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6120B -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6120B
CN102196120B CN201110036330.2A CN201110036330A CN102196120B CN 102196120 B CN102196120 B CN 102196120B CN 201110036330 A CN201110036330 A CN 201110036330A CN 102196120 B CN102196120 B CN 1021961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mentioned
stamp
character string
pix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63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6120A (zh
Inventor
大井俊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961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1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61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61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838Preventing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 H04N1/00856Preventive measures
    • H04N1/00864Modifying the reproduction, e.g. outputting a modified copy of a scanned original
    • H04N1/00867Modifying the reproduction, e.g. outputting a modified copy of a scanned original with additional data, e.g. by adding a warning mess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04N1/32203Spatial or amplitude domain methods
    • H04N1/32208Spatial or amplitude domain methods involving changing the magnitude of selected pixels, e.g. overlay of information or super-im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32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control or supervision between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or between image input and image output device, e.g.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its memory or between a still-image camera and a printer device
    • H04N1/32101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 H04N1/32144Display, printing, storage or 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D code, date and time or title embedded in the image data, i.e. enclosed or integrated in the image, e.g. watermark, super-imposed logo or stamp
    • H04N1/32149Methods relating to embedding, encoding, decoding, detection or retrieval operations
    • H04N1/32203Spatial or amplitude domain methods
    • H04N1/32229Spatial or amplitude domain methods with selective or adaptive application of the additional information, e.g. in selected regions of the ima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and to details thereof
    • H04N2201/0077Types of the still picture apparatus
    • H04N2201/0091Digital copier; digital 'photocopi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diting Of Facsimile Originals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Imag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图像处理装置、方法以及计算机程序,能够在印戳合成复印中提高印戳字符串的辨认性。重叠判断部(510)利用印戳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扫描单元(20)读入的扫描图像的图像数据,在印戳图像与扫描图像重叠时,判断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在印戳图像生成部(503)将印戳字符判断为不能辨认时,生成对印戳图像进行了修正的修正印戳图像,以提高印戳字符串的辨认性。合成图像生成部(508)生成修正印戳图像与扫描图像重叠的合成图像。打印单元(30)将合成图像形成在打印介质上。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印戳字符串与原稿图像重叠打印的印戳合成复印,特别是涉及用于使印戳字符串易于辨认的技术。 
背景技术
存在在复印文件时将原稿上没有的字符重叠在所打印的复制品上的印戳字符合成复印(例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94620号公报。 
在现有的印戳字符合成复印中,用户指定复印开始时合成的印戳字符的位置,并在该位置处配置印戳字符打印合成图像由此进行复印。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印戳字符会与原稿中的字符等重叠而辨认困难。在原稿有多页的情况下,会产生能够容易地辨认印戳字符的页和不容易辨认的页。 
这作为透过字符的一个方式,也存在与将相同字符串(印戳字符串)的反复图案与原稿重叠的印戳合成复印相同的课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进行能够容易地辨认印戳字符串的印戳合成复印。 
