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41097A - 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 - Google Patents

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41097A
CN102141097A CN2011100312442A CN201110031244A CN102141097A CN 102141097 A CN102141097 A CN 102141097A CN 2011100312442 A CN2011100312442 A CN 2011100312442A CN 201110031244 A CN201110031244 A CN 201110031244A CN 102141097 A CN102141097 A CN 102141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clutch
housing
plate
rig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124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41097B (zh
Inventor
S.白
C.E.凯里
V.A.尼拉肯坦
J.M.哈特
L.巴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Original Assignee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filed Critical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2141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41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410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08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 F16D25/082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 F16D25/087Fluid-actuated clutches with fluid-actuated member not rotating with a clutching member the line of action of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s co-inciding with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clutch being actuated by the fluid-actuated member via a diaphragm spring or an equivalent array of le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5/00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16D25/10Clutch systems with a plurality of fluid-actuated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07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 F16D2021/0615Double clutch with torque input plate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i.e. having a central input plate the central input plate is supported by bearings in-between the two clutch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21/00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 F16D21/02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 F16D21/06System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actuated clutches for interconnecting three or more shafts or other transmission members in different ways at least two driving shafts or two driven shafts being concentric
    • F16D2021/0669Hydraulically actuated clutches with two clutch plate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具体而言,一种双离合器组件包括壳体、与壳体旋转地联接的致动构件、与壳体同轴的第一构件、和与第一构件同轴的第二构件。第一离合器包括与致动构件连接的第一板和被连接以便与第一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二板。第二离合器包括与壳体连接的第一板和被连接以便与第二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二板。至少一个第一杠杆枢转地联接至壳体。第一杠杆可枢转,以接触致动构件,从而使致动构件和第一板朝第二板平移,以便使第一离合器接合。第二杠杆可枢转,以接触第二离合器的第一板并使第一板朝第二板平移,以便使第二离合器接合。

Description

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大体上涉及一种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变速器中的应用刚性杠杆的干式双离合器。
背景技术
在该部分中的叙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信息,并且可能构成或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典型的多速自动变速器使用诸如离合器或制动器的扭矩传递装置的组合,以获得多个正向和反向的齿轮比或速度比以及空档和驻车。速度比的选择通常通过微处理器变速器控制模块实现,该微处理器变速器控制模块采用例如车辆速度的各种车辆参数和例如加速器踏板位置的各种驾驶员输入信号,以选择合适的速度比。于是,变速器使扭矩传递装置的组合接合,以提供期望的速度比。
