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9664A - 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9664A
CN102239664A CN2009801469061A CN200980146906A CN102239664A CN 102239664 A CN102239664 A CN 102239664A CN 2009801469061 A CN2009801469061 A CN 2009801469061A CN 200980146906 A CN200980146906 A CN 200980146906A CN 102239664 A CN102239664 A CN 1022396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me delay
side apparatus
local side
balanced
optical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690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9664B (zh
Inventor
郑若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396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96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96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966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14/00Optical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14/0278WDM optical network architectures
    • H04J14/0283WDM ring architec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JMULTIPLEX COMMUNICATION
    • H04J3/00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 H04J3/02Details
    • H04J3/06Synchronising arrangements
    • H04J3/0635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 H04J3/0682Clock or time synchronisation in a network by delay compensation, e.g. by compensation of propagation delay or variations thereof, by ran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52Delay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11/0067Provisions for optical access or distribution networks, e.g. Gigabit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GE-PON), ATM-bas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A-PON), PON-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001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using optical switching
    • H04Q11/0062Network aspects
    • H04Q2011/0079Operation or maintenance aspects
    • H04Q2011/0081Fault tolerance; Redundancy; Recovery; Reconfigurabilit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及系统,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进行主备倒换时业务中断时间较长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在将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后,从所有光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获取测距光终端设备分别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主用光局端设备的时延差值;根据所述时延差值同步所有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在光通信系统中。

Description

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装置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装置及系 统。
背景技术
如图 1所示, 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无源光网络)主要由 0LT ( Optical Line Termination,光路终结点)、光分路器、 0NU( Optical Network Unit, 光网络单元) /ONT (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 光网络终端) 以及 连接这些设备的光纤组成。 0LT作为局端设备, 通过一根主干光纤与光分路器 (Optical splitter)连接,光分路器通过单独的分支光纤连接每一个 0NU。 PON 网络支持主干光纤和 0LT设备的故障保护, 如图 1所示, 互为备份的两个 0LT 设备(0LT1和 0LT2)各自通过独立的主干光纤与光分路器连接。正常情况下, 只有主用 OLT (0LT1 )通过主用主干光纤与 0NU通信。 在系统检测到主用 0LT 端口故障或者主用主干光纤故障时, 将业务切换到备用 0LT (0LT2)继续为 0NU提供服务。 图中的 0LT1和 0LT2可以是两台独立的 0LT设备, 也可是互为 备份但集成在同一个设备中的不同板卡。
为了保证 0LT对各 0NU的业务处理同步, 需要所有的 0NU发送的光信号 到达 0LT的时间相同。 但由于每个 0NU到 0LT的光纤距离不同, 所以, 需要 根据 0NU与 0LT距离的不同, 在 0NU向 0LT发送上行数据时延迟相应的时间, 所延迟的时间称为 EqD (Equalization delay, 均衡时延)。 ONU可以通过以 下方式获取 EqD: 首先, 0LT分别对每个 0NU执行测距处理, 获得 0LT到每个 0NU 的 Rtd ( Round trip delay, 往返程时延), 并参考如下公式分别计算每 个 0NU的 EqD: EqD = Teqd - Rtd, 其中, Teqd是一个常数, 表示均衡往返 程时延(Equalized round trip delay) , 是指该 OLT下最远的 ONU的 Rtd值; 然后, 将上述计算出的 EqD发送到对应的 0NU中; 0NU接收到 EqD后对自身的 均衡时延进行设置。
在 P0N网络的故障保护过程中, 发明人发现目前的 P0N故障保护存在如 下问题: 当 P0N网络出现由于主干光纤故障或主 0LT故障时, 需要切换到备 用 0LT, 但由于主用主干光纤和备用主干光纤的长度不同, 切换后 0NU的 EqD 值也会不同,备用 0LT需要对所有 0NU重新测距并设置新的 EdD。 由于 0NU的 测距处理是串行的, 0LT完成前一个 0NU的测距处理后, 才能开始下一个 0NU 的测距处理。 所有 0NU的测距完成后, 0NU与 0LT之间的业务才能恢复传输。 因此, 故障保护造成的中断时间为: 业务中断时间 = L0S ( Los t Of S i gna l , 信号丟失)检测时间 +倒换决策执行时间 + N X每个 0NU测距时间; 其中, N 为一个 P0N网络中 0LT下接入的 0NU的个数。 如果一个 P0N网络中 0LT下接 入较多的 0NU , 故障保护造成的业务中断时间将会较长, 无法保证业务的连续 性, 给用户带来较差的体验, 降低用户对运营商提供服务的满意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装置及系统, 用于缩短 故障保护造成的业务中断时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实施例釆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包括:
在将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后, 从所有光终端设 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获取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 设备的时延差值; 的时间。
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 包括主用光局端设备、 备用光局端设备和至 少一个光终端设备,
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用于在将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 设备后, 从所有光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并获取测距光 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时延差
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
所述光终端设备, 用于在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 后向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发送数据。
一种光局端设备, 包括:
