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7024B - 具有静电装置的纺粘塔 - Google Patents

具有静电装置的纺粘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7024B
CN102187024B CN2009801414228A CN200980141422A CN102187024B CN 102187024 B CN102187024 B CN 102187024B CN 2009801414228 A CN2009801414228 A CN 2009801414228A CN 200980141422 A CN200980141422 A CN 200980141422A CN 102187024 B CN102187024 B CN 1021870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punbond
dehumidifier
spunbond tower
t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4142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7024A (zh
Inventor
杰米切尔·迪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Perfojet SAS
Original Assignee
Rieter Perfojet S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eter Perfojet SAS filed Critical Rieter Perfojet SAS
Publication of CN102187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70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702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DMECHANICAL METHODS OR APPARATUS IN THE MANUFACTURE OF ARTIFICIAL FILAMENTS, THREADS, FIBRES, BRISTLES OR RIBBONS
    • D01D5/00Formation of filaments, threads, or the like
    • D01D5/08Melt spinning methods
    • D01D5/098Melt spinning methods with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 D01D5/0985Melt spinning methods with simultaneous stretching by means of a flowing gas (e.g. melt-blowing)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HMAKING TEXTILE FABRICS, e.g. FROM FIBR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FABRICS MADE BY SUCH PROCESSES OR APPARATUS, e.g. FELTS, NON-WOVEN FABRICS; COTTON-WOOL; WADDING ; NON-WOVEN FABRICS FROM STAPLE FIBRES, FILAMENTS OR YARNS, BONDED WITH AT LEAST ONE WEB-LIKE MATERIAL DURING THEIR CONSOLIDATION
    • D04H3/00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 D04H3/08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 D04H3/16Non-woven fabrics formed wholly or mainly of yarns or like filamentary material of substantial length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strengthening or consolidating with bonds between thermoplastic filaments produced in association with filament formation, e.g. immediately following extrus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nwoven Fabrics (AREA)
  • Spinning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nufacturing Artificial Fiber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粘塔,其包含板牙(103)、用于冷却由所述板牙形成的细丝的装置(106)、用于拉伸所述经冷却的细丝的装置(107)、用于在垫子上形成无纺网(110)的系统(108),所述系统包含静电装置(117)以及至少安装在所述拉伸装置的底部与成形系统的顶部之间的成形空气入口上的除湿器。

Description

