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0559259C - 执行调焦的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执行调焦的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0559259C
CN100559259C CNB2005100768341A CN200510076834A CN100559259C CN 100559259 C CN100559259 C CN 100559259C CN B2005100768341 A CNB2005100768341 A CN B2005100768341A CN 200510076834 A CN200510076834 A CN 200510076834A CN 100559259 C CN100559259 C CN 100559259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it
image
signal
images
ima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20051007683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710485A (zh
Inventor
今泉和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71048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71048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559259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559259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6Bracketing for image capture at varying focusing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04N23/673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based on contrast or high frequency components of image signals, e.g. hill climbing metho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执行调焦的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成像装置,包括:透镜单元,用来执行调焦;固态成像单元,用来接收通过透镜单元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并输出由通过连续按下电子快门获得的多个连续图像而构成的图像信号;检测单元,用来检测在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与对应的、紧接着的前一图像之间的运动矢量;组合单元,用来根据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每个运动矢量来组合多个图像,以产生合成图像;提取单元,用来根据合成图像,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相对于被摄体的调焦状态的第一信号;以及焦点控制单元,用来根据所提取的第一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以执行调焦。

Description

执行调焦的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执行调焦的成像技术。
背景技术
数字摄像机或数字摄像录像机(camcorder)、以及除静止图像外还可记录运动图像的数字相机(digital still camera)越来越普遍,其中,数字摄像机或数字摄像录像机利用光学成像系统,在诸如二维电荷耦合装置(CCD)图像传感器的半导体成像装置上成像,将图像变换为电信号,然后将获得的运动图像的图像数据记录到诸如半导体存储器、磁盘或磁带的记录介质上。对于当前的数字摄像机和数字相机,在图像捕获(capture)中的全部重要任务,例如曝光设置、调焦等,均是自动完成的,以便即使是对相机操作缺乏经验的用户,也很少发生未能正确地捕获图像的情况。
如上所述,CCD图像传感器具有允许用户自由设置快门(shutter)速度的电子快门功能。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被摄体的运动或者照明条件来调节曝光时间。例如,为了捕获因为低照明而处于暗条件下的被摄体的运动图像,用户选择低速设置,以使电子快门速度更低,从而具有增加的曝光。该快门速度低于一场(field)视频信号1/60秒的标准快门速度,例如是1/30秒或者1/15秒。然而,快门速度慢使图像捕获过程对手颤(camera shaking)的影响敏感,因此,被摄体的图像模糊。为了防止这种现象,提出了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以不导致运动模糊的曝光时间来多次执行图像捕获操作,且在校正所获得的图像的位移的同时,使其组合在一起,从而实现长曝光时间的结果图像(例如,参见第3110797号日本专利)。
第3110797号日本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组合所捕获的图像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关于多个图像之间的运动的信息;以及图像移动单元,用于根据检测到的信息,变换多个图像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通过应用该技术,当要捕获处于暗条件下、需要低速快门设置以获得足够曝光的运动图像时,设置使图像不受手颤影响的曝光时间,例如一场视频信号1/60秒的标准速度,来代替1/30秒、1/15秒或者更短时间的标准低速快门设置,在等于低速快门曝光时间的时间内,以1/60秒为单位多次执行图像捕获操作,然后将获得的多个图像组合在一起,从而可以以与低速快门的曝光时间相同的时间为单位,获取曝光量等于低速快门的曝光量、且不受手颤影响的运动图像。
