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1997B - 电磁阀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磁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1997B
CN102251997B CN201010560344.XA CN201010560344A CN102251997B CN 102251997 B CN102251997 B CN 102251997B CN 201010560344 A CN201010560344 A CN 201010560344A CN 102251997 B CN102251997 B CN 10225199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pressure
valve
valve device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6034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1997A (zh
Inventor
友田真一郎
竜元繁人
吉田俊辅
新堀勇
津幡义道
须田谦二
村山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Technology & Research Industrial Corporation
Hitachi Astem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Keihin Dock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647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103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6647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58789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Keihin D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519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19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19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19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31/00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 F16K31/02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 F16K31/06Actuating devices; Operating means; Releasing devices electric; magnetic using a magnet, e.g. diaphragm valves, cutting off by means of a liquid
    • F16K31/0603Multiple-way valves
    • F16K31/061Sliding valves
    • F16K31/0613Sliding valves with cylindrical slid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5FLUID-PRESSURE ACTUATORS; HYDRAULICS OR PNEUMATICS IN GENERAL
    • F15BSYSTEMS ACTING BY MEANS OF FLUIDS IN GENERAL; FLUID-PRESSURE ACTUATORS, e.g. SERVOMOTORS; DETAILS OF FLUID-PRESSURE SYSTE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15B13/00Details of servomotor systems ; Valves for servomotor systems
    • F15B13/02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 F15B13/06Fluid distribution or supply devic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aptation to the control of servomotors for use with two or more servomotors
    • F15B13/08Assemblies of units, each for the control of a single servomotor only
    • F15B13/0803Modular units
    • F15B13/0807Manifolds
    • F15B13/0817Multiblock manifol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KVALVES; TAPS; COCKS; ACTUATING-FLOATS; DEVICES FOR VENTING OR AERATING
    • F16K27/00Construction of hous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F16K27/003Housing formed from a plurality of the same valve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37/00Fluid handling
    • Y10T137/8593Systems
    • Y10T137/877With flow control means for branched passages
    • Y10T137/87885Sectional block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gnetically Actuated Valve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对外部设备供给的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的调整和管理简单、并且进行高精度的输出压力的调整的电磁阀装置。该电磁阀装置是通过由上下分割开的上主体(12a)和下主体(12b)形成集成有多个阀的集成主体、且在上主体(12a)和下主体(12b)之间夹设有中间板(12c)而形成,对于上主体(12a),在其一侧面侧(22a)安装固定有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在其另一侧面侧(22b)安装固定有多个换向阀,下主体(12b)具有利用换向阀切换从线性电磁阀(14a~14d)输出的压力流体的流动的多个换挡阀(17a、17b),并且,还具备多个储液器(18a~18c),以及输入输出端口部(20)。

