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512224B - 管接頭 - Google Patents

管接頭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512224B
TWI512224B TW100106864A TW100106864A TWI512224B TW I512224 B TWI512224 B TW I512224B TW 100106864 A TW100106864 A TW 100106864A TW 100106864 A TW100106864 A TW 100106864A TW I512224 B TWI512224 B TW I51222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p
pipe
ring
joint
pipe joi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01068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200770A (en
Inventor
Tomohisa Nagayama
Akiyoshi Sakurada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462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81079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103108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45884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TW2012007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20077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5122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512224B/zh

Link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 Joints With Sleeves (AREA)

Description

管接頭
本發明關於一種可以簡單的操作來使管體確實地結合、脫離之管接頭。
自以往已知有一種可以簡單的操作來使管體確實地結合、脫離之管接頭(例如參酌日本特開2006-316877號公報)。該管接頭係以帽蓋覆蓋解放環與鎖固環,並藉由將圓筒狀治具插入帽蓋與管體之間的間隙,來將解放環推入至鎖固環側而使鎖固環的口徑擴張,以使管體脫離。
然而,上述管接頭若不使用特殊的治具,解放環便會因例如管的外周部所設置之鞘管或保護管等而被推入至鎖固環側,而有導致鎖固環對管體的咬合被解除之虞。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所發明者,根據本發明可獲得一種能夠防止管體不小心脫離之管接頭。
本發明的第1樣態之管接頭具備有:筒狀接頭本體,係於內部具有供管體插入的插入部;帽蓋,係安裝於該接頭本體之管插入開口側的外表面;密封材,係介設於插入至該插入部之管體與該接頭本體之間;口徑可擴張的環狀組件,係設置於較該密封材而於該接頭本體的軸向上要靠近該帽蓋側處,並具有能卡合至插入之管體的外周面以夾持該管體的爪部;支撐部,係設置於該密封材與該環狀組件之間;覆蓋體,係可裝卸地安裝於該帽蓋的外周部,並於該管體的插入口側端部形成有自該帽蓋向內周側突出以防止該環狀組件的口徑擴張之推入防止部。
第1樣態之管接頭係於接頭本體內部形成有供管體插入的插入部,而接頭本體所設置之環狀組件的爪部係夾持插入至插入部之管體,以防止管體自插入部脫落。另一方面,將管體自插入部拔出時,則先卸下帽蓋的外周部所安裝之覆蓋體,之後再利用治具等來擴張環狀組件的口徑,以解除環狀組件之爪部對管體的咬合,並將管體自插入部拔出。於是,在帽蓋的外周部係裝設有覆蓋體之狀態下,帽蓋的推入防止部便可藉由干擾治具或管體外周部所設置之鞘管、保護管等,來防止環狀組件的口徑因該等組件而擴張。其結果便可防止環狀組件之爪部對管體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從而可防止管體不小心脫離。
本發明第2樣態係根據第1樣態之管接頭,其中該帽蓋較佳係具有將該環狀組件保持於該接頭本體,並抵接於該環狀組件以阻止該爪部自該管體脫落之錐面。
第2樣態之管接頭係藉由抵接於環狀組件之帽蓋的錐面,來使爪部咬合至管體而防止自管體脫落。
本發明第3樣態係根據第1樣態之管接頭,其較佳係更具備有內插至該帽蓋而進入至該環狀組件與該管體之間以解除該爪部對該管體的咬合之解放環;該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係防止該解放環被推入至該帽蓋深處側。
第3樣態之管接頭係藉由將解放環推入至帽蓋深處側,來使解放環進入至環狀組件與管之間,以擴張環狀組件的口徑。藉此便可解除爪部對管體的咬合,而將管體自插入孔拔出。在覆蓋體為安裝在管接頭之狀態下,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係藉由干擾治具或管的外周部所設置之鞘管、保護管等,來防止解放環因該等組件而被推入至帽蓋深處側。其結果便可防止環狀組件之爪部對管體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
本發明第4樣態係根據第1樣態之管接頭,其中該環狀組件較佳為能夠在徑向上擴張或收縮,且能夠在該接頭本體的軸向上移動之夾套;該支撐部較佳為環組件,且固定配置於該密封材與該夾套之間。然後,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亦可防止夾套被推入至帽蓋深處側。
