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3238A -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及其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及其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3238A
CN102113238A CN200980129731.3A CN200980129731A CN102113238A CN 102113238 A CN102113238 A CN 102113238A CN 200980129731 A CN200980129731 A CN 200980129731A CN 102113238 A CN102113238 A CN 1021132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frame
signal
pdcch
sch
relay s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973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3238B (zh
Inventor
郑载薰
朴奎镇
韩承希
李文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1132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23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323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323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24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 H04B7/26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wo or more posts at least one of which is mobile
    • H04B7/2603Arrangements for wireless physical layer control
    • H04B7/2606Arrangements for base station coverage control, e.g. by using relays in tunne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14Relay systems
    • H04B7/15Active relay systems
    • H04B7/155Ground-based st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2Hierarchically pre-organised networks, e.g. paging networks, cellular networks,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or WLL [Wireless Local Loop]
    • H04W84/04Large scale networks; Deep hierarchical networks
    • H04W84/042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 H04W84/047Public Land Mobile systems, e.g. cellular systems using dedicated repeater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操作方法,该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与在多个子帧中分配的子帧相关的信息;监视传送与所分配的子帧中的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的PDC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并且基于所监视的PDCCH的无线资源分配,从基站接收数据。所述中继站的操作可以确保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先前终端兼容。此外,还定义了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无线资源分配方法。

Description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更具体地,涉及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国际电信联盟无线通信部门(ITU-R)正在对继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之后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高级国际移动电信(IMT-Advanced)进行标准化。IMT-Advanced旨在支持基于互联网协议(IP)的多媒体服务,其在静止和低速运动状态下的数据传送速率为1Gbps,而在高速运动状态下的数据传送速率为100Mbps。
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正在准备满足IMT-Advanced的要求的系统标准,这是改进了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的长期演进技术(LTE)的高级LTE(LTE-Advanced)。LTE-Advanced是IMT-Advanced的潜在候选者之一。LTE-Advanced的主要技术包括中继站技术。
中继站是对基站(BS)和用户设备(UE)之间的信号进行中继的设备,其用于扩展无线通信系统的小区覆盖范围并提高吞吐量。
3GPP LTE系统的设计并未考虑中继站。为了操作中继站,必须考虑诸如与BS的同步、无线资源指派等各项事宜。LTE-A系统是基于与LTE系统的后向兼容而设计的,因此为了将中继站引入LTE-A系统,需要考虑对于仅支持现有LTE的UE的操作。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操作方法,以及采用该操作方法的中继站。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指派中继站和基站之间的回程链路的无线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操作方法,该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与在多个子帧中的指派的子帧相关的信息;监视携带与所指派子帧内的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根据所监视的PDCCH的无线资源分配,从基站接收数据。
当通过所指派的子帧中的频带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时,中继站可以不通过所指派的子帧中的所述频带向用户设备(UE)发送数据。
与所指派的子帧相关的所述信息可以是与在特定数量的连续无线帧内的固定位置处的子帧相关的信息。
与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所述信息可以是与在所述固定位置处的所述子帧内的固定位置处的频带相关的信息。
与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所述信息可以是与针对所述固定位置处的所述子帧中的每一个确定的频带相关的信息。
可以通过从所述基站接收的部分系统信息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来获得与所指派的子帧相关的所述信息。
可以在所监视的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上对所述中继站的唯一标识符进行掩码。
在监视所述PDCCH的过程中,可以基于搜索起点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集来监视所述PDCCH。
可以基于所述中继站的所述唯一标识符来限定所述搜索起点。
所述搜索起点可以是固定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还提供了一种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射频(RF)单元,其被构成为发送并且接收无线信号;以及处理器,其连接到所述射频单元,其中,所述处理器获取与多个子帧中的指派的子帧相关的信息,监视携带与所指派子帧内的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基于所监视的PDCCH的无线资源分配而从基站接收数据。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继站可以保证与现有UE的兼容地操作。此外,限定了指派基站与中继站之间的无线资源的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例示包括中继站(RS)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图。
图2是例示3GPPLTE中的无线帧结构的示例的图。
图3是例示3GPPLTE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图。
图4是例示RS的操作的图。
图5是例示RFS1-A类型的RS的操作的图。
图6是例示根据无线帧的子帧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图7是针对RFS1-A类型,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定时偏移值大于OFDM码元CP长度时、根据下行链路子帧在上行链路子帧中RS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图8是针对RFS1-A类型,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定时偏移值大于OFDM码元CP长度时、根据上行链路子帧在下行链路子帧中RS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图9是例示RFS1-B类型的RS的操作的图。
图10是针对RFS1-B类型,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RS将定时偏移值设置为0或OFDM码元CP长度以内的值时、根据子帧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图11是例示RFS1-C类型的RS的操作的图。
