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01534A - 端子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端子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01534A
CN102301534A CN2010800060638A CN201080006063A CN102301534A CN 102301534 A CN102301534 A CN 102301534A CN 2010800060638 A CN2010800060638 A CN 2010800060638A CN 201080006063 A CN201080006063 A CN 201080006063A CN 102301534 A CN102301534 A CN 1023015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inverter
terminals
fixed part
b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606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01534B (zh
Inventor
青树英二
田中泰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015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15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015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015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05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f conductive member or for holding it in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28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 H01R4/30Clamped connections, spring connections utilising a screw or nut clamping member
    • H01R4/34Conductive members located under head of screw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9/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e.g. terminal strips or terminal blocks; Terminals or binding posts mounted upon a base or in a case; Bases therefor
    • H01R9/22Bases, e.g. strip, block, panel
    • H01R9/24Terminal bloc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当在电气设备连接端子板中将两种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以用于连接时,所述端子连接结构利用简单的构造就能防止该两种端子中后安装的一个端子突进到先安装的另一个端子内侧或向上推该先安装的端子。朝着逆变器端子板(10)向内弯曲的突进防止部(22)形成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前端部分处,并且,导向肋(17)在螺母(12)A附近的位置中形成在所述端子板(10)面向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侧面上,以便沿着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所进入的方向而向外伸出。

Description

端子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够将诸如电动车(包括混合动力车)的电机这样的辅助设备与诸如直流/交流逆变器这样的各种设备电连接的电气设备连接连接器,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端子连接结构,该端子连接结构适合于将在端子板中从不同方向延伸的两种端子叠置在一起,该端子板用于将各种类型的电连接用电气设备连接在一起。
背景技术
作为传统的汇流排紧固结构,已知的是例如JP-A-2004-227928(专利文献1)、JP-A-2000-067833(专利文献2)、JP-A-2005-229755(专利文献3)和JP-A-8-322125(专利文献4)中所公开的汇流排紧固结构。
即,在专利文献1中,如图11所示,专利文献1公开了这样一种结构,其中,通过将汇流排110的一端110A装配在负极接线柱100上并且此后将螺母拧紧在该接线柱100的螺纹部100A上而使该汇流排110的一端110A连接于该负极接线柱100,同时汇流排110的另一端110B被连接于位于附图以外的电源断路器。注意,在附图中,参考标号120表示由合成树脂制成的保持器,121表示汇流排110被密封的汇流排密封部,130表示锂离子电池(二次电池),并且140表示服务插件安装部。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JP-A-2004-227928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JP-A-2000-067833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公开JP-A-2005-229755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公开JP-A-8-322125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除了前述的用于汇流排等的传统紧固结构之外,例如,在各种领域中还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紧固装置,其中,利用螺母和螺栓将从不同方向进入的两种端子紧固在一起以用于电连接。倘若利用螺母和螺栓将两种端子紧固在一起而用于电连接,通常采用例如将第一端子(下文中,称作为“前端子”)设置在螺母上,然后将第二端子(称作为“后端子”)叠置在前端子上,并且之后,将螺栓插过所述前端子和后端子中的相应孔而将它们紧固在一起的这种连接方法。
在将两种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以便紧固在一起的连接工作时,倘若关于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位置,后端子的前端比前端子的前端面低,那么后端子移动至前端子的内侧(例如,下侧)中,导致了无法利用螺栓快速地将这些螺栓紧固在一起的问题。
即,倘若手动地进行将两种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以便将它们紧固在一起的工作(后文中,称作为“端子紧固工作”),例如,在用一只手将前端子固定于预定位置中的同时需要使后端子叠置在该前端子上的过程。此外,当利用机器人自动地进行像这样的端子紧固工作时,也需要通过具有两只手的机器人来进行与由操作者手动进行类似的叠置工作,担心在进行紧固工作中不得不耗费工时,从而减小了加工效率。
此外,在进行像这样的端子紧固工作时,当后端子的前端面与前端子的前端面不平行时,即使在两个端子的各自前端的高度彼此一致的情况下,后端子的前端也撞击前端子的前端,从而引起了前端子的前端侧被向上推的担心(后文中,这种动作称作为“推挤”(thrusting))。
