颜料或染料,另外可根据使用制品的要求品质选择种类或色调。另外,还可根据需要添加填充剂、抗老化剂、阻燃剂、抗氧化剂等。
<静电纺丝法>
本发明中,将再生胶原纤维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静电纺丝装置的一个例子示于图1。静电纺丝装置1在密闭容器2的上部具备绝缘板3。在绝缘板3上固定有连接于金属制支撑物4的金属制喷嘴5。送液配管7在金属制喷嘴5的相反侧连接于金属制支撑物4,并且高压电源6也连接于金属制支撑物4。
送液配管7与装于另一密闭容器8内部的容器9相连通,在容器9内充满了再生胶原溶液10。而且,密闭容器8与压缩机11相连,可以使内部成为加压状态。上述再生胶原溶液10为在上述可溶化再生胶原水溶液中添加六氟异丙醇而制备的,例如在再生胶原含量为5重量%以上10重量%以下、水与六氟异丙醇的重量比为8∶2~5∶5的范围内进行制备。
打开压缩机11时,密闭容器8的内部被加压,容器9内的再生胶原溶液10经由送液配管7被送液至金属制喷嘴5。在密闭容器2的内部,将金属制的网12设置于绝缘性的支柱13上,金属制的网12带有地线14。而且,金属制的网12按照位于金属制喷嘴5的正下方的方式进行设置。这里,当打开高压电源6时,经由金属制支撑物4向金属制喷嘴5施加高电压。此时,通过高电压,流过金属制喷嘴5内的再生胶原溶液10中感应电荷并蓄积。
由金属制喷嘴5喷出后,由于胶原溶液带正电,因而相互排斥。该排斥力与再生胶原溶液的表面张力相对抗,当超过带电临界时(超过表面张力时),胶原溶液变成带电雾。该带电雾的表面积相对于体积非常大,因而作为溶剂的水及六氟异丙醇高效地蒸发,进而由于体积减少而电荷密度增高,因而胶原溶液分裂成带电微雾15。
这里,溶剂是指将固体、液体或气体的溶质(溶于溶剂的物质)溶解的液体。除了最常使用的水之外,多使用乙醇、丙酮、己烷等有机物,将这些有机物称作有机溶剂。本发明中,作为溶解溶质胶原的溶剂,使用水及六氟异丙醇。
由于金属制喷嘴5被施以高电压、金属制的网12接地,因而在金属制喷嘴5与金属制的网12之间形成很强的电场。带电微雾15一边相互排斥,一边通过所形成的电场向金属制的网12移动,但在途中作为溶剂的水及六氟异丙醇挥发,以经纤维化的再生胶原(再生胶原纤维)的形式被捕获至金属制的网12上。此时,也可对金属制的网施予与施予至金属制喷嘴5的电荷带有相反符号的电荷。
另外,金属制喷嘴5的内径优选为0.1~2.0mm、更优选为0.1~1.0mm。施加于金属制支撑物4(及金属制喷嘴5)的电压优选为1~50kV的直流电压、更优选为10~35kV的直流电压。再生胶原溶液从金属制喷嘴5的喷出速度优选为0.01mL~10mL/分。该喷出速度可以通过控制对密闭容器8内加压的压缩机11的输出功率来进行调整。
此外,这里是使支撑物、喷嘴及网全部为金属制,但并不限定于金属制,只要是导电性材料即可。另外,也可不使用密闭容器2而在开放体系内对再生胶原溶液进行静电纺丝。
对被金属制的网12捕获的再生胶原纤维喷雾上述铝盐的水溶液21。通过铝盐的水溶液21的喷雾,将上述再生胶原纤维实施铝交联。
图2为代替金属制的网而使用滚筒22的例子。由金属制喷嘴喷出的再生胶原纤维被卷绕在滚筒22上,同时由喷雾喷嘴20喷雾铝盐的水溶液,将上述再生胶原纤维实施铝交联。
另外,通过上述静电纺丝法获得的再生胶原纤维与通过上述湿式纺丝法获得的再生胶原纤维同样,也可在进行烷基修饰后用铝盐进行交联处理。
本发明中,再生胶原纤维中的以金属单质进行换算的铝的含量优选为0.4~7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的范围为0.5~50重量%、特别优选为1~40重量%的范围。
本发明中,作为金属单质的铝的定量是将纤维或粉末进行湿式氧化分解后利用原子吸光分析来进行测定。涂膜也可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进行测定。此外,作为金属单质的铝仅指铝原子及其缔合体。
上述再生胶原纤维的直径优选为50nm~100μm的范围。更优选的直径为100nm~20μm的范围。为如此细小的纤度时,比表面积会增大、磷吸附性变得更为优异。
本发明中,通过将上述再生胶原纤维粉碎,可以制成由经过铝交联的再生胶原构成的胶原粉末(再生胶原粉末)。再生胶原为纤维或膜时,可以通过剪切成适于粉碎的纤维长或尺寸、或者将该剪切过的物质进一步粉碎、或者将纤维或膜直接粉碎,从而制成再生胶原粉末。
再生胶原粉末的制造中可使用的切割机并无特别限定。例如,可利用在纤维的切割中通常使用的滚刀、输送带切割机、剪毛机、切割磨等剪切成0.1mm~数mm左右,然后使用辊磨机、棒磨机、球磨机(干式、湿式)、喷射式粉碎机、针磨机、振动磨、离心(CF)粉碎机、行星式球磨机、微粉磨机等剪切型磨机等粉碎机将该剪切棉进行微粉碎,还可使用介质搅拌型超微粉碎机等进行超微粉碎。
从防止球粒原料混入到粉末中的方面以及从粉碎效率的观点出发,可优选使用二氧化锆制球粒等硬质的球粒。还可使用氧化铝制球粒等其他原料的球粒。作为其他的粉碎方法,也可使用冷冻粉碎。所得再生胶原粉末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01~80μm。
上述再生胶原粉末中的以金属单质进行换算的铝的含量优选为0.1~70重量%的范围。更优选的范围为0.2~50重量%、特别优选为1~40重量%的范围。
作为上述再生胶原粉末的粒径,即便是0.1~数mm左右也会显示出磷吸附性,但通过微粉碎至平均粒径为0.01~80μm,磷吸附性会进一步提高,因而优选。另外,从触感的观点出发,平均粒径优选为1~20μm、更优选为1~10μm。平均粒径大于上述范围时,涂布了抗菌剂后的涂饰面变成有粗涩感的触感,不优选。另外,平均粒径为1μm以上时,处理性良好。
还可根据上述粉碎机的种类或粉碎时间来适当调节所得再生胶原粉末的粒径。例如当使用振动磨时,以1~数十小时可获得平均粒径为5~80μm左右的粉末,但获得0.01~5μm的平均粒径的粉末时,可通过对经粉碎的再生胶原粉末实施分级而获得。分级可以是风筛分级,也可在水中进行分级。
优选上述分级后的再生胶原粉末的平均粒径为10μm以下且粒子的95重量%为粒径50μm以下。更优选达到平均粒径为5μm以下且粒子的95重量%为粒径20μm以下。为上述范围时,涂布抗菌剂后的涂饰物的触感可发挥干爽感,吸放湿性也良好。
上述粒径分布及平均粒径可使用市售的粒度分布计进行测定。例如,可使用利用激光衍射散射法的Microtrac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日机装株式会社制“MT3300”)等进行测定。作为分散介质,例如使用甲醇。另外,粒子折射率使用作为胶原折射率的1.44。
