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4791A - 植物栽培装置 - Google Patents

植物栽培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4791A
CN102084791A CN 201010552220 CN201010552220A CN102084791A CN 102084791 A CN102084791 A CN 102084791A CN 201010552220 CN201010552220 CN 201010552220 CN 201010552220 A CN201010552220 A CN 201010552220A CN 102084791 A CN102084791 A CN 1020847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plant
bed
vessel
stor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1010552220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4791B (zh
Inventor
桥本昌树
田中康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tory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tory Holding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tory Holdings Ltd filed Critical Suntory Holding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847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7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47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47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在围住植物栽培装置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观赏到花卉等,而且只需要比较小的占有面积。具体而言,该植物栽培装置的结构为,具有容器本体(3),容器本体(3)具备:贮水部(6P),其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容部(6S),其设置有可吸收贮水部(6P)的植物栽培用水的吸水性植物栽培床(M);及种植用开口部(3F),其使设置在栽培床收容部(6S)中的植物栽培床(M)的至少一个面露出,在俯视时栽培床收容部(6S)被配置成包围贮水部(6P)的环状,而且,开口部(3F)朝向径向外侧,同时在容器本体(3)的全周上连续设置。

Description

植物栽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其具有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具备:贮水部,其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容部,其设置有可吸收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的吸水性植物栽培床;及种植用开口部,使设置在栽培床收容部中的植物栽培床的至少一个面露出。
背景技术
作为与这种植物栽培装置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存在以下所示的专利文献1。在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植物栽培装置中,成为可以将好几个横向较长的容器本体上下叠放的结构。当将多个植物栽培床横向并列配置于设在各个容器本体上的栽培床收容部时,同样个数的开口部都朝向相同方向的同时被横向连续设置。于是,如果准备多个在植物栽培床上例如分别种植有花卉的容器本体,并将这些容器本体在上下或在上下左右彼此叠放,则可以用花来填满较大的垂直壁面。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9-45015号公报(第0020段,图2)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植物栽培装置中,由于在容器本体的背后或侧面没有使植物栽培床的一个面露出的种植用开口部,因此不适合于以下目的,例如将植物栽培装置配置在公共设施的大厅等空间的中央,以便在围住植物栽培装置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观赏到种植的花卉。虽然也可以考虑到将多个容器本体组合成彼此背靠背的方法,但是必然产生植物栽培装置整体的占有面积容易变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鉴于以上例示的现有技术的植物栽培装置所赋予的课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栽培装置,通过设置在众人集聚的空间的中央等,从而在围住植物栽培装置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观赏到花卉等,而且只需要比较小的占有面积。
本发明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第1特征结构在于,