具有静电装置的纺粘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粘塔,其具有允许解开细丝束的分组的静电装置。
背景技术
静电装置根据电晕效应的原理而操作,电晕效应造成经受电位的点附近的空气的电离。
电晕效应需要:
-小电极,其可为点接触(或点型网络)或线,
-电场,其由所述电极与相对电极之间所建立的电位差产生,所述相对电极通常包括导电平面板,其与主电极相对定位。
所述电极的小尺寸致使场线集中,其可超过电离阈值且造成空气的电离。
依据所施加的极性,电晕效应被称为正或负,且导致空气的不同电离(图6)。
在这两种情况下,会产生正极性和负极性的微粒,接着所述微粒由电场朝相反极性的电极或平面板携带。在其移动期间,所述微粒与体积中存在的其它微粒相撞,且可重组和抵消其电荷或产生新的电荷。因此,在所述相撞期间,细丝也将接收静电荷,又经受由电场产生的静电力。由于细丝所带的电荷不同,所以其将不经受相同的力和移动,因此将分散在电极与平面板之间的空间中。
另一方面,细丝优选带相同极性的电荷。构成细丝的材料本质上是带正电或带负电的,因此往往更容易接受对应于其静电亲合性的极性的电荷。由于所述电荷,细丝往往将相互排斥,由此以更均匀的方式占据可用的空气体积。
所述装置的重要参数是在电极之间施加的电压(通常数十千伏,从10千伏到70千伏),以及在所述电极之间(通过离子的移动)产生的电流(每米长度数十毫安,每米长度从2mA到20mA)。
所施加的电压会直接影响施加到带电微粒的力。具有电荷Q的微粒经受的力F=Q×E,E是与电压成正比的电场。
所获得的电流反映在电极之间移动的电荷的数量。因此,电流增加表明电极之间的体积中存在的电荷的数量增加,因此将电荷沉积在细丝上且修改其轨迹的概率增加。
此静电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其能让由位于上游的设备产生的成组的细丝分散。所述成组的细丝通常是因气流发生湍流或局部不均匀性情况而产生,湍流或局部不均匀性情况很难或不可能完全避免。
通过在细丝中感应电荷,静电装置通过静电装置本身所产生的电场或通过与相同极性的邻近细丝的排斥而导致细丝在空间中的相对移动。
图7展示不存在静电装置(图7.1)时和存在静电装置(图7.2)时细丝所遵循的轨迹的两个实例。
细丝上的所述效应允许在较大程度上修改无纺网的外观,如图8中所示。
如图8.1中所指示,在无任何静电装置的情况下,所述网通常具有云状外观,其包括含有实质上交错的较多细丝的区和含有少得多的细丝的区。所述网的所有物理特性(例如基重、在牵引负载下的行为、气体、液体或粉末的渗透性)均受所述不均匀性影响。
当存在静电装置时,含有较多细丝的区更加扩散,其大小增加,所述细丝彼此重叠(图8.2)。因此,所述网获得均匀性,且用户所寻求的所有物理特性得到改进。
然而,发现在几个小时内,用于生产无纺网的装置不再提供令人满意的网(例如图8.2中的网),而是提供例如图8.1中的网。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此缺点,且允许在较长的操作时间内获得具有良好特性的网。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粘塔(spunbond tower),其在向下方向上依次包括:
-板牙,其从塑料材料形成细丝,
-用于使由所述板牙形成的细丝冷却的装置,
-用于拉拽由所述冷却装置冷却的细丝的装置,以及
用于在传送带上从由拉拽装置拉拽的细丝形成无纺网的系统,所述系统包括静电装置和成形空气入口,所述成形空气入口提供于拉拽装置的底部与成形系统的顶部之间,其特征在于用于成形空气的第一除湿器。
上文以非常简化的方式阐释的电晕效应实际上是极其复杂的物理现象。所述反应中所产生的分子和离子极大地取决于电极与平面板之间的空间中存在的气体的极性以及成分和性质。
因此,气体中存在的化学分子将能够以与细丝相同的方式接收静电荷,且经受静电力的效应。所述分子将经受朝电极或朝平面板的水平移动,且将最终能够变为沉积在所述电极或平面板上,从而污染装置。
所述污染的已确认的影响是电晕效应的降低,这使得具有恒定电压的电流减小,且使得建立给定电流所必需的电压增加。
这会产生两个破坏系统的效应:
-第一效应是,因为电流减小,空间中存在的电荷数量减少,因此使细丝带电的概率减小。这导致细丝上存在的电荷减少,因此导致移动的细丝的数量减少;
-第二效应是,因为电压增加,电极与平面板之间存在的平均电场增加。这样的话,在电荷相等的情况下,细丝经受较大负载,因此经受较大幅度的移动。在其移动期间,所述细丝与通道的壁接触,结果会在无纺纤维中造成缺陷。
一般来说,在塔的使用期间,阻塞效应的特征在于所施加的电压增加,以便使电流维持在所要的值,接着当达到可用的最大电压时,阻塞效应的特征在于电流减小。
在电流减小的同时,网的外观逐渐地从图8.2的准均匀外观改变为图8.1的不均匀外观。在给定值的电流以下,外观会变得过于云状,因而产品不再受最终用户认可。停止所述塔,以便允许清洗装置。判断是否决定停下来进行清洗的标准通常是最小电流电平,在此最小电流电平以下,无纺纤维被视为不合格。
通过除湿,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因为污染而随时间过去发生的效率损失。
将第二除湿器安装在拉拽装置的(空气入口)孔口上也是优选的。由于在压力下注入拉拽空气,因此压力的减小使空气冷却,且由于冷凝而产生水滴,这对静电装置非常不利。因此,通过除湿可延长塔良好操作的时间。
冷却装置优选具有空气入口和安装在冷却空气入口上的第三除湿器。经除湿的空气的体积因此相对较大,且极少有污染保留在塔中。
所述塔优选包括第四除湿器,其安装在成形系统中的空气入口孔口上。
