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8499B - 光通信系统和光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通信系统和光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308499B CN102308499B CN201080006672.3A CN201080006672A CN102308499B CN 102308499 B CN102308499 B CN 102308499B CN 201080006672 A CN201080006672 A CN 201080006672A CN 102308499 B CN102308499 B CN 10230849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al
- chromatic dispersion
- receiver
- compensation quantity
-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0—Transmission systems employing electromagnetic waves other than radio-waves, e.g.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or employing corpuscular radiation, e.g. quantum communication
- H04B10/25—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 H04B10/2507—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 H04B10/251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 H04B10/25133—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fibre transmission for the reduction or elimination of 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due to chromatic dispersion including a lumped electrical or optical dispersion compensato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10/25—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H04B2210/252—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fter the transmission line, i.e. post-compens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2210/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s
- H04B2210/25—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H04B2210/254—Distortion 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before the transmission line, i.e. pre-compensation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AREA)
- Cable Transmission Systems, Equalization Of Radio And Reduction Of Echo (AREA)
Abstract
一种光通信系统,其中,将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并发送所述光信号的光发送机101和接收光信号的光接收机108经由第一传输路径107相连接,其中,当在由经过第一传输路径107的光信号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几乎被消除时,光发送机101和光接收机108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同时,保持由光发送机101用于补偿色散量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由108光接收机用于补偿色散量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本质上恒定。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补偿在传输路径中的色散(chromatic dispersion)的色散量的光通信系统和光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利用光纤的通信系统是用于实现长距离和高容量通信的重要技术。该长距离和高容量的通信是通过用于发送/接收机所使用的调制/解调的设备以及将用作传输路径的光纤的宽带特性来实现的。
现今,通过利用该特性,许多技术已经被实现,该技术使光通信系统能够具有比特率是100Gbps的高速度接口容量。
当经由光纤传输路径执行对具有100Gbps的高速度比特率的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时,存在由于光纤的色散所导致的波形失真问题。色散是一种属性,其中,光组延迟根据波长而不同,并且,1.5微米带单模光纤具有16到17ps/nm/km的值。
因为光传输脉冲由于该色散而被加宽,所以对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是困难的。例如,在10-Gbps NRZ(不归零)信号的情形中,光信号仅能被传输50到80km的距离。由于色散,传输距离以反比例于比特率的平方而变短。因此,在高速度比特率的情形中,例如在100Gbps的情形中,当存在色散时,光信号的传输距离是1km或更少。
为了执行对具有高速度比特率的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必须补偿由于该色散所导致的对光传输脉冲的加宽(更准确地,即由色散所导致的光信号的波形失真)。在当前的光通信系统中,诸如色散补偿光纤之类的色散补偿设备被用来补偿波形失真。
色散补偿设备被设置有色散补偿量,该色散补偿量具有本质上等同于在传输路径中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的绝对值和异号(opposite sign)。作 为其结果,色散补偿设备的转移函数是传输路径的转移函数的逆函数。以下,色散的色散量将仅被称为色散量。
由于由色散所导致的波形失真的过程是线性过程,因此,通过将传输路径和色散补偿设备串行连接,在传输路径上所导致的色散量被由色散补偿设备所提供的色散补偿量所补偿。作为其结果,光信号的波形在色散补偿设备的输出处被恢复。因此,即便在发生色散的传输路径中,对具有高速度比特率的光信号的长距离传输被实现了。
相对比,在以后将被广泛开发的波分复用光网络中,由光交换机等的路由交换被执行,以实现灵活的路由设置。在这种波分复用光网络中,当路由交换被执行时,色散量也变化。
已经实际使用了一种称为VIPA(虚拟图像相位阵列(Virtually-Imaged Phase Array))的设备,并且,该设备使得色散补偿量能够响应于色散量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在10Gbps的比特率的信号的情形中,使色散补偿量能够可变的传输距离是几万米,因此,设备无法处理伴随有长距离波动的路由交换。
例如,非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用于通过在光信号发送机侧装置中处理电信号来补偿色散的色散量的技术。如上所述,由色散所导致的波形失真的过程是线性过程。因此,用于补偿在传输路径中所导致的色散量的色散补偿设备可被布置在传输路径之前或之后。在非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色散补偿设备被设置在光信号发送机侧装置中,其位于传输路径之前。
作为色散补偿设备的示例,可给出如图1中所示配置的横向滤波器。
在图1中所示出的横向滤波器10被设置有多个延迟元件11、多个乘法器12和加法器13。
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中,色散量被例如图1中的横向滤波器的输入到光信号发送机侧装置的电信号所补偿。以下经描述色散量被涂1中所示的横向滤波器所补偿的操作。
如图1所示,输入到光信号发送机侧装置的电信号20由多个延迟元件11给与不同的延迟。
来自每个延迟元件11的输出信号被输入到下一阶段的延迟元件11和乘法器12。输入到乘法器12的信号被称作分支信号。
输入到下一阶段延迟元件11的信号被该延迟元件11给与进一步的延迟。在另一方面,输入到乘法器12的分支信号与从电路系数控制设备14输出的抽头系数相乘。
然后,由每个乘法器12与抽头系数相乘的信号被输入到加法器13,并且,总和由加法器13确定。作为由每个延迟元件11所给出的延迟的延迟间隔,例如,等于将被传输的信号的符号时间的一半的值被使用。
由电路系数控制设备14所提供的抽头系数是由转移函数的脉冲响应所确定的值。因为转移函数是复函数(由于色散),因此,该抽头系数是复数。因此,在对色散量的补偿之后的输出也是复信号。
然后,光信号通过利用色散量已被补偿的复信号21被调制。实际上,包括在发送机侧装置中的IQ转换器将复信号21的实部应用到光信号的同相位组件(余弦组件),而将复信号的虚部应用到光信号的正交组件(正弦组件)。IQ转换器是用于将所输入的信号分为同相位信号(I)和正交于同相位信号的相位的信号(Q)的装置。
在非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技术中,由于转移函数可通过变更从电路系数控制设备14输出到横向滤波器10的抽头系数而被自由地变更,因此可以在宽的范围中可变地补偿色散量。
理论上,还可以将公开在非专利文献1中的以上技术应用到光信号接收机侧装置。但是,在当前被广泛使用的光接收机中,由于在由光电二极管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时的平方律检波,复信号的信息被丢失。
相对比,在公开在非专利文献2中的技术中,关于所接收的光信号的电场的同相位组件(余弦组件)的信息和关于正交组件(正弦组件)的信息中的每个项目通过执行内在的光接收机被抽象,以做出相位分集接收机配置。
通过获取所接收光信号的光电场的复电场信号以及用横向滤波器来处理该复电场信号,其使补偿色散量成为可能。
在由于系统的非线性效果所导致的恶化可被忽略的范围内,用于色散 量补偿的容量本质上在在发送机侧执行补偿的情形和在接收机侧执行补偿的情形之间是相同的。但是,在传输路径的色散量由于在波分复用的光网络中的光交换机等的路由交换而变化的情形中,由色散量的变化所导致的波形失真仅可被在接收机侧检测到,而发送机侧无法检测波形失真。在在接收机侧补偿色散量的情形中,可以通过适应性均衡来快速最优化接收机状态,因为总可在接收机侧检查波形失真的状态。
这里,在由横向滤波器对色散量的补偿中,用于补偿相同的色散量所需的延迟元件的数量以及从延迟元件输出的分支信号的数量(以下称为抽头数量)随着光信号的比特率变高而显著增加。因此,用于补偿色散量的电路的规模变得极其庞大。
作为用于阻止用于补偿色散量的电路的规模变得极其庞大的方法,存在一种方法,其中,对色散量的补偿被分割成执行在发送机侧和执行在接收机侧的任务。因此,例如在非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技术。
非专利文献3公开了一个系统,该系统通过利用光纤补偿在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中的色散量。通过布置用于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的色散补偿光纤,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的色散补偿量被减少了。这阻止了用于补偿色散量的电路变大。
引用列表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McGhan,“Electron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光纤通信会议OFC2006,论文OWK1,2006
非专利文献2:Maurice O`Sullivan,“Expanding network applications with coherent detection”,光纤通信会议OFC2008,论文NWC3,2008
非专利文献3:T.Naito等,“Four 5-Gbit/s WDM transmission over 4760-km straight-line using pre-and post-dispersion compensation and FWM cross talk reduction”,光纤通信会议,OFC96,论文WM3,1996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但是,在非专利文献3中所公开的系统中,光发送机不能响应于色散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光发送机处的色散补偿量,因为它并不知道在光接收机处的色散补偿量。
