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2467B - 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2467B
CN102142467B CN2010101062261A CN201010106226A CN102142467B CN 102142467 B CN102142467 B CN 102142467B CN 2010101062261 A CN2010101062261 A CN 2010101062261A CN 201010106226 A CN201010106226 A CN 201010106226A CN 102142467 B CN102142467 B CN 10214246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ic field
solar cell
micro mist
back electric
tributyl phosph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0622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2467A (zh
Inventor
谭伟华
刘珍
陈东锋
周勇
姜占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106226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142467B/zh
Publication of CN1021424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4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24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24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包括以所述导电浆料总重量为基准,70~85wt%的铝粉,0.2~10wt%的玻璃粉,10~30wt%的有机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载体包括增稠剂、微粉蜡、磷酸三丁酯和有机溶剂,以所述有机载体总重量为基准,微粉蜡占0.5~3.0wt%,磷酸三丁酯占0.2~5wt%。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丝网印刷过程中浆料漏网、堵网的技术问题,另外,也提高了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太阳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太阳电池的背面增加背电场是提高电池效率的有效途径。例如,在p型材料的电池中,背面增加一层p+浓掺杂层,形成p+-p的结构,那么在p+-p的界面就产生了一个由p区指向p+的内建电场。由于这个内建电场所分离出的光生载流子的积累,形成一个以p+端为正,p端为负的光生电动势,这个光生电动势与电池P-N结两端的光生电动势极性相同,从而提高了开路电压Voc。另外,由于背电场的存在,使光生载流子受到加速,这也可以看作是增加了载流子的有效扩散长度,因而增加了这部分少子的收集几率,短路电流Isc也就得到提高。另外,背电场的存在迫使少数载流子远离表面,复合率降低,使暗电流减少。
制作背电场的方法很多,如蒸铝烧结、浓硼或浓磷扩散等。其中,蒸铝烧结(即形成背面铝电场)是产业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工艺一般是:先丝网印刷背面电极,再印背电场,然后印正面电极,最后高温烧结,形成背电场、背面金属电极(即背面欧姆接触)和正面金属电极(即正面欧姆接触)。背电场可以印刷在半导体基片背面的整个区域,也可以仅印在有背面电极图案的区域(即背电场覆盖背电极,形成局部背电场)。目前较优的后一方案。
工业生产中,一般预先配置大量的背电场铝浆,然后丝网印刷将铝浆印在半导体硅片背面已印刷了背电极图案的区域。这一过程存在的问题是:首先,大量浆料久置易发生沉降;其次,丝网印刷的间隙,浆料停留在丝网上易漏网,这样会造成浆料浪费,另外,若不及时弥补,又会使印刷的背电极图案不完整(一般停留20分钟就会漏网,除非中间不间断的连续印刷);另外,长时间连续印刷会使浆料堵塞丝网,使印刷的背电极图案边缘模糊,线条不清,须清洗丝网后才能重新开始印刷。浆料丝网印刷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会造成浆料浪费、生产效率降低、电池性能下降等问题,降低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丝网印刷过程中,浆料漏网、堵塞丝网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首先提供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包括以所述导电浆料总重量为基准,70~85wt%的铝粉,0.2~10wt%的玻璃粉,10~30wt%的有机载体;有机载体包括增稠剂、微粉蜡、磷酸三丁酯和有机溶剂,以有机载体总重量为基准,微粉蜡占0.5~3.0wt%,磷酸三丁酯占0.2~5wt%。
为了解决丝网印刷过程中,浆料漏网、堵塞丝网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制备方法:将铝粉、玻璃粉和有机载体混合研磨得到,其中,有机载体包括增稠剂、微粉蜡、磷酸三丁酯和有机溶剂,以有机载体总重量为基准,微粉蜡占0.5~3.0wt%,磷酸三丁酯占0.2~5wt%。
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可以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以正常速度连续丝网印刷2个小时,丝网未被堵塞,印刷的背电极图案边缘线清晰,无需清洗丝网。
2.本发明提供的背电场铝浆在室温下静置3个月,铝粉和玻璃粉均未从浆料的有机相中沉降出来。
3.本发明提供的背电场铝浆在丝网上静置2小时不从网上漏下。
