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6255A -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6255A
CN102166255A CN2011100500795A CN201110050079A CN102166255A CN 102166255 A CN102166255 A CN 102166255A CN 2011100500795 A CN2011100500795 A CN 2011100500795A CN 201110050079 A CN201110050079 A CN 201110050079A CN 102166255 A CN102166255 A CN 1021662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group
serum
medicine composition
heat st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500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6255B (zh
Inventor
郭世宁
吴鸿
石达友
莫桂芬
代雪立
宋晓林
肖敏华
魏光伟
陈志虹
李国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uoding Yuanshi Laying Hen Cultiv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11005007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662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662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62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62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6255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Fodder In General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属于兽药中药组合物领域。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生石膏、紫锥菊、藿香、紫苏、苍术和薄荷6种组成。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可以用于提高鸡的生产性能,特别可以提高高温季节蛋鸡的生产性能,对发展绿色畜牧业、促进禽产品的增产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兽药中药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特别可以提高高温季节蛋鸡的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在当今高度集约化和工业化的畜牧业养殖中,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畜禽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采用的一些生产工艺和技术常违背畜禽生理要求,使畜禽易处于或面临大量应激。在引起畜禽发生应激的诸多因素中,环境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尤以环境温度为甚。随着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我国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长江以南地区,夏季常出现高温天气,南方最高气温可达39℃,北方也在35℃以上。在南方地区,往往会出现持续长达2~3个月的高温、高湿天气,鸡舍内的温度也会持续不下,使畜禽出现明显的热应激。
家禽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之相应的特殊解剖生理学结构,在体温调节上亦与哺乳动物有较大的差异。禽类的温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喙和胸腹部,当感受器受刺激后,将信息传到体温调节中枢,通过控制皮下血管、呼吸、羽毛运动和行为变化来维持体温恒定。由于禽类的皮肤既无汗腺也无皮脂腺,高温时通过皮肤的蒸发散热相当有限。禽类全身长满羽毛,隔热作用良好,对高温特别敏感,尤其集约化高密度饲养的鸡群,在夏季高温天气影响下散热困难,更容易发生热应激。一般认为,产蛋鸡舒适区温度为13~27℃,最大饲料效率的温度区为24~27℃;肉鸡最大增长速度的温度区为10~22℃,最佳饲料效率的温度为27℃,当环境温度超过其舒适区上限时,即出现热应激。
蛋鸡热应激时,采食量下降,合成机体组织和产品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摄入量不足,导致产蛋率降低,蛋重变轻,蛋壳变薄、变脆,破蛋率上升,鸡体重下降,死亡率上升等(何秀苗,2001)。蛋鸡生产性能在热应激中总体来说呈下降趋势,顾宪红(1994)等报道,30℃高温持续2天,蛋鸡产蛋率、蛋重均未见变化,但耗料量和料蛋比显著下降(p<0.05);当温度升高到30℃持续6天时,产蛋率、蛋重、耗料量和料蛋比极显著下降(p<0.01),体重也下降。Valencia(1980)报道环境温度从18.3℃升到35℃,蛋鸡产蛋率从81.3%降到46.6%。环境温度在 25℃~30℃之间,环境温度每升高1℃,鸡产蛋率下降1.5 %,蛋重减轻0. 3g/个,在30℃以上,鸡产蛋率则急剧下降(花象柏,1993)。
高温环境对蛋品的质量也有不利的影响,环境温度上升1℃,蛋重下降0.07~0.98g(李绍钰,1998)。由于体内各种营养物质摄入的不足,鸡蛋品质也随之下降,蛋黄和蛋清变轻,蛋黄所占比例降低,同时蛋内各种酶活性增加,它分解蛋成分的作用加强,使蛋白高度降低,蛋质指标(哈夫单位)下降(张锦红,2002)。赵健蓉(1997)等报道,在热应激环境下鸡蛋蛋重变轻,蛋壳变薄,哈夫单位降低。热应激时蛋鸡体重减轻,体脂大量丧失,使得蛋黄的脂类合成不足。此外,热应激时,甲状腺分泌减少,也引起产蛋量和蛋壳质量下降。同时血液流向外周,子宫腺血流量相应减少,伴随血钙水平的下降,共同影响形成蛋壳的原料来源(邵斌华,1992)。钙摄入量不足,钙盐在蛋壳的沉积降低,导致蛋壳表面变粗糙,变薄、变脆,破蛋率上升
温热病是外感热病中的一大类别,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邪气所引起的急性热病的总称。温与热,其性相同,仅在程度上有所差异。热轻者为温,热重者为热,故将温病与热病统称为“温热病”(刘钟杰等,2006)。因此,夏季高温高湿产生的热应激在中医理论中属温热症范畴。此病初起,由口鼻而入,肺先受之。肺为华盖,居脏腑之高位,司呼吸,主一身之气,《素问·痰论》曰:“肺者,脏之长也。”《灵枢·九针论》曰:“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由于肺位最高,与外界相通,故温邪外侵,首先犯肺,暑湿病初起,病在上焦肺卫。《温热论治》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温病条辨》曰:“温病自口鼻而入,鼻气通于肺,口气通于胃,肺病逆传,则为心包。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故热应激综合症的发生、发展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四个阶段,即表热证、肺热证、脏腑皆热或热毒证,最后因肾虚衰竭而死亡(刘凤华等,1999)。温病的治则是:在卫,宜辛凉解表;在气,宜清热生津;入营,宜清营透热;入血,宜凉血散血。因此用药上以清轻、凉润、甘寒、咸寒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清热、凉血、滋阴等方法(刘钟杰等,2002)。
