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38912B - 光电转换模块 - Google Patents

光电转换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38912B
CN102338912B CN201110208205.5A CN201110208205A CN102338912B CN 102338912 B CN102338912 B CN 102338912B CN 201110208205 A CN201110208205 A CN 201110208205A CN 102338912 B CN102338912 B CN 10233891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ircuit board
proof member
dust proof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0820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38912A (zh
Inventor
马场亮吉
石神良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roteri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Met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Metals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Met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3389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891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3891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3891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42Coupling light guides with opto-electronic elements
    • G02B6/4201Packages, e.g. shape, construction, internal or exter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4Stacked arrangements of plan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7Pads along the edge of rigid circuit boards, e.g. for pluggable connec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4Assemblies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2201/042Stacked spaced PCBs; Planar parts of folded flexible circuits having mounted components in between or spaced from each oth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20Details of printed circuits not provided for in H05K2201/01 - H05K2201/10
    • H05K2201/2036Permanent spacer or stand-off in a printed circuit or printed circuit assembly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电转换模块。本发明提供一种能防止尘埃进入壳体内部,且防止因尘埃引起的光学系统的性能下降的光电转换模块。光电转换模块(10)具备:相对于壳体(16)的第一壁(30)及第二壁(32)分别平行配置的第一及第二电路板(20、22);隔板部件(70),该隔板部件包含规定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2)的间隔的两个柱部(74)及在柱部之间延伸的梁部(76);用于封闭第一壁及隔板部件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间隙的第一防尘部件(92);以及用于封闭第二壁及隔板部件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间隙的第二防尘部件(94)。第一及第二电路板还分别具有保持第一及第二防尘部件的第一及第二保持部(96、96)。

Description

光电转换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电转换模块,更加详细地说,涉及具有两张电路板的光电转换模块。
背景技术
在数据中心等的网络系统中,作为连接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或者服务器与交换式集线器等的中继装置之间的传输媒体,除金属线以外,也使用光纤。
在使用光纤时,需要将电信号转换成光信号,或者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光电转换模块。光电转换模块中,存在固定安装在中继装置上的种类,以及被称为小形状因子可插件(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的可插拔安装的种类。此外,光电转换模块中还存光纤端部被固定安装的种类,以及可拆卸安装的种类。
SFP型的情况下,光电转换模块的壳体在插拔方向上的一端具有开口,电路板的端部位于该开口内。电路板的端部可以插入设置在中继装置上的槽中,通过将电路板插入槽内,来实现光电转换模块与中继装置的电连接。
此外,光电转换模块在壳体内具有光电转换元件,即受光元件及发光元件,光电转换元件通过透镜与光纤的端部光偶合。光电转换元件与安装在电路板上的驱动电路连接,驱动电路与中继装置电连接。
作为这种光电转换模块,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光电转换模块具有互相平行配置的两张电路板。
电路板之间的间隔由多源协议(MSA-Multi-Source Agreement)规定,MSA是由光电转换模块的各厂商商定的。于是,在两张电路板之间配置有隔板,由隔板来确保电路板之间的间隔为规定值。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公开公报US2010/0080518A1
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光电转换模块中,在隔板与两张电路板之间存在间隙。尘埃从该间隙进入壳体的内部,若尘埃附着在光纤的端部、透镜、或者光电转换元件上,则存在它们之间的光偶合效率下降的危险。
