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2373A - 管接头 - Google Patents
管接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192373A CN102192373A CN2011100507648A CN201110050764A CN102192373A CN 102192373 A CN102192373 A CN 102192373A CN 2011100507648 A CN2011100507648 A CN 2011100507648A CN 201110050764 A CN201110050764 A CN 201110050764A CN 102192373 A CN102192373 A CN 10219237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lid
- cover body
- pipe
- pipe jo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管接头,其包括:筒状的接头主体,其在内部具有用于插入管的插入部;盖体,其安装在上述接头主体的靠向管插入开口侧的外表面上;密封件,其介于被插入到上述插入部中的管和上述接头主体之间;环状构件,其设置在比上述密封件在上述接头主体的轴向上靠向上述盖体侧的位置,并具有与被插入的管的外周面卡合而把持该管的爪部,该环状构件的口径能够扩大;支承部,其设置在上述密封件与上述环状构件之间;以及罩体,其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上述盖体的外周部,在该罩体的靠近上述管的插入口侧的端部形成有推入防止部,该推入防止部从上述盖体向内周侧突出而用于防止上述环状构件的口径扩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使管体可靠地接合、脱离的管接头。
背景技术
以往众所周知能够以简单的操作使管体可靠地接合、脱离的管接头(参照例如日本特开2006-316877号公报)。在该管接头中,开启环和锁止环由盖体遮盖,通过在盖体和管之间的缝隙中插入圆筒状的工具,把开启环向锁止环侧推入并使锁止环的口径扩大,从而能够使管脱离。
可是,在这样的管接头中,即使不使用特殊的工具,也有可能因例如在管外周部设置的套筒、保护筒等使得开启环被向锁止环侧推入,从而解除锁止环对管的咬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管不小心脱离的管接头。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管接头,其包括:筒状的接头主体,其在内部具有用于插入管的插入部;盖体,其安装在上述接头主体的靠向管插入开口侧的外表面上;密封件,其介于被插入到上述插入部中的管和上述接头主体之间;环状构件,其设置在比上述密封件在上述接头主体的轴向上靠向上述盖体侧的位置,并具有与被插入的管的外周面卡合而把持该管的爪部,该环状构件的口径能够扩大;支承部,其设置在上述密封件与上述环状构件之间;以及罩体,其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上述盖体的外周部,在该罩体的靠近上述管的插入口侧的端部形成有推入防止部,该推入防止部从上述盖体向内周侧突出而用于防止上述环状构件的口径扩大。
在第一方式的管接头中,接头主体的内部形成有用于插入管的插入部,设置在接头主体上的环状构件的爪部把持被插入到插入部中的管,从而防止管从插入部拔落。另一方面,在将管从插入部拔出的情况下,拆下安装在盖体的外周部上的罩体,之后,利用工具等将环状构件的口径扩大,解除环状构件的爪部对管的咬入,将管从插入部拔出。因此,在罩体安装在盖体的外周部上的状态下,盖体的推入防止部与工具、设置在管外周部上的套筒、保护筒等发生干涉,从而防止环状构件的口径被这些构件扩大。结果,能够防止环状构件的爪部对管的咬入不小心被解除,从而能够防止管不小心被脱离。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式的管接头中,上述盖体具有圆锥面,该圆锥面用于将上述环状构件保持于上述接头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环状构件相抵接来阻止上述爪部从上述管拔出。
在第二方式的管接头中,可通过盖体的与环状构件相抵接的圆锥面,使爪部咬入管中,阻止爪部从管拔出。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式的管接头中,上述管接头还包括开启环,该开启环被插入到上述盖体内,并通过进入到上述环状构件与上述管之间来解除上述爪部对上述管的咬入,上述罩体的推入防止部用于防止上述开启环被推入上述盖体的里侧。
在第三方式的管接头中,通过将开启环推入盖体的里侧,开启环进入环状构件与管之间,使环状构件的口径扩大。由此,爪部对管的咬入被解除,能够将管从插入孔拔出。在罩体安装在管接头上的状态下,罩体的推入防止部与工具、在管的外周部上设置的套筒、保护筒等发生干涉,由此防止开启环被这些构件推入盖体的里侧。结果,能够防止环状构件的爪部对管的咬入不小心被解除。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式的管接头中,上述环状构件是能够在径向上扩大和缩小且能够在上述接头主体的轴向上移动的筒夹,上述支承部是环构件,并被固定配置在上述密封件与上述筒夹之间,上述罩体的推入防止部用于防止上述筒夹被推入上述盖体的里侧。
在第四方式的管接头中,筒夹在上述接头主体的轴向上移动,被推向盖体的里侧并与固定配置的环构件相抵接,由此使筒夹的口径扩大。由此,筒夹的爪部对管的咬入被解除,从而能够将管从插入部拔出。在没有拆下安装在盖体的外周部上的罩体的状态下,罩体的推入防止部与工具、在管的外周部上设置的套筒、保护筒等发生干涉,由此防止筒夹头被这些构件推入盖体的里侧。结果,能够防止筒夹的口径被扩大而防止爪部对管的咬入不小心被解除,从而能够防止管不小心脱落。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一方式的管接头中,上述环构件在一端部具有圆锥面,上述筒夹通过在上述环构件的上述圆锥面上滑动来进行扩展和收缩。