选择单元, 用于在将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后, 从所有光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 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时延差值; 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装置及系统, 在主干光纤故 障或主用光局端设备故障切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后, 先选出一个测距光终端 设备, 并获取这个选出的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 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时延差值, 然后可以根据这个时延差值去同步所有光 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 由于本发明实施例中在获 取时延差值的时候只需要对测距光终端设备进行测距,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对 所有光终端设备进行重新测距的方案而言,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缩短测距所用 的时间。 使得所有光终端设备能够很快在备用光局端设备下实现同步, 以便 于光终端设备与光局端设备之间的业务恢复传输, 缩短了故障保护造成的业 务中断时间。 进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 提高了用户 对运营商提供服务的满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 1为现有技术中无源光网络的拓朴原理图;
图 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 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框图;
图 4为本发明实施例 1中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 5为本发明实施例 2中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 6为本发明实施例 3中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流程图;
图 7为本发明实施例 4中光局端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如图 2所示, 该方法包括: 业务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 以便继续提供服务; 本实施例在将业务倒换到 备用光局端设备后, 从所有光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选 出的光终端设备可以是该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任意一个光终端设备, 也可以 是根据预定的规则选取某一指定的光终端设备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所述的倒换可以将整个主用光局端设备的所有物理端口倒换到 备用光局端设备; 也可以是仅将出现故障的物理端口由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 到备用光局端设备的物理端口, 原来没有故障的物理端口仍保留在主用光局 端设备正常工作。
202、 获取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光 局端设备的时延差值;
上述时延差值可以为均衡时延差值或往返程时延差值。
203、 为了保证在使用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情况下备用光局端设备对各光终 送的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 如图 3 所示, 该系统包 括主用光局端设备、 备用光局端设备和至少一个光终端设备, 其中备用光局 端设备通过主干光纤连接到光分路器, 各光终端设备通过分支光纤连接到光 分路器; 本实施中的备用光局端设备用于在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 用光局端设备后, 从所有光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并获 取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 时延差值; 在得到上述时延差值后, 该备用光局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差值调 整所有光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 使得备用光局端 设备对各光终端设备的业务处理同步。
为了能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实现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 中的附图, 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 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 明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以下的实施例中运用在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中, 该系统包括主用光 局端设备、 备用光局端设备和至少一个光终端设备, 该系统通过执行如下实 施例中的方法缩短主备倒换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 为了便于描述, 以下的实 施例中均釆用 0LT实现光局端设备的功能, 釆用 0NU实现光终端设备的功能, 实际使用中上述功能也可以由其他设备实现。
实施例 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当业务从主用 0LT切换到备用 0LT后, 备用 0LT从 0NU中选择出一个特殊的 0NU (称为测距 0NU ) , 获取测距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往返程时延以及测距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二往返程 时延; 然后, 根据测距 0NU 的第一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往返程时延获取往返程 时延差值 A Rtd , 并以组播 /广播方式向所有 ONU下发 A Rtd , 以便各个 ONU分 别计算出在备用 0LT下的 EdD。 当然, 本实施例中的保护方法中, 备用 0LT还 可以在测出第二往返程时延后计算测距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二均衡时延, 并最终计算出均衡时延差值 A EdD , 将 A EdD 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下发给所有 0NU, 以便各个 0NU分别计算出在备用 0LT下的 EqD。
在为了使得各 ONU利用 A Rtd能够计算出在备用 0LT下的 EdD, 本实施例 中在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向所有 0NU下发 A Rtd时, 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 往返时延与备用 0LT下的第二均衡往返时延相等时,可直接利用 A Rtd计算出 在备用 0LT下的 EqD;如果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往返时延与备用 0LT下的第 二均衡往返时延不相等, 则需要同时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向所有 0NU下发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往返时延、 以及备用 0LT下的第二均衡往返时延。
具体如图 4所示, 图中表示出了主用 0LT、备用 0LT以及多个 0NU中的两 个, 实际上该系统中可以包含更多的 0NU (其它未示出)。 该方法具体执行过 程如下:
401、 当主用 0LT的主干光纤出现故障后, 主用 0LT和各 0NU由于接收不 到对方的信号, 都会检测到 L0S或 LOF ( Los t of Frame , 帧丟失)告警。 主 用 0LT检测到 L0S/L0F告警, 获知出现主用主干光纤故障, 需要进行主备 0LT 切换: 将接入的 0NU的业务切换到备用 0LT上, 利用备用 0LT提供的备用主 干光纤和各 0NU进行通信(此时, 主用 0LT转变为备用 0LT, 原备用 0LT转变 为新主用 0LT , 本文为描述方便, 不对各 0LT的名称进行变更)。 当各 0NU设 备检测到 L0S告警后,由正常工作状态( OPERATION )切换到弹出状态( POPUP )。 此时, 备用 0LT和各 0NU的业务传输处于中断状态。
402、 备用 0LT 向各 0NU组播 POPUP 消息, 使所有 0NU 进入测距状态 ( Rang ing ), 在光网络中 0NU的 Rang ing状态主要用于测距。
403、 备用 0LT向各个 0NU组播空的 BW Ma 消息, 以停止所有 0NU向备 用 0LT发送数据, 避免干扰后续的对 0NU的测距过程。 404、 备用 OLT从接入的各个 0NU中选择一个 0NU作为测距 0NU。 在实际 运用时,备用 0LT可以从所有接入的 0NU中任意选择出一个 0NU作为测距 0NU, 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指定接入的各 0NU中某一 0NU作为测距 0NU。
405、 备用 0LT向选出的测距 0NU发送测距请求消息 ( Range Reques t ), 并启动测距计时器以便对该测距 0NU执行测距。
406、 测距 0NU接收到测距请求消息 ( Range Reques t )后, 向备用 0LT 返回测距响应消息 (Range Res ponse ), 该测距响应消息在光网络中一般通过 Ser ia l -Number -ONU PL0AM消息实现。
407、 备用 0LT收到测距响应消息, 停止测距计时器, 从测距计时器中可 以得到备用 0LT下的测距 0NU的第二往返程时延(第二 Rtd );
408、 备用 0LT从主用 0LT获取测距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第一 Rtd )。
其中, 该步骤备用 0LT获取第一往返程时延并不一定要在该时间执行, 因为第一往返程时延是主用 0LT预先存有的, 故而该步骤可以在步骤 401之 后的任意时刻执行, 也可以是在步骤 401之前的任意时刻执行, 例如进行 P0N 系统部署的时候, 将接入的各 0NU的参数分别在主用 0LT、备用 0LT中进行配 置预存。 该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备用 0LT获取到接入的各 0NU的参数的具体的 方式和时间, 但要保证在步骤 409执行之前, 备用 0LT 已经成功获取到测距 0NU参数。