特别是在透镜及光电转换元件安装在两张电路板上,并位于隔板附近的情况下,间隙与透镜及光电转换元件之间的距离较近,并且它们之间没有遮蔽物,这个问题变得很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防止尘埃进入壳体内部,并防止由尘埃引起的光学系统的性能下降的光电转换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方案1的光电转换模块具备:具有互相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由上述第一壁和上述第二壁的端部规定的开口端的壳体;配置在上述壳体内的光电转换元件以及与上述光电转换元件电连接的集成电路;分别平行于上述第一壁及第二壁而配置在上述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且在上述开口端附近分别具有可以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部的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电路板及上述第二电路板的上述端部的,且与上述集成电路电连接的电极端子;配置在上述第一电路板与上述第二电路板之间,且包含规定上述第一电路板与上述第二电路板的间隔的两个柱部,以及在上述柱部之间延伸的梁部的隔板部件;一个用于封闭上述第一壁及上述隔板部件与上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的间隙的第一防尘部件;以及一个用于封闭上述第二壁及上述隔板部件与上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间隙的第二防尘部件;上述第一电路板还具有保持上述第一防尘部件的第一保持部,上述第二电路板还具有保持上述第二防尘部件的第二保持部。
根据方案1的光电转换模块,由第一防尘部件将第一壁及隔板部件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封闭,由第二防尘部件将第二壁及隔板部件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封闭,从而防止尘埃进入壳体的内部。由此,通过该光电转换模块防止了由尘埃引起的光学系统的性能下降。
此外,因为借助第一电路板的第一保持部及第二电路板的第二保持部来分别保持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所以光电转换模块易于组装。
优选,上述第一防尘部件及上述第二防尘部件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上述第一保持部及上述第二保持部分别由形成在上述第一电路板及上述第二电路板的两侧边缘的一对切口构成(方案2)。
根据方案2的光电转换模块,分别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咬入形成在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的两侧边缘的一对切口,从而分别嵌入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由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保持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
优选,上述隔板部件具有容纳上述第一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一槽,以及容纳上述第二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二槽(方案3)。
根据方案3的光电转换模块,因为隔板部件具有分别容纳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的第一槽及第二槽,所以在组装后的状态下,能以简单的结构更加可靠地保持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
此外,通过第一槽及第二槽分别容纳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从而能更加可靠地防止尘埃进入壳体的内部。
优选,上述第一壁具有容纳上述第一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三槽,上述第二壁具有容纳上述第二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四槽(方案4)。
根据方案4的光电转换模块,因为第一壁及第二壁具有分别容纳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的第三槽及第四槽,所以在组装后的状态下,能以简单的结构更加可靠地保持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
此外,通过第三槽及第四槽分别容纳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从而能更加可靠地防止尘埃进入壳体的内部。
优选,上述第一防尘部件及上述第二防尘部件分别由泡沫材料构成(方案5)。
根据方案5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由泡沫材料构成,在空孔内含有空气。因此,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的介电常数较低,抑制了在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延迟。作为结果,该光电转换模块在防止尘埃进入的同时,具有优良的高频信号传输特性。
优选,上述第一防尘部件及上述第二防尘部件分别具有主体部,以及比上述主体部更加容易压缩变形的变形部(方案6)。
根据方案6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通过变形部的变形,第一壁及隔板部件与第一电路板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壁及隔板部件与第二电路板之间的间隙分别由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可靠地封闭。作为结果,根据该光电转换模块,能更加可靠地防止尘埃进入壳体的内部。
优选,上述第一防尘部件及上述第二防尘部件分别由没有进行硫磺硫化的乙丙橡胶,以及减少低分子硅氧烷成分而得到的硅氧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构成(方案7)。
根据方案7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由没有进行硫磺硫化的乙丙橡胶,以及减少低分子硅氧烷成分而得到的硅氧橡胶中的一种构成,由此,能防止因硫磺或者低分子硅氧烷成分的附着而引起的电极导电性的下降。作为结果,该光电转换模块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
