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42790A - 减振装置的结构 - Google Patents

减振装置的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42790A
CN102242790A CN2010101770000A CN201010177000A CN102242790A CN 102242790 A CN102242790 A CN 102242790A CN 2010101770000 A CN2010101770000 A CN 2010101770000A CN 201010177000 A CN201010177000 A CN 201010177000A CN 102242790 A CN102242790 A CN 1022427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damper
piston
shock
spr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770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42790B (zh
Inventor
齐藤俊一
廖建国
陈仁华
胡小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CHUANNAN VIBRATION REDUCER GROUP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CHUANNAN VIBRATION REDUCER GROUP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CHUANNAN VIBRATION REDUCER GROUP CO Ltd,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CHUANNAN VIBRATION REDUCER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77000.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24279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2427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27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427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427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异响且小型化的减振装置的结构,该减振装置具有:内置有活塞,由活塞的滑动产生减振力的圆筒形的阻尼器;与活塞连接,并突出于阻尼器的一侧的活塞连杆;设置于活塞连杆的一侧的端部的活塞连杆侧弹簧座;设置于阻尼器侧的阻尼器侧弹簧座;配置于阻尼器及活塞连杆的外周侧,并被活塞连杆侧弹簧座与阻尼器侧弹簧座夹持的减振弹簧;设置于减振弹簧外周侧,覆盖减振弹簧,并且相对可以移动地被配置在内外的上罩及下罩;设置于下罩及上罩中的任意一个罩的开口端部,并形成为能够在另一个罩上滑动的滑动突部;以及以沿着至少一个罩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来设置的用于引导弹簧的树脂罩。

Description

减振装置的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两轮摩托车的后轮悬架等上的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以往,使用于两轮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上亦即悬架上的减振装置包括:内置有活塞的圆筒状的阻尼器;连接于活塞的活塞连杆;配置于活塞连杆的外周侧的减振弹簧;承接减振弹簧的作用力的弹簧座;以及调节器。在这种以往的减振装置中,由于被减振弹簧包围的活塞连杆裸露于外部,因此,存在有活塞连杆与阻尼器间的密封面受到异物的影响等问题。
另一方面,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作为上述减振装置的结构的改良,存在有具有下述结构的减振装置,即,在减振弹簧的外周侧,设置有用于防止异物侵入的圆筒状的隔套。此外,由于减振装置安装用空间的限制,也就需要使得减振装置在整体上小型化,也就是说,必须使得上述隔套与上述阻尼器间的间隙非常小。然而,在这样的减振装置中,由于上述减振装置的上述隔套和上述阻尼器间的间隙被设计成非常小,因此,存在下述的问题,即,上述阻尼器的表面会因为与上述隔套间发生摩擦而被磨损,并且,减振弹簧与上述圆筒状隔套发生摩擦,从而导致产生异响等问题。
因此,提出了下述这样的悬架装置,其目的在于,对于当受到路面的冲击时所产生的振动进行抑制,从而避免因减振弹簧与隔套接触而发生的异响。例如,如日本专利公开平11-173367公报中所记载的那样,在附带有罩的筒状缓冲器中,如该申请的图4所示,其具有:阻尼器1;使活塞滑动的活塞连杆2;其一端被支承向连接件5,另一端被支承于以在阻尼器1的外周面上移动自由的方式配置的弹簧座7,并且是被配置在阻尼器1的外周的减振弹簧3。另外,利用可动罩20及大直径罩22来覆盖减振弹簧3的外周,此外,还在可动罩22的开口端设置有滑动突部25,在通常情况下,滑动突部25与大直径罩22的开口部的内周面是不接触的,而在可动罩20相对于阻尼器1及活塞连杆2的轴心成倾斜状态时,亦即仅在倒下时,才接触并滑动。
