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213023A - 钢筋以及钢筋接头 - Google Patents

钢筋以及钢筋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213023A
CN102213023A CN2011100840528A CN201110084052A CN102213023A CN 102213023 A CN102213023 A CN 102213023A CN 2011100840528 A CN2011100840528 A CN 2011100840528A CN 201110084052 A CN201110084052 A CN 201110084052A CN 102213023 A CN102213023 A CN 1022130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bar
threaded portion
coupling
reinforcing
pin thr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8405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岸原重树
友田勇
真田英人
大和田丰
胁山广三
福田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TAKASUNAMI INDUSTRIES Co Ltd
Dai Ichi High Frequenc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TAKASUNAMI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TAKASUNAMI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RST TAKASUNAMI INDUSTR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2130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2130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inforcement Elements For Buil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抑制与主筋之外的钢筋即加强钢筋的干涉的钢筋。一种钢筋(1),作为钢筋混凝土的主筋而使用,在端部具有与钢筋本体(2)相比扩径了并且在外周形成有阳螺纹(4)的螺纹部(3),其中:阳螺纹(4)的螺纹牙数为6~9个;阳螺纹(4)的小径相对于钢筋本体(1)的直径之比(d3/d1)为1.05~1.50。优选:将螺纹部(3)与钢筋本体(2)的边界的角部(5)形成为圆角。另外,优选:通过用于将钢筋本体(2)的端部与钢筋本体(2)相比进行扩径而形成螺纹部(3)所进行的模锻来形成圆角,优选将圆角形成为阳螺纹(4)的螺距的1~3倍的尺寸的直径。

Description

钢筋以及钢筋接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钢筋混凝土的主筋(主鉄筋)而使用的钢筋以及钢筋接头。
背景技术
在钢筋混凝土中,为了使受限的标准长度的作为主筋的钢筋在现场成为连续的钢筋,要使用钢筋接头。作为钢筋接头,一般为使钢筋重合规定的长度的搭接接头、加压气焊接头;搭接接头由于重合使钢筋配置构造复杂,加压气焊接头具有接头的优良与否受压接工人的技术左右这样的缺点。
因此,作为特殊接头,开发出向套筒内与钢筋一起注入水泥浆的接头。该注入水泥浆的特殊接头在钢筋配置构造的简化方面优选,投入实用,但水泥浆的硬化需要例如1天左右的养生期间,具有工期延长的缺点。
作为不需要养生期间的接头,提出了螺纹式接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螺纹式接头是使用接合用具将2根钢筋以使其端部互相对接的状态连结的接头。在2根钢筋的端部,分别形成有与钢筋本体相比扩径了的螺纹部。在这些螺纹部的外周,分别形成有螺旋方向相反的阳螺纹。接合用具形成为筒体状。从接合用具的内周面的中央到一方的端部,形成有供一方的钢筋的螺纹部的阳螺纹螺合的第一阴螺纹;在剩下的内周面上,形成有供另一方的钢筋的螺纹部的阳螺纹螺合的第二阴螺纹。即,在第一阴螺纹与第二阴螺纹,螺纹槽的螺旋方向相反。通过使用该接合用具作为螺纹接头,能够经由螺纹部将两钢筋连结。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336256号公报
