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50414A - 便携式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50414A
CN102150414A CN2009801352471A CN200980135247A CN102150414A CN 102150414 A CN102150414 A CN 102150414A CN 2009801352471 A CN2009801352471 A CN 2009801352471A CN 200980135247 A CN200980135247 A CN 200980135247A CN 102150414 A CN102150414 A CN 1021504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upling spindle
connection part
open mode
electr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3524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河野一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Holding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504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504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06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 H04M1/0208Portable telepho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mechanically joined movable body parts, e.g. hinged housings characterized by the relative motions of the body parts
    • H04M1/0214Foldable telephones, i.e.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H04M1/0222Foldable in two directions, i.e. using a two degree of freedom hing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6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more than one display un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具有第一壳体和可沿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打开的第二壳体,在横穿便携式电子装置的宽度打开时,其实现了良好的可操作性。在便携式终端(10)中,连接第一壳体(20)和连接构件(40)的第一连接轴(41)布置在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与位于操作表面(20a)相反侧的外表面(20b)之间。因此,连接构件(40)不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突出,从而当该装置沿宽度方向打开时,使用者的手指与连接构件(40)发生干涉的风险几乎不存在。与过去相比,该装置沿宽度方向打开时,使用者的可操作性得以提高。此外,便携式终端(10)可以确保操作单元(21)在第一壳体(20)的平面积中更宽的有效面积。因此,操作按钮(21a,21b)的尺寸和布置间隔可以更大,设计自由度增加。

Description

便携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这样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电子装置,其可经由铰链机构打开和闭合,第一壳体主要具有操作部,第二壳体主要具有液晶显示屏(参见例如专利文献1)。
近年来,使用者通过利用这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液晶显示屏和操作部来发送/接收电子邮件、玩游戏以及接收电视广播。随着这种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模式的多样化,在发送/接收电子邮件或玩游戏时,例如,将该装置置于所谓的纵向打开状态是方便的,在该纵向打开状态下,下壳体(第一壳体)和上壳体(第二壳体)经由联接部(铰链机构)在纵向方向上打开,从而使液晶显示屏和操作部置于纵向方向上,使得使用者可以在观看液晶显示屏的同时用一只手来操作。另一方面,在玩游戏或接收电视广播时,将该装置置于所谓的横向打开状态是方便的,在该横向打开状态下,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宽度方向(横向方向)上打开,从而以横向放置的方式来使用液晶显示屏。
这样,专利文献1描述的作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便携式终端可以置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分别经由铰链机构在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上打开的纵向打开状态和横向打开状态。
现有技术列表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2006-22899A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专利文献1描述的便携式终端,由于联接下壳体和联接部的第一联接轴固定在从下壳体的表面突出的部分,因此联接部在上壳体相对于下壳体围绕用于联接上壳体和联接部的第二联接轴旋转的横向打开状态下从下壳体的表面(操作表面)突出。
因此,在专利文献1描述的便携式终端中,存在这样的问题:当使用者在横向打开状态下用双手支撑下壳体并用双手操作操作部时,左手的手指与联接部发生干涉,因此可操作性差。
本发明为了消除上述不便之处而做出,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纵向和横向打开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可以在横向打开状态下获得良好操作性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解决问题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包括如下部分来构造:第一壳体,设置有操作部;第二壳体,设置有显示部;联接部,联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一联接轴,为了联接第一壳体和联接部,该第一联接轴沿着与第一壳体和联接部布置的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且平行于设置有操作部的操作表面设置在操作表面与位于操作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之间;和第二联接轴,为了联接第二壳体和联接部,该第二联接轴设置成朝向不同于第一联接轴的方向的方向且设置在沿着第二方向从第一壳体的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的中心偏移的位置,其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堆叠的闭合状态,联接部的表面连续至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并且联接部的表面与第二壳体的设置有显示部的显示表面相对,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联接轴从闭合状态相对旋转的纵向打开状态,在联接部的表面与第二壳体的显示表面相对的状态下,联接部旋转,并且联接部的表面和操作表面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并且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联接轴从闭合状态相对旋转的横向打开状态,联接部的表面连续至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并且联接部的表面和第二壳体的显示表面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