第4樣態之管接頭係藉由使夾套在該接頭本體的軸向上移動而被推入至帽蓋深處側,並抵接於固定配置之環組件,來擴張夾套的口徑。藉此便可解除夾套之爪部對管體的咬合,而將管體自插入部拔出。在未將帽蓋外周部所安裝之覆蓋體卸下之狀態下,帽蓋的推入防止部係藉由干擾治具或管的外周部所設置之鞘管、保護管等,來防止夾套因該等組件而被推入至帽蓋深處側。其結果便可防止夾套的口徑擴張而使得爪部對管體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從而可防止管體不小心脫離。
本發明第5樣態係根據第1樣態之管接頭,其中該環組件較佳係於一端部具有錐面,該夾套較佳係在環組件的該錐面滑動並擴張或收縮。
第5樣態之管接頭係利用治具等來使夾套移動至帽蓋深處側,並使夾套在環組件的錐面滑動並擴張或收縮。藉此可簡單地進行將管體自插入部拔出。
本發明第6樣態係根據第3樣態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較佳係延伸設置於較該解放環的內周部要靠近內周側。
本發明第7樣態係根據第4樣態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較佳係延伸設置於較該夾套的內周部要靠近內周側。
第6樣態及第7樣態之管接頭由於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係延伸設置於較解放環或夾套的內周部要靠近內周側,因此可防止解放環或夾套因治具等而被推入至帽蓋深處側。藉此便可確實地防止爪部對管體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
本發明第8樣態係根據第1樣態至第7樣態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較佳係於與該推入防止部在軸向上為相反側的端部具有向內周側突出而與該帽蓋卡合以防止該覆蓋體自該帽蓋脫落的卡合部。
第8樣態之管接頭係藉由使得從與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在軸向上為相反側之端部向接頭本體的軸心側突出之卡合部卡合至帽蓋,來防止覆蓋體自帽蓋脫落。
本發明第9樣態係根據第1樣態至第6樣態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較佳係形成有沿著軸向之溝槽,藉由擴張該溝槽的寬度而可相對於該帽蓋裝卸。
第9樣態之管接頭由於覆蓋體係形成有沿著軸向之溝槽,因此覆蓋體藉由擴張溝槽的寬度便可容易地相對於帽蓋裝卸。
本發明第10樣態係根據第1樣態至第6樣態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的材質較佳係與該帽蓋的材質相同。
第10樣態之管接頭由於覆蓋體的材質與帽蓋的材質相同,因此可防止覆蓋體與帽蓋相接觸時帽蓋與覆蓋體互相傷害到對方。又,亦可防止相異樹脂彼此之間的化學性不良影響。
如以上說明地,第1樣態至第5樣態之管接頭可防止環狀組件之爪部對管體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
第6樣態及第7樣態之管接頭可確實地防止解放環或夾套之爪部對管體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
第8樣態之管接頭可防止覆蓋體自帽蓋脫落。
第9樣態之管接頭可容易地裝卸覆蓋體。
第10樣態之管接頭可防止帽蓋與覆蓋體互相傷害到對方。又,亦可防止相異樹脂彼此之間的化學性不良影響。
以下,依據圖1~圖4來加以說明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型態。
圖1係顯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型態之管接頭結合有管體的狀態。圖2係顯示圖1所示之管接頭插入有治具的狀態。
如圖1及圖2所示,管接頭10係由管狀本體部12與外插於本體部12之管狀中間部14而構成了接頭本體16。又,管接頭10係具有外插於中間部14之管狀帽蓋18,並於中間部14及帽蓋18與本體部12之間形成有供作為管體的管(例如聚丁烯管)P插入之插入孔20。
帽蓋18內側係配置有將用以將管P保持在插入孔20之鎖固環30。鎖固環30的剖面為橫向的略V字形,略V字形的開口部30A係配置為朝向接頭本體16深處側。然後,鎖固環30的開口部30A係對向於中間部14的剖面三角形狀前端部14A,開口部30A內側面的一部分係抵接於前端部14A。又,帽蓋18內壁係形成有可抵接於鎖固環30的略V字形外側面之錐面18A。錐面18A的口徑係愈接近插入孔20的入口20A側則愈小。
帽蓋18內側係於較鎖固環30要靠近插入孔20的入口20A側內插有可朝管接頭10的軸向(前後方向)移動之解放環22。該解放環22的內壁構成了插入孔20的一部分,而藉由使解放環22外圍所形成之突起22A抵接於帽蓋18內周所形成之小徑部18B,以防止自帽蓋18脫落。又,本體部12係面對插入孔20之外周面形成有2個邊槽12A,該等邊槽12A分別嵌入有橡膠製O型環24。
本體部12之插入孔20的最深部係形成有口徑經擴張之壁面13,壁面13係成為管P的擋體。又,與本體部12的插入孔20在軸向上為相反側的端部係形成有連接有其他配管之公螺紋12B,本體部12的中間部係形成有供扳手勾掛之六角部12C。
此外,舉一個例子,雖然本體部12為青銅製或黃銅製,中間部14、帽蓋18及解放環22為樹脂製,鎖固環30為不鏽鋼製,但各組件並未限定於該等材質,而亦可為其他材質。又,管P可為聚丁烯製或交聯聚乙烯(PEX)製,抑或可讓鎖固環30的爪部30B咬合之其他較軟的組件。
[覆蓋體的結構]
圖3及圖4係顯示圖1及圖2所示之管接頭10所使用之覆蓋體42與帽蓋18。此外,圖3為自管接頭的治具插入側所觀看到的立體圖,圖4為自管接頭之治具插入側的軸向相反側所觀看到的立體圖。
如圖3所示,覆蓋體42係形成為略圓筒形,並於周圍方向的一部位處形成有沿著軸向之溝槽44。該溝槽44係切斷覆蓋體42,覆蓋體42係藉由擴張溝槽44的寬度,而如圖1所示般地,可安裝在帽蓋18外周部,並可自帽蓋18外周部卸下。
又,覆蓋體42的本體部42A為圓筒狀,而本體部42A之管P(參酌圖1)插入口側的部位係成為口徑愈接近前端側則愈小之傾斜部42B。從成為管P(參酌圖1)的插入口側之傾斜部42B的插入口側端部42C係朝向管接頭10之接頭本體16的軸心P1側(內周側)而突出形成有推入防止部42D。推入防止部42D係以特定間隔而複數地形成於覆蓋體42之插入口側端部42C的周圍方向。此外,本實施型態中,4個推入防止部42D係等間隔地形成於覆蓋體42之插入口側端部42C的周圍方向。又,鄰接之推入防止部42D之間分別形成有矩形刻槽43,該等刻槽43係直達傾斜部42B的軸向中間部。