本发明的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提供了能防止尘埃进入壳体内部,且防止由尘埃引起的光学系统性能的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的有源光缆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有源光缆的光电转换模块附近的立体图。
图3是分解表示图2的光电转换模块的概略立体图。
图4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第一外壳的概略立体图。
图5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第二外壳的概略立体图。
图6是将图2中的第一电路板(第二电路板)与透镜单元等一起放大表示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用于说明图2中的光电转换模块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隔板部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9是放大表示图2中的第一防尘部件(第二防尘部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10是在拆下第一外壳的状态下表示图2的光电转换模块的开口端侧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
图11是在纵向切掉一半的状态下概略地表示图2的光电转换模块的开口端侧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12是从开口端侧观察图2的光电转换模块时的概略图,左半边是俯视图,右半边是通过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的概略截面图。
图13是放大表示变形例的第一防尘部件(第二防尘部件)的概略立体图。
图14是变形例的第一防尘部件(第二防尘部件)的概略截面图。
图15是变形例的第一防尘部件(第二防尘部件)的概略截面图。
图16是变形例的第一防尘部件(第二防尘部件)的概略俯视图。
图中:
10-光电转换模块,16-壳体,20-第一电路板,22-第二电路板,24-第一外壳,26-第二外壳,30-第一壁,32-第二壁,70-隔板部件,74-柱部,76-梁部,92-第一防尘部件,94-第二防尘部件,96-切口(第一保持部、第二保持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具备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的有源光缆(opticalactive cable)12的结构的概略立体图。有源光缆12由一根光缆14,以及安装在光缆14两端的两个光电转换模块10构成。有源光缆12,用于例如10Gbit×12信道的并行通信,应用于服务器与服务器之间,或者服务器与交换式集线器等的中继装置之间的连接。
图2是放大表示光缆14的一部分及光电转换模块10的立体图。
光电转换模块10具有例如金属制的壳体16,壳体16为阶梯盒状。从壳体16的长度方向观察,光缆14从壳体16的一端经由密封部件18延伸出来。另一方面,从壳体16的长度方向观察,在壳体16的另一端上形成有开口。
另外,在图2中为了便于说明,利用箭头表示了壳体16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壳体16的长度方向与相对于中继装置等插拔光电转换模块10的方向一致。壳体16的高度方向及宽度方向,在将光电转换模块10安装到中继装置上时,并不是一定与空间的上下方向及水平方向一致。
两张电路板,即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端部位于壳体16的开口内。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端部能够插入设置在中继装置上的槽内。
首先,说明壳体。
更具体地说,壳体16例如由在高度方向上可以相互分离的第一外壳24及第二外壳26构成。第一外壳24及第二外壳26例如利用两个螺钉28来相互固定。
图3是分解地表示光电转换模块10的概略立体图,图4是表示第一外壳24的概略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二外壳的概略立体图。
第一外壳24具有在壳体16于高度方向上相互分开的第一壁30及第二壁32中的第一壁30。此外,第一外壳24具有与第一壁30的侧边缘连成一体的侧壁34、34,以及与第一壁30的端部边缘连成一体的端壁36。另一方面,第二外壳26具有第二壁32、与第二壁32的侧边缘连成一体的侧壁38、38、以及与第二壁32的端部边缘连成一体的端壁40。
第一壁30及第二壁32在长度方向上比侧壁34、34、38、38长,第一壁30及第二壁32的开口侧的端部在长度方向上超过侧壁34、34、38、38而突出。此外,第一外壳24的侧壁34、34比第二外壳26的侧壁38、38高。
第一外壳24的侧壁34、34与第二外壳26的侧壁38、38通过抵接而构成壳体16的侧壁。同样,第一外壳24的端壁36与第二外壳26的端壁40通过抵接构成壳体16的端壁。
另外,壳体16的外形形状是阶梯盒状,因此,第一壁30、第二壁32及侧壁34、34、38、38的外表面也具有阶梯形状。
此外,第一外壳24及第二外壳26上,各分别设置有两个用于支持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基座部42、42、44、44。
基座部42、42、44、44具有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在高度方向上从第一壁30及第二壁32突出规定的长度。在第一外壳24及第二外壳26的各个中,两个基座部42、42、44、44在壳体16的宽度方向上分开,与侧壁34、34、38、38的端部连成一体。
基座部42、42、44、44具有与第一壁30及第二壁32平行的抵接面46、46、48、48,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与抵接面46、46、48、48抵接。
另一方面,第一外壳24的端壁36及第二外壳的端壁40上分别设有切口,这些切口在壳体16的端壁上重合而形成一个开口。中空的密封部件18的一端嵌合在该开口中。
接着,说明光缆。
光缆14例如由两根光纤束50、50,以及覆盖光纤束50、50的覆盖物52构成。各光纤束50、50包含多根光纤,通过密封部件18延伸到壳体16的内部。并且,在位于壳体16内部的光纤束50、50的前端,即多根光纤的前端上分别安装有MT金属环54。
接着,说明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
图6是同时表示第一电路板20、光纤束50以及MT金属环54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因为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2具有大致相同的外观,所以图6也是同时表示第二电路板22、光纤束50以及MT金属环54的概略立体图。
