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34870B -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34870B
CN102234870B CN2011101021001A CN201110102100A CN102234870B CN 102234870 B CN102234870 B CN 102234870B CN 2011101021001 A CN2011101021001 A CN 2011101021001A CN 201110102100 A CN201110102100 A CN 201110102100A CN 102234870 B CN102234870 B CN 10223487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knitting needle
pin triangle
needle
sh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10210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234870A (zh
Inventor
A.迪博尔德
G.格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rlmeyerstol R & D Co ltd
H Stoll GmbH and Co KG
Karl Mayer R&D GmbH
Original Assignee
H Stoll & CoKg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 Stoll & CoKg GmbH filed Critical H Stoll & CoKg GmbH
Publication of CN1022348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48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23487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3487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5/00Details of, or auxiliary devices incorporated in, weft knitting machines, restricted to machines of this kind
    • D04B15/3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 D04B15/36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 D04B15/362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 D04B15/365Cam systems or assemblies for operating knitting instruments for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with two needle beds in V-formation with provision for loop transfer from one needle bed to the oth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Knitting Machine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针三角(100),所述针三角可有选择地被调设为成圈三角或移圈三角,所述针三角具有用于织针传动脚的两个彼此间隔开的触动位置,其中在每个触动位置,视针三角(100)的调设位置而定,传动脚分别可与两个不同的通道曲线(ST、FA、üG、üN)之一进行接合。