作为第一构件的表面连续至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的形式,存在这样一种形式:例如,在横向打开状态下,第一构件的表面和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设置成沿着同一平表面或同一曲面。然而,本发明还包括这样的形式:在第一构件的表面与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之间存在台阶或间隙、但不会给使用者的手指对操作部的操作带来麻烦。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联接轴设置在第一壳体的具有操作部的操作表面与位于操作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之间,因此联接部的轮廓形状可以形成为不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突出。
即,在本发明中,由于联接部不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突出,因此使用者的手指在横向打开状态与联接部干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在横向打开状态下使用者的可操作性能够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联接部不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突出,因此可以确保操作部相对于第一壳体的平面积的有效面积是大的。因此,扩大操作按钮的尺寸及其布置间隔成为可能,因此设计自由度得以提高。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在横向打开状态下用于容纳第一联接轴的联接部的第一构件的表面连续至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因此在横向打开状态下用于观看电影和玩游戏等的操作部的可操作性能够进一步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构造成,联接部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联接轴插入到第一构件中,第二联接轴插入到第二构件中,并且第一壳体支撑部和第一构件中至少之一设置为多个,从而沿着第一壳体的第二方向在它们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并且将第一壳体支撑部和第一构件中另一个夹在中间。
在本发明中,设置在第一壳体处且供第一联接轴插入的第一壳体支撑部和设置在联接部处且供第一联接轴插入的第一构件中至少之一设置为多个,而第一壳体支撑部和第一构件中另一个被所述有多个的夹在中间。这样,由于第一联接轴的两个端部都可得到支撑,因此与第一联接轴的两端中仅一端被支撑的情况相比,第一联接轴所需的强度可以设定得低。
换言之,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一联接轴的直径可以是小的,因此联接部可以做得薄且小型化。在该状态下,联接部也可以形成为不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构造成使得第二构件从第一构件的表面突出。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二联接轴由从联接部的第一构件的表面突出的第二构件支撑,因此第一联接轴和第二联接轴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从而可以确保第一壳体的平面积较大。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构造成,第二构件具有从第一构件的表面延伸到相对于第一构件的表面的顶部的倾斜表面。
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二构件具有从第一构件的表面连续的倾斜表面,因此在横向打开状态下第二构件与使用者手指的干涉程度可以较小,从而提高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构造成,倾斜表面是凹入形状的弧形表面。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横向打开状态下第二构件与使用者手指的干涉程度得以最小化,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可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包括如下部件来构造:凹入部,设置在倾斜表面处;和凸出部,设置在第二壳体处,并能够插入到凹入部中,其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堆叠的闭合状态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联接轴相对旋转的纵向打开状态中的每个状态,凸出部插入到凹入部中,并且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联接轴相对旋转的横向打开状态,凸出部从凹入部拔出。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闭合状态和纵向打开状态中的每个状态设置在第二壳体处的凸出部插入到设置在构成联接部的第二构件的倾斜表面处的凹入部中,因此在闭合状态和纵向打开状态中的每个状态下第二壳体与联接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可靠地与第二旋转轴协作地保持。
换言之,在本发明中,由于在闭合状态和纵向打开状态中的每个状态下施加到第二旋转轴的载荷可以减小,因此可以减小第二旋转轴、支撑第二旋转轴的联接部和第二壳体的内部结构中的每个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第二旋转轴、支撑第二旋转轴的联接部和第二壳体中的每个所需的强度低,因此第二旋转轴的直径可以做得小,并且联接部和第二壳体中的每个的厚度可以做得小,从而可以使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整个构造小。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构造成,第一壳体支撑部设置为多个,第一构件夹在第一壳体支撑部之间。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一构件夹在多个第一壳体支撑部之间,因此第一壳体支撑部的端面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的侧端表面设置为同一平面。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例如为了从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堆叠的闭合状态转变为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联接轴相对旋转的纵向打开状态而将一按即开装置的操作按钮设置在第一联接轴的端部的情况下,即使当使用者在第一壳体被一只手保持的状态下用保持着第一壳体的那只手的手指按下一按即开装置的操作按钮时,操作按钮的周部,即,第一壳体支撑部的端面不跟随相对于第一壳体相对旋转的第二壳体。
