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6578A -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6578A
CN102256578A CN200980151489XA CN200980151489A CN102256578A CN 102256578 A CN102256578 A CN 102256578A CN 200980151489X A CN200980151489X A CN 200980151489XA CN 200980151489 A CN200980151489 A CN 200980151489A CN 102256578 A CN102256578 A CN 1022565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face
workpiece
circular
continuous she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148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6578B (zh
Inventor
小笠原吉一
伊藤则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565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5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65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65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756Applying tabs, strips, tapes, loops; Knotting the ends of p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2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a sequence of laminating steps, e.g. by adding new layers at consecutive laminating st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02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with permanent bending or reshaping or surface deformation of self sustaining lami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89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of discrete laminae to single face of additional lamin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 Y10T156/1089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of discrete laminae to single face of additional lamina
    • Y10T156/1092All laminae planar and face to face
    • Y10T156/1093All laminae planar and face to face with covering of discrete laminae with additional lamina
    • Y10T156/1095Opposed laminae are running length web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连续片材与工件被适当地贴合在一起。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包括:转动构件,其在与移动的连续片材的一个面相对的状态下转动,转动构件具有能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转动构件通过在工件被保持于圆弧状保持面的状态下转动而使工件移动到被夹在所述一个面和圆弧状保持面之间的位置;以及按压构件,其通过在工件到达所述位置时与连续片材的另一个面接触以及朝向圆弧状保持面按压连续片材而使连续片材与工件贴合在一起,该制造设备的特征在于,按压构件是能够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的辊,当辊与所述另一个面接触时,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圆弧状保持面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辊的外表面与包含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的交线是圆弧状曲线,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辊的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

Description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诸如一次性尿布和卫生巾等吸收性物品的生产线中,存在工件与连续的片材贴合在一起的情况。
作为用于进行这种贴合处理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已知如下的设备,该设备包括:转动构件,其以与移动的连续片材的一个面相对的状态转动,该转动构件具有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该转动构件通过以工件被保持于圆弧状保持面的状态转动而使工件移动到被夹在上述一个面与圆弧保持面之间的位置;以及按压构件,其通过在工件到达上述位置时与连续片材的另一个面接触并朝向圆弧状保持面按压连续片材而使连续片材和工件贴合在一起(参见日本特开2004-121831号公报和2005-29819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现有技术中,当使用具有以上所述的转动构件和按压构件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来使工件和连续片材贴合在一起时,存在不能适当地进行贴合的情况。由此,由于不适当地贴合,存在工件和连续片材中的一方从另一方剥离的情况。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实现适当贴合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
考虑到该问题,完成了本发明,并且本发明的目的是将连续片材和工件适当地贴合在一起。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主要方案为: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包括: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包括:
转动构件,所述转动构件在与移动的连续片材的一个面相对的状态下转动,所述转动构件具有能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所述转动构件通过在所述工件被保持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状态下转动而使所述工件移动到被夹在所述一个面和所述圆弧状保持面之间的位置;以及
