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23860A -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23860A
CN102223860A CN2009801462077A CN200980146207A CN102223860A CN 102223860 A CN102223860 A CN 102223860A CN 2009801462077 A CN2009801462077 A CN 2009801462077A CN 200980146207 A CN200980146207 A CN 200980146207A CN 102223860 A CN102223860 A CN 1022238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gative pressure
pressure chamber
discharge duct
aerofluxus
oral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620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矢野尊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charm Corp
Original Assignee
Unicharm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charm Corp filed Critical Unicharm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223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238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15577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 A61F13/15617Making absorbent pads from fibres or pulverulent material with or without treatment of the fibres
    • A61F13/15658Forming continuous, e.g. composite, fibrous webs, e.g.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pulverulent material on parts thereof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bsorbent Articles And Support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用于制造吸收体(1)的设备(10)及方法包括:成形构件(20),其具有其上形成有凹状的成形模(21)的预定面(20a),并在一个方向上沿横过预定面(20a)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路径移动成形模(21);供给管道(31),其设置在移动路径中的预定位置,从供给开口部(31a)向预定面(20a)供给包含液体吸收性纤维(2)的气体(3);负压室分隔构件(25),其设置在预定面(20a)的一侧,而供给开口部(31a)设置在预定面(20a)的相反侧,负压室分隔构件(25)与预定面(20a)配合来分隔出负压室(S);和排气管道(41),其排出负压室(S)内部的气体(3)以便在负压室(S)内部形成负压,其中在成形模(21)经过供给开口部(31a)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从供给管道(31)将气体(3)经由成形模(21)的底部(21a)中的进气孔吸入到负压室(S),使气体(3)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2)堆垛在成形模(21)中以形成吸收体(1)。负压室分隔构件(25)包括通过在宽度方向上在其间夹入移动路径而设置的一对壁部(25、25),在该对壁部(25、25)之间分隔出负压室(S)。排气管道(41)连接到该对壁部(25、25)中的一个壁部(25)上,通过超出该壁部(25)地向内伸入到负压室(S)中来设置排气管道(41)的排气口部(42)。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造例如一次性尿布的吸收性物品的吸收体的设备及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吸收液体的吸收性物品的实例,使用一次性尿布、卫生巾等。所述吸收性物品包括吸收体1,该吸收体1是通过将浆料纤维形成为预定形状来生产的。
吸收体1是通过生产线中的纤维堆垛设备10a来形成的。图1A是以剖面局部地示出的纤维堆垛设备10a的侧视图。图1B是沿图1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纤维堆垛设备10a具有旋转滚筒20。旋转滚筒20包括作为主体的圆筒形构件,该圆筒形构件沿圆周方向Dc旋转。位于旋转滚筒20的在宽度方向(垂直于图1A中的纸张平面的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开口被一对圆形壁部25、25覆盖从而被密封,并且因此在旋转滚筒20的内圆周侧分隔出负压室SO。在旋转滚筒20的外圆周表面20a上形成了凹状的成形模21,并且在底部21a中形成了多个进气孔22,所述进气孔22连通地将成形模21的底部21a连接至负压室SO。并且,设置供给管道31,以使其面向旋转滚筒20的外圆周表面20a,该供给管道31排放在其中混合有浆料纤维2的空气混合物3。
因此,在旋转滚筒20转动时成形模21经过供给管道31的位置的情况下,经由成形模21的底部21a吸入从供给管道31中排出的空气混合物3。从而,空气混合物3中的浆料纤维2被堆垛在成形模21内部,并且从而成形为吸收体1。
然而,如图1A所示,通过连接到圆形壁部25上的排气管道41排出负压室SO内部的空气,从而在旋转滚筒20的内圆周侧上的负压室SO中形成负压状态。然而,通常如图1B所示,排气管道41仅连接到设置在宽度方向上的一对圆形壁部25、25中的一个壁部25上,并且从而成形模21中的吸力沿旋转滚筒20的宽度方向偏移。其结果,吸收体1在成形模21中的堆垛分布沿宽度方向偏移。例如,在图1B的实例中,成形模21的连接有排气管道41的右侧部分中的吸收体1将会堆垛得较高,而在图1B中的相反侧上的左侧部分将会堆垛得较低(参见图4)。
注意到这一点,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防止所述不均匀的堆垛分布,在排气管道41的连接到圆形壁部25上的排气口部42d和旋转滚筒20之间设置多个流量调节板101,如图2所示。并且公开了通过使从成形模21中沿宽度方向的所有位置中的每一个位置到达排气口部42d的路径长度相等来防止不均匀的堆垛分布的技术。
