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19442A - 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19442A
CN102319442A CN201110196344A CN201110196344A CN102319442A CN 102319442 A CN102319442 A CN 102319442A CN 201110196344 A CN201110196344 A CN 201110196344A CN 201110196344 A CN201110196344 A CN 201110196344A CN 102319442 A CN102319442 A CN 1023194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old nanorods
surface receptor
silicon dioxide
solution
part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963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丽炜
谭勇
吴云
李昌立
王悦
张喜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1101963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319442A/zh
Publication of CN1023194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1944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制备的核壳型的纳米颗粒是内核材料为金纳米棒;中间层为二氧化硅及表面受体;外壳为水性CdTe量子点和生物分子的偶联体。将具有磁电特性的纳米粒子进行层层包裹,利用微观复合法水相合成制成的核壳型纳米颗粒的量子产率高达60%、毒性小、成本低,解决了纳米粒子水溶性问题,稳定性大于6个月;通过改变硅酸乙酯的量控制二氧化硅的厚度及二氧化硅与金纳米棒间距。同时提高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及磁特性,每个界面厚度均可达到3-5nm,磁电灵敏度提高10%,提高了复合纳米颗粒的生物兼容性。所述的核壳型纳米颗粒用于制备生物显像剂、分子生物探针和靶向载药载体。

Description

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复合型纳米颗粒的制法,具体涉及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
背景技术
纳米颗粒是指粒径在1到100纳米范围内的微小颗粒,由于这个尺度下物质所呈现的特有磁、电、光等特性和功能,使纳米颗粒的研究和应用得以迅速发展。尤其是在生物成像及检测应用更为广泛,为了达到作为荧光标记的生物应用,制备水溶的、稳定性分散性好的半导体量子点是十分必要的。
金纳米棒具有高稳定性、低毒性等优良性质,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量子点其激发光谱在可见光范围内,且波长可连续分布,其可以在同一激发光源下,同时激发尺寸不同的同种晶体的量子点,可得到不同的可见光的发射光谱,进行多元系列的荧光检测。Peng等人(Peng X.G.,SchLamp M.C.,Kadavanich A.V.,EpitaxiaL growthof highLyLuminescent CdSe/CdS core/sheLL nanocrystaLs withphotostabiLity and eLectronic accessibiLity,J.Am.Chem.Soc.1997,119(30):7019-7029.)用Cd(CH3)2等有机金属化合物作原料,在CdSe表面覆盖适当厚度的CdS或ZnS制得核/壳结构的CdSe/CdS或CdSe/ZnS量子点,但是,得到的核壳型量子点虽然单分散性好,稳定性强,量子产额高,但是光谱信号不强,也不易进行生物检测。油性量子点需要氯仿溶解才能转为水性才能与生物分子结合,而水性量子点可以离心后就可直接与生物分子结合省去了繁琐的转换步骤。本发明利用水性量子点对金纳米棒进行层层包裹制备复合型的纳米颗粒,此发明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
一、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步骤和条件如下: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见附图1,所述的核壳型纳米颗粒是内核材料为金纳米棒;中间层为二氧化硅及表面受体;外壳为水性CdTe量子点和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所述的金纳米棒长度为50nm,长径比为2-3∶1;所述的包裹金纳米棒的中间层二氧化硅的厚度为2-10nm,金纳米棒与二氧化硅的间距控制在3-5nm;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平行巯基氨基苯(pABT)、异硫氰酸脂(RBITC)或2-萘磺酚(2-NAT);利用电荷相吸法使表面受体结合到金纳米棒上;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有免疫球蛋白IgG或8抗体(anti-CEA8)。
(1)内核材料金纳米棒,利用种子生长合成法制备:以HAuCL4为原料,以NaBH4为还原剂,首先还原Au3+,得到直径为3-4nm的金种子,HAuCL4与NaBH4的摩尔比为50∶0.02;以Ag+为辅助离子,加入AgNO3,HAuCL4与AgNO3的摩尔比为50∶4;加入十六烷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HAuCL4与十六烷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50∶0.04;AgNO3和六烷基溴化铵均加入金种子溶液之后放入温度为33℃的水浴箱中,24小时后获得金纳米棒;
(2)用二氧化硅包裹金纳米棒:
用离心法洗去步骤(1)得到的金纳米棒表面层的十六烷基溴化铵,离心后的金纳米棒加入液相色谱纯级水,将金纳米棒水溶液浓度调制为2mM,再将其加入浓度为10mM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中,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2-0.8,调PH值为9,搅拌20秒并等待30分钟作为一个周期,重复2-3个周期,静置24小时,获得金纳米棒/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
(3)表面受体引入:利用电荷相吸法,常温下,把表面受体溶于液相色谱纯级水中调节浓度为2mM,注入步骤(2)所制备的浓度为6mM的二氧化硅/金纳米棒复合纳米颗粒溶液中,表面受体与二氧化硅/金纳米棒的摩尔比为2∶3,搅拌,反应40-60秒,使表面受体结合到二氧化硅/金纳米棒上;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平行巯基氨基苯、异硫氰酸脂或2-萘磺酚;