上述再生胶原粉末的冷温触感优异。冷温触感是表示材料温暖(凉快)的敏感性因子(触感),通常使用表面示差热(Qmax)作为指标。为PVC皮革时,Qmax大、即热传递大,从而可获得凉快的触感。真皮的Qmax小,可获得温暖的触感。涂覆有上述再生胶原粉末的片材由于含有作为与真皮相同成分的胶原,因而相比较于PVC皮革,表面示差热(Qmax)低,可获得更接近真皮的“温暖”的触感。
上述再生胶原粉末由于在再生胶原纤维的制造阶段中被充分地精制而除去了杂质,因而白色度高、黄色感也少。
本发明中,作为含铝盐树脂的基体树脂成分,可使用羧甲基纤维素及聚乙烯醇。羧甲基纤维素及聚乙烯醇也是在交联前可溶于水的基体树脂凝胶成分,通过接触铝盐而被交联,使铝盐化学键合于树脂的凝胶成分上,可变成水不溶化树脂。即,由于羧甲基纤维素具有-COOH基和-OH基,因而可用铝盐进行交联。另外,由于聚乙烯醇具有-OH基,因而可用铝盐进行交联。作为聚乙烯醇,还可使用导入有-COOH基的聚乙烯醇。-COOH基的导入量例如可以为0.1~5摩尔%左右。
作为羧甲基纤维素,例如可使用Sigma公司制“羧甲基纤维素钠盐”等。作为聚乙烯醇,例如可使用日本VAM and POVAL公司制“阴离子改性PVA(A系列)”级:AF17等。
上述羧甲基纤维素及上述聚乙烯醇的纤维化及粉末化可以通过与上述再生胶原的纤维化或粉末化相同的方法来进行。
本发明中,上述磷吸附材料还可以是水铝英石(Allophane,铝的含水硅酸盐矿物)。
本发明的抗菌剂的形态可以是液体、乳液、悬浮液等为代表的粉体、凝胶体、粒状体、抄纸体、颗粒体、片材、膜等成型体、喷雾、多孔质体、纤维体以及将它们与无纺布、发泡片材、纸、塑料、无机质板等载体相组合的形态。
本发明的抗菌剂中,上述含金属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0001~99.9重量%、更优选为0.0001~10重量%、特别优选为0.0001~1重量%。另外,上述含银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0001~99.9重量%、更优选为0.0001~10重量%、特别优选为0.0001~1重量%。为上述范围内时,可发挥优异的抗菌效果,而且也不会对人体等造成不良影响。
本发明的抗菌剂中,上述磷吸附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1~99.9999重量%、更优选为0.5~99.9重量%、特别优选为2~99重量%。另外,上述铝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1~99.9999重量%、更优选为0.5~99.9重量%、特别优选为2~99重量%。为上述范围内时,具有有效的磷吸附性,还具有对抗菌剂优选的分散性。
另外,上述再生胶原粉末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1~99.9999重量%、更优选为0.5~99.9重量%、特别优选为5~99重量%。为0.1重量%以上时,可见有效的磷吸附性。为99.9999重量%以下时,具有对抗菌剂优选的分散性。
另外,本发明的抗菌剂中,上述含金属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0001~99.9重量%,且上述磷吸附材料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1~99.9999重量%。
另外,本发明的抗菌剂中,上述含银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0001~99.9重量%,且上述铝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1~99.9999重量%。进而,上述含银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0001~99.9重量%,且上述再生胶原粉末的含量相对于抗菌剂的总重量优选为0.1~99.9999重量%。
本发明的抗菌剂还可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含有除含金属化合物以外的其他抗菌剂。
本发明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为将上述含金属化合物与磷吸附材料并用。在该使用方法中,可以用同时含有含金属化合物和磷吸附材料的抗菌剂对对象物进行处理,也可在用磷吸附材料进行处理后用含金属化合物进行处理,从进一步提高抗菌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用磷吸附材料进行处理后用含金属化合物进行处理。
本发明的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可用于医药品及抗菌性高分子体等各种领域。例如,可用于医疗领域、农林水产领域、化妆品领域、食品加工领域、纤维衣料领域、寝具领域、建材领域、船舶领域、电子工业领域、水处理领域等。医疗领域中优选用于软膏剂、凝胶剂、油状悬浮剂、乳剂等各种形状的外用消毒药、导管、钳子、亚麻布类、测定设备等人以外的医疗环境消毒药;农林水产领域中优选用于农产品病原菌杀菌剂、畜舍消毒药、鱼塘用渔网防污剂;化妆品领域中优选用于化妆品防腐剂、毛发洗涤剂;食品加工领域中优选用于食品工厂装置、操作服、塑料、纸等食品包装材料、食品保存材料;纤维衣料领域中优选用于卫生加工短袜、训练服、病服、手术服;在寝具领域中优选用于床罩、床单、被子、毛毯;在建材领域中优选用于墙壁地板用涂料、粘结剂、家具类内衬、浴帘;在船舶领域中优选用于船底涂料、水中结构物用防藻防护涂料;在电子工业领域中优选用于电子部件包装材料、电子工业用药品杀菌剂;在水处理领域中优选用于供水管下水道杀菌剂、净水器、冷风扇、冷却塔、配管、过滤膜、滤器、填充物的杀粘菌剂、水溶性金属加工油防腐剂等。
作为可使用本发明的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制作抗菌性高分子体的高分子体,例如可列举出聚乙烯、聚丙烯、氯乙烯树脂、ABS树脂、尼龙、聚酯、聚偏氯乙烯、聚苯乙烯、聚缩醛、聚碳酸酯、丙烯酸树脂、氟树脂、聚氨酯弹性体、聚酯弹性体、酚醛树脂、脲树脂、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树脂、天然及合成橡胶等热塑性或热固性树脂。抗菌剂的添加量相对于高分子体以重量百分比计优选为0.01~3%、更优选为0.02~1%、特别优选为0.05~0.5%。