Description

电磁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阀装置。 
以往,公知机动车等车辆的通往自动变速器的油压回路的油压控制由线性电磁阀(linear solenoid valve)进行。 
一般情况下,线性电磁阀构成为具备:阀主体,在该阀主体的一端附设有电磁元件部;阀柱,该阀柱被电磁元件部产生的电磁推力朝一个方向推压,且该阀柱嵌装在设置于阀主体的阀孔中;调节栓,该调节栓固定在形成于阀主体的另一端的安装孔中;以及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压缩设置在调节栓与阀柱之间,对阀柱朝与电磁推力相反的方向施力(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阀簧的设定载荷借助于调节栓压入阀主体的压入深度而调整,通过对复位弹簧的设定载荷的调整,从而,从阀柱输出的输出油压得到调整。这种设定载荷的调整在线性电磁阀的组装时进行。 
以往,在自动变速器的油压控制(变速控制)中,一般情况下使用多个如上所述的线性电磁阀,在进行变速控制时,以使进行了变速判断的变速档成立的方式执行各个线性电磁阀的励磁、非励磁或者电流控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24231号公报 
然而,在各个电磁阀与相对于各个线性电磁阀成为外部设备的自动变速器之间,分别夹装有用于切换液路的切换阀和其他构成部件。因此,通过预测经由切换阀和构成部件对自动变速器供给的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来进行在线性电磁阀的组装时所进行的上述设定载荷的调整。因此,最终输出压力的管理困难。 
并且,此外,各个线性电磁阀、切换阀以及其他构成部件一般情况 下是利用机动车的发动机室内的自动变速器周围的空余空间而分别配置于不同的场所,从各个电磁阀到自动变速器的液路阻力也多种多样。因此,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的调整和管理繁杂。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对外部设备供给的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的调整和管理简单、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输出压力的调整的电磁阀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磁阀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阀装置是通过由上下分割开的上主体和下主体形成集成有多个阀的集成主体、且在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之间夹设有中间板而形成,其中,对于所述上主体,在其一侧面侧,作为所述多个阀安装固定有多个线性电磁阀,在与所述一侧面侧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侧,安装固定有多个换向阀,所述下主体具有多个换挡阀作为所述多个阀,该多个换挡阀用于切换从所述多个线性电磁阀输出的压力流体的流动(流れ),并且,所述下主体还具备多个储液器、以及配置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而构成的输入输出端口部。 
根据该电磁阀装置,将上主体和下主体单元化而构成电磁阀装置,所述上主体作为阀在一侧面侧安装固定有多个线性电磁阀,在另一侧面侧安装固定有多个换向阀,所述下主体具有多个换挡阀,且具备多个储液器、以及输入输出端口部,因此,压力流体的流通性提高,能够实现各个阀的工作响应性的提高和部件组装性的提高。 
进而,根据该电磁阀装置,由于能够在上主体和下主体集约化地配置多个线性电磁阀、多个换向阀、多个换挡阀、多个储液器、以及输入输出端口部,因此,能够将从该电磁阀装置输出的压力流体的输出压力例如作为对搭载于机动车等的作为外部设备的自动变速器等供给的最终输出压力而输出。因此,在电磁阀装置中,能够对供给至外部设备的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进行调整和管理,能够获得最终输出压力的调整和管理简单的优点。 
并且,由于能够直接对外部设备供给从电磁阀装置输出的压力流体,因此,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输出压力的调整,能够高精度地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 
并且,本发明优选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多个线性电磁阀分别具备用于调整压力流体的输出压力的调压部,所述调压部用于调整通过所述输出端口供给至外部设备的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 
根据该电磁阀装置,能够通过分别对多个线性电磁阀所具备的调压部进行调整、而分别对通过输出端口供给至外部设备的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进行调整,能够获得最终输出压力的调整和管理简单的优点。 
并且,通过分别对调压部进行调整,能够高精度地对供给至外部设备的压力流体的输出压力进行调整,由此,能够高精度地利用电磁阀装置对外部设备进行控制。 
并且,本发明优选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储液器设置在从所述下主体突出形成的突出部内,在所述突出部的外壁,形成有沿着该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的肋。 
根据该电磁阀装置,能够确保储液器所具备的突出部的刚性,能够适当地设置具有容量的储液器。 
并且,由于储液器设置在突出形成于下主体的突出部内,因此,例如在形成为电磁阀装置通过下主体安装于机动车的发动机室内的自动变速器等装置的结构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为以突出部收纳在自动变速器等装置的内部的方式安装电磁阀装置的结构,能够减少突出于自动变速器等装置的外部的部分而配置电磁阀装置。由此,能够实现节省空间化,能够提高布局性。 
并且,本发明优选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线性电磁阀具备:线性电磁元件部,该线性电磁元件部通过线圈的励磁使轴部滑动;阀体,该阀体内置有能够随所述轴部的滑动而一起滑动的阀柱;室,该室设置于所述阀体,与所述线性电磁元件部相邻且包围所述轴部,流体被导入并积存于该室;以及端口,该端口设置于所述室,能够将积存于该室中的流体排出,所述端口在如下位置开口:在所述轴部的一部分被积存在所述 室中的流体的液面浸渍的状态下,所述室的内表面的比该液面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 
根据该电磁阀装置,设置于室的端口在如下位置开口:在轴部的一部分被积存在室中的流体的液面浸渍的状态下,室的内表面的比该液面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因此,成为轴部的一部分几乎总是被积存在室中的流体的液面浸渍的状态,能够通过轴部朝线性电磁元件部侧供给流体。由此,能够利用流体适当地对线性电磁元件部进行润滑,能够提高线性电磁元件部处的滑动性。 
