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50260A - 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50260A
CN102250260A CN201010178479XA CN201010178479A CN102250260A CN 102250260 A CN102250260 A CN 102250260A CN 201010178479X A CN201010178479X A CN 201010178479XA CN 201010178479 A CN201010178479 A CN 201010178479A CN 102250260 A CN102250260 A CN 1022502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accharide
water
aqueous solution
soluble
bea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847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50260B (zh
Inventor
李平作
王莉
王俊
江昊
刘雪原
李铁道
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esh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CHU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CHU BIO-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CHU BIO-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7847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5026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502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02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502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5026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本发明用酶法制取的豆类多糖包括水溶性多糖和非水溶性多糖,二者之间的比例为1∶4以上,水溶性多糖的分子量在20万以上。本发明还提供了获得多糖的膜分离方法、色谱脱色及喷雾干燥技术。本发明获得的可溶性多糖可提高乳饮料、调味品的稳定性,改善其风味;也可用于肉质品改善其质地和口感。本发明获得的非水溶性多糖可作为膳食纤维用于焙烤类食品,动物实验表明其具有免疫抗肿瘤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应用酶工程技术自豆制品生产副产物中提取分离豆类多糖的方法。本发明还涉及衍生自豆渣的、可用作食品添加剂的多糖分离物。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上大豆等豆类的主要消费国之一,仅大豆的年消耗量超过5000万吨左右,其主要用途是生产大豆油和豆制品,生产过程中有50%以上是副产物豆渣,通常直接作为饲料加以利用,使用价值很低。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水溶性多糖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乳品、软饮料、肉制品等食品加工过程中。此外,大豆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具有广泛的应用和独特的功能。
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目前采用化学法。化学法主要采用酸碱水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水解过程是非特异的,分解过程难以控制,特别是不容易得到高级的大豆聚糖(分子量>20万),大大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同时这种方法生产的产品有害物质的残留多,生产过程有污染。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本领域尚没有大豆多糖的酶法生产工艺。
综上所述,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对环境友好的、有效的利用大豆制品副产物(如豆渣)生产大豆多糖的深加工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对环境友好的、有效的利用大豆制品副产物(如豆渣)生产大豆多糖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酶法制备豆类多糖的方法,包括步骤:
(a)将豆渣的水溶液用蛋白酶处理,获得经蛋白酶处理的第一水溶液;
(b)将所述的第一水溶液用果胶酶处理,获得经果胶酶处理的第二水溶液;
(c)将所述的第二水溶液用纤维素酶处理,获得经纤维素酶处理的第三水溶液;
(d)将所述的第四水溶液用半纤维素酶处理,获得经半纤维素酶处理的第四水溶液;
(e)从所述的第四水溶液中分离出豆类多糖。