4.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背电场铝浆制成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其平均光电转化效率提高将近0.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解决丝网印刷过程中,浆料漏网、堵塞丝网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提供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包括以所述导电浆料总重量为基准,70~85wt%的铝粉,0.2~10wt%的玻璃粉,10~30wt%的有机载体;有机载体包括增稠剂、微粉蜡、磷酸三丁酯和有机溶剂,以有机载体总重量为基准,微粉蜡占0.5~3.0wt%,磷酸三丁酯占0.2~5wt%。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的添加量均满足上述范围才能解决丝网印刷过程中,浆料漏网、堵塞丝网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增稠剂的选择没有特殊限制,可以选择导电浆料中常用的增稠剂,例如酚醛环氧树脂、硝基纤维素、醋丁纤维素、乙基纤维素等。增稠剂的含量没有特别限制,一般添加量为有机载体总重量的5~15wt%(或导电浆料总重量的1~5wt%)即可。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磷酸三丁酯的含量优选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磷酸三丁酯的含量在这一优选范围内时,浆料的流平性能更好,得到的背电极图案更清晰、准确。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微粉蜡的含量优选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微粉蜡的含量在这一优选范围内时,浆料的粘度适中,更容易进行丝网印刷。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的含量更优选的范围是: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且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按照这一比例,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长时间印刷浆料易堵塞丝网,长久静置发生相分离沉降,和浆料在丝网上长时间静置会漏网的问题,而且可以同时改善浆料的触变性和流平性,使得到的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相比于上述2种物质的含量比不满足上述范围时有提高。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玻璃粉的平均粒径D50 玻璃没有特别限制,按照本领域常用的导电浆料中玻璃粉的平均粒径(一般不大于10μm)即可满足本发明。玻璃粉平均粒径过小可能造成浆料在丝印烧结后,铝膜上出现网带印痕;过大可能造成硅铝层的附着力不牢。当磷酸三丁酯和微粉蜡的含量满足上述优选范围,即: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且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时,玻璃粉的平均粒径选择D50 玻璃=8~10μm,浆料的触变性和流平性均更好,得到的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较高。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铝粉的平均粒径D50 没有特别限制,按照本领域常用的导电浆料中铝粉的平均粒径(一般4~8μm)即可满足本发明。铝粉平均粒径过小可能造成烧结后铝粉过度聚集,进而产生铝珠或铝疱,影响电池片的外观及电性能;铝粉平均粒径过大可能导致烧结后铝膜致密度下降,造成背铝场的方片电阻的上升,从而使电池片的光电转换效率下降。当磷酸三丁酯和微粉蜡的含量满足上述优选范围,即: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且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时,铝粉的平均粒径选择D50 =3~5μm,浆料的触变性和流平性均更好,得到的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较高。
需要指出的是,下述条件同时满足时,浆料的触变性和流平性同时达到最佳值,烧结后的铝背场光滑平整,线条清晰,得到的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最高: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且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金属粉的平均粒径D50 =3~5μm,玻璃粉的平均粒径D50 玻璃=8~10μm。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微粉蜡的选择没有特殊要求,可选化工生产中常用的微粉蜡,例如聚酰胺微粉蜡、聚乙烯微粉蜡、氧化聚乙烯微粉蜡等。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有机溶剂的选择没有特别限制,选用本领域常用的有机溶剂即可。具体的例子有:乙酸酯、丙酸酯、松油醇、萜品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丁基卡必醇、丁基卡必醇乙酸酯、己二醇。上述有机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任意混合使用。
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制备方法,通过将铝粉、玻璃粉和有机载体混合研磨得到;以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总重量为基准,铝粉占70~85wt%,玻璃粉占0.2~10wt%,有机载体占10~30wt%;有机载体包括增稠剂、微粉蜡、磷酸三丁酯和有机溶剂,以有机载体总重量为基准,微粉蜡占0.5~3.0wt%,磷酸三丁酯占0.2~5wt%。