作为其结果,存在如下问题:用于可被最优化的色散补偿量的网络的大小受限于可在接收机侧被补偿的色散补偿量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以上问题的光通信系统和光通信方法。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是:
一种光通信系统,其中,将电信号调制到光信号并发送光信号的光发送机和接收光信号的光接收机经由第一传输路径相连接,其中
当在由经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的光信号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被几乎消除时,所述光发送机和所述光接收机减小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同时保持由所述光发送机用于补偿色散量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由所述光接收机用于补偿色散量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基本恒定。
本发明还是:
一种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光通信方法,在该光通信系统中,将电信号调制到光信号并发送光信号的光发送机和接收光信号的光接收机经由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相连接,该光通信方法包括:
当在由经过第一传输路径的光信号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被几乎消除时,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同时,保持由光发送机用于补偿色散量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由光接收机用于补偿色散量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基本恒定的步骤。
发明的优势效果
根据本发明,当在由经过第一传输路径的光信号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被几乎消除时,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被减少,同时, 由光发送机用于补偿色散量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由光接收机用于补偿色散量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本质上保持恒定。因此,能够变更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范围被确保到最大。因此,可以阻止能够最优化色散补偿量的网络的大小受限于可由光接收机补偿的色散补偿量的范围,而无需增大用于补偿色散量的电路的规模。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横向滤波器的配置示例的框图。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通信系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示出了由通过交换图2中所示的传输路径的路由在传输路径中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4是示出了在图2中所示的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中和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中的色散补偿量中的变化,其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色散量中的变化。
图5是用于示出补偿在图2中所示的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量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通信系统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通信系统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图8是示出了在对于10Gbps的比特率的横向滤波器的延迟间隔为50ps的情形中的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的实部系数值和虚部系数值的示例的图。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通信系统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图10是示出了在对于10Gbps的比特率的横向滤波器的延迟间隔为50ps的情形中的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的实部系数值和虚部系数值的另一示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图来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图2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通信系统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2中所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光通信系统设置有光发送机101和光接收机108,并且,光发送机101和光接收机108经由传输路径107(其为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第一传输路径)和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其为第二传输路径)相连接。
光发送机101设置有信号源102、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其为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光源105和光调制部件106。
信号源102输出数字数据信号,该数字数据信号是电信号。此处,假定数字数据信号的比特率是10Gbps。但是,这是示例,并且,比特率并不限于此。
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是如图1中所示的横向滤波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通过由电路系数控制部件所控制的转移函数来执行对从信号源102输出的数字数据信号的线性处理。然后,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将对应于可变色散补偿量在-10000ps/nm和+10000ps/nm之间的信号作为数字数据信号,并且,将其作为所发送的信号输出。包括在横向滤波器中的延迟元件(参见图1)的延迟间隔是50ps,其对应于数据的符号时间(100ps)的一半。该延迟间隔50ps是示例,并且,除了通过将符号时间除以自然数所获得的值之外,延迟间隔可以是任意值。以下,由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所给出的色散补偿量将被称为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
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在对从信号源102输出的数字数据信号执行线性处理时控制由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所使用的转移函数。具体地,控制的功能是设置并输出抽头系数,从每个延迟元件(参见图1)输出的信 号的分支信号在包括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中的横向滤波器中乘以该抽头系数。通过将抽头系数设置为对应于将被补偿的预定色散量的值,预定色散量被补偿。通过变更该抽头系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可被改变。当经由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从光接收机108接收用于开始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第一开始指令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将按照由第一开始指令所指示的方向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
光源105用DFB(分布式反馈)激光输出恒定强度的光。如果光具有光通信所要求的某种程度的质量,则从光源105输出的光可以是任意光,并且,并不限于DFB激光的光。
光调制部件106是IQ调制器,并且,其将从光源105输出的光信号分为同相位组件和正交组件。然后,光调制部件106将包括在从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输出的所发送的信号中的同相位组件的信息应用到所分割的同相位组件,并且,将包括在从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输出的所发送的信号的正交组件的信息应用到所分割的正交组件。然后,光调制部件106经由传输路径107将同相位组件和正交组件的信息所应用于的光信号发送到光接收机108。如上所述,光调制部件106是被称为IQ调制器(或向量调制器)的调制器。由于IQ调制器是广泛用于正交相移键控(QPSK)调制系统等的一般的调制器,因此,此处省略了对其的详细描述。
在图2中所示的光接收机108设置有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其为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光接收机前端110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
光接收机前端110通过利用相关的光接收机系经由传输路径107接收从光发送机101发送的光信号,并且,检测同相位组件信号和正交组件信号。然后,光接收机前端110将所检测的同相位组件信号和正交组件信号作为所接收的信号输出到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
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是如图1中所示的横向滤波器,其类似于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通过由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所控制的转移函数来执行对从光接收机前端110输出的所接收信号的线性处理。然后,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将对应于在-10000ps/nm和 +10000ps/nm之间的可变色散补偿量的信号给所接收的信号并将其输出。包括在横向滤波器中的延迟元件(参见图1)的延迟间隔是50ps,其对应于数据的符号时间(100ps)的一半。该延迟间隔50ps是示例,并且,除了通过将符号时间除以自然数所获得的值之外,延迟间隔可以是任意值。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检测从光接收机前端110输出的所接收信号的色散量,并且,响应于来自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的指令,执行适应性均衡,以便最小化色散量。以下,由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所给出的色散补偿量将被称为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类似于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在执行对从光接收机前端110输出的所接收信号的线性处理时控制由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所使用的转移函数。具体地,控制的功能是设置并输出抽头系数,从每个延迟元件(参见图1)输出的信号的分支信号在包括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中的横向滤波器中乘以该抽头系数。通过将抽头系数设置为对应于将被补偿的预定色散量的值,预定色散量被补偿。通过变更该抽头系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可被变更。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监视由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所检测的色散量。当在色散量中检测到变化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致使2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执行适应性均衡,以便最小化在色散量中的变化的变化量。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经由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将第一开始指令发送到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