409、 备用 0LT根据测距 0NU的第一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往返程时延, 计算 往返程时延差值 Δ R t d。
410、 备用 0LT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向所有 0NU下发 A Rtd , 其中组 播 /广播是较优的实现方案, 而单播是次优方案。
在实际运用时, 可以将步骤 407至 410替换为如下步骤:
407' 、 根据测距 0NU的第二 Rtd计算测距 0NU在备用 0LT下对应的第二 均衡时延(第二 EdD )。 具体计算为: 将备用 0LT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第 二 Teqd)减去所述第二往返程时延即为第二均衡时延。
408' 、 备用 0LT从主用 0LT获取测距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时延 (第一 EqD)。
409' 、 备用 0LT根据测距 0NU的第一均衡时延和第二均衡时延, 计算均 衡时延差值 AEqD。
410' 、 备用 0LT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向所有 0NU下发 AEdD, 其中 组播 /广播是较优的实现方案, 而单播是次优方案。
从上面实施例的描述可以看出, 最终备用 0LT需要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向 所有 0NU下发 ARtd或者 AEdD, 具体的方式可以釆用广播 PLOAM (Physical Layer 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Maintenance, 物理层运行管理维护) 消 息下发 ARtd或 AEqD; 或者釆用特定 Mi! it least GEM Port (吉比特无源光网 絡封装方式组播端口)下发 ARtd/AEqD,即可以通过特定 Multicast GEM Port 下发带 ARtd/AEqD的 PL0AM消息给 0NU。
其中, 组播下发 ARtd/ AEqD的 PL0AM消息格式定义如下:
在执行完上述流程后, 本实施例中的方法还需要执行如下过程:
411、 通过上述的流程之后, 各个 0NU接收到了△ Rtd或△ EqD。 如果 0NU 接收到的是 Δ EqD , 0NU根据 Δ EqD和 0NU的第一 EqD值(即主用 0LT下的 EqD ), 计算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二 EqD, 其中计算公式为: 第二 EdD=第一 EqD值 + △ EqD。
如果 ONU接收到的是 Δ Rtd ,每个 ONU根据各自的第一 EqD值(即主用 0LT 下的 EqD )和往返程时延差值△ Rtd , 获取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二 EqD, 其 中计算公式为: 第二 EdD =第一 EdD值 + (第二均衡往返时延- 第一均衡往返 时延 + A Rtd )。 所以, 在第二均衡往返时延与第一均衡往返时延不相等时, 需要备用 0LT向每个 0NU以广播 /组播的方式下发第二均衡往返时延和第一均 衡往返时延, 一般来讲, 第二均衡往返时延与第一均衡往返时延可以预先配 置在备用 0LT中, 也可以是备用 0LT从主用 0LT获取的。
上述的第一均衡往返时延是一个常数值, 是主用 0LT下 EdD = 0时的 Rtd 数值, 也就是主用 0LT下最远 0NU的 Rtd值; 上述的第二均衡往返时延也是 一个常数值,是备用 0LT下 EdD = G时的 Rtd数值,也就是备用 0LT下最远 0NU 的 Rtd值。 如果第二均衡往返时延与第一均衡往返时延相等, 则第二 8(^值= 第一 EdD值 + A Rtd , 此时就不需要下发第二均衡往返时延和第一均衡往返时 延。
在所有 0NU都得到备用 0LT下的 EqD并完成 EqD的设置后, 备用 0LT和 接入备用 0LT的 0NU可以恢复业务传输。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后, 在进行主用 0LT和备用 0LT倒换的时候, 业务中 断时间 = L0S检测时间 +倒换决策执行时间 + 1 0NU测距时间; 其中, l x 0NU测距时间指备用 0LT向测距 0NU发送测距请求消息到备用 0LT计算出往返 程时延的时间, 这个时间大概在 0. 6ms左右; 1 X 0NU测距时间还包括釆用多 播 /广播方式通知向所有 0NU 下发 Δ Rtd 或 A EqD 的时间, 这个时间大概在 0. 4ms左右, 所以, 整个测距时间在 1ms左右。
L0S检测时间小于 lms , 倒换决策执行时间也可以在 lms 内完成, 这两个 的时间小于 2ms。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中断时间最多需要 3ms; 完全可以满足业务中断小于 50ms时间的要求。
而现有技术中的业务中断时间为:业务中断时间 = L0S检测时间 +倒换决 策执行时间 + Ν ONU测距时间; 其中, N为一个 PON 0LT下接入的 ONU数目。 根据上述业务中断时间的公式可以看出, 其中, 0NU重新测距的时间直接 制约着业务中断时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每个 0NU的测距时间在 lms左右。 一 个 P0N端口下接入的 0NU的个数的越多, 发生主备 0LT倒换后承载业务的中 断时间就会越长。 通常要求主备倒换造成业务的中断时间为小于 50ms , 如果 一个 P0N端口下接入 64个 0NU或者更多, 业务的中断时间大大超过 50ms的 要求。 并且扩容是 P0N网络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接入 P0N的 0NU的个数 的大量增加, 当在业务运行的过程需要进行重新测距时, 现有技术中的倒换 保护方法对于那些对业务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 如 TDM (T ime D i v i s i on Mu l t i p l ex , 时分复用)话音业务, 视频业务等等, 将无法满足其时延要求。
但是釆用本发明实施例之后, 能够将倒换保护过程中造成的业务中断时 间控制在 3ms左右, 满足业务中断小于 50ms时间的要求, 能够应用于很多对 业务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
实施例 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当业务从主用 0LT切换到备用 0LT后, 备用 0LT先从 0NU中选择出一个特殊的 0NU (称为测距 0NU ), 获取测 距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并获取测距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 二往返程时延; 然后, 根据测距 0NU 的第一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往返程时延获 取往返程时延差值 A Rtd , 并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指示所有 0NU保持原有 的均衡时延不变,而由备用 0LT根据 Δ Rt d调整各个 0NU上行帧头的起始时间。 当然, 本实施例中的保护方法中, 备用 0LT还可以在测出第二往返程时延后 计算测距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二均衡时延, 并最终计算出均衡时延差值 Δ EqD , 并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指示所有 0NU保持原有的均衡时延不变, 而 由备用 0LT根据 Δ EqD调整各个 0NU上行帧头的起始时间。
在指示所有 0NU保持原有的均衡时延不变时, 可能需要向所有 0NU组播 / 广播 /单播下发其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时延。 所以需要另外获取各个 0NU 在主用 OLT下的第一均衡时延; 或者另外获取各个 0NU在在主用 0LT下的第 一往返程时延, 然后利用该第一往返程时延计算出对应的第一均衡时延。
具体如图 5所示, 图中表示出了主用 0LT、备用 0LT以及多个 0NU中的两 个, 实际上该系统中可以包含更多的 0NU (其它未示出)。 该方法具体执行过 程如下:
501、 当主用 0LT的主干光纤出现故障后, 主用 0LT和各 0NU由于接收不 到对方的信号, 都会检测到 LOS (Lost Of Signal, 信号丟失)或 LOF (Lost of Frame, 帧丟失)告警。 主用 0LT检测到 L0S/L0F告警, 获知出现主用主 干光纤故障, 需要进行主备 0LT切换: 将接入的 0NU的业务切换到备用 0LT 上, 利用备用 0LT提供的备用主干光纤和各 0NU进行通信(此时, 主用 0LT 转变为备用 0LT,原备用 0LT转变为新主用 0LT,下文为描述方便,不对各 0LT 的名称进行变更)。 当各 0NU 设备检测到 L0S 告警后, 由正常工作状态
(OPERATION)切换到弹出状态( POPUP )。 此时, 备用 0LT和各 0NU的业务传 输处于中断状态。
502、 备用 0LT 向各 0NU组播 POPUP 消息, 使所有 0NU 进入测距状态 ( Ranging ), 在光网络中 0NU的 Ranging状态主要用于测距。
503、 备用 0LT向各个 0NU组播空的 BW Ma 消息, 以停止所有 0NU向备 用 0LT发送数据, 避免干扰后续的对 0NU的测距过程。
504、 备用 0LT从接入的各个 0NU中选择一个 0NU作为测距 0NU。 在实际 运用时 ,备用 0LT可以从所有接入的 0NU中任意选择出一个 0NU作为测距 0NU , 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指定接入的各 0NU中某一 0NU作为测距 0NU。
505、 备用 0LT向选出的测距 0NU发送测距请求消息 (Range Request ), 并启动测距计时器以便对该测距 0NU执行测距。
506、 测距 0NU接收到测距请求消息 (Range Request )后, 向备用 0LT 返回测距响应消息 (Range Response ), 该测距响应消息在光网络中一般通过 Serial-Number-ONU PL0AM消息实现。 507、 备用 OLT收到测距响应消息, 停止测距计时器, 从测距计时器中可 以得到备用 0LT下的测距 0NU的第二往返程时延(第二 Rtd );
508、 备用 0LT从主用 0LT获取测距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第一 Rtd )。
其中, 该步骤备用 0LT获取第一往返程时延并不一定要在该时间执行, 因为第一往返程时延是主用 0LT预先存有的, 故而该步骤可以在步骤 501之 后的任意时刻执行, 也可以是在步骤 501之前的任意时刻执行, 例如进行 P0N 系统部署的时候, 将接入的各 0NU的参数分别在主用 0LT、备用 0LT中进行配 置预存。 该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备用 0LT获取到接入的各 0NU的参数的具体的 方式和时间, 但要保证在步骤 509执行之前, 备用 0LT 已经成功获取到测距 0NU参数。