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例如为环氧玻璃板制成,具有长方形的外形形状。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分别与壳体16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及高度方向相一致。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宽度与第一外壳24及第二外壳26的侧壁34、34、38、38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侧边缘与第一外壳24的侧壁34、34的内侧紧密接触。
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上,固定有俯视时为U字形状的透镜保持架60,由透镜保持架60来保持透镜单元62。MT金属环经由未图示的导向销连接在透镜单元62上。
为了防止MT金属环54脱落,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上固定有金属环保持架64。金属环保持架64俯视时具有U字形形状,并与透镜保持架60相对配置。在金属环保持架64与MT金属环54之间配置有压缩螺旋弹簧65,MT金属环54通过压缩螺旋弹簧65以对透镜保持架62施力的状态与其抵接。
此外,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之上,参照图7,作为多个光电转换元件66配置有发光元件或者受光元件,光缆14中的多根光纤的端部通过透镜单元62分别与对应的光电转换元件66光偶合。
并且,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上,安装有与光电转换元件66电连接的集成电路67,集成电路67与光电转换元件通过例如引线接合等来实现电连接。
具体而言,集成电路67,在光电转换元件66是发光元件的情况下是驱动发光元件的驱动电路,在光电转换元件66是受光元件的情况下是放大来自受光元件的电信号的放大电路。
另一方面,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端部上,排列有多个电极端子68,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上,虽然没有图示,但形成有从各电极端子68延伸到集成电路67附近的多个布线图形。还有,布线图形的端部与集成电路67之间也通过例如引线接合等来实现电连接。因此,电极端子68与集成电路67电连接。
另外,在壳体16的内部,安装于第一电路板20的光电转换元件66及透镜单元62被配置在第二电路板22一侧,安装于第二电路板22上的光电转换元件66及透镜单元62被配置在第一电路板20一侧。还有,为了使透镜单元62及MT金属环54等之间不互相干涉,光电转换元件66及透镜单元62集中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这样,由光电转换元件66、透镜单元62以及MT金属环54构成的光学系统被配置在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所规定空间中。
接着,说明隔板部件。
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2在壳体16的高度方向上相互分开。在这里,为了确保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2以规定的间隔相互平行,在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配置了隔板部件70。
图8是放大表示隔板部件70的概略立体图。
如图8所示,隔板部件70具有夹持在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的两个柱部74、74、以及将柱部74、74相互之间连为一体的梁部76。柱部74例如具有四棱柱的形状,并具有与第一外壳24的侧壁34、34紧密接触的侧表面78。
此外,柱部74具有与第一电路板20紧密接触的第一端面80、以及与第二电路板22紧密接触的第二端面82,圆柱形状的突起84、86在壳体16的高度方向上突出于第一端面80及第二端面82。
在这里,参照图6,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上分别形成有两个容纳突起84、86的切口88。
还有,参照图4及图5的话,在第一外壳24及第二外壳26的基座部42、44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突起84、86的有底孔90。有底孔90在抵接面46、48上开口,突起84、86贯通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切口88,并被插入基座部42、44的有底孔90中。
这样,通过隔板部件70的柱部74,规定了第一电路板20与第二电路板22的间隔,同时通过隔板部件70的突起84、86,规定了壳体16的宽度方向及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位置。
接着,说明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
在壳体16的高度方向上,梁部76的长度比柱部74的长度短。因此,在梁部76与第一电路板20之间,以及梁部76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存在间隙。此外,在第一壁30与第一电路板20之间,以及第二壁32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也存在间隙。为了封闭这些间隙,光电转换模块10还具有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
图9是表示第一防尘部件92的概略立体图。此外,由于第一防尘部件92与第二防尘部件94具有相同的结构,图9也是表示第二防尘部件94的概略立体图。
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在壳体16的宽度方向上具有较长的环形形状,例如具有圆形的截面形状。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优选由弹性材料形成。作为弹性材料优选使用没有进行硫磺硫化的橡胶或者低分子硅成分含量小的硅氧橡胶。作为没有进行硫磺硫化的橡胶可以使用例如乙丙橡胶。
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分别嵌入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参照图6,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两个侧边缘上,形成有在壳体16的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一对切口96、96,这些切口作为用于分别保持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的保持部而形成。切口96、96相互之间的间隔比柱部74、74相互之间的间隔大。
