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92486A -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92486A
CN102292486A CN2009801551649A CN200980155164A CN102292486A CN 102292486 A CN102292486 A CN 102292486A CN 2009801551649 A CN2009801551649 A CN 2009801551649A CN 200980155164 A CN200980155164 A CN 200980155164A CN 102292486 A CN102292486 A CN 1022924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needle
knitting
bar
neck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516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92486B (zh
Inventor
由井学
岛崎宜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 Seiki Mfg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ma Seiki Mf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 Seiki Mfg Ltd filed Critical Shima Seiki Mfg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924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24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924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924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22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 D04B1/24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knitting goods of particular configuration wearing apparel
    • D04B1/246Upper torso garments, e.g. sweaters, shirts, leotard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04B1/106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at a selvedge, e.g. hems or turned welt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3/00Details of fabric structure established in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Shape features
    • D10B2403/0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 D10B2403/0333Three dimensional fabric, e.g. forming or comprising cavities in or protrusions from the basic planar configuration, or deviations from the cylindrical shape as generally imposed by the fabric forming process with tubular portions of variable diameter or distinct axial orient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通过简易的编织工序编织具有较深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编织成的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利用边界CL分成的左前身片(52)和右前身片(51)在后身片上连接的状态下进行折回编织。在该过程中,使通过折回编织的往路编织在FB形成的前身片(51)的线圈列(织针15、13、11、9)向远离边界CL的方向移动,使这些线圈列中的最远离边界CL的线圈(织针9)重叠于未移动的线圈列中的最接近边界CL的线圈(织针7)。向因线圈列的移动而形成的空针(织针15)给纱,形成构成领口部的挂圈。直到领口部的形成结束为止,挂圈一直钩挂于FB的织针。

Description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了横机的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应用该编织方法编织成的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针织套衫等筒状针织物中,进行通过进行折回编织而形成作为领孔的领口部的作业。更具体地说,使折回位置依次向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偏移,并且使折回端部的线圈在直到领口部的形成结束的期间形成钩挂于针床而从下一个线圈横列以后的编织排除的不作用状态,由此将折回端部作为领口部而形成于筒状针织物。在作为折回端部的位置上,为了不在完成的针织物上产生孔而进行集圈。
但是,在现有的折回编织中,由于能进行折回编织的次数存在极限,因此使用该折回编织而编织成的针织套衫其领口部较浅,即底摆翘高较小。之所以能进行折回编织的次数存在极限,是由于在折回端部进行集圈,所以进行了集圈的部分顶起,阻碍进行折回编织而新形成的针织物部向齿口的下方下降。