因此,在本发明中,即使在一按即开装置的操作按钮设置在第一联接轴的端部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操作按钮的良好操作性。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构造成,用于保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的相对位置的保持单元容纳在第二构件内。
根据本发明,由于保持闭合状态的保持单元容纳在第二构件内,因此第一壳体或第二壳体的厚度可以做得小。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包括如下部件而构造出:第一接合部,设置在操作部所在的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的与联接到联接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和第二接合部,在设置于第二壳体的显示部的显示表面上设置在与第一接合部相对的位置,并能够与第一接合部接合,其中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之一是开口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另一个是插入到开口部中并能够与开口部接合的接合爪,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堆叠的闭合状态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联接轴相对旋转的纵向打开状态中的每个状态,开口部和接合爪不彼此接合,并且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联接轴相对旋转的横向打开状态,接合爪与开口部接合。
在本发明中,由于设置在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的第一接合部在闭合状态下不与设置在第二壳体的显示表面的第二接合部相互接合,因此在围绕第一联接轴打开以从闭合状态转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时没有障碍。
此外,在本发明中,在围绕第二联接轴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横向打开状态时,当第二壳体相对于第一壳体围绕第二联接轴开始旋转时,第一接合部与第二接合部接合。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强度,并可以稳定地实现横向打开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构造成,天线设置在第二壳体上的位于第一方向上的端部。
在本发明中,由于天线设置在第二壳体的第二联接轴侧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因此可以确保操作部的面积较大。此外,在横向打开状态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接收灵敏度和传输效率,因此可以提高通信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包括如下部件来构造:第一壳体,设置有操作部;第二壳体,设置有显示部;联接部,联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而能够旋转;第一联接轴,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纵向方向上旋转;和第二联接轴,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堆叠的闭合状态,第一联接轴与第二联接轴相比在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下侧,联接部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联接轴插入到第一构件中,第二联接轴插入到第二构件中,并且第二构件从第一构件的表面突出,并具有从第一构件的表面延伸到第二构件的顶部的倾斜表面。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二构件具有连续至顶部的倾斜表面,因此第二构件在横向打开状态下几乎不会与操作操作部的使用者的手指发生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通过包括如下部件来构造出:第一壳体,设置有操作部;第二壳体,设置有显示部;联接部,联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而能够旋转;第一联接轴,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纵向方向上旋转;和第二联接轴,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堆叠的闭合状态,第一联接轴与第二联接轴相比在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下侧,联接部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联接轴插入到第一构件中,第二联接轴插入到第二构件中,并且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心仅位于第二壳体侧。
在本发明中,由于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横向方向的中心仅位于第二壳体侧,因此第二构件在横向打开状态下几乎不会与操作操作部的使用者的手指发生干涉。
本发明的有利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这样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在横向打开状态,使用者的手指与联接部干涉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在横向打开状态下使用者的可操作性可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横向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纵向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联接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4中V-V位置的截面图。
图6是图4中VI-VI位置的截面图。
图7是示出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横向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纵向打开状态的透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参照附图解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横向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2是示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纵向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便携式电子装置的闭合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联接部的分解透视图,图5是图4中V-V位置的截面图,图6是图4中VI-VI位置的截面图,图7是示出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的分解透视图。
图1-3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作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便携式终端10包括矩形盒形状的第一壳体20、矩形盒形状的第二壳体30、以及用于联接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联接部40。