中药具有补充营养物质,提高采食量、调节激素分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提高机体免疫机能、调控热休克蛋白表达的功效,是近年来国际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因此,中草药添加剂的研制开发,对于发展绿色畜牧业、保证人类的身体健康、促进禽产品的出口创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根据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由生石膏、紫锥菊、藿香、紫苏、苍术和薄荷6种组成。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上述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中,所述生石膏、紫锥菊、藿香、紫苏、苍术和薄荷的重量比为15:15:10:9:10:10。
例如,一份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各中药组分的用量可以为:生石膏30g,紫锥菊30g,藿香20g,紫苏18g,苍术20g和薄荷20g。
本发明上述中药组合物可以制备成为中药制剂,如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制备方法为本领域常用方法,如: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为散剂的方法是将中药组合物按处方比例混合粉碎,过80~100目筛,制成散剂;
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为颗粒剂的方法是将中药组合物按处方比例混合,采用水煎浓缩的方法制成颗粒剂;
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为口服液的方法是将中药组合物按处方比例混合,采用水煎浓缩过滤除菌的方法制成浓度为1g生药/mL的口服液。
本发明上述中药组合物或者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为中药制剂时,均可以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特别可以用于提高高温季节时蛋鸡的生产性能。
当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为中药制剂时,其使用方法可以是用0.5~1质量百分数%的中药制剂拌饲料或饮水口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采用几种较为常见的中药进行组合成为组合物或制备得到的药物制剂,可以补充营养物质,提高鸡的采食量,提高激素分泌,维持鸡机体内环境稳定,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调控热休克蛋白表达,因此,本发明所述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的开发,对于发展绿色畜牧业、保证人类身体健康、促进禽产品出口创汇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试验期间鸡舍的平均温度;
图2为试验期间鸡舍的平均湿度;
图3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蛋鸡血糖(GLU)的影响;
图4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蛋鸡血清甘油三酯的影响;
图5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总胆固醇(CHO)的影响;
图6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总蛋白(TP)的影响;
图7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ALB的影响;
图8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蛋鸡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的影响;
图9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影响;
图10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的影响;
图11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肌酸激酶(CK)的影响;
图12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钙离子的影响;
图13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磷的影响;
图14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钠离子的影响;
图15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钾离子的影响;
图16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SOD活性的影响;
图17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GSH-PX活性的影响;
图18为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对血清T-AOC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实施例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的限定。
实验动物由广东省罗定市某蛋鸡场提供60周龄健康海兰褐蛋鸡。
基础日粮为玉米-豆粕型日粮,由罗定市粤桂饲料厂提供,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原料名称 含量(%) 主要营养成分 含量(%)
玉米 59.50 代谢能(MJ/Kg) 12.82
麸皮 4.00 粗蛋白(%) 17.19
豆粕 14.60 钙(%) 3.5
棉粕 6.00 有效磷(%) 0.42
菜粕 4.00 赖氨酸(%) 0.71
肉松粉 2.25 蛋氨酸(%) 0.36
石粉 8.4 蛋+胱(%) 0.54
预混料 1.00
注:预混料配方每公斤含:VA40万IU,VD35万IU,VE500mg,VK50mg,VB180mg,VB2220mg,VB6300mg,VB12 0.4mg,烟酸1000mg,叶酸25mg,泛酸220mg,生物素l0mg,胆碱50000mg,Cu600mg,Fe5000mg,Zn5000mg,Mn3O00mg,I 3Omg,Se 10mg,镁5500mg。
试剂及药品:GLU试剂盒、TG试剂盒、CHO试剂盒、TP试剂盒、ALT试剂盒 、AST试剂盒、CK试剂盒、ALP试剂盒、Ca试剂盒、P试剂盒均购自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a试剂盒、K试剂盒、SOD定量检测试剂盒、GHS-PX定量检测试剂盒、T-AOC定量检测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注射器、生理盐水、医用脱脂棉均为市售,酒精、甲醛均为市售分析纯。
实施例本发明药物组合物配方筛选及药效实验
本实施例设计了三个中药组合物配方,中药复方1由霍香30克、香薷18克、生石膏60克、佩兰18克、山楂12克、车前草20克6味中药组方;中药复方2由紫苏30克、薄荷30克、地胆草18克、黄芪18克、陈皮20克、淡竹叶20克6味中药组方;中药复方3(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生石膏30克、紫锥菊30克、藿香20克、紫苏18克、苍术20克、薄荷20克6味中药组方。
