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848A - 钓竿 - Google Patents

钓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848A
CN102187848A CN2011100650186A CN201110065018A CN102187848A CN 102187848 A CN102187848 A CN 102187848A CN 2011100650186 A CN2011100650186 A CN 2011100650186A CN 201110065018 A CN201110065018 A CN 201110065018A CN 102187848 A CN102187848 A CN 1021878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bellying
ring
tip sid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650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7848B (zh
Inventor
岩成朋纪
小田绅介
谷口一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mano Inc
Original Assignee
Shiman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mano Inc filed Critical Shiman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878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8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78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8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shing R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钓竿,在鱼上钩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描绘弧线那样的平滑的弯曲,能够缓和应力集中,而且,在制作竹节的时候容易制作。在尾竿(1)上形成有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鼓出部(2)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鼓出部(3)。竿梢侧鼓出部(2)的竿尾侧端面和竿尾侧鼓出部(3)的竿梢侧端面彼此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在该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环状凹入槽(4),环状凹入槽(4)以沿着相对于与竿轴线(X)正交的垂直面(a)倾斜的倾斜面(b)的状态环绕鼓出部的周面形成,鼓出部由无纺布预浸渍材形成。

Description

钓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钓竿,为了发挥同时具有韧性和强度的竹竿的竿感觉,而在竿体的中间位置形成类似竹节模样部分(以下称为竹节)。
背景技术
为了在竿体上形成竹节,在竿体的中间位置堆积树脂涂料等而形成鼓出部,沿着该鼓出部的周部,假定相对于与竿的轴芯正交的面倾斜的面,并形成沿着该倾斜的面延伸的层差状部,形成竹节(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25148号公报(段落标号[0024]、以及图1)
如上所述,在形成有层差状部的部分中,在层差状部的底部和层差状部的顶部,外径存在较大的差,因此,底部和顶部上的刚性的差过大。这样一来,在该层差状部中,刚性的连续性受损,在鱼上钩而使竿发生弯曲的情况下,担心难以描绘出平滑的弧线,而在层差状部的部分上产生折曲那样的弯曲。
另外,在层差状部的顶部和底部中,形成了接近大致直角的角部,因此,在竿发生弯曲的情况下,容易在该角部引起应力集中,存在强度方面的问题。
而且,由于通过树脂涂料等形成鼓出部,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点。
(1)通过堆积树脂涂料等来形成鼓出部,但将涂料等堆积成一定的形状是很困难的。
(2)即使堆积树脂涂料来形成鼓出部,鼓出部与竿体的紧密接触性也不好。
(3)虽然能够取代树脂涂料而将碳纤维等强化纤维拉齐,并通过使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浸渍于该拉齐了的碳纤维等强化纤维中而得到的预浸渍材来形成鼓出部,但在此情况下,鼓出部分的刚性会变得过高,在施加了负荷时,作为钓竿无法获得平滑的弯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钓竿,在鱼上钩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描绘弧线那样的平滑的弯曲,即使在产生了这样的弯曲的情况下,紧密接触性依然良好,且难以发生开裂(crack),还能够缓和应力集中,而且,能够确保作为竹节模样的形状的稳定性,在制作竹节的时候容易制作。
〔结构〕