因此,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相比现有的编织方法能够较深地形成领口部的编织方法。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在通过折回编织形成领口部时,在前身片上设定任意的边界而分为右前身片和左前身片,使钩挂于针床的右前身片的线圈和左前身片的线圈分别向远离所述边界的方向移动。接着,在进行折回编织时,在因线圈的移动而成为空针的织针上形成放针线圈。然后,将该放针线圈从下一线圈横列以后的编织排除,并反复进行上述的线圈的移动和折回编织。通过进行这一系列的编织,能够使前身片中的领口部的编织宽度比后身片中的领口部的编织宽度大,因此形成比现有技术深的领口部,即形成底摆翘高较大的领口部。根据该文献的技术,以领口部的下降的量使领口部的周长增大(线圈增加),因此不仅仅是以下降的量使领口部伸长,而是能够编织取得了衣领部和领口部的线圈的平衡的高品质的针织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86301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横机上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中,为了不在前后的针织物的两边界上对针织纱作用过大的张力使其断开,需要使钩挂于前后的针床的线圈的数量大致相同。在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也考虑到这一点,为了消除前后的针床上的线圈的数量之差,将前侧针织物部(前身片和前袖)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的线圈向钩挂有后侧针织物部(后身片和后袖)的针床送入。在该送入中,需要进行线圈的移圈、针床的横移等,因此编织工序增多,针织物的生产率下降。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创立,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用简易的编织工序编织具有较深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编织成的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本发明领口部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够向左右横移且线圈能够在前后针床之间移圈的横机,在具有身片和袖的筒状针织物上形成领口部时,在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方向上设定边界而将前身片分为左前身片和右前身片,在左前身片和右前身片经由袖与后身片连接的状态下进行折回编织,从而形成领口部。本发明领口部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使包括通过折回编织形成的钩挂于前后一方的针床上的前身片的线圈中的、位于最接近所述边界的位置的线圈在内的线圈列向远离所述边界的方向移动,并且使移动的线圈列中的位于最远离所述边界的位置的线圈重叠于相比移动的线圈列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未移动的线圈列中的最接近所述边界的位置上的线圈;向位于所述边界和所述移动的线圈列中的位于最接近所述边界的位置的线圈之间的空针给纱,形成构成领口部的挂圈,所述挂圈在直到领口部的形成结束的期间一直钩挂于针床的织针。
此外,本发明的编织方法中,前身片的线圈全部处于钩挂于前后一方的针床的状态,后身片的线圈全部处于钩挂于另一方的针床的状态,折回位置在钩挂有前身片的线圈的针床上。另外,线圈列既可以由单个线圈构成,也可以由多个线圈构成。另外,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具有进行折回编织而编织领口部的特征,而不管如何编织后身片。例如,通过折回编织形成右前身片的领口部之后,使用与该编织中使用的给纱口不同的给纱口编织后身片,并且在左前身片的编织前变更为与后身片的编织中所使用的给纱口不同的给纱口而编织左前身片。
本发明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中,使移动的线圈和未移动的线圈重叠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设为重叠线圈不显眼的位置。例如,左右的前身片的边界侧端部附近(领口部侧)、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附近(袖侧)等,更优选的是也包括袖的位置的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附近。作为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附近,例如可列举身片和袖的接合线(袖孔部)附近,若为连肩袖这种除了所述接合线以外肩衬部位于前后身片的针织物,则也可举出该肩衬部附近。
本发明的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该领口部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够向左右横移且线圈能够在前后针床之间移圈的横机,通过折回编织编织而成。并且,本发明的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所述折回编织而形成的往路编织线圈横列的终端的线圈;通过所述折回编织而形成的返路编织线圈横列的始端的线圈;与所述始端的线圈和终端的线圈直接连接,并且在始端的线圈或终端的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构成所述领口部的放针线圈;在放针线圈相邻的编织线圈横列中,为了不因形成所述放针线圈导致该编织线圈横列的编织宽度增加而形成的收针线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在领口部的形成时,使隔着边界的左右的身片的线圈向远离边界的方向移动,因此线圈隔着边界以线圈方向呈Y字状分离的方式排列。因此,在领口部的形成结束后,将针织物从针床卸下时,身片的线圈要返回边界侧,靠近领口部的下端侧,因此领口部较深地下降。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编织方法,即使为了在前身片形成较深的领口而形成放针线圈,也形成收针线圈(重叠线圈)而抵消该放针线圈,因此在前后的针床上前身片的编织宽度不会增加。其结果是,在领口部的形成过程中,不需要将钩挂有前身片的针床的线圈送入相对的针床,能够用较少的编织工序数编织具有较深的领口部的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
另外,使形成重叠线圈的位置为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附近、即远离左右的身片的边界的位置时,相比使形成重叠线圈的位置处于左右的身片的边界侧,能够形成较深的领口部。这是由于,通过将重叠线圈设定在远离边界的位置,使左右的身片的线圈整体上向远离边界的方向移动,因此领口部伸长。若将形成有这种领口部的针织物从针床卸下,则左右的身片的线圈整体上靠近边界侧,因此领口部的下端向针织物的下摆侧下降,形成较深的领口部。
