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70543A -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70543A
CN102170543A CN2011100364165A CN201110036416A CN102170543A CN 102170543 A CN102170543 A CN 102170543A CN 2011100364165 A CN2011100364165 A CN 2011100364165A CN 201110036416 A CN201110036416 A CN 201110036416A CN 102170543 A CN102170543 A CN 10217054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correction chart
display mode
uneven
correcting pro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64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70543B (zh
Inventor
西乡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705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5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705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7054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9/00Details of colour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9/12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9/31Projection devices for colour picture display, e.g. using electronic spatial light modulators [ESLM]
    • H04N9/3179Video signal processing therefor
    • H04N9/3182Colour adjustment, e.g. white balance, shading or gam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24Colour asp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3/00Stereoscopic video systems; Multi-view video systems; Details thereof
    • H04N13/30Image reproducers
    • H04N13/363Image reproducers using image projection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ntrol Of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 Ray Tubes (AREA)
  • Controls And Circuits For Display Device (AREA)
  • Projection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trol (AREA)
  • Transforming Electric Information Into Light Inform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即使在切换显示模式来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减少了不均的图像的显示。对通过重叠多个图像而生成的显示图像的不均进行修正的图像处理装置包括:修正表存储部,其存储多个种类的修正表;和不均修正处理部,其基于所述修正表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多个种类的修正表中、与被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修正表,进行与所述多个图像对应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

Description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图像显示装置之一的投影仪(图像投射装置)具有大画面、设置简单且不占用场所等优点,被在各种用途中使用。作为使这样的投影仪投射的图像的分辨率、明亮度提高的技术,公知有一种采用了多个投影仪的堆叠显示技术。在堆叠显示时,还提出了各种以提高显示质量为目的的不均改善方法。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针对各投影仪不逐台进行色不均修正,而是计算出对每个光源色进行合计而得出的强度分布(profile),按照在堆叠状态下变成均匀的方式来进行色不均修正的技术。根据该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不需要对每个投影仪降低不均,即使每一个都不均匀,只要以堆叠状态显示的图像色不均减少即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352171号公报
但是,根据该堆叠显示技术,除了通过重叠显示多个投射图像来提高分辨率、明亮度的目的之外,还能够通过由各投影仪显示设有视差的图像,来进行三维(以下简称为3D)显示。因此,通过指定显示模式,能够在单个投影仪中实现3D显示与堆叠显示的切换显示。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存在着如下课题:当进行3D显示时,由于观察由单个投影仪投射的视差图像,所以会在色不均残存的状态下进行观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那样的技术课题而提出。根据本发明的几个方式,可以提供即使在切换显示模式来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减少了不均的图像的显示成为可能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等。
(1)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用于对通过重叠多个图像而生成的显示图像的不均进行修正,包括:修正表存储部,存储多个种类的修正表;和不均修正处理部,其基于所述修正表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多个种类的修正表中、与被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修正表,进行与所述多个图像对应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
根据本方式,由于存储有多个种类的修正表,并对应于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来切换修正表,对输入图像信号进行不均修正处理,所以可以提供即使在切换显示模式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会使减少了不均的图像的显示成为可能的图像处理装置。
(2)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修正表存储部存储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以及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所述不均修正处理部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第1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并且,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第2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
根据本方式,由于构成为按每个显示模式设置修正表,不均修正处理部读出与被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修正表,所以在上述效果的基础上,能够简化修正表的构成。
(3)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多个图像包括第1图像以及第2图像,所述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是按照分别减少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2图像的不均、且所述第1图像及所述第2图像被赋予的灰度值的颜色相同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所述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是按照减少所述显示图像的不均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
根据本方式,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在第1显示模式时,能够显示减少各图像的不均、且第1图像以及第2图像被赋予的灰度值的颜色相同那样的图像。另一方面,在第2显示模式时,重叠了第1图像及第2图像的显示图像的不均减少。由此,有助对应于显示模式减少不均的图像的显示。
(4)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是按照所述第1图像的不均通过与该第1图像以外的图像重叠而减少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
根据本方式,在第2显示模式下,由于成为第1图像的不均通过与该第1图像以外的图像重叠而减少了不均的显示图像,所以在切换显示模式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下,能够在第2显示模式中减少例如堆叠图像的不均。
(5)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第1显示模式是重叠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2图像来显示视差图像的三维显示模式,所述第2显示模式是重叠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2图像来显示堆叠图像的堆叠显示模式。
根据本方式,可以提供一种除了上述效果之外,即使在切换三维显示模式和堆叠显示模式的情况下,也能够使减少了不均的图像的显示成为可能的图像处理装置。