技术方案1的发明的特征结构在于,在竿体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上形成有鼓出部,该鼓出部由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鼓出部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鼓出部构成,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竿梢侧端面彼此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在该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环状凹入槽,所述环状凹入槽以沿着相对于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倾斜的倾斜面的状态环绕所述鼓出部的周面形成,通过使基质树脂浸渍在无纺布中而成的无纺布预浸渍材来形成所述鼓出部,其作用效果如下。
〔作用〕
通过形成竿梢侧鼓出部和竿尾侧鼓出部,以及在它们的边界位置上形成环状凹入槽,能够形成类似竹节的部分,并能够以接近竹竿的感觉操作钓竿。
另外,通过形成环状凹入槽,在该环状凹入槽与竿梢侧鼓出部的向径向突出的最大突出部(顶部)之间会产生因外径不同而引起的刚性的差异。
但是,以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竿梢侧端面彼此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的方式,将环状凹入槽以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状态形成,由此,竿梢侧端面和竿尾侧端面向着环状凹入槽直径逐渐缩小,因此刚性也逐渐变化。
由此,很少会出现刚性的连接性大幅变化的情况,在鱼上钩的情况下,能够期待钓竿产生描绘弧线那样的平滑的弯曲。
而且,使所述环状凹入槽以沿着相对于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倾斜的倾斜面的状态环绕所述鼓出部的周面形成。
由此,与单纯地沿着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形成环状凹入槽的情况相比,环状凹入槽在竿轴线方向上位于不会偏倚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刚性的急剧变化。
另一方面,为了形成鼓出部,没有采用强化纤维预浸渍材,而采用了聚酯等无纺布预浸渍材。
由此,与通过涂料等来形成鼓出部的结构相比,在堆积并形成鼓出部的情况下,堆积形状能够容易形成且很难变形。而且,鼓出部与竿体的紧密接触性变得更好,并且,与通过碳纤维等强化纤维预浸渍材来形成鼓出部的情况相比,鼓出部分的刚性不会变得过分高,即使在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作为钓竿也容易实现平滑的弯曲。
而且,由于被聚酯纤维等无纺布纤维进行了强化,因此,即使施加了负荷,也不易在鼓出部上产生开裂等的情况。
〔效果〕
能够提供一种这样的钓竿:在鱼上钩的情况下,能够产生描绘弧线那样的平滑的弯曲,在产生了这样的弯曲的情况下,紧密接触性依然良好,且难以发生开裂,还能够缓和应力集中,而且,能够确保作为竹节模样的稳定性,在制作竹节的时候容易制作。
〔结构〕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包含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上形成倒角部,在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包含向径向突出的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上形成倒角部,与包含所述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上的曲率半径相比,将包含所述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上的曲率半径形成为较大的半径,其作用效果如下。
〔作用效果〕
在竿梢侧鼓出部和竿尾侧鼓出部的各自的最大突出部上形成有倒角部,因此,即使在负荷施加在钓竿上而产生了弯曲的情况下,也难以发生较大的应力集中。
而且,与包含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上的曲率半径相比,将包含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上的曲率半径形成为较大的曲率半径,因此,能够成为类似竹节的结构,并显现出竹竿所具有的柔软的弯曲。
〔结构〕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特征结构在于,所述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梢侧端面呈向彼此接近的方向鼓出的圆弧状,其作用效果如下。
〔作用效果〕
也就是说,由于朝向对方侧的竿尾侧端面和竿稍侧端面呈向对方侧鼓出的圆弧状,因此,与直线地倾斜的情况相比,能够成为应力集中更少且容易挠曲的钓竿用竿体。
〔结构〕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周向一处,设有沿竿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凹陷部,所述环状凹入槽以倾斜的状态形成:从而所述环状凹入槽的周向的一部分与所述凹陷部上的在轴线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一端邻接,并且,所述环状凹入槽上的隔着轴芯位于180°相反侧的另一部分,到达与所述凹陷部的存在侧隔着轴芯成180°的相反侧,其作用效果如下。