在另一优选例中,在步骤(a)、(b)、(c)和/(d)中,对于处理后获得的水溶液进行酶灭活处理。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酶灭活处理是在70-100℃下放置1-20分钟。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步骤(e)包括对第四水溶液进行过滤,从而获得水溶性多糖溶液和非水溶性的多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f)对获得的水溶性多糖溶液进行脱色、浓缩从而制得浓缩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脱色采用以下条件进行:将步骤(e)得到的水溶性多糖液经颗粒状活性炭脱色,活性炭柱(2.6×100cm),活性碳∶酶解液=1∶4-10,流速10ml/分钟,从而获得脱色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浓缩采用以下条件进行:将脱色液进行超滤浓缩,操作条件为膜截流分子量104-106;压力0.05Mpa-0.5Mpa;流速10l/h-100l/h;温度25℃-65℃,从而获得浓缩液。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g)对所述的浓缩液进行干燥,从而获得水溶性多糖的干燥粉末。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干燥采用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多糖浓度50g/l-200g/l;进料速度0.05ml/s-0.5ml/s;进风温度110℃-200℃。
在另一优选例中,步骤(a)至(d)中用酶进行处理的条件为:在温度35℃-65℃;pH1.0-pH8.0下酶解2-48小时(较佳地3-24小时)。
在另一优选例中,根据所使用的酶的具体种类,pH范围为所述酶最适pH值±1.5。
在另一优选例中,按国际单位计算,所述的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用量之间的比例为:(0.5-1)∶(1-5)∶(1-5)∶(0.5-1)。
在另一优选例中,对于1克豆渣干重,所述的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4种酶的总用量10-1000IU。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用量如下:
1g干豆渣,使用1-1000国际单位蛋白酶,更佳地2-100国际单位蛋白酶;
1g干豆渣,使用2-1000国际单位果胶酶,更佳地5-100国际单位果胶酶;
1g干豆渣,使用2-1000国际单位纤维素酶;更佳地5-100国际单位纤维素酶;和
1g干豆渣,使用1-1000国际单位半纤维素酶,更佳地3-100国际单位半纤维素酶。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过滤是超滤,操作条件为膜截流分子量104-106;压力0.05Mpa-0.5Mpa;流速10l/h-100l/h;温度25℃-65℃。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蛋白酶是酸性蛋白酶,并且步骤(a)中在pH1.5-3.5下进行酶解。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豆渣包括选自以下豆类的豆渣:大豆、豌豆、绿豆、芸豆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本发明第一方面中所述方法制备的豆类多糖。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多糖是水溶性多糖组分,分子量在20万~100万道尔顿,其单糖组成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多糖是非水溶性多糖,其单糖组成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且其糖醛酸酯化度大于50%。
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豆渣包括选自以下豆类的豆渣:大豆、豌豆、绿豆、芸豆或其组合。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本发明所制备的豆类多糖的用途,其中所述的豆类多糖是水溶性多糖,所述的水溶性豆类多糖被作为添加剂用于食品或保健品。
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本发明所制备的豆类多糖的用途,所述的豆类多糖是非水溶性多糖,所述的非水溶性豆类多糖被用于制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组合物。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累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例中制备的水溶性豆类多糖的单糖组成。
图2显示了本发明一个实例中制备的水溶性豆类多糖的分子量分布情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首次采用酶工程方法对豆渣中的水溶和非水溶性多糖成功地进行了提取分离,获得了有功能的水溶和非水溶性多糖。它们可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加工过程。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原料
可用于本发明的原料是豆类加工业的副产物豆渣。如本文所用,术语“豆渣”包括干豆渣以及湿豆渣。
可用于本发明的豆渣没有特别限制,代表性的豆渣包括(但并不限于)以下豆类的豆渣:大豆、豌豆、绿豆、芸豆或其组合。
此外,应理解,术语“豆渣”不仅包括纯的豆渣,还包括含有豆渣作为主要成分的原料,例如将豆渣与纤维素混合所形成的混合原料。