还有,参照图4,作为优选的形态,在第一外壳24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防尘部件92的第一壁30侧的部分的槽98。槽98由从第一壁30突出出来的框部100构成。
同样,参照图5,作为优选的形态,在第二外壳26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二防尘部件92的第二壁32侧的部分的槽102。槽102由从第二壁32突出出来的框部104构成。
此外,参照图8,作为优选的形态,在隔板部件70上,设有用于容纳第一防尘部件92的隔板部件70侧的部分的槽106,以及,用于容纳第二防尘部件94的隔板部件70侧的部分的槽108。
为了形成槽106及槽108,具有T字截面形状的突起110从隔板部件70的梁部76一体地突出出来。相当于T字的竖笔的横部分110a在壳体16的长度方向上延伸,夹持横部分110a的相当于T字的横笔的纵部分110b与梁部76相对。因此,梁部76及纵部分110b构成槽106及槽108的侧表面,横部分110a构成槽106及槽108的底面。
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一外壳24的槽98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同第一电路板20与隔板部件70的槽106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同,还有,第一防尘部件92的截面直径与这些距离相等或稍大。
此外,第二电路板22与第二外壳26的槽102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同第二电路板22与隔板部件70的槽108的底面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还有,第二防尘部件94的截面直径与这些距离相等或稍大。
并且,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在壳体16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隔板部件70的柱部74相互之间的间隔长。
另外,第一外壳24的槽98、第二外壳26的槽102、以及隔板部件70的槽106、槽108分别在壳体16的宽度方向上延伸,这些槽98、槽102、槽106、槽108的位置在壳体16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切口96的位置一致。
接着,说明防尘结构。
图10是在拆下第一外壳24状态下表示光电转换模块10的开口端侧的一部分的概略立体图,图11是在纵向切掉一半的状态下概略地表示光电转换模块10的开口端侧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12是从开口端侧观察光电转换模块10时的概略图,左半边是俯视图,右半边是通过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的概略截面图。
如图10至图12所示,第一防尘部件92咬入第一电路板20的切口96,并嵌入第一电路板20。还有,第一防尘部件92的隔板部件70侧的部分被容纳到槽106中,第一防尘部件92的第一壁30侧的部分被容纳到槽98中。在该配置中,第一防尘部件92与隔板部件70的梁部76相邻接,并将第一电路板20与隔板部件7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一电路板20与第一壁30之间的间隙都封闭。
同样,第二防尘部件94咬入第二电路板22的切口96,并嵌入第二电路板22。还有,第二防尘部件94的隔板部件70侧的部分被容纳到槽108中,第二防尘部件94的第二壁32侧的部分被容纳到槽102中。在该配置中,第二防尘部件94与隔板部件70的梁部76相邻接,且将第二电路板22与隔板部件7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电路板22与第二壁32之间的间隙都封闭。
根据上述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由第一防尘部件92将第一壁30及隔板部件70与第一电路板20之间的间隙封闭,由第二防尘部件94将第二壁32及隔板部件70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的间隙封闭,从而防止尘埃进入壳体16内部。由此,该光电转换模块10能防止由尘埃引起的光学系统的性能下降,即,防止光缆14、透镜单元62以及光电转换元件66之间的光偶合效率的下降。
此外,因为借助第一电路板20的第一保持部及第二电路板22的第二保持部来分别保持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所以光电转换模块10易于组装。
根据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由环状弹性材料构成的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咬入形成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的两侧边缘的一对切口96、96,并分别嵌入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中。由此,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保持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
根据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隔板部件70具有分别容纳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的槽(第一槽)106及槽(第二槽)108,因此,在组装后的状态下,能以简单的结构可靠地保持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
此外,借助第一槽106及第二槽108来容纳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能更加可靠地防止尘埃进入壳体16内部。
根据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因为第一壁30及第二壁32具有分别容纳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的槽(第三槽)98及槽(第四槽)102,所以在组装后的状态下,能以简单的结构更加可靠地保持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
此外,借助第三槽98及第四槽102来分别容纳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能更加可靠地防止灰尘进入壳体16内部。
