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3498B - 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3498B
CN102163498B CN201010625087.3A CN201010625087A CN102163498B CN 102163498 B CN102163498 B CN 102163498B CN 201010625087 A CN201010625087 A CN 201010625087A CN 102163498 B CN102163498 B CN 1021634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bbin
wire
terminal
retainer
electromagnetic clu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250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3498A (zh
Inventor
孔成奎
石钟明
吴成泽
申忠翰
金承吉
郑硕济
朴大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on System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12919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24164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567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361391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34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34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34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34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5/00Coils
    • H01F5/04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coils, e.g. l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4Detai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7/1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with an electromagnet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i.e. without collect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7/00Magnetically- or electr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Control or electric circuits therefor
    • F16D2027/001Means for electric connection of the coil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clutch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7/00Magnets
    • H01F7/06Electromagnets; Actuators including electromagnets
    • H01F2007/062Details of terminals or connectors for electro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8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a separate clip or sp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02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 H01R4/023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 H01R4/024Soldered or welded connections between cables or wires and terminals comprising preapplied sold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02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 Y10T29/49073Electromagnet, transformer or inductor by assembling coil and co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s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所述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包括:筒管,作为由铝基材料制成的线圈的两端的导线从该筒管向外突出;芯部,该芯部围绕筒管,使得导线露出;筒管端子,该筒管端子安装在筒管处,并且与线圈的导线相邻,以及连接器,该连接器与芯部联接,并且包括导线端子。线圈的导线通过加热和加压与筒管端子连接。