另外,当将本发明的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用于医药品时,对应含银化合物等含金属化合物的公知的使用形态的适当的。例如可举出经口投予、经皮投予、经肠投予等,特别是作为外用药,可制成水溶液或乙醇、甘油的溶液、或者软膏、膏剂或敷剂等。
用本发明的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可发挥效果的微生物是含金属化合物、例如含银化合物发挥原本抗菌性的微生物,例如有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aureus)、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副溶血性弧菌(Vibrioparahaemdyticus)、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as)、桔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m)、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枯草杆菌(Bacillussubtilis)等,包含细菌、真菌(霉菌)、酵母、放线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几乎所有的微生物。
实施例
以下使用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下述的实施例。
(制造例1)
以牛的剖层皮为原料,在用碱进行可溶化而得到的皮片1200kg(胶原成分为180kg)中投入稀释至30重量%的过氧化氢水溶液30g后,用乳酸水溶液溶解,制作调整成pH为3.5、固体成分为7.5重量%的原液。利用搅拌脱泡机(Dalton公司制、8DMV型)在减压下对原液进行搅拌脱泡处理,转移至活塞式纺丝原液罐中,再在减压下静置实施脱泡。用活塞将该原液挤出后,用齿轮泵进行定量送液,用孔径为10μm的烧结过滤器过滤后,通过孔径为0.275mm、孔长为0.5mm、孔数为300的纺丝喷嘴,以5m/分钟的纺出速度喷出至含硫酸钠20重量%的25℃的凝固浴(用硼酸及氢氧化钠调整至pH为11),获得再生胶原纤维。
接着,将所得再生胶原纤维(300根、20m)在25℃下浸渍于含环氧氯丙烷1.7重量%、氢氧化钠0.0246重量%及硫酸钠17重量%的水溶液1.32kg中4小时后,进一步将反应液温度升温至43℃,含浸2小时。
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除去,然后用流动型装置使用1.32kg的25℃的水进行3次分批水洗。之后,在30℃下含浸于含硫酸铝5重量%、柠檬酸三钠盐0.9重量%、氢氧化钠1.2重量%的水溶液1.32kg中,在反应开始后的2小时后、3小时后及4小时后分别将5重量%氢氧化钠水溶液13.2g添加于反应液中,共计反应6小时。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液除去,之后用流动型装置使用1.32kg的25℃的水进行3次分批水洗。
接着,将所制作的纤维的一部分浸渍于充满了由胺改性聚硅氧烷的乳液及Pluronic型聚醚系防静电剂构成的油剂的浴槽中,使油剂附着。在设定为50℃的热风对流式干燥机内部将纤维束的一端固定,在另一端上悬挂相对于1根纤维为2.8g的重物,拉伸2小时下使其干燥,获得总纤度为60dtex(deci tex)的再生胶原纤维。
将所得再生胶原纤维物理粉碎。即,首先使用切割磨SF-8(三力制作所制)将再生胶原纤维2kg细断成1mm左右的长度,使用该公司制的Cyclone CYC-600型进行回收。接着,使用振动磨(Token公司制)进行粉碎。作为粉碎条件,在容量为4L的氧化铝制容器中以填充容量80%放入同为氧化铝制的球粒(直径为19mm)、以填充容量40%(500g)放入经细断的胶原纤维,实施4~12小时的粉碎处理。结果,4小时的粉碎后可获得平均粒径为33μm的再生胶原粉末、12小时的粉碎后可获得平均粒径为13μm的再生胶原粉末。
(实施例1)
<LB培养基的制备>
将胰蛋白胨(Difco公司制)10g、酵母提取物(Difco公司制)5g、氯化钠10g添加于水1L中,制备LB培养基。
<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的制备>
在所得LB培养基中悬浮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粉末的水铝英石,使其达到0.5%、1%、2%、4%[W/V:水铝英石相对于LB培养基的液量(100mL)的添加量(g)、以下也同样],在30℃下振荡18小时。之后,利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5800×g、30分钟),获得上清。在所得上清120μL中配合硝酸银溶液30μL,使银离子的浓度达到下述表1所示的浓度,制备下述表1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
<MIC测定试验>
在所得的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中接种1μL的作为通常用于抗菌性评价的微生物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IFO3972)、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 IAM12082)、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IAM1514)或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 IFO3215),在27℃下培养5天。上述微生物的培养中使用微孔板(96孔、Falcon制),微生物的繁殖通过用酶标仪(Labsystems,Multisckan Ascent)测定620nm的吸光度来进行确认,将其结果(620nm的吸光度)示于下述表1中。作为上述接种用微生物,使用如下得到的微生物:用5mL的普通肉汤培养基(荣研化学公司制),在27℃下对各种微生物振荡培养18小时,采集1mL,在10000rpm下离心分离5分钟,然后将沉淀悬浮在1ml的0.85%食盐水中,进而稀释至100倍。
(比较例1)
除了使银离子的浓度为0mg/L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下述表1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2)