509、 备用 0LT根据测距 0NU的第一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往返程时延, 计算 往返程时延差值 Δ R t d。
510、 备用 OLT指示所有处于 Rang ing状态的 0NU保持原来的 EqD值, 以 使各 0NU退出 Rang ing状态, 进入 Opera t ion (工作)状态, 然后执行 511。
511、 备用 0LT按照 A Rtd所代表的时间调整各 0NU后续上行帧头的起始 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中 510的具体实现可以釆用但不限于如下方式的任意一种: 第一、 将现有单播 Rang ing—Time PL0AM 消息修改为组播 Rang ing—Time PL0AM消息, 然后利用修改后的消息以组播方式通知所有 0NU保持原来的 EqD 值。 爹改后的 Rang ing_Time PL0AM消息格式定义如下:
2 00000100 表明消息类型为 "Rang ing—Time "
3 00000000或 00000000表明携带主用链路 EdD值
00000001或 00000001表明携带备用链路 EqD值
00000011 00000011表明保持现有的 EqD值
4 - 7 XXXXXXXX EqD值
8 - 12 未规定 预留
第二、 将现有单播 Rang ing—Time PLOAM 消息修改为组播 Rang ing—Time PLOAM消息, 釆用特定 Mul t ica s t GEM Por t下发修改后的组播 Rang ing—Time PLOAM消息。
第三、 备用 0LT预先要获取了各个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时延, 则在 510步骤中备用 0LT可以釆用特定 Mul t icas t GEM Por t承载下发给各个 0NU的单播 Rang ing—Time PLOAM消息, 每个单播 Rang ing—Time PLOAM消息携 带对应的第一均衡时延, 以保证所有 0NU保持第一均衡时延。
第四、 备用 0LT预先获取了各个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时延, 则 在 510步骤中备用 0LT以单播的方式分别通过现有的单播 Rang ing_Time PLOAM 消息下发第一均衡时延给对应的 0NU, 以保证所有 0NU保持第一均衡时延。
上述第三和第四种方法中需要用到的第一均衡时延实际上可以釆用如下 方式计算出来: 首先备用 0LT预先获取各个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往返程 时延, 然后利用第一往返程时延计算出各个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时 延, 并分别按照第三或第四种方法指示所有处于 Ranging状态的 0NU保持原 来的 EqD值。
在实际运用时, 可以将步骤 507至 511替换为如下步骤:
507' 、 根据测距 0NU的第二 Rtd计算测距 0NU在备用 0LT下对应的第二 均衡时延(第二 EdD )。 具体计算为: 将备用 0LT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第 二 Teqd)减去所述第二往返程时延即为第二均衡时延。
508' 、 备用 0LT从主用 0LT获取测距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均衡时延 (第一 EqD )。
509' 、 备用 OLT根据测距 ONU的第一均衡时延和第二均衡时延, 计算均 衡时延差值 A EqD。
510' 、 备用 0LT指示所有处于 Rang ing状态的 0NU保持原来的 EqD值, 以使 0NU退出 Rang ing状态, 进入 Opera t ion (工作)状态, 然后执行 511 ' 。
511 ' 、备用 0LT按照 A EdD所代表的时间调整后续上行帧头的起始时间。 在所有 0NU都收到备用 0LT下发的保持原有 EdD不变的指示后,备用 0LT 和接入备用 0LT的 0NU可以恢复业务传输。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后, 在进行主用 0LT和备用 0LT倒换的时候, 如果备 用 0LT釆用组播 /广播方式指示所有 0NU保持均衡时延不变, 则业务中断时间 = L0S检测时间 +倒换决策执行时间 + 1 0NU测距时间 +EqD组播通知时间; 其中, 1 X 0NU测距时间指备用 0LT向测距 0NU发送测距请求消息到备用 0LT 计算出往返程时延的时间, 这个时间大概在 0. 6ms左右; EqD组播通知时间大 概在 0. 4ms左右, 所以, l x 0NU测距时间 +EqD组播通知时间在 1ms左右。 L0S 检测时间小于 1ms ,倒换决策执行时间也可以在 1ms 内完成, 这两个的时间小 于 2ms。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中断时间最多需要 3ms ; 完全可以 满足业务中断小于 50ms时间的要求。
而现有技术中的业务中断时间为:业务中断时间 = L0S检测时间 +倒换决 策执行时间 + N 0NU测距时间; 其中, N为一个 PON 0LT下接入的 0NU数目。
根据上述业务中断时间的公式可以看出, 其中, 0NU重新测距的时间直接 制约着业务中断时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每个 0NU的测距时间在 lms左右。 一 个 P0N端口下接入的 0NU的个数的越多, 发生主备 0LT倒换后承载业务的中 断时间就会越长。 通常要求主备倒换造成业务的中断时间为小于 50ms , 如果 一个 P0N端口下接入 64个 0NU或者更多, 业务的中断时间大大超过 50ms的 要求。 并且扩容是 P0N网络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接入 P0N的 0NU的个数 的大量增加, 当在业务运行的过程需要进行重新测距时, 现有技术中的倒换 保护方法对于那些对业务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 如 TDM (Time Divi s ion Mul t iplex , 时分复用)话音业务, 视频业务等等, 将无法满足其时延要求。
但是釆用本发明实施例之后, 能够将倒换保护过程中造成的业务中断时 间控制在 3ms左右, 满足业务中断小于 50ms时间的要求, 能够应用于很多对 业务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
即使备用 0LT釆用单播方式指示所有 0NU保持均衡时延不变, 则业务中 断时间 = L 0 S检测时间 +倒换决策执行时间 + 1 0NU测距时间 + ( N_ 1 ) EqD 单播串行通知时间; 其中, l x 0NU测距时间包括备用 0LT向测距 0NU发送测 距请求消息到备用 0LT计算出往返程时延的时间, 这个时间大概在 0. 6ms左 右; 釆用单播通知其中一个 0NU保持 EqD的时间大约为 0. 4ms , 加上前面的 0. 6ms共 1ms左右。 然后, 还釆用单播方式通知剩余(N - 1 )每个 0NU保持 EqD, 所用时间大约为 (N - 1 ) 0. 4ms , 最后所用的时间也比现有技术中要短, 相对组播 /广播方式, 业务中断时间较长, 为次优方案。
实施例 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当业务从主用 0LT切换到备用 0LT后, 备用 0LT先从 0NU中选择出一个特殊的 0NU (称为测距 0NU ), 获取测 距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并获取测距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 二往返程时延; 然后, 根据测距 0NU 的第一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往返程时延获 取往返程时延差值 A Rtd , 并获取每个 O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 Rtd; 再根据 第一 Rtd和 A Rtd计算出每个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二均衡延迟,计算公式为: 第二均衡往返时延 Te 值- (第一往返程延迟- A Rtd )0 其中, 第二均衡往 返时延是一个常数值, 是备用 0LT下 EqD = 0时的 Rtd数值, 也就是备用 0LT 下最远 0NU的 Rtd值。 最后将计算出的第二均衡延迟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下发 到各个 0NU。
具体如图 6所示, 图中表示出了主用 0LT、备用 0LT以及多个 0NU中的两 个, 实际上该系统中可以包含更多的 0NU (其它未示出)。 该方法具体执行过 程如下:
601、 当主用 OLT的主干光纤出现故障后, 主用 0LT和各 0NU由于接收不 到对方的信号, 都会检测到 LOS ( Los t Of S i gna l , 信号丟失)或 LOF ( Los t of Frame , 帧丟失)告警。 主用 0LT检测到 L0S/L0F告警, 获知出现主用主 干光纤故障, 需要进行主备 0LT切换: 将接入的 0NU的业务切换到备用 0LT 上, 利用备用 0LT提供的备用主干光纤和各 0NU进行通信(此时, 主用 0LT 转变为备用 0LT, 原备用 0LT转变为新主用 0LT, 下文为描述方便, 不改变各 0LT的名称)。 当各 0NU设备检测到 L0S告警后, 由正常工作状态( OPERATI ON ) 切换到弹出状态 ( POPUP )。 此时, 备用 0LT和各 0NU的业务传输处于中断状 态。
602、 备用 0LT 向各 0NU组播 POPUP 消息, 使所有 0NU 进入测距状态 ( Rang ing ), 在光网络中 0NU的 Rang ing状态主要用于测距。
603、 备用 0LT向各个 0NU组播空的 BW Ma 消息, 以停止所有 0NU向备 用 0LT发送数据, 避免干扰后续的对 0NU的测距过程。
604、 备用 0LT从接入的各个 0NU中选择一个 0NU作为测距 0NU。 在实际 运用时 ,备用 0LT可以从所有接入的 0NU中任意选择出一个 0NU作为测距 0NU , 也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指定接入的各 0NU中某一 0NU作为测距 0NU。
605、 备用 0LT向选出的测距 0NU发送测距请求消息 ( Range Reques t ), 并启动测距计时器以便对该测距 0NU执行测距。
606、 测距 0NU接收到测距请求消息 ( Range Reques t )后, 向备用 0LT 返回测距响应消息 (Range Res ponse ), 该测距响应消息在光网络中一般通过 Ser ia l -Number -ONU PL0AM消息实现。
607、 备用 0LT收到测距响应消息, 停止测距计时器, 从测距计时器中可 以得到备用 0LT下的测距 0NU的第二往返程时延(第二 Rtd );
