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72512A -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72512A
CN102272512A CN200980154112XA CN200980154112A CN102272512A CN 102272512 A CN102272512 A CN 102272512A CN 200980154112X A CN200980154112X A CN 200980154112XA CN 200980154112 A CN200980154112 A CN 200980154112A CN 102272512 A CN102272512 A CN 10227251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source
wiring pattern
lighting device
base material
described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411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黑水泰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7251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7251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4Direct backlight with lamp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12Electrical detai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28Illuminating devices with cooling means

Abstract

照明装置(110)包括接地部件(150),该接地部件(150)包括:基材(151);形成于基材(151)的接地端子(99);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其形成于基材(151),用于保持光源(115)的引线部(136)并且用于将引线部(136)与接地端子(99)之间电连接;和配线图案(90),其图案形成在基材(151)上,用于将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与接地端子(99)之间导通。配线图案(90)中,就光源(115、115)间的配线图案(90)的面积而言,与光源(115e、115f)间的配线图案(90)相比,光源(115a、115b)间的配线图案(90)的面积形成得相对大。

Description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作为液晶显示装置的背光源起作用的照明装置的一个例子。该照明装置,在用于对放电灯点亮装置的逆变器进行驱动的逆变器驱动用印刷基板中,在印刷基板的背面除了高电压施加区域外还形成有没有电连接的整体图案(连续的不间断的图案)。这时,由于整体图案起到散热层的作用,所以依靠该散热效果,能够在不占用空间的情况下实现逆变器的散热。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4-119626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是在基板上形成整体图案为散热层的结构,所以不是提高特定区域的散热性的技术。另外,虽然是在逆变器驱动用印刷基板中进行散热的结构,但是并不是对放电灯方面进行散热的结构。近来,随着放电灯的高亮度化的进步,尤其是随着低气压化和大电流化的发展,放电灯也存在高温化的趋势,所以在放电灯方面也需要进行高效地散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对从光源发出的热量进行散热、尤其能够加强配设有光源的区域中的特定区域的散热的照明装置。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具备该照明装置的显示装置、进而提供具备该显示装置的电视接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照明装置包括:光源,该光源具备与外部进行电连接的引线部;收容上述光源的底座;和用于将上述光源接地的接地部件,上述光源并列配置有多个,上述接地部件包括:基材;形成于上述基材的接地端子;光源保持导电部件,其形成于上述基材,用于保持上述光源的上述引线部,并且用于将上述引线部与上述接地端子之间电连接;和配线图案,其图案形成在上述基材上,用于将上述光源保持导电部件与上述接地端子之间导通,上述配线图案,从并列配置的上述光源的排列端部的一侧向另一侧以跨越各个上述光源的形态延伸,就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而言,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相比,配置在至少一个排列端部侧的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形成得相对大。
根据上述照明装置,能够利用配线图案对从光源发出的热量进行有效地散热。具体而言,从光源发出的热从引线部经由光源保持导电部件通过配线图案散热,但是本发明的情况下,就两个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而言,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相比,至少配置在一方的排列端部侧的两个光源间的配线图案形成得相对大,所以,排列端部侧的面积大的配线图案中,能够有效地进行散热。并且,如果能够以使这样的配线图案面积大的排列端部侧为铅垂上方侧的方式设置照明装置,则在温度更高的铅垂上方侧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散热。
上述照明装置中,能够构成为:上述配线图案中,就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而言,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相比,至少配置在铅垂上方侧的排列端部侧的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形成得相对大。
这种情况下,在温度更高的铅垂上方侧,能够有效进行散热。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配线图案中,就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而言,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相比,配置在两个排列端部侧的两个上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形成得相对大。
