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99978A - 互联接触件 - Google Patents

互联接触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99978A
CN102099978A CN2009801276764A CN200980127676A CN102099978A CN 102099978 A CN102099978 A CN 102099978A CN 2009801276764 A CN2009801276764 A CN 2009801276764A CN 200980127676 A CN200980127676 A CN 200980127676A CN 102099978 A CN102099978 A CN 1020999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connected contact
segment
contact
interconnected
de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767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99978B (zh
Inventor
汉斯-彼得.达姆比茨
斯蒂芬.盖恩斯
斯蒂芬.桑德豪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emens AG
Original Assignee
Siemens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emens AG filed Critical Siemens AG
Publication of CN1020999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97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9997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9997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5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form or material of the contacting members
    • H01R4/60Connections between or with tubular condu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3Bases or cases for heavy duty; Bases or cases for high voltage with means for preventing corona or arcing

Landscapes

  • Gas-Insulated Switchgears (AREA)
  • Arc-Extinguishing Devices That Are Switches (AREA)
  • Contac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接触件(1、1a、1b),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互联接触段(3、4)。互联接触段(3、4)通过中段(5)互相连接。中段(5)有一个缩小区(16、16a、16b),以及缩小区(16、16a、16b)有缩细的外表面。在外表面内加工出至少一个凹穴(10a、10b、10c、10d)。

Description

互联接触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互联接触件,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互联接触段、设在第一互联接触段上的第一互联接触面、设在第二互联接触段上的第二互联接触面、以及连接所述互联接触段的中段,中段有一个从底面朝其中一个互联接触段方向缩细的缩小区和一个构成该缩细的缩小区边界的外表面。
背景技术
例如由日本公开文件JP60170174的一个图已知这种互联接触件。该图表示互联接触件不同的设计方案,其中,各互联接触段通过中段互相连接。在中段内设一个缩小区,由此使横截面减小。
螺栓规定使用于电触点接通。螺栓的位置选择为,它们在缩小区的范围内插入孔中。在这里带来的问题是,为了产生足够的夹紧力需采用有特定长度和特定横截面的螺栓。比较长的螺栓应通过比较短的中段插入孔内。此时螺栓需倾斜和偏倾。这往往有困难,因为难以看到孔的位置。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互联接触件,它可以在互联接触件尺寸紧凑的同时使互联接触件能方便地触点接通。