自动变速器的一种类型是双离合器变速器。双离合器变速器包括在偶数档传动比与奇数档传动比之间选择的双离合器。双离合器可以是湿式的或干式的。干式双离合器利用膜片弹簧、即屈从性杠杆来致动。如果杠杆是屈从性的,在离合器处需要的行程被屈从性杠杆增加,并且增加的因数是杠杆的杠杆比和屈从度(柔度)的函数。因此,在杠杆致动点处产生的合成行程是高的。当该致动由液压系统控制时,由于致动行程高,所以需要的所需流体的体积也大。众所周知的是,当流体流量非常大时,可能难以同时精确地控制流体压力。另外,离合器处的力和通过离合器传递的扭矩可能与杠杆致动点的位置相关。因此,在屈从性杠杆系统中,液压致动由闭环位置控制系统利用致动点处的位置传感器和流量控制螺线管来控制。这些部件使系统昂贵并且复杂。因此,本领域中对在致动点提供压力控制的如下的双离合器致动系统还有空间,即,其减小命令的压力与实际向离合器施加的力之间的变化,从而提供更精确的控制,其通过消除给系统增加动态延迟的柔性弹簧或膜片来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并且其消除对于闭环压力控制的需求。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具有刚性杠杆的双离合器组件。在一个示例中,双离合器具有限定轴线的壳体、与壳体旋转地联接的致动构件、与壳体同轴的第一构件、和与第一构件同轴的第二构件。第一离合器包括被连接以便与致动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一板和被连接以便与第一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二板。第二离合器包括被连接以便与壳体共同旋转的第一板和被连接以便与第二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二板。至少一个第一杠杆枢转地联接至壳体。第一杠杆可枢转,以接触致动构件,以使致动构件和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板向与第一离合器的第二板接触的位置移动。至少一个第二杠杆枢转地联接至壳体。第二杠杆可枢转,以接触第二离合器的第一板,以使第二离合器的第一板向与第二离合器的第二板接触的位置移动。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一个示例中,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枢转点和至少一个第二枢转点,其中第一杠杆枢转地联接至第一枢转点,而第二杠杆枢转地联接至第二枢转点。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第一枢转点设置在壳体的内径向表面上,而第二枢转点设置在壳体的内轴向表面上。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又一示例中,第一枢转点设置在壳体的外径向表面上,而第二枢转点设置在壳体的内径向表面上。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包括用于使第一杠杆向未被接合的位置移动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用于使第二杠杆向未被接合的位置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壳体的外径向表面与第一杠杆之间,而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从壳体的轴向内表面延伸的突起与第二杠杆之间。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壳体的外径向表面与第一杠杆之间,而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壳体的内径向表面与第二杠杆之间。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第一复位弹簧包括环形部和至少一个轴向和径向地向内延伸的弹簧臂,其中弹簧臂联接至第一杠杆,并且其中第二复位弹簧包括环形部和至少一个轴向和径向地向内延伸的弹簧臂,并且其中弹簧臂联接至第二杠杆。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第一复位弹簧通过销连接或通过扣夹连接联接至第一杠杆。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致动构件围绕壳体设置,并且致动构件相对于壳体轴向地可平移并旋转地联接至壳体。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第一杠杆包括枢转地连接至壳体的枢转部、位于枢转部径向向内的第一端、和位于枢转部径向向外的第二端,其中当第一杠杆枢转至接合位置时,第二端接触致动构件。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第二杠杆包括枢转地连接至壳体的枢转部、位于枢转部径向向内的第一端、和设置在枢转部与第一端之间的接触表面,其中当第二杠杆枢转至接合位置时,接触表面接触第二离合器的第一板。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第一杠杆通过与第一杠杆的第一端对准的致动装置枢转至接合位置,而第二杠杆通过与第二杠杆的第一端对准的致动装置枢转至接合位置。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壳体是环形的,并包括轴向延伸的轴向内表面和径向向内延伸的径向内表面,并且径向内表面包括与第一杠杆的第二端对准的至少一个开口。
在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中,致动构件是围绕壳体设置的套筒,致动构件包括径向向内延伸并邻近壳体中的开口设置的至少一个径向构件,并且当第一杠杆枢转至接合位置时,第一杠杆的第二端接触致动构件的径向构件,从而使致动构件在轴向方向上可滑动地平移,并通过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摩擦片压紧第一离合器的第二摩擦片。
本发明另外的示例、方面和优点将通过参考以下的说明和附图而变得明显,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件、元件或特征。
本发明还提供如下方案:
1. 一种双离合器组件,其包括:
限定出轴线的壳体;
与所述壳体旋转地联接的致动构件;
与所述壳体同轴的第一构件;
与所述第一构件同轴的第二构件;
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具有被连接以便与所述致动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一板和被连接以便与所述第一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二板;
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被连接以便与所述壳体共同旋转的第一板和被连接以便与所述第二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二板;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一杠杆,所述第一杠杆可枢转以接触所述致动构件,以使所述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第一板朝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第二板移动,以便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二杠杆,所述第二杠杆可枢转以接触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第一板,以使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第一板朝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第二板移动,以便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