如圖1所示,覆蓋體42的推入防止部42D係沿著帽蓋18的插入口側端部18C延伸設置,且推入防止部42D係延伸設置於與解放環22的內周部22C相同之位置,或較內周部22C要靠近內周側(接頭本體16的軸心P1側)。於是,在帽蓋18的外周部裝設有覆蓋體42之狀態下,覆蓋體42的推入防止部42D便會干擾治具50(參酌圖2)或管P外周部所設置之鞘管、保護管等(省略圖示),而可防止解放環22被推入至帽蓋18深處側。
另一方面,如圖2所示,在覆蓋體42為自帽蓋18卸下之狀態下,可藉由圓筒形治具50來將解放環22朝帽蓋18深處側推入。
此外,可在將管P插入至管接頭10的插入孔20後,再將覆蓋體42安裝在帽蓋18,抑或將覆蓋體42安裝在帽蓋18,而使推入防止部42D與解放環22的內周部22C位在相同位置之狀態下,來將管P連結於管接頭10。
如圖4所示,與覆蓋體42的推入防止部42D在軸向上為相反側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42E係朝向管接頭10之接頭本體16的軸心P1側(內周側)而形成有卡合部42F。卡合部42F係以特定間隔而複數地形成於覆蓋體42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42E周圍方向。此外,本實施型態中,卡合部42F係於覆蓋體42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42E處之溝槽44兩側附近形成為2個,並於周圍方向略等間隔地形成為3個,總共形成為5個。
如圖1所示,覆蓋體42的卡合部42F係沿著帽蓋18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18D,而延伸設置於較帽蓋18之相反插入口側端部18D的外圍端18E要靠近接頭本體16的軸心P1側(內周側)。於是,如圖1所示,在覆蓋體42為自帽蓋18卸下之狀態下,便可利用覆蓋體42的卡合部42F與推入防止部42D來阻止覆蓋體42相對於帽蓋18而朝軸心P1方向移動,如此一來覆蓋體42便不會自帽蓋18脫落(拔落)。
又,由於覆蓋體42的材質與帽蓋18的材質相同,因此可防止覆蓋體42與帽蓋18相接觸時,帽蓋18與覆蓋體42互相傷害到對方,又,亦可防止相異樹脂彼此之間的化學性不良影響。此外,覆蓋體42的材質雖然較佳為可射出成形之樹脂,但亦可為金屬。
[作用、效果]
如圖1所示,將管P插入本實施型態管接頭10的插入孔20後,管P的前端便會使鎖固環30的口徑擴張。然後,使管P的外周面一邊滑接鎖固環30的爪部30B一邊將管P插入至深處側,來使管P的內周面接觸O型環24、24。再更加插入管P後,管P的前端便會到達本體部12的壁面13。之後,將覆蓋體42安裝在帽蓋18。此時,藉由擴張覆蓋體42的溝槽44,便可容易地將覆蓋體42安裝在帽蓋18。此外,使推入防止部42D朝向內周側而延伸設置至與解放環22的內周部22C相同之位置處(不會衝撞到管P),便可在先將覆蓋體42安裝在帽蓋18之狀態下,將管P連結至管接頭10。
在圖1所示之管裝著狀態下,當內壓作用在管P時,管P便會承受自接頭本體16脫落方向的力。藉此,管P及鎖固環30便會朝自插入孔20脫落的方向些許移動,而使得鎖固環30的外圍側碰到帽蓋18的錐面18A。藉此,鎖固環30的爪部30B便會咬合至管P的外圍側。此時,由於鎖固環30的爪部30B係朝接頭本體16深處側傾斜,因此便會容易咬合至管P,且由於爪部30B係朝向管P拔出方向的相反方向,因此管P會難以脫落。
又,從圖1所示之管裝著狀態使管P脫離時,係將覆蓋體42自帽蓋18卸下,而成為圖2之狀態。此時,藉由擴張覆蓋體42的溝槽44,便可容易地將覆蓋體42自帽蓋18卸下。
接下來,從插入孔20的入口20A側插入圓筒形治具50來將解放環22推入至帽蓋18深處側。藉此,解放環22深處側的前端部22B便會推壓鎖固環30的爪部30B,而使得鎖固環30的口徑擴張。此時,解放環22的前端部22B會在推壓並擴張鎖固環30的爪部30B的同時進入至爪部30B與管P之間,而將爪部30B從管P拔出。可在此狀態下將管P從插入孔20拔出(脫離)。
另一方面,如圖1所示,在未將覆蓋體42自帽蓋18卸下之狀態下,覆蓋體42的推入防止部42D會藉由干擾圖2所示之治具50或管P外周部所設置之鞘管、保護管等,來防止解放環22被推入至帽蓋18深處側。於是,便可防止鎖固環30的爪部30B咬合至管P之狀態不小心被解除。其結果便可防止管P不小心自管接頭10脫離。
又,本實施型態中,由於覆蓋體42的推入防止部42D係朝向內周側而延伸設置於與解放環22的內周部22C相同位置或較內周部22C要靠近內周側(接頭本體16的軸心P1側),因此可確實地防止解放環22因治具50等而被推入至帽蓋18深處側。然後便可確實地防止鎖固環30之爪部30B對管P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
又,本實施型態中,如圖4所示,與覆蓋體42的推入防止部42D在軸向上為相反側的端部42E係朝向管接頭10之接頭本體16的軸心P1側而形成有卡合部42F。卡合部42F係沿著帽蓋18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18D,而延伸設置於較帽蓋18之相反插入口側端部18D的外圍端18E要靠近接頭本體16的軸心P1側(內周側)。於是,如圖1所示,在覆蓋體42為安裝在帽蓋18之狀態下,便可利用覆蓋體42的卡合部42F與推入防止部42D,來阻止覆蓋體42相對於帽蓋18而朝軸心P1方向移動,以使覆蓋體42不會自帽蓋18脫落。
又,本實施型態由於覆蓋體42的材質與帽蓋18的材質相同,因此可防止覆蓋體42與帽蓋18相接觸時,帽蓋18與覆蓋體42互相傷害到對方。又,亦可防止相異樹脂彼此之間的化學性不良影響。再者,本實施型態之覆蓋體42不需安裝在所有的管接頭10,而只要安裝在會有管P不小心脫離之虞的部位處的管接頭10,因此經濟上亦為有利的。
接下來,參酌圖式來詳細說明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