选择体质良好、体重基本一致的60周龄海兰褐蛋鸡550只,随机分为11个处理组,每组50只。预试期7天,调整鸡只的采食量、产蛋率无明显差异后,开始正式试验,正式试验56天。试验设计分组见表2。
实验动物的饲养管理:动物饲养试验是在罗定市某蛋鸡场进行,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采用常规三层笼养,每笼三只鸡,两笼共用一个饮水器。采用早、晚补充人工光照和白天自然光照相结合的方式,人工光照+自然光照16小时。鸡舍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饲喂粉状饲料,自由采食、饮水。每天饲喂两次上午8: 00和下午16:00各喂料一次。每天上午11:00,下午16:30各收一次蛋。每2天清一次鸡粪,每周对鸡舍进行一次喷雾消毒,按常规进行免疫。每天观察鸡的健康情况并记录。
表2 试验设计分组
组别 饲喂日粮
1 基础日粮+0.5%中药复方1
2 基础日粮+1%中药复方1
3 基础日粮+1.5%中药复方1
4 基础日粮+0.5%中药复方2
5 基础日粮+1%中药复方2
6 基础日粮+1.5%中药复方2
7 基础日粮+0.5%中药复方3
8 基础日粮+1%中药复方3
9 基础日粮+1.5%中药复方3
10 基础日粮+400mg维生素C
11 基础日粮
2. 鸡舍温、湿度记录:选取鸡舍中间三层鸡笼每层各悬挂一个温度计,取其三者平均值作为一个时间点的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值。每天分别记录8:00、14:00和20:00,3个时间点的鸡舍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值,取其3个时间点的平均值做为当日鸡舍的温度、相对湿度。
生产性能测定:
采食量(g/d):每天下午16:00喂料前,清余料称重,以组为单位计算试验鸡日均采食量。
产蛋率(%):每天记录产蛋数及鸡数,以组为单位计算周产蛋率。
每只鸡日均产蛋量(g/只·d):统计每组鸡日产蛋重及日产蛋鸡数,每只鸡日均产蛋量。
料蛋比:计算每组鸡周耗料量及周产蛋重,计算每周的料蛋比。
软破蛋比率:统计每组每天产软、破蛋数,计算每组软、破蛋占产蛋总数的比率。
死淘数:记录试验期间每组鸡的死亡情况。
蛋品质测定:试验的第14、28、42、56天分别采集蛋样,每组随机抽取10枚鸡蛋,编号,待检。
蛋重:用电子秤称蛋的重量,单位为克(g)。
蛋形指数:蛋形指数=蛋的长径/蛋的短径,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
蛋壳厚度:用数显游标卡尺分别测定蛋的锐端、钝端和中部3个位置的蛋壳厚度,求其平均值,单位为毫米(mm)。
蛋比重:用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测定。测定方法是在每3000mL水中加入不同重量的食盐,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溶液,用比重计校正后使每份溶液的比重依次相差0.005。详见表3。测定时先将蛋浸入清水中,然后依次从低比重向高比重溶液中通过,当蛋悬浮于液体中即表明其比重与该溶液比重相等,根据加入的食盐量不同依次将鸡蛋分为1~9级(杨宁,2002)。
蛋黄比率:用蛋白蛋黄分离器,将蛋白与蛋黄分开,用电子秤称量蛋黄的重量,单位为克(g),蛋黄比率=(蛋黄重/蛋重)×100%。
表3 不同浓度的食盐溶液配制表
溶液比重 1.060 1.065 1.070 1.075 1.080 1.085 1.090 1.095 1.100
加入食盐量(g) 276 300 324 348 372 396 420 444 468
5. 血样采集及保存:试验的第14、28、42、56天采集血样,每组随机取5只鸡,空腹翅静脉采血。经3000rpm离心10分钟,吸取上层血清于-20℃保存待测。
血液生化指标测定及方法:血清中葡萄糖(Glu)、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总蛋白(TP)、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酸激酶(CK)含量的测定,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进行,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测定。血清中钙(Ca)、磷(P)、钾(K)、钠(Na)含量的测定,参照试剂盒说明书方法进行,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血清抗氧化性能指标测定
(1)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步骤:具体操作按SOD试剂盒说明书。
(2)血清谷胱甘肽酶活性(GHS-PX)活性测定。步骤:检测步骤参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3)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AOC)测定。步骤:检测步骤参照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试验数据处理:试验数据采用Excel软件初步整理,SPSS13.0软件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LSD法进行多重比较。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鸡舍温、湿度:试验期间鸡舍的环境温湿度见图1~2,试验期内当日最高平均温度为33.6℃,当日最低平均温度为27.1℃,试验期内平均温度为31.5℃。试验期内平均湿度为85%。
2. 三种中药复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由表4可知,第7组的采食量最低,其次是第10组(维生素C组)和11组(对照组),这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试验3、8、9组的采食量均显著高于维生素C组和对照组(p<0.05);中药组的产蛋率均高于第10组和第11组,这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第1、7、9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第2、3、4、5、6、8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第10组鸡只日均产蛋量最低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1、2、3、7、8组和对照组只日均产蛋量差异不显著(p>0.05),第6组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第5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对照组的料蛋比最大,第3、4、5、6、7组料蛋比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软破蛋比率最大,高于其他各组;试验期间对照组鸡只的死淘率均高于其他中药组和维生素C组。因此中药复方1、2和中药复方3的中高剂量均可以提高鸡只的采食量,中药复方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鸡只的产蛋率,中药复方2可显著降低料蛋比。