在便携式终端10中,第一壳体20和联接部40经由第一联接轴41联接,第二壳体30和联接部40经由第二联接轴42联接。
在下述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0的第一方向(第一壳体20和联接部40布置的方向)称为纵向方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一壳体20的第二方向称为横向方向,并且,与纵向方向和横向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为厚度方向。
在第二壳体30中,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厚度方向也以与第一壳体20的纵向方向、横向方向和厚度方向类似的方式分别被命名。
便携式终端10具有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相对地堆叠的闭合状态(图3所示的状态)、第二壳体30和联接部40相对于第一壳体20围绕第一联接轴41从闭合状态一体旋转的纵向打开状态(图2所示的状态)、以及第二壳体30相对于第一壳体20围绕第二联接轴42从闭合状态旋转的横向打开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
在第一壳体20中,操作表面20a设置有操作部21,该操作部21对应于在使用者使用该便携式终端10时被一只手或两只手把持的部分,并具有用于输入数字和字符的输入键组21a和用于执行各种设定和转换功能的功能键组21b。
第一壳体20在沿着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功能键组21b侧的端部)设置有一对第一壳体支撑部24a、24b,并在沿着纵向方向的另一端部的操作表面20a上设置有麦克风22。
麦克风22设置成,在便携式终端10置于纵向打开状态、从而便携式终端10用作电话时,采集使用者的声音。
第一壳体支撑部24a、24b在纵向方向上从第一壳体20的横向端表面突出,使得大致U形的端表面连续至第一壳体20的侧端表面,并且,沿着第一壳体20的横向方向经由槽口23在它们之间设置有预定的距离。
第一壳体支撑部24a、24b中的每个既不朝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突出,也不朝位于操作表面20a相反侧的外表面20b突出。
作为使便携式终端10从闭合状态转变为纵向打开状态的机构的一按即开装置(one-push opener)的操作按钮41a设置在第一壳体支撑部24a的端表面上。
一按即开装置是用于通过使挂在第一壳体20与联接部40之间的内置弹簧(未示出)从压缩状态释放到展开状态而使便携式终端10从闭合状态转变为纵向打开状态的机构。
在第一壳体20中,第一联接轴41的两端部分别由第一壳体支撑部24a、24b支撑。换言之,第一联接轴41沿着与第一壳体20和联接部40布置的纵向方向(第一方向)正交的横向方向(第二方向)且平行于操作表面20a设置在操作表面20a与位于操作表面20a相反侧的外表面20b之间。
这样,由于第一壳体20无需在操作表面20a上提供用于容纳第一联接轴41的突出部,因此操作表面20a可以是平的。
第二壳体30在显示表面30a上设置有诸如LCD的主显示部31,还在位于表面30a相反侧的外表面30b上设置有副显示部35,显示表面30a在闭合状态(图3的状态)下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相对。
主显示部31在纵向打开状态和横向打开状态下用作用于游戏和电视广播的显示屏。
第二壳体30在沿着显示表面30a的纵向方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声音部33,并且,还在沿着其纵向方向的另一个端部(联接部40侧)设置有凹陷32和天线37(参见图1),其中当终端在纵向打开状态下用作电话时,该声音部33紧靠使用者的耳朵,输出所传输的声音等。
天线36设置在第二壳体30内。
还如图4所示,联接部40包括大致为筒形的第一构件43,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构件的外侧的第二构件45,第一联接轴41穿入该第一构件43中。
第一构件43以如下方式构造成大致筒形:第一构件部分地具有表面43a,该表面43a在纵向打开状态和横向打开状态下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形成连续表面,而没有任何台阶等。
第一构件43可以容纳在位于第一壳体20的第一壳体支撑部24a、24b之间的槽口23内,并且通过插入第一联接轴41,其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20围绕第一联接轴41旋转。
第一构件43的形状和直径尺寸构造成,在便携式终端10的纵向打开状态或横向打开状态下不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突出。
对应于操作表面20a的表面形状,表面43a可以具有例如平表面、弧形表面或曲面等,显示部和操作按钮等可以单独地设置在表面43a上。
第二构件45的形状构造成以下述方式具有大致水滴形的端表面:第二构件沿着第一构件43的母线从表面43a突出到远离第一构件43的一个端表面的预定位置,并且还沿着第一构件43的径向方向突出,从而从第一构件43的表面43a连续地形成到第二构件45的顶部45a的倾斜表面45b。
即,第二构件45仅位于沿着横向方向从沿着第一壳体20的横向方向的长度的中心偏离的第二壳体30侧。倾斜表面45b构造成具有凹入形状的弧形表面。
第二构件45容纳在第二壳体30的凹陷32内,并被沿着第二壳体30的纵向方向的第二联接轴42枢转地支撑。
这样,在联接部40中,第一联接轴41和第二联接轴42以如下方式设置成所谓的双层次形式(double level fashion),即第一联接轴41和第二联接轴42沿着不同的平面设置,且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
换言之,在闭合状态下,第一联接轴41位于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厚度方向上比第二联接轴42靠下的下侧。
此外,使联接部40能够相对于第一壳体20围绕第一联接轴41旋转,且能够相对于第二壳体30围绕第二联接轴42旋转。
以此方式构造的联接部40在第二构件45的倾斜表面45b处设置有凹入部46。
凹入部46构造为朝向第一构件43的轴线形成的狭缝。固定到第二壳体30且从凹陷32露出的凸出部36a可以插入到该凹入部中(参见图1)。
还如图5所示,凸出部36a构造为由金属片形成的接合构件36的一部分。该凸出部36a具有能够插入到凹入部46中的大致板的形状,并在其一个主要表面处设置有接合凹入部36c。接合构件36联接到第二联接轴42并通过螺钉36b固定到第二壳体30的内部。
这样,在便携式终端10中,由于凸出部36a在闭合状态和纵向打开状态下插入到凹入部46中,因此可以确保在闭合状态和纵向打开状态下联接部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联接强度,并且可以减小施加到第二联接轴42的载荷。
还如图5所示,联接部40以如下方式构造:第一保持单元60容纳在第二构件内。第一保持单元60包括:圆孔46b,设置于一个内侧表面46a;圆筒形的空间47,连续至圆孔46b,并设置在第二构件45内;以及球形构件47a和弹簧47b,均容纳在空间47内。
空间47具有比圆孔46b的内径尺寸大的内径尺寸。球形构件47a的直径尺寸大于圆孔46b的内径尺寸且小于空间47的内径尺寸。
这样,球形构件47a因弹簧47b的弹性力而弹性地从内侧表面46a部分地突出,而不会从圆孔46b掉落到凹入部46中。
因此,在便携式终端10中,当使用者将终端从横向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爪构件36的凸出部36a插入到凹入部46中,同时通过使弹簧47b压缩而将球形构件47a推入圆孔46b中。这样,当凸出部36a的接合凹入部36c到达球形构件47a时,球形构件47a通过弹簧47b嵌合到接合凹入部36c中。