在第五方式的管接头中,通过利用工具等使筒夹向盖体里侧移动,使筒夹在环构件的圆锥面上滑动而扩展和收缩。由此,能够简便地将管从插入部拔出。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三方式的管接头中,上述罩体的推入防止部向内周侧延伸设置到与上述开启环的内周部径向相同或比上述开启环的内周部靠向内周侧的位置。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也可以是:在第四方式的管接头中,上述罩体的推入防止部向内周侧延伸设置到与上述筒夹的内周部径向相同或比上述筒夹的内周部靠向内周侧的位置。
在第六及第七方式的管接头中,由于罩体的推入防止部向内周侧延伸设置到与开启环的内周部径向相同或比开启环的内周部靠向内周侧位置、或者与筒夹的内周部径向相同或比筒夹的内周部靠向内周侧的位置,所以能够防止开启环或者筒夹被工具等推入盖体的里侧。由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爪部对管的咬入不小心被解除。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七方式的管接头中,上述罩体在与上述推入防止部轴向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向内周侧突出,并用于与上述盖体卡合而防止上述罩体从上述盖体脱落。
在第八方式的管接头中,从罩体的与推入防止部轴向相反侧的端部向接头主体的轴心侧突出的卡合部与盖体卡合,由此能够防止罩体从盖体脱落。
本发明的第九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六方式的管接头中,在上述罩体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槽,能够通过扩宽上述槽来进行上述罩体的相对于上述盖体的安装和拆卸。
在第九方式的管接头中,由于在罩体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槽,因此通过将槽扩宽,能够容易地将罩体安装到盖体上或者从盖体上拆下。
本发明的第十方式也可以是:在第一至第六方式的管接头中,上述罩体的材质与上述盖体的材质相同。
在第十方式的管接头中,由于罩体的材质与盖体的材质相同,所以当罩体与盖体相接触时,能够防止盖体与罩体相互损伤对方。此外,还能防止不同的树脂材料之间产生不良的化学影响。
像以上所说明的那样,第一至第五方式的管接头能够防止环状构件的爪部对管的咬入不小心被解除。
第六方式及第七方式的管接头能够可靠地防止开启环或者筒夹的爪部对管的咬入不小心被解除。
第八方式的管接头能够防止罩体从盖体脱落。
第九方式的管接头能够容易地安装和拆卸罩体。
第十方式的管接头能够防止盖体和罩体相互损伤对方。此外,能够防止不同的树脂材料之间产生不良的化学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且表示接合管后的状态的半剖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且表示拆下罩体、插入工具后的状态的半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所使用的罩体并从工具插入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所使用的罩体并从工具插入侧的轴向相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的分解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中插入有无负载时的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中插入有加压时的管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9的(A)、(B)是表示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拆下管时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所使用的罩体和盖体的位置关系并从工具插入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所使用的罩体和盖体的位置关系并从工具插入侧的轴向相反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所使用的罩体并从工具插入侧的轴向相反侧观察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4来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中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管接头接合管后的状态。图2中表示在图1所示管接头中插入了工具的状态。
如图1及图2所示,管接头10的接头主体16由管状的主体部12和套在主体部12外面的管状的中间部14构成。另外,管接头10包括套在中间部14外面的管状的盖体18,在中间部14、盖体18与主体部12之间形成有供作为管体的(例如聚丁烯管)管P插入的插入孔20。
在盖体18的内侧配置有用于将管P保持在插入孔20内的锁止环30。锁止环30的截面呈横卧的大致V字形,大致V字形的开口部30A被布置成朝向接头主体16里侧的状态。而且,锁止环30的开口部30A与中间部14的截面呈三角形的顶端部14A相对,开口部30A的内侧表面的一部分与顶端部14A相抵接。另外,在盖体18的内壁上形成有圆锥面18A,锁止环30的大致V字形的外侧表面能够抵接于该圆锥面18A。圆锥面18A的横截面直径随着靠向插入口20的入口20A侧逐渐缩小。
在盖体18的内侧,在较之锁止环30靠向插入孔20的入口20A侧的位置插入有能够沿管接头10的轴向(前后方向)移动的开启环22。该开启环22的内壁构成插入孔20的一部分,形成在开启环22外周的突起22A与形成在盖体18内周的小径部18B相抵接,由此防止开启环22从盖体18脱落。另外,在主体部12上,在面向插入孔20的外周表面上形成有两个周槽12A,这些周槽12A中分别嵌入有橡胶制的O形密封圈24。
在主体部12的插入孔20的最里侧的部分形成有直径被扩大了的壁面13,壁面13成为管P的止挡器。另外,在主体部12的与插入孔20轴向相反侧的端部形成有连接其他配管的外螺纹12B,在主体部12的中间部形成有六边部12C,该六边部12C是用于卡挂扳手用的。