除了使水铝英石的浓度为0%(W/V)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下述表1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3)
除了使银离子的浓度为0mg/L、且使水铝英石的浓度为0%(W/V)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比较例4)
除了按照磷的浓度达到200mg/L的方式添加磷酸缓冲液之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下述表1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1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1。
表1
Figure BDA0000090286240000181
由表1可知,通过混合磷吸附材料、具体地说混合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粉末的水铝英石,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提高。例如,对于大肠杆菌而言,当不含水铝英石时,银离子的MIC为1mg/L(ppm)左右,但当含0.5~1%(W/V)的水铝英石时,银离子的MIC为0.5mg/L、即降低至1/2左右;当含2%(W/V)的水铝英石时,银离子的MIC为0.125mg/L、即降低至1/8左右;当含4%(W/V)的水铝英石时,银离子的MIC为0.0313mg/L、即降低至1/32左右。另外,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的银离子的MIC也由于水铝英石的混合而有所降低,虽然根据水铝英石的添加量的不同而不同,但都降低至1/2~1/16左右。
另一方面,由表1可知,在测定所用银离子的浓度范围内,即便是添加磷化合物,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也不会提高。
(实施例2)
<LB培养基的制备>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LB培养基。
<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的制备>
在所得LB培养基中悬浮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粉末(品川化成株式会公司制、商品名“Allophosite”)的水铝英石,使其达到0.5%、1%、2%、4%(W/V),在30℃下振荡18小时。之后,利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5800×g、30分钟),获得上清。在所得上清120μL中配合硫酸锌溶液30μL,使锌离子的浓度达到下述表2所示的浓度,制备下述表2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硫酸锌溶液是使用硫酸锌七水和物制备的。
<MIC测定试验>
在所得的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中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枯草杆菌1μL,在27℃下培养5天。上述微生物的培养中使用微孔板(96孔、F alcon制),微生物的繁殖通过用酶标仪(Labsystems,Multisckan Ascent)测定620nm的吸光度来进行确认,将其结果(620nm的吸光度)示于下述表2中。作为上述接种用微生物,使用如下得到的微生物:用5mL的普通肉汤培养基(荣研化学公司制),在27℃下对各种微生物振荡培养18小时,采集1mL,在10000rpm下离心分离5分钟,然后将沉淀悬浮在1ml的0.85%食盐水中,进而稀释至100倍。
(比较例5)
除了使锌离子的浓度为0mg/L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备下述表2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2。
(比较例6)
除了使水铝英石的添加量为0%(W/V)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备下述表2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2。
(比较例7)
除了使锌离子的浓度为0mg/L、且使水铝英石的浓度为0%(W/V)之外,与实施例2同样地制备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2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2。
表2
Figure BDA0000090286240000201
由表2可知,通过混合磷吸附材料、具体地说混合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粉末的水铝英石,含锌化合物的抗菌性提高。例如,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当不含水铝英石时,锌离子的MIC为32mg/L,但当含4%(W/V)的水铝英石时,锌离子的MIC为4mg/L、即降低至1/8左右。另外,对于枯草杆菌的锌离子的MIC也由于水铝英石的混合而有所降低,虽然根据水铝英石的添加量的不同而不同,但降低至1/2~1/128左右。
(实施例3)
<LB培养基的制备>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LB培养基。
<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的制备>
在所得LB培养基中悬浮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粉末的水铝英石,使其达到0.5%、1%、2%、4%(W/V),在30℃下振荡18小时。之后,利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5800×g、30分钟),获得上清。在所得上清120μL中配合硫酸铜溶液30μL,使铜离子的浓度达到下述表3所示的浓度,制备下述表3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硫酸铜溶液是使用硫酸铜五水和物制备的。
