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1497A -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 Google Patents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1497A
CN102081497A CN2010105578861A CN201010557886A CN102081497A CN 102081497 A CN102081497 A CN 102081497A CN 2010105578861 A CN2010105578861 A CN 2010105578861A CN 201010557886 A CN201010557886 A CN 201010557886A CN 102081497 A CN102081497 A CN 1020814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uster
map
coordinate
content
superimposed imag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57886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81497B (zh
Inventor
冈村祐纪
望月大介
寺山晶子
野田卓郎
森荣二郎
池田卓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814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4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814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149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1/002D [Two Dimensional] image generation
    • G06T11/60Editing figures and text; Combining figures or tex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4Browsing; Visualisation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5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ill image data
    • G06F16/58Retrieval characterised by using metadata, e.g. metadata not derived from the content or metadata generated manuall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04Browsing; Visualisation therefo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BEDUCATIONAL OR DEMONSTRATION APPLIANCES; APPLIANCES FOR TEACHING, OR COMMUNICATING WITH, THE BLIND, DEAF OR MUTE; MODELS; PLANETARIA; GLOBES; MAPS; DIAGRAMS
    • G09B29/00Maps; Plans; Charts; Diagrams, e.g. route diagram
    • G09B29/10Map spot or coordinate position indicators; Map reading aids
    • G09B29/106Map spot or coordinate position indicators; Map reading aids using electronic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Information Retrieval, Db Structures And Fs Structur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公开了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所述变换坐标计算部分相对于作为基准图像的一个重叠图像,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从而计算与背景图像中的坐标关联的多个重叠图像中的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其中,按照随着从基准图像到边界的距离的增大,相对于基准图像的预定区域内的坐标间隔变得越密集的方式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坐标设定部分,所述坐标设定部分根据通过计算其它重叠图像的相对于基准图像计算出的坐标的平均数而获得的平均值,来设定基准图像的坐标;以及显示控制部分,其按照将基准图像放置在背景图像中的设定坐标处的方式,在显示部分上显示背景图像和多个重叠图像。

Description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具体地说,一种显示诸如图像文件之类内容的图像处理设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一种使计算机执行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程序。 
背景技术
近年来,摄像设备,比如拍摄诸如风景或人物之类的事物以生成图像、并将生成的图像记录为图像文件(内容)的数字照相机和数字摄像机(例如,摄录一体机)已普及。另外,还存在能够与拍摄图像的位置有关的位置信息相关联地记录生成的图像的摄像设备。已提出了当显示按照这种方式生成的内容时,与内容相关联地显示由位置信息识别的内容的生成位置的信息处理设备。 
例如,已提出一种信息处理设备,该信息处理设备按照时间顺序并排排列图像的缩略图图标,并将缩略图图标显示在影像窗口中,将指示这些图像的拍摄场所的位置图标显示在地图窗口中,并且相互关联地显示这些图标(例如,参见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1-160058(图12))。这种信息处理设备被配置成,例如,当用户在缩略图图标上进行点击操作时,使得指示与被点击的缩略图图标对应的图像的拍摄场所的位置图标被显示在地图窗口的中央。 
另外,已提出一种信息处理系统,所述信息处理系统按照时间顺序并排排列缩略图图像,并将缩略图图像显示在图像列表显示部分上,在地图上与这些图像的拍摄场所对应的位置处显示标记,并且相互关联地显示这些图像和标记(例如,参见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7-323544(图7))。在这种信息处理系统中,当用户在显示在地图上的标记上进行点击操作时,与被点击的标记关联的图像作为弹出窗显示在地图上 
发明内容
按照上面说明的现有技术,代表内容的图像被并排排列地显示,并且指示这些内容的生成位置的标记被显示在地图上。从而,用户能够在单个画面上把握各个内容和它们的生成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通过在代表内容的图像或者指示内容的生成位置的标记上的点击操作,能够更明确地把握每个内容和其生成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 
然而,在上述现有技术中,代表内容的图像和指示这些内容的生成位置的标记被显示成彼此间隔相对较远,这恐怕会使得难以直观地把握各个内容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 
另外,例如,假定由居住在东京(Tokyo)的人拍摄的图像包括相对较多的东京及其周边地区(例如品川区、世田谷区和琦玉市)图像和相对很少的其它地区(例如,此人在旅行时访问的美国或英国)图像。因此,例如,当显示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拍摄的图像和在其它地区拍摄的图像与其生成位置之间的对应关系时,必须以大到足以显示世界各国的比例尺显示地图。这种情况下,指示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例如,品川区、世田谷区和琦玉市)拍摄的图像的生成位置的标记被显示在地图上基本相同的位置,这使得难以把握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拍摄的图像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 
另一方面,例如,当以小到足以显示东京周边地区的比例尺显示地图时,可按适当的布局在地图上显示指示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例如,品川区、世田谷区和琦玉市)拍摄的图像的生成位置的标记。因此,能够把握在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拍摄的图像的生成位置。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在地图上显示在其它地区(例如,美国或英国)拍摄的图像的生成位置,使得难以把握各个图像的生成位置。 
因此,当在地图上显示代表与位置关联的内容的图像时,重要的是能够容易地把握地图上的多个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一个内容。 
从而,理想的是当显示与背景图像中的位置相关联的重叠图像时,能够容易地把握背景图像中的多个重叠图像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每一个重叠图像。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设备、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和一种使计算机执行所述信息处理方法的程序,所述信息处理设备包括: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所述变换坐标计算部分将多个重叠图像中的一个重叠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并且根据该基准图像在背景图像中的对应坐标、背景图像中从所述基准图像到其它重叠图像的距离和背景图像中从所述 基准图像到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预定区域内的边界的距离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从而计算与背景图像中的坐标关联的所述多个重叠图像中的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其中,按照随着从基准图像到所述预定区域内所述边界的距离的增大,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坐标间隔变得越密集的方式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坐标设定部分,所述坐标设定部分根据通过计算其它重叠图像的相对于基准图像计算出的坐标的平均数而获得的平均值,来设定基准图像的坐标;和显示控制部分,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按照将基准图像放置在背景图像中的设定坐标处的方式,在显示部分上显示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于是,通过按照随着从基准图像到预定区域内的边界的距离的增大,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坐标间隔变得越密集的方式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从而计算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并且,根据通过计算其它重叠图像的相对于基准图像计算出的坐标的平均数而获得的平均值,来设定基准图像的坐标;并且,按照将基准图像放置在背景图像中的设定坐标处的方式,显示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所述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根据显示部分的显示画面上的背景图像的大小、重叠图像的数目和背景图像中重叠图像之间的距离来变换设定坐标,从而计算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其中,按照根据重叠图像在背景图像中相互间的距离来以预定条件增大重叠图像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来变换所述设定坐标,显示控制部分可按照将重叠图像放置在背景图像中由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所计算的坐标处的方式,显示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于是,按照根据重叠图像在背景图像中相互间的距离来以预定条件增大重叠图像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来变换坐标,从而计算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并且按照将重叠图像放置在背景图像中的所计算的坐标处的方式,显示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信息处理设备还可包括放大/缩小处理部分,所述放大/缩小处理部分根据要由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进行坐标变换的坐标大小和显示部分的显示画面上的背景图像的大小,以显示画面上的特定位置为基准,放大或缩小由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计算的坐标,显示控制部分可以按照将重叠图像放置在背景图像中由放大/缩小处理部分放大或缩小的坐标处的方式,显示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于是,以显示画面上的特定位置为基准,放大或缩小重叠图像的坐标;并且按照将重叠图像放置在背景图像中的放大或缩小的坐标处的方式,显示 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背景图像可以是代表地图的图像,多个重叠图像可以是代表多个内容的多个图像,所述多个内容中的每个内容与指示地图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像关联。于是,代表地图和所述多个内容的图像被显示,从而基准图像被放置在地图上的设定坐标处。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信息处理设备还可包括组设定部分,所述组设定部分通过根据位置信息对多个内容进行分类来设定多个组和标记生成部分,所述标记生成部分根据与属于所设定的组的每个内容相关联的位置信息,生成代表所述组的标记,显示控制部分显示代表所述组的标记的排列,作为重叠图像。于是,通过根据位置信息对所述多个内容进行分类,来设定多个组;根据与属于所设定的组的每个内容相关联的位置信息,生成代表所述组的标记;并且显示代表所述组的标记的排列,作为重叠图像。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标记生成部分可生成地图,作为代表所述组的标记,所述地图中的每一个对应于包括由与属于所设定的组的每个内容相关联的位置信息所识别的位置的区域。于是,生成地图,作为代表所述组的标记,所述地图中的每一个对应于包括由与属于所设定的组的每个内容相关联的位置信息所识别的位置的区域。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标记生成部分可通过改变每个所设定的组的地图比例尺以使得每个地图变成具有预定大小的图像,来生成代表所述组的标记。于是,通过改变每个所设定的组的地图比例尺,以使得每个地图变成具有预定大小的图像,来生成代表所述组的标记。 
另外,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信息处理设备还可包括背景地图生成部分,所述背景地图生成部分根据按照作为代表所述组的标记生成的每个地图的比例尺所确定的比例尺,来生成与每个组对应的背景地图,显示控制部分可显示针对与从显示的地图排列中选择的地图对应的组生成的背景地图,作为背景图像。于是,根据按照作为代表所述组的标记生成的每个地图的比例尺所确定的比例尺,来生成与每个组对应的背景地图,并且显示针对与从显示的地图排列中选择的地图对应的组生成的背景地图,作为背景图像。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2A和2B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图像文件的文件结构的例子的示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分中的信息的示图; 
图4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确定分配给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生成的聚类信息的地址的方法的示图; 
图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中的信息的示图; 
图6A至6D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在当由树生成部分生成具有二叉树结构的树时的情况下的距离的例子的示图; 
图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中的内容的示图; 
图8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如何根据位置信息通过树生成部分将内容聚类的示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代表由树生成部分关于内容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的二叉树结构的概念性的聚类树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代表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的二叉树结构的概念性的聚类树图; 
图11A至11F是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层次确定部分生成的直方图的例子的示图; 
图12A和12B是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比较由层次确定部分生成的直方图的例子的示图; 
图13A和13B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树重构部分160的树重构处理的流程的示图; 
图1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通过聚类信息生成部分生成地图信息的对应表的示图; 
图15A和15B是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生成的地图的例子的示图; 
图16A和16B是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生成的地图的例子的示图; 
图1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执行的显示部分的显示画面的转换例子的示图; 
图18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索引画面的显示的例子;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索引画面的显示的例子; 
图20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索引画面的显示的例子; 
图2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索引画面的显示的例子; 
图2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 
图2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 
图2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 
图2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 
图2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 
图27A和27B是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显示的聚类地图显示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 
图28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信息生成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2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信息生成处理程序的层次确定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3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信息生成处理程序的树重构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3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3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内容重放画面显示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3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内容重放画面显示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3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 
