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0468A - 对资源量的链路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对资源量的链路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0468A
CN102150468A CN2009801245978A CN200980124597A CN102150468A CN 102150468 A CN102150468 A CN 102150468A CN 2009801245978 A CN2009801245978 A CN 2009801245978A CN 200980124597 A CN200980124597 A CN 200980124597A CN 102150468 A CN102150468 A CN 1021504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ameter
amount
signal
control
poor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459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50468B (zh
Inventor
P·金努南
K·帕朱科斯基
E·蒂罗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Original Assigne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120377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2150468(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filed Critical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ublication of CN1021504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04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504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04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6Transmission of channel quality ind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29Reduction of the amount of signalling, e.g. retention of useful signalling or differential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UTRAN长期演进(LTE)的UL部分,在ReI.8工作项目下的3GPP中对该部分作了规定,本发明还涉及在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与UL数据一起传输的非数据关联控制信号(如ACK/NACK和CQI)的资源分配。借助于时分复用(TDM)可以复用UL数据与非数据关联信令。本发明包括一种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与用于PUSCH上的控制的资源量之间的联系的方法和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缩放控制资源(CQL,ACK/NACK)的量的机制和/或公式,允许用来控制控制信道质量的控制区的大小的灵活适配。本发明允许UL信令质量的适配,以便满足目标需求。

Description

对资源量的链路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08年4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1/125,961的优先权。本申请还要求均在2008年4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1/048,554和61/048,908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电信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无线电信中的资源分配。
背景技术
电信行业正处在开发包括高速接入的同时又能支持宽带业务的新一代灵活且经济的通信的过程。第三代(3G)移动电信系统的许多特征已经建立起来,但还有许多其它特征有待完善。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在这些开发中是关键的。
第三代移动通信中的一种系统是把语音、数据、多媒体以及宽带信息传送给静止用户以及移动用户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UMTS被设计来适应增加的系统容量以及数据容量。有效利用电磁频谱在UMTS中是至关重要的。已知可以使用频分双工(FDD)或者使用时分双工(TDD)方案来达到频谱效率。空分双工(SDD)是用于无线电信的第三种双工传输方法。
如从图1可以看出的,UMTS架构包括:用户设备102(UE)、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104(UTRAN)和核心网126(CN)。UTRAN和UE之间的无线接口称作Uu,UTRAN和核心网之间的接口称作Iu。
高速下行链路分组接入(HSDPA)和高速上行链路分组接入(HSUPA)是高速分组接入(HSPA)系列中的又一3G移动电话协议。它们为基于UMTS的网络提供了平滑的演进路径,允许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
演进UTRAN(EUTRAN)是一种比HSPA更新的计划,并且意味着在未来引领3G走得更远。EUTRAN被设计成提高UMTS移动电话标准,以应对各种预期需求。EUTRAN经常用术语“长期演进(LTM)”指示,并且还与像“系统架构演进(SAE)”之类的术语关联。EUTRAN的一个目的是使所有的互联网协议(IP)系统能有效传输IP数据。此系统针对语音呼叫和数据呼叫将只使用PS(分组交换)域,即此系统将包括网络电话(VoIP)。
可以在3GPP TS 36.300(V8.0.0,2007年3月)中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E-UTRA) and Evolved Universal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E-UTRAN)-Overall description; Stage 2(Release 8)找到关于LTE的信息,其通过引用整体地结合于本文中。现在将更详细地描述UTRAN和EUTRAN,不过应理解E-UTRAN特别是随时间演进的。
如从图1中可以看出的,UTRAN由一组无线电网络子系统128(RNS)组成,其中的每一子系统具有许多小区110(C)的地理覆盖。子系统之间的接口称作Iur。每个无线电网络子系统128(RNS)包括无线电网络控制器112(RNC)和至少一个节点B (Node B)114,每个节点B具有至少一个小区110的地理覆盖。如从图1中可以看出的,RNC 112和节点B 114之间的接口称作Iub,并且Iub是硬接线的,而不是空中接口。对于任何节点114,只有一个RNC 112。节点B 114负责去往和来自UE 102(通常可以在塔顶或者优选在不易观察位置看见节点B的天线)的无线电传输和接收。RNC 112全面控制RNS 128中每个节点B 114的逻辑资源,RNC 112还负责承担将呼叫从一个小区切换到另一小区或者在同一小区内的无线电信道之间切换的移交决策。