针对上述的情况而创作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当在电气设备连接端子板中将两种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而将它们连接在一起时,所述端子连接结构利用简单的构造就能防止该两种端子中后安装的一个端子向上推动预先安装的另一个端子。
问题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端子连接结构的特征在于下面的(1)和(2)。
(1)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包括:
端子板,包括板端子固定部组;
两种端子,该两种端子从不同方向朝向所述板端子固定部组进入,并且至少在所述板端子固定部组的一个板端子固定部上,将该两种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利用螺栓将所述两种端子和板端子固定部紧固并组装在一起;
其中,朝着端子板向内弯曲的突进防止部(plunging preventionportion)形成在所述两种端子的先进入板端子固定部的那个端子的前端部分处;并且
其中,沿着后进入的那个端子所进入的方向而向外伸出的导向肋形成在所述端子板的位于靠近所述板端子固定部并且面向后进入的所述端子的侧面上的位置中;
其中,当从顶部观看时,先进入的所述端子叠置在板端子固定部上时,所述导向肋被定位在先进入的所述端子的中心处。
(2)根据上面(1)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端子板是一种逆变器端子板,该逆变器端子板被安装为插入到构成逆变器设备的外壳的一部分的端子外壳中,并且
其中,所述两种端子是逆变器连接器端子和电容汇流排端子。
根据如上面(1)所述构造的端子连接结构,突进防止部设置在先进入的端子的前端部分处,并且导向肋设置在所述端子板上,从而,即使在后进入的端子的姿态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由该导向肋来校正该端子的倾斜。因而,在端子板上使两种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以用于电连接时,可以防止后安装的端子向上推先安装的端子的现象。
根据如上面(2)所述构造的端子连接结构,当在板端子固定部处将电容汇流排端子和逆变器连接器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时,突进防止部设置在先进入的端子的前端部分处而导向肋设置在端子板上。结果,在将两种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以用于连接时,即使在后进入的端子的姿态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导向肋来校正该倾斜。因而,可以防止后安装的端子推先安装的端子上的现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的端子连接结构中,通过将突进防止部设置在先进入的端子的前端部分处并且将导向肋设置在电气设备连接端子板上,在为了连接而将两种连接器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时,即使在后进入的端子的姿态倾斜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导向肋来校正该倾斜。因而,本发明的端子连接结构的优点在于,可以防止后安装的端子向上推先安装的端子的现象。
因而,已经简单描述了本发明。此外,通过仔细阅读将参考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细节将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端子连接结构的一种逆变器端子板系统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示出了逆变器端子板系统及其周围部分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图3(A)是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中使用的电容汇流排端子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而图3(B)是沿图3(A)的线IIIB-IIIB截取并且在连接于该线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观看时,电容汇流排端子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了在安装有电容汇流排端子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中的逆变器端子板的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5(A)至5(C)是分别沿图4中的线VA-VA至VC-VC观看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的组装过程的初始状态的说明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的组装过程的中间状态,其中图7(A)是其主要部分的平面图,而图7(B)是示出了在从图7(A)所示的进展状态经过了很短的时间之后所发生的逆变器连接器的姿态的校正之后即刻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了通过依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的组装过程,已经完全组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9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的一个比较例的主要部分的构造的平面图。
图10(A)和图10(B)是所述比较例的主要部分,示出了由于应用图9所示的比较例而产生的缺陷。
图11是示出了传统的端子连接结构的主要部分的透视图。
附图标记
1  逆变器端子板系统
2  电容器外壳(外壳)
3  逆变器外壳(外壳)
3A  端子外壳
4  逆变器电线
10  逆变器端子板(端子板)
11  主体
11B  侧面
12  板端子固定部组
12A  螺母(板端子固定部)
13  端子安装部
14  盖部
15  基台
16  分隔壁
17  导向肋
18  支脚部
19  螺栓
20  电容汇流排端子
21  上侧
22  舌片(突进防止部)
23  通孔
30  逆变器连接器端子
31  通孔
32  电线保持部
40  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
40A  主连接器端子
40B  辅助连接器端子
41  电机端子部
42  逆变器端子
50  逆变器端子板
60  电容汇流排端子
d  舌片(突进防止部)的伸出距离
α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逆变器端子板系统1,该逆变器端子板系统1构成应用了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端子连接结构的一端子连接系统。安装在诸如混合动力车(或电动车)的汽车内部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1例如包括:逆变器端子板10、电容汇流排端子20、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以及用于与诸如电机的电气设备相连接的连接器端子40(下文中,称作为“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