Description

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更具体地涉及这样一种场线圈组件,在该场线圈组件中,电磁离合器中的用于产生电磁力的线圈的导线能够被稳定地连接到用于将外部电力施加到线圈的连接器的导线端子。
背景技术
通常,用于电力传输的电磁离合器是一种用于将通过车辆的发动机旋转的带轮的驱动力传递至压缩机驱动轴的轮盘的电动装置。如果电磁离合器被通电,则通过绕组线圈的电磁感应产生磁场,并且由于该磁场,压缩机驱动轴的轮盘被磁力吸向带轮的摩擦面,因此将发动机的动力传到压缩机的旋转轴。另外,电磁离合器根据是否向线圈施加电力通过调节压缩机的功率来控制空调设备的冷却系统的运行。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筒管10安装在形成场线圈组件的框架的芯部1处,并包括由铝(Al)基材料制成的线圈。所述线圈通过重复缠绕电线而获得并具有大致环形,并且该电线的两端被牵拉而形成两根导线W。导线W通过后述的筒管10的筒管端子15与连接器20的导线端子26电连接。
所述线圈被筒管10围绕,筒管10在其一侧设有联接部11。该联接部11为安装筒管端子15的部分,并如图1所示从筒管10的一侧突出。线圈的一对导线W突出穿过该联接部11。
该筒管端子15安装在联接部11处。该筒管端子15安装在联接部11上,以围绕并固定导线W。此外,筒管端子15电连接到连接器20的导线端子26,从而将线圈电连接到连接器20。筒管端子15由铜(Cu)基材料制成。导线W通过焊接工艺连接到筒管端子15。
连接器20联接到芯部1的一侧,以将外部电力传递到线圈。连接器20包括:与芯部1联接的保持器22;联接到保持器22的导线端子26;以及固定到保持器22的夹子30。
保持器22与连接器20连接,并且具有板状。保持器22在其前端设有锁定钩24,并且在其上表面上设有导线端子26的连接部分26’。锁定钩24与芯部1的被锁定钩17对应,并与该被锁定钩17锁定在一起,以允许连接器20临时固定于芯部1。保持器22设有引导凸起28。该引导凸起28引导夹子30的联接,并且如图1所示从保持器22的上表面垂直地延伸。
导线端子26包括连接部分26’和搭接部分26”。设置在导线端子26的一侧的连接部分26’与筒管端子15充分接触,并且如图1所示大致为板状。从连接部分26’延伸的搭接部26”围绕并固定线缆W’,并且同时与线缆W’的芯线电连接。同时,夹子30与保持器22联接。夹子30与保持器22联接,同时将导线端子26插设在该夹子30与保持器22之间,从而固定导线端子26。
然而,上述现有技术具有下列问题。
由于线圈的导线W的熔点与筒管端子15的熔点不同,因此,在焊接时导线W可能不与筒管端子15牢固地连接。此外,由于筒管端子15和导线端子26仅通过焊接工艺彼此连接,因此,筒管端子15与导线端子26之间的连接可能被例如从外部施加的振动的冲击而切断。
发明内容
因此,作出本发明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压缩机的场线圈组件,该场线圈组件能够稳定地保持电连接以进行电力供应。该目的可通过在导线(场线圈组件的线圈的一端)和电流通过其从外部供应的端子之间稳固且稳定地形成电连接点来实现,从而改进压缩机的运转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用于制造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导线和筒管联接,使得所述导线向外突出,所述导线是由铝基材料制成的线圈的两端;将所述筒管和芯部联接,使得所述芯部围绕所述筒管;以及通过加热和加压将所述导线和非铝的连接器端子连接,所述连接器端子用于向所述线圈施加电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在从所述导线向外突出的芯线上形成焊料层。
优选地,所述焊料层通过将所述导线的所述芯线浸入焊料溶液中而形成。更优选地,所述焊料层通过将所述芯部浸入包括超声波发生器的焊料溶液池中而形成。
此外,所述焊料层的形成在将所述线圈和所述筒管联接之前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器端子包括筒管端子和导线端子,并且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筒管端子和所述导线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该场线圈组件包括:筒管,导线从该筒管向外突出,所述导线是由铝基材料制成的线圈的两端;芯部,该芯部围绕所述筒管,使得所述导线露出;筒管端子,该筒管端子安装在所述筒管处,并且围绕所述线圈的所述导线;以及连接器,该连接器与所述芯部联接,并且包括导线端子,该导线端子与所述筒管端子电连接,其中,所述线圈的所述导线通过加热和加压而与所述筒管端子连接。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筒管端子包括:主体,该主体固定在所述筒管上;以及连接肋,该连接肋从所述主体水平地延伸,以围绕所述导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所述筒管端子包括:主体,该主体固定在该筒管上;导线安装部分,该导线安装部分从所述主体延伸,以围绕所述导线;以及紧密接触部分,该紧密接触部分平行于所述主体从所述导线安装部分的端部延伸,并且当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线安装部分连接时,该紧密接触部分与所述主体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在所述导线的前端的芯线上形成焊料层。
