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2762B - 线性同步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线性同步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2762B
CN102142762B CN201110035030.2A CN201110035030A CN102142762B CN 102142762 B CN102142762 B CN 102142762B CN 201110035030 A CN201110035030 A CN 201110035030A CN 102142762 B CN102142762 B CN 1021427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magnetic pole
synchronous motor
pole piece
linear synchrono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503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2762A (zh
Inventor
唐玉琪
杉田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o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o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o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o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427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7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27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76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 H02K41/031Synchronous motors; Motors moving step by step; Reluctance motors of the permanent magnet typ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5/10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 H02K15/105Applying solid insulation to windings, stators or rotors to the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9/00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 H02K9/19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r ventilating for machines with closed casing and closed-circuit cooling using a liquid cooling medium, e.g. oil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magnetic stationary parts on to, or to, the sta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22Rotating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28Means for mounting or fastening rotating magnetic parts on to, or to, the rotor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8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near Motor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制造铁心单元、而且能够降低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成本并减轻线性同步电动机的重量的线性同步电动机。所述线性同步电动机具备由导磁性材料形成且以轴为中心包围铁心单元(25)的周围的框架部件(39)。通过框架部件(39)构成将多个磁极部(31、33、35)磁连结的磁轭。框架部件(39)由螺纹紧固于铁心单元(25)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和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构成。

Description

线性同步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子相对于定子进行直线运动的线性同步电动机。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1-286122号公报中公开有具有定子和相对于该定子进行直线运动的动子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动子具备沿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直动轴和由固定在该直动轴上的多个永磁体构成的永磁体列。定子具备:多个绕组,该多个绕组通过将绕组导体以包围动子周围的方式卷绕成环状而形成;铁心单元,该铁心单元中形成有收容该多个绕组的槽。铁心单元通过将由切削加工形成的多个铁心分割体沿轴线方向组合而构成。在该线性同步电动机中,将多个铁心分割体组合而构成具备磁轭的铁心单元。然而组合的结果是,构成磁轭时,铁心分割体的形状复杂,存在制造成本升高的问题。而且通过切削加工形成铁心分割体时,由于产生涡流,而存在效率差的问题。 
若考虑涡流产生的损失,则优选铁心单元中,分别形成多个磁极部和磁轭,将多张磁性钢板层叠而构成多个磁极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86122号公报 
然而,在分别形成磁极部和磁轭时,线性同步电动机的重量与以往相比几乎未改变,制造成本也未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成本并减轻线性同步电动机的重量的线性同步电动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以上述目的为基础,提供一种容易向将动子支承为相对于定子往复移动自如的滑动轴承注入润滑油的线性同步电动机。 
本发明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具备第一组件和第二组件。第一组件具备轴 及由安装在该轴上的多个永磁体构成的一个以上的永磁体列。第二组件具备多个绕组和铁心单元。多个绕组通过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环状而形成,沿轴的轴线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且以包围轴的周围的方式配置。铁心单元具有:多个磁极部,该多个磁极部通过将多张磁性钢板层叠而构成,具有与永磁体列隔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的磁极面且以包围轴的周围的方式与轴同心配置;磁轭,该磁轭将多个磁极部磁连结。多个磁极部沿轴线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磁极部间形成配置一个绕组的空间。并且,第一及第二组件中的一方作为动子使用,第一及第二组件中的另一方作为定子使用。在本发明中,具备由导磁性材料形成且以轴为中心包围铁心单元的周围的框架部件。并且,多个磁极部与框架部件磁连结,而框架部件构成磁轭。框架部件相当于罩部件。需要说明的是,框架部件作为磁轭起作用即可,可以是包围铁心单元的周围整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包围局部(未包围铁心单元的一部分)的结构。而且,所谓“框架部件构成磁轭”是指包含框架部件整体构成磁轭的情况和框架部件的一部分构成磁轭的情况这两者。而且,可以多个磁极部的全部通过层叠多张磁性钢板而构成,也可以多个磁极部的一部分通过层叠多张磁性钢板而构成。 