这样,在便携式终端10中,当使用者将终端从横向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第一保持单元60通过球形构件47a嵌合到接合凹入部36c中时产生的喀哒声来告知使用者从横向打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转变完成。此外,第一保持单元60保持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相对位置,使得只要没有施加定值或更大的力,就不会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横向打开状态。
返回图4,第二构件45设置有轴承孔45c,该轴承孔45c具有圆形截面,用于可旋转地且枢转地支承第二联接轴42。
第二联接轴42在其前端具有在周向方向上连续的凹槽42a。该前端部从轴承孔45c突出,使得凹槽42a露出。通过附接到凹槽42a的C环48,第二联接轴42插入到轴承孔45c中而不会从第二构件45掉落。
如图4和6所示,第二构件45设置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部分地连续至轴承孔45c的内周表面的弹簧容纳空间45d。该弹簧容纳空间45d在第二构件45的与第二壳体30侧相反的一侧开口。
作为第二保持单元70的一部分的平板形状的外板49a、第一板簧49b、第二板簧49c、平板形状的中间板49d、第三板簧49e和第四板簧49f顺序从轴承孔45c侧以堆叠的状态容纳在弹簧容纳空间45d内。
外板49a是具有高刚度的平板,其纵横方向的尺寸比在弹簧容纳空间45d与轴承孔45c之间连通的矩形形状的连通开口的纵横方向的尺寸大。
每个第一板簧49b和第二板簧49c是朝外板49a侧扩展的弧形形状的弹簧构件。第一和第二板簧49b、49c以第一板簧49b的外侧表面推压在外板49a上的状态堆叠。
中间板49d是具有高刚度的平板。
每个第三板簧49e和第四板簧49f是朝与中间板49d侧相反的一侧扩展的弧形形状的弹簧构件。第三和第四板簧49e、49f以第四板簧49f的外侧表面推压在弹簧容纳空间45d的内表面上的状态堆叠。
由于中间板49d设置在第二板簧49c和第三板簧49e之间,因此即使第二和第三板簧沿着中间板49d的表面方向在位置上相对偏移,也能够将定值或更大的弹性力传递给外板49a。
第一板簧49b、第二板簧49c、第三板簧49e和第四板簧49f总是通过外板49a从第二联接轴42的外侧朝轴线施加恒定的弹性力。
外板49a在横向打开状态下与第二联接轴42的外周表面母线接触,而在闭合状态和纵向打开状态下与第二联接轴42的平部分42b表面接触。
这样,在便携式终端10中,当使用者将终端从横向打开状态转变为闭合状态时,根据第二保持单元70的功能,使第二壳体30相对于第一壳体20围绕第二联接轴42旋转所需的力在外板49a与第二联接轴42的平部分42b表面接触时发生改变。因此,这种感觉告知使用者从横向打开状态到闭合状态的转变完成。此外,第二保持单元70保持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只要没有施加定值或更大的力,就不会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横向打开状态。
在以此方式构造的第二构件45中,弹簧容纳空间45d的开口和前述空间47的开口中的每个都由盖构件51覆盖。
盖构件51通过螺钉52附接到第二构件45的侧表面,并与第二联接轴42的端部一起由覆盖构件53覆盖。
如图7所示,设置于第一壳体20的第一接合部25包括接合爪61、用于保持接合爪61的保持部62、用于防止接合爪61从保持部62掉落的止动件63、以及第一壳体磁体64。
接合爪61具有从第一壳体20朝第二壳体30突出的第一突出部65和联接到第一突出部65且在与第一突出部相交的方向上延伸的第二突出部66。
设置于第二壳体30的第二接合部34包括:开口71;第一容纳部72,可旋转地设置在开口71内且容纳第一突出部65,磁体通过夹物模压而设置在第一容纳部72中;第二容纳部73,与第二壳体30一体地旋转,具有用于容纳第二突出部66的开口部73a;和复位弹簧74,使第二容纳部73旋转,以使第一容纳部72的开口的方向与第二容纳部73的方向对准。
因此,在便携式终端10中,在通过夹物模压而设置在第一容纳部72内的磁体的磁力的作用下,接合爪61在闭合状态下朝第二接合部34的方向突出。在该状态下,第一接合部25不与第二接合部34接合。
当第二壳体30从该状态围绕第二联接轴42旋转以横向打开时,第二容纳部73与第二壳体30一体旋转,从而开口部73a与接合爪61的第二突出部66接合并锁定接合爪61的第二突出部66。即,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4接合。
结果,由于第二壳体20的第一接合部25在闭合状态下不与第二壳体30的第二接合部34相互接合,因此在围绕第一联接轴41打开以从闭合状态转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时没有障碍。
此外,在围绕第二联接轴42打开以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横向打开状态时,当第二壳体30开始围绕第二联接轴42旋转时,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4接合。这样,可以获得足够的强度,并可以稳定地进行横向打开操作。
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以如下方式构造:在闭合状态,联接部40的表面43a连续至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并且联接部40的表面43a与第二壳体30的显示表面30a相对;在纵向打开状态,联接部40在联接部40的表面43a与第二壳体30的显示表面30a相对的状态下旋转,并且联接部40的表面43a和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在横向打开状态,联接部40的表面43a连续至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并且联接部40的表面43a和第二壳体30的显示表面30a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
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由于第一联接轴41设置在布置有第一壳体20的操作部21的操作表面20a与位于操作表面20a相反侧的外表面20b之间,因此联接部40可以形成为不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突出。
即,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联接部40不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突出,因此在横向打开状态下使用者的手指与联接部40干涉的可能性几乎不存在。因此,与背景技术相比,操作操作部21的使用者在横向打开状态下观看电影和玩游戏等的可操作性能够得到提高。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联接部40不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突出,因此可以确保操作部21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平面积的有效面积较大。因此,可以扩大操作按钮21a的尺寸及其布置间隔,从而设计自由度提高。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设置于第一壳体20的一对第一壳体支撑部24a、24b构造成将构成联接部40的第一构件43夹在中间,因此第一联接轴41的两个端部都可得到支撑。因此,与第一联接轴41的两端中仅一端被支撑的情况相比,第一联接轴41所需的强度可以设定得较低。