按本发明在前言所述类型的互联接触件中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取下述措施:在所述外表面内设有至少一个凹穴。
缩细的缩小区是中段的一部分。在缩小区内实现从较大横截面过渡为较小横截面。因此中段制有颈缩,从而例如可以借助螺栓实现互联接触件的触点接通。若现在规定,在所述外表面内加工至少一个凹穴,则由此提供了一个安装空间,螺栓在装配期间可以伸入此安装空间内,以便例如使互联接触件触点接通。凹穴可以减少缩小区的长度,并因而能构成结构紧凑的互联接触件。
在这里可以有利地规定,缩细的缩小区旋转对称于纵轴线地定位。
缩细的缩小区旋转对称的设计可例如形成锥形延伸的外表面。因此在中段的这一缩小区内可以形成一个环形颈缩。在这种情况下尤其可以规定,锥形的缩细是按截锥或圆锥体的方式进行。但也可以规定,一个从底面朝其中一个互联接触段方向延伸的锥形具有凸拱或凹弯的外表面。由此可以构成一个对绝缘有利的中段。通过在缩小区外表面内加工至少一个凹穴,一方面仅不明显地削弱中段内的电流承载能力。另一方面即使在此缩小区内仍保持互联接触件具有足够的机械稳定性。例如可以规定,凹穴通过修圆的过渡区过渡到外表面内。由此可以简单的方式消减互联接触件内部的机械应力。
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一互联接触面和第二互联接触面彼此相反地定向。
互联接触面相反定向,允许将此互联接触件例如安装在彼此间隔距离布置的应互相导电连接的导体元件之间。在这里互联接触面可以是不同类型的设计。例如可以规定,将互联接触面设计为平的表面。也可以规定使用弯曲表面。在这方面可以规定,这些表面的定向彼此相反。所述相反的方向可以就纵轴线定义。此外可以规定,互联接触面例如具有围绕纵轴线延伸的环形结构、圆筒壳体形结构、截球面形结构等。与互联接触面的形状无关,互联接触面可分别在端侧设在不同互联接触段的彼此面对的那个端部上。
可以有利地规定,互联接触面中的至少一个与纵轴线正交。
互联接触面相对于纵轴线垂直定位,允许设计一种伸长的互联接触件,它可以以有利的方式承力。有利地,在使用平的互联接触面时,它们可以大体上相互平行定向。但也可以规定使用截球面形状的表面,此时它们同样应在一个球半径上与纵轴线正交。
此外可以规定,在两个通过中段互相连接的互联接触段上设置不同构型的互联接触面。由此可例如实现从第一种构型的导体元件向第二种不同构型的导体元件的过渡。因此,互联接触件除了触点接通不同导体元件外,还可以履行导体组内部适配器的功能。
另一项有利的设计可以规定,所述至少一个凹穴朝底面方向扩展。
通过凹穴朝底面方向的扩展,创造这样的可能性,即,使要从不同方向置入的螺栓通过凹穴自动操控,此时基于凹穴朝背对底面的方向收缩,可实施导引和控制,将例如一个螺栓引入孔内。因此,凹穴除了在装配期间为螺栓提供安装空间外,还在装配过程中具有直觉导引和控制螺栓的作用。由此使装配更加简便和可以在更短的周期时间内完成。扩展/缩细有利地沿纵轴线方向进行。
在这里凹穴有利地可以有基本上楔形或梯形的基面,它基本上沿纵轴线方向收缩。在使用多个凹穴时,有利地这些凹穴应在缩小区内均匀分布地布设在圆周上。此外,在这方面还可以有利地规定,采用同样的凹穴。
此外可以有利地规定,为一个凹穴配设至少一个平行于纵轴线延伸的穿过第二互联接触面的孔,以及该孔沿贯穿方向延伸的伸展轴线穿过该凹穴。
应有利地相应地为特定的凹穴配设穿过第二互联接触段的孔。由此通过此凹穴以简单的方式朝孔的方向履行导引和控制功能。若凹穴和孔彼此对齐地定向,也就是说当孔的伸展轴线定向为,使此轴线贯穿凹穴或使此轴线汇入凹穴内时,凹穴可以在装配期间提供用于螺栓的安装空间。伸展轴线的贯穿点可例如位于凹穴的凹地与外表面之间的过渡段内。在使用扩展的凹穴时,扩展可以从孔出发沿孔伸展轴线的方向漏斗形张开。由此通过凹穴为一个要插入孔内的螺栓提供导引和控制。此外,在相应地配置凹穴和孔时,在较远的距离处就已经能识别孔在互联接触件上的位置。在装入位置往往不能从外面清楚地看到孔的位置。因此这些凹穴除了在互联接触件上提供安装空间外,还用于处于一个互联接触段上的这些孔的位置识别。这些孔可以完全贯穿或按盲孔的类型部分穿过互联接触段。
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二互联接触段的横截面大于第一互联接触段的横截面。
通过互联接触段的横截面彼此匹配,可以通过互联接触段自动造成一种绝缘屏蔽效果。例如一个横截面较小的互联接触段可以自动被一个与之连接的超出此横截面较小的互联接触段的导体元件电屏蔽,而另一个横截面较大的互联接触段则屏蔽其与另一个导体元件的连接。此外通过横截面的一种阶梯式配置,可以实现从一个横截面较小的导体元件到一个横截面较大的导体元件的过渡。这例如在下述情况下是必要的,亦即应从一个横截面较小的铜导体过渡到一个横截面较大的铝导体。
还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二互联接触段在沿纵轴线方向的投影内覆盖第一互联接触段。
采用互联接触件的这种设计创造了一种结构,它例如按蘑菇状或端头增粗的骨骼状或哑铃状基本结构的方式成形。在这种情况下互联接触件的第一端可以沿投影方向覆盖互联接触件的另一端,并因而可以起相应的绝缘屏蔽作用。