2.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枢转点和至少一个第二枢转点,其中所述第一杠杆绕所述第一枢转点枢转,而所述第二杠杆绕所述第二枢转点枢转。
3. 根据方案2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径向表面上,而所述第二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轴向表面上。
4. 根据方案2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径向表面上,而所述第二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径向表面上。
5. 根据方案4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杠杆向未被接合的位置移动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用于使所述第二杠杆向未被接合的位置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
6.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径向表面与所述第一杠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从所述壳体的轴向内表面延伸的突起与所述第二杠杆之间。
7.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径向表面与所述第一杠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径向表面与所述第二杠杆之间。
8. 根据方案5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包括环形部和至少一个轴向和径向地向内延伸的弹簧臂,其中所述弹簧臂联接至所述第一杠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包括环形部和至少一个轴向和径向地向内延伸的弹簧臂,其中所述弹簧臂联接至所述第二杠杆。
9. 根据方案8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通过销连接联接至所述第一杠杆。
10. 根据方案8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通过扣夹连接联接至所述第一杠杆。
11.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构件围绕所述壳体设置,并且其中所述致动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轴向可平移。
12. 根据方案1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壳体的枢转部、位于所述枢转部径向向内的第一端、和位于所述枢转部径向向外的第二端,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杠杆枢转至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致动构件。
13. 根据方案12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杠杆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壳体的枢转部、位于所述枢转部径向向内的第一端、和设置在所述枢转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接触表面,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杠杆枢转至接合位置时,所述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第一板。
14. 根据方案13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杠杆通过与所述第一杠杆的所述第一端对准的致动装置枢转至所述接合位置,而所述第二杠杆通过与所述第二杠杆的所述第一端对准的致动装置枢转至所述接合位置。
15. 根据方案14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环形的,并包括轴向延伸的轴向内表面和径向向内延伸的径向内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径向内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杠杆的所述第二端对准的至少一个开口。
16. 根据方案15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构件是围绕所述壳体设置的套筒,其中所述致动构件包括径向向内延伸并邻近所述壳体中的开口设置的至少一个径向构件,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杠杆枢转至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杠杆的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致动构件的径向构件,从而使所述致动构件在轴向方向上可滑动地平移,并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一摩擦片压紧所述第一离合器的第二摩擦片。
17. 一种用于在曲轴与第一输入轴和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心的第二输入轴之间传递扭矩的双离合器组件,所述双离合器组件包括:
与所述曲轴旋转地连接的外毂;
与所述外毂旋转地连接的中心毂,所述中心毂具有摩擦片;
与所述曲轴同轴设置的杠杆壳体,所述杠杆壳体具有旋转地连接至所述中心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围绕所述杠杆壳体设置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致动构件,其中所述致动构件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并轴向地可平移;
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邻近所述中心毂设置,并具有被连接以便与所述致动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共同旋转的轴向可平移的施加构件和被连接以便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共同旋转的摩擦构件;
