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9684A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259684A CN102259684A CN 201110149175 CN201110149175A CN102259684A CN 102259684 A CN102259684 A CN 102259684A CN 201110149175 CN201110149175 CN 201110149175 CN 201110149175 A CN201110149175 A CN 201110149175A CN 102259684 A CN102259684 A CN 102259684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
- gravity
- power
- converted
- wishbo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车梁为向后上方倾斜的斜梁,斜梁的前部设有折弯部并连接在前管上;斜梁的后端设有后叉梁;连接在中轴上的立管的上端穿过并伸出后叉梁,与车座连接的鞍管的下端通过立管上端所设的开孔管盖插入至立管内;后叉梁的后端部分别与对称设置的后叉架固定连接,它还设有施力板,旋力板的前端通过插口插入鞍管内并固定在鞍管上、后端部架设在连接板上。本发明结构更为合理、增速省力效果非常明显,比普通车省力可达70%以上,增速、增加载重量可达到近100%的效果,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适用于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特别是一种能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如专利号为00219478.3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车架的重力支撑杆与车轴间分别装有重力驱动器,重力驱动器是由弹性材料制成的弓形弹簧件,前端设有能与重力支撑杆连接的连接头,后端设有能安装于车轴的接口,车架的重力支撑杆与重力驱动器的连接头连接,车轴的外端分别固定在重力驱动器后端的接口中。该车在使用过程中使车的重心前移,将重力转化为动力,产生了一定的技术效果,其存在的缺陷在于:其重力转化为动力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其省力、增速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更为省力、增速效果好的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中轴、车座和安装在前后车轴上的前后车轮,所述的车架包括车梁、前管、前叉、立管和后叉架,其特点是:
所述的车梁为向后上方倾斜的斜梁,斜梁的前部设有向上的折弯部,斜梁的前端连接在前管上;斜梁的后端固定设有后叉梁;连接在中轴上的立管的上端穿过并伸出后叉梁,与车座连接的鞍管的下端通过立管上端所设的开孔管盖插入至立管内,处于立管内的鞍管的上部套设有压簧圈、下部固定设有挡簧圈,压簧圈和挡簧圈上连接设有套在鞍管上的弹簧;在鞍管的下部、立管的中部分别对应设有插口;
后叉梁的后端部分别与对称设置的后叉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后叉架包括与后叉梁固定连接的上叉杆、与上叉杆平行的下叉杆、以及连接上叉杆和下叉杆的斜叉杆,上叉杆和下叉杆的前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斜叉杆上固定设有连接在后车轴上的叉板;下叉杆的前端固定在立管上,在对称的2个下叉杆的前端上还固定设有连接板;它还设有施力板,旋力板的前端通过插口插入鞍管内并固定在鞍管上、后端部架设在连接板上。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在下叉杆与中轴上还连接设有平叉杆。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斜梁的折弯部设有曲弹簧;斜梁的前端部与前管之间连接设有加强板。这是一种将斜梁的前端直接连接在前管上的一种连接方式。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斜梁的前端通过受力匣连接在前管上;所述的受力匣包括固定在前管上的匣体,斜梁的前端设有连接头,连接头通过连接小轴与匣体连接,匣体内上方设有U型板簧,板簧的底端依贴在前管的后侧,板簧的上端抵在匣体上、下端压在连接头上。这是将斜梁通过受力匣间接连接在前管上的一种连接方式,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增速和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立管、前管的斜度均为60°-70°。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增速和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上叉杆、下叉杆以及斜梁的折弯部前端部的斜度均为135°-145°。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增速和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斜叉杆、前叉的下部以及斜梁的斜度均为25°-35°。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增速和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斜梁的折弯部的夹角、下叉杆与斜叉杆之间的夹角、上叉杆与后叉梁之间的夹角均为110°-120°。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增速和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所述的斜叉杆与上叉杆之间的夹角为70°—80°。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增速和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以上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点是,前车轮与后车轮的直径比为1:1—2。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实现增速和省力的效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采用了结构更为合理的车梁、立管和后叉架等,使用在行走行更为省力、轻便。本发明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最大的特点是,它利用杠杆原理加大力度,使特体的重力前移时,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前倾力,主要体现在:车梁后后叉设计更为合理,可以实现前后车轮的同步协调向前,加大了前倾力,减少车在前进时的阻力;利用所设的施力板与立管内结构相配合,改变施力角度,使上叉杆和下叉杆同步移动向前,增加推进力,这样,就将原来的一个固定车架,改进为一个灵活的驱动机构。当人坐在车座上和脚踏车蹬通过链轮带动飞轮转动车轮时,就可以使车子快速前进。当行驶颠簸时,由于车上物体的重心前移,又可以将物体升高时增加的势能落下时转化为行驶系统的动能,将重力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动力。这样,由于施力、颠簸、弹簧的反弹,如此反复不断地驱动车轮加速前进,从而进一步起到了省力、增速的良好效果。经使用试验,本发明比普通车省力可达70%以上,其增速、增加载重量可达到近100%的效果,是一种没有污染、节约能源的较理想的绿色交通工具。适用于自行车、助力车、三轮车、电动车和摩托车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自行车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受力匣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立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后叉梁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以利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了解本发明,而不是对本发明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参照图1-5,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中轴4、车座和安装在前后车轴上的前后车轮(2,6),所述的车架包括车梁、前管1、前叉、立管13和后叉架;