〔作用效果〕
凹陷部是模仿自然竹芽的部分而制作的。通过形成该凹陷部,在竿梢侧鼓出部上,在周向的一处存在比其他部分直径小的部分。于是担心隔着竿轴线在左右或上下的任一方向上失去重量平衡或截面积的平衡,施加有负荷的情况下的弯曲不平滑。
因此,通过将环状凹入槽配置在隔着轴芯与凹陷部的存在侧位于180°相反侧的位置上,从而能够提供一种重量平衡和截面积的平衡良好、能够期待平滑的弯曲的钓竿用竿体。
〔结构〕
技术方案5的发明的特征结构在于,在竿体的沿着竿轴线方向的两处以上的位置上形成有鼓出部,在形成于各个鼓出部上的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竹节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竹节中,形成于所述竿梢侧竹节上的凹陷部与形成于所述竿尾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在互相在周向上错开180°的位置上形成,形成于所述竿梢侧竹节上的环状凹入槽和形成于所述竿尾侧竹节上的环状凹入槽以互相在周向上错开180°的状态形成,其作用效果如下。
〔作用效果〕
在维持了凹陷部与环状凹入槽的位置关系的状态下,在形成于竿体的轴线方向两处以上部位的鼓出部彼此之间,相对于形成于竿梢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和环状凹入槽,将形成于竿尾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和环状凹入槽在竿的周向上错开180°的位置上形成,并以在竿的周向上错开180°的状态形成,由此,隔着竿的轴线,凹陷部和环状凹入槽不会被配置成向左右一方偏置的状态,很少会出现隔着竿轴线在左右或上下的任一方向上失去重量平衡或截面积的平衡的情况,能够成为在施加有负荷的情况下的弯曲平滑的钓竿。
附图说明
图1是鲫鱼竿的侧视图。
图2是竹节部分的侧视图。
图3是竹节部分的俯视图。
图4是竹节部分的立体图。
图5是将竹节部分的凹陷部分剖切的纵剖侧视图。
图6是表示竹节部分的环状凹入槽部分的纵剖侧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  尾竿(竿体)
1A  握持部
2  竿梢侧鼓出部
2A  长圆锥台状部
2B  短圆锥台状部
2a  竿梢侧最大突出部
3  竿尾侧鼓出部
3A  长圆锥台状部
3B  短圆锥台状部
3a  竿尾侧最大突出部
4  环状凹入槽
4a  底部分
5  凹陷部
B1  竿尾侧竹节
B2  竿梢侧竹节
a  垂直面
b  倾斜面
X  竿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4所示,钓竿A是用于钓日本鲫鱼的竿,在作为竿体的尾竿1上具有握持部1A,在握持部1A的竿梢侧的两处形成竹节B,竹节B由竿梢侧鼓出部2和竿尾侧鼓出部3形成,由此构成钓竿A。
此外,构成钓竿A的各竿体以以下方式制作。也就是说,将碳纤维等强化纤维沿一个方向拉齐,并使环氧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或热塑性树脂)浸渍于该拉齐的强化纤维群中,形成预浸渍片材。将该预浸渍片材剪断成规定的形状,并将其卷绕在竿芯上,将形成为多层的该结构以卷绕在竿芯上的状态投入到炉中进行烧结,烧结后使竿芯脱芯并取出圆筒状的竿素材,将该竿素材以规定长度剪断,并实施修整加工而成为竿体。
作为构成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除碳纤维外,还可以使用玻璃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氧化铝纤维等,作为树脂,可以使用苯酚树脂、聚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或PV(E)等热塑性树脂。
对竹节B的竿梢侧鼓出部2进行说明。
如图2~图4所示,在尾竿1的轴线方向的中间部,以在其外周面上向径向鼓出的状态形成有竿梢侧鼓出部2。在接近竿尾侧的一侧形成有外径大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以该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为界,在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的竿梢侧,形成有向着该竿梢侧直径逐渐缩小的斜坡面长的长圆锥台状部2A;在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的竿尾侧,形成有向着该竿尾侧直径缓慢缩小的斜坡面短的短圆锥台状部2B。
如图2~图4所示,短圆锥台状部2B呈朝向外方、并向着作为对方侧的后述的竿尾侧鼓出部3的短圆锥台状部3B鼓出的圆弧状。另外,形成于长圆锥台状部2A与短圆锥台状部2B之间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成为以平滑的曲线将长圆锥台状部2A的外周面和短圆锥台状部2B的外周面连接起来的倒角部。