(6)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装置中,所述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包括第1修正表以及第2修正表,所述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包括第3修正表以及第4修正表,所述不均修正处理部包括: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其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所述第1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1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所述第2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3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的不均修正处理;和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其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所述第1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2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所述第2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4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的不均修正处理,将由所述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形成所述第1图像的第1图像形成部,将由所述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形成所述第2图像的第2图像形成部。
根据本方式,由于构成为读出与被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不均修正表,由与该显示模式对应的不均修正处理部进行不均修正处理,所以除了上述的效果之外,还能够实现不均修正处理的简化。
(7)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用于指定所述显示模式的操作部;和对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的至少一个,提供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的上述任意一个图像处理装置。
根据本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在切换显示模式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使减少了不均的图像的显示成为可能的图像显示系统。
(8)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图像显示系统的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将与由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对应的图像光合成的合成部;用于指定所述显示模式的操作部;和对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的至少一个,提供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的上述任意一个图像处理装置,通过由所述合成部合成后的图像光,来显示图像。
根据本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在切换显示模式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使减少了不均的图像的显示成为可能的图像显示系统。
(9)本发明的其他方式涉及的图像处理方法,用于对通过重叠多个图像而生成的显示图像的不均进行修正,包括:不均修正处理步骤,基于多个种类的修正表中与被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修正表,进行与所述多个图像对应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和图像信号供给步骤,将所述不均修正处理步骤中的所述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至少一个图像形成部。
根据本方式,可以提供一种即使在切换显示模式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使减少了不均的图像的显示成为可能的图像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投射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第1图像形成部的构成例的图。
图3是图1的图像处理部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4是图3的修正表生成部的构成例的框图。
图5(A)、图5(B)是表示图像测定部针对投射了由图1的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后的投射图像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表示图像测定部针对堆叠图像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7是表示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对于各图像形成部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9(A)、图9(B)是表示对于各图像形成部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0(A)、图10(B)、图10(C)是表示修正前与修正后的像素位置(i,j)处的投射了由第1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后的投射图像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1(A)、图11(B)、图11(C)是表示转换后的像素位置(i,j)处的修正前后的RGB值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图像投射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图像投射装置,20...操作部,100、100a...图像处理部,110...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20...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22...第1修正表存储部,124...第2修正表存储部,130...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32...第3修正表存储部,134...第4修正表存储部,140...不均修正处理部,142...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144...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182、184...偏振光旋转元件,186...偏振光合成棱镜,190...投射透镜,300...图像信号供给装置,400...图像测定部,500...修正表生成部,510...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生成部,512...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14...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20...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生成部,522...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24...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PJ1...第1图像形成部,PJ2...第2图像形成部,SCR...偏振光保存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利用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此外,下面说明的实施方式不对权利要求中记载的本发明的内容进行不当限定。而且,下面说明的所有构成并不一定是为了解决本发明的课题而必须的构成要件。
下面,作为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广义的图像显示系统),以图像投射装置为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实施方式1〕
图1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中的图像投射装置的构成例的框图。在图1中,表示了重叠显示2个图像的图像投射装置的例子。其中,针对第1图像形成部PJ1以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构成,示意地表示从上面观察到的结构。
图像投射装置10被从由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装置、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构成的图像信号供给装置300提供输入图像信号。图像投射装置10包括:操作部20、图像处理部100(图像处理装置)、第1图像形成部PJ1、第2图像形成部PJ2、偏振光旋转元件182、184、偏振光合成棱镜(Polarization Beam Splitter:PBS)186、投射透镜190。该图像投射装置10通过重叠投射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2个图像,能够切换3D显示和堆叠显示,将其显示到偏振光保存屏幕SCR。
操作部20具有能够选择显示模式的用户接口,所述显示模式至少包括:进行重叠多个图像来显示视差图像的3D显示的3D显示模式(第1显示模式)、和进行重叠多个图像来显示堆叠图像的堆叠显示的堆叠显示模式(第2显示模式)。操作部20对图像处理部100输出与由操作者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操作信息。图像处理部100根据由来自操作部20的操作信息确定的显示模式,对来自图像信号供给装置300的输入图像信号进行不均修正处理,将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部PJ1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由此,即使图像投射装置10在切换3D显示和堆叠显示来进行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使不均(色不均、亮度不均)减少的图像显示。