研究表明,豆渣中含有35%以上的水溶性多糖和50%以上的非水溶性膳食多糖,其中水溶性多糖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乳品、软饮料、肉制品等食品加工过程中。
如本文所用,“复合酶”指用于的本发明酶法的4种酶的总称,即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
所述的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用量没有特别限制,只要各种酶能够发挥其酶解功能即可。通常,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用量的比例为:(0.5-1)∶(1-5)∶(1-5)∶(0.5-1)。
在本发明方法中,对于1克豆渣干重,所述的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4种酶的总用量10-10000IU,较佳地为10-1000IU,更佳地为20-200IU。
较佳地,在本发明方法中,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的用量如下:
1g干豆渣,使用1-1000国际单位蛋白酶,更佳地2-100国际单位蛋白酶;
1g干豆渣,使用2-1000国际单位果胶酶,更佳地5-100国际单位果胶酶;
1g干豆渣,使用2-1000国际单位纤维素酶;更佳地5-100国际单位纤维素酶;和
1g干豆渣,使用1-1000国际单位半纤维素酶,更佳地3-100国际单位半纤维素酶。
蛋白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都是可以通过市售方式购买或者通过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方法进行制备。根据所采用酶的种类,可以在其最适pH值或其附近范围、最适温度或其附近范围下进行酶解。通常,酶解条件中的pH范围为所述酶最适pH值±1.5。酶解条件中的温度范围为所述酶最适温度±3℃。
酶工程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酶法制备豆类多糖的方法,具体包括步骤:
(a)将豆渣的水溶液用蛋白酶处理,获得经蛋白酶处理的第一水溶液;
(b)将所述的第一水溶液用果胶酶处理,获得经果胶酶处理的第二水溶液;
(c)将所述的第二水溶液用纤维素酶处理,获得经纤维素酶处理的第三水溶液;
(d)将所述的第四水溶液用半纤维素酶处理,获得经半纤维素酶处理的第四水溶液;
(e)从所述的第四水溶液中分离出豆类多糖。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提供了一种利用复合酶分解豆渣的工艺方法,它包括步骤:
(a)向上述溶液中加入1-10国际单位/克豆渣的酸性蛋白酶,15转-180转/分钟搅拌下,在35℃-55℃保温酶解3小时-10小时。
(b)将上述酶解液温度调至100℃保温10分钟,然后降温至在35℃-60℃,用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氢氧化钠调溶液pH到3-6,15转-180转/分钟搅拌下,加入1-10国际单位/克豆渣的果胶酶,保温酶解3小时-10小时。
(c)将上述酶解液温度调至100℃保温10分钟,然后降温至在35℃-60℃,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氢氧化钠调溶液pH到3-6,15转-180转/分钟搅拌下,加入1-20国际单位/克豆渣的纤维素酶,保温酶解8小时-16小时。
(d)将上述酶解液温度调至100℃保温10分钟,然后降温至在35℃-65℃,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氢氧化钠调溶液pH到3-7,15转-180转/分钟搅拌下,加入1-20国际单位/克豆渣的半纤维素酶,保温酶解8小时-24小时。
(e)将上述酶解液温度调至100℃保温10分钟,然后降温至在25℃-65℃。过滤后获得非水溶性多糖和水溶性多糖溶液。
在本发明的酶工程制备方法中,还包括原料的预处理步骤。一种优选的预处理步骤包括:将豆渣原料(g)与水(ml)的比例选择在1∶20-1∶5之间;用1mol/l的盐酸调溶液pH到1-5;100℃灭菌20-30分钟,后冷却到35℃-55℃。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例中,还包括利用超滤技术分离浓缩水溶性多糖的步骤,具体包括:
(f)将得到的水溶性多糖液经颗粒状活性炭脱色,活性炭柱(2.6×100cm),活性碳∶酶解液=1∶4-10,流速10ml/分钟。
(g)将上述脱色液进行超滤浓缩,操作条件为膜截流分子量104-106;压力0.05Mpa-0.5Mpa;流速10l/h-100l/h;温度25℃-65℃。获浓缩液。
在本发明的酶工程制备方法中,还包括对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的工艺,具体包括步骤:
(h)针对权上述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多糖浓度50g/l-200g/l;进料速度0.05ml/s-0.5ml/s;进风温度110℃-200℃。
当使用酸性蛋白酶时,可用酸酸化溶液。其中,采用的酸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盐酸,硫酸等无机酸或乙酸等有机酸,较佳地是盐酸,其浓度通常2-8N。通常将pH调节为2-4,较佳地pH 2.5-3.5即可。
当需要中和酸或调节PH时,可使用碱。其中,采用的碱没有特别限制,可以是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等无机碱,也可使用常规的有机碱,较佳地是氢氧化钠,其浓度通常2-8N。使用果胶酶、纤维素酶或半纤维素酶时,通常可用碱将酸性溶液的pH调节至4-8,较佳地pH 5-6。
豆类多糖的应用