表4 三种中药复方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注:同行中有相同字母者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相邻字母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不相邻的表示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三种中药复方对部分蛋品质指标的影响:由表5可知,第1、2组平均蛋重低于对照组,第1组平均蛋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第2组平均蛋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他各组平均蛋重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3、8组蛋形指数低于对照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第2、3、4、8组蛋壳厚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余各组蛋壳厚度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蛋比重和蛋黄比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表2-2可知,中药复方2可提高平均蛋重,中药和维生素C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蛋壳的厚度,以第3、4、8组效果最好,中药复方和维生素C对于蛋比重和蛋黄比率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表5 三种中药复方对部分蛋品质指标的影响
Figure 524232DEST_PATH_IMAGE002
4. 三种中药复方对蛋鸡血液GLU、TG、CHO、TP和ALB指标的影响:
(1)中药复方对血清GLU的影响:热应激第14d,各组蛋鸡血液血糖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其中对照组血糖浓度值最高,第6组最低;热应激第28d,各组蛋鸡血糖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42d,对照组血糖浓度最低,与5、9、10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1组、第7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56d,对照组血糖浓度持续下降,且血糖浓度最低,与中药组和维生素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可导致蛋鸡血糖浓度的下降,中药复方和维生素C均可以降低血糖下降的速度,其中复方1效果最好,中药整体效果优于维生素C(图3)。
(2)中药复方对血清T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的不同时期,对照组蛋鸡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均高于其他各组。热应激的第14d和28d,第3、4、6、7、8、9、10组蛋鸡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1、2、5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42d,其中第3、4、7、9、10组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1、2、5、6、8组甘油三酯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56d,第4、5、6、7、9、10组血清甘油三酯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1、2、3、8组甘油三酯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蛋鸡血清中甘油三酯的浓度呈增加趋势,中药和维生素C均可以减缓热应激导致的蛋鸡血清甘油三酯增长的趋势,复方1的效果优于其他复方和维生素C(图4)。
(3)中药复方对血清CHO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第14d,第8组血清总胆固醇最高,其次是对照组,各组血清胆固醇浓度差异不显著;热应激第28d和42d,对照组血清胆固醇浓度最高,各试验组血清胆固醇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56d,对照组血清胆固醇最高,与第7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蛋鸡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热应激第14d,保持在较高水平,随着热应激时间延长,血清胆固醇浓度在热应激第28d下降后,又略有回升,以对照组的升高幅度最大,说明中药和维生素C均有降低血清胆固醇浓度的作用(图5)。
(4)中药复方对血清T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热应激的第14、28、42d,各组血清总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56d,对照组血清总蛋白最低,其中第1、5、6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血清总蛋白呈不同程度的下降,中药和维生素C均可以不同程度的减缓热应激导致的机体血清总蛋白下降的趋势。以第2、4、7组效果最好(图6)。
(5)中药复方对血清ALB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期对照组血清ALB呈下降趋势,在热应激第14、28、42d,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热应激第28d和第56d,对照组血清ALB含量最低。热应激第56d,对照组血清ALB与第5、9组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各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
长时间的热应激可导致蛋鸡血清ALB的含量下降,中药和维生素C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鸡体的ALB含量。以第5组和第9组效果较为明显(图7)。
三种中药复方对蛋鸡血清酶活性的影响:
(1)中药复方对血清AST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第14d,各试验组血清AST的活性差异并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28d,各试验组血清AST活性略有升高,以对照组的活性最高,各组之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42d,对照组的血清AST活性持续升高,且活性高于其他试验组,与第2、7、8、10组血清AST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3、4、5、6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第1、9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56d,第10组血清AST活性最高,其次是对照组,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热应激导致对照组蛋鸡血清AST活性持续升高,而中药复方具有降低血清AST的活性的作用,维生素C组对于血清AST的活性影响,在整个试验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维生素C对于血清AST的活性影响效果不显著(图8)。