换言之,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第一联接轴41的直径可以做得小,因此可以使联接部40薄且小型化。在该状态下,联接部40也可以形成为不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突出。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构成联接部40的第一构件43的表面43a在横向打开状态下连续至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因此在横向打开状态下观看电影和玩游戏等的操作部21的可操作性能够进一步提高。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第一联接轴41和第二联接轴42通过构成联接部40的第一构件43和第二构件45分别沿着不同的平面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因此可以保证第一壳体20的平面积是大的。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第二构件45具有从第一构件43的表面43a连续至相对于第一构件43的表面43a的顶部的倾斜表面45b,因此在横向打开状态下第二构件45与使用者手指的干涉程度小,从而可以提高操作部21的可操作性。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第二构件45的倾斜表面45b具有凹入形状的弧形表面,因此在横向打开状态下可以使第二构件45与使用者手指的干涉程度最小,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操作部21的可操作性。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设置了凹入部46和能够在闭合状态、纵向打开状态和横向打开状态下插入凹入部46中且能够从凹入部46中移出的凸出部36a,因此确保了在闭合状态和纵向打开状态下第一壳体20与第二壳体30之间的联接强度,从而可以减小施加到第二联接轴42的载荷。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作为联接部的支撑部的第一构件43夹在一对第一壳体支撑部42a和42b之间,因此第一壳体支撑部42a和42b的端面可以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侧端面设置成同一平面。
换言之,根据便携式终端10,即使当使用者在第一壳体20被一只手保持的状态下用保持第一壳体20的那只手的手指按下一按即开装置的操作按钮41a时,操作按钮41a的周部,即第一壳体支撑部42a的端面,也不会跟随第二壳体30旋转。因此,可以获得操作按钮41a的良好操作性。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在闭合状态下保持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的相对位置的第一保持单元60和第二保持单元70容纳在第二构件45内,因此第一壳体20或第二壳体30的厚度可以做得小。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设置在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处的接合部25在闭合状态下不与设置在第二壳体30的显示表面30a处的第二接合部34相互接合,因此在围绕第一联接轴41打开以从闭合状态转变为纵向打开状态时没有任何障碍。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在围绕第二联接轴42打开以从闭合状态转变为横向打开状态时,第一接合部25与第二接合部34接合。因此,可以获得足够的强度,并且横向打开操作可以稳定地进行。
此外,根据便携式终端10,由于天线37设置在第二壳体30的位于第二联接轴42侧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因此可以保证操作部21的面积是大的。此外,在横向打开状态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接收灵敏度和传输效率,从而可以提高通信性能。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解释作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便携式终端10B。
图8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的横向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9是示出便携式终端的纵向打开状态的透视图,图10是示出便携式终端的闭合状态的透视图。
在上述第二实施例中,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的部分共有的部分用共同的标记表示,并省去重复的解释。
如图8-10所示,在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B中,一对第一构件44A、44B设置于联接部40B,第一壳体支撑部24B设置于第一壳体20,第一壳体支撑部24B夹在一对第一构件44A、44B之间。
此外,在便携式终端10B中,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设置在联接部40处的第二构件45的第二构件45B设置在第二壳体30处,并且,对应于第一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二壳体30处的凹陷32的凹陷52设置在联接部40处。
此外,在便携式终端10B中,第一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一壳体20处的第一接合部25设置在第二壳体30处,并且,第一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二壳体30处的第二接合部34设置在第一壳体20处。
根据上述第二实施例的便携式终端10B,由于第一联接轴41设置在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与位于操作表面20a相反侧的外表面20b之间,因此可以获得与上述第一实施例中类似的动作和效果。此外,由于第二构件45B没有设置在联接部40B处,因此第二构件45B可以进一步小型化,联接部40可以构造为不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突出。
根据本发明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不限于上述各个实施例,而是可以进行适当的变型和改进等。
例如,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作为示例解释了将第一构件43被一对第一壳体支撑部24a、24b夹在中间的形式,在第二实施例中作为示例解释了将第一壳体支撑部24B被一对第一构件44A、44B夹在中间的形式,但是本发明可以包含分别利用多个第一壳体支撑部和多个第一构件的形式。
此外,虽然联接部40的表面43a构造为连续至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而是联接部40的表面43a和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20a可以构造为具有不妨碍使用者手指的操作的形状。
例如,联接部40的表面43a可以构造为位于在第一壳体20的厚度方向上比第一壳体40的操作表面43a相对低的位置。
此外,只要使用者的手指对操作部进行操作的过程中不出现问题,联接部40的表面43a就可以构造为在第一壳体20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比第一壳体20的操作表面略高或相对低的位置。
此外,当联接部40的第二构件45构造为在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处于横向打开状态的状态下相对于第一壳体20的横向方向上的中心仅位于第二壳体30侧时,第二构件45可以构造成不具有倾斜表面。
在上述实施例中的每个实施例中,虽然解释了便携式终端用作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示例的例子,但是本发明总体上可以应用于其它便携式电子装置。
本申请基于2008年9月12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No.2008-234784),这里将其公开内容引入作为参考。
附图标记列表