优选地,所述焊料层通过将所述导线的所述芯线浸入焊料溶液中而形成。更优选地,所述焊料层通过将所述芯线浸入包括超声波发生器的焊料溶液池中而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述连接器包括:保持器,该保持器固定在所述芯部的一侧;以及夹子,该夹子联接到所述保持器,并且将所述导线端子固定地插设在所述夹子与所述保持器之间;其中,所述保持器设有引导凸起和固定凸起,所述夹子形成有供所述引导凸起和所述固定凸起插入的引导孔和联接孔,并且所述保持器和所述夹子通过熔接工艺彼此固定。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述筒管端子形成有安装凹部,并且设置在所述导线端子的前端处的连接部分与所述安装凹部一起锁定。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所述筒管端子包括:具有上表面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导线端子的前端处的连接部分安装在所述上表面上;以及联接构件,该联接构件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延伸,以支撑所述连接部分的侧表面和上表面。
有益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所述线圈的所述导线的所述芯线通过借助加热和加压的熔接工艺与所述筒管端子连接,因此与使用焊接的连接相比,可以实现更稳定的电连接状态,从而改进用于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运行可靠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所述导线的所述芯线上涂覆焊料层之后连接所述导线与端子。这时,由于所述焊料层在加压和加热过程中变形,并且所述导线与所述端子连接,因此即使所述导线和所述端子彼此由不同材料制成,也能实现稳固的连接状态,并且可使电连接状态稳定。
附图说明
结合附图,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上面的和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现有技术的用于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的主要元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元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6a和6b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元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元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方式的主要元件的构造的立体图;
图9是根据再一实施方式的图8所示的主要元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在该实施方式的以下描述中,将对本发明的电磁离合器用于车辆的压缩机的实施例进行描述。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电力传输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的主要元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主要元件的构造的立体图,图4是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构造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构造的立体图。
如图2和3所示,芯部100形成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的外形,并且该芯部100包括其中具有线圈C的筒管110。固定盖(未示出)联接到筒管110,同时将线圈C插设在固定盖与筒管之间,以支撑线圈C。筒管110和固定盖可不与线圈C分离地形成,而是可与线圈C一体形成或也可省略。
通过在其中重复缠绕单元电线获得的线圈C大体上为环形,并且由铝(Al)基材料制成。两段电线从线圈C引出而形成导线W。导线W通过将在后面描述的筒管110的筒管端子120与连接器130的导线端子140电连接。
筒管110设置成围绕线圈C的外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在其一侧具有支撑部分112。支撑部分112是与筒管端子120联接的部分,并从筒管110的一侧向外突出。形成线圈C的两端的一对导线W突出通过支撑部分112。筒管110的支撑部分112在其两侧均设有支撑肋114。支撑肋114从支撑部分112的上表面垂直延伸。保持器132的锁定钩134待被锁定在支撑肋114处,这将在后面描述。
与该对导线W对应的一对筒管端子120安装在支撑部分112处。筒管端子120由支撑部分112支撑,以围绕并支撑导线W。筒管端子120电连接到连接器130的导线端子140,以将线圈C电连接到连接器130。筒管端子120由铜(Cu)基材料制成。
每个筒管端子120均具有主体122,该主体122与筒管110的支撑部分112联接。每个主体122均为板状,并且该主体122的下端部插入支撑部分112中并固定到该支撑部分112。每个主体122均形成有安装凹部124,并且导线端子140的连接部分141与安装凹部124一起锁定。在该实施方式中,安装凹部124在一对筒管端子120中彼此面对。在导线端子140的连接部分141与主体122的安装凹部124一起锁定的状态下,导线端子140通过焊接或熔接工艺电连接到筒管端子120。