以下经给出关于补偿在如上述所配置的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的色散量的操作的描述。
图3是示出了由通过交换图2中所示的传输路径107的路由在传输路径107中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的时间图。
图4是示出了在图2中所示的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中和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中的色散中的变化,其对应于图3中所示的色散量中的变化。图4(a)是示出了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中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变化的时间图;图4(b)是示出了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变化的时间图;而图4(c)是示出了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的变化。
图5是用于示出补偿在图2中的光通信系统中的色散量的操作的流程图。
首先,在图3和图4中所示的时间t1处,发生路由交换(步骤S1)。
此时,如图3所示,在图2中所示的传输路径107上的色散量增加至10000ps/nm。
当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检测到该色散量中的变化时,其致使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开始适应性均衡,以用于最小化在色散量中的该变化的变化量(步骤S2)。
然后,当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变为如图4(a)中所示的-10000ps/nm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完成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的适应性均衡。作为其结果,如图4(c)中所示,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稳定在-10000ps/nm处。
在时间t11(其为在该稳定状态中的在通信被继续之后的合适时间),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经由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向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发送用于减少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增加带有负色散量的绝对值)的第一开始指令(步骤S4)。
当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接收到从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发送的第一开始指令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减少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步骤S5)。因此,如图4(b)中所示,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变为-10000ps。同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减少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中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步骤S6)。具体地,如图4(a)中所示,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中的色散补偿量被增加到±0ps/nm。
此时,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中的每一个都变化,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保持本质上恒定。具体地,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根据由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所检测的色散量来变更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中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因此,通信可被继续,无需在传输路径107上发生色散,虽然光发送机101和光接收机108中的每一个变更了色散补偿量。
接下来,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判定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是否已被最小化(步骤S7)。
作为在步骤S7处的判定的结果,如果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未被最小化,操作继续到步骤S5的操作,并且,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指示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继续减少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并且,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致使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继续增加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在另一方面,作为在步骤S7处的判定的结果,如果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已被最小化,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经由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向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发送用于停止在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中的变更的停止指令(步骤S8)。
当接收到从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所发送的停止指令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停止减少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步骤S9)。
然后,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停止减少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中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步骤S10)。
以上是在图2中所示的光通信系统中补偿在图3中所示的时间t1处发生的由路由交换所导致的在传输路径107中的色散的色散量的操作。
以下将给出关于在图3中所示的t1之后补偿在色散量中的变化的色散的操作的描述。但是,操作基本上与上述操作类似,因此,省略了其流程图。
如在图3中所示,在时间t2处(其为下一个路由交换时间),在图2中所示的传输路径107的色散量增加到20000ps/nm。
此时,如在图4(b)中所示,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已经是-10000ps/nm,并且,不能再减少了。因此,如图4(a)中所示,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致使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执行适应性均衡,以将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变为-10000ps/nm。因此,可获得正常的通信状态。
之后,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向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发送第一开始 指令,以减少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以便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但是,由于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不能再被减少了,因此,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不变化。作为其结果,如图4(a)和图4(b)所示,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同样地稳定在-10000ps/nm。
接下来,如图3中所示,在时间t3处(其为下一个路由交换时间),在图2中所示的传输路径107的色散量减少到0ps/nm。
此时,如图4(b)中所示,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104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已经是-10000ps/nm。因此,如图4(a)中所示,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通过适应性均衡致使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为+10000ps/nm。因此,可获得正常的通信状态。
此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向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发送第一开始指令,以增加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以便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
如图4(b)所示,已经接收了从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发送的第一开始指令的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3将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增加到±0ps/nm。此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109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具体地,如图4(a)所示,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111中的色散补偿量被减少到±ps/nm。此时,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中的每一个都变化,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保持本质上恒定。
如图3中所示,在如下情形中的每个情形中,执行了类似的操作:在时间t4处色散量变化到-10000ps/nm的情形、在时间t5处色散量变化到-20000ps/nm的情形,以及在时间t6处色散量变化到0ps/nm的情形。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在由经过传输路径的光信号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被几乎消除时,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被减少,而由光发送机101用于补偿色散量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由光接收机108用于补偿色散量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本质上保持恒定。因此,能够变更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范围被确保为最大。因此,可以阻止 能够最优化色散补偿量的网络的大小受限于可被光接收机108补偿的色散补偿量的范围,而无需增加用于补偿色散量的电路的规模。