但是,在以往的螺纹式接头中,由于在钢筋的端部形成有与钢筋本体相比扩径了的螺纹部,所以如果该螺纹部的轴方向的长度和/直径大,则尤其是与该螺纹部螺合的接合用具也可能会与配设在该钢筋的周边的主筋之外的钢筋干涉。例如,在通过以往的螺纹式接头连结的作为成为梁或柱的主筋的钢筋的周边配设有箍筋(stirrup)或者环状钢筋等这些主筋之外的钢筋即加强钢筋,如果从钢筋本体突出的螺纹部的范围宽并且高度高,则由于还要使接合用具螺合于该螺纹部的外周进,所以具有螺纹部尤其是接合用具与加强钢筋干涉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抑制与主筋之外的钢筋即加强钢筋的干涉。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的钢筋,是作为钢筋混凝土的主筋而使用并在端部形成有与钢筋本体相比进行扩径了并且在外周形成有阳螺纹的螺纹部的钢筋,其特征在于:阳螺纹的螺纹牙数为6~9个;阳螺纹的小径相对于钢筋本体的直径之比为1.05~1.50。
如上所述,如果阳螺纹的螺纹牙数为6~9个,则能够缩短螺纹部的轴方向的长度。另外,如果阳螺纹的小径相对于钢筋本体的直径之比为1.05~1.50,则能够缩短螺纹部的径方向的长度。因此,从钢筋本体突出的螺纹部的范围窄且高度低,所以在利用螺纹部连结了钢筋时,能够抑制与配设在该钢筋的周边加强钢筋的干涉。
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螺纹部与钢筋本体的边界的角部形成为圆角。另外,能够通过用于将钢筋本体的端部与钢筋本体相比进行扩径而形成螺纹部所进行的模锻来形成圆角。另外,能够以阳螺纹的螺距的1~3倍的尺寸的直径来形成圆角。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中的钢筋接头,是使用联接器将2根所述钢筋以使端部相互对接的状态连结的钢筋接头,其特征在于:2根钢筋的阳螺纹的螺旋方向为相同的方向;联接器形成为内周面为圆形的筒状体;在联接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阳螺纹螺合的阴螺纹。
由此,使联接器分别螺合于从钢筋本体突出的范围窄并且高度低的2根钢筋的螺纹部而将2根钢筋连结,所以能够抑制与加强钢筋的干涉。
在该情况下,能够将联接器的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将2根钢筋的螺纹部的轴方向的长度相加而得的合计长度以上、且比合计长度长15mm以下。另外,在用联接器连结了2根钢筋时,能够使这2根钢筋之间的滑移量为0.3以下。进而,能够按多边形例如正十二边形来形成联接器的外周面的形状。
根据本发明,从钢筋本体突出的螺纹部的范围窄并且高度低,所以能够抑制与主筋之外的钢筋即加强钢筋的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例的实施方式的钢筋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一例的钢筋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钢筋接头的局部侧剖图。
图4是用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钢筋接头连结钢筋的说明图,(a)是表示将联接器螺合在了一方的钢筋的螺纹部的状态的图,(b)是表示使另一方的钢筋的螺纹部的端部与(a)所示的钢筋的螺纹部的端部接触了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其他的一例的钢筋接头的局部侧剖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于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接头的联接器的其他的例子的图,(a)是主视图,(b)是局部侧剖图。
符号说明
1:钢筋    2:钢筋本体   3:螺纹部    4:阳螺纹
5:角部    10:钢筋接头  11:联接器   12:阴螺纹
13: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基于附图对本发明中的钢筋以及钢筋接头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钢筋1作为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梁或柱的主筋而使用,在其端部形成有螺纹部3。即,本实施方式的钢筋1具备钢筋本体2与螺纹部3。作为钢筋1(即钢筋本体2),只要是作为成为钢筋混凝土的梁或柱的主筋而使用的即可,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直径22.2mm(钢筋的通称为D22)、直径25.4mm(钢筋的通称为D25)、直径28.6mm(钢筋的通称为D29)、直径31.8mm(钢筋的通称为D32)、直径34.9mm(钢筋的通称为D35)、直径38.1mm(钢筋的通称为D38)、直径41.3mm(钢筋的通称为D41)的钢筋等。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1,也可以使用如图2所示,具有半圆状突条以及轴方向突条等突出部分的变形钢筋等。
