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9747A - 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9747A
CN102089747A CN200980126022XA CN200980126022A CN102089747A CN 102089747 A CN102089747 A CN 102089747A CN 200980126022X A CN200980126022X A CN 200980126022XA CN 200980126022 A CN200980126022 A CN 200980126022A CN 102089747 A CN102089747 A CN 1020897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device
data
peripheral
function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6022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相圭
柳俊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97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97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38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 G06F13/382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 G06F13/387Information transfer, e.g. on bus using universal interface adapter for adaptation of different data processing systems to different peripheral devices, e.g. protocol converters for incompatible systems, open syste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3/00Interconnection of, or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or other signals between, memories, input/output devices or central processing units
    • G06F13/10Program control for peripheral devic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9/00Arrangements for program control, e.g. control uni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05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by remotely controlling device ope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processing data by operating upon the order or content of the data hand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Computer And Data Communication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Information Transfer Between Computers (AREA)
  • Power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装置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并利用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在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装置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功能;终端装置是用作第一终端装置,其包括:连接单元,其与第二终端装置有线连接;控制单元,其控制有线连接的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发送仿真器,为了将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传送到第二终端装置而转换数据;接收仿真器,将第二终端装置的输入数据转换为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Description

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及其接口方法。在异种或同种终端相联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控制与第一终端连接的第二终端的周边装置,利用其周边装置所具有的输出功能以及输入功能。在第二终端对第一终端提供周边装置的功能的期间,除第一终端装置现在使用的周边装置以外的其他装置进入休眠状态,或者在第二终端关机状态下,通过由第一终端供给电源,从而减低第二终端的电力消耗。
背景技术
在两个终端相联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装置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时,两个终端装置的CPU都处于可使用状态。将数据输出功能,例如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传送输出数据,第二终端装置将所接收的输出数据输出到其周边装置。并且,将数据输入功能,例如,第二终端装置通过输入装置由使用者输入数据,并将该输入数据传送到第一终端装置。如此,在两个终端相联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装置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时,两侧硬件资源都处于可使用状态,因此会消耗电力。
在该环境中,小型第一终端装置为了利用大型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输出装置和输入装置)而通过有线相连接时,尽管仅将第二终端装置所具有的局部周边装置作为第一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提供,但此时,第二终端装置的所有资源却都处于可使用状态,消耗电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所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两个独立的终端相联接的状态下,通过第一终端装置的控制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时,第二终端装置将除提供到第一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以外的资源转换为休眠状态或者第二终端装置由第一终端装置供给电源利用周边装置。