这种情况下,通过将排列端部侧的任一个设置为铅垂上方侧,能够在温度更高的铅垂上方侧进行有效的散热。
能够构成为:上述光源中,配置在其排列端部侧的两个上述光源间的距离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上述光源间的距离相比形成得相对大。
这样,当相对增大排列端部侧的光源间距离时,只要从排列端部的一侧到另一侧按照等宽的线状构成配线图案,在排列端部侧光源间的配线图案面积就能够形成得比排列中央侧的面积相对大。因此,能够简单地实现本发明的结构。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基材由板状部件构成,在上述基材的第一板面侧形成有上述光源保持导电部件,该光源保持导电部件贯通上述基材到第二板面侧,并且,在上述基材的第二板面侧形成有上述配线图案和与上述配线图案电连接的接地端子。
根据上述结构,从光源发出的热能够从引线部经由光源保持导电部件通过基材背侧的配线图案散热,由于发热源和散热部件被基材分隔,所以散热效率提高。
另外,能够构成为:上述光源包括:玻璃管;和按照覆盖该玻璃管的外部的方式形成在上述玻璃管的端部的作为上述引线部的管头。
这时,从光源产生的热从管头经由光源保持导电部件通过配线图案散热。
接着,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照明装置和配置在上述照明装置的光射出侧的显示面板。
由于这样的显示装置具备散热性优良的照明装置,所以难以产生因温度高导致的发光效率的下降等,能够得到高可靠性的显示装置。此外,作为显示面板,能够例示出例如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等。
另外,这样的显示装置能够适用于电视接收装置,并能够给该电视接收装置带来高可靠性。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对从光源发出的热进行有效的散热,尤其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配设有光源的区域中的特定区域(铅垂上方侧的区域)的散热的照明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的电视接收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显示装置的水平截面图。
图3是照明装置的正面图。
图4是表示照明装置卸下放电管后的状态的正面图。
图5是照明装置的背面图。
图6是中继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中继连接器与放电管的连接结构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8是中继连接器的侧面图。
图9是表示放电管的管头能够与止动器卡止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0是表示中继连接器与电源基板的连接结构的截面图。
图11是放电管的立体图。
图12是管头的背面图。
图13是接地部件的第一面(表面)侧立体图。
图14是光源保持导电部件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放电管的管头与止动器卡止的状态的截面图。
图16是表示光源保持导电部件与放电管的连接结构的部分放大正面图。
图17是接地部件的第二面(背面)侧立体图。
图18是示意性地表示放电管的排列与配线图案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19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2的接地部件中,放电管的排列与配线图案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20是实施方式3的接地部件的第二面(背面)侧立体图。
图21是示意性地表示实施方式3的接地部件中,放电管的排列与配线图案的关系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显示面板;90:配线图案;99:接地端子;110:照明装置;113:底座;114:中继连接器;115:放电管(光源);116:电源基板;117:电路基板;118:基板连接器;134:玻璃管;136:管头(引线部);150:接地部件;151:支承板(基材);152:光源保持导电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电视接收装置TV的分解立体图。包括:显示装置D;以夹着显示装置D的方式收容该显示装置D的正面背面两个机壳Ca、Cb;主电源P;调谐器T;和台座S。电视接收装置TV中使用的显示装置D整体呈横长的方形,构成为具备图2所示的显示面板11和照明装置110,称为所谓的液晶显示装置。显示装置11配置在照明装置110的正面侧,照明装置110作为背光源从背面侧照射显示面板11。此外,由于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显示装置D的图,所以关于中继连接器114、基板连接器18和接地部件150等的形状,与其他附图中的形状一部分不同。
显示面板11是在透明的TFT基板与透明的CF基板之间的间隙封入有液晶的众所周知的结构,在TFT基板设置有:与相互正交的源极配线和栅极配线连接的作为开关元件的TFT(Thin Film Transistor,薄膜晶体管);和与该TFT连接的像素电极,在CF基板设置有:呈矩阵状配置有红(R)、绿(G)、蓝(B)三原色的着色部的彩色滤光片;和共用电极。
[照明装置110的大致结构]
如图2至图5所示,照明装置110构成为包括灯单元12和电源基板116。灯单元12包括:整体呈横长方形的板状且作为灯收容部件起作用的金属制的底座113;在底座113的正面侧沿铅垂方向并列配置的多根放电管115;沿着底座113的右侧边缘与各放电管115对应地上下并列配置的多个中继连接器114;和配置在底座113的左侧边缘的接地部件150。
电源基板116配置在底座113的背面侧,经由中继连接器114对放电管115供给电力。底座113上,形成有使与放电管115的端部对应的位置从正面向背面贯通且基本呈方形的多个安装孔113H(参照图9、图10等),各安装孔113H中分别贯通安装有中继连接器114。
[电源基板116]
如图2和图5所示,电源基板116包括:在背面(与底座113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有电路的电路基板117;安装在电路基板117的背面的电子部件119;和安装在电路基板117的背面的多个基板连接器118。
电路基板117整体为纵长的方形,使用纸基材酚醛树脂覆铜箔层压板(称为酚醛纸)。电路基板117上呈纵长的方形的多个嵌合孔117H以从正面侧向背面侧贯通的方式形成。多个嵌合孔117H配置为与上述中继端子131(中继连接器114)对应,沿着电路基板117的左右两侧的侧边缘部上下并列。基板连接器118构成为包括合成树脂制的外壳和整体收容在外壳内的金属制(例如、铜镍锌合金制)的输出端子(未图示),按照与各嵌合孔117H对应的方式沿着电路基板117的左右两侧边缘配置。