然而,如上所述的方法,即设置使图像不受手颤影响的曝光时间,而不选择低速快门设置,在等于低速快门曝光时间的时间内多次捕获图像,并且合并所捕获的多个图像以获取不受手颤影响的、与低速快门设置具有相同曝光的运动图像,显著影响自动调焦单元的调焦性能。具体地说,用于处理运动图像的常规调焦单元以如下方法(称为“电视自动聚焦(televisionautofocus,TV-AF)方法”)进行调焦:在每次捕获图像时,根据透镜单元的调焦状态,从根据成像装置输出的信号而获得的信号中提取用于调焦的清晰度信号,并且通过利用清晰度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以使例如使清晰度信号量最大化。然而,当捕获因为低照明而处于暗条件下的被摄体的运动图像时,成像装置以多个捕获图像操作的间隔输出的信号振幅过小,因此,从成像装置获得的用于调焦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也过小。换句话说,所获得的信号不足以实现足够的调焦性能(低对比度条件)。
图4示出存储在成像装置中的信号量,从成像装置输出的信号量、以及在这种情况下从成像装置的输出中获得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在图4中,图表(3-1)表示存储在成像装置中的信号量与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附图标记e2、o3、e3、...分别表示成像装置在曝光期间内的偶数场或奇数场的重复次数。由于结果运动图像不受手颤影响,而且由于位于后续阶段的图像组合单元的处理,即使捕获暗被摄体的图像,结果运动图像的曝光也等于低速快门设置的曝光,将曝光时间T设置为1/60秒的数量级,因此,每1/60秒读取一个信号,如图表(3-2)所示。组合4次读取操作的信号以获得一图像(合成图像),其曝光等于1/15秒的低速快门设置的曝光时间。然而,与存储在成像装置内的信号量相比,所提取的清晰度信号量小,如图表(3-3)所示,因此,所提取的清晰度信号不足以实现足够的调焦性能。
图表(3-4)、(3-5)和(3-6)分别示出当选择1/15秒的标准低速快门设置作为曝光时间时,存储在成像装置内的信号量、成像装置输出的信号量、以及从成像装置的输出而获得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在这种情况下,尽管清晰度信号的振幅大,但是成像装置的输出,即清晰度信号具有许多由于长时间曝光而导致对比度差的剩余分量。这导致调焦性能降低。
例如,如果不执行如上所述的图像组合处理,则在捕获暗被摄体的图像的情况下,通过提高成像装置在视频信号的一场中每1/60秒标准速度输出的小振幅信号的增益,可以放大清晰度信号的振幅,因此,实现了具有对比度但噪声较大的图像。然而,由于该方法放大从成像装置输出的信号的振幅,且提高了视在(apparent)曝光,所以不能获得低噪声的高质量运动图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利用组合多个图像的方法来获取无手颤影响的运动图像时,能防止自动调焦操作的调焦性能降低的技术。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固态成像单元、检测单元、组合单元、提取单元、以及焦点控制单元。固态成像单元被配置为接收通过透镜单元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并输出由多个连续图像构成的图像信号,所述透镜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调焦。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的运动矢量。组合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每个运动矢量来组合多个图像,以产生合成图像。提取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组合前的图像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相对于被摄体的调焦状态的清晰度信号,并将所提取的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以产生合成清晰度信号。焦点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合成清晰度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以执行调焦。
在以低速快门设置捕获运动图像时,通过校正多个连续图像的位移分量并组合图像,抑制了手颤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所捕获的运动图像的精度。此外,在捕获由于低照明而处于暗条件下的被摄体的运动图像时,通过从合成图像提取清晰度信号并利用该清晰度信号进行调焦,增强了调焦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成像装置的方法,该成像装置包括固态成像单元,该固态成像单元被配置为接收通过用于执行调焦的透镜单元而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且输出由多个连续图像构成的图像信号,该方法包括: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的运动矢量;组合步骤,用于根据在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每个运动矢量来组合多个图像,以产生合成图像;提取步骤,用于根据组合前的图像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相对于被摄体的调焦状态的清晰度信号,并将所提取的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以产生合成清晰度信号;以及焦点控制步骤,用于根据所述合成清晰度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以执行调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包括:固态成像单元,被配置为接收通过透镜单元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并输出由多个连续图像构成的图像信号,所述透镜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调焦;组合单元,被配置为根据多个图像的运动矢量来组合多个图像;提取单元,被配置为从图像组合前准备的信号中,