另外,作为一个例子,主体部12为青铜制或者黄铜制,中间部14、盖体18及开启环22为树脂制,锁止环30为不锈钢制,但是各个构件并不限于这些材质,也可以是其他材质。此外,管P为聚丁烯制或者交联聚乙烯(PEX)制,或者也可以设为锁止环30的爪部30B能够咬入的其他比较软的构件。
(罩体的结构)
在图3及图4中,一同示出图1及图2所示的管接头10所使用的罩体42和盖体18。另外,图3是从工具插入侧观察管接头时的立体图,图4是从与工具插入侧轴向相反的一侧观察管接头时的立体图。
如图3所示,罩体42呈大致圆筒状,在周向的一处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槽44。该槽44把罩体42分割,如图1所示,通过将槽44扩宽,能够将罩体42安装在盖体18的外周部,并且将罩体42从盖体18的外周部拆下。
此外,罩体42的主体部42A呈圆筒状,主体部42A的管P(参照图1)插入口侧的部位设为随着靠近顶端侧口径直径逐渐缩小的倾斜部42B。倾斜部42B的插入口侧端部42C成为管P(参照图1)的插入口侧,从该插入口侧端部42C朝向管接头10的接头主体16的轴心P1侧(内周侧)突出形成有推入防止部42D。推入防止部42D沿罩体42的插入口侧端部42C的周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入防止部42D沿罩体42的插入口侧端部42C的周向以等间隔形成四个。此外,相邻接的推入防止部42D之间分别形成有矩形的切口43,这些切口43到达倾斜部42B的轴向中间部。
如图1所示,罩体42的推入防止部42D沿盖体18的插入口侧端部18C延伸设置,推入防止部42D延伸设置到与开启环22的内周部22C相同位置或者比内周部22C靠向内周侧(接头主体16的轴心P1侧)的位置。因此,在罩体42安装在盖体18的外周部上的状态下,罩体42的推入防止部42D与在工具50(参照图2)、管P的外周部上设置的套筒、保护筒等(省略图示)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开启环22被推入盖体18的里侧。
另一方面,如图2所示,在从盖体18上拆下了罩体42的状态下,能够用圆筒状的工具50将开启环22朝向盖体18的里侧推入。
另外,既可以在将管P插入到管接头10的插入孔20中之后,将罩体42安装到盖体18上,也可以在把罩体42安装在盖体18上并使推入防止部42D与开启环22的内周部22C位于相同位置的状态下,将管P连接到管接头10上。
如图4所示,在罩体42的与推入防止部42D轴向相反侧的反插入口侧端部42E上,朝向管接头10的接头主体16的轴心P1侧(内周侧)形成有卡合部42F。卡合部42F在罩体42的反插入口侧端部42E的周向上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体42的反插入口侧端部42E处的槽44的两侧附近形成有两个,在周向上以大致相等的间隔形成有三个,总共为五个卡合部42F。
如图1所示,罩体42的卡合部42F沿盖体18的反插入口侧端部18D并从盖体18的反插入口侧端部18D的外周端18E朝向接头主体16的轴心P1侧(内周侧)延伸设置。因此,如图1所示,在罩体42安装在了盖体18上的状态下,利用罩体42的卡合部42F和推入防止部42D来阻止罩体42相对于盖体18向轴心P1方向移动,罩体42不会从盖体18上脱落下来(不会掉下来)。
此外,由于罩体42的材质与盖体18的材质相同,当罩体42与盖体18处于接触时,能够防止盖体18与罩体42相互损伤对方。另外,能够防止不同的树脂材料之间产生不良的化学影响。另外,罩体42的材质优选使用可以注射成形的树脂,不过也可以使用金属。
(作用及效果)
如图1所示,若将管P插入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的插入孔20中,则管P的顶端使锁止环30的口径扩大。然后,一边使管P的外周面与锁止环30的爪部30B滑动接触一边将管P插入里侧,管P的内周面与O形密封圈24、24相接触。若将管P进一步插入,则管P的顶端到达主体部12的壁面13。之后,将罩体42安装在盖体18上。此时,通过使罩体42的槽44张开,能够容易地将罩体42安装在盖体18上。另外,也可以将推入防止部42D朝向内周侧延伸设置到与开启环22的内周部22C相同的位置(不与管P发生干涉),先将罩体42安装在盖体18上,在此状态下,再将管P连接到管接头10上。
在图1所示的装上管的状态下,若内压作用于管P,则管P受到使管P脱离接头主体16的方向的力。由此,管P及锁止环30朝向脱离插入孔20的方向稍微移动,锁止环30的外周侧顶在盖体18的圆锥面18A上。由此,锁止环30的爪部30B咬入管P的外周侧。此时,由于锁止环30的爪部30B朝向接头主体16的里侧倾斜,所以锁止环30的爪部30B容易咬入管P,而且,由于爪部30B朝向与管P的脱出方向相反的方向,所以管P难以脱离。
此外,当从图1所示的装上管的状态使管P脱离时,将罩体42从盖体18上拆下,使之成为图2的状态。此时,通过使罩体42的槽44张开,能够容易地将罩体42从盖体18上拆下。
接下来,从插入孔20的入口20A侧插入圆筒状的工具50,将开启环22推入盖体18的里侧。由此,开启环22的里侧的顶端部22B推动锁止环30的爪部30B,使锁止环30的口径扩大。此时,开启环22的顶端部22B在推动锁止环30的爪部30B使其张开的同时,进入爪部30B与管P之间,从管P中拔出爪部30B。能够在该状态下从插入孔20拔出管P(使管P脱离)。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没有从盖体18拆下罩体42的状态下,罩体42的推入防止部42D与图2所示的工具50、设在管P的外周部上的套筒、保护筒等发生干涉,由此防止开启环22被推入盖体18的里侧。因此,能够防止锁止环30的爪部30B咬入管P中的状态不小心被解除。结果,能够防止管P不小心从管接头10脱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罩体42的推入防止部42D朝向内周侧延伸设置到与开启环22的内周部22C相同的位置或者比内周部22C靠向内周侧(接头主体16的轴心P1侧)的位置,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工具50等将开启环22推入盖体18的里侧。并且,能够可靠地防止锁止环30的爪部30B咬入管P中的状态不小心被解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罩体42的与推入防止部42D轴向相反侧的端部42E上朝向管接头10的接头主体16的轴心P1侧形成有卡合部42F。