(4)利用水相法制备水性CdTe量子点:以Te粉和NaBH4混合物作为前驱体,Te与NaBH4摩尔比为0.6∶2.5;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巯基丙酸与氯化镉混合液为反应物;其中,Te∶巯基丙酸∶CdCL2摩尔比是0.3∶2.5∶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30小时,得到水性CdTe量子点;
(5)水性CdTe量子点与已经引入表面受体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的结合:按水性CdTe量子点与IgG抗体的摩尔比为60∶1配制水性量子点与IgG抗体的混合溶液;把所述的混合溶液与已经引入表面受体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混合,所述的金纳米棒与水性CdTe量子点的摩尔比为1∶20,常温下反应30-60分钟,获得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
二、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用于制备生物显像剂、分子生物探针或靶向载药的载体。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生物显像剂的用法如下:将核壳型纳米颗粒用液相色谱纯级水溶解,浓度调制为6mM,制备成生物显像剂;取100uL生物显像剂静脉注入,利用核壳型纳米颗粒具有强的荧光特性,表面受体有光谱信号,通过生物成像系统观察荧光信号,得到病灶的信息。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分子生物探针的用法如下:利用亲水性生物高分子壳聚糖(chitosan)与已制备的核壳型的纳米颗粒包裹制备分子生物探针,利用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强的荧光特性可以进入生物体内细胞结合作为生物探针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其中,将核壳型纳米颗粒和壳聚糖分别用液相色谱纯级水溶解,纳米颗粒的浓度为40mg/mL;壳聚糖与核壳型的纳米颗粒质量比为1∶1,每次注入2mL;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靶向载药的载体的用法如下:地塞米松(PLGA)或叶酸(folate acid)用来包裹核壳型的纳米颗粒,利用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强荧光特性可以对药物包裹后的纳米颗粒进行生物成像;其中,地塞米松或叶酸用液相色谱纯级水溶解,纳米颗粒的浓度为40mg/mL;按药物与核壳型的纳米颗粒质量比为1∶1,制成药物与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复合体,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药物与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复合体,每次注入5mL;药物与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复合体会成功的驻留在癌细胞表面;可以观察到在肿瘤细胞周围有荧光信号,同时获得肿瘤大小和位置等信息;或者,载药抵达癌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所述的核壳型的纳米颗粒是内核材料为金纳米棒;中间层为二氧化硅及表面受体;外壳为水性CdTe量子点和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本发明是将具有磁电特性的纳米粒子进行层层包裹,利用微观复合法水相合成稳定性大于6个月,量子产率高达60%、毒性小、成本低,核壳型纳米颗粒。很好的解决了纳米粒子的水溶性问题。
通过改变硅酸乙酯(TEOS)的量可以控制二氧化硅的厚度,从而来达到更好控制二氧化硅与金纳米棒间距的目的。在本发明给定的配比范围内,可以控制在2-10nm,金纳米棒与二氧化硅的间距控制在3-5nm。
用APTMS、MPTMS及PVP等包裹CTAB的稳定金纳米棒制备二氧化硅层时,金纳米棒表面形成的二氧化硅层是不均匀的。本发明的可以获得包裹均匀结构紧凑的纳米颗粒,同时提高纳米材料的光学特性及磁特性,每个界面厚度均可达到3-5nm,磁电灵敏度提高10%,进一步提高了复合纳米颗粒的生物兼容性。
本发明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应用于制备生物显像剂、分子生物探针或靶向载药的载体。
利用核壳型纳米颗粒具有强的荧光特性,表面受体有光谱信号,通过生物成像系统观察荧光信号,得到病灶的信息。
利用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强的荧光特性可以进入生物体内细胞结合作为生物探针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
药物与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复合体会成功的驻留在癌细胞表面;可以观察到在肿瘤细胞周围有荧光信号,同时获得肿瘤大小和位置等信息;或者,载药抵达癌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的结构示意图。粒粒径可控制在几到十几纳米。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二氧化硅包裹金纳米棒透射电镜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发射光谱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中不同制备时间得到的核壳结构的纳米颗粒的发射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步骤和条件如下: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见附图1,所述的核壳型纳米颗粒是内核材料为金纳米棒;中间层为二氧化硅及表面受体;外壳为水性CdTe量子点和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所述的金纳米棒长度为50nm,长径比为2-3∶1;所述的包裹金纳米棒的中间层二氧化硅的厚度为2-10nm,金纳米棒与二氧化硅的间距控制在3-5nm;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平行巯基氨基苯(pABT)、异硫氰酸脂(RBITC)或2-萘磺酚(2-NAT);利用电荷相吸法使表面受体结合到金纳米棒上;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有免疫球蛋白IgG或8抗体(anti-CEA8)。