如本发明所示,当包围铁心单元的周围的框架部件作为将多个磁极部磁连结的磁轭起作用时,无需像以往那样使用重量重的磁轭专用部件。因此,能够降低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成本并减轻线性同步电动机的重量。 
可以在第二组件中设置与轴平行配置、沿与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贯通铁心单元且固定于铁心单元的至少一根滑动轴。这种情况下,在第一组件中设置将至少一根滑动轴的两端部支承为能够滑动的至少一组滑动轴承。需要说明的是,在此所谓“滑动轴承”是指将滑动轴支承为相对于铁心单元(被支承部)能够沿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线性引导件等轴承。如此,滑动轴经由滑动轴承能够滑动地支承在第一组件(定子)上。因此,第二组件与滑动轴一起滑动。此外,也可以将滑动的滑动轴直接用作线性同步电动机的输出轴。 
如上所述构成时,能够通过一组连结部件将至少一组滑动轴承中的各滑动轴承与具备永磁体列的轴的端部连结。如此,能够使滑动轴承由第一组件(定子)的轴支承。而且,通过在连结部件上设置滑动轴承,能够将 滑动轴承配置在第一组件的外部。因此,能够容易向滑动轴承注入润滑油。 
以具有筒形状的方式构成滑动轴时,可以构成为在滑动轴的中空的内部流过对多个绕组进行冷却的水等冷却介质的结构。此外,可以在滑动轴的中空的内部直接流过冷却介质,也可以在滑动轴的中空的内部配置冷却管而使冷却介质在该冷却管中流动。如此,能够利用滑动轴而容易地对多个绕组进行冷却。 
可以构成为,框架部件由螺纹紧固于铁心单元的多个分割框架部件构成。如此,通过安装多个分割框架部件,能够容易地在铁心单元的周围配置框架部件。 
可以构成为,多个分割框架部件包括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和第二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该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与铁心单元的外周面抵接,该第二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跨两个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的对接部配置且与两个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一起螺纹紧固于铁心单元。如此,由于第二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跨两个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的对接部配置,因此能够防止由于形成于对接部的间隙的存在而框架部件的磁阻增大的情况。 
可以构成为,多个磁极部具备至少一个被连结部分,多个磁极部配置成至少一个被连结部分沿轴排列而构成至少一个被连结部分列。这种情况下,能够将上述的至少一根滑动轴贯通构成被连结部分列的多个被连结部分配置。如此,能够使用滑动轴将多个磁极部定位而连结。 
可以构成为,多个磁极部包括位于轴线方向两端的一对端部磁极部和位于一对端部磁极部之间的一个以上的中间磁极部。这种情况下,框架部件螺纹紧固于一对端部磁极部即可。如此,能够简单地将框架部件安装于铁心单元。 
可以构成为,在框架部件与多个绕组之间形成由绝缘模制树脂构成的模制部。 
附图说明
图1是在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在以轴的轴线为中心90°的角度范围内局部剖开的状态下所示出的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4(A)~(C)是图1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绕线管的俯视图、主视图及纵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输出侧端部磁极部的俯视图。 
图6是图1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的俯视图。 
图7是图1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中间磁极部的俯视图。 
图8(A)~(C)是图1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后视图。 
图9(A)~(C)是图1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后视图。 
图10是在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在以轴的轴线为中心90°的角度范围内局部剖开的状态下所示出的图。 
图11是图10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左侧视图。 
图12是图10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右侧视图。 
图13是图10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中间磁极部的俯视图。 
图14(A)及(B)是图10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筒体的左侧视图及主视图。 
图15(A)~(C)是图10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第一种类第一分割框架部件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后视图。 
图16(A)~(C)是图10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第一种类第二分割框架部件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后视图。 
图17是图10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第二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的主视图。 
图18是图10所示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使用的第二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的主视图。 
符号说明: 
1第一组件 
3第二组件 
5轴 
7永磁体列 
9A、9B第一及第二连结部件 
11A、11B、11C、11D第一~第四滑动轴承 
23A~23F绕组 
25铁心单元 
31输出侧端部磁极部 
33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 
35中间磁极部 
37A、37B第一及第二滑动轴 
39框架部件 
61A第一分割框架部件 
61B第二分割框架部件 
75模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例。图1~图3是本发明的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主视图、左侧视图及右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示出在以轴5的轴线为中心90°的角度范围内局部剖开的状态。如图1所示,本例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具有作为定子使用的第一组件1和作为动子使用的第二组件3。第一组件1具有轴5、永磁体列7、第一及第二连结部件9A、9B、第一~第四滑动轴承11A、11B、11C、11D和被检测用永磁体13。轴5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细长圆筒形。永磁体列7由与轴5的外周嵌合而沿轴5的轴线方向排列的八个圆环状的永磁体17构成。八个永磁体17具有被磁化成在轴5的径向的外表面出现N极的四个圆环状的永磁体和被磁化成在轴5的径向的外表面出现S极的四个圆环状的永磁体。并且,八个永磁体17配置成N极和S极沿轴线方向交替排列。在本例中,将圆弧状的六个永磁体片配置成沿轴5的周向排列而构成一个永磁体17。永磁体片通过粘接剂固定在轴5上。此外,永磁体可以如本例这样直接安装在轴5的外周,也可以间接安装在轴5的外周。例如, 也可以在轴5的外周固定磁体安装部,并在该磁体安装部固定永磁体列(多个永磁体)。 
第一连结部件9A由铝构成,如图2所示,在中央部通过四个螺钉15连结有轴5的一方的端部。而且,在第一连结部件9A的两端部通过螺钉18分别安装有第一及第三滑动轴承11A、11C。由此,第一及第三滑动轴承11A、11C和轴5的一方的端部通过第一连结部件9A连结。第二连结部件9B也由铝构成,如图3所示,在中央部通过四个螺钉19连结有轴5的另一方的端部。而且,在第二连结部件9B的两端部通过螺钉21分别安装有第二及第四滑动轴承11B、11D。由此,第二及第四滑动轴承11B、11D和轴5的另一方的端部通过第二连结部件9B连结。 