[中继连接器114]
如图6至图9所示,中继连接器114包括:合成树脂制的保持件120;和收容在保持件120内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的中继端子131。
保持件120包括:整体呈块状的箱状部121;和从箱状部121的背面向后方突出的壁部122。
箱状部121上形成有从其正面到侧面(与底座113的侧边缘部相反一侧的侧面)开口的收容室123。收容室123的开口部中正面侧的开口部成为用于使放电管115的端部(管头136)从正面侧嵌入的入口124,侧面侧的开口部成为在将放电管115的端部收容在收容室123中的状态下,避免与玻璃管134相干涉的退位口125。该退位口125形成有使其开口边缘向内侧呈板状伸出的形态的止动器126,通过该止动器126使退位口125的开口形状缩为大致U字形。该成为大致U字形的退位口125的上下方向的间隔是比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内径小且与放电管115的玻璃管134的外径相同或者比之稍大的尺寸。退位口125的开口边缘上的里侧端部成为半圆形的凹部127,该凹部127的曲率半径为与玻璃管134的外周的曲率半径相同或者比之稍大的尺寸。另外,退位口125的开口边缘上凹比部127靠近正面侧的区域成为上下一对的导向部128。
另外,在箱状部121形成有从箱状部121的开有退位口125的外侧面平行于底座113突出的伸出部129。该伸出部129成为将底座113的正面与退位口125之间隔开的形态。在箱状部121的外表面(上表面和下表面)形成有上下一对的防脱突起130。
中继端子131被保持在保持件120的内部。中继端子131是对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的部件,包括:由弯曲后的板片构成的上下对称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32;和向背面侧突出为平板状的基板用连接部133。一对弹性按压片132以容许向上下方向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弹性挠曲的状态收容在收容室123内,一对弹性按压片132的上下方向的间隔,与卡止部126的凹部127相比,在正面侧的位置最小。弹性按压片132没有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下的弹性按压片132之间的最小间隔成为比放电管115的管头136的主体137的外径还小的尺寸。另一方面,基板用连接部133从箱状部121的背面露出到保持件120外,沿着壁部122向后方突出。
将上述中继连接器114安装到底座113上时,将保持件120的壁部122从底座113的正面侧插入安装孔113H,使箱状部121的外表面与底座113的正面的安装孔113H的开口边缘部抵接,并且使防脱突起130与底座113的背面的安装孔113H的开口边缘部卡止。由此,底座113被卡止面130和防脱突起130前后夹持,从而保持件120被固定在相对于底座113向安装方向(安装孔113H的贯通方向)的移动受限的状态,从而中继连接器114安装于底座113。在中继连接器114安装于底座113的状态下,构成保持件120的前端侧部分的箱状部121向底座113的正面侧突出(露出),并且作为保持件120的后端侧的壁部122向底座113的背面侧突出(露出)。
[放电管115]
如图11所示,放电管115由冷阴极管构成,包括:整体细长且为圆形截面的直线状的玻璃管134;从玻璃管134的两端与玻璃管134呈同轴状且呈直线状突出的圆形截面的细长的金属制(例如,镍类、或者钴类的金属)的外引线135;和安装在玻璃管134的两端部的管头(引线部)136。在玻璃管134的内部封入有水银,玻璃管134的两端部通过加热熔融而形成为大致半球状。并且,外引线135贯通该半球部。
如图12所示,管头136是对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不锈钢制)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或敲打加工而成的单一部件。管头136包括:一个主体137;和一片导电片140。主体137整体为与玻璃管134同心的圆筒形,主体137的内径被设定为比玻璃管134的外径稍大的尺寸。
在主体137,通过将其一部分切成狭缝状,形成有在圆周方向上按照等角度的间距配置的三对弹性保持片138A、138B。
成对的弹性保持片138A、138B中的一个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是整体向后方(具体而言,稍微向径向内方向倾斜的方向)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能够以其基端(前端)为支点向径向弹性挠曲。在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的延出端部(后端部)形成有向径向外侧倾斜弯曲的弯曲部139,该弯曲部139弯曲的外侧的面(即面向内侧的面)成为与玻璃管134的外周面抵接的接点。连接该三根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的接点的假想圆是与主体137同心的圆形,该假想圆的直径尺寸在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没有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时,是小于玻璃管134的外径的尺寸。
成对的弹性保持片138A、138B中的另一个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按照与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在周向相邻的方式配置,整体成为与第一弹性保持片138A相反向前方(具体而言,稍向径向内侧倾斜的方向)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以其基端(后端)为支点能够沿径向弹性挠曲。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的延伸端成为与玻璃管134的外周面抵接的接点,连接该三片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的接点的假想圆是与主体137同心的圆形,该假想圆的直径尺寸在第二弹性保持片138B没有弹性挠曲的自由状态时,是小于玻璃管134的外径的尺寸。
主体137上形成有从其前端边向前方呈悬臂状突出的一对保护片。一对保护片在周向上隔开间隔配置,以与主体137共面的方式直线延伸。并且,导电片140从该一对保护片间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导电片140包括:与主体137的前端相连的细长部141;和从细长部141的前端(延伸部)进一步向前方突出的筒状部142。