在UMTS无线电网络中,UE可支持同时运行的不同质量的服务的多个应用。在MAC层,多个逻辑信道可被复用到单个传输信道。传输信道可限定有多少来自逻辑信道的业务被处理并被发送给物理层。在MAC和物理层之间交换的基本数据单元称作传输块(TB)。它由RLC PDU和MAC头(header)组成。在称作传输时间间隔(TTI)的时间段期间,一些传输块和其它一些参数会传送到物理层。
一般讲,大写或小写的字母‘E’前缀表示长期演进(LTE)。E-UTRAN由eNB(E-UTRAN 节点B)组成,向UE提供E-UTRAN用户平面(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的协议终止(termination)。eNB经由S1对接接入网关(aGW)并经由X2互联。
在图2中显示了E-UTRAN架构的例子。E-UTRAN的该例子包括eNB,向UE提供E-UTRAN用户平面(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的协议终止。eNB借助于S1接口与EPC(演进分组核心)连接,EPC由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和/或如接入网关(aGW)之类的网关制成。S1接口支持MME与eNB之间的多对多关系。分组数据会聚协议(PDCP)位于eNB中。
在该例子中,在需要相互通信的eNB之间存在X2接口。对于异常情况(例如,PLMN间的移交),经由S1接口借助于MME重定位,支持LTE_ACTIVE eNB间(LTE ACTIVE inter-eNB)的移动性。
eNB可托管以下功能,如无线电资源管理(无线电承载控制、无线电接纳控制、连接移动性控制、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二者中至UE的资源的动态分配),UE附接处的移动性管理实体的选择(MME),寻呼消息(由MME发起)的调度和传输,广播信息(由MME或者O&M发起)的调度和传输,和用于移动性和调度的测量以及测量报告配置。MME可托管如以下功能:向eNB分发寻呼消息,安全性控制、IP头压缩以及用户数据流加密;出于寻呼原因的U平面分组终止;U平面切换以支持UE的移动性,空闲状态移动性控制,系统架构演进(SAE)承载控制以及对NAS信令译成密码和完整性保护。
全文并入本文的是TSG-RAN WG1 #50,R1-073842,雅典,希腊,2007年8月20-24日:“Notes from uplink control signaling discussions”。在雅典举行的RAN1 #50上,议定了与PUSCH上的控制信令有关的许多假设。
●数据和不同的控制字段(ACK/NACK,CQI/PMI)被映射为单独的调制符号。这里,ACK代表应答,NACK代表否定应答,CQI代表信道质量指示符。
●通过占用不同数目的符号,可获得用于控制的不同的编码率(coding rate)。
●用于控制信令的编码率由PUSCH MCS给出。关系在表中示出。
●表将每个PUSCH MCS与用于控制信令的给定的编码率(即用于ACK/NAK的符号数或者特定的CQI/PMI大小)关联起来。
3GPP TSG RAN WG1,Meeting #52bis, R1-0811653(2008年3月31日- 4月4日在中国深圳举行)也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3GPP TSG RAN1#52-Bis,R1-081295(2008年3月31日-4月4日,中国深圳)的“Resource Provision for UL Control in PUSCH”也通过引用(全文)并入本文。在RAN1 #52bis中进一步深入讨论了上文描述的复用:
●PUSCH上的CQI/PMI使用与PUSCH上的数据相同的调制方案。
●在数据MCS和控制信令的编码率之间采用半静态配置的偏置(Semi-statically configured offset)(A/N和CQI)。
●下一步骤:定义偏置值。讨论例如在具有不同服务质量(QoS)的多个服务被时分复用时是否需要多个偏置。
现有技术不能解决如何将PUSCH MCS和用于PUSCH上的控制的资源量联系,或者在复用有UL数据时如何保证上行链路(UL)控制信号的充足质量。在分配用于控制信号的资源时,有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
1. 控制信道质量
●在B(L)ER性能方面,ACK/NACK和CQI具有苛刻要求。
●由于延迟需要,不能用控制信号应用再传输。
2. 数据优势(dominance)
●数据质量限定PUSCH功率控制和MCS选择的操作点(operation point)。
●控制信道必须适应给定的SINR操作点。
●在无线电链路两端必须事先知道关于数据和控制之间的符号拆分(split)的信息,以便对于不同信道,执行正确的速率匹配/去匹配、编码/解码操作。
3. 不同的B(L)ER操作点
●数据信道采用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以及链路自适应(LA),而控制信令既不从快速链路自适应得到益处也不从HARQ得到益处。
●信道编码。
●数据信道具有Turbo编码以及大得多的编码块大小。
●控制信道具有相对较小的编码块大小和更小的编码增益(ACK/NACK只具有重复编码)。
基本上没有现有技术可用于上文描述问题的详细解决方案。R1-081295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MCS水平,确定控制区大小的公式。不过,R1-081295中提出的解决方案存在几个缺点。例如:
●无用项(Useless term),Kc(可以与偏置参数组合)。
●无用函数,log2(),(可以与偏置参数组合)。
●数据MCS和控制信道的大小之间“未限定”关系。
●在R1-081295中没有提到表示该公式可行性的性能结果。
这些缺点需要解决方案,以充分解决上述问题,并保证在复用有UL数据时UL控制信号的足够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可适用于E-UTRAN(LTE或3.9G)这样的背景。不过,其原理并不局限于这类环境,相反,其也可以适用于各种其它当前以及以后的电信系统和接入技术。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例如UTRAN长期演进(LTE)的UL部分,在ReI.8工作项目下的3GPP中对该部分作了规定,本发明的实施例还涉及在PUSCH(物理上行链路共享信道)上与UL数据一起传输的非数据关联(non-data-associated)控制信号(如ACK/NACK和CQI)的资源分配。借助于时分复用(TDM),非关联数据控制信令可以复用有UL数据。
本发明包括一种在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USCH)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与用于PUSCH上的控制的资源量之间的联系(linkage)的方法和设备。根据本发明的特定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缩放(scale)控制资源(CQL和ACK/NACK)的量的机制和/或公式,允许对用来控制控制信道质量的控制区的大小的灵活适配。这允许对UL控制信令的质量的适配,以便满足目标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UTRAN网络。
图2显示LTE架构。
图3显示提出的资源分配方案的输入、输出参数。
图4显示用于不连续传输(DTX)和ACK/NACK的符号空间的四个不同的实施例。
图5显示PUSCH MSC和PUSCH上的控制的资源量之间的联系。
图6显示采用和PUSCH上的数据一样的调制方案的PUSCH上的CQI/PMI。