卡合部42F沿盖体18的反插入口侧端部18D,从盖体18的反插入口侧端部18D的外周端18E朝向接头主体16的轴心P1侧(内周侧)延伸设置。因此,如图1所示,在罩体42被安装在了盖体18上的状态下,利用罩体42的卡合部42F和推入防止部42D来阻止罩体42相对于盖体18向轴心P1方向移动,从而罩体42不会从盖体18上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罩体42的材质与盖体18的材质相同,所以在罩体42与盖体18处于接触时,能够防止盖体18和罩体42相互损伤对方。另外,还能够防止不同的树脂材料之间产生不良的化学影响。再者,本实施方式的罩体42不必安装在整个管接头10上,能够仅安装在管接头10上的有可能会不小心使管P脱离的部位,因此在经济方面也有利。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
图5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剖视图,图6中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的分解剖视图。管接头10包括接头主体100、盖体200、作为密封件的O形密封圈300、筒夹(collet)400、支承环500和罩体600。
如图5及图6所示,接头主体100呈圆筒状,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将管从接头主体100的轴向一端100A侧向另一端(未图示)侧插入的插入部110。另外,管(未图示)被沿图中箭头A方向插入,接头主体100的一端100A侧成为管插入开口侧。此外,接头主体100的轴向中央附近的内壁上设有台阶部120,在该台阶部120上载置有O形密封圈300。
在接头主体100的轴向的另一端侧设有向接头主体100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缘部140,该凸缘部140用作将管插入到插入部110中时的止挡部。此外,在从接头主体100的一端100A侧到台阶部120附近为止的接头主体10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160。
O形密封圈300呈圆环状,被设置在插入部110内的台阶部120处,其轴向与接头主体100的轴向一致。另外,如图7及图8所示,该O形密封圈300介于插入在插入部110中的管P与接头主体100之间。另外,O形密封圈300设定为其内径小于插入在插入部110中的管P的外径。因而,若将管P插入到插入部110中,则O形密封圈300的径向内表面与管的外周面贴紧,并且O形密封圈300的径向外表面与接头主体100的内表面贴紧,由该部分将管和接头主体100之间液密地密封,由此能够防止发生液体泄漏。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了一个O形密封圈300,但也可以在插入部110内设置两个以上的O形密封圈。
如图5及图6所示,支承环500呈圆筒状,被设置在比O形密封圈300靠向管插入开口侧的位置,其轴向与接头主体100的轴向一致。支承环500在轴向的一端500A上具有朝径向外侧突出的第一凸缘部520,在另一端500B上具有朝径向内侧突出的第二凸缘部540。另外,通过使第一凸缘部520被盖体200和接头主体100的一端100A夹持来固定配置支承环500。另外,支承环500的固定配置方法并不限于该例子,也可以粘接固定在接头主体100的内表面上。
另一方面,第二凸缘部540位于O形密封圈300与筒夹400之间,在第二凸缘部540的径向内侧的顶端形成有朝向插入开口侧(即与O形密封圈300相反的一侧)延伸的延伸部560。另外,在该延伸部560上形成有朝向插入开口侧并向支承环500的径向内侧倾斜的圆锥部560A。
筒夹400呈圆筒状,被设置在比支承环500的第二凸缘部540靠向插入开口侧的位置,其轴向与接头主体100的轴向一致。另外,筒夹400的轴向的一端400A处于比支承环500的第一凸缘部520靠向插入开口侧的位置,另一端400B位于支承环500的第一凸缘部520与第二凸缘部540之间。
筒夹400具有在其周向上以预定间隔隔开的多个槽440,该多个槽440在上述另一端400B开口并沿接头主体100的轴向延伸。通过这些槽440的张、合,使筒夹400能够扩展、收缩。另外,槽400的形态并不限于该图示的例子,可以适当地选择条数、形状等,并且,使筒夹400扩展、收缩的部件并不限于槽,也可以用合成橡胶(elastomer)等弹性体或者以折皱形状构成筒夹400。
筒夹400在相邻接的槽440之间的部分的内表面上具有向筒夹400的径向内侧突出的多个爪部420,如图7及图8所示,这些爪部420卡在被插入的管P的外周面上而把持管P。另外,爪部420向筒夹400的内径沿箭头A方向变窄的方向倾斜。另外,本实施方式的筒夹400是在板簧上包覆树脂的结构,但是也可以不使用板簧而仅用树脂构成筒夹400。
如图5及图6所示,筒夹400在其一端400A和爪部420的中间附近的外表面上具有第一圆锥部400C。该第一圆锥部400C向筒夹400的外径随着沿箭头A方向前进变大的方向倾斜,而且,相对于后述的在盖体200上设置的圆锥部200C可以滑动。此外,筒夹400在O形密封圈300侧的端部400B的内表面上具有第二圆锥部400D。该第二圆锥部400D向筒夹400的内径随着沿箭头A方向前进变大的方向倾斜,而且,相对于在上述支承环500上设置的圆锥部560A可以滑动。
筒夹400与支承环500不同,没有被固定配置,因此筒夹400能够在支承环500的第二凸缘部540与盖体200的圆锥部200C之间的空间沿接头主体100的轴向移动。
盖体200呈圆筒状,其轴向的一端200A的开口部用作用于插入管的插入口,从轴向的另一端200B侧朝向开口部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内螺纹260。通过使该内螺纹260与在接头主体100的一端100A侧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外螺纹160螺合,将盖体200以盖体200的轴向与接头主体100的轴向一致的方式安装在接头主体100的外表面上。此外,通过利用盖体200和接头主体100的一端100A夹持支承环500的第一凸缘部520,将支承环500固定。在盖体200上,在插入口与内螺纹260之间的内表面上设有圆锥部200C。该圆锥部200C向盖体200的内径随着沿箭头A方向前进变大的方向倾斜,而且,相对于在筒夹400上设置的圆锥部400C可以滑动。另外,也可以在筒夹400上设置圆弧状突起部(R倒角状突起部)来替代圆锥部400C,并且盖体的圆锥部200C相对于该圆弧状突起部能够滑动。