圖5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管接頭的剖面圖,圖6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管接頭的分解剖面圖。管接頭10具有接頭本體100、帽蓋200、密封材(O型環300)、夾套400、支撐環500及覆蓋體600。
如圖5及圖6所示,接頭本體100為圓筒狀,於內部形成有供管體從接頭本體100軸向的一端100A側插入至另一端(圖中未顯示)側之插入部110。此外,管體(圖中未顯示)係插入於圖中之箭頭A方向,接頭本體100的一端100A側則為管插入開口側。又,接頭本體100軸向中央附近的內壁係設置有段差部120,該段差部120載置有O型環300。
接頭本體100軸向的另一端側係設置有朝接頭本體100的半徑方向內側突出之凸緣部140,該凸緣部140係於將管體插入至插入部110時作為止擋部使用。又,從接頭本體100的一端100A側至段差部120附近的接頭本體100外表面係形成有公螺紋160。
O型環300為圓環狀,係與接頭本體100在軸向上為對齊地設置於插入部110內的段差部120。此外,如圖7及圖8所示,該O型環300係介設於插入部110所插入之管P與接頭本體100之間。又,O型環300的內徑係設定為小於插入部110所插入之管P的外徑。於是,將管P插入至插入部110內時,O型環30的半徑方向內表面與管體的外周面便會密接,更進一步地,O型環300的半徑方向外表面與接頭本體100的內表面會密接,而藉由以該部分來將管體與接頭本體100之間水密地密封,便可防止漏水。
此外,本實施型態雖使用1個O型環300,但亦可於插入部110內設置2個以上的O型環。
如圖5及圖6所示,支撐環500為圓筒狀,係設置為與接頭本體100在軸向上為對齊而較O型環300要靠近管插入開口側。支撐環500係於軸向的一端500A具備有朝半徑方向外側突出之第1凸緣部520,而於另一端500B則具有朝半徑方向內側突出之第2凸緣部540。又,支撐環500係藉由利用帽蓋200與接頭本體100的一端100A來挾持第1凸緣部520而固定配置。此外,支撐環500的固定配置方法不限於此例,而亦可接著固定於接頭本體100的內表面。
另一方面,第2凸緣部540係位在O型環300與夾套400之間,第2凸緣部540的半徑方向內側前端係形成有朝插入開口側(亦即O型環300的相反側)延伸之延伸設置部560。又,該延伸設置部560係形成有朝插入開口側而向支撐環500的半徑方向內側傾斜之錐部560A。
夾套400為圓筒狀,係設置為與接頭本體100在軸向上為對齊而較支撐環500的第2凸緣部540要靠近插入開口側。又,有關夾套400,其軸向的一端400A係位在較支撐環500的第1凸緣部520要靠近插入開口側,而另一端400B則位在支撐環500的第1凸緣部520與第2凸緣部540之間。
夾套400係於夾套400的周圍方向而以特定間隔具有於該另一端400B具有開口且朝接頭本體100的軸向延伸之複數溝槽440,藉由該等溝槽440的開閉,夾套400便可擴張或收縮。此外,溝槽440的形態不限於該圖示例,可適當地選擇數量或形狀等,再者,可使夾套400擴張或收縮之機構不限於溝槽,而亦可以合成橡膠等彈性體或蛇腹形狀來構成夾套400。
夾套400係於鄰接之溝槽440相互間部分的內表面具有朝夾套400的半徑方向內側突出之複數爪部420,如圖7及圖8所示,該等爪部420能卡合至插入之管P的外周面以夾持管P。又,爪部420係朝夾套400的內徑會沿著箭頭A方向而變得狹窄之方向傾斜。此外,本實施型態之夾套400雖為於板彈簧被覆有樹脂之構造,但夾套400亦可不使用板彈簧而僅由樹脂來構成。
如圖5及圖6所示,夾套400係於夾套400的一端400A與爪部420的中間附近外表面具有第1錐部400C。該第1錐部400C係朝夾套400的外徑會沿著箭頭A方向而變大之方向傾斜,並可相對於後述帽蓋200所設置之錐部200C滑動。又,夾套400係於O型環300側的端部400B內表面具有第2錐部400D。該第2錐部400D係朝夾套400的內徑會沿著箭頭A方向而變大之方向傾斜,並可相對於上述支撐環500所設置之錐部560A滑動。
由於夾套400不同於支撐環500,而未被固定配置,因此可在支撐環500的第2凸緣部540與帽蓋200的錐部200C之間的空間而朝接頭本體100的軸向移動。
帽蓋200為圓筒狀,其軸向的一端200A的開口部係作為供管體插入的插入口使用,並於從軸向的另一端200B側朝向開口部之內表面形成有母螺紋260。藉由使該母螺紋260與接頭本體100之一端100A側的外表面所形成之公螺紋160相螺合,帽蓋200會與接頭本體100在軸向上為對齊而安裝在接頭本體100外表面。又,藉由利用帽蓋200與接頭本體100的一端100A來挾持支撐環500的第1凸緣部520,以將支撐環500加以固定。帽蓋200係於插入口與母螺紋260之間的內表面設置有錐部200C。該錐部200C係朝帽蓋200的內徑會沿著箭頭A方向而變大之方向傾斜,並可相對於夾套400所設置之錐部400C滑動。此外,亦可取代錐部400C,而於夾套400設置有圓弧狀突起部(R狀突起部),而使帽蓋的錐部200C可相對於該圓弧狀突起部滑動。
[覆蓋體的結構]
圖10及圖11係顯示覆蓋體600與帽蓋200,而圖12僅顯示覆蓋體600。此外,圖10為管接頭中之自治具插入側所觀看到的立體圖,圖11及圖12為自管接頭之治具插入側的軸向相反側所觀看到的立體圖。
如圖10~圖12所示,覆蓋體600係形成為略圓筒形,並於周圍方向的一部位處形成有沿著軸向之溝槽640。該溝槽640係切斷覆蓋體600,覆蓋體600係藉由擴張溝槽640的寬度,而如圖10及圖11所示般地,可安裝在帽蓋200的外周部,並可自帽蓋200的外周部卸下。
如圖5及圖6所示,覆蓋體600的本體部600A為圓筒狀,本體部600A之管插入口側的部位係成為愈接近管插入口側方向(箭頭A方向的相反方向)則口徑愈小之傾斜部600B。從成為該傾斜部600B的管體插入口側之插入口側端部600C,係朝向管接頭10之接頭本體100的軸心側(半徑方向內側)而突出形成有推入防止部600D。推入防止部600D係以特定間隔而複數地形成於覆蓋體600之插入口側端部600C的周圍方向。此外,如圖10所示,本實施型態中,4個推入防止部600D係等間隔地形成於覆蓋體600之插入口側端部600C的周圍方向。又,鄰接之推入防止部600D之間分別形成有矩形刻槽630,該等刻槽630係直達傾斜部600B的軸向中間部。