(2)中药复方对血清ALT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的不同时期,各试验组血清ALT的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蛋鸡血清ALT的活性,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在热应激第28d达到最高,高于其他各试验组;在热应激第42d和第56d略有下降,仍高于其他各试验组。表明长期慢性热应激对蛋鸡肝脏具有一定损伤作用,导致血清ALT活性升高,提示中药和维生素C具有保护肝脏,降低血清ALT的活性作用(图9)。
(3)中药复方对血清AL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第14d,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其他各试验组,与第1、2、4、7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3、5、8、9、10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第6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28d和42d,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和其他各试验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56d,对照组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低于其他试验组,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热应激可导致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而中药复方和维生素C均可以调控血清碱性磷酸酶的活性,使其维持在正常生理水平(图10)。
(4)中药复方对血清CK的影响:热应激第14d,各试验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28d,第1组血清肌酸激酶(CK)的活性最低,与第3、9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2、4、5、6、8、11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第7、10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42d,第8组血清CK活性最高,与其他各试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试验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56d,对照组血清CK活性最高,与其他各试验组血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随着热应激时间的持续,空白对照组蛋鸡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性明显升高;各用药组均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实验中期(实验第28d和42d)血清CK活性升高至顶峰,然后逐渐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实提示维生素C和中药可以逆转热应激所致蛋鸡血清CK上升(图11)。
三种中药复方对血清离子的影响:
(1)中药复方对血清钙离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14d,第1、2、6组的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中药组和维生素C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28d,各实验组的钙离子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42d,第1组的血清钙离子浓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其他中药组和维生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56d,第1、4、5、10组与对照组的血清钙离子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第1、3、7、9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第2、8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从表3-12可以看出,随着热应激时间的持续,血清钙的含量持续下降,其中11组和10组下降幅最大,两组间不存在差异(p>0.05),表明维生素C对蛋鸡血清钙离子没有影响。中药组血钙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表明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保持血钙的正常水平,从而减缓血钙下降的速度(图12)。
(2)中药复方对血清磷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第14d,第9、11组血清磷浓度最低,其中对照组与第1、6、7、8、9、1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2、3、4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第5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28d,对照组与第1、6、7、8、9、1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2、3、4、5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后期(热应激48d、56d)蛋鸡血清磷浓度持续下降,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蛋鸡血清磷浓度持续下降。其中热应激前28d,蛋鸡血清磷浓度下降幅度较小,从热应激42d开始血清磷浓度下降比较快。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除第2组外)各用药组血磷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表明维生素C和中药能够维持蛋鸡血磷水平。其中以第1、5、6、7和第10组效果比较好(图13)。
(3)中药复方对血清钠离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14d,第1组的血钠含量最高,与第2、7、8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28d,血清钠含量普遍升高,对照组血清钠含量最高,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42d,各实验组血清钠含量下降,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56d,第6、10、11组血清钠含量持续下降,其他各实验组略血清钠含量略有回升。
血清Na的含量在试验前期升高,试验后期逐渐下降。而中药组能保持血清钠维持在正常的范围内,且效果优于维生素C组(图14)。