图12是针对RFS1-C类型,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RS将定时偏移值设置为0或OFDM码元CP长度以内的值时、根据子帧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图13是针对RFS1-C类型,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定时偏移值大于OFDM码元CP长度时、根据下行链路子帧在上行链路子帧中RS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图14是针对RFS1-C类型,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定时偏移值大于OFDM码元CP长度时、根据上行链路子帧在下行链路子帧中RS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图15是例示RFS1-D类型RS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16是针对RFS1-D类型,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RS将定时偏移值设置为0或OFDM码元CP长度以内的值时、根据子帧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图17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流程图。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第三代合作伙伴项目(3GPP)的长期演进技术(LTE)是采用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网(E-UTRAN)的演进UMTS(E-UMTS)的一部分,其在下行链路中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在上行链路中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高级LTE(LTE-A)是演进的LTE。LTE-A是一种先进技术,其允许在下行链路和上行链路中应用载波集群(aggregation),并且允许应用聚集的DFT-s-OFDMA,该聚集的DFT-s-OFDMA具有如下特性:在UE传输的情况下,除了上行链路中的现有SC-FDMA之外,当将DFT输出信号样本序列映射到逆快速傅立叶变换(IFFT)的输入单元时,一个或更多个DFT输出信号样本被映射为它们按照DFT输出信号样本的子群为单位是不连续的。下面将主要描述3GPP LTE/LTE-A以使本发明的描述清晰,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不限于此。
图1是包括中继站(RS)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图。
参照图1,包括中继站的无线通信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基站(BS)11。每个BS 11为特定地理区域15(通常称为小区)提供通信服务。小区可以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称为区段(sector)。在单个基站中,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小区。通常,BS11指的是与UE 13通信的固定站,也可以采用其它术语来称呼,如演进节点B(eNB)、基收发系统(BTS)、接入点(AP)、接入网络(AN)等。BS 11可以执行诸如在RS12与UE 14之间进行连接、管理、控制、资源指派的功能。
RS 12可以采用其它术语来称呼,如中继节点(RN)、转发器、中继器等,它指的是在BS 11与UE 14之间对信号进行中继的装置。RS 12可以采用任意方法作为中继方法,如放大转发(AF)和解码转发(DF),并且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不限于此。RS可以具有与BS不同的小区ID,并且发送唯一的同步信号和/或唯一的基准信号。此外,RS可以具有BS 11的大部分功能,例如执行唯一调度功能等。
UE 13和14既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并且可以采用其它名称来称呼,例如移动站(MS)、用户终端(UT)、用户站(SS)、无线装置、个人数字助理(PDA)、无线调制解调器、手持装置、接入终端(AT)等。在下文中,宏UE(Ma UE)13是与BS 11直接通信的终端,而中继站UE(Re UE)14指的是与RS通信的终端。尽管Ma UE 13位于BS 11的小区内,它也能通过RS 12与BS通信,以根据分集效应提高传送率。在下面的描述中,除非另行指明,否则UE指的都是Re UE。
在下面的描述中,下行链路指的是从BS 11到Ma UE 13的通信,而上行链路指的是从Ma UE 13到BS的通信。回程链路指的是BS 11与RS 12之间的链路,回程下行链路指的是从BS 11到RS 12的通信,而回程上行链路指的是从RS 12到BS 11的通信。接入链路指的是RS 12与Re UE 14之间的链路,接入下行链路指的是从RS12到Re UE 14的通信,而接入上行链路指的是从Re UE 14到RS 12的通信。
根据执行多少功能,可以将RS分为L1中继、L2中继和L3中继。L1中继执行转发器的简单功能,对来自源站的信号进行放大,并将其中继到目的地站。L2中继可以表示为解码转发(DF)。L2中继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码,然后将重新编码的信号发送到目的地站。L2中继的优点在于,不会对噪声进行放大和发送,但是,由于在RS中进行解码,可能不利地造成传输延迟。L3中继也称为自回程,其发送互联网协议(IP)数据包。L3中继包括无线资源控制(RRC)层,这意味着RS起到类似于小型基站的作用。对于L3中继,RS可以控制其小区。在下文中,RS可以适用于任意类型的L1/L2/L3,并且本发明不限于此。
无线通信系统10能够支持时分双工(TDD)或频分双工(FDD)。FDD是通过在频域中区分的上行链路频带和下行链路频带来进行通信的方案,而TDD是通过单频带在时间上互相不同的上行链路传输和下行链路传输中进行通信的方案。在FDD中,RS可以在回程下行链路和接入下行链路中采用下行链路频带(或第一频带),而在回程上行链路和接入上行链路中采用上行链路频带(或第二频带)。频带也称为载波频带,可以对应于单个载波。每个频带被定义为中心频率和带宽。
根据与BS或UE进行通信的频带,可以将RS分为带内RS和带外RS。带内RS使用的频带与BS和宏UE之间的通信使用的频带相同,而带外RS使用的频带与BS和宏UE之间的通信使用的频带不同。使用带外RS需要额外的频率资源,但其优点是简化了RS的操作。在下文中,假设RS为带内RS,但是不排除将所限定的技术和处理应用到带外RS的可能性。
图2是例示3GPPLTE中的无线帧结构的示例的图。这可以参见3GPPTS 36.211V8.3.0(2008年5月)中的《演进通用地面无线接入(E-UTRA);物理信道与调制(第8版)》的第6节。
参照图2,无线帧包括10个子帧,1个子帧可以包括2个时隙。1个时隙在时域中可以包括多个OFDM码元。包括在1个时隙中的OFDM码元的数量可以根据循环前缀(CP)的结构而可变地确定。在采用常规CP大小的无线帧中,1个时隙可以包括7个OFDM码元。在10ms的无线帧中,当OFDM码元为2048Ts时,常规CP大小可以为144Ts(Ts=1/(15000*2048)秒)。同时,在采用扩展CP大小的无线帧中,1个时隙可以包括6个OFDM码元。
在FDD模式下,主同步信道(P-SCH)位于第0个时隙和第10个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码元中(同时,在TDD模式下,P-SCH位于第1个子帧和第6个子帧的第3个OFDM码元中)。相同的主同步信号(PSS)通过两个P-SCH进行发送。P-SCH用于获得OFDM码元同步、时域同步(如时隙同步)和/或频域同步。Zadoff-Chu(ZC)序列可以用作PSS,并且无线通信系统中至少有一个PSS。
在FDD模式下,辅助同步信道(S-SCH)位于第0个时隙和第10个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码元的前一个OFDM码元中(同时,在TDD模式下,S-SCH位于第1个时隙和第11个时隙的最后一个OFDM码元中)。S-SCH和P-SCH可以位于连续的OFDM码元中。不同的辅助同步信号(SSS)通过两个S-SCH进行发送。S-SCH用于获得帧同步和/或小区的CP结构,即常规CP或扩展CP的使用信息。
P-SCH和S-SCH用于获得物理层小区标识(ID)。物理层小区ID可以表示为168个物理层小区ID的组以及属于各个物理层小区ID组的三个物理层ID。也即是说,物理层小区ID总共为504个,其表示为范围在0-167的物理层小区ID组、以及各个物理层小区ID组中包括的范围在0-2的物理层ID。表示物理层ID的3个ZC序列根索引可以用于P-SCH,而表示物理层小区ID组的168m-序列索引可以用于S-SCH。
除了P-SCH和S-SCH之外,物理广播信道(P-BCH)位于无线帧的第0个子帧中。P-BCH从第0个子帧的第3个OFDM码元(开始于第0个OFDM码元的OFDM码元)起占用了4个OFDM码元。另选的是,可以采用第0个子帧的第2个时隙的第1至第四个OFDM码元来传输P-BCH。P-BCH用于获得相应基站的基本系统结构信息。P-BCH可以具有40ms的时段。
图3是例示3GPP LTE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结构的图。该子帧在时域中包括两个时隙。子帧中的第1时隙的前面最大3个OFDM码元是控制区,控制信道被指派到控制区,而其余OFDM码元是数据区,物理下行链路共享信道(PDSCH)被指派到数据区。
3GPP LTE中使用的下行链路控制信道可以包括物理控制格式指示符信道(PCFICH)、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物理混合ARQ指示符信道(PHICH)等。在第一OFDM码元中传输的PCFICH携带了关于子帧中的控制信道的传输所使用的OFDM码元的数量(即控制区的大小)的信息。通过PDCCH传输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DCI指示上行链路资源指派信息、下行链路资源指派信息、针对特定UE组的上行链路发送功率控制命令等。PHICH携带针对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的确认(ACK)/否认(NACK)信号。也即是说,针对UE发送的上行链路数据的ACK/NACK信号通过PHICH进行传输。
现在将描述作为下行链路物理信道:PDCCH。
PDCCH可以携带资源指派和发送格式(也称为下行链路准入)、PUSCH的资源指派信息(也称为上行链路准入)、关于特定UE组的个体UE的一组发送功率控制命令、基于互联网协议的语音(VoIP)的激活等。可以在控制区传输多个PDCCH,并且UE可以监视所述多个PDCCH。PDCCH包括控制信道元素(CCE)或某些连续CCE的集群。由一个CCE或一些连续CCE的集群构成的PDCCH可以在进行了子块交织之后通过控制区进行传输。CCE是用于根据无线信道的状态向PDCCH提供编码率的逻辑指派单元。CCE对应于多个资源元素组。PDCCH的格式和PDCCH的可用比特数取决于CCE数量与CCE提供的编码率之间的关系。
通过PDCCH传输的控制信息称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DCI)。下面的表1根据DCI格式示出了DCI。
【表1】
Figure BDA0000045996330000081
DCI格式0指示上行链路资源指派信息,DCI格式1和2指示下行链路资源指派信息,DCI格式3和3A指示关于特定UE组的上行链路传输功率控制(TPC)命令。
BS根据需要发送到UE的DCI来确定PDCCH格式,并且附加循环冗余校验(CRC)。在CRC中根据所有者或PDCCH的用途对唯一标识符(称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符(RNTI))进行掩码。当PDCCH用于特定UE时,可以在CRC中对UE的唯一标识符(例如小区RNTI(C-RNTI))进行掩码。另选的是,当PDCCH用于寻呼消息时,可以在CRC中对寻呼指示标识符(例如寻呼RNTI(P-RNTI))进行掩码。当PDCCH用于系统信息时,可以在CRC中对系统信息标识符(例如系统信息RNTI(SI-RNTI))进行掩码。可以在CRC中对随机接入RNTI(RA-RNTI)进行掩码,以指示随机接入响应,即对UE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发送的响应。