对竿尾侧鼓出部3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在前述的竿梢侧鼓出部2的竿尾侧,以在尾竿1的外周面上向径向鼓出的状态形成有竿尾侧鼓出部3。在接近竿梢侧的一侧形成有外径大的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以该最大突出部3a为界,在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竿尾侧,形成有向着该竿尾侧直径逐渐缩小的斜坡面长的长圆锥台状部3A;在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竿梢侧,形成有向着该竿梢侧直径逐渐缩小的斜坡面短的短圆锥台状部3B。
如图2~图4所示,短圆锥台状部3B呈朝向外方、并向着作为对方侧的竿梢侧鼓出部2的短圆锥台状部2B鼓出的圆弧状。竿梢侧的长圆锥台状部2A呈比竿尾侧的长圆锥台状部3A缓和的倾斜面。竿梢侧的短圆锥台状部2B呈比竿尾侧的短圆锥台状部3B缓和的倾斜面。
因此,虽然在形成于长圆锥台状部3A与短圆锥台状部3B之间的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和形成于长圆锥台状部2A与短圆锥台状部2B之间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上分别形成了倒角部,但对竿梢侧突出部2a实施更大的曲率半径且呈缓和的变化状态的倒角部。
由上述的竿梢侧鼓出部2和竿尾侧鼓出部3形成的鼓出部是通过卷绕由聚酯等无纺布构成的预浸渍材而形成的。
在对聚酯等纤维实施无纺织地交络等加工而形成的片状的无纺布中,浸渍聚酯等热固性树脂,形成无纺布预浸渍片材。使该无纺布预浸渍片材重合并在竿体的中间位置烧结鼓出部的原型,然后实施磨削等加工,形成上述那样的竿梢侧鼓出部2和竿尾侧鼓出部3。
作为构成预浸渍材的强化纤维,除碳纤维外,还可以使用玻璃纤维、聚芳酰胺纤维、氧化铝纤维等,作为树脂,可以使用苯酚树脂、聚酯树脂等热固性树脂、或PV(E)等热塑性树脂。
采用无纺布预浸渍材具有如下优点。
也就是说,与通过上述涂料等形成鼓出部的方式相比,鼓出部与竿体之间的紧密接触性更好,并且,与通过碳纤维等强化纤维预浸渍材形成鼓出部的情况相比,鼓出部分的刚性不会变得过分高,即使在施加了负荷的情况下,作为钓竿也容易实现平滑的弯曲。
而且,由于被聚酯纤维等无纺布纤维进行了强化,因此,即使施加了负荷,也很少会有在鼓出部上发生开裂等那样的情况。
对环状凹入槽4进行说明。
如图2~图6所示,作为竿梢侧鼓出部的竿尾侧端面的短圆锥台状部2B和作为竿尾侧鼓出部的竿梢侧端面的短圆锥台状部3B彼此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在该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环状凹入槽4。
该环状凹入槽4以沿着相对于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a倾斜的倾斜面b的状态环绕鼓出部的周面形成。希望倾斜面b相对于垂直面a的倾斜角θ在10°±5°的范围内选定。
作为上述的环状凹入槽4的制作方法,如上述那样,在形成了鼓出部之后,如图2及图6所示,通过切削刃对作为竿梢侧鼓出部2的竿尾侧端面的短圆锥台状部2B和作为竿尾侧鼓出部3的竿梢侧端面的短圆锥台状部3B所形成的倒山形形状进行磨削。
于是,如图6所示,环状凹入槽4的底部分4a成为稍微被倒角了的细槽。像这样,由于在环状凹入槽4的底部分4a也成为被实施了倒角的这样的形状,因此,难以产生应力集中。
对凹陷部5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凹陷部5是模仿自然竹芽的痕迹的部分,如图示那样,形成为大致接近纺锤形的形状。为了形成该凹陷部5,在形成了鼓出部之后,并且在形成了竿梢侧鼓出部2、竿尾侧鼓出部3以及位于其间的环状凹入槽4之后,使用立铣刀来形成。关于凹陷部5,为了明确地与竿梢侧鼓出部2的其他部分相区别,而使其涂装颜色不同。
具体地说,使立铣刀从竿梢侧鼓出部2的竿梢侧开始作用并进行磨削。在凹陷部5处,在竿梢侧形成有竿梢侧倾斜面5A,在竿尾侧形成有竿尾侧倾斜面5B,竿梢侧倾斜面5A与竿尾侧倾斜面5B之间形成得最深,如图5所示,成为最接近尾竿1的竿素材的外周面的底部。
竿尾侧倾斜面5B的上端5b位于比环状凹入槽4的底部分4a高的位置,凹陷部5与环状凹入槽4不是连通的状态。
此外,凹陷部5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并非必须形成倾斜面5A、5B,底面也可以是平坦的面。
如图2所示,环状凹入槽4与凹陷部5的位置关系是,相对于在竿梢侧鼓出部2上形成的凹陷部5,环状凹入槽4以比凹陷部5的竿尾侧倾斜面5B的上端5b更靠竿尾侧的位置为起点,沿着鼓出部的周部形成,隔着竿体的轴芯X成180°的相反侧,环状凹入槽4以恰好位于凹陷部5的相反侧的方式形成为以倾斜角θ倾斜的状态。
以上说明的竹节B的结构是对尾竿1的位于接近握持部1A的竿尾侧的竹节B1进行的说明,但如下所述,在位于竿梢侧的竹节B2中,环状凹入槽4和凹陷部5的配置位置不同。
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在位于竿梢侧的竹节B2中,与位于竿尾侧的竹节B1的情形相比,凹陷部5的形成位置在沿着圆周方向的相位在90°~180°的范围内错开的位置上形成。与之相应地,环状凹入槽4也从凹陷部5的竿尾侧沿周部形成,隔着竿轴芯X成180°的相反侧,环状凹入槽4以恰好位于与凹陷部5相反侧的方式以向竿梢侧倾斜的状态形成。
如上所述,竿梢侧竹节B2和竿尾侧竹节B1的凹陷部5的形成相位不同,因此,如图1所示,在从横侧方观察钓竿A的情况下,环状凹入槽4的倾斜方向被设定成朝向恰好相反。
[其他实施方式]
(1)环状凹入槽4的沿着周部的倾斜面b的角度可以在10°±5°的范围内选定,但并不限于该倾斜角度,可以根据规格进行变更。
(2)作为环状凹入槽4,并不是一旦确定了上述倾斜面b的角度,则使环状凹入槽4的全部都位于由该角度所确定的倾斜面b上,允许一定程度的偏差。