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滑动突部设置在下罩的开口端部,因此在滑动突部与上罩的内周面接触的情况下,会导致振动多发。这样也就需要一种能够抑制因该振动导致罩体发出异响的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因减振装置动作所引起的振动导致罩发生的异响且能够实现小型化的减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减振装置,具有:
圆筒状的阻尼器,其内置有活塞,通过活塞的滑动产生减振力;
活塞连杆,其与活塞连接,并突出于阻尼器的一侧;
活塞连杆侧弹簧座,其设置于活塞连杆的一侧的端部;
阻尼器侧弹簧座,其设置于阻尼器侧;
减振弹簧,其配置在阻尼器及活塞连杆的外周侧,并被活塞连杆侧弹簧座与阻尼器侧弹簧座夹持;
上罩及下罩,其设置于减振弹簧外周侧,覆盖减振弹簧,并且相对可以移动地被配置在内外;
滑动突部,其设置于下罩及上罩中的任意一个罩的开口端部,并形成为能够在另一个罩上滑动;以及
第1树脂罩,其以沿着至少一个罩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来设置,用于引导弹簧。
如上构成的减振装置的结构为,以沿着下罩或上罩之中的设置有滑动突部一侧的罩的内周面而抵接于该罩的方式来设置第1树脂罩,以使得该第1树脂罩具有能够抑制因减振弹簧与上罩或下罩的接触而发出的击打响声、以及减少磨损的功能,并且还能对减振弹簧进行引导。这样,可以抑制减振弹簧与上罩或下罩接触时所产生的击打响声,同时可以减少磨损,另外,通过第1树脂罩,还可以减小滑动突部向没有设置滑动突部的另一方罩滑动时所产生的振动。因此,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件数的情况下,抑制响声的发生,并且还能使下罩与上罩的间隙最小化,从而实现减振装置的小型化。
另外,在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结构中,当滑动突部设置在下罩的开口端部的情况下,该滑动突部以朝向下罩的外侧的方式来设置,以使得该滑动突部相对于上罩的内侧面能够滑动。而当滑动突部设置在上罩的开口端部的情况下,该滑动突部以朝向上罩的内侧的方式来设置,以使得该滑动突部相对于下罩的外侧面能够滑动。由此,当滑动突部设置在下罩的开口端部的情况下,优选为,滑动突部配置于在下罩的开口端部向外侧鼓出而形成的鼓出部,且由树脂构成。
根据如上构成的减振装置的结构,由于滑动突部配置于在下罩(或者上罩)形成的鼓出部,因此可以在抑制减振弹簧和滑动突部的干涉的同时,将下罩尽可能地接近减振弹簧来配置,从而可以提供一种实现小型化的减振装置。另外,由于滑动突部是由树脂构成的,因此可以避免由于刚性接触发生的异响,并且还可以减少滑动摩擦,从而降低对减振装置的功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另外,在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结构中,当第1树脂罩没有设置在上罩的内周面而只设置在下罩的内周面的情况下,优选为,将第2树脂罩以与上罩内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于上罩的活塞侧弹簧座一侧的内周面。当然,即使是第1树脂罩同时设置在上罩的活塞连杆的轴心方向的内周面和下罩的内周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将第2树脂罩配置于上罩的活塞侧弹簧座一侧的内周面。
根据如上构成的减振装置的结构,由于又将第2树脂罩抵接于上罩侧,因此可以抑制由于第2树脂罩所带来的引导减振弹簧的功能以及滑动突部与上罩间的滑动而产生的振动。
并且,在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结构中,优选为,下罩及上罩被夹在减振弹簧和减振弹簧座之间。
根据如上构成的减振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增加部件的件数地来固定下罩及上罩。
并且,在本发明的减振装置的结构中,优选为,第1树脂罩及第2树脂罩的任意一方或两方被夹在减振弹簧和弹簧座之间。
根据如上构成的减振装置的结构,可以不增加部件的件数地来固定第1树脂罩,并且可以抑制减振弹簧和弹簧座间发生的响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的整体的剖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以轴线为中心进行平面剖切后的部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滑动突部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中的滑动突部在6个部位设置的情况下的图2中的A-A线剖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剖面图。
符号的说明