并且,本发明优选形成为如下结构:所述轴部经由轴承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线性电磁元件部内。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能够提高轴部的滑动性。 
进而,由于能够利用通过轴部向线性电磁元件部侧供给的流体适当地对轴承进行润滑,因此,线性电磁元件部处的滑动性更高。 
并且,本发明优选形成为如下结构:在所述轴承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轴部的轴向的槽。通过形成为这种结构,流体通过轴承的外周面的槽适当地在轴部的轴向流通,能够进一步提高线性电磁元件部处的滑动性。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对外部设备供给的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的调整和管理简单、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输出压力的调整的电磁阀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从上主体侧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一样是从下主体侧观察电磁阀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电磁阀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电磁阀装置的仰视图。 
图5是电磁阀装置的侧视图。 
图6是上主体的仰视图。 
图7是下主体的俯视图。 
图8中(a)是示出线性电磁阀的构造的剖视图,(b)是沿着图8中(a)的A-A线的剖视图,(c)是轴承的放大立体图。 
图9中(a)是以截面示出将电磁阀装置安装于外部设备时的呼吸室的情形的说明图,(b)是示出贮存于呼吸室的流体的情形的剖视图。 
图10是以截面示出下主体侧的一部分的说明图。 
图11是示出安装于外部设备的安装状态的立体图。 
图12示出电磁阀装置的液压回路的一部分,是输出液压作用于一方的外部设备的状态的液压回路图。 
图13示出电磁阀装置的液压回路的一部分,是输出液压作用于另一方的外部设备的状态的液压回路图。 
标号说明 
10:电磁阀装置;12:主体;12a:上主体;12b:下主体;12c:中间板;14(14a~14d):线性电磁阀;16(16a~16c):三通阀(换向阀);17a、17b:换挡阀;18(18a~18c):储液器;18A:突出部;19:肋;20:输入输出端口(port)部;21:输入端口;22:输出端口;22a:一侧面侧;22b:另一侧面侧;28:阀柱;30:线性电磁元件部;35:轴承;35a:槽;44:阀体;58:轴(轴部);60d:呼吸端口(端口);60e:呼吸室(室);64:闭塞部件(调压部);100:自动变速器;W1:液面;W:油(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就用于对作为外部设备搭载于机动车等车辆的自动变速器进行控制的电磁阀装置进行说明,但是,并不意味着限定电磁阀装置控制的外部设备或系统等。 
(电磁阀装置的概要结构) 
电磁阀装置10例如是用于对搭载于机动车等车辆的自动变速器100(参照图11,以下相同)进行控制的装置,如图1所示,该电磁阀装置10基本构成为:在大致长方体状的主体12上具备多个线性电磁阀14 (14a~14d),在所述主体12的内部形成有供作为压力流体的压力油(油)流通的油路(液路),进一步,在该主体12上还具备以下等构成要素:多个三通阀(换向阀)16(16a~16c)和多个换挡阀(shift valve)17a、17b等阀机构、多个储液器18(18a~18c)、以及输入输出端口部20(参照图2)。 
即,在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装置10中,本来夹设在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与自动变速器100之间的多个构成要素一体地汇集于主体12,并作为组件组装。因此,无需在电磁阀装置10与自动变速器100之间夹设构成要素,由此,能够将从电磁阀装置10的输入输出端口部20(参照图2)输出的压力油的输出压力作为对自动变速器100供给的压力油的最终输出压力。 
主体12具备被上下分割开的上主体12a和下主体12b,上主体12a和下主体12b上下地层叠。在上主体12a、在与主体12的轴线(主体12的长度方向)正交的一侧面侧22a,安装固定(取着)有上述的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在与一侧面侧22a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侧22b,安装固定有多个三通阀16a~16c。 
并且,在下主体12b,内设有上述的多个换挡阀17a、17b(参照图10),并且,在下主体12b的下表面,设有储液器18a~18c和输入输出端口部20(参照图2)。 
如图2所示,在上主体12a与下主体12b之间夹设有平板状的中间板12c,该中间板12c用于将形成于上主体12a的油路R1(参照图6,以下相同)与形成于下主体12b的油路R2(参照图7,以下相同)局部连通。 
如图11所示,这种电磁阀装置10利用未图示的螺栓安装于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自动变速器100的例如侧壁101,对从作为油压供给源的油压泵105供给的压力油进行调压,从而输出对自动变速器100所具备的未图示的离合器供给的最终输出压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自动变速器100的侧壁101形成有安装孔102,电磁阀装置10的下主体12b(参照图1等)通过该安装孔102插入自动变速器100内,以该方式将电磁阀装置10紧固于侧壁101。安装的详细情况将在后面叙述。 
以下对电磁阀装置10的各个部分进行说明。 
<上主体> 
如图1、图3所示,在上主体12a的上表面,线性电磁阀14a~14d以及三通阀16a~16c沿着上主体12a的长度方向(主体12的轴向)交替地并列设置,线性电磁阀14a~14d以壳体31突出的方式安装固定于上主体12a的短边方向(与主体12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一侧面侧22a,三通阀16a~16c以壳体41突出的方式安装固定于另一侧面侧22b。 
开口成圆形状的多个凸缘部24在一侧面侧22a突出,在凸缘部24的内部设置有阀柱安装固定孔26。该阀柱安装固定孔26形成为贯通上主体12a的中央凸部33内部直到另一侧面侧22b(参照图10),通过对另一侧面侧22b的终端侧孔部压入闭塞部件64(参照图8中(a)、图10),从而该阀柱安装固定孔26被闭塞。此处,中央凸部33作为线性电磁阀14a~14d的阀体44(参照图8中(a))发挥功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举例示出了4个线性电磁阀14a~14d,但是并不限定于此,设置个数能够适当设定,优选设定有多个。 
在一侧面侧22a中、在凸缘部24的侧方安装有壳体31,该壳体31内装后述的线性电磁元件部30(参照图8中(a))。 
如图3所示,在另一侧面侧22b设有三通阀安装固定孔40。该三通阀安装固定孔40形成为终端位于上主体12a的中央凸部33的内部的闭塞孔。此处,三通阀16a~16c的包含未图示的阀芯的阀体,通过各个三通阀安装固定孔40的开口部插入各个三通阀安装固定孔40的内部,收纳有未图示的电磁元件部的壳体41以突出的状态安装固定于另一侧面侧22b的侧方。 