为达成所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装置,在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装置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图像输出功能,声音输出功能以及数据输入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所述终端装置用作第一终端装置且包括:连接单元,其与第二终端装置有线连接;控制单元,其控制有线连接的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发送仿真器,为了将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通过所述连接单元传送到第二终端装置而转换数据;接收仿真器,将通过所述连接单元所接收的第二终端装置的输入数据转换为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特征,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进一步包括,在所述连接单元连接于第二终端装置时自动感应第二终端装置类型以及可利用的至少一个周边装置的单元,发送仿真器以及接收仿真器自动转换对应于自动感应的第二终端的类型以及周边装置的数据格式。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进一步包括:通过所述连接单元连接有第二终端装置时,自动安装或执行用于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的驱动程序的单元。
进一步,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与互联网连接时,连接互联网下载并安装所述驱动程序。
优选地,所述终端装置用作第二终端装置,其具备空按钮,在与第一终端装置连接的状态下,启动所述空按钮,则会切断除被第一终端装置所利用的周边装置以外的其他资源供给电源。
进一步,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连接于异种第二终端装置时,将第一终端装置的键输入窗传送到第二终端装置,用户通过第二终端装置的屏幕与第一终端装置的键输入方式相同地输入数据。
优选地,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在与第二终端装置有线连接的状态下,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具有第一终端装置的内置电池使用从第二终端装置供给的电源充电的功能和具有通过向第二终端装置提供电源而向第二终端装置的内置电池充电的功能。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通过控制一侧终端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在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装置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图像输出功能、声音输出功能以及数据输入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的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其包括: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连接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自动感应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类型以及可利用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周边装置的步骤(S11);在第二终端装置的空按钮为ON时,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切断除被第一终端装置所利用的周边装置以外的其他资源供给电源的步骤(S12);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画面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将图像输出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图像输出数据传送到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然后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并输出的步骤(S13);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输出声音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将声音输出数据转换为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声音输出数据并传送到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然后控制所述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并输出的步骤(S14);由所述第二终端装置发生数据输入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自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接收输入数据后,转换为对应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的输入数据再接收输入的步骤(S15)。
根据本发明,第一终端装置和第二终端装置相连接,第一终端装置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利用其周边装置的图像输出功能、声音输出功能以及数据输入功能时,第二终端装置切断在第一终端装置中未使用资源的电源供给,从而减低第二终端装置的电力消耗。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中的附图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与以下实施例一同用来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作用,因此本发明不得仅限定于图面中所记载的事项来解释。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控制和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的构造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内部构造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附加内部构造图。
图4是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二终端装置上所显示的第一终端的键输入窗的例示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一实施例的构造。
<1.系统构造>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装置1、2的技术模型。
根据本发明的终端装置是具备处理装置(例如,CPU)、存储装置(例如,存储器,磁盘)、输出装置(例如,显示器、扬声器)以及输入装置(例如,键盘、按键),独立地执行固有功能的终端。例如,不论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还可以是移动通信终端、PDA、UMPC、PMP、MP3、便携式游戏机、数码相机、DMB终端、导航终端、TV等。
在此,为了说明上的方便,将控制所连接的另一终端装置的一侧作为第一终端装置1,按照第一终端装置1的控制利用其本身所具有的周边装置的一侧作为第二终端装置2。即,第一终端装置1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并进行利用。此处,所谓“独立地直接控制”是在排除第二终端装置2的处理器和程序的状态下,第一终端装置1的处理器以及程序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使用。
另外,第一终端装置1可以是小型终端,第二终端2可以是比第一终端装置2画面输出装置以及输入装置相对大的终端。理所当然,相反也不排除第一终端装置1为大型终端,第二终端装置2为小型终端的情况。例如,第一终端装置1笔记本电脑而其显示器出故障时,虽然不方便,但临时利用第二终端装置2的移动通信终端的画面,进行笔记本电脑工作也无妨。