图7显示多少控制资源量根据CQI质量目标而改变。
图8显示表现几乎相同的不同的BW选项。
图9显示2RB情形,它是持续分配的最重要情形。
图10显示关于PUSCH上控制信令的决策以及开放性问题。
图11显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出方案。
图12显示具有BW分配的offset_dB。
图13是BLER例子。
图14显示BLER数据小于40%时的偏置数值。
图15显示BLER数据小于50%时的偏置数值。
图16显示BLER数据小于20%时的偏置数值。
图17显示BLER数据小于20%、BLER_CQI小于10%时的偏置数值。
图18是数值的汇总。
图19描述信令方面。
图20列出了观察结果。
图21描述了改进的DTX检测。
图22提供模拟假设。
图23显示CQI BLER等于10%时,控制信道性能2RB(短期)。
图24显示CQI BLER等于5%时,控制信道性能2RB(短期)。
图25显示CQI BLER等于1%时,控制信道性能2RB(短期)。
图26显示对于不同的PUSCH BW选项,控制信道性能(短期)性能比较。
图27显示控制信道性能(长期)。
图28显示RAN1状态。
图29显示根据数据MCS,确定控制区大小的提出公式。
图30显示补偿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性能差异的offset_dB。
图31显示控制信道(短期)的大小。
图32提供BLER数据小于20%时的偏置数值(短期)。
图33显示BLER数据小于40%时的偏置数值(短期)。
图34显示 BLER数据小于50%时的偏置数值(短期)。
图35显示 BLER数据小于20%时的偏置数值(短期)。
图36是偏置数值2RB(短期)的汇总。
图37显示偏置数值2RB(长期)。
图38显示结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这只是说明实施本发明的一种方式,并不限制在本申请的其它地方描述的内容的范围或涵盖广度。
本发明的此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一些预定义输入参数来确定控制信号区大小的方法和过程。本发明的该实施例包括了一种用那些参数作为输入的算法。目的是使方法和过程标准化,这样UE和eNodeB都能用该方法和过程。
本实施例涵盖的另一主题是一种支持eNB处ACK/NACK的增强DTX检测的布置。这是借助于专门的ACK/NACK定尺寸(dimensioning)实现的。
一般讲,DTX的情况与DL资源分配授权(grant)的失败有关。当DL资源分配失败时,与PDCCH关联的(一个或多个)ACK/NACK从给定的UL子帧中丢失,其原因是UE已经丢失DL分配,因此没有理由包括ACK/NACK。如果存在在UL授权中没有以信号发送(signal)ACK/NACK,则节点B不会知道ACK/NACK不存在,因此会不正确地解释接收。如果存在在UL PUSCH中以信号发送A/N位(bit),则可以改进接收性能。在本研究背景下,我们将这种信令称作DTX信令。
图3中图解说明了限定控制区大小的基本功能。提出的资源分配方案包括经由较高层以信号发送的“半静态”输入参数:offset_dB,它是给定控制信道和PUSCH数据信道之间的质量差;N,它是控制信令位的数目(对于给定的控制信令类型)。静态输入参数(UL数据MCS-特定的)是:UL数据信道的给定MCS的编码率(CR)(例如,3/1);以及Mmod(即Mmod),它是给定UL数据MCS的未编码位数/符号[对于QPSK,16QAM,64QAM为2,4或6]。输出参数Mctrl(即Mctrl)是特定控制信令位的数目(N)的控制符号的数目/TTI。
Mctrl与UL中使用的给定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计算Mctrl的算法可表示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对于给定的数据MCS,分子中的分数是(经编码的)位数/资源单元(resource element )(即,符号),
Figure 421106DEST_PATH_IMAGE002
是向上取整运算(ceil operation),朝正无穷方向四舍五入(round)为最接近的整数单元。应注意:还可以用下面的参数来表示项
Figure 788634DEST_PATH_IMAGE003
●输入位数(在编码块分段后的传输位数)。
Figure 305383DEST_PATH_IMAGE005
(携带PUSCH的每个子帧的子载波总数乘以携带PUSCH的SC-FDMA符号数)。
该关系可表示为:
Figure 886537DEST_PATH_IMAGE006
在不存在显式DTX信令(例如,如UL授权中包括的1位)情况下,可以实现改进的DTX检测。在这些情况下,总是可以保留Mctrl符号,并且使用该符号空间传输NACK或者DTX。不过,该方法的问题是太大的控制开销。
改进DTX检测的一种方式是限定控制信令大小,以便总可以保留ACK/NACK符号的特定数目。可以将该思想表示如下: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其中k是预定数,如8-10。选择该数以便将提供充分的DTX检测性能,同时保持合理的控制开销。该过程使得在ACK/NACK存在的情况下,根据例如上面的等式计算A/N(即ACK/NACK)符号数。在ACK/NACK不存在的情况下,仍保留K符号。在这类情况下,UE可以以信号发送NACK或DTX。这种布置的好处是控制开销降低,同时总保证DTX性能。
可以借助于图3中示出的功能来实施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优选实施例之一中,UE和eNB都包含相同的功能以限定Mctrl。该方法包括:(1)eNB限定offset_dB;(2)eNB将offset_dB参数以信号发送给UE;(3)UE计算Mctrl,并用位于预定位置上的Mctrl资源单元(符号)传输给定的控制信令类型;(4)eNB计算Mctrl,并使用位于预定位置上的Mctrl资源单元(符号)接收给定的控制信令类型。
在另一实施例中,分别为不同的PUSCH带宽(或优选为一组PUSCH带宽)定义offset_dB。其例子如下所示(两组):
●对于BW<K RB的offset_dB_1(k是预定数,如5)。
●对于BW=K RB的offset_dB_2。
在又一实施例中,为不同的MCS(或优选一组MCS)分别定义offset_dB参数。其例子如下所示(两组):
●对于QPSK的offset_dB_1。
●对于16QAM和64QAM的offset_dB_2。
在又一实施例中,为不同的服务类型分别限定offset_dB参数
●对于延迟关键服务的offset_dB_1。
●对于延迟非关键数据的offset_dB_2(低HARQ操作点)。
在又一实施例中,为不同的控制信道分别定义offset_dB参数
●对于ACK/NACK的offset_dB_1(N=1或2位)。
●对于CQI的offset_dB_2,N=5位。
●对于CQI的offset_dB_3,N=100位。
在又一实施例中,在offset_dB参数之上应用X dB的安全裕度。
关于信令,offset_dB参数是经由较高层以信号发送的(例如,RRC信令)。与ACK/NACK有关的(初始)offset_dB可以是广播信令的一部分。持续(Persistent)UE(即没有可用的动态 UL授权的UE)可以具有包括在资源分配授权中的offset_dB参数。
关于offset_dB值的定义,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一种方法,其中根据以下过程来限定offset_dB:UL数据信道(w/o HARQ)的误块率(Block Error Ratio,BLER)被限定为特定数(例如40%);控制信道的BLER被限定为特定数(如10%);找出满足质量标准的offset_dB值,其是offset_dB参数的初始值(还可取决于操作环境,如信道分布(profile),UE速度),并可用列表给出为NB处的默认offset_dB参数;以及根据测量数据/控制质量,增大/减小offset_dB值。
