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4332A -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4332A
CN102274332A CN2011102326651A CN201110232665A CN102274332A CN 102274332 A CN102274332 A CN 102274332A CN 2011102326651 A CN2011102326651 A CN 2011102326651A CN 201110232665 A CN201110232665 A CN 201110232665A CN 102274332 A CN102274332 A CN 1022743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add
ulcer
water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3266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74332B (zh
Inventor
李长顺
程鹏迅
周林
黄泓
牛君君
夏洁冰
杨军强
田文娟
宋晴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10232665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74332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74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43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743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43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1、对海螵蛸、厚朴及成品的细度进行了进一步的工艺优化,使其达到极细粉的程度,即150目以上。2、对沙棘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先进行脂溶性成分的单独提取,然后将药渣与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的甘草、白术、黄柏进行再次的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使沙棘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全部保留。采用本发明的工艺能充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剔除多余无效杂质;解决了用药量过大,杂质含量过高的问题,又消除了产品贮运期间吸潮的后顾之忧,从而保证了本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

Description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由中医理论所述的脾虚湿热型症候所致的消化性溃疡的(平溃散)的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常见病、多发病,在中医内科学中属“胃脘痛”、“嘈杂”及“吞酸”等范畴。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是该病的基础,气滞血瘀是共同的病机,胃络损伤为基础病变。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高胃酸状态、粘膜屏障作用减弱及攻击因子与保护因子失衡有关。另外,病变区域微循环障碍、幽门螺旋菌(HP)感染及过多的自由基对胃、肠粘膜损伤等被视为新的学说。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措施是针对胃酸、提高胃粘膜防御能力以及杀灭HP等使溃疡得以愈合。但因为抗酸药、胃粘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等均是单纯针对某一个病因,且副作用多。而平溃散是集多种功效于一体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药物,具有止酸、保护胃粘膜并增强粘膜屏障、消除自由基和幽门螺旋杆菌、改善病灶区域粘膜微循环等功效。
 沙棘是平溃散主要成份之一。沙棘中含有多种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酚类、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大量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糖类等,这些组分的存在,使得沙棘具有保护生物膜、能抗自由基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清除人体内细胞膜上自由基,提高免疫功能,同时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保护神经系统,是有效的免疫调节剂,有利于提高人体抗病能力;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抗溃疡、抗炎及增强免疫力的药理功效。对沙棘只进行水提取,不能完全提取出沙棘中的有效成分,从而不能是沙棘充分发挥在平溃散中的作用。
平溃散的作用之一是保护胃粘膜,其所含海螵蛸等成份在胃中中和胃酸,同时在胃粘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以抵御外来侵害因素。所以海螵蛸、厚朴及最终成品的细度对药品疗效就起关键作用。
 鉴于以上,需要对平溃散的工艺从粉碎细度及提取工艺方面进行优化。
  一般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总称为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球部的慢性溃疡,有时简称为溃疡。原本消化食物的胃酸(盐酸)和胃蛋白酶(酶的一种)却消化了自身的胃壁和十二指肠壁,从而损伤黏膜组织,这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表明,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等因素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环节。胃排空延缓和胆汁反流、胃肠肽的作用、遗传因素、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都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有关。根据溃疡的部位、大小、胃酸分泌量的高低,在病人全身情况好、溃疡较小、无恶性证据者,可行药物治疗。目前所采用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工艺上都存在用药量过大,杂质含量过高的问题;产品贮运期间容易吸潮,从而不能保证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提取的细粉过细,造成原材料的浪费,提取的细粉过粗,影响药品疗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它能充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剔除多余无效杂质;解决了用药量过大,杂质含量过高的问题,又消除了产品贮运期间吸潮的后顾之忧,从而保证了本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在于该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按下述称取重量份的原料:白术 667份、甘草 500份、 海螵蛸 278份、 绞股蓝总皂苷 6.7份、黄柏 167份、厚朴 500份、沙棘 222份;
2)将上述重量份的海螵蛸、厚朴分别粉碎成过200目筛的细粉,备用;