如圖5所示,覆蓋體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係沿著帽蓋200的插入口側端部200A延伸設置,並且,推入防止部600D係延伸設置於較夾套400的內周部400E(與內周部400E相同或較內周部400E)要靠近內周側(接頭本體100的軸心側)。於是,在未將帽蓋200的外周部所安裝之覆蓋體600卸下之狀態下,覆蓋體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便會干擾圖8中以二點鏈線所示之治具或管P的外周部所設置之鞘管、保護管800等,而可防止夾套400被推入至帽蓋200深處側。
另一方面,如圖9A及圖9B所示,在覆蓋體600為自帽蓋200卸下之狀態下,可藉由圓筒形治具等(未圖示)來將夾套400朝帽蓋200深處側推入。
此外,可在將管體插入至管接頭的插入孔110後,再將覆蓋體600安裝在帽蓋200,抑或藉由使推入防止部600D與夾套400的內周部400E在接頭本體100的徑向上為相同位置,而在將覆蓋體600安裝在帽蓋200之狀態下,來將管體連結於管接頭。
如圖12所示,與覆蓋體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在軸向上為相反側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600E,係朝向成為管接頭10的接頭本體100軸心側之內周側而形成有卡合部600F。卡合部600F係以特定間隔而複數地形成於覆蓋體600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600E周圍方向。此外,本實施型態中,卡合部600F係於覆蓋體600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600E處之溝槽640兩側附近形成為2個,並於周圍方向略等間隔地形成為3個,總共形成為5個。
如圖5及圖11所示,覆蓋體600的卡合部600F係沿著帽蓋200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200B,而延伸設置於較(超過)帽蓋200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200B外圍端要靠近接頭本體100軸心側(內周側)。於是,在覆蓋體600為安裝在帽蓋200之狀態下,便可利覆蓋體600的卡合部600F與推入防止部600D來阻止覆蓋體600相對於帽蓋200而朝沿著軸心之方向移動,如此一來覆蓋體600便不會自帽蓋200脫落(拔落)。
又,由於覆蓋體600的材質與帽蓋200的材質相同,因此可防止覆蓋體600與帽蓋200相接觸時,帽蓋200與覆蓋體600互相傷害到對方,又,亦可防止相異樹脂彼此之間的化學性不良影響。此外,覆蓋體600的材質雖然較佳為可射出成形之樹脂,但亦可為金屬。
[管體的插入]
圖7係顯示本實施型態管接頭10的剖面圖,係顯示無負重時插入有管P之狀態。此外,無負重時係指水未在管P內流通,而未有水壓施加在管P及管接頭10之狀態。
首先,將管P朝箭頭A方向插入管接頭10後,夾套400的爪部420便會接觸管P,而使得夾套400與管P一起往箭頭A方向移動。如此一來,夾套400的第2錐部400D便會相對於支撐環500之延伸設置部560的錐部560A滑動,而藉由擴張溝槽440(參酌圖6)的寬度來擴張夾套400的口徑。於是,夾套400夾持管P的力量便會減少,而變得容易插入管P。
又,本實施型態中,由於支撐環500係藉由接頭本體100與帽蓋200而被固定配置,因此插入管P時,支撐環500便會被推至夾套400而不會任意移動。藉此可於支撐環500與段差部120之間確保O型環300的所在空間(腔室)。亦即,若支撐環500未被固定的情況,由於插入管P時,當夾套400往箭頭A方向移動後,支撐環500亦會同樣地往箭頭A方向移動,於是支撐環500便會將O型環300壓扁。其結果,由於O型環300係朝半徑方向內側膨漲,因此會有產生難以插入管P的問題之虞。相對於此,由於本實施型態不會將O型環300壓扁,因此可防止產生難以插入管P的問題。
圖8係顯示插入有管P之本實施型態管接頭10的剖面圖,且為加壓時的狀態。此外,加壓時係指水或空氣在管P內流通,而有水壓或氣壓施加在管P及管接頭10之狀態。
如圖8所示,當水壓施加在管P及管接頭10後,管P便會朝拔出方向(箭頭B方向)移動。當管P稍微往箭頭B方向移動時,夾套400的第1錐部400C亦會相對於帽蓋200的錐部200C而朝箭頭B方向滑動,以藉由縮小溝槽440的寬度來縮小夾套400的口徑。於是,夾套400夾持管P的力量便會增加。此外,亦可取代對管P施加壓力,而於將無負重的管P插入管接頭10後,將該管P往箭頭B方向拉伸,來增加管接頭10的夾持力。
如此地,暫時插入管P後,當力量作用在該管P的拔出方向時,由於爪部420會咬合至管P的外周面,因此可防止脫落。此外,有關會施加更強的拔出力量之水在流通時的脫落防止係如下所述。
接下來,當管P因水壓而被施加進一步朝箭頭B方向移動之力量後,夾套400亦會一同朝箭頭B方向移動。此時,夾套400的第1錐部400C會相對於帽蓋200的錐部200C而朝箭頭B方向滑動,而藉由更加縮小溝槽440的寬度來縮小夾套400的口徑。於是,夾套400夾持管P的力量便會更加增強,而確實地防止管P的脫落。
[覆蓋體的安裝]
本實施型態係將覆蓋體600安裝在帽蓋200。此時,藉由擴張覆蓋體600的溝槽640,便可輕易地將覆蓋體600安裝在帽蓋200。此外,藉由使推入防止部600D朝向內周側而延伸設置至與夾套400的內周部400E相同之位置處而不會衝撞到管P,便可在先將覆蓋體600安裝在帽蓋200之狀態下,將管P連結至管接頭10。
[管體的卸下]
又,自管裝著狀態的管接頭10將管P卸下時,係將覆蓋體600自帽蓋200卸下,而為圖9A及圖9B所示之狀態。此時,藉由擴張覆蓋體600的溝槽640,便可輕易地將覆蓋體600自帽蓋200卸下。
接下來,從帽蓋200與管P之間的間隙插入用以移動夾套400之專用治具等,而將夾套400的一端400A推入至圖9A的箭頭A方向。如此一來,夾套400便會朝箭頭A方向移動,而夾套400的另一端400B則會抵接於支撐環500。更詳細而言,夾套400的另一端400B所設置之第2錐部400D會抵接於支撐環500的第2凸緣部540所設置之錐部560A。
接下來,如圖9B所示,將夾套400朝箭頭A方向更加推入後,第2錐部400D便會相對於錐部560A而朝箭頭A方向滑動。藉此,夾套400的溝槽440的寬度便會擴張而擴張夾套400的口徑,並解除了爪部420與管P外周面的嵌合。其結果便可將管體拔出。
[作用、效果]