(4)中药复方对血清钾离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第14d,第4、5、7组血清钾离子浓度相对较高,其中第5、7组与对照组相异显著(p<0.05),第4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28天,第4、7组血清钾离子浓度较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热应激第42d,第3组血清钾离子浓度最高,与第6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1、2、5、9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56天,各用药组血清钾离子浓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第1、4、6组极显著升高(p<0.01),其他各试验组血清钾呈显著升高(p<0.05)。
热应激可导致机体血清钾离子浓度下降,中药和维生素C均可以提高机体血清中钾离子的浓度,其中复方1、2的效果较好,且优于维生素C(图15)。
三种中药复方对蛋鸡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1)中药复方对血清SOD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第14d,各实验组血清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28d,第10组血清SOD活性最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空白对照组SOD活性与第2、3、6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第1、4、5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42d和热应激56d,对照组SOD活性持续下降,且活性最低,各试验组之间SOD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
热应激过程中,对照组SOD活性持续下降,在试验中后期SOD活性最低。中药和维生素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血清SOD的活性,以第3、5组效果较好,且优于维生素C组(图16)。
(2)中药复方对血清GSH-PX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第14d,各试验组血清GSH-PX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热应激第28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第2组血清GSH-PX活性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其他用药组血清GHS-PX均升高,其中第5组升高幅度最大,呈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第42d,第4组血清GHS-PX活性最低,其次为空白对照组,其中第1、5、8组血清GHS-PX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第3、6、10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热应激第56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第2组血清GSH-PX活性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其他用药组血清GHS-PX均升高,其中第7、10组呈显著差异(p<0.05); 与第3、8、9组呈差异极显著(p<0.01)。
热应激可导致血清GSH-PX活性降低,而中药和维生素C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提高血清GSH-PX的活性,以中药复方第3、8、9组效果最好(图17)。
(3)中药复方对血清T-AOC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热应激第14d,空白对照组血清T-AOC最低,与第1、2、4、6、7、1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5、8、9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第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28d对照组总抗氧化能力最低,与第1、2、6、7、10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第4、5、8、9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第3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热应激第42d,(除第5、7、8组外)各用药组血清总抗氧化性能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中第4组与空白对照组呈显著差异(p<0.05);热应激第56d,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第1、2、4、7组血清总抗氧化性能力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第3、5、6、8、9、10组血清总抗氧化性能升高(p<0.05或p<0.01),其中第5组升高的幅度最大。
热应激第28d,对照组机体总抗氧化能力略有下降,在热应激后期保持升高,其中中药和维生素C均可以提高机体的总抗氧化能力,且高于对照组。其中以第3、5、6、8、9、10组效果较好,中药组效果整体比维生素C好(图18)。

Claims (8)

1.1.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由生石膏、紫锥菊、藿香、紫苏、苍术和薄荷6种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中,所述生石膏、紫锥菊、藿香、紫苏、苍术和薄荷的重量比为15:15:10:9:10:10。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得到的中药制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组合物制备得到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制剂为散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5.权利要求4所述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为散剂的方法是将中药组合物按处方比例混合粉碎,过80~100目筛,制成散剂;
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为颗粒剂的方法是将中药组合物按处方比例混合,采用水煎浓缩的方法制成颗粒剂;
将中药组合物制备成为口服液的方法是将中药组合物按处方比例混合,采用水煎浓缩过滤除菌的方法制成浓度为1g生药/mL的口服液。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中药组合物在提高高温季节时蛋鸡的生产性能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制剂在提高高温季节时蛋鸡的生产性能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3所述中药制剂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用0.5~1质量%的中药制剂拌饲料或饮水口服。