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存储含有印戳字符串的第一图像的单元,其中印戳字符串包括一个以上要素字符;判断单元,其利用上述第一图像的图像数据和扫描仪读入的第二图像的图像数据,判断在将上述第一图像和上述第二图像重叠时,上述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生成单元,其在被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不能辨认时,利用上述第一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对上述第一图像进行了修正以提高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辨认性的第三图像;合成单元,其生成将上述第二图像与上述第三图像重叠而成的合成图像。 
由此,在印戳合成复印中,生成能够可靠地辨认印戳字符串的复制品。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判断单元,在构成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每个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与上述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时,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 
由此,对于各要素字符,由于至少一个字符不与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地显示,因此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生成单元,以构成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每个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不与上述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的方式使上述第一图像的印戳字符串平行移动而生成上述第三图像。 
由此,在对第一图像进行修正所得到的第三图像中,至少一个字符不与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地显示。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生成单元,在上述要素字符的字符数为三个以上字符时,以构成各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中连续的任意两个以上字符不与上述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的方式使上述第一图像的印戳字符串平行移动而生成上述第三图像。 
由此,由于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连续的两个以上字符与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地显示,因此辨认性提高。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上述判断单元,在构成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每个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能够辨认时,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在各个要素字符内的交点的像素以及独立点的像素与上述第二图像中的像素值是规定值以上的像素的重叠在规定量以下时,判断为该要素字符能够辨认。 
由此,对于各要素字符,至少一个字符能够显示出特征的部分。 
在优选实施方式中,在上述扫描仪连续读入多页第二图像时,上述判断单元,对上述多页中的每一页判断上述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上述生成单元针对被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不能辨认的每一页生成上述第三图像。 
由此,在连续读入多页第二图像时,能够对每一页判断印戳字符串的辨认性,从而确保所有页的辨认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构成图。 
图2表示印戳图像生成部503生成的印戳图像的例子。 
图3是表示印戳字符串以及该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的说明图。 
图4是印戳字符的特征部的说明图。 
图5是不透明度的说明图。 
图6是扫描图像180的一个例子。 
图7是合成图像200的一个例子。 
图8是表示印戳合成复印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9是表示修正印戳图像生成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中符号说明:1...图像处理装置;20...扫描单元;30...打印单元;40...操作面板;50...控制部;100...印戳图像;110...印戳字符串;180...扫描图像;200...合成图像;501...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2...印戳字符串数据存储部;503...印戳图像生成部;504...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5...印戳特征部数据存储部;506...不透明度数据生成部;507...不透明度数据存储部;508...合成图像生成部;509...合成图像数据存储部;510...重叠判断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的构成图。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具有:扫描单元20、打印单元30、操作面板40以及控制部50。 
图像处理装置1具有未图示处理器和存储器等,通过执行规定的计 算机程序,来实现下面说明的控制部50的各个构成要素或功能。能够将该程序的全部或一部分保存在规定的存储介质中进行分发,或者经由网络进行传输。 
扫描单元20读取原稿的图像,取得原稿图像的图像数据(扫描图像数据)。例如,可以是图像处理装置1具有未图示原稿台,扫描单元20能够扫描该原稿台上的原稿。控制部50基于扫描单元20读取的扫描图像数据,进行后述那样的处理。 
打印单元30按照来自控制部50的指示,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例如,打印单元30可以是喷墨打印机或激光打印机等打印机构。 
控制部50具备: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1、印戳字符串数据存储部502、印戳图像生成部503、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印戳特征部数据存储部505、不透明度数据生成部506、不透明度数据存储部507、合成图像生成部508、合成图像数据存储部509以及重叠判断部510。 
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1存储扫描单元20读入的扫描图像(第二图像)的图像数据(扫描图像数据)。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1,例如是具有能够保存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容量的RAM,扫描图像各像素的值可以保存于RAM。 
印戳字符串数据存储部502存储用于生成印戳图像的印戳字符串的图像数据。印戳字符串是用于生成印戳图像的图案图像。印戳字符串是包含预先确定的一个以上要素字符的字符串,例如,可以是圆圈“秘”(用圆圈圈起“秘”而成的印戳字符串)、用框框起“禁止复制”而成的印戳字符串,或者是用框框起“复印”而成的印戳字符串等。 
印戳图像生成部503生成包括多个印戳字符串的印戳图像(第一图像),其中印戳字符串包括一个以上要素文字。印戳图像生成部503生成的印戳图像的图像数据被保存于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 