每个筒管端子120均设有连接肋126。连接肋126形成为从主体122的一侧延伸并围绕线圈C的导线W,并将导线W固定到筒管端子120。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肋126弯曲成大致半圆形,并且连接肋126的前端部平行于主体122延伸。因此,线圈C的导线W可被插入限定于连接肋126和主体122之间的插入空间126’中。在线圈C的导线W插入该插入空间126’中的状态下,连接肋126通过加压和加热过程熔化,从而使得连接肋126和导线W能够在变形的同时彼此电连接。在本发明中,由于筒管端子120通过熔接工艺与导线W连接,因此线圈C的盖在熔接工艺中熔化,而不需要剥去线圈C的外皮,从而筒管端子120容易与导线W连接。
连接器130与芯部100的一侧联接。连接器130与芯部100联接,以向线圈传输外部电力。如图4所示,连接器130包括:与芯部100连接的保持器132;安装在保持器132上的导线端子140;以及夹子150,该夹子150固定到保持器132,同时将导线端子140插设在该夹子与保持器之间。
保持器132与筒管110连接并大致为板状。保持器132通过将整个连接器130连接到筒管110来支撑该连接器130,并且同时支撑导线端子140,该导线端子140在保持器132的上表面上组装至该保持器132。保持器132在其前端设有一对锁定钩134。锁定钩134与支撑部分112的支撑肋114弹性锁定,从而可将连接器130固定到筒管110。锁定钩134插入被锁定钩117的下表面中,并且支撑在筒管110的外侧面和被锁定钩117之间,从而将连接器130固定到芯部100,其中被锁定钩117从芯部100延伸,同时面对芯部100。
也就是说,当从图2和3观察时,锁定钩134与支撑肋114联接以阻止保持器132水平运动,并且与芯部100的被锁定钩117联接以阻止保持器132垂直运动。如上所述,该锁定钩134同时与被锁定钩117和支撑肋114联接,从而可将连接器130稳定地联接到筒管110。
在保持器132的中央部分形成狭缝135,并且在狭缝135的下端部的两侧形成锁定突起135a。狭缝135是供夹子150的联接钩156插入的部分。在该联接钩156插入狭缝135中的状态下,联接钩156与锁定突出135a一起弹性锁定,从而使得夹子150与保持器132联接,同时将导线端子140插设在夹子与保持器之间。
保持器132在其上表面上设有引导凸起136。该引导凸起136引导夹子150的联接,并且如图4所示从保持器132的上表面垂直延伸。引导凸起136插入夹子150的引导孔153中。保持器132设有固定凸起138,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一对固定凸起138。固定凸起138从保持器132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固定凸起138通过穿过导线端子140的固定孔146而被插入夹子150的联接孔152中。因此,保持器132的固定凸起138固定导线端子140,并允许夹子150与保持器132固定。如上所述,在将引导凸起136插入引导孔153中并且将固定凸起138插入联接孔152中的状态下,夹子150能通过熔接工艺与保持器132稳固地固定。
如上所述固定在保持器132与夹子150之间的导线端子140由铜(Cu)基材料制成。导线端子140包括与筒管端子120联接的连接部分141和从连接部分141延伸的搭接部分145。搭接部分145通过夹紧电缆W’而支撑该电缆W’,同时与电缆的芯线电联接,其中通过电缆W’从外部供应电力。连接部分141与筒管端子120的安装凹部124一起锁定,以允许导线端子140和筒管端子120彼此电连接。连接部分141和筒管端子120通过焊接或熔接工艺彼此电连接。
如上所述,包括连接部分141和搭接部分145的导线端子140被设置成一对,同时彼此间隔预定距离。导线端子140形成有固定孔146,保持器132的固定凸起138插入该固定孔146中。
同时,夹子150与保持器132联接。夹子150与保持器132联接,同时将导线端子140插设在夹子与保持器之间,以固定导线端子140。夹子150形成有联接孔152和引导孔153。联接孔152和引导孔153在夹子150与保持器132联接的方向上穿过夹子150形成。联接孔152和引导孔153形成在与固定凸起138和引导凸起136对应的位置处。引导孔153和联接孔152是供引导凸起136和固定凸起138插入的部分,并且引导夹子150和保持器132的组装。在夹子150和保持器132彼此组装的状态下,夹子150通过熔接工艺与保持器132固定。
该夹子150设有引导构件154。引导构件154的下表面凹进,从而可将线缆W’支撑在固定状态下,其中电力通过该线缆W’从外部供应。如图5所示,引导构件154通过围绕线缆W’的外表面的一部分而稳定地支撑线缆W’。
如上所述,形成在夹子150的下表面处的联接钩156与保持器132联接。也就是说,如果联接钩156插入狭缝135中,则通过分离狭缝156a彼此间隔开的一对钩支脚156b抵靠彼此弹性变形,从而钩支脚156b之间的距离可能变窄,并且在联接钩156插入保持器132的狭缝135中的情况下,联接钩156与锁定突起135a一起锁定,从而夹子150与保持器132联接。
将在下面继续描述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的组装过程。
为了完成筒管110的组装,而将线圈组装在筒管110中,并且线圈的端部,即导线W从筒管110向外突出。筒管端子120联接至筒管110的支撑部分112,并且线圈的导线W插入筒管端子120的连接肋126的插入空间126’中。这样,由于导线W直接被筒管端子120的连接肋126支撑,因此导线W因外力弯曲或损坏的可能性很小。工人将由线圈C和筒管110形成的组件安装在芯部100处。也就是说,将由线圈C和筒管110形成的组件插入芯部100的中空空间中并安装在该空间上。
在这种状态下,连接器130被组装至芯部100。也就是说,连接器130被组装到安装筒管端子120的位置,从而将筒管端子120与连接器130的导线端子140电连接。在该过程中,需要首先组装连接器130,这将在下面描述。导线端子140安装在保持器132上。也就是说,保持器132的固定凸起138插入导线端子140的固定孔146中,从而将导线端子140固定至保持器132。