引用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7-202640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设备的结构通过设置多个流量调节板101而变复杂了。
本发明是考虑到上述传统问题而完成的,并且,其优点是提供可通过非常简单的结构使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及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发明用于实现上述目的的主要方面是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包括:
成形构件,具有在其上形成有凹状的成形模的预定面,在一个方向上沿横过所述预定面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成形模;
供给管道,其设置在移动路径中的预定位置,并从供给开口部向所述预定面供给包括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
负压室分隔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预定面的一侧,而所述供给开口部设置在预定面的相反侧,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与预定面配合来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排气管道,其排出负压室内部的气体,以便在负压室内部形成负压,
其中,在成形模经过供给开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经由成形模的底部中的进气孔将气体从供给管道吸入到负压室中,使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堆垛在成形模中以形成吸收体,
所述设备还具有如下构成:
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包括沿宽度方向在其间夹入移动路径而设置的一对壁部,在该对壁部之间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到该对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通过向内超过所述壁部伸入到负压室中来设置排气管道的排气口部。
发明用于实现前述目标的另一主要方面是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包括:
(A)制备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该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使用:
成形构件,具有在其上形成有凹状的成形模的预定面,在一个方向上沿横过所述预定面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成形模;
供给管道,其设置在移动路径中的预定位置,并从供给开口部向所述预定面供给包括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
负压室分隔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预定面的一侧,而所述供给开口部设置在预定面的相反侧,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与预定面配合来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排气管道,其排出负压室内部的气体,以便在负压室内部形成负压,
其中,在成形模经过供给开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经由成形模的底部中的进气孔将气体从供给管道吸入到负压室中,使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堆垛在成形模中以形成吸收体,
所述设备还具有如下构成:
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包括沿宽度方向在其间夹入移动路径而设置的一对壁部,在该对壁部之间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到该对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通过向内超过所述壁部伸入到负压室中来设置排气管道的排气口部;以及
(B)使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来制造吸收体。
通过本说明书的说明和附图,发明的其他特征变得明朗化。
发明的有益效果
根据发明的一方面,吸收体可以利用非常简单的结构来使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
附图说明
图1A是局部以剖面示出的纤维堆垛设备10a的侧视图。
图1B是沿图1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2是传统的纤维堆垛设备10b的剖面图,通过该堆垛设备10b可以产生均匀的堆垛分布。
图3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纤维堆垛设备10的中心竖直剖面图。
图3B是沿图3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4是显示纤维堆垛设备的问题的说明性简图。
图5A和5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改进实例的纤维堆垛设备10的剖面图。
图6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纤维堆垛设备10的中心竖直剖面图。
图6B是沿图6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7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排气管道41的透视图。
图8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排气管道41的另一实例的透视图。
图9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纤维堆垛设备10的另一实例的中心竖直剖面图。
图9B是沿图9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10A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纤维堆垛设备10的另一实例的中心竖直剖面图。
图10B是沿图10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11是显示为什么空气流的流动速度在排气管道41的排气口部42的管端41a侧减小的原因的说明性简图。
图12A和12B是与旋转滚筒20的宽度方向相当的排气口部42的设置位置的允许区域的说明性简图。