按压构件,其通过在所述工件到达所述位置时与所述连续片材的另一个面接触并且朝向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而使所述连续片材与所述工件贴合在一起,
所述按压构件是能够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的辊,
当所述辊与所述另一个面接触时,所述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
所述辊的外表面与包含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的交线是圆弧状曲线,所述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
将从说明书和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工件和连续片材能够被适当地贴合在一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尿布1的展开构造的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箭头A-A的方向截取的图。
图3A是示出尿布1的穿戴构造的图(第一图)。
图3B是示出尿布1的穿戴构造的图(第二图)。
图4是示出制造设备31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5是当沿方向A观察时图4的制造设备31的示意图。
图6是锤辊单元(hammer roll unit)39的主视图。
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沿方向A观察的图6的制造设备31的状态的图。
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现有技术的制造设备的图。
图9是示意性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设备31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尿布(吸收性物品);3腹侧带构件;
5背侧带构件;5a皮肤侧无纺布;
7吸收性主体;9紧固带构件(工件);
9a片材;9b加强材料;9c固定部;
9d粘接部;9e端;11吸收体;
13正面片材构件;15反面片材构件;
17液体透过性片材;19弹性线;
21紧固带基材;
23背侧带基材(连续片材);
23a正面(一个面);23b反面(另一个面);
23c空白部;31制造设备;33环形带(endless belt);
35下辊(转动构件);35a转动轴线;
35b周面(圆弧状保持面);
37上辊;37a刀片;39锤辊单元;
41锤辊(按压构件);41a外表面;
41b中心轴;41c端部;43支撑辊;
43a中心轴;43b内壁;44支承构件;45凸缘;
47吸引部;51保持托盘;51a转动轴线;
51b圆弧状保持面;L交线;
G间隙;C中央部;E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至少公开以下事项。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包括: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包括:
转动构件,所述转动构件在与移动的连续片材的一个面相对的状态下转动,所述转动构件具有能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所述转动构件通过在所述工件被保持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状态下转动而使所述工件移动到被夹在所述一个面和所述圆弧状保持面之间的位置;以及
按压构件,其通过在所述工件到达所述位置时与所述连续片材的另一个面接触并且朝向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而使所述连续片材与所述工件贴合在一起,
所述按压构件是能够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的辊,
当所述辊与所述另一个面接触时,所述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
所述辊的外表面与包含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的交线是圆弧状曲线,所述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
利用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能够使连续片材和工件适当地贴合在一起。
优选地,在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中,
所述工件设置有粘接部,在所述工件与所述连续片材贴合在一起时,所述粘接部与所述连续片材粘接,以及
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连续片材的所述另一个面的在所述一个面侧不存在所述粘接部的部位接触,并朝向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
利用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当使连续片材和工件贴合在一起时,能够抑制褶皱的产生。
优选地,在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中,
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连续片材的所述另一个面的在所述一个面侧不存在所述工件的部位接触并且向着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
利用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当使连续片材和工件贴合在一起时,能够进一步抑制褶皱的产生。
优选地,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中,所述按压构件是被构造成能够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自由滑动的辊。
利用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能够适当地减小按压构件从转动构件接收的冲击力。
此外,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
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
利用在与移动的连续片材的一个面相对的状态下转动并具有能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的转动构件,通过在所述工件被保持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状态下转动,将所述工件移动到被夹在所述一个面和所述圆弧状保持面之间的位置;以及
当所述工件到达所述位置时,通过按压构件接触所述连续片材的另一个面并且朝向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使所述连续片材与所述工件贴合在一起,
所述按压构件是能够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的辊,
当所述辊与所述另一个面接触时,所述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