3)取上述重量份的沙棘,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分别加入上述一半量的海螵蛸与厚朴细粉,混合均匀,80℃干燥后,再将干膏粉碎成过150目细粉,备用;
4)分别取上述重量份的甘草、白术、黄柏三味及提取过脂溶性成分后的沙棘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加入上述另一半量的海螵蛸与厚朴细粉,混合均匀,80℃干燥后,再将干膏粉碎成过150目细粉,备用;
5)将绞股蓝总皂苷粉与上述步骤3)和步骤4)的细粉配研,过150目筛,混匀,得成品。   
所述的沙棘提取其脂溶性成分,方法为:第一次加10倍量浓度为80%的乙醇,浸泡30分钟,回流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10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四次加10倍量浓度为5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 
采用所述制备工艺制成的该中药散剂的检测方法是:
1)取本品,研细,置显微镜下观察: 多数为不规则透明薄片,有的具细条纹;另有不规则碎块,表面显网状或点状纹理;纤维甚多,木化,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石细胞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0~85μm,含黄棕色油状物;
2) 取本品6g,研细,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滤液,药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加等量的浓氨试液,摇匀,静置,分取上层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绞股蓝总皂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 :7:2在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3)取本品5g,加甲醇30ml,密塞,振摇30分种,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 取本品5g,加甲醇10ml,密塞,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醇2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所述的照薄层色谱法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
 采用所述制备工艺制成的该中药散剂的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不少于20.0mg。
 采用所述制备工艺制成的该中药散剂在制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型溃疡及食道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制备工艺的中药原料是经过筛选得到的,能将杂质降到最低,以下为筛选过程:白术,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甘草,除去须根,晒干;海螵蛸,收集乌贼鱼的骨状内壳,洗净,干燥;绞股蓝总皂苷是从全草中提取得到的总皂苷经精制而成;黄柏,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厚朴,根皮及枝皮直接阴干,干皮置沸水中微煮后,堆置阴湿处,“发汗”至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蒸软,取出,卷成筒状,干燥;沙棘,除去杂质、干燥或蒸后干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中药散剂在处方药材的组成中,海螵蛸主含无机盐类化学成分,具收敛止血,制酸,敛疮等功效。厚朴主含挥发油类有效化学成分,具下气除满,燥湿消痰之功效。由于以上两味中的化学成分特殊,纤维性少,且难以用水提取,因此二味均选择打粉入药的工艺。绞股蓝总皂苷由于是提取出的总皂苷,纯度高,可直接入药。沙棘中含有维生素、黄酮类化合物、脂肪酸类、多糖、微量元素和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为保证能够充分提取其有效成分,故采取不同浓度乙醇梯度提取,再将药渣水提取的工艺。其余甘草、白术、黄柏三味在本品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多以水溶性的为主,因此,选择以水为提取介质,充分提取其有效成分及有效部位,剔除多余无效杂质。采用上述制备工艺,解决了用药量过大,杂质含量过高的问题,又消除了产品贮运期间吸潮的后顾之忧,从而保证了本品的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同时通过对制备过程中的细粉要求,避免了原材料的浪费,也保证了药品的品质和治疗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是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 ,其特征是在于该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下述称取重量份的原料:白术 667份、甘草 500份、 海螵蛸 278份、 绞股蓝总皂苷 6.7份、黄柏 167份、厚朴 500份、沙棘 222份;
2)将上述重量份的海螵蛸、厚朴分别粉碎成过200目筛的细粉,备用;
3)取上述重量份的沙棘,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分别加入上述一半量的海螵蛸与厚朴细粉,混合均匀,80℃干燥后,再将干膏粉碎成过150目细粉,备用;
4)分别取上述重量份的甘草、白术、黄柏三味及提取过脂溶性成分后的沙棘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加入上述另一半量的海螵蛸与厚朴细粉,混合均匀,80℃干燥后,再将干膏粉碎成过150目细粉,备用;
5)将绞股蓝总皂苷粉与上述步骤3)和步骤4)的细粉配研,过150目筛,混匀,得成品。   
实施例2: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 ,其特征是在于该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按下述称取重量份的原料:白术 667份、甘草 500份、 海螵蛸 278份、 绞股蓝总皂苷 6.7份、黄柏 167份、厚朴 500份、沙棘 222份;
2)将上述重量份的海螵蛸、厚朴分别粉碎成过200目筛的细粉,备用;
3)取上述重量份的沙棘,提取其脂溶性成分,方法为:第一次加10倍量浓度为80%的乙醇,浸泡30分钟,回流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10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四次加10倍量浓度为5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加入上述一半量的海螵蛸与厚朴细粉,混合均匀,80℃干燥后,再将干膏粉碎成过150目细粉,备用;
4)分别取上述重量份的甘草、白术、黄柏三味及提取过脂溶性成分后的沙棘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加入上述另一半量的海螵蛸与厚朴细粉,混合均匀,80℃干燥后,再将干膏粉碎成过150目细粉,备用;
5)将绞股蓝总皂苷粉与上述步骤3)和步骤4)的细粉配研,过150目筛,混匀,得成品。
该中药散剂检测方法是:
(1)取本品,研细,置显微镜下观察: 多数为不规则透明薄片,有的具细条纹;另有不规则碎块,表面显网状或点状纹理;纤维甚多,木化,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石细胞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0~85μm,含黄棕色油状物;