图13是显示排气管道41的数量等变化的说明性简图。
图14A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纤维堆垛设备10的中心竖直剖面图。
图14B是沿图14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图15是根据另一实施例的纤维堆垛设备10的中心竖直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本说明书和附图的说明至少澄清了以下方面。
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包括:
成形构件,具有在其上形成有凹状的成形模的预定面,在一个方向上沿横过所述预定面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成形模;
供给管道,其设置在移动路径中的预定位置,并从供给开口部向所述预定面供给包括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
负压室分隔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预定面的一侧,而所述供给开口部设置在预定面的相反侧,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与预定面配合来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排气管道,其排出负压室内部的气体,以便在负压室内部形成负压,
其中,在成形模经过供给开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经由成形模的底部中的进气孔将气体从供给管道吸入到负压室中,使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堆垛在成形模中以形成吸收体,
所述设备还具有如下构成:
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包括沿宽度方向在其间夹入移动路径而设置的一对壁部,在该对壁部之间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到该对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通过向内超过所述壁部伸入到负压室中来设置排气管道的排气口部。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通过超出壁部向内伸入到负压室中来设置排气管道的排气口部。因此,与排气口部定位在壁部中的情况相比,可以使沿宽度方向的气体的吸入压力分布变得均匀。因而,可以使沿宽度方向的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排气管道是管形构件,并且排气口部形成在排气管道的圆周壁部中。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排气口部形成在排气管道的圆周壁部中,并且因此可以使成形模的底部和排气口部之间的距离在宽度方向上基本上相等,其结果,可以使吸收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堆垛分布均匀。
此外,在成形模经过靠近排气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排气口部可以沿基本上垂直于成形模的底部的方向吸入气体,并且还可以按该方式来使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排气管道定位在负压室中的那部分的管体轴线方向平行于预定面和成形模的底部。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可以使成形模的底部和排气口部之间的距离在宽度方向上基本上相等,其结果,可以使吸收体在宽度方向上的堆垛分布均匀。
此外,在成形模经过靠近排气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排气口部可以沿垂直于成形模的底部的方向吸入气体。并且,还可以按该方式来使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排气管道在圆周方向形成排气口部的那部分是位于与供给开口部相向部分的相反侧的部分。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已经经过供给开口部和成形模底部的进气孔的气体被吸入以围绕排气管道,并且其后,经由成形模底部的相反侧上的排气口部。因此,即便在排气口部处的吸入压力沿宽度方向变化到某种程度的情况下,所述压力变化在成形模底部的位置处的影响变小,这使得成形模中沿宽度方向的吸入压力分布得更均匀。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排气管道中,优选的是,在排气口部是第一排气口部的情况下,第二排气口部形成在排气管道的圆周壁部中与供给开口部相向的那部分。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可以通过第二排气口部来减小由于第一排气口部设置在离供给开口部最远的部分中而造成的压力损失的增加。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第二排气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一排气口部的开口面积。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因为第二排气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第一排气口部的开口面积,所以,可以辅助性地使用第二排气口部。因此,可以补偿可能发生的压力损失,同时有效地维持使由从第一排气口部吸入气体而产生的沿宽度方向在成形模中的吸入压力分布均匀化的效果。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排气管道在管体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被堵塞构件堵住,以及