图35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在将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进行坐标变换的聚类地图被放在坐标上的情况的示图; 
图36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背景地图和聚类地图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7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背景地图和聚类地图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38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将经过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的非线性变焦处理的聚类地图放在坐标上的情况的示图; 
图39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的坐标变换处理的示图; 
图40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将已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进行坐标变换的聚类地图放在坐标上的情况的示图; 
图4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地图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 
图4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要经过再定位处理部分的力导向再定位处理的聚类地图的示图; 
图43A和43B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要经过放大/缩小处理部分的再定位处理的聚类地图的示图; 
图44A和44B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景地图生成部分的背景地图生成处理的示图; 
图4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由背景地图生成部分生成的广域地图的直径和聚类地图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图4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分散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 
图47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分散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 
图48A和48B是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分散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 
图49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执行的显示部分的显示画面转换的例子的示图; 
图50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上的播放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 
图51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背景地图生成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地图视图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非线性变焦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分散视图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力导向再定位处理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57A和57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由树生成部分执行的树生成处理的示图; 
图58A和58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由树生成部分执行的树生成处理的示图; 
图59A到59H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由树生成部分执行的树生成处理的示图; 
图60A到60C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由树生成部分执行的树生成处理的示图; 
图61A和61B是用于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由树生成部分执行的树生成处理的示图; 
图62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信息处理设备的聚类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3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聚类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4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聚类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5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聚类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6是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聚类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实现本发明的方式(下文中称为实施例)。将按照下述顺序进行说明。 
1.第一实施例(聚类信息生成控制;根据位置信息及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聚类信息的例子) 
2.第二实施例(聚类信息显示控制;在考虑地理位置关系时,显示聚类信息的例子) 
3.变型 
<1.第一实施例> 
[信息处理设备的结构的例子]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信息处理设备100包括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树生成部分120、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面部聚类生成部分140、层次确定部分150、树重构部分160和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另外,信息处理设备100包括显示控制部分180、显示部分181、条件设定部分190、操作接受部分200、内容存储部分210、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和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信息处理设备100可以通过例如,能够 管理由摄像设备(比如数字照相机)记录的内容(比如图像文件)的信息处理设备(比如个人计算机)来实现。 
内容存储部分210存储由摄像设备(例如数字照相机)记录的内容(比如图像文件),并将存储的内容提供给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和显示控制部分180。另外,与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每个内容关联地记录包括位置信息及日期和时间信息的属性信息。应注意的是,后面将参考图2A和图2B详细说明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 
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存储与显示在显示部分181上的地图相关的地图数据。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将存储的地图数据提供给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例如,存储在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中的地图数据是以纬度和经度识别的数据,并且地图数据以预定的纬度宽度和经度宽度为单位分成多个区域。另外,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存储与多个比例尺对应的地图数据。 
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存储用于将位置信息转换成地址的转换信息,并将存储的转换信息提供给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应注意的是,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中的信息将在后面参考图3进行说明。 
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存储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的聚类信息,并将存储在聚类信息提供给显示控制部分180。应注意的是,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信息将在后面参考图5进行说明。 
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按照由操作接受部分200接受的操作输入,获得与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关联的属性信息。随后,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将获得的属性信息输出给树生成部分120、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或者面部聚类生成部分140。 
树生成部分120根据从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输出的属性信息(位置信息),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并将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输出给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这种二叉树结构数据的方法将在后面参考图8和图9详细说明。 
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根据从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输出的属性信息(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并根据该二叉树结构数据生成事件聚类(基于日期和时间信息的聚类)。随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将与生成的事件聚类相关的信息输出给层次确定部分150和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事件聚类是根据与从条件设定部分190输出的用户操作对应的各种条件生成的。应注意的是,生成事件聚类的方法将在后面参考图10详 细说明。 
面部聚类生成部分140根据从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输出的属性信息面部信息等)生成与面部相关的面部聚类,并将与生成的面部聚类相关的信息输出给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面部聚类是根据与从条件设定部分190输出的用户操作对应的各种条件生成的。例如,按照如下方式生成面部类聚:根据面部之间的相似性,使相似的面部属于相同的面部聚类。 
层次确定部分150根据与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输出的事件聚类相关的信息和从树生成部分120输出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确定与内容相关的多个组。具体地说,层次确定部分150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各个节点,计算多个内容相对于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的事件聚类所识别的多个组的频率分布。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相互比较计算的频率分布,根据比较结果,从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之中抽取满足预定条件的节点,并确定与所抽取的节点相对应的多个组。之后,层次确定部分150将通过确定多个组而生成的树信息(例如,二叉树结构数据和与抽取的节点相关的信息)输出给树重构部分160。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的抽取是根据与从条件设定部分190输出的用户操作对应的各种条件进行的。另外,抽取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的方法将在后面参考图11A至11F及图12A和图12B详细说明。 
树重构部分160通过根据从条件设定部分190输出的与用户操作对应的各种条件重构从层次确定部分输出的树信息,来生成聚类。随后,树重构部分160将与生成的聚类相关的信息输出给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应注意的是,重构树信息的方法将在后面参考图13A和13B详细说明。树生成部分120、层次确定部分150和树重构部分160分别代表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组设定部分的一个例子。 
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将与从树重构部分160输出的聚类相关的信息记录到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作为聚类信息。另外,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根据与从树重构部分160输出的聚类相关的信息,生成与聚类相关的各个属性信息,使这些属性信息包括在聚类信息中,并将聚类信息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这些属性信息(比如图5中所示的聚类地图247和聚类标题248)是根据存储在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中的地图数据或者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中的转换信息而生成的。另外,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还将与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和面部聚类生成部分140输出的聚类相关的信息记录至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作为聚类信息。应注 意的是,生成聚类地图的方法将在后面参考图14至16B详细说明。另外,生成聚类标题的方法将在后面参考图4详细说明。应注意的是,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代表在权利要求书中描述的标记生成部分的一个例子。 
显示控制部分180按照操作接受部分200接受的操作输入,将各种图像显示在显示部分181上。例如,按照操作接受部分200接受的操作输入,显示控制部分180在显示部分181上显示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例如,聚类地图的排列)。另外,按照操作接受部分200接受的操作输入,显示控制部分180将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显示在显示部分181上。显示的这些例子将在后面参考图18至27B等详细说明。 
显示部分181是根据显示控制部分180的控制,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部分。 
条件设定部分190按照操作接受部分200接受的操作输入,设定各种条件,并将与设定的条件相关的信息输出给各个部分。即,条件设定部分190将与设定的条件相关的信息输出给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面部聚类生成部分140、层次确定部分150和树重构部分160。 
操作接受部分200是这样的操作接受部分:其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并将与接受的操作输入对应的操作的有关信息输出给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显示控制部分180和条件设定部分190。 
[图像文件结构的例子] 
图2A和2B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图像文件的文件结构的例子的示图。图2A和2B中所示的例子示意性图示了按DCF(照相机文件系统设计规则)标准记录的静态图像文件的文件结构。DCF是一种借助记录介质在装置(例如数字照相机和打印机)之间实现图像的互用的文件系统标准。另外,DCF根据Exif(可交换图像文件格式)定义在记录介质上进行记录的情况下的文件命名方法和文件夹结构。Exif是一种用于将图像数据和照相机信息添加到图像文件中的标准,并且定义用于记录图像文件的格式(文件格式)。图2A表示图像文件211的结构的例子,图2B表示附加信息212的结构的例子。 
图像文件211是按DCF标准记录的静态图像文件。如图2A中所示,图像文件211包括附加信息212和图像信息215。例如,图像信息215是例如,由摄像设备(例如数字照相机)生成的图像数据。该图像数据是由摄 像设备的摄像装置拍摄、经历数字信号处理部分的分辨率变换、并按JPEG格式压缩的图像数据。 
如图2B中所示,附加信息212包括属性信息213和制作者注解(makernote)214。属性信息213是与图像文件211相关的属性信息等,并且包括例如,GPS(全球定位系统)信息、拍摄更新的日期和时间、照片大小、色彩空间信息和制作者姓名。GPS信息包括位置信息,比如纬度和经度(例如,TAGID=1000001至100004)。 
制作者注解214通常是记录用户独有的数据的区域,是每个制作者能够自由记录信息的扩展区(TAGID=37500,MakerNote)。应注意的是,日期和时间信息(例如,拍摄时间)、位置信息(例如,GPS信息)、或者与包括在图像中的面部相关的面部信息(例如,面部的位置和大小)可被记录在制作者注解214中。尽管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通过利用记录在图像文件中的位置信息来生成聚类信息的情况,但还可以将位置信息记录到用于管理内容的管理文件中,并利用该位置信息生成聚类信息。 
[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分中的信息的例子] 
图3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中的信息的示图。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存储用于将位置信息转换成地址的转换信息。具体地说,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相互关联地存储位置信息231和地址信息232。 
在位置信息231中,存储用于识别与存储在地址信息232中的地址对应的每个场所的数据。图3中所示的例子对由单一位置(纬度和经度)来指定与存储在地址信息232中的地址对应的每个场所的情况进行说明。应注意的是,存储在位置信息231中的纬度和经度的具体数值未被示出。 
在地址信息232中,存储与分配给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的聚类信息的地址相关的数据。作为分配给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的聚类信息的每个地址,可以使用例如,与行政区划对应的地名以及建筑物名称等。这种行政区划的单位可以是例如,国家、都道府县和市区町村。应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假定都道府县、市区町村、丁目(日本的行政区)/番地(日本的街区)以及建筑物名称等被分成对应的层级,如此用层级分开的数据被存储在地址信息232中。那么,可以使用分成多个层级的每个数据。后面将参考图4,详细说明利用按照这种方式分成多个层级的每个数据的例子。 
[确定分配给聚类的地址的例子] 
图4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确定分配给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的聚类信息的地址的方法的示图。该例子针对的是根据相对于属于目标聚类的每个内容转换的地址信息,确定该聚类的地址的情况。 
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根据属于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聚类的各个内容的纬度和经度,从图3中所示的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获得地址信息。例如,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针对每个内容,从存储在位置信息231(示于图3中)中的纬度和经度中抽取与属于一个聚类的各个内容的纬度和经度相同的纬度和经度。随后,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获得与抽取的纬度和经度关联地存储在地址信息232(示于图3中)中的地址信息,作为各个内容的地址信息。应注意的是,对于在位置信息231中未存储所匹配的纬度和经度的内容来说,抽取与该内容的纬度和经度最接近的纬度和经度,并利用抽取的纬度和经度获得地址信息。 