本发明的非水溶性豆类多糖可用作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剂,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因此,可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用于药物组合物,例如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组合物。
本发明的水溶性豆类多糖可作为添加剂用于食品或保健品。
在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食品组合物或保健品组合物中,可以添加各种常规的载体、赋形剂、稀释剂、添加剂、香料、防腐剂等物质,只要它们不干扰本发明豆类多糖的功能。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在于:
(a)本发明采用酶解法,由于具有特异性,可选择性地酶解切断特定链,酶解过程可控,从而得到高级的大豆多聚糖,而且反应条件温和,没有强酸强碱,减少了环境污染,可实现清洁生产。其酶解多糖纯度高,安全性好,特别适合于医药、食品、化妆品领域中的运用。
(b)本发明制备的水溶性豆类多糖具有独特的清新风味。
(c)本发明制备的非水溶性豆类多糖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除外另外说明,否则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算。
实施例1
从大豆渣中制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多糖
100克干大豆渣,加入500克去离子水,1mol/l盐酸调pH到2.5,升温到100℃保持45分钟。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3个国际单位/克豆渣的酸性蛋白酶,60转/分钟搅拌下,45℃保温酶解4小时。
将上述酶解液温度调至100℃保温10分钟,然后降温至在55℃,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氢氧化钠调溶液pH到4.5,60转/分钟搅拌下,加入8个国际单位/克豆渣的果胶酶,保温酶解8小时。
将上述酶解液温度调至100℃保温10分钟,然后降温至在50℃,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氢氧化钠调溶液pH到5,80转/分钟搅拌下,加入10个国际单位/克豆渣的纤维素酶,保温酶解8小时。
将上述酶解液温度调至100℃保温10分钟,然后降温至在60℃,1mol/l的盐酸和1mol/l的氢氧化钠调溶液pH到5.5,100转/分钟搅拌下,加入6个国际单位/克豆渣的半纤维素酶,保温酶解8小时。
将上述酶解液温度调至100℃保温10分钟,然后降温至在25℃-65℃。过滤后获得非水溶性多糖70克和水溶性多糖溶液350毫升。
将水溶性多糖液经颗粒状活性炭脱色,活性炭柱(2.6×100cm),活性碳70克,,流速10ml/分钟,得到脱色多糖溶液290毫升。
将上述脱色液进行超滤浓缩,操作条件为膜截流分子量104;压力0.2Mpa;流速50l/h;温度50℃;获浓缩液105毫升。
针对上述浓缩液进行喷雾干燥,工艺条件为多糖浓度100g/l;进料速度0.2ml/s;进风温度180℃。制得粉末状多糖20.5克。
水溶性豆类多糖的测定
成分测定:
准确称取制备的水溶性大豆多糖纯品5.0mg加入200μl浓硫酸静置,添加800μl的蒸馏水,100℃恒温水解2.5h,冷却后定容至2ml,水解液以固体BaCO3中和,4000r/min离心10min除去杂质,将上清液稀释10倍并过滤后进行检测。
检测条件:色谱仪为Waters486 HPLC色谱仪;色谱柱为PA20糖柱(4μm,4.6×250mm):检测器为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流动相为10mmol/L NaOH溶液;工作参数:常温、流速0.4ml/min,样品浓度10μg/ml,进样量10μl,进样间隔10min。
将检测结果与各种单糖(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标准样品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表明本发明的水溶性豆类多糖的单糖组成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见图1)。
分子量测定:
取如上制备的水溶性大豆多糖(粉末状),配制成100微克/ml的水溶液,然后进行Sepharose CL-4B凝胶过滤色谱:以0.1mol/lNaHCO3为洗脱剂,洗脱剂流速30ml/h,柱规格:1.6×100cm,每隔6分钟取样(每管3ml),依次标记管号。
将检测结果与分子量5万、10万、20万、80万、100万道尔顿的葡聚糖标准品的保留时间进行比较,表明本发明的水溶性豆类多糖的主要组分的分子量位于10-100道尔顿范围内(见图2)。
非水溶性豆类多糖的测定
对非水溶性多糖组分同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其单糖组成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此外,用常规方法测定表明,且其糖醛酸酯化度大于50%。
对比例1
重复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省略果胶酶处理步骤。
结果:无法获得水溶性多糖。
对比例2
重复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省略蛋白酶处理步骤。
结果:虽然可获得水溶性多糖,但是数量很少,仅2.2克。
对比例3
重复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将省略纤维素酶处理步骤。
结果:获得水溶液很粘,难以进行后续处理,不易获得水溶性多糖。