螺纹部3如图1以及图2所示,比钢筋本体2扩径并且在外周形成有阳螺纹4而成。螺纹部3的形成,优选,首先,对钢筋本体2的端部,例如通过边进行高频感应加热边施加压缩力的模锻形成与钢筋本体2相比扩径了的厚壁的扩径部,接下来,在该扩径部的外周实施例如攻丝加工而形成阳螺纹4。
阳螺纹4为了能够以充分的强度进行钢筋1的连结并且缩短螺纹部3的轴方向的长度,螺纹牙数形成为6~9个。其原因在于,如果阳螺纹4的螺纹牙数小于6,则使后述的联接器11(参照图3)螺合于螺纹部3而连结了2根钢筋1时的螺纹部3的强度,与钢筋本体2相比变弱,如果阳螺纹4的螺纹牙数超过9个,则螺纹部3的轴方向的长度即范围变宽,在使用联接器11连结了钢筋1时在进行钢筋1的周边的钢筋配置带来影响。
另外,阳螺纹4,以使得螺纹部3的径向的长度短即高度低的方式,形成为阳螺纹4的小径d3(谷直径)相对于与钢筋本体2的直径d1(在钢筋本体2为异形钢筋的情况下,是钢筋本体2的最外直径d2)之比(阳螺纹4的小径d3/钢筋本体2的直径d1(d2)(下面,称为d3/d1))为1.05~1.50。d3/d1优选为1.10~1.30。如果d3/d1小于1.05,则具有强度比钢筋本体2低、或者在使用联接器11连结2根钢筋1时不能进行连结的情况。另一方面,如果d3/d1超过1.50,则螺纹部3的高度变高,在使用联接器11连结钢筋1时给钢筋的周边的钢筋配置带来影响。
螺纹部3的阳螺纹4的形状只要d3/d1为1.05~1.50,可以形成为任何形状,但优选基于JIS螺纹(标准螺纹)的基准来形成。具体地说,优选:例如,在D22的钢筋中,基于M30(螺纹的通称)形成螺纹部3,下面如果简略记载,则在D25中基于M33形成螺纹部3,在D29中基于M39形成螺纹部3,在D32中基于M42形成螺纹部3,在D35中基于M45形成螺纹部3,在D38中基于M48形成螺纹部3,在D41中基于M52形成螺纹部3,各阳螺纹4的螺纹牙数为6~9个。
此时,对于D22的钢筋在M30的螺纹部3的螺纹牙数形成为6个时的螺纹牙剖面面积相对于钢筋剖面面积的剖面面积比(螺纹牙剖面面积/剖面面积)为2.6,在螺纹牙数为9个时该比为3.9。同样,对于D25的钢筋在M33的螺纹部3时的剖面面积比,在螺纹牙数为6个时为2.1、在9个时为3.3。对于D29的钢筋在M39的螺纹部3时的剖面面积比,在螺纹牙数为6个时为2.3、在9个时为3.6。对于D32的钢筋在M42的螺纹部3时的剖面面积比,在螺纹牙数为6个时为2.2、在9个时为3.5。对于D35的钢筋在M45的螺纹部3时的剖面面积比在螺纹牙数为6个时为2.0、在9个时为3.1。对于D38的钢筋在M48的螺纹部3时的剖面面积比在螺纹牙数为6个时为2.0、在9个时为3.1。对于D41的钢筋在M52的螺纹部3时的剖面面积比在螺纹牙数为6个时为1.8、在9个时为2.8。根据这些,剖面面积比为1.8以上,即由于变得具有钢筋本体2的1.8倍以上的强度,所以能够在螺纹部3以与钢筋本体2相比足够高的强度与联接器11螺合而进行钢筋的连结。
另外,为了防止在拉伸应力作用于钢筋1时应力集中于钢筋本体2与螺纹部3的边界的角部5,所以钢筋本体2与螺纹部3的边界的角部5,优选,形成为圆角。优选,通过用于将钢筋本体2的端部与钢筋本体2相比进行扩径而形成螺纹部3所进行的模锻来形成圆角。圆角优选以螺纹部3的阳螺纹4的螺距的1~3倍的尺寸的直径来形成,特别优选以阳螺纹4的螺距的1.5倍的尺寸的直径来形成。其原因在于,如果该圆角的直径小于阳螺纹4的螺距的1倍,则在拉伸应力作用于连结了的钢筋1时,应力会集中于钢筋本体2与螺纹部3的边界的角部5,其结果,具有从该角部5断裂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如果该圆角的直径超过阳螺纹4的螺距的3倍,则难以形成圆角。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接头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接头10,是使用联接器11将2根这样的作为钢筋混凝土的梁或者柱的钢筋1以作为端部的螺纹部3相互对接的状态进行互相连结的部件。在这样使钢筋1对接时,2根钢筋1的螺纹部3的阳螺纹4的螺旋方向为互相相同的方向。
联接器11形成为内周面为圆形的筒状体。联接器11的外周面的形状也可以是圆形,但优选为多边形,特别优选为相反一侧的面平行的多边形(四边形、六边形、八边形、十二边形等),从使用工具等容易地将联接器11相对于钢筋1旋转等观点出发,最优选为正六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参照图6。)。联接器11的外形在轴方向的全长上形成为相同形状。作为联接器11,只要能够使用于钢筋混凝土,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钢管,具体地说,也可以是按每个螺纹筒长切断厚壁的钢管而成的部件,也可以是通过边赋予压缩力边感应加热的增厚加工对一般的壁厚的钢管进行增厚,从而将该增厚钢管切断而成。