<MIC测定试验>
在所得的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中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或枯草杆菌1μL,在27℃下培养5天。上述微生物的培养中使用微孔板(96孔、F alcon制),微生物的繁殖通过用酶标仪(Labsystems,Multisckan Ascent)测定620nm的吸光度来进行确认,将其结果(620nm的吸光度)示于下述表3中。作为上述接种用微生物,使用如下得到的微生物:用5mL的普通肉汤培养基(荣研化学公司制),在27℃下对各种微生物振荡培养18小时,采集1mL,在10000rpm下离心分离5分钟,然后将沉淀悬浮在1ml的0.85%食盐水中,进而稀释至100倍。
(比较例8)
除了使铜离子的浓度为0mg/L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备下述表3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
(比较例9)
除了使水铝英石的添加量为0%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备下述表3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
(比较例10)
除了使铜离子的浓度为0mg/L、且使水铝英石的浓度为0%之外,与实施例3同样地制备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3同样地进行MIC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3。
表3
Figure BDA0000090286240000221
由表3可知,通过混合磷吸附材料、具体地说混合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粉末的水铝英石,含铜化合物的抗菌性提高。例如,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而言,当不含水铝英石时,铜离子的MIC超过80mg/L,但当含4%(W/V)的水铝英石时,铜离子的MIC降低至1.25mg/L左右。另外,对于枯草杆菌而言,当不含水铝英石时,铜离子的MIC超过80mg/L,但当含2%(W/V)的水铝英石时,铜离子的MIC降低至小于0.625mg/L。
另外,由表2~表3可知,当在含锌化合物或含铜化合物中混合磷吸附材料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抗菌性有所提高,但对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的抗菌性却没有提高。另一方面,由表1可知,通过在含银化合物中混合磷吸附材料,对包含大肠杆菌或绿脓杆菌的MIC测定中所用的全部微生物的抗菌性都有所提高。即,通过在含银化合物中混合磷吸附材料,与其他的抗菌性金属含有物、例如含锌化合物或含铜离子的化合物相比,可获得更为优异的抗菌性提高效果。
(实施例4)
<LB培养基的制备>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LB培养基。
<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的制备>
在所得LB培养基中悬浮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粉末的水铝英石,使其达到1%、4%、8%(W/V),在30℃下振荡18小时。之后,利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5800×g、30分钟),获得上清。在所得上清460μL中配合硝酸银溶液20μL,使银离子的浓度达到下述表4所示的浓度,制备下述表4所示的含各种抗菌剂的LB培养基。此外,这里,银离子的浓度标记的是下述的添加大肠杆菌悬浮液后的杀菌效果测定试验用处理液中的浓度。
<杀菌效果测定试验>
在所得的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中添加20μL的大肠杆菌悬浮液,获得杀菌效果测定试验用处理液。在开始时、1小时后、3小时后及24小时后采集50μL,添加于4.95mL的LP稀释液中。每次10倍地进行4阶段的稀释,使用倾注平板培养法测定各稀释液1mL中的活菌数,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作为上述大肠杆菌悬浮液,使用如下得到的悬浮液:用5mL的普通肉汤培养基(荣研化学公司制),在27℃下对大肠杆菌振荡培养18小时,采集1mL,在10000rpm下离心分离5分钟,然后将沉淀悬浮在1ml的0.85%食盐水中,进而稀释至10倍。
(比较例11)
除了使银离子的浓度为0mg/L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备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杀菌效果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
(比较例12)
除了使水铝英石的添加量为0%(W/V)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备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4同样地进行杀菌效果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4。
表4
Figure BDA0000090286240000241
由表4可知,通过混合磷吸附材料、具体地说混合作为含铝盐的硅酸系无机粉末的水铝英石,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提高。例如,在银离子浓度为1mg/mL的情况下,当含1%(W/V)的水铝英石时,仅观察到很少的大肠杆菌,当含4%以上(W/V)的水铝英石时,大肠杆菌的活菌数变为检测限(1000cfu/ml)以下。另外,例如在银离子的浓度为5mg/L的情况下,当含1%以上(W/V)的水铝英石时,大肠杆菌的活菌数变为检测限(1000cfu/ml)以下。另外,由表4可知,当银离子的浓度恒定时,水铝英石的添加量越多,则抗菌效果越高。另外,当水铝英石的添加量恒定时,银离子的浓度越高,则抗菌效果越高。