此处,如果假定路由交换的色散补偿仅被执行在接收机侧,则色散补偿量的范围被限制在-10000ps/nm到+10000ps/nm的范围中,其为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范围。
以下将描述在该情形中所执行的操作,以在图3中所示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被导致的情形作为示例。
首先,当在时间t1处路由交换之后色散增加到10000ps/nm时,接收机侧执行适应性均衡。当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变为-10000ps/nm并稳定在该处时,通信被继续。之后,由于色散补偿量并未在发送机侧和接收机侧之间移动,因此,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不变化,保持为0ps/nm,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不变化,保持为-10000ps/nm。
在该状态中,在图3中所示的下一路由交换时间t2处,路由的色散增加到20000ps/nm。此时,由于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是±0ps/nm,因此,接收机侧试图通过适应性均衡来减少色散。但是,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已经是-10000ps/nm(其极限值),因此,不可能增加色散补偿量。
因此,在色散补偿量不在发送机侧和接收机侧之间移动的情形中,整个光通信系统的色散补偿量受限于-10000ps/nm到+10000ps/nm的范围,其为接收机侧可补偿的色散补偿量的范围。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光接收机108中的适应性均衡被用于响应于由传输路径107的路由交换所导致的色散量中的变化而变更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因此,在第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光通信系统的配置可被简化。但是,在当适应性均衡被启动时的时间点处,传输路径107的色散量已近被变更了,并且,由于在诸如偏振模色散中的波动之类的其他恶化因素中的波动,很容易发生通信质量的恶化。
另外,由于适应性均衡自身需要很多时间,因此,在路由交换在短时间内频繁发生的情形中,很难显著地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 色散补偿量。
在以下所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传输路径107的色散量中的变化不是通过在光接收机中的适应性均衡来处理的,而是通过将用于指示在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中的变化的控制开始帧嵌入到所发送的信号,并且,将该信号发送到光接收机,并且,通过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彼此同步地变更色散补偿量来处理的。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通信系统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当与在图2中所示的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光通信系统相比较时,如图6所示,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光通信系统与之的不同之处在于光发送机201设置有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207,并且,光接收机208设置有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212。
当电路系数控制部件203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时,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207将控制开始帧插入到从信号源202输出的数字数据信号中。然后,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207输出数字数据信号(其中,控制开始帧被插入)和指示控制开始帧已被插入的插入信息。
当在接收了从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207输出的插入信息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203变更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204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
当在从接收机滤波器部件211输出的所接收的信号中检测到控制开始帧时,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211向电路系数控制部件209输出检测信息,用于通知控制开始帧已被检测到。
当在接收到从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212输出的检测信息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209变更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211中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对传输路径107的色散量额补偿通过致使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彼此同步地变更而被完成时,致使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彼此同步地变更以便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操作如在以上第一示例性实施中所描述地被 执行。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发送机201向光接收机208发送用于指示在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中的变化的控制开始帧。因此,可以快速地并在更准确的定时处补偿传输路径107的色散量。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电路系数控制部件203从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207接受插入消息,并且,当在接受插入信息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时,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替代使用这种方法,例如,电路系数控制部件203还可以指示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207插入控制开始帧,并且,当给出该指示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时,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
(第三示例性实施例)
在上述的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定时通过利用在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之间的控制开始帧被控制。在该情形中,由于控制开始帧被插入到所发送的信号中,因此传输路径107的比特率变化了,并且,存在带有现存的传输速度的组件不能被使用的可能。
在以下所描述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发送机利用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来指示光接收机开始变更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图7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通信系统的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当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303经由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向电路系数控制部件309发送用于指示开始变更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第二开始指令。然后,当在发送第二开始指令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电路系数控制部件303变更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304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
当接收第二开始指令之后经过预定时间时,已经接收到从电路系数控制部件303发送的第二开始指令的电路系数控制部件309变更在接收机滤波器部件311中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对传输路径107的色散量的补偿通过利用第 二开始指令致使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受洁厕色散补偿量彼此同步地变化而被完成时,致使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彼此同步地变更以便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操作如在以上第一示例性实施中所描述地被执行。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光发送机201指示光接收机208利用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变更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因此,可以快速地并在更精确的定时处补偿传输路径107的色散量,而无需变更传输路径107的比特率。
但是,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存在如下可能:如果由于波动等而导致控制信号传输路径112的传输延迟不同于传输路径107的传输延迟,则在变更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304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定时和变更接收机滤波器部件311中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定时之间可存在差异。为了即便当该差异发生时也阻止信号质量的恶化,必须最小化信号质量的恶化,例如,通过在多个阶段逐渐地变更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第四示例性实施例)
在上述第一到第三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接收机滤波器中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和在发送机侧滤波器中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被同时变更。在该情形中,必须同时变更包括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中的横向滤波器的滤波器系数。但是,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二者都要求执行对向其输入的信号的同相位组件和正交组件执行滤波器吹落,因此,针对每一个所设置的抽头系数的数量是巨大的。特别是在滤波器系数中的巨大变化伴随在由滤波处理所导致的色散量中的轻微变更的情形中,除非高精度控制被执行,否则很难稳定地变更色散补偿量。
在以下所描述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中,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就诶手机滤波器部件中的每一个被分割成两部分,以将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中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中所补偿的色散补偿量分成两部分,从而减少更新抽头系数的频率。