还可以有利地规定,从中段到第二互联接触段的过渡区被一个环形围绕的屏蔽电极绝缘屏蔽。
在中段与第二互联接触段之间的过渡区可例如规定用于安装螺栓头、配件之类。配件往往有不利于绝缘的形状。例如螺栓头经常有带相应的锐边状突起的板手面。采用环形的屏蔽电极,可绝缘屏蔽中段与一个互联接触段之间的过渡区。由此形成一个无场的空间,在此空间内减小产生局部放电的危险。基于所述的屏蔽,例如在中段与互联接触段之间的过渡区可相应地加工得比较粗,并因而达到缩短互联接触件的生产时间。此外可以规定,凹穴一直延伸到进入此过渡区内,以及例如与一个互联接触段毗连地至少部分还以其为界。
此外可以有利地规定,第一互联接触段有至少一个汇入第一互联接触面内的盲孔。
通过在第一接触面内的盲孔,例如可以采用第一互联接触面与另一个导体元件的螺栓连接。因此与也可想象的互联接触面与另一个导体元件焊接相比,可以实现连接的重复解脱和建立。此外使用盲孔还提供的优点是,可以在互联接触件内部构成一个屏障,从而使互联接触件例如也可以穿过气密的屏障,如盘形绝缘子。在盲孔内例如加工螺纹,从而螺钉或螺杆可以与互联接触件拧紧。
此外可以有利地规定,盲孔的数量与通孔数量一致。
通过规定盲孔的数量与通孔数量相同,在互联接触件与相邻的导体元件连接时,可以保证在两个互联接触面上大体相同的受力状态。此外为通孔配设的凹穴位置的识别,也可以利用于寻找盲孔的位置。为此应有利地规定,盲孔和通孔尽可能沿纵轴线方向处于前后对齐的位置。在这方面可以规定,通孔或盲孔的位置处于同样大小的节圆上,节圆的分节借助通孔或盲孔均匀地进行。
但也可以规定,盲孔与通孔的数量互不相同,以及它们还分布地布设在不同大小的节圆上。例如可以规定数量较多的盲孔或通孔,以及为了触点接通相应地可以采用尺寸较小的螺栓。
此外可以有利地规定,互联接触件是铸件。
采用铸件作为互联接触件,可以使用经济的制造方法。例如可以在一个铸造过程中将整个互联接触件调制成其最终的结构。根据需要也可以对已铸成的互联接触件实施进一步的例如切削加工。例如为了制成平的互联接触面,可以对它进行适当的磨削、车削或其他加工。此外还可以规定,与铸造互联接触件无关地进行盲孔或通孔的制作。例如可以从同一种基本形状出发,制造有不同数量孔、盲孔和不同构型互联接触面的互联接触件。
在这一方面可以采用另一项有利的设计,一个通道沿纵轴线方向穿过互联接触件。
使用从一个互联接触件到另一个互联接触件贯穿的通道,可以例如实现通过此通道气体交换。此通道应以其端头分别汇入不同的互联接触段,优选地汇入各自互联接触面。由此例如有可能通过贯穿的通道,连接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处于彼此相邻位置的气体腔,以及允许一种绝缘介质通过贯穿的通道交流。此外提供这样的可能性,即,在贯穿的通道内装入一个螺栓。由此可例如规定,在此互联接触件的同一端安置用于连接该互联接触件与其他导体元件的工具。通道可以制有不同的横截面,从而例如可以将螺栓头沉没在一个互联接触段的互联接触面内。在这种装配方式中,一个互联接触段可例如伸入外壳内,此时可以在外壳外部安排建立连接。
附图说明
下面在附图中示意性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随后详细介绍。
其中:
图1表示通过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剖开示出的剖面;
图2表示沿图1中的线I-I通过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剖开示出的剖面;
图3表示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第一互联接触段端侧视图;
图4表示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透视图;
图5表示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内盲孔设计的一种变更;以及
图6、图7、图8和图9分别表示按本发明的互联接触件其他方案。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表示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剖面图。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设计为旋转对称体,其中,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绕纵轴线2延伸。纵轴线2与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的旋转轴线一致。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就纵轴线2而言的端侧,分别有一个第一互联接触段3和一个第二互联接触段4。第一互联接触段3和第二互联接触段4通过中段5互相连接。在互联接触件1的第一种方案中,中段5通过渐成圆锥形的缩小区16构成。缩小区16在第一互联接触段3上有其底面,以及逐渐缩细到第二互联接触段4上。但也可以规定,中段例如具有恒定横截面的区段,例如是圆柱形区域,以及中段5仅部分设计为缩细的减小区16(参见图7)。在这里减小区16具有一种例如按截锥体的方式设计的外表面,它。与之不同,也可以采用缩小区16曲拱的圆锥形。例如可考虑使用凸拱或凹弯的外表面。
