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48059A - 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48059A
CN102348059A CN2011102069046A CN201110206904A CN102348059A CN 102348059 A CN102348059 A CN 102348059A CN 2011102069046 A CN2011102069046 A CN 2011102069046A CN 201110206904 A CN201110206904 A CN 201110206904A CN 102348059 A CN102348059 A CN 102348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ickup
image
angle
pickup part
field pi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690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隈俊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48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480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76Television signal recording
    • H04N5/765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 H04N5/77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 H04N5/772Interface circuits between an apparatus for recording and another apparatus between a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a television camera the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the television camera being placed in the same enclos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04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 H04N13/239Image signal generators using stereoscopic image cameras using two 2D image sensors having a relative position equal to or related to the interocular dista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5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 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modes, e.g. with a CMOS sensor for mov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for still imag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04N23/631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image capture or setting capture paramet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0Image signal generators
    • H04N13/286Image signal generators having separate monoscopic and stereoscopic mod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摄像装置。该摄像装置具有第一摄像部和能够进行视角比第一摄像部更宽的广角拍摄的第二摄像部。在基于第一摄像部的输出信号的窄角帧图像列上进行特定被摄体的追踪,在基于第二摄像部的输出信号的广角帧图像列上也进行特定被摄体的追踪。在显示画面的主显示区域中将窄角帧图像列显示为运动图像,在显示画面的副显示区域中显示广角影像信息。广角影像信息表示:与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对应的矩形框图标;与第二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对应的矩形框图标;和表示与第一及第二摄像部的拍摄范围的关系中的特定被摄体的位置的图标。由此,即使发生出境,也能很容易地消除出境。

Description

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码相机等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正在面向一般消费者普及能够拍摄运动图像的数码相机等。在使用这种数码相机进行关注被摄体的运动图像拍摄的情况下,拍摄者利用照相机的监视器确认关注被摄体收纳在拍摄范围内的情形的同时,进行变焦倍率调整或拍摄方向调整等。此时,因为关注被摄体的移动等,有时会发生关注被摄体出境(frame-out)的状况。即,关注被摄体移到拍摄范围之外。这种出境尤其在将变焦倍率设定为高倍率时频繁发生。
在发生出境的时刻,拍摄者大多看丢了关注被摄体,大多无法识别如何调整拍摄方向才能再次将关注被摄体收纳在拍摄范围内。这种情况下,一旦将变焦倍率变更到低倍率侧,就容易将关注被摄体收纳在拍摄范围内,但实际上,将关注被摄体收纳在拍摄范围内之后,是在拍摄者侧进行使变焦倍率再次增加到所希望的倍率的处理。
另外,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以下技术:在拍摄视野内设定搜索空间,从搜索空间中检测规定的对象物,在判断为该对象物位于搜索空间的左右端面或上方的端面时,警告显示对象物位于哪个端面。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92007号公报
在发生了如上所述的出境时,因为尽早将关注被摄体重新收纳在拍摄范围内是靠拍摄者的意志来完成,所以期望开发一种出境的消除变得容易的技术(可以容易地将关注被摄体重新收纳在拍摄范围内的技术)。此外,上述专利文献1的方法是警告发生出境的危险性的技术,并不能响应这种期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容易消除出境的摄像装置。
本发明涉及的第一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摄像部,其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并输出与拍摄结果相对应的信号;第二摄像部,其以比所述第一摄像部更宽的视角进行所述被摄体的拍摄,并输出与拍摄结果相对应的信号;和通知信息输出部,其在所述被摄体所包含的特定被摄体从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脱离时,基于所述第二摄像部的输出信号,输出与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和所述特定被摄体的位置的关系相对应的通知信息。
由此,在特定被摄体从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脱离时,拍摄者能够根据通知信息来判断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与特定被摄体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容易地将特定被摄体重新收纳在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
具体是,例如,所述通知信息输出部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摄像部的输出信号来追踪所述特定被摄体的追踪处理部,在所述特定被摄体从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脱离时,基于所述特定被摄体的追踪结果来生成所述通知信息。