所述辊的外表面与包含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的交线是圆弧状曲线,所述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
利用这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能够使连续片材和工件适当地贴合在一起。
本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31用于例如一次性尿布的生产线。在对上述设备31进行说明之前,将首先参照图1至图3B说明一次性尿布(下面简称为尿布1)的构造。图1是示出尿布1的展开构造的图。图2是沿图1中的箭头A-A的方向截取的图。图3A和图3B是示出尿布1的穿戴构造的图。在以下的描述中,在尿布的厚度方向上,与穿戴者的身体接触的一侧将被称为皮肤面侧,与该侧相反的一侧将被称为反面侧。
本实施方式的尿布1为所谓的开口型,其在使用中从展开构造(参见图1)折叠成穿戴构造(参见图3A和图3B)。尿布设置有:腹侧带构件3,其为带状形状并位于穿戴者的腹侧;背侧带构件5,其位于背侧;吸收性主体7,其被布置成贴着胯(crotch)并吸收诸如尿等体液;以及紧固带构件9(通常被称为襟翼(flap)),其接合背侧带构件和腹侧带构件。
如图1所示,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尿布1的展开构造的外观形状为大致H形。也就是说,腹侧带构件3和背侧带构件5彼此间隔地平行配置,并且两者之间是吸收性主体7,该吸收性主体7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桥接(bridged across)腹侧带构件3和背侧带构件5。从这种状态,吸收性主体7以其长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作为折叠位置被对半折叠,在这种双折状态中彼此相对的腹侧带构件3和背侧带构件5经由紧固带构件9接合成环状。此时,紧固带构件9从背侧延伸到腹侧,并且被紧固到穿戴者的侧腹(flank)附近的位置。通过接合腹侧带构件3和背侧带构件5,尿布1将处于图3A和图3B所示的穿戴构造。在穿戴构造的状态中,腹侧带构件3、背侧带构件5以及紧固带构件9覆盖围绕穿戴者的腰部。
沿厚度方向观察时,吸收性主体7是矩形的层叠片材,并且其包括:吸收体11,其吸收诸如尿等体液;正面片材构件13,其从穿戴者的皮肤侧覆盖吸收体11;以及反面片材构件15,其从正面片材构件13的相反侧覆盖吸收体11,并还用作尿布1的外表(exterior)。通过将吸收体11夹在反面片材构件15和正面片材构件13之间,反面片材构件15和正面片材构件13在从吸收体11的四边向外展开的部分处以框状的方式贴合在一起,由此制作吸收体11。此外,如图2所示,诸如棉纸(tissue paper)等液体透过性片材17被设置在正面片材构件13和吸收体11之间以及背面片材构件15和吸收体11之间。此外,用于形成聚集部的弹性线19在反面片材构件15的宽度方向上的各端部处沿着反面片材构件15的长度方向附着到反面片材构件15。
腹侧带构件3和背侧带构件5均由诸如无纺布等柔性片材制成并形成为当沿厚度方向观察时的大致矩形形状。这里,带构件均由两层无纺布制成。带构件均贴合到吸收性主体7的长度方向上的相应端部并且以与吸收性主体7相交的方式固定。应当注意,吸收性主体7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夹在并固定于两层无纺布之间。
紧固带构件9在从背侧带构件5的长度方向上的端稍微朝向中央的位置处贴合到背侧带构件5的皮肤面侧表面。另一方面,靶带(未示出)沿长度方向从一端到另一端贴合到腹侧带构件3的反面侧表面。该靶带是设置有固定紧固带构件9的固定部9c的表面的无纺布,后面将描述该固定部9c。
紧固带构件9由诸如无纺布等柔性片材9a制成,并且被设置成在关于尿布的中央线(通过相交方向的中央的假想线)线性对称的位置处各有一个。在穿戴尿布之前,成对的紧固带构件9中的每一个紧固带构件通过朝向尿布的中央折叠而均处于闭合状态,而当穿戴时被向外打开。在片材9a的表面的在打开状态中进入到皮肤面侧的末端处,经由增强材料9b贴合诸如钩和毛圈搭扣的钩材料等的固定部9c。另一方面,各紧固带构件9的固定端侧处的端部被以脊状(crest-like)的方式折叠并利用粘接剂被贴合到背侧带构件5(即粘接部9d形成在固定端侧处的端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装运尿布1时,一对紧固带构件9并不分离而是以单片状的方式接合。具体地,在装运时,构成该对紧固带构件9的单片无纺布被连接,并且用作分离线的穿孔形成在该无纺布的中央(相交方向的中央)。穿戴者在穿该尿布时沿着分离线分离无纺布。相应地,该对紧固带构件9由无纺布制成。
通过将各种构成部件接合到沿生产线连续地行进的尿布1的基材而完成这种尿布1。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设备31执行处理中的一种。
说明关于由制造设备31执行的处理,制造设备31通过切断作为上述紧固带构件9的基体构件并且其中多个紧固带构件9线性连接的紧固带基材21(参见图4)来制作紧固带构件9。随后,所制作的紧固带构件9(相当于工件)被贴合到背侧带基材23(相当于连续片材,参见图4),背侧带基材23是上述背侧带构件5(具体地,两层无纺布的背侧带构件5的皮肤面侧的无纺布5a)的基体构件并且其中多个背侧带构件5(皮肤侧的无纺布5a)线性连接。
图4是示出制造装置31的一部分的示意图。在图4中,环形带33以及作为示例性转动构件的下辊35和上辊37被作为制造装置31的构成构件而示出。
环形带33用于将背侧带基材23供给到下辊35。该环形带33通过转动将其上所载置的背侧带基材23供给到下辊35(沿图4中的MD2方向输送)。
上辊37和下辊35是彼此靠近并且沿相反的方向转动的圆筒状构件。通过协作,上辊37和下辊35具有通过切断紧固带基材21来制作紧固带构件9的功能。应当注意,上辊37位于下辊35的上方,各自的转动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并且还与MD2方向相交叉(沿着CD2方向延伸)。
当切断紧固带基材21时,下辊35用作待切断对象用的支撑台,上辊37用作切断构件。通过转动,下辊35在由环形带33所供给的背侧带基材23被保持于周面的状态下将背侧带基材23输送到上辊37(更具体地,在上辊37和下辊35之间)。在上辊37的周面,设置多个刀片37a,多个刀片37a在沿着上辊37的转动轴线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并沿周向以一定的间隔配置,由于上辊37的转动而移动的各刀片37a在靠近下辊35时切断布置在两个辊之间的背侧带基材23。
图5是当沿方向A看时图4中的制造设备31的示意图。在图5中,除了上述的下辊35外,具有锤辊41的锤辊单元39、吸引部47等也被作为示例性的按压构件而示出。图6是锤辊单元39的主视图,图7是示意性地表示沿方向A观察图6中的制造设备31的状态的图。
除了上述的以与上辊37协作的方式的紧固带基材切断功能,下辊35还具有以下功能:在切断紧固带基材21所获得的紧固带构件9被保持于周面35b(相当于用于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的状态下,通过使紧固带构件9转动,而使紧固带构件9移动到背侧带基材23的正上方的位置,用于使紧固带构件9和背侧带基材23贴合在一起。背侧带基材23经由移动机构(未示出)而沿移动方向(MD1方向)移动(参见图4)。考虑到背侧带基材23和下辊35之间的位置关系,下辊35位于比背侧带基材23高的位置并且以下辊35的周面35b面对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相当于一面)的方式转动并且转动轴线方向沿着上述移动方向(MD1方向)延伸。