第一互联接触段3配备有第一互联接触面6。第二互联接触段4配备有第二互联接触面7。这两个互联接触面6、7分别设在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彼此相反定向的端部。在这里这两个互联接触面6、7分别有基本上圆形的平表面。两个互联接触面6、7平的表面垂直于纵轴线2定向并与之相交。
在第一互联接触段3内处于与纵轴线2同心的节圆上设置多个盲孔8a、8b、8c、8d(参见图3)。盲孔8a、8b、8c、8d分别制有螺纹,所以螺栓可以固定在盲孔8a、8b、8c、8d内。由此第一互联接触面6例如可以通过旋入盲孔8a、8b、8c、8d内的螺栓与另一个导体元件连接和触点接通。孔9a、9b、9c、9d汇入第二互联接触面7。孔9a、9b、9c、9d沿基本上与纵轴线2延伸方向一致的贯穿方向,完全穿通第二互联接触段4。通过孔9a、9b、9c、9d可例如穿入有螺栓头的螺栓,由此可以将第二互联接触面7紧压在导体元件上。此外规定,在孔9a、9b、9c、9d未汇入第二互联接触面7内的那个端部设沉凹,为螺栓头提供支承面。
在中段5的缩小区16的范围内,在缩小区16的外表面内加工出多个凹穴10a、10b、10c、10d。这些凹穴10a、10b、10c、10d与孔9a、9b、9c、9d对应定位,所以贯穿方向11a、11b、11c、11d分别汇入凹穴10a、10b、10c、10d之一内。在这里,凹穴10a、10b、10c、10d设计为长形,以及以其纵轴级平行于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的纵轴线2地定向。为了避免造成突出的体棱,凹穴10a、10b、10c、10d连续地过渡到缩小区16的外表面内(参见图1和图2)。凹穴10a、10b、10c、10d以其面朝第二互联接触段4的那一端,在中段5到第二互联接触段4的过渡区内,与第二互联接触段4的背对第二互联接触面7的那一侧邻接。所述过渡区通过环形围绕的屏蔽电极12被绝缘地保护。在这里,屏蔽电极12整体成形在第二互联接触段4上,以及在外圆周上有一个按复曲面的方式修圆的表面。在其内部,屏蔽电极12提供一个围绕中段5的环形屏蔽区。此屏蔽区基本上有环槽状结构。在屏蔽区内部,绝缘地屏蔽可插入孔9a、9b、9c、9d内的螺栓的螺栓头。
图2用剖面图表示凹穴10a、10b、10c、10d和中段5相应的缩小区16在中段5上的位置。孔9a、9b、9c、9d排列在一个节圆上以及将此节圆再分成一些扇形段,在这里这些扇形大小相同以及分别覆盖约90°。
图3表示沿图1中箭头II所示方向的视图。可以看出,在此投影中第二互联接触段4覆盖了第一互联接触段3并将其遮蔽。由此,第二互联接触段4包括在该处的屏蔽电极12在内的屏蔽作用也扩展到部分中段5。还可以看出,孔9a、9b、9c、9d的数量与盲孔8a、8b、8c、8d的数量一致,在这里盲孔8a、8b、8c、8d与相关的孔9a、9b、9c、9d分别同轴对齐地定向。
图4表示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的透视图。可以看出一个凹穴10a的形状,它从缩小区16底面的方向出发,朝第二互联接触段4的方向收缩。此外凹穴10a的底面基本上设计为梯形。由此便于将螺栓插入孔9a、9b、9c、9d中。可以根据采用的螺栓长度来改变凹穴10a、10b、10c、10d的长度。在装配期间,凹穴10a、10b、10c、10d为螺栓尤其在将其插入孔9a、9b、9c、9d中的过程中提供安装空间。凹穴10a、10b、10c、10d以其面朝第二互联接触段4的那一端分别汇入第二互联接触段4,以及局部以第二互联接触段4为界。过渡区位于屏蔽电极12的屏蔽区内。在这里,将凹穴10a、10b、10c、10d定向为,使贯穿方向11a、11b、11c、11d汇入凹穴内,它们贯穿或沿径向处于各自凹穴10a、10b、10c、10d底部上方地布设。
图5表示盲孔8a、8b、8c、8d、8e、8f布局的一种变更方案,它们汇入第一互联接触段3的第一互联接触面6内。图5仅表示盲孔8a、8b、8c、8d、8e、8f位置的一种方案。也可以与之不同地采用其他数量的盲孔。同样可以以同类方式改变在第二互联接触段4内的孔数。此外,孔和盲孔也可以采用不同横截面。盲孔和孔可以分布地排列在同样的节圆上或不同大小的节圆上。可以规定,盲孔的数量与孔的数量一致,而且必要时在采用同样大小的节圆的情况下一个盲孔和一个孔沿纵轴线2的方向前后对齐地布设。
图6、图7、图8和图9表示如图1、图2和图3中表示的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的各种变更方案。在这里,基本结构分别与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一致。图中分别表示互联接触件与其他导体元件连接的不同可能性,或表示中段的不同设计方案。为了表示功能相同性,图中沿用了已使用的附图标记。