这样的图像处理部100具有未图示的CPU及存储器,通过读入了该存储器中储存的程序的CPU执行与该程序对应的处理,来实现上述的不均修正处理。或者,图像处理部100的功能也可以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等逻辑电路实现。
另外,在图1中,将由图像处理部100修正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部PJ1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但也可以是将该图像信号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部PJ1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至少一个的构成。
图2表示了图1的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构成例。图2示意地表示了从上面观察第1图像形成部PJ1而得到的结构。
实施方式1中的第1图像形成部PJ1包括:光源部210、积分透镜(integrator lenses)212、214、偏振光转换元件216、叠加透镜218、第1色光用分色镜2201、第2色光用分色镜2202、反射镜222、第1色光用场透镜2241、第2色光用场透镜2242、第1色光用液晶面板2301、第2色光用液晶面板2302、第3色光用液晶面板2303、中继光学系统240、交叉二向棱镜260(色合成棱镜)。作为第1色光用液晶面板2301、第2色光用液晶面板2302以及第3色光用液晶面板2303而使用的液晶面板是透射型的液晶显示装置。中继光学系统240包括:中继透镜242、244、246、反射镜248、250。
光源部210例如由超高压水银灯构成,射出至少包含第1色光(C1)、第2色光(C2)、第3色光(C3)的光。积分透镜212具有用于将来自光源部210的光分割成多个部分光的多个小透镜。积分透镜214具有与积分透镜212的多个小透镜对应的多个小透镜。叠加透镜218将从积分透镜212的多个小透镜射出的部分光在液晶面板上叠加。偏振光转换元件216具有偏振光分束器阵列和λ/2板,将来自光源部210的光转换成近似一个种类的偏振光的光。偏振光分束器阵列具有下述构造:交替排列将被积分透镜212分割后的部分光分离成p偏振光和s偏振光的偏振光分离膜、对来自偏振光分离膜的光的朝向进行改变的反射膜。被偏振光分离膜分离后的两种偏振光的光通过λ/2板而使其偏振光方向一致。由该偏振光转换元件216转换成近似一个种类的偏振光的光被照射到叠加透镜218。
来自叠加透镜218的光入射到第1色光用分色镜2201中。第1色光用分色镜2201具有反射第1色光、使第2色光及第3色光透过的功能。透过了第1色光用分色镜2201之后的光被照射到第2色光用分色镜2202,由第1色光用分色镜2201反射后的光被反射镜222反射而导向第1色光用场透镜2241
第2色光用分色镜2202具有反射第2色光、使第3色光透过的功能。透过了第2色光用分色镜2202之后的光入射到中继光学系统240,由第2色光用分色镜2202反射后的光被导向第2色光用场透镜2242
在中继光学系统240中,为了尽量减小透过了第2色光用分色镜2202后的第3色光的光路长度、与其他的第1色光以及第2色光的光路长度的差异,使用中继透镜242、244、246对光路长度的差异进行修正。透过了中继透镜242后的光被反射镜248导向中继透镜244。透过了中继透镜244后的光被反射镜250导向中继透镜246。透过了中继透镜246后的光被照射到第3色光用液晶面板2303
照射到第1色光用场透镜2241的光被转换成平行光后,入射到第1色光用液晶面板2301。第1色光用液晶面板2301作为光调制部(光调制元件)发挥功能,基于来自图像处理部100的构成图像信号的第1色光用图像信号,改变透射率(通过率、调制率)。因此,入射到第1色光用液晶面板2301后的光基于第1色光用图像信号被调制,调制后的光入射到交叉二向棱镜260。照射到第2色光用场透镜2242的光被转换成平行光后,入射到第2色光用液晶面板2302。第2色光用液晶面板2302作为光调制部发挥功能,基于来自图像处理部100的构成图像信号的第2色光用图像信号,改变透射率。因此,入射到第2色光用液晶面板2302后的光基于第2色光用图像信号被调制,调制后的光入射到交叉二向棱镜260。被照射由中继透镜242、244、246转换成平行光的光的第3色光用液晶面板2303作为光调制部发挥功能,基于来自图像处理部100的构成图像信号的第3色光用图像信号,改变透过率。因此,入射到第3色光用液晶面板2303后的光基于第3色光用图像信号被调制,调制后的光入射到交叉二向棱镜260。
第1色光用液晶面板2301、第2色光用液晶面板2302、第3色光用液晶面板2303分别具有同样的构成。各液晶面板是将作为电气光学物质的液晶密闭封入到一对透明玻璃基板中的部件,例如将多晶硅薄膜晶体管作为开关元件,对应于各子像素的图像信号来调制各色光的通过率。
交叉二向棱镜260具有将来自第1色光用液晶面板2301、第2色光用液晶面板2302以及第3色光用液晶面板2303的入射光合成后的合成光作为出射光进行输出的功能。
这样,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交叉二向棱镜260对调制后的各色光进行合成,生成图像光。该图像光向偏振光旋转元件182照射,通过偏振光旋转元件182将各色成分的色光统一成例如s偏振光。
另一方面,第2图像形成部PJ2具有与图2所示的第1图像形成部PJ1同样的构成,由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交叉二向棱镜调制后的各色光被合成而得到的图像光向偏振光旋转元件184照射。偏振光旋转元件184将各色成分的色光统一成例如p偏振光。
在这样的构成中,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光学系统与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光学系统反转。因此,通过将与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图像信号所表示的图像的像素排列和在沿水平方向相反方向的像素排列的图像信号,提供给第2图像形成部PJ2,可以使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形成的图像的朝向、与由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图像的朝向一致。因此,图像处理部100能够将像素在图像的水平方向相互沿相反方向排列的图像信号,分别对第1图像形成部PJ1以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输出。
偏振光合成棱镜(合成部)186将来自偏振光旋转元件182的图像光、与来自偏振光旋转元件184的图像光合成,并将合成光照射到投射透镜190。投射透镜190对来自偏振光合成棱镜186的合成光进行放大投射,由此在偏振光保存屏幕SCR上显示图像。
因此,当操作者对操作部20进行操作而指定了3D显示模式时,操作者通过佩戴偏振光眼镜来观看在偏振光保存屏幕SCR上显示的图像,能够观察到视差图像。与此相对,当操作者对操作部20进行操作而指定了堆叠显示模式时,操作者通过摘除偏振光眼镜来观看偏振光保存在屏幕SCR上显示的图像,能够观察到高分辨率、明亮的堆叠图像。
下面,对即使在切换3D显示模式和堆叠显示模式来显示图像的情况下,也使减少了不均的图像的显示成为可能的图像处理装置进行说明。
图3表示了图1的图像处理部100的构成例的框图。图3一并图示了图1中未被图示的图像测定部以及修正表生成部,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图4表示了图3的修正表生成部的构成例的框图。在图4中,针对与图3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图像处理部100包括:不均修正表存储部(修正表存储部)110、和不均修正处理部140。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10用于存储按每个显示模式设置的多个种类的不均修正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10包括: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存储部)120、和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存储部)130。
如果将第1色光设为RGB的R成分的色光、将第2色光设为G成分的色光、将第3色光设为B成分的色光,则不均修正表例如是按像素位置、且按每个灰度色标值,准备了与图像内的像素位置(i,j)处的灰度色标值Wij(Rij=Gij=Bij)的修正量(ΔWRij,ΔWGij,ΔWBij)对应的修正数据的表。此时,与输入图像信号的像素位置(i,j)处的像素值(Rij、Gij、Bij)对应的由不均修正处理部140修正后的图像信号的像素值(Rij′,Gij′,Bij′)如下式所示。
[数1]
Rij′=Rij+ΔWRij
Gij′=Gij+ΔWGij    …(1)
Bij′=Bij+ΔWBij
不均修正处理部140在由操作者利用操作部20指定的显示模式是3D显示模式时,基于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20中存储的修正表,进行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另外,不均修正处理部140在由操作者利用操作部20指定的显示模式是堆叠显示模式时,基于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30中存储的修正表,进行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
这里,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20存储按照构成第1图像形成部PJ1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各图像形成部所形成的图像的不均减少,且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两图像被赋予的灰度值的色相同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与此相对,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30存储按照将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2个图像重叠而生成的堆叠图像的不均减少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即,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30是按照该图像的不均通过与该图像以外的图像重叠而减少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