细长部141包括:与主体137共面且从主体137与其轴线平行延伸的基端部141a;从基端部141a的延伸端向主体137的轴线向径向内侧延伸的中间部141b;和从中间部141b的延伸端与主体137的轴线平行地延伸的前端部141c。前端部141c的延伸部连接有筒状部142。细长部141的宽度尺寸与细长部141的长度尺寸相比充分小,所以细长部141能够向主体137的径向弹性变形,能够向与径向交叉的方向(与细长部141的长度方向交叉的方向)弹性变形,并且能够以细长部141自身为轴弹性扭曲变形。
筒状部142是通过将从细长部141的延伸端向横向伸出的部分弯曲加工成圆筒状而形成的部件,轴线配置为大致与主体137同轴。上述筒状部142,能够在使细长部141弹性挠曲的同时,向管头136的绕轴方向和径向位移。
[放电管115相对于中继连接器114的安装]
上述放电管115安装于中继连接器114。安装时,在使放电管115朝向水平的状态下使之接近底座113的正面,将玻璃管134的一端部侧的管头136从正面侧嵌入中继连接器114的收容室123。这时,一对弹性按压片132以被管头136的主体137扩开的方式弹性挠曲,主体137通过一对弹性按压片132的最小间隔部分后,两弹性按压片132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将主体137压入收容室123的里侧,使主体137与收容室123的底部抵接,由此,完成放电管115对中继连接器114的安装。此外,放电管115的另一端部侧被安装到后述接地部件150的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
[接地部件150的大致结构]
如图2至图4所示,放电管115的与被中继连接器114支承的端部不同一侧的端部,被接地部件150的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支承。
如图13所示,接地部件150包括:沿着底座113的一侧边缘部安装的细长的支承板(基材)151;和安装在该支承板151上的多个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支承板151上贯通形成有与各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对应且三个为一组的安装孔151H,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的脚部157通插在该安装孔151H中,实现与支承板151的背面侧(与配置有放电管115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导通。此外,支承板151由玻璃环氧树脂等制成的基板构成。
如图14和图15所示,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是对冲压成规定形状的金属制(例如,铜镍锌合金)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成的部件,包括:基底部153;从基底部153的上下两边缘部向正面侧延伸的上下对称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54;和从基底部153的一个侧边缘部向正面侧延伸的止动器155。一对弹性按压片154配置在与止动器155相反一侧的侧边缘部,以向相对一侧的弹性按压片154侧膨胀的方式成为弯曲形状。弹性按压片154能够按照扩开其间隔的方式弹性挠曲,弹性按压片154没有弹性挠曲的状态下的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的最小间隔成为小于放电管115的玻璃管134的外径的尺寸。止动器155从基底部153与放电管115的轴线呈直角立起,止动器155上形成有呈大致圆弧状凹陷的形态的凹部156。
进而,基底部153上一体形成有三片脚部157。三片中的两片脚部157,在弹性按压片154与止动器155之间,从基底部153的上下两边缘部向与弹性按压片154和止动器155相反的一侧(背面侧)突出,余下的一片脚部157,从基底部153的与止动器155相反一侧的侧边缘部的两弹性按压片154的中间位置向与弹性按压片154和止动器155相反一侧(背面侧)突出。
上述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没有收容在合成树脂制的外壳等的部件中,在裸露的状态下,使脚部157贯通安装孔151H,通过软钎焊等固定连接在支承板151上(参照图17)。并且,在支承板151的背面侧,各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利用配线图案90与接地端子99导通。
配线图案90从并列配置的放电管115的排列端部的一侧向另一侧,按照跨越各放电管115的形态延伸。并且,就两个放电管115、115之间的配线图案90的面积而言,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放电管115e、115f间的配线图案90相比,配置在至少一个排列端部侧(本实施方式中是排列两端部侧)的两个放电管115a、115b(115c、115d)间的配线图案90形成地相对大。具体而言,配线图案90的线宽按照从端部侧向中央侧逐渐变小的方式、即线宽连续地变小的方式构成。由此,至少铅垂上方侧(图示箭头侧)的放电管115a、115b间的配线图案90的面积比中央侧的放电管115e、115f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大。
[放电管115相对于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的安装]
将放电管115安装于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时,如图16所示,在将放电管115朝向水平的状态下,使之接近底座113的正面,将玻璃管134的另一端部侧的管头136从正面侧嵌入一对弹性按压片154之间。这时,一对弹性按压片154以被管头136的主体137扩开的方式弹性挠曲,主体137通过一对弹性按压片154的最小间隔部分后,两弹性按压片154利用其弹性恢复力将主体137压向基底部153侧,使主体137与基底部153抵接,由此,完成放电管115的安装。此外,放电管115的相反侧的端部如上所述安装到中继连接器114。
[实施方式1的作用、效果]
上面说明了实施方式1的结构,但是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的结构,该照明装置110中,能够利用配线图案90对从放电管115产生的热量进行有效地散热。具体而言,从放电管115产生的热量能够从管头136经由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通过配线图案90散热,但是,本实施方式1的情况下,就两个放电管115、115之间的配线图案90的面积而言,与配置在放电管115的排列中央侧的两个放电管115e、115f间的配线图案90相比,配置在至少一个排列端部侧(本实施方式中是排列两端部侧)的两个放电管115a、115b(115c、115d)间的配线图案90形成得相对大,所以,在排列端部侧的面积较大的结构的配线图案90,进行有效地散热。并且,以使这样的配线图案90的面积较大的排列端部侧(放电管115a、115b侧)为铅垂上方侧(图18的箭头所示方向侧)的方式设置该照明装置110,所以在温度更高的铅垂上方侧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散热。