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相对于被摄体的调焦状态的第一信号,且被配置为将所提取的第一信号加在一起,以产生第一累加信号;以及焦点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第一累加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以执行调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控制成像装置的方法,该成像装置包括固态成像单元,该固态成像单元被配置为接收通过用于执行调焦的透镜单元而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且输出由多个连续图像构成的图像信号,该方法包括:组合步骤,用于根据多个图像的运动矢量来组合多个图像;提取步骤,用于从图像组合前准备的信号中,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相对于被摄体的调焦状态的第一信号,且用于将所提取的第一信号加在一起,以产生第一累加信号;以及焦点控制步骤,用于根据第一累加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以执行调焦。
附图说明
引入并作为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与说明书一起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典型实施例的数字摄像机的方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典型实施例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的时序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在激活防颤(anti-shake)图像组合系统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4是示出公知技术中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的时序图。
图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在激活防颤图像组合系统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又一实施例在激活防颤图像组合系统时的控制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面结合附图所做的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在本发明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者相似的部分。
下面,将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典型实施例的数字摄像机的例子。从成像透镜11入射的光束(图像捕获光束)通过光圈(diaphragm)13a,调节光量。然后,光束通过快门12a,在成像单元17上形成图像。成像单元17由诸如CCD的二维图像传感器构成。
成像透镜11由多个光学透镜组构成。这些透镜组利用自动调焦(AF)驱动电机14a提供的驱动力来整体地或部分地沿光轴10移动,并通过停止在预定的聚焦(in-focus)位置来进行调焦。通过从调焦驱动单元14b接收驱动信号,驱动AF驱动电机14a。利用来自变焦驱动电机15a的驱动力,成像透镜11中的一些光学透镜组沿光轴10移动,通过停止在预定的变焦位置来改变图像捕获过程中的视角(angle of view)。通过从变焦驱动单元15b接收驱动信号,驱动变焦驱动电机15a。
光圈13a包括多个光圈片(blade)。通过从光圈驱动单元13b接收驱动力,可以起动光圈片,以改变光束通过的孔的面积(直径)。快门12a包括多个快门片。通过从快门驱动单元12b接收驱动力,可以起动快门片,以打开或关闭光束通过的孔(aperture)。因此,控制进入成像单元17的光量。在利用数字摄像机捕获静止图像时,使用快门12a。
对成像装置驱动单元16、调焦驱动单元14b、变焦驱动单元15b、光圈驱动单元13b、以及快门驱动单元12b的驱动由成像控制器18进行控制。成像控制器18可以从光圈操作单元13c、变焦操作单元15c、以及防颤图像组合操作单元120(下面做说明)接收操作信号,然后,根据捕获图像条件,它将操作信号提供给成像装置驱动单元16、调焦驱动单元14b、变焦驱动单元15b、光圈驱动单元13b、以及快门驱动单元12b,以确定图像捕获设置,从而进行图像捕获操作。通常的图像捕获中不使用光圈操作单元13c,这是因为在捕获图像时,相机部分自动设置光圈13a的孔径。然而,为使用户可随意确定图像捕获设置,设置了光圈操作单元13c。
根据信号处理单元111(下面做说明)捕获的图像信号,成像控制器18利用测量信号130来测量被摄体的亮度(进行测量)。根据获得的测量值,确定光圈13a的孔径和成像装置驱动单元16的电子快门定时(曝光时间)。
模数(A/D)变换单元110将从成像单元17输出的视频(图像)信号从模拟形式变换为数字形式,然后,将其输入到信号处理单元111。信号处理单元111对输入信号执行信号处理,例如形成亮度信号和彩色信号,从而产生彩色运动图像的视频信号。
通过信号切换单元112,将在信号处理单元111进行了信号处理的视频信号输入到图像校正单元117。图像校正单元117对输入信号进行伽马校正、压缩等。
图像校正单元117输出的信号输入到显示单元118和视频记录单元119,以便在显示单元118上显示捕获的运动图像,并将其记录到视频记录单元119中。
在上述处理过程中,对于在暗条件下、需要长曝光时间的被摄体,存在这样的可能,即标准的低速快门设置使图像捕获受手颤的影响。因此,用户操作防颤图像组合操作单元120,以激活防颤图像组合系统,处理被切换到由成像控制器18执行的下述操作,如图3的流程图所示。
在步骤S 301,开始进行测量。根据获得的测量值,设置成像装置驱动单元16的电子快门定时(曝光时间)和光圈13a的孔径。在通常的设置中,在被摄体处于暗光的上述条件下,将光圈设置为完全打开,将曝光时间设置为长时间。然而,在该实施例中,在通常的设置中设置的长曝光时间被分割为多个连续的短曝光时间段,以使在用于组合多个图像的方法(在下面说明)中执行的附加操作所产生的总曝光等于在选择低速快门设置时获得的曝光量。利用分割后的短曝光时间段进行的图像捕获,导致在所获得的单个图像中出现曝光不足,但是它几乎不受手颤的影响。
通过以与低速快门设置的周期相同的间隔进行附加操作,可以将多个连续图像组合在一起,因此,实现了手颤影响最小的结果运动图像。