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20包括:存储与第1图像形成部PJ1对应设置的第1修正表的第1修正表存储部122、和存储与第2图像形成部PJ2对应设置的第2修正表的第2修正表存储部124。另外,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30包括:存储与第1图像形成部PJ1对应设置的第3修正表的第3修正表存储部132、和存储与第2图像形成部PJ2对应设置的第4修正表的第4修正表存储部134。
而且,不均修正处理部140包括:与第1图像形成部PJ1对应设置的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142、和与第2图像形成部PJ2对应设置的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144。当利用操作部20指定的显示模式是3D显示模式时,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142基于第1修正表进行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另外,当利用操作部20指定的显示模式是堆叠显示模式时,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142基于第3修正表进行输入图像的不均修正处理。并且,当利用操作部20指定的显示模式是3D显示模式时,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144基于第2修正表进行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另外,当利用操作部20指定的显示模式是堆叠显示模式时,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144基于第4修正表进行输入图像的不均修正处理。
由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142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被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部PJ1。由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144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在如上述那样使水平方向的像素的排列反转后,被提供给第2图像形成部PJ2。
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10中存储的修正表,基于图像测定部400对图像的测定结果在修正表生成部500中生成。修正表生成部500包括: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生成部510、和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生成部520。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生成部510包括: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12、和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以由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12生成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为基准,按每个图像形成部计算出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20中存储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生成部520包括: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22、和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24。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24以由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22生成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为基准,按每个图像形成部计算出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30中存储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
这样的由修正表生成部500生成的修正表被存储在图像处理部100中。优选该修正表生成部500如下述那样按每个显示模式生成修正目标,并以该修正目标为基准生成修正表。
〔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
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12使用图像测定部400对偏振光保存屏幕SCR的投射图像的测定结果,来生成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
图5(A)、图5(B)表示了图像测定部400针对投射了由图1的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后的投射图像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图5(A)表示了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赋予的灰度色标值的投射图像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图5(B)表示了由第2图像形成部PJ2赋予的灰度色标值的投射图像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在图5(A)、图5(B)中,为了简化说明,以纵轴表示刺激值作为强度,以横轴表示投射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各像素位置处的测定结果。
图6表示了图像测定部400对将各图像形成部所形成的2个图像重叠投射而得到的堆叠图像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图6表示由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被赋予的灰度色标值下的投射图像的测定结果。图6与图5(A)、图5(B)同样,以纵轴表示刺激值作为强度,以横轴表示投射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各像素位置处的测定结果。
图7表示了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一个例子。其中,在图7中,除了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之外,还表示了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图7与图5(A)、图5(B)同样,以纵轴表示刺激值作为强度,以横轴表示投射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各像素位置处的刺激值X、Y、Z。
图8表示了对各图像形成部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一个例子。图8与图5(A)、图5(B)同样,以纵轴表示刺激值作为强度,以横轴表示投射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各像素位置处的测定结果。
图9(A)、图9(B)表示了针对各图像形成部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一个例子。图9(A)表示了针对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一个例子。图9(B)表示了针对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一个例子。图9(A)、图9(B)与图5(A)、图5(B)同样,以纵轴表示刺激值作为强度,以横轴表示投射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各像素位置处的测定结果。
图像测定部400如图5(A)、图5(B)、图6所示那样,取得CIE1931表色系中的刺激值X、Y、Z的测定结果。不均的起因在于X、Y、Z之比因图像内的像素位置而不同。鉴于此,不均修正处理部140按照X、Y、Z之比不依赖于像素位置而恒定的方式进行修正。
例如,考虑根据与将由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修正前的图像重叠投射后的投射图像的中央的颜色对应的测定结果(Xc,Yc,Zc)(参照图6),进行不均修正的情况。该情况下,如果将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重叠投射后的投射图像的各像素位置处的测定结果设为(Xt,Yt,Zt),则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12生成满足下式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Xt,Yt,Zt)(参照图7)。
[数2]
Xc∶Yc∶Zc=Xt∶Yt∶Zt    …(2)
并且,由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12生成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按照由单个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不均减少、且由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被赋予的灰度值的颜色相同的方式生成。
这里,将通过对投射了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形成的修正后的图像的投射图像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刺激值X、Y、Z设为(X1t,Y1t,Z1t)。而且,将通过对投射了由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修正后的图像的投射图像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刺激值X、Y、Z设为(X2t,Y2t,Z2t)。由于加法混色成立,所以如下所示。
[数3]
X 1 t - X 2 t = Xt 2
Y 1 t = Y 2 t = Yt 2 . . . ( 3 )
Z 1 t = X 2 t = Zt 2