另外,接地部件150的支承板151由板状部件构成,在支承板151的表面(第一板面)一侧形成有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并且,该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向背面(第二板面)侧贯通支承板151,在支承板151的背面侧形成有配线图案90和与配线图案90电连接的接地端子99。由于具备这样的结构,所以从放电管115产生的热量从管头136经由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通过支承板151的背面侧的配线图案90散热,由于发热源和散热部位被支承板151分离,所以其散热效率变高。
<实施方式2>
下面,参照图19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后的实施方式2。
本实施方式2是使配线图案的形状变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的例子。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2中,接地部件150中,形成在支承板151的背面侧的配线图案91,就在两个放电管115、115之间的配线图案91的面积而言,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放电管115e、115f间的配线图案91相比,配置在铅垂上方侧(图19的箭头所示方向侧)的排列端部侧的两个放电管115a、115b间的配线图案91形成得相对大。另一方面,配置在铅垂下方侧的排列端部侧的两个放电管115c、115d间的配线图案91形成相对小的面积。
该情况下,在温度更高的铅垂上方侧,能够从相对面积较大的配线图案91有效地进行散热。
<实施方式3>
下面,参照图20和图21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3是使放电管的配线图案和配线图案的形状变为与上述实施方式1不同的结构的例子。其他结构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对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结构、作用和效果的说明。
本实施方式3中,如图21所示,放电管115按照不等间距排列,即,配置在其排列端部侧的两个放电管115a、115b间的距离(x3),相对地形成为比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放电管115c、115d间的距离(x1)大。即,图21中,x1<x2<x3。并且,对于按照这样不等间距的排列图案配置的放电管115,接地部件150的光源保持导电部件152也如图20所示,按照同样的排列图案、即不等间距图案配置在支承板151上。另一方面,配线图案92沿着放电管115的排列方向按照等宽的线状延伸,没有设置实施方式1所示的配线图案的宽度变化。
这样的实施方式3中,放电管115的排列图案中,由于相对大地构成排列端部侧的放电管115a、115b间的距离,所以,只需从排列端部的一侧到另一侧按照等宽的线状构成配线图案92,就能够在排列端部侧将放电管115、115间的配线图案92的面积构成为比排列中央侧的面积相对大。由此,在温度更高的铅垂上方侧,能够从面积相对大的配线图案92有效地进行散热。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根据上述记载和附图说明的实施方式,例如,下述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作为放电管并不限定于冷阴极管,也可以使用热阴极管、氙气管、荧光灯等。
(2)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中,开关元件并不限定于TFT,开关元件也可以是MIM(Metal Insulator Metal;金属绝缘体金属)等TFT以外的部件。
(3)作为显示装置,并不限定于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在显示面板的背面侧需要照明装置的各种显示装置。

Claims (9)

1.一种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光源,该光源具备与外部进行电连接的引线部;收容所述光源的底座;和用于将所述光源接地的接地部件,
所述光源并列配置有多个,
所述接地部件包括:
基材;
形成于所述基材的接地端子;
光源保持导电部件,其形成于所述基材,用于保持所述光源的所述引线部,并且用于将所述引线部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电连接;和
配线图案,其图案形成在所述基材上,将所述光源保持导电部件与所述接地端子之间导通,
所述配线图案,从并列配置的所述光源的排列端部的一侧向另一侧以跨越各个所述光源的形态延伸,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所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相比,配置在至少一个排列端部侧的两个所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形成得相对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图案中,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所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相比,至少配置在铅垂上方侧的排列端部侧的两个所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形成得相对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线图案中,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所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相比,配置在两个排列端部侧的两个所述光源间的配线图案的面积形成得相对大。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中,配置在其排列端部侧的两个所述光源间的距离与配置在排列中央侧的两个所述光源间的距离相比形成得相对大。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材由板状部件构成,