然后,将夹子150联接至保持器132,同时在它们之间插设导线端子140。保持器132的引导凸起136和固定凸起138分别插入夹子150的引导孔153和联接孔152中。在图5中示出这些元件的联接状态。在该状态下,引导凸起136和固定凸起138被热熔化,从而可将导线端子140稳固地固定在保持器132和夹子150之间。
在将如上组装的连接器130组装到芯部100的过程中,连接器130的锁定钩134与支撑部分112的支撑肋114一起锁定,同时围绕支撑肋114的外侧,并同时插入芯部100的被锁定钩117的下表面中以保持稳定状态。导线端子140的连接部分141分别与筒管端子120的主体122的安装凹部124一起锁定。
在该状态下,工人通过实施熔接工艺同时向导线W和筒管端子120的连接肋126的连接部分施加压力和热,而将导线W和筒管端子120的连接肋126电连接。导线W通过熔接操作与连接肋126形成为一体,从而可在导线与筒管端子之间确保足够的强度同时可实现稳定的电连接状态。导线端子140的连接部分141可通过焊接或熔接工艺与筒管端子120电连接。最后,工人在将线圈C插入芯部100中以密封导线W和连接肋126的连接部分并同时覆盖连接器130的暴露在外部的部分的状态下进行嵌件成型工艺,从而制造连接器130的盖(未示出)。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由于线圈C的导线W的芯部通过加压和加热过程与筒管端子120连接,因此不需要为了将线圈C的导线W的芯部连接到筒管端子120而剥去线圈C的导线W的外皮。另外,由于线圈C的导线W的芯部通过熔接工艺与筒管端子120一体形成,因此能够充分保证结构强度。
如果外部电力通过连接器130供应给如上所述组装的场线圈组件,则连接器130的导线端子140与配对连接器的端子电连接,同时导线端子140通过筒管端子120与导线W连接,从而将外部电力供应到线圈C。
当将外部电力供应到线圈C时,由电线缠绕的线圈C产生磁场,压缩机驱动轴的轮盘被磁力吸向带轮的摩擦表面,从而与带轮动态连接。因此,通过发动机旋转的带轮的驱动力传递给压缩机,而使压缩机运行。
接着,将参照图6a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筒管端子。在所有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前面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筒管端子的元件相同的元件。如图6a所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筒管端子120包括:主体122,该主体122固定到筒管110的支撑部分112的上表面;以及连接肋128,该连接肋128从主体122的中间部延伸。连接肋128包括:导线安装部分128a,该导线安装部分128a从主体122的一侧延伸,以围绕导线W的外周面;以及紧密接触部分128b,紧密接触部分128b从导线安装部分128a进一步延伸。
导线安装部分128a具有与导线W的外形对应的大致圆形。由于导线安装部分128a为大致圆形,因此在导线安装部分128a的内侧限定了内部空间128a’,线圈C的导线W插入该内部空间128a’中。导线W插入内部空间128a’中,使得导线W的外表面与导线安装部分128a的内表面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紧密接触部分128b平行于主体122从导线安装部分128a的前端延伸。因此,如果连接肋128在线圈C的导线W插入导线安装部分128a的内部空间128a’中的状态下通过加热和加压熔化,则如图6b所示,则紧密接触部分128b与主体122紧密连接,并且线圈C的导线W变形以连接到导线安装部分128a。
如图6b所示,由于导线安装部分128a具有与导线W相同的形状,因此线圈C的导线W在大致保持原始形状的情况下与导线安装部分128a连接,并且紧密接触部分128b与主体122连接。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当筒管端子120通过具有加热和加压特征的熔接工艺与导线W电连接时,通过连接肋128防止线圈C的导线W因过度压缩引起的过度变形,从而能充分保持导线W的原始截面形状,因此能够确保足够的强度。
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又一实施方式的筒管端子。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筒管端子200安装在设置于芯部100的筒管110中的支撑部分112上,并设置成与线W一致的一对。筒管端子200与导线端子300电连接,以电连接线圈C与连接器130。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的筒管端子200包括安装板201,该安装板201设置在固定于支撑部分112的主体200a上。安装板201支撑导线端子300的端部,也就是连接部分303。为了支撑安装在安装板201上的导线端子300的连接部分303的两侧,在筒管端子200中设置一对从安装板201两侧延伸的联接部202。该联接部202被弯曲以与连接部分303的上表面接触,由此支撑导线端子300。根据如上所述的又一实施方式,导线端子300的连接部分303稳定支撑在联接部202与安装板201之间。
筒管端子200设有连接肋203。该连接肋203围绕线圈的导线W,以将导线W固定到筒管端子200。连接肋203为大致拱形。例如,连接肋203形成为从主体200a的一侧延伸,并在其中具有插入空间203’。线圈的导线W插入插入空间203’中,并且连接肋203被外力按压,从而连接肋203展开,同时按压导线W。
为了允许通过外力变形的连接肋203紧密接触导线W,优选的是,连接肋203形成为悬臂形状,使得连接肋203仅一端与筒管端子200连接。连接肋203的形状不必局限于拱形。例如,连接肋203可具有各种形状,只要其中可形成插入空间203’即可。
连接部分303设置到与筒管端子200电连接的导线端子300。连接部分303与筒管端子200充分接触,具有如图7所示的大致板状,并且如上所述支撑在安装板201上。导线端子300包括从连接部分303延伸的搭接部分305。该搭接部分305围绕并固定线缆W’,同时与线缆W’的芯线电连接。