包括在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中的横向滤波器执行对传输路径107的转移函数的逆函数处理。具体地,针对每个延迟元件的输出,乘法可由乘法器执行,将通过对逆函数的逆傅里叶变换所获得的脉冲响应系数的值作为抽头系数值。
此时,如果色散的色散量D(ps/nm)处于由以下所示出的公式(1)所指示的关系中,其带有比特率为B(Gbps)的所发送的信号,则逆转移函数的脉冲响应的实部的大部分是0。
[公式1]
(n是自然数)
在以上的公式(1)中,K是取决于光信号的波长的常量,并且,在波长为1500nm的情形中,其大约是62500。
图8是示出了在对于10Gbps的比特率的横向滤波器的延迟间隔为50ps的情形中的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的实部系数值和虚部系数值的示例的图。图8(a)是示出了当色散量为5000ps/nm(n=4)时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响应的实部和虚部的系数值的图;图8(b)是示出了当色散量为6250ps/nm(n=5)时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响应的实部和虚部的系数值的图;以及图8(c)是示出了当色散量为5350ps/nm时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响应的实部和虚部的系数值的图。在图8中,纵轴指示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响应的实部和虚部的系数值,并且,在图中,其被表示为抽头系数值。
在图8(a)中所示的示例中,在距离中心处及十二个抽头之后,实部的系数值本质上是0。在图8(b)中所示的示例中,在距离中心处及十四个抽头之后,实部的系数值本质上是0。
相对比,在图8(c)中所示的示例中,即便在距离中心处及十二个抽头之后,实部的系数值指示大于0的值。
因此,通过根据以上的公式(1)来在间隔处变更横向滤波器,带有抽头系数值为0的抽头的数量可被增加。通过利用该属性,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中的每一个被分割成两部分,并且,在一个个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一个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中,在步骤中对应于恒定倍数2K/B2(其通过变更在以上公式(1)中的n的值而被计算出)的色散量被补偿。在其他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其他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中,轻微的色散量而非对应于恒定倍数2K/B2(其通过变更在以上公式(1)中的n的值而被计算出)的色散量被固定地补偿。因此,更新抽头系数的频率可被减少。
图9是示出了本发明的光通信系统的第四示例性实施例的配置的框图。
如图9中所示,与在图2、6和7中所示的第一道第三示例性实施例的光通信系统相比,该示例性实施例的光通信系统与之不同之处在于,在光发送机401中,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被分割成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1(其为第一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2(其为第二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并且,不同之处还在于其设置有电路系数设置部件407。光通信系统还不同于,在光接收机408中,接收机滤波器部件被分割成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1(其为第一接收机滤波器部件)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2(其为第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并且,不同之处在于其设置有电路系数设置部件412。
电路系数设置部件407在执行补偿的时刻向电路系数控制部件403和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2输出将被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1和404-2所使用的抽头系数。
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1把对应于用于在步骤处补偿色散量的第一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信号给从信号源402输出的数字数据信号,该色散量对应于恒定倍数2K/B2(其通过变更以上公式(1)中的n值而被计算出)。然后,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1将第一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所给出的数字数据信号作为第一发送机侧所补偿的信号输出到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2。
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2把对应于用于固定地补偿轻微色散量而非对应于恒定倍数2K/B2(其通过变更以上公式(1)中的n值而被计算出)的第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信号给从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1输出的 第一发送机侧所补偿的信号。然后,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2将第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所给出的第一发送机侧所补偿的信号作为所发送的信号输出到光调制部件406。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2的电路规模很小,因为其仅补偿很少的色散量。
电路系数设置部件412在执行补偿的时刻把将被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1和411-2所使用的抽头系数输出到电路系数控制部件409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2。
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1把对应于用于在步骤处补偿色散量的第一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给从光接收机前端410输出的所接收的信号,该色散量对应于恒定倍数2K/B2(其通过变更以上公式(1)中的n值而被计算出)。然后,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1将第一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所给出的所接收信号作为第一接收机侧所补偿的信号输出到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2。
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2把对应于用于固定地补偿轻微色散量而非对应于恒定倍数2K/B2(其通过变更以上公式(1)中的n值而被计算出)的色散量的第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信号给从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1输出的第一接收机侧所补偿的信号,并且,输出第一接收机侧所补偿的信号。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2的电路规模很小,因为其仅补偿很少的色散量。
因此,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中的每一个被分割为两部分;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1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1补偿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而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404-2和接收机滤波器部件411-2固定地补偿非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因此,更新抽头系数的频率可被降低。
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通过在步骤处补偿对应于恒定倍数2K/B2(其通过变更以上公式(1)中的n值而被计算出)的色散量,实部的许多系数值可被致使为0。
此处,与上述的情形相反,通过在步骤处补偿对应于恒定倍数2K/B2(其通过变更以下公式(2)中的n值而被计算出)的色散量,虚部的许 多系数值可被致使为0。
[公式2]
(n是自然数。)
图10是示出了在对于10Gbps的比特率的横向滤波器的延迟间隔为50ps的情形中的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的实部系数值和虚部系数值的另一示例的图。图10(a)是示出了当色散量为4375(ps/nm)(n=4)时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响应的实部和虚部的系数值的图,而图10(b)是示出了当色散量为5675(ps/nm)(n=5)时在每个抽头处的脉冲响应的实部和虚部的系数值的图。在图10中,纵轴指示在每个抽头处脉冲响应的实部和虚部的系数值,并且,在图中,其被表现为抽头系数值。
在图10(a)中所示的示例中,在中心处及其第十一个抽头之后,虚部的系数值本质上为0。在图10(b)中所示的示例中,在中心处及其第十三个抽头之后,虚部的系数值本质上为0。
很明显,类似于上述的情形的优点可通过利用该性质来获得。
该申请要求基于2009年2月4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023703的优先权,其公开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被结合于此。
Claims (18)
1.一种光通信系统,其中,将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并发送所述光信号的光发送机和接收所述光信号的光接收机经由第一传输路径相连接,其中:
所述光通信系统包括用于将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变化通知光发送机的第二传输路径;
当在由经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的所述光信号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几乎被消除时,所述光发送机和所述光接收机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同时,保持由所述光发送机用于补偿所述色散量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由所述光接收机用于补偿所述色散量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基本恒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包括连接所述光发送机和所述光接收机的第二传输路径;
所述光发送机包括:
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该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把对应于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信号给所述电信号,并且将所述电信号作为发送信号输出;
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该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以及
光调制部件,该光调制部件调制从所述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输出的所述发送信号,并且将经过调制的所述发送信号作为所述光信号发送到所述光接收机;以及
所述光接收机包括:
光接收机前端,该光接收机前端接收从所述光调制部件发送的所述光信号,并且输出通过将所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所获得的接收信号;