(实施例5)
<LB培养基的制备>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制备LB培养基。
<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的制备>
在所得LB培养基中溶解硝酸银以使银离子的浓度达到1mg/L,进而悬浮在制造例1中获得的再生胶原粉末以使其达到4%(W/V),在30℃下振荡18小时。之后,利用离心分离机进行离心分离(5800×g、30分钟),获得上清、即制得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此外,这里银离子的浓度标记的是下述的添加大肠杆菌悬浮液后的杀菌效果测定试验用处理液中的浓度。
<杀菌效果测定试验>
在所得的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中添加20μL的大肠杆菌悬浮液,获得杀菌效果测定试验用处理液。在开始时、0.25小时后、1小时后、3小时后及8小时后采集50μL,添加于4.95mL的LP稀释液中。每次10倍地进行4阶段的稀释,使用倾注平板培养法测定各稀释液1mL中的活菌数,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作为上述大肠杆菌悬浮液,使用如下得到的悬浮液:用5mL的普通肉汤培养基(荣研化学公司制),在27℃下对大肠杆菌振荡培养18小时,采集1mL,在10000rpm下离心分离5分钟,然后将沉淀悬浮在1ml的0.85%食盐水中,进而稀释至10倍。
(比较例13)
除了使银离子的浓度为0mg/L之外,与实施例4同样地制备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杀菌效果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
(比较例14)
除了使再生胶原粉末的添加量为0%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制备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杀菌效果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
(比较例15)
除了使再生胶原粉末的添加量为0%、且使银离子的浓度为0mg/L之外,与实施例5同样地制备含抗菌剂的LB培养基。之后,与实施例5同样地进行杀菌效果测定试验,将其结果示于下述表5。
表5
由表5可知,通过混合磷吸附材料、具体地混合再生胶原粉末,含银化合物的抗菌性提高。例如,在银离子的浓度为1mg/L的情况下,当含4%(W/V)的再生胶原粉末时,大肠杆菌的活菌数变为检测限(1000cfu/ml)以下。
符号说明
1静电纺丝装置                     2密闭容器
3绝缘板                           4金属制支撑物
5金属制喷嘴                       6高压电源
7送液配管                         8另一密闭容器
9容器                             10再生胶原溶液
11压缩机                          12金属制的网
13支柱                            14地线
15带电微雾(再生胶原纤维)          20喷雾喷嘴
21铝盐的水溶液                    22卷绕滚筒

Claims (14)

1.一种抗菌剂,其特征在于,其含有含铝以外金属的含金属化合物和磷吸附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剂,其中,所述含金属化合物为选自含银化合物、含锌化合物及含铜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含金属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菌剂,其中,所述含金属化合物为含银化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剂,其中,所述磷吸附材料为铝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抗菌剂,其中,所述铝化合物含有选自再生胶原、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1个基体树脂成分和铝盐,所述铝盐为化学键合于所述基体成分的含铝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剂,其中,在将所述抗菌剂设定为100重量%时,所述含铝以外金属的含金属化合物的比例为0.0001~99.9重量%,所述磷吸附材料的比例为0.1~99.9999重量%的范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项所述的抗菌剂,其中,所述磷吸附材料为水铝英石。
8.一种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其为提高含铝以外金属的含金属化合物的抗菌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铝以外金属的含金属化合物与磷吸附材料并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含金属化合物为选自含银化合物、含锌化合物及含铜化合物中的1种以上的含金属化合物。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含金属化合物为含银化合物。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磷吸附材料为铝化合物。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铝化合物含有选自再生胶原、聚乙烯醇及羧甲基纤维素中的至少1个基体树脂成分和铝盐,所述铝盐为化学键合于所述基体成分的含铝树脂。
13.根据权利要求8~12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其中,在将所述抗菌剂设定为100重量%时,所述含铝以外金属的含金属化合物的比例为0.0001~99.9重量%,所述磷吸附材料的比例为0.1~99.9999重量%的范围。