本发明涉及的第二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摄像部,其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并输出与拍摄结果相对应的信号;第二摄像部,其以比所述第一摄像部更宽的视角进行所述被摄体的拍摄,并输出与拍摄结果相对应的信号;和显示部,其与基于所述第一摄像部的输出信号的第一图像及基于所述第二摄像部的输出信号的第二图像一起显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与所述第二摄像部的拍摄范围的关系。
在第一及第二摄像部的第一及第二图像之外,还显示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与第二摄像部的拍摄范围之间的关系,由此在特定被摄体跑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之外时,拍摄者可以根据所显示的所述关系,很容易地判断将特定被摄体重新收纳在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的对策,通过遵循该判断结果,能够容易地将特定被摄体重新收纳在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
而且,例如,也可以在第二摄像装置中还设置记录控制部,该记录控制部使记录介质记录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任一方,作为记录对象图像。在所述记录控制部中,也可以按照所输入的切换指示操作,在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图像之间切换所述记录对象图像。
由此,能尽早变更记录对象图像的视角。
再有,例如,也可以在第二摄像装置中还设置记录控制部,该记录控制部使记录介质记录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任一方,作为记录对象图像,使所述记录控制部根据所述被摄体所包含的特定被摄体是否收纳在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在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图像之间切换所述记录对象图像。
还有,例如,根据所述被摄体所包含的特定被摄体是否收纳在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变更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位置及所述第二图像的显示位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有助于容易消除出境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的整体示意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1个摄像部的内部构成图。
图3是在特定被摄体被收纳在2个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的状况下,从上空侧观察到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周边的情形的图(a)和从拍摄者侧观察到摄像装置的图(b)。
图4是表示在图3(a)的状况下得到的窄角帧图像及广角帧图像的图。
图5是表示窄角帧图像和广角帧图像之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通过触摸面板操作来指定特定被摄体的情形的图。
图7(a)是表示追踪模式下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内容例的图,(b)是表示在追踪模式下显示画面的显示区域被分割的情形的图,(c)是在追踪模式下显示的广角影像信息的放大图。
图8是在将特定被摄体仅收纳在广角侧的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的状况下,(a)是表示从上空侧观察到摄像装置及摄像装置周边的情形的图,(b)、(c)是表示在该状况下得到的窄角帧图像及广角帧图像的图。
图9是表示发生出境时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内容例的图。
图10是表示发生出境时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内容例的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内部包含的部位的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内容例的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内容例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内容例的图。
图15涉及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是表示切换记录对象图像的情形的图。
符号说明:1-摄像装置;11、21-摄像部;13-主控制部;15-显示部;301-窄角拍摄范围;302-广角拍摄范围;340-主显示区域;341-副显示区域;350-广角影像信息;TT-特定被摄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在所参照的各图中,对同一部分附加同一附图标记,原则上省略与同一部分相关的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摄像装置1的整体示意框图。摄像装置1是能够拍摄和记录静止图像的数码静态相机或者能够拍摄和记录静止图像及运动图像的数码摄像机。摄像装置1也可以是能搭载在移动电话等便携式终端上的装置。
摄像装置1具备:作为第一摄像部的摄像部11、AFE(Analog FrontEnd)12、主控制部13、内部存储器14、显示部15、记录介质16、操作部17、作为第二摄像部的摄像部21和AFE22。
图2示出摄像部11的内部结构图。摄像部11具有光学系统35、光圈32、由CCD(Charge Coupled Device)或CMO 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等构成的摄像元件33、和用于驱动控制光学系统35或光圈32的驱动器34。光学系统35由包含变焦透镜30及聚焦透镜31在内的多枚透镜形成。变焦透镜30及聚焦透镜31能够沿着光轴方向移动。驱动器34基于来自主控制部13的控制信号,驱动控制变焦透镜30及聚焦透镜31的各位置以及光圈32的开度,由此控制摄像部11的焦点距离(视角)和焦点位置以及向摄像元件33的入射光量(换言之光圈值)。
摄像元件33对表示经由光学系统35及光圈32入射的被摄体的光学像进行光电转换,并向AFE12输出通过该光电转换得到的电信号。更具体的是,摄像元件33具备二维排列为矩阵状的多个受光像素,在每次拍摄中,各受光像素蓄积与曝光时间相对应的电荷量的信号电荷。根据在摄像装置1内生成的驱动脉冲,依次向AFE12输出来自具有与所蓄积的信号电荷的电荷量成比例的大小的各受光像素的模拟信号。
AFE12对从摄像部11(摄像部11内的摄像元件33)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将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FE12将该数字信号作为第一RAW数据而输出到主控制部13。由主控制部13控制AFE12中的信号放大的放大度。
摄像部21的构成与摄像部11的构成相同,主控制部13也可以对摄像部21进行与针对摄像部11的控制相同的控制。其中,摄像部21的摄像元件33的像素数(总像素数或有效像素数)和摄像部11的摄像元件33的像素数(总像素数或有效像素数)可以不同,摄像部21中的变焦透镜30的位置可以是固定的,摄像部21中的聚焦透镜31的位置也可以是固定的,摄像部21中的光圈32的开度可以是固定的。如本实施方式所示,在将摄像部21用于摄像部11的拍摄辅助的情况下,摄像部21的摄像元件33的像素数(总像素数或有效像素数)也可以比摄像部11的像素数还小。
AFE22对从摄像部21(摄像部21内的摄像元件33)输出的模拟信号进行放大,并将放大后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AFE22将该数字信号作为第二RAW数据而输出到主控制部13。由主控制部13控制AFE22中的信号放大的放大度。