1.阻尼器,2.活塞连杆,3.减振弹簧,5.连接件,7.滑动连杆侧弹簧座,8.阻尼器侧弹簧座,9.下罩,10.上罩,11.调节器,14.鼓出部,15滑动突部,16.第1树脂罩,17.第2树脂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两轮摩托车的后轮悬架装置所涉及的减振装置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的剖面图,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减振装置以轴线为中心进行平面剖切后的部分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滑动突部的放大剖面图,图4是本发明中的滑动突部在6个部位设置的情况下的图2中的A-A线剖视图,图5是现有技术的剖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减振装置具有:内置有活塞(省略图示),通过活塞的滑动而产生减振力的阻尼器1;与内置于阻尼器1内的活塞连接,并且突出于阻尼器1的一侧,用于使活塞沿阻尼器1的轴向滑动的活塞连杆2;在活塞连杆2的非阻尼器侧的一侧端部设置的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在阻尼器1一侧设置的阻尼器侧弹簧座8;配置在阻尼器1及活塞连杆2的外周侧,并且被夹在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和阻尼器侧弹簧座8之间,用于缓冲活塞连杆2的轴向移动的减振弹簧3;设置在减振弹簧3的外周侧,覆盖减振弹簧3,并且相互间相对可以移动地被设置在内外的下罩9及上罩10;以及配置于阻尼器侧弹簧座8的内侧的大致圆筒状调节器11。
并且,减振弹簧3为线圈状,其一端6经由所述上罩10和后叙的第2树脂罩17而被支承于活塞侧弹簧座7,另一端4经由所述下罩9和后叙的第1树脂罩16而被支承于阻尼器侧弹簧座8。在此,虽然是关于同时具有第1树脂罩16和第2树脂罩17的情况进行的说明,但是在不具有第2树脂罩17的情况下,减振弹簧3的一端6只经由所述上罩10而被支承于活塞侧弹簧座7。下面的说明也是同样的。
另外,活塞侧弹簧座7被配置于连接件5的凸缘部的轴向阻尼器侧的面上,而且该连接件5是设置在活塞连杆2的非阻尼器侧的一端的外侧。另外,为了依次设置所述上罩10和后叙的第2树脂罩17而将活塞侧弹簧座7的内侧端面形成为适当的形状。
并且,阻尼器侧弹簧座8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通过将调节器11的端面形成的十字形凸部、和形成在该阻尼器侧弹簧座8的端面且与所述凸部对应的十字形凹部进行卡合,而将阻尼器侧弹簧座8配置成与调节器11呈一体结构。为了设置所述下罩9和后叙的第1树脂罩16而将阻尼器侧弹簧座8的一端面形成为适当的形状。
另外,如图2所示,覆盖减振弹簧3及阻尼器1的下罩9及上罩10,被配置成分别与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和阻尼器侧弹簧座8连接。并且,下罩9的非相对插入端部(与开口端部反向的端部)被夹在减振弹簧3与阻尼器侧弹簧座8之间,上罩10的非相对插入端部(与开口端部反向的端部)被夹在减振弹簧3与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之间。
并且,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下罩9被夹在减振弹簧3与阻尼器侧弹簧座8之间的同时,开放的开口端部13被配置成在上罩10的开口端部内侧且在轴向上能够进行相对移动。另外,在下罩9的开口端部13形成有沿径向向外方向鼓出的鼓出部14,作为优选是,在下罩9的周向上隔开均等的间隔而在三处来形成鼓出部14为宜。另外,在该鼓出部14的前端部形成出可以埋进后叙的滑动突部15的孔部,该孔部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在考虑到滑动突部15的形状和尺寸的基础之上进行适当变更。另外,关于鼓出部14,不仅仅局限于前面的例子,也可以是在下罩9的开口端部的整周方向上形成为带状,只要是在下罩9的开口端部的至少一处以上形成即可。例如,如图4所示,滑动突部15可以在下罩9的圆周方向上呈离散地隔开均等的间隔而设置在6个部位。另外,优选为,滑动突部15是例如由具有良好的滑动性及耐磨性的树脂等硬性材料构成的,埋入到鼓出部14的孔部中的滑动突部15为了能够在上罩10的内周面顺畅地滑动,接触于上罩10的内周面的前端部分形成为点状。根据如上所述的滑动突部的设置和构成,由于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滑动突部的滑动面积,以减少摩擦,并且在滑动突部之间制造出供空气流动的空间,故而可以避免了气塞的产生,从而可以提高阻尼器的功能性。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针对滑动突部15设置在下罩9上的情况进行的说明,作为变形例,滑动突部15设置在上罩10上的情况下,可以产生同样的技术效果。
另外,在上罩10的一端具有设置有连接件插入孔的且与轴向垂直的底面,该连接件插入孔用于供连接件5的阻尼器侧凸部插入,该底面形成为经由后叙的第2树脂罩17而承接来自减振弹簧3的一端部4的作用力的支承面,并且通过减振弹簧3的作用力,相对于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被固定,上罩10的另一端为开口端部,下罩9的开口端部13被插入其内侧并能够在轴向上相对移动。另外,被埋入到下罩9的开口端部13的鼓出部14中的滑动突部15,在通常情况下,与上罩10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为非接触状态,但是,在减振装置动作时,当下罩9相对于阻尼器1及活塞连杆2的轴心成倾斜状态时,亦即仅在倒下时,才与上罩10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接触并滑动。