根据允许将塔的静电装置用作初始静电灰尘分离器的实施例,所述塔具有在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以及第一和/或第二和/或第三和/或第四除湿器,其包括用于再循环成形空气和/或冷却空气和/或正经由空气入口孔口引入的空气和/或由进口装置在成形空气入口处和/或在冷却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成形系统的入口孔口处和/或在拉拽空气入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所述塔可在塔中的空气入口处具有湿度传感器,其借助控制装置来控制由进口装置吸入的气流的调整节气门。所述塔还可具有用于引入到塔中的空气的湿度传感器,其借助控制装置来控制调整再循环的气流的节气门。
所述塔可在传送机下方具有两个单独的入口装置,一个入口装置称为成形小室入口装置,在成形系统下方,另一入口装置称为维护小室入口装置,在成形小室下游,且存在用于在纺粘塔处再循环维护小室的空气的装置。可再循环所有的空气。优选再循环20%到50%的体积的空气,其对应于在成形装置的顶部进入的空气。
根据最简单的实施例中的一者,所述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热交换器,用于使空气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以便优选使经除湿空气的湿度率达到20%到30%之间的值。
空气的相对湿度是表达为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的分压力相对于相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饱和蒸气的分压力的百分比。可使用相对湿度传感器来测量空气的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传感器直接将空气的湿度水平转换为电信号。
附图说明
在完全举例提供的附图中:
图1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纺粘塔,
图2到图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纺粘塔的变化形式,
图5是展示根据本发明的纺粘塔的静电装置的依据日时而排序的电压和电流的曲线图,
图6是说明静电装置中出现的现象的图,
图7.1是说明不存在静电装置时细丝的分布的图,而图7.2中是说明存在静电装置时细丝的分布的图。
图8.1和图8.2分别是根据图7.1和图7.2的图获得的无纺纤维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如图1中简明提出的用于通过纺粘技术生产无纺网的方法中,呈颗粒形式的聚合物在挤出机中熔化,接着以连续细丝(104)的形式被拉拽穿过板牙(103)。在拉拽期间发射的烟雾由采集装置(105)收集。接着,细丝在冷却装置(106)中借助处于受控温度和速度的气流而冷却,接着被引入到拉拽装置(107)中。所述装置允许将张力施加到细丝,这样就能使分子链定向且获得所要直径。
在拉拽装置的出口处,通常提供称为成形系统(108)的额外装置,以允许细丝沉积在传送带上,以便形成无纺网(110)。所述成形装置的主要功能是降低细丝的速度,使多束细丝以尽可能均匀的方式分散在机器的宽度上,且可在传送机上随机且均质地沉积。装置(107)和装置(108)形成用于借助于气流使细丝向下移动的装置。
位于传送机的网下方的进口装置(111)可按压薄片,且使其维持在传送机上。无纺薄片随后穿过压制装置(112)和固结装置(113)。固结装置(113)可为压延系统或任何其它固结装置(机械针刺、化学粘结、流体喷射粘结)。将所述薄片朝所述方法的剩余步骤(处理、卷绕)传送。
垂直安装的拉拽装置由一连续孔口(201)(其中引入细丝帘)构成。
通常通过在向下方向上流动且借助与空气的摩擦来携带细丝的气流来获得拉拽效应。所述气流可由经引入以用于冷却细丝(封闭式系统)的空气流动产生,或通过将额外空气注入到拉拽装置中而产生,其因文氏效应(开放式系统)而产生综合流。
在拉拽装置的出口处,成形系统通常包括吹气系统(例如扩散器,图1的114),其修改拉拽装置的出口处的空气的流动轮廓。以适当方式提供用于引入成形空气的额外孔口(图1的115和图1的116)是特别有利的,所述额外孔口允许控制所述流,且防止出现湍流或不适时地形成湍流。
静电类型的装置(图1的117)在解开细丝束的分组方面适当地补充扩散器的有效性。
将注意到,如果正引入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在重量上达到50%以下且优选达到20%到30%之间的值,那么效率损失几乎完全消失,且装置在若干天甚至若干个星期的生产中维持恒定的运转情况。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到小于20%的值并不带来任何显著的额外改进。
由于要求的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小于生产工厂中的环境条件,因此用于实现所需的空气相对湿度的解决方案是将空气冷却到露点以下,以便使过量湿气凝结,接着进行再热,这样可再次达到要求的温度。
图1中所指示类型的装置提供于空气中用于使细丝冷却,且包括用于冷却的空气/水交换器(1001)、分滴器(1002),所述分滴器(1002)具备冷凝物出口孔(1003)。位于分滴器下游的温度传感器(1004)允许控制和调整冷却器的出口处的温度,从而对水流或对冷却器中的水的温度起作用。通过冷却,空气因此达到所述方法所要的露点温度。所寻求的值通常在5℃与15℃之间,且优选小于10℃。如果想要达到较低的值,则装置必然需要较大能量,且所得到的改进不足以证明必然提高的操作成本是合理的。随后,再热器(1005)使空气达到所需的最终温度,通常在10℃与35℃之间,更通常在15℃到30℃的范围内。借助位于再热器下游的温度/湿度传感器(1006)来调整再热器的功率。通过测量湿度,用户可借此控制所获得的相对湿度。还可根据最终寻求的相对湿度来自动控制出口处来自冷却操作的空气的温度,借此来改进所述装置。
将相同的装置提供于拉拽装置的空气注入入口中,且所述装置包括冷却器(1007)、具有冷凝出口孔(1009)的分滴器(1008),以及再热器(1011)。借助温度传感器(1010)来控制冷却器的出口处的温度。借助温度和湿度传感器(1012)来控制最终温度和湿度。