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邻近所述中心毂设置,并具有被连接以便与所述杠杆壳体的所述第一端共同旋转的轴向可平移的施加构件和被连接以便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共同旋转的摩擦构件;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至少第一刚性杠杆,所述第一刚性杠杆可枢转至接合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刚性杠杆接触所述致动构件,以使所述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移动,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与所述中心毂的所述摩擦片之间压紧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摩擦片,以便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至少第二刚性杠杆,所述第二刚性杠杆可枢转至接合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刚性杠杆接触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与所述中心毂的所述摩擦片之间压紧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摩擦片,以便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以及
邻近所述第一刚性杠杆和第二刚性杠杆设置的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可操作以在所述致动装置受到致动时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刚性杠杆和第二刚性杠杆枢转至所述接合位置。
18. 根据方案17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杠杆包括环形部、从所述环形部径向向内和轴向地延伸的弹簧臂、和与所述弹簧臂的端部连接的杠杆部,其中所述杠杆部径向向内和轴向地延伸。
19. 根据方案18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刚性杠杆通过所述致动装置枢转时,所述杠杆部接触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而当所述致动装置没有受到致动时,所述弹簧臂偏压所述杠杆部以使所述第一离合器分离。
20. 根据方案17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性杠杆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所述杠杆壳体的枢转部、位于所述枢转部径向向内的第一端、和位于所述枢转部径向向外的第二端,并且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在被致动时接触所述第一刚性杠杆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刚性杠杆通过所述致动装置枢转至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二端接触所述致动构件。
21. 根据方案20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致动构件在所述第二端处包括与所述杠杆壳体的第二端处的径向表面大致平行的径向表面,其中所述杠杆壳体在所述杠杆壳体的径向表面中包括开口,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一刚性杠杆移动至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第一刚性杠杆的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开口接合所述致动构件的径向表面。
22. 根据方案20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刚性杠杆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所述壳体的枢转部、位于所述枢转部径向向内的第一端、和设置在所述枢转部与所述第一端之间的接触表面,其中所述致动装置在被致动时接触所述第二刚性杠杆的所述第一端,并且其中当所述第二刚性杠杆通过所述致动装置枢转至所述接合位置时,所述接触表面接触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
23. 根据方案22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环形的,并包括轴向延伸的轴向内表面和径向向内延伸的径向内表面,并且其中所述径向内表面包括与所述第一刚性杠杆的所述第二端对准的至少一个开口。
24. 根据方案17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枢转点和至少一个第二枢转点,其中所述第一刚性杠杆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一枢转点,而所述第二刚性杠杆枢转地联接至所述第二枢转点。
25. 根据方案24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径向表面上,而所述第二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轴向表面上。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绝非意图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双离合器组件的示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双离合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双离合器组件的一部分的另一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离合器致动组件的等轴测图;
图5A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的侧示意图;
图5B是图5A所示的双离合器组件的端部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双离合器组件的另一示例的侧示意图;
图6B是图6A所示的双离合器组件的端部示意图;
图7A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保持器弹簧的正视图;
图7B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与双离合器组件的一部分接合的图7A中所示的保持器弹簧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另一保持器弹簧的正视图;
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与双离合器组件的一部分接合的图8A中所示的保持器弹簧的一部分的侧视图;以及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原理的保持器弹簧和杠杆臂的另一实施例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说明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意于限制本发明、应用、或用途。