对于DTX问题,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同时仍落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现在将描述两个新实施例,把这两个实施例称作选项1和选项2:
如果PUSCH上没有以信号发送ACK/NACK,则选项1总是包括保留K个符号。而选项2总是包括保留L1个符号,L1取决于数据MCS和另一offset_dB参数(offset_DTX_dB)。
Figure 159386DEST_PATH_IMAGE008
如果在PUSCH上以信号发送ACK/NACK,则选项1包括使用L2个符号来以信号发送A/N。可替代地,选项2包括保留L3个符号来以信号发送A/N,或者使用Mctrl符号来以信号发送A/N。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其中DTX和ACK/NACK共用重叠符号空间的实施例。如图4A中所示,ACK/NACK可以采用与DTX不同的符号空间。或者如图4B所示,DTX/NACK可以采用相同的符号空间。
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是其中DTX和ACK/NACK具有非重叠符号空间的实施例。如图4C所示,ACK/NACK可以采用与DTX不同的符号空间。如图4D所示,DTX/NACK可采用相同的符号空间,而ACK采用不同的符号空间。
如果DTX和ACK/NACK具有非重叠符号空间,则可与A/N同时以信号发送DTX。可替代地,在传输A/N情况下,不以信号发送DTX。
本发明提供一种为PUSCH确定控制信道的大小的鲁棒方案。该方法适用于非持续情况和持续情况二者。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类型的控制信号(ACK/NACK和CQI)。该方案在不同的操作点和不同的PUSCH带宽中工作。最小化了信令需要,并且以降低的开销改进了DTX检测。
本发明包括各种思想,将其中的一些思想在下文作简单描述。应理解下面的思想可以以任何多重从属方式彼此进一步组合,而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一思想,即一种方法,包括:提供多个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提供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以及根据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和所述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确定输出参数,该输出参数表示对于控制信令位的量而言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控制符号的数目,其中所述输出参数与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第二思想,其是这样的第一思想,其中所述确定输出参数对这样的量采用向上取整运算,该量包括控制信令位的数目乘以编码率的乘积除以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product of a number of control signalling bits multiplied by a coding rate divided by a number of uncoded bits per symbol)。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第三思想,其是这样的第二思想,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位的数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第四思想,即一种设备,包括:用于提供多个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的装置;用于提供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的装置;以及用于根据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和所述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确定输出参数的装置,该输出参数表示对于控制信令位的量而言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控制符号的数目,其中所述输出参数与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五思想,其是这样的第四思想,其中所述用于确定输出参数的装置对这样的量采用向上取整运算,该量包括控制信令位的数目乘以编码率的乘积除以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第六思想,其是这样的第五思想,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位的数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实施例包括第七思想,即一种设备,包括:上行链路模块,其被配置成提供多个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层,被配置成提供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以及处理器,其被配置成根据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和所述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确定输出参数,该输出参数表示对于控制信令位的量而言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控制符号的数目,其中所述输出参数与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八思想,其是这样的第七思想,其中所述处理器对这样的量采用向上取整运算,该量包括控制信令位的数目乘以编码率的乘积除以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九思想,其是这样的第八思想,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位的数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十思想,即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其中存储可执行代码的计算机可读介质;代码,当处理器执行该代码时,适于执行:提供多个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提供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以及根据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和所述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确定输出参数,该输出参数表示对于控制信令位的量而言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控制符号的数目,其中所述输出参数与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十一思想,其是这样的第十思想,其中所述确定输出参数对这样的量采用向上取整运算,该量包括控制信令位的数目乘以编码率的乘积除以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第十二思想,其是这样的第十一思想,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位的数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