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制备过程的工艺参数没有特殊限制,只要使固体组分均匀分散在有机载体中,得到混合均匀的浆料即可。例如,可以先在60~80℃下将增稠剂、微粉蜡、磷酸三丁酯(还可以含有其它添加剂,例如卵磷脂,司班,硅烷偶联剂等)添加到有机溶剂中,搅拌使之完全溶解制成有机载体,再加入金属粉和玻璃粉,在研磨机中研磨至一定细度。铝粉和玻璃粉可以一起加入,也可以分别加入。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对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中固体微粒的细度没有特殊要求,满足业界的一般细度要求20μm以下即可。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优选制备方法是:制备有机载体时,先将微粉蜡在其活化温度下溶于适量有机溶剂得到一凝胶状物质,然后将该凝胶状物质(和其他组成有机载体的组分)添加到有机溶剂中,最后加入铝粉和玻璃粉研磨。采用这样的方法可以先使微粉蜡活化,使用活化后的微粉蜡凝胶(和其他添加剂一起)添加到有机溶剂中形成的有机载体,可以使铝浆的触变性更好,有利于提高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微粉蜡的活化温度一般在40~50℃。上述微粉蜡溶于适量有机溶剂得到的凝胶状物质中,微粉蜡的含量占所述凝胶状物质总重量的10~15wt%。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优选制备方法,更优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磷酸三丁酯的含量在这一范围内时,浆料的流平性能更好,得到的背电极图案更清晰、准确。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优选制备方法,更优选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微粉蜡的含量在这一范围内时,浆料的粘度适中,更容易进行丝网印刷。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优选制备方法,更优选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且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按照这一比例配制浆料,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长时间印刷浆料易堵塞丝网,长久静置发生相分离沉降,和浆料在丝网上长时间静置会漏网的问题,而且可以同时改善浆料的触变性和流平性,使得到的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相比于上述2种物质的含量比不满足上述范围时有提高。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优选制备方法,更优选玻璃粉平均粒径D50 玻璃=8~10μm,这样配制出的浆料的触变性和流平性均更好,得到的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较高。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优选制备方法,更优选铝粉的平均粒径D50 =3~5μm,这样配制出的浆料的触变性和流平性均更好,得到的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较高。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制备方法,最优选的方法是:先将微粉蜡在其活化温度下溶于适量有机溶剂得到一凝胶状物质,然后将该凝胶状物质(和其他组成有机载体的组分)添加到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机载体),最后加入铝粉和玻璃粉研磨;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且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金属粉的平均粒径D50 =3~5μm,玻璃粉的平均粒径D50 玻璃=8~10μm;铝粉、玻璃粉、有机载体分别占背电场浆料的70~85wt%、0.2~10wt%、和10~30wt%,增稠剂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5~15wt%。
丝网印刷后150℃烘干有机溶剂,然后在隧道炉中用快速烧结工艺烧结。烧结过程的峰值温度为755~765℃,峰值温度时间为1~3秒。
快速烧结方法是当今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晶体硅太阳电池的成熟工艺,一般包括4个阶段:燃烧有机物阶段、升温阶段、峰值温度区间、降温阶段。
燃烧有机物阶段一般在300℃,温度过高会造成金属-半导体之间接触电阻过大,温度过低会导致有机物挥发不完全,也会造成同样问题。
升温阶段有快速升温和缓慢升温2种。迅速升温的工艺一般是在烧结过程的前80秒保持温度在350℃左右,80秒左右时在几秒钟内(3~5秒)迅速升温到800℃以上。缓慢升温工艺一般是烧结过程的前40秒温度保持在300℃左右,40秒左右时在约50秒内升温到800℃以上。具体的升温速率由使用的烧结炉控制。
峰值温度区间是比较关键的工艺过程,尤其要注意峰值温度的设定。峰值温度决定了烧结过程中银铝合金、铝硅合金中金属离子的浓度,也就是说,峰值温度控制着合金化过程中金属离子的扩散长度,对正面电极、背面电极和背电场的烧结,以及烧结后的太阳电池的串联电阻和填充因子均有较大影响。
降温过程一般要求匀速连续,不要有大的温度梯度变化。但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峰值区间后增加退火工艺。这种工艺对峰值温度过高造成的过烧结有一定改善。
晶体硅太阳电池片制备的其他工艺,例如制绒、扩散制结、去除磷硅玻璃、去除硅片边沿的P-N结、沉积减反射膜、丝网印刷等均没有特别限制,均可以采用本领域公知的工艺。例如,用浓度1%左右,温度70~85℃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单晶硅表面进行化学腐蚀制绒;用HF(还可以含有一定量的HNO3和表面活性剂)对多晶硅表面进行化学腐蚀制绒;用液态POCl3为P源(或以P2O5+H2O为P源)扩P制结;等离子增强型化学气相沉积(PECVD)或辉光放电法沉积氮化硅减反射膜。上述工艺与本发明的发明点关系不大,且都是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1
1.制备玻璃粉
将70重量份的氧化铋(Bi2O3),15重量份三氧化二硼(B2O3),8重量份二氧化硅(SiO2),4.5重量份的氧化铝(Al2O3),2.5重量份氧化锌(ZnO)加入到V型混合机(V-20型,泰州市黎明制药机械有限公司)中混合均匀。取出,装入瓷坩埚中,然后放入硅碳棒炉,升温预热到550℃,保温0.5小时,再升至1250℃,熔炼0.5小时。取出,水淬,然后过滤,得到粗玻璃料。将得到的粗玻璃料装入球磨罐,控制球料比氧化锆球∶玻璃珠∶去离子水=2∶1∶0.5,转速100r/min球磨55小时。球磨完成后取出,过滤,烘干,得到平均粒径D50 玻璃=10μm的玻璃粉。
2.制备有机载体
按质量比丁基卡必醇∶松油醇∶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丁基卡必醇醋酸酯=45∶30∶15∶10配制有机溶剂。