现在将描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RS的操作。
为了使RS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工作,必须考虑下面的事项。这考虑的是带内RS。
(1)与现有(常规)终端的兼容性:仅支持现有LTE的UE不应有额外的变化。
(2)是否同时进行接收和发送:这指的是,是否必须允许RS在同一频带内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
(3)是否进行同时接收或同时发送:这指的是,RS是否在第一频带内从BS接收数据(或向BS发送数据),并且它能够同时在第二频带内从UE接收数据(或向UE发送数据)。
上述条件可以分为4种中继帧结构(RFS)类型,如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0045996330000091
图4是例示中继站的操作的图。图4(a)示出了RS在同一频带内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操作,而图4(b)示出了RS在不同频带内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的操作。
参照图4(a),RS通过第一频带f1(101)从BS接收信号,同时,RS通过第一频带f1向UE发送信号。这意味着回程下行链路接收和接入下行链路发送可以同时进行。RS同时通过第二频带f2向BS发送信号,并且同时从UE 112接收信号。这意味着回程上行链路发送和接入上行链路接收可以同时进行。也即是说,RS在同一频带内同时接收和发送信号。
参照图4(b),RS同时在回程链路中通过上行链路频带f2向BS发送信号,并且在接入链路中通过下行链路频带f1向UE发送信号。或者,RS通过下行链路频带f1从BS接收信号,并且在接入链路中通过上行链路频带f2从UE接收信号。也即是说,RS在不同频带内同时向RS和UE发送信号,或者从BS和UE接收信号。
根据RS是否能进行图4(a)和4(b)的操作,适用于RS的无线帧结构、RS处的发送/接收子帧的定时、RS的下行链路同步执行处理等可以变化。因此,在本发明中,提出了如下的RS的4种类型操作。
I.RFS1-A类型
图5是例示RFS1-A类型的RS的操作的图。参照图5(a),在RS通过回程下行链路从BS接收信号期间,RS可以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同样,在RS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期间,RS可以通过回程下行链路从BS接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RS不能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和接入上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和从UE接收信号。参照图5(b),RS在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期间可以接收信号。同样,RS在从UE接收信号期间可以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在这种情况下,RS不能通过回程下行链路和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和从BS接收信号。也即是说,RS不能在相同频带内在它接收信号的同时发送信号,也不能在不同频带内同时向BS和UE发送信号或从BS和UE接收信号。
I-1.无线帧结构
图6是例示根据无线帧的子帧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参照图6,RS在其从BS接收信号的子帧41中不能与UE通信。也即是说,通过接入上行链路和接入下行链路进行的信号发送与接收受到限制。同样,即使在RS向BS发送信号的子帧42中,RS也不能与UE通信。
在RS与UE通信的子帧43和44中,RS不能与BS通信。也即是说,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和回程下行链路进行的信号发送与接收受到限制。同样,RS在下行链路频带内接收信号的子帧41和RS在下行链路频带内发送信号的子帧43能够被唯一地辨别。
图7是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定时偏移值大于OFDM码元CP长度时、RS根据下行链路子帧在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参照图7,由于定时偏移值,RS从BS接收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或RS向UE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在时间上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重叠。也即是说,下行链路子帧51可能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53和54在时间上重叠,而另一下行链路子帧52可能与另外两个上行链路子帧55和56在时间上重叠。在这种情况下,不将与下行链路子帧51(其间RS从BS接收信号)重叠的两个上行链路子帧53和54指派给RS以从UE接收信号,并且优选的是,RS在必要时向BS发送信号。或者,不将与下行链路子帧52(其间RS向UE发送信号)重叠的两个上行链路子帧55和56指派为向BS发送信号,并且优选的是,如果有必要则RS从UE接收信号。
当RS从BS接收信号的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者RS向UE发送信号的多个下行链路子帧连续时,可能只能将最后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r(r为大于1的整数)个下行链路子帧指派给BS向UE发送信号,而不能指派给RS进行发送和接收。也即是说,在图7中,当为RS指派p个下行链路子帧57以从BS接收信号时,可以将p个下行链路子帧57之后的r个下行链路子帧58指派给BS向UE发送信号。此外,在n个无线帧中,可以将r个下行链路子帧58指派特定的次数,例如仅仅一次。其目的是最小化与RS的发送和接收无关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指派。
在与RS从BS接收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在时间上部分重叠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中,RS可以向BS发送信号。同样,在与RS向UE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在时间上部分地重叠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中,RS可以从UE接收信号。
图8是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定时偏移值大于OFDM码元CP长度时、RS根据上行链路子帧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参照图8,优选的是,在与RS向BS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帧61重叠的两个下行链路子帧62和63中,RS从BS接收信号。或者优选的是,在与RS从UE接收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帧64重叠的两个下行链路子帧65和66中,RS向UE发送信号。当RS向BS发送信号的多个上行链路子帧或RS从UE接收信号的多个上行链路子帧连续时,可能只能将最后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的r(r为大于1的整数)个上行链路子帧指派给UE向BS发送信号,而不能指派给RS进行发送和接收。
在与RS向BS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帧可能在时间上部分地重叠的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RS可以从BS接收信号。同样,在与RS从UE接收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帧可能在时间上部分地重叠的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RS可以向UE发送信号。
I-2.RS的P/S-SCH和P-BCH定时
通过根据情况设置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SCH的子帧的特定数量的子帧偏移,RS可以在相同频域或不同频域内发送其P-SCH、S-SCH和P-BCH。为了提供这种子帧偏移,与BS一样,RS可以将10ms无线帧的第1子帧(该子帧也发送P-BCH)和第6子帧设置为用于发送P-SCH和S-SCH的子帧,并且通过具有10ms无线帧的定时的子帧将10ms无线帧的定时移动(向前或向后)到特定考虑的偏移,或者另选的是,RS可以将10ms无线帧内的发送P-SCH和S-SCH的子帧的位置指定为不同子帧的位置,同时保持5个子帧间隔,从而提供偏移。
或者,RS可以通过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的特定数量的OFDM码元来设置偏移,并且在相同频域或不同频域内发送RS的P-SCH、S-SCH和P-BCH。
或者,RS可以在频域内设置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的偏移值,而不在时域内设置偏移值。或者,RS可以通过利用与包括在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中的信号保持正交的编码来发送P-SCH、S-SCH和P-BCH,而不是在频域和时域内设置偏移值。
II.RFS1-B类型
图9是例示RFS1-B类型的RS的操作的图。参照图9(a),当RS通过回程下行链路从BS接收信号时,它不能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RS可以选择性地通过回程上行链路或接入上行链路发送或接收信号。参照图9(b),当RS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时,它不能通过回程下行链路从BS接收信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RS可以选择性地通过回程上行链路或接入上行链路发送或接收信号。参照图9(c),当RS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时,它不能通过接入上行链路从UE接收信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RS可以选择性地通过回程下行链路或接入下行链路接收或发送信号。参照图9(d),当RS通过接入上行链路从UE接收信号时,它不能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RS可以选择性地通过回程下行链路或接入下行链路接收或发送信号。
II-1.无线帧结构