在联接器11的内周面,在全长上均匀地通过例如攻丝加工形成与钢筋的螺纹部3的阳螺纹4螺合的阴螺纹12。联接器11的轴方向的长度,优选形成为将使用联接器11连结的2根钢筋1的螺纹部3的长度方向的长度相加而得的合计长度以上,并且比合计长度长15mm以下。由此,能够以充分的强度进行钢筋的连结,并且缩短联接器11的轴方向的长度。其原因在于,如果联接器11的轴方向的长度小于合计长度,则不能以充分的强度连结2根钢筋,如果联接器11的轴方向的长度合计长度长超过15mm,则联接器11会给钢筋的周边的加强钢筋的钢筋配置带来影响。螺纹,在图3以及图4所示的例子中,联接器的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合计长度,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联接器的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比合计长度长的长度。另外,在图5中,为了容易分辨一方的钢筋1与另一方的钢筋1的间隙13,省略了表示联接器11的阴螺纹的线。
另外,在通过联接器11互相连结了2根钢筋1时,优选使这2根钢筋1之间的滑移量为0.3以下。由此,能够使钢筋负担钢筋混凝土的拉伸应力。其原因在于,如果该滑移量超过0.3,则虽然使钢筋负担钢筋混凝土的拉伸应力,但钢筋的滑移量大,具有不能通过钢筋吸收拉伸应力的可能性。2根钢筋1之间的滑移量,能够通过例如在对螺纹部3的阳螺纹4以及联接器11的阴螺纹12进行攻丝加工时高精度地进行加工,设为0.3以下。
接下来对使用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接头10连结2根钢筋1的情况进行说明。
使联接器11以覆盖螺纹部3的外周的方式如图4(a)所示那样螺合于一方的钢筋的螺纹部3。在此情况下,优选预先使联接器11螺合于一方的钢筋1的螺纹部3。在此情况下,联接器11使螺纹部3的顶端面与联接器11的端部面为相同位置或者接近的位置。由此,一方的钢筋1的螺纹部3由联接器11覆盖,所以在从工厂进行向施工现场的搬运和/或保管时,能够保护钢筋1的螺纹部3,并且相应地不需要螺纹部3的保护构件,例如盖,实现了垃圾的降低。
相对于这样螺合有联接器11的一方的钢筋1的端部,如图4(a)所示那样以例如使其互相接触的状态,使与该一方的钢筋1连接的另一方的钢筋1的端部即螺纹部3对接。保持该状态,使联接器11相对于一方的钢筋1旋转,使其边向另一方的钢筋1侧移动边与另一方的钢筋1的螺纹部3螺合。由此,能够经由联接器11连结2根钢筋1。此时,通过将联接器11的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合计长度以上、且比合计长度长15mm以下,从而将联接器11形成为覆盖2根钢筋1的螺纹部3的长度,如果如图3以及图5所示那样2根钢筋1的螺纹部3通过目视由联接器11覆盖,则能够以充分的强度进行2根钢筋1的连结,所以不需要特殊的工具、技巧,能够简单地进行由联接器11进行的2根钢筋1的连结。由此,实现了连结作业的简化,实现了工期的缩短以及成本降低,并且施工管理变得容易。
另外,通过如图5所示那样按比合计长度长的长度例如比合计长度长15mm的长度来形成联接器11,只要为0~15mm的范围内,则能够任意选择一方的钢筋1与另一方的钢筋1的间隙13。其结果,能够调整钢筋1的轴方向的位置,容易进行钢筋1的连结作业。另外,在以使2根钢筋1互相对接的状态使联接器11相对于钢筋1旋转而连结2根钢筋1时,即使联接器11以螺合于2根钢筋1的状态旋转,钢筋1也不会螺纹接头式那样在轴方向上移动,所以更容易进行连结作业。
如上所述,通过使用联接器11连结2根钢筋1,能够简单地进行作为梁或柱的主筋即钢筋1的配设。在进行了作为主筋的钢筋1的配设后,在该钢筋1的周边配设箍筋或者环状钢筋等这些主筋之外的钢筋即加强钢筋时,从钢筋本体2突出的螺纹部3小,所以能够抑制作为主筋的钢筋1的螺纹部3、尤其是联接器11与加强钢筋干涉。即,如果作为主筋的钢筋1的端部的螺纹部3的阳螺纹4的螺纹牙数为6~9个,则能够缩短螺纹部3的轴方向的长度,即,缩小范围。另外,如果d3/d1为1.05~1.50,则能够缩短螺纹部3的径方向的长度,即降低高度。因此,在螺纹部3能够以充分的强度使用联接器11进行钢筋1的连结,同时从钢筋本体2突出的螺纹部3的范围窄并且高度低,所以当在该钢筋1的周边配设加强钢筋时,螺纹部3、尤其是联接器11变为障碍的情况减少。其结果,能够抑制螺纹部3、尤其是联接器11与加强钢筋干涉。另外,通过最大比合计长度长15mm的长度来形成联接器11的轴方向的长度,能够缩短联接器11的长度,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与加强钢筋的干涉。