对比例4
重复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将省略半纤维素酶处理步骤。
结果:虽然可获得水溶性多糖,但数量明显下降(仅9克左右)。
对比例5
重复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将纤维素酶处理步骤和果胶酶处理步骤的次序颠倒。
结果:虽然可获得水溶性多糖,但是数量很少,仅约7克。
实施例2
水溶性多糖在酸奶饮料中的应用
首先用无菌去离子水在90℃配制10%的水溶性多糖(实施例1制备)溶液,并冷却到室温。然后向市售酸奶(150毫升)中加入6毫升10%的多糖溶液和44毫升的无菌去离子水,用1mol/l的柠檬酸调pH到4.5,均质后置冷藏室中,观察稳定性。
结果1个月内未见沉淀出现。这表明,该水溶性多糖可显著提高乳饮料以及调味品的稳定性。
实施例3
水溶性多糖在火腿肠中的应用
将水溶性大豆多糖(实施例1制备)配成5%的溶液添加到火腿配料中。对照组为卡拉胶。组别a、b和c分别了添加不同数量的水溶性多糖。
结果表明,当添加水溶性多糖时,可显著改善持水量及弹性(应力)。此外,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其持水量及弹性(应力)也同步改善(见表1)。
另外,本发明的水溶性大豆多糖具有出乎意料的改善风味的效果。添加了本发明的水溶性大豆多糖后,食品具有明显的清新风味。
综合改善效果以及添加数量等因素,合适的添加量是05-1.0%,此时组织质构好,风味较对照清新。
表1水溶性大豆多糖对持水量、应力和风味*的影响(n=6)
Figure GSA00000130882600111
*风味质量评定方法:指标的最高得分为5分,最低为0分,在所有的12位评定者中,分别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然后计算其平均值,根据数值的高低判定风味指标的好坏。
实施例4
非水溶性多糖抗肿瘤实验
无菌刮小鼠S180瘤块,剪碎,用玻璃匀浆器研磨成单个细胞,生理盐水1∶3稀释并调整细胞数,以0.2ml注入小鼠右腋下,24小时后随机分成11组,每组6只,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环磷酰胺阳性对照组,非水溶性多糖样品分高、中、低剂量组(组c、组b和组a),制成混悬液供口服。连续给药10天,第11天处死小鼠取瘤块,称瘤重,计算抑制率。尾静脉采血计白细胞数。
表2非水溶性大豆多糖对小鼠S180的抑制作用(n=6)
Figure GSA00000130882600112
表3非水溶性大豆多糖对小鼠白细胞数的影响(n=6)(X±SD)
Figure GSA00000130882600121
实施例5
非水溶性多糖免疫抗肿瘤制剂产品配方
表4组合物配方
  淀粉   55%
  实施例1中制备的非水溶性大豆多糖   20%
  大豆蛋白粉   15%
  低聚糖(异麦芽糖、低聚果糖、或低聚半乳糖)   5%
  橘粉   5%
将上述原料按比例进行干粉混合,混匀后,在60℃进行干燥3小时,过100-120目筛,装胶囊或压片,然后在65℃干热灭菌2小时,即为成品。
实施例6
非水溶性多糖免疫抗肿瘤制剂产品配方
表5组合物配方
 淀粉   50%
 实施例1中制备的非水溶性大豆多糖   25%
 花生蛋白粉   15%
 低聚糖(低聚果糖)   5%
 橘粉   5%
将上述原料按比例进行干粉混合,混匀后,在60℃进行干燥3小时,过100-120目筛,装胶囊或压片,然后在65℃干热灭菌2小时,即为成品。
实施例7-17
用不同浓度的酶制取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多糖
重复实施例1,不同点在于:使用下表不同浓度的酶(IU/克豆渣干重),并相应改变处理时间。
表6实施例7-17的酶处理浓度和时间
  酸性蛋白酶   果胶酶   纤维素酶   半纤维素酶
  实施例1   3IU/克,4小时   8IU/克,8小时   10IU/克,8小时   6IU/克,8小时
  实施例7   2IU/克,6小时   8IU/克,8小时   10IU/克,8小时   6IU/克,8小时
  实施例8   3IU/克,4小时   4IU/克,12小时   10IU/克,8小时   6IU/克,8小时
  实施例9   3IU/克,4小时   8IU/克,8小时   5IU/克,12小时   6IU/克,8小时
  实施例10   3IU/克,4小时   8IU/克,8小时   10IU/克,8小时   4IU/克,12小时
  实施例11   5IU/克,3小时   8IU/克,8小时   10IU/克,8小时   6IU/克,8小时
  实施例12   3IU/克,4小时   15IU/克,6小时   10IU/克,8小时   6IU/克,8小时
  实施例13   3IU/克,4小时   8IU/克,8小时   20IU/克,5小时   6IU/克,8小时
  实施例14   3IU/克,4小时   8IU/克,8小时   10IU/克,8小时   10IU/克,5小时
  实施例15   5IU/克,3小时   10IU/克,6小时   10IU/克,8小时   10IU/克,5小时
  实施例16   10IU/克,2小时   10IU/克,6小时   10IU/克,8小时   10IU/克,5小时
  实施例17   4IU/克,4小时   10IU/克,6小时   10IU/克,8小时   10IU/克,5小时
结果,实施例7-17中制得的水溶性豆类多糖(粉末)为18-24克范围内,非水溶性豆类多糖的数量为60-73克范围内。
测定结果表明,实施例7-17中制备的水溶性豆类多糖的单糖组成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主要组分的分子量位于10-100道尔顿范围。并且,也对持水量、应力和风味具有明显的改善改善效果。
实施例7-17中制备的非水溶性多糖的单糖组成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且其糖醛酸酯化度大于50%。