图10是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RS将定时偏移值设置为0或OFDM码元CP长度以内的值时、根据子帧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参照图10,在RS接收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71中,RS不能采用相同的频带来向UE发送信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RS可以从UE接收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在RS向BS发送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72中,RS不能采用相同的频带来从UE接收信号。然而,在这种情况下,RS可以向UE发送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
在RS向UE发送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73中,RS可以向BS发送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同样,在RS从UE接收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74中,RS可以从BS接收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
II-2.RS的P/S-SCH和P-BCH定时
RS可以在与包括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发送RS的P-SCH、S-SCH和P-BCH。RS可以具有与BS不同的小区ID。UE可以在相同子帧的相同OFDM码元中从BS和RS接收P-SCH、S-SCH和P-BCH,并且通过RS的小区ID来识别RS的下行链路同步处理。
RS被限定为,在BS和RS向UE发送P-SCH、S-SCH和P-BCH的下行链路子帧中从BS接收信号。其目的不在于限制RS向UE发送信号。
在允许特定RS在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发送P-SCH、S-SCH和P-BCH的同时通过回程下行链路接收BS的下行链路P-SCH、S-SCH和P-BCH的方案中,RS可以根据情况设置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的特定数量的子帧偏移,从而在相同频域或不同频域内发送其P-SCH、S-SCH和P-BCH。为了提供这种子帧偏移,与BS一样,RS可以将10ms无线帧的第1子帧(该子帧也发送P-BCH)和第6子帧设置为用于发送P-SCH和S-SCH的子帧,并且通过具有10ms无线帧的定时的子帧将10ms无线帧的定时移动(向前或向后)到特定考虑的偏移,或者另选的是,RS可以将10ms无线帧内的发送P-SCH和S-SCH的子帧的位置指定为不同子帧的位置,同时保持5个子帧间隔,从而提供偏移。
或者,RS可以通过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的特定数量的OFDM码元来设置偏移,并且在相同频域或不同频域内发送RS的P-SCH、S-SCH和P-BCH。
或者,RS可以在频域内设置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的偏移值,而不在时域内设置偏移值。或者,RS可以通过利用与包括在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中的信号保持正交的编码来发送P-SCH、S-SCH和P-BCH,而不是在频域和时域内设置偏移值。
III.RFSI-C类型
图11是例示RFS1-C类型的RS的操作的图。参照图11(a),RS可以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同时通过回程下行链路从BS接收信号。同样,RS可以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在这种情况下,RS不能通过接入上行链路从UE接收信号。参照图11(b),RS可以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同时通过接入上行链路从UE接收信号。同样,RS可以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在这种情况下,RS不能通过回程下行链路从BS接收信号。参照图11(c),RS可以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同时通过接入上行链路从UE接收信号。同样,RS可以通过回程下行链路从BS接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RS不能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参照图11(d),RS可以通过接入下行链路向UE发送信号,同时通过回程下行链路从BS接收信号。同样,RS可以通过接入上行链路从UE接收信号。在这种情况下,RS不能通过回程上行链路向BS发送信号。
III-1.无线帧结构
图12是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RS将定时偏移值设置为0或OFDM码元CP长度以内的值时、根据子帧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参照图12,在RS在下行链路频带从BS接收信号的子帧81中,RS可以向UE发送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但是不能从UE接收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同样,在RS向BS发送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82中,RS可以从UE接收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但是不能向UE发送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在RS向UE发送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83中,RS可以从BS接收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但是不能向BS发送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在RS从UE接收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84中,RS可以向BS发送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但是不能从BS接收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
已经参照图12描述了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中的下行链路子帧的定时偏移和上行链路子帧的定时偏移为0的情况。在这点上,当定时偏移不为0并且存在大于OFDM码元CP长度的值的差时,根据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的位置,RS不能发送或接收信号的子帧可能有进一步限制。
图13是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定时偏移值大于OFDM码元CP长度时、RS根据下行链路子帧在上行链路子帧中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参照图13,由于定时偏移值,RS从BS接收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以及RS向UE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在时间上重叠。也即是说,下行链路子帧91可能与两个上行链路子帧93和94在时间上重叠,而另一下行链路子帧92可能与另外两个上行链路子帧95和96在时间上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在与RS从BS接收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91重叠的两个上行链路子帧93和94中,优选的是,UE不向RS发送信号,而是UE向BS发送信号或RS向BS发送信号。
在与RS向UE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92重叠的两个上行链路子帧95和96中,优选的是,RS不向BS发送信号,而是UE向BS发送信号或BS向RS发送信号。
当RS从BS接收信号的多个下行链路子帧或RS向UE发送信号的多个下行链路子帧连续时,可能只能将最后一个下行链路子帧之后的r(r为大于1的整数)个下行链路子帧指派给BS向UE发送信号,而不能指派给RS进行发送和接收。也即是说,在图13中,当为RS指派p个下行链路子帧97以从BS接收信号时,可以将p个下行链路子帧97之后的r个下行链路子帧98指派给BS向UE发送信号。此外,在n个无线帧中,可以将r个下行链路子帧98指派特定的次数,例如仅仅一次。其目的是最小化与RS的发送和接收无关的下行链路子帧的指派。
在与RS从BS接收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部分地在时间上重叠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中,RS向BS发送信号,或UE向BS发送信号。也即是说,在与RS从BS接收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部分地在时间上重叠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中,RS不从UE接收信号。
同样,在与RS向UE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部分地在时间上重叠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中,RS从UE接收信号,或BS从UE接收信号。也即是说,在与RS向UE发送信号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部分地在时间上重叠的所有上行链路子帧中,RS不向BS发送信号。
图14是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定时偏移值大于OFDM码元CP长度时、RS根据上行链路子帧在下行链路子帧中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参照图14,在与RS向BS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帧101重叠的两个下行链路子帧102和103中,优选的是,RS不向UE发送信号,并且RS从BS接收信号或BS向UE发送信号。
在与RS从UE接收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帧104重叠的两个下行链路子帧105和106中,优选的是,RS不从BS接收信号,并且RS向UE发送信号或BS向UE发送信号。
当RS向BS发送信号的多个上行链路子帧或RS从UE接收信号的多个上行链路子帧连续时,可能只能将最后一个上行链路子帧之后的r(r为大于1的整数)个上行链路子帧指派给UE向BS发送信号,而不能指派给RS进行发送和接收。
在与RS向BS发送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帧可能部分地在时间上重叠的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RS不向UE发送信号。同样,在与RS从UE接收信号的上行链路子帧可能部分地在时间上重叠的所有下行链路子帧中,RS不从BS接收信号。
III-2.RS的P/S-SCH和P-BCH定时