参考图1,用于双输入变速器(未示出)的扭矩传递装置总地由附图标记10指示。扭矩传递装置10是例如设置在车辆动力系中的双离合器。通常,车辆动力系包括发动机和变速器。在当前的实施例中,变速器是双输入变速器,其中扭矩通过扭矩传递装置10的有选择的操作从发动机经由曲轴12传递至变速器中的两个输入轴:第一输入轴14和第二输入轴16。第二输入轴16是与第一输入轴14同心并覆盖该第一输入轴14的套轴(或空心轴)。扭矩传递装置10设置在变速器壳体或钟形壳体18中。
扭矩传递装置10具有设置在离合器壳体或外毂24内的两个分立和独立的摩擦离合器20和22。离合器壳体或外毂24通过连接构件27旋转地固定至飞轮25。飞轮25旋转地固定至曲轴12,并优选地是构造成抑制和减小曲轴12中的振动的双质量飞轮。
扭矩传递装置10包括与外毂24旋转地连接的中心毂30。经由多个轴承32支撑中心毂30,以便相对于套轴16旋转。中心毂30包括固定的摩擦片34。摩擦片34固定,不在轴向方向上运动。
摩擦离合器20和22每个分别包括摩擦构件26和28。摩擦构件26通过阻尼器36连接至输入轴14。摩擦构件28经由花键38与凹槽40连接连接至套轴16。摩擦构件26、28设置在轴向固定的摩擦片34的任一侧上。
摩擦离合器20和22还分别包括可轴向运动的施加构件42和44。施加构件42和44每个在轴向方向上选择地可平移,以接合摩擦构件22和24中的一个摩擦构件,以使曲轴12与输入轴14和16中的一个输入轴联接。施加构件42和44由杠杆致动组件50有选择地致动。
转向图4,并继续参考图1-3,杠杆致动组件50包括内杠杆壳体52和外致动套筒54。杠杆壳体52是环形的并与输入轴14和16同轴。杠杆壳体52包括在轴向方向上延伸的内表面56和在径向方向上相对于输入轴14、16向内延伸的内径向表面58。多个突出构件59从杠杆壳体52径向向外延伸。突出构件59经由紧固件61联接至中心毂30。杠杆壳体52与中心毂30一起可旋转,但被固定以防止轴向平移。施加片44可滑动地安装在紧固件61上。因此,施加片44可与中心毂30和杠杆壳体52一起旋转,还可双向轴向平移,如以下更详细地描述。
在杠杆壳体52的内表面56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枢转点60。在提供的示例中,存在围绕内表面56等距离设置的三个第一枢转点60,然而,应意识到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采用以多种方式间隔开的任意数量的第一枢转点60。在提供的示例中,第一枢转点60每个包括彼此平行的两个径向延伸的凸缘62。各凸缘62均包括用于容纳诸如销或螺栓的紧固件(未示出)的孔64。在枢转点60内设置有第一组刚性杠杆66。各刚性杠杆66在第一枢转点60中的一个枢转点处经由紧固件枢转地联接至杠杆壳体52。应意识到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采用使第一刚性杠杆66枢转地联接至或接触至枢转点60的其它装置。
如图2和4中清楚地看到,第一刚性杠杆66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枢转点60的本体部68。本体部68径向向内设置有第一端70,而本体部68径向向外设置有第二端72。第一刚性杠杆66包括设置在第一端70与本体部68之间的接触表面74。在提供的示例中,接触表面74是升起的突起。第二端72从杠杆壳体52中的窗口76并通过设置在致动套筒54中的窗口78径向向外延伸。如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第一刚性杠杆66可绕枢转点60枢转,以便接合施加构件44。
在杠杆壳体52的径向内表面58上设置有多个第二枢转点80。在提供的示例中,存在围绕径向内表面58等距离设置的三个第二枢转点80,然而,应意识到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采用以多种方式间隔开的任意数量的第二枢转点80。在提供的示例中,第二枢转点80每个包括彼此平行的两个径向延伸的凸缘82。各凸缘82均包括用于容纳诸如销或螺栓的紧固件(未示出)的孔84。在枢转点80内设置有第二组刚性杠杆86。各刚性杠杆86在第二枢转点80中的一个枢转点处经由紧固件枢转地联接至杠杆壳体52。应意识到的是,在不偏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采用使第二刚性杠杆86枢转地联接至或接触至枢转点80的其它装置。
如图3和4中清楚地看到,第二刚性杠杆86包括枢转地连接至枢转点60的本体部88。本体部88径向向内设置有第一端90,而本体部88径向向外设置有第二端92。第二刚性杠杆86包括设置在第二端92上的接触表面94。在提供的示例中,接触表面94为平的表面。第二端92与设置在杠杆壳体52的径向内表面56中的开口96对准。如以下将更详细地描述地,当第二刚性杠杆86绕枢转点88枢转时,第二端92通过开口96向外延伸,以便接合致动套筒54并因此接合施加构件46。
致动套筒54围绕杠杆壳体52可滑动地设置。致动套筒54包括布置成超出杠杆壳体52的外表面102并与该外表面102接触的轴向延伸的套筒部100。致动套筒54旋转地联接至杠杆壳体52,然而,致动套筒54相对于杠杆壳体52双向轴向可平移。在致动套筒54的一端上设置有多个第一突出构件104。突出构件104径向向内延伸并与杠杆壳体56中的开口96对准,并因此与第二刚性杠杆86对准。在致动套筒54的与第一突出构件104相对的端上设置有多个第二突出构件106。突出构件106径向向外延伸并经由连接件108连接至施加构件42。
返回至图1-3,杠杆致动组件50由致动装置110致动。致动装置110包括一对环形活塞112与114和分别与环形活塞112与114连接的一对环形轴承组件116与118。致动组件50相对于壳体18旋转地固定。环形活塞112与114构造成在由液压流体致动时在它们的壳体内轴向地滑动。环形活塞112与114和环形轴承116与118径向对准,使得环形活塞112与环形轴承116可与刚性杠杆66接合,而环形活塞114与环形轴承118可与刚性杠杆86接合。轴承组件116与118是使双离合器10的旋转元件(即第一刚性杠杆66和第二刚性杠杆68)与致动装置50的不旋转的构件(即活塞112和114)扭转地分离的致动轴承。
组合参考图1-4,现在将描述扭矩传递装置10的操作。通过施加构件42的轴向压紧与摩擦构件26和摩擦片34有选择的接合使曲轴12与第一输入轴18连接,以便与该第一输入轴14共同旋转。通过施加构件44与摩擦构件28和摩擦片34有选择的接合使曲轴12与第二输入轴16连接,以便与该第二输入轴16共同旋转。摩擦构件和施加构件的数量和尺寸将基于合适的扭矩传递需求而改变。当然,可通过改变摩擦构件的数量和各摩擦元件的表面积的量来改变扭矩传递装置10的扭矩传递能力。
为了使第一摩擦离合器20接合,对液压流体加压并迫使该液压流体通过环形活塞114中的输送孔(未示出),以朝扭矩传递装置10推动环形活塞114。更具体地说,当环形活塞114轴向移动时,轴承组件118接触刚性杠杆86的第一端90。轴承组件118向刚性杠杆86的第一端90施加力。因此,当活塞114朝离合器20轴向平移时,刚性杠杆86在枢转点80处枢转。当刚性杠杆86枢转时,第二端92移离摩擦离合器20,通过杠杆壳体52的开口96,并接触致动套筒54的突出构件104。刚性杠杆86的第二端92向致动套筒54施加力,而致动套筒54继而平移离开摩擦离合器20。当致动套筒54移离摩擦构件26时,致动套筒54使施加构件42向接合位置(在图3中以虚线示出)移动,使得施加构件42与摩擦构件26接触(在图3中以虚线示出)。摩擦构件26在施加构件42与摩擦片34之间的压紧使摩擦构件26以与摩擦元件34大致相同的速度旋转。因此,曲轴12有选择地通过外毂24旋转地联接至中心毂30、通过中心毂30旋转地联接至致动组件50、通过致动组件50旋转地联接至离合器20、并通过离合器20旋转地联接至第一输入轴14。当使环形活塞114减压或通气时,由复位弹簧120施加在施加构件42上的力使施加构件42和刚性杠杆86回到未被接合的位置。