在本发明中,第一终端装置1与同种或异种第二终端装置2连接,第一终端装置1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如自己的周边装置一样利用。第一终端装置1选择性地利用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所具有的图像输出功能、声音输出功能以及数据输入功能中的至少一个以上。即,第一终端装置1的用户利用第二终端装置2,可通过第二终端装置2的屏幕看第一终端装置1的图像数据,可由第二终端装置2接收用户在第二装置2输入的数据。
优选地,第一终端装置1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加以利用时,按照第一终端装置1所利用的功能,只利用第二终端装置2中对应的局部资源,而不利用其他资源。因此,第二终端装置2仅对第一终端装置利用的资源供给电源,对没被利用的资源不供给电源。因此,第二终端装置的中央控制装置(例如,CPU、MCU)为关机状态,并中断电源供给。
按照所述技术模型的终端装置2的使用环境在以下的例子中说明。当移动通信终端的用户要想利用更大的屏幕,则连接至笔记本电脑。当连接完毕,在其瞬间显示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液晶屏幕的所有图像同样显示于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上,用户在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上输入的所有输入数据将会传送到移动通信终端。并且,反映用户的键输入改变的移动通信终端的屏幕数据再次会传送到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并显示在屏幕上。而且,在移动通信终端编制短信息时,用户使用笔记本电脑的键盘在显示器的文本输入画面输入文字,该输入数据直接通过笔记本电脑的键盘传输到第一终端装置。理所当然,在制作短信息中,移动通信终端接收呼叫时,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器画面转换为通知呼叫画面。
优选地,在连接第一终端装置1和第二终端装置2的状态下,通过第一终端装置1的控制,任一侧电池可使另一侧电池进行充电。上述例中,移动通信终端为第一终端装置1连接控制笔记本电脑时,移动通信终端可对笔记本电脑的电池充电。此时,移动通信终端可以是通过插座连接接收电源的状态,或者没有插座连接,将存储在内置电池的电源提供到笔记本电脑侧。相反,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控制下,移动通信终端接收笔记本电脑的内置电池所具有的电源或者笔记本电脑由外部插座所接收的电源,由此可以对移动通信终端的内置电池进行充电。
图2表示在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第一终端装置1和第二终端装置2中用于数据转换以及通信的内部构造。
本发明的第一终端装置1,包括:控制单元11,其控制第一终端装置1,同时控制第二终端装置;发送仿真器12,其转换向第二终端装置2传送的数据使得符合第二终端装置2的格式;接收仿真器13,其转换由第二终端装置2接收的输入数据使得符合第一终端装置1的格式;连接单元,其连接于第二终端装置2。
本发明的第二终端装置2,包括:连接单元24,其与第一终端装置1连接;空按钮(idle button)25,其仅对第一终端装置1所利用的周边装置供给电源,并切断不使用的装置的电源供给。在第二终端装置2中,启动空按钮25,则对第二终端装置2中除与画面输出装置201、声音输出装置202、数据输入装置203的利用相关资源以外的没被利用的资源停止电源供给。
实际上,本发明的终端装置都具备所述第一终端装置1和第二终端装置2的构成元件。这样,与另一终端装置连接控制另一终端装置时,作为第一终端装置1使用;由另一终端装置控制时可作为第二终端装置2使用。
图3表示对图2的第一终端装置1附加构成的构成元件。
当第一终端装置1连接于第二终端装置2时,第二终端装置感应单元15自动感应第二终端装置2的类型,并感应可利用的周边装置。
驱动器安装驱动单元16执行对应于自动感应的第二终端装置2的类型以及周边装置的驱动程序。在未安装驱动程序时,安装然后执行;第一终端装置1具有互联网功能时,连接互联网下载并安装驱动程序。
以上,第二终端装置2的类型以及周边装置确定后,则它们之间与特性相对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就确定了,发送仿真器12以及接收仿真器13根据所确定的数据格式转换进行数据转换。例如,当第一终端装置1利用第二终端装置2的屏幕输出装置201时,根据该屏幕输出装置201的特性确认解析度以及显示器的属性,将第一终端装置1的图像输出数据转换为第二终端装置2的屏幕输出装置201可输出的数据格式。
充电管理单元17,通过第一终端装置1的控制,第一终端装置1可对第二终端装置2的电池充电,以及可用第二终端装置2的电源向第一终端装置1的电池充电。此处,提供电源的一侧可连接在外部插座接收电源,或者可以利用存储于内置电池的电能。对此已在上面进行了说明。
以下,通过下面所述的终端装置1、2的扩展接口方法说明构成所述图2及图3所示的终端装置1、2的独立构成元件的详细功能以及动作。
图4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在第二终端装置2的第一终端装置1的键输入窗301。
第一终端装置1为移动通信终端,与称为第二终端装置2的笔记本电脑连接时,移动通信终端在其输入装置具备立即执行专用功能的专用键。例如,菜单按钮、无线互联网连接按钮、发送按钮、确认按钮、结束按钮等。在笔记本电脑2的键盘并不具备该专用键。因此,本发明中,对第二终端装置2提供第一终端装置1的键输入窗301,使得能够在第二终端装置2利用第一终端装置1的专用按钮。图4表示移动通信终端的键输入窗301显示在笔记电脑2的显示屏幕上。因此,用户通过键输入窗301与移动通信终端1的输入方式相同地输入专用键。
<2.方法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可优选通过建立所述终端装置1、2来实现。
图5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终端装置1、2的接口方法的顺序。
当第一终端装置1的用户要利用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时,在连接单元14和24连接连接线。
步骤S11,第一终端装置1的第二终端装置感应单元15自动感应所连接的第二终端装置2的类型以及可利用的至少一个以上的周边装置。步骤S111,根据自动感应,驱动器安装驱动单元16执行对应于要利用的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的驱动程序,未安装时先安装对应驱动程序然后执行。若第一终端装置1具有互联网联结功能,则为了安装驱动程序,可通过网络搜索下载并安装。
接着,用户为了节省受第一终端装置1控制的第二终端装置2的电源消耗,接通第二终端装置2的空按钮25,则第二终端装置2停止向除第一终端装置1利用的资源以外的装置供给电源。
然后,在相连接的第一终端装置1和第二终端装置2之间,第一终端装置1控制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第一终端装置1的图像输出功能、声音输出功能以及数据输入功能由第二终端装置2的周边装置实施。
步骤S13,在第一终端装置1输出画面时,发送仿真器12利用自动感应的第二终端装置2的信息,将第一终端装置1的图像输出数据转换为对应于第二终端装置2的图像输出数据,然后通过连接单元14传送到第二终端装置2。
步骤S14,在第一终端装置1输出声音时,发送仿真器12将第一终端装置1的声音输出数据转换为对应于自动感应的第二终端装置2的声音输出装置202的声音输出数据后并传送。当第一终端装置1输出视频数据时,同时执行步骤S13及步骤S14。
并且,在第二终端装置2发生用户的数据输入时,接收仿真器13将从第二终端装置2接收的用户输入数据转换为对应于第一终端装置1的输入数据,第一终端装置1依照该输入数据执行功能。
如上所述,构成根据本发明的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的实施例。虽然以有限的实施例和图面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以及权利要求范围的均等范围内实施各种修改及变形。