CN2011100500795A 2011-03-02 2011-03-02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62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00795A CN102166255B (zh) 2011-03-02 2011-03-02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100500795A CN102166255B (zh) 2011-03-02 2011-03-02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6255A true CN102166255A (zh) 2011-08-31
CN102166255B CN102166255B (zh) 2012-11-07

Family

ID=444876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50079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66255B (zh) 2011-03-02 2011-03-02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662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0383A (zh) * 2012-02-09 2012-07-25 黑龙江省汇丰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家禽用中草药制剂及其用途
CN103416636A (zh) * 2013-07-25 2013-12-04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产蛋鸡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8405A (zh) * 2013-10-14 2014-02-26 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蛋鸡蛋品质的饲料
CN110226675A (zh) * 2019-03-29 2019-09-13 刘学银 一种营养添加剂及其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家禽》 20101231 肖敏华等 复方中药对慢性热应激下蛋鸡生产性能和心脏组织HSP70表达量的影响 14-16 1,3-8 第32卷, 第21期 *
肖敏华等: "复方中药对慢性热应激下蛋鸡生产性能和心脏组织HSP70表达量的影响", 《中国家禽》 *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0383A (zh) * 2012-02-09 2012-07-25 黑龙江省汇丰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家禽用中草药制剂及其用途
CN102600383B (zh) * 2012-02-09 2014-01-15 黑龙江省汇丰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一种家禽用中草药制剂及其用途
CN103416636A (zh) * 2013-07-25 2013-12-04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产蛋鸡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16636B (zh) * 2013-07-25 2015-04-08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产蛋鸡颗粒饲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98405A (zh) * 2013-10-14 2014-02-26 青岛华仁技术孵化器有限公司 用于提高蛋鸡蛋品质的饲料
CN110226675A (zh) * 2019-03-29 2019-09-13 刘学银 一种营养添加剂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6255B (zh) 2012-1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12807B (zh) 一种畜禽用抗病毒复合维生素预混合饲料制剂和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940148B (zh) 产蛋中后期蛋鸡日粮饲料及其中药饲料添加剂
CN1868302B (zh) 鸡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CN103598426B (zh) 用于提高雏鸡生长性能的饲料添加剂及饲料
CN104509699A (zh) 一种提高蛋雏鸡免疫力的饲料
CN101991019A (zh) 一种中药鸡饲料及补肾壮阳、抗疲劳乌鸡蛋的生产方法
CN105433022A (zh) 一种土鸡富硒饲料
CN104905027A (zh) 一种可提高免疫力的鹌鹑饲料
CN108185137A (zh) 一种提高家禽产蛋性能及改善产蛋品质的药物、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082540A (zh) 保健鸡蛋用饲料
CN102166255B (zh) 一种用于提高鸡生产性能的中药组合物
CN103636932A (zh) 一种雏禽开口料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3598405A (zh) 用于提高蛋鸡蛋品质的饲料
CN104171591B (zh) 蛋鸡用饲料添加剂及应用
CN105519816B (zh) 一种提高蛋鸡抗应激能力的添加剂
CN1288997C (zh) 促进奶牛增乳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07348B (zh) 一种抗病促长的中药复方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578640A (zh) 一种提高林下散养鸡产蛋率的饲料
CN105708998A (zh) 一种用于防治鸡球虫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3598437A (zh) 用于提高蛋鸡产蛋性能的饲料
CN103920140B (zh) 一种人用降糖减肥降脂复方制剂
CN110477209A (zh) 一种增强肉鸡免疫力的肉鸡饲料
CN108553504A (zh) 参芪粉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90383A (zh) 一种秋季用蛋鸡配合饲料
Ladokun et al. Performance and egg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egg-type chickens as influenced by fluted pumpkin (Telfaria occidentalis) leaf extrac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51207

Address after: 527223 Guangdong city of Luoding province Sheng Jiang Zhen Sheng Jiang Cun cattle ridge

Patentee after: LUODING YUANSHI LAYING HEN CULTI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42 Tianhe District, Guangdong, No. five road, No. 483,

Patentee before: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10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