图6表示互联接触件1a,它有一个中央的通道13。通道13与纵轴线2同轴地延伸以及分别汇入第一互联接触面6和第二互联接触面7内。在第二互联接触面6内设通道13的一个扩张段,所以例如螺栓的螺栓头可以定位在那里。现在通过贯穿通道13的螺栓可以将图6的互联接触件1a压靠在导体元件14上。导体元件14例如被一个外壳15围绕,所以并不是无疑问地可以直接触及导体元件14的触点接通位置。基于使用通道13,只能从第二互联接触段4所在的互联接触件1a那一侧借助工具接触操作。在第二互联接触面7与另一个导体元件14a连接后,禁止直接接触螺栓的螺栓头。
图7表示另一种设计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b。互联接触件1b仍沿纵轴线2延伸,在这里第一互联接触段3和第二互联接触段4形状相同,但以相反的方向布设在中段5上。中段5在这里基本上设计为圆柱形,它面朝第一和第二互联接触段3、4分别有一个缩小区16a、16b。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以设计较长的互联接触件以及取消使用以不同方式成形的互联接触段。
图8表示图1所示第一种方案的互联接触件1的一种变更。在这里图8所示的互联接触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就纵轴线2而言,第一互联接触段3具有比第二互联接触段4长得多的长度。例如为了固定可以按需要将第一互联接触段3与导体元件采用材料接合式连接方法,如熔焊、钎焊、粘结、浇注等,从而似乎规定将按图8的互联接触件整体成形在导体元件上。
图9表示互联接触件与管状导体元件14b的连接可能性。将贯穿第二互联接触段的螺栓分别在端侧旋紧到管状导体元件14b的壁内。
在不同图中表示的变更方案,在连接装置或造型方面各项不同的设计可以组合或替换。例如可以采用不同数量的孔、凹穴、盲孔。同样可以改变横截面的尺寸。

Claims (13)

1.一种互联接触件(1、1a、1b),包括一个第一和一个第二互联接触段(3、4)、设在第一互联接触段(3)上的第一互联接触面(6)、设在第二互联接触段(4)上的第二互联接触面(7)、以及连接所述互联接触段(3、4)的中段(5),该中段(5)具有一个从底面朝其中一个互联接触段(3、4)方向缩细的缩小区(16、16a、16b)和一个构成所述缩细的缩小区(16、16a、16b)边界的外表面,其特征为:在所述外表面内设有至少一个凹穴(10a、10b、10c、10d)。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所述缩细的缩小区(16、16a、16b)旋转对称于纵轴线(2)地定位。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所述第一互联接触面(6)和所述第二互联接触面(7)彼此相反地定向。
4.按照权利要求2或3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所述互联接触面(6、7)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纵轴线(2)正交。
5.按照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所述至少一个凹穴(10a、10b、10c、10d)朝底面方向扩展。
6.按照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为一个凹穴(10a、10b、10c、10d)配设至少一个平行于所述纵轴线(2)延伸的穿过第二互联接触段(7)的孔,以及该孔沿贯穿方向(11a、11b、11c、11d)延伸的伸展轴线穿过所述凹穴。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第二互联接触段(4)的横截面大于第一互联接触段(3)的横截面。
8.按照权利要求2至7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所述第二互联接触段(4)在沿纵轴线(2)方向的投影内覆盖所述第一互联接触段(3)。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从中段(5)到第二互联接触段(4)的过渡区被一个环形围绕的屏蔽电极(12)绝缘地屏蔽。
10.按照权利要求1至9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第一互联接触段(3)具有至少一个汇入第一互联接触面(6)内的盲孔(8a、8b、8c、8d、8e、8f)。
11.按照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所述盲孔(8a、8b、8c、8d、8e、8f)的数量与通孔(9a、9b、9c、9d)的数量一致。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11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所述互联接触件(1、1a、1b)是铸件。