随后,根据针对属于目标聚类的各个内容获得的地址信息,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确定要分配给该聚类的地址。应注意的是,作为用于该确定的地址信息,可以使用例如,针对属于该聚类的各个内容获得的所有地址信息。然而,还可以只使用按照预定规则(例如,随机选择预定数目的地址信息)从所有获得的地址信息中选择的预定数目的地址信息。另外,如果另一个聚类(子节点(child node))属于目标聚类(父节点(parent node))的下一层级,那么可以只使用针对与所述另一个聚类(子节点)的中心位置(或极接近中心位置处)的内容获得的地址信息。 
如上所述,例如,从地址信息存储部分230获得的地址信息可被分成层级(如都道府县251、市区町村252、丁目/番地253以及建筑物名称等254)以供使用。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针对属于目标聚类的每个内容获得的每个地址信息被分成多个层级,并且根据在每个层级计算的频率来确定分配给组的地址。即,在每个层级计算各个地址信息的频率,在计算的频率之中,在每个层级计算最频值。随后,如果计算的最频值在该整个层级内占固定百分比(ADDRESS_ADOPT_RATE)以上,那么确定使用与最频值对应的地址信息。例如,该固定百分比可被设定为70%。所述固定百分比可由用户操作改变,以适合用户的优先选择。如果确定使用特定层级的地址信息,那么对在该层级以下的层级类似地进行地址确定处理。另一方面,如果计算的最频值在该整个层级内占不到所述固定百分 比,那么确定不使用与最频值对应的地址信息。如果这样确定不使用与最频值对应的地址信息,那么停止对在该层级以下的层级的地址确定处理。即,如果确定不使用与最频值对应的地址信息,那么由于假定为很有可能类似地作出对于在该层级以下的层级也不使用与最频值对应的地址信息的确定,因此停止地址确定处理。例如,如果确定不使用在都道府县251这一层级的地址信息,那么假定将对于在该层级以下的层级(市区町村252、丁目/番地253和建筑物名称等254),类似地做出不使用地址信息的确定。 
例如,就第一层级(都道府县251)来说,从34个地址信息中识别代表最频值的都道府县。在图4中所示的例子中,代表最频值的都道府县是用粗虚线255围绕的“东京都”。由于在34个地址信息中,代表最频值的地址信息“东京都”有34条,因此其在整个层级的百分比为100%。这样,由于在都道府县251这一层级代表最频值的“东京都”的百分比(100%)等于或大于固定百分比(70%),因此确定使用“东京都”作为地址信息。 
随后,相对于在都道府县251下面的层级(市区町村252),从34个地址信息中识别代表最频值的市区町村。在图4中所示的例子中,代表最频值的市区町村是用粗虚线256围绕的“品川区”。由于在34个地址信息中,代表最频值的地址信息“品川区”有34条,因此其在整个层级的百分比为100%。这样,由于在市区町村252这一层级代表最频值的“品川区”的百分比(100%)等于或大于固定百分比(70%),因此确定使用“品川区”作为地址信息。 
随后,对于在市区町村252下面的层级(丁目/番地253),从34个地址信息中识别代表最频值的丁目/番地。在图4中所示的例子中,代表最频值的丁目/番地是用粗虚线257围绕的“大崎1丁目”。由于在34个地址信息中,代表最频值的地址信息“大崎1丁目”有30条,因此其在整个层级的百分比为88%。这样,由于在丁目/番地253这一层级代表最频值的“大崎1丁目”的百分比(88%)等于或大于固定百分比(70%),因此确定使用“大崎1丁目”作为地址信息。 
随后,相对于在丁目/番地253下面的层级(建筑物名称等254),从34个地址信息中识别代表最频值的建筑物名称等。在图4中所示的例子中,代表最频值的建筑物名称等是用粗虚线258围绕的“○○城大崎WT”。然而,由于在34个地址信息中,代表最频值的地址信息“○○城大崎WT大崎1丁目”有10条,因此其在整个层级的百分比约29%。这样,由于在 建筑物名称等254这一层级代表最频值的“○○城大崎WT”的百分比(约29%)小于固定百分比(70%),因此确定不使用“○○城大崎WT”作为地址信息。当这样确定不使用地址信息时,即使在建筑物名称等254的层级下面还有另一层级,也停止关于下一层级的处理。 
如上所述,“东京都品川区大崎1丁目”被确定为分配给目标组的的地名。 
通过这样确定分配给每个组的地名,例如,“东京都”被确定为包括在东京都内拍摄的图像文件(所谓的照片)的组的地名。另外,例如,即使就包括在东京都内拍摄的图像文件的组来说,如果该组主要包括在品川区内拍摄的许多图像,那么对于该组确定诸如“东京都品川区”之类的地名。 
由于在许多情况下,拍摄图像的人知道地名,因此按照推测,存在从都道府县名开始记述地名显得多余的情况。为此,可按照如果地名只包括都道府县名,那么原样显示地名,并且如果地名向下继续到市区町村名等,那么可省略都道府县名地显示地名的方式,以简化地址显示。 
例如,如果对包括在多个都道府县(例如,东京都和琦玉县)内拍摄的图像文件的聚类使用上述的地址确定方法,那么还可推想不确定地址的情况。例如,在这种情况下,就第一层级(都道府县)来说,从多个地址信息中识别代表最频值的都道府县和代表第二最频值的都道府县。随后,判断这两个都道府县的百分比是否等于或大于固定百分比,并且根据该判断结果确定地址信息的都道府县部分。这同样适用于对三个以上的都道府县确定地址的情况。另外,这些地名确定方法的每一个可由用户操作设定。另外,例如,如果多个都道府县(例如,东京都、千叶县和琦玉县)被确定为地址信息,那么可以显示按照最高频率的顺序排序的前两个都道府县。例如,可以按“东京都,千叶县,其它”的形式显示。 
尽管本例针对的是将日本的地址作为要分配的地名分配给组的情况,但这同样适用于将外国的地址作为要分配的地名分配给组的情况。外国地址通常在书写地址的顺序方面不同于日本地址,但相同之处在于都由多个层级构成。于是,可利用与上面说明的地址确定方法相同的方法来确定地名。 
尽管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地址信息被预先存储在信息处理设备100中,并根据该地址信息确定分配给聚类的地址的情况,但可利用存储在外部设备中的地址信息来确定分配给聚类的地址。 
[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中的信息的例子] 
图5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信息的示图。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存储与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的聚类相关的聚类信息。具体地说,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存储聚类标识信息241、聚类位置信息242、聚类大小243和内容列表244。另外,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存储父聚类标识信息245、子聚类标识信息246、聚类地图247和聚类标题248。这些信息是相互关联地存储的。 
聚类标识信息241存储用于识别每个聚类的标识信息。例如,按照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的生成顺序,存储标识信息“#2001”、标识信息“#2002”等。 
聚类位置信息242存储与每个聚类相关的位置信息。作为位置信息,例如,可以存储与每个聚类对应的圆的中心位置的纬度和经度。 
聚类大小243存储与每个聚类相关的大小。作为所述大小,例如,存储与每个聚类对应的圆的半径值。这里例如,如果如图6A中所示,大圆距离被用作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圆的半径值的单位被设为[弧度]。例如,如果欧几里德距离被用作两点之间的距离,那么圆的半径值的单位被设为[m]。 
内容列表244存储用于获得属于每个聚类的内容的信息(例如,内容地址等)。应注意的是在图5中,“#1011”、“#1015”等被示意表示成内容列表244。 
父聚类标识信息245存储用于识别每个聚类所属的另一聚类(父聚类)的标识信息。应注意的是由于通常存在单个父聚类,因此,父聚类标识信息245存储单个父聚类的标识信息。 
子聚类标识信息246存储用于识别属于每个聚类的其它聚类(子聚类)的标识信息。即,存储属于每个聚类、并且存在于低于该聚类的层级的一个或多个聚类的所有标识信息。应注意的是,由于通常存在多个子聚类,因此子聚类标识信息246存储多个子聚类中的每个子聚类的标识信息。 
聚类地图247存储代表每个聚类的缩略图图像的图像数据。例如,所述缩略图图像是由包括在与每个聚类对应的圆中的地图形成的地图图像。缩略图图像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在图5中,用空心圆示意性指示代表聚类的缩略图图像。生成缩略图图像的方法将在后面参考图14至16B详细说明。 
聚类标题248存储分配给每个聚类的标题。例如,存储如图4中所示,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确定的地址“东京都品川县大崎1丁目”。 
应注意取决于内容或应用,除了图5中所示的数据之外,聚类信息还可包括属于聚类本身的内容的元数据(例如,图10至12B中所示的事件ID(标识符))及其统计信息等。内容ID和对应内容所属的聚类ID作为元数据被附加在每个内容上。当附加聚类ID作为每个内容的元数据时,尽管适当的方法是通过利用文件区(例如Exif(一种图像文件格式))将聚类ID嵌入内容本身中,但还可以仅单独管理内容的元数据。 
[聚类生成的例子]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使多个内容聚类(分级聚类)的聚类方法。 
聚类指的是将数据集中的相互距离较近的多个数据分组(分类)在一起。应注意的是,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内容(例如,静态图像文件等的图像内容)被用作数据。内容之间的距离指的是与内容对应的两个点的位置(比如地理位置、沿着时间轴的位置、或者沿着代表面部间相似度的轴线的位置)之间的距离。聚类是通过进行聚类来将内容集中在一起的单位。通过这种聚类的结合或分离等操作,最终能够处理分组的内容。应指出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利用如上所述的二叉树结构数据来进行这种分组的情况。 
[计算内容之间、聚类之间等的距离的例子] 
图6A至6D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在树生成部分120生成具有二叉树结构的树时的距离的例子。图6A表示由两个内容识别的内容和内容间距离的例子。图6B和6C各自表示由两个聚类识别的聚类和聚类间距离的例子。图6D表示由一个内容和一个聚类识别的内容和聚类之间的距离的例子。 
图6A示意性表示内容311和312被放在它们各自在地球300上的生成位置的例子。另外,内容311的纬度和经度分别为x1和y1,并且内容312的纬度和经度分别为x2和y2。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大圆距离被用作两点之间的距离的情况。当地球300被视为球体时,该大圆距离是从球体的中心看到的两点之间的角度,测量该角度作为距离。通过利用下面的等式,能够得到图6A中所示的内容311和312之间的距离d1[弧度]: 
d1=arccos(sin(x1)sin(x2)+cos(x1)cos(x2)cos(y1-y2)) 
其中arccos(x)=cos-1(x)。 
在对所有目标内容能够被近似成存在于平面上的这种局部内容进行聚类的情况下,例如,可以使用欧几里德(Euclidean)距离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另外,例如,可以使用曼哈顿距离作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图6B和6C表示根据包括在相应聚类中的内容的生成位置,将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聚类313至316放置在二维平面上的例子。这里,例如,多个内容所属的聚类的区域可被表示成由属于该聚类的所有内容的位置所确定的圆形区域。作为属性信息,该聚类具有所述圆的中心位置(中心点)和半径。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使用对应于两个聚类的两个圆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作为由两个聚类识别的聚类和聚类间距离的情况。具体地说,如图6B中所示,使用对应于聚类313和314的两个圆的最远端之间的距离,作为聚类313和314之间的距离d2。例如,假定对应于聚类313的圆的半径为半径r11,对应于聚类314的圆的半径为半径r12。另外,假定由连接在对应于聚类313的圆的中心位置302和对应于聚类314的圆的中心位置303之间的直线304所表示的距离为距离d10。这种情况下,利用下述等式,可得到聚类313和314之间的距离d2。 
d2=d10+r11+r12 
这里,例如,由两个内容构成的聚类的区域可被表示成包括这两个内容,并且内切这两个内容的圆的区域。由这两个内容构成的聚类的中心位置可被表示成连接在这两个内容的位置之间的直线的中间位置。该聚类的半径可被表示成连接在这两个内容的位置之间的直线的一半。 
另外,例如,如图6B所示,由两个聚类313和314构成的聚类305的区域可被表示成包括聚类313和314,并且聚类313和314的相应圆被内切的圆的区域。应注意的是,图6B仅表示了对应于聚类305的圆的一部分。另外,各由两个聚类构成的多个聚类的例子示于图8中(例如,图8中所示的由聚类327和328构成的聚类330)。另外,聚类305的中心位置306是连接在位置307和308之间的直线的中间位置,聚类313和314的相应圆在所述位置307和308内切于与聚类305对应的圆。应注意的是,聚类305的中心位置306位于连接聚类313和314的相应中心位置302和303的直线上。 
如图6C中所示,如果对应于聚类315和316的两个圆之一被完全包 含在另一个圆中,那么聚类之间的距离被视为0。另外,由图6C中所示的两个聚类315和316构成的聚类可被看作和聚类315相同。即,由两个聚类315和316构成的聚类的中心位置和半径可被看作和聚类315的中心位置和半径相同。 
图6D表示根据包括在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内容317和聚类318中的内容的位置,放置内容317和聚类318的例子。这里,内容还可被看作与半径为0的圆对应的聚类。因此,例如,如图6D中所示,也可按照和上面说明的聚类和聚类间距离相似的方式,计算内容317和聚类318之间的距离d4。例如,假定对应于聚类318的圆的半径为半径r41,并且由连接在对应于聚类318的圆的中心位置和内容317的位置之间的直线所表示的距离为距离d40。这种情况下,利用下述等式,可得到内容317和聚类318之间的距离d4。 
d4=d40+r41 
[内容的例子] 
图7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的示图。例如,图7中所示的内容#1至#14是用摄像设备记录的静态图像文件。应注意的是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在代表内容#1至#14的各个圆内,只描述了对应符号(#1至#14)。另外,在图7中,描述成根据与每个内容#1至#14相关联地记录的日期和时间信息(拍摄信息)来将内容#1至#14按时序排列。应注意的是,尽管垂直轴代表时间轴,但该时间轴仅是示意性表示,而不准确地代表各个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 
例如,内容#1和#2是在甲田五郎(信息处理设备100的用户)出席的结婚典礼381期间生成的,内容#3至#5是在甲田五郎的孩子参加的2007年运动会382期间生成的。另外,内容#6至#8是在甲田五郎进行的○○旅行383期间生成的,内容#9至#12是在甲田五郎的孩子参加的2008年运动会384期间生成的。此外,内容#13和#14是在甲田五郎进行的△△旅行385期间生成的。 
[根据位置信息生成二叉树的例子] 
图8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如何通过树生成部分120根据位置信息对内容#1至#14进行聚类的示图。图8表示根据内容#1至#14的位置信息,将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1至#14虚拟地放置在一个平面上的情况。应注意的是,内容#1至#14和图7中所示的内容 相同。另外,在图8中,为了便于说明,各个内容之间的距离和各个聚类之间的距离被描述成相对较短。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由树生成部分120进行的聚类生成每个内容作为一片树叶的二叉树结构数据。该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对应于一个聚类。 
首先,树生成部分120根据位置信息,计算各个内容之间的距离。根据计算结果,树生成部分120抽取内容间距离最小的两个内容,并生成以这两个内容作为其子元素的新节点。随后,树生成部分120根据位置信息,计算生成的新节点和其它各个内容之间的距离。随后,根据计算结果以及上面说明的各个内容之间的距离的计算结果,树生成部分120抽取距离最小的成对的两个元素,并生成以这成对的两个元素作为其子元素的新节点。这里,要抽取的成对的两个元素是成对的一个节点和一个内容、成对的两个内容和成对的两个节点中的一种。 
随后,树生成部分120按照相同的方式反复进行新节点生成处理,直到要抽取的节点数变成1为止。从而,生成关于内容#1至#14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例如,如图8中所示,聚类321到326均以成对的两个内容的形式生成。另外,聚类328和329均以成对的一个节点和一个内容的形式生成。另外,聚类327、330、331、332和333均以成对的两个节点的形式生成。应注意的是,聚类333是与内容#1至#14所属的根节点对应的聚类,并且图8中未示出聚类333。 
上面的例子针对的是计算各个内容之间的距离,并在继续抽取具有最小距离的一对的同时,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的情况。然而,当拍摄照片或动态图像时,例如,在许多情况下,拍摄是在预定范围内连续进行的。例如,当在旅行中参观的目的地拍摄照片时,在许多情况下,在相同的地区拍摄团体照片或风景照片。因此,例如,可以进行初始分组处理,以便预先将在相距较近的距离内拍摄的那些内容集中在一起。通过这样进行初始分组处理,能够减少要处理的节点的数目,从而能够实现更快的聚类处理。后面将参考图57A和57B及图63,详细说明这种初始分组处理。另外,后面将参考图58A到图62和图64到图66,详细说明树生成处理的变型(逐次聚类)。 
图9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代表由树生成部分120针对内容#1至#14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的二叉树结构的概念性的聚类树图。如图8中所示,当内容#1至#14被聚类,从而生成聚类321至333时,生成与所 生成的聚类321至333对应的二叉树结构数据。应注意到在该二叉树中,每个内容对应于一片树叶,每个聚类对应于一个节点。从而,在图9中所示的聚类树图中,用与对应的内容的符号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内容#1至#14对应的树叶,并且用与对应的聚类的符号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与聚类321到333对应的节点。应注意的是,尽管内容#1至#14独立地构成聚类,但图9中未特别示出这些聚类的聚类编号。 
例如,内容#1和#2是在甲田五郎到达的结婚典礼礼堂386(对应于图7中所示的结婚典礼381)中生成的。内容#3至#5和#9至#12是在甲田五郎的孩子所上的小学387(对应于图7中所示的2007年运动会382和2008年运动会384)中生成的。另外,内容#13和#14是在甲田五郎参观的△△旅行目的地388(对应于图7中所示的△△旅行385)生成的。此外,内容#6至#8是在甲田五郎参观的○○旅行目的地389(对应于图7中所示的○○旅行383)生成的。 
[基于日期和时间信息的事件聚类的例子] 
上面的例子针对的是根据位置信息,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的情况。下面说明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进行的事件聚类。该事件聚类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例如,参见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7-94762)。另外,由该事件聚类生成的事件聚类被用于生成事件ID,所述事件ID被用户用于从根据位置信息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之中,抽取期望的节点。 
图10是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代表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的二叉树结构的概念性的聚类树图。本例说明针对图8中所示的内容#1至#14,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与根据位置信息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示于图9中)相分开地,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根据与从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输出的内容有关的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除了代替地理距离,使用沿着时间轴的距离(时间间隔)作为内容间的距离之外,可用和在上面说明的基于位置信息的聚类中使用的相同方法,生成该二叉树结构数据。应注意的是,在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例子中,使用对应于两个节点的沿着时间轴的两个区间的最近端之间的距离,作为生成事件聚类时节点之间的距离。例如,在待比较的两个节点中,将与沿着时间轴的位置较早的节点对应的区间的尾端位置和与沿着时间轴的位置较晚 的节点对应的区间的前端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作为这两个节点之间的距离。 