另外,本发明的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相比通过折回编织形成了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具有从领口部的下端侧到上端侧具有角度的较深的领口部。另外,本发明的筒状针织物,即使为了形成较深的领口部而在前身片的领口部形成放针线圈,也不会产生扭转线圈,外观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领口部和在领口部形成的衣领部的针织套衫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具有实施方式所示的领口部的针织套衫的编织工序第1图。
图3是具有实施方式所示的领口部的针织套衫的编织工序第2图。
图4是通过图2、图3的编织工序得到的针织套衫的领口部附近的线圈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在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适宜实施方式。该实施方式中,以如下例子进行说明:在相对的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够向左右横移且线圈能够在前后的针床间进行移圈的2针床横机上,编织具有图1所示的身片50和圆装型的袖(右袖61、左袖62)的筒状针织物即针织套衫100。当然,所使用的横机也可以为4针床横机。
图1所示的针织套衫100(筒状针织物),在大致U字状的领口部71上形成有衣领部70。在该领口部71的编织中使用本发明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此外,袖的类型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也可以是插肩型、肩垫型。
在使用上述的横机编织如图1所示的针织套衫100时,编织身片50和袖61、62直到领口部71的下端的位置,接着一边进行袖61、62的编织和收针,一边通过C字状的往复编织形成领口部71的轮廓。然后,与构成领口部71的线圈连续而通过环绕编织来编织衣领部70。在以后的说明中,对从领口部71的下端的位置开始形成衣领部70为止进行说明。
图2、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编织工序图,表示针床上的线圈的钩挂状态。图中的“S+数字”表示编织工序的编号,FB表示前针床,BB表示后针床,1~36表示织针的位置,●表示在各编织工序中新编织成的线圈,○表示钩挂于织针的旧线圈,◎表示重叠线圈,V字表示挂圈。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表示使用相对的针床的空针和针床的横移进行的移圈所引起的线圈的移动状态。此处,为了便于说明,在图2、3中将织针的数量表示得比实际少。
另外,图4是在上述编织工序中编织成的针织套衫100的包括领口部71在内的右前身片51的线圈图。图中的数字与图2、图3的织针的位置对应。图中,在右侧向右上延伸的线圈是衣领部70的线圈。
首先,在图2的S 1中,表示使身片50和左右的袖61、62接合而进行了环绕编织的状态。钩挂于织针1~6的线圈是右袖61的线圈,钩挂于织针31~36的线圈是左袖62的线圈,钩挂于织针7~30的线圈是身片50的线圈。另外,织针18和织针19之间是针织套衫100的编织宽度方向的中心位置,成为领口部71的中心位置。将该中心位置作为边界CL,设纸面左侧的FB的线圈为右前身片51的线圈,并设该纸面右侧的FB的线圈为左前身片52的线圈。
在S2中,通过朝向边界CL侧进行编织的折回编织的往路编织,在FB的织针1、3、5、7、9、11、13、15上形成线圈,在S3中使在S2中形成的钩挂于FB的织针9、11、13、15的线圈列向远离边界CL的方向(袖61的方向)移动2针。在S3中移动的线圈列中的最远离边界CL的线圈(在S2中钩挂于织针9的线圈)重叠于在S3中未移动的线圈列中的离边界CL最近的线圈(钩挂于织针7的线圈)。此处,钩挂于FB的织针17、19的线圈成为领口部71的下端的线圈。
在S4中,通过向远离边界CL的方向进行编织的折回编织的返路编织,在S3中进行了线圈的移圈后成为空针的FB的织针15上形成挂圈,并且在FB的织针13、11、9、7、5、3、1上形成线圈。织针15的挂圈如图4所示,在往路编织线圈横列(图4中的从下数第2段)的终端形成,成为构成领口部71的放针线圈。该挂圈在直到领口部71的编织结束的期间,从下一线圈横列以后的编织对象排除而保持钩挂于FB的状态。
此处,在S4中形成放针线圈,但在该放针线圈形成前,在S3中使编织宽度减少,因此使放针线圈和收针线圈抵消。因此,与在S4中形成放针线圈无关地,放针线圈形成前的S1的状态和编织宽度不变化,不需要将FB的线圈送入BB。
在S5中,使钩挂于FB的织针1、3、5的线圈(右袖的前侧的线圈)分别移圈到FB的织针3、5、7,并且形成与钩挂于BB的后身片的线圈和袖61、62的后侧的线圈连续的新线圈。然后,在S6中,在FB的织针35、33、31、29、27、25、23、21上形成线圈,并且使钩挂于BB的织针2、4、6(右袖的后侧的线圈)的线圈分别移圈到BB的织针4、6、8。在该S5、S6中进行的袖61的线圈的移圈是为了与人体的形状一致,而从针织套衫100的下摆侧朝向衣领侧使袖61的编织宽度减小的编织,是在现有的针织套衫中也进行的编织。
接着,在图2所示的S7、S8和图3所示的S9、S10中,在针织套衫100的左侧(纸面右侧)也进行与图2的S3~S6所示的编织同样的编织。在S10结束的时点的右前身片51侧的状态成为图4的线圈图中的从第1段到第3段编织完的状态。
以后,使左右的前身片51、52中的挂圈的形成位置向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远离边界CL的方向)偏移,将形成的挂圈依次从编织排除而形成不作用状态,由此形成领口部71。这样的领口部的编织,除了挂圈的形成位置偏移以外,以与S2~S10所示的编织同样的步骤进行。另外,对于袖61、62进行收针,对于针织套衫100的肩部进行压圈等。关于具体的编织工序,在图3的S11~S14中仅例示了与S10连续的一部分。
S15中示出了如上所述反复进行挂圈的形成而形成了领口部71的状态。如S15所示,在FB中,形成由线圈(钩挂于织针17、19的领口部的下端的线圈)和挂圈构成的领口部71,在BB中,形成由线圈构成的领口部71。
最后,在S16中,通过环绕编织形成由与形成领口部的线圈和挂圈连续的新线圈构成的衣领部70。
经过以上的编织工序编织成的针织套衫100中,如图4所示,与折回编织的往路编织线圈横列(图4的第2、4、6段)的终端的线圈相邻而形成有放针线圈(织针15、13、11的位置),该放针线圈构成领口部。另外,在放针线圈相邻的往路编织线圈横列中,为了抵消放针线圈而形成有收针线圈(织针7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使在编织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右前身片51(左前身片52)的大致全部的线圈向右袖61(左袖62)侧移动,但移动的线圈的数量没有特别限定。但是,如实施方式所示,优选在右前身片51和右袖61的边界部分且原本作为针织物的设计的线所处的位置的附近进行。也可以与实施方式不同,使右前身片51的线圈全部移动,重叠于右袖61的线圈。此外,领口部71的附近也可以列举为作为设计的线所处的位置。该情况下,例如可以仅使在图2的S2中钩挂于织针15的线圈在S3中移动到织针13而形成重叠线圈。