Description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其具有至少一个针三角(Nadelschloss),所述针三角被构造成组合的成圈和移圈三角,利用所述针三角,通过可部分移调的三角部分(Schlossteil),可产生用于布置在针床针槽中的织针的传动脚的不同的通道曲线(Durchgangskurve),以便实现织针的进行成圈、形成集圈、移圈和接圈(Maschenübernahme)的功能。
背景技术
这种三角系统已公知多年。例如DE 34 33 628 A1就公开了一种用于横机织针的成圈三角,这种成圈三角具有多个不同的挺针曲线(Austriebskurve)。视三角部分的位置而定,形成用于织针传动脚的曲线,这些曲线使得织针挺出,用于成圈、形成集圈、移圈或者接圈,接下来使得织针回退到针槽中。在这里,已经在前成圈三角(Nadelsenker)之前,仅仅为了移圈而触动织针的传动脚。为了实现其它三种功能,进一步在针三角内部触动传动脚,其中可以通过对三角部分的相应移调来产生各种不同的功能,这些三角部分根据其调设位置而形成三种不同的通道曲线。这种已知的三角因此需要相当多的三角部分,因而结构复杂且制造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其结构简单,且所具有的可移调的三角部分尽可能少。
该目的通过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三角系统来实现,根据本发明,其特征在于,该针三角在三角系统的任一运动方向上都具有两个彼此间隔开的触动位置,在这些触动位置,视可移调的三角部分的调设位置而定,织针的传动脚分别可与两个不同的通道曲线之一进行接合。
将织针的有待由针三角引起的四个不同的运动过程划分成两个用于针踵的选针位置,其中在每个选针位置,通过调设可移调的三角部分,分别可形成两个可行的通道曲线之一,由此,本发明的三角系统利用比根据现有技术的针三角少的三角部分就足以胜任。
根据一种优选的设计,针三角可以具有关于其中线对称布置的两个弯纱三角,第一触动位置布置于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上靠前的弯纱三角之前,第二触动位置布置在该弯纱三角之后。弯纱三角因而对织针传动脚的每两个不同的通道曲线形成侧向限制。
这里进一步优选的是,在针三角被调设为成圈三角时,在第一触动位置使得织针传动脚与该针三角接合,即可利用织针进行成圈,而在第二触动位置进行所述接合,即可利用织针形成集圈。相应地,在针三角被调设成移圈三角时,在第一触动位置使得织针传动脚与该针三角接合,即可利用织针进行移圈,而在第二触动位置进行所述接合,即可利用织针进行接圈。因而根据针三角被调设为成圈三角还是移圈三角,即可在第一触动位置选择织针用来进行成圈或移圈,且可在第二触动位置选择织针用来形成集圈和接圈。
在针三角中心区域可有选择地使得集圈三角部分或接圈三角部分处于触动位置,由此使得这种三角系统的结构特别简单。有选择地触动这两个三角部分,即可将整个针三角调设为成圈三角或移圈三角。
这里有利的是,将第二触动位置布置在集圈和接圈三角部分之前,这样就能保证使得织针的被触动的传动脚沿着集圈曲线或者沿着接圈曲线引导移动。
利用本发明的三角系统的针三角,优选可以移动只有一个传动脚的织针。与具有多个致动脚的织针相比,只有一个传动脚的织针长度比较短,而且易于进行选针。
进一步有利的是,在触动位置可使得织针传动脚从沉降在针床中的位置过渡到突出于针床的位置。此点例如可以利用选针和/或沉降片三角单元来进行。但也可以在织针的非选针情况下,由压针三角部分将织针传动脚沉降到针床中。
附图说明
下面对照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三角系统的优选实施例。
具体示出:
图1a为具有未被触动的传动脚的织针的示意图;
图1b为被调设为成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织针的未被触动的传动脚的通道;
图2a为具有被触动的传动脚的织针的示意图;
图2b为图1的被调设为成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被触动的织针传动脚的可能的通道曲线;
图3a为具有未被触动的传动脚的织针的示意图;
图3b为图1的被调设成移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未被触动的传动脚的通道;
图4a为具有被触动的传动脚的织针的示意图;
图4b为根据图3的被调设成移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织针传动脚的可能的通道曲线;
图5为被调设为成圈三角的针三角和被调设成移圈三角的针三角的示意图,其中示出被触动的织针传动脚的通道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2a、3a和4a均为织针200的示意图,该织针具有设置在其端部上的传动脚210,该传动脚借助摆动杆220可有限摆动地布置在针杆230上。织针200位于针床250中。
在图1a中,织针200的传动脚210未被触动。在这种状态下,该传动脚并不突出于针杆230,因而也不能与图1b所示的针三角100接合。传动脚210因而在其运动期间在箭头方向110上沿着点划线所示的水平延伸的线300经过针三角100。织针200并不挺出。
根据图1b的针三角100被调设为成圈三角(Strickschloss)。该成圈三角具有在运动方向110上靠前的弯纱三角(Abzugteil)120以及靠后的弯纱三角130。两个弯纱三角120、130均可在双箭头125、130的方向上可移调地(verstellbar)布置。在移调弯纱三角120、130时,随之移调与其刚性连接的桥形接片状的三角部分140、150。三角100关于其中线M呈对称结构,以便在针三角100所属的三角系统的两个运动方向上实现相同的织针运动,在该三角的中心处设置有梯形的静止的三角部分160。直接在三角部分160的上面设置有可被触动也可不被触动的集圈三角部分A。在集圈三角部分A上方一定距离处设置有扁平梯形的静止的三角部分C。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即位置AS1或AS2触动织针200的传动脚210,但图1所示情况并非如此,也就是说,并不是利用针三角100来移动织针200。
图2示出针三角100也被调设为成圈三角。全部三角部分120、130、140、150、160、A和C都位于与图1b所示相同的位置。但根据图2a,织针200的传动脚210现在被触动,从而该传动脚突出于针杆230,因而可被针三角100夹住。如果在触动位置AS1进行触动,则传动脚210沿着点划线ST被前弯纱三角120挺出,经过弯纱三角120与桥形接片状三角部分140之间的通道,然后经过三角部分C,接下来被后弯纱三角130又向下移动。如果传动脚210沿着通道曲线ST移动,则可以利用相关的织针200形成线圈。相反,如果在布置于前弯纱三角120之后的触动位置AS2才触动织针200的传动脚210,则传动脚210经过前弯纱三角120,接下来沿着通道曲线FA移动,该通道曲线沿着三角部分160和A的一边,在三角部分A和C之间穿过,接下来沿着后弯纱三角130又向下伸展。如果传动脚210沿着通道曲线FA移动,则可以利用相关的织针200形成集圈。
图3a示出织针200如同图1a一样处于未被触动的位置。传动脚210不能被针三角100夹住。该传动脚因而如图1中那样在水平的轨道300上经过三角100。但与图1b相反,图3b示出针三角100被调设成移圈三角。与调设为成圈三角相比,前弯纱三角120已向上移调了一段距离。集圈三角部分A与三角部分160间隔开地处于未触动的位置,在所示范例中从下面的位置移调到上面的位置。
在图4a中,织针200的传动脚210现在被触动,这种触动要么在前弯纱三角120之前的触动位置AS1处进行,要么在弯纱三角120之后的触动位置AS2处进行。如果在位置AS1处进行触动,则传动脚120沿着通道曲线üG进行移动,该通道曲线沿着弯纱三角120向上伸展,在弯纱三角120与桥形接片状三角部分140之间穿过,经过三角部分C,在后弯纱三角130处又向下伸展。如果传动脚210沿着曲线üG进行移动,则织针200挺出,以便进行移圈。
相反,如果在位置AS2处对传动脚210进行触动,则仍未被触动的传动脚210经过前弯纱三角120,然后沿着通道曲线üN进行移动,在三角部分160和A之间穿过,到达弯纱三角130,并在此处又向下移动。如果传动脚210沿着通道曲线üN进行移动,则利用织针200进行接圈。
图5示出两个针三角100并排布置,其中左边示出的针三角按照图2被调设为成圈三角,而右边示出的针三角100则按照图4被调设为移圈三角。该图示出四个不同的通道曲线ST、FA、üG和üN,织针的被触动的传动脚可以沿着这些通道曲线穿过针三角100。还可看到针三角100被调设为成圈三角和被调设为移圈三角之间的区别。在运动方向110上靠前的弯纱三角120的布置位置在调设为成圈三角情况下要比右边示出的调设为移圈三角的情况低。与图1-4中所示的针三角相反,在接圈与编织集圈之间的差别并不是通过三角部分A的移动而产生,而是通过有选择地切断三角部分A或B而产生。通过插入传动脚210的接合区域或者从该接合区域牵拉回来而触动或者不触动三角部分。
在图5a中,三角部分A被触动,而三角部分B未被触动。在AS2处触动针踵210时,相关的织针可以编织集圈。
在图5b中,三角部分B被触动,而三角部分A未被触动。在AS2处触动针踵210时,相关的织针可以接圈。
视成圈三角100的调设位置和在选针位置AS1或AS2对针踵的选择而定,织针的传动脚可以经过四种通道曲线之一ST、FA、üG或üN,相关的织针进而实施可行的功能之一:成圈、形成集圈、移圈或接圈。