13.按照权利要求2至12之一所述的互联接触件(1、1a、1b),其特征为,一个通道(13)沿纵轴线(12)的方向穿过所述互联接触件(1、1a、1b)。
CN200980127676.4A 2008-07-23 2009-07-20 互联接触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997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34822.8 2008-07-23
DE102008034822A DE102008034822A1 (de) 2008-07-23 2008-07-23 Kuppelkontaktstück
PCT/EP2009/059300 WO2010010065A1 (de) 2008-07-23 2009-07-20 Kuppelkontaktstück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99978A true CN102099978A (zh) 2011-06-15
CN102099978B CN102099978B (zh) 2014-08-06

Family

ID=41263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7676.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99978B (zh) 2008-07-23 2009-07-20 互联接触件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289136A1 (zh)
CN (1) CN102099978B (zh)
DE (1) DE102008034822A1 (zh)
EG (1) EG26434A (zh)
RU (1) RU2511716C2 (zh)
WO (1) WO201001006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5211947A1 (de) 2015-06-26 2016-12-29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trombahnkontaktierungssystem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0174A (ja) * 1984-02-14 1985-09-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機器の導体の接続構造
DE19815536C1 (de) * 1998-03-31 1999-07-29 Siemens Ag Steckverbindung für Phasenleiterstücke einer gekapselten Hochspannungsschaltanlage
CN1230038A (zh) * 1998-03-19 1999-09-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678350A (en) * 1926-11-05 1928-07-24 William N Ott Electric clamp connecter
JPS5241588Y2 (zh) * 1973-03-05 1977-09-20
DE2414822C3 (de) * 1974-03-27 1978-05-18 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uernberg Ag, 8000 Muenchen Lösbare Verbindung der Enden zweier miteinander fluchtender, gleichartiger elektrischer Leiter
JPS5962681U (ja) * 1982-10-19 1984-04-24 株式会社東芝 導体接続構造
DE3526918A1 (de) * 1985-07-25 1987-01-29 Siemens Ag Kuppelkontaktstueck fuer eine steckverbindung zwischen zwei zylindrischen leitern einer gekapselten, druckgasisolierten hochspannungsschaltanlage
SU1745146A3 (ru) * 1990-09-27 1992-06-30 М.А.Хейфец, В.Н.Погребов и А.Я.Шульцман Штепсельный соединитель
RU2184201C1 (ru) * 2001-01-22 2002-06-27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научн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предприятие "Азимут" Отклонитель