换句话说,通过切断紧固带基材21所获得的紧固带构件9在其长度方向沿着下辊35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状态下被保持于下辊35。由于下辊35的转动,紧固带构件9在被保持于下辊35的状态下逐渐向下(以及沿MD2方向)移动(运动中的紧固带构件9如图5所示)。最终,紧固带构件9到达背侧带基材23的正上方位置,即最靠近背侧带基材23的位置(除了运动中的紧固带构件9,图5还示出位于该位置的紧固带构件9)。在该位置,紧固带构件9被夹在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和下辊35的周面35b之间(这里,“夹”包括利用处于接触状态的两个构件的夹持以及利用两者之间存在间隙的两个构件的夹着)。应当注意,在紧固带构件9的上述移动期间,背侧带基材23沿MD1方向持续移动。
锤辊单元39设置有两个锤辊41和支撑锤辊41的支撑辊43。锤辊41和支撑辊43位于比运动中的背侧带基材23低的位置。
锤辊41是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相当于另一个面)接触并且朝向下辊35的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的按压构件。该锤辊41通过朝向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以及使背侧带基材23向上移动而将背侧带基材23接合到紧固带构件9(将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贴合在一起)。
锤辊41是由硬橡胶(ebonite)制成的辊,辊沿中心轴线方向的长度比辊的最大直径大。此外,如图6和图7所示,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的辊直径比辊的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更具体地,辊的直径在辊的中心轴线方向的中央最小,随着辊直径接近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端部,辊直径逐渐变大。换句话说,辊的外表面41a与包含中心轴线41b的假想面相交的交线L是曲线。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交线L为圆弧状(相当于半径大约为12cm的圆)曲线,并且,如图7所示,辊的外表面41a的轮廓沿着圆筒状的下辊35的周面35b的轮廓延伸。
此外,以锤辊41的中心轴线与圆弧保持面(周面35b)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即下辊35的转动轴线方向)相交的方式定位锤辊41。换句话说,当辊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接触时,在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周面35b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下辊35的转动轴线方向)相交的状态下接触。
此外,锤辊41被支撑辊43支撑并且由于支撑辊43的转动而向上移动,与背侧带基材23接触。换句话说,支撑辊43以锤辊41的中心轴线方向沿着支撑辊43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式在支撑辊43的径向端部处支撑锤辊41,并且支撑辊43通过接收来自驱动源(图中未示出)的驱动力而沿图5中的顺时针方向转动。然后,当支撑辊43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时,锤辊41进行绕支撑辊43的中心轴线43a的公转运动,向上移动,并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接触。
此外,如图6所示,锤辊41经由诸如轴承等支承构件44被支撑辊43支撑,并且可绕中心轴线41b自由转动。换句话说,锤辊41以可自由转动的方式设置于支撑辊43。
此外,以锤辊41可沿中心轴线方向自动滑动的方式构造锤辊41。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轴环(collar)45设置在锤辊41的中心轴线方向上的端部41c和支撑辊43的内壁43b之间,间隙G(参见图6)形成在轴环45和端部41c之间。换句话说,使凸缘45在中心轴线方向上的长度短到形成间隙G的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辊43通过以下方式支撑两个锤辊41:两个锤辊41被配置为关于支撑辊43的中心轴线43a点对称,当支撑辊43转动时,两个锤辊41交替地与背侧带基材23接触。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设备31设置有两个锤辊单元39,各锤辊单元39均具有支撑辊43和两个锤辊41,并且如图5所示,两个锤辊单元39被设置在与下辊35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两个端部对应的位置。
然后,锤辊41以如下方式使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贴合在一起。换句话说,如以上所述的那样,由于下辊35的转动,紧固带构件9在被保持于下辊35的周面35b的状态下逐渐向下移动,并最终到达被夹在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和下辊35的周面35b之间的位置(为了简便,下文中被称为夹持位置)。(当到达夹持位置时,紧固带构件9在沿着锤辊41的中心轴线方向的方向上移动)。然后,如图5所示,当紧固带构件9到达夹持位置时,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接触(即,以在紧固带构件9到达夹持位置的时刻锤辊41能够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接触的方式调整下辊35的转动速度和支撑辊43的转动速度等)。应当注意,当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接触时,背侧带基材23还沿MD1方向、即与锤辊41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
当紧固带构件9到达上述夹持位置时,紧固带构件9的粘接部9d(当与背侧带基材23相贴合时,与背侧带基材23粘接的部分)的贴合面(此处施加粘接剂)朝下并与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相对(参见图5)。然后,此时,当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接触时,背侧带基材23被朝向周面35b按压并向上移动、即朝向紧固带构件9移动。然后,当背侧带基材23朝向紧固带构件9移动时,紧固带构件9上施加有粘接剂的贴合面粘接到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由此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将被贴合在一起。