10   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电子装置)
20   第一壳体
20a  操作表面
20b  外表面(位于操作表面相反侧的表面)
21   操作部
24   第一壳体支撑部
25   第一接合部
30   第二壳体
31   主显示部(显示部)
34   第二接合部
36a  凸出部
40   联接部
41   第一联接轴
42   第二联接轴
43   第一构件
43a  表面
45   第二构件
45a  顶部
45b  倾斜表面
46   凹入部
61   接合爪
60   第一保持单元(保持单元)
70   第二保持单元(保持单元)
73a  开口部

Claims (12)

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设置有操作部;
第二壳体,设置有显示部;
联接部,联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第一联接轴,为了联接第一壳体和联接部,该第一联接轴沿着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且平行于设置有操作部的操作表面,设置在操作表面与位于操作表面的相反侧的表面之间,第一壳体和联接部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和
第二联接轴,为了联接第二壳体和联接部,该第二联接轴设置成朝向不同于第一联接轴的方向的方向且设置在沿着第二方向从第一壳体的沿着第二方向的长度的中心偏移的位置,其中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堆叠的闭合状态,联接部的表面连续至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并且联接部的表面与第二壳体的设置有显示部的显示表面相对,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联接轴从闭合状态相对旋转的纵向打开状态,在联接部的表面与第二壳体的显示表面相对的状态下,联接部旋转,并且联接部的表面和操作表面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并且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联接轴从闭合状态相对旋转的横向打开状态,联接部的表面连续至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并且联接部的表面和第二壳体的显示表面朝向彼此不同的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
联接部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联接轴插入到第一构件中,第二联接轴插入到第二构件中,并且
第一壳体支撑部和第一构件中至少之一设置为多个,从而沿着第一壳体的第二方向在它们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并且将第一壳体支撑部和第一构件中另一个夹在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第二构件从第一构件的表面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第二构件具有从第一构件的表面延伸到相对于第一构件的表面的顶部的倾斜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倾斜表面是凹入形状的弧形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凹入部,设置在倾斜表面处;和
凸出部,设置在第二壳体处,并能够插入到凹入部中,其中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堆叠的闭合状态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联接轴相对旋转的纵向打开状态中的每个状态,凸出部插入到凹入部中,并且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联接轴相对旋转的横向打开状态,凸出部从凹入部拔出。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第一壳体支撑部设置为多个,第一构件夹在第一壳体支撑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用于保持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相对位置的保持单元容纳在第二构件内。
9.根据权利要求2-8中任一项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接合部,设置在第一壳体的操作表面的与联接到联接部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和
第二接合部,在设置于第二壳体的显示部的显示表面上设置在与第一接合部相对的位置,并能够与第一接合部接合,其中
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之一是开口部,第一接合部和第二接合部中另一个是插入到开口部中并能够与开口部接合的接合爪,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对堆叠的闭合状态以及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一联接轴相对旋转的纵向打开状态中的每个状态,开口部和接合爪不彼此接合,并且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围绕第二联接轴相对旋转的横向打开状态,接合爪与开口部接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其中,天线设置在第二壳体的位于第二联接轴侧的第一方向上的端部。
11.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设置有操作部;
第二壳体,设置有显示部;
联接部,联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而能够旋转;
第一联接轴,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和
第二联接轴,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堆叠的闭合状态,第一联接轴与第二联接轴相比在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下侧,
联接部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联接轴插入到第一构件中,第二联接轴插入到第二构件中,并且
第二构件从第一构件的表面突出,并具有从第一构件的表面延伸到第二构件的顶部的倾斜表面。
12.一种便携式电子装置,包括:
第一壳体,设置有操作部;
第二壳体,设置有显示部;
联接部,联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从而能够旋转;
第一联接轴,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第一方向上旋转;和
第二联接轴,能够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在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旋转,其中
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堆叠的闭合状态,第一联接轴与第二联接轴相比在第一壳体的厚度方向上位于下侧,
联接部包括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第一联接轴插入到第一构件中,第二联接轴插入到第二构件中,并且
第二构件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横向方向的中心仅位于第二壳体侧。