另外,也可以在一个筒状针织物中,将使用了集圈的现有的折回编织、在领口部附近形成重叠线圈的本发明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在远离边界一侧形成重叠线圈的本发明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组合而进行。特别是优选,从领口部的下端侧依次按照上述记载的顺序进行所述3种编织方法时,使领口部的角度逐渐立起,从而能够形成形状良好的U字状的领口部。
此外,本发明的领口部的编织方法除了实施方式所示的U领以外,还能够适用于方领或V领等的领口部的编织。
标号说明
1~36织针
100针织套衫(筒状针织物)
50身片 51右前身片部 52左前身片部
61右袖 62左袖 70衣领部 71领口部

Claims (3)

1.一种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够向左右横移且线圈能够在前后针床之间移圈的横机,在具有身片和袖的筒状针织物上形成领口部时,在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方向上设定边界而将前身片分为左前身片和右前身片,在左前身片和右前身片经由袖与后身片连接的状态下进行折回编织,从而形成领口部,其特征在于,
包括如下工序:
使包括通过折回编织形成的钩挂于前后一方的针床上的前身片的线圈中的、位于最接近所述边界的位置的线圈在内的线圈列向远离所述边界的方向移动,并且使移动的线圈列中的位于最远离所述边界的位置的线圈重叠于相比移动的线圈列位于编织宽度方向的外侧的未移动的线圈列中的最接近所述边界的位置上的线圈;
向位于所述边界和所述移动的线圈列中的位于最接近所述边界的位置的线圈之间的空针给纱,形成构成领口部的挂圈,
所述挂圈在直到领口部的形成结束的期间一直钩挂于针床的织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移动的线圈和所述未移动的线圈重叠的位置处于前身片的编织宽度方向端部附近。
3.一种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该领口部使用至少具有前后一对针床、前后针床的至少一方能够向左右横移且线圈能够在前后针床之间移圈的横机,通过折回编织编织而成,其特征在于,具有:
通过所述折回编织而形成的往路编织线圈横列的终端的线圈;
通过所述折回编织而形成的返路编织线圈横列的始端的线圈;
与所述始端的线圈和终端的线圈直接连接,并且在始端的线圈或终端的线圈的编织宽度方向上相邻,构成所述领口部的放针线圈;及
在放针线圈相邻的编织线圈横列中,为了不因形成所述放针线圈导致该编织线圈横列的编织宽度增加而形成的收针线圈。
CN2009801551649A 2009-01-23 2009-12-24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Active CN10229248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3569 2009-01-23
JP2009-013569 2009-01-23
PCT/JP2009/007200 WO2010084556A1 (ja) 2009-01-23 2009-12-24 衿ぐり部を有する筒状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衿ぐり部を有する筒状編地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92486A true CN102292486A (zh) 2011-12-21
CN102292486B CN102292486B (zh) 2013-09-11

Family

ID=42355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51649A Active CN102292486B (zh) 2009-01-23 2009-12-24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90394B1 (zh)
JP (1) JP5538241B2 (zh)
CN (1) CN102292486B (zh)
WO (1) WO2010084556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1459A (zh) * 2014-02-12 2015-08-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088506A (zh) * 2015-09-14 2015-11-25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领口编织方法
CN107460615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14635226A (zh) * 2022-03-29 2022-06-17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全成型高领领深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4578B2 (ja) * 2011-09-01 2016-01-20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引き返し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JP6635988B2 (ja) * 2017-08-01 2020-01-29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編地の編成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7088A (en) * 1990-12-13 1995-05-23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 fabric for a neck portion of a knit product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of
JP3863018B2 (ja) * 2000-01-26 2006-12-2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ウエアの衿ぐり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ニットウエア