排气管道在所述端部和排气口部之间的圆周壁部的存在使得沿管体轴线方向在排气管道的端部产生气体滞留。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可以通过端部处的气体滞留来抑制气体流动速度的降低,其结果,可以使得沿宽度方向在排气口部中的吸入压力分布均匀。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成形模的底部和排气口部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重叠地设置。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排气口部可以沿基本上垂直于成形模底部的方向吸入气体。因此,可以使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排气口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被定位在成形模的底部中。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排气口部可以沿基本上垂直于成形模底部的方向高效地吸入气体。因此,可以使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排气口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成形模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对准。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排气口部可以沿基本上垂直于成形模底部的方向高效地吸入气体。因此,可以使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
在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中,优选的是,成形构件是沿一个圆周方向连续地转动的圆筒形构件,
凹状的成形模形成在作为预定面的圆筒形构件的外圆周表面上,由圆筒形构件沿圆周方向的转动而在作为移动路径的沿圆周方向的路径上移动,
作为负压室分隔构件的一对壁部包括一对圆形壁部,该对圆形壁部覆盖圆筒形构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开口,以在圆筒形构件的内圆周侧分隔出所述负压室,以及
排气管道连接到该对圆形壁部中的一个圆形壁部上。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可以按有效的方式来获得本申请的发明效果。
此外,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包括:
(A)制备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该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使用:
成形构件,具有在其上形成有凹状的成形模的预定面,在一个方向上沿横过所述预定面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成形模;
供给管道,其设置在移动路径中的预定位置,并从供给开口部向所述预定面供给包括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
负压室分隔构件,其设置在所述预定面的一侧,而所述供给开口部设置在预定面的相反侧,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与预定面配合来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排气管道,其排出负压室内部的气体,以便在负压室内部形成负压,
其中,在成形模经过供给开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经由成形模的底部中的进气孔将气体从供给管道吸入到负压室中,使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堆垛在成形模中以形成吸收体,
所述设备还具有如下构成:
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包括沿宽度方向在其间夹入移动路径而设置的一对壁部,在该对壁部之间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到该对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通过向内超过所述壁部伸入到负压室中来设置排气管道的排气口部;以及
(B)使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来制造吸收体。
根据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通过超出壁部向内伸入到负压室中来设置排气管道的排气口部。因此,可以使沿宽度方向的气体的吸入压力分布相比排气口部位于壁部中的情况变得均匀。因而,可以沿宽度方向使吸收体的堆垛分布均匀。
实施例
图3A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用于制造吸收体1的设备10的中心竖直剖面图。图3B是沿图3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
用于制造吸收体1的设备10是所谓的纤维堆垛设备,其堆垛作为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浆料纤维2,从而形成吸收体1。作为其主要结构,用于制造的设备10包括:(1)旋转滚筒20(相当于成形构件),其在圆周方向Dc中的一个方向(例如,逆时针方向)上围绕水平轴线C20连续地转动;(2)供给管道31,其从设置在旋转滚筒20的圆周方向Dc上的预定位置处的供给开口部31a向旋转滚筒20的外圆周表面20a排放并供给包括浆料纤维2的空气混合物3(相当于气体)。
应注意,在下文中,旋转滚筒20的圆周方向Dc简单地被称为“圆周方向”,并且沿旋转滚筒20的水平轴线C20的方向(垂直于图3A中的纸张平面的方向)被称为“宽度方向”或者“左右方向”。
旋转滚筒20包括作为主体围绕水平轴线C20转动的圆筒形构件。旋转滚筒20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中的开口被一对圆形壁部25、25(相当于负压室分隔构件或者壁部)覆盖并且从而被堵塞住。并且,在旋转滚筒20内部,与旋转滚筒20同心地设置有圆筒形的分割壁26,并且因此在旋转滚筒20的内圆周侧分隔出基本上封闭的环形的空间S。
并且,在旋转滚筒20的外圆周表面20a(相当于预定面)上,沿圆周方向Dc按预定节距间歇地设置与待成形的吸收体1的形状相当的凹状的成形模21,外圆周表面20a平行于宽度方向。成形模21各自的底部21a平行于宽度方向地成形,并且多个进气孔22连通地连接到成形模21内部,并在底部21a中形成基本上封闭的空间S。
此外,如图3A所示,旋转滚筒20内部的基本上封闭的空间S被分割壁27沿圆周方向Dc分割成若干区域,并且排气管道41连接至图3A中所示的第一区域Z1。并且,第一区域Z1内部的空气被从排气管道41的排气口部42处排出,并且从而第一区域Z1维持成比外界空气的压力低的负压状态。因此,当成形模21移动经过外圆周表面20a上相当于第一区域Z1的位置时,经由成形模21的进气孔22吸入空气。然而,第二区域Z2未连接到排气管道41上,因此,当成形模21进入到外圆周表面20a上相当于第二区域Z2的位置时,成形模21的进气几乎停止。供给管道31的供给开口部31a设置在第一区域Z1中,并且用于从成形模21中释放吸收体1的释放位置Pf设置在第二区域Z2中。
供给管道31是具有大致矩形剖面的管形构件,并且倾斜地设置在旋转滚筒20上方。供给管道31下端中的供给开口部31a在预定范围覆盖住旋转滚筒20的外圆周表面20a的大致倾斜的上部。此外,已经通过粉碎装置(未显示)等粉碎过的浆料纤维2随同气流3一起从供给管道31的上端开口31b处供给。因此,在供给管道31内部,其中混合有浆料纤维2的空气混合物3流向下部的供给开口部31a。此外有时,如图3A所示,可以在供给管道31内部设置聚合物投料管38,其可以从其投料开口38a处向外圆周表面20a排出高吸收性聚合物5。