另外,在通过本实施方式的钢筋接头10连结本实施方式的钢筋1,进行作为梁或柱的主筋即钢筋1的配设以及加强钢筋的配设之后,通过浇注混凝土,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在该钢筋混凝土中,使钢筋1负担拉伸应力,所以在拉伸应力作用于钢筋1时,能够防止应力集中于钢筋本体2与螺纹部3的边界的角部5,没有产生由于应力集中于该角部5而引起的破裂的可能性。另外,通过由模锻进行角部5的圆角的形成,能够进一步防止应力集中于角部5。即,其原因在于,如果通过切削形成圆角,则金属的纤维被切断,所以应力集中在该被切断的部分。另外,通过以阳螺纹4的螺距的1~3倍的尺寸的直径形成圆角,能够进一步防止应力集中于角部5,尤其是通过以1.5倍的尺寸的直径形成,能够进一步可靠地防止应力集中于角部5。
另外,在通过联接器11互相连结了2根钢筋1后,如果这2根钢筋1之间的滑移量为0.3以下,则能够使钢筋1负担钢筋混凝土的拉伸应力,所以能够通过钢筋1吸收钢筋混凝土的拉伸应力。
通过如图6所示那样按正十二边形来形成联接器11的外周面的形状即外形,与例如外形形成为正六边形的情况相比表面面积变大,所以能够提高联接器11的强度。另外,如果联接器11的外形形成为正十二边形,则在使用工具等使联接器11相对于钢筋1旋转时,与例如外形形成为正六边形的情况相比能够以较小的间距使联接器11旋转,所以在较窄的部位或者钢筋1相邻的部位,容易进行利用联接器11进行的钢筋的连结。

Claims (10)

1.一种钢筋,其作为钢筋混凝土的主筋而使用,在端部形成有与钢筋本体相比进行扩径了并且在外周形成有阳螺纹的螺纹部,该钢筋的特征在于:
所述阳螺纹的螺纹牙数为6~9个;
所述阳螺纹的小径相对于所述钢筋本体的直径之比为1.05~1.5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筋,其中:所述螺纹部与所述钢筋本体的边界的角部形成为圆角。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筋,其中:所述圆角是通过模锻而形成的,所述模锻用于将所述钢筋本体的端部与所述钢筋本体相比进行扩径而形成所述螺纹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钢筋,其中:所述圆角以所述阳螺纹的螺距的1~3倍的尺寸的直径形成。
5.一种钢筋接头,其使用联接器将作为钢筋混凝土的主筋而使用的2根钢筋以使具有螺纹部的端部互相对接的状态连结,该钢筋接头的特征在于:
所述螺纹部与钢筋本体相比进行扩径了、且在外周形成有螺纹牙数为6~9个并且小径相对于所述钢筋本体的直径之比为1.05~1.50的阳螺纹;
所述2根钢筋的阳螺纹的螺旋方向为相同的方向;
所述联接器形成为内周面为圆形的筒状体;
在所述联接器的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阳螺纹螺合的阴螺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接头,其中:所述联接器的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将所述2根钢筋的螺纹部的轴方向的长度相加而得的合计长度以上、且比所述合计长度长15mm以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筋接头,其中:在用所述联接器连结了所述2根钢筋时,这2根钢筋之间的滑移量为0.3以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筋接头,其中:所述联接器的轴方向的长度形成为将所述2根钢筋的螺纹部的轴方向的长度相加而得的合计长度以上、且比所述合计长度长15mm以下。
9.如权利要求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钢筋接头,其中:所述联接器的外周面的形状形成为多边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钢筋接头,其中:所述联接器的外周面的形状形成为正十二边形。
CN2011100840528A 2010-04-02 2011-04-02 钢筋以及钢筋接头 Pending CN10221302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02226/2010 2010-04-02
JP2010002226U JP3160121U (ja) 2010-04-02 2010-04-02 鉄筋及び鉄筋継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213023A true CN102213023A (zh) 2011-10-12

Family