主控制部13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ROM(Read OnlyMemory)及RAM(Random Access Memory)等构成。主控制部13基于来自AFE12的第一RAW数据,生成表示摄像部11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并基于来自AFE22的第二RAW数据,生成表示摄像部21的拍摄图像的图像数据。此处所生成的图像数据中例如包含亮度信号及色差信号。其中,第一或第二RAW数据本身也是图像数据的一种,从摄像部11或21输出的模拟信号也是图像数据的一种。再有,主控制部13还具备作为控制显示部15的显示内容的显示控制部的功能,对显示部15进行显示所需的控制。
内部存储器14由SDRAM(Synchronous Dynamic Random AccessMemory)等形成,暂时存储在摄像装置1内生成的各种数据。显示部15是具有液晶显示面板等显示画面的显示装置,在主控制部13的控制下,显示拍摄图像或记录介质16所记录的图像等。
在显示部15中设有触摸面板19,作为拍摄者的用户通过利用操作体接触显示部15的显示画面,从而可以向摄像装置1发出特定的指示。将利用操作体接触显示部15的显示画面的操作称为触摸面板操作。在操作体接触了显示部15的显示画面时,指示该所接触的位置(即触摸位置)的坐标值被传递到主控制部13。操作体是手指或笔等。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仅提及显示和显示画面的情况下,这些所指代的是显示部15中的显示及显示画面。
记录介质16是卡片状半导体存储器或磁盘等非易失性存储器,在主控制部13的控制下,存储拍摄图像等。操作部17具备接受静止图像的拍摄指示的快门按钮20等,接受来自外部的各种操作。为了与触摸面板操作进行区别,将对操作部17进行的操作还称作按钮操作。对操作部17进行的操作内容被传递到主控制部13。
摄像装置1的动作模式包含:能够拍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拍摄模式;和能在显示部15上再生记录介质16所记录的静止图像或运动图像的再生模式。在拍摄模式下,摄像部11及21各自以规定的帧周期,周期性地进行被摄体的拍摄,由此从摄像部11(更详细的是从AFE12)输出表示被摄体的拍摄图像列的第一RAW数据,并且从摄像部21(更详细的是从AFE22)输出表示被摄体的拍摄图像列的第二RAW数据。拍摄图像列所代表的图像列是指以时序排列的图像的集合。由1个帧周期的图像数据表现1张图像。将由来自AFE12或22的1个帧周期的图像数据所表现的1张拍摄图像也称作帧图像。也可以解释为:对基于第一或第二RAE数据的拍摄图像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去马赛克处理、除噪声处理、颜色修正处理等)而得到的图像是帧图像。
以下,只要没有特别描述,就说明与拍摄模式的动作相关的摄像装置1的结构及拍摄模式下的摄像装置1的动作。
为了对包含特定被摄体TT在内的被摄体进行拍摄,假设拍摄者用自己的手支撑摄像装置1的框体的状况。图3(a)是从上空侧观察该状况下的摄像装置1及摄像装置1周边情形的图,图3(b)是从拍摄者侧观察该状况下的摄像装置1的图。在图3(b)中,斜线区域表示包围显示画面15的周围的摄像装置1的框体部分。
在摄像装置1的拍摄者侧设有显示部15的显示画面,在显示画面上显示基于第一或第二RAW数据的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因此,拍摄者通过观察显示画面的显示内容,从而可以确认收纳在摄像部11或21的拍摄范围内的被摄体的状态。在与拍摄者正对的位置处,存在着显示画面以及包含特定被摄体TT的被摄体。本说明书中的右方、左方、上方、下方分别指的是从拍摄者侧看到的右方、左方、上方、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部21的视角比摄像部11的视角还宽。即,摄像部21以比摄像部11还宽的视角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在图3(a)中,附图标记301表示摄像部11的拍摄范围以及摄像部11的视角,附图标记302表示摄像部21的拍摄范围以及摄像部21的视角。另外,在图3(a)中,为了方便图示,错开了拍摄范围301的中心和拍摄范围302的中心,但在此设想二者中心一致(在后述的图8(a)中也同样)。拍摄范围301始终被包含在拍摄范围302内部,拍摄范围301的整体相当于拍摄范围302的一部分。因此,在拍摄范围301中收纳了特定被摄体TT时,在拍摄范围302中也始终收纳特定被摄体TT,而且即使在拍摄范围301中未收纳特定被摄体TT,有时也会在拍摄范围302中收纳特定被摄体TT。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摄像部11及摄像部21分别称为窄角摄像部11及广角摄像部21,将拍摄范围301及302分别称为窄角拍摄范围301及广角拍摄范围302。
将基于窄角摄像部11的输出信号的帧图像特别称为窄角帧图像,将基于广角摄像部21的输出信号的帧图像特别称为广角帧图像。图4(a)及(b)的图像311及312分别是在共同的拍摄时刻获得的窄角帧图像和广角帧图像。在该共同的拍摄时刻,特定被摄体TT位于窄角拍摄范围301的中央,结果,特定被摄体TT出现在窄角帧图像311上的中央。同样,在该共同的拍摄时刻,特定被摄体TT位于广角拍摄范围302的中央,结果,特定被摄体TT出现在广角帧图像312上的中央。摄像部11及21的光轴互相平行,如果假设所有被摄体位于与摄像部11及21的光轴正交的平面上,则在实际空间上位于特定被摄体TT的右、左、上、下侧的被摄体在窄角帧图像311上也分别出现在特定被摄体TT的右、左、上、下侧,并且在广角帧图像312上也分别出现在特定被摄体TT的右、左、上、下侧。
摄像装置1识别窄角拍摄范围301与广角拍摄范围302的位置关系及大小关系,并且识别广角帧图像上的各位置与窄角帧图像上的各位置的对应关系。图5中示出广角帧图像与窄角帧图像的关系。在图5中,被赋予附图标记311a的虚线矩形框表示配置于广角帧图像上的窄角帧图像的外框。摄像装置1基于上述对应关系,可以识别窄角帧图像上的各位置处的被摄体配置在广角帧图像上的哪个位置。相反,基于上述对应关系,可以识别广角帧图像上的各位置(是框311a内的各位置)处的被摄体配置在窄角帧图像上的哪个位置。
对拍摄模式的一种、即追踪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追踪模式下,作为运动图像,在显示画面上显示窄角帧图像列。拍摄者在按照特定被摄体TT被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的方式调整摄像装置1的拍摄方向等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那样,通过触摸面板操作,指定特定被摄体TT。由此,可以将特定被摄体TT设定为追踪对象。另外,也可以通过按钮操作来进行追踪对象的指定。或者,也可以利用脸部识别处理等,摄像装置1自动设定追踪对象。
在追踪模式下,可以将窄角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而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其中,在追踪模式下,也可以将广角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而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在追踪模式下也能将窄角帧图像列及广角帧图像列作为两幅运动图像而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
若将特定被摄体TT设定为追踪对象,则由主控制部13执行追踪处理。在主控制部13中,执行基于窄角帧图像列的图像数据的第一追踪处理、和基于广角帧图像列的图像数据的第二追踪处理。
在第一追踪处理中,基于窄角帧图像列的图像数据,依次检测各窄角帧图像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在第二追踪处理中,基于广角帧图像列的图像数据,依次检测各广角帧图像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可以基于追踪对象所具有的图像特征进行第一及第二追踪处理。图像特征包括亮度信息及颜色信息。
可以按如下方式执行第一及第二被运算图像之间的第一追踪处理。第一被运算图像是指已经检测到追踪对象的位置的窄角帧图像,第二被运算图像是指应从中检测追踪对象的位置的窄角帧图像。第二被运算图像通常是在第一被运算图像之后被拍摄的图像。在第二被运算图像内设定被推测为具有与追踪对象区域的大小相同程度的大小的追踪框,在搜索区域内依次变更追踪框的位置的同时,执行第二被运算图像中的追踪框内的图像的图像特征和第一被运算图像中的追踪对象区域内的图像的图像特征的类似性评价,在获得最大类似性的追踪框的中心位置,判断为存在第二被运算图像中的追踪对象区域的中心位置。与第二被运算图像对应的搜索区域是以第一被运算图像中的追踪对象的位置为基准设定的。追踪对象区域指的是存在追踪对象的图像数据的图像区域。可以将追踪对象区域的中心位置看作追踪对象的位置。