接下來,針對本實施型態的作用及效果加以說明。
本實施型態中,如圖8所示,在未將覆蓋體600自帽蓋200卸下之狀態下,覆蓋體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可藉由干擾圖8中以二點鏈線所示之治具或管P外周部所設置之鞘管、保護管800等,來防止夾套400因治具等而被推入至帽蓋200深處側。於是,可防止夾套400之爪部420對管P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其結果便可防止管P不小心自管接頭脫離。
又,本實施型態中,覆蓋體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係朝向內周側而延伸設置於較夾套400的內周部400E(與內周部400E相同或較內周部400E)要靠近內周側(接頭本體100的軸心側)。於是,便可確實地防止夾套400之爪部420對管P的咬合不小心被解除。
又,本實施型態中,與覆蓋體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在軸向上為相反側之端部600E係朝向管接頭之接頭本體100的軸心側而形成有卡合部600F。該卡合部600F係沿著帽蓋200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200B,而延伸設置於較帽蓋200的相反插入口側端部200B外圍端要靠近接頭本體100的軸心側(內周側)。於是,在覆蓋體600為安裝在帽蓋200之狀態下,便可利用覆蓋體600的卡合部600F與推入防止部600D來阻止覆蓋體600相對於帽蓋200而朝軸向(箭頭A方向的相反方向)移動,以使覆蓋體600不會自帽蓋200脫落。
又,由於本實施型態覆蓋體600的材質與帽蓋200的材質相同,因此可防止覆蓋體600與帽蓋200相接觸時,帽蓋200與覆蓋體600互相傷害到對方,又,亦可防止相異樹脂彼此之間的化學性不良影響。再者,本實施型態之覆蓋體600不需安裝在所有的管接頭,而只要安裝在會有管P不小心脫離之虞部位處的管接頭,因此經濟上亦為有利的。
[其他實施型態]
以上雖已針對特定實施型態來詳細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不限於上述實施型態,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應當可在發明範疇內思及其他各種實施型態。例如上述各實施型態中,雖係使覆蓋體42的推入防止部42D或覆蓋體600的推入防止部600D延伸設置於較解放環22的內周部22C或夾套400的內周部400E要靠近內周側(接頭本體16或100的軸心側),但推入防止部42D或推入防止部600D的結構只要至少為自帽蓋18的插入口側端部18C或帽蓋200的插入口側端部200A更向內周側突出,而可防止解放環22或夾套400被推入至帽蓋18或帽蓋200深處側,則其結構亦可為稍差一些即到達解放環22的內周部22C或夾套400的內周部400E。
又,覆蓋體42或覆蓋體600的推入防止部42D或600D的個數或形狀不限於上述實施型態。例如只要形成有至少一個推入防止部42D或600D即可。又,亦可不設置覆蓋體42或600的刻槽43或630,而遍佈整圈地形成有環狀推入防止部42D、600D。
又,覆蓋體42、600中之卡合部42F、600F的個數或形狀亦不限於上述實施型態。例如只要形成有至少一個卡合部42F、600F即可。又,亦可遍佈整圈地形成有環狀卡合部42F、600F。
又,覆蓋體42、600中之溝槽44、640可不切斷覆蓋體42、600。又,覆蓋體42、600的整體形狀亦可配合相異帽蓋的形狀而適當地變更。再者,當覆蓋體42、600的材質係具有充分的彈性而可相對於帽蓋18、200裝卸時,則其結構亦可不具備有溝槽44、640。
P...管
P1...軸心
10...管接頭
12...本體部
12A...周溝
12B...公螺紋
12C...六角部
13...壁面
14...中間部
14A...前端部
16...接頭本體
18...帽蓋
18A...錐面
18B...小徑部
18C...插入口側端部
18D...相反插入口側端部
18E...外圍端
20...插入孔
20A...入口
22...解放環
22A...突起
22B...前端部
22C...內周部
24...O型環
30...鎖固環
30A...開口部
30B...爪部
42...覆蓋體
42A...本體部
42B...傾斜部
42C...插入口側端部
42D...推入防止部
42E...相反插入口側端部
42F...卡合部
43...刻槽
44...溝槽
50...治具
100...接頭本體
100A...接頭本體100的一端
110...插入部
120...段差部
140...凸緣部
160...公螺紋
200...帽蓋
200A...插入口側端部
200B...相反插入口側端部
200C...錐部
260...母螺紋
300...O型環
400...夾套
400A...夾套400的一端
400B...夾套400的另一端
400C...第1錐部
400D‧‧‧第2錐部
400E‧‧‧內周部
420‧‧‧爪部
440‧‧‧溝槽
500‧‧‧支撐環
500A‧‧‧支撐環500的一端
500B‧‧‧支撐環500的另一端
520‧‧‧第1凸緣部
540‧‧‧第2凸緣部
560‧‧‧延伸設置部
560A‧‧‧錐部
600‧‧‧覆蓋體
600A‧‧‧本體部
600B‧‧‧傾斜部
600C‧‧‧插入口側端部
600D‧‧‧推入防止部
600E‧‧‧相反插入口側端部
600F‧‧‧卡合部
630‧‧‧刻槽
640‧‧‧溝槽
圖1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型態之管接頭,係顯示結合有管體之狀態的半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型態之管接頭,係顯示卸下覆蓋體而插入有治具之狀態半剖面圖。
圖3係顯示自治具插入側觀看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型態之管接頭所使用的覆蓋體之立體圖。
圖4係顯示自治具插入側的軸向相反側觀看本發明其中一實施型態之管接頭所使用的覆蓋體之立體圖。
圖5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之管接頭的剖面圖。