(1)内核材料金纳米棒,利用种子生长合成法制备:以HAuCL4为原料,以NaBH4为还原剂,首先还原Au3+,得到直径为3-4nm的金种子,HAuCL4与NaBH4的摩尔比为50∶0.02;以Ag+为辅助离子,加入AgNO3,HAuCL4与AgNO3的摩尔比为50∶4;加入十六烷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HAuCL4与十六烷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50∶0.04;AgNO3和六烷基溴化铵均加入金种子溶液之后放入温度为33℃的水浴箱中,24小时后获得金纳米棒;
(2)用二氧化硅包裹金纳米棒:
用离心法洗去步骤(1)得到的金纳米棒表面层的十六烷基溴化铵,离心后的金纳米棒加入液相色谱纯级水,将金纳米棒水溶液浓度调制为2mM,再将其加入浓度为10mM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中,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2,调PH值为9,搅拌20秒并等待30分钟作为一个周期,重复2-3个周期,静置24小时,获得金纳米棒/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
(3)表面受体引入:利用电荷相吸法,常温下,把表面受体溶于液相色谱纯级水中调节浓度为2mM,注入步骤(2)所制备的浓度为6mM的二氧化硅/金纳米棒复合纳米颗粒溶液中,表面受体与二氧化硅/金纳米棒的摩尔比为2∶3,搅拌,反应40秒,使表面受体结合到二氧化硅/金纳米棒上;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
(4)利用水相法制备水性CdTe量子点:以Te粉和NaBH4混合物作为前驱体,Te与NaBH4摩尔比为0.6∶2.5;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巯基丙酸与氯化镉混合液为反应物;其中,Te∶巯基丙酸∶CdCL2摩尔比是0.3∶2.5∶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小时,得到水性CdTe量子点;
(5)水性CdTe量子点与已经引入表面受体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的结合:按水性CdTe量子点与IgG抗体的摩尔比为60∶1配制水性量子点与IgG抗体的混合溶液;把所述的混合溶液与已经引入表面受体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混合,所述的金纳米棒与水性CdTe量子点的摩尔比为1∶20,常温下反应30分钟,获得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
实施例2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3;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5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平行巯基氨基苯;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2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40分钟;其余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3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4;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6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异硫氰酸脂;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6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45分钟;其余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4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6;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6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2-萘磺酚;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8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50分钟;其余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5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8;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4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24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60分钟;其余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6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制法,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5;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5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30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30分钟;其余的同实施例1。
实施例7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