A/D变换单元110将成像单元17输出的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然后,由信号处理单元111进行信号处理。在利用防颤图像组合操作单元120的操作激活防颤图像组合系统,且表示该情况的信息到达成像控制器18时,来自信号处理单元111的图像数据通过信号切换单元112输入到图像存储单元113(步骤S302)。图像存储单元113包括一存储区,其存储容量能存储对应于曝光时间的分割数量的多个图像,该图像存储单元113存储多个连续视频场的捕获图像,以使根据后续输入的图像数据盖写(overwrite)已存储的图像。位移检测单元114提取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13内的图像上的公共特征点,并通过计算出现在捕获屏幕上的特征点的坐标,来检测每个连续图像的运动矢量(步骤S303)。根据特征点在每个图像上的坐标,坐标变换单元115校正每个差别(进行坐标变换),以使各图像上的特征点的位置互相重合。具体地说,在与运动矢量相反的方向上,使各视频图像顺序移动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的量值(magnitude)。然后,通过在图像组合单元116内进行叠加,将校正了位移的好的视频图像组合在一起(步骤S304)。因此,校正了在场之间产生的手颤影响,从而获取了好的视频信号。
同时,在驱动调焦驱动单元14b时,根据通过从信号处理单元111输出的、用于在图像组合之前进行清晰度信号提取的第二输出140中进行提取,或者通过从图像组合单元116输出的、用于在图像组合之后进行清晰度信号提取的第一输出150中进行提取而形成的清晰度信号,成像控制器18计算成像透镜11的聚焦位置。
成像控制器18从信号处理单元111接收用于在图像组合之前进行清晰度信号提取的第二输出140,而从图像组合单元116接收用于在图像组合之后进行清晰度信号提取的第一输出150。成像控制器18将由第二输出140产生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与预定阈值进行比较。当该振幅小于预定阈值时,例如捕获暗条件下被摄体的图像,成像控制器18选择第一输出150作为用于提取清晰度信号的信号源,而不选择第二输出140(步骤S305)。根据该所选择的、具有大振幅的输出,成像控制器18通过产生频率峰值的评估值、亮度级(level)峰值的评估值、以及为进行自动调焦而确定了位置和大小的测距框内的max-min数据的评估值,利用登山方法进行自动调焦(对比度检测自动调焦)(步骤S306)。
由于对清晰度信号的信号源的选择包括相对于阈值的适当滞后,因而当从第二输出140获得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位于该阈值附近的范围时,抑制了切换信号源的发生频率。
图2示出存储在成像装置内的信号量、成像装置输出的信号量、以及根据成像装置的输出而获得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在图2中,图表(2-1)示出存储在成像装置中的信号量和曝光时间之间的关系。附图标记e2、o3、e3、...分别表示成像装置在曝光周期内的偶数场或奇数场的重复次数。由于结果运动图像不受手颤的影响,而且由于位于后续阶段的图像组合单元116的处理,即使捕获暗被摄体的图像,结果运动图像的曝光也等于低速快门设置的曝光,将曝光时间T设置为1/60秒的数量级,因此,每1/60秒读取一个信号,如图表(2-2)所示。组合4次读取操作的信号以获得一图像(合成图像),其曝光等于1/15秒的低速快门设置的曝光时间,如图标(2-3)所示。如果第二清晰度信号的振幅小于预定值,则从图像组合后的合成图像中选择第一清晰度信号,因此,获得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大,而且信噪比高。因此,产生了用于自动调焦的高精度评估数据,如图表(2-4)所示。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包括:透镜单元11,用于进行调焦;固态成像单元17,用于接收透过透镜单元11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并用于输出由通过连续按下电子快门获得的多个连续图像而构成的图像信号;检测单元114,用于相对于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检测在多个图像中的图像与紧接着前一图像之间的运动矢量;组合单元115、116,用于根据相应的、由检测单元114检测到的运动矢量,校正每个图像的位移,而且用于组合图像以产生合成图像;提取单元116,用于对于该被摄体,根据该合成图像,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11的调焦状态的第一清晰度信号150;以及焦点控制单元18、14a和14b,用于根据提取的清晰度信号,控制透镜单元11,以进行调焦。
根据图像组合之前的图像,提取单元111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11的调焦状态的第二清晰度信号140。焦点控制单元18、14a和14b选择基于图像组合之前的图像的第二清晰度信号140,或者选择基于图像组合之后的合成图像的第一清晰度信号150,然后根据所选择的清晰度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11,以执行调焦。
当第二信号140的振幅大于阈值时,焦点控制单元18根据第二清晰度信号140来控制透镜单元11,以执行调焦;当第二信号140的振幅小于阈值时,焦点控制单元18根据第一信号150来控制透镜单元11,以执行调焦。
通过校正多个连续图像的位移分量并且组合图像,可以抑制在以低速快门设置捕获运动图像时的手颤影响,因此,提高了所捕获到的运动图像的精度。此外,在捕获由于低照明而处于暗条件下的被摄体的运动图像时,通过从合成图像中提取清晰度信号、并且利用该清晰度信号进行调焦,可以增强调焦性能。
利用组合多个图像的方法,成像装置能获取曝光等于低速快门设置的曝光、且不受手颤影响的运动图像,该成像装置包括提取单元,该提取单元从视频图像被校正并通过叠加被组合之后的合成图像中提取清晰度信号,以防止自动调焦单元的调焦性能降低。
根据该实施例,可以从视频图像被校正并通过叠加被组合之后的合成图像中提取用于调焦的清晰度信号。因此,当捕获由于低照明而处于暗条件下的被摄体的运动图像时,可以实现采用TV-AF方法的调焦控制,该方法利用被校正以不受手颤影响、且具有增加的信号振幅和提高的对比度的合成图像,因此,可以实现比传统方法更高的调焦性能。此外,在利用低速快门设置捕获运动图像时,校正了手颤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捕获运动图像的精度。