控制扩散器的注入孔口区中的空气的湿度是特别必要且最重要的,因为经由所述孔口引入的空气经过电极附近。空气(湿气)可由与先前装置相同的装置处理,也就是说,冷却、消除冷凝物和再热。当由位于正在成形的网下方的进口装置(图1的111)排出的气流所排出的空气量仅对应于注入到拉拽装置的孔口中的空气和拉拽装置的入口处所引入的空气时,可任选地省略所述装置。
因此,如图2中所说明,离开成形系统的总流(Q4)由以下部分构成:拉拽单元所携带的流(Q1),加上被成形系统的空气引入孔口携带的流(Q2和Q3)。所述流之间的比例可根据扩散器和孔口的几何形状而变化。一般来说,拉拽装置所携带的流Q1代表离开成形系统的总流Q4的50%到80%,经由成形系统的引入孔口引入的流Q2+Q3在流Q4的20%与50%之间。
如果由位于成形传送机下方的进口装置吸入的流Q5小于正从成形系统排出的流Q4,那么流Q5的一部分因此被作为两个流Q6和Q7而传递。当在使装置与环境空气隔绝的容器(1101)内部提供成形系统时,流Q6和Q7再次在成形系统的孔口区中的Q2和Q3处被吸入。形成于隔绝容器中的开口允许引入或传递使所述流的总体平衡所必需的流Q8。
当设备在操作时,注入流Q2和Q3的区中的温度逐渐地增加,从而使相对湿度减小。在几分钟的操作之后,组合件在所寻求的值(温度和湿度)处变稳定。
位于流Q2和Q3的进口区中的传感器(1102)可测量温度和湿度值。传感器(1102)可借助调整装置(1103)连接到机动节气门(1104),其可通过风扇(1105)来控制吸入的流。
还如图3和图4所指示提供所述流的平衡装置的其它变化形式。
图3展示包括护套网络(1201)的装置,所述护套能让从进口风扇排出的空气的一部分朝隔绝容器移动。由风扇吸入的流Q5等于离开成形系统的流Q4。在风扇的传递下,流Q5被分成向外排出的流Q6以及朝隔绝容器再循环的流Q7。举例来说,借助机动节气门(1203)来调整流Q7。安装在隔绝容器中的传感器(1202)可控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自动控制系统可任选地通过测量传感器(1202)所提供的温度和湿度来自动控制节气门(1203)。
所述装置可调整再循环的流的比例,而不修改经由传送机的网吸入的空气的量。所述网通常受所述方法的其它参数影响,且改变所述值以便控制隔绝容器中的温度和湿度(如图2中所指示)可导致无纺网中出现新的缺陷。
如果对传送机下方的进口流的调整不当会造成缺陷,比如网中的孔、半月形或与以下事实联系起来的其它缺陷:由于细丝未借助摩擦而充分地维持在传送机的网上,因此所述细丝因气流而移动。
图4展示在传送机下方包括双进口系统的装置。第一装置(1301)称为成形小室且位于成形装置的出口正下方,其在传送机上形成无纺网期间直接起作用。第二进口装置(1302)称为维护小室,其根据传送机的移动而位于下游。第二进口装置确保在一直输送到压制滚筒或固结装置期间对网的良好维护。
所述两个装置可彼此独立地调整,且可各自包括用于再循环空气的系统。一般来说,来自成形小室的空气(流Q5)完全向外排出,以便以有效方式消除来自电晕效应的气体产物。来自维护小室的空气(流Q9)借助机动节气门(1304)而部分或完全再循环,以便获得待由传感器(1303)测量的所需的温度和湿度值。
借助于与进入静电装置中的空气的清洁度和相对湿度组合的控制,借助于例如上文所述的装置,获得如图5中所说明的静电装置的运转情况,也就是说,若干天的操作期间完全稳定。

Claims (33)

1.一种纺粘塔,其在向下方向上依次包括:
板牙(103),其从塑料材料形成细丝,
用于使由所述板牙形成的细丝冷却的装置(106),
用于拉拽由所述冷却装置冷却的细丝的装置(107),以及
用于在传送带上从由所述拉拽装置拉拽的细丝形成无纺网的成形系统(108),所述成形系统包括静电装置(117)和成形空气入口,所述成形空气入口提供于所述拉拽装置的底部与所述成形系统的顶部之间,其特征在于用于成形空气的第一除湿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进入所述拉拽装置中的空气入口,且在于安装在拉拽空气入口上的第二除湿器(1007到10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塔,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冷却空气入口,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冷却空气入口上的第三除湿器(1001到1005)。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粘塔,其中所述冷却装置具有冷却空气入口,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安装在所述冷却空气入口上的第三除湿器(1001到1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塔,其中在所述成形系统中提供空气入口孔口,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用于经由所述孔口引入的空气的第四除湿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粘塔,其中在所述成形系统中提供空气入口孔口,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用于经由所述孔口引入的空气的第四除湿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粘塔,其中在所述成形系统中提供空气入口孔口,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用于经由所述孔口引入的空气的第四除湿