在具有所述配置的纤维堆垛设备10中,如下所述,在例如无纺布的片状构件4上形成吸收体1。首先,如图3A所示,在供给管道31的沿圆周方向Dc的下游侧的位置Ps处,围绕旋转滚筒20的外圆周表面20a缠绕被连续地供给来的片状构件4。在不相对外圆周表面20a滑动的情况下,由旋转滚筒20的转动沿圆周方向Dc向下游侧移动外圆周表面20a上的片状构件4。
另一方面,在外圆周表面20a上的成形模21通过旋转滚筒20的驱动运动而经过供给管道31的所述位置的情况下,经由成形模2的进气孔22吸入从供给开口部31a处排出并供给的空气混合物3。但是,此时,通过进气孔22的浆料纤维2被外圆周表面20a上的片状构件4约束住,并且从而空气混合物3中的浆料纤维2堆垛在片状构件4中与成形模21的底部21a接触的位置处并成形为吸收体1。当成形模21完全通过供给开口部31a的位置并到达外圆周表面20a朝向下的释放位置Pf处时,片状构件4由设置在释放位置Pf的辊子24从外圆周表面20a上释放,并且从而吸收体1被从成形模21上释放并被放置在片状构件4上。按该方式来形成吸收体1。
顺便提及,用于保持旋转滚筒20的第一区域Z1为负压状态的排气管道41是具有开口的管端41a的正圆形剖面的圆管。排气管道41的管体轴线方向C41与旋转滚筒20的宽度方向对准,并且排气管道41连接到一对圆形壁部25、25中的一个圆形壁部25上。
然而,在所述情况下,如图4所示,如果作为排气管道41的管端开口的排气口部42被设置成与圆形壁部25的内壁面25a齐平,则成形模21内部的吸入压力分布会沿宽度方向上产生偏移。也就是说,在图4的实例中,成形模21的右侧的吸入压力较高,而左侧的吸入压力较低。结果,堆垛在成形模21内部的吸收体1的右侧变得较高,而左侧变得较低,也就是说,吸收体1的堆垛分布沿宽度方向发生了偏移。
为了防止该情况,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3B所示,排气管道41的管端41a处的排气口部42超出圆形壁部25向内伸入封闭空间S中。也就是说,排气口部42沿宽度方向被定位在圆形壁部25的内壁面25a的内侧。因此,防止成形模21内部的吸入压力分布沿宽度方向偏移。
此外,在图3B的实例中,通过沿管体轴线方向C41的正交方向来切割排气管道41而在管端41a处形成开口,由此制造排气口部42。然而,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如图5A所示,通过沿相对于管体轴线方向C41倾斜90度以外的角度的方向来切割排气管道41而在管端处形成开口,由此制造排气口部42a。在所述情况下,相比如图5A所示使排气口部42a面向供给管道31的供给开口部31a,优选的是,如图5B所示使排气口部42a面向相反方向。此处,省略了对其理由的说明,因为其与稍后描述的第二实施例的图9A和9B的实例是相同的。
图6A、6B和7是排气管道41的第二实施例的说明性简图。图6A是排气管道41的中心竖直剖面图。图6B是沿图6A的线B-B截取的剖面图。图7是排气管道41的透视图。
第二实施例的排气管道41在排气口部42的成形位置这点上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也就是说,板状堵塞盖43(相当于堵塞构件)被抵接在排气管道41的管端41a上,并且管端开口被堵塞住从而不可能通风。并且替代地,通过沿圆周方向按150°的角度范围θ来切割排气管道41的圆周壁部(管壁部)41b,从而形成矩形的排气口部42。
因此,如图6B所示,可以使成形模21的底部21a和排气口部42之间的间距L在宽度方向上相等,并且结果,可以使吸收体1在宽度方向上的堆垛分布均匀。并且如图6A所示,在成形模21经过排气口部42的相邻位置的情况下,排气口部42可以沿如图6B中所示的基本上垂直于成形模21的底部(面)21a的方向吸入空气。并且,也可以按该方式来使吸收体1的堆垛分布均匀。此外,在排气口部42中,沿如上述的基本上垂直于成形模21的底部21a的方向吸入空气,因此,在排气口部42的位置处可以预期由调节气流获得的若干效果达到某种程度。然而,通过从成形模21的底部21a上分开距离L地设置排气口部42。因此,由排气口部42调节气流的效果被平缓地传输并作用在成形模21的底部21a上,并且通过抑制气流中的急剧变化而使吸入压力分布的稳定性变得很好。
此外,优选的是,排气口部42的宽度W比成形模21的底部21a的宽度Wm宽。在上述方面,底部21a上的吸入压力进一步变得均匀。
应注意到,在图6A和7的实例中,排气口部42沿圆周方向形成在排气管道41的一个位置中。详细地,在排气管道41的圆周壁部41b中,仅在面向供给管道31的供给开口部31a的位置处形成一个排气口部42。然而,在圆周壁部41b上形成排气口部42的位置和数量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如图8所示,可以沿排气管道41的圆周方向排列地形成多个排气口部42。
然而,在仅形成一个排气口部42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如图9A和9B所示,在面向供给管道31的供给开口部31a的那部分的相反侧的部分上形成排气口部42。如此,已经穿过供给开口部31a和成形模21的底部21a中的进气孔22的气流,在环绕排气管道41到达所述位置的相反侧之后经由排气口部42被吸入。因此,即便在排气口部42中的吸入压力沿宽度方向变化为某种程度的情况下,所述压力变化在成形模21的位置处被缓和并且变得更小,也就是说,使成形模21中沿宽度方向的吸入压力分布变均匀。
顺便提及,在如图9A和9B所示排气口部42在圆周壁部41b中的成形位置远离供给开口部31a的情况下,压力的损失与图6A和6B的实例相比要大,并且恐怕存在不能在成形模21的底部21a保持所需压力水平的情况。然而,在所述情况下,优选的是,如图10A和10B所示,在面向供给管道31的供给开口部31a的部分处,附属地形成有与排气口部42相比具有更小开口面积的排气口部42b(下文中称为辅助排气口部42b)。在所述情况下,优选的是,将辅助排气口部42b(相当于第二排气口部)与排气口部42(相当于第一排气口部)的开口面积比设置在10%到30%的范围内。如此,当有效地维持了使由从远处的排气口部42吸入空气所引起的在成形模21中沿宽度方向的吸入压力分布的均匀化的效果时,有效地补偿了由可能出现的压力损失所引起的空气吸入量的减少。此外,优选的是,在宽度方向上使辅助排气口部42b的中心位置C42b与排气口部42的中心位置C42对准(图10B)。并且从而,由排气口部42所形成的均匀的吸入压力分布不受辅助排气口部42b的影响。
此外,在如图9B所示排气口部42面向供给开口部31a的相反侧的情况下,优选的是,在排气管道41的管端41a处的堵塞盖43和面向该堵塞盖43的圆形壁部25之间设置空间G。如此,来自成形模21的底部21a的气流平稳地绕行以流入远处的排气口部42中,并且结果,排气口部42处的压力损失能进一步减小。
此外,如图6B所示,优选的是,圆周壁部41b位于排气管道41的管端41a和排气口部42之间,以便在排气管道41的管端部41c处形成空气滞留。如此,通过管端部41c处的空气滞留减少了在管端41a侧吸入排气口部42的气流的流动速度的减小,其结果,可以使排气口部42中的吸入压力分布沿宽度方向变均匀了。此时,摩擦阻力等被认为是引起管端41a侧的气流的流动速度减小的原因。并且,如图11所示,当气流在堵塞排气管道41的管端开口的堵塞盖43的板面43a附近流动时,以空气的粘度为基础,该摩擦阻力通过板面43a施加给气流。因此,如图6B所示,通过在管端部41c处形成空气滞留,所述空气滞留起到了分隔开板面43a和气流的缓冲空间的作用。其结果,有效地抑制了管端41a侧的气流的流动速度的减小。