(3)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和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突出高度,使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曲率半径小且突出高度高,但也可以将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和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曲率半径设定为相同直径并使突出高度相同。或者,关于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和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的突出高度,也可以使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比竿尾侧最大突出部3a曲率半径小,并使竿梢侧最大突出部2a的突出高度增高。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鲫鱼竿等中。

Claims (5)

1.一种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在竿体的轴线方向中间位置上形成有鼓出部,该鼓出部由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鼓出部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鼓出部构成,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竿梢侧端面彼此向对方侧边倾斜边接近,在该接近的位置上形成有向竿轴芯侧进入的环状凹入槽,所述环状凹入槽以沿着相对于与竿轴线正交的垂直面倾斜的倾斜面的状态、环绕所述鼓出部的周面而形成,通过使基质树脂浸渍在无纺布中而成的无纺布预浸渍材来形成所述鼓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包含向径向突出的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上形成倒角部,在所述竿尾侧鼓出部的包含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上形成倒角部,与包含所述竿尾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上的曲率半径相比,将包含所述竿梢侧最大突出部的部分的倒角部上的曲率半径形成为较大的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竿尾侧端面和所述竿稍侧端面呈向彼此接近的方向鼓出的圆弧状。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竿梢侧鼓出部的周向一处,设有沿竿轴线方向延伸设置的凹陷部,所述环状凹入槽以倾斜的状态形成:所述环状凹入槽的周向的一部分与所述凹陷部上的在轴线方向上延伸设置的一端邻接,并且,所述环状凹入槽上的隔着轴芯位于180°相反侧的另一部分到达与所述凹陷部的存在侧隔着轴芯成180°的相反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钓竿用竿体,其特征在于,在竿体的沿着竿轴线方向的两处以上的位置上形成有鼓出部,在形成于各个鼓出部上的位于竿梢侧的竿梢侧竹节和位于竿尾侧的竿尾侧竹节中,形成于所述竿梢侧竹节上的凹陷部与形成于所述竿尾侧竹节上的凹陷部在互相在周向上错开180°的位置上形成,形成于所述竿梢侧竹节上的环状凹入槽和形成于所述竿尾侧竹节上的环状凹入槽以互相在周向上错开180°的状态形成。
CN201110065018.6A 2010-03-12 2011-03-11 钓竿 Active CN10218784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55211A JP2011188751A (ja) 2010-03-12 2010-03-12 釣り竿
JP2010-055211 2010-03-1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848A true CN102187848A (zh) 2011-09-21
CN102187848B CN102187848B (zh) 2014-10-01

Family

ID=44597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65018.6A Active CN102187848B (zh) 2010-03-12 2011-03-11 钓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88751A (zh)
CN (1) CN1021878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1259A (zh) * 2020-03-18 2021-10-12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竿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39348B2 (ja) * 2016-11-28 2021-03-10 キョーラク株式会社 構造体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4706A (ja) * 1994-12-27 1996-07-09 Ryobi Ltd 積層管におけるネジ形成方法