将1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1.5重量份聚酰胺微粉蜡、1重量份磷酸三丁酯和87.5重量份上步的有机溶剂混合,70℃搅拌使微粉蜡和乙基纤维素充分溶解,冷却,得到透明均一的液态有机载体。其中,聚酰胺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是1.5wt%和1wt%,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聚酰胺微粉蜡∶磷酸三丁酯=1.5∶1。
3.制备导电浆料
取步骤2的有机载体22重量份置于高速分散机(SF0.4型,常州武进八方机械厂)中,开启搅拌,同时加入2重量份步骤1的玻璃粉,然后加入76重量份中粒径D50 =4.8μm的球形铝粉。分散均匀后,再用
Figure GSA00000011133100081
的三辊研磨机研磨8次。刮板细度计测试浆料细度,当浆料细度<20μm时,将铝浆取出,记为S1。
4.形成背电极、背电场和正电极
首先用325目丝网和ferro公司3347号银浆印在125mm×125mm,厚180μm的单晶硅片背面(已经扩散制结和沉积减反射膜)形成背面电极图案;然后将步骤3得到的铝浆用280目丝网印在硅片背面已印刷了背面电极图案的区域(即铝背场覆盖在背面电极图案上且与背面电极重叠);最后用325目丝网和ferro公司33462号银浆印刷正面电极。每片单晶硅消耗背电场铝浆1.0g,背面电极银浆0.1g,正面电极银浆0.15g。
丝网印刷后150℃烘干有机溶剂,然后在隧道炉中用快速烧结工艺烧结。烧结过程的峰值温度为760℃,峰值温度时间为2秒。
实施例2
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铝浆S2。不同之处在于:
45℃下将10重量份聚酰胺微粉蜡溶于90重量份有机溶剂,搅拌30分钟,得到一无色透明凝胶。
70℃下将1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15重量份凝胶、1重量份磷酸三丁酯溶于74重量份有机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冷却,得到透明均一的有机载体。其中,聚酰胺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1.5wt%和1wt%,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聚酰胺微粉蜡∶磷酸三丁酯=1.5∶1。
实施例3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得到铝浆S3。不同之处在于:
将1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30重量份凝胶、1重量份磷酸三丁酯溶于59重量份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机载体。其中,聚酰胺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3wt%和1wt%,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聚酰胺微粉蜡∶磷酸三丁酯=3∶1。
铝浆S4的粘度较大,不容易均匀涂布在丝网上。
实施例4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得到铝浆S4。不同之处在于:
将10重量份乙基纤维素、15重量份预凝胶体、4.5重量份磷酸三丁酯溶于70.5重量份有机溶剂中,得到有机载体。其中,聚酰胺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分别为1.5wt%和4.5wt%,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聚酰胺微粉蜡∶磷酸三丁酯=1∶3。
铝浆S4的流平性能稍有降低。
实施例5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得到铝浆S5。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平均粒径D50 =5.5μm的球形铝粉。
实施例6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得到铝浆S6。不同之处在于:使用平均粒径D50 玻璃=12μm的玻璃粉。
比较例
仅将10份乙基纤维素溶于在90份混合溶剂中赔偿有机载体,不添加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其余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的铝浆记为B1。
性能测试
1.储存稳定性:
25℃下铝浆静置三个月,观察铝粉和玻璃粉是否发生沉降。
2.是否漏网
将铝浆以5~8mm的厚度均匀涂布在280目的金属丝网上,静置2小时,在丝网背面观察浆料是否有渗出现象,如渗出的浆料量大于15g,视为严重漏网,大于5g小于15g,视为轻微漏网,小于5g,视为不漏网。
3.是否堵网
连续以正常速度印刷一批太阳电池片,连续印刷时间超过2个小时,观察印刷图形边缘是否整齐清晰。若边缘线不整齐或有残缺,则表示有堵塞网版现象发生。
4.光电转化效率
用单次闪光模拟器,在标准测试条件(STC)下按照IEC904-1进行测试,具体为:光强:1000W/m2;光谱:AM1.5;温度:25℃。
表1 铝浆成分
样品   微粉蜡(wt%)   磷酸三丁酯(wt%)   微粉蜡(wt%)∶磷酸三丁酯(wt%)   D50 (μm)   D50 玻璃(μm)
  S1   1.5   1   1.5∶1   4.8   10
  S2   1.5   1   1.5∶1   4.8   10
  S3   3   1   3∶1   4.8   10
  S4   1   3   1∶3   4.8   10
  S5   1.5   1   1.5∶1   5.5   10
  S6   1.5   1   1.5∶1   4.8   12
  B1   -   -   -   4.8   10
表2 背电场铝浆性能测试结果
  样品   是否发生沉降   是否漏网、堵网   光电转化效率
  S1   否   不漏网,不堵网   17.85%
  S2   否   不漏网,不堵网   17.90%
  S3   否   不漏网,不堵网   17.81%
  S4   否   不漏网,不堵网   17.82%
  S5   否   不漏网,不堵网   17.82%
  S6   否   不漏网,不堵网   17.83%
  B1   严重沉降   严重漏网及堵塞丝网   17.75%
观察上表1和2可以发现:
1.在丝网印刷过程中,使用实施例提供的背电场铝浆不会发生漏网和浆料堵塞丝网的现象;而使用对比例提供的不添加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的背电场铝浆,漏网和浆料堵塞丝网的现象较严重。
2.使用实施例提供的背电场铝浆,得到的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都比对比例高。