圖6為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之管接頭的分解剖面圖。
圖7係顯示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之管接頭在無負重時插入有管體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8係顯示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之管接頭在加壓時插入有管體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9A及圖9B係顯示將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之管接頭的管體取下時的狀態之剖面圖。
圖10係顯示自治具插入側觀看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之管接頭所使用的覆蓋體與帽蓋的位置關係之立體圖。
圖11係顯示自治具插入側的軸向相反側觀看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之管接頭所使用的覆蓋體與帽蓋的位置關係之立體圖。
圖12係顯示自治具插入側的軸向相反側觀看本發明其他實施型態之管接頭所使用的覆蓋體之立體圖。
P...管
10...管接頭
12...本體部
12A...邊槽
12B...公螺紋
12C...六角部
13...壁面
14...中間部
14A...前端部
16...接頭本體
18...帽蓋
18A...錐面
18B...小徑部
18C...插入口側端部
18D...相反插入口側端部
18E...外圍端
20...插入孔
20A...入口
22...解放環
22A...突起
22B...前端部
22C...內周部
24...O型環
30...鎖固環
30A...開口部
30B...爪部
42...覆蓋體
42A...本體部
42B...傾斜部
42C...插入口側端部
42D...推入防止部
42E...相反插入口側端部
42F...卡合部

Claims (10)

  1. 一種管接頭,其具備有:筒狀接頭本體,係於內部具有供管體插入的插入部;帽蓋,係安裝於該接頭本體之管插入開口側的外表面;密封材,係介設於插入至該插入部之管體與該接頭本體之間;口徑可擴張的環狀組件,係設置於較該密封材而於該接頭本體的軸向上要靠近該帽蓋側處,並具有能卡合至插入之管體的外周面以夾持該管體的爪部;支撐部,係設置於該密封材與該環狀組件之間;以及覆蓋體,係可裝卸地安裝於該帽蓋的外周部,並於該管體的插入口側端部形成有自該帽蓋向內周側突出以防止該環狀組件的口徑擴張之推入防止部;其中該覆蓋體之該管體的插入口側部位係成為朝向前端側縮徑之傾斜部;該推入防止部係複數形成於該管體的插入口側端部之周圍方向,且鄰接之該推入防止部之間係形成有矩形刻槽,該刻槽係直達該傾斜部。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接頭,其中該帽蓋係具 有將該環狀組件保持於該接頭本體,並抵接於該環狀組件以阻止該爪部自該管體脫落之錐面。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接頭,其中更具備有內插至該帽蓋而進入至該環狀組件與該管體之間以解除該爪部對該管體的咬合之解放環;該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係防止該解放環被推入至該帽蓋深處側。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管接頭,其中該環狀組件係可在徑向上擴張或收縮,且可在該接頭本體的軸向上移動之夾套;該支撐部係環組件,且固定配置於該密封材與該夾套之間;該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係防止該夾套被推入至該帽蓋深處側。
  5. 如申請專利範圍4項之管接頭,其中該環組件係於一端部具有錐面,該夾套係在該環組件的該錐面滑動並擴張或收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係延伸設置於較該解放環的內周部要靠近內周側。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4項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的推入防止部係延伸設置於較該夾套的內周部要靠近內周側。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管接頭,其 中該覆蓋體係於與該推入防止部在軸向上為相反側的端部具有向內周側突出而與該帽蓋卡合以防止該覆蓋體自該帽蓋脫落的卡合部。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係形成有沿著軸向之溝槽,藉由擴張該溝槽的寬度而可相對於該帽蓋裝卸。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7項中任一項之管接頭,其中該覆蓋體的材質與該帽蓋的材質相同。
TW100106864A 2010-03-03 2011-03-02 管接頭 TWI5122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6274A JP5581079B2 (ja) 2010-03-03 2010-03-03 管継手
JP2011031086A JP5745884B2 (ja) 2011-02-16 2011-02-16 パイプ継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200770A TW201200770A (en) 2012-01-01
TWI512224B true TWI512224B (zh) 2015-12-11

Family

ID=446010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0106864A TWI512224B (zh) 2010-03-03 2011-03-02 管接頭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92373B (zh)