并且,如图3、图4所示,在上主体12a的周缘部,隔开预定的间隔形成有多个螺栓插入孔36,该多个螺栓插入孔36用于将电磁阀装置10安装于自动变速器100的侧壁101(参照图11)。 
如图6所示,在上主体12a,以在下表面露出的方式形成有多条油路R1。线性电磁阀14a~14d与三通阀16a~16c之间通过这样的多条油路R1连接,当对自动变速器100进行变速控制时,执行各线性电磁阀14a~ 14d的励磁、非励磁或者电流控制,压力油通过各R1流通。 
另外,油路R1的一部分通过设于中间板(参照图2)12c的未图示的连通孔与设于下主体12b的油路R2(参照图7)连通。 
并且,在上主体12a的下表面,以槽朝向下表面的方式形成有沿着周缘的环状的卸油槽61。以与线性电磁阀14a~14d的后述的呼吸室60e(参照图8中(a)、(b))连通的方式设置的呼吸端口(端口)60d的另一端在卸油槽61中开口。 
(线性电磁阀) 
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分别形成为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以线性电磁阀14a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8中(a)所示,线性电磁阀14a具有壳体31和阀体44,壳体31例如由磁性金属材料形成为有底圆筒状,且在内部收纳有线性电磁元件部30;阀体44与上主体12a形成为一体,且在内部设置有阀工作部60。 
线性电磁元件部30具有:线圈组装体50,该线圈组装体50收纳在壳体31内;圆筒状轭44a,该圆筒状轭44a与壳体31形成为一体,且配置在线圈组装体50的内部;固定铁心46,该固定铁心46在线圈组装体50的内侧沿着轴向配置,且与圆筒状轭44a隔开预定的间隙而配置;以及可动铁心48,该可动铁心48以变位自如的方式配置在圆筒状轭44a的内侧。 
线圈组装体50由线圈骨架51和线圈52构成,线圈骨架51由树脂制材料形成,且沿着轴向在两端部具有凸缘,线圈51卷绕于线圈骨架51。 
另外,线圈组装体50也可以由未设有线圈骨架51的无架线圈构成。 
在壳体31与线圈52之间,设置有对线圈52的外周面等进行模塑的树脂封固体54,对于树脂封固体54,包括与线圈52连接的联接器部56在内,由树脂制材料一体成形。在联接器部56设置有与线圈52电连接的接线端子56a。可动铁心48由圆柱体形成,轴(轴部)58贯通可动铁心48的中心部。 
轴58固定于可动铁心48,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通、固定于固定铁心46的贯通孔46a的轴承35,该轴58的末端部在阀体44的端部到达 形成于阀柱安装固定孔26内的呼吸室60e内。并且,轴58的后端部侧以能够滑动的方式贯通、固定于壳体31的有底孔31a的轴承35。进而,轴58的末端部在呼吸室60e内抵接于阀柱28的端部。 
此处,如图8中(c)所示,在轴承35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轴58的轴向的槽35a。该槽35a用于在轴承35与固定铁心46的贯通孔46a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有助于通过轴58在贯通孔46a中流动的油W的流通。另外,在图8的(b)中,以双重双点划线示出轴承35,其中,内侧的双点划线与槽35a的底部对应。 
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将可动铁心48和轴58形成为一体的无轴构造体。 
在这种线性电磁元件部30中,接通未图示的电源而使线圈52中流过电流,由此产生励磁作用,借助该励磁作用,可动铁心48朝固定铁心46侧一体地变位。由此,能够利用轴58推压收纳在阀体44内的阀柱28而使阀柱28工作(进退动作)。结果,能够利用可动铁心48将与在线圈52中流动的电流值成比例的电磁推力传递至阀柱28而使阀柱28工作。 
阀工作部60具备阀体44(上主体12a)和阀柱28,所述阀体44设有进油端口60a、出油端口60b、泄油端口60c以及呼吸端口60d,阀柱28设置成能够沿着阀体44的内部空间在轴线方向上滑动。如前面所述,阀柱28与固定于线性电磁元件部30的可动铁心48的轴58的末端部抵接,通过可动铁心48的滑动,该阀柱28被轴58推压,由此,阀柱28在阀体44的内部滑动。 
在阀工作部60的端部(阀体44的端部),与线性电磁元件部30相邻地形成有呼吸室60e。呼吸室60e由阀柱安装固定孔26的内壁26b、阀柱28的端部28b、以及线性电磁元件部30的固定铁心46的隔开预定的间隔与该端部28b对置的端部46b包围而形成,从线性电磁元件部30延伸出来的轴58的末端部位于呼吸室60e内。 
在呼吸室60e的侧方、在阀柱安装固定孔26与阀柱28之间在周方向上形成有间隙29。该间隙29的一端侧与泄油端口60c侧连通,来自泄油端口60c侧的油W通过该间隙29被导入呼吸室60e内,从而在呼吸室60e内贮存(积存)有预定量的油W。 
另一方面,如图8中(b)所示,呼吸端口60d与呼吸室60e连通,该呼吸端口60d作为大气压导入路径发挥功能,除此之外,当贮存于呼吸室60e的油W超过预定量时,该呼吸端口60d还起到将超出预定量的油W排出的作用。 
如图8中(b)所示,呼吸端口60d形成于从轴58的截面铅直方向下方的位置在上主体12a的轴向偏移预定量的位置,由此,如图9中(a)所示,在将电磁阀装置10固定于自动变速器100的侧壁101的状态下,位于轴58的铅直方向下方的区域S形成为贮存有油W的区域S。 
更详细地说,如图9中(b)所示,在呼吸室60e的内表面中,呼吸端口60d开口形成于如下位置:在轴58的一部分(此处为轴58的外周面的一部分)被贮存于呼吸室60e中的油W的液面W1浸渍的状态下,比液面W1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 
在图9的(b)中,示出液面W1位于即将到达呼吸端口60d的开口63的下端缘63a的程度的位置的状态,在该状态下,轴58的一部分被液面W1浸渍。另外,在图9的(b)中,也以双重双点划线(内侧的双点划线与槽35a的底部对应)示出轴承35。 
由此,与可动铁心48的进退动作对应,在呼吸室60e与壳体31内部之间通过轴58进行油W的导入/导出,适当地进行线性电磁元件30侧的润滑。也即是说,利用通过轴58而被导入/导出的油W适当地对轴承35进行润滑,该轴承35将轴58支承为能够滑动。 
另外,当在轴58的一部分被液面W1浸渍的状态下油W通过上述的间隙29被导入呼吸室60e的情况下,液面W1超过呼吸端口60d的开口63的下端缘63a,因此,油W通过开口63从呼吸端口60d排出。 
并且,如图4所示,呼吸端口60d的另一端在沿着上主体12a的下表面的周缘的环状的泄油槽61内开口,如图9中(a)所示,通过呼吸端口60d排出的油W沿着泄油槽61自然地流动并落至自动变速器100内,从而被排出至自动变速器100内。 
经由下主体12b(参照图2,以下相同)的输入输出端口部20(参照图2,以下相同)输入的来自油压泵105(参照图11)的管路压力,从 下主体12b的油路R2通过中间板12c的未图示的连通孔,然后从上主体12a的油路R1输入进油端口60a。 
并且,从出油端口60b输出的输出液压,通过油路R1并通过换挡阀17a或储液器18a等(参照图10)流入下主体12b的油路R2,并从输入输出端口部20供给至自动变速器100。 
并且,从出油端口60b输出的输出液压的一部分从泄油端口60c通过间隙29并如前所述流入呼吸室60e。 
另外,从泄油端口60c排出的油W通过油路R1等返回未图示的贮油部等。另外,作为导入呼吸室60e的流体,能够举出润滑剂或其他具有粘性的液体等。 