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在下罩9的内周面中,以与该内周面抵接的方式设置有具有减振弹簧的引导功能的第1树脂罩16。在此,所谓的‘引导功能”是指在减振装置动作时,当下罩9相对于阻尼器1及活塞连杆2的轴心成倾斜状态时,对接触于第1树脂罩16而滑动的减振弹簧3进行在轴向上下移动自如的引导。因此,在减振装置动作时,接触于减振弹簧3的第1树脂罩16的至少是内表面,最好是由减振弹簧3容易滑动的树脂构成。另外,也可以在下罩9的内周面,例如以在径向隔开等间隔且平行的方式来配置沿着阻尼器1轴向以规定的宽度和长度的长条形的树脂罩。这种情况下,形成在下罩9的开口端部上的膨出部14设置在长条形的第1树脂罩16之间,亦即构成滑动突部15位于长条形的第1树脂罩16之间的结构。但是,不仅仅局限于此例,也可以将第1树脂罩16设置在下罩9的内周面的全部领域。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1树脂罩16,也可以配置为夹持于减振弹簧3与阻尼器侧弹簧座8之间(参照图2)。即是,如前所述,减振弹簧3经由下罩9和第1树脂罩16而被支承于阻尼器侧弹簧座8。根据上述构成,能够不使部件的件数增加地来固定第1树脂罩16,并且能够抑制减振弹簧3与阻尼器侧弹簧座8之间产生的响声。
此外,在上罩10的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侧的内周面上,第2树脂罩17以与上罩10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来配置。另外,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第2树脂罩17,配置为夹持于减振弹簧3与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之间(参照图2)。即是,如前所述,减振弹簧3经由上罩9和第2树脂罩17而被支承于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根据上述构成,当然也能产生下述的技术效果,即,能够不使部件的件数增加地来固定第2树脂罩17,并且能够抑制减振弹簧3与活塞连杆侧弹簧座7之间发出的响声。在此,虽然关于第2树脂罩17只在上罩10的活塞连杆侧弹簧座侧的内周面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在上罩10的活塞连杆的轴心方向的内周面配置第1树脂罩16的同时,也可以在上罩10的活塞侧弹簧座一侧的内周面配置第2树脂罩17。这种情况下,关于第1树脂罩16向上罩10上的配置,与第1树脂罩16向下罩上的配置同样,也可以在下罩9的内周面,以在径向隔开等间隔且平行的方式来配置沿着阻尼器1轴向以规定的宽度和长度的长条形的树脂罩,但是,为了使得下罩9的滑动突部15顺畅地进行滑动,在上罩10的活塞连杆的轴心方向上的内周面的整个区域上来配置第1树脂罩16为宜。另外,不仅仅局限于上例,当然可以进行各种变形。
以上,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当然并不限于本发明涉及的例子。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关于埋入到膨出部14中的滑动突部15被配置于在减振弹簧的外周侧设置且相对于上罩10可以移动地配置于内侧的下罩9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埋入到膨出部14中的滑动突部15也可以被配置于上罩10。这种情况下,上罩10的开口端部的内周面形成朝向径向内侧鼓出的鼓出部,在该鼓出部的前端部形成供滑动突部15埋入的孔部。即使是这样的构成,同样可以产生下述的技术效果。
接着,对本实施例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如图1、2、3所示,由于以沿着设置有滑动突部15一侧的上罩10或下罩9的内周面而抵接于上罩10或下罩9的方式来设置第1树脂罩16,以使得该第1树脂罩16具有能够抑制因减振弹簧3与上罩10或下罩9的接触而发出的击打响声、以及减少磨损的功能,并且还能对减振弹簧3进行引导。因此,可以通过第1树脂罩16,减小滑动突部15向另一方罩滑动时所产生的振动。这样,能够在不增加部件件数的情况下,抑制响声的发生,并且还能使下罩与上罩的间隙最小化,从而实现减振装置的小型化。
并且,由于滑动突部15配置于在下罩9上形成的鼓出部14,因此可抑制减振弹簧3和滑动部15的干涉的同时,可以将下罩9尽可能的与减振弹簧3接近配置,从而可以使得减振装置小型化。并且,由于滑动突部15由树脂构成,所以可以避免由刚性接触引发的异响,并且可减小滑动摩擦,从而可以降低对减振装置功能带来的不良影响。
此外,由于又使第2树脂罩17抵接于上罩10侧,因此可以抑制因引导弹簧的功能以及滑动突部15与上罩10之间的滑动而产生的振动。
并且,作为减振装置的用途不仅适用于两轮摩托车,还适用于4轮汽车等各种车辆的悬架装置等。

Claims (5)

1.一种减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减振装置具有:
圆筒形的阻尼器,其内置有活塞,由活塞的滑动产生减振力;
活塞连杆,其与活塞连接,并突出于阻尼器的一侧;
活塞连杆侧弹簧座,其设置于活塞连杆的一侧的端部;
阻尼器侧弹簧座,其设置于阻尼器侧;
减振弹簧,其配置于阻尼器及活塞连杆的外周侧,并被活塞连杆侧弹簧座与阻尼器侧弹簧座夹持;
上罩及下罩,其设置于减振弹簧外周侧,覆盖减振弹簧,并且相对可以移动地被配置在内外;
滑动突部,其设置于下罩及上罩中的任意一个罩的开口端部,并形成为能够在另一个罩上滑动;以及
第1树脂罩,其以沿着至少一个罩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来设置,用于引导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滑动突部被配置于在下罩的开口端部向外侧鼓出而形成的鼓出部,且由树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将第2树脂罩以与上罩内周面抵接的方式配置于上罩的活塞侧弹簧座一侧的内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减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上罩及下罩被夹在减振弹簧和弹簧座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减振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1树脂罩及第2树脂罩的任意一方或两方被夹在减振弹簧和弹簧座之间。