具有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具备:贮水部,该贮水部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容部,该栽培床收容部设置有可吸收所述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的吸水性植物栽培床;及种植用开口部,该植用开口部使设置在所述栽培床收容部中的所述植物栽培床的至少一个面露出,
在俯视时所述栽培床收容部被配置成包围所述贮水部的环状,而且,所述开口部朝向径向外侧,同时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全周上连续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1特征结构,由于可以在一个容器本体上将多个植物栽培床设置为环状,成为这些植物栽培床的一个面(植物栽培面)从在容器本体全周上连续设置的开口部露出的状态,因此通过在从开口部露出的各植物栽培床的面上种植花卉等,并通过设置在众人集聚的空间的中央等,从而可以得到在围住植物栽培装置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观赏到花卉等的植物栽培装置。而且,对于环状设置的多个植物栽培床的植物栽培用水的供给,由于可以通过由多个植物栽培床所围住的单一的贮水部来进行,因此只需要比较小的容器本体及植物栽培装置的占有面积。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所述开口部的下部形成防止植物栽培用水流下的堰,在所述贮水部贯穿设置有高度低于所述堰的溢流管。
如果是本结构,由于如果有充分量的植物栽培用水供给到贮水部,则可以将植物栽培用水贮存到溢流管上端为止的深度,因此可以维持所设置的植物栽培床的下部的至少一部分始终浸渍于植物栽培用水的状态,有利于种植于植物栽培床的花卉等的生长。另外,在供给植物栽培床未能完全吸收的量的植物栽培用水时,由于不是从堰而是从由多个植物栽培床所包围的溢流管的上端流出到外部,因此能够以从外侧看不到的方式回收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栽培床收容部与所述贮水部之间设有允许植物栽培用水在两部分之间流过的同时限制所述植物栽培床的移动的限制构件。
如果是本结构,由于通过限制构件限制植物栽培床的移动,因此可以使种植于植物栽培床的花卉等植物相对于开口部始终保持一定的位置,同时,不阻碍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自由地朝向处于栽培床收容部的植物栽培床移动、被吸收。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构成所述栽培床收容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面形成为越靠近所述开口部侧越位于上方且越远离开口部侧越位于下方的倾斜面。
如果是本结构,在贮水部中贮存有植物栽培用水的状态下,如果在栽培床收容部设置植物栽培床,则成为如下状态,从植物栽培床的开口部向植物栽培装置内侧离开的部位的下部充分地浸渍于植物栽培用水内,但是开口部侧的部位或者稍微浸渍于植物栽培用水或者完全不浸渍于植物栽培用水。即,当种植有植物的植物栽培床的整体由于植物栽培用水而始终处于湿润状态时,存在植物的根成长、伸长的根际无法形成的倾向,但是如果是本结构,则可以较大地确保植物的根成长、伸长的根际,而且,供给到植物栽培床的大半部分的植物栽培用水经由向植物栽培装置的内侧离开的植物栽培床的部位,因毛细管现象而得到稳定、可靠的维持。
另外,如果是本结构,由于植物栽培床的前表面即植物栽培面为越是靠近上方便越是朝向植物栽培装置的内侧倾斜的倾斜面,因此可降低施加于植物的茎、叶的重量负载,促进植物的生长。而且,当植物栽培床的植物栽培面接触于容器本体的前壁时,虽然存在吸到植物栽培床上部的植物栽培用水顺着前壁滴落到外部的可能性,但是根据本发明,由于植物栽培床的植物栽培面与前壁之间容易形成间隙,因此可防止植物栽培用水滴落到外部。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具备沿着周向将所述栽培床收容部划分成多个的隔开构件,所述隔开构件兼作用于将多个所述容器本体彼此放置在上下方向的支撑构件。
如果是本结构,由于通过隔开构件来限制在周向上相邻的植物栽培床彼此直接接触,因此降低了相邻的左右植物栽培床彼此摩擦而损坏的可能。另外,通过作为支撑构件的隔开构件上下自如地叠放好几个容器本体,可以将植物栽培装置的高度自由地调节成适合于所设置的会场规模等的高度。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结构在于,在所述贮水部的中央部形成有高度高于所述开口部下端的轴套状通孔,该通孔用于使吸水管路穿过,该吸水管路用于将加压输送的植物栽培用水注入到所述贮水部。
如果是本结构,在上下叠放多个容器本体而使用时,可以使用于限制被叠放的容器本体彼此发生错位的棒状、管状、绳索状等的长条状构件穿过轴套状的通孔。另外,由于通孔的高度高于开口部的下端,因此也不存在植物栽培用水从该通孔漏出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植物栽培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植物栽培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容器本体与盖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一个容器本体的剖视侧视图。
图5是表示容器本体彼此的配置例的侧视图。