3.实施例1和2的微粉蜡和磷酸三丁酯的含量均满足更优选的范围: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且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并且,二者的铝粉的平均粒径D50 和玻璃粉的平均粒径D50 玻璃也同时满足D50 =3~5μm,D50 玻璃=8~10μm的优选范围,因此实施例1和2的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较其他实施例更高。
4.实施例5的玻璃粉平均粒径满足D50 玻璃=8~10μm,而铝粉平均粒径不满足D50 =3~5μm;实施例6的铝粉平均粒径满足D50 =3~5μm,而玻璃粉平均粒径不满足D50 玻璃=8~10μm,故实施例5、6的单晶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平均值较实施例3、4的平均值略高,而比实施例1和2低。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包括以所述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总重量为基准,70~85wt%的铝粉,0.2~10wt%的玻璃粉,10~30wt%的有机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载体包括增稠剂、微粉蜡、磷酸三丁酯和有机溶剂,以所述有机载体总重量为基准,微粉蜡占0.5~3.0wt%,磷酸三丁酯占0.2~5wt%,
其中,
所述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
所述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以及
所述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中,所述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粉的平均粒径D50 玻璃=8~10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粉的平均粒径D50 =3~5μm。
4.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制备方法,将铝粉、玻璃粉和有机载体混合研磨得到,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总重量为基准,铝粉占70~85wt%,玻璃粉占0.2~10wt%,有机载体占10~30wt%;所述有机载体包括增稠剂、微粉蜡、磷酸三丁酯和有机溶剂,以所述有机载体总重量为基准,微粉蜡占0.5~3.0wt%,磷酸三丁酯占0.2~5wt%,
其中,
所述磷酸三丁酯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0.5~1.5wt%;
所述微粉蜡占有机载体总重量的1~2wt%;以及
所述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中,所述微粉蜡与磷酸三丁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之比为1~2。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有机载体时,先将微粉蜡在其活化温度下溶于有机溶剂得到一凝胶状物质,然后将该凝胶状物质添加到有机溶剂中。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粉的平均粒径D50 玻璃=8~10μm。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铝粉的平均粒径D50 =3~5μm。
CN2010101062261A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214246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62261A CN102142467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1062261A CN102142467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467A CN102142467A (zh) 2011-08-03
CN102142467B true CN102142467B (zh) 2013-07-03

Family

ID=44409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062261A Active CN102142467B (zh) 2010-01-29 2010-01-29 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1424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3258B (zh) * 2011-10-24 2013-08-07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含磷环保无毒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背电场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134722B1 (ja) * 2011-12-02 2013-01-30 株式会社ノリタケカンパニーリミテド 太陽電池とこれに用いるペースト材料
CN103177792B (zh) * 2011-12-23 2015-12-16 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用无铅背铝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77790B (zh) * 2011-12-23 2015-08-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背场过渡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片
CN103204632B (zh) * 2012-01-14 2015-09-02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玻璃粉及其制备方法、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铝导电浆料及制备方法