ID=44898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840528A Pending CN102213023A (zh) 2010-04-02 2011-04-02 钢筋以及钢筋接头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3160121U (zh)
CN (1) CN102213023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7412A (zh) * 2012-04-19 2014-05-28 福田章 变形钢筋的螺合式钢筋接头、以及设有螺纹的变形钢筋
CN107675837A (zh) * 2017-11-13 2018-02-09 姚圣法 适用于钢筋固定的连接件
CN107676361A (zh) * 2017-11-13 2018-02-09 姚圣法 钢筋连接套
CN108797345A (zh) * 2017-04-26 2018-11-13 株式会社小野工业所 钢筋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27412A (zh) * 2012-04-19 2014-05-28 福田章 变形钢筋的螺合式钢筋接头、以及设有螺纹的变形钢筋
EP2840197A4 (en) * 2012-04-19 2015-12-30 Fukuda Akira COUPLING OF THREADED REINFORCING RODS FOR DEFORMED REINFORCING SHAFT, AND THREADED DEFORMED REINFORCING SHAFT
CN103827412B (zh) * 2012-04-19 2016-05-25 福田章 变形钢筋的螺合式钢筋接头、以及设有螺纹的变形钢筋
CN108797345A (zh) * 2017-04-26 2018-11-13 株式会社小野工业所 钢筋
CN107675837A (zh) * 2017-11-13 2018-02-09 姚圣法 适用于钢筋固定的连接件
CN107676361A (zh) * 2017-11-13 2018-02-09 姚圣法 钢筋连接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3160121U (ja) 2010-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27412B (zh) 变形钢筋的螺合式钢筋接头、以及设有螺纹的变形钢筋
CN1298995A (zh) 用于自连接钢筋的连接器
CN102213023A (zh) 钢筋以及钢筋接头
CN203239713U (zh) 锻接套箍和紧固件
MY153259A (en) Method for clinching thick metal workpieces and use of a clinching tool
JP2016176229A (ja) 鉄筋継手ならびに鉄筋およびスリーブ
CN1327094C (zh) 钢筋连接器
KR101123347B1 (ko) 철근 결속장치
EP1400710B1 (de) Ring aus mindestens zwei Teilringen und Verfahren zur Verbindung der Teilringe zum geschlossenen Ringteil
JP2019044496A (ja) ねじ式鉄筋継手および締付け確認座金
JP2014015728A (ja) ネジ付き異形鉄筋の継手構造
JP2010150829A (ja) 鉄筋継手構造および鉄筋継手の構築方法
JP6911270B2 (ja) 接合構造
CN210586702U (zh) 一种加强冲头结构
JP5840434B2 (ja) 杭頭鉄筋用接続部材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杭頭接合構造
AU2014203528B2 (en) Swage indicating collar
KR20170085215A (ko) 철근 연결장치
CN208473122U (zh) 具预置扭矩防松的钢筋续接器
KR100826143B1 (ko) 인장강도를 보강한 철근용 커플러
JP6533752B2 (ja) 継手構造及び継手構造の構築方法
KR20150005006A (ko) 카라비너의 제조방법
KR101259316B1 (ko) 철근마디 위상차 보정장치
JP5327779B2 (ja) 鉄筋の定着構造
JP2010106564A (ja) 定着部付き鉄筋、定着部付き鉄筋用素材、及び、アンカーボルト
JP4533426B2 (ja) 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構造物に使用する鉄筋の端部構造及び定着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