逆变器端子板10由诸如塑料树脂这样的适当绝缘材料形成。本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10包括:主体11,支脚部18设置在该主体11上并且该主体11具有桥状的构造;板端子固定部组12,在主体11的上侧11A上排布成一条线;端子安装部13,设置在主体11的侧面11B上以便从该侧面11B伸出;板状盖部14,设置在主体11的上侧11A上以从该上侧11A向上伸出,从而包围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的相应各组逆变器端子42(总共,各自包括三个端子的两组逆变器端子42),所述逆变器端子42将在后面描述;两个基台15,从主体11的侧面11B伸出,使得该两个基台15与构成了所述板端子固定部组12的一部分(一个板端子固定部)的两个螺母12A安装部位对应;分隔壁16,设置在相邻的基台15与两个螺母12A之间一边界部分处;以及导向肋17,一体地形成在基台15的外周边缘部分上。
本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10例如容纳在图2所示的逆变器外壳(下文中,称作为“端子外壳3A”)的一部分中,使得所述逆变器端子板10被安装在预先设定在预定高度处的预定位置中。支脚部18利用未示出的螺栓固定于端子外壳3A。
所述端子固定部组12包括多个板端子固定部,该多个板端子固定部构成了将各端子连接在一起的固定装置(这里,使用螺母)。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了所述多个板端子固定部的四个螺母12A设置在主体11的上侧11A上。这些螺母12A固定于主体11以便嵌入到该主体11中,同时保持这些螺母12A余下的上侧部分在主体11的上侧11A上露出。
所述四个螺母12A中的两个螺母12A用于使得电容汇流排20和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即,在本实施例中,正负一对的电容汇流排端子20和对应于该电容汇流排端子20而设置的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被叠置在一起并且之后用螺栓紧固。
在本实施例中,在主体11上还设置有六个螺母而嵌入在该主体11中,同时保持该六个螺母余下的上侧部分在该主体11的上侧11A上露出,使得用于控制一对三相交流电机(主电机和辅助电机)的未示出的一对端子与一对逆变器(主逆变器和辅助逆变器)的未示出的输出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以便用螺栓紧固在一起。
在形成由绝缘材料制成的适当塑料树脂的逆变器端子板10时,通过夹物模压使所述四个螺母12A与所述六个螺母(位于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A、40B的后面而不可见)固定地且一体地装附于逆变器端子板10。
为了将各自包括三个端子的两组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布置成使得它们彼此各自分离而绝缘,将位于每组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A、40B的两端侧上的端子各自插入到端子安装部13中,从而被装附于该端子安装部13。注意,本实施例的端子安装部13与逆变器端子板10一体地形成。
基台15被布置成使得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中的通孔23的外周能够如图5(B)所示,以该通孔23的外周紧密装附于螺母12A或者与螺母12A产生紧密接触的状态(下文中,这种状态被称作为“水平姿态”)而安装在设置于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侧11A上的该螺母12A上。即,为了避免形成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前端部分处从而构成将在下面描述的突进防止部的舌片22锁定在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侧11A上,使所述基台15由从该上侧11A的边缘部分下降了大于等于至少所述舌片22的伸出距离d(参见图3(B))的阶状部构成。
如图4所示,基台15偏心地形成在从关于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宽度(Y)方向穿过螺母12A的孔121的中心并且在与主体11的侧面11B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一条线(下文中,称作为“中心线”)到前端部分处形成有舌片22的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左右手两侧面的一端部(右手侧面)所涵盖的区域内。换句话说,基台15形成为对应于电容汇流排端子20关于其宽度方向的一半部分(右手半部)。
上述的分隔壁16与由绝缘材料形成的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一体地形成,使得并排设置的两组端子彼此电分离且电绝缘,以便防止在其之间发生短路。该分隔壁16形成为被布置成平行于与所述侧面11B(相反侧的侧面也一样)成直角的X方向。倘若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与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并非分别平行于+X方向和-X方向行进,而是在进入的同时沿Y方向偏置,那么分隔壁16也可以引导该电容汇流排端子20和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以便校正它们的行进方向。
导向肋17形成在逆变器端子板10的侧面上,具体地,当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行进时,作为后进入的端子的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所面向的侧面上,即,侧面11B上,使得该导向肋17沿着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进入的方向而向外伸出。此外,如图4所示,关于当从其顶部观看时叠置在螺母12A上的电容汇流排端子20,导向肋17定位在该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中心处。导向肋17的具体形状具有图5(A)至图5(C)中所描绘的构造,该图5(A)至图5(C)是沿图4所示的各线截取的剖视图。如图5(B)所示,导向肋17具有其上侧17A成为与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侧11A齐平的高度。
在形成为以上述方式布置的导向肋17中,倘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在其上下两侧上的姿态崩塌,并且例如,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下侧(上侧)并未平行于图9和图10所示的X-Y平面,那么当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行进时(参见图7(A)),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下侧的中心部分与导向肋17产生接触,从而导致向上升高。结果,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在其姿态被校正为使得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下侧变成与主体11的上侧11A平行,即,与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上侧平行的情况下,向着螺母12A进入。
电容汇流排端子20实现与电容器(未示出)的电连接并且在其一端侧处连接于电容器的输出端子(未示出),该电容器存储未示出的电动机中所再生的电力。此外,在逆变器端子板10中,电容汇流排连接器20在其另一侧处连接于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用于将从电容汇流排端子20输出的大电流馈送到逆变器。
将在下面描述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与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之间的具体连接方式。