此外,根据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作为优选的形态,由没有进行硫磺硫化的橡胶或者低分子硅成分少的硅氧橡胶构成。由此,能防止由从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脱落的硫磺、低分子硅氧烷成分引起的电极端子68导电性的下降。作为结果,光电转换模块10长期稳定地工作。
另外,低分子硅成分少的硅氧橡胶可以通过加热硅氧橡胶来获得。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一个实施方式,也包含对上述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变更的形态。
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使用由泡沫材料构成的第一防尘部件120及第二防尘部件122。泡沫材料具有多个空孔,例如为硅氧橡胶制。
第一防尘部件120及第二防尘部件122为方形环状,与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相同,分别嵌入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中。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防尘部件120及第二防尘部件122的空孔内含有空气。因此,第一防尘部件120及第二防尘部件122的介电常数较低,抑制了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中传输的高频信号的延迟,作为结果,使用了第一防尘部件120及第二防尘部件122的光电转换模块10在防止尘埃的进入的同时,具有良好的高频信号传输特性。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中,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的截面形状既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四边形等多边形。
例如,如图14所示,使用了截面形状为四边形的第一防尘部件130及第二防尘部件132的情况下,优选四边形的对角线方向与壳体16的高度方向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在截面视图中,四边形的顶点在壳体16的高度方向上突出,压力集中在顶点附近。其结果,四边形的顶点附近在对角线方向上被压缩,第一防尘部件130及第二防尘部件132容易压缩变形。
这样,由于第一防尘部件130及第二防尘部件132容易压缩变形,第一壁30及隔板部件70与第一电路板2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壁32及隔板部件70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的间隙分别由第一防尘部件130及第二防尘部件132可靠地封闭。作为结果,在使用了第一防尘部件130及第二防尘部件132的情况下,能更可靠地防止尘埃进入壳体16的内部。
此外,也可以使用如图15所示的第一防尘部件140及第二防尘部件142。第一防尘部件140及第二防尘部件142具有圆形的主体部140a、142a,以及从主体部140a、142a朝径向外侧及内侧呈一体突出的两个突条(变形部)140b、142b。在这种情况下,压力集中在突条140b、142b上,突条140b、142b容易压缩变形。
由于突条140b及142b容易压缩变形,第一壁30及隔板部件70与第一电路板20之间的间隙,以及第二壁32及隔板部件70与第二电路板22之间的间隙分别由第一防尘部件140及第二防尘部件142可靠地封闭。作为结果,在使用了第一防尘部件140及第二防尘部件142的情况下,能更可靠地防止尘埃进入壳体16内部。
并且,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中,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俯视时具有长圆的环形形状,但如图16所示,也可以使用切除环的一部分而得到的第一防尘部件150及第二防尘部件152。
即,只要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分别以某种形式被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保持即可,也能以卷曲的状态保持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上。因此,第一防尘部件及第二防尘部件也可以是一根绳状物。
此外,虽然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中,光缆14包含多根光纤,但是光纤的数量为两根以上即可。
并且,虽然在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中,壳体16为阶梯盒状,但是壳体16的外形形状并不限定于此。
此外还有,虽然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电转换模块10中,设置了槽98、槽102、槽106以及槽108,但是只要能封闭间隙,也可以省略这些槽98、槽102、槽106以及槽108。
另一方面,虽然光电转换元件66也可以配置在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以外的位置,但是在光电转换元件66被安装到第一电路板20及第二电路板22上时,换句话说,在安装到隔板部件70的附近时,由第一防尘部件92及第二防尘部件94带来的抑制光偶合效率下降的效果变得很显著。
并且,对透镜单元62的具体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对于透镜单元62及MT金属环54的固定方法,也不限定于上述的方法。
最后,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光缆可拆装的光收发机。

Claims (8)

1.一种光电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
具有互相平行的第一壁和第二壁,以及由上述第一壁和上述第二壁的端部规定的开口端的壳体;
配置在上述壳体内的光电转换元件以及与上述光电转换元件电连接的集成电路;
分别平行于上述第一壁及第二壁而配置在上述第一壁与第二壁之间,且在上述开口端附近分别具有可以与外部设备连接的端部的第一电路板及第二电路板;
分别设置在上述第一电路板及上述第二电路板的上述端部的,且与上述集成电路电连接的电极端子;
配置在上述第一电路板与上述第二电路板之间,且包含规定上述第一电路板与上述第二电路板之间间隔的两个柱部,以及在上述柱部之间延伸的梁部的隔板部件;
一个用于封闭上述第一壁及上述隔板部件与上述第一电路板之间的间隙的第一防尘部件;以及
一个用于封闭上述第二壁及上述隔板部件与上述第二电路板之间的间隙的第二防尘部件;
上述第一电路板还具有保持上述第一防尘部件的第一保持部,