所述的车梁为向后上方倾斜的斜梁14,斜梁14的前部设有向上的折弯部17,斜梁14的前端连接在前管1上;斜梁14的后端固定设有后叉梁11;连接在中轴4上的立管13的上端穿过并伸出后叉梁11,与车座连接的鞍管12的下端通过立管13上端所设的开孔管盖插入至立管13内,处于立管13内的鞍管12的上部套设有压簧圈25、下部固定设有挡簧圈23,压簧圈25和挡簧圈23上连接设有套在鞍管12上的弹簧24;在鞍管12的下部、立管13的中部分别对应设有插口22;
后叉梁11的后端部分别与对称设置的后叉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后叉架包括与后叉梁11固定连接的上叉杆9、与上叉杆9平行的下叉杆5、以及连接上叉杆9和下叉杆5的斜叉杆7,上叉杆9和下叉杆5的前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斜叉杆7上固定设有连接在后车轴上的叉板8;下叉杆5的前端固定在立管13上,在对称的2个下叉杆5的前端上还固定设有连接板;它还设有施力板10,旋力板10的前端通过插口22插入鞍管12内并固定在鞍管12上、后端部架设在连接板上。
实施例2,参照图2,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在下叉杆5与中轴4上还连接设有平叉杆18。
实施例3,参照图1,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斜梁14的折弯部17设有曲弹簧3;斜梁14的前端部与前管1之间连接设有加强板15。
实施例4,参照图3,实施例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斜梁14的前端通过受力匣16连接在前管1上;斜梁14的前端设有连接头21,所述的受力匣16包括固定在前管1上的匣体20,连接头21通过连接小轴与匣体20连接,匣体20内上方设有U型板簧19,板簧19的底端依贴在前管1的后侧,板簧19的上端抵在匣体20上、下端压在连接头21上。
实施例5,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的立管13、前管1的斜度均为60°。
实施例6,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的立管13、前管1的斜度均为70°。
实施例7,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上叉杆9、下叉杆5以及斜梁14的折弯部17前端部的斜度均为135°。
实施例8,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上叉杆9、下叉杆5以及斜梁14的折弯部17前端部的斜度均为145°。
实施例9,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斜叉杆7、前叉的下部以及斜梁14的斜度均为25°。
实施例10,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斜叉杆7、前叉的下部以及斜梁14的斜度均为35°。
实施例11,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斜梁14的折弯部17的夹角、下叉杆5与斜叉杆7之间的夹角、上叉杆9与后叉梁11之间的夹角均为110°。
实施例12,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斜梁14的折弯部17的夹角、下叉杆5与斜叉杆7之间的夹角、上叉杆9与后叉梁11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实施例13,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的斜叉杆7与上叉杆9之间的夹角为70°。
实施例14,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的斜叉杆7与上叉杆9之间的夹角为80°。
实施例15,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前车轮2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
实施例16,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前车轮2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 2。
实施例17,参照图1-2,实施例1-4任何一项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中:所述的立管13、前管1的斜度均为65°;上叉杆9、下叉杆5以及斜梁14的折弯部17前端部的斜度均为140°;斜叉杆7、前叉的下部以及斜梁14的斜度均为30°;所述斜梁14的折弯部17的夹角、下叉杆5与斜叉杆7之间的夹角、上叉杆9与后叉梁11之间的夹角均为115°;所述的斜叉杆7与上叉杆9之间的夹角为75°;前车轮2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5。
Claims (10)
1.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包括车架、中轴(4)、车座和安装在前后车轴上的前后车轮(2,6),所述的车架包括车梁、前管(1)、前叉、立管(13)和后叉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车梁为向后上方倾斜的斜梁(14),斜梁(14)的前部设有向上的折弯部(17),斜梁(14)的前端连接在前管(1)上;斜梁(14)的后端固定设有后叉梁(11);连接在中轴(4)上的立管(13)的上端穿过并伸出后叉梁(11),与车座连接的鞍管(12)的下端通过立管(13)上端所设的开孔管盖插入至立管(13)内,处于立管(13)内的鞍管(12)的上部套设有压簧圈(25)、下部固定设有挡簧圈(23),压簧圈(25)和挡簧圈(23)上连接设有套在鞍管(12)上的弹簧(24);在鞍管(12)的下部、立管(13)的中部分别对应设有插口(22);
后叉梁(11)的后端部分别与对称设置的后叉架固定连接,所述的后叉架包括与后叉梁(11)固定连接的上叉杆(9)、与上叉杆(9)平行的下叉杆(5)、以及连接上叉杆(9)和下叉杆(5)的斜叉杆(7),上叉杆(9)和下叉杆(5)的前端通过连接件连接,在斜叉杆(7)上固定设有连接在后车轴上的叉板(8);下叉杆(5)的前端固定在立管(13)上,在对称的2个下叉杆(5)的前端上还固定设有连接板;它还设有施力板(10),旋力板(10)的前端通过插口(22)插入鞍管(12)内并固定在鞍管(12)上、后端部架设在连接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在下叉杆(5)与中轴(4)上还连接设有平叉杆(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斜梁(14)的折弯部(17)设有曲弹簧(3);斜梁(14)的前端部与前管(1)之间连接设有加强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斜梁(14)的前端通过受力匣(16)连接在前管(1)上;斜梁(14)的前端设有连接头(21),所述的受力匣(16)包括固定在前管(1)上的匣体(20),连接头(21)通过连接小轴与匣体(20)连接,匣体(20)内上