在所述基材的第一板面侧形成有所述光源保持导电部件,该光源保持导电部件贯通所述基材到第二板面侧,并且,
在所述基材的第二板面侧形成有所述配线图案和与所述配线图案电连接的接地端子。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源包括:玻璃管;和按照覆盖该玻璃管的外部的方式形成在所述玻璃管的端部的作为所述引线部的管头。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照明装置;和
配置在所述照明装置的光射出侧的显示面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面板是使用液晶的液晶面板。
9.一种电视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显示装置。
CN200980154112XA 2009-01-08 2009-10-09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Pending CN10227251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02411 2009-01-08
JP2009-002411 2009-01-08
PCT/JP2009/067610 WO2010079646A1 (ja) 2009-01-08 2009-10-09 照明装置、表示装置、及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72512A true CN102272512A (zh) 2011-12-07

Family

ID=42316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4112XA Pending CN102272512A (zh) 2009-01-08 2009-10-09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55007A1 (zh)
EP (1) EP2375124A4 (zh)
JP (1) JP5079887B2 (zh)
CN (1) CN102272512A (zh)
BR (1) BRPI0924042A2 (zh)
RU (1) RU2011127723A (zh)
SG (1) SG172849A1 (zh)
WO (1) WO2010079646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7093B (en) * 1998-11-27 2002-10-2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40156183A1 (en) * 2003-02-12 2004-08-12 Yong-Il Kim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609673A (zh) * 2003-10-16 2005-04-27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面板
US20060002107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Lg.Philips Lcd Co., Ltd. Backlight unit
CN1811565A (zh) * 2006-03-01 2006-08-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
CN1885131A (zh) * 2006-06-20 2006-12-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冷阴极荧光灯系统
CN1940680A (zh) * 2005-09-30 2007-04-04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背光源照明装置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01201507A (zh) * 2006-12-13 2008-06-18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96119A (en) * 1995-06-27 1999-04-20 Silicon Graphics, Inc. Removable backlighting assembly for flat panel display subsystem
US6674250B2 (en) * 2000-04-15 2004-01-06 Guang-Sup Cho Backlight including external electrode fluorescent lamp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JP2004119626A (ja) 2002-09-25 2004-04-15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インバータ駆動用プリント基板
JP3959051B2 (ja) * 2003-07-04 2007-08-15 多摩ファインオプト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US7141931B2 (en) * 2003-11-29 2006-11-28 Park Deuk-Il Flat fluorescent lamp and backlight unit using the same
US7682062B2 (en) * 2004-09-09 2010-03-23 Nanogate Advanced Materials Gmbh Illuminating device
KR101115744B1 (ko) * 2004-12-10 2012-03-07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정표시장치
US20080137004A1 (en) * 2005-02-08 2008-06-12 Fujifilm Corporation Light Guide Plate, and Planar Lighting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Such Light Guide Plate
JP2007265900A (ja) * 2006-03-29 2007-10-11 Harison Toshiba Lighting Corp 照明装置
JP2007294619A (ja) * 2006-04-24 2007-11-08 Nec Saitama Ltd 放熱構造