另外,为了与灰度无关地总能够进行修正,优选将修正量仅设为负方向。鉴于此,将投射了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形成的修正前的图像的投射图像中的刺激值X、Y、Z的面内最小值设为(X1min,Y1min,Z1min)。而且,将投射了由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修正前的图像的投射图像中的刺激值X、Y、Z的面内最小值设为(X2min,Y2min,Z2min)。其中,在图5(A)、图5(B)中,表示了图像的水平方向的像素位置处的刺激值X、Y、Z的最小值。这里,(Xt,Yt,Zt)、(X1t,Y1t,Z1t)或者(X2t,Y2t,Z2t)需要满足下述那样的条件。
[数4]
X 1 t = Xt 2 ≤ X 1 min
Y 1 t = Yt 2 ≤ Y 1 min
Z 1 t = Zt 2 ≤ Z 1 min …(4)
X 2 t = Xt 2 ≤ X 2 min
Y 2 t = Yt 2 ≤ Y 2 min
Z 2 t = Zt 2 ≤ Z 2 min
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12生成满足式(2)以及式(4)、且其值为最大的(Xt,Yt,Zt)、(X1t,Y1t,Z1t)、(X2t,Y2t,Z2t)。这里,将投射了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形成的修正前的图像的投射图像中的刺激值X、Y、Z设为(X1,Y1,Z1),将投射了由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修正前的图像的投射图像中的刺激值X、Y、Z设为(X2,Y2,Z2)。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修正量(ΔX1,ΔY1,ΔZ1)、提供给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修正量(ΔX2,ΔY2,ΔZ2)如下所示。
[数5]
ΔX 1 = Xt 2 - X 1 ≤ 0
ΔY 1 = Yt 2 - Y 1 ≤ 0
ΔZ 1 = Zt 2 - Z 1 ≤ 0 …(5)
ΔX 2 = Xt 2 - X 2 ≤ 0
ΔX 2 = Yt 2 - Y 2 ≤ 0
ΔZ 2 = Zt 2 - Z 2 ≤ 0
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按每个图像形成部计算出以上述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为基准的修正数据。将该修正数据表格化而得到的表成为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不均修正处理部140根据按照如上述那样生成的不均修正表,对在各图像形成部中形成的图像的各像素位置的刺激值X、Y、Z进行修正。由此,图8所示那样,投射了由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投射图像都被修正成为相同的颜色(Xt/2,Yt/2,Zt/2)。
〔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
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不限于与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相同。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22利用图像测定部400对向偏振光保存屏幕SCR投射的图像的测定结果,生成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
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22与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12同样地生成满足式(2)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参照图7)。并且,由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22生成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按照在将投射了由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投射图像重叠的状态下减少不均的方式生成。鉴于此,通过将图像测定部400对使2个图像重叠而投射后的图像的测定结果作为基准,可以生成如以下说明那样尽量使光利用效率降低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
这里,由于和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情况同样,将修正量仅设为负方向,所以如果将图像测定部400针对使2个图像重叠而投射的图像的测定结果、即刺激值X、Y、Z的面内最小值设为(Xmin,Ymin,Zmin),则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Xt,Yt,Zt)需要满足下述那样的条件。
[数6]
Xt≤Xmin=(X1+X2)min
Yt≤Ymin=(Y1+Y2)min    …(6)
Zt≤Zmin=(Z1+Z2)min
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生成部522生成满足式(2)以及式(6)、且其值为最大的(Xt,Yt,Zt)。这里,将投射了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形成的修正前的图像的投射图像中的刺激值X、Y、Z设为(X1,Y1,Z1),将投射了由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修正前的图像的投射图像中的刺激值X、Y、Z设为(X2,Y2,Z2)。提供给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修正量(ΔX1,ΔY1,ΔZ1)、提供给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修正量(ΔX2,ΔY2,ΔZ2)如下所示。其中,在以下的式中,将针对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设为(X1t,Y1t,Z1t)、将针对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设为(X2t,Y2t,Z2t)。
[数7]
ΔX 1 = Xt - ( X 1 + X 2 ) 2 = X 1 t - X 1 ≤ 0
ΔY 1 = Yt - ( Y 1 + Y 2 ) 2 = Y 1 t - Y 1 ≤ 0
ΔZ 1 = Zt - ( Z 1 + Z 2 ) 2 = Z 1 t - Z 1 ≤ 0 …(7)
ΔX 2 = Xt - ( X 1 + X 2 ) 2 = X 2 t - X 2 ≤ 0
ΔY 2 = Yt - ( Y 1 + Y 2 ) 2 = Y 2 t - Y 2 ≤ 0
ΔZ 2 = Zt - ( Z 1 + Z 2 ) 2 = Z 2 t - Z 2 ≤ 0
另外,针对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X1t,Y1t,Z1t)、和针对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X2t,Y2t,Z2t)可以如下述那样求取,分别如图9(A)、图9(B)所示。
[数8]
X 1 t = Xt - ( X 1 + X 2 ) 2 + X 1
Y 1 t = Yt - ( Y 1 + Y 2 ) 2 + Y 1
Z 1 t = Zt - ( Z 1 + Z 2 ) 2 + Z 1 …(8)
X 2 t = Xt - ( X 1 + X 2 ) 2 + X 2
Y 2 t = Yt - ( Y 1 + Y 2 ) 2 + Y 2
Z 2 t = Zt - ( Z 1 + Z 2 ) 2 + Z 2
这样,虽然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按照在重叠投射了2个图像的图像中减少不均的方式生成,但没有考虑在单个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中减少不均。不过,与求取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的情况相比,由于生成修正目标时的约束条件得以缓解,所以可以如图7所示那样将修正目标(Xt,Yt,Zt)的值设定得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那样以构成各图像形成部的光学系统相互反转的状态,重叠在各图像形成部中形成的图像。因此,各图像形成部中形成的图像的不均也以反转的状态被重叠,在重叠2个图像的情况不均变小。因此,可以期待下式成立,满足式(6)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Xt,Yt,Zt)成为比满足式(4)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Xt,Yt,Zt)大的值。由此,与3D显示模式相比,在堆叠显示模式中能够生成尽量不使光利用效率降低的修正目标。
[数9]
2×X1min<Xmin
2×Y1min<Ymin
2×Z1min<Zmin    …(9)
2×X2min<Xmin
2×Y2min<Ymin
2×Z2min<Zmin
〔不均修正表计算部〕
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利用如上述那样生成的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按每个图像形成部计算出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同样,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24利用如上述那样生成的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按每个图像形成部计算出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更具体而言,在将输入图像信号的像素位置(i,j)处的灰度色标值设为Wij(Rij=Gij=Bij)时,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以及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24分别基于各修正目标(X1t,Y1t,Z1t)、(X2t,Y2t,Z2t),生成求取修正后的图像信号的像素位置(i,j)处的像素值(Rij′,Gij′,Bij′)的表。
由于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以及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24能够分别同样地实现,所以下面对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的处理进行说明。而且,在各修正表计算部中,由于按每个图像形成部通过同样的处理计算出修正表,所以下面说明针对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修正表的计算处理。