本发明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用于制备生物显像剂、分子生物探针或靶向载药的载体。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生物显像剂的用法如下:将核壳型纳米颗粒用液相色谱纯级水溶解,浓度调制为6mM,制备成生物显像剂;取100uL生物显像剂静脉注入,利用核壳型纳米颗粒具有强的荧光特性,表面受体有光谱信号,通过生物成像系统观察荧光信号,得到病灶的信息。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分子生物探针的用法如下:利用亲水性生物高分子壳聚糖(chitosan)与已制备的核壳型的纳米颗粒包裹制备分子生物探针,利用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强的荧光特性可以进入生物体内细胞结合作为生物探针对疾病进行早期诊断;其中,将核壳型纳米颗粒和壳聚糖分别用液相色谱纯级水溶解,纳米颗粒的浓度为40mg/mL;壳聚糖与核壳型的纳米颗粒质量比为1∶1,每次注入2mL。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靶向载药的载体的用法如下:地塞米松(PLGA)或叶酸(folate acid)用来包裹核壳型的纳米颗粒,利用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强荧光特性可以对药物包裹后的纳米颗粒进行生物成像;其中,地塞米松或叶酸用液相色谱纯级水溶解,纳米颗粒的浓度为40mg/mL;按药物与核壳型的纳米颗粒质量比为1∶1,制成药物与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复合体,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药物与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复合体,每次注入5mL;药物与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复合体会成功的驻留在癌细胞表面;可以观察到在肿瘤细胞周围有荧光信号,同时获得肿瘤大小和位置等信息;或者,载药抵达癌细胞达到治疗效果。

Claims (7)

1.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和条件如下:
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其是内核材料为金纳米棒;中间层为二氧化硅及表面受体;外壳为水性CdTe量子点和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所述的金纳米棒长度为50nm,长径比为2-3∶1;所述的包裹金纳米棒的中间层二氧化硅的厚度为2-10nm,金纳米棒与二氧化硅的间距控制在3-5nm;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平行巯基氨基苯、异硫氰酸脂或2-萘磺酚;利用电荷相吸法使表面受体结合到金纳米棒上;所述的生物分子的偶联体有免疫球蛋白或8抗体;
(1)内核材料金纳米棒,利用种子生长合成法制备:以HAuCL4为原料,以NaBH4为还原剂,首先还原Au3+,得到直径为3-4nm的金种子,HAuCL4与NaBH4的摩尔比为50∶0.02;以Ag+为辅助离子,加入AgNO3,HAuCL4与AgNO3的摩尔比为50∶4;加入十六烷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HAuCL4与十六烷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50∶0.04;AgNO3和六烷基溴化铵均加入金种子溶液之后放入温度为33℃的水浴箱中,24小时后获得金纳米棒;
(2)用二氧化硅包裹金纳米棒:
用离心法洗去步骤(1)得到的金纳米棒表面层的十六烷基溴化铵,离心后的金纳米棒加入液相色谱纯级水,将金纳米棒水溶液浓度调制为2mM,再将其加入浓度为10mM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中,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2-0.8,调PH值为9,搅拌20秒并等待30分钟作为一个周期,重复2-3个周期,静置24小时,获得金纳米棒/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
(3)表面受体引入:利用电荷相吸法,常温下,把表面受体溶于液相色谱纯级水中调节浓度为2mM,注入步骤(2)所制备的浓度为6mM的二氧化硅/金纳米棒复合纳米颗粒溶液中,表面受体与二氧化硅/金纳米棒的摩尔比为2∶3,搅拌,反应40-60秒,使表面受体结合到二氧化硅/金纳米棒上;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平行巯基氨基苯、异硫氰酸脂或2-萘磺酚;
(4)利用水相法制备水性CdTe量子点:以Te粉和NaBH4混合物作为前驱体,Te与NaBH4摩尔比为0.6∶2.5;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巯基丙酸与氯化镉混合液为反应物;其中,Te∶巯基丙酸∶CdCL2摩尔比是0.3∶2.5∶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30小时,得到水性CdTe量子点;
(5)水性CdTe量子点与已经引入表面受体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的结合:按水性CdTe量子点与IgG抗体的摩尔比为60∶1配制水性量子点与IgG抗体的混合溶液;把所述的混合溶液与已经引入表面受体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混合,所述的金纳米棒与水性CdTe量子点的摩尔比为1∶20,常温下反应30-60分钟,获得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
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其特征在于,
(1)内核材料金纳米棒,利用种子生长合成法制备:以HAuCL4为原料,以NaBH4为还原剂,首先还原Au3+,得到直径为3-4nm的金种子,HAuCL4与NaBH4的摩尔比为50∶0.02;以Ag+为辅助离子,加入AgNO3,HAuCL4与AgNO3的摩尔比为50∶4;加入十六烷基溴化铵为表面活性剂,HAuCL4与十六烷基溴化铵的摩尔比为50∶0.04;AgNO3和六烷基溴化铵均加入金种子溶液之后放入温度为33℃的水浴箱中,24小时后获得金纳米棒;
(2)用二氧化硅包裹金纳米棒:
用离心法洗去步骤(1)得到的金纳米棒表面层的十六烷基溴化铵,离心后的金纳米棒加入液相色谱纯级水,将金纳米棒水溶液浓度调制为2mM,再将其加入浓度为10mM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中,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2,调PH值为9,搅拌20秒并等待30分钟作为一个周期,重复2-3个周期,静置24小时,获得金纳米棒/二氧化硅复合纳米颗粒;
(3)表面受体引入:利用电荷相吸法,常温下,把表面受体溶于液相色谱纯级水中调节浓度为2mM,注入步骤(2)所制备的浓度为6mM的二氧化硅/金纳米棒复合纳米颗粒溶液中,表面受体与二氧化硅/金纳米棒的摩尔比为2∶3,搅拌,反应40秒,使表面受体结合到二氧化硅/金纳米棒上;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