在判明了第二被运算图像中的追踪对象的中心位置之后,适当采用公知的轮廓提取处理,可以将内含该中心位置且被边缘包围起来的闭合区域作为第二被运算图像中的追踪对象区域来提取。或者,也可以将利用具有单纯的图形形状(矩形或椭圆)的区域对该闭合区域进行近似之后的区域作为追踪对象区域来提取。
第二追踪处理也是通过与第一追踪处理同样的方法来实现的。其中,在第二追踪处理中,第一被运算图像指的是已经检测出追踪对象的位置的广角帧图像,第二被运算图像指的是应从中检测追踪对象的位置的广角帧图像。
此外,可以采用公知的任意追踪方法(例如特开2004-94680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或特开2009-38777号公报所公开的方法)来进行第一及第二追踪处理。
在图7(a)中示出追踪模式下的显示画面的显示内容。在显示画面的整个显示区域中,设置与图7(b)的点区域对应的主显示区域340、和与图7(b)的斜线区域对应的副显示区域341,在追踪模式下,将窄角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显示在主显示区域340上,而在副显示区域341上显示广角影像信息350。主显示区域340及副显示区域341的位置关系是任意的,而且显示画面上的副显示区域341的位置及大小也是任意的。其中,希望主显示区域340的大小(面积)比副显示区域341的面积还大。也可以根据窄角帧图像列中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及大小来变更副显示区域341的位置及大小,以便不妨碍窄角帧图像列中的追踪对象的显示。再有,在显示画面中显示窄角帧图像或广角帧图像等任意的二维图像之际,虽然可以根据需要按照适用于显示画面的像素数的方式来变更二维图像的分辨率,但在本说明书中为了简化说明,忽略与显示相关的分辨率变更的存在。
在图7(c)中示出广角影像信息350的放大图。广角影像信息350包含:表示窄角摄像范围301的外框的矩形框图标351;表示广角摄像范围302的外框的矩形框图标352;和表示广角摄像范围302及窄角摄像范围301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的点状图标353,在副显示区域341内显示图标351-353。在图7(c)所示的例子中,对广角影像信息350赋予将图标352的矩形框在纵向和横向上分别二等分的虚线。
在图标352内配置图标351,以使图标351的矩形框内的范围和图标352的矩形框内的范围之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与实际空间上的窄角拍摄范围301和广角拍摄范围302之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一致或大致一致。即,图标351的矩形框与图标352的矩形框之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和图5所示的窄角帧图像的外框311a与广角帧图像312的外框之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相同或大致相同。
根据以第一追踪处理的结果为基础的窄角帧图像列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或者以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为基础的广角帧图像列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决定图标353的显示位置。即,将图标351的矩形框视作窄角帧图像的外框,在与窄角帧图像列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对应的、图标351上的位置处显示图标353(其中,在发生了后述的窄角出境的情况下,在图标351之外显示图标353)。同样,将图标352的矩形框视作广角帧图像的外框,在与广角帧图像列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对应的、图标352上的位置处显示图标353。
拍摄者通过观察广角影像信息350,可以识别广角拍摄范围302内的追踪对象的位置。
在将窄角摄像部11中的变焦倍率设定为高倍率的情况等下,有时会因少许的拍摄方向变化或少许的被摄体移动而导致追踪对象跑到窄角拍摄范围301之外。将追踪对象跑到窄角拍摄范围301之外的现象、即追踪对象从窄角拍摄范围301脱离的现象称为窄角出境。
现在,在将特定被摄体设定为追踪对象之后,设想通过在实际空间上追踪对象向右方移动而导致发生了窄角出境的状况α。其中,在状况α中,设追踪对象被收纳在广角拍摄范围302内。图8(a)是从上空侧观察状况α下的摄像装置1及摄像装置1周边的情况的图。在图8(b)及(c)中分别示出状况α下拍摄到的窄角帧图像361及广角帧图像362。在图8(c)中,虚线矩形框363是配置在广角帧图像362上的窄角帧图像361的外框。
在图9中示出这种状况α下的显示画面的情况。如上所述,虽然将窄角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而显示在显示画面上,但因为发生了窄角出境,所以显示画面上的窄角帧图像列中不会存在追踪对象。另一方面,继续显示上述的广角影像信息350。在发生窄角出境时,也与不发生窄角出境时同样,将图标352的矩形框视作广角帧图像的外框,在与广角帧图像列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对应的、图标352上的位置处显示图标353。因此,在发生窄角出境时,根据以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为基础的广角帧图像列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决定图标353的显示位置。
根据上述的说明可知,图标351及352分别表示窄角拍摄范围301及广角拍摄范围302,图标353表示追踪对象的位置。因此,由图标351~353构成的广角影像信息350起到表示窄角拍摄范围301、广角拍摄范围302和追踪对象的位置的关系的信息(通知信息)的作用。因此,拍摄者在状况α下,能够依赖广角影像信息350,再次容易地将追踪对象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即,如果观察图9所示的广角影像信息350,则可以容易地确认追踪对象位于摄像装置1的右侧,因此若按照该确认内容使摄像装置1的拍摄方向向右侧移动,则能够再次将追踪对象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
另外,在上述的具体例子中,即使在未发生窄角出境的状况下,也显示了广角影像信息350,但也可以仅在发生了窄角出境的状况下显示广角影像信息350。
再有,也可以取代图标352而显示广角帧图像列。即,也可以在应显示图标352的位置显示广角帧图像列的运动图像,在副显示区域341中的广角帧图像列上重叠显示图标351及353。此时,也可以在未发生窄角出境的状况下,在主显示区域340中显示窄角帧图像列,并且在副显示区域341中显示广角帧图像列,在检测出发生了窄角出境时,将主显示区域340所显示的图像列从窄角帧图像列变更为广角帧图像列,并且将副显示区域341所显示的图像列从广角帧图像列变更为窄角帧图像列。
主控制部13基于第一追踪处理的结果,可以检测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换言之,可以判断是否发生了窄角出境)。例如,在通过第一追踪处理无法检测窄角帧图像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时,可以判断为发生了窄角出境。此时,进一步考虑过去通过第一追踪处理检测出的窄角帧图像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主控制部13也能基于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来检测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根据以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为基础的广角帧图像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和预先识别的上述对应关系(广角帧图像上的各位置与窄角帧图像上的各位置的对应关系),可以很容易地判断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当然,主控制部13也能基于第一追踪处理的结果及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来检测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发生了窄角出境时,拍摄者可以参照基于广角摄像部21的输出的广角影像信息350。如果看到广角影像信息350,则无需暂时使窄角摄像部11的变焦倍率低倍率化,能够很容易地将追踪对象重新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