JP4002926B2 (ja) * 2002-05-27 2007-11-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U2402601A (en) * 1999-12-27 2001-07-24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ted fabric having branching portion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for
TW491917B (en) * 2000-01-26 2002-06-21 Shima Seiki Mfg Method of knitting neck of knit wear by weft knitting machine and knit designing device for producing the method of knitting the neck
DE60226131T2 (de) * 2001-02-19 2008-07-17 Shima Seiki Mfg. Ltd. Strickverfahre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417088A (en) * 1990-12-13 1995-05-23 Shima Seiki Mfg., Ltd. Knit fabric for a neck portion of a knit product and knitting method thereof
JP3863018B2 (ja) * 2000-01-26 2006-12-2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横編機によるニットウエアの衿ぐりの編成方法およびそのニットウエア
JP4002926B2 (ja) * 2002-05-27 2007-11-0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ニットウェアの編成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31459A (zh) * 2014-02-12 2015-08-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5088506A (zh) * 2015-09-14 2015-11-25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领口编织方法
CN107460615A (zh) * 2016-06-06 2017-12-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14635226A (zh) * 2022-03-29 2022-06-17 斓帛职业培训学校(桐乡)有限公司 一种增加全成型高领领深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90394A1 (en) 2011-11-30
EP2390394B1 (en) 2016-04-20
CN102292486B (zh) 2013-09-11
JP5538241B2 (ja) 2014-07-02
EP2390394A4 (en) 2015-03-11
WO2010084556A1 (ja) 2010-07-29
JPWO2010084556A1 (ja) 201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4550C (zh) 用横机编织的针织衣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0865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CN102292486B (zh) 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具有领口部的筒状针织物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3031660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EP2366820B1 (en) Knitting method of V-neck peak and knitwear having V-neck
CN104695122B (zh) 编织物的编成方法
CN102859057A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205709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和针织物
JP5702576B2 (ja) 編地の編成方法、および編地
CN103806207B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EP2450479A2 (en) Knitted fabric with pocket,and method of knitting the same
CN102534972A (zh) 多层结构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995267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02345197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09322052B (zh) 编织物的编织方法
EP1510606B1 (en) Method of knitting knitwear having front neck
CN1035102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02965823A (zh) 筒状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筒状针织物
EP2392708A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knitwear with collar having v-neck point and knitted fabric
CN111088586B (zh) 针织物的接合方法及接合后的针织物
CN103306029A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CN102534979B (zh) 筒状针织物的外放针方法及针织物
EP2281933B1 (en) Method for knitting knitted fabric with overlapped stitches, and knitted fabric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