并且,呼吸端口60d与可动铁心48的进退动作对应地将在呼吸室60e与壳体31内部之间导入/导出的油(作为壳体31的润滑油发挥功能)排出。通过呼吸端口60d而被排出的流体返回自动变速器100内。 
并且,在阀柱28的外周面形成有环状凹部28a,该环状凹部28a与阀柱28的变位位置对应地,使进油端口60a和出油端口60b对应连通、或者使出油端口60b与泄油端口60c对应连通。 
进一步,如图8中(a)所示,阀工作部60具有:闭塞部件64,该闭塞部件64闭塞阀柱28的一端部所面对的阀体44的终端侧孔部而形成减震油室62;以及复位弹簧66,该复位弹簧66压缩设置在阀柱28与闭塞部件64之间,以使阀柱28返回原位置。在闭塞部件64的外周面,经由环状槽设置有液密乃至气密地保持压入部位的密封圈68。 
闭塞部件64作为对从线性电磁阀14a输出的压力油的输出压力进行调整的调压部发挥功能,通过对闭塞部件64的压入量进行调整,从而能够对压力油的输出压力进行调整。 
如前面所述,电磁阀装置10除了具备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之外,相对于主体12还具备多个三通阀16a~16c和多个换挡阀17a、17b等阀机构、多个储液器18a~18c(参照图2)、以及输入输出端口部20(参照图2)等构成要素,从线性电磁阀14a输出的压力油的输出压力就是经由这些构成要素从输入输出端口部20排出的电磁阀装置10的输出 压力。因此,对闭塞部件64进行调压并不仅仅意味着对从线性电磁阀14a输出的压力油的输出压力进行调整,还意味着直接对从电磁阀装置10输出的压力油的输出压力进调整,也即是说,直接对最终供给至自动变速器100的压力油的最终输出压力进行调整。 
由此,能够通过对闭塞部件64的压入量进行调整而准确地获得供给至自动变速器100的压力油的最终输出压力。 
并且,在减震(damper)油室62的下方侧设置有节流孔70。通过设置减震油室62,能够发挥适当的减震功能(油振功能)。 
(三通阀) 
多个三通阀16a~16c由公知的构造构成,且彼此为相同的结构。三通阀16a~16c通过下述方法固定:将螺栓78(参照图2)贯穿插入于紧固在壳体41的外周面的安装支板76,并将该螺栓78螺合于形成于上主体12a的另一侧面侧22b的未图示的固定用孔部。在壳体41的外周设置有联接器部42。 
<下主体> 
如图10所示,下主体12b隔着中间板12c固定在上主体12a的下表面,如前面所述,下主体12b内设有多个换挡阀17a、17b,且在下主体12b的下表面设置有储液器18a~18c以及输入输出端口部20(参照图2)。 
在下主体12b的上表面,以与上主体12a的油路R1(参照图6,以下相同)对置的方式设置有油路R2(参照图7,以下相同)。油路R2形成有多条,且一部分油路R2经由中间板12c与上主体12a侧的油路R1连通。 
如图11所示,当将电磁阀装置10固定于自动变速器100的侧壁101时,这种下主体12b经由形成于侧壁101的安装孔102整体插入配置在自动变速器100内。 
如图10所示,换挡阀17a、17b具备:阀芯88,该阀芯88用于切换各个油路R2之间的连通状态和非连通状态;以及弹簧90,该弹簧90朝一个方向推压该阀芯88。从三通阀16a(16b)对换挡阀17a(17b)输入先导(pilot)油压信号,当输入先导油压信号时,阀芯88克服弹簧90 的弹力在轴向上变位,换挡阀17a(17b)从设置(set)状态(初期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多个储液器18a~18c并列设置在突出部18A内,发挥除去从线性电磁阀14a(14b、14c)输出的压力油的脉动的减震功能,所述突出部18A以其轴线与主体12的轴线正交的方式从下主体12b的下部朝下方突出设置。 
多个储液器18a~18c都形成为相同的结构,因此,此处以储液器18a为例进行说明。 
储液器18a具有在突出部18A的下表面开口的有底状的安装孔91,在该安装孔91中装配有活塞92、弹簧93,安装孔91的下端开口由兼作弹簧93的座部的闭塞板94封闭。闭塞板94利用螺钉95固定。 
活塞92由弹簧93朝安装孔91的底部施力,压力油从油路R2通过形成于安装孔91的底部(上表面部)的未图示的连通孔流入,从而活塞92朝闭塞板94侧移动。这样,通过使活塞92朝闭塞板94侧移动,在安装孔91的底部与活塞92之间形成贮存压力油的室(未图示)。 
另外,对于储液器18a,由于形成于安装孔91的未图示的连通孔形成于安装孔91的底部,因此,压力油从油路R2直接流入室中,由此,能够进行响应性好的压力油的平滑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从下主体12b的下表面观察,三个储液器18a~18c中的配置于下主体12b的轴向正中的储液器18b相对于设置在该储液器18b两侧的储液器18a、18c在下主体12b的短边方向上偏移设置。由此,在储液器18a~18c沿下主体12b的长度方向并列设置的构造中,能够实现突出部18A在长度方向上的小型化。 
如图1、图2、图4、图5、图6所示,在突出部18A的外壁(周壁)一体地形成有沿着突出部18A的突出方向(下主体12b的上下方向)的肋19。肋19都形成为上部侧比下部侧的宽度宽的侧视大致三角状,如图4所示,在突出部18A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2个,总计设有4个。其中,2个肋19形成在设置于突出部18A的凸台部18d的侧方。 
另外,储液器18a~18c以其轴线与主体12的轴线正交的方式设置, 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以其轴线与主体12的轴线平行的方式设置,储液器18a~18c的轴线也可以设定成相对于主体12的轴线成锐角的角度。 
输入输出端口部20具有多个输入端口21和多个输出端口22,且在突出部18A的侧方形成于下主体12b的下表面。各个输入端口21和各个输出端口22与形成于下主体12b的油路R2连通。 
这种输入输出端口部20能够与设置在自动变速器100的安装孔102(参照图11)的内部的未图示的连接端口连接。进而,来自自动变速器100的油压泵105(参照图11)的管路压力被导入输入端口21,并且,从输出端口22导出压力油,该压力油是将导入的管路压力调压至预定的压力而供给至设置于自动变速器100的未图示的多个离合器的油压工作部的压力油。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磁阀装置10基本以上述方式构成,下面,参照图12、图13的油压回路对电磁阀装置10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图12所示的油压回路中,管路压力经由在中途分支的第一油路112a分别与线性电磁阀14a的进油端口60a和三通阀16a的第一端口114连接。并且,线性电磁阀14a的出油端口60b经由第二油路112b与换挡阀17a的导入端口116连接,在所述第二油路112b的中间设置有储液器18a。 
进一步,三通阀16a的第二端口118经由第三油路112c与换挡阀17a的先导端口120连接。进一步,与线性电磁阀14a的减震油室62(参照图8中(a))连通的节流孔70经由第四油路112d与未图示的贮油部连接,并且,三通阀16a的泄油端口82经由第五油路112e与未图示的贮油部连接。 
另外,供给至线性电磁阀14a的进油端口60a的管路压力根据与对线性电磁元件部30通电的电流值相对应的线性电磁阀14a的调压度,经由出油端口60b从第二油路112b导出。 
如图12所示,在这种液压(油压)回路中,在阀芯88未变位的换挡阀17a的设置状态(初期状态)下,从线性电磁阀14a的出油端口60b导出的压力油经由第二油路112b被导入换挡阀17a,然后,被供给至与 预定的输出端口106相连接的未图示的一方的离合器的油压工作部,从而一方的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 