另外,对在追踪模式下将摄像部11及21用作窄角摄像部和广角摄像部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可以将作为立体相机而使用摄像部11及21的立体相机模式作为拍摄模式的一种来进行设置。在立体相机模式下,能够使摄像部11及21的视角互相相同。
[第一通知信息]
上述广角影像信息350是在发生窄角出境时向拍摄者提供的通知信息的一例,将广角影像信息350称为第一通知信息。在发生窄角出境时,也可以向拍摄者提供不同于第一通知信息的通知信息。以下,作为在发生窄角出境时能够提供的其他通知信息的例子,例示第二~第四通知信息。
[第二通知信息]
对第二通知信息进行说明。第二通知信息是在发生窄角出境时向拍摄者提示追踪对象存在的方向(以下称为追踪对象存在方向)的影像信息。换言之,第二通知信息是向拍摄者提示从摄像装置1观察时追踪对象存在于哪个方向上的影像信息。追踪对象存在方向表示从摄像装置1看到的追踪对象的存在方向的同时,还表示将追踪对象再次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所需的摄像装置1的移动方向。例如,如图10(a)所示,在状况α下,将指示追踪对象存在方向的箭头图标401作为第二通知信息来显示。也可以代替箭头图标401,将表示追踪对象存在方向的语句(例如语句“追踪对象在右方”)作为第二通知信息来进行显示。或者,与箭头图标401一起显示该语句。
再有,也可以基于以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为基础的广角帧图像列上的追踪对象的位置和广角帧图像及窄角帧图像间的位置及大小关系,导出将追踪对象再次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所需的摄像装置1的移动量,使与该移动量相对应的信息包含在第二通知信息中,或者也可以独立于第二通知信息而向拍摄者通知与该移动量相对应的信息。例如,也可以根据所导出的移动量,使箭头图标401的长度变化。由此,拍摄者可以确认为了将追踪对象再次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需要将摄像装置1移动何种程度。此外,移动量可以是摄像装置1的平行移动量,在使摄像装置1平移或倾斜时移动量也可以是摄像装置1的旋转量。
[第三通知信息]
在发生窄角出境时向拍摄者提示追踪对象存在方向的影像信息的形态可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第三通知信息包含向拍摄者提示追踪对象存在方向的任意的影像信息。例如,如图10(b)所示,在状况α下,也可以使与追踪对象存在方向对应的显示画面上的端部闪烁,或者用规定的警告色涂敷该端部。
[第四通知信息]
在发生窄角出境时用于向拍摄者提示追踪对象存在方向的信息可以是能够引起人五感中的任一种的任意信息,第四通知信息包含对人五感的任一种起作用,从而向拍摄者提供追踪对象存在方向的任意信息。例如,如图10(c)所示,在状况α下,也可以利用声音向拍摄者通知追踪对象存在方向。
另外,可以考虑在摄像装置1中设置生成并输出上述的任意通知信息的通知信息输出部51(参照图11)。可以考虑将通知信息输出部51内置在图1的主控制部13中。其中,在利用影像显示向拍摄者进行通知信息的提示的情况下,也能考虑显示部15也包含在通知信息输出部51的构成要素中。同样,在利用声音输出向拍摄者进行通知信息的提示的情况下,也能考虑摄像装置1内的扬声器(未图示)也包含在通知信息输出部51的构成要素中。通知信息输出部51具有执行上述的第一及第二追踪处理的追踪处理部52,基于追踪处理部52进行的第一或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或者基于追踪处理部52进行的第一及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检测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并且在发生窄角出境时,利用第二追踪处理的结果来进行通知信息的生成及输出。
《第二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第二实施方式是以第一实施方式为基础的实施方式,对于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未特别描述的事项而言,也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的记载适用于第二实施方式。
对拍摄模式的一种、即特殊拍摄模式的动作进行说明。在特殊拍摄模式下,如图12所示,将窄角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显示在主显示区域340中,同时将广角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显示在副显示区域341中(也参照图7(b))。为了便于说明,将在主显示区域340中显示窄角帧图像列的同时在副显示区域341中显示广角帧图像列的现象称为窄角主显示。在显示于副显示区域341中的广角帧图像上重叠显示矩形框420。矩形框420具有与图7(c)所示的矩形框的图标351相同的意义,表示广角帧图像上的窄角拍摄范围301的外框。另一方面,显示于显示画面上的实线的矩形框421(参照图12)表示广角帧图像的外框、即广角拍摄范围302的外框。此外,也可以是形成矩形框421的任意一条边与显示画面的外框重叠。
这样,在特殊拍摄模式下,在显示窄角帧图像列及广角帧图像列的同时,也利用矩形框420及421来表示窄角拍摄范围301与广角拍摄范围302的位置关系以及窄角拍摄范围301与广角拍摄范围302的大小关系。
在特殊拍摄模式下,拍摄者通过规定的按钮操作或触摸面板操作,可以指示窄角帧图像列的记录。在进行了该指示的情况下,摄像装置1进行图12所示的显示,同时在记录介质16中记录窄角帧图像列的图像数据。
拍摄者通过观察显示在副显示区域341中的广角帧图像列,可以在显示画面上确认成为记录对象的窄角拍摄范围301的周边状况,可以根据需要使摄像装置1的拍摄方向变化或变更窄角摄像部11的视角。也就是说,能够支援拍摄构图等的调整。
再有,如图13所示,在应关注的特定被摄体(图13中的人物)跑到窄角拍摄范围301之外的情况下,虽然特定被摄体的显示会从主显示区域340消失,但若观察副显示区域341,则拍摄者可以很容易确认与窄角拍摄范围301(相当于矩形框420)的关系中的特定被摄体的位置。若根据该确认内容进行拍摄方向等的调整,则能够很容易将特定被摄体重新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
相反,在特殊拍摄模式下,如图14所示,也可以将广角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而显示在主显示区域340中,同时将窄角帧图像列作为运动图像而显示在副显示区域341中(也参照图7(b))。为了便于说明,将在主显示区域340中显示广角帧图像列的同时在副显示区域341中显示窄角帧图像列的现象称为广角主显示。在广角主显示中,在显示于主显示区域340中的广角帧图像上重叠显示矩形框430。矩形框430具有与图12所示的矩形框420相同的意义,表示广角帧图像上的窄角拍摄范围301的外框。另一方面,在图14中,显示画面的外框对应于广角帧图像的外框。因此,在广角主显示中,当然也可以显示窄角帧图像列及广角帧图像列的同时,显示窄角拍摄范围301与广角拍摄范围302的位置关系以及窄角拍摄范围301与广角拍摄范围302的大小关系。
即使在进行广角主显示时,拍摄者也可以通过规定的按钮操作或触摸面板操作来指示窄角帧图像列的记录。在进行了该指示的情况下,摄像装置1进行图14所示的显示,并且在记录介质16中逐渐记录窄角帧图像列的图像数据。
再有,在特殊拍摄模式下,拍摄者通过在摄像装置1中进行切换指示操作,可以指示记录对象图像的切换。切换指示操作通过规定的按钮操作或触摸面板操作来实现。在进行了该指示的情况下,主控制部13内部包含的记录控制部(未图示)在窄角帧图像及广角帧图像之间切换记录对象图像。