如图1所示,第二组件3具有六个绕组23A~23F和铁心单元25。六个绕组23A~23F通过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环状而形成,沿轴5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且以包围轴5周围的方式配置。在六个绕组23A~23F中流过相位以电角计各错开120°的三相励磁电流(U、V、W)。具体来说,在六个绕组23A~23F中分别流过U相、-U相、-V相、V相、W相、-W相的励磁电流。绕组23A~23F分别收纳于图4(A)~(C)所示的绕线管27。绕线管27由将绕组23A~23F与后述的磁极部(31、33、35)绝缘的绝缘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绕线管27具有:在中央部供轴5贯通的筒部27a;一体设置在筒部27a的两端而沿与轴5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的一对凸缘部27b。为了将绕组(23A~23F)的卷绕起始的引出线向绕线管27的凸缘部27b的径向外侧引出而在一对凸缘部27b中的一方的凸缘部形成有沿径向延伸的槽部27c。并且,在一方的凸缘部27b上一体形成有将槽部27c形成在内部并向离开另一方的凸缘部27b的方向鼓出的鼓出部27d。鼓出部27d内收纳有从槽部27c引出的卷绕起始的引出线。将绕组23A~23F收纳在内部的绕线管27具有在后述的五个中间磁极部35被定位固定后能够插入到相邻的两个磁极部(31、33、35)之间的形状及尺寸。 
如图1所示,铁心单元25具有托架衬套29、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五个中间磁极部35。托架衬套29通过对非磁性的铝等实施切削加工而形成。托架衬套29呈环状,并与输出侧端部磁 极部31的凹部41c嵌合。在托架衬套29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5贯通的贯通孔29a。 
如图5所示,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具有轮廓大致矩形形状的主体部41和在图5的纸面中位于主体部41的上下方向的一对被连结部分43。而且,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通过对规定厚度的磁性钢材实施切削加工而形成。在主体部41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5贯通的贯通孔41a。因此,一对被连结部分43以轴5为中心对置。并且,贯通孔41a的内周壁面构成与永磁体列7隔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的磁极面41b。磁极面41b构成为随着从相邻的中间磁极部35沿轴线方向离开而与永磁体列7之间的间隙尺寸增大(图1)。而且,在主体部41的托架衬套29侧的面上形成有将托架衬套29嵌合而进行安装的凹部41c。在一对被连结部分43的中央形成有与后述的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分别嵌合的贯通孔43a。在一对被连结部分43上通过螺钉45分别固定有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图1)。 
如图6所示,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具有轮廓大致矩形形状的主体部47和在图6的纸面中位于主体部47的上下方向的一对被连结部分49。而且,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通过对规定厚度的磁性钢材实施切削加工而形成。如图1所示,在主体部47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5贯通的贯通孔47a。因此,一对被连结部分49以轴5为中心对置。并且,贯通孔47a的内周壁面构成与永磁体列7隔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的磁极面47b。磁极面47b构成为随着从相邻的中间磁极部35沿轴线方向离开而与永磁体列7之间的间隙尺寸增大(图1)。而且,如图6所示,在主体部47上形成有供多个绕组23A~23F的引线成束而构成的引线束贯通的贯通孔47c。而且,如图1所示,在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的外表面上固定有霍尔元件51。在轴5上与霍尔元件51对置地设有被检测用永磁体13。并且,通过霍尔元件51和被检测用永磁体13进行磁极检测。在一对被连结部分49的中央形成有与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分别嵌合的贯通孔49a。在一对被连结部分49上通过螺钉52分别固定有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图1)。 
如图7所示,五个中间磁极部35具有轮廓大致矩形形状的主体部53和在图7的纸面中位于主体部53的上下方向的一对被连结部分55。中间 磁极部35通过分别将多张磁性钢板沿轴5的轴线方向层叠而构成。如图1所示,五个中间磁极部35在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与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之间沿轴线方向排列配置。在主体部53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5贯通的贯通孔53a。因此,一对被连结部分55以轴5为中心对置。并且,贯通孔53a的内周面构成与永磁体列7隔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的磁极面。在主体部53的角部形成有供树脂和引线贯通的引线贯通孔53b。在贯通孔53a与引线贯通孔53b之间形成有与绕线管27的鼓出部27d嵌合的绕线管嵌合槽53c。绕线管嵌合槽53c与引线贯通孔53b连通。在第一一对被连结部分55的中央形成有与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分别嵌合的贯通孔55a。 
在本例中,如图1所示,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五个中间磁极部35及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沿轴线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磁极部(31、33、35)之间形成配置一个绕组(23A~23F)的空间。并且,在本例中,由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及五个中间磁极部35构成多个磁极部,多个磁极部以包围轴5周围的方式与轴5同心配置。而且,由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和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构成位于多个磁极部的轴线方向两端的一对端部磁极部。而且,五个中间磁极部35构成多个磁极部(31、33、35)的主要部分。 
在将托架衬套29、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五个中间磁极部35及六个绕组23A~23F组合的状态下,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的一对被连结部分43、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的一对被连结部分49及五个中间磁极部35的一对被连结部分55沿轴5排列而构成一对被连结部分列57(图1)。分别构成一对被连结部分列57的一对被连结部分(43、49、55)被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分别贯通。 