上述第二电路板还具有保持上述第二防尘部件的第二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防尘部件及上述第二防尘部件分别由环状的弹性材料构成,
上述第一保持部及上述第二保持部分别由形成于上述第一电路板及上述第二电路板的两侧边缘的一对切口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板部件具有容纳上述第一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一槽,以及容纳上述第二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二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隔板部件具有容纳上述第一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一槽,以及容纳上述第二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二槽。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壁具有容纳上述第一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三槽,
上述第二壁具有容纳上述第二防尘部件的一部分的第四槽。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防尘部件及上述第二防尘部件分别由泡沫材料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防尘部件及上述第二防尘部件分别具有主体部,以及比上述主体部更加容易压缩变形的变形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光电转换模块,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防尘部件及上述第二防尘部件分别由没有进行硫磺硫化的乙丙橡胶,以及减少低分子硅氧烷成分而得到的硅氧橡胶中的任意一种构成。
CN201110208205.5A 2010-07-20 2011-07-19 光电转换模块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891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62870A JP5445373B2 (ja) 2010-07-20 2010-07-20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JP2010-162870 2010-07-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38912A CN102338912A (zh) 2012-02-01
CN102338912B true CN102338912B (zh) 2015-04-15

Family

ID=45492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0820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38912B (zh) 2010-07-20 2011-07-19 光电转换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41736B2 (zh)
JP (1) JP5445373B2 (zh)
CN (1) CN10233891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09102A (zh) * 2012-08-29 2014-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光纖連接器
TWM459412U (zh) * 2013-04-02 2013-08-11 Luxnet Corp 光連接器封裝結構
JP6447324B2 (ja) * 2015-04-02 2019-01-09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付きケーブル
DE112017000379T5 (de) * 2016-01-15 2018-09-27 Cts Corporation Aktor
CN107861201B (zh) * 2017-12-05 2019-11-05 青岛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学次模块及光模块
US10794701B2 (en) 2018-05-01 2020-10-06 Nxp Usa, Inc. Inertial sensor with single proof mass and multiple sense axis capability
US10712359B2 (en) * 2018-05-01 2020-07-14 Nxp Usa, Inc. Flexure with enhanced torsional stiffness and MEMS device incorporating same
TWI754377B (zh) * 2020-09-11 2022-02-01 鼎方機械有限公司 快速換模防塵蓋結構
CN113835169B (zh) * 2021-11-26 2022-02-25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有源光电模块及其制造方法和光电转换单元及其封装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519293Y (zh) * 2001-10-04 2002-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气密可调式光衰减器
CN2666037Y (zh) * 2003-05-08 2004-12-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小型可插拔收发模组
US6873800B1 (en) * 1999-05-26 2005-03-29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Hot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in a small form pluggable package
CN101266324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光学块增强件和光学块以及使用它们的光模块
CN201307180Y (zh) * 2008-03-28 2009-09-09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JP2010124189A (ja) * 2008-11-19 2010-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読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08384A (en) 1993-05-13 1995-04-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Electronic card and connector device therefor