RS可以在与包括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发送RS的P-SCH、S-SCH和P-BCH。RS可以具有与BS不同的小区ID。UE可以在相同子帧的相同OFDM码元中从BS和RS接收P-SCH、S-SCH和P-BCH,并且通过RS的小区ID识别RS的下行链路同步处理。
RS被限定为,在与RS向UE发送P-SCH、S-SCH和P-BCH的下行链路子帧可能部分地在时间上重叠的上行链路子帧中向BS发送信号。这是因为RS不能在不同频带中同时进行发送。
IV.RFS1-D类型
图15是例示RFS1-D类型的RS的操作的图。参照图15,RS可以在相同的频带内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也可以在不同的频带内同时发送(或接收)信号。
IV-1.无线帧结构
图16是例示当在下行链路子帧和上行链路子帧中RS将定时偏移值设置为0或OFDM码元CP长度以内的值时、根据子帧的信号发送/接收操作的图。
参照图16,在RS在下行链路频带中从BS接收信号的子帧111中,RS可以向UE发送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并且也可以从UE接收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同样,在RS向BS发送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112中,RS可以从UE接收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并且也可以向UE发送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在RS向UE发送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113中,RS可以从BS接收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并且也可以向BS发送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在RS从UE接收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的子帧114中,RS可以向BS发送上行链路频带的信号,并且也可以从BS接收下行链路频带的信号。
IV-2.RS的P/S-SCH和P-BCH定时
RS可以在与包括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发送RS的P-SCH、S-SCH和P-BCH。或者,为了进行有效的下行链路同步,RS可以通过设置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的特定数量的子帧偏移,从而在相同频域或不同频域内发送其P-SCH、S-SCH和P-BCH。
或者,RS可以通过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相同的子帧内的特定数量的OFDM码元来设置偏移,并且在相同频域或不同频域内发送RS的P-SCH、S-SCH和P-BCH。
或者,RS可以在频域内设置与包括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的子帧的偏移值,而不在时域内设置偏移值。或者,RS可以通过利用与包括在从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中的信号保持正交的编码来发送P-SCH、S-SCH和P-BCH,而不是在时域和频域内设置偏移值。
<包括RS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PRACH通信方案>
现在将要描述一种在包括采用上述类型(RFS1-A到RFS1-D)中的任一种的RS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由UE进行随机接入处理的方法。首先,在下列情况下,UE可以进行向BS的随机接入处理。
(1)当UE由于不具有与BS的RRC连接而进行初始接入时;
(2)当UE在切换过程中第一次接入目标小区时;
(3)当根据来自BS的命令而被请求(接入)时;
(4)当在上行链路的时间对准未匹配或者上行无线资源未指派的状态下生成了上行链路数据时;
(5)当在出现无线链路故障或切换故障时进行恢复处理时。
包括RS的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随机接入处理可以如下所述地进行。
图17是例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17,在步骤S130中,UE从一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且通过PRACH资源将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RS。关于这一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结构的信息可以通过系统信息的一部分或切换命令消息而从BS获得。
在步骤S131中,RS检测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且将检测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索引发送到BS。在步骤S132,BS将针对随机接入前导码的响应发送给BS。针对前导码的响应可以包括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随机接入前导码标识符(RAPID)、临时的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RNTI)等。
在步骤S133中,RS将接收到的前导码响应作为随机接入响应发送到UE。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用于UE的上行链路同步的时间对准(TA)值、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标识进行随机接入的UE的RAPID、以及UE的临时标识符,例如临时C-RNTI。RAPID用于识别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步骤S134中,UE尝试在随机接入响应接收窗口内接收其随机接入响应。随机接入响应接收窗口是用于监视随机接入响应的窗口,可以由部分的系统信息或切换命令消息指示随机接入响应接收窗口。具体而言,随机接入响应以MAC PDU的形式传输,并且MAC PDU通过物理信道PDSCH进行传送。通过控制信道PDCCH获得PDSCH的接收信息。PDCCH携带关于接收PDSCH的UE的信息、PDSCH的无线资源分配信息、PDSCH的发送格式等。UE首先在属于随机接入响应接收窗口的子帧内对PDCCH进行监视,并且当PDCCH的接收成功时,UE随后通过PDCCH指示的PDSCH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UE应用时间对准值,并且利用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向RS发送包括随机接入标识符的调度消息。
在步骤S135中,RS从UE接收调度消息,并将接收到的消息原样发送到BS。在步骤S136中,BS接收调度消息,然后将包括随机接入标识符的争用解决消息发送到RS。RS将争用解决消息发送到UE。
图1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随机接入处理的流程图。
参照图18,在步骤S141中,UE从一组随机接入前导码中选择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并且通过PRACH资源将选择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RS。在步骤S142中,RS向UE发送随机接入响应。也即是说,RS生成随机接入响应并且直接将其发送到UE,而不是将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索引发送到BS。随机接入响应可以包括用于UE的上行链路同步的时间对准(TA)值、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用于标识进行随机接入的UE的RAPID、以及UE的临时标识符(例如临时C-RNTI)。RAPID用于标识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
在步骤S143中,UE在属于随机接入响应接收窗口的子帧内对PDCCH进行监视。当PDCCH的接收成功时,UE通过PDCCH指示的PDSCH来接收随机接入响应。UE应用时间对准值,并且利用上行链路无线资源分配信息向RS发送包括随机接入标识符的调度消息。
在步骤S144中,RS将从UE接收的调度消息发送到BS。接着在步骤S145中,BS将包括随机接入标识符的争用解决消息发送到RS。RS将争用解决消息发送到UE。
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另一随机接入过程中,当RS从UE接收到随机接入前导码时,RS根据接收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索引而生成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RS在由BS控制的PRACH发送时间点将新生成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发送到BS,BS检测新的接入前导码。当BS向RS发送针对由RS发送的新接入前导码的随机接入响应时,RS可以将该随机接入响应原样中继到UE。该方法的优点在于,不需要额外的信号传送方法和信道设计来将RS检测到的随机接入前导码的索引传送到BS。
<RS中调整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之间的定时偏移的方法>
现在描述在包括采用上述类型(RFS1-A到RFS1-D)中的任一种的RS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RS中设置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之间的定时偏移的方法。
当RS向UE或BS发送信号或者从UE或BS接收信号时,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可能在时间上有所不同,而不是在时间上彼此一致。这种在时间上的不同称为定时偏移。优选的是,RS调节上行链路子帧和下行链路子帧的定时偏移值,使其落入OFDM码元的循环前缀长度之内。理想情况下,将定时偏移值调节至0。当RS不限定物理信道来调节回程链路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定时偏移时,RS可以周期性地接收由BS发送的P-SCH、S-SCH和P-BCH,由此将定时偏移值调节至0或OFDM码元的循环前缀长度之内。
BS可以在P-BCH中包括RS的同步信息并将其发送。或者,BS可以在系统信息中包括RS的同步信息并将其发送。在RRC L1参数结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可以指定包括RS相关信息的系统信息类作为系统信息,并将该信息通过BCCH按照只有RS或者RS和UE两者能够接收该信息的方式进行发送。
如果为回程链路中的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发送定时的同步限定了物理信道,则可以采用下行链路公共基准信号(RS),或者可以将导频信号(或信标信号)插入特定无线帧的特定时间区间中,使得RS可以利用这些信号进行同步。
<在BS与RS之间传送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