固定于铁心单元25的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通过不锈钢成形,具有圆筒形。根据需要,可以在圆筒形的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的中空的内部流过对绕组23A~23F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水)。并且,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沿与轴5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贯通铁心单元25,从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及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向轴线方向的两侧突出。第一滑动轴37A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及第二滑动轴承11A、11B嵌合。而且,第二滑动轴37B的两端分别与第三及第四滑动轴承11C、11D嵌合。 因此,第一滑动轴37A由一组滑动轴承(第一及第二滑动轴承11A、11B)支承为能够滑动,第二滑动轴37B由另一组滑动轴承(第三及第四滑动轴承11C、11D)支承为能够滑动。通过该支承结构,第一组件1的轴5被定位在铁心单元25的中心的贯通孔(41a、47a等)的中心。而且,在第二滑动轴37B上嵌合有螺旋弹簧59。螺旋弹簧59以与第二滑动轴37B嵌合的状态配置在铁心单元25与第二连结部件9B之间。螺旋弹簧59在铁心单元25接近第二连结部件9B时,蓄积使铁心单元25从第二连结部件9B离开的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以铁心单元25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配置线性同步电动机时,通过使第二连结部件9B位于下方,在螺旋弹簧59的作用力下,能够防止铁心单元25向第二连结部件9B侧落下的情况。此外,在第一滑动轴37A中,当然也能够在铁心单元25与第二连结部件9B之间配置螺旋弹簧。 
在铁心单元25的外周配置有框架部件39。框架部件39具有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和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第一及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A、61B都由厚度尺寸2mm的导磁性材料形成。如图8(A)~(C)所示,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覆盖图1~图3中位于上方的铁心单元25的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与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之间的上半部的大部分。此外,图8(A)~(C)是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后视图。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具有:与多个磁极部(31、33、35)的主体部(41、47、53)的半部分抵接的一对侧部63;将一对侧部63连结并与一对被连结部分(43、49、55)中的一方的被连结部分抵接的连结部65。在侧部63的一对缘部分别形成有四个贯通孔63a。并且,通过贯通贯通孔63a而与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的螺纹孔31a(图5)及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的螺纹孔33a(图6)螺合的螺钉67(图2、图3),将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螺纹紧固在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及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如此,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将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及五个中间磁极部35磁连结。 
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也具有与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相同的结构。如图9(A)~(C)所示,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覆盖图1~图3中位于下方的铁心单元25的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与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 之间的下半部的大部分。此外,图9(A)~(C)是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后视图。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具有:与多个磁极部(31、33、35)的主体部(41、47、53)的半部分抵接的一对侧部69;将一对侧部69连结并与一对被连结部分(43、49、55)中的另一方的被连结部分抵接的连结部71。在侧部69的一对缘部分别形成有四个贯通孔69a。并且,通过贯通贯通孔69a而与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的螺纹孔31b(图5)及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的螺纹孔33b(图6)螺合的螺钉73(图1~图3),将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螺纹紧固在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及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如此,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也将输出侧端部磁极部31、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33及五个中间磁极部35磁连结。通过以上结构,由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和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构成的框架部件39以轴5为中心包围铁心单元25的周围,构成与多个磁极部(31、33、35)磁连结的磁轭。如图2及图3所示,在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与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之间形成有沿轴5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空隙部G1、G2。而且,在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及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与绕组23A~23F之间形成有由绝缘模制树脂构成的模制部75(图1)。在本例中,在将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及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安装于铁心单元25的状态下,在第一分割框架部件61A及第二分割框架部件61B内填充绝缘模制树脂。因此,在填充绝缘模制树脂时,能够简化模制成形模具。一对空隙部G1、G2中的一方的空隙部G1构成制造第二组件3时填充绝缘模制树脂的注入口。一对空隙部G1、G2中的另一方的空隙部G2构成填充绝缘模制树脂时的排气口。 
在本例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第二组件3的铁心单元25相对于第一组件1的轴5沿轴线方向移动时,第一滑动轴37A在第一及第二滑动轴承11A、11B上滑动,第二滑动轴37B在第三及第四滑动轴承11C、11D上滑动。 
根据本例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包围铁心单元25周围的框架部件39作为将多个磁极部(31、33、35)磁连结的磁轭发挥作用。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使用重量重的磁轭专用部件。其结果是,能够降低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成本并减轻线性同步电动机的重量。而且,能够使用第一及第二滑 动轴37A、37B作为输出轴。 