首先,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取得针对投射了在各图像形成部中形成的修正前后的灰度色标值的图像的投射图像,由图像测定部400按每个灰度测定的像素位置(i,j)处的刺激值X、Y、Z。下面,将修正前的测定值设为(X1,Y1,Z1)、将修正后的测定值设为(X1t,Y1,Z1t)。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利用这些测定结果,按每个灰度计算出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
图10(A)、图10(B)、图10(C)表示了修正前与修正后的像素位置(i,j)处的投射了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形成的图像的投射图像的测定结果的一个例子。图10(A)表示刺激值X的测定结果。图10(B)表示刺激值Y的测定结果。图10(C)表示刺激值Z的测定结果。在图10(A)~图10(C)中,以纵轴表示刺激值X、Y、Z的任意一个,以横轴表示灰度色标值。
在图10(A)中,描绘了修正前的刺激值X的曲线是FX1(Wij),描绘了修正目标X1t的曲线是FX1t(Wij)。在图10(B)中,描绘了修正前的刺激值Y的曲线是FY1(Wij),描绘了修正目标Y1t的曲线是FY1t(Wij)。在图10(C)中,描绘了修正前的刺激值Z的曲线是FZ1(Wij),描绘了修正目标Z1t的曲线是FZ1t(Wij)。根据图10(A)~图10(C)所示的特性曲线,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求出用于获得所希望的修正目标的输入值,并求出与用于获得该输入值的修正量对应的修正数据。
如果得到了图10(A)~图10(C)所示的特性曲线,则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使用利用公知的方法从图像投射装置的RGB特性导出的XYZ/RGB转换矩阵M-1,将图10(A)~图10(C)中的XYZ值转换成RGB值。例如,若将与修正前的刺激值(X1,Y1,Z1)、修正后的刺激值(X1t,Y1t,Z1t)对应的转换后的RGB值设为(R1,G1,B1)、(R1t,G1t,B1t),则可以利用XYZ/RGB转换矩阵M-1如下述那样求取。
[数10]
R 1 G 1 B 1 = M - 1 X 1 Y 1 Z 1 , R 1 t G 1 t B 1 t = M - 1 X 1 t Y 1 t Z 1 t . . . ( 10 )
例如,如果图像投射装置的RGB特性是sRGB(standard RGB)色空间,则在式(10)中,能够将下述那样的矩阵作为XYZ/RGB转换行列M-1使用。
[数11]
M - 1 = 0.4124 0.3576 0.1805 0.2126 0.7152 0.0722 0.0193 0.1192 0.9505 - 1 . . . ( 11 )
图11(A)、图11(B)、图11(C)表示了转换后的像素位置(i,j)处的修正前后的RGB值(R1,G1,B1)、(R1t,G1t,B1t)的一个例子。图11(A)表示R值的转换结果。图11(B)表示G值的转换结果。图11(C)表示B值的转换结果。在图11(A)~图11(C)中,以纵轴表示RGB值的任意一个,以横轴表示灰度色标值。
在图11(A)中,描绘了修正前的R1的转换结果的曲线是FR1(Wij),描绘了修正后的R1t的转换结果的曲线是FR1t(Wij)。在图11(B)中,描绘了修正前的G1的转换结果的曲线是FG1(Wij),描绘了修正后的G1t的转换结果的曲线是FG1t(Wij)。在图11(C)中,描绘了修正前的B1的转换结果的曲线是FB1(Wij),描绘了修正后的B1t的转换结果的曲线是FB1t(Wij)。
接下来,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通过探索图11(A)~图11(C)所示的特性曲线,由此如下式那样求出用于实现所希望的修正目标(Rt,Gt,Bt)的修正后的像素值(Rij′,Gij′,Bij′)。
[数12]
FR1t(Rij)=FR1(Rij′)
FG1t(Gij)=FG1(Gij′)    …(12)
FB1t(Bij)=FB1(Bij′)
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使用根据式(12)求出的像素值(Rij′,Gij′,Bij′),基于式(1)计算出修正量(ΔWRij,ΔWGij,ΔWBij)。
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将以上那样的处理在图像内的各像素位置按每个灰度色标值进行。结果,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可以生成与像素位置(i,j)处的灰度色标值Wij的修正量(ΔWRij,ΔWGij,ΔWBij)对应的修正表。该修正表被存储在与第1图像形成部PJ1对应设置的第1修正表存储部122中作为第1修正表。
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14可以同样地生成针对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修正表。该修正表被存储在与第2图像形成部PJ2对应设置的第2修正表存储部124中作为第2修正表。
另外,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计算部524能够同样地生成分别针对第1图像形成部PJ1及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修正表。针对第1图像形成部PJ1的修正表被存储在第3修正表存储部132中作为第3修正表。针对第2图像形成部PJ2的修正表被存储在第4修正表存储部134中作为第4修正表。
理想的情况是进行以上那样的处理的修正表生成部500准备作为与图像内的所有像素位置、灰度色标值下的修正量对应的表。然而,为了削减不均修正表存储部110的存储容量,可以准备与特定的像素位置、灰度色标值下的修正量对应的表,并通过公知的插值处理适当地进行补充。
如以上说明那样,根据实施方式1,由于对应于显示模式来切换应用的不均修正表,所以即使在3D显示、堆叠显示的情况下,也能够显示不存在不均的均匀图像。
〔实施方式2〕
在实施方式1中,针对在由收纳于一个框体的多个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多个图像重叠后将其投射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本发明应用到将由各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投射之后对其进行重叠显示的图像投射系统(广义的图像显示系统)中。
图12表示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中的图像投射系统的构成例的框图。在图12中,对与图1相同的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说明。
在实施方式2的图像投射系统600中,设置有第1图像投射装置610(广义的图像形成部)、和第2图像投射装置620。第1图像投射装置610包括图1的第1图像形成部PJ1、投射透镜612、偏振光滤光器614,利用投射透镜612将由第1图像形成部PJ1形成的图像投射到偏振光保存屏幕SCR。此时,第1图像投射装置610利用偏振光滤光器614将各色成分的色光的偏振光方向统一成例如s偏振光,然后对图像进行投射。第2图像投射装置620包括图1的第2图像形成部PJ2、投射透镜622、偏振滤光器624,利用投射透镜622将由第2图像形成部PJ2形成的图像投射到偏振光保存屏幕SCR。此时,第2图像投射装置620利用偏振光滤光器624将各色成分的色光的偏振光方向统一成例如p偏振光,然后对图像进行投射。
向第1图像投射装置610及第2图像投射装置620提供图像信号的图像处理装置100a具有实施方式1的图像处理部100的功能。该图像处理装置100a与实施方式1同样,根据对与从操作部20基于操作信息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不均修正表,对来自图像信号供给装置300的输入图像信号进行不均修正处理。另外,图像处理装置100a与实施方式1不同,能够通过对第1图像投射装置610以及第2图像投射装置620提供像素的排列在水平方向上相同的图像信号,来实现3D显示、堆叠显示。而且,也可以将图像处理装置100a的功能内置到第1图像投射装置610或者第2图像投射装置620中。
〔实施方式3〕
在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中,举例说明了将由2个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重叠的情况,但在重叠由n(n为3以上的整数)个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本发明。该情况下,不仅在3D显示中能够显示多视差图像,而且通过根据显示模式来切换与显示模式对应的不均修正表,还能够实现在两个显示模式中减少了不均的显示。
该情况下,在生成3D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时,通过取代式(4)而置换为下式,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生成3D显示用不均修正表。
[数13]
X 1 t = Xt 2 ≤ X 1 min
Y 1 t = Yt 2 ≤ Y 1 min
Z 1 t = Zt 2 ≤ Z 1 min
X 2 t = Xt 2 ≤ X 2 min
Y 2 t = Yt 2 ≤ Y 2 min
Z 2 t = Zt 2 ≤ Z 2 min
……
Xnt = Xt 2 ≤ Xn min
Ynt = Yt 2 ≤ Yn min
Znt = Zt 2 ≤ Zn min . . . ( 13 )
而且,在生成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目标时,通过取代式(6)而置换为下式,能够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生成堆叠显示用不均修正表。
[数14]
Xt≤Xmin=(X1+X2+…+Xn)min
Yt≤Ymin=(Y1+Y2+…+Yn)min    …(14)
Zt≤Zmin=(Z1+Z2+…+Zn)min
上面,基于上述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等,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例如还能够进行下述那样的变形。
(1)在上述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以图像投射装置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此。当然可以在根据图像信号来重叠显示图像的所有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2)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的3D显示的方法,可以适用于各种3D显示的方法。