CN103514973B (zh) * 2012-06-25 2016-05-11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021506B (zh) * 2012-12-10 2016-02-17 合肥杰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磷酸三丁酯的导电浆料
CN105810289B (zh) * 2016-05-20 2017-10-24 浙江光隆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背抛光多晶太阳电池使用的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58072B (zh) * 2016-08-30 2017-10-17 南通天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晶体硅太阳电池用低翘曲背面铝浆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679A (zh) * 2003-04-21 2004-10-27 上海宝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铟锡专用银浆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981346A (zh) * 2004-07-01 2007-06-13 东洋铝株式会社 糊组合物及使用该糊组合物的太阳能电池元件
EP1873790A1 (en) * 2005-03-29 2008-01-02 Toyo Aluminium Kabushiki Kaisha Paste composition, electrode and solar cel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90734A (ja) * 1998-09-16 2000-03-31 Murata Mfg Co Ltd 導電性ペースト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40679A (zh) * 2003-04-21 2004-10-27 上海宝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铟锡专用银浆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981346A (zh) * 2004-07-01 2007-06-13 东洋铝株式会社 糊组合物及使用该糊组合物的太阳能电池元件
EP1873790A1 (en) * 2005-03-29 2008-01-02 Toyo Aluminium Kabushiki Kaisha Paste composition, electrode and solar cell device comprising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0-90734A 2000.03.3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2467A (zh) 2011-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2467B (zh) 一种太阳电池背电场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JP5591716B2 (ja) 有機金属修飾剤を有する導電性インク
CN101931014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JP5523349B2 (ja) ガラスフリット
RU2509789C2 (ru) Проводящие пасты
CN105679400B (zh) 一种用于太阳能电池的导电浆料及制备方法
TWI585781B (zh) 厚膜導電組合物及其用途
CN102760512B (zh) 晶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形成用无铅银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85874A (zh) 用于具有局部打开的通孔的背面钝化的电池的铝导体浆料
CN102324266B (zh) 无玻璃粉晶体硅太阳能电池铝浆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38505A (zh) 太阳能电池元件表面电极用导电性糊及太阳能电池元件的制造方法
KR20110040713A (ko) 은 페이스트 조성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태양전지
CN102117844A (zh) 太阳电池正面电极浆料及太阳电池正面电极的制备方法
TWI556457B (zh) 銀膠組合物、使用彼形成之用於太陽能電池的前電極、以及利用彼之太陽能電池
CN102708942A (zh) 一种太阳能光电池用无铅银铝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18578A (zh) 太阳能电池用无铅正面电极银浆的制备工艺
CN106448806A (zh) Perc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TWI485875B (zh) 形成不純物擴散層的組成物、形成n型擴散層的組成物、n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形成p型擴散層的組成物、p型擴散層的製造方法及太陽能電池的製造方法
CN105118873B (zh) 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银浆
CN105118545B (zh) 无铅太阳能电池正面电极银浆
WO2013125253A1 (ja) n型拡散層形成組成物、n型拡散層を有する半導体基板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JP5297123B2 (ja) 太陽電池素子の電極形成用導電性ペースト及び太陽電池素子並びにその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JP2011171673A (ja) 太陽電池素子の電極形成用導電性ペースト及び太陽電池素子並びにその太陽電池素子の製造方法
KR20160012093A (ko) 소결 억제제를 포함하는 태양전지 전극용 전도성 페이스트
CN103366860A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用导电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