DE10323613B4 (de) * 2003-05-26 2007-10-18 Hirschmann Electronics Gmbh & Co. Kg Stecker oder Buchse einer Steckverbindung oder Verbinder in Schnellanschlusstecnik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170174A (ja) * 1984-02-14 1985-09-0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ガス絶縁機器の導体の接続構造
CN1230038A (zh) * 1998-03-19 1999-09-2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连接装置
DE19815536C1 (de) * 1998-03-31 1999-07-29 Siemens Ag Steckverbindung für Phasenleiterstücke einer gekapselten Hochspannungsschaltanl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289136A1 (de) 2011-03-02
EG26434A (en) 2013-10-27
RU2011106512A (ru) 2012-08-27
DE102008034822A1 (de) 2010-01-28
RU2511716C2 (ru) 2014-04-10
WO2010010065A1 (de) 2010-01-28
CN102099978B (zh) 2014-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3863B (zh) 供电控制装置
CN201178180Y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KR101041154B1 (ko) 이차전지 및 그 모듈
WO2020245613A8 (en) Precast block for housing and routing electrical power cables, a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using the block and a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1490780B (zh) 用于供电和配电开关设备的开关
US20090253281A1 (en) Bi-directional lug connection and method
CN103887087A (zh) 具有可翻转的受保护接线端子的通用安装接触块
CN1578066A (zh) 小型伺服电动机的插塞接头装置
EP3653351A1 (en) Robot arm coupling device
EP3930089B1 (en) Output electrode base, battery module,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02099978A (zh) 互联接触件
GB2310326A (en) A track conductor assembly with control signal bus
CN1160842C (zh) 配电室之间的电连接装置
CN102474088B (zh) 气体绝缘母线
KR101994434B1 (ko) 반원관 결합 형태의 초고압 전력케이블 접속함용 접속 보호관
CN205211897U (zh) 一种移相器
US20120085886A1 (en) Floor through-passage molding apparatus and constricting module thereof
CN101501951A (zh) 具有盘形绝缘子的装置
WO2019027793A1 (en) DIVIDER WITH EXIT PORTS
CN210744361U (zh) 一种非对称式双绝缘体支撑射频同轴连接器
CN102927763A (zh) 用于冰箱的压缩机底板和具有其的冰箱
EP3542595B1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lectric arc in an electric arc furnace and electric arc furnace
CN210922202U (zh) 一种易安装型可回收炉衬砖
CN215601123U (zh) 壳体结构、电机及伺服系统
CN105765793B (zh) 用于中压和低压应用的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06

Termination date: 2017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