此外,在上述中,示出了使用两根滑动轴(第一及第二滑动轴37A、37B)的例子,但滑动轴也可以为一根或三根以上。 
另外,在上述中,使用具备永磁体列的第一组件1作为定子,并使用具备多个绕组的第二组件3作为动子,但也可以使用具备永磁体列的第一组件1作为动子,并使用具备多个绕组的第二组件3作为定子。在使用具备永磁体列的第一组件1作为动子的情况下,能够减轻动子的重量。 
图10~图12是本发明的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主视图、左侧视图及右侧视图。此外,图10示出在以轴105的轴线为中心90°的角度范围内局部剖开的状态。如图10所示,本例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具有作为动子使用的第一组件101和作为定子使用的第二组件103。第一组件101具有轴105、永磁体列107、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第一及第二连结部件111A、111B和被检测用永磁体113。轴105具有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细长圆筒形,沿轴线方向进行往复移动。永磁体列107由与轴105的外周嵌合而沿轴105的轴线方向排列的八个圆环状的永磁体115构成。八个永磁体115具有被磁化成在轴105的径向的外表面出现N极的四个圆环状的永磁体和被磁化成在轴105的径向的外表面出现S极的四个圆环状的永磁体。并且,八个永磁体115配置成N极和S极沿轴线方向交替排列。在本例中,将圆弧状的六个永磁体片配置成沿轴105的周向排列而构成一个永磁体115。永磁体片通过粘接剂固定在轴105上。 
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由不锈钢形成,具有细长圆柱形。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配置成与轴105平行延伸,经由第一及第二连结部件111A、111B与轴105连结。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通过后述的配置在一对筒体139内的滑动轴承161分别支承为能够滑动。通过该支承结构,第一组件101的轴105被定位在第二组件103的中心。而且,在第二引导轴109B上嵌合有螺旋弹簧110。螺旋弹簧110以与第二引导轴109B嵌合的状态配置在后述铁心单元127与第二连结部件111B之间。螺旋弹簧110在第二连结部件111B接近铁心单元127时,蓄积使第二连结部件111B从铁心单元127离开的方向的作用力。因此,在以轴105沿上下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配置线性同步电动机时,通过使第二连结部件 111B位于上方,在螺旋弹簧110的作用力下,能够防止第二连结部件111B向铁心单元127侧落下的情况。此外,在第一连结部件111A中,当然也可以在铁心单元127与第二连结部件111B之间配置螺旋弹簧。 
第一连结部件111A由铝构成,如图11所示,在中央部通过四个螺钉117连结有轴105的一方的端部。而且,在第一连结部件111A的两端部通过螺钉119连结有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各自的一方的端部。第二连结部件111B也由铝构成,如图12所示,在中央部通过四个螺钉121连结有轴105的另一方的端部。而且,在第二连结部件111B的两端部通过螺钉123连结有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各自的另一方的端部。由此,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和轴105通过第一及第二连结部件111A、111B连结。 
第二组件103具有六个绕组125A~125F和铁心单元127。六个绕组125A~125F通过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环状而形成,沿轴105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且以包围轴105周围的方式配置。在六个绕组125A~125F中流过相位以电角计各错开120°的三相励磁电流(U、V、W)。具体来说,在六个绕组125A~125F中分别流过U相、-U相、-V相、V相、W相、-W相的励磁电流。绕组125A~125F分别收纳于与图4(A)~(C)所示的绕线管27相同的绕线管129。 
铁心单元127具有端托架131、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五个中间磁极部137。端托架131通过对非磁性的铝等实施切削加工而形成。如图10所示,在端托架131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105贯通的贯通孔131a。而且,在端托架131的两端部形成有供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分别贯通的贯通孔131b。 
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具有位于中央的主体部141和位于主体部141的上下方向的一对被连结部分143(在图10中,下方的被连结部分143由框架部件163覆盖),通过对规定厚度的磁性钢材实施切削加工而形成。在主体部141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105贯通的贯通孔141a。因此,一对被连结部分143以轴105为中心对置。并且,贯通孔141a的内周壁面构成磁极面141b。磁极面141b构成为随着从相邻的中间磁极部137沿轴线方向离开而与永磁体列107之间的间隙尺寸增大。在一对被连结部分143的 中央形成有供一对筒体139分别贯通的贯通孔143a。 
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具有位于中央的主体部145和位于主体部145的上下方向的一对被连结部分147(在图10中,下方的被连结部分147由框架部件163覆盖),通过对规定厚度的磁性钢材实施切削加工而形成。在主体部145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105贯通的贯通孔145a。因此,一对被连结部分147以轴105为中心对置。并且,贯通孔145a的内周壁面构成磁极面145b。磁极面145b构成为随着从相邻的中间磁极部137沿轴线方向离开而与永磁体列107之间的间隙尺寸增大。在一对被连结部分147的中央形成有供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分别贯通的贯通孔147a。在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的外表面上固定有霍尔元件149。在轴105上与霍尔元件149对置地设有被检测用永磁体113。并且,通过霍尔元件149和被检测用永磁体113进行磁极检测。 
如图13所示,五个中间磁极部137具有轮廓大致矩形形状的主体部151和在图13的纸面中位于主体部151的上下方向的一对被连结部分153。中间磁极部137通过分别将多张磁性钢板沿轴105的轴线方向层叠而构成。如图10所示,五个中间磁极部137在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与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之间沿轴线方向排列配置。在主体部151的中央部形成有供轴105贯通的贯通孔151a。因此,一对被连结部分153以轴105为中心对置。并且,贯通孔151a的内周面构成与第一组件101的永磁体列107隔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的磁极面。在主体部151的角部形成有贯通孔151b。在贯通孔151a与贯通孔151b之间形成有与绕线管129的鼓出部(参照图4(A)~(C)的符号27d)嵌合的绕线管嵌合槽151c。绕线管嵌合槽151c与贯通孔151b连通。在一对被连结部分153的中央形成有与一对筒体139分别嵌合的贯通孔153a。 
在本例中,如图10所示,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五个中间磁极部137及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沿轴线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从而在相邻的两个磁极部(133、135、137)之间形成配置一个绕组(125A~125F)的空间。并且,在本例中,由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及五个中间磁极部137构成多个磁极部。而且,由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和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构成位于多个磁极部的轴线方向两 端的一对端部磁极部。而且,五个中间磁极部137构成多个磁极部(133、135、137)的主要部分。 