与此相对,通过从三通阀16a的第二端口118经由第三油路112c对换挡阀17a的先导端口120供给压力油,由此,换挡阀17a的阀芯88变位而从设置状态(初期状态)切换至工作状态。 
如图13所示,在该换挡阀17a的工作状态下,从线性电磁阀14a的出油端口60b导入的压力油经由换挡阀17a的阀芯88供给至、与预定的其他的出油端口22(参照图2)相连接的未图示的另一方的离合器的油压工作部,从而另一方的离合器成为卡合状态。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主体12内具备线性电磁阀14a、三通阀16a、换挡阀17a以及储液器18a等的状态下,从预定的输入端口21(参照图2)导入的管路压力被调压至期望的压力,能够从预定的输出端口22(参照图2)对自动变速器100供给高精度地调压后的压力油。 
此处,对从电磁阀装置10的输入输出端口部20的输出端口22导出的压力油的输出调整进行说明。 
另外,压力油的输出调整能够在将电磁阀装置10安装于自动变速器100之前通过电磁阀装置10整体来进行。 
具体地说,压力油的输出调整通过下述方式进行:对电磁阀装置10的输入输出端口部20的输入端口21供给预定的管路压力,并使线性电磁阀14a~14d的线性电磁元件部30中流过预定的电流,测定从输出端口22输出的压力油的压力。此时,就供给的管路压力而言,既可以对各输入端口21供给相同的压力,也可以对各输入端口21供给与自动变速器100的结构相对应的压力。 
如前面所述,当使线性电磁元件部30中流过预定的电流时,阀柱28利用与在线圈52中流过的电流值成比例的电磁推力进行工作,管路压力从进油端口60a输出至出油端口60b。进而,从出油端口60b输出的压力油通过油路R1并通过换挡阀17a和储液器18a,然后从输入输出端口部20的输出端口22输出。 
进而,测定从预定的输出端口22导出的压力油的压力,并调整对应 的线性电磁阀14a(14b~14d)所具备的闭塞部件64的压入量。然后,当压力油的压力变成预定的压力时,结束对闭塞部件64的压入量的调整。 
这样,通过调整闭塞部件64的压入量,不仅能够对从线性电磁阀14a输出的压力油进行压力调整,而且能够对通过与线性电磁阀14a的出油端口60b侧相连的换挡阀17a或储液器18a而被输出的压力油进行压力调整,能够直接对从电磁阀装置10最终供给至自动变速器100的压力油的最终压力进行调整。 
针对各个线性电磁阀14a~14d进行这种调整。由此,能够直接地分别对从各输出端口22输出的压力油的最终压力进行调整,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压力调整。 
根据以上说明了的本实施方式的电磁阀装置10,将上主体12a和下主体12b单元化而构成电磁阀装置10,所述上主体12a作为各种阀在一侧面侧22a安装固定有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在另一侧面侧22b安装固定有三通阀16a~16c;所述下主体12b具有多个换挡阀17a、17b,且具备多个储液器18a~18c、以及输入输出端口部20,因此,压力油的流通性提高,能够实现各阀的工作响应性的提高和部件组装性的提高。 
进而,根据该电磁阀装置10,能够在上主体12a和下主体12b集约化配置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多个三通阀16a~16c、多个换挡阀17a、17b、多个储液器18a~18c、以及输入输出端口部20,因此,能够将从该电磁阀装置10输出的压力油的压力作为对自动变速器100供给的最终压力输出。 
因此,在电磁阀装置10中,能够进行供给至自动变速器100的压力油的最终压力的调整和管理,能够获得最终压力的调整和管理简单的优点。 
并且,由于能够直接对自动变速器100供给从电磁阀装置10输出的压力油,因此,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压力油的压力调整,能够高精度地对自动变速器100进行控制。 
并且,电磁阀装置10集约化地设置了用于对自动变速器100输出最终压力的以线性电磁阀14a~14d为首的各个构成要素,因此,无需在自 动变速器100侧设置这些构成要素,并且,无需在自动变速器100侧设置用于连接这些构成要素的油路等。因此,能够简化自动变速器100侧的结构。并且,由于无需在自动变速器100的侧壁101等形成用于将构成要素彼此连接在一起的油路,因此,能够使侧壁101的构造简化相应的量,能够实现薄壁化。由此,能够实现成本的降低。 
并且,由于形成于上主体12a的油路R1以在上主体12a的下表面露出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从上主体12a的下表面简单地形成油路R1,形成作业简单。同样,由于形成于下主体12b的油路R2以在下主体12b的上表面露出的方式形成,因此,能够从下主体12b的上表面简单地形成油路R2,形成作业简单。 
进一步,由于油路R1和油路R2位于上主体12a与下主体12b的对接面,因此能够简单地使油路R1和油路R2之间连通,并且,仅通过夹装中间板12c就能够简单地使需要的油路R1、R2彼此连通。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油路R1、R2的布局设定,设计的自由度高。 
并且,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分别具有用于对压力油进行压力调整的闭塞部件64,闭塞部件64能够对通过输出端口22而供给至自动变速器100的压力油的最终压力进行调整,因此,能够通过分别对多个线性电磁阀14a~14d所具备的闭塞部件进行调整而分别对通过输出端口22而供给至自动变速器100的压力油的最终压力进行调整,能够获得最终压力的调整和管理简单的优点。 
并且,通过分别对闭塞部件64进行调整,能够高精度地对供给至自动变速器100的压力油的压力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利用电磁阀装置10高精度地控制自动变速器100。 
并且,由于在内装储液器18a~18c的突出部18A的外壁、形成有沿着突出部18A的突出方向的肋19,因此,能够确保储液器18a~18c所具备的突出部18A的刚性,能够适当地设置具有容量的储液器18a~18c。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能够以将突出部18A收纳于自动变速器100的内部的方式将电磁阀装置10安装于自动变速器100,因此,突出于自动变速器100的外部的部分变少,能够实现发动机室内的自动变 速器100周围的节省空间化。由此,能够提高布局性。 
并且,设置于呼吸室60e的呼吸端口60d在如下位置开口:在轴58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被贮存于呼吸室60e的油W的液面W1浸渍的状态下,呼吸室60e内表面的比液面W1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因此,成为轴58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几乎总是浸泡于贮存于呼吸室60e的油W的液面W1的状态,能够通过轴58朝线性电磁元件部30侧供给油W。由此,能够利用油W适当地对线性电磁元件部30进行润滑,能够提高线性电磁元件部30处的滑动性。由此,能够获得能够进行高精度的输出压力的控制的电磁阀装置10。 
并且,由于轴58经由轴承35支承在线性电磁元件部30内,因此,能够获得滑动性高的优点。 