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粘塔,其中在所述成形系统中提供空气入口孔口,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用于经由所述孔口引入的空气的第四除湿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空气/水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空气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器和/或第二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空气/水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空气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三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空气/水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空气 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空气/水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空气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
13.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四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空气/水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空气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四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空气/水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空气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和/或第四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空气/水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空气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
16.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或第四除湿器在下游方向上,在将空气引入到所述塔中的方向上包括:空气/水交换器,用于使所述空气冷却以便使其中的湿气冷凝以形成水滴;分滴器;以及再热器。
17.根据权利要求9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能够使所述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20%到30%之间的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粘塔,其具有在所述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除湿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再循环所述成形空气和/或由所述进口装置在所述成形空气入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1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纺粘塔,其具有在所述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二除湿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再循环所述成形空气和/或由所述进口装置在所述成形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拉拽空气入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粘塔,其具有在所述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三除湿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再循环所述成形空气和/或冷却空气和/或由所述进口装置在所述成形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冷却空气入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纺粘塔,其具有在所述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三除湿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再循环所述成 形空气和/或冷却空气和/或由所述进口装置在所述成形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冷却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拉拽空气入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22.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纺粘塔,其具有在所述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或第四除湿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再循环所述成形空气和/或正经由所述空气入口孔口引入的空气和/或由所述进口装置在所述成形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成形系统的所述入口孔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23.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纺粘塔,其具有在所述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和/或第四除湿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再循环所述成形空气和/或正经由所述空气入口孔口引入的空气和/或由所述进口装置在所述成形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成形系统的所述入口孔口处和/或在所述拉拽空气入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2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纺粘塔,其具有在所述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三和/或第四除湿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再循环所述成形空气和/或冷却空气和/或正经由所述空气入口孔口引入的空气和/或由所述进口装置在所述成形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冷却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成形系统的所述入口孔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2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纺粘塔,其具有在所述传送带下方的进口装置,所述纺粘塔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和/或第四除湿器由以下部分构成:用于再循环所述成形空气和/或冷却空气和/或正经由所述空气入口孔口引入的空气和/或由所述进口装置在所述成形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冷却空气入口处和/或在所述成形系统的所述入口孔口处和/或在所述拉拽空气入口处吸入的拉拽空气的至少一部分的装置。
26.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中的空气入口处的湿度传感器(1102),其借助控制装置(1103)来控制由所述进口装置(1105)吸入的气流的调整节气门(1104)。
27.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用于引入到所述塔中的空气的湿度传感器(1102),其借助控制装置来控制调整再循环的气流的节气门。
28.根据权利要求18至2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纺粘塔,其在所述传送带下方包括两个单独的进口装置,一个进口装置称为成形小室进口装置(1301),在所述成形系统下方,另一进口装置称为维护小室进口装置(1302),在所述成形小室下游。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纺粘塔,其在所述传送带下方包括两个单独的进口装置,一个进口装置称为成形小室进口装置(1301),在所述成形系统下方,另一进口装 置称为维护小室进口装置(1302),在所述成形小室下游。
30.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纺粘塔,其在所述传送带下方包括两个单独的进口装置,一个进口装置称为成形小室进口装置(1301),在所述成形系统下方,另一进口装置称为维护小室进口装置(1302),在所述成形小室下游。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所述纺粘塔处再循环所述维护小室的空气的装置(1304)。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所述纺粘塔处再循环所述维护小室的空气的装置(1304)。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纺粘塔,其特征在于用于在所述纺粘塔处再循环所述维护小室的空气的装置(1304)。 
CN2009801414228A 2008-09-16 2009-08-28 具有静电装置的纺粘塔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702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FR0805059 2008-09-16
FR0805059A FR2935992B1 (fr) 2008-09-16 2008-09-16 Tour spunbond a dispositif electrostatique.