在将端托架131、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五个中间磁极部137及六个绕组125A~125F组合的状态下,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的一对被连结部分143、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的一对被连结部分147及五个中间磁极部137的一对被连结部分153沿轴105排列而构成一对被连结部分列155(图10)。分别构成一对被连结部分列155的一对被连结部分(143、147、153)通过一对筒体139分别连接。 
如图14(A)及(B)所示,固定于铁心单元127的一对筒体139均通过磁性材料一体成形,且具有圆筒形。如图14(A)所示,在一对筒体139的两端各形成有四个螺纹孔139a。并且,一对筒体139沿与轴105的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贯通铁心单元127,各自的两端与端托架131和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抵接。而且,一对筒体139与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的贯通孔143a的内周面和五个中间磁极部137的贯通孔153a的内周面抵接。一对筒体139各自的一方的端部与端托架131通过螺钉157(图11)固定,该螺钉157贯通形成在端托架131上的未图示的贯通孔而与筒体139的螺纹孔139a螺合。而且,一对筒体139各自的另一方的端部与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通过螺钉159(图12)固定,该螺钉159贯通形成在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上的未图示的贯通孔而与筒体139的螺纹孔139a螺合。如图10所示,在一对筒体139的内部配置有分别将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支承为能够滑动的两个滑动轴承161。 
如图10及图12所示,在铁心单元127的外周配置有框架部件163。框架部件163具有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和第二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7A、167B)。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包括相互隔开间隔配置的第一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5A和第一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B。第一种类的第一及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都由厚度尺寸1.2mm的磁性材料形成,并与铁心单元127的外周面抵接。如图15(A)~(C)所示,第一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5A覆盖图10及图12中位于上方的铁心单元127的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与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之间的上半部的大部分。此外,图15(A)~ (C)是第一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5A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后视图。第一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5A具有:与多个磁极部(133、135、137)的主体部(141、145、151)的上半部抵接的一对侧部169A、169B;将一对侧部169A、169B连结并与一对被连结部分(143、147、153)中的一方的被连结部分抵接的连结部171。在一对侧部169A、169B中的一方的侧部169A的缘部形成有四个贯通孔169c。在一对侧部169A、169B中的另一方的侧部169B的缘部也形成有四个贯通孔169d。 
第一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B也具有与第一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5A相同的结构。如图16(A)~(C)所示,第一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B覆盖图10~图12中位于下方的铁心单元127的输出侧端部磁极部133与输出相反侧端部磁极部135之间的下半部的大部分。此外,图16(A)~(C)是第一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B的主视图、右侧视图及后视图。第一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B具有:与多个磁极部(133、135、137)的主体部(141、145、151)的下半部抵接的一对侧部173A、173B;将一对侧部173A、173B连结并与一对被连结部分(143、147、153)中的一方的被连结部分抵接的连结部175。在一对侧部173A、173B中的一方的侧部173A的缘部形成有四个贯通孔173c。在一对侧部173A、173B中的另一方的侧部173B的缘部也形成有四个贯通孔173d。 
如图12所示,在第一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5A与第一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B之间形成有沿轴105延伸的方向延伸的一对空隙部G11、G12。在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与绕组125A~125F之间形成有由绝缘模制树脂构成的模制部177(图10)。在本例中,在将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安装于铁心单元127的状态下,在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内填充绝缘模制树脂。因此,能够简化模制成形模具。一对空隙部G11、G12中的一方的空隙部G11构成制造第二组件103时填充绝缘模制树脂的注入口。一对空隙部G11、G12中的另一方的空隙部G12构成填充绝缘模制树脂时的排气口。 
第二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7A、167B)包括第二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7A和第二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7B。如图17所示,第二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7A具有矩形形状,且与第一种类的分割框 架部件(165A、165B)同样地由厚度尺寸1.2mm的磁性材料形成。在第二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7A的两端部各形成有四个贯通孔167c。如图12所示,第二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7A覆盖空隙部G11,跨两个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的一方的对接部配置。第二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7A使用螺钉179,与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一起螺纹紧固在铁心单元127的端部磁极部(133、135)。螺钉179贯通形成在第二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7A上的贯通孔167c(图17)、形成在第一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5A的一方的侧部169A上的贯通孔169c(图15(A))及形成在第一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B的一方的侧部173A上的贯通孔173c(图16(A)),与形成在端部磁极部(133、135)上的螺纹孔螺合。 