根据又一实施方式,筒管端子200的连接肋203通过伴随有加热和加压的熔接工艺而与线圈的导线W电连接。此外,如上所述,导线W在熔接工艺中通过由连接肋203施加的压力与筒管端子200紧密接触,从而可充分确保电连接的稳定性。
在如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固定到筒管的筒管端子以及电连接于筒管端子的导线端子向导线W进行电力供应。筒管端子和导线端子彼此分离地制造,并且彼此电连接。导线W也可与通过其可从外部供应电流的端子直接连接。也就是说,与外部电源连接的端子还可通过直接加热和加压与导线W连接。在该情况下,端子代表筒管端子与导线端子一体形成。
将参照图8和9描述本发明的再一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省略与前面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元件的详细描述。
如图8和9所示,芯部300形成压缩机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的外形,并且包括筒管310,该筒管具有用于在其中产生磁场的线圈(未示出)。线圈的两端从筒管310向外突出以形成导线W。导线W由铝(Al)基材料制成。
连接器330与芯部300的一侧联接,以通过导线W从外部向线圈供应电流。连接器330包括:与芯部300联接的保持器340;安装在保持器340上的端子350;以及用于将端子350固定至保持器340的夹子360。
由于保持器340和夹子360具有和前面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的保持器和夹子大致相同的构造,因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描述。端子350由铜(Cu)基材料制成,并且固定并支撑在保持器340与夹子360之间。每个端子350在其一端均设有与导线W充分连接的连接肋352。连接肋352形成为从端子350的前端一侧延伸,同时围绕线圈的导线W,并且与导线W电连接。
连接肋352弯曲成弧形以围绕导线W,并且在其中具有预定的联接空间354,导线W能够插入该联接空间354中。因此,在线圈的导线W插入连接肋352的联接空间354中的状态下,导线W和端子350在对连接肋352加热和加压的熔接工艺中彼此固定并彼此电连接。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在导线W的与端子350的连接肋352连接的端部形成焊料层Ws。该焊料层Ws用于将端子350的连接肋352与导线W的芯线接合,以在它们之间实现电连接。焊料层Ws通过剥去导线W的绝缘覆层并在导线W的芯线上涂覆焊料而形成。焊料层Ws通过熔接工艺而熔化,以使导线W的芯线与端子350的连接肋352结合。也就是说,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端子350的连接肋352通过熔接工艺与导线W电连接。
焊料层Ws以预定厚度涂覆在剥去绝缘覆层的导线W的芯线上。此时,如果从芯线剥去绝缘覆层,则由于通过与空气表面接触而在导线W的芯线处形成氧化膜,因此优选通过将导线W的芯线浸入包括超声波发生器的焊料熔液池中而形成焊料层Ws。
根据如上所述的另一实施方式,焊料层Ws形成在绝缘覆层已剥去的导线W的芯线的端部处,并且通过熔接工艺与端子350电连接。图9示出了在导线W的端部通过熔接工艺与端子350的连接肋352电连接的状态下的端子350的一部分。通过使用焊料层Ws,即使当端子350由铜和铝制成时,端子350仍能与导线W稳固地连接。
尽管为了示意的目的已描述了本发明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脱离如所附权利要求中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增加和替换。

Claims (9)

1.一种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该场线圈组件包括:
筒管,导线从该筒管向外突出,所述导线是由铝基材料制成的线圈的两端;
芯部,该芯部围绕所述筒管,使得所述导线露出;
筒管端子,该筒管端子安装在所述筒管处,并且围绕所述线圈的所述导线;以及
连接器,该连接器与所述芯部联接,并且包括导线端子,该导线端子与所述筒管端子电连接,
其中,所述线圈的所述导线通过加热和加压而与所述筒管端子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筒管端子包括:
主体,该主体固定在所述筒管上;以及
连接肋,该连接肋从所述主体水平地延伸,以围绕所述导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筒管端子包括:
主体,该主体固定在所述筒管上;
导线安装部分,该导线安装部分从所述主体延伸以围绕所述导线;以及
紧密接触部分,该紧密接触部分平行于所述主体从所述导线安装部分的端部延伸,并且当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线安装部分连接时,该紧密接触部分与所述主体连接。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其中,在所述导线的前端的芯线处形成焊料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焊料层通过将所述导线的所述芯线浸入焊料溶液中而形成。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焊料层通过将所述芯线浸入包括超声波发生器的焊料溶液池中而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包括:
保持器,该保持器固定在所述芯部的一侧;以及
夹子,该夹子联接到所述保持器,并且将所述导线端子固定地插设在所述夹子与所述保持器之间;
