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6306B -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6306B
CN102236306B CN201110062703.3A CN201110062703A CN102236306B CN 102236306 B CN102236306 B CN 102236306B CN 201110062703 A CN201110062703 A CN 201110062703A CN 102236306 B CN102236306 B CN 10223630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ransfer roll
recording medium
image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270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6306A (zh
Inventor
神头典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363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63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63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630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Abstract

一种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该转印装置包括:转印辊;第一弹性体,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方向对转印辊施力;一对滑动部件,彼此独立地支撑转印辊的两端;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能够滑动地支撑各滑动部件并彼此独立地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输送引导部,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并且被第二弹··部件向转印辊保持部件的方向施力,从而通过滑动部件限制旋转。

Description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相关申请的参考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2010年4月2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1/326537的优先权,并将此临时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本文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背景技术
复印机、打印机等电子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转印装置将显影图像从转印带或感光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并且将该转印的显影图像定影在记录介质上,由此形成图像。 
转印装置具有转印辊,通过向该转印辊施加电压并加压来将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转印有显影图像的记录介质沿着输送引导部输送到定影装置。 
因此,转印辊的定位以及位于转印辊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的输送引导部的定位,是保证良好的转印以及避免堵塞所必需的。 
现有的转印辊与输送引导部安装在一体地形成的保持部件上。转印辊表面被弹性部件覆盖,外形尺寸的精度不高。 
因此,必须考虑转印辊的外形尺寸的公差,增强弹簧向面对转印辊的转印对向辊或者感光鼓方向的加压。由于保持转印辊的保持部件需要有承受该加压的强度,故导致重量的增加、制造成本的增加。 
关于这一点,作为减小对保持部件的加压的方法,提出了使转印辊的两端独立,由能够移位的部件来保持的方法。 
然而,由于对保持部件的移动赋予了自由度,输送引导部不能随保持部件的移动而移动。因此,与保持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并产生间隙,因记录介质进入该间隙内,由此产生堵塞。 
因此,人们正寻求能够高精度地定位转印辊与输送引导部的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包括:转印辊,将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第一弹性体,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方向对转印辊施力;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输送引导部,设置在转印辊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并被第二弹性部件向转印辊保持部件的方向施力。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静电潜像载体,保持静电潜像;显影材料供给单元,向静电潜像供给显影材料以形成显影图像;转印辊,向记录介质转印显影图像;第一弹性体,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方向对转印辊施力;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输送引导部,设置在转印辊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并被第二弹性部件向转印辊保持部件的方向施力;定影装置,配置在输送引导部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通过加热、加压来定影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显影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转印装置的转印带附近的侧面图。 
图3是转印装置的正面外观立体图。 
图4是转印装置的背面外观立体图。 
图5是转印装置的平面图. 
图6是转印装置的背面图。 
图7是转印装置的图5中的AA线截面图。 
图8是示出转印辊与输送引导部的旋转状态的模式图。 
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整个本说明书中,所给出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应该被当作示例,而不应该看作是对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装置和方法的限制。 
在下文中,利用附图来详细地说明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的一个实施方式。这里,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复印机、MFP(多功能外围设备)、打印机。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的图。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1、图像读取部12、图像形成部13、转印部14、记录介质输送机构19和给纸单元15。 