进而,由于能够利用通过轴58而朝线性电磁元件部30侧供给的油W适当地对轴承35进行润滑,因此,线性电磁元件部30处的滑动性更加提高。 
并且,由于在轴承35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轴58的轴向的槽35a,因此,油W通过槽35a适当地在轴58的轴向上流通,线性电磁元件部30处的滑动性进一步提高。该情况有助于适当地维持线性电磁元件部30的长期的滑动性。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能够进行与发明的主旨相对应的适当的变更实施。 
例如,在上述的图12和图13所示的油压回路110中,举例示出了从预定的输入端口21导入的管路压力被供给至线性电磁阀14a和三通阀16a的情况,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在利用其他的线性电磁阀14b(14c、14d)将从预定的其他的输入端口21导入的管路压力调压至期望的压力之后,不经由三通阀16a~16c和换挡阀17a、17b,而是直接从其他的线性电磁阀14b(14c、14d)导出至其他的离合器的油压工作部。 
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油W通过间隙29从泄油端口60c侧导入呼吸室60e,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构成为通过其他的油路来供给。 

Claims (6)

1.一种电磁阀装置,所述电磁阀装置是通过由上下分割开的上主体和下主体形成集成有多个阀的集成主体、且在所述上主体和下主体之间夹设有中间板而形成,所述电磁阀装置的特征在于,
对于所述上主体,在其一侧面侧,作为所述多个阀安装固定有多个线性电磁阀,在与所述一侧面侧相反侧的另一侧面侧,安装固定有多个换向阀,
所述下主体具有多个换挡阀作为所述多个阀,该多个换挡阀用于切换从所述多个线性电磁阀输出的压力流体的流动,并且,所述下主体还具备多个储液器、以及配置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而构成的输入输出端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线性电磁阀分别具备用于调整压力流体的输出压力的调压部,
所述调压部用于调整通过所述输出端口供给至外部设备的压力流体的最终输出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磁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储液器设置在从所述下主体突出形成的突出部内,在所述突出部的外壁,形成有沿着该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的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性电磁阀具备:线性电磁元件部,该线性电磁元件部通过线圈的励磁使轴部滑动;阀体,该阀体内置有能够随所述轴部的滑动而一起滑动的阀柱;室,该室设置于所述阀体,与所述线性电磁元件部相邻且包围所述轴部,流体被导入并积存于该室;以及端口,该端口设置于所述室,能够将积存于该室中的流体排出,
所述端口在如下位置开口:在所述轴部的一部分被积存在所述室中的流体的液面浸渍的状态下,所述室的内表面的比该液面靠铅直方向上侧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轴部经由轴承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支承在所述线性电磁元件部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阀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轴承的外周面,形成有沿着所述轴部的轴向的槽。
CN201010560344.XA 2009-11-24 2010-11-23 电磁阀装置 Active CN1022519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6472A JP5391037B2 (ja) 2009-11-24 2009-11-24 電磁弁装置
JP2009-266472 2009-11-24
JP2009-266473 2009-11-24
JP2009266473A JP5558789B2 (ja) 2009-11-24 2009-11-24 電磁弁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1997A CN102251997A (zh) 2011-11-23
CN102251997B true CN102251997B (zh) 2014-04-16

Family

ID=442578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60344.XA Active CN102251997B (zh) 2009-11-24 2010-11-23 电磁阀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499795B2 (zh)
CN (1) CN10225199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05557A (zh) * 2012-05-30 2012-10-03 太仓海嘉车辆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双离合器阀体
CN103527832A (zh) * 2012-07-05 2014-01-22 北京汽车动力总成有限公司 无级变速器液压阀体总成、无级变速器及车辆
CN102734278B (zh) * 2012-07-19 2014-10-15 北京理工大学 电液控制系统液控模块的分层设计方法
DE102013219295A1 (de) 2013-09-25 2015-03-26 Elringklinger Ag Zwischenplatte
DE102013219300A1 (de) * 2013-09-25 2015-03-26 Elringklinger Ag Zwischenplatte und Steuereinheit
EP3026306B1 (en) * 2014-11-25 2019-10-02 Jtekt Corporation Solenoid valve
JP2017116025A (ja) * 2015-12-25 2017-06-29 ユニオンマシナリ株式会社 ソレノイドバルブの自動車用自動変速機への取付け構造
CN108603589A (zh) * 2016-02-25 2018-09-28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车辆用传动装置的油压控制装置
WO2018173878A1 (ja) 2017-03-24 2018-09-27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アキュムレータ装置
JP7014219B2 (ja) 2017-03-24 2022-02-01 日本電産トーソク株式会社 アキュムレータ装置
CN108005983B (zh) * 2017-12-01 2019-11-05 上海楷液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大流量电磁球阀
DE102019203238A1 (de) 2019-03-11 2020-09-17 Zf Friedrichshafen Ag Hydrauliksteuergerät für ein Getriebe