其中,所述保持器设有引导凸起和固定凸起,所述夹子形成有供所述引导凸起和所述固定凸起插入的引导孔和联接孔,并且所述保持器和所述夹子通过熔接工艺彼此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筒管端子形成有安装凹部,并且设置在所述导线端子的前端处的连接部分与所述安装凹部一起锁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其中,所述筒管端子包括:
具有上表面的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导线端子的前端处的连接部分安装在所述上表面上;以及
联接部,该联接部从所述安装板的两侧延伸,以支撑所述连接部分的侧表面和上表面。
CN201010625087.3A 2009-12-22 2010-12-22 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 Active CN10216349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129197 2009-12-22
KR1020090129197A KR101241641B1 (ko) 2009-12-22 2009-12-22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필드코일 어셈블리
KR1020100056732A KR101361391B1 (ko) 2010-06-15 2010-06-15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필드코일 어셈블리
KR10-2010-0056732 2010-06-1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3498A CN102163498A (zh) 2011-08-24
CN102163498B true CN102163498B (zh) 2013-03-27

Family

ID=437596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25087.3A Active CN102163498B (zh) 2009-12-22 2010-12-22 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797134B2 (zh)
EP (1) EP2339196B1 (zh)
CN (1) CN10216349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57301A1 (ja) * 2013-03-29 2014-10-02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電磁クラッチ
US20150116069A1 (en) * 2013-10-31 2015-04-30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7221767B (zh) * 2017-07-18 2023-07-21 郑州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一种压缩机接线连接器
CN112055428B (zh) * 2020-07-28 2023-03-07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一种用于在真空中实现高温环境的往复式加热线圈结构
JP2022155782A (ja) * 2021-03-31 2022-10-14 小倉クラッチ株式会社 電磁連結装置
WO2023130457A1 (zh) * 2022-01-10 2023-07-13 广东德昌电机有限公司 电机端盖以及接线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8343A (zh) * 2003-12-04 2006-03-15 莱奥尼车载电网系统两合公司 用于在铝导线和接触元件之间建立电连接的方法
US7289012B2 (en) * 2004-04-08 2007-10-30 Polymer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magnetic coil assembly
CN101438074A (zh) * 2006-05-03 2009-05-20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压缩机用电磁离合器场线圈组件
CN101599336A (zh) * 2008-05-06 2009-12-09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的励磁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566008A (en) * 1969-07-15 1971-02-23 Gen Electric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joint between copper and aluminum members and method of making such joint
US4013212A (en) * 1972-01-21 1977-03-22 Universal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 Soldering method
JP3069044B2 (ja) * 1996-05-07 2000-07-24 サンデン株式会社 電磁連結装置
JP2002343456A (ja) 2001-05-21 2002-11-29 Denso Corp フュージング用ターミナルおよびその接続方法
JP4580445B2 (ja) * 2006-11-02 2010-11-10 田淵電機株式会社 端子とそれを用いたコイル装置