下面描述第二实施例,该实施例即使在获得的信号不足以实现足够的调焦性能(低对比度条件)时,仍可以实现正确的调焦性能。与上面描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捕获因为低照明而处于暗条件下的被摄体的运动图像,且从成像装置获得的用于调焦的清晰度信号的振幅小时,第二实施例可以实现正确的调焦性能。
第二实施例具有图1所示的数字摄像机的结构。该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提取清晰度信号的定时和所提取的清晰度信号的使用。下面参考由成像控制器18控制的图5的流程图来描述该实施例。
与在图3所示步骤S301中的情况相同,在步骤S501,开始进行测量。根据获得的测量值,设置成像装置驱动单元16的电子快门定时(曝光时间)和光圈13a的孔径。在通常的设置中,在被摄体处于暗光的条件下,将光圈设置为完全打开,将曝光时间设置为长时间。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由上述用于组合多个图像的方法来控制曝光。这导致获得的单个图像曝光不足。
A/D变换单元110将从成像单元17输出的图像信号变换为数字信号,然后,信号处理单元111对其进行信号处理。在步骤S502,与在步骤302中相同,在由防颤图像组合操作单元120的操作激活了防颤图像组合系统,且表示该情况的信息到达成像控制器18时,来自信号处理单元111的图像数据通过信号切换单元112输入到图像存储单元113。
在步骤S503,与在步骤S303中相同,位移检测单元114提取存储在图像存储单元113中的图像上的公共特征点,然后,通过计算出现在捕获屏幕上的特征点的坐标,检测每个连续图像的运动矢量。根据每个图像中的特征点的坐标,坐标变换单元115校正每个差别(进行坐标变换),以使各图像上的特征点的位置互相重合。具体地说,在与运动矢量相反的方向上,使视频图像顺序移动所检测到的运动矢量的量值。然后,通过在图像组合单元116内进行叠加,将校正了位移的好的视频图像组合在一起(步骤S504)。因此,校正了在场之间产生的手颤影响,从而获得了好的视频信号。
同时,根据第二实施例,在驱动调焦驱动单元14b时,成像控制器18从来自信号处理单元111的、用于在图像组合之前进行清晰度信号提取的第二输出140中提取清晰度信号(步骤S510)。
由于获得的图像的亮度级低,因而所提取的单个清晰度信号的电平低。在步骤S511,根据在步骤S504进行的图像组合,将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以产生合成清晰度信号。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分割的曝光时间的数量,将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因此,作为结果的合成清晰度信号具有高电平。根据该合成清晰度信号,执行采用登山方法的自动调焦操作(对比度检测自动调焦)(步骤S512)。
可以对在步骤S510中每个清晰度信号的提取进行控制,以便根据在步骤S503中的运动矢量检测结果,控制清晰度信号的提取区域。具体地说,视频信号中的清晰度信号的提取区域根据检测到的运动矢量而移动,因此,从对应于在步骤504中组合的图像的提取区域来提取清晰度信号。
如上所述,在捕获由于低照明而处于暗条件下的被摄体的运动图像时,通过从图像被组合之前准备的视频信号中提取清晰度信号,并将提取的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可以提高调焦性能。
在图5所示的流程图中,当在步骤S503检测到运动矢量后,在步骤S510提取清晰度信号。然而,如图6所示,可以与检测运动矢量并行地提取清晰度信号(步骤S520),在进行调焦操作(步骤S522)之前,将提取的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步骤S521)。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第二实施例不同,不能根据检测到的运动矢量来移动每个清晰度信号的提取区域。然而,通过从图像被组合之前准备的视频信号中提取清晰度信号,并将提取的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可以提高在捕获由于低照明而处于暗条件下的被摄体的运动图像时的调焦性能。
由于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本发明的许多明显不同的实施例,因此,应能理解,本发明除了由权利要求定义之外,不局限于特定的实施例。

Claims (3)

1、一种成像装置,包括:
固态成像单元,被配置为接收通过透镜单元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并输出由多个连续图像构成的图像信号,所述透镜单元被配置为执行调焦;
检测单元,被配置为检测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的运动矢量;
组合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由检测单元检测到的每个运动矢量来组合多个图像,以产生合成图像;
提取单元,被配置为根据组合前的图像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相对于被摄体的调焦状态的清晰度信号,并将所提取的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以产生合成清晰度信号;以及
焦点控制单元,被配置为根据所述合成清晰度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以执行调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
存储单元,被配置为存储由从固态成像单元输出的多个图像构成的图像信号,
其中,在对存储在存储单元中的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的位移进行了校正后,组合单元组合该多个图像。
3、一种控制成像装置的方法,该成像装置包括固态成像单元,该固态成像单元被配置为接收通过用于执行调焦的透镜单元而形成的被摄体的图像,且输出由多个连续图像构成的图像信号,该方法包括:
检测步骤,用于检测多个图像中的每个图像的运动矢量;
组合步骤,用于根据在检测步骤中检测到的每个运动矢量来组合多个图像,以产生合成图像;
提取步骤,用于根据组合前的图像提取对应于透镜单元相对于被摄体的调焦状态的清晰度信号,并将所提取的清晰度信号累加在一起以产生合成清晰度信号;以及