印戳图像生成部503,例如按照接受用户经由操作面板40输入的印戳打印设定来生成印戳图像。印戳打印设定,例如包括印戳字符串的种类等。 
图2表示印戳图像生成部503生成的印戳图像100的例子。在该图 的例子中,是在印戳打印设定中选择用框框起“禁止复制”的印戳字符串作为印戳字符串的种类的情况下的印戳图像100的例子。印戳图像生成部503根据要打印的纸张尺寸,以预先确定的格式来配置多个印戳字符串110(图中,只在一处标记符号)。例如,图2表示的印戳图像100,是以一定的周期配置有多个印戳字符串110。 
印戳图像生成部503进一步在被重叠判断部510判断为印戳字符串不能辨认时(详见后述),利用印戳图像(第一图像)的图像数据(印戳图像数据),生成对印戳图像进行了修正以提高印戳字符串的辨认性的修正印戳图像(第三图像)。修正印戳图像的图像数据也保存于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 
修正印戳图像(第三图像)可以是以构成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每个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字符不与扫描图像(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的方式使印戳图像(第一图像)的印戳字符串平行移动的图像。另外,修正印戳图像(第三图像)也可以是在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字符数为三个以上字符时,以构成各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中连续的任意两个以上字符不与扫描图像(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的方式,使印戳图像(第一图像)的印戳字符串平行移动的图像。例如,如图2B中箭头所示,可以使之向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平行移动规定的像素数。或者,印戳图像生成部503也可以放大或缩小印戳字符串来生成修正印戳图像。对于修正印戳图像的详细内容后述。 
印戳图像生成部503,在通过扫描单元20连续读入多页时,在被重叠判断部510判断为印戳字符串不能辨认的每一页上生成上述修正印戳图像。 
再次参照图1,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存储印戳图像生成部503生成的印戳图像或修正印戳图像的图像数据。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例如可以由RAM构成,并将印戳图像或修正印戳图像的各像素值保存于RAM。 
印戳图像生成部503进一步地提取所生成的印戳图像中包含的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例如,印戳图像生成部503提取印戳图像中所包含的印戳字符串内的各要素字符的特征部。要素字符的特征部,例如可以是 各要素字符内的交点和独立点。 
图3是表示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的说明图。 
该图A是作为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150的一个例子的“社外秘”的放大图。该图B是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160。特征部160是在印戳字符串的各要素字符151a~151c中,提取由构成各字符的笔画的交点以及与其他笔画不相交的独立点构成的特征部160a~160c。 
印戳图像生成部503提取印戳字符串内的要素字符的交点及独立点的像素,来确定印戳图像中所提取的像素的位置坐标。印戳图像生成部503将表示该位置坐标的位图保存于印戳特征部数据存储部505。 
图4A是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160的放大图,图4B是表示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160的分布的位图170。即,印戳字符串内的要素字符的交点和独立点在如该图A所示的那样分布时,表示该分布状态的位图170如该图B所示。 
印戳特征部数据存储部505例如是RAM,如图4B所示的位图170被保存在该RAM中。 
此外,图3B的特征部160的图像数据可以与印戳字符串的图像数据一起预先保存在印戳字符串数据存储部502中。然后,印戳图像生成部503可以基于上述印戳打印设定,从印戳字符串数据存储部502提取特征部数据,来确定印戳图像中的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分布的位置坐标。 
再次参照图1,不透明度数据生成部506生成表示扫描图像的不透明度的不透明度数据。不透明度数据被存储于不透明度数据存储部507。 
在此,不透明度是指另一图像与对象图像重叠时,表示使对象图像相对于另一图像以何种程度优先地显示的指标。不透明度例如是按照每个像素,将显示对象图像的各像素值的比例用0~100%范围内的值来确定。这是与阿尔法(α)通道相同的想法。不透明度数据生成部506以使扫描图像中包含的字符、对象或照片等部分打印到前面的方式来决定不透明度。 
图5是本实施方式中的不透明度的说明图。 
该图A是扫描图像180的放大图,相对于像素值为0的像素(白像素)181,具有规定的像素值的像素(黑像素)183构成“T”这样的字符。该图B是该图A的不透明度数据190。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不透明度数据生成部506通过将该图A那样的扫描图像180二值化成像素值为规定阈值以上的像素(黑像素)183,和非规定阈值以上的像素(白像素)181,由此生成不透明度数据。即,不透明度数据生成部506,生成将像素值为规定阈值以上的像素的不透明度设为100%,将像素值小于规定阈值的像素的不透明度设为0%的位图,作为不透明度数据190。将该位图作为不透明度数据190保存于不透明度数据存储部507。不透明度数据生成部506可以根据像素值将0~100%之间的值设定为不透明度。 
返回图1,合成图像生成部508利用印戳图像(第一图像)的图像数据(印戳图像数据)以及扫描单元20读入的扫描图像(第二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将印戳图像与扫描图像重叠而成的合成图像。另外,在需要修正印戳图像时,合成图像生成部508生成将该修正印戳图像(第三图像)与扫描图像重叠而成的合成图像。合成图像生成部508生成的合成图像的合成图像数据被保存于合成图像数据存储部509。 
合成图像生成部508基于不透明度数据190,并按每个像素加上扫描图像180或者印戳图像100各自的像素值而生成合成图像。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成图像生成部508首先基于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1的扫描图像数据来确定合成图像的各像素的值,使得扫描图像180位于前面。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合成图像生成部508参照不透明度数据存储部507的不透明度数据190,对不透明度为0%的像素,是将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的印戳图像数据的像素值加到合成图像的像素值中。另一方面,合成图像生成部508对不透明度为100%的像素,加上扫描图像数据的像素值,而不加上印戳图像数据的像素值。由此,由于不透明度为100%的像素仅为扫描图像数据的像素值,因此能够将扫描图像显示在印戳图像的前面。这与在扫描图像180上合成修正印戳图像的情况也相同。 
合成图像数据存储部509存储合成图像数据。合成图像数据存储部509例如是具有能够保存1页量的图像数据的容量的RAM,合成图像的各像素的值可以保存于RAM。 
重叠判断部510在印戳图像(第一图像)与扫描图像(第二图像)重叠时,判断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 