(2) 取本品6g,研细,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滤液,药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加等量的浓氨试液,摇匀,静置,分取上层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绞股蓝总皂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 :7:2在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3)取本品5g,加甲醇30ml,密塞,振摇30分种,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 取本品5g,加甲醇10ml,密塞,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醇2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所述的照薄层色谱法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
 【检查】 应符合散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B)。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甲醇-0.5%醋酸铵溶液-冰醋酸(65:35:0.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甘草酸单铵盐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1ml含60μg的溶液,即得(甘草酸=甘草酸单铵盐/1.0207)。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差异项下的本品,研细,取约0.7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加50%乙醇45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20kHz)30分钟,取出,放冷,加50%乙醇至刻度,摇匀,离心,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不得少于20.0mg。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6g,一日3次;或遵医嘱。
 【注意】  忌食生、冷、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规格】  每袋装6g。
工艺选择与试验结果
1、  粉碎工艺
(1)指标及方法的确定:采用分别粉碎与混合粉碎两种方式进行比较选择。考核指标以粉碎后的细粉收得量(即出粉率)的多少来考查其优劣。
(2)试验结果:称取海螵蛸278g、厚朴500g各6份,按分别粉碎及混合粉碎两种不同方式进行粉碎,过200目筛,其各自粉碎后细粉的收得量,及各自出粉率,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方式粉碎试验及结果
Figure 278968DEST_PATH_IMAGE001
结果显示,本发明制备工艺中将海螵蛸、厚朴分别粉碎成细粉的出粉率高,节约成本。
2、提取工艺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对沙棘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改进,先进行脂溶性成分的单独提取(文献资料证明,其脂溶性成分也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成分),然后将药渣与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的甘草、白术、黄柏进行再次的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使沙棘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全部保留。
采用HCL损伤法所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进行实验:
实验用大鼠,体重200±20g,雌雄不拘,随机分组,每组10只。分为水对照组、水提取对照组、乙醇梯度提取组、乙醇梯度提取后药渣再水提取组(合并二者提取液,简称“混合提取液组”)。以0.21g/kg的剂量连续灌胃试药三天,禁食24小时后,再灌胃一次,半小时后每只大鼠灌胃0.6N  HCL  1ml,1小时后处死,取胃进行镜检,计算溃疡总长度(mm)为溃疡指数,统计处理,结果见表2。
表2    沙棘不同提取方式对HCL损伤法所致大鼠胃溃疡影响(X±SD)
* P<0.01      **  P<0.001
结果表明:沙棘经乙醇梯度提取后药渣再水提取的处理方法对胃溃疡治疗效果最佳,抗溃疡系数降低约一倍。
3、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进行了粉碎细度对HCL损伤法所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进行实验:
本发明在制备过程中其他步骤不变的情况下,仅将制备粉末细度进行差异化实验,即粉碎过100目筛、粉碎过120目筛、粉碎过150目筛、粉碎过200目筛。仍然采用HCL损伤法所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进行实验,实验方法同2。计算溃疡指数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见表3。
表3     粉碎细度对HCL损伤法所致大鼠胃溃疡影响(X±SD)
Figure 964344DEST_PATH_IMAGE004
* P<0.01      **  P<0.001
结果表明:该散剂细度达到极细粉时,对胃溃疡治疗效果最佳。同时,细粉过150目筛与过200目筛对溃疡的治疗效果相近,从生产成本方面考虑,选择细粉过150目筛为本发明平溃散最适宜细度。
4、采用本发明的制备工艺制成的该中药散剂在制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型溃疡及食道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平溃散(治疗组)与普通工艺制得的平溃散(对照组)进行临床试验:
选择正常成年人(体格检查心、肝、肾功能及血、尿、粪常规化验正常者),无既往病史、无食物过敏史,以自愿为原则确定受试者。
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其中男性共153例,女性共47例;年龄最大者73岁,最小者20岁;职业涉及大学教授、政府工作人员、公司职员、国企工人、农民以及在校大学生。
受试者用药前3天均做胃镜检查,以确定溃疡部位、数目、形态及大小,并证实为活动期,对疑及恶变者作活检予以排除。胃镜检查结果见表4。
表4     受试者用药前胃镜检查结果
类型 病例数 十二指肠溃疡 胃溃疡 复合型溃疡 食管溃疡
治疗组 100 49 35 14 2
对照组 100 52 34 11 3
在胃镜确诊3天后,按照实施例2中的用法用量,单纯服用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平溃散(治疗组)与普通工艺制得的平溃散(对照组),饭前30分钟用温水冲服,用药3周、5周复查胃镜。判断标准为:
痊愈:溃疡完全消失,局部轻度发红,无明显水肿;
显效:溃疡基本消失,但仍有炎症;
有效:溃疡面缩小在1/2以上;
无效:溃疡面缩小不及1/2。
胃镜复查结果见表5。
表5    受试者服药3周、5周后胃镜复查结果
Figure 888306DEST_PATH_IMAGE006