(3)在上述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图像形成部由使用了所谓3板式的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的光阀构成的例子,但也可以采用使用了单板式液晶面板、2板或者4板式以上的透射型液晶面板的光阀。而且,对使用利用了透射型的液晶面板的光阀作为光调制元件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光调制元件,例如也可以采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注册商标)、LCOS(Liquid Crystal OnSilicon)等。
(4)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切换3D显示模式和堆叠显示模式来进行显示的例子,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5)在上述的任意一个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作为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等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记录有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图像处理装置的处理方法(图像处理方法)、或者用于实现本发明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处理方法(图像显示方法)的处理步骤的程序或记录有该程序的记录介质。

Claims (9)

1.一种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对通过重叠多个图像而生成的显示图像的不均进行修正,包括:
修正表存储部,其存储多个种类的修正表;和
不均修正处理部,其基于所述修正表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多个种类的修正表中、与被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修正表,进行与所述多个图像对应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表存储部存储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以及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
所述不均修正处理部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第1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并且,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第2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图像包括第1图像以及第2图像,
所述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是按照分别减少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2图像的不均、且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2图像被赋予的灰度值的颜色相同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
所述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是按照减少所述显示图像的不均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是按照所述第1图像的不均通过与该第1图像以外的图像重叠而减少的方式生成的修正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显示模式是重叠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2图像来显示视差图像的三维显示模式,
所述第2显示模式是重叠所述第1图像以及所述第2图像来显示堆叠图像的堆叠显示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显示模式用修正表包括第1修正表以及第2修正表,
所述第2显示模式用修正表包括第3修正表以及第4修正表,
所述不均修正处理部包括: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其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所述第1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1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所述第2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3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的不均修正处理;和
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其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所述第1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2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在所述被指定的显示模式是所述第2显示模式时,基于所述第4修正表进行所述输入图像的不均修正处理,
将由所述第1不均修正处理部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形成所述第1图像的第1图像形成部,
将由所述第2不均修正处理部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形成所述第2图像的第2图像形成部。
7.一种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用于指定所述显示模式的操作部;和对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的至少一个,提供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的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8.一种图像显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将与由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对应的图像光合成的合成部;用于指定所述显示模式的操作部;和对所述第1图像形成部以及所述第2图像形成部的至少一个,提供给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的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图像处理装置,
通过由所述合成部合成后的图像光,来显示图像。
9.一种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对通过重叠多个图像而生成的显示图像的不均进行修正,包括:
不均修正处理步骤,基于多个种类的修正表中与被指定的显示模式对应的修正表,进行与所述多个图像对应的输入图像信号的不均修正处理;和
图像信号供给步骤,将所述不均修正处理步骤中的所述不均修正处理后的图像信号,提供给至少一个图像形成部。
CN201110036416.5A 2010-02-10 2011-02-09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05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27323 2010-02-10
JP2010027323A JP5440230B2 (ja) 2010-02-10 2010-02-10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0543A true CN102170543A (zh) 2011-08-31
CN102170543B CN102170543B (zh) 2014-05-21

Family

ID=44353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6416.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70543B (zh) 2010-02-10 2011-02-09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49120B2 (zh)
JP (1) JP5440230B2 (zh)
CN (1) CN10217054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200766A (zh) * 2014-08-27 2014-12-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画面补偿方法及具有画面补偿的显示器
CN104471635A (zh) * 2012-07-11 2015-03-25 (株)赛丽康 用于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的颜色不均匀性的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299071B2 (ja) * 2013-03-27 2018-03-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ロジェクター、映像補正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6253380B2 (ja) * 2013-12-11 2017-12-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処理方法、画像処理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378032B2 (ja) * 2014-10-03 2018-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映像処理装置、表示装置、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JP6378031B2 (ja) * 2014-10-03 2018-08-2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配置判定装置、配置判定方法、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US10388251B2 (en) * 2014-10-03 2019-08-2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Image processing device, display device, position determining device, pos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CN105530405B (zh) * 2015-12-01 2019-02-19 上海兆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的方法及装置