608、 备用 0LT从主用 0LT获取测距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第一 Rtd ); 并且获取每个 ONU 0NU在主用 0LT下的第一往返程时延(第一 Rtd)。
其中, 该步骤备用 OLT获取第一往返程时延并不一定要在该时间执行, 因为第一往返程时延是主用 0LT预先存有的, 故而该步骤可以在步骤 601之 后的任意时刻执行, 也可以是在步骤 601之前的任意时刻执行, 例如进行 P0N 系统部署的时候, 将接入的各 0NU的参数分别在主用 0LT、备用 0LT中进行配 置预存。 该发明实施例不限制备用 0LT获取到接入的各 0NU的参数的具体的 方式和时间, 但要保证在步骤 609执行之前, 备用 0LT 已经成功获取到测距 0NU参数。
609、 备用 0LT根据测距 0NU的第一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往返程时延, 计算 往返程时延差值 Δ R t d。
610、 备用 OLT根据 ARtd和每个 0NU的第一 Rtd计算出每个 0NU在备用 0LT下的第二 EdD;具体计算公式为: 第二均衡时延 =第二均衡往返时延-(第 一往返程时延 -ARtd)。 其中, 第二均衡往返时延是一个常数值, 是备用 0LT 下 EdD = 0时的 Rtd数值, 也就是备用 0LT下最远 0NU的 Rtd值。
上述计算公式的推导原理如下:
用 Tpd表示光纤传播时延 ( Optical fibre propagation delay), 对于 0NU/0NT, Tpd=分支光纤传播时延值 +主干光纤传播时延值; 同一个 0NU到主 备 0LT的 Tpd在分支光纤段相同, 在主干光纤段由于距离的不同而导致主干 光纤传播时延不同; 对于第 n个 0NU/0NT, 其在主备 0LT上的往返程时延差值 为同一个 ONUn在主备主干光纤传播时延差值 Δ Rtd, 即
△ Rtd (n)= Rtd (主用 , n) -Rtd (备用 , n) ,
并且 ARtd =ARtd (1)= ARtd (2)=... = ARtd (n)=固定值;
当第 n个 0NU/0NT由主 OLT切换到备 0LT时, 0NU(n)在备用 0LT的均衡 时延 EqD (备用, n) = Teqd (备用)- Rtd (备用, n) = Teqd (备用)- [Rtd (主用,n)_ △ Rtd]。
611、 备用 OLT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向所有 0NU—次性下发所有 0NU对应 的第二 EqD, ONU从组播 /广播报文中分别提取相应的第二 EdD。在所有 ONU都 得到备用 0LT下的 EdD并完成 EdD的设置后,备用 0LT和接入备用 0LT的 0NU 可以恢复业务传输。
备用 0LT 釆用特定 Mul t ica s t GEM Por t 承载下发给各个 0NU 的单播 Rang ing—Time PLOAM消息, 每个单播 Rang ing—Time PLOAM消息携带第二 EqD 值给 ONU ID所对应的 ONU; 0NU可以根据 Rang ing—Time PLOAM消息中的 ONU ID 获取相应 Rang i ng -T i me PLOAM消息所携带的第二 EqD值。
釆用本发明实施例后, 在进行主用 0LT和备用 0LT倒换的时候, 业务中 断时间 = L0S检测时间 +倒换决策执行时间 + 1 0NU测距时间; 其中, l x 0NU测距时间指备用 0LT向测距 0NU发送测距请求消息到备用 0LT计算出往返 程时延的时间, 这个时间大概在 0. 6ms左右; 1 X 0NU测距时间还包括釆用多 播 /广播方式通知向所有 0NU下发第二 EqD的时间, 这个时间大概在 0. 4ms左 右, 所以, 整个测距时间在 lms左右。
L0S检测时间小于 lms , 倒换决策执行时间也可以在 lms 内完成, 这两个 的时间小于 2ms。 由此可见,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业务中断时间最多需要 3ms; 完全可以满足业务中断小于 50ms时间的要求。
而现有技术中的业务中断时间为:业务中断时间 = L0S检测时间 +倒换决 策执行时间 + N 0NU测距时间; 其中, N为一个 PON 0LT下接入的 0NU数目。
根据上述业务中断时间的公式可以看出, 其中, 0NU重新测距的时间直接 制约着业务中断时间。 由上述描述可知每个 0NU的测距时间在 lms左右。 一 个 P0N端口下接入的 0NU的个数的越多, 发生主备 0LT倒换后承载业务的中 断时间就会越长。 通常要求主备倒换造成业务的中断时间为小于 50ms , 如果 一个 P0N端口下接入 64个 0NU或者更多, 业务的中断时间大大超过 50ms的 要求。 并且扩容是 P0N网络的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接入 P0N的 0NU的个数 的大量增加, 当在业务运行的过程需要进行重新测距时, 现有技术中的倒换 保护方法对于那些对业务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 如 TDM (Time Divi s ion Mul t iplex, 时分复用)话音业务, 视频业务等等, 将无法满足其时延要求。 但是釆用本发明实施例之后, 能够将倒换保护过程中造成的业务中断时 间控制在 3ms左右, 满足业务中断小于 50ms时间的要求, 能够使用在很多对 业务时延要求较高的业务中。
综合对比实施例 1、 2、 3对应的方法, 可以得到与现有技术中业务中断 时间的比较, 具体见下表:
综合上述实施例可以总结出本发明实施例中釆用多播 /广播方式存在如 下优点:1、 业务中断时间是恒定的, 并不随光终端设备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并且业务中断时间仅约 3ms , 远小于 50ms , 能够应用于很多对业务时延要求 较高的业务中; 2、 对于本发明提出的备用光局端设备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向 只需获取测距光终端设备的第一 EqD/Rtd值即可, 无需获取非测距光终端设 备的第一 EqD/Rtd值, 主备光局端设备间的同步信息数据量最少。
实施例 4: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光局端设备, 用于实施本发明上述实施例中的 方法。 如图 7所示, 该光局端设备包括: 选择单元 71、 获取单元 72、 同步单 元 73。
其中, 选择单元 71用于在当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 备后, 从所有光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获取单元 72用于 获取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 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
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各个单元的实现方式, 所述同步单元 73包括但不限 于如下三种实现方式:
第一、 如图 7所示, 所述同步单元 73包括第一发送模块 731 , 该第一发 送模块 731 用于将所述时延差值下发给所有光终端设备; 并指示每个光终端 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差值分别计算出各自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设置所计算出的均衡时延。
光终端设备计算均衡时延的方式可以因时延差值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例 如: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均衡时延差值, 所述光终端设备将光终端设备与主 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均衡时延差值作为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 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往返程时延差值, 且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 往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相等, 则每个光终端 设备将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往返程时延差值作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往返程时延差值, 且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 往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不相等, 则所述第一 发送模块 731 还用于将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 端设备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下发给所有光终端设备; 且每个光终端设备将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往返 程时延差值、 并加上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的差作为光 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第二、 如图 7中的虚线所示, 所述同步单元 73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 732 和调整模块 733。 其中, 第二发送模块 732用于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发送 消息指示所有光终端设备保持原有的均衡时延不变; 调整模块 733按照所述 时延差值代表的时间调整每个光终端设备上行帧头的起始时间。
具体而言, 第二发送模块 732可以将单播方式的指示消息承载到组播 /广 播通道中向所有光终端设备下发, 以指示所有光终端设备保持原有的均衡时 延不变; 或者第二发送模块 732将单播方式的指示消息修改为组播 /广播消息 向所有光终端设备下发, 以指示所有光终端设备保持原有的均衡时延不变。
如果所述获取单元 72还获取了每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 第一均衡时延; 则所述第二发送模块 732还可以向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 每个光终端设备分别下发对应的第一均衡时延以指示光终端设备保持原有的 均衡时延不变。
如果所述获取单元 72还获取了每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 第一往返程时延, 并利用该第一往返程时延计算出对应的第一均衡时延; 则 所述第二发送模块 732 还可以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向每个光终端设备分 别下发对应的第一均衡时延以指示光终端设备保持原有的均衡时延不变。