顺便提及,在根据第一实施例(图3B、5A和5B)的实例和根据第二实施例(图6B、9B和10B)的实例中,排气口部4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42(或者C42a、C42b)与成形模21的底部21a的中心位置C21a对准的情况被作为实例来示出。然而,所述实例是最优选的实例,也就是说,排气口部42在宽度方向上可从所述位置关系来移位。然而,并非优选的是位置被大幅地移位,而作为容许范围,如图12A所示至少成形模21的底部21a和排气口部42在宽度方向上应当重叠。并且,作为容许范围,更优选的是,如图12B所示,排气口部42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C42(或者C42a、C42b)应当定位在成形模21的底部21a中。并且当如此定位时,在成形模21经过排气口部42附近的位置的情况下,沿基本上垂直于成形模21的底部21a的方向可靠地吸入空气,并且因此使吸收体1的堆垛分布变均匀。
排气管道41的数量不限于如上所述的一个,并且可以设置多个管道。例如,如图13所示,在旋转滚筒20的内圆周侧的基本上封闭的空间S被分割壁27分割成从第一区域到第三区域(Z1、Z2和Z3)的三个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对面向供给管道31的供给开口部31a的第一区域Z1和沿圆周方向Dc位于下游侧的第二区域Z2中的每一个分别设置排气管道41。
其他实施例
在以上说明中,描述了发明的实施例。然而,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并且可能有如下的改进。
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一实例示出了旋转滚筒20,排气管道41可以在区域Z1和Z2的单元中被选择性地连接到该旋转滚筒20上,在旋转滚筒20的内圆周侧分隔出该区域Z1和Z2,也就是说,排气管道41在偏离旋转滚筒20的旋转中心轴线C20的位置处连接到旋转滚筒20上。然而,不限于此。例如,如图14A和14B所示,发明可适用于其中排气管道41与旋转滚筒20的旋转中心轴线C20同心地设置的旋转滚筒20。
在前述实施例中,具有正圆形剖面的圆管显示为排气管道41的构件的一个实例。然而,不限于此,并且只要其是管形构件,任何形状都是可能的。例如,可以使用具有椭圆剖面的圆管和具有多边形剖面的管子,例如方管。
在前述第二实施例中,在排气管道41的圆周壁部41b中形成了矩形的排气口部42。然而,不限于此,并且例如,具有例如正圆形或椭圆形的圆形形状的开口或者具有例如三角形的多边形的开口是可能的。此外,排气口部42可以构成为由多个密集地设置的小型通孔组成的一组通孔。
在前述第二实施例中,通过沿圆周方向在150°的角度范围θ内切开排气管道41的圆周壁部41b来形成矩形的排气口部42和辅助排气口部42b。然而,角度范围θ不限于此,并且其可以被适当地改变。
在前述实施例中,在旋转滚筒20的成形模21的底部21a和排气口部42之间没有放入任何装置。然而,可在底部21a和排气口部42之间设置例如网孔体的气流调节器,以便调节气流以进一步使成形模21中的空气吸入压力分布变均匀。
在前述实施例中,排气管道41的管体轴线方向C41沿旋转滚筒20的宽度方向设置。然而,只要排气管道41连接到将旋转滚筒20的两端处的开口覆盖住的圆形壁部25上,则管体轴线方向C41可以从宽度方向倾斜某种程度。
在前述第二实施例的图10B的实例中,作为一个实例示出了其中在排气口部42和辅助排气口部42b两者的管端部41c处形成空气滞留的结构。然而,不限于此,并且如图15所示,可仅在辅助排气口部42b处形成空气滞留而不在排气口部42处形成空气滞留。
在前述实施例中,空气3被假定为从供给管道31处供给并排放的气体的一个例子。然而,不限于此,并且只要其在不与纤维发生任何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可以与液体吸收性纤维混合,则空气3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气体,因此其可以是氮气等。
在前述实施例中,作为一个实例示出了其中在旋转滚筒20的外圆周表面20a上形成成形模21并且成形模21的移动路径是旋转滚筒20的圆周方向Dc的结构。然而,不限于此,并且只要成形模21在一个方向上沿预定的移动路径移动,则任何结构都是可能的。
例如,可以使用传送带的皮带作为成形构件。特别是,首先,在皮带的皮带表面(相当于预定面)上形成凹状的成形模21,并且在预定轨道移动所述皮带。将供给管道31设置在轨道上的预定位置中,并且横跨皮带表面在供给管道31的供给开口部31a的相反侧的位置,设置用于与皮带表面配合来分隔出负压室的负压室分隔构件。负压室分隔构件例如是具有面向皮带表面的壁部分离的基本上矩形的箱体。并且,排气管道连接到构造箱体的壁部中的一对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通过在皮带表面的宽度方向上在该对壁部之间夹入轨道来设置该对壁部。
在前述实施例中,浆料纤维2(已经粉碎成纤维的浆料)被描述为液体吸收性纤维的一个实例。然而,还可以使用例如棉的纤维素、例如人造丝及纤丝化人造丝的再生纤维素、例如醋酸盐及三醋酯纤维的半合成纤维素、纤维状聚合物和热塑性纤维,或者还可以组合使用它们。
附图标记说明
1:吸收体,2:浆料纤维(液体吸收性纤维),3:空气混合物(气体、气流),4:片状构件,5:高吸收性聚合物,10:纤维堆垛设备(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10a:纤维堆垛设备,10b:纤维堆垛设备,20:旋转滚筒(成形构件),20a:外圆周表面(预定面),21:成形模,21a:底部,22:进气孔,24:辊子,25:圆形壁部(壁部、负压室分隔构件),25a:内壁面,26:圆筒形分割壁,27:分割壁,31:供给管道,31a:供给开口部,31b:上端开口,38:聚合物投料管,38a:投料开口,41:排气管道,41a:管端,41b:圆周壁部,41c:管端部,42:排气口部(第一排气口部),42a:排气口部(第一排气口部),42b:辅助排气口部(第二排气口部),42d:排气口部,43:堵塞盖(堵塞构件),43a:板面,Dc:圆周方向,Pf:释放位置,Z1:第一区域,Z2:第二区域,G:间隙,S:基本上封闭的空间(负压室)。

Claims (12)

1.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该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包括:
成形构件,该成形构件具有在其上形成有凹状的成形模的预定面,在一个方向上沿横过所述预定面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成形模;
供给管道,该供给管道设置在所述移动路径中的预定位置,从供给开口部向所述预定面供给包括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