如图18所示,第二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7B与第二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7A同样地具有矩形形状,且由厚度尺寸1.2mm的磁性材料形成。在第二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7B的两端的缘部各形成有四个贯通孔167d。如图12所示,第二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7B覆盖空隙部G12,跨两个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的另一方的对接部配置。第二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7B使用螺钉181,与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一起螺纹紧固在铁心单元127的端部磁极部(133、135)。螺钉181贯通第二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7B的贯通孔167d(图18)、形成在第一种类的第一分割框架部件165A的另一方的侧部169B上的贯通孔169d(图15(C))及形成在第一种类的第二分割框架部件165B的另一方的侧部173B上的贯通孔173d(图16(C)),与形成在端部磁极部(133、135)上的螺纹孔螺合。 
在本例中,如图12所示,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5A、165B)和第二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167A、167B)相重合的四处的部分OL1~OL4构成将多个磁极部(133、135、137)磁连结的磁轭的一部分。 
在本例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第一组件101的轴105相对于第二组件103的铁心单元127沿轴线方向移动时,第一及第二引导轴109A、109B在滑动轴承161内滑动。 
在本例的线性同步电动机中,由框架部件163和磁轭结构体构成磁轭, 该磁轭结构体由贯通多个磁极部(133、135、137)的一对筒体139构成。这种情况下,能够减少由磁性材料构成的磁轭结构体(一对筒体139)的量,因此提高一对筒体139的设计自由度。而且,能够降低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成本并减轻线性同步电动机的重量。 
工业实用性 
根据本发明,由于包围铁心单元的周围的框架部件构成将多个磁极部磁连结的磁轭,因此无需像以往那样使用重量重的磁轭专用部件。因此,能够降低线性同步电动机的制造成本并减轻线性同步电动机的重量。 

Claims (9)

1.一种线性同步电动机,其具备:
第一组件,其具有轴及由安装在所述轴上的多个永磁体构成的一个以上的永磁体列;
第二组件,其具有多个绕组和铁心单元,所述多个绕组通过将绕组导体卷绕成环状而形成,沿所述轴的轴线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配置且以包围所述轴的周围的方式配置,所述铁心单元具有多个磁极部和磁轭,该多个磁极部通过将多张磁性钢板层叠而构成,具有与所述第一组件的所述永磁体列隔着规定的间隙对置的磁极面且以包围所述轴的周围的方式与所述轴同心配置,该磁轭将所述多个磁极部磁连结,所述多个磁极部沿所述轴线方向隔开间隔配置,从而在相邻的两个所述磁极部间形成配置一个所述绕组的空间,
所述第一及第二组件中的一方作为动子使用,所述第一及第二组件中的另一方作为定子使用,所述线性同步电动机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组件具备与所述轴平行配置、沿与所述轴线方向平行的方向贯通所述铁心单元且固定于所述铁心单元的至少一根滑动轴,
所述第一组件具备将所述至少一根滑动轴的两端部支承为能够滑动的至少一组滑动轴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其中,
所述磁轭由框架部件构成,所述框架部件由导磁性材料形成且以所述第一组件的轴为中心包围所述铁心单元的周围,所述多个磁极部与所述框架部件磁连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其中,
通过一组连结部件中的各连结部件将所述至少一组滑动轴承中的各滑动轴承与所述第一组件的轴的端部连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其中,
所述至少一根滑动轴具有筒形状,
在所述至少一根滑动轴的中空的内部流过对所述多个绕组进行冷却的冷却介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其中,
所述框架部件由螺纹紧固于所述铁心单元的多个分割框架部件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其中,
所述多个分割框架部件包括: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其与所述铁心单元的外周面抵接;第二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其跨两个所述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的对接部配置且与两个所述第一种类的分割框架部件一起螺纹紧固于所述铁心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其中,
所述多个磁极部具备至少一个被连结部分,
所述多个磁极部配置成所述至少一个被连结部分沿所述第一组件的轴排列而构成至少一个被连结部分列,
所述至少一根滑动轴贯通构成所述被连结部分列的多个被连结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其中,
所述多个磁极部包括位于所述轴线方向两端的一对端部磁极部和位于所述一对端部磁极部之间的一个以上的中间磁极部,
所述框架部件螺纹紧固于所述一对端部磁极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性同步电动机,其中,
在所述框架部件与所述多个绕组之间形成有由绝缘模制树脂构成的模制部。
CN201110035030.2A 2010-01-29 2011-01-28 线性同步电动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7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19018A JP5265591B2 (ja) 2010-01-29 2010-01-29 リニア同期モータ
JP2010-019018 2010-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762A CN102142762A (zh) 2011-08-03
CN102142762B true CN102142762B (zh) 2014-12-17

Family

ID=436078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5030.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2762B (zh) 2010-01-29 2011-01-28 线性同步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487485B2 (zh)
EP (1) EP2355315A3 (zh)
JP (1) JP5265591B2 (zh)
KR (1) KR101767527B1 (zh)
CN (1) CN102142762B (zh)
TW (1) TWI5041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5376B2 (ja) 2012-01-12 2016-03-02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吸着ノズル昇降用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WO2014041589A1 (ja) * 2012-09-14 2014-03-20 株式会社ハーモニック・ドライブ・システムズ リニア直流モータ
US20180062491A1 (en) * 2016-08-25 2018-03-01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Interstructural and Inertial Actuator