接收机滤波器部件,该接收机滤波器部件检测从所述光接收机前端输出的所述接收信号的色散量,根据所检测的色散量,把对应于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信号给所述接收信号,并且输出所述接收信号;以及
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该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监视由所述接收机滤波器部件所检测的所述色散量,并且,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其中
当在所述色散量中的变化被几乎消除时,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经由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发送用于朝着减小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方向来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第一开始指令,以朝着减小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方向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同时,保持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基本恒定;以及
当接收从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发送的所述第一开始指令时,所述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朝着由所述开始指令所指示的方向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中
当检测到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已经被最小化时,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经由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发送用于停止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停止指令,并且,停止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以及
当接收从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发送的所述停止指令时,所述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停止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中
当检测到由所述接收机滤波器部件所检测的在所述色散量中的变化时,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以使得所述变化的变化量最小化。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光发送机包括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在开始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时,该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将用于开始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控制开始帧插入到所述电信号,并且输出已插入了所述控制开始帧的所述电信号和指示所述控制开始帧已被插入的插入信息;
所述光接收机包括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该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检测来自从所述光接收机前端输出的所述接收信号的控制开始帧,并且输出指示所述控制开始帧已被检测的检测信息;
当在接受从所述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输出的所述插入信息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以及
当在接受从所述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输出的所述检测信息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光发送机包括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该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将用于开始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控制开始帧插入到所述电信号,并且输出所述电信号;
所述光接收机包括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该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检测来自从所述光接收机前端输出的所述接收信号的所述控制开始帧,并且输出指示所述控制开始帧已被检测到的检测信息;
在开始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时,所述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指示所述控制开始帧插入部件将所述控制开始帧插入到所述电信号,并且当在给出指令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以及
当在接受从所述控制开始帧检测部件输出的所述检测信息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中
在开始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时,所述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经由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发送用于开始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第二开始指令,并且,当在发送所述第二开始指令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以及
当在接收从所述第一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发送的所述第二开始指令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第二电路系数控制部件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被分割成:
第一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该第一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把与用于补偿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的第一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电信号,并且将所述电信号作为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输出;以及
第二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该第二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把与用于补偿除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之外的色散量的第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从所述第一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输出的所述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作为所述发送信号输出;以及
所述接收机滤波器部件给分割成:
第一接收机滤波器部件,该第一接收机滤波器部件把与用于补偿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的第一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接收信号,并且将所述接收信号作为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输出;以及
第二接收机侧滤波器部件,该第二接收机侧滤波器部件把与用于补偿除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之外的色散量的第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从所述第一接收机侧滤波器部件输出的所述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并且输出所述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通信系统,其中
所述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被分割成:
第一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该第一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把与用于补偿等于或大于预定值的色散量的第一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电信号,并且将所述电信号作为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输出;以及
第二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该第二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把与用于补偿小于所述预定值的色散量的第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从所述第一发送机侧滤波器部件输出的所述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并且将所述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作为所述发送信号输出;以及
所述接收机滤波器部件给分割成:
第一接收机滤波器部件,该第一接收机滤波器部件把与用于补偿等于或大于预定值的色散量的第一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接收信号,并且将所述接收信号作为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输出;以及
第二接收机侧滤波器部件,该第二接收机侧滤波器部件把与用于补偿小于所述预定值的色散量的第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从所述第一接收机滤波器部件输出的所述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并且输出所述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
10.一种在光通信系统中的光通信方法,其中,将电信号调制成光信号并发送所述光信号的光发送机和接收所述光信号的光接收机经由第一传输路径和第二传输路径相连接,所述光通信方法包括:
当在由经过所述第一传输路径的所述光信号所导致的色散的色散量中的变化几乎被消除时,减少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同时保持由所述光发送机用于补偿所述色散量的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和由所述光接收机用于补偿所述色散量的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基本恒定的步骤,
其中,第二传输路径用于将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变化通知光发送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通信方法,包括:
所述光发送机把对应于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信号给所述电信号以致使所述电信号成为发送信号的发送机侧补偿步骤;
所述光发送机调制所述发送信号并将所述发送信号作为所述光信号发送到所述光接收机的步骤;
所述光接收机接收所述光信号、将所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以致使所述电信号成为接收信号的步骤;