Claims (13)

1.一种终端装置,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连接且通过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来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图像输出功能、声音输出功能以及数据输入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所述终端装置用作第一终端装置且包括:
连接单元,其与所述第二终端装置有线连接进行数据通信;
控制单元,其控制有线连接的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
发送仿真器,其将经由所述连接单元传输的第一终端装置的发送数据转换为第二终端装置可使用的数据;
接收仿真器,其将经由所述连接单元接收的第二终端装置的发送数据转换为第一终端装置可使用的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进一步包括感应单元;在所述连接单元连接于第二终端装置时,所述感应单元自动感应第二终端装置的类型以及可利用的至少一个周边装置,使得发送仿真器将数据自动转换为对应于自动感应的第二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的数据格式,或者接收仿真器将数据自动转换为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格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进一步包括一单元;第二终端装置经由所述连接单元被连接到第一终端装置时,第一终端装置的所述单元自动安装和执行驱动程序,以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与互联网连接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由互联网下载并安装所述驱动程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装置用作第二终端装置且包括空按钮;
所述第二终端装置与所述第一终端装置相连接且第二终端装置开机时,启动所述空按钮,则所述第二终端装置除被第一终端装置所利用的周边装置外的其他资源的供电被切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第一终端装置是连接于异种的第二终端装置时,
将第一终端装置的键输入窗传送到第二终端装置,
用户通过显示在第二终端装置的屏幕的键输入窗以与第一终端装置的键输入方式相同的方式输入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与第二终端装置有线连接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具有第一终端装置的内置电池使用从第二终端装置供给的电源充电的功能和具有通过向第二终端装置提供电源而向第二终端装置的内置电池充电的功能。
8.一种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在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终端装置独立地直接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来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图像输出功能、声音输出功能以及数据输入功能中的至少一种功能;所述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包括:
在所述第一终端装置与第二终端装置连接时,第一终端装置自动感应第二终端装置的类型和第二终端装置的可利用的至少一个周边装置的步骤(S11);
在第二终端装置开机状态下启动空按钮时,除被第一终端装置所利用的周边装置外,第二终端装置切断其他资源电源供给的步骤(S12);
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输出画面时,第一终端装置将图像输出数据转换为第二终端装置的图像输出数据并传送到第二终端装置,然后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输出图像输出数据的步骤(S13);
第一终端装置向第二终端装置输出声音时,第一终端装置将声音输出数据转换为第二终端装置的声音输出数据并传送到第二终端装置,然后控制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输出声音输出数据的步骤(S14);
第二终端装置发生数据输入时,第一终端装置从第二终端装置接收输入数据后,转换为对应于第一终端装置的输入数据再接收输入的步骤(S1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步骤(S13)至所述步骤(S15)中的任一步骤中,第一终端装置将所述数据自动转换为第一终端装置的数据格式或自动转换为对应于在所述步骤(S11)中自动感应的第二终端装置的类型及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的数据格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S11)进一步包括:在与第二终端装置连接时,第一终端装置自动安装或执行驱动程序以利用第二终端装置的周边装置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连接于互联网时,第一终端装置从互联网下载并安装所述驱动程序。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第一终端装置连接于异种的第二终端装置时,
将第一终端装置的键输入窗传送到第二终端装置,
用户通过显示在第二终端装置的屏幕的键输入窗以与第一终端装置的键输入方式相同的方式输入数据。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装置的接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与第二终端装置有线连接时,所述第一终端装置具有第一终端装置的内置电池使用从第二终端装置供给的电源充电的功能和具有通过向第二终端装置提供电源而向第二终端装置的内置电池充电的功能。
CN200980126022XA 2008-07-02 2009-07-01 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 Pending CN10208974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8-0064081 2008-07-02
KR1020080064081A KR100962704B1 (ko) 2008-07-02 2008-07-02 일측 단말의 제어로 타 단말의 주변장치를 이용하는 단말장치 및 그 인터페이스 방법
PCT/KR2009/003590 WO2010002190A2 (ko) 2008-07-02 2009-07-01 일측 단말의 제어로 타 단말의 주변장치를 이용하는 단말 장치 및 그 인터페이스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9747A true CN102089747A (zh) 2011-06-08

Family

ID=414664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6022XA Pending CN102089747A (zh) 2008-07-02 2009-07-01 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13165A1 (zh)
EP (1) EP2312446A4 (zh)
JP (1) JP5829519B2 (zh)
KR (1) KR100962704B1 (zh)
CN (1) CN102089747A (zh)
AU (1) AU2009266567B2 (zh)
CA (1) CA2766915A1 (zh)
MX (1) MX2011000118A (zh)
RU (1) RU2494449C1 (zh)