为了使第二摩擦离合器22接合,对液压流体加压并迫使该液压流体通过环形活塞112中的输送孔(未示出),以朝扭矩传递装置10推动环形活塞112。更具体地说,当环形活塞112轴向移动时,轴承组件116接触刚性杠杆66的第一端70。轴承组件116向刚性杠杆66的第一端70施加力。因此,当活塞112朝离合器22轴向平移时,刚性杠杆66在枢转点60处枢转。当刚性杠杆66枢转时,第二端72朝摩擦离合器20移动,并最终在接触表面74处接触施加构件44。刚性杠杆66的接触表面74向施加构件44施加力,并使施加构件44向接合位置移动,使得施加构件44与摩擦构件28接触。摩擦构件28在施加构件44与摩擦片34之间的压紧使摩擦构件28以与摩擦元件34大致相同的速度旋转。因此,曲轴12有选择地通过外毂24旋转地联接至中心毂30、通过中心毂30旋转地联接至致动组件50、通过致动组件50旋转地联接至离合器20、并通过离合器22旋转地联接至第二输入轴16。当使环形活塞112减压或通气时,由复位弹簧122施加在施加构件44上的力使施加构件44和刚性杠杆66回到未被接合的位置(在图2中以虚线示出)。
在离合器20与22处形成的离合器扭矩和力是在刚性杠杆66和86的致动点处的力的函数。由于杠杆66和86是刚性的,所以将该致动力被倍增各刚性杠杆66和86所固有的杠杆比,从而获得离合力。致动力继而与致动流体压力成正比。因此,压力控制足以获得离合器20和22的致动。压力控制通过利用压力控制螺线管(未示出)实现,所述压力控制螺线管用于当前生产的变速器,并且可以是直接作用的可变力螺线管(VFS)或可变泄放螺线管(VBS)或低流量VFS与调压阀的组合。已知该系统由于其不需要任何专用传感器,所以简单并且具成本效率。
转向图5A和5B,扭矩传递装置10的替代布置的示意图总地由附图标记200指示,并因此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然而,扭矩传递装置200包括多个第一刚性杠杆202和多个第二刚性杠杆204。刚性杠杆202和204以与上述刚性杠杆66和86基本相同的方式操作,然而,刚性杠杆202和204不直接销(连)接或连接在枢转点60和80。作为替代,刚性杠杆202设置在杠杆壳体52与致动套筒54之间。刚性杠杆202绕位于杠杆壳体52的外径向表面208上的枢转点206枢转。刚性杠杆204绕位于杠杆壳体52的内径向表面58上的枢转点210枢转。两组刚性杠杆202和204分别包括杠杆臂214和216。杠杆臂214和216分别是接触枢转点206和210的延伸部或突起部。
另外,扭矩传递装置200包括第一复位弹簧220和第二复位弹簧222。第一复位弹簧220设置在杠杆壳体52的外径向表面208与刚性杠杆202之间。第一复位弹簧220可操作以在活塞114减压时将刚性杠杆202偏压到未被接合的位置。第二位弹簧222设置在杠杆壳体52的内表面56上的特征224与刚性杠杆204之间。第二复位弹簧222可操作以在活塞112减压时将刚性杠杆204偏压到未被接合的位置。
转向图6A和6B,扭矩传递装置200的替代布置的示意图总地由附图标记200'指示,并因此相同的部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然而,在扭矩传递装置200'中,复位弹簧222设置在刚性杠杆204与杠杆壳体52的内径向表面58之间。径向内表面58包括用于在刚性杠杆204与内径向表面58之间提供用于复位弹簧222的空间的特征224'。扭矩传递装置200'以与扭矩传递装置10和200基本相同的方式操作。
现在转向图7A和7B,现在将描述复位弹簧220和222。应意识到的是,复位弹簧220和222基本相同,并因此仅描述复位弹簧220,应理解的是,复位弹簧222包括相似的特征。复位弹簧220包括与杠杆壳体52同心的环形部226(见图5B和6B)。多个弹簧臂228连接至环形部226并轴向和径向地向内延伸。弹簧臂228设置成使得各弹簧臂228均与刚性杠杆202接触。各弹簧臂228包括将弹簧臂228的自由端联接至刚性杠杆202的紧固件230。在提供的示例中,紧固件230是通过在刚性杠杆202中形成的孔(未示出)连接的销或螺栓。在图8A和8B所示的替代实施例中,复位弹簧220包括紧固件230'。紧固件230'是围绕刚性杠杆202压配合的C形扣夹,从而消除对机加工通过刚性杠杆202的孔的需求。
最后,参考图9,混合的复位弹簧和刚性杠杆由附图标记300指示。混合杠杆300包括与杠杆壳体52同心的环形部302。多个弹簧臂304(仅示出其中一个)连接至环形部302并轴向和径向地向内延伸。在弹簧臂304中的每个弹簧臂的端部308处连接杠杆部306。杠杆部308具有比弹簧臂304的厚度大的厚度。杠杆部306每个包括设置在杠杆部306的接近弹簧臂304的端部处的接触表面310。杠杆部306轴向地朝致动器装置110并径向地向内延伸,终止于第二接触表面312。当活塞112减压时,弹簧臂304防止接触表面310接触和接合施加构件44。当活塞112加压时,轴承116接触第二施加表面312并使弹簧臂304弯曲。一旦接触表面310接触施加构件44,杠杆部306就在接触表面310与312之间用作刚性杠杆,并且通过杠杆部306向施加构件44施加由轴承116传递的力,从而使施加构件44向接合位置移动,并启动离合器22。
扭矩传递装置的刚性杠杆致动允许致动点(即致动装置110)处的压力控制,以控制离合器20和22的接合。刚性杠杆减小在致动装置110处命令的压力与实际施加到离合器20和22的力之间的变化,从而提供更精确的控制。刚性杠杆控制通过消除给系统增加动态延迟的柔性弹簧或膜片来提高系统的响应时间。另外,消除对于闭环压力控制的需求,从而允许离合器20和22更鲁棒的控制。
本发明的说明本质上仅是示例性的,并且不偏离本发明的本质的变体意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这样的变体不被认为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 一种双离合器组件,其包括:
限定出轴线的壳体;
与所述壳体旋转地联接的致动构件;
与所述壳体同轴的第一构件;
与所述第一构件同轴的第二构件;
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具有被连接以便与所述致动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一板和被连接以便与所述第一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二板;
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具有被连接以便与所述壳体共同旋转的第一板和被连接以便与所述第二构件共同旋转的第二板;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一杠杆,所述第一杠杆可枢转以接触所述致动构件,以使所述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第一板朝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第二板移动,以便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至少一个第二杠杆,所述第二杠杆可枢转以接触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第一板,以使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第一板朝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第二板移动,以便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枢转点和至少一个第二枢转点,其中所述第一杠杆绕所述第一枢转点枢转,而所述第二杠杆绕所述第二枢转点枢转。