第三、如图 7中的点划线所示,所述同步单元 73包括:第一获取模块 734、 第一计算模块 735、 第三发送模块 736。 其中, 第一获取模块 734用于获取每 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第一计算模块 735 用于根据公式^1)= 1 (1 _ [1¾(1。 _舰(1]进行计算, 其中, £90„表示任意一个光 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二均衡时延, Teqd表示备用光局端设备 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 Rtdn表示任意一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 间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ARtd表示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 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往返程时延差值; 第三发送模块 736 用于以组 播 /广播的方式将所计算出的第二均衡时延分别发送给对应的光终端设备, 并 指示每个光终端设备分别设置所计算出的均衡时延。
上述的获取单元 72可以釆用但不限于如下两种实现方式: 第一、 所述获取单元 72从主用光局端设备中获取测距光终端设备与主用 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并对测距光终端设备进行测距得到测距 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二往返程时延; 然后根据所述第一往 返程时延和第二往返程时延计算出往返程时延差值。
第二、 所述获取单元 72从主用光局端设备中获取测距光终端设备与主用 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一均衡时延, 或者读取预先从主用光局端设备中获取测 距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一均衡时延; 并对测距光终端设备 进行测距得到测距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二往返程时延; 然 后根据所述第二往返程时延计算出测距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第 二均衡时延, 根据所述第一均衡时延和第二均衡时延计算出均衡时延差值。
釆用上述实施例之后, 因为只需要对测距光终端设备进行测距, 相对于 现有技术中对所有光终端设备进行重新测距的方案而言, 本发明实施例能够 缩短测距所用的时间。 使得所有光终端设备能够很快在备用光局端设备下实 现同步, 即: 实现所有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相同; 以便于光终端设备与光局端设备之间的业务恢复传输, 缩短了故障保护造成 的业务中断时间。 进而保证业务的连续性, 给用户带来较好的体验, 提高了 用户对运营商提供服务的满意度。
以上实施例中的光终端设备可以是 0NT或者 0NU , 光局端设备可以是 0LT 或者其他的光局端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主要用在光通信系统中, 特别是需要 0LT进行信号同步处 理的光通信系统中。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 发明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的方式来实现, 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 但 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 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 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 该 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可读取的存储介质中, 如计算机的软盘, 硬盘或光盘 等, 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 服务器, 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 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 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 权 利 要求 书
    1、 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
    在将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后, 从所有光终端设备 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获取所述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所述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 光局端设备的时延差值; 时间。
  2. 2、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 述时延差值同步所有光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包括: 将所述时延差值下发给所有光终端设备, 使每个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延 差值分别计算出各自与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并设置所计算出 的均衡时延。
  3. 3、 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均衡时延差值, 则每个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差值 分别计算出各自与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具体为: 将光终端设备 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所述均衡时延差值作为光终端设备与备 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往返程时延差值, 则每个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差 值分别计算出各自与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具体为: 将光终端设 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往返程时延差值作为光终端设备与所 述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往返程时延差值, 且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往 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不相等, 则该方法还包括: 将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二均衡往 返程时延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下发给所有光终端设备; 且 每个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差值分别计算出各自与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 之间的均衡时延具体为: 将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 往返程时延差值、 并加上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的差作为 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4. 4、 根据权利要求 3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均 衡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被预先配置在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中, 或
  5. 5、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 述时延差值同步所有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包括: 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指示所有光终端设备保持原有的均衡时延不变; 按照所述时延差值代表的时间调整每个光终端设备上行帧头的起始时间。
  6. 6、 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 述时延差值同步所有光终端设备发送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包括: 获取每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根据公式 进行计算, 其中, EqDn表示任意一个光终 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二均衡时延, Teqd表示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 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 Rtdn表示任意一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 一往返程时延, ARtd表示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 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往返程时延的差值;
    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将所计算出的第二均衡时延分别发送给对应的光终端 设备, 并指示每个光终端设备分别设置所计算出的均衡时延。