现在,具体说明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的方法。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计算各个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根据计算结果,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抽取使内容间时间间隔最小的两个内容,并生成以这两个内容作为其子元素的新节点。随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计算生成的新节点和其它各个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之后,根据该计算结果以及上面说明的各个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计算结果,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抽取时间间隔最小的成对的两个元素,并生成以成对的这两个元素作为其子元素的新节点。这里,要抽取的成对的两个元素是成对的一个节点和一个内容、成对的两个内容和成对的两个节点中的一种。 
随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按照相同的方式重复进行新节点生成处理,直到要抽取的节点的数目变成1为止。从而,生成关于内容#1至#14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例如,如图10中所示,聚类341到346都是作为成对的两个内容生成的。另外,聚类347和348均是作为成对的一个节点和一个内容生成的。此外,聚类349到353都是作为成对的两个节点生成的。应注意的是,聚类353是与内容#1至#14所属的根节点对应的聚类。 
应注意的是,图10中所示的二叉树中的树叶对应于图7中所示的各个内容#1至#14,并且用与图7中所示的符号相同的符号表示。另外,td1至td14是分别表示沿着时间轴的相邻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值。即,tdn是表示图10中所示的二叉树中相邻内容#n和#(n+1)之间的时间间隔(沿着时间轴的第n个时间间隔)的值。 
在生成与图10中所示的二叉树对应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之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根据关于该二叉树的分组条件来进行聚类。 
首先,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针对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的二叉树中的每个节点,计算各个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偏差。具体地说,通过将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的二叉树中的一个节点作为关注节点,利用下面的等式(1),计算与属于该关注节点的所有各个内容相关的拍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偏差sd。 
sd = &Sigma; i = 1 N ( td n - td &OverBar; ) 2 N - - - ( 1 )
这里,N表示内容的拍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数目,并且N=(属于关注节点的内容的数目)-1。另外, 表示属于关注节点的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tdn(1≤n≤N)的平均值。 
随后,对于父节点为所述关注节点的两个子节点,计算这两个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偏差(所述两个子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和拍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平均值之差的绝对值)。具体地说,利用下面的等式(2),计算这两个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偏差dev。 
dev = | td c - td &OverBar; | - - - ( 2 )
这里,tdc是表示其父节点为所述关注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值。具体地说,时间间隔tdc是属于所述两个子节点中的沿着时间轴位置较早的子节点的内容中的最后一个内容的拍摄时间与属于沿着时间轴位置较晚的子节点的内容中的第一个内容的拍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 
随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计算利用等式(2)计算的偏差dev和利用等式(1)计算的标准偏差sd之间的比值,作为所述关注节点的分割参数th1。具体地说,利用下面的等式(3),计算作为偏差dev和标准偏差sd之间的比值的分割参数th1。 
th1=dev/sd        (3) 
按照这种方式,利用等式(3)计算的分割参数th1是用作确定是否将其父节点为所述关注节点的两个子节点分割成各自属于不同聚类的标准的参数。即,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对分割参数th1和作为分组条件设定的阈值th2进行比较,并判断分割参数th1是否超过阈值th2。随后,如果分割参数th1超过阈值th2,那么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分割父节点为关注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作为属于不同聚类的子节点。另一方面,如果分割参数th1未超过阈值th2,那么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判断父节点为关注 节点的两个子节点属于同一聚类。应注意的是,阈值th2由条件设定部分190按照用户操作设定,并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存储。下面,利用图10中所示的二叉树结构数据,说明事件聚类的一个具体例子。 
例如,在构成图10中所示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的节点中,对应于聚类350的节点(在下文中称为关注节点350)被作为关注节点。首先,就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的二叉树中的关注节点350来说,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计算各个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偏差。随后,利用下面的等式(1),计算与属于关注节点350的相应内容#1至#5相关的拍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标准偏差sd。具体地说,利用下面的等式计算标准偏差sd。 
sd = ( td 1 - td &OverBar; ) 2 + ( td 2 - td &OverBar; ) 2 + ( td 3 - td &OverBar; ) 2 + ( td 4 - td &OverBar; ) 2 4
这里,N=4,因为属于关注节点350的内容#1至#5的拍摄时间之间的时间间隔的数目为4。另外,利用下面的等式,得到属于关注节点350的内容之间的时间间隔tdn(1≤n≤N)的平均值 
Figure BSA00000359534700252
td &OverBar; = td 1 + td 2 + td 3 + td 4 4
随后,对于父节点为关注节点350的两个子节点341和347,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利用等式(2),计算两个节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偏差dev。具体地说,用下面的等式计算偏差dev。 
dev = | td 3 - td &OverBar; |
这里,属于沿着时间轴位置较早的子节点341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内容#2,属于沿着时间轴位置较晚的子节点347的第一个内容是内容#3。于是,其父节点是关注节点350的两个子节点341和347之间的时间间隔tdc是时间间隔td3。 
随后,通过利用等式(3),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计算利用等式(2)计算的偏差dev和利用等式(1)计算的标准偏差sd之间的比值(关注节点350 的分割参数th1)。按照这种方式计算的分割参数th1被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存储为关注节点350的分割参数th1。另外,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针对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其它节点,类似地计算分割参数th1。 
随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对针对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计算的分割参数th1和阈值th2进行比较,从而逐次判断是否分割属于每个节点的两个子节点。随后,就分割参数th1超过阈值th2的节点来说,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将以该节点作为它们的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分割成各自属于不同的聚类。另一方面,就其分割参数th1未超过阈值th2的节点来说,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判断以该节点作为它们的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属于相同的聚类。 
即,如果计算的分割参数的值等于或小于阈值,那么属于针对其计算了分割参数的节点的各个内容被视为属于单一聚类的节点。即,针对其计算了分割参数的节点起边界的作用。于是,例如,阈值越大,每个节点成为边界的可能性越小,从而整个二叉树中的聚类的粒度变得越粗。另一方面,如果计算的分割参数的值大于阈值,那么属于针对其计算了分割参数的节点的两个子节点被分类到不同的聚类中。即,在属于针对其计算了该分割参数的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设定边界。于是,例如,阈值越小,每个节点成为聚类之间的边界的可能性越大,从而整个二叉树中的聚类的粒度变得越细。 
这样,就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来说,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逐次判断是否分割属于每个节点的两个子节点,并根据判断结果,生成基于日期和时间信息的聚类。例如,确定分割属于对应于聚类350到353的每个相应节点的两个子节点。即,生成与结婚典礼381、2007年运动会382、○○旅行383、2008年运动会384和△△旅行385对应的相应事件聚类(基于日期和时间信息的聚类)。 
这里,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的每个聚类被称为一个事件。另外,令这种事件的数目为M,将事件ID(id1至idM)分配给相应的事件。随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使生成的事件聚类和分配给这些事件聚类的事件ID相互联系,并将事件聚类和事件ID输出给层次确定部分150。在图10中,分配给各个事件的事件ID被显示在位于指示相应事件的名称之下的括号内。在将按照这种方式分配的事件ID作为类别的情况下,计算各个事件的频率。图11A至图11F中表示了这种计算的一个例子。 
[直方图生成的例子] 
图11A至图11F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的直方图的例子的示图。图11A至图11F表示通过利用基于日期和时间信息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示于图10中),针对基于位置信息的二叉树结构数据(示于图9中)中的各节点生成的直方图。具体地说,图11A表示关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27生成的直方图,并且图11B表示关于图9中的节点328生成的直方图。另外,图11C表示关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29生成的直方图,图11D表示关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30生成的直方图。此外,图11E表示关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31生成的直方图,图11F表示关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32生成的直方图。在图11A至图11F中所示的每个直方图中,水平轴是指示事件ID的轴,垂直轴是指示内容的频率的轴。 
在这个例子中,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的事件聚类的各个事件(事件ID)被定义为频率分布中的类别。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计算对应于每个事件ID的内容的数目。例如,属于图9中所示的基于位置信息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327的内容是内容#3、#4、#9和#10。如图10中所示,分配给每个内容#3和#4的事件ID是“id2”,分配给每个内容#9和#10的事件ID是“id4”。从而,对于基于图9中所示的位置信息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327,与事件ID“id2”对应的内容的数目为2,与事件ID“id4”对应的内容的数目为2。另外,与其它事件ID“id1”、“id3”和“id5”中的每一个对应的内容的数目为0。 
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在将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的聚类ID作为类别的情况下,计算内容的频率分布。例如,如图11A中所示,层次确定部分150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327,在将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的聚类ID作为类别的情况下,计算各个内容的频率分布。 
按照这种方式计算的各个内容的频率分布可用类似于H1=(v1,v2,...,vM)的M阶向量表示。即,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生成该M阶向量。例如,图11A中所示的针对节点327生成的直方图可被表示成H11=(0,2,0,2,0)。 
这样,基于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计算的频率分布,进行节点的结合处理。该结合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 12A和12B详细说明。 
应注意的是,尽管还可以针对图9中所示的节点321到326以及333类似地生成直方图,但图11A至图11F中未示出对应于节点321到326以及333的直方图。 
[利用事件聚类的聚类抽取的例子] 
图12A和12B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比较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的直方图的例子的示图。图12A表示在属于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存在高关联性时的情况下,对直方图进行比较的例子。另外,图12B表示在属于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存在低关联性时的情况下对直方图进行比较的例子。 
如图11A至图11F中所示,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各个节点,计算频率分布,并生成直方图。按照这种方式生成的每个直方图代表属于针对其生成直方图的节点的内容的特征。 
例如,属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27、328以及330的内容#3至#5和#9至#12是在图9中所示的小学387中生成的内容。于是,针对图11A、11B和11D中所示的节点327、328和330生成的相应直方图彼此类似。具体地说,类别“id2”和“id4”的频率较高,而其它类别“id1”、“id3”和“id5”的频率为0。 
这样,通过在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各个节点生成的直方图之间进行比较,能够确定要比较的两个节点之间的关联度。通过在属于单个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进行比较来进行这种确定处理。 
例如,如图12A中所示,如果在两个子节点之间,频率相对较高的类别基本相同,并且频率相对较低的类别也基本相同,那么认为这两个子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较高。这种情况下,层次确定部分150将这两个节点结合在一起。 
另外,例如,如图12B中所示,如果在两个子节点之间,频率相对较高的类别完全不同,并且频率相对较低的类别也完全不同,那么认为这两个子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较低。这种情况下,在不将这两个子节点结合在一起的情况下,层次确定部分150对以这些子节点中的每一个作为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进行判断处理。 
具体地说,层次确定部分150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 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计算结合度(Linkage Score)S。例如,结合度S是通过利用针对两个子节点中的每个子节点生成的M阶向量来计算的,所述两个子节点属于要进行结合度S计算的目标节点(父节点)。 
例如,层次确定部分150利用向量大小,使针对属于作为计算目标的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一计算的M阶向量HL和针对另一个子节点计算的M阶向量HR之间的内积归一化。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计算归一化值(即,向量之间的余弦)作为结合度S。即,利用下面的等式(4)计算结合度。 
S=(HL·HR)/|HL||HR|       (4) 
此时,向量之间的余弦值为-1≤x≤1。另外,用来进行结合度S计算的M阶向量HL和M阶向量HR均为只包括非负值的向量。于是,结合度S的值为0≤S≤1。另外,树叶的结合度S被限定为1.0。 
根据按照这种方式计算的结合度S,能够确定属于作为计算目标的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的关联度。例如,如果作为计算目标的父节点的结合度S相对较小,那么能够判断属于该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另一方面,如果作为计算目标的父节点的结合度S相对较大,那么能够判断属于该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较高。 
具体地说,层次确定部分150针对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计算结合度S。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将计算的结合度S与结合阈值(Linkage_Threshold)th3进行比较,并根据该比较结果进行节点结合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层次确定部分150从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根节点开始,向较低的层级逐次进行结合度S的计算处理和比较处理。随后,如果计算的结合度S大于结合阈值th3,那么层次确定部分150将对应节点确定为抽取节点。另一方面,如果计算的结合度S不大于结合阈值th3,那么层次确定部分150不将对应节点确定为抽取节点,而是对属于该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中的每个子节点,重复相同的结合处理。重复这些结合处理,直到不再存在其结合度S等于或小于结合阈值th3的节点为止,或者直到到达位于底层的节点(内容)为止。应注意的是,结合阈值th3由条件设部分作190按照用户操作来设定,并由层次确定部分150存储。例如,可以使用0.25作为结合阈值th3。 
通过这样进行结合处理,例如,图9中所示的节点321、325、329和330被确定为抽取节点。 
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子元素(子节点)是由结合度计算处理和 比较处理所确定的抽取节点的根节点,从而生成树。图13A中表示了按照这种方式生成的树的例子。该树是包括根节点、聚类和内容的树。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将生成的树输出给树重构部分160。通过这样校正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基于事件的结合度较高的聚类能够被结合在一起。另外,根据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的树,能够显示代表各个聚类(组)的标记(例如,聚类地图)的排列。结果,能够按照用户的偏好,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分组,并且能够显示对应各组的排列。 
上述例子针对的是计算与属于作为计算目标的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相关的向量之间的余弦,来作为计算结合度S的方法的情况。然而,例如,还可以计算与属于作为计算目标的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相关的向量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并使用该欧几里德距离作为结合度S。在按照这种方式使用欧几里德距离作为结合度S的情况下,例如,如果结合度S的值相对较大,那么属于作为计算目标的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被判断为较高。另一方面,例如,如果结合度S的值相对较小,那么属于作为计算目标的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之间的关联性被判断为较低。另外,可以通过利用能够计算要比较的两个频率分布之间的相似性(所述两个频率分布的相似程度)的另一种相似性计算方法(例如,利用各个类别中的直方图差分的总和的方法)来计算相似性,并且可将该相似性用作结合度。 