(4)利用水相法制备水性CdTe量子点:以Te粉和NaBH4混合物作为前驱体,Te与NaBH4摩尔比为0.6∶2.5;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巯基丙酸与氯化镉混合液为反应物;其中,Te∶巯基丙酸∶CdCL2摩尔比是0.3∶2.5∶1,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1小时,得到水性CdTe量子点;
(5)水性CdTe量子点与已经引入表面受体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的结合:按水性CdTe量子点与IgG抗体的摩尔比为60∶1配制水性量子点与IgG抗体的混合溶液;把所述的混合溶液与已经引入表面受体的二氧化硅包裹的金纳米棒混合,所述的金纳米棒与水性CdTe量子点的摩尔比为1∶20,常温下反应30分钟,获得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
3.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3;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5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平行巯基氨基苯;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2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40分钟;其余的同权利要求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4;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6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异硫氰酸脂;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6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45分钟;其余的同权利要求3。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6;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6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2-萘磺酚;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8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50分钟;其余的同权利要求3。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8;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4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24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60分钟;其余的同权利要求3。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金纳米棒溶液与所述的乙醇硅酸乙酯溶液的体积比为1∶0.5;步骤(3)所述的反应为50秒,中间层引入的表面受体为3-氰基苯磺酰氯;步骤(4)所述的反应时间为30小时;步骤(5)所述的常温下反应30分钟;其余的同权利要求3。
CN201110196344A 2011-07-14 2011-07-14 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 Pending CN10231944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6344A CN102319442A (zh) 2011-07-14 2011-07-14 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196344A CN102319442A (zh) 2011-07-14 2011-07-14 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19442A true CN102319442A (zh) 2012-01-18

Family

ID=45447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96344A Pending CN102319442A (zh) 2011-07-14 2011-07-14 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319442A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9410A (zh) * 2013-05-02 2013-08-14 上海交通大学 荧光及热/pH敏感的有机-无机复合微球载体的制备方法
CN104028181A (zh) * 2014-04-24 2014-09-10 温州大学 具有核壳结构的贵金属/顺磁金属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应用
US9272268B2 (en) 2014-04-01 2016-03-01 Ut-Battelle, Llc Catalysts for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CN106944615A (zh) * 2017-05-11 2017-07-14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实心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47790A (zh) * 2018-07-17 2018-12-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金纳米棒/氧化锌/介孔二氧化硅蛋黄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1257A (zh) * 2022-01-21 2022-04-22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硫代乳酸保护的近红外发光金纳米簇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在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39410A (zh) * 2013-05-02 2013-08-14 上海交通大学 荧光及热/pH敏感的有机-无机复合微球载体的制备方法
US9272268B2 (en) 2014-04-01 2016-03-01 Ut-Battelle, Llc Catalysts for low temperature oxidation