WO (1) WO2010002190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976981B2 (en) * 2011-07-15 2021-04-13 Vmware, Inc. Remote desktop exporting
PL2812443T3 (pl) 2012-02-06 2020-01-31 Inhibrx, Inc. Przeciwciała CD47 i sposoby ich zastosowania
US10048497B1 (en) 2014-05-13 2018-08-14 Intuit Inc. Secure pairing of head-mounted electronic devices
JP6040970B2 (ja) * 2014-08-22 2016-1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文字入力システム、文字入力方法、情報処理装置、携帯端末装置及び文字入力プログラ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3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628306A (en) * 1983-09-06 1986-12-09 South Coast Research, Inc. Remote control system for automated equipment
US5280628A (en) * 1992-01-15 1994-01-18 Nitsuko Corporation Interruption controlling system using timer circuits
US5634069A (en) * 1994-01-28 1997-05-27 Vlsi Technology, Inc. Encoding assertion and de-assertion of interrupt requests and DMA requests in a serial bus I/O system
US6065679A (en) * 1996-09-06 2000-05-23 Ivi Checkmate Inc. Modular transaction terminal
JPH1091552A (ja) * 1996-09-17 1998-04-10 Nec Software Ltd 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及びローカルエリア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の周辺装置共有方法
JPH10340199A (ja) * 1997-06-09 1998-12-22 Nec Shizuoka Ltd コンピュータシステム
US6405049B2 (en) * 1997-08-05 2002-06-11 Symbol Technologies, Inc. Portable data terminal and cradle
US6813650B1 (en) * 1999-10-26 2004-11-0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Multimode non-standard universal serial bus computer input device
US20010034803A1 (en) * 2000-02-10 2001-10-25 Alst Technical Excellence Center Connecting a hand-held device to peripheral devices
US6775726B2 (en) * 2001-08-28 2004-08-10 Sunrise Telecom Incorporated Serial unit identification
US7330919B2 (en) * 2001-11-09 2008-02-12 Aten Technology, Inc. Television with integrated asynchronous/synchronous KVMP signal switch for console and peripheral devices
US7600222B2 (en) * 2002-01-04 2009-10-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ing drivers in a computing system
JP2003316490A (ja) * 2002-04-26 2003-11-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遠隔操作システム及び遠隔操作方法
US7363363B2 (en) * 2002-05-17 2008-04-22 Xd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ovisioning universal stateless digital and computing services
US7689724B1 (en) * 2002-08-16 2010-03-30 Cypress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sharing data from a device between multiple computers
US20040103235A1 (en) * 2002-11-27 2004-05-27 Pei-Chung Liu USB based terminal device
JP2004287960A (ja) * 2003-03-24 2004-10-14 Fuji Photo Film Co Ltd ホスト/ファンクション装置
KR101000674B1 (ko) * 2003-05-28 2010-12-10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단말기와 동기하는 컴퓨터의 사용자 인터페이스방법
US20060177019A1 (en) * 2003-06-07 2006-08-10 Vladimir Portnykh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organiz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multimedia data on a recording medium
JP2005051578A (ja) * 2003-07-30 2005-0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システム及びプログラム
KR101121778B1 (ko) * 2004-01-06 2012-03-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무선으로 영상기기 주변의 기기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JP4601330B2 (ja) * 2004-05-25 2010-12-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子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情報処理装置、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KR20050119929A (ko) * 2004-06-17 2005-12-22 김철호 컴퓨터를 이용하여 제어하는 멀티탭 콘센트 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619898B1 (ko) * 2004-08-24 2006-09-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외부장치 감지 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 단말기 및 그 방법
KR100609498B1 (ko) * 2004-11-10 2006-08-09 주식회사 잉카솔루션 대기전력 제어장치
KR20060099818A (ko) * 2005-03-15 2006-09-20 엘지노텔 주식회사 멀티커넥터 및 이를 이용한 프로그램 다운로드 방법