WO2020184116A1 (ja) * 2019-03-08 2020-09-17 ソニー株式会社 映像出力システム及び映像出力制御方法
US20230291877A1 (en) * 2020-08-24 2023-09-14 Sony Group Corpor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metho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5352171A (ja) * 2004-06-10 2005-12-22 Sony Corp 画像投射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CN101383977A (zh) * 2003-06-13 2009-03-11 索尼株式会社 投影式显示装置
CN101621699A (zh) * 2008-08-15 2010-01-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显示不均匀校正方法及投影装置
CN101738732A (zh) * 2008-11-18 2010-06-16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84859B1 (en) * 1995-03-29 2002-05-07 Sanyo Electric Co., Ltd. Methods for creating an image for a three-dimensional display, for calculating depth information and for image processing using the depth information
JP2007526542A (ja) * 2003-06-21 2007-09-13 アプリリ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高解像度生体認証用画像の取得
JP2005092575A (ja) * 2003-09-18 2005-04-07 Seiko Epson Corp 3次元画像データの補正方法、ビデオコントローラ及びプロジェクタ
JP2006106120A (ja) * 2004-09-30 2006-04-20 Toshiba Corp 映像表示装置及び映像信号処理装置
US20060092329A1 (en) * 2004-10-29 2006-05-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correction apparatus thereof
JP2007072130A (ja) * 2005-09-06 2007-03-22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装置、画像データ出力装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及びこの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JP5127256B2 (ja) * 2006-02-09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4013989B2 (ja) * 2006-02-20 2007-11-28 松下電工株式会社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仮想現実感生成システム
JP5157358B2 (ja) * 2007-10-10 2013-03-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及び画像補正方法
JP2009171008A (ja) * 2008-01-11 2009-07-30 Olympus Corp 色再現装置および色再現プログラム
JP2009212757A (ja) * 2008-03-04 2009-09-17 Seiko Epson Corp 画像表示システム
JP2009258302A (ja) * 2008-04-15 2009-11-05 Eastman Kodak Co 有機el表示装置のムラ補正データ取得方法、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83977A (zh) * 2003-06-13 2009-03-11 索尼株式会社 投影式显示装置
JP2005352171A (ja) * 2004-06-10 2005-12-22 Sony Corp 画像投射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投射装置
CN101621699A (zh) * 2008-08-15 2010-01-06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视频显示不均匀校正方法及投影装置
CN101738732A (zh) * 2008-11-18 2010-06-16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显示设备和图像显示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1635A (zh) * 2012-07-11 2015-03-25 (株)赛丽康 用于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的颜色不均匀性的装置
CN104471635B (zh) * 2012-07-11 2016-09-21 (株)赛丽康 用于降低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中的颜色不均匀性的装置
CN104200766A (zh) * 2014-08-27 2014-12-10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画面补偿方法及具有画面补偿的显示器
US9524136B2 (en) 2014-08-27 2016-12-20 Shenzhe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Image compensation method and display with image compensation
CN104200766B (zh) * 2014-08-27 2017-02-1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画面补偿方法及具有画面补偿的显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70543B (zh) 2014-05-21
US8449120B2 (en) 2013-05-28
JP5440230B2 (ja) 2014-03-12
US20110193875A1 (en) 2011-08-11
JP2011166472A (ja) 2011-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70543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系统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US8194119B2 (en) Display of generalized anaglyphs without retinal rivalry
JP3980823B2 (ja) 単一の液晶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ー装置及び方法
US20080151193A1 (en) Stereoscopic imaging systems utilizing solid-state illumination and passive glasses
CN102883124B (zh)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以及图像显示系统
CN101755300A (zh) 投影仪
CN100445818C (zh) 图像显示装置和投影机
CN101547328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及图像处理方法
US8482604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JP2011215529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JP2012022050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8209476A (ja) 立体画像表示装置
US8297760B2 (en) Projector having corresponding lens shift and sub-pixel mapping elements
JP3560543B2 (ja) 2枚の液晶ディスプレーパネル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ー装置
JP2010103886A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処理方法
KR20060097643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및 프로젝터
JP3661569B2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09236955A (ja) プロジェクタ
JP2014052473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KR101713337B1 (ko) 레이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585745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表示システム、画像表示装置、画像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JP2009294265A (ja) 画像表示装置
KR100382647B1 (ko) 2장의 액정 디스플레이 패널을 이용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2009086163A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4115556A (ja) プロジェクタ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5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20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