检查结果表明:本发明实施例2制得的平溃散(治疗组)与普通工艺制得的平溃散(对照组)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总有效率均在98%以上,但是实施例2制得的平溃散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其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普通工艺制得的平溃散,且痊愈周期更短。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沙棘先进行脂溶性成分的单独提取,然后将药渣与含有水溶性有效成分的甘草、白术、黄柏进行再次的水溶性有效成分的提取,使沙棘中的有效成分得以全部保留;对海螵蛸、厚朴进行极细粉碎,对制备过程中每个环节均进行细度控制,从而使得最终产品达到极细粉。经以上工艺优化制得的平溃散,其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普通工艺制得的平溃散,且痊愈周期更短。故,采用本发明制备的平溃散疗效更好。
 为了表明本发明的平溃散组方合理,本发明进行了动物试验。试验中采用实施例2制得的平溃散。
药效学试验如下:
平溃散拆方对HCL损伤发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实验用大鼠,体重200±20g雌雄不拘,随机为8组,每组10只,分为绞股蓝组(15mg/Kg),沙棘组(0.6g/Kg)及基本方组(1.9g/Kg),基本方组加绞股蓝组(50mg/Kg),基本方组加沙棘组(1.25g/Kg),平溃散组、水对照组及雷尼替丁阳性对照组(50mg/Kg),连续灌胃0.6N HCL 1ml/只,1小时后处死,取胃进行镜检,计算溃疡总长度(mm)为溃疡指数结果见表6:
表6           平溃散拆方对HCL损伤发所致大鼠胃溃疡的影响
组别 动物数(n) 剂量(g/Kg) 溃疡指数(mm)
水对照组 10   44.50±28.96
绞股蓝组 10 0.27 22.41±14.36ˊ
沙棘组 10 0.21 21.50±18.98ˊ
      基本方组 10 2.02 20.32±16.53ˊ
绞股蓝+基本方组 10 2.29 16.22±17.54ˊ
沙棘+基本方组 10 2.23 8.77±13.64〞
平溃散组 10 2.50 5.10±10.81ˊ〞
阳性对照组 10 0.05 18.50±6.50〞
ˊp<0.05    〞p<0.01   ˊ〞p<0.001
备注:基本方组为白术 667份、甘草 500份、 海螵蛸 278份、黄柏 167份、厚朴 500份。 
拆方研究结果显示,平溃散3个组份与水对照组较均有显著抗胃溃疡作用(p<0.05),绞股蓝+基本方组和沙棘+基本方组较单组份抗胃溃疡作用进一步提高,但平溃散全方组作用最佳,较单组份抗溃疡系数降低约4倍。表明本发明的平溃散组方合理。

Claims (5)

1.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其特征是:该制备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按下述称取重量份的原料:白术 667份、甘草 500份、 海螵蛸 278份、 绞股蓝总皂苷 6.7份、黄柏 167份、厚朴 500份、沙棘 222份;
2)将上述重量份的海螵蛸、厚朴分别粉碎成过200目筛的细粉,备用;
3)取上述重量份的沙棘,提取其脂溶性成分;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分别加入上述一半量的海螵蛸与厚朴细粉,混合均匀,80℃干燥后,再将干膏粉碎成过150目细粉,备用;
4)分别取上述重量份的甘草、白术、黄柏三味及提取过脂溶性成分后的沙棘药渣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入12倍量水,浸泡30分钟,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入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三次煎液,滤过,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加入上述另一半量的海螵蛸与厚朴细粉,混合均匀,80℃干燥后,再将干膏粉碎成过150目细粉,备用;
5)将绞股蓝总皂苷粉与上述步骤3)和步骤4)的细粉配研,过150目筛,混匀,得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沙棘提取其脂溶性成分,方法为:第一次加10倍量浓度为80%的乙醇,浸泡30分钟,回流提取1小时;第二次加10倍量浓度为7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三次加10倍量浓度为6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第四次加10倍量浓度为50%的乙醇,回流提取1小时;合并提取液,回收乙醇,减压浓缩得相对密度为1.35~1.38(60℃)的稠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采用所述制备工艺制成的该中药散剂的检测方法是:
1)取本品,研细,置显微镜下观察: 多数为不规则透明薄片,有的具细条纹;另有不规则碎块,表面显网状或点状纹理;纤维甚多,木化,壁甚厚,有的呈波浪形或一边呈锯齿状;石细胞类方形、椭圆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分枝状;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50~85μm,含黄棕色油状物;
2) 取本品6g,研细,加三氯甲烷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滤液,药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3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加等量的浓氨试液,摇匀,静置,分取上层正丁醇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绞股蓝总皂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 :7:2在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日光及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分别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或荧光斑点;
3)取本品5g,加甲醇30ml,密塞,振摇30分种,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 取本品5g,加甲醇10ml,密塞,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挥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甲醇25: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所述的照薄层色谱法为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采用所述制备工艺制成的该中药散剂的每袋含甘草以甘草酸C42H62O16计,不少于20.0mg。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采用所述制备工艺制成的该中药散剂在制备治疗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型溃疡及食道溃疡的药物中的应用。
CN2011102326651A 2011-08-15 2011-08-15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Active CN1022743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26651A CN102274332B (zh) 2011-08-15 2011-08-15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2326651A CN102274332B (zh) 2011-08-15 2011-08-15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4332A true CN102274332A (zh) 2011-12-14
CN102274332B CN102274332B (zh) 2013-06-05