CN2009801352471A 2008-09-12 2009-05-28 便携式电子装置 Pending CN1021504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34784/08 2008-09-12
JP2008234784A JP4454676B2 (ja) 2008-09-12 2008-09-12 携帯電子機器
PCT/JP2009/002374 WO2010029661A1 (ja) 2008-09-12 2009-05-28 携帯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50414A true CN102150414A (zh) 2011-08-10

Family

ID=420049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352471A Pending CN102150414A (zh) 2008-09-12 2009-05-28 便携式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64363A1 (zh)
JP (1) JP4454676B2 (zh)
CN (1) CN102150414A (zh)
WO (1) WO201002966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91560A (ja) * 2009-10-21 2011-05-06 Panasonic Corp 表示デバイス保持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1125A (ja) * 2004-09-29 2006-04-13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6233998A (ja) * 2005-02-22 2006-09-07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の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CN101140008A (zh) * 2006-09-05 2008-03-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JP4064443B1 (ja) * 2007-06-15 2008-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24709A (ja) * 1985-11-26 1987-06-06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磁撹拌装置用水冷巻線
JP4284528B2 (ja) * 2004-03-26 2009-06-24 ソフトバンクモバイル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装置及びヒンジ部
JP2005348096A (ja) * 2004-06-03 2005-1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折畳式携帯無線機
JP4286735B2 (ja) * 2004-07-08 2009-07-0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携帯機器
KR20070065189A (ko) * 2005-12-19 2007-06-2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힌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모바일 기기
EP2159995A4 (en) * 2007-06-15 2011-12-07 Panasonic Corp PORTABLE TERMINAL
JP4985278B2 (ja) * 2007-09-27 2012-07-25 Necカシオモバイル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ヒンジ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01125A (ja) * 2004-09-29 2006-04-13 Kyocera Corp 携帯電子機器
JP2006233998A (ja) * 2005-02-22 2006-09-07 Kato Electrical Mach Co Ltd 携帯機器のヒンジ装置及び携帯電話機
CN101140008A (zh) * 2006-09-05 2008-03-12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铰链结构
JP4064443B1 (ja) * 2007-06-15 2008-03-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携帯端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64363A1 (en) 2011-07-07
JP2010068407A (ja) 2010-03-25
WO2010029661A1 (ja) 2010-03-18
JP4454676B2 (ja) 2010-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398940B1 (en)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DE19956708B4 (de) Tragbares Funktelefon vom Typ einer Armbanduhr
US7869834B2 (en) Mobile terminal
EP1507387B1 (en) Hinge unit for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0479638C (zh) 用于移动终端的双轴铰链装置及其安装机构
CN1798180B (zh) 机身转动式便携终端
EP1507388B1 (en) Foldable mobile phone with one touch opening function
EP1569420A2 (en) Hinge for split keyboards of a portable communication and gaming device
JP2008244542A (ja) 携帯端末
KR20030058623A (ko) 힌지 스타일러스와 보조 입력장치를 구비한 단말기
CN101124807A (zh) 用于移动通信设备的带有两个输入装置的可旋转模块
CN101277321B (zh) 移动终端
CN102150414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
KR20110022365A (ko) 2 개의 힌지축을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KR20050066671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폴더 이중회전 개폐장치
KR20030003056A (ko) 휴대형 단말기
EP1843557B1 (en) Hinge device for portable wireless terminal
KR100630136B1 (ko) 힌지 장치 및 그를 구비하는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05051655A (ja) 折畳み型電子機器及びそのヒンジ機構
KR100650984B1 (ko) 전자기기용 개폐장치
KR20060068881A (ko) 로터리 힌지
KR20040034233A (ko) 외부조작이 가능한 휴대용 단말기
JP2004502348A (ja) 電子装置の各種機能のナビゲーション選択装置
JP2010068540A (ja) 携帯電子機器
JP2010068541A (ja) 携帯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810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