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确定的抽取节点是根据基于日期和时间信息的事件聚类所确定的。从而,通过调整用于根据日期和时间进行聚类的参数,能够调整抽取节点的粒度。例如,如果事件聚类的粒度被设定成相对较小,那么相对较小的节点被确定为抽取节点。 
[树重构的例子] 
通过利用上面说明的结合处理,将两个聚类(节点)结合在一起,能够将属于多个事件互相关性高的聚类的内容分类到同一聚类中。然而,当显示代表各个聚类的标记(例如,聚类地图)的排列时,假定为除非聚类地图的数目适当,否则页面的数目会变大,使得难以查看聚类地图。由于这个原因,例如,可取的是设定聚类数目的上限,并且如果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的聚类的数目超过该上限,那么进行进一步的结合处理。所述上限可以按照显示部分181上的显示画面的尺寸或者按照用户的偏好来设定。 
另外,例如,可以假定一种在生成内容时获得的位置信息(例如,GPS信息)的精度较差,并在这种状态下使该位置信息与内容相联系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两个相邻聚类之间的距离很近,那么不会存在用于将这些聚类明确地相互分开的许多点。另外,即使两个相邻聚类之间的关联性较低,如果这些聚类处在相互间较近的距离范围内,那么在一些情况下,对用户来说,将这两个聚类看作同一聚类也将更为便利。例如,如果与离用户居住的地区很远的地区对应的聚类(两个相邻聚类)之间的距离处在适度的距离范围(例如100m)内,那么在一些情况下,对用户来说,将这两个聚类看作同一聚类将更为便利。例如,即使在不同的日期进行到相隔适度距离(例如500m)的两个温泉区(○○温泉和△△温泉)的温泉旅行,在一些情况下,更好的是把将这两个聚类看作同一的聚类,以致用户能够将它们看作单一的温泉旅行聚类。 
因此,在完成层次确定部分150的结合处理之后,树重构部分160根据规定的制约条件,重构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的树。 
可以规定最小聚类大小(MINIMUM_LOCATION_DISTANCE)或者树的子元素计数(MAXIMUM_CHILD_NUM),作为所述制约条件。所述制约条件由条件设定部分190按照用户操作来设定,并由树重构部分160存储。 
这里,当最小聚类大小被设定为制约条件时,能够生成其中每个聚类的直径大于最小聚类大小的树。例如,如果在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的树的节点之中,存在直径等于或小于最小聚类大小的节点,那么该节点和位于到该节点的距离最近处的另一个节点被结合在一起,从而生成新的节点。这样,例如,在与每个内容相关的位置信息的精度较差时,或者当不存在用于将两个相邻聚类明确地相互分开的许多点时的情况下,这些聚类可被结合成相同的聚类。另外,例如,如果△△旅游行目的地388和○○旅行目的地389都是较窄的地区,并且相互间相距很近,那么通过将相应的对应节点325和329结合在一起作为同一的聚类,能够向用户提供易于查看的聚类信息。 
当子元素计数被规定为制约条件时,能够生成其节点数等于或小于子元素计数的树。图13A和13B中分别表示了树重构的这些例子。 
图13A和13B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树重构部分160的树重构处理的流程的示图。图13A表示在具有由图9中所示二叉树结构的聚类树图中,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确定的抽取节点构成的树。应注意的是,由于生成该树的方法和上面说明的方法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对其的描述。 
图13B表示由树重构部分160的树重构处理生成的节点构成的树。本例说明将树的子元素计数(MAXIMUM_CHILD_NUM)规定为3的情况。 
例如,如果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确定的节点的数目大于作为规定的制约条件的子元素计数,那么树重构部分160从这些节点中抽取距离最小的一对节点,并合并该对节点。如果合并之后的节点的数目大于作为规定的制约条件的子元素计数,那么树重构部分160从合并之后获得的节点中,抽取距离最小的一对节点,并合并该对节点。重复这些合并处理,直到属于根节点的子节点的数目等于或小于子元素计数为止。 
例如,如图13A中所示,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确定的节点数目,即,节点321、325、329和330的数目大于作为规定的制约条件的子元素计数(3)。于是,树重构部分160从节点321、325、329和330中抽取距离最小的一对节点,并合并该对节点。这种情况下,如图8中所示,节点325和329是距离最小的一对节点。从而,树重构部分160抽取该对节点325和329,并合并节点325和329。由于节点325和329按照这种方式被合并,合并之后的节点的数目等于作为规定的制约条件的子节点计数(3)。从而,合并处理结束。图13B表示当按照这种方式,将节点的数目设定成等于作为规定的制约条件的子元素计数(3)时的树。 
如图13B中所示,借助树重构部分160,节点的数目被设定成等于作为规定的制约条件的子元素的数目(3),并确定节点355、356和357。应注意的是,节点355对应于结婚典礼礼堂386,节点356对应于小学387,节点357对应于△△旅行目的地388和○○旅行目的地389的每一个。另外,节点355对应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21,节点356对应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30,节点357对应于图9中所示的节点331。这里,由于属于节点357的内容是在△△旅行目的地388或○○旅行目的地389生成的,因此可将这些内容看作具有低的相互关联性。然而,如上所述,即使当作为事件,节点具有低的相互关联性时,如果节点位于彼此接近的位置,那么仍存在更好的是将这样的节点集中在一起,以便于用户查看的可能性。例如,如果△△旅行目的地388和○○旅行目的地389在★★县中彼此间接近的范围内,那么相应的对应节点325和329被结合在一起,作为★★县的单一旅行聚类,从而使得能够向用户提供易于查看的聚类信息。 
通过进行这些树重构处理,能够按照用户的偏好,以适当的方式进行分组。应注意的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使用位置信息(第一属 性信息)及日期和时间信息(第二属性信息)作为两个不同的属性信息的情况。然而,在与内容相关的属性信息中,可以使用能够识别内容之间的关系的其它属性信息作为第一属性信息和第二属性信息。例如,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可适用于以下情况,针对音乐内容,将与以每首歌曲的曲调为x轴、以每首歌曲的节拍为y轴的xy坐标系中的坐标对应的属性信息用作第一属性信息,将与每首歌曲的作者相关的属性信息用作第二属性信息。这种情况下,例如,根据xy坐标上的距离,生成关于多首歌曲的二叉树结构数据,并根据与歌曲的作者相关的属性信息(例如,年龄、性别、国籍和编写的歌曲的数目)按歌曲的特征对歌曲分组。随后,根据基于第一属性信息的二叉树结构数据和基于第二属性信息的歌曲分组,关于歌曲确定多个分组。应注意的是上面的例子针对的是通过对各个内容分类来设定多个分组的情况。下面,说明生成代表所设定分组的标记(例如,聚类地图)的情况。 
[生成与聚类对应的地图的方法] 
如上所述,对由聚类处理的三个阶段生成的聚类来说,例如,代表各个聚类的标记被显示在显示部分181上,从而使得能够从多个聚类中选择期望的聚类。这里,可以使用例如,对应于各个聚类的地图作为代表各个聚类的图像。例如,根据与属于一个聚类的每个内容相关的位置信息,能够识别与该聚类对应的区域,覆盖所述识别的区域的地图可被用作对应于该聚类的地图(聚类地图)。 
然而,通过聚类处理的三个阶段生成的聚类的大小以属于每个聚类的内容的位置为基础。从而,就每个聚类的大小而论,在聚类之间不存在任何关联性。于是,由这样的聚类指定的区域(例如,圆)的大小因聚类而异。 
这里,假定当利用地图作为代表每个聚类的标记时,使用特定比例尺的地图。在这种情况下,根据对应于每个聚类的地图,能够把握对应于每个聚类的位置。然而,推想通过按照对应于每个聚类的圆的大小来改变代表每个聚类的地图的比例尺,用户也能够容易地把握属于每个聚类的每个内容的拍摄区域等。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说明按照对应于每个聚类的圆的大小,改变与每个聚类关联地存储的地图的比例尺的情况。下面参考附图,详细说明生成与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每个聚类关联的地图的方法。 
图1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用于通过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地图信息的对应表的示图。该对应表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存 储。 
图14中所示的对应表是表示与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每个聚类对应的圆的直径(聚类直径171)和地图比例尺172之间的对应关系的表。 
聚类直径171是指示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每个聚类的大小的范围的数值。聚类的大小用对应于该聚类的圆的直径来识别。 
地图比例尺172是要与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每个聚类关联存储的地图比例尺。应注意的是在本例中,预先对聚类直径171设定多个区间,并且预先准备这些区间和对应于这些区间的多个比例尺。然而,也可以例如,逐次计算对应于聚类直径的地图比例尺,并使用计算的地图比例尺。 
当生成与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聚类对应的地图时,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使用图14中所示的对应表,根据聚类的大小,识别要分配给该聚类的地图比例尺。例如,如果对应于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聚类的圆的直径为3.5km,那么在图14中所示的对应表中,该直径对应于聚类直径171的“2km至4km”。从而,“1/200000”被确定为将分配给该聚类的地图比例尺。 
随后,对于其地图比例尺已被确定的聚类,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识别聚类的中心位置,并从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中抽取从该中心位置覆盖预定范围的地图(确定了比例尺的地图)。然后,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将抽取的地图作为缩略图,与聚类关联地存储到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图5中所示的聚类地图247)。 
也可将与从聚类的中心位置开始的聚类的半径对应的圆设定为抽取范围,从预定比例尺的地图中抽取覆盖该抽取范围的地图,并按照聚类的大小放大或缩小抽取的地图,从而生成聚类地图。这样,按照和上述情况中相同的方式,能够生成与对应聚类的大小相应的聚类地图的缩略图图像。 
现在,考虑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聚类的大小较小的情况。如果像这种情况中那样,聚类的大小较小,那么当利用上述地图抽取方法抽取地图时,生成覆盖相对较小范围的地图。就这种覆盖相对较小范围的地图来说,可以设想一种在地图中不存在任何地标(例如,公共设施或公园)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存在当地图被显示成缩略图图像时,尽管能够把握地图的细节,然而难以容易地把握地图显示的是哪个地区的可能性。因此,当创建图14中所示的对应表时,可取的是设定聚类大小的下限值。 即,如果聚类的大小小于所述下限值,那么使用大小等于所述下限值的地图。在这种情况下,尽管大小等于下限值的地图可以被按照原样用作显示用缩略图图像,然而,例如,可在抽取的地图上画出与聚类的区域对应的圆的轮廓。这样,通过使用覆盖相对较大范围的地图,能够容易地把握对应于该地图的地区,并且还能够容易地把握聚类的区域。 
图15A和15B及图16A和16B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的地图的例子的示图。应指出的是在图15A和15B及图16A和16B中,地图的抽取区域用粗虚线圆表示。 
图15A表示在从品川站周边的地图261中抽取聚类地图的情况下的抽取区域262。对应于抽取区域262的聚类是由在品川站周边生成的内容构成的聚类。 
图15B表示在从日本列岛的地图263中抽取聚类地图的情况下的抽取区域264和265。对应于抽取区域264的聚类是由在北海道(例如,北海道旅行)生成的内容构成的聚类。另外,对应于抽取区域265的聚类是由在关西地区(例如,关西旅行)生成的内容构成的聚类。 
图16A表示在从欧洲地区的地图266抽取聚类地图的情况下的抽取区域267和268。对应于抽取区域267的聚类是由在德国周边(例如,德国旅行)生成的内容构成的聚类。另外,对应于抽取区域268的聚类是由在西班牙周边(例如,西班牙/葡萄牙旅行)生成的内容构成的聚类。 
图16B表示在从南美地区的地图269抽取聚类地图的情况下的抽取区域270和271。对应于抽取区域270的聚类是由在巴西国内(例如,巴西商务旅行)生成的内容构成的聚类。另外,对应于抽取区域271的聚类是由在阿根廷/智利周边(例如,阿根廷/智利旅行)生成的内容构成的聚类。 
如图15A和15B及图16A和16B中所示,对于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每个聚类,生成要与该聚类关联地存储的缩略图图像(聚类地图)。另外,如图4中所示,对于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每个聚类,确定要与该聚类关联地存储的聚类标题(地址)。 
随后,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将这样生成的缩略图图像(聚类地图)与所对应的聚类相关联地记录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图5中所示的聚类地图247)。另外,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将这样生成的聚类标题(地址)与所对应的聚类相关联地记录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图5中的聚类标题248)。另外,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将与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聚 类相关的各个聚类信息,与所对应的聚类相关联地记录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图5中所示的聚类位置信息242,聚类大小243等)。 
应注意的是,当存储在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中的地图信息是向量地图的地图信息,并且能够根据该地图信息探测地标等的位置时,可以调整已被切出的区域的位置或者比例尺,以使得包括所述地标等。例如,即使在从中抽取聚类地图的抽取区域中不包括任何地标,如果在抽取区域的附近存在地标,则也改变抽取区域的位置或者从中抽取抽取区域的地图的比例尺,以使得包括所述地标。另外,可以改变抽取区域的大小。在信息处理设备100能够访问存储地标等的位置的数据库的情况下,同样地可以调整已被切出的区域的位置或者比例尺,以使得包括所述地标等。在按照这种方式将地标等包括在切出的地图中的情况下,能够创建与只包括道路的地图相比,使用户易于把握与地图对应的地区的缩略图图像。 
[显示画面转换的例子] 
图17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180执行的显示部分181的显示画面的转换例子的示图。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显示索引画面和内容重放画面的情况。 
例如,当用于启动内容重放应用程序的操作输入被信息处理设备100中的操作接受部分200接受时,显示控制部分180在显示部分181上显示索引画面401。索引画面401是显示聚类的列表,以从中选择期望聚类的显示画面。图18至图21中表示了索引画面401的显示例子。另外,当在显示于显示部分181上的索引画面401上、用于确定期望聚类的操作输入被操作接受部分200接受时,显示控制部分180在显示部分181上显示内容重放画面402。内容重放画面402是显示属于已对其做出所述确定操作的聚类的内容的显示画面。图22至图27B中表示了内容重放画面402的显示例子。 
图18至图21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180显示的索引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图18和19分别表示将聚类地图显示成索引图像的索引画面的显示例子。图20表示显示根据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的索引图像的索引画面的显示例子,图21表示显示根据面部信息生成的索引图像的索引画面的显示例子。应注意的是,随着鼠标(未示出)的移动而移动的光标(鼠标指针)419被显示在显示于显示部分181上的画面上。光标419是用于在显示于显示部分画面181上的画面上,指向指令或操作对象的鼠标指针。 
在图18所示的索引画面410上,提供“事件”选项卡411、“面部”选项卡412、“地点”选项卡413、聚类地图显示区414、及左按钮415和右按钮416。 
“事件”选项卡411、“面部”选项卡412和“地点”选项卡413是用于显示另一个索引画面的选项卡。例如,当通过用户操作利用光标419按下“面部”选项卡412时,显示图20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20。另外,当通过用户操作利用光标419按下“地点”选项卡413时,显示图21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30。另外,当在图20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20或者图21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30上,通过用户操作利用光标419按下“事件”选项卡411时,显示图18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10。 
在聚类地图显示区414中,显示代表由树重构部分160生成,并且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的标记(聚类地图)的排列。例如,如图18中所示,例如以3×5矩阵的形式显示相同大小的聚类地图。 
左按钮415和右按钮416是当存在除显示在聚类地图显示区414中的聚类地图外的其它聚类地图时显示出的操作按钮。例如,当按下左按钮415或右按钮416时,按照该按下操作,显示在聚类地图显示区414中的聚类地图被向左或向右移动,从而使得能够显示其它聚类地图。 
这里,说明在图18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10上,通过用户操作在期望的聚类地图上执行鼠标悬停(mouse-over)的情况。鼠标悬停指的是当将光标放在期望的图像上时,执行诸如改变该图像的颜色之类的显示控制的视觉效果。 
例如,当在图18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10上,通过用户操作将鼠标放在聚类地图417上时,如图19中所示,聚类地图417的颜色被改变,并显示与聚类地图417相关的信息418。例如,整个聚类地图417被改变成明显的颜色(例如,灰色)并被显示。作为与聚类地图417相关的信息418,例如,显示属于和聚类地图417对应的聚类的内容的数目“28”以及该聚类的聚类标题“Mt.Fuji(富士山)”。另外,作为与聚类地图417相关的信息418,显示例如,与聚类地图417对应的聚类的中心位置的纬度和经度相关的信息“Lat.35°21′N,Long.138°43′E(北纬35°21′,东经138°43′)”。 
作为与聚类地图417相关的信息418,还可一起显示指示聚类的大小的信息。例如,对应于该聚类的圆的直径可被显示成“○○km”。另外,例如,为了使用户可以直观地把握对应于聚类的圆的大小是大还是小,可 以使图标或颜色的显示随所述大小是大还是小而不同。例如,当相互比较市区和郊区时,认为在市区中密集地充满建筑物、道路等,而在郊区,则有相对较多的山、农田等,建筑物、道路等相对较少。因此,在市区和郊区之间,地图中的信息量通常不同。由于地图中的信息量的这种差异,认为当同时显示市区和郊区的聚类地图时,用户会感到市区和郊区之间,在比例尺的感觉方面的差异。因此,例如,通过根据对应于聚类的圆的大小是大还是小,以不同的方式显示这些聚类地图,能够避免市区和郊区之间,在比例尺的感觉方面的差异,并直观地把握对应于聚类的圆的大小是大还是小。另外,作为与聚类地图417相关的信息418,可显示其它信息(例如对应内容的时间范围)。 
在图20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20上,提供了“事件”选项卡411、“面部”选项卡412、“地点”选项卡413、左按钮415和右按钮416、以及事件聚类图像显示区421。 
在图21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30上,提供了“事件”选项卡411、“面部”选项卡412、“地点”选项卡413、左按钮415和右按钮416、和面部聚类图像显示区431。应注意的是,由于在图20和图21中所示的“事件”选项卡411、“面部”选项卡412、“地点”选项卡413以及左按钮415和右按钮416与图18和19中所示的相同,因此它们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 
在图20中所示的事件聚类图像显示区421中,显示代表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并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事件聚类的图像。作为代表事件聚类的这些图像中的每个图像,可以使用例如,从属于每个事件聚类的内容中抽取的一个代表性图像的缩略图图像。另外,可以使用通过对所述代表性图像应用预定图像处理(例如,将每个图像区的边界整形成如图20中所示的有美感的几何轮廓的图像处理)而获得的缩略图图像。可按照和图18中相同的方式,以例如,3×5矩阵的形式显示这样的缩略图图像。 