当两者被贴合在一起时,周面35b对紧固带构件9的保持被释放,紧固带构件9在被粘贴于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的状态下与背侧带基材23一起沿MD1方向移动。换句话说,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通过设置于下辊35内的吸引机构经由设置于周面35b的孔吸引紧固带构件9的方式实现对紧固带构件9的保持。因此,当背侧带基材23和紧固带构件9被贴合在一起时,保持力变弱到释放保持的程度,紧固带构件9将被顺利地转移到背侧带基材23。此外,为了实现更加顺利的转移,还在下辊35中设置排出机构。换句话说,当由于下辊35的转动而使设置于周面35b的上述孔到达图7中的标记X所示的区域时,将由上述排出机构通过该孔向外吹气(排出空气)。于是,由于被排出的空气对紧固带构件9的作用,紧固带构件9将更加顺利地转移到背侧带基材23。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锤辊41被构造成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的部位接触,具体地是与在正面23a侧不存在粘接部9d(更准确地,也是紧固带构件9本身)的部位(为了简便,以下被称为“空白部23c”)接触。换句话说,如图5所示,紧固带构件9在被保持于下辊35的周面35b的转动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的状态下到达上述夹持位置,并且锤辊41在该转动轴线方向上比紧固带构件9(紧固带构件9的端9e)靠外侧的位置(空白部23c)处进行接触。即,锤辊41并不直接将背侧带基材23按压在粘接部9d(紧固带构件9)上,而是通过按压正面23a侧不存在紧固带构件9的空白部23c而向着粘接部9d(紧固带构件9)按压邻近反面23b的空白部23c的部分。
此外,当紧固带构件9到达了上述夹持位置时,粘贴面和固定部9c朝下并与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相对(参见图5)。于是,为了防止在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接触并朝向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时固定部9c被固定于背侧带基材23,吸引部47设置在两个锤辊单元39之间。当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接触时,吸引部47向下(即沿背侧带基材23将与固定部9c分离的方向)吸引背侧带基材23。换句话说,如果吸引部47不存在,则当锤辊41朝向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时,固定部9c可能会由于背侧带基材23的向上移动而被粘着到背侧带基材23,但是利用由吸引部47所进行的上述吸引,能够确实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31的有效性
如以上所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31包括:下辊35,其在与移动的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相对的状态下转动,下辊35具有保持紧固带构件9的周面35b,下辊35通过在紧固带构件9被保持于上述周面35b的状态下转动而使紧固带构件9移动到被夹在上述正面23a和上述周面35b之间的位置;以及锤辊41,其通过在紧固带构件9到达上述位置时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接触并且朝向上述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而使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贴合在一起。锤辊41是可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的辊,当该辊与上述反面23b接触时,该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上述周面35b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下辊35的转动轴线方向)相交,该辊的外表面41a与包含该辊的中心轴线41b的假想面相交的交线L是圆弧状曲线,该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该辊在其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因此,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能够被适当地贴合在一起。
将参照图8通过比较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与现有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来说明上述事项。图8是与图7对应的图,其示意性地表示现有技术的制造设备31。
图8所示的现有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以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类似的方式包括:下辊35,其在与移动的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23a相对的状态下转动,下辊35具有保持紧固带构件9的周面35b,下辊35通过在紧固带构件9被保持于上述周面35b的状态下转动而使紧固带构件9移动到被夹在上述正面23a和上述周面35b之间的位置;以及锤辊41,其通过在紧固带构件9到达上述位置时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接触并且朝向上述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而使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贴合在一起。此外,以与本实施方式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类似的方式,锤辊41是可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的辊,当该辊与上述反面23b接触时,该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上述周面35b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下辊35的转动轴线方向)相交。
然而,并不以如下方式构造现有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该辊的外表面41a与包含该辊的中心轴线41b的假想面相交的交线L是圆弧状曲线,并且该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该辊在其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因此,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能被适当地贴合在一起。即,利用这种制造设备,辊的外表面41a与包含辊的中心轴线41b的假想面相交的交线L是直线。在这种情况中,当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接触并朝向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时,施加在背侧带基材23的横向(即宽度方向)的中央部C的压力与施加在端部E的压力将明显不同(换句话说,施加在端部E的压力将不足)。当然,这种状况对使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贴合在一起时的贴合的适当性具有影响。换句话说,紧固带构件9的横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与背侧带基材23充分地贴合在一起,而端部的贴合将不足。如果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不能被适当地贴合在一起,可能会存在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中的一方从另一方剥离的情况。