图6是扫描图像180的一个例子,图7是合成图像200的一个例子。图7的合成图像200是合成图像生成部508通过上述顺序而在图6的扫描图像180上合成了图2的印戳图像100时得到的图像。在该合成图像200中,重叠判断部510判断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 
例如,重叠判断部510可以在构成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每个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与扫描图像(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时,判断为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用具体例对此进行说明时,如下所述。即,例如如果印戳字符串是“禁止复制”,则印戳字符串的各要素字符是“禁”、“止”、“复”、“印”。此时,虽然在印戳图像100中含有多个“禁”、“止”、“复”、“印”,但至少一个以上“禁”、“止”、“复”、“印”的字符与扫描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时,判断为能够辨认。 
在图7的合成图像200中,印戳字符串210的“禁”、“止”、“复”、“印”中的任意一个,与扫描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而显示出完整的字形。因此,在这样的合成图像200中被判断为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此外,与扫描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的要素字符串(“禁”、“止”、“复”、“印”),不只是如图7的例子那样存在于相同的印戳字符串210内的情况,也可以被分到不同的印戳字符串中存在。即,合成图像中至少各一个字符,与扫描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的各要素字符存在即可。 
下面说明重叠判断部510进行上述判断的具体的处理顺序。例如,重叠判断部510参照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中保存的印戳图像数据,确定印戳图像中各印戳字符串内的各要素字符存在的位置坐标。例如,重叠判断部510对印戳图像中包含的全部印戳字符串内的各要素字符付与识别信息。该识别信息可以为字符种类(例如如果是上述的例子,则为“禁”、“止”、“复”、“印”)。然后,重叠判断部510检测构成各识别信息的字符的像素的位置坐标。即,在此,重叠判断部510检测各字符的笔画存在的区域的所有像素的位置坐标。然后,重叠判断部510按照各识别信息,分别参照与检测出的位置坐标对应的位置的不透明度数据,如果全部不透明度均为规定的阈值(例如10%)以下,则判断为该 识别信息涉及的字符不重叠。 
重叠判断部510可以采用与上述方式不同的其它方式,进行印戳字符串是否为能够辨认的判断。即,在此所说的其它方式是,例如重叠判断部510在构成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每个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能够辨认时,判断为其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在各个要素字符内的交点的像素以及独立点的像素与扫描图像(第二图像)中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的重叠为规定量以下时,判断为该要素字符能够辨认。 
例如,重叠判断部510,首先参照印戳特征部数据存储部505的特征部数据,确定特征部160的位置坐标。重叠判断部510在图4B所示那样的特征部数据170的位图中,以该图中左上的像素为原点,一边向右侧扫描一边寻找像素值为“1”的像素。在到达右端后下降一层进行相同的检测。如果重叠判断部510检测到像素值为“1”的像素后,则从上下左右相邻的像素中检测像素值为“1”的像素,确定交点或独立点的区域的位置坐标。将该位置信息预先作为表示一个交点或独立点的区域的位置坐标组173来保持。下面,以同样的方法检测表示全部交点、独立点的区域的位置坐标组173。 
接下来,重叠判断部510参照不透明度数据190(图5B),提取与在此检测出的位置坐标组173相同的位置坐标的不透明度。 
例如,重叠判断部510参照不透明度数据存储部507,选择在上述处理中检测出的位置坐标组173中的一个位置坐标,来确定与该位置坐标对应的位置的不透明度。例如,如果在此确定的不透明度为规定阈值以上(例如90%以上),则与该位置坐标对应的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特征部的像素与具有规定以上像素值的扫描图像重叠。这样一来,判断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与扫描图像的具有规定像素值以上的像素叠。 
图8表示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1执行印戳合成复印时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首先,用户将原稿放置于原稿台(S110)。 
用户操作操作面板40,选择合成在原稿上的印戳字符串来作为印戳打印设定(S120)。然后,用户指示图像处理装置1开始印戳合成复印(S130)。 
接受开始印戳合成复印的指示后,首先,扫描单元20对原稿台上的原稿进行扫描,生成扫描图像(S140)。在此生成的扫描图像的图像数据保存于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1。 
不透明度数据生成部506基于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1的扫描图像数据来决定不透明度(S150)。与不透明度相关的不透明度数据被保存于不透明度数据存储部507。 
印戳图像生成部503按照印戳打印设定来生成印戳图像(S160)。印戳图像的图像数据被保存于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而且,印戳图像生成部503提取印戳图像中包含的印戳字符串的特征部,并生成印戳图像中表示该特征部的位置坐标的印戳字符的特征部数据(S170)。特征部数据被保存于印戳特征部数据存储部505。 
合成图像生成部508合成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1的扫描图像数据以及印戳图像数据存储部504的印戳图像数据,而生成合成图像数据(S180)。合成图像数据被保存于合成图像数据存储部509。 
重叠判断部510检测合成图像中的印戳字符串与扫描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的重叠(S200),并判断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S210)。重叠判断部510,例如如上所述,根据印戳字符内的要素字符的每个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是否与扫描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来判断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 
在被重叠判断部510判断为能够辨认时(S210:是),在下面的步骤S220中扫描,打印单元30基于合成图像数据存储部509的合成图像数据来打印合成图像(S230)。 
在被重叠判断部510判断为能够辨认时(S210:否),印戳图像生成部503生成修正印戳图像,并再次生成合成图像(S220)。然后,打印单元30打印再次合成了的合成图像(S230)。 
另外,在连续复印多页的情况下,对每一页重复执行步骤S140以后的处理。 
图9是表示步骤S220的修正印戳图像中的再合成的详细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印戳图像生成部503,首先,将印戳图像内的印戳字符串的配置水平或者垂直地平行移动规定的像素量而生成临时印戳图像(S310、S320)。 