即,使这些端子20、30在垂直方向上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并且通过穿过所述板端子固定部组12的螺母12A上的该端子20、30中的通孔而安装在适当位置中。然后,将螺栓19螺入到螺母12A中,以便将这些端子20、30紧固在一起。由于此,关于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螺栓19所穿过的通孔23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前端侧处开口。当将这两个端子(电容汇流排端子20和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的时候,将电容汇流排端子20放置在螺母12A上,之后,将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叠置在其上。
构成了突进防止部的舌片22形成在所述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上,该电容汇流排端子20是朝着所述板端子固定部组12的螺母12A而首先进入的端子。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舌片22被弯曲成朝着端子板10的主体11向内(图1中向下)弯曲,并且形成为更偏近于前部的一侧上的端部。换句话说,舌片22并没有到达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前端部分的关于其宽度方向的中间部分(或者甚至在舌片延伸的最长的情况下也最多到达中间部分),从而仅仅形成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关于其宽度方向的一侧上。该舌片22从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上侧21平稳地向下伸出了大于等于将在后面描述间隙α(参见图5)的尺寸而成为弯曲形状(然而,d>α)。
此外,该舌片22形成为这样一种形状,即,形成了不是在厚度方向上(相对于上侧21垂直向下的方向)而是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略微外倾的方向上以角度θ倾斜的斜面。
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实现了与未示出的一对逆变器的输入端子相连接,该对逆变器生成其中装载了本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1的未示出的一对三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流,并且两组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各自包括两个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作为一对。通孔31(参见图7(A))在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1的所述螺栓19所穿过的前端部分中开口。此外,如图2所示,电线保持部32通过焊接而形成在连接于电线(下文中,称作为“逆变器电线4”)的一个端部的基端部分中。逆变器电线4的另一端侧连接于未示出的逆变器的输入端子。
未示出的逆变器生成用于未示出的三相交流电机的驱动电流,并且容纳在图2所示的逆变器外壳3中。端子外壳3A一体地形成在逆变器外壳3的壁表面上。
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实现了逆变器与三相交流电机之间的连接。如图1所示,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被布置成从主体11的上侧沿着逆变器端子板10的侧面11B向下延伸。本实施例的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由各自包括三个端子的两组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即,用于将主逆变器与主三相交流电机相连的主连接器端子40A以及用于将辅助逆变器与辅助三相交流电机相连的辅助连接器端子40B构成。
每个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由细长的导电材料形成。该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的中间部分弯曲成截面为大致S形(或大致浅V形)。用于与三相交流电机的驱动控制端子(未示出)相连接的端子部41(下文中,称作为“电机端子部”)设置在一端部分(图1的上端部分)处,并且用于与逆变器的输出端子相连接的端子部42(下文中,称作为“逆变器端子部”)设置在电气设备连接器端子40的另一端部分处。
关于电容汇流排端子20和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通孔41A和通孔42A也分别在电机端子部41和逆变器端子部42的端部中开口,使得未示出的螺栓可以穿过这些通孔。
接下来,将描述本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系统1的组装方法。这里,具体地,将详细描述在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侧11A上将电容汇流排端子20和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并且之后为了连接而用螺栓19将所述两个端子紧固时所采用的连接过程。
首先,将连接于电容器的输出端子的电容汇流排端子20放置在设置于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侧11A上的螺母12A上,同时使该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与这样设置的螺母12A对齐。即,使得电容汇流排端子20朝着螺母12A进入,使得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中的通孔23与螺母12A中的孔彼此重合,然后被叠置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上。
接下来,将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叠置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上,同时与该电容汇流排端子20对齐。即,也使得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朝着螺母12A进入,使得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中的通孔31与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中的通孔23和螺母12A中的孔重合,然后被叠置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上。
在这种状态下,从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上方插入螺栓19。然后,使螺栓19的末端依次插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和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通孔31、23,从而将螺栓19螺入到螺母12A中。
这里,在安装于未示出的车身的预定位置上的外壳中,即,在电容器外壳2(参见图2)中,电容汇流排连接器20的未示出的另一端被连接于容纳在电容器外壳2中的未示出的电容器的输出端子。类似地,逆变器端子板10也容纳在一体地设置在安装于未示出的车身的预定位置中的外壳的,即,逆变器外壳3中的逆变器外壳3的壁表面上的端子外壳3A中。