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由于辊的外表面41a与包含辊的中心轴线41b的假想面相交的交线L是圆弧状曲线,并且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辊在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所以,能够使辊的外表面41a的轮廓沿着圆筒状的下辊35的周面35b的轮廓延伸。因此,当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接触并朝向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时,施加在背侧带基材23的横向(即宽度方向)的中央部C的压力与施加在端部E的压力变得均一(换句话说,施加在端部E的压力将足够)。因此,紧固带构件9的横向(即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和端部的贴合都将充分。因而,通过使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适当地贴合在一起,还将适当地避免上述剥离现象的发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的在正面23a侧不存在粘接部9d(更具体地,也是紧固带构件9本身)的部位(空白部23c)接触并向着周面35b按压背侧带基材23,所以,当使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贴合在一起时,能够抑制褶皱的产生。
即,如上所述,当锤辊41与上述反面23b接触时(当紧固带构件9到达夹持位置时),紧固带构件9在沿着锤辊41的中心轴线方向延伸的方向上移动,背侧带基材23沿与该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的方向移动。即,将被粘结到一起的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沿不同的方向移动。在这种状况下,假设锤辊41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的在正面23a存在粘接部9d(紧固带构件9)的部位接触,将出现以下情况:在接触的瞬间,在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被锤辊41和上述周面35b直接夹持并且还被加压(在这种情况中,紧固带构件9不能相对于背侧带基材23移动)的状态下,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沿相互不同的方向移动。这种情况导致褶皱的产生。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将要被贴合在一起的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沿不同方向移动的情况下,锤辊41与上述空白部23c接触,由此,在接触的瞬间,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9不是被锤辊41和上述周面35b直接夹持并且不被加压,由此,紧固带构件9可以相对于背侧带基材23进行一些相对移动。于是,轻微的相对移动将抑制褶皱的产生。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锤辊41是被构造成可沿中心轴线方向自由滑动的辊,所以能够获得以下优点。即,当锤辊41与反面23b接触时,下辊35在转动的情况下沿锤辊41的中心轴线方向按压锤辊41,锤辊41接收来自下辊35的沿中心轴线方向的冲击力。在这种情况中,由于锤辊41沿中心轴线方向滑动,所以将适当地减小冲击力。
其他实施方式
在上述内容中,已经基于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然而,以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旨在便于理解本发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不言而喻,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对本发明进行变形或改进,本发明包括这些变形和改进的等同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吸收性物品的示例已经阐述了一次性尿布,但是吸收性物品并不限于此。例如,吸收性物品可以是卫生用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连续片材的示例已经阐述了背侧带基材23,作为工件的示例已经阐述了紧固带构件9,但是只要连续片材和工件是吸收性物品的构成元件,则并不限于此。例如,作为用于上述腹侧带构件3的连续基材的腹侧带基材可以是连续片材,上述靶带可以是工件。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锤辊41被构造成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23b的部位、具体地在正面23a不存在粘接部9d(更具体地,也是紧固带构件9自身)的部位(空白部23c)接触,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可以使锤辊41与反面23b的部位、具体地紧固带构件9存在但是粘接部9d不存在的部位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中,与锤辊41接触存在粘接部9d的部位的情况相比,抑制了褶皱的产生。应当注意,为了进一步抑制褶皱的产生,上述实施方式是更加优选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支撑辊42支撑两个锤辊41,并且由于支撑辊43的转动,两个锤辊41交替地与背侧带基材23接触,但是并不限于此,可以由支撑辊42支撑单个锤辊4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阐述了下辊35的周面35b。换句话说,已经阐述了下辊35自身为圆筒状并且工件被保持于该周面35b的示例,但是并不限于此。例如,本发明可适用于以下示例:用作工件保持构件的具有圆弧状保持面的保持托盘(对于保持托盘的示例参见日本特开2005-298193号公报)被安装于转动构件(该转动构件可能是或不是圆筒状)并且工件被保持于该圆弧状保持面。
将参照图9进一步说明。图9是与图7对应的图,并示意性地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设备3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制造设备31类似,本实施方式的制造设备31包括:用作转动构件的下辊35,下辊35在与移动的背侧带基材23的正面相对的状态下转动;以及用作按压构件的锤辊41,锤辊41可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下辊35在其周面35b经由转动轴线51a设置有保持托盘51。(应当注意,多个保持托盘51在下辊35的周向上沿径向设置,但是图9仅示出了保持托盘51中的一个,其他保持托盘未示出)。保持托盘51设置有保持紧固带构件的圆弧状保持面51b。
下辊35在紧固带构件被保持于圆弧状保持面51b的状态下转动(在图9中,转动轴线方向是左右方向。图9中示出了转动轴线35a),并且使紧固带构件移动到被夹在背侧带基材的正面和圆弧状保持面51b之间的位置。(应当注意,在这种移动期间,保持托盘51被构造成绕转动轴线51a转动并且改变紧固带构件的取向)。当紧固带构件到达上述位置时,锤辊41通过与背侧带基材23的反面接触以及朝向圆弧状保持面51b按压背侧带基材23,锤辊41使背侧带基材23与紧固带构件贴合在一起。