PCT/FR2009/001042 WO2010031913A2 (fr) 2008-09-16 2009-08-28 Tour spunbond a dispositif electrostatiqu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7024A CN102187024A (zh) 2011-09-14
CN102187024B true CN102187024B (zh) 2012-07-18

Family

ID=406682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4142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7024B (zh) 2008-09-16 2009-08-28 具有静电装置的纺粘塔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217404A1 (zh)
EP (1) EP2337882B1 (zh)
CN (1) CN102187024B (zh)
FR (1) FR2935992B1 (zh)
WO (1) WO201003191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82540A (zh) * 2014-03-18 2014-06-25 东华大学 静电分丝器
CN104865993B (zh) * 2015-03-25 2017-12-12 广东工业大学 适用于静电纺丝的恒温恒湿箱及恒温恒湿方法
DE202015104817U1 (de) * 2015-09-11 2015-10-09 Krones Ag Vorrichtung zur Bereitstellung von Reinluft in einer Getränkeabfüllanlage
CN106930006A (zh) * 2017-03-28 2017-07-07 吴江市昌华纺织厂 一种可循环利用气体的纺粘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8134A (en) * 1984-01-12 1986-03-25 Ludwig Hartman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punbonded fabrics from aerodynamically drawn filaments
CN1875140A (zh) * 2003-10-31 2006-12-06 立达公司 生产成品非织造布的机械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504953C2 (de) * 1995-02-15 1999-05-20 Reifenhaeuser Masch Anlage für die Herstellung einer Spinnvliesbahn aus thermoplastischen Endlosfäden
FR2815647B1 (fr) * 2000-10-20 2003-02-14 Rieter Perfojet Installation de production d'une nappe non tissee a difusseur et a separation des filaments par voie electrostatique
US7488441B2 (en) * 2002-06-15 2009-02-10 Kimberly-Clark Worldwide, Inc. Use of a pulsating power supply for electrostatic charging of nonwovens
JP4434839B2 (ja) * 2004-05-31 2010-03-17 ユニチカ株式会社 コロナ放電装置
JP4402685B2 (ja) * 2006-12-22 2010-01-20 春日電機株式会社 帯電電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78134A (en) * 1984-01-12 1986-03-25 Ludwig Hartmann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punbonded fabrics from aerodynamically drawn filaments
CN1875140A (zh) * 2003-10-31 2006-12-06 立达公司 生产成品非织造布的机械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5-344217A 2005.12.15
JP特开2008-159374A 2008.07.10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7882B1 (fr) 2013-02-20
EP2337882A2 (fr) 2011-06-29
WO2010031913A3 (fr) 2010-05-14
FR2935992A1 (fr) 2010-03-19
CN102187024A (zh) 2011-09-14
WO2010031913A2 (fr) 2010-03-25
US20110217404A1 (en) 2011-09-08
FR2935992B1 (fr) 2010-09-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166675B1 (ko) 방사영역에서의 온도와 습도를 조절할 수 있는 나노섬유제조용 전기방사장치
CN102187024B (zh) 具有静电装置的纺粘塔
JP3007157B2 (ja) 熱可塑性フィラメントのウェブ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US3387326A (en) Apparatus for charging and spreading a web
US2005021215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humidifying homes and commercial sites
DE102005054653B4 (de)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schmelzgesponnener Filamente
WO2018099963A2 (de) Textilfasertrocknung
EP2912222B1 (de)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eines spinnvlieses
DE1660297A1 (de)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Faserprodukten durch asymmetrisches Ausspinnen von Filamentreiben
WO1990007408A1 (de) Vorrichtung zum abkühlen, trocknen und granulieren von strängen
CN107810039B (zh) 筛帘阵列和沉降装置以及废气处理方法
DE1496391A1 (de)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r Herstellung von endlosen Faeden aus geschmolzenem Material
CN102187025B (zh) 用于生产除尘无纺网的设备
CN101050551A (zh) 一步法生产高模量超低收缩聚酯工业丝的冷却装置
KR20090089293A (ko) 미세 광물 분말 생성물의 제조 방법
US7008205B2 (en) Installation for producing a spunbonded fabric web whereof the diffuser is distant from the drawing slot device
WO2023167057A1 (ja) エレクトレットメルトブロー不織布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DD218400A5 (de) Anlage zum doppelseitigen fortlaufenden verspinnen von kunstpolymerfasern
DE4110550A1 (de) Einrichtung zur luftbefeuchtung mit druckwasser
US20190106821A1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non-woven fabric,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non-woven fabric, and non-woven fabric
KR101102999B1 (ko) 수직기류를 이용한 전기방사장치
CN108166085B (zh) 一种纤维制备装置
CN205856822U (zh) 一种棉卷自动恒湿控制装置
WO2022184696A1 (d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zumindest eines filaments, bedampfungsvorrichtung zur durchführung eines derartigen verfahrens und filamentproduktionsanlage mit einer derartigen bedampfungsvorrichtung
CN108411496A (zh) 一种利用湍流制备超细纤维非织造布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718

Termination date: 202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