JPH07254054A (ja) * 1994-03-16 1995-10-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カードとこれが挿入されるコネクタ装置
JP2004126015A (ja) * 2002-09-30 2004-04-22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る光レセプタクル
JP2008131397A (ja) * 2006-11-21 2008-06-05 Sony Corp 撮像装置の防塵部材、撮像装置の防塵構造、及び撮像装置
JP2008193574A (ja) * 2007-02-07 2008-08-21 Canon Inc バリア装置
US8328435B2 (en) * 2008-05-20 2012-12-11 Finisar Corporation Printed circuit board positioning spacers in an optoelectronic module
US8057109B2 (en) * 2008-05-20 2011-11-15 Finisar Corporation Transceiver module with dual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73800B1 (en) * 1999-05-26 2005-03-29 Jds Uniphase Corporation Hot pluggable optical transceiver in a small form pluggable package
CN2519293Y (zh) * 2001-10-04 2002-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气密可调式光衰减器
CN2666037Y (zh) * 2003-05-08 2004-12-2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小型可插拔收发模组
CN101266324A (zh) * 2007-03-12 2008-09-17 日立电线株式会社 光学块增强件和光学块以及使用它们的光模块
CN201307180Y (zh) * 2008-03-28 2009-09-09 富士能株式会社 透镜组装体及摄像装置
JP2010124189A (ja) * 2008-11-19 2010-06-03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読取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45373B2 (ja) 2014-03-19
US8541736B2 (en) 2013-09-24
US20120018624A1 (en) 2012-01-26
CN102338912A (zh) 2012-02-01
JP2012027077A (ja) 2012-02-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38912B (zh) 光电转换模块
RU2014141122A (ru) Модуль для вышки сотовой связи
US20140205246A1 (en) Hermetic optical fiber alignment assembly
RU2653561C2 (ru) Оптический модуль для модульно выполненных промышленных штекерных соединителей
TW200643497A (en) Hybrid fiber/copper connector system and method
US9146357B2 (en) Optical fiber-based optical functional device cartridge module
US20160195681A1 (en) Optical blind-mate connector and adapter
EP2818903A3 (en) Transition connector for hybrid fiber optic cable
JP5471801B2 (ja) 光データリンク
US7490998B2 (en) Optical component package
KR20120012769A (ko) 광전지 패널 벽
US20150288477A1 (en) Line Card, Optical Module, and Optical Network Device
JP5432469B2 (ja) スプリッタモジュール
US9711929B1 (en) Optical amplifi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ptical amplifier
US9513442B2 (en) High density optical fiber switch module
CN217484546U (zh) 一种光模块
JP4778932B2 (ja) 光通信装置
CN114660740A (zh) 一种光模块
CN114779412A (zh) 一种光模块
JP5651305B2 (ja) ノイズ除去コネクタ
JP4978156B2 (ja) 光トランシーバ用モジュールの実装構造、光トランシーバ用モジュール、及び製造方法
CN220961932U (zh) 一种光纤通信用连接器
US20230161098A1 (en) Pluggable optical modules with blind mate optical connectors
JP2012027078A (ja)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KR101059346B1 (ko) 멀티모듈형 광어뎁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ITACHI METALS,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CABLE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314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314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after: Hitachi Metals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Japan

Applicant before: Hitachi Cable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4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