当锤辊41(辊)与上述反面接触时,辊的中心轴线方向(在图9中,左右方向)与上述圆弧状保持面51b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在图9中,穿过纸面的方向)相交。
利用上述制造设备31的构造,如图9所示,辊的外表面41a与包含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相交的交线L是圆弧状曲线,并且如果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上的中央部处的半径比辊在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半径小,则能够实现上述效果,即能够实现背侧带基材与紧固带构件能够被适当地贴合在一起的效果。

Claims (5)

1.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包括:
转动构件,所述转动构件在与移动的连续片材的一个面相对的状态下转动,所述转动构件具有能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所述转动构件通过在所述工件被保持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状态下转动而使所述工件移动到被夹在所述一个面和所述圆弧状保持面之间的位置;以及
按压构件,其通过在所述工件到达所述位置时与所述连续片材的另一个面接触并且朝向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而使所述连续片材与所述工件贴合在一起,
所述按压构件是能够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的辊,
当所述辊与所述另一个面接触时,所述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
所述辊的外表面与包含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的交线是圆弧状曲线,所述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件设置有粘接部,在所述工件与所述连续片材贴合在一起时,所述粘接部与所述连续片材粘接,以及
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连续片材的所述另一个面的在所述一个面侧不存在所述粘接部的部位接触,并朝向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按压构件与所述连续片材的所述另一个面的在所述一个面侧不存在所述工件的部位接触并且向着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构件是被构造成能够沿所述中心轴线方向自由滑动的辊。
5.一种吸收性物品的制造方法,包括:
利用在与移动的连续片材的一个面相对的状态下转动并具有能保持工件的圆弧状保持面的转动构件,通过在所述工件被保持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状态下转动,将所述工件移动到被夹在所述一个面和所述圆弧状保持面之间的位置;以及
当所述工件到达所述位置时,通过按压构件接触所述连续片材的另一个面并且朝向所述圆弧状保持面按压所述连续片材,使所述连续片材与所述工件贴合在一起,
所述按压构件是能够绕中心轴线自由转动的辊,
当所述辊与所述另一个面接触时,所述辊的中心轴线方向与所述圆弧状保持面的圆心的中心轴线方向相交叉,
所述辊的外表面与包含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假想面的交线是圆弧状曲线,所述辊在其中心轴线方向的中央部处的直径比所述辊的中心轴线的端部处的直径小。
CN200980151489XA 2008-12-18 2009-12-02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65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322778 2008-12-18
JP2008322778A JP5193839B2 (ja) 2008-12-18 2008-12-18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PCT/JP2009/070253 WO2010071022A1 (ja) 2008-12-18 2009-12-02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6578A true CN102256578A (zh) 2011-11-23
CN102256578B CN102256578B (zh) 2013-11-06

Family

ID=422686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148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6578B (zh) 2008-12-18 2009-12-02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6)

Country Link
US (1) US8663421B2 (zh)
EP (1) EP2371332A4 (zh)
JP (1) JP5193839B2 (zh)
KR (1) KR101522067B1 (zh)
CN (1) CN102256578B (zh)
AU (1) AU2009328033A1 (zh)
BR (1) BRPI0917044A2 (zh)
CA (1) CA2745617A1 (zh)
CO (1) CO6382102A2 (zh)
EA (1) EA201100952A1 (zh)
MA (1) MA32971B1 (zh)
MX (1) MX2011006552A (zh)
SG (1) SG171936A1 (zh)
UA (1) UA102006C2 (zh)
WO (1) WO2010071022A1 (zh)
ZA (1) ZA20110441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1784B2 (en) 2013-09-30 2018-10-30 Zuiko Corporation Device for producing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6593B (zh) * 2021-11-26 2023-04-25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异形零件的加工制造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1831A (ja) * 2002-08-06 2004-04-22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JP2005075639A (ja) * 2003-09-04 2005-03-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体貼着ヘッド及び装置
JP2005245789A (ja) * 2004-03-04 2005-09-1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07301196A (ja) * 2006-05-12 2007-11-22 Livedo Corporation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O20022176L (no) * 2001-05-16 2002-11-18 Sca Hygiene Prod Ab Absorberende gjenstand og fremgangsmÕte for fremstilling av denne