本发明的附加实施例包括这样的实施例,其中根据包括控制信号和可能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影响的实际编码率(即不根据MCS的CR),迭代计算CR。另一实施例是这样的实施例,其中CR基于不包括控制信号和可能的探测参考信号的影响的标称编码率。另一实施例是这样的实施例,其中ACK/NACK和CQI对于offset_dB参数具有不同的动态范围。并且,本发明还包括一实施例,其中以预定方式(即不直接以信号发送offset_dB)用列表给出信令和下面的项之间的关系:
关于PUSCH MCS和用于PUSCH上的控制的资源量之间的联系,在雅典举行的RAN1 #50上对与PUSCH上的控制信令有关的许多假设达成了一致,如在TSG-RAN WG1 #50,R1-073842中的描述(上文提到过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数据和不同的控制字段(ACK/NACK,CQI/PMI)被映射为单独的调制符号。
●通过占用不同数目的符号,获得用于控制的不同的编码率。
●用于控制信令的编码率由PUSCH MCS给出。关系在表中示出。
在RAN1 #52bis(上文提到过并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就另外一些细节达到一致:
●PUSCH上的CQI/PMI使用与PUSCH上的数据相同的调制方案。
●在数据MCS和控制信令的编码率之间的半静态配置的偏置(A/N和CQI)。
这里,提出了一种根据数据MCS来确定控制区大小的公式。这里还提出了为偏置参数设置的数值。可以用这些值设计配置偏置参数所需的较高层信令。
提出的公式包括经由较高层以信号发送的下面的半静态输入参数:
●在给定控制信道和PUSCH数据信道之间的offset_dB性能差(单位dB)。
●N:控制信令位的数目(对于给定的控制信令类型)。
事先已知的UL数据MCS相关的输入参数是:
●CR:给定PSCH MCS的编码率(如3/1)。
●MMod:PUSCH MCS的(未编码)位数/符号,对于QPSK,16QAM,64QAM为[2,4或6]。
Mctrl是控制符号的数目/TTI,且其如下计算: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其中,
Figure 904805DEST_PATH_IMAGE012
朝(正)无穷方向将控制信道大小四舍五入为最接近的支持整数(supported integer)值。支持整数基于为PUSCH上给定的控制信令而做的编码/重复/穿孔(puncturing)假设。还要注意:由于实施原因,可能较好的是用列表给出offset_dB信令和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直接发送offset_dB。
偏置参数取决于PUSCH数据的BLER操作点和CQI。这里假设offset_dB参数是经由RRC信令以信号发送的。注意下列事项:
●对于所有的PUSCH MCS,共用offset_dB参数是充足的。
●对于不同的带宽选项,共用offset_dB参数是充足的。由于自适应传输带宽不和持续调度一起使用,所以需要依赖带宽的offset_dB参数的持续调度是一种特殊情况。
表1显示了offset_dB参数的模拟/优化值。我们应注意对于ACK/NACK和不同的CQI大小,需要不同的offset_dB参数。表1中给出的数值可以用来估计配置offset_dB参数需要的位数。基于这些结果,为了最小化控制开销,我们提出:
●用3位来配置与A/N信令有关的offset_dB参数(大约6.5dB)
●用4-5位来配置与CQI信令有关的offset_dB参数(大约1.5dB)
周期性CQI和调度CQI可能要求它们自己的offset_dB参数。
在PUSCH上以信号发送发送ACK/NACK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是DTX-ACK问题。表1中的结果假设UE已知PUSCH上ACK/NACK的存在。不过,如果关于ACK/NACK存在的信息不可用,则所需的ACK/NACK符号的数目必须严重超出所定尺寸的。还应注意在UE不知道PUSCH上的ACK/NACK存在的情况下,ACK/NACK和CQI可能需要不同的公式。
表1 offset_dB参数的数值、非持续调度,2RB,TU信道,v=3 千米/小时
偏置(dB)
Figure 340466DEST_PATH_IMAGE014
其中,本发明的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根据数据MCS确定控制区大小的详细公式。还建议该公式可用作确定PUSCH上控制信道大小的方法。提出的公式最小化了信令负担,并将控制信道质量保持在目标水平。而且,其可以应用于持续和动态调度的数据以及诸如ACK/NACK和CQI之类的各种控制类型。
表2:Mctrl参数的非量化数值,N=30,offset_dB在0dB和3dB之间变化
Figure 49796DEST_PATH_IMAGE015
可以用带符合本文描述方法的标准操作系统软件的通用或者专用计算机系统来实现上述的每个实施例。该软件被设计成驱动系统的特定硬件的操作,并且软件与其它系统组件和I/O控制器是兼容的。本实施例的计算机系统包括CPU处理器,该CPU处理器包括单个处理单元、能够并行操作的多个处理单元,或者CPU可以分布于一个或者更多位置的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单元上,例如在客户机和服务器上。存储器可包括任何已知类型的数据存储和/或传输介质,包括磁介质、光介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数据缓存、数据对象等。而且,与CPU类似,存储器可驻存在单个物理位置,包括一个或者更多类型的数据存储装置,或者以各种形式分布在多个物理系统中。
应理解,所给出的图及最佳模式实施例的所附描述讨论并不意图是所考虑的方法、系统、移动装置、网络元件和软件产品的完全严格处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本申请的步骤和信号表示不排除各种类型的中间交互的一般因-果关系,还应理解使用在本文中无需进一步详细说明的硬件和软件的各种不同组合,本申请中描述的各步骤和结构可以通过各种不同顺序和配置实施。

Claims (28)

1.一种方法,包括:
提供多个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
提供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以及
通过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和所述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确定输出参数,该输出参数表示对于控制信令位的量而言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控制符号的数目,