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其中间隙α通常产生在以上面所述的关系布置的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与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的上侧11A(精确地,螺母12A的上侧)之间的图7(B)所示的公差范围内。
在将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从其前端30A插入到正在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侧11A等待接收该逆变器连接端子30的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中,以便将该逆变器连接端子30叠置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上时,例如,设想间隙α几乎为零。在这种情况下,如图6、7(B)和8听示,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毫无问题地平稳放置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上。
另一方面,认为会发生这样一种情况,其中间隙α在公差范围内形成在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表面11A上,并且其中如示出图9的剖视图的图10所示,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前端面不是与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上侧11A平行地而是相对于其倾斜地馈送。将在对比图9和图10的同时,描述这种情况下采用的连接过程。
首先,将描述图9和图10所示的比较例。将图9所示的逆变器端子板50作为比较例示出以供参考,以便了解本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10的作用。
比较例的逆变器端子板50与根据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不同之处在于:设置为与螺母12A对应的基台51关于穿过该螺母12A的中心的中心线(与图9所示的X-X线相同)横向对称地布置;以及在于:导向肋52形成在基台51的左右手两侧的边缘部分上。此外,这里使用的电容汇流排端子60与所述实施例的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不同之处在于:舌片62不是沿着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任何一个形成,而是形成在电容汇流排端子60的前端的中间部分处。
在以上述方式构造的逆变器端子板50中,如图10(A)所示,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不是与逆变器端子板50的上侧50A平行地行进,而是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相对于所述上侧50A倾斜的姿态行进,如图9和10所示,倘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在其前端与电容汇流排端子60产生接触,那么产生了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前端被向上推动的现象。结果,存在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前端30A突进至电容汇流排端子60下方的担心。
另一方面,在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逆变器端子板10中,如图7(A)所示,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前端30A与导向肋17产生接触以便被该导向肋17引导,从而使得与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和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侧11A齐平的情况相比更向下的下侧提升。通过这样做,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被校正为该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与逆变器端子板10的主体11的上侧11A齐平的姿态。结果,抑制了其中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前端撞击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前端而在向上的方向上弯回的图10(B)所示的推挤现象的发生。
结果,之后,当如图7(B)所示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的前端30A撞击舌片22时,该舌片22被向外平滑倾斜的电容器汇流排连接器20的外表面(上侧21)引导。然后,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的上侧21A上滑动的同时进入到预定位置中,从而如图8所示叠置在上侧21上。结果,可以避免否则由于跌落在电容汇流排端子20下侧下方的逆变器连接器端子30而产生的连接错误的出现。
本发明不以任何方式局限于已在此前描述的实施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同时,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09年9月16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09-214492的优先权,其内容结合于此以供参考。

Claims (2)

1.一种端子连接结构,包括:
端子板,该端子板包括板端子固定部组;
两种端子,该两种端子从不同方向朝向所述板端子固定部组进入,并且至少在所述板端子固定部组的一个板端子固定部上,将该两种端子的一者叠置在另一者上,利用螺栓将所述两种端子和板端子固定部紧固并组装在一起;
其中,朝着所述端子板向内弯曲的突进防止部形成在所述两种端子的先进入所述板端子固定部的那个端子的前端部分处;并且
其中,沿着后进入的那个端子所进入的方向而向外伸出的导向肋形成在所述端子板的一侧面上的一位置中,所述端子板的该侧面位于靠近所述板端子固定部并且面向后进入的所述端子;
其中,在从顶部观看时,先进入的所述端子叠置在所述板端子固定部上的状态下,所述导向肋被定位在先进入的所述端子的中心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子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端子板是一种逆变器端子板,该逆变器端子板被安装为插入到构成逆变器设备的外壳的一部分的端子外壳中,并且
其中,所述两种端子是逆变器连接器端子和电容汇流排端子。
CN2010800060638A 2009-09-16 2010-09-16 端子连接结构 Active CN1023015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4492A JP5360985B2 (ja) 2009-09-16 2009-09-16 端子の接続構造
JP2009-214492 2009-09-16
PCT/JP2010/066622 WO2011034211A1 (en) 2009-09-16 2010-09-16 Terminals Connecting Structu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01534A true CN102301534A (zh) 2011-12-28
CN102301534B CN102301534B (zh) 2013-08-07

Family