JP2004001524A (ja) * 2002-05-30 2004-01-08 Xerox Corp 可撓性画像形成部材のシーム処理方法および処理装置
US6905572B2 (en) * 2002-05-30 2005-06-14 Xerox Corporation Flexible imaging member seam treatment apparatus
JP3898195B2 (ja) 2004-04-15 2007-03-28 東亜機工株式会社 ワーク搬送装置
US7811403B2 (en) * 2005-03-09 2010-10-12 Curt G. Joa, Inc. Transverse tab appl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4121831A (ja) * 2002-08-06 2004-04-22 Uni Charm Corp 使い捨て着用物品の連続的製造方法
JP2005075639A (ja) * 2003-09-04 2005-03-2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シート体貼着ヘッド及び装置
JP2005245789A (ja) * 2004-03-04 2005-09-15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JP2007301196A (ja) * 2006-05-12 2007-11-22 Livedo Corporation 使い捨て吸収性物品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111784B2 (en) 2013-09-30 2018-10-30 Zuiko Corporation Device for producing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disposable wearable art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71022A1 (ja) 2010-06-24
CA2745617A1 (en) 2010-06-24
JP2010142416A (ja) 2010-07-01
UA102006C2 (ru) 2013-05-27
KR101522067B1 (ko) 2015-05-20
MA32971B1 (fr) 2012-01-02
EP2371332A1 (en) 2011-10-05
KR20110088599A (ko) 2011-08-03
CO6382102A2 (es) 2012-02-15
US8663421B2 (en) 2014-03-04
AU2009328033A1 (en) 2011-07-28
EP2371332A4 (en) 2013-06-19
JP5193839B2 (ja) 2013-05-08
MX2011006552A (es) 2011-07-20
BRPI0917044A2 (pt) 2018-02-06
EA201100952A1 (ru) 2012-01-30
CN102256578B (zh) 2013-11-06
SG171936A1 (en) 2011-07-28
ZA201104412B (en) 2012-02-29
US20120090774A1 (en) 2012-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0032B2 (en) Method for application of nested zero waste ear to traveling web
EP1959893B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king pre-fastened absorbent undergarments
RU2393746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редварительно застегнутого впитывающего нижнего белья
US7713371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pplying a flat material web section
US2023024090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Making Absorbent Articles Having Contoured Belts
US1070242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of nested zero waste ear to traveling web
CN103917207A (zh) 用于穿戴在穿戴者的下躯干上的物品和此类物品的即时大小改变装置和过程
MXPA02001825A (es) Metodo y aparato para separar elementos discretos de un tejido perforado previamente para la colocacion sobre un tejido de producto que se mueve a diferente velocidad.
US20130037201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of nested zero waste ear to traveling web and formation of articles using a dual cut slip unit
TW200946090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bsorbent products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absorbent products
CN102256578B (zh) 吸收性物品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CN100548250C (zh) 制备适用于尿布中的封闭元件及其稳定卷状物的方法以及稳定卷状物和用所述方法得到的封闭元件
EP2581068A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of nested zero waste ear to traveling web and formation of articles using a dual cut slip unit
TW201002283A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absorbent products and manufacturing device for absorbent products
EP2537495B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application of nested zero waste ear to traveling web
WO2010140610A1 (ja) 着用物品の製造方法
GB2484139A (en) A continuous process of manufacturing an article to be worn on the lower torso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106

Termination date: 202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