CN201010177000.0A 2010-05-11 2010-05-11 减振装置的结构 Active CN1022427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7000.0A CN102242790B (zh) 2010-05-11 2010-05-11 减振装置的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77000.0A CN102242790B (zh) 2010-05-11 2010-05-11 减振装置的结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2790A true CN102242790A (zh) 2011-11-16
CN102242790B CN102242790B (zh) 2015-10-14

Family

ID=44960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77000.0A Active CN102242790B (zh) 2010-05-11 2010-05-11 减振装置的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242790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5545A (en) * 1997-12-10 2000-12-0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ylindrical shock absorber with cover
JP2003206975A (ja) * 2002-01-10 2003-07-25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
CN1660652A (zh) * 2004-02-26 2005-08-31 株式会社昭和 二轮车等的前叉
CN2893299Y (zh) * 2006-03-21 2007-04-25 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倒置伸缩管式前叉液气减震器
CN201228745Y (zh) * 2008-06-19 2009-04-29 江苏明星减震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式后减震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155545A (en) * 1997-12-10 2000-12-05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Cylindrical shock absorber with cover
JP2003206975A (ja) * 2002-01-10 2003-07-25 Showa Corp 油圧緩衝器
CN1660652A (zh) * 2004-02-26 2005-08-31 株式会社昭和 二轮车等的前叉
CN2893299Y (zh) * 2006-03-21 2007-04-25 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倒置伸缩管式前叉液气减震器
CN201228745Y (zh) * 2008-06-19 2009-04-29 江苏明星减震器有限公司 一种水平式后减震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42790B (zh) 2015-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2264B (zh) 弹簧引导件及缓冲单元
CN102052424A (zh) 缓冲器
CN201991990U (zh) 一种汽车减震器防尘罩的连接结构
US8201669B2 (en) Amplitude sensitive damper apparatus
JP2015169313A (ja) 軸ばね
US20130220751A1 (en) Dust lip for shock absorber
US20180154725A1 (en) Air spring hanging piston bearing
CN102242790A (zh) 减振装置的结构
JP4567987B2 (ja) 車両用の緩衝器
CN102686901B (zh) 油压缓冲器
CN104471273B (zh) 缓冲器
CN211288576U (zh) 双通道支柱结构及汽车
CN105172508A (zh) 一种减振器的缓冲装置
JPWO2021009936A1 (ja) 緩衝器
JP7198053B2 (ja) 緩衝器
CN219119700U (zh) 一种减振器
CN215487383U (zh) 一种防尘减震器
KR101786538B1 (ko) 차량용 현가장치
CN215257567U (zh) 一种长度可调式防尘减震器
CN210739220U (zh) 减振器和车辆
CN220227625U (zh) 一种新型空气减震器
CN102213290A (zh) 永磁悬浮、弹簧减震装置
CN105179592A (zh) 曲轴减振装置
CN202531727U (zh) 一种耐磨损汽车减震器
JP2020085000A (ja) 緩衝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