所述光接收机检测所述接收信号的色散量的步骤;
所述光接收机根据所检测的色散量把对应于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信号给所述接收信号的接收机侧补偿步骤;
当在所述色散量中的变化被几乎消除时,所述光接收机经由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光发送机发送用于朝着减小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方向来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第一开始指令,以朝着减小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的方向来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同时保持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和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总值基本恒定的步骤;以及
当接收所述第一开始指令时,所述光发送机朝着由所述第一开始指令所指示的方向来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通信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绝对值已经被最小化时,所述光接收机经由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光发送机发送用于停止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停止指令,并且停止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以及
当接收从所述光接收机发送的所述停止指令时,所述光发送机停止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
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通信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色散量中的变化时,所述光接收机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以使得所述变化的变化量被最小化的步骤。
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通信方法,还包括:
在开始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时,所述光发送机将用于开始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控制开始帧插入到所述电信号并输出指示所述控制开始帧已被插入的插入信息的步骤;
当在接受所述插入信息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光发送机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
所述光接收机从所述接收信号检测所述控制开始帧并输出指示所述控制开始帧已被检测到的检测信息的步骤;
当在接受所述检测信息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光接收机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
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通信方法,还包括:
在开始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时,所述光发送机给出将用于开始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控制开始帧插入到所述电信号的指令的步骤;
响应于所述指令,所述光发送机将所述控制开始帧插入到所述电信号的步骤;
当在给出所述插入指令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光发送机开始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
所述光接收机从所述接收信号检测所述控制开始帧并输出指示所述控制开始帧已被检测到的检测信息的步骤;以及
当在接受所述检测信息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光接收机开始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通信方法,还包括:
在开始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时,所述光发送机经由所述第二传输路径向所述光接收机发送用于指示开始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第二开始指令的步骤;
当在发送所述第二开始指令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光发送机变更所述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以及
当在接收所述第二开始指令之后经过了预定时间时,所述光接收机变更所述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发送机侧补偿步骤包括:
把与用于补偿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的第一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电信号以致使所述电信号成为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的第一发送机侧补偿步骤;以及
把与用于补偿除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之外的色散量的第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以致使所述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成为所述发送信号的第二发送机侧补偿步骤;以及
所述接收机侧补偿步骤包括:
把与用于补偿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的第一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接收信号以致使所述接收信号成为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的第一接收机侧补偿步骤;以及
把与用于补偿除对应于恒定倍数的预定色散量的色散量之外的色散量的第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的第二接收机侧补偿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通信方法,其中
所述发送机侧补偿步骤包括:
把与用于补偿等于或大于预定值的色散量的第一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电信号以致使所述电信号成为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的第一发送机侧补偿步骤;以及
把与用于补偿小于所述预定值的色散量的第二发送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以致使所述第一发送机侧补偿信号成为所述发送信号的第二发送机侧补偿步骤;以及
所述接收机侧补偿步骤包括:
把与用于补偿等于或大于预定值的色散量的第一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接收信号以致使所述接收信号成为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的第一接收机侧补偿步骤;以及
把与用于补偿小于所述预定值的色散量的第二接收机侧色散补偿量相对应的信号给所述第一接收机侧补偿信号的第二接收机侧补偿步骤。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9-023703 | 2009-02-04 | ||
JP2009023703 | 2009-02-04 | ||
PCT/JP2010/050136 WO2010090050A1 (ja) | 2009-02-04 | 2010-01-08 |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308499A CN102308499A (zh) | 2012-01-04 |
CN102308499B true CN102308499B (zh) | 2015-01-21 |
Family
ID=425419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06672.3A Active CN102308499B (zh) | 2009-02-04 | 2010-01-08 | 光通信系统和光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909060B2 (zh) |
EP (1) | EP2395683A4 (zh) |
JP (1) | JP5522056B2 (zh) |
CN (1) | CN102308499B (zh) |
WO (1) | WO20100900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090050A1 (ja) * | 2009-02-04 | 2010-08-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
JP5905022B2 (ja) * | 2010-12-14 | 2016-04-20 | タイコ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サブシー 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 エルエルシー | コヒーレント検出受信機と直接検出受信機の両方を含む光ネットワークの分散管理 |
JP5786427B2 (ja) * | 2011-04-13 | 2015-09-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スキュー低減方法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
US20130083746A1 (en) | 2011-09-30 | 2013-04-04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llocating resources for an enhanced physical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indicator channel |
JP5790779B2 (ja) * | 2011-11-24 | 2015-10-07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波長パス切り替え方法、光伝送システム、光伝送装置、光中継装置及びネットワーク管理装置 |
JP2014171016A (ja) * | 2013-03-01 | 2014-09-18 | Nec Corp | 光送信システム、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CN106572040B (zh) * | 2015-10-12 | 2020-04-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发射端调制器的偏置漂移估计装置、补偿装置以及接收机 |
US11637637B1 (en) * | 2021-12-23 | 2023-04-25 | Equinix, Inc. | Hybrid compensation of chromatic dispersion in optical networks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9338A (zh) * | 2006-11-10 | 2008-05-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传输系统大色散量补偿的方法 |
CN101272187A (zh) * | 2007-03-25 | 2008-09-24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光传输系统以及通过复用无色散控制信号对主信号的波长色散进行补偿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1157112A (ja) * | 1987-12-14 | 1989-06-20 | Fujitsu Ltd | 自動等化方式 |
JPH1188260A (ja) * | 1997-09-09 | 1999-03-30 | Fujitsu Ltd | 光伝送路の分散補償装置 |