Claims (9)

1.一种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具有至少一个针三角(100),所述针三角被构造成组合的成圈和移圈三角,利用所述针三角,通过可部分移调的三角部分(120、130、140、150、160、A、B、C),可产生用于布置在针床(250)的针槽中的织针(200)的传动脚(210)的不同的通道曲线(ST、FA、üG、üN),以便实现织针(200)的进行成圈、形成集圈、移圈和接圈的功能,其特征在于,所述针三角(100)在三角系统的任一运动方向上都具有彼此间隔开的第一触动位置(AS1)和第二触动位置(AS2),在所述触动位置,视针三角(100)作为成圈三角或者作为移圈三角的调设位置而定,传动脚(210)分别可与两个不同的通道曲线之一进行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针三角(100)具有关于其中线(M)对称布置的两个弯纱三角(120、130),第一触动位置(AS1)布置于在三角系统移动方向(110)上靠前的弯纱三角(120)之前,第二触动位置(AS2)布置在该弯纱三角(120)之后。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针三角(100)被调设为成圈三角时,在第一触动位置(AS1)使得织针的传动脚(210)与该针三角(100)接合,即可利用织针(200)进行成圈,而在第二触动位置(AS2)进行所述接合,即可利用织针形成集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针三角(100)被调设成移圈三角时,在第一触动位置(AS1)使得织针(200)的传动脚(210)与该针三角(100)接合,即可利用织针(200)进行移圈,而在第二触动位置(AS2)进行所述接合,即可利用织针(200)进行接圈。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针三角中心(M)的区域中可有选择地使得集圈三角部分(A)或接圈三角部分(B)处于触动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触动位置(AS2)布置在集圈和接圈三角部分(A、B)之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前弯纱三角(120)的不同位置,可使得织针(200)有选择地在针槽中挺出至成圈位置或移圈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针三角(100)可使得只有一个传动脚(210)的织针(200)移动。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角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触动位置(AS1)和第二触动位置(AS2)可使得织针(200)的传动脚(210)从沉降在针床(250)中的位置过渡到突出于针床(250)的位置。
CN2011101021001A 2010-04-22 2011-04-22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 Active CN10223487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0017948.5 2010-04-22
DE201010017948 DE102010017948B4 (de) 2010-04-22 2010-04-22 Schlosssystem für eine Flachstrickmas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34870A CN102234870A (zh) 2011-11-09
CN102234870B true CN102234870B (zh) 2013-12-04