例如,如图15所示,考虑以下情况:在时刻t1进行指示开始记录窄角帧图像列的图像数据的操作,在时刻t1之后的时刻t2进行上述切换指示操作,在时刻t2之后的时刻t3再次进行上述切换指示操作,在时刻t3之后的时刻t4进行结束图像数据的记录的指示。该情况下,记录控制部在时刻t1及t2之间的期间内,将窄角帧图像列作为记录对象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在时刻t2及t3之间的期间内,将广角帧图像列作为记录对象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在时刻t3及t4之间的期间内,将窄角帧图像列作为记录对象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结果,在时刻t4,在记录介质16中保存着时刻t1及t2之间的窄角帧图像列、时刻t2及t3之间的广角帧图像列和时刻t3及t4之间的窄角帧图像列。
通常,为了变更拍摄中的视角,需要与视角的变更量相应的时间。例如,在为了较大程度地反映出关注被摄体而想要将变焦倍率从1倍增大到5倍的情况下,需要变焦透镜移动用的相应的时间(例如1秒)。另一方面,若利用如上述的切换指示操作,则能够瞬间在广角及窄角之间变更记录介质16的记录图像的视角,可以回避重要场景的取丢等,并且能够制作有悦动感的运动图像。
另外,也可以根据记录对象图像来变更显示方法,以便:在针对记录介质16进行窄角帧图像列的记录的期间内进行与图12对应的窄角主显示,且在针对记录介质16进行广角帧图像列的记录的期间内进行与图14对应的广角主显示。
还有,也可以不是根据切换指示操作来进行记录对象图像的切换,而是根据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来进行记录对象图像的切换。即,也可以根据追踪对象是否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来进行记录对象图像的切换。具体是,例如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那样,使主控制部13检测(换言之判断)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而且,例如,也可以是上述记录控制部在判断为未发生窄角出境的期间内将窄角帧图像列作为记录对象图像而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而在判断为发生了窄角出境的期间内将广角帧图像列作为记录对象图像而记录在记录介质16中。在发生了窄角出境的情况下,认为:与记录了未拍摄到追踪对象的窄角帧图像的情形相比,记录了拍摄到追踪对象的可能性高的广角帧图像的情形更符合拍摄者的意图。
此外,也可以根据追踪对象是否收纳在窄角拍摄范围301内来变更显示部15上的窄角帧图像的显示位置及广角帧图像的显示位置(另外,与该变更相关的方法与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方法的一种重复)。具体是,例如,如第一实施方式所描述的那样,使主控制部13检测(换言之判断)有没有发生窄角出境。而且,例如,也可以是在判断为未发生窄角出境的期间内进行窄角主显示,而在判断为发生了窄角出境的期间内进行广角主显示。在发生窄角出境时,因为没有在窄角帧图像上反映追踪对象,所以在构图调整方面,在主显示区域340中显示广角帧图像的方法要比在主显示区域340中显示窄角帧图像的方法更好。
《变形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技术方案所示出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适当地进行各种变更。以上的实施方式说到底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例子,本发明以及各构成要件的用语的意义并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所记载的内容。上述说明书所示出的具体数值是单纯的例示,当然可以将这些数值变更为各种各样的数值。作为能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注释事项,以下记为注释1及注释2。各注释所记载的内容只要不矛盾就可以任意组合。
[注释1]
虽然在图1的摄像装置1中设有2个摄像部,但也可以在摄像装置1中设置3个以上摄像部,对于3个以上摄像部而言也能适用本发明。
[注释2]
可以通过硬件或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来构成图1的摄像装置1。在利用软件来构成摄像装置1的情况下,与通过软件实现的部位相关的框图表示该部位的功能框图。也可以将利用软件来实现的功能作为程序来描述,并通过在程序执行装置(例如计算机)上执行该程序,从而实现其功能。

Claims (6)

1.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摄像部,其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并输出与拍摄结果相对应的信号;
第二摄像部,其以比所述第一摄像部更宽的视角进行所述被摄体的拍摄,并输出与拍摄结果相对应的信号;和
通知信息输出部,其在所述被摄体所包含的特定被摄体从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脱离时,基于所述第二摄像部的输出信号,输出与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和所述特定被摄体的位置的关系相对应的通知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知信息输出部包括基于所述第二摄像部的输出信号来追踪所述特定被摄体的追踪处理部,在所述特定被摄体从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脱离时,基于所述特定被摄体的追踪结果来生成所述通知信息。
3.一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摄像部,其进行被摄体的拍摄,并输出与拍摄结果相对应的信号;
第二摄像部,其以比所述第一摄像部更宽的视角进行所述被摄体的拍摄,并输出与拍摄结果相对应的信号;和
显示部,其与基于所述第一摄像部的输出信号的第一图像及基于所述第二摄像部的输出信号的第二图像一起显示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与所述第二摄像部的拍摄范围的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摄像装置还包括记录控制部,该记录控制部使记录介质记录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任一方,作为记录对象图像,
所述记录控制部按照所输入的切换指示操作,在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图像之间切换所述记录对象图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摄像装置还包括记录控制部,该记录控制部使记录介质记录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中的任一方,作为记录对象图像,
所述记录控制部根据所述被摄体所包含的特定被摄体是否收纳在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在所述第一及所述第二图像之间切换所述记录对象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根据所述被摄体所包含的特定被摄体是否收纳在所述第一摄像部的拍摄范围内,变更所述显示部上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显示位置及所述第二图像的显示位置。
CN2011102069046A 2010-07-27 2011-07-22 摄像装置 Pending CN1023480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8670 2010-07-27
JP2010168670A JP2012029245A (ja) 2010-07-27 2010-07-27 撮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48059A true CN102348059A (zh) 2012-02-08

Family

ID=455263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69046A Pending CN102348059A (zh) 2010-07-27 2011-07-22 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20026364A1 (zh)