焦点控制步骤,用于根据所述合成清晰度信号来控制透镜单元,以执行调焦。
CNB2005100768341A 2004-06-18 2005-06-17 执行调焦的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259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4181074 2004-06-18
JP2004181074 2004-06-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710485A CN1710485A (zh) 2005-12-21
CN100559259C true CN100559259C (zh) 2009-11-11

Family

ID=35480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20051007683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559259C (zh) 2004-06-18 2005-06-17 执行调焦的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7586518B2 (zh)
CN (1) CN100559259C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36979B2 (ja) * 2005-09-09 2011-02-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7593040B2 (en) * 2006-01-30 2009-09-22 Omnivision Technologies, Inc. Image anti-shake in digital cameras
US7548689B2 (en) * 2007-04-13 2009-06-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4518131B2 (ja) * 2007-10-05 2010-08-0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方法及び装置
JP5163409B2 (ja) * 2008-10-03 2013-03-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157079A1 (en) * 2008-12-19 2010-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stem and method to selectively combine images
US8228400B2 (en) * 2009-04-17 2012-07-24 Sony Corporation Generation of simulated long exposure images in response to multiple short exposures
US8289400B2 (en) 2009-06-05 2012-10-16 Apple Inc. Image capturing device having continuous image capture
US8624998B2 (en) * 2009-06-05 2014-01-07 Apple Inc. Camera image selection based on detected device movement
US8368771B2 (en) * 2009-12-21 2013-02-05 Olympus Imaging Corp. Generating a synthesized image from a plurality of images
US8964103B2 (en) * 2010-02-16 2015-02-24 Blackberry Limi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ducing continuous autofocus power consumption
JP5638849B2 (ja) * 2010-06-22 2014-12-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
JP2014011780A (ja) * 2012-07-03 2014-01-20 Canon Inc 画像合成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制御プログラム、並びに記録媒体
JP5943785B2 (ja) * 2012-09-12 2016-07-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撮像システム、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の制御方法
CN103777338A (zh) * 2012-10-26 2014-05-07 韩东 早期癌症检测仪自动调焦实现方法及装置
JP2014090822A (ja) * 2012-11-01 2014-05-19 Canon Inc 眼科撮影装置、撮影制御装置および撮影制御方法
US20150009355A1 (en) * 2013-07-05 2015-01-08 Himax Imaging Limited Motion adaptive cmos imaging system
CN104079817A (zh) * 2014-03-19 2014-10-01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一种多相机协调控制与快速精确目标识别系统
JP6512907B2 (ja) * 2015-04-08 2019-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フト素子制御装置、シフト素子制御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光学機器
TWI635333B (zh) * 2016-09-30 2018-09-11 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可隨時間進程動態改變鏡頭焦距的攝影裝置及其自動對焦方法