在本发明提及的所有文献都在本申请中引用作为参考,就如同每一篇文献被单独引用作为参考那样。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酶法制备豆类多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a)将豆渣的水溶液用蛋白酶处理,获得经蛋白酶处理的第一水溶液;
(b)将所述的第一水溶液用果胶酶处理,获得经果胶酶处理的第二水溶液;
(c)将所述的第二水溶液用纤维素酶处理,获得经纤维素酶处理的第三水溶液;
(d)将所述的第四水溶液用半纤维素酶处理,获得经半纤维素酶处理的第四水溶液;
(e)从所述的第四水溶液中分离出豆类多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e)包括对第四水溶液进行过滤,从而获得水溶性多糖溶液和非水溶性的多糖。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f)对获得的水溶性多糖溶液进行脱色、浓缩从而制得浓缩液。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方法还包括步骤:
(g)对所述的浓缩液进行干燥,从而获得水溶性多糖的干燥粉末。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至(d)中用酶进行处理的条件为:在温度35℃-65℃;pH1.0-pH8.0下酶解2-48小时(较佳地3-24小时)。
6.一种用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制备的豆类多糖。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类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糖是水溶性多糖组分,分子量在20万~100万道尔顿,其单糖组成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豆类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糖是非水溶性多糖,其单糖组成包括:半乳糖、鼠李糖、岩藻糖、木糖、葡萄糖、阿拉伯糖及糖醛酸,且其糖醛酸酯化度大于50%。
9.一种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豆类多糖的用途,所述的豆类多糖是水溶性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溶性豆类多糖被作为添加剂用于食品或保健品。
10.一种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豆类多糖的用途,所述的豆类多糖是非水溶性多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非水溶性豆类多糖被用于制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组合物。
CN201010178479.XA 2010-05-21 2010-05-21 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02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8479.XA CN102250260B (zh) 2010-05-21 2010-05-21 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8479.XA CN102250260B (zh) 2010-05-21 2010-05-21 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0260A true CN102250260A (zh) 2011-11-23
CN102250260B CN102250260B (zh) 2015-06-03

Family

ID=44977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8479.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50260B (zh) 2010-05-21 2010-05-21 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5026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4294A (zh) * 2018-01-19 2018-07-20 安徽省旌芝源畜业有限公司 一种酶法制备脂肪代谢调节剂组合物的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6405A (ja) * 1996-07-29 1998-02-10 Fuji Oil Co Ltd 水溶性多糖類の製造法
CN1314418A (zh) * 2000-03-14 2001-09-26 不二制油株式会社 制备水溶性多糖的方法以及纯化水溶性多糖含水溶液的方法
CN101671400A (zh) * 2009-10-13 2010-03-17 南昌大学 一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6405A (ja) * 1996-07-29 1998-02-10 Fuji Oil Co Ltd 水溶性多糖類の製造法
CN1314418A (zh) * 2000-03-14 2001-09-26 不二制油株式会社 制备水溶性多糖的方法以及纯化水溶性多糖含水溶液的方法