现在描述在包括采用上述类型(RFS1-A到RFS1-D)中的任一种的RS的无线通信系统中在BS与RS之间传送资源分配信息的方法。
当RS向与UE的接入上行链路和接入下行链路指派无线资源时,它需要知道回程链路的资源分配。原因在于,如以上针对前面的RFS1-A到RFS1-D所述,RS与回程链路和接入链路两者相关,资源分配可能受到限制。
回程链路的资源分配需要两种类型的信息,即用于回程链路的子帧指派和所指派的子帧内的无线资源分配。无线资源分配可以用于回程下行链路或回程上行链路。
用于回程链路的子帧可以是专用子帧。也即是说,这些子帧可以仅用于BS和RS之间的回程链路,而不用于与宏UE或中继UE的通信。在用于回程链路的子帧中,仅支持LTE的传统UE可以停止信道估计。按照不同的方式,在限定的回程子帧中,可以将针对回程链路传输和现有的宏UE与BS之间的传输的资源分配按FDM的形式进行复用。可以采用各种方式来限定用于回程链路的子帧指派。
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在BS与RS之间限定用于回程链路的子帧。其优点是不需要额外的信令。这种方案称为持久型。在另一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BS可以周期性或非周期性地向RS通知用于回程链路的子帧。对于特定数量的连续无线帧,BS可以向RS通知各个无线帧中的固定位置处的子帧。例如,BS可以向RS通知:从当前无线帧开始的4个无线帧中的第3子帧用于回程链路。这称为半持久型。可以通过部分的系统信息、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和/或RS特定信令,来提供与所指派的子帧相关的信息。可以由BS根据来自RS的请求而指派用于回程链路的子帧。
可以按各种方式限定子帧内的无线资源分配。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可以预先在BS与RS之间限定针对回程链路指派的子帧中使用的无限资源。例如,子帧可以分为三个无线资源区域,并且三个RS可以使用所指派的无线资源区域中的相应无线资源区域。
或者,可以对为回程链路指派的各个子帧动态地确定无线资源分配。
在另一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BS可以通过广播信道(例如系统信息的一部分),向RS通知为回程链路指派的子帧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在另一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BS可以通过更高层消息(如RRC消息或MAC消息),向RS通知为回程链路指派的子帧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在另一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BS可以通过PDCCH,向RS通知为回程链路指派的子帧中使用的无线资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PDCCH的CRC中对RS的标识符进行掩码。
为了使BS向RS提供关于为回程链路指派的子帧的信息和/或关于子帧中的无线资源分配的信息,可以定义新的DCI格式。例如,与现有DCI格式相比,BS可以减少调制和编码方案(MCS)、以及新DCI格式中包括的资源分配(RA)字段和/或冗余版本(RV)字段的比特数,并对其进行指派。另选的是,可以在BS与RS之间限定可用的等级值。例如,当最大可用等级为4时,可以将BS与BS之间的等级限定为3或4。因此,在MIMO传输的情况下,与现有情况相比,可以减少传输等级以及用于指定预编码矩阵的发送预编码矩阵索引(TPMI)值的字段,并且对其进行指派。
可以限制可用于BS与RS之间的PDCCH的CCE集。例如,当整个可用CCE集为{1,2,4,8}时,用于对RS的资源分配的DCI格式只能使用{4,8}或{8}(即,可以选择PDCCH格式1、2和3之一)。可以通过中继节点特定RRC消息、MAC消息或PDCCH,将相应的指定通知到RS。另选的是,可以在公共搜索空间内对BS与RS之间的PDCCH进行监视。另选的是,可以在特定搜索空间内对BS与RS之间的PDCCH进行监视。为了定义特定搜索空间,BS与RS之间的PDCCH可以具有特定的搜索起点。可以根据RS的唯一标识符来获得所述搜索起点。通过限制可用的CCE集或设置搜索空间,可以减少根据对PDCCH的监视而进行盲解码的次数。
BS可以增加用于防止在包括RS的无线资源分配的DCI格式中出现错误的序列。通过提供对BS与RS之间的出现的错误的鲁棒性,可以减少如下问题:RS将发送到其他RS的PDCCH错误地识别为发送到该RS自身的PDCCH,或者将出现错误的PDCCH错误地识别为无错误的PDCCH。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示意框图。BS 500包括处理器510、存储器530和RF单元520。处理器510可以将其中RS接收或发送信号的子帧指派为在RS与BS之间预先约定的子帧,并且动态地指派其中在指派的子帧中接收或发送信号的频带。在这种情况下,处理器510可以将关于前述预先约定的子帧的指派信息作为更高层信号进行发送,并通过PDCCH发送关于动态指派的频带的指派信息。可以由处理器510来实现无线接口协议层。连接到处理器510的存储器530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510的各种信息。连接到处理器510的RF单元520发送并/或接收无线信号。
RS 600包括处理器610、存储器620和RF单元630。处理器610获取与在多个子帧中指派的子帧相关的信息,并监视携带与所指派的子帧内的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的PDCCH。处理器610基于所监视的PDCCH的无线资源分配而从BS接收数据。连接到处理器610的存储器620存储用于驱动处理器610的各种信息。连接到处理器610的RF单元630发送并/或接收无线信号。
处理器510和610可以包括专用集成电路(ASIC)、不同的芯片组、逻辑电路和/或数据处理装置。存储器530和62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闪存、存储卡、存储介质和/或任何其它存储装置。射频单元520和630可以包括用于处理无线信号的基带电路。虽然示例性实施方式是通过软件实现的,但是上述方案可以实现为执行上述功能的模块(处理、功能等)。该模块可以存储在存储器530和620中,并且由处理器510和610执行。存储器530和620可以设置在处理器510和610的内部或外部,并可以通过各种公知手段连接到处理器510和610。
在上述示例性系统中,基于按顺序的步骤或块对方法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步骤的顺序,并且一些步骤可以按与其它步骤不同的顺序执行或可以与其它步骤同时执行。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流程图中示出的步骤并不是排他的,可以包括其它步骤,并且可以删除流程图中的一个或更多个步骤,而不会影响本发明范围。
由于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特征的前提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实现。因此,应当理解,除非另外指明,否则上述实施方式并不受前面描述的任何细节的限制,而是应当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宽泛地解释。因此,所附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边界和范围或这些边界和范围的等效物之内的任何修改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的操作方法,该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与在多个子帧中指派的子帧相关的信息;
监视携带与所指派的子帧内的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以及
基于所监视的PDCCH的无线资源分配,从基站接收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当通过所指派的子帧中的频带从所述基站接收数据时,所述中继站不通过所指派的子帧中的所述频带向用户设备(UE)发送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与所指派的子帧相关的所述信息是与处于特定数量的连续无线帧内的固定位置的子帧相关的信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与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所述信息是与位于所述固定位置的所述子帧内的固定位置的频带相关的信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与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所述信息是与针对位于所述固定位置的所述子帧中的每一个确定的频带相关的信息。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通过从所述基站接收的部分系统信息或者无线资源控制(RRC)消息,来获得与所指派的子帧相关的所述信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通过所述中继站的唯一标识符,对所监视的PDCCH的循环冗余校验(CRC)进行掩码。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在监视所述PDCCH的过程中,基于搜索起点,通过控制信道元素(CCE)集来监视所述PDCCH。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基于所述中继站的唯一标识符来限定所述搜索起点。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方法,其中,所述搜索起点是固定的。
11.一种中继站,该中继站包括:
RF单元,其被构成为发送并且接收无线信号;以及
处理器,其连接到所述RF单元,
其中,所述处理器获取与在多个子帧中指派的子帧相关的信息,监视携带与所指派的子帧内的无线资源分配相关的信息的物理下行链路控制信道(PDCCH),并且基于所监视的PDCCH的无线资源分配,从基站接收数据。
CN200980129731.3A 2008-07-30 2009-07-30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及其操作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323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8463108P 2008-07-30 2008-07-30
US61/084,631 2008-07-30
US8587108P 2008-08-03 2008-08-03
US61/085,871 2008-08-03
US9921008P 2008-09-23 2008-09-23
US61/099,210 2008-09-23
PCT/KR2009/004265 WO2010013962A2 (ko) 2008-07-30 2009-07-30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중계국 및 중계국의 동작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3238A true CN102113238A (zh) 2011-06-29
CN102113238B CN102113238B (zh) 2015-03-18

Family