ID=43088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60638A Active CN102301534B (zh) 2009-09-16 2010-09-16 端子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19483B2 (zh)
EP (1) EP2478593B1 (zh)
JP (1) JP5360985B2 (zh)
CN (1) CN102301534B (zh)
WO (1) WO201103421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0832A (zh) * 2020-04-22 2021-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台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693625B1 (en) * 2011-03-31 2016-10-05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Power control unit
CN102413671A (zh) * 2011-12-26 2012-04-11 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高功率密度电动汽车用水冷电机控制器
JP2019012590A (ja) * 2017-06-29 2019-01-24 Tdk株式会社 端子台および電子機器
DE102019202544A1 (de) * 2019-02-26 2020-08-27 Robert Bosch Gmbh Isolierteil
JP7409949B2 (ja) 2020-04-22 2024-01-09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67989A1 (fr) * 1990-10-16 1992-04-17 Telemecanique Sa Borne de connexion a vis imperdable et bornier utilisant des bornes de ce genre.
CN1138760A (zh) * 1995-04-11 1996-12-25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的接线端装置
JP2004227928A (ja) * 2003-01-23 2004-08-12 Yazaki Corp 密閉型二次電池
CN101019279A (zh) * 2004-09-13 2007-08-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直接安装设备用连接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06934A (ja) * 1994-10-06 1996-04-23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ケーブルの固定構造
JP3257338B2 (ja) 1995-05-23 2002-02-1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箱
JPH11144783A (ja) * 1997-11-07 1999-05-28 Yazaki Corp 端子台の端子廻り止め構造
JP2000067833A (ja) 1998-08-25 2000-03-03 Nissan Motor Co Ltd 電気自動車のバッテリ接続構造および接続方法
JP2005229755A (ja) 2004-02-13 2005-08-25 Toyota Motor Corp モータモジュール
JP2009214492A (ja) 2008-03-12 2009-09-24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67989A1 (fr) * 1990-10-16 1992-04-17 Telemecanique Sa Borne de connexion a vis imperdable et bornier utilisant des bornes de ce genre.
CN1138760A (zh) * 1995-04-11 1996-12-25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电气设备的接线端装置
JP2004227928A (ja) * 2003-01-23 2004-08-12 Yazaki Corp 密閉型二次電池
CN101019279A (zh) * 2004-09-13 2007-08-1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直接安装设备用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0832A (zh) * 2020-04-22 2021-10-22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端子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65815A (ja) 2011-03-31
CN102301534B (zh) 2013-08-07
WO2011034211A1 (en) 2011-03-24
EP2478593B1 (en) 2015-01-28
US20110275251A1 (en) 2011-11-10
JP5360985B2 (ja) 2013-12-04
US8419483B2 (en) 2013-04-16
EP2478593A1 (en) 2012-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1534B (zh) 端子连接结构
US9362653B2 (en) Connector
US8388382B2 (en) Power unit and battery connector
US9083095B2 (en) Wiring module
US9281613B2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EP2476164B1 (en) Busbar module and power supply unit including same busbar module
EP2827405B1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US20110223466A1 (en) Electrode terminal connecting device and battery module assembly employed with the same
US20140329136A1 (en) Battery wiring module
CN102832479A (zh) 电连接器
CN105684186A (zh) 配线模块
CN104704649A (zh) 具有汇流条组件的电池模块和包括该电池模块的电池组
CN102834892A (zh) 熔断器单元
CN1794525A (zh) 配电模块及其组装方法
EP2953181B1 (en) Wiring module
CN105378971B (zh) 电源装置
EP3136472B1 (en) Wiring module
US20190198849A1 (en) Connection module
US20180219195A1 (en) Battery cell and assembled battery
US20200303709A1 (en)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CN108292729B (zh) 电池模块和电子设备的连接装置及绝缘罩的制造方法
KR20120081784A (ko) 배터리 모듈
CN103081233B (zh) 汇流排模块和包括该汇流排模块的供电单元
US11196129B2 (en) Cell laminate
CN103474848A (zh) 用于联接不同尺寸的母线通道区段的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