图像形成装置1在本体上部具有能够开闭的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1。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1具有从给纸托盘一张张地取出原稿并输送到排纸托盘的原稿输送机构。 
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1通过原稿输送机构将原稿一张张地输送到图像读取部12的原稿读取部。另外,也可打开自动原稿输送装置11,在图像读取部12的原稿台上放置原稿。 
图像读取部12包括:具有对原稿曝光的曝光灯和第一反射镜的滑动架;卡定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本体框上的多个第二反射镜;透镜组件;图像读取传感器CCD(电荷耦合器件)。 
滑动架在原稿读取部静止不动或者在原稿台的下方往复移动,将原稿反射的曝光灯的光反射到第一反射镜。多个第二反射镜使第一反射镜的反射光反射到透镜组件上。透镜组件将此反射光输出到CCD。CCD将入射光转换为电信号并作为图像信号输出到图像形成部13。 
图像形成部13包括黄色Y、品红M、青色C及黑色K的每种颜色的激光照射单元、作为静电潜像载体的感光鼓、以及显影材料供给单元。 
激光照射单元基于图像信号向感光鼓照射激光,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材料供给单元向感光鼓供给显影材料,并由静电潜像形成显影图像。 
记录介质输送机构19具有在给纸单元15侧的最上游将记录介质一张张地取出的拾取机构15A。 
拾取机构15A从给纸单元15一张张地取出记录介质并传送给记录介质输送机构19。记录介质输送机构19将记录介质输送给转印部14。 
转印部14具有转印带14B、转印辊14A和定影装置28。转印带14B架在与转印辊14A相对的对向辊14C。作为图像载体的转印带14B接受感光鼓的显影图像的转印并保持。转印辊14A施加电压,从而将转印带14B的显影图像转印到输送来的记录介质上。定影装置28加热并加压显影图像,使在记录介质上定影。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另一实施方式中,直接从感光鼓向记录介质转印显影图像。在此情况下,转印辊14A被配置成与感光鼓相对。 
从排纸口排出的记录介质P累积在作为承载记录介质的承载部的排纸托盘16上。 
图2是转印装置的转印辊14A附近的侧面图。如图2所示,转印装置包括:转印辊14A,通过施加电压及压力中至少一种来向记录介质转印显影图像;第一弹性体41B,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方向对转印辊14A施力;一对滑动部件41A,相互独立地支撑转印辊14A的两端;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41,分别独立可滑动地支撑该一对滑动部件41A、相互独立地以旋转中心42为中心旋转;输送引导部31,以旋转中心42为中心旋转,被第二弹性部件向转印辊保持部件41的方向施力并通过滑动部件41A限制旋转。 
图像形成装置1在转印辊14A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具有输送引导部31。图像形成装置1在记录介质输送路径的转印辊14A侧具有输送引导部31。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与对向辊14C及感光鼓的任一方相对的输送引导部31。 
输送引导部31被第二弹性部件45向远离记录介质输送路径的方向施力。输送引导部31被第二弹性部件45向与滑动部件41A抵接的方向施力。因此,输送引导部31随着滑动部件41A的移动而移动。 
滑动部件41A在与第一弹性部件41B的施压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滑动。 
图像形成装置1在对向辊14C侧具有定位部件46。转印辊14A通过抵接定位部件46而被定位。一旦转印辊14A被定位,滑动部件41A的位置也被定位。一旦滑动部件41A被定位,与滑动部件41A抵接并随之变位的输送引导部31也被定位。 
这里,转印辊14A与输送引导部31以共同的旋转中心42为中心进行旋转。 
因此。转印辊14A被定位后,输送引导部31在保持与转印辊14A的相对位置的状态下被定位。 
图3是转印装置的正面外观立体图。图4是转印装置的背面外观立体图。图5是转印装置的平面图。图6是转印装置的背面图。图7是转印装置的图5中的AA线截面图。 
如图3至图7所示,转印装置具有的转印辊14A在转印辊保持部件41上以旋转中心42为中心旋转。 
转印装置具有输送引导部安装部43,在输送引导部安装部43的卡定部44上具有可旋转的输送引导部31,所述卡定部44具有与旋转中心42相同的旋转轴O。 
转印装置具有框架51,该框架51上具有转印辊保持部件41与输送引导部安装部43。 
图8是示出转印辊14A与输送引导部31的旋转状态的模式图。如图8所示,转印辊14A及输送引导部31都以共同的旋转轴O为中心,输送引导部31在箭头A的方向上旋转,转印辊14A在箭头B的方向上旋转。因此,转印辊14A与输送引导部31的相对位置不因转印辊13A的旋转而变化。 
因此,转印辊14A与输送引导部31之间不产生间隙,从而不会产生堵塞。 
图9是示出图像形成装置1的构成的框图。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作为控制部的主CPU 101、作为显示输入装置的控制面板103、作为记忆装置的ROM·RAM 102以及进行图像处理的图像处理部104。 
主CPU 101连接并控制具有图像形成装置1的印刷CPU 105、扫描CPU 108和驱动控制器111。 
印刷CPU 105连接并控制用于进行图像形成的印刷引擎106、包括转印装置的处理单元107。 
扫描CPU 108控制用于驱动CCD 110的CCD驱动电路109。CCD 110的输出被输出到图像形成部。 
驱动控制器111控制记录介质输送机构19。 
如上文所述,本实施方式的转印装置包括:转印辊14A;第一弹性体41B,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方向对转印辊14A施力;一对滑动部件41A,相互独立地支撑转印辊14A的两端;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41,分别独立可滑动地支撑该一对滑动部件41A、相互独立地以旋转中心42为中心旋转;输送引导部31,以旋转中心42为中心旋转,被第二弹性部件向转印辊保持部件41的方向施力并通过滑动部件41A限制旋转。 
因此,具有能够高精度、不产生堵塞且不增加对转印辊14A的加压地定位转印辊和输送引导部的效果。 
尽管描述了部分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仅仅作为例子呈现,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际上,本文描述的新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多种其他形式来实现。而且,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的情况下,对本文描述的方法和系统做出各种省略、替代与改变。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范围包括那些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和思想的形式或改动。 