其中所述输出参数与物理资源以及用于上行链路的给定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确定输出参数对这样的量采用向上取整运算,该量包括控制信令位的数目乘以编码率的乘积除以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位的数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包括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之间的质量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中不直接以信号发送所述质量差,而是用列表给出所述质量差和所述量中的项之间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质量差包括至少一个偏置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描述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之间质量差的偏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参数。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的资源分配,得到被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相除的编码率。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应答及信道质量指示符,使用不同的偏置参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根据所述控制符号的数目,对上行链路数据信道穿孔。
11.一种设备,包括:
用于提供多个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的装置;
用于提供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的装置;以及
用于根据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和所述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确定输出参数的装置,该输出参数表示对于控制信令位的量而言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控制符号的数目,
其中所述输出参数与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用于确定输出参数的装置对这样的量采用向上取整运算,该量包括控制信令位的数目乘以编码率的乘积除以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位的数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包括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之间的质量差。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设备,其中不直接以信号发送所述质量差,而是用列表给出所述质量差和所述量中的项之间的关系。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质量差包括至少一个偏置参数。
17.一种设备,包括:
上行链路模块,配置成提供多个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层,配置成提供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以及
处理器,配置成根据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和所述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确定输出参数,该输出参数表示对于控制信令位的量而言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控制符号的数目,
其中所述输出参数与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处理器对这样的量采用向上取整运算,该量包括控制信令位的数目乘以编码率的乘积除以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位的数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包括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之间的质量差。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设备,其中不直接以信号发送所述质量差,而是用列表给出所述质量差和所述量中的项之间的关系。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质量差包括至少一个偏置参数。
23.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其中存储可执行代码;代码,当处理器执行该代码时,适于执行:
提供多个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
提供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以及
根据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和所述多个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确定输出参数,该参数表示对于控制信令位的量而言每个传输时间间隔的控制符号的数目,
其中所述输出参数与用于上行链路的调制和编码方案有关。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确定输出参数对这样的量采用向上取整运算,该量包括控制信令位的数目乘以编码率的乘积除以每符号的未编码位的数目。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控制信令位的数目是所述以信号发送的输入参数中的一个。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基本为静态的输入参数包括控制信道和物理上行链路数据信道之间的质量差。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不直接以信号发送所述质量差,而是用列表给出所述质量差和所述量中的项之间的关系。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其中所述质量差包括至少一个偏置参数。
CN200980124597.8A 2008-04-28 2009-04-28 对资源量的链路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Active CN10215046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596108P 2008-04-28 2008-04-28
US61/125961 2008-04-28
US4855408P 2008-04-29 2008-04-29
US4890808P 2008-04-29 2008-04-29
US61/048554 2008-04-29
US61/048908 2008-04-29
PCT/IB2009/005772 WO2009133467A1 (en) 2008-04-28 2009-04-28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link modulating and coding scheme to amount of resources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0468A true CN102150468A (zh) 2011-08-10
CN102150468B CN102150468B (zh) 2014-06-25

Family