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径向表面上,而所述第二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轴向表面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径向表面上,而所述第二枢转点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内径向表面上。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杠杆向未被接合的位置移动的第一复位弹簧和用于使所述第二杠杆向未被接合的位置移动的第二复位弹簧。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外径向表面与所述第一杠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从所述壳体的轴向内表面延伸的突起与所述第二杠杆之间。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径向表面与所述第一杠杆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所述内径向表面与所述第二杠杆之间。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包括环形部和至少一个轴向和径向地向内延伸的弹簧臂,其中所述弹簧臂联接至所述第一杠杆,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包括环形部和至少一个轴向和径向地向内延伸的弹簧臂,其中所述弹簧臂联接至所述第二杠杆。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离合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弹簧通过销连接联接至所述第一杠杆。
10. 一种用于在曲轴与第一输入轴和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同心的第二输入轴之间传递扭矩的双离合器组件,所述双离合器组件包括:
与所述曲轴旋转地连接的外毂;
与所述外毂旋转地连接的中心毂,所述中心毂具有摩擦片;
与所述曲轴同轴设置的杠杆壳体,所述杠杆壳体具有旋转地连接至所述中心毂的第一端和第二端;
围绕所述杠杆壳体设置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致动构件,其中所述致动构件旋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并轴向地可平移;
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一离合器邻近所述中心毂设置,并具有被连接以便与所述致动构件的所述第一端共同旋转的轴向可平移的施加构件和被连接以便与所述第一输入轴共同旋转的摩擦构件;
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邻近所述中心毂设置,并具有被连接以便与所述杠杆壳体的所述第一端共同旋转的轴向可平移的施加构件和被连接以便与所述第二输入轴共同旋转的摩擦构件;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至少第一刚性杠杆,所述第一刚性杠杆可枢转至接合位置,其中所述第一刚性杠杆接触所述致动构件,以使所述致动构件和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移动,以在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与所述中心毂的所述摩擦片之间压紧所述第一离合器的所述摩擦片,以便接合所述第一离合器;
枢转地联接至所述壳体的至少第二刚性杠杆,所述第二刚性杠杆可枢转至接合位置,其中所述第二刚性杠杆接触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以在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施加构件与所述中心毂的所述摩擦片之间压紧所述第二离合器的所述摩擦片,以便接合所述第二离合器;以及
邻近所述第一刚性杠杆和第二刚性杠杆设置的致动装置,所述致动装置可操作以在所述致动装置受到致动时选择地使所述第一刚性杠杆和第二刚性杠杆枢转至所述接合位置。
CN201110031244.2A 2010-01-29 2011-01-28 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10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2/696,822 US8376109B2 (en) 2010-01-29 2010-01-29 Lever applied dry clutch
US12/696822 2010-01-2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41097A true CN102141097A (zh) 2011-08-03
CN102141097B CN102141097B (zh) 2015-06-03

Family

ID=44316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124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41097B (zh) 2010-01-29 2011-01-28 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376109B2 (zh)
KR (1) KR101236152B1 (zh)
CN (1) CN102141097B (zh)
DE (1) DE102011009478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9662A (zh) * 2013-08-12 2015-02-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CN106945062A (zh) * 2017-05-10 2017-07-14 王凯 一种基于杠杆变扭的双向驱动机器手指
CN110199135A (zh) * 2016-11-23 2019-09-03 莱纳玛公司 用于串联车轴组件的分离式离合器
CN111615597A (zh) * 2018-04-06 2020-09-0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摩擦离合器
CN112984106A (zh) * 2020-04-02 2021-06-18 天津叠挡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挡位重叠的离合装置、变速装置、发电装置和电动汽车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07163B1 (ko) * 2012-02-03 2018-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클러치 어셈블리와 이를 구비한 세탁기
EP3123044B1 (de) * 2014-03-27 2018-03-21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Blechanpressplatte und drucktopf als gemeinsames bauteil