图6是表示容器本体彼此的其他配置例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植物栽培装置;2-基体构件;3-容器本体;3B-轴套部;3D-隔开构件;3F-开口部;3H-通孔(上下方向);3HR-通孔(横向);3Ra-纵向加强筋;3Rb-横向加强筋(开口部的下部);3W-壁状突起(限制构件);4-盖构件;5-轴;6-根部;6S-栽培床收容部;6P-贮水部;7-溢流管;H-给水软管;M-植物栽培床;P-给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图1所示的植物栽培装置1具备:基体构件2,其通过高度适当的台构件S可放置于任意的地面等;多个容器本体3,其被放置于基体构件2上;及盖构件4,其盖住最上部的容器本体3的上方。
如图2所示,该植物栽培装置1的结构为在各容器本体3的中央部上下插通配置有圆筒状的轴5,在轴5中插通有给水软管H。将水箱T放置在台构件S中,利用给水泵P将水箱T内的植物栽培用水通过给水软管H供给到最上层的容器本体3。
基体构件2、容器本体3、盖构件4全都通过树脂的一体成形来制作,具备在俯视时呈大致圆形的外形。在基体构件2上基本上可以将任意个数的容器本体3相互上下叠放配置。
如图3所示,各个容器本体3具有大致呈圆盘状的根部6。根部6的上表面被划分成:为了设置海绵状等的吸水性植物栽培床M而设置在径向外侧的栽培床收容部6S与为了贮存植物栽培用水而设置在径向内侧的贮水部6P。
沿着区分栽培床收容部6S与贮水部6P的圆形虚拟边界线(未图示)直立设置有薄壁状突起3W(限制构件的一个例子)。壁状突起3W起到限制设置在栽培床收容部6S中的植物栽培床M向贮水部6P侧移动的作用。在壁状突起3W的下部的一部分上,形成有许可植物栽培用水在两部分6P、6S之间径向移动的几个通孔3HR。
在栽培床收容部6S的上表面大致垂直地直立设置有将栽培床收容部6S沿着周向划分成多个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是8个)隔开构件3D。隔开构件3D在俯视时呈在径向上从内侧向外侧逐渐变厚的楔形。隔开构件3D在俯视时,虽然大致三角形的上表面被盖住,但是下表面开放,主要为了实现轻量化的目的,隔开构件3D的内部呈空洞。在隔开构件3D的内径侧的端部与壁状突起3W之间存在间隙,也可以使在周向上相邻的植物栽培床M彼此在该间隙处呈抵接的状态。
从隔开构件3D的外径侧的端部在周向上突出地设有上下延伸的纵向加强筋3Ra。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隔开构件3D之间的位置,也从栽培床收容部6S的外径侧端部向上突出地设有横向延伸的横向加强筋3Rb。横向加强筋3Rb与左右的纵向加强筋3Ra在隔开构件3D的下端附近呈一体化。
纵向加强筋3Ra及横向加强筋3Rb虽然限制植物栽培床M从栽培床收容部6S向径向外侧移动,但是横向加强筋3Rb(开口部下部的一个例子)兼作使贮水部6P贮存规定量的植物栽培用水的堰。
连接这些加强筋3Ra、3Rb的顶端的线形成窗口状的开口部3F,植物栽培床M的一个面作为种植用面(植物栽培面)从该开口部3F露出。
如图2及图4所示,构成栽培床收容部6S的根部6的底面,由于形成为越靠近开口部3F侧越位于上方且越从开口部3F向内侧远离越位于下方的倾斜面,因此呈如下状态,从植物栽培床M的开口部3F向内侧离开的部位的下部充分地浸渍于植物栽培用水内,但是开口部3F附近的部位呈或者稍微浸渍于植物栽培用水或者完全不浸渍于植物栽培用水的状态,可以较大地确保植物的根成长、伸长的根际。
如图2及图3所示,在贮水部6P的中央,形成有向上方直立设置的轴套部3B,在该轴套3B的内面形成有可使圆筒状的轴5穿过的通孔3H。由于轴套部3B的上端被设定成高于横向加强筋3Rb的上端,因此不存在植物栽培用水流入到通孔3H内的可能。
在通孔3H的中心,定义容器本体3的垂直轴心X。在圆筒状的轴5中可以使用于将由泵P加压输送的植物栽培用水注入到贮水部6P的给水软管H(吸水管路的一个例子)穿过。并且,由于轴5的上下端部连结于盖构件4及基体构件2,因此也起到使上下叠放的多个容器本体3彼此不分开地固定的功能。
在贮水部6P的壁状突起3W与轴套部3B之间贯穿设置有多个溢流管7。溢流管7呈直管状,从基体构件2的上表面向正上方突出,但是基本上溢流管7的上端当然被设置成低于横向加强筋3Rb(堰的一个例子)的上端,而且还被设置成低于壁状突起3W的上端。并且,为了将溢流的植物栽培用水向大致正下方引导,溢流管7也从基体构件2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隔开构件3D也起着在将多个容器本体3彼此上下叠放时的支撑构件的作用。如图3所示,在隔开构件3D上端的外径侧的端部,朝上突出地设置有高度为10mm左右的定位加强筋3Rc,在容器本体3的外周下端,形成有可与定位加强筋3Rc嵌合的环状槽3E。在将容器本体3彼此上下叠放时,如果配置成使容器本体3的卡定槽3E与处于下方的容器本体3的全部定位加强筋3Rc嵌合,则各容器本体3的轴心X彼此以一致的正确的位置关系被稳定地保持。
如图2所示,基体构件2呈与容器本体3外径一致的圆形盘状,该基体构件2的环状的侧面部2s的上端构成为与最下层的容器本体3的卡定槽3E嵌合的尺寸形状。
在基体构件2未设置有植物栽培床M,也未设置有形成开口部3F的隔开构件3D,但是在其底面也与容器本体3同样地设有:壁状突起2W;配置在壁状突起2W内侧的溢流管7a;及形成可使轴5穿过的通孔2H的轴套部2B。
通过给水泵P供给的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从最下层的容器本体3的溢流管7进入到基体构件2的壁状突起2W内侧,从基体构件2的溢流管7a因自重而回收到配置在基体构件2下方的水箱T。当然,也可以构成为多余的植物栽培用水回收到水箱T以外的其他废水水箱中。
如图2及图3所示,盖构件4呈与容器本体3外径一致的圆盘,在其外周面的下端,连续地形成有嵌合于最上层的容器本体3的隔开构件3D的环状卡定槽4E。
在盖构件4的下面中心,朝下突出地设置有轴套部4B,在该轴套部4B的中心形成有带内螺纹的配合孔4H,可以通过螺合来与轴5的上端连结。另外,在轴套部4B的上端形成有引导孔4Bh,引导孔4Bh用于将从下方穿过轴5内部的给水软管H引导到轴5外。从引导孔4Bh引出的给水软管H的顶端朝向最上层的容器本体3的贮水部6P。