另外,例如,当在图20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20上,通过用户操作将鼠标放在缩略图图像422上时,缩略图图像422的颜色变化,并显示与缩略图图像422相关的信息423。作为与缩略图图像422相关的信息423,例如,显示属于对应于缩略图图像422的聚类的内容的数目“35”以及属于该聚类的内容的时间范围“2004年3月2日至4月1日”。另外,作为与缩略图图像422相关的信息423,也可显示其它信息(例如标题)。 
在图21中所示的面部聚类图像显示区431中,显示代表由面部聚类生成部分140生成,并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面部聚类的图像。作为代表面部聚类的这种图像,例如,可以使用包括在属于面部聚类的内容中的每个面部的缩略图图像。例如,抽取包括在属于该面部聚类的内容中的面部,从这些抽取的面部中选择拍摄得最好的面部,并可将该所选面部的缩略图图像用作为面部的这种缩略图图像。按照和图18中相同的方式,以例如,3×5矩阵的形式显示这样的缩略图图像。 
另外,例如,当在图21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30上,通过用户操作将鼠标放在缩略图图像432上时,缩略图图像432的颜色变化,并显示与缩略图图像432相关的信息433。作为与缩略图图像432相关的信息433,例如,显示属于对应于缩略图图像432的聚类的内容的数目“28”。另外,作为与缩略图图像432相关的信息433,例如,也可显示其它信息(例如与该面部对应的人物的姓名)。 
当在分别示于图18至图21中的索引画面上,通过用户操作确定了期望的聚类时,显示控制部分180在显示部分181上显示内容重放画面。 
图22至图26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180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 
图22表示以放映幻灯片的形式,自动显示属于通过用户操作确定的聚类的各个内容的内容重放画面440。内容重放画面440设有内容显示区441、前一内容显示区442和下一内容显示区443。根据预定的规则(例如,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将内容显示在内容重放画面440上。 
内容显示区441是用于将内容显示在内容重放画面440的中央部分的区域。前一内容显示区442是用于显示位于正在内容显示区441中显示的内容之前的内容的区域。下一内容显示区443显示位于正在内容显示区441中显示的内容之后的内容的区域。即,在内容显示区441、前一内容显示区442和下一内容显示区443中,显示按照预定规则并排排列的连续内容。另外,当在内容重放画面440被显示在显示部分181上的状态下,在预定的时间段内(例如,3秒)没有进行用户操作时,显示在下一内容显示区443中的内容被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即,在使得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前一内容显示区442和下一内容显示区443中的内容逐个地滑动的同时显示这些内容。 
当在内容重放画面440被显示在显示部分181上的状态下进行用户操 作(例如,鼠标操作)时,显示示于图23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50。 
在内容重放画面450上,显示显示模式信息451、内容信息452、索引画面转换按钮453、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以及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即,各种操作辅助信息被显示在图22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40上。 
显示模式信息451是指示当前显示模式的信息。例如,当如图23中所示,“面部”被显示成显示模式信息451时,这指示当前显示模式是用于面部聚类的显示模式。另外,例如,当“位置”被显示成显示模式信息451时,这指示当前显示模式是用于位置聚类的显示模式。另外,例如,当“事件”被显示成显示模式信息451时,这指示当前显示模式是用于日期和时间聚类的显示模式。 
内容信息452是与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相关的信息。在内容信息452中,作为与内容相关的信息,例如,显示内容的生成时间,该内容所属聚类的各个内容的时间范围等。 
索引画面转换按钮453是当转换到索引画面时按下的按钮。例如,如图23中所示,房屋形图标可被用作索引画面转换按钮453。当索引画面转换按钮453被按下时,显示与显示在显示模式信息451中的显示模式对应的聚类的索引画面。例如,在显示图23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50的情况下,当索引画面转换按钮453被按下时,显示图21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30。 
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是当转换到用于日期和时间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时按下的按钮。在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中,在用虚线指示的矩形框内,显示被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所属于的日期和时间聚类的时间范围。应注意的是,在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中,也可显示与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所属于的日期和时间聚类相关的其它信息。另外,图25中表示了当将鼠标放在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上时的显示的例子。 
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是当转换到位置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时按下的按钮。在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中,在用虚线指示的矩形框内,显示代表以图形形式描绘的指南针的图标。应注意的是,在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也可显示与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所属于的位置聚类相关的信息。应注意的是图26中表示了当将鼠标放在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 上时的显示的例子。 
当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中包括人的面部时,面部框(例如,用虚线表示的矩形框)被附加在所述面部上,并被显示。该面部框被用作当转换到用于面部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时按下的按钮。例如,由于在显示在图23中所示的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中包括四个人的面部,因此面部框456至459被附加在相应的面部上。应注意的是作为探测包括在内容中的面部的方法,例如可以使用以记录面部亮度分布信息的模板和内容图像之间的匹配为基础的面部探测方法(例如,参见日本待审查专利申请公开No.2004-133637)。另外,可以使用以包括在内容图像中的肤色部分或者人脸的特征为基础的面部探测方法。可在每次显示内容时执行这样的面部探测,或者可作为内容属性信息的一部分预先执行这样的面部探测,并且可使用该内容属性信息。 
图24中表示了当在图23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50上,将鼠标放在包括在面部框458中的面部部分时的显示的例子。 
图24表示当在图23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50上,将鼠标放在包括在面部框458中的面部部分时,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60。如图24中所示,当在内容重放画面450上将鼠标放在包括在面部框458中的面部部分时,以放大的形式显示包括在面部框458中的面部附近的图像461。另外,在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的图像上,显示内容列表显示区462。内容列表显示区462是显示包括在面部聚类中的内容的列表的区域,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属于该面部聚类。例如,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的缩略图图像被显示在内容列表显示区462的左端部分,在按照预定规则沿从左至右的方向并排排列包括在相同面部聚类中的其它内容的缩略图图像的同时显示这些缩略图图像。如果包括在相同聚类中的内容的数目较大,那么可由用户操作滚动显示内容。 
另外,例如,如图24中所示,在鼠标被放在内容重放画面460中的包括在面部框458中的面部部分上的状态下,当对该面部做出确定操作(例如,鼠标的点击操作)时,画面转换成用于面部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在该内容重放画面上,如图22中所示,以例如幻灯片放映的方式自动显示包括在对其做出确定操作的面部所属于的面部聚类中的内容。 
图25表示当在图23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50上,将鼠标放在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上时,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65。如图25中所示,当在内容重放画面450上,将鼠标放在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 上时,以放大的形式显示包括在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中的日期和时间信息(例如,对应的日期和时间聚类的时间范围)466。另外,和图24中所示的情况一样,在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的图像上显示内容列表显示区467。内容列表显示区467是显示包括在日期和时间聚类中的内容的列表的区域,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属于该日期和时间聚类。应注意的是,由于内容列表显示区467中的显示方法基本上和图24中所示的例子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另外,例如,如图25中所示,在鼠标被放在内容重放画面465上的日期和时间信息466上的状态下,当对日期和时间信息466做出确定操作(例如,鼠标的点击操作)时,画面转换成用于日期和时间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在该内容重放画面上,如图22中所示,以例如,幻灯片放映的方式自动显示包括在当进行确定操作时,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所属于的日期和时间聚类中的内容。 
图26表示当在图23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50上,将鼠标放在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上时,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70。如图26中所示,当在内容重放画面450上,将鼠标放在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上时,以放大的形式显示与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所属于的位置聚类对应的聚类地图471。另外,和图24中所示的情况一样,在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的图像上显示内容列表显示区472。内容列表显示区472是显示包括在位置聚类中的内容的列表的区域,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的内容属于该位置聚类。应注意的是,由于内容列表显示区472中的显示方法和图24中所示的例子基本相同,这里省略其说明。 
另外,例如,如图26中所示,在鼠标被放在内容重放画面470上的聚类地图471上的状态下,当对聚类地图471做出确定操作(例如,鼠标的点击操作)时,画面转换成用于位置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在该内容重放画面上如图22中所示以例如幻灯片放映的方式自动显示包括在当进行确定操作时,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所属于的位置聚类中的内容。 
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每个内容属于位置聚类、事件聚类和面部聚类的每一个的任意一个聚类。即,每个内容属于位置聚类中的任意一个聚类、属于事件聚类中的任意一个聚类和属于面部聚类中的任意一个聚类。因此,在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之一被作为基点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显示以从特定聚类转换到另一聚类。 
例如,设想一种在图18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20上,选择期望的聚类地图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属于与所选聚类地图对应的位置聚类的内容被逐次显示在图22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40上。可以设想一种在按照这种方式显示的内容之中,希望看到与特定人物相关的其它内容的情况。例如,设想一种在显示在图22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40上的人物之中,用户要查看与右数第二个人相关的其它内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显示内容重放画面440的状态下执行用户操作,如图23中所示,显示设有多个操作辅助信息的内容重放画面450。在显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50上,面部框被附加到包括在显示于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中的人物的面部上。因此,为了查看与右数第二个人(附加以面部框458的人物)有关的其它内容,选择面部框458,并做出确定操作。例如,通过所述确定操作,包括在附加以面部框458的人物的面部所属于的面部聚类中的内容被依次显示在图22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40上。 
另外,可以设想一种在属于期望面部所属的面部聚类的内容之中,希望查看在与特定内容的生成时间相近的时间生成的其它内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显示内容重放画面440的状态下执行用户操作,如图23中所示,显示设有多个操作辅助信息的内容重放画面450。在内容重放画面450上,设有用于转换到日期和时间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的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因此,为了查看与在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的生成时间接近的时间生成的其它内容,选择日期和时间聚类转换按钮454,并做出确定操作。例如,通过该确定操作,包括在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所属于的日期和时间聚类中的内容被依次显示在图22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40上。 
另外,可以设想一种在属于在期望时期内生成的内容所属于的日期和时间聚类的内容之中,希望查看与在特定内容的生成地点接近的地点生成的其它内容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显示内容重放画面440的状态下执行用户操作,如图23中所示,显示设有多个操作辅助信息的内容重放画面450。在内容重放画面450上,设有用于转换到位置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的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因此,为了查看与在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的生成地方接近的地方生成的其它内容,选择位置聚类转换按钮455,并做出确定操作。例如,通过该确定操作,包括在显示在内容显示区441中的内容所属于的位置聚类中的内容被依次显示在图22中所示的内容重放画面440上。 
这样,当存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之一被作为基点时,能够容易地实现从特定聚类到另一个聚类的显示转换,从而能够提高内容重放期间的趣味。另外,由于能够快速进行内容搜索,并且能够从多个观点进行搜索,因此能够增强内容重放的乐趣。 
上面的说明针对的是在索引画面或内容重放画面上显示聚类地图的情况。在这点上,聚类地图包括属于与聚类地图对应的聚类的内容的生成位置。因此,在要显示的聚类地图上,可以以重叠的方式显示生成位置标记(例如,倒三角形),所述生成位置标记指示属于与该聚类地图对应的聚类的内容的生成位置。例如,当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聚类地图时,可以重叠生成位置标记,或者当显示控制部分180显示聚类地图时,可以重叠生成位置标记。当按照这种方式在聚类地图上重叠地显示指示内容的生成位置的标记时,除了对应位置聚类的概观之外,用户还能够容易地把握包括在位置聚类中的内容的生成位置的分布等。 
另外,例如,通过利用在对事件聚类时计算的事件ID,在位置聚类内能够按事件对属于位置聚类的内容分类,从而生成子聚类。例如,就每年在宽阔的现场举行的年度主题公园事件中生成的内容来说,可按年对内容分类,从而生成子聚类。因此,例如,对于每个事件ID,可用不同的方式(例如用不同的颜色)显示重叠在聚类地图上的每个生成位置标记。另外,可以设想一种存在多个重叠区域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例如,与每个子聚类对应的圆可被显示成重叠在聚类地图上。类似于生成位置标记,对于每个事件ID,可按不同的方式显示与子聚类对应的这种圆。从而,能够容易地把握在不同年度生成的内容的生成位置的分布。 
另外,显示与正显示的聚类相关的信息时,作为与聚类地图相关的子项目,可以显示例如,基于子聚类的属性信息。例如,这些基于子聚类的属性信息是属于子聚类的内容的生成时间的范围(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内容的数目以及与子聚类对应的圆的中心位置和半径。 
例如,作为当在图18中所示的索引画面410上,通过用户操作将鼠标放在聚类地图417上时显示的与聚类地图417相关的信息418,可以显示基于子类别的属性信息。另外,图27B中表示了在以列表形式显示位置聚类的情况下,基于子聚类显示的属性信息的例子。 
图27A和27B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180显示的聚类地图显示画面的显示例子的示图。图27A中所示的聚类地图显示画面480是分别在图18和19中所示的索引画面的变化。聚类地图 显示画面480设有列表显示区481和地图显示区482。 
列表显示区481是显示位置聚类的聚类标题的列表的区域。例如,通过将鼠标放在显示在列表显示区481中的聚类标题之中的期望聚类标题上,能够选择期望的聚类标题。在图27A中,用灰色表示被选择的聚类标题“前往市区”的显示区。应注意的是,可以使用滚动条484和上按钮485和下按钮486在显示在列表显示区481中的聚类标题中上下移动,从而显示另一个聚类标题。 
地图显示区482是用于显示与当前从显示在列表显示区481中的位置聚类的列表中选择的聚类标题对应的聚类地图的区域。例如,显示包括与所选择的聚类标题“前往市区”对应的聚类地图的广域地图,并在该广域地图内,用虚线圆483显示与该聚类地图对应的圆。另外,在显示在地图显示区482中的广域地图上,以重叠的方式显示具有倒三角形形状的生成位置标记。对于每种事件ID,按照不同的方式显示每个生成位置标记。例如,对于三种事件ID中的每一种,可以使用内部画斜线的倒三角形、内部涂黑的倒三角形和内部涂白的倒三角形。这使得能够容易地把握对应于不同事件的内容的生成位置的分布。尽管本例针对的是包括与所选择的聚类标题对应的聚类地图的广域地图被显示在地图显示区482中的情况,然而也可显示与所选择的聚类标题对应的聚类地图。另外,也可显示一定大小的广域地图(例如,整个东京都的地图),并显示包括在该广域地图内的所有位置聚类。 
图27B表示当对显示在图27A中所示的列表显示区481中的聚类标题“前往市区”进行预定操作(例如,进行预定时间段或者更长时间段的鼠标悬停)时,显示的子聚类属性信息显示区487。 
子聚类属性信息显示区487是当对显示在列表显示区481中的聚类标题进行预定操作时,显示与该聚类标题对应的基于子聚类的属性信息的区域。例如,当对显示在列表显示区481中的聚类标题“前往市区”进行预定操作时,与聚类标题“前往市区”对应的基于子聚类的属性信息被显示在子聚类属性信息显示区487中。作为基于子聚类的属性信息,例如,显示属于子聚类的内容的日期和时间以及内容的数目。图27B中示出的例子说明作为与聚类标题“前往市区”对应的基于子聚类的属性信息,显示与三种子聚类对应的属性信息的情况。另外,例如,在显示在子聚类属性信息显示区487中的属性信息之中,对于已选择的属性信息,显示在地图显示区482中的对应子聚类的生成位置标记可被改变,以便按照不同的显示方式 被显示。应注意的是,可以使用滚动条和上下按钮来上下移动在子聚类属性信息显示区487中显示的属性信息,从而显示另一个属性信息。 
例如,当从显示在列表显示区481中的聚类标题之中选择期望的聚类标题时,属于与所选聚类标题对应的位置聚类的内容被依次显示在内容重放画面上。 