负压室分隔构件,该负压室分隔构件设置在所述预定面的一侧,而所述供给开口部设置在所述预定面的相反侧,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与所述预定面配合来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排气管道,该排气管道排出所述负压室内部的气体,以便在所述负压室内部形成负压,
其中,在所述成形模经过所述供给开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经由所述成形模的底部中的进气孔将气体从所述供给管道吸入到所述负压室中,使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堆垛在所述成形模中以形成吸收体,
所述设备还具有如下构成:
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包括沿宽度方向在其间夹入所述移动路径而设置的一对壁部,在该对壁部之间分隔出所述负压室,以及
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到该对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通过向内超过所述壁部伸入到所述负压室中来设置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口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排气管道是管形构件,并且
所述排气口部形成在所述排气管道的圆周壁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排气管道定位在所述负压室中的那部分的管体轴线方向与所述预定面和所述成形模的底部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排气管道在圆周方向形成所述排气口部的那部分是位于与所述供给开口部相向的部分的相反侧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在所述排气口部是第一排气口部的情况下,在所述排气管道的圆周壁部与所述供给开口部相向的部分中形成第二排气口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排气口部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排气口部的开口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排气管道在管体轴线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由堵塞构件堵住,以及
所述排气管道在所述端部和所述排气口部之间的圆周壁部的存在使得所述排气管道在管体轴线方向上的端部产生气体滞留。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成形模的底部和所述排气口部被设置成至少在宽度方向上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排气口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定位在所述成形模的底部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排气口部在宽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与所述成形模的底部的中心位置对准。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其中,所述成形构件是沿一个圆周方向连续地旋转的圆筒形构件,
所述凹状的成形模形成在作为所述预定面的圆筒形构件的外圆周表面上,且由圆筒形构件在圆周方向的转动而在作为移动路径的沿圆周方向的路径上移动,
作为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的一对壁部包括一对圆形壁部,该对圆形壁部覆盖所述圆筒形构件在宽度方向上的两端处的开口,以在所述圆筒形构件的内圆周侧分隔出所述负压室,以及
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到该对圆形壁部中的一个圆形壁部上。
12.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该用于制造吸收体的方法包括:
(A)制备一种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该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使用:
成形构件,该成形构件具有在其上形成有凹状的成形模的预定面,在一个方向上沿横过所述预定面的宽度方向的移动路径移动所述成形模;
供给管道,该供给管道设置在所述移动路径中的预定位置,从供给开口部向所述预定面供给包括液体吸收性纤维的气体;
负压室分隔构件,该负压室分隔构件设置在所述预定面的一侧,而所述供给开口部设置在所述预定面的相反侧,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与所述预定面配合来分隔出负压室;以及
排气管道,该排气管道排出所述负压室内部的气体,以便在所述负压室内部形成负压,
其中,在所述成形模经过所述供给开口部的位置的情况下,通过经由所述成形模的底部中的进气孔将气体从所述供给管道吸入到所述负压室中,使气体中的液体吸收性纤维堆垛在所述成形模中以形成吸收体,
所述设备还具有如下构成:
所述负压室分隔构件包括沿宽度方向在其间夹入所述移动路径而设置的一对壁部,在该对壁部之间分隔出所述负压室,以及
所述排气管道连接到该对壁部中的一个壁部上,通过向内超过所述壁部伸入到所述负压室中来设置所述排气管道的排气口部;以及
(B)使用所述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来制造吸收体。
CN2009801462077A 2008-11-20 2009-11-09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及方法 Pending CN1022238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96753 2008-11-20
JP2008296753A JP5315021B2 (ja) 2008-11-20 2008-11-20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CT/JP2009/069035 WO2010058709A1 (ja) 2008-11-20 2009-11-09 吸収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23860A true CN102223860A (zh) 2011-10-19

Family