JP4011290B2 (ja) * | 2001-01-10 | 2007-11-2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分散補償方法、分散補償装置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
JP2003101478A (ja) * | 2001-09-25 | 2003-04-04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The | 波長分散補償システム |
JP3784691B2 (ja) * | 2001-10-30 | 2006-06-14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伝送特性補償制御システム |
JP2003224496A (ja) | 2002-01-29 | 2003-08-0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送受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送受信方法 |
US7058311B1 (en) * | 2002-03-15 | 2006-06-06 | Xtera Communications, Inc. |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7676158B2 (en) * | 2005-11-07 | 2010-03-09 | Broadcom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system for optimum channel equalization from a SerDes to an optical module |
US7266310B1 (en) * | 2003-04-29 | 2007-09-04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Digital compensation for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
US7254342B2 (en) * | 2003-10-29 | 2007-08-07 | Fujitsu Limited | Method and system for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in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low signal distortion |
JP4491268B2 (ja) | 2004-04-21 | 2010-06-3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分散補償量設定方法,受信端局および波長多重光伝送システム |
US8538272B1 (en) * | 2004-04-22 | 2013-09-17 | Ciena Corporation | Data security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US7443798B2 (en) * | 2004-09-03 | 2008-10-28 | Agere Systems Inc. | Transmit adaptive equalization fo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one or more serial data channels |
JP2007049486A (ja) | 2005-08-10 | 2007-02-22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伝送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アップグレード方法 |
JP4717557B2 (ja) * | 2005-08-30 | 2011-07-06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送受信装置 |
CN101322335B (zh) * | 2005-12-20 | 2011-03-02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自适应色散补偿装置及方法 |
DE602006008750D1 (de) * | 2006-05-08 | 2009-10-08 | Alcatel Lucent |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und Optimieren eines WDM-Übertragungssystems und entsprechendes Computerprogrammprodukt |
CN101207445A (zh) * | 2006-12-21 | 2008-06-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色散补偿方法和光纤传输系统 |
US7693428B2 (en) * | 2007-02-27 | 2010-04-06 | Celight, Inc. | Optical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ed communications with nonlinearity compensation |
WO2010090050A1 (ja) * | 2009-02-04 | 2010-08-12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光通信方法 |
-
2010
- 2010-01-08 WO PCT/JP2010/050136 patent/WO201009005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1-08 EP EP10738389.5A patent/EP2395683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0-01-08 US US13/147,079 patent/US8909060B2/en active Active
- 2010-01-08 JP JP2010549416A patent/JP5522056B2/ja active Active
- 2010-01-08 CN CN201080006672.3A patent/CN10230849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179338A (zh) * | 2006-11-10 | 2008-05-1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光传输系统大色散量补偿的方法 |
CN101272187A (zh) * | 2007-03-25 | 2008-09-24 | 日本电气株式会社 | 光传输系统以及通过复用无色散控制信号对主信号的波长色散进行补偿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395683A4 (en) | 2015-01-28 |
US8909060B2 (en) | 2014-12-09 |
WO2010090050A1 (ja) | 2010-08-12 |
CN102308499A (zh) | 2012-01-04 |
JPWO2010090050A1 (ja) | 2012-08-09 |
EP2395683A1 (en) | 2011-12-14 |
JP5522056B2 (ja) | 2014-06-18 |
US20110293287A1 (en) | 2011-1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2308499B (zh) | 光通信系统和光通信方法 | |
CN1571307B (zh) | 用于缓解符号间干扰的多信道光均衡器 | |
US7295728B2 (en) |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including dispersion slope compensation | |
US6785446B1 (en) | Multi-channel optical equalizer for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mitigation | |
US7796897B2 (en) | WDM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WDM optical transmission method | |
EP1953933B1 (en) | Transmission system and transmission method | |
CN101170363B (zh) | 一种光差分偏振位移键控系统及其信号发送装置与方法 | |
US7187868B2 (en) |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 spectral inversion device | |
EP0902560A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dispersion in an optical fiber transmission line in accordance with an optical signal power level | |
EP3324558B1 (en) | Introduction-side dispersion shifting of channels | |
Rademacher et al. | Influence of discrete mode coupling on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 in mode-multiplexed systems | |
EP1482662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alternate mark inversion and duob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 | |
US20020167703A1 (en) | Tandem filters for reducing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n optical communications systems | |
CN101867535A (zh) | 一种产生、接收差分正交相移键控码的方法、装置和系统 | |
US20040047633A1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high bit-rate optical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OTDM) | |
Ip et al. | Nonlinear impairment compensation using backpropagation | |
Bergano et al. | Chirped return-to-zero formats for ultra long-haul fiber communications | |
Sano et al. | Adaptive Dispersion Equalization by Monitoring Relative Phase Shift Between Spacing-FixedWDM Signals | |
Sharifian | Chromatic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by signal predistortion: Linear and nonlinear filtering | |
CN100459459C (zh) | 相位自动校准的多码型可调发射机 | |
EP1282247B1 (en) |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optical transmission system using a spectral inversion device | |
Naing | Optimized Dispersion Mapping Scheme for five channel WDM system | |
Rademacher et al. | Splice induced performance penalty in mode multiplexed few-mode fibers | |
Kang et al. | Transmission of 35-Gb/s all-optical OFDM signal over an all-EDFA 1980-km recirculating loop consisting of SSMF and DCF without using tunabl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 |
Sangeetha et al. | Comprehensive Simulation of Dispersion Management in Long-Haul WDM Light Wave Systems Operating in Quasi-Linear Regim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