KR101339811B1 (ko) 2007-06-04 2013-12-10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전자클러치의 필드코일 어셈블리
KR20090078375A (ko) 2008-01-15 2009-07-20 주식회사 신라공업 알루미늄 선재 및 알루미늄 선재에 동을 코팅한 선재로구성된 자동차용 일렉트릭 마그네트 클러치 코일
KR101379628B1 (ko) 2008-01-16 2014-03-28 한라비스테온공조 주식회사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슬리브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931361B1 (ko) 2008-03-31 2009-12-11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필드코일 어셈블리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748343A (zh) * 2003-12-04 2006-03-15 莱奥尼车载电网系统两合公司 用于在铝导线和接触元件之间建立电连接的方法
US7289012B2 (en) * 2004-04-08 2007-10-30 Polymer Technologies Inc. Electromagnetic coil assembly
CN101438074A (zh) * 2006-05-03 2009-05-20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压缩机用电磁离合器场线圈组件
CN101599336A (zh) * 2008-05-06 2009-12-09 汉拏空调株式会社 压缩机电磁离合器的励磁线圈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39196A2 (en) 2011-06-29
US20110148562A1 (en) 2011-06-23
EP2339196B1 (en) 2015-11-04
US8797134B2 (en) 2014-08-05
CN102163498A (zh) 2011-08-24
EP2339196A3 (en)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3498B (zh) 用于电力传输设备的电磁离合器的场线圈组件
JP5334817B2 (ja) 車両用接続構造
JP4947181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CN102082347B (zh) 连接结构
CN102082348B (zh) 连接结构
JP5419224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2011113942A (ja) コネクタ
JP2012160429A (ja) コネクタ
US20140154933A1 (en) Power line connecting structure of stator
JP5318736B2 (ja) 接続構造
CN107546898B (zh) 定子的连接装置、包含连接装置的电机和制造电机的方法
KR101241641B1 (ko)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필드코일 어셈블리
JP5263141B2 (ja) 車両用接続構造
JP5012399B2 (ja) 車両駆動電力用高圧ケーブル接続装置
KR101361391B1 (ko) 압축기용 전자클러치의 필드코일 어셈블리
JP5646258B2 (ja) 電線端部の端子接続構造、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JP5229407B2 (ja)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7083056B2 (ja) サーマルプロテクタ
JP5308546B2 (ja) コネクタ
US7476129B2 (en) Cable connector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such a connector
JP2012099507A (ja) 接続構造
JP4905607B1 (ja) コネクタ
CN103219133B (zh) 电力供给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2013175413A (ja) 圧着部材付き導体線
KR20020078118A (ko) 클러치의 점퍼 조립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HALLA VISTEON CLIMATE CONTROL COR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nna Air Conditioner Co.,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nang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lla Climate Control Corp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after: Hanang Beijing Grea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South Korea field wide area

Patentee before: Hanang System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