(罩体的结构)
在图10及图11中一同示出罩体600和盖体200,图12中仅示出罩体600。另外,图10是从管接头的工具插入侧观察的立体图,图11及图12是从管接头的与工具插入侧轴向相反的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如图10~图12所示,罩体600呈大致圆筒状,在其周向的一处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槽640。该槽640将罩体600分割,通过将槽640扩宽,能够如图10及图11所示那样将罩体600安装在盖体200的外周部上,并且能够将罩体600从盖体200的外周部拆下。
如图5及图6所示,罩体600的主体部600A呈圆筒状,主体部600A的管插入口侧的部位成为口径随着向管插入口侧方向(与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前进逐渐缩小的倾斜部600B。从该倾斜部600B的成为管的插入口侧的插入口侧端部600C朝向管接头10的接头主体100的轴心侧(径向内侧)突出形成有推入防止部600D。推入防止部600D沿罩体600的插入口侧端部600C的周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另外,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推入防止部600D沿罩体600的插入口侧端部600C的周向以等间隔形成四个。此外,在相邻接的推入防止部600D之间分别形成有矩形的切口630,这些切口630到达倾斜部600B的轴向中间部。
如图5所示,罩体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沿盖体200的插入口侧端部200A延伸设置,推入防止部600D朝向内周侧(接头主体100的轴心侧)延伸设置到与筒夹400的内周部400E径向位置相同或比内周部400E靠向内周侧的位置。因此,在不拆下安装在盖体200的外周部上的罩体600的状态下,罩体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与图8中用双点划线所表示的工具、在管P的外周部上设置的套筒、保护套等800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筒夹400被推入盖体200的里侧。
另一方面,如图9的(A)、(B)所示,在从盖体200上拆下了罩体600的状态下,能够用圆筒状的工具等(未图示)将筒夹400朝向盖体200的里侧推入。
另外,既可以在将管插入到管接头的插入孔110中之后,把罩体600安装在盖体200上,也可以使推入防止部600D和筒夹400的内周部400E在接头主体100的径向上处于相同位置,从而在把罩体600安装在盖体200上的状态下,把管连接到管接头上。
如图12所示,罩体600的与推入防止部600D轴向相反侧的反插入口侧端部600E上,朝向成为管接头10的接头主体100的轴心侧的内周侧形成有卡合部600F。卡合部600F在罩体600的反插入口侧端部600E的周向以预定的间隔形成多个。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体600的反插入口侧端部600E的槽640两侧附近的2处、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的3处,总共形成五个卡合部600F。
如图5及图11所示,罩体600的卡合部600F沿盖体200的反插入口侧端部200B,从盖体200的反插入口侧端部200B的外周端(越过该外周端)朝向接头主体100的轴心侧(内周侧)延伸设置。因此,在罩体600安装在了盖体200上的状态下,利用罩体600的卡合部600F和推入防止部600D来阻止罩体600相对于盖体200沿轴心方向移动,从而罩体600不会从盖体200上脱落下来(不会掉下来)。
此外,由于罩体600的材质与盖体200的材质相同,当罩体600与盖体200处于接触时,能够防止盖体200与罩体600相互损伤对方。另外,能够防止不同的树脂材料之间产生不良的化学影响。另外,罩体600的材质优选使用可以注射成形的树脂,不过也可以使用金属。
(管的插入)
图7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的剖视图,示出插入了无负载时的管P的状态。另外,“无负载时”是指管P内不通液体而对管P及管接头10未施加有液压的状态。
首先,若将管P沿箭头A方向插入管接头10中,则筒夹400的爪部420与管P接触,筒夹400与管P一起向箭头A方向移动。这样,筒夹400的第二圆锥部400D相对于支承环500的延伸部560的圆锥部560A滑动,槽440(参照图6)的宽度变宽而使筒夹400的口径扩大。因此,筒夹400把持管P的力减小,管P的插入变得容易。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接头主体100和盖体200固定配置支承环500,所以在插入管P时,支承环500不会被筒夹400推压而过度地移动。由此,能够在支承环500与台阶部120之间确保用于设置O形密封圈300的空间(室)。即,在支承环500没有被固定的情况下,若在插入管P时筒夹400向箭头A方向移动,则支承环500也同样地向箭头A方向移动,因此支承环500挤压O形密封圈300。结果,O形密封圈300向径向内侧鼓出,因此可能会发生管P难以插入的问题。相反,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O形密封圈300不会被挤压,所以能够防止发生管P难以插入的问题。
图8是插入管P后的本实施方式的管接头10的剖视图,示出加压时的状态。另外,“加压时”是指在管P内流动有液体或者空气而对管P及管接头10施加有液压或者气压的状态。
如图8所示,若对管P及管接头10施加液压,则管P向拔出的方向(箭头B方向)移动。若管P向箭头B方向稍微移动,则筒夹400的第一圆锥部400C也相对于盖体200的圆锥部200C向箭头B方向滑动,槽440的宽度变窄,由此使筒夹400的口径收缩。因此,筒夹400把持管P的力增大。另外,也可以替代对管P的加压,而在将无负载的管P插入到管接头10中之后,将该管P向箭头B方向拽拉,由此使管接头10的把持力增大。