JP2006287628A (ja) * 2005-03-31 2006-10-19 Fujitsu Component Ltd 携帯機器システムの充電方法及び携帯機器システム並びに携帯機器
US20070005839A1 (en) * 2005-06-30 2007-01-04 Foehringer Richard B Port expander device and method
US8024500B2 (en) * 2005-08-15 2011-09-20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Universal peripheral connector
RU56028U1 (ru) * 2006-02-27 2006-08-27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Кварта Технологии" Система передачи данных с преобразованием форматов файлов
KR100807102B1 (ko) * 2006-06-13 2008-02-26 한국과학기술원 컴퓨터 단말기의 주변 기기를 통하여 통신 단말기의 입출력프로세스를 제어하는 에뮬레이터 모듈 및 상기 모듈의동작 방법
US20080140867A1 (en) * 2006-12-11 2008-06-12 Honeywell International Inc. Apparatus for non-disruptively disconnecting a peripheral device
TWI333149B (en) * 2007-05-11 2010-11-11 Asustek Comp Inc Driving device for extension card and driving method thereof and motherboard
US7899968B2 (en) * 2007-07-26 2011-03-01 Akros Silicon Inc. USB integrated bidirectional digital isolator channel across an interface between two USB devices
US7769940B2 (en) * 2008-02-13 2010-08-03 Belkin International, Inc. Switching device configured to couple a first computer to a first peripheral device and one or more second peripheral device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JP4586089B2 (ja) * 2008-10-10 2010-11-24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通信システム、ホスト装置及び端末装置
TWM365529U (en) * 2009-04-03 2009-09-21 Genesys Logic Inc Data access apparatus and process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0002190A3 (ko) 2010-04-22
CA2766915A1 (en) 2010-01-07
JP5829519B2 (ja) 2015-12-09
EP2312446A2 (en) 2011-04-20
JP2011526717A (ja) 2011-10-13
RU2012102325A (ru) 2013-07-27
WO2010002190A2 (ko) 2010-01-07
EP2312446A4 (en) 2012-11-28
US20110113165A1 (en) 2011-05-12
KR20100004001A (ko) 2010-01-12
AU2009266567B2 (en) 2012-08-23
MX2011000118A (es) 2011-05-19
KR100962704B1 (ko) 2010-06-11
AU2009266567A1 (en) 2010-01-07
RU2494449C1 (ru) 2013-09-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9192598A1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电子设备
US8364857B2 (en) Wireless modem with CPU and auxiliary processor that shifts control between processors when in low power state while maintaining communication link to wireless network
TWI425420B (zh) 雙作業系統的資訊同步方法
JP5100854B2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8756615B2 (en) Metho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synchronizing information of dual operating systems and recording medium
US10638429B2 (en) Terminal device with a power supply control during emergency communication
US7778675B1 (en) Remotely accessing a computing device in a low-power state
CN102778943B (zh) 状态控制方法、装置及便携终端
CN103279288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和终端设备
WO2023207761A1 (zh) 外设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02089747A (zh) 通过一侧终端的控制利用另一终端的周边装置的终端装置以及其接口方法
KR20100103470A (ko) 무선 데이터 전송 중에 전력 소모를 감소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JP4839715B2 (ja) シンクライアントシステム
WO2021190353A1 (zh) 交互方法和显示设备
US8166105B2 (en) Portable terminal, server, and method for realizing function of portable terminal using network
TW201018132A (en) Power saving control method for wireless LAN
JP2002064418A (ja) 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装置、プレゼンテーション方法及び情報記録媒体
CN103428053A (zh) 各智能设备之间互动传输的方法
KR20090017095A (ko) 휴대용 단말기에서 위성 신호를 공유하기 위한 장치 및방법
KR101812145B1 (ko) 디바이스와 장착하여 가상 머신을 제어하기 위한 가상화 장치 및 방법
US20080020752A1 (en) Fault Tolerant User Interface for Wireless Device
JP2008269525A (ja) 手書き入力装置を備えた端末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文書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CN104679128A (zh) 手持无线电子阅览适配器
CN112416582B (zh) 一种bsp系统自适应方法、客户端、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202522973U (zh) 一种可拆分型平板电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