ID=4120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4597.8A Active CN102150468B (zh) 2008-04-28 2009-04-28 对资源量的链路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8503569B2 (zh)
EP (1) EP2286629B2 (zh)
JP (1) JP5356503B2 (zh)
KR (1) KR101234749B1 (zh)
CN (1) CN102150468B (zh)
BR (1) BRPI0910548B1 (zh)
CA (1) CA2722138C (zh)
PL (1) PL2286629T5 (zh)
RU (1) RU2480963C2 (zh)
WO (1) WO200913346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594A (zh) * 2015-03-15 2017-12-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式时分双工(tdd)子帧结构中的任务关键数据支持
WO2020177608A1 (zh) * 2019-03-07 2020-09-1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122583B2 (en) 2015-05-15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ed symbols for a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11470625B2 (en) 2015-07-20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supporting single and multiple interlace modes
US11950241B2 (en) 2015-03-15 2024-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997656B2 (en) 2021-05-13 2024-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232311A1 (en) * 2009-03-12 2010-09-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current transmission of ack/nack, cqi and cqi from user equipment
US8792469B2 (en) * 2009-10-02 2014-07-29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Coding a control message with determined data code block repetition
WO2011159624A2 (en) 2010-06-18 2011-12-22 Brown, J., Robert, Jr. System and method for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in carrier aggregation
AU2011270584B2 (en) 2010-06-21 2014-03-13 Sun Patent Trust Terminal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thereof
CN104468025B (zh) * 2013-09-23 2018-03-16 联芯科技有限公司 信道质量指示cqi的选择方法和装置
CN105704762A (zh) * 2014-11-26 2016-06-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移动通信方法、设备及系统
US10015781B2 (en) 2015-01-27 2018-07-03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GSM evolution packet data traffic channel resource transmission management—fixed uplink allocation technique
RU2693923C2 (ru) * 2015-01-27 2019-07-05 Телефонактиеболагет Лм Эрикссон (Пабл) Управление ресурсами канала трафика пакетных данных в развитии стандарта gsm - технология фиксированного распределения ресурсов восходящей линии связи
CN111556569A (zh) * 2015-07-01 2020-08-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上行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CN117119604A (zh) * 2017-03-22 2023-11-24 索尼公司 终端设备、基站设备、通信方法和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612108A1 (de) * 1996-03-27 1997-10-02 Bosch Gmbh Robert Punkt-zu-Mehrpunkt Funkübertragungssystem
KR100735692B1 (ko) * 2001-07-12 2007-07-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적응 부호화와 재전송을 이용한 부호화 변환 방법
KR100571806B1 (ko) * 2003-02-11 2006-04-1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적응적 ofdma 시스템에서 궤환되는 채널 상태 정보를줄이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사용하는 적응적 ofdma시스템
US7123580B2 (en) * 2004-01-16 2006-10-17 Nokia Corporation Multiple user adaptive modulation scheme for MC-CDMA
CN101218770B (zh) * 2005-07-08 2015-07-15 富士通株式会社 无线资源分配方法、通信装置
CN101001103A (zh) * 2006-01-12 2007-07-1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参考信号定时同步的方法
JP4430052B2 (ja) * 2006-06-19 2010-03-10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ユーザ装置及び送信方法
US8954105B2 (en) * 2006-12-18 2015-02-10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receiving data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through an uplink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1594A (zh) * 2015-03-15 2017-12-0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独立式时分双工(tdd)子帧结构中的任务关键数据支持