DE102017102733A1 (de) * 2016-03-10 2017-09-14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mit Mitnehmerring
DE102019100969B4 (de) * 2019-01-16 2021-06-1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Trockendoppelkupplung für eine elektrische Achse sowie elektrische Achse mit der Trockendoppelkupplung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5880A (en) * 1960-04-28 1963-01-16 Fichtel & Sachs Ag Plate spring
US4360091A (en) * 1978-09-04 1982-11-23 Kubota, Ltd. Tractor transmission
US6390265B1 (en) * 1999-03-12 2002-05-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Clutch assembly
CN1743198A (zh) * 2004-09-03 2006-03-08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
CN101270785A (zh) * 2007-03-22 2008-09-24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34660B2 (ja) * 2003-08-11 2010-03-17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2マスフライホイール
DE502005005856D1 (de) * 2004-06-21 2008-12-18 Luk Lamellen & Kupplungsbau Drehmomentübertragungsein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915880A (en) * 1960-04-28 1963-01-16 Fichtel & Sachs Ag Plate spring
US4360091A (en) * 1978-09-04 1982-11-23 Kubota, Ltd. Tractor transmission
US6390265B1 (en) * 1999-03-12 2002-05-21 Luk Lamellen Und Kupplungsbau Gmbh Clutch assembly
CN1743198A (zh) * 2004-09-03 2006-03-08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
CN101270785A (zh) * 2007-03-22 2008-09-24 卢克摩擦片和离合器两合公司 转矩传递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9662A (zh) * 2013-08-12 2015-02-25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CN104369662B (zh) * 2013-08-12 2017-03-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变速器
CN110199135A (zh) * 2016-11-23 2019-09-03 莱纳玛公司 用于串联车轴组件的分离式离合器
CN106945062A (zh) * 2017-05-10 2017-07-14 王凯 一种基于杠杆变扭的双向驱动机器手指
CN111615597A (zh) * 2018-04-06 2020-09-0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摩擦离合器
CN112984106A (zh) * 2020-04-02 2021-06-18 天津叠挡传动技术有限公司 挡位重叠的离合装置、变速装置、发电装置和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89054A (ko) 2011-08-04
US20110186399A1 (en) 2011-08-04
US8376109B2 (en) 2013-02-19
KR101236152B1 (ko) 2013-02-22
DE102011009478A1 (de) 2011-08-04
CN102141097B (zh) 2015-06-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41097B (zh) 应用杠杆的干式离合器
CN104235231B (zh) 多离合器装置,尤其是径向双离合器装置
US20100212440A1 (en) Integrated control for double clutch
JP6840146B2 (ja) ローテーション軸線を有する摩擦クラッチ
US7497312B2 (en) Clutch assembly
US20110094845A1 (en) Actuation device for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JP2002174262A (ja) クラッチ装置
CN105626713A (zh) 用于机动车变速器的切换设备和机动车变速器用致动方法
CN107202081A (zh) 被支撑在其控制系统上的湿式双离合器
US863192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 dual clutch to a flywheel
US20110053697A1 (en) Dual clutch for a transmission having multiple input shafts
CN112352113A (zh) 具有分离离合器和致动装置的混合动力模块
CN103392076A (zh) 转矩传递装置
CN102414481A (zh) 用于动力传输单元的小角度花键联轴器
CN109661526B (zh) 紧凑的双离合器机构和包括这种双离合机构的变速器系统
CN102162494B (zh) 紧凑扭矩传递组件
EP2447560A2 (en)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2454724B (zh) 具有卫星活塞的离合器致动组件
JP5411753B2 (ja) クラッチ断接機構
CN215487552U (zh) 变速器和车辆
CN103032288B (zh) 泵驱动起动装置致动器
JP2018509569A (ja) トルクコンバータのロックアップクラッチバッキングプレート
CN103573851B (zh) 包括摩擦离合器的预装配结构组件、相应的变速器壳体和相应的机动车
CN209671458U (zh) 包括双离合器机构的离合器模块
KR101555148B1 (ko) 차량용 커플링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603

Termination date: 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