[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例子] 
图28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内容信息生成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判断是否执行了用于生成内容信息的指令操作(步骤S901)。如果未执行用于生成内容信息的指令操作,那么继续进行监控,直到执行了用于生成内容信息的指令操作为止。如果执行了用于生成内容信息的指令操作(步骤S901),那么属性信息获取部分110获得与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关联的属性信息(步骤902)。 
随后,树生成部分120根据获得的属性信息(位置信息),执行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的树生成处理(步骤S910)。之后,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根据获得的属性信息(日期和时间信息),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并根据该二叉树结构数据,生成事件聚类(基于日期和时间信息的聚类)(步骤S903)。 
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执行结合和校正由树生成部分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的层次确定处理(步骤S970)。该层次确定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29详细说明。 
随后,树重构部分160执行重构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的树,从而生成聚类的树重构处理(步骤S990)。该树重构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30详细说明。 
随后,根据与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聚类相关的信息,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与聚类相关的各个属性信息(例如,聚类地图和聚类标题)(步骤S904)。之后,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将与树重构部分160生成的聚类相关的信息(聚类信息)和与这些聚类相关的各个属性信息记录到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步骤S905)。 
图29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内容信息生成处理程序的层次确定处理(图28中所示的步骤S970中的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设定由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的事件聚类的各个事件(事件ID)(步骤S971)。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对于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在以事件聚类生成部分130生成的聚类ID作为类别的情况下,计算各个内容的频率分布(步骤S972)。 
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对于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计算结合度S(步骤S973)。该结合度S是通过利用例如,针对属于对其计算结合度S的目标节点(父节点)的两个子节点的每一个生成的M阶向量来计算的。 
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从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并将该节点设为目标节点(步骤S974)。例如,在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每个节点作为待选择的节点的情况下,从位于上层的节点开始依次选择每个节点。 
随后,层次确定部分150对计算的结合度S和结合阈值th3进行比较,并判断是否S<th3(步骤S975)。如果S<th3(步骤S975中为“是”),那么从待选择的节点中排除对应的目标节点(步骤S976),并且处理返回步骤S974。另一方面,如果S≥th3(步骤S975中为“否”),那么层次确定部分150将对应目标节点确定为抽取节点,并从待选择的节点中排除该目标节点和属于该目标节点的子节点(步骤S977)。即,对于确定为抽取节点的目标节点,由于其子节点被结合在一起,因此对于属于该抽取节点的其它下层节点不再进行比较处理。 
随后,判断在由树生成部分120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中的节点之中,是否存在待选择的另一个节点(步骤S978)。如果存在待选择的另一个节点(步骤S978中为“是”),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974,在步骤S974,从待选择的节点中选择一个节点,并设定为目标节点。另一方面,如果不存在待选择的另一个节点(步骤S978中为“否”),那么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以每个确定的抽取节点作为子元素(子节点)的树(步骤S979)。 
图30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内容信息生成处理程序的树重构处理(图28中所示的步骤S990中的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以由层次确定部分150生成的树的根节点作为目标节点,树重构部分160判断属于该目标节点的子节点的数目是否等于或小于1(步骤S991)。如果属于目标节点的子节点的数目等于或小于1(步骤S991中为 “是”),那么结束树重构处理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属于目标节点的子节点的数目等于或大于2(步骤S991中为“否”),那么构重构部分160从属于目标节点的子节点中抽取距离最小的一对子节点(步骤S992)。 
随后,判断抽取的一对子节点是否满足规定的制约条件(步骤S993)。如果抽取的一对子节点不满足规定的制约条件,那么树重构部分160将该对子节点合并成单个节点(步骤S994)。另一方面,如果抽取的一对子节点满足规定的制约条件(步骤S993中为“是”),那么结束树重构处理的操作。尽管本例针对的是关于一级树的树重构处理,然而这同样适用于对多级树(例如,具有二叉树结构的树)进行树重构处理的情况。当对多级树进行树重构处理时,如果确定抽取的一对子节点满足规定的制约条件(步骤S993中为“是”),那么抽取的一对子节点的每个节点被设为新的目标节点。随后,对于新设定的目标节点,重复上述树重构处理(步骤S991至S994)。 
图3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判断是否执行了用于指令内容重放的内容重放指令操作(步骤S1001)。如果未执行内容重放指令操作,那么继续进行监控,直到执行了内容重放指令操作为止。如果执行了内容重放指令操作(步骤S1001中为“是”),那么显示索引画面(步骤S1002),所述索引画面显示聚类地图的排列。随后,判断是否执行了索引画面的切换操作(步骤S1003)。如果执行了索引画面的切换操作(步骤S1003中为“是”),那么按照切换操作切换索引画面(S1004),并且处理返回步骤S1003。 
如果未执行索引画面的切换操作(步骤S1003中为“否”),那么判断是否执行了滚动操作(步骤S1005)。如果执行了滚动操作(步骤S1005中为“是”),那么按照滚动操作切换索引画面的显示(步骤S1006)。如果未执行滚动操作(步骤S1005中为“否”),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1007。 
如果按照滚动操作,切换了索引画面的显示(步骤S1006),那么判断是否执行了选择索引图像任意之一的选择操作(例如,鼠标悬停)(步骤S1007)。如果执行了选择操作(步骤S1007中为“是”),那么显示和与对其执行了选择操作的索引图像对应的聚类相关的信息(步骤S1008)。如果未执行选择操作(步骤S1007中为“否”),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003。 
随后,判断是否对已对其执行了选择操作的索引图像进行了确定操作 (步骤S1009)。如果进行了确定操作(步骤S1009中为“是”),那么执行内容重放画面显示处理(步骤S1020)。该内容重放画面显示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32和33详细说明。如果未进行确定操作(步骤S1009中为“否”),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003。 
随后,在执行内容重放画面显示处理之后(步骤S1020),判断是否执行了用于指令结束内容重放的内容重放结束操作(步骤S1010)。如果未执行内容重放结束操作,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003。另一方面,如果执行了内容重放结束操作(步骤S1010中为“是”),那么结束内容重放处理的操作。 
图32和33都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内容重放画面显示处理(图31中所示的步骤S1020中的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判断是否进行了操作输入(例如,鼠标操作)(步骤S1021)。如果进行了操作输入(步骤S1021中为“是”),那么将面部框附加到包括在显示于内容重放画面上的内容中的面部上(步骤S1022),并显示内容信息和操作辅助信息(步骤S1023)。应注意的是,如果在显示于内容重放画面上的内容中不包括面部,那么不显示面部框。 
随后,确定是否执行了到索引画面的显示切换操作(步骤S1024)。如果执行了到索引画面的显示切换操作(步骤S1024中为“是”),那么结束内容重放画面显示处理的操作。如果未执行到索引画面的显示切换操作(步骤S1024中为“否”),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1031。 
另外,如果未进行操作输入(步骤S1021中为“否”),那么判断内容信息和操作辅助信息是否被显示(步骤S1025)。如果内容信息和操作辅助信息被显示(步骤S1025中为“是”),那么判断在预定时间段内是否进行了操作输入(步骤S1026),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进行了操作输入,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1031。另一方面,在预定时间段内未进行操作输入(步骤S1026中为“否”),那么除去显示的面部框(步骤S1027),除去显示的内容信息和操作辅助信息(步骤S1028),处理返回步骤S1021。 
另外,如果未显示内容信息和操作辅助信息(步骤S1025中为“否”),那么判断在预定时间段内是否进行了操作输入(步骤S1029)。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段内没有进行操作输入(步骤S1029中为“否”),那么显示下一个内容(步骤S1030)。即,进行滑动显示。另一方面,如果在预定时间段内 进行了操作输入(步骤S1029中为“是”),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021。 
随后,判断事件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是否被显示(步骤S1031),如果事件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未被显示,那么显示事件图标(步骤S1032)。另外,判断位置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是否被显示(步骤S1033),如果位置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未被显示,那么显示位置图标(步骤S1034)。 
随后,判断是否进行了对面部的选择操作(例如,鼠标悬停)(步骤S1035)。如果未进行对面部的选择操作,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1040。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了对面部的选择操作(步骤S1035中为“是”),那么显示和已对其进行选择操作的面部相关的面部聚类的有关信息(例如,属于该面部聚类的内容的缩略图图像的列表)(步骤S1036)。随后,以放大的方式显示在已对其进行了选择操作的面部附近的图像(步骤S1037)。之后,判断是否进行了对该面部的选择操作(例如,鼠标点击操作)(步骤S1038)。如果未进行所述确定操作,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1040。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了对该面部的确定操作(步骤S1038中为“是”),那么显示已对其进行所述确定操作的面部所属于的面部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步骤S1039)。 
之后,判断是否进行了对事件图标的选择操作(例如,鼠标悬停)(步骤S1040)。如果未进行对事件图标的选择操作,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1045。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了对事件图标的选择操作(步骤S1040中为“是”),那么显示与当前显示的内容所属于的事件聚类相关的信息(步骤S1041)。作为与该事件聚类相关的所述信息,例如,显示属于该事件聚类的内容的缩略图图像的列表。随后,改变事件图标的显示方式(步骤S1042)。例如,显示与当前显示的内容所属于的事件聚类相关的信息(例如,该事件聚类的代表性图像及日期和时间信息)。随后,判断是否进行了对该事件图标的确定操作(例如,鼠标点击操作)(步骤S1043)。如果未进行所述确定操作,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1045。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了对该事件图标的确定操作(步骤S1043中为“是”),那么显示当前显示的内容所属于的事件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步骤S1044)。 
随后,判断是否进行了对位置图标的选择操作(例如,鼠标悬停)(步骤S1045)。如果未进行对位置图标的选择操作,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021。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了对位置图标的选择操作(步骤S1045中为“是”),那么显示与当前显示的内容所属于的位置聚类相关的信息(例如,属于该位置聚类的内容的缩略图图像的列表)(步骤S1046)。随后,改变位置图标的显示方式(步骤S1047)。例如,显示与当前显示的内容所属于的位置聚 类相关的信息(例如,该位置聚类的聚类地图)。随后,判断是否进行了对该位置图标的确定操作(例如,鼠标点击操作)(步骤S1048)。如果未进行所述确定操作,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021。另一方面,如果进行了对该位置图标的确定操作(步骤S1048中为“是”),那么显示当前显示的内容所属于的位置聚类的内容重放画面(步骤S1049),处理返回步骤S1021。 
<2.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显示聚类地图的列表的情况、或者连同内容一起显示聚类地图的情况。在这点上,例如,在以矩阵形式显示具有相同大小的聚类地图的列表的情况下,恐怕不能直观地把握聚类地图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另外,例如,在显示聚类地图,以使得将聚类地图放置在它们在地图上的对应位置的情况下,恐怕不能显示所有的聚类地图,除非与聚类地图对应的区域的地图被显示。因此,例如,可以设想显示世界地图,以能够获得整个世界的鸟瞰示图。尽管当按照这种方式显示世界地图时,能够显示所有的聚类地图,但在聚类地图集中的地区,聚类地图可能相互重叠,从而不能显示一些聚类地图。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通过考虑到聚类地图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在按照能够直观地把握聚类地图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的方式放置聚类地图的同时显示聚类地图。 
[信息处理设备的结构例子] 
图3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600的功能结构的例子的方框图。信息处理设备600包括内容存储部分210、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和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另外,信息处理设备600包括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背景地图信息存储部分620、坐标计算部分630、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再定位处理部分650、放大/缩小处理部分660、显示控制部分670和显示部分680。可以通过例如,能够管理由摄像设备(例如数字照相机)记录的内容(例如图像文件)的信息处理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来实现信息处理设备600。应注意的是,由于内容存储部分210、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和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基本上与上面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内容存储部分210、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和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相同,因此这些组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省略其描述。另外,假定由图1中所示的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的聚类信息被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 
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根据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生成对应于每个聚类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并将生成的背景地 图与每个聚类相关联地存储在背景地图信息存储部分620中。具体地说,根据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从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获得地图信息,并根据该获得的地图信息,生成与聚类信息对应的背景地图。应注意的是,生成背景地图的方法将在后面参考图44和图45详细说明。 
背景地图信息存储部分620与每个聚类相互关联地存储由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生成的背景地图,并将存储的背景地图提供给显示控制部分670。 
坐标计算部分630根据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按照由操作接受部分690接受的变更输入,计算显示画面上的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的坐标。随后,坐标计算部分630将计算的坐标输出给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 
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利用非线性变焦处理,对从坐标计算部分630输出的坐标(显示画面上的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的坐标)进行坐标变换,并将变换后的坐标输出给再定位处理部分650或者显示控制部分670。该非线性变焦处理是一种进行坐标变换,以使得与较为集中的地区相关联的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的坐标相互散开的处理。这种非线性变焦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35至图40详细说明。应注意的是,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是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变换坐标计算部分和坐标设定部分中的每一个的例子。 
再定位处理部分650根据各个坐标之间的距离,显示部分680上的显示画面的大小以及要显示的聚类地图的数目,对从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输出的坐标进行采用力导向再定位处理的坐标变换。随后,再定位处理部分650将变换后的坐标输出给放大/缩小处理部分660。该力导向再定位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42详细说明。应注意的是,再定位处理部分650是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的例子。 
放大/缩小处理部分660根据要进行再定位处理的坐标变换的区域的大小以及显示部分680上的显示画面的大小,对从再定位处理部分650输出的坐标进行采用放大或缩小的坐标变换。随后,放大/缩小处理部分660将变换后的坐标输出给显示控制部分670。该放大/缩小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43A和图43B详细说明。 