CN101671400A (zh) * 2009-10-13 2010-03-17 南昌大学 一种水溶性大豆多糖的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轲等: "海带硫酸多糖的提取、纯化及其理化分析",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vol. 23, no. 3, 31 December 2002 (2002-12-31)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4294A (zh) * 2018-01-19 2018-07-20 安徽省旌芝源畜业有限公司 一种酶法制备脂肪代谢调节剂组合物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50260B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0737B (zh) 一种高纯度大米蛋白的制备方法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产品
CN104945531B (zh) 一种龙胆酸性均一多糖及其提纯方法和应用
CN102633901B (zh) 一种螺旋藻多糖及其提取方法
CN103571726B (zh) 一种诺丽保健酒及其泡制方法
CN103053899A (zh) 一种海带提取物营养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70431B (zh) 一种海带提取物碘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265092B (zh) 一种具有优良抗氧化活性的香菇寡糖及制备方法
CN103053984A (zh) 一种海带调料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57782C (zh) 葡甘聚糖生产方法
CN102078012A (zh) 一种枯草芽孢杆菌固体氨肽酶在紫菜复合酶解中的应用
CN102617746A (zh) 从大枣中分离纯化制备多种低聚糖的方法
CN104558115A (zh) 一种孔鳐鱼肉蛋白抗氧化多肽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3653106A (zh) 一种姜、枣复合固体饮料的制备方法
CN103652314A (zh) 一种微囊化核桃肽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0260A (zh) 一种功能性聚糖的酶工程制造方法
CN108530553B (zh) 鹰嘴豆中性多糖cwp2-1和cwp2-2的制备方法
CN103275237A (zh) 一种茄枝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101949889B1 (ko) 청귤 추출박 또는 청피 유래의 항암 또는 면역활성 다당의 제조방법
CN103535835B (zh) 一种用花粉可溶性提取物制备的固体饮料
CN102652556B (zh) 一种速溶葛根冲剂的制备方法
CN1666661A (zh) 冲泡型茶味或果味魔芋膳食纤维食品
CN111117991B (zh) 一种山茱萸多肽的制备方法及制备得到的山茱萸多肽
KR101386006B1 (ko) 남태평양 자연산 갈조류 큰 실말(Limu moui)을 이용한 푸코이단 추출과 저분자화 된 푸코이단 제조방법
CN112210022A (zh) 一种低甲氧基山楂果胶的制备方法
KR101179101B1 (ko) 면역 증강 활성을 갖는 녹조류 유래 다당류 및 그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HANGHAI HESHI BIO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HANGHAI YICHU BIO-ENGINEERING CO.,LTD.

Effective date: 2013051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Pingzuo

Inventor before: Li Pingzuo

Inventor before: Wang Li

Inventor before: Wang Jun

Inventor before: Jiang Hao

Inventor before: Liu Xueyuan

Inventor before: Li Tiedao

Inventor before: Liu Yang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200434 HONGKOU, SHANGHAI TO: 200540 JINSHAN, SHANGHAI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LI PINGZUO WANG LI WANG JUN JIANG HAO LIU XUEYUAN LI TIEDAO LIU YANG TO: LI PINGZUO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517

Address after: 200540 room 8412, No. 109, Shanghai Hangzhou Petrochemical Road, Shanghai, Jinshan District

Applicant after: SHANGHAI HESHI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434, room 1, building 937, No. 4103 Wen Dong Road, Hongkou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YICHU BIO ENGINEERING Co.,Ltd.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