并且,由于环状的卡定槽3E在容器本体3的外周全周上连续形成,因此可以自由地选择叠放的上下容器本体3彼此的相对角度。例如,图5例示下方的隔开构件3D被配置成处于上方相邻的两个隔开构件3D的中心的相对位置而使用的状态。另外,图6例示所叠放的上下容器本体3的隔开构件3D彼此处于角度一致的相对位置而使用的状态。并且,在图6中多个沙发被配置成围住台构件S的圆形状。
泵P可以将植物栽培用水供给到最上层的容器本体3即可,而不特别进行限定。例如,既可以是与计时器联动而定期地将水箱T内等的植物栽培用水供给到最上层的容器本体3的结构,或者,也可以是根据配置在植物栽培床M的一部分的湿度传感器等的检测值来供给植物栽培用水的结构。
并且,对于将水补给到水箱T的方法也不特别进行限定,例如,既可以将水箱T从台构件S取出后补给水,或者也可以将自来水配管直接连接到水箱T,同时根据水箱T内的水面高度,利用开闭该自来水配管的流路的球形旋塞等来使水箱T内的水位呈一定。另外,也可以不从水箱T进行补给,而是利用自来水配管或适当的容器来从开口部3F直接补给水。
〔其他实施方式〕
<1>也可以以在基体构件2上放置单一的容器本体3、并在其上方放置盖构件4的用短的圆筒状轴进行固定的方式使用。
另外,也可以以只存在基体构件2与单一的容器本体3的方式、只存在单一的容器本体3与盖构件4的方式使用。
而且,也可以以基体构件2与盖构件4都不采用、而只存在单一的容器本体3的方式使用,在此时,可以在植物栽培床的上表面也种植花卉等。
<2>也可以准备外径相互不同的多种容器本体3,可通过任意的组合上下叠放地构成。在此情况下,根据外径不同的容器本体3彼此的组合方式,可以得到所种植的花卉沿着上下方向曲线状排列的植物栽培装置。
<3>也可以将设置于容器本体3的溢流管7的上端高度设置为可根据采用的植物栽培床的特性、所种植的植物特性进行调节。
<4>也可以将容器本体3的溢流管7设置成可将高度调节到从底面突出的量为零的位置为止,或者装卸自如地设置。如果这样构成,则在只是不使用上下叠放的容器本体的一部分而搁置时,通过将溢流管7降低到从底面的突出量为零的位置或者拆卸,使该容器本体的中游部不贮存水,因此不存在水在不使用的容器本体3的内部腐坏的可能。
<5>作为用于限制叠放的容器本体3彼此发生错位的长条状构件,除了管状的轴5之外也可以应用棒状或绳索状等的构件。
<6>构成植物栽培装置的台构件S、基体构件2、容器本体3、盖构件4在俯视时的形状不局限于圆形,当然可以以呈六角形、八角形而且也可以以呈四角形或三角形等多角形的方式实施。此时,栽培床收容部环状地包围贮水部即可,环状配置是指在俯视时不局限于圆形,也可以呈多角形地进行配置。
本发明可以作为植物栽培装置来利用,其具有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具备:贮水部,该贮水部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容部,该栽培床收容部设置有可吸收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的吸水性植物栽培床;及种植用开口部,该种植用开口部使设置在栽培床收容部中的植物栽培床的至少一个面露出。

Claims (6)

1.一种植物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具备:贮水部,该贮水部贮存植物栽培用水;栽培床收容部,该栽培床收容部设置有能够吸收所述贮水部的植物栽培用水的吸水性植物栽培床;及种植用开口部,该种植用开口部使设置在所述栽培床收容部中的所述植物栽培床的至少一个面露出,
在俯视时所述栽培床收容部被配置成包围所述贮水部的环状,而且,所述开口部朝向径向外侧,同时在所述容器本体的全周上连续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所述开口部的下部形成防止植物栽培用水流下的堰,在所述贮水部贯穿设置有高度低于所述堰的溢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在所述栽培床收容部与所述贮水部之间设有允许植物栽培用水在两部分之间流过的同时限制所述植物栽培床的移动的限制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1项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构成所述栽培床收容部的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面形成为越靠近所述开口部侧越位于上方且越远离开口部侧越位于下方的倾斜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1项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具备沿着周向将所述栽培床收容部划分成多个的隔开构件,所述隔开构件兼作用于将多个所述容器本体彼此放置在上下方向的支撑构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1项所述的植物栽培装置,在所述贮水部的中央部形成有高度高于所述开口部下端的轴套状通孔,该通孔用于使吸水管路穿过,该吸水管路用于将加压输送的植物栽培用水注入到所述贮水部。
CN 201010552220 2009-11-10 2010-11-10 植物栽培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47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7065A JP2011101606A (ja) 2009-11-10 2009-11-10 植栽装置
JP2009-257065 2009-11-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791A true CN102084791A (zh) 2011-06-08
CN102084791B CN102084791B (zh) 2013-02-27

Family