14.根据权利要求8或13所述的抗菌剂的使用方法,其中,所述磷吸附材料为水铝英石。
CN2009801579536A 2009-03-10 2009-09-10 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Pending CN1023483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56622 2009-03-10
JP056622/2009 2009-03-10
PCT/JP2009/065839 WO2010103682A1 (ja) 2009-03-10 2009-09-10 抗菌剤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8384A true CN102348384A (zh) 2012-02-08

Family

ID=42727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79536A Pending CN102348384A (zh) 2009-03-10 2009-09-10 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318426A1 (zh)
EP (1) EP2397035A4 (zh)
JP (1) JPWO2010103682A1 (zh)
CN (1) CN102348384A (zh)
WO (1) WO201010368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0181A (zh) * 2021-08-17 2021-10-08 辽宁瑞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玻璃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6210720A (zh) * 2023-04-28 2023-06-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共掺杂型SnO2复合光催化抗菌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30036907A1 (en) * 2010-01-15 2013-02-14 Kaneka Corporation Non-woven fabric for filt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thereof
JP6668770B2 (ja) * 2015-01-19 2020-03-18 東レ株式会社 触感に優れたフィルム
CA3096814A1 (en) * 2017-05-12 2018-11-15 Inhibit Coatings Limited Composite resins containing silver nanoparticles
WO2019229756A1 (en) * 2018-05-31 2019-12-05 Argaman Technologies Ltd. A method and system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compounds to natural fibers and treated fibers obtained therefrom
CN111379050B (zh) * 2020-04-22 2022-05-10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多孔纳米纤维材料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4735A (ja) * 2003-01-23 2004-08-12 Sinanen Zeomic Co Ltd 抗菌性組成物
WO2006068167A1 (ja) * 2004-12-24 2006-06-29 Takaaki Matsumoto 多孔性焼成物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1460547A (zh) * 2006-06-02 2009-06-17 株式会社钟化 含铝盐树脂粉末、其制造方法、含有该树脂粉末的树脂组合物、磷吸附剂、抗菌剂以及抗霉菌剂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615033B1 (zh) 1967-09-16 1971-04-22
JPS58156074A (ja) 1982-03-10 1983-09-16 三菱レイヨン株式会社 殺菌性繊維成形物
JPS60181002A (ja) 1984-02-29 1985-09-14 Kanebo Ltd ゼオライトを担体とする抗菌性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S61138658A (ja) 1984-12-11 1986-06-26 Kanebo Ltd 抗菌性ポリウレタンフイルム
JP2847529B2 (ja) 1989-07-03 1999-01-20 品川燃料株式会社 銀含有化合物の抗菌性向上方法
JPH03198857A (ja) * 1989-12-27 1991-08-30 Shinagawa Kasei Kk 抗菌脱臭性組成物
JP2002249982A (ja) 2000-12-22 2002-09-06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化学修飾された再生コラーゲン繊維
JP2002263705A (ja) * 2001-03-09 2002-09-17 Daiwa Steel Corp 金属材の連続圧延方法およびその設備
JP3548728B2 (ja) * 2001-03-29 2004-07-28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銀系抗菌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224735A (ja) * 2003-01-23 2004-08-12 Sinanen Zeomic Co Ltd 抗菌性組成物
WO2006068167A1 (ja) * 2004-12-24 2006-06-29 Takaaki Matsumoto 多孔性焼成物および製造方法