Claims (17)

1.一种转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印辊,将显影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第一弹性体,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方向对上述转印辊施力;
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以及
输送引导部,设置在上述转印辊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以上述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并被第二弹性部件向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的方向施力,其中,
上述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彼此独立地以上述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印装置,还包括:
一对滑动部件,设置在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上,彼此独立地支撑上述转印辊的两端并且限制上述输送引导部的旋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上述转印辊通过施加电压和压力中的至少一种来向上述记录介质转印显影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上述转印辊被定位成面对图像载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上述图像载体是转印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印装置,其中,
上述转印辊及上述输送引导部都以共同的旋转轴O为中心。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静电潜像载体,保持静电潜像;
显影材料供给单元,向上述静电潜像供给显影材料以形成显影图像;
转印辊,向记录介质转印上述显影图像;
第一弹性体,向记录介质输送路径方向对上述转印辊施力;
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
输送引导部,设置在上述转印辊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以上述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并且被第二弹性部件向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的方向施力;以及
定影装置,配置在上述输送引导部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通过加热、加压来定影被转印到上述记录介质上的上述显影图像,其中,
上述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彼此独立地以上述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一对滑动部件,设置在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上,彼此独立地支撑上述转印辊的两端并且限制上述输送引导部的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转印辊通过施加电压和压力中的至少一种来向上述记录介质转印显影图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转印辊被定位成面对保持显影图像的图像载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图像载体是转印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上述转印辊及上述输送引导部都以共同的旋转轴O为中心。
13.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用于向记录介质转印显影图像的转印辊可旋转地卡定在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上,由此使上述转印辊旋转,其中,所述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以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
使设置在上述转印辊的记录介质输送方向的下游的输送引导部以上述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
通过定位上述转印辊来定位上述输送引导部;
通过上述转印辊向记录介质转印显影图像;
沿着上述输送引导部输送上述记录介质,
其特征在于
使上述一对转印辊保持部件彼此独立地以上述旋转中心为中心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通过设置在上述转印辊保持部件上并且彼此独立地支撑上述转印辊的两端的滑动部件来限制上述输送引导部的旋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通过施加电压及压力中的至少一种向上述记录介质转印显影图像。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将上述转印辊定位成面向图像载体。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上述转印辊及上述输送引导部都以共同的旋转轴O为中心。
CN201110062703.3A 2010-04-21 2011-03-15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63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32653710P 2010-04-21 2010-04-21
US61/326,537 2010-04-2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6306A CN102236306A (zh) 2011-11-09
CN102236306B true CN102236306B (zh) 2014-05-14

Family

ID=448159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2703.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236306B (zh) 2010-04-21 2011-03-15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8630570B2 (zh)
CN (1) CN10223630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508143B2 (ja) * 2016-08-08 2019-05-0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95590B2 (ja) * 2017-11-30 2022-01-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12A (zh) * 1994-03-14 1996-03-13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
JP2004212755A (ja) * 2003-01-07 2004-07-2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725114A (zh) * 2004-07-14 2006-01-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959561A (zh) * 2005-11-02 2007-05-09 株式会社理光 可稳定地输送记录介质的成像装置
CN101676812A (zh) * 2008-09-17 2010-03-2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789115B2 (ja) * 2003-03-07 2006-06-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13858B2 (ja) * 2006-12-28 2012-08-2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12A (zh) * 1994-03-14 1996-03-13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转印装置
JP2004212755A (ja) * 2003-01-07 2004-07-29 Seiko Epson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CN1725114A (zh) * 2004-07-14 2006-01-25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N1959561A (zh) * 2005-11-02 2007-05-09 株式会社理光 可稳定地输送记录介质的成像装置
CN101676812A (zh) * 2008-09-17 2010-03-24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630570B2 (en) 2014-01-14
CN102236306A (zh) 2011-11-09
US20110262191A1 (en) 2011-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86641A (zh) 偏心调整装置
US11153453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CN1010866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可动式导纸机构
KR20150049264A (ko) 이미징 유닛의 위치 조정 장치, 이미징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한 화상 독취 장치
US11126124B2 (en)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56918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162837B2 (en) Sheet supply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236306B (zh) 转印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JPH03294887A (ja) 電子写真プリンタ
US11397880B2 (en) Conveyance device, image read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3476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74718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secondary transfer roller cleaning method of th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2819202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3092662A (ja) 原稿読取装置
US741823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07892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150356382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positional adjustment in image formation
JP2011059460A (ja)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21927A (ja) 画像記録装置
US8774651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42266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212846A (ja) 原稿読取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31646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225036A (ja) 画像読取装置、画像検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93687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14

Termination date: 2016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