ID=42198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62077A Pending CN102223860A (zh) 2008-11-20 2009-11-09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33828A1 (zh)
EP (1) EP2351546A4 (zh)
JP (1) JP5315021B2 (zh)
CN (1) CN102223860A (zh)
TW (1) TW201024486A (zh)
WO (1) WO2010058709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70747A (zh) * 2013-02-05 2013-05-01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超吸水性短纤维的用即弃型卫生用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60333A (zh) * 2014-03-20 2014-06-18 北京倍舒特妇幼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吸水材料与木浆纤维混合装置
CN104173143A (zh) * 2014-09-09 2014-12-03 安庆市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次性卫生用品超薄棉芯的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
CN104411277A (zh) * 2012-07-10 2015-03-11 株式会社瑞光 吸收体制造装置
CN108096029A (zh) * 2016-11-24 2018-06-01 珠海东美纸业有限公司 药草片制造装置及方法
CN110179591A (zh) * 2019-04-16 2019-08-30 广东中科鑫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生用品行业芯体材料定点施加吸水高分子的机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78242B (zh) * 2010-10-18 2013-03-27 杭州珂瑞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成人尿裤棉芯转移压实一体式装置及转移压实方法
CN105395320B (zh) * 2015-12-31 2016-09-28 北京倍舒特妇幼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制造模轮层流混合吸收芯的设备及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0226939B1 (en) * 1985-12-10 1992-11-19 Kimberly-Clark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fibrous web
JP2968029B2 (ja) * 1990-10-25 1999-10-25 花王株式会社 繊維の積繊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JP4905973B2 (ja) * 2007-03-20 2012-03-28 花王株式会社 吸引装置、シートの搬送方法、吸収体の製造方法及び不織布の嵩回復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11277A (zh) * 2012-07-10 2015-03-11 株式会社瑞光 吸收体制造装置
CN104411277B (zh) * 2012-07-10 2017-03-22 株式会社瑞光 吸收体制造装置
CN103070747A (zh) * 2013-02-05 2013-05-01 福建恒安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含超吸水性短纤维的用即弃型卫生用品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60333A (zh) * 2014-03-20 2014-06-18 北京倍舒特妇幼用品有限公司 一种高分子吸水材料与木浆纤维混合装置
CN104173143A (zh) * 2014-09-09 2014-12-03 安庆市恒昌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一次性卫生用品超薄棉芯的成型装置和成型方法
CN108096029A (zh) * 2016-11-24 2018-06-01 珠海东美纸业有限公司 药草片制造装置及方法
CN110179591A (zh) * 2019-04-16 2019-08-30 广东中科鑫雁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卫生用品行业芯体材料定点施加吸水高分子的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233828A1 (en) 2011-09-29
JP2010119655A (ja) 2010-06-03
TW201024486A (en) 2010-07-01
JP5315021B2 (ja) 2013-10-16
WO2010058709A1 (ja) 2010-05-27
EP2351546A4 (en) 2013-03-13
EP2351546A1 (en)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3860A (zh) 用于制造吸收体的设备及方法
US11141320B2 (en)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CN103327942B (zh) 制造吸收体的设备
JP5264583B2 (ja) 複合シート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US11311424B2 (en)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US20210346209A1 (en)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WO2015041077A1 (ja) 積繊装置
CN102361615B (zh) 吸收体的制造设备和制造方法
US10260764B2 (en) Device for generating an air wall
US20200289342A1 (en)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US20190105203A1 (en) Absorbent core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absorbent cores
CN104874071B (zh) 用于麻醉机的气体稳压器及具有其的麻醉机
JP2012057846A (ja) 吹出口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