ID=44096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52220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4791B (zh) 2009-11-10 2010-11-10 植物栽培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01606A (zh)
CN (1) CN10208479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2950A (zh) * 2020-01-03 2020-04-24 厦门鑫仕塑模有限公司 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
CN112867393A (zh) * 2018-08-20 2021-05-28 合利博尼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式气培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26518B (zh) 2010-12-03 2018-06-11 日商理光股份有限公司 粉末容器、粉末供給裝置及影像形成裝置
JP5778618B2 (ja) * 2012-04-24 2015-09-16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植栽具
JP5851324B2 (ja) * 2012-04-24 2016-02-03 サントリ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植栽容器
CH713795A2 (de) * 2017-05-10 2018-11-15 Erbacher Clemens Erdloskulturbehälter-formende Platte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2370U (zh) * 1985-06-14 1986-10-01 王厚新 一种栽草种花用的宝塔型组合式花盆
US6840008B1 (en) * 2003-10-09 2005-01-11 Chester C. Bullock Vertical planting system
CN1957671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三得利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器具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85202370U (zh) * 1985-06-14 1986-10-01 王厚新 一种栽草种花用的宝塔型组合式花盆
US6840008B1 (en) * 2003-10-09 2005-01-11 Chester C. Bullock Vertical planting system
CN1957671A (zh) * 2005-10-31 2007-05-09 三得利株式会社 植物栽培器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67393A (zh) * 2018-08-20 2021-05-28 合利博尼克斯有限责任公司 旋转式气培设备和方法
CN111052950A (zh) * 2020-01-03 2020-04-24 厦门鑫仕塑模有限公司 垂直绿化花盆滴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4791B (zh) 2013-02-27
JP2011101606A (ja) 201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4791B (zh) 植物栽培装置
US10772270B2 (en) Aeroponic column
CN102577861B (zh) 植物栽培装置
CN105899069B (zh) 多重盆栽植物自灌溉系统
US6516563B1 (en) Plant container
KR101234615B1 (ko) 벽면 조경용 플랜터
CN102084790A (zh) 植物栽培容器
CN103220903A (zh) 能够移动花盆位置的支撑装置
CN100435618C (zh) 植物栽培方法和植物栽培器具
JP2014508538A (ja) 植木鉢用給水装置
CN103947476A (zh) 植物栽培容器及包含该植物栽培容器的植物栽培装置
CN206423214U (zh) 自动供水透气式花盆
CN105794518B (zh) 一种植物墙种植系统
CN101083905B (zh) 植物栽培装置
CN104871866B (zh) 能够应用于绿化墙上的一体化花箱
CN103891540B (zh) 植物栽培容器
KR101826930B1 (ko) 식물재배용 적층가능한 화분 조립체
CN205755814U (zh) 种植盆及具有海绵城市功能的种植系统
US6993869B2 (en) Stackable planting containers with capillary watering
WO2017010952A1 (es) Torre hidropónica modular
CN216601149U (zh) 基于植生卷的绿化滴灌结构
KR102252397B1 (ko) 화분유닛
JP2006129842A (ja) 立体花壇装置
JP5842416B2 (ja) 植栽容器
CN110463463A (zh) 一种多阶段蔬菜栽培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227

Termination date: 2018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