如此,如果暂且插入了管P,则一旦力向拔出方向作用于该管P,爪部420就咬入管P的外周面,因此可防止管P被拔出。另外,在被施加更强的拔出力的通液时如下防止被拔出。
接下来,若管P在液压的作用下进一步受到向箭头B方向移动的力,则筒夹400也一起向箭头B方向移动。此时,筒夹400的第一圆锥部400C相对于盖体200的圆锥部200C向箭头B方向滑动,槽440的宽度进一步变窄,由此使筒夹400的口径收缩。因此,筒夹400把持管P的力进一步增大,从而能够可靠地防止管P被拔出。
(罩体的安装)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体200上安装罩体600。此时,通过使罩体600的槽640张开,能够容易地将罩体600安装到盖体200上。另外,也可以将推入防止部600D朝向内周侧延伸设置到与筒夹400的内周部400E相同的位置,由此使其不与管P发生干涉,在先将罩体600安装在盖体200上的状态下,将管P连接到管接头10上。
(管的拆卸)
此外,当从装上管状态的管接头10拆下管P时,从盖体200上拆下罩体600,使之成为图9的(A)、(B)所示的状态。此时,通过使罩体600的槽640张开,能够容易地将罩体600从盖体200上拆下。
接下来,从盖体200与管P之间的间隙,插入用于推动筒夹400的专用工具等,将筒夹400的一端400A向图9的(A)的箭头A方向推入。这样,筒夹400向箭头A方向移动,筒夹400的另一端400B与支承环500相抵接。说得更详细一点,设置在筒夹400的另一端400B上的第二圆锥部400D与设置在支承环500的第二凸缘部540上的圆锥部560相抵接。
接下来,若如图9的(B)所示那样将筒夹400进一步向箭头A方向推入,则第二圆锥部400D相对于圆锥部560A向箭头A方向滑动。由此,筒夹400的槽440的宽度变宽,筒夹400的口径扩大,爪部420与管P的外周面之间的嵌合被解除。结果,能够拔出管。
(作用及效果)
下面,就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没有从盖体200上拆下罩体600的状态下,罩体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与图8中用双点划线所表示的工具、在管P的外周部上设置的套筒、保护筒等800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筒夹400被工具等推入盖体200的里侧。因此,能够防止筒夹400的爪部420对管P的咬入不小心被解除。结果,能够防止管P不小心从管接头脱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罩体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向内周侧(接头主体100的轴心侧)延伸设置到与筒夹400的内周部400E径向相同或者比内周部400E靠向内周侧的位置。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筒夹400的爪部420对管P的咬入不小心被解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罩体600的与推入防止部600D轴向相反侧的端部600E上,朝向管接头的接头主体100的轴心侧形成有卡合部600F。该卡合部600F沿盖体200的反插入口侧端部200B,从盖体200的反插入口侧端部200B的外周端向接头主体100的轴心侧(内周侧)延伸设置。因此,在罩体600安装在盖体200上的状态下,利用罩体600的卡合部600F和推入防止部600D来阻止罩体600相对于盖体200向轴向(与箭头A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罩体600不会从盖体200上脱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罩体600的材质与盖体200的材质相同,当罩体600与盖体200处于接触时,能够防止盖体200与罩体600相互损伤对方。另外,能够防止不同的树脂材料之间产生不良的化学影响。再者,本实施方式的罩体600不必安装在整个管接头上,能够仅安装在管接头上的有可能会不小心使管P脱离的部位,因此在经济方面也有利。
(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就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十分明确的是: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其他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罩体42的推入防止部42D或者罩体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被向内周侧(接头主体16或者接头主体100的轴心侧)延伸设置到与开启环22的内周部22C径向相同或比内周部22C靠向内周侧的位置、或者与筒夹400的内周部400E径向相同或比内周部400E靠向内周侧的位置,但是只要推入防止部42D或者推入防止部600D是至少比盖体18的插入口侧端部18C或者盖体200的插入口侧端部200A更向内周侧突出、能够防止开启环22或者筒夹400被推入盖体18或者盖体200的里侧的结构,也可以略微差一点没有达到开启环22的内周部22C或者筒夹400的内周部400E。
此外,罩体42或者罩体600中的推入防止部42D或者推入防止部600D的数量、形状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推入防止部42D或者推入防止部600D至少形成一个即可。此外,也可以不设罩体42或者罩体600的切口43或者切口630,将推入防止部42D、600D在整个周向上形成为环状。
此外,罩体42、600中的卡合部42F、600F的数量、形状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卡合部42F、600F至少形成一个即可。此外,也可以将卡合部42F、600F在整个周向上形成为环状。