合成图像生成部508合成扫描图像数据存储部501的扫描图像数据以及在步骤S320中生成的临时印戳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临时合成图像(S330)。 
重叠判断部510与步骤S200同样,检测临时合成图像中的印戳字符的重叠(S340)。 
在此,重叠判断部510与步骤S210同样,判断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S350)。在此,如果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S350:是),则结束处理。另一方面,如果印戳字符串不能辨认(S350:否),则返回步骤S310,重复进行上述处理。 
由此,生成合成了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的修正印戳图像后的合成图像。 
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印戳字符串被扫描图像遮挡而难以辨认的情况下,也能够借助使印戳字符串移动到易于辨认的位置的修正印戳图像,生成合成图像。由此,用户在利用本实施方式生成的带有印戳字符串的复制品中,能够可靠地辨认印戳字符串。 
另外,在连续复印多页的情况下,对各页均适用步骤S140以后的处理。即,图9的流程图对每一页进行,因此对每一页生成修正印戳图像。 
上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例示,而不表示将本发明的范围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情况下,可以用其他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重叠成扫描图像配置在印戳图像的前面,也可以与此相反,重叠成将印戳图像配置在扫描图像的前面。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根据扫描图像生成不透明度数据,并判断扫描图像与印戳图像的重叠,然而也可以不用不透明度数据而将扫描图像与印戳图像直接进行比较。 

Claims (6)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中,具备:
存储含有印戳字符串的第一图像的单元,其中印戳字符串包括一个以上要素字符;
判断单元,其利用上述第一图像的图像数据和扫描仪读入的第二图像的图像数据,判断在将上述第一图像和上述第二图像重叠时,上述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
生成单元,其在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不能辨认时,利用上述第一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对上述第一图像进行了修正以提高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辨认性的第三图像;和
合成单元,其生成将上述第二图像与上述第三图像重叠而成的合成图像,
上述判断单元,在构成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各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与上述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时,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生成单元,以构成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各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不与上述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的方式使上述第一图像的印戳字符串平行移动而生成上述第三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生成单元,在上述要素字符的字符数为三个以上字符时,以构成各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中连续的任意两个以上字符不与上述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重叠的方式使上述第一图像的印戳字符串平行移动而生成上述第三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上述判断单元,在构成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各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能够辨认时,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在各个要素字符内的交点的像素以及独立点的像素与上述第二图像中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的重叠在规定量以下时,判断为该要素字符能够辨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中,
在上述扫描仪连续读入多页第二图像时,
上述判断单元,对上述多页中的每一页判断上述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
上述生成单元在被上述判断单元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不能辨认的每一页上生成上述第三图像。
6.一种图像处理方法,是图像处理装置所执行的图像处理方法,该图像处理装置具备将扫描仪读入的图像形成在打印介质上的图像形成单元,其中,该图像处理方法进行以下步骤:
利用含有多个印戳字符串的第一图像的图像数据和上述扫描仪读入的第二图像的图像数据,判断在将上述第一图像与上述第二图像数据重叠时,上述印戳字符串是否能够辨认的步骤,其中印戳字符串包括一个以上要素字符,在该步骤中,在构成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要素字符的各种类中至少一个以上的字符与上述第二图像的像素值为规定值以上的像素不重叠时,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能够辨认;
在通过上述判断而判断为上述印戳字符串不能辨认时,利用上述第一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对上述第一图像进行了修正以提高上述印戳字符串的辨认性的第三图像的步骤;
利用上述第二图像的图像数据以及上述第三图像的图像数据,生成将上述第二图像与上述第三图像重叠而成的合成图像的步骤。
CN201110036330.2A 2010-02-09 2011-02-09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 Active CN1021961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6266A JP2011166403A (ja) 2010-02-09 2010-02-09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2010-026266 2010-02-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6120A CN102196120A (zh) 2011-09-21
CN102196120B true CN102196120B (zh) 2015-03-04

Family