  7. 7、 根据权利要求 1至 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 其特征在 于, 所述时延差值为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 用光局端设备的往返程时延的差值; 或者所述时延差值为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 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均衡时延的差值。
  8. 8、 一种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 包括主用光局端设备、 备用光局端设备和至 少一个光终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用于在将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 备后, 从所有光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并获取测距光终端 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时延差值; 并根 据所述时延差值同步所有光终端设备发送的数据到达备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 所述光终端设备, 用于在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后 向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发送数据。
  9. 9、 根据权利要求 8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备用 设备的时间时, 每个光终端设备, 还用于根据所述时延差值分别计算出各自与备用光局端 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并设置所计算出的均衡时延。
  10. 10、 根据权利要求 9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 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均衡时延差值, 则每个光终端设备将其与主用光局端 的均衡时延;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往返程时延差值, 则每个光终端设备将光终端设备与 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往返程时延差值作为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 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往返程时延差值, 且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往 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不相等, 则所述备用光局 端设备还用于将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端设备下 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下发给所有光终端设备; 每个光终端 设备将其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往返程时延差值、 并加上第一 均衡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的差作为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 之间的均衡时延。
  11.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用 光局端设备中预先配置了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 或者所 述备用光局端设备从主用光局端设备中获取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均衡往 返程时延。
  12. 12、 根据权利要求 8 所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备 端设备的时间时:
    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 还用于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指示所有光终端设 备保持原有的均衡时延不变, 并按照所述时延差值代表的时间调整每个光终端 设备上行帧头的起始时间。
  13. 1 3、 根据权利要求 8 述的光网络倒换保护系统, 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备用 设备的时间时,
    所述备用光局端设备, 还用于获取每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 的往返程时延; 根据公式 进行计算, 其中, EqD n表示任 备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 Rtdn表示任意一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 间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ARtd表示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测距光终 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往返程时延的差值; 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将所计算出 的均衡时延分别发送给对应的光终端设备, 并指示每个光终端设备分别设置所 计算出的均衡时延。
  14. 14、 一种光局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包括:
    选择单元, 用于在将业务从主用光局端设备倒换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后, 从 所有光终端设备中选择一个作为测距光终端设备;
    获取单元, 用于获取所述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和所述测距光 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时延差值; 用光局端设备的时间。
  15. 15、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光局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单元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 用于将所述时延差值下发给所有光终端设备; 并指示每个 光终端设备根据所述时延差值分别计算出各自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 延, 设置所计算出的均衡时延。
  16. 16、 根据权利要求 15所述的光局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均衡时延差值, 所述光终端设备将光终端设备与主用 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往返程时延差值, 则每个光终端设备将光终端设备与 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往返程时延差值作为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 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如果所述时延差值为往返程时延差值, 且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往 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不相等, 则所述发送模块 还用于将主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备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二 均衡往返程时延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下发给所有光终端设备; 且
    每个光终端设备将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加上往返 程时延差值、 并加上第一均衡往返程时延和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的差作为光终 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均衡时延。
  17. 17、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光局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单元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 用于以组播 /广播 /单播的方式发送消息指示所有光终端设 备保持原有的均衡时延不变;
    调整模块, 按照所述时延差值代表的时间调整每个光终端设备上行帧头的 起始时间。
  18. 18、根据权利要求 14所述的光局端设备, 其特征在于, 所述同步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 用于获取每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一往 返程时延;
    第一计算模块,用于根据公式 EqD n = Teqd - [Rtdn - ARtd]进行计算,其中, EqDn 表示任意一个光终端设备与备用光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二均衡时延, Teqd表示备 用光局端设备下的第二均衡往返程时延, Rtdn表示任意一个光终端设备与主用光 局端设备之间的第一往返程时延, ARtd表示测距光终端设备到备用光局端设备 和测距光终端设备到主用光局端设备的往返程时延的差值;
    第三发送模块, 用于以组播 /广播的方式将所计算出的第二均衡时延分别发 送给对应的光终端设备, 并指示每个光终端设备分别设置所计算出的均衡时延。