方设有U型板簧(19),板簧(19)的底端依贴在前管(1)的后侧,板簧(19)的上端抵在匣体(20)上、下端压在连接头(21)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管(13)、前管(1)的斜度均为60°-7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上叉杆(9)、下叉杆(5)以及斜梁(14)的折弯部(17)前端部的斜度均为135°-14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斜叉杆(7)、前叉的下部以及斜梁(14)的斜度均为25°-3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梁(14)的折弯部(17)的夹角、下叉杆(5)与斜叉杆(7)之间的夹角、上叉杆(9)与后叉梁(11)之间的夹角均为110°-1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叉杆(7)与上叉杆(9)之间的夹角为70°—8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其特征在于:前车轮(2)与后车轮(6)的直径比为1: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491755A CN102259684B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1101491755A CN102259684B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59684A true CN102259684A (zh) | 2011-11-30 |
CN102259684B CN102259684B (zh) | 2012-11-07 |
Family
ID=45006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14917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9684B (zh) | 2011-06-03 | 2011-06-03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259684B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5449A (zh) * | 2014-04-28 | 2014-07-23 | 张洪铮 | 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CN104816779A (zh) * | 2015-05-14 | 2015-08-05 | 张洪铮 | 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CN106476557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尚久駜 | 一种道路车辆车轮结构及其载荷加载的方法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11755A (ko) * | 2004-07-29 | 2006-02-03 | 고영수 | 추진 장치 |
CN201049695Y (zh) * | 2007-04-11 | 2008-04-23 | 路振北 | 压簧式助力自行车 |
CN201321141Y (zh) * | 2008-11-21 | 2009-10-07 | 李贵祥 | 人力驱动用传动机构 |
CN202107067U (zh) * | 2011-06-03 | 2012-01-11 | 张洪铮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2011
- 2011-06-03 CN CN2011101491755A patent/CN102259684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060011755A (ko) * | 2004-07-29 | 2006-02-03 | 고영수 | 추진 장치 |
CN201049695Y (zh) * | 2007-04-11 | 2008-04-23 | 路振北 | 压簧式助力自行车 |
CN201321141Y (zh) * | 2008-11-21 | 2009-10-07 | 李贵祥 | 人力驱动用传动机构 |
CN202107067U (zh) * | 2011-06-03 | 2012-01-11 | 张洪铮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935449A (zh) * | 2014-04-28 | 2014-07-23 | 张洪铮 | 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CN104816779A (zh) * | 2015-05-14 | 2015-08-05 | 张洪铮 | 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CN106476557A (zh) * | 2015-08-27 | 2017-03-08 | 尚久駜 | 一种道路车辆车轮结构及其载荷加载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259684B (zh) | 2012-11-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2728450U (zh) | 一种前两轮轻便三轮车 | |
CN102259684B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2107067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506443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201686Y (zh) | 二轮、三轮摩托车车架 | |
CN204124303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2283970U (zh) | 一种带减震系统的三轮车 | |
CN202063228U (zh) | 三轮摩托车前减震 | |
CN103832521B (zh) | 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 |
CN201506444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101659309B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161655Y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9037769U (zh) | 电动车脚蹬机构 | |
CN204606115U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1037036Y (zh) | 一种将重力转化为动力的车 | |
CN204415639U (zh) | 一种自行车车架 | |
CN203844938U (zh) | 电动车 | |
CN203766979U (zh) | 双加强管抑振复合车架 | |
CN204150198U (zh) | 一种健身踏板车 | |
CN203727565U (zh) | 自行车 | |
CN204021175U (zh) | 轻便电动自行车 | |
CN203142899U (zh) | 带可拆卸挡风板的三轮车车架 | |
CN204279830U (zh) | 一种新型简易式三角自行车架 | |
CN203806066U (zh) | 一种休闲健身车 | |
CN203727579U (zh) | 一种结构稳固的自行车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Termination date: 20150603 |
|
EXPY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