ID=443537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6330.2A Active CN102196120B (zh) 2010-02-09 2011-02-09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60357B2 (zh)
JP (1) JP2011166403A (zh)
CN (1) CN10219612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1048B2 (ja) * 2006-04-03 2012-02-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
US20090310149A1 (en) * 2008-06-13 2009-12-17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104263B2 (en) * 2016-02-16 2018-10-16 Ricoh Company, Ltd.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ocument processing including document stamping according to specified stamper settings
CN112651910B (zh) * 2019-10-11 2023-12-26 新疆三维智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叠加防伪印章的生成方法及系统
JP2021170755A (ja) 2020-04-17 2021-10-28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343A (zh) * 2005-11-17 2007-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存储图像处理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01030251A (zh) * 2006-03-03 2007-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8943B2 (ja) 2005-09-28 2012-02-29 株式会社日立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透かし印刷管理システム
JP2007116469A (ja) * 2005-10-20 2007-05-10 Ricoh Co Ltd 媒体処理方法、複写装置、及びデータファイリング装置
JP5034398B2 (ja) * 2006-09-14 2012-09-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文字認識プログラム、文字認識方法および文字認識装置
JP2009277093A (ja) 2008-05-15 2009-11-26 Canon Inc 画像処理装置、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8343A (zh) * 2005-11-17 2007-05-23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处理装置和方法以及存储图像处理程序的存储介质
CN101030251A (zh) * 2006-03-03 2007-09-05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94785A1 (en) 2011-08-11
JP2011166403A (ja) 2011-08-25
CN102196120A (zh) 2011-09-21
US8660357B2 (en) 2014-02-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65699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752898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program therefor, and storage medium
CN102196120B (zh)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
US813473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for outputting reduced-size pages
JP2006270418A (ja) 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CN102148914B (zh) 图像处理装置、方法
CN102331914A (zh) 表单处理系统、ocr装置、表单制作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AU201220160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system, computer-readable control program,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720529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2007148486A (ja) 文書閲覧支援方法および文書閲覧支援システム並びに文書処理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8160810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読取システム
CN110740221B (zh) 信息处理装置
JP7241506B2 (ja) 光学式文字認識結果の修正支援装置および修正支援用プログラム
US20110199647A1 (en) Woven patter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woven pattern image processing method
JPH07156447A (ja) 文字生成装置および文字生成方法
EP0759595B1 (en) Document processing system
JP2001052110A (ja) 文書処理方法、文書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及び文書処理装置
JP2012048637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US2009009769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computer program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JP5790000B2 (ja) 印刷装置、及び、その印刷方法
US20240087129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non-transitory computer readable medium,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JP2009141525A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JP5720335B2 (ja) 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そ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JP5173690B2 (ja)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及びコンピュータ可読記録媒体
JP201002698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