TW (1) TWI5122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11247B2 (ja) * 2012-01-10 2014-10-22 井上スダレ株式会社 管継手
JP2019100451A (ja) * 2017-12-01 2019-06-24 アー ライモント エ カンパニュイ 管継手及びパイプ接続方法
CN109253332B (zh) * 2018-11-08 2020-07-21 湖南新业态智慧消防科技有限公司 新型消防水带管接头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4084A (ja) * 1999-04-20 2001-01-09 Tokai Rubber Ind Ltd チュ−ブ継手
TW200513609A (en) * 2003-10-03 2005-04-16 Higashio Mech Co Ltd Pipe joint
JP2005188705A (ja) * 2003-12-26 2005-07-14 Bridgestone Flowtech Corp 管継手の管取外し冶具
TW200604459A (en) * 2004-07-22 2006-02-01 jing-zhou Ruan Air-pressure pipe contact
JP2006083565A (ja) * 2004-09-15 2006-03-30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ural Engineering 暗渠管用継手
JP3988181B2 (ja) * 2002-03-15 2007-10-1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継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52486U (ja) * 1991-12-19 1993-07-13 ニッタ・ムアー株式会社 管継手
EP0816741A3 (de) * 1996-06-27 1999-10-27 Friatec Aktiengesellschaft Einsteckkupplung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004084A (ja) * 1999-04-20 2001-01-09 Tokai Rubber Ind Ltd チュ−ブ継手
JP3988181B2 (ja) * 2002-03-15 2007-10-1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チューブ継手
TW200513609A (en) * 2003-10-03 2005-04-16 Higashio Mech Co Ltd Pipe joint
JP2005188705A (ja) * 2003-12-26 2005-07-14 Bridgestone Flowtech Corp 管継手の管取外し冶具
TW200604459A (en) * 2004-07-22 2006-02-01 jing-zhou Ruan Air-pressure pipe contact
JP2006083565A (ja) * 2004-09-15 2006-03-30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ural Engineering 暗渠管用継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2373A (zh) 2011-09-21
TW201200770A (en) 2012-01-01
CN102192373B (zh) 2014-1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9409B2 (ja) 2つの硬質物体を接続するための装置
EP1032785B1 (en) Pipe connections
CZ2004478A3 (cs) Rychlospojka pro trubky
JP5531306B2 (ja) 接続ニップルにプラスチック管を接続する装置
US11287071B2 (en) Quick connect device for connecting tubular members
TWI439626B (zh) 管接頭
TWI512224B (zh) 管接頭
US11131408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xpansion coupling for pipes
JP5581079B2 (ja) 管継手
TWM582105U (zh) Quick joint structure of pipe joint
JP2005090531A (ja) 管継手
JP7400288B2 (ja) 管継手および管の取り外し方法
JP2006183764A (ja) 継手
JP2009144755A (ja) 回転防止機能付き管継手
JP7194008B2 (ja) 離脱防止装置
KR20220070318A (ko) 신속 연결부
JP2011033141A (ja) 継手
JP2001304469A (ja) ワンタッチ継手構造
JP2005282621A (ja) 管接続装置および管接続具
KR101738567B1 (ko) 파이프 연결 장치
JP5745884B2 (ja) パイプ継手
JP2000088163A (ja) 管体接続構造
EP3956596B1 (en) Hose connector
RU2782523C1 (ru) Многокомпонент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узел
JP2009002456A (ja) 差込式管継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MM4A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