ID=41610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9731.3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13238B (zh) 2008-07-30 2009-07-30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及其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48924B2 (zh)
EP (1) EP2306661B1 (zh)
JP (1) JP5138099B2 (zh)
CN (1) CN102113238B (zh)
WO (1) WO2010013962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3464A (zh) * 2011-07-27 2014-0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移动终端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465239B1 (en) * 2009-08-12 2014-11-26 BlackBerry Limited Uplink transmissions using a type ii relay with a punctured dmrs
US9270496B2 (en) 2009-08-12 2016-02-23 Blackberry Limited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demodulation reference signal design for uplink coordinated transmission in type II relay
EP2465320B1 (en) 2009-08-14 2015-10-21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DL backhaul control channel design for relays
KR101647378B1 (ko) * 2009-09-21 2016-08-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지국으로부터 신호를 수신하기 위한 중계기 및 그 방법
CN102823186B (zh) * 2009-09-25 2016-04-20 黑莓有限公司 用于多载波网络操作的系统和方法
EP3474621B1 (en) 2009-09-25 2022-05-04 BlackBerry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WO2011038272A1 (en) 2009-09-25 2011-03-31 Mo-Han Fo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multi-carrier network operation
EP2493092B1 (en) 2009-10-25 2018-12-05 LG Electronics Inc. Backhaul downlink signal decoding method of relay station and relay station using same
KR101123978B1 (ko) * 2009-11-20 2012-03-23 고려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협력 전송 방법 및 이를 적용한 통신 시스템
US9300393B2 (en) * 2010-01-05 2016-03-29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ata relay transmission
EP2362708B1 (en) * 2010-02-15 2012-09-19 Alcatel Lucent Method for performing a random access procedure by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or radio communication network, corresponding relay node
US9281889B2 (en) * 2010-02-16 2016-03-08 Lg Electronics Inc. Relay node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signal according to link operation mod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US9655138B2 (en) * 2010-04-01 2017-05-16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s
CN102215590B (zh) * 2010-04-12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调度方法及系统
CA2792762C (en) * 2010-04-14 2016-02-2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setting a search space for a relay nod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for same
US9136997B2 (en) 2010-05-04 2015-09-15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using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reference signals
CA2928133C (en) 2010-05-17 2018-09-18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repeater
JP5533308B2 (ja) * 2010-06-14 2014-06-25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中継装置及び同期維持方法
US20110310789A1 (en) * 2010-06-21 2011-12-22 Teck Hu Method of uplink control channel allocation for a relay backhaul link
CN103098400B (zh) * 2010-07-21 2015-08-19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发送和接收有关信道状态信息的反馈的方法和装置
WO2013002583A2 (ko) * 2011-06-28 2013-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수신확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WO2013017154A1 (en) 2011-07-29 2013-02-07 Fujitsu Limited Control channel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CN107707339B (zh) * 2011-08-12 2021-11-26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定时配置指配的基站、用户设备及其方法
KR102060999B1 (ko) 2011-09-30 2019-12-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제어 신호를 송신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그 장치
CN104159318B (zh) * 2012-01-11 2018-05-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3209459B (zh) * 2012-01-11 2016-08-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DK3169100T3 (da) 2012-07-06 2021-10-0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Fremgangsmåde og apparat til bestemmelse af tdd-ul/dl-konfiguration til anvendelse i forbindelse med radiorammer
US9843434B2 (en) * 2012-08-05 2017-12-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of configuring cyclic prefix for small cel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apparatus therefor
CN103595501B (zh) * 2012-08-15 2016-12-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指示信息发送方法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US9419772B2 (en) * 2012-12-17 2016-08-16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MCS index for 256QAM in wireless access system
WO2014209995A2 (en) * 2013-06-24 2014-12-31 Zte Wistron Telecom Ab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the maximum duration of time-critical functions
CN103415075B (zh) * 2013-08-26 2016-06-15 北京邮电大学 无线中继协同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5178648A1 (ko) * 2014-05-18 2015-11-2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단말의 신호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KR102208668B1 (ko) * 2014-06-30 2021-01-28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무선 통신 시스템 간의 충돌을 회피하기 위한 통신 장치 및 방법
WO2016167635A1 (ko) * 2015-04-17 2016-10-2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신호의 측정/릴레이 선택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57744B (zh) * 2015-08-31 2017-03-01 厦门纵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随机接入中继器、中继系统及其中继方法
TW201711430A (zh) * 2015-09-15 2017-03-16 Chunghwa Telecom Co Ltd 無線後置網路頻段彈性配置之方法