DE102017120627A1 (de) * 2017-09-07 2019-03-07 Rausch & Pausch Gmbh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Magnetanker-Stößel-Verbundes und Magnetanker-Stößel-Verbund für einen Linearaktuator
KR102441645B1 (ko) 2020-08-19 2022-09-08 (주)글로벌제이티에스 튜블러 타입 리니어 모터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8755A (ja) * 1985-11-16 1987-05-30 Fanuc Ltd 交流式直線移動型電動機
JPH07170715A (ja) * 1993-12-10 1995-07-04 Oriental Motor Co Ltd リニアパルスモータ
JP2001086725A (ja) * 1999-09-10 2001-03-30 Nikon Corp リニアモータ、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ステージ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CN1714738A (zh) * 2004-06-29 2006-01-04 日本缆绳系统株式会社 管路内的行进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34209A (en) * 1990-01-10 1998-03-31 Uniflo Oilcorp, Ltd. Linear electric motor and method of using and constructing same
JP3862885B2 (ja) 1999-03-09 2006-12-2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型リニア同期モータ
JP3862927B2 (ja) 2000-03-31 2006-12-27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型リニア同期モータ
JP2001286121A (ja) 2000-03-31 2001-10-12 Sanyo Denki Co Ltd シリンダ型リニアモータ
JP4647145B2 (ja) 2001-07-10 2011-03-09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型リニア同期モータ
JP3809381B2 (ja) * 2002-01-28 2006-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リニアモータ、ステージ装置、露光装置及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JP2004357466A (ja) * 2003-05-30 2004-12-16 Tokico Ltd リニアモータ
JP2005176482A (ja) * 2003-12-10 2005-06-30 Fanuc Ltd 電動機
US7128032B2 (en) * 2004-03-26 2006-10-31 Bose Corporation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 and control
JP4264021B2 (ja) * 2004-04-05 2009-05-13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シリンダ形リニア同期モータ
DE112006002553T5 (de) * 2005-09-21 2008-08-21 Ricardo Uk Ltd., Shoreham-By-Sea Lineares Stellglied
JP2008048565A (ja) * 2006-08-21 2008-02-28 Murata Mach Ltd リニアモータおよびそれを搭載した工作機械
JPWO2008117654A1 (ja) 2007-03-28 2010-07-15 Thk株式会社 小型回転モータ及びこれを利用したX−θアクチュエータ
WO2009041185A1 (ja) * 2007-09-25 2009-04-02 Kabushiki Kaisha Yaskawa Denki 円筒形リニアモータとその固定子製造方法
US8191857B2 (en) * 2008-10-09 2012-06-05 Parker-Hannifin Corporation Linear motor valve
JP5606049B2 (ja) * 2008-12-11 2014-10-15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リニア同期モータ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18755A (ja) * 1985-11-16 1987-05-30 Fanuc Ltd 交流式直線移動型電動機
JPH07170715A (ja) * 1993-12-10 1995-07-04 Oriental Motor Co Ltd リニアパルスモータ
JP2001086725A (ja) * 1999-09-10 2001-03-30 Nikon Corp リニアモータ、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ステージ装置及び露光装置
CN1714738A (zh) * 2004-06-29 2006-01-04 日本缆绳系统株式会社 管路内的行进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762A (zh) 2011-08-03
TW201212491A (en) 2012-03-16
TWI504110B (zh) 2015-10-11
US8487485B2 (en) 2013-07-16
EP2355315A2 (en) 2011-08-10
US20110187208A1 (en) 2011-08-04
EP2355315A3 (en) 2016-03-16
KR101767527B1 (ko) 2017-08-11
JP2011160534A (ja) 2011-08-18
KR20110089092A (ko) 2011-08-04
JP5265591B2 (ja) 2013-08-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2762B (zh) 线性同步电动机
CN103580326B (zh) 转子以及马达
CN101088209B (zh) 轴向间隙类型电机
CN101416370B (zh) 用于多相位电机的定子以及制造该定子的方法
CN102111059B (zh) 线性同步电动机
KR101237250B1 (ko) 전기 기계에 있어서의 스테이터
CN104584396A (zh) 马达
KR102133697B1 (ko) 선형 구동 장치 및 피스톤 펌프 장치
CN103023163A (zh) 定子铁芯及定子
CN205377470U (zh) 设置有具有用于连接至线圈的电线的绝缘优化长度的护套的电机的定子,以及相应电机
CN101645643B (zh) 直线同步电动机
CN103683597A (zh) 转子、具有该转子的旋转电机以及转子制造方法
EP2773025B1 (en) Outer rotor type motor
CN101752984B (zh) 线性同步电动机
CN109891714B (zh) 旋转电机
CN117277638A (zh) 电机骨架、定子总成、电机、压缩机和制冷设备
CN105474516A (zh) 马达以及马达的制造方法
CN113691049A (zh) 用于汽车的电机的定子
CN114175464A (zh) 电动机
CN105453389B (zh) 电动机
CN103944315B (zh) 旋转电机系统
CN108702054A (zh) 轴向间隙型旋转电机
CN104137400A (zh) 电机
CN109075641B (zh) 三相同步机及其制造方法
CN220797912U (zh) 定子组件、直线电机、电磁减震器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Tang Yuqi

Inventor after: Shan Tiancong

Inventor before: Tang Yuqi

Inventor before: Shan Tiancong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217

Termination date: 2018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