JP (1) JP2012029245A (zh)
CN (1) CN102348059A (zh)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69132A (zh) * 2013-09-23 2015-03-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和该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4737534A (zh) * 2012-10-23 2015-06-24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及信息处理系统
CN107018292A (zh) * 2015-09-14 2017-08-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操作引导装置以及摄像操作引导方法
CN109109743A (zh) * 2018-07-17 2019-01-0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基于摄像的模块化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及使用方法、商用车
CN109421600A (zh) * 2017-08-29 2019-03-05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环视提供装置及车辆
CN110830713A (zh) * 2019-10-30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08558A (zh) * 2019-10-30 2020-03-2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10506A (zh) * 2019-11-15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25543A (zh) * 2019-11-20 2021-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的方法及设备
CN113489894A (zh) * 2019-12-25 2021-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长焦场景下的拍摄方法及终端
US11743576B2 (en) 2019-03-29 2023-08-2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maging apparatu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013050A (ja) * 2011-05-27 2013-01-17 Ricoh Co Ltd 撮像装置及びこの撮像装置を用いた表示方法
KR101867051B1 (ko) * 2011-12-16 2018-06-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상장치, 촬상 구도 제공 방법 및 컴퓨터 판독가능 기록매체
JP6192940B2 (ja) * 2013-01-23 2017-09-06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機器及び連携撮影方法
JP6135162B2 (ja) * 2013-02-12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頭部装着型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WO2014141654A1 (ja) * 2013-03-13 2014-09-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測距装置、撮像装置および測距方法
JP6103526B2 (ja) * 2013-03-15 2017-03-2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機器,画像表示機器,及び画像表示機器の表示制御方法
JP6071670B2 (ja) * 2013-03-15 2017-02-01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画像表示装置、撮像システム、撮像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5578015B (zh) * 2014-10-09 2018-12-21 聚晶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对象追踪图像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US10042031B2 (en) 2015-02-11 2018-08-07 Xerox Corporatio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cting that an object of interest has re-entered a field of view of an imaging device
WO2016171190A1 (ja) * 2015-04-22 2016-10-27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暗視装置、暗視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478830B2 (ja) * 2015-06-23 2019-03-0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コンテンツ再生装置
US10291842B2 (en) * 2015-06-23 2019-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igital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WO2017018043A1 (ja) * 2015-07-29 2017-02-02 京セラ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電子機器の動作方法及び制御プログラム
EP3142347B1 (en) 2015-09-11 2020-10-21 Nintendo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obtaining high resolution images from low resolution image sensors
JP6532370B2 (ja) * 2015-10-02 2019-06-19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撮像システム、構図設定装置、及び構図設定プログラム
WO2017115587A1 (ja) * 2015-12-28 2017-07-06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928716B1 (ko) * 2015-12-29 2018-12-12 코어포토닉스 리미티드 자동 조정가능 텔레 시야(fov)를 갖는 듀얼-애퍼처 줌 디지털 카메라
US11743583B2 (en) 2016-05-20 2023-08-29 Maxell, Ltd. Imaging apparatus and setting screen thereof
EP3496386A4 (en) * 2016-11-24 2019-07-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AND GUIDE DEVICE FOR PHOTOGRAPHY COMPOSITION
JP6322312B2 (ja) * 2017-02-21 2018-05-09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機器及び画像表示機器の表示制御方法
JP6412222B2 (ja) * 2017-08-09 2018-10-24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影機器、連携撮影方法及び連携撮影プログラム