CN200980146906.1A 2009-08-26 2009-08-26 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Active CN1022396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09/073532 WO2011022883A1 (zh) 2009-08-26 2009-08-26 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9664A true CN102239664A (zh) 2011-11-09
CN102239664B CN102239664B (zh) 2014-07-09

Family

ID=43627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6906.1A Active CN102239664B (zh) 2009-08-26 2009-08-26 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515276B2 (zh)
EP (2) EP2426856B1 (zh)
CN (1) CN102239664B (zh)
WO (1) WO20110228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82788A (zh) * 2009-01-16 2011-12-14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接入网中的方法和互连节点
CN101990132A (zh) * 2009-07-30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路终端快速更新光网络单元测距结果的方法及系统
SG194129A1 (en) * 2011-05-17 2013-11-29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Protection for fibre optic access networks
WO2013082804A1 (zh) * 2011-12-09 2013-06-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网络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光线路终端以及光网络系统
US9025949B2 (en) * 2011-12-09 2015-05-05 Zte Corporation Equalization delay agnos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protect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US20140050471A1 (en) * 2012-08-15 2014-02-20 Alcatel-Lucent Usa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Protection In A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KR102132491B1 (ko) * 2014-02-24 2020-07-09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수동 광 네트워크에서의 고속 보호 절체 방법
CN104022818B (zh) * 2014-05-21 2016-08-17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otn板卡的业务动态切换测试系统、方法及装置
AU2017260108B2 (en) * 2016-05-04 2021-08-26 Adtran,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erforming optical line terminal (OLT) failover switches in optical networks
JP7439912B2 (ja) * 2020-04-14 2024-02-28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通信システム及び親局装置
CN116746093A (zh) * 2020-12-24 2023-09-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灵活以太网开销帧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071149A1 (en) * 2000-12-12 2002-06-13 Xu Dexiang Joh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tection of an 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interface
US6771908B2 (en) * 2001-02-12 2004-08-03 Lucent Technologies Inc. Fast protection switching by snooping on downstream signals in an optical network
CN1258270C (zh) * 2003-05-29 2006-05-31 上海交通大学 无源光网络保护方法
CN100414904C (zh) * 2004-12-17 2008-08-27 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以太无源光网络上行接入方法
CN101378311B (zh) * 2007-08-27 2013-01-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倒换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EP2053762A1 (en) * 2007-10-24 2009-04-29 British Telecommunications public limited company Optical communication
CN101557539B (zh) * 2008-04-09 2012-11-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光网络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855491B2 (en) * 2008-12-30 2014-10-07 Broadcom Corporation Techniques for protecting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CN101990132A (zh) * 2009-07-30 2011-03-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光线路终端快速更新光网络单元测距结果的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26856A4 (en) 2012-04-25
EP2426856B1 (en) 2015-04-22
US8515276B2 (en) 2013-08-20
WO2011022883A1 (zh) 2011-03-03
EP2892184A1 (en) 2015-07-08
CN102239664B (zh) 2014-07-09
US20120082449A1 (en) 2012-04-05
EP2426856A1 (en) 2012-03-07
EP2892184B1 (en)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39664A (zh) 光网络倒换保护方法、装置及系统
JP5154686B2 (ja) 受動型光ネットワーク(pon)のための即時保護方式
US10244295B2 (e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s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CN102075238B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及其保护倒换方法
CN101557539B (zh) 一种光网络发送数据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US872445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lementing trunk optical fiber protection in ethernet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EPON)
JP4992472B2 (ja) Ponシステム、局側装置及びそれらに用いる冗長化方法
JP5372960B2 (ja) 保護されたパッシブ光学通信システム
US9025949B2 (en) Equalization delay agnostic protection switching in protected passive optical networks
US9338530B2 (en) Versatile optical network interface methods and systems
AU2008353014B2 (en) Fast protection scheme for passive optical network
JP4913865B2 (ja) 光通信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親局光通信装置、光通信方法および通信プログラム
WO2012119439A1 (zh) 光网络系统的数据通信方法、光网络单元及系统
CN101895791A (zh) 以太网无源光网络中保护切换方法与装置
CN101615927A (zh) 一种光接入系统的倒换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1873514B (zh) 无源光网络保护模式快速切换的方法及系统及光网络单元
WO2011144110A2 (zh) 光网络系统的通信方法、系统及装置
WO2018184340A1 (zh) 一种无源光网络中拓扑确定、构建的方法及装置
CN103139669A (zh) 数据发送方法及系统
JP5640877B2 (ja) 通信システム、親局装置および通信回線切替方法
WO2012071828A1 (zh) 一种全保护模式下无源光网络中的传输数据的方法及系统
CN117156326B (zh) 保护倒换方法、装置及olt设备
JP6820769B2 (ja) 子局装置及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CN117579963A (zh) 测距方法、测距装置和xpon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