JP2001061376A (ja) * 1999-08-30 2001-03-13 Daiwa Seiko Inc 管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25148A (ja) * 2001-01-30 2002-08-14 Daiwa Seiko Inc 管状体
CN1442055A (zh) * 2002-03-05 2003-09-17 株式会社岛野 钓竿
JP2003285380A (ja) * 2002-03-28 2003-10-07 Daiwa Seiko Inc 管状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7046572A1 (en) * 2005-10-17 2007-04-26 Choung-Muk Choi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mboo fishing r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114826B2 (ja) * 1992-07-01 2000-12-04 ダイワ精工株式会社 釣竿とその製造方法
JP3952451B2 (ja) * 2002-02-27 2007-08-01 株式会社シマノ 穂先竿
AU2003303781A1 (en) * 2003-01-24 2004-08-13 Shimano In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fishing ro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174706A (ja) * 1994-12-27 1996-07-09 Ryobi Ltd 積層管におけるネジ形成方法
JP2001061376A (ja) * 1999-08-30 2001-03-13 Daiwa Seiko Inc 管状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2225148A (ja) * 2001-01-30 2002-08-14 Daiwa Seiko Inc 管状体
CN1442055A (zh) * 2002-03-05 2003-09-17 株式会社岛野 钓竿
JP2003285380A (ja) * 2002-03-28 2003-10-07 Daiwa Seiko Inc 管状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7046572A1 (en) * 2005-10-17 2007-04-26 Choung-Muk Choi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bamboo fishing rod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91259A (zh) * 2020-03-18 2021-10-12 古洛布莱株式会社 钓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88751A (ja) 2011-09-29
CN102187848B (zh) 2014-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77176B2 (en) Splicing structure
CN102187848B (zh) 钓竿
US9467782B2 (en) Electro acoustic diaphragm
CN105281507A (zh) 用于制造转子的方法、转子、主轴和电机
CN107083606B (zh) 准三维正交封顶锥形织物的制造方法及封顶锥形织物
JP2011004651A (ja) 釣糸ガイド
CN102743844A (zh) 高尔夫球杆杆身
CN105659026A (zh) 光发射的光机械系统,该系统的光学耦合器及带该系统的照明装置
CN102187847B (zh) 钓竿
CN102196342A (zh) 具有反结构电机设计的扬声器
CN103841822A (zh) 钓线导件
US6354970B1 (en) Curve ball
US20120291334A1 (en) Fish hook with multiple convex facets
JP2010258537A (ja) スピーカー
JP5431283B2 (ja) 釣糸ガイド
CN202602049U (zh) 一种改进的钩片式换向器
CN100542651C (zh) 用于过滤水悬浮液中的纤维的过滤篮及其生产方法
US8883304B2 (en) Synthetic fiber
CN1357775A (zh) 折射率分布透镜、加工折射率分布透镜的方法和透镜组
CN1442313A (zh) 圆锥形笔尖与其制造方法及陶瓷复合圆锥形笔尖
JP7185116B2 (ja) 振動板またはダストキャップ並びにスピーカーユニット
JP5158374B2 (ja) スピーカー
JP2008197563A (ja) ポリゴンモータ、およびポリゴ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CN104338310A (zh) 羽毛球及羽毛球用人造羽毛
CN215067484U (zh) 镜筒和镜头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