US20200314309A1 (en) * 2017-11-10 2020-10-01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6652151B2 (ja) * 2018-03-27 2020-02-19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撮影装置及び撮影方法
JP2021192492A (ja) 2020-06-05 2021-12-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ならびにプログラム
JPWO2022209363A1 (zh) 2021-03-30 2022-10-06

Cited B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37534A (zh) * 2012-10-23 2015-06-24 索尼公司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程序及信息处理系统
CN104469132B (zh) * 2013-09-23 2017-12-08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和该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4469132A (zh) * 2013-09-23 2015-03-25 Lg电子株式会社 移动终端和该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
CN107018292B (zh) * 2015-09-14 2020-05-08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操作引导装置以及摄像操作引导方法
CN107018292A (zh) * 2015-09-14 2017-08-04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操作引导装置以及摄像操作引导方法
CN109421600A (zh) * 2017-08-29 2019-03-05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环视提供装置及车辆
CN109421600B (zh) * 2017-08-29 2022-07-26 Lg电子株式会社 车辆用环视提供装置及车辆
CN109109743A (zh) * 2018-07-17 2019-01-01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 基于摄像的模块化电子外后视镜系统及使用方法、商用车
US11743576B2 (en) 2019-03-29 2023-08-29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program,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10830713A (zh) * 2019-10-30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变焦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08558A (zh) * 2019-10-30 2020-03-24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WO2021082711A1 (zh) * 2019-10-30 2021-05-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0908558B (zh) * 2019-10-30 2022-10-18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010506A (zh) * 2019-11-15 2020-04-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4915726A (zh) * 2019-11-15 2022-08-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方法及电子设备
US11831977B2 (en) 2019-11-15 2023-11-28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hotographing and processing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825543B (zh) * 2019-11-20 2022-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的方法及设备
CN112825543A (zh) * 2019-11-20 2021-05-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拍摄的方法及设备
CN113489894A (zh) * 2019-12-25 2021-10-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长焦场景下的拍摄方法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026364A1 (en) 2012-02-02
JP2012029245A (ja)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8059A (zh) 摄像装置
CN101335836B (zh) 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拾取设备、图像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US20120044400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US7689113B2 (en)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N101491083B (zh) 图像捕获装置和控制图像捕获装置的方法
CN100559259C (zh) 执行调焦的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US9106837B2 (en) Image capturing device and image capturing method
EP1791344A2 (en) Solid-state image-pickup device, method of driving solid-state image-pickup device and image pickup-apparatus
US20160330372A1 (en) Imaging device
CN102547115A (zh) 显示控制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程序
CN102547110A (zh) 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程序
US20090185028A1 (en) Camera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reproducing method
CN108156365B (zh) 摄像装置、摄像方法以及记录介质
CN101931746B (zh)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CN102625044A (zh) 摄像装置
CN100460984C (zh) 自动聚焦方法和自动聚焦照相机
JP2011101159A (ja) 電子カメラ
JP2007281555A (ja) 撮像装置
US20130076968A1 (en) Image sensing device
US20100214447A1 (en) Imaging device and image method
JP2010026057A (ja) 光学装置
JP5915720B2 (ja) 撮像装置
JP6207360B2 (ja) 撮像装置及び画像信号処理方法
KR101350068B1 (ko) 관심 영역 이미지를 출력하기 위한 전자 장치
JP2010187320A (ja) 画像記録装置、画像分類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208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