KR101269387B1 (ko) * 2006-08-04 2013-05-29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EP1912094A1 (en) * 2006-10-09 2008-04-1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JP2008112010A (ja) * 2006-10-31 2008-05-15 Orion Denki Kk 液晶表示装置のバックライト点灯用インバータ基板
DE112007000369B4 (de) * 2007-02-15 2010-08-26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eleuchtungsvorrichtung für eine Anzeigevorrichtung, Anzeigevorrichtung und Fernsehempfänger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7093B (en) * 1998-11-27 2002-10-21 Hitachi Lt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20040156183A1 (en) * 2003-02-12 2004-08-12 Yong-Il Kim Backlight assembly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609673A (zh) * 2003-10-16 2005-04-27 Nec液晶技术株式会社 液晶显示器面板
US20060002107A1 (en) * 2004-06-30 2006-01-05 Lg.Philips Lcd Co., Ltd. Backlight unit
CN1940680A (zh) * 2005-09-30 2007-04-04 株式会社日立显示器 背光源照明装置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CN1811565A (zh) * 2006-03-01 2006-08-02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光源结构
CN1885131A (zh) * 2006-06-20 2006-12-27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冷阴极荧光灯系统
CN101201507A (zh) * 2006-12-13 2008-06-18 Lg.菲利浦Lcd株式会社 背光单元及包括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55007A1 (en) 2011-10-20
WO2010079646A1 (ja) 2010-07-15
JPWO2010079646A1 (ja) 2012-06-21
SG172849A1 (en) 2011-08-29
EP2375124A1 (en) 2011-10-12
RU2011127723A (ru) 2013-02-20
BRPI0924042A2 (pt) 2016-01-26
JP5079887B2 (ja) 2012-11-21
EP2375124A4 (en) 2013-02-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40311B (zh) 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365906B (zh)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473398B (zh) 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473170B (zh)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JP5480068B2 (ja) Led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照明装置用ledモジュール,液晶表示装置
CN101473165B (zh) 背光源组件、背光源组件的制造方法、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542199B (zh) 放电管的支撑结构、支撑部件、放电管、管座、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159884B (zh) 照明装置、中继连接器、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US7944519B2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module
CN101784835B (zh) 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2272512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479826B (zh) 放电管、管头、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1911399B (zh) 中继连接器、中继连接器和底座的组装结构、中继连接器和电源的组装结构、放电管和电源相对于中继连接器的组装结构、显示装置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101473493B (zh) 电源基板、基板连接器、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CN206040688U (zh) 发光器件、背光源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02326453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电视接收装置
CN102341648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CN102348926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090185365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10279050A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CN102341638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视接收装置
US20110273090A1 (en) Lighting device for display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