此外,也可以罩体42、600中的槽44、640不分割罩体42、600。此外,罩体42、600的整体形状也可以按照不同的盖体的形状进行适宜的变更。进而,在罩体42、600的材质具有充分的弹性、相对于盖体18、200能够安装、拆卸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没有槽44、640的结构。
Claims (10)
1.一种管接头,包括:
筒状的接头主体,其在内部具有用于插入管的插入部;
盖体,其安装在上述接头主体的靠向管插入开口侧的外表面上;
密封件,其介于被插入到上述插入部中的管和上述接头主体之间;
环状构件,其设置在比上述密封件在上述接头主体的轴向上靠向上述盖体侧的位置,并具有与被插入的管的外周面卡合而把持该管的爪部,该环状构件的口径能够扩大;
支承部,其设置在上述密封件与上述环状构件之间;以及
罩体,其能够装卸地安装在上述盖体的外周部,在该罩体的靠近上述管的插入口侧的端部形成有推入防止部,该推入防止部从上述盖体向内周侧突出而用于防止上述环状构件的口径扩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盖体具有圆锥面,该圆锥面用于将上述环状构件保持于上述接头主体,并且通过与上述环状构件相抵接来阻止上述爪部从上述管拔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管接头还包括开启环,该开启环被插入到上述盖体内,并通过进入到上述环状构件与上述管之间来解除上述爪部对上述管的咬入,
上述罩体的推入防止部用于防止上述开启环被推入上述盖体的里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状构件是能够在径向上扩大和缩小且能够在上述接头主体的轴向上移动的筒夹,
上述支承部是环构件,并被固定配置在上述密封件与上述筒夹之间,
上述罩体的推入防止部用于防止上述筒夹被推入上述盖体的里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环构件在一端部具有圆锥面,
上述筒夹通过在上述环构件的上述圆锥面上滑动来进行扩展和收缩。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体的推入防止部向内周侧延伸设置到与上述开启环的内周部径向相同或比上述开启环的内周部靠向内周侧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体的推入防止部向内周侧延伸设置到与上述筒夹的内周部径向相同或比上述筒夹的内周部靠向内周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体在与上述推入防止部轴向相反侧的端部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向内周侧突出,并用于与上述盖体卡合而防止上述罩体从上述盖体脱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罩体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槽,能够通过扩宽上述槽来进行上述罩体的相对于上述盖体的安装和拆卸。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管接头,其特征在于,
上述罩体的材质与上述盖体的材质相同。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0-046274 | 2010-03-03 | ||
JP2010046274A JP5581079B2 (ja) | 2010-03-03 | 2010-03-03 | 管継手 |
JP2011-031086 | 2011-02-16 | ||
JP2011031086A JP5745884B2 (ja) | 2011-02-16 | 2011-02-16 | パイプ継手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192373A true CN102192373A (zh) | 2011-09-21 |
CN102192373B CN102192373B (zh) | 2014-11-05 |
Family
ID=4460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110050764.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92373B (zh) | 2010-03-03 | 2011-03-02 | 管接头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2192373B (zh) |
TW (1) | TWI512224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253332A (zh) * | 2018-11-08 | 2019-01-22 | 湖南新业态智慧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消防水带管接头 |
CN109869551A (zh) * | 2017-12-01 | 2019-06-11 | A.雷蒙德公司 | 管接头及管连接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11247B2 (ja) * | 2012-01-10 | 2014-10-22 | 井上スダレ株式会社 | 管継手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52486U (ja) * | 1991-12-19 | 1993-07-13 | ニッタ・ムアー株式会社 | 管継手 |
CN1182851A (zh) * | 1996-06-27 | 1998-05-27 | 弗利亚特克陶瓷及塑料股份公司 | 插入式管接头 |
JP2005188705A (ja) * | 2003-12-26 | 2005-07-14 | Bridgestone Flowtech Corp | 管継手の管取外し冶具 |
JP2006083565A (ja) * | 2004-09-15 | 2006-03-30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ural Engineering | 暗渠管用継手 |