CN110769227A (zh) * 2019-02-27 2020-02-07 成都极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超短焦投影机的对焦方法、对焦装置及可读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90744A (zh) * 1997-02-14 1998-08-19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多镜头光学自动调焦系统
US5907353A (en) * 1995-03-28 1999-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termining a dividing number of areas into which an object image is to be divided based on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object
US6738197B2 (en) * 2001-11-29 2004-05-18 Minolta Co., Ltd. Autofocus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0797B2 (ja) 1991-06-21 2000-11-2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撮像方法及び撮像画面合成装置
JPH07115579A (ja) * 1993-10-15 1995-05-02 Canon Inc 自動焦点調節装置
JP2003333416A (ja) * 2002-05-17 2003-11-21 Minolta Co Ltd デジタルカメ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07353A (en) * 1995-03-28 1999-05-25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termining a dividing number of areas into which an object image is to be divided based on inform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object
CN1190744A (zh) * 1997-02-14 1998-08-19 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多镜头光学自动调焦系统
US6738197B2 (en) * 2001-11-29 2004-05-18 Minolta Co., Ltd. Autofocus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586518B2 (en) 2009-09-08
CN1710485A (zh) 2005-12-21
US20050280733A1 (en) 2005-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9259C (zh) 执行调焦的成像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5954336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記録媒体
US8736689B2 (en) Ima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CN100493148C (zh) 透镜位置调整装置和透镜位置调整方法
JP4727534B2 (ja) 撮像装置
CN104580851B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4618639B (zh) 调焦控制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2014029353A (ja) 焦点調整装置および焦点調整方法
KR20120084696A (ko) 동영상을 촬영하는 촬상 장치, 및 촬상 처리 방법
CN104702826A (zh) 摄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US20070237513A1 (en)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photographing apparatus
JP2009246558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CN110572535B (zh) 摄像设备及摄像方法
JPWO2008023706A1 (ja) 撮像装置
US20130300895A1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US11010030B2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display control based on display mode,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US20120063759A1 (en) Automatic focusing apparatus
US9456143B2 (en) Image capture controlling device, image capture controlling method, and program
JP2010054730A (ja) 合焦位置検出装置、撮像装置及び合焦位置検出方法
JP5367129B2 (ja) 撮像装置、制御装置及びそれらの制御方法
JP4898151B2 (ja) 撮像装置及び撮像方法
US9742983B2 (en)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with automatic focus adjustment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and storage medium
JP5045538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20181147A (ja) 焦点調整装置、撮像装置、焦点調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210337129A1 (en) Control device,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