CN101460547A (zh) * 2006-06-02 2009-06-17 株式会社钟化 含铝盐树脂粉末、其制造方法、含有该树脂粉末的树脂组合物、磷吸附剂、抗菌剂以及抗霉菌剂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OSHIO ONODERA ETC.: "Bactericidal allophanic materials prepared from allophane soil I.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ilverrphosphorus–silver loaded allophanic specimens", 《APPLIED CLAY SCIENCE》 *
李玉宝等: "《纳米材料研究与应用》", 31 January 2005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80181A (zh) * 2021-08-17 2021-10-08 辽宁瑞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抗菌玻璃颗粒的制备方法
CN116210720A (zh) * 2023-04-28 2023-06-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共掺杂型SnO2复合光催化抗菌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97035A1 (en) 2011-12-21
WO2010103682A1 (ja) 2010-09-16
JPWO2010103682A1 (ja) 2012-09-10
EP2397035A4 (en) 2012-09-12
US20110318426A1 (en) 2011-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8384A (zh) 抗菌剂及其使用方法
JP5426879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塩含有樹脂粉末を含むリン吸着剤、抗菌剤及び抗黴剤
WO2014164418A1 (en) Functionalized environmentally benign nanoparticles
Shi et al. Antibacterial and anti-mildew behavior of chitosan/nano-TiO 2 composite emulsion
CN103283739A (zh) 一种植物嫁接愈合剂的制备方法
CN108271773A (zh) 复合抗菌微粒、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DE102010009852A1 (de) Antimikrobiell ausgerüstete Folien, Schwämme und Schwammtücher
US11819023B2 (en) Polyvinyl alcohol/chitosan composite soluble electrospun nanofibers for disinfectant anti-bacterial and anti-corrosion applications
GB2620482A (en)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long-acting natural multifunctional additive
CN106467619B (zh) 一种可控降解o-羧甲基肉桂醛改性壳聚糖抗菌膜的制备方法
CN102127841A (zh) 以湿式熔喷具有防霉、抗菌及除臭功能纤维素不织布的制法
Hou et al. Recent advances of antibacterial starch-based materials
Huang et al. Construction of compostable packaging with antibacterial property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using sprayed coatings of modified cellulose nanocrystals
JP6131444B2 (ja) 少なくとも1種の銅塩及び少なくとも1種の亜鉛塩を含む活性パウダー体殺菌剤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iu et al. Highly effective antibacterial AgNPs@ hinokitiol grafted chitosan for construction of durable antibacterial fabrics
CN104585237A (zh) 一种环保型复合防霉防腐剂及其应用
JP5649264B2 (ja) 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27946B2 (ja) 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27947B2 (ja) 綿球可溶化コラーゲン繊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11296407A (zh) 一种环保型复合防霉防腐剂及其应用
AU2010294356A1 (en) Dispenser comprising a polyester membrane for control of mites in bee hives
EP4245131A1 (en) Liquid dispersion for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use,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environment
Moura et al. Chitin/chitosan based films for packaging applications
JP5183168B2 (ja) 抗菌活性回復方法及び抗菌活性回復剤
CN104082293B (zh) 一种复合醇类消毒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