JP3988181B2 (ja) * | 2002-03-15 | 2007-10-10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チューブ継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74822B2 (ja) * | 1999-04-20 | 2003-02-10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チュ−ブ継手 |
JP3943070B2 (ja) * | 2003-10-03 | 2007-07-11 | 井上スダレ株式会社 | 管継手 |
TWI249013B (en) * | 2004-07-22 | 2006-02-11 | Jing-Jou Ruan | Pneumatic tube connector |
-
2011
- 2011-03-02 CN CN201110050764.8A patent/CN102192373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03-02 TW TW100106864A patent/TWI512224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552486U (ja) * | 1991-12-19 | 1993-07-13 | ニッタ・ムアー株式会社 | 管継手 |
CN1182851A (zh) * | 1996-06-27 | 1998-05-27 | 弗利亚特克陶瓷及塑料股份公司 | 插入式管接头 |
JP3988181B2 (ja) * | 2002-03-15 | 2007-10-10 |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 チューブ継手 |
JP2005188705A (ja) * | 2003-12-26 | 2005-07-14 | Bridgestone Flowtech Corp | 管継手の管取外し冶具 |
JP2006083565A (ja) * | 2004-09-15 | 2006-03-30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ural Engineering | 暗渠管用継手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869551A (zh) * | 2017-12-01 | 2019-06-11 | A.雷蒙德公司 | 管接头及管连接方法 |
CN109253332A (zh) * | 2018-11-08 | 2019-01-22 | 湖南新业态智慧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 新型消防水带管接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200770A (en) | 2012-01-01 |
CN102192373B (zh) | 2014-11-05 |
TWI512224B (zh) | 2015-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287071B2 (en) | Quick connect device for connecting tubular members | |
US9228681B2 (en) | Pipe coupling | |
JP5399409B2 (ja) | 2つの硬質物体を接続するための装置 | |
JP5531306B2 (ja) | 接続ニップルにプラスチック管を接続する装置 | |
EP0838006B1 (en) | Push-fit tube couplings | |
US9909701B2 (en) | Tube couplings | |
GB2551696A (en) | Hoses and hose adaptors | |
GB2274695A (en) | Quick connect tube coupling | |
TWI439626B (zh) | 管接頭 | |
CA2055300C (en) | Hose coupling | |
CN115355380A (zh) | 管状连接器 | |
CN102192373B (zh) | 管接头 | |
WO2019209860A1 (en) | Fluid connector | |
US11131408B2 (e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oupling for pipes | |
CN101660640A (zh) | 管接头用锁紧环及管接头 | |
US6082399A (en) | Quick coupling for hoses or pipes for pressure media | |
US10794517B2 (en) |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oupling for pipes with sheathed grooves | |
GB2034841A (en) |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ipe Sockets | |
KR20220070318A (ko) | 신속 연결부 | |
RU2800758C1 (ru) | Быстроразъем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 |
US10323783B2 (en) | Fusion tee outlet abandonment device | |
EP2669563A1 (en) | Pipe connector | |
EP2949982B1 (en) | Improved Push-Fit pipe coupling | |
JP2012031947A (ja) | 差込式管継手 | |
JP2008261438A (ja) | パイプ保持部材及びパイプ継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05 Termination date: 202103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