Family

ID=44751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1021001A Active CN102234870B (zh) 2010-04-22 2011-04-22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5397639B2 (zh)
CN (1) CN102234870B (zh)
DE (1) DE102010017948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87438B (zh) * 2012-08-23 2013-11-06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电脑针织横机翻针三角机构
CN113215716B (zh) * 2021-03-23 2022-12-06 福建华峰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三角、纬编机及其制备平纹仿提花面料的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71956A1 (ru) * 1981-03-02 1982-11-07 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Им.К.Маркса Каретка плосков зальной машины
US4555917A (en) * 1983-07-27 1985-12-03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 Co., Kg Combined knitting-transfer cam unit for V-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s with slider needles
US4643003A (en) * 1984-09-13 1987-02-17 H. Stoll Gmbh & Co. Ca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bined loop formation and transfer i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CN100436681C (zh) * 2004-06-17 2008-11-26 H.斯托尔两合公司 三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339355A (en) * 1971-06-23 1973-12-05 Stibbe Monk Development Ltd V-bed knitting machines
DE2939066C2 (de) * 1979-09-27 1983-08-18 Schaffhauser Strickmaschinenfabrik, Schaffhausen Schloß für Flachstrickmaschine
DE3220055A1 (de) * 1982-05-27 1983-12-01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 Co KG, 7081 Westhausen Strick-umhaengeschloss fuer v-bett-flachstrickmaschinen mit schiebernadeln
DD232517B1 (de) * 1984-12-13 1988-06-22 Textima Veb K Symmetrisch aufgebautes schloss fuer eine recht-rechts-flachstrickmaschine
DE3537612C2 (de) * 1985-10-23 1994-07-28 Stoll & Co H Schloßsystem für Flachstrickmaschinen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971956A1 (ru) * 1981-03-02 1982-11-07 Ленинградское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Им.К.Маркса Каретка плосков зальной машины
US4555917A (en) * 1983-07-27 1985-12-03 Universal Maschinenfabrik Dr. Rudolf Schieber Gmbh & Co., Kg Combined knitting-transfer cam unit for V-bed flat knitting machines with slider needles
US4643003A (en) * 1984-09-13 1987-02-17 H. Stoll Gmbh & Co. Cam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bined loop formation and transfer in flat-bed knitting machines
CN100436681C (zh) * 2004-06-17 2008-11-26 H.斯托尔两合公司 三角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97639B2 (ja) 2014-01-22
DE102010017948B4 (de) 2013-04-25
DE102010017948A1 (de) 2011-10-27
CN102234870A (zh) 2011-11-09
JP2011226056A (ja) 201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87217B1 (ko) 특히, 3차원 형상의 의류 제품을 제조하기 위한 환편기
CN101029429B (zh) 横机的编织用三角装置
SG126717A1 (en) Circular knitting machine for the production of plush fabrics
CN105088499B (zh) 加针方法
CN102884233B (zh) 圆形针织机、使用圆形针织机编织物品的方法及衣服
CN102234870B (zh)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
CN103882613B (zh) 针织纱的防脱散方法
CN104420069A (zh) 带有可横向于针床运动的导纱器的平针针织机
CN102965802A (zh) 折回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202543517U (zh) 一种可编织任意毛圈组织的织袜机
CN102234871B (zh) 用于横机的三角系统
CN103510268B (zh) 成圈三角以及在针织横机上制造金银丝针织物的方法
CN102191613B (zh) 针织物制造方法
CN102995272B (zh) 横编织机的选针系统、选针器及横编织机
CN1833062B (zh) 用于针织机的用于机器成圈的成圈装置
CN102817173A (zh) 横机编织组合三角、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及编织方法
CN202175803U (zh) 一种电脑横机的三角编织系统和织针组件
CN102108597A (zh) 在针织机中选择针盘的针的方法和用于实施该方法的针盘
CN102828334B (zh) 一种内衣针织圆机的上织针三角编织机构
US3457734A (en) Knitting machines
KR20060034633A (ko) 니들 활성화가 향상된 중-직경 타입의 환편기
CN202519433U (zh) 一种横机电磁选针三角编织机构
CN203498595U (zh) 一种电磁选针的横机三角编织机构
CN104342837B (zh) 用于在横机上制造针织物的方法
CN202193935U (zh) 一种电脑横机三角走针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eutlingen

Patentee after: H. Stoll AG & Co. KG

Address before: Reutlingen

Patentee before: H. STOLL GmbH & Co.KG

Address after: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Carlmeyerstol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before: Karmeier R & D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27

Address after: Obertschausen, Germany

Patentee after: Karmeier R & D Co.,Ltd.

Address before: Reutlingen

Patentee before: H. Stoll AG & Co.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