DE102019106660A1 (de) * 2019-03-15 2020-09-17 Wagner Gmbh & Co. Kg Steuerventil mit einer Anschlussfläche für mehrere Ventilports
CN114407612A (zh) * 2020-11-06 2022-04-29 三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流体控制元件及其热管理系统
CN112413193A (zh) * 2020-11-18 2021-02-26 瑞立集团瑞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商用车amt变速器总成用电磁阀集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7809A (en) * 1996-11-19 1999-09-28 Hyundai Motor Company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to improve shift quality
JP2001124231A (ja) * 2000-09-29 2001-05-11 Keihin Corp ソレノイド弁
JP2005325891A (ja) * 2004-05-13 2005-11-24 Denso Corp 電磁弁
CN1940332A (zh) * 2005-09-29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49426A (en) * 1977-08-15 1984-05-22 Younger Gilbert W Laminated separator plate means for recalibrating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DE19757865C1 (de) * 1997-12-24 1999-06-17 Porsche Ag Anschlußeinrichtung für hydraulisches Steuergerät aus Leichtmetall
US6155137A (en) * 1999-04-21 2000-12-05 Daimlerchrysler Corporation Adjustable solenoid assembly for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US20040025598A1 (en) * 2000-09-21 2004-02-12 Festo Ag & Co. Integrated fluid sensing device
AU2002242304A1 (en) * 2001-02-28 2002-09-12 Porter Instrument Company, Inc. Manifolded fluid delivery system
JP2003120615A (ja) * 2001-10-12 2003-04-23 Honda Motor Co Ltd 油通路のオリフィスとオリフィス穴詰まり防止機構
JP4072756B2 (ja) * 2002-07-05 2008-04-09 Smc株式会社 センサー付きマニホールドバルブ
JP2006097727A (ja) 2004-09-28 2006-04-13 Keihin Corp リニアソレノイドバルブ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57809A (en) * 1996-11-19 1999-09-28 Hyundai Motor Company Hydraulic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ic transmissions to improve shift quality
JP2001124231A (ja) * 2000-09-29 2001-05-11 Keihin Corp ソレノイド弁
JP2005325891A (ja) * 2004-05-13 2005-11-24 Denso Corp 電磁弁
CN1940332A (zh) * 2005-09-29 2007-04-0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499795B2 (en) 2013-08-06
CN102251997A (zh) 2011-11-23
US20110168930A1 (en) 2011-07-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51997B (zh) 电磁阀装置
CN101749410B (zh) 动力传递设备的油供应机构
US20070151546A1 (en) Vehicular transmission
CN103867748B (zh) 滑阀
US20140318649A1 (en) Solenoid valve with magnet filter
WO2006049347A1 (en) Flow rate switching type flow divider
JP5391037B2 (ja) 電磁弁装置
US6964163B2 (en) Dual check-relief valve
CN108730509B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
JP6168154B2 (ja) 車両用油圧供給装置
JP5558789B2 (ja) 電磁弁装置
US20100327206A1 (en) Regulator valve
CN107636361A (zh) 油压控制装置的阀体及该阀体的制造方法
CN201173376Y (zh) 变量递进式分配器
CN113494674A (zh) 用于润滑剂的渐进式分配器
KR20160075304A (ko) 최소 라인 압력 외란 펌프 스위칭 밸브
JP2011112061A (ja) 電磁弁装置
CN109253220A (zh) 自动变速器
JP7245324B2 (ja) 締結ボルト及び油圧制御装置
CN109027216B (zh) 一种适用于新能源汽车自动变速器的液压系统
CN113007330B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
KR101663199B1 (ko) 솔레노이드밸브와 일체로 형성되는 밸브바디
KR20130047499A (ko) 마그넷 필터가 구비되는 솔레노이드 밸브
CN109253221A (zh) 自动变速器
CN112984086B (zh) 一种热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14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Hitachi astemo Co.,Ltd.

Patentee after: Honda Technology & Research Industrial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KEIHIN Corp.

Patentee before: Honda Technology & Research Industrial Corporatio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