JP2019057750A (ja) * 2016-02-04 2019-04-1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装置、通信方法、および、集積回路
US10652911B2 (en) * 2016-11-02 2020-05-12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for dropping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riority by wireless device supporting WAN communication and V2X communication and, the wireless device performing the method
US10530622B2 (en) * 2016-11-03 2020-01-0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reference signals using non-orthogonal sequences
CN110475329B (zh) 2018-05-11 2020-11-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方法、装置及网络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797461B1 (ko) * 2001-09-29 2008-01-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KR100901374B1 (ko) * 2005-10-06 2009-06-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홉 릴레이 셀룰러 네트워크에서 셀 내 간섭 없이 다중링크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US8774019B2 (en) 2005-11-10 2014-07-08 Apple Inc. Zones for wireless networks with relays
CA2631421C (en) * 2005-12-13 2016-08-16 Lg Electronics Inc. Communication method using relay st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0872417B1 (ko) * 2006-05-11 2008-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의 광대역 무선 접속 통신시스템에서 중계서비스를 지원하기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CN101106807B (zh) 2006-07-12 2012-04-1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一种基于中继器的蜂窝网络以及空分双工通信方法
WO2008041089A2 (en) * 2006-10-02 2008-04-10 Nokia Corporation Adaptive scheme for lowering uplink control overhead
KR100961746B1 (ko) * 2006-10-02 2010-06-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다중 홉 중계방식을 사용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자원할당 장치 및 방법
US8681743B2 (en) * 2006-12-08 2014-03-2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frame structure in multihop relay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08084624A1 (ja) 2007-01-12 2008-07-17 Ntt Docomo, Inc. 基地局装置、移動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通信制御方法
US20080232284A1 (en) * 2007-03-23 2008-09-25 Nokia Corporation Apparatus,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providing semi-dynamic persistent allocation
US7924755B2 (en) * 2007-09-14 2011-04-12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estricting the locat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physical layer signaling
US8238475B2 (en) * 2007-10-30 2012-08-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PDCCH blind decoding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9867203B2 (en) * 2008-07-11 2018-01-09 Qualcomm Incorporated Synchronous TDM-based communication in dominant interference scenarios
PL2351401T3 (pl) * 2008-11-18 2017-08-31 Nokia Technologies Oy Przekazywanie w systemie komunikacji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3464A (zh) * 2011-07-27 2014-02-05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发送和接收方法、基站和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06661A2 (en) 2011-04-06
JP5138099B2 (ja) 2013-02-06
JP2011529663A (ja) 2011-12-08
US9048924B2 (en) 2015-06-02
EP2306661B1 (en) 2015-02-25
CN102113238B (zh) 2015-03-18
US20110128883A1 (en) 2011-06-02
WO2010013962A2 (ko) 2010-02-04
EP2306661A4 (en) 2013-04-17
WO2010013962A3 (ko) 2010-05-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3238B (zh)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及其操作方法
US9736819B2 (en) Relay node device for receiving control information from a base station and method therefor
EP2334134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wireless subframe resource allocation
CN108702752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RU2643351C1 (ru) Способ передачи/приема сигнала синхронизации для связи d2d в системе беспроводной связи и аппаратура для этого
KR101607333B1 (ko) 중계국의 제어신호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08605313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EP2424320B1 (en) Transmitting data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8781444B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JP2019525680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端末のpscch及びpsschの送受信方法及び装置
JP2017519381A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いて信号を送受信する方法及びそのための装置
US10484975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multiple timing transmission schemes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160081110A1 (en) Terminal device, integrated circuit,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120269113A1 (e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uplink backhaul signal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thereof
KR20140053088A (ko)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시퀀스 생성 방법 및 장치
KR20120031217A (ko) 다중 반송파 시스템에서 반송파 스케줄링 방법 및 장치
US9137845B2 (en)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a signal related to a change in transmission format
CN103404047A (zh) 在载波聚合系统中调度的方法和装置
KR101944829B1 (ko)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KR20120130162A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CN116599631A (zh) 终端装置、基站装置和通信方法
CN110447201B (zh)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分配参考信号资源的方法及其装置
JP6039629B2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における制御情報の送信方法及び装置
JP2015070342A (ja) 基地局、端末、および通信方法
KR101531517B1 (ko) 단말의 중계기 map 위치 검출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31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