CN104028181A (zh) * 2014-04-24 2014-09-10 温州大学 具有核壳结构的贵金属/顺磁金属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应用
CN104028181B (zh) * 2014-04-24 2016-04-06 温州大学 具有核壳结构的贵金属/顺磁金属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应用
CN106944615A (zh) * 2017-05-11 2017-07-14 洛阳理工学院 一种实心二氧化硅包覆金纳米棒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47790A (zh) * 2018-07-17 2018-12-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金纳米棒/氧化锌/介孔二氧化硅蛋黄壳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381257A (zh) * 2022-01-21 2022-04-22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硫代乳酸保护的近红外发光金纳米簇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在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CN114381257B (zh) * 2022-01-21 2024-05-07 吉林大学 一种基于硫代乳酸保护的近红外发光金纳米簇比率型荧光探针及其在银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Zhang et al. Exploring heterostructur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from rational engineering to diverse applications
Wagner et al. Quantum dots in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CN111849467B (zh) 红外ii区荧光金纳米团簇及其制备和应用
Gui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synthet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of colloidal silver chalcogenide quantum dots
Chen et al.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Yb-based fluoride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CN102319442A (zh) 一种核壳型的纳米颗粒的制法
Deng et al. High-quality CuInS2/ZnS quantum dots for in vitro and in vivo bioimaging
Selvan et al. Functional and multifunctional nanoparticles for bioimaging and biosensing
CN102258793A (zh) 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的应用
Zhu et al. Manganese-doped ZnSe quantum dots as a probe for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5-fluorouracil
Oh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EGylated luminescent gold nanoclusters doped with silver and other metals
Cui et al. Fluorescent silicon nanorods-based nanotheranostic agents for multimodal imaging-guided photothermal therapy
CN107213457B (zh) 一种短直链淀粉-胰岛素或短直链淀粉-胰岛素-原花青素纳米复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013520B (zh) 水溶性近红外量子点,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ES2639499T3 (es) Síntesis de nanomateriales metal-semiconductores de tipo núcleo-corteza
CN107158379B (zh) 核酸适配体修饰核壳型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e Leo et al. Hybrid assemblies of fluorescent nanocrystals and membrane proteins in liposomes
Song et al. Polyelectrolyte-mediated nontoxic AgGa x In1–x S2 QDs/low-density lipoprotein nanoprobe for selective 3D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cancer stem cells
CN108310397B (zh) 一种具有sers/荧光双模态靶向肿瘤细胞成像的诊疗试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1444847A (zh) Pamam树形分子修饰的金纳米棒复合载体的制备方法
Granada-Ramírez et al. Quantum dot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Yong Biophotonics and biotechnology in pancreatic cancer: cyclic RGD-peptide-conjugated type II quantum dots for in vivo imaging
Chakraborty et al. Shell-isolated assembly of atomically precise nanoclusters on gold nanorods for integrated plasmonic-luminescent nanocomposites
CN103642491B (zh) 一种强信号低毒性的复合型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50283A (zh) 一种核壳型纳米颗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