CN107431594B (zh) * 2015-03-15 2020-06-05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在tdd子帧结构中传送任务关键数据的方法和设备
US11026245B2 (en) 2015-03-15 2021-06-0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ssion critical data support in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11622361B2 (en) 2015-03-15 2023-04-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ssion critical data support in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11950241B2 (en) 2015-03-15 2024-04-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1122583B2 (en) 2015-05-15 2021-09-14 Qualcomm Incorporated Scaled symbols for a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11470625B2 (en) 2015-07-20 2022-10-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supporting single and multiple interlace modes
WO2020177608A1 (zh) * 2019-03-07 2020-09-10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US11997656B2 (en) 2021-05-13 2024-05-28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90268844A1 (en) 2009-10-29
EP2286629B2 (en) 2017-08-23
RU2480963C2 (ru) 2013-04-27
KR20110009201A (ko) 2011-01-27
BRPI0910548A2 (pt) 2015-09-29
CA2722138A1 (en) 2009-11-05
EP2286629B1 (en) 2014-08-13
JP2011519243A (ja) 2011-06-30
EP2286629A1 (en) 2011-02-23
WO2009133467A1 (en) 2009-11-05
PL2286629T3 (pl) 2015-01-30
CN102150468B (zh) 2014-06-25
PL2286629T5 (pl) 2018-04-30
RU2010148052A (ru) 2012-06-10
BRPI0910548B1 (pt) 2019-02-05
KR101234749B1 (ko) 2013-02-19
CA2722138C (en) 2014-12-23
AU2009241283A1 (en) 2009-11-05
JP5356503B2 (ja) 2013-12-04
US8503569B2 (en) 2013-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50468B (zh) 对资源量的链路调制和编码方案的方法和设备
US11818602B2 (en) Power headroom reporting for carrier aggregation
JP2021069131A (ja) アップリンク制御チャンネルに対する送信電力制御
TWI389484B (zh) 通信系統中自主用戶設備的發送功率控制
US8665763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downlink transmission power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the same
JP5116758B2 (ja)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及び無線通信システム並びに通信制御方法
US20080080465A1 (en)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 allocation for packet radio service
WO2011052476A1 (ja) 無線通信制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端末装置
CN101803261A (zh) 移动设备在无线通信网络中传输信道质量指示符(cqi)的方法和系统
US20190335402A1 (en) Method and device in ue and base station used for power adjustment
CN101663908A (zh) 基站装置以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2017504A (zh) 具有捆绑窗口中的所指配数据分组的信令的电信系统中的方法和布置
EP3121988B1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ata transmission via a plurality of carriers
JP2008278340A (ja) 基地局装置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110026417A1 (en)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5053067B2 (ja) 移動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装置、ユーザ装置及び方法
WO2022062982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77608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0831136B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基站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2083482A1 (zh)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AU2009241283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to link modulating and coding scheme to amount of resources
EP4315693A1 (en) Dynamic transmission parameter values for retransmiss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Espoo, Finland

Patentee after: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Address before: Espoo, Finland

Patentee before: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