Family

ID=451002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326651A Active CN102274332B (zh) 2011-08-15 2011-08-15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7433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7931A (zh) * 2015-11-20 2016-01-27 门源县雪草木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1179A (zh) * 2017-09-04 2017-12-08 杜冰 一种预防感冒的药物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24009A (zh) * 2018-11-28 2019-01-18 刘玉臻 一种中医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Non-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沙棘》 19941231 高锦明 专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药__平溃散 第7卷, 第02期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国家药品中药标准》", 31 December 2002 *
李长顺,赵东科: "平溃散拆方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西北药学杂志》 *
韩雪梅: "论新胃乐胶囊的食疗特色",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
高锦明: "专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药――平溃散", 《沙棘》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7931A (zh) * 2015-11-20 2016-01-27 门源县雪草木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消化性溃疡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441179A (zh) * 2017-09-04 2017-12-08 杜冰 一种预防感冒的药物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441179B (zh) * 2017-09-04 2021-02-12 杜冰 一种预防感冒的药物喷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24009A (zh) * 2018-11-28 2019-01-18 刘玉臻 一种中医内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4332B (zh) 2013-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274620B (zh) 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检测方法及其用途
WO2007009291A1 (fr) Composition pharmaceutique de médicament traditionnel chinois pour traiter la polyarthrite rhumatoïde et sa préparation
KR20100022539A (ko) 발기부전(勃起不全)증 및 혈액순환(血液循環) 개선제조성물
CN1275639C (zh) 一种治疗妇科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性流产疾病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5478A (zh) 一种温肾助阳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91168A (zh) 一种中药制剂血府逐瘀胶囊的质量控制方法
CN102274332B (zh)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散剂的制备工艺
CN101040999B (zh) 一种治疗打鼾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检测方法
CN108272874A (zh) 用于蛋鸡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9349B (zh) 一种治疗月经量少的中药组合物
CN105535533A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1850094A (zh) 一种中药贴膏剂
CN102940835A (zh) 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中药
CN108721431A (zh) 一种排重金属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224283A (zh)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20541A (zh) 一种治疗慢性湿疹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721598A (zh) 一种治疗肝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9528917B (zh) 一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朝医方组合物及其乳膏剂的制备方法
CN102940845B (zh) 一种用于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5477360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CN105477359B (zh) 一种治疗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制剂
CN114073721B (zh) 醋浸甘草片的制备及应用
CN111388584A (zh) 一种治疗阳痿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43712A (zh) 一种肝炎用药组合物
CN114767802B (zh) 一种治疗饮食失节所致痰湿壅盛型代谢性高血压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710119 No. 21 information Avenue, new industrial park,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Xi'an

Applicant after: The Pharmacy Group Co.,Ltd.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710119 No. 21 information Avenue, new industrial park,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anxi, Xi'an

Applicant before: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PPLICANT; FROM: THE PHARMACY GROUP CO.,LTD.OF XI AN JIAOTONG UNIVERSITY TO: XI AN BICON PHARMACEUTICAL GROUP CO., LTD.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