通过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再定位处理部分650和放大/缩小处理 部分660进行的坐标变换中每一个都是关于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的坐标变换。于是,在这些坐标信息中,聚类地图本身并不经历变形(例如,其圆形状的放大/缩小或者从圆形到椭圆形的变形)。 
显示控制部分670按照由操作接受部分690接受的操作输入,在显示部分680上显示各种图像。例如,按照操作接受部分690接受的操作输入,显示控制部分670在显示部分680上显示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例如,聚类地图的排列)。当在聚类地图的排列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执行预定的用户操作时,显示控制部分670在显示部分680上显示存储在背景地图信息存储部分620中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另外,按照操作接受部分690接受的操作输入,显示控制部分670在显示部分680上显示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中的内容。这些显示例子将在后面参考图41、图46至图48B和图50详细说明。 
显示部分680是根据显示控制部分670的控制,显示各种图像的显示部分。 
操作接受部分690是接受来自用户的操作输入,并将与接受的操作输入对应的操作的有关信息输出给坐标计算部分630和显示控制部分670的操作接受部分。 
[聚类地图被重叠在内容的生成位置上的显示例子] 
图35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要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进行坐标变换的聚类地图被放在坐标上的情况的示图。图35说明如下的情况,其中在地图760是采用使包括东京(Tokyo)和京都(Kyoto)的地区可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比例尺的地图的情况下,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地图被显示在地图760中的对应位置。另外,在这个例子中,设想用户在东京附近和在京都附近集中地生成内容,并且针对这些生成多个聚类的情况。应注意的是,利用地图760中的网格状直线示意表示地图760中的坐标(网格状点(两条虚线的交点))。应注意的是为了便于说明,这些坐标是按坐标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大的简化方式描绘的。这同样适用于下面说明的每个附图中的网格状直线。当按照这种方式生成聚类时,生成其中心位置位于东京和京都中的相对较窄范围内的聚类。在这种情况下,认为例如,如图35中所示,当在地图760中的对应位置显示聚类地图时,以覆盖的方式显示生成的聚类地图。具体地说,在图35中,表示了指示与在京都生成的内容相关的一组聚类地图的聚类地图群761和指示与在东京生成的内容相关的一组聚类地图的聚类地图群762。 
在按照这种方式将背景地图的比例尺设定得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认为聚类地图会相互重叠,使得难以把握聚类地图密集集中的地区中的各个聚类地图。因此,例如,还可想到以较小的尺寸显示各个聚类地图。然而,聚类地图必须大到用户足以识别这些聚类地图的程度。即,如果聚类地图的尺寸被减小,那么认为聚类地图变得难以查看,使得难以把握聚类地图的细节。 
因此,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目的在于各个聚类地图在地图上的最佳布置,该最佳布置使得能够在不改变聚类地图的大小的情况下,避免在聚类地图密集集中的地区中的聚类地图的重叠。当按照这种方式布置聚类地图时,按照下面的布置标准(1)至(3)进行布置。 
(1)就在背景地图上相互重叠的聚类地图来说,它们的中心位置要被隔开一定的间隔。 
(2)要保持聚类地图之间的位置关系。所述位置关系包括例如,聚类地图之间的距离以及它们的方位。 
(3)当聚类地图相互重叠时,按照预定条件确定各个聚类地图被覆盖在上部的顺序(优先顺序)。 
作为在上面的(3)中提及的预定条件,例如,可以采用这样的条件:属于聚类的内容的数目越大,优先顺序越高。即,所属内容数目最多的聚类的聚类地图被赋予第一优先顺序。另外,作为所述预定条件,例如,可以使用诸如聚类的相对大小、与属于聚类的内容对应的事件的相对数目(访问的次数)、或者浏览聚类的次数的频度之类的条件。这样的预定条件可由用户操作设定。从而,具有较高的优先顺序的聚类地图能够被覆盖在上部,能够避免具有较高优先顺序的聚类地图的一部分被隐藏,从而快速把握它们的细节。 
在这点上,聚类地图是与属于对应聚类的内容的生成位置相关的地图。于是,即使在背景地图上的纬度和经度不与聚类地图上的纬度和经度不完全匹配的情况下,也能够把握各个聚类地图之间的地理关系。如上所述,尽管不必使背景地图上的纬度和经度与聚类地图上的纬度和经度匹配,但如果聚类地图被分开得过远,也可能变得不再能够识别聚类地图最初对应于背景地图上的何处。因此,重要的是在仍然能够识别地理对应关系的同时,使重叠减至最少。 
这里,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针对的是为了满足上述标准(1)和(2),在 具有由用户操作规定的比例尺的地图上,变换与较为集中的地区相关联的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的坐标的情况。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存在按照鱼眼透镜的方式,在放大的视图中显示在关注区域周围的预定区域内的坐标的鱼眼坐标变换方法。例如,已提出了鱼眼坐标变换方法(“Graphical FisheyeViews of Graphs”,Manojit Sarkar和Marc H.Brown,1992年3月17日)。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针对的是将这种鱼眼坐标变换方法应用于集中区域的分散技术的情况。具体地说,下面说明利用应用了鱼眼坐标变换方法的非线性变焦处理,确定各个聚类地图在地图上的满足上述标准(1)和(2)的布置位置的情况。 
例如,设想一种情况,其中当在背景图像(例如,背景地图)内,以覆盖方式显示具有预定表面积的标记(例如,聚类地图)时,对于每个这样的标记,单独应用鱼眼坐标变换方法。在这种情况下,覆盖标记的关注区域(例如,标记的中心位置)周围的预定范围的背景地图被放大。然而,由于整个标记也和所述放大同时经历坐标变换,因此接近标记的关注区域的区域被放大,而远离关注区域的区域被缩小。这样,当单独应用鱼眼坐标变换方法时,覆盖关注区域周围的预定范围的背景图像被放大,并且还使整个标记经历坐标变换,结果是标记本身失真。相反,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只对标记的关注区域(例如,标记的中心位置)进行坐标变换,从而使得根据到关注区域的距离来恰当地分散各个标记,而不使背景图像和标记变形(放大/缩小)。 
[利用鱼眼坐标变换的显示转换的例子] 
图36和37是分别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背景地图和聚类地图之间的关系的示图。本例示意性说明当在背景地图上的聚类地图的对应位置处以覆盖的方式显示聚类地图时,背景地图和聚类地图之间的关系。 
图36表示代表聚类地图的大小的圆764覆盖在以东京为中心的京都地区的地图763上的情况。该聚类地图是与在东京附近生成的多个内容所属于的聚类对应的地图。 
图37表示通过应用上述鱼眼坐标变换方法,就排列在图36中所示网格中的点来说,在以聚类地图764的中心作为焦点的情形下坐标失真的情况。即,说明以聚类地图764的中心位置作为焦点,聚类地图764的中心位置周围的坐标(在用矩形指示的变换目标区765内的坐标)失真的情况。 
这种鱼眼坐标变换方法是一种按照随着越来越接近焦点,坐标的失真率变得越大的方式来进行坐标变换的坐标变换方法。另外,聚类地图764本身的坐标并不变化,因为聚类地图764的中心位置被作为焦点。下面,详细说明通过应用这种鱼眼坐标变换方法,进行坐标变换的非线性变焦处理。 
[非线性变焦处理的例子] 
图38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把将要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进行非线性变焦处理的聚类地图放在坐标上的情况的示图。在图38中所示的例子中,要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背景地图的左上角被作为原点,水平方向为x轴,垂直方向为y轴。应注意的是为了便于说明,xy坐标系上的网格状点(两条虚线的交点)均以简化方式指示非线性变焦处理的坐标变换。另外,在假定聚类地图711至714的中心位置被置于网格状点上的情况下说明本例。应注意的是在图38和图39中,作为聚类地图711至714,只示意性表示了与这些聚类地图对应的圆。 
图39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进行的坐标变换处理的示图。在图39中所示的例子中,在图38中所示的xy坐标系中,增加了指示变换目标区以及聚类地图之间的关系的箭头等。另外,图39中所示的例子说明在聚类地图710的中心位置被作为焦点P1(xP1,yP1),在距离该焦点预定范围内的区域被作为变换目标区720的情况下,针对每个聚类地图的坐标变换方法。 
这里,变换目标区720是中心位于所述焦点、并且边长等于每个聚类地图的半径r的2α倍的正方形。例如,α可被设为α=3。另外,令参数d是确定变换目标区720被拉伸的程度的参数。例如,参数d的值越大,拉伸程度越大。例如,参数可被设为d=1.5。 
这里,令从焦点P1到作为变换目标的点(变换目标点)Ei(xEi,yEi)的向量为DNi(xDNi,yDNi)。另外,令按照变换目标点Ei(xEi,yEi)的位置确定的向量(从焦点P1到变换目标区720的边界的向量)为DMi(xDMi,yDMi)。这里,在图39中,如果变换目标点Ei相对于焦点P1位于右上方,那么从焦点P1指向变换目标区720的边界的右上顶点的向量被作为DMi(例如,图39中所示的DM1)。另外,如果变换目标点Ei相对于焦点P1位于右下方,那么从焦点P1指向变换目标区720的边界的右下顶点的向量被作为DMi。此外,如果变换目标点Ei相对于焦点P1位于左上方,那么从焦点P1指向变换目标区720的边界的左上顶点的向量被作为DMi。另外,如 果变换目标点Ei相对于焦点P1位于左下方,那么从焦点P1指向变换目标区720的边界的左下顶点的向量被作为DMi(例如,图39中所示的DM2)。应注意的是,在图39中所示的例子中,聚类地图711至713是针对其计算相对于焦点P1的变换坐标的目标。 
这里,g(x)=(d+1)x/(dx+1)。在该等式中,x表示变量。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面的等式(11)来得到在对相对于焦点P1的变换目标点Ei应用了利用鱼眼坐标变换方法的坐标变换之后获得的坐标PE(xPE,yPE)。 
PE(xPE,yPE)=(g(xDNi/xDMi)xDMi+xP1,g(yDNi/yDMi)yDMi+yP1)     (11) 
这样,通过利用上面说明的鱼眼坐标变换方法,在聚类地图764被作为中心的情况下,排列在如图36中所示的网格中的点的坐标会失真,如图37中所示。 
如图38和图39中所示,在变换目标区中存在多个聚类地图的情况下,基于这些聚类地图中的每个聚类地图的变换会影响其它聚类地图。即,基于多个聚类地图的坐标变换会相互影响。 
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在当特定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被作为焦点的情况下,对于每个聚类地图,计算出对存在于焦点所对应的变换目标区中的其它聚类地图进行坐标变换之后得到的坐标。随后,通过利用对于每个聚类地图计算的坐标,重新计算各个聚类地图的坐标。 
具体地说,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选择聚类地图i(0≤i≤N-1:N是聚类地图的数目)。随后,在聚类地图i的中心坐标被作为焦点的情况下,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通过利用等式(11),针对另一个聚类地图j(i≠j,并且0≤j≤N-1:N是聚类地图的数目),计算坐标PEij。这里,就坐标PEij来说,仅计算存在于焦点(聚类地图i的中心坐标)所对应的变换目标区中的另一个聚类地图j的坐标PEij。即,不计算不存在于变换目标区内的聚类地图j的坐标PEij。这样,对于N个聚类地图,利用等式(11)逐个计算坐标PEij。 
随后,当完成针对N个聚类地图的坐标PEij的计算时,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计算各个坐标PEij的平均值,作为关于聚类地图i的变换坐标。具体地说,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计算各个坐标PEij(i≠j,并且0≤j≤N-1:N是聚类地图的数目)的平均值。随后,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将计算的平均值设为聚类地图i的变换坐标。 
例如,在图39中所示的例子中,聚类地图710被选为聚类地图i(i=0)。 随后,在聚类地图710的中心坐标被作为焦点的情况下,利用等式(11)计算与聚类地图710相关的聚类地图711和712(j=1~3)的相应坐标PE01和PE02。应注意的是,由于聚类地图713的中心坐标并不存在于变换目标区720内,因此不计算其坐标PE03。同样地,聚类地图711被选为聚类地图i(i=0)。随后,在聚类地图711的中心坐标被作为焦点的情况下,利用等式(11)计算与聚类地图711相关的聚类地图710(j=0、2、3)的坐标PE10。应注意的是,由于聚类地图712和713的中心坐标并不存在于焦点(聚类地图711的中心坐标)所对应的变换目标区内,因此不计算它们的坐标PE12和PE13。之后,同样地,聚类地图712和713的每一个被顺序选为聚类地图i(i=2、3),并且在所选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被作为焦点的情况下,计算与所选聚类地图相关的其它聚类地图的相应坐标PEij。 
随后,通过利用针对四个聚类地图计算的相应坐标PEij,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计算相对于聚类地图i(i=1~3)的变换坐标的平均值。例如,就聚类地图710(i=0)来说,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计算坐标PE10和PE20的平均值。即,利用下述等式计算坐标PE10和PE20的平均值TM1。 
TM1=(PE10+PE20)/2 
如上所述,仅对其中心坐标存在于被选为焦点的聚类地图所对应的变换目标区内的聚类地图,计算变换坐标PEij。于是,上述等式右侧的分母是已对其计算了变换坐标PEij的聚类地图的数目。即,就聚类地图710(i=0)来说,不计算坐标PE30。于是,当计算坐标PE10和PE20的平均值TM1时,不是将“3”而是将“2”用作对应等式右侧的分母。随后,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将计算的平均值设为聚类地图710的变换后的中心坐标。 
这样,能够根据所计算的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来放置聚类地图。图40表示在坐标变换之后的聚类地图的布置例子。 
图40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将已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进行坐标变换的聚类地图放在坐标上的情况的示图。图40中所示的例子说明放置通过对图35中所示的例子进行坐标变换而获得的聚类地图的情况。即,可按照这样的方式放置属于图35中所示的聚类地图群761和762的各个聚类地图,以使这些聚类地图彼此散开,从而形成新的聚类地图群771和772。在近似为矩形的773和774中,简化地表示了当坐标因非线性变焦处理而失真时获得的坐标变换之后的网格状直线。 
当例如如图35中所示,根据在东京附近密集生成的内容生成的聚类地图被放在地图上与它们的中心位置对应的位置处时,存在以覆盖的方式显示放置在东京附近的聚类地图的可能性。对于在京都附近密集生成的内容来说,同样存在这种可能性。这样,当以覆盖的方式显示聚类地图时,尽管覆盖在上侧的聚类地图是完全可见的,但对于覆盖在下侧的聚类地图来说,聚类地图的一部分或者整个聚类地图是看不见的。因此,通过按照如图40中所示的方式放置聚类地图,能够将以覆盖的方式显示的各个聚类地图相互分散开。于是,即使全部不可见的那些聚类地图也会变得部分可见,从而使得能够识别放置在地图上的聚类地图。 
[地图视图的显示例子] 
图4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地图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图41中所示的地图视图画面780是显示地图的显示画面,在所述地图中,放置由非线性变焦处理进行坐标变换的聚类地图。应注意的是,图41表示将由非线性变焦处理进行了坐标变换的图40中所示的聚类地图放置在地图780上的情况下的显示例子。即,图41中所示的聚类地图群771和772和图40中所示的相同。从而,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聚类地图771和772,并省略其说明。 
地图视图画面780包括比例尺改变条781。通过操作比例尺改变条781,用户能够改变显示在地图视图画面780上的地图的比例尺。当按照这种方式改变地图的比例尺时,每当地图的比例尺被改变时,就执行上述非线性变焦处理,并且改变地图聚类的布置。 
另外,当通过用户操作,从显示在地图视图画面780上的聚类地图中选择期望的聚类地图时,属于所选聚类地图的内容的列表被显示在内容列表显示区782中。图41表示在当选择了聚类地图784时的情况下,内容列表显示区782中的内容列表的显示例子。另外,在连接所选聚类地图784和内容列表显示区782之间的区域783中,显示与属于所选聚类地图784的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例如,作为与属于所选聚类地图784的内容相关的各种信息,显示内容的数目“170”。 
另外,在聚类地图群771和772中,显示控制部分670根据存储在内容存储部分210或者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信息,将优先顺序较高的聚类地图覆盖在上侧以便显示。 
通过按照这种方式将聚类地图布置在地图上以便显示,按照预定条件 使重叠的聚类地图散开。于是,能够直观地把握内容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并且能够提供对用户来说易于查看的列表画面。 
另外,显示控制部分670可显示背景图像,同时根据与图40中所示的坐标对应的直线,改变背景图像的显示状态。例如,通过按照近似为矩形的773和774中的每一个的失真的大小来改变颜色,能够显示内容密度地图。例如,认为在密集充满聚类地图的区域中,每个聚类的大小较小。于是,通过按照失真的大小来改变显示颜色,能够按照地图上的等高线的方式来基本平滑地表达聚类的相对大小。这使得能够向用户提供与内容和聚类相关的附加信息。 
[力导向再定位处理的例子] 
下面说明显示聚类地图的排列以使得能够直观把握聚类地图之间的地理对应关系的情况。 
图42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要由再定位处理部分650进行力导向再定位处理的聚类地图的示图。 
在该力导向再定位处理中,进行处理以达到下面的标准(4)至(6)。 
(4)保持聚类地图之间的位置关系。 
(5)聚类地图不相互重叠。 
(6)在聚类地图之间不存在多余的间隙。 
图42表示已通过非线性变焦处理进行坐标变换的四个聚类地图730至733被放在它们所对应的坐标上的情况。这里,在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假定根据相对应的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每个聚类地图受到来自每个其它聚类地图的使这些聚类地图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在本例的说明中,使聚类地图相互排斥的作用力将被称为“排斥力”。这里,排斥力表示使两个物体相互排斥的作用力。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排斥力随着对应聚类的中心位置之间的距离变短而变得更大。 
再定位处理部分650利用下面的等式(12),得到从一个聚类地图j(i≠j,并且0≤j≤N-1:N是聚类地图的数目)施加到另一个聚类地图i(0≤i≤N-1:N是聚类地图的数目)的排斥力向量Fij。 
Fij=K×K/Dij    (12) 
这里,Dij是从聚类地图j的中心位置到聚类地图i的中心位置的向量。另外,K是由显示画面的大小和聚类地图的数目识别的参数,并且K可 以通过下面的等式(13)获得。 
K = ( DW 1 &times; DH 1 / N ) - - - ( 13 )
这里,DW1是显示部分680的显示画面的左右方向的长度(显示画面的宽度),并且DH1是显示部分680的显示画面的上下方向的长度(显示画面的高度)。另外,N是聚类地图的数目。应注意的是,显示画面的宽度和高度对应于显示画面中的像素的数目。当显示画面上的聚类地图的显示区要被放大或缩小时,按照显示区的大小适当地改变DW1和DH1的值。 
随后,通过利用等式(12),再定位处理部分650针对所有其它聚类地图计算与聚类地图i相关的排斥力向量Fij。即,计算相对于聚类地图i的排斥力向量Fi1至FiN(其中i≠1,N)。 
随后,在完成所有与聚类地图相关的排斥力向量Fi1~FiN的计算之后,再定位处理部分650计算与聚类地图i相关的排斥力向量Fij的平均值(排斥力向量Fi)。排斥力向量Fij的平均值(排斥力向量Fi)是指示被认为是从其它聚类地图中的每一个施加在聚类地图i上的排斥力的值。 
随后,再定位处理部分650通过利用排斥力向量Fi,对聚类地图i进行坐标变换。具体地说,比较排斥力向量Fi的绝对值|Fi|和参数K,并根据比较结果,对聚类地图i进行坐标变换。例如,如果|Fi|等于或小于参数K(即,如果|Fi|≤K),那么进行坐标变换,以将聚类地图i的中心位置的坐标移动排斥力向量Fi。另一方面,如果|Fi|大于参数K(即,如果|Fi|>K),那么进行坐标变换,以便沿排斥力向量Fi的方向,将聚类地图i的中心位置的坐标移动距离K。即,进行坐标变换,以便将坐标移动向量K(Fi/|Fi|)。这里,参数K是标量。于是,通过将排斥力向量Fi的单位向量乘以K,以使方向变得和排斥力向量Fi相同,确定移动量(向量K(Fi/|Fi|))。 
这样,再定位处理部分650针对每个聚类地图,利用排斥力向量进行坐标变换处理。即,再定位处理部分650依次选择还未进行坐标变换的聚类地图来反复进行上面说明的坐标变换处理,直到对所有聚类地图进行了利用排斥力的坐标变换为止。 
随后,如果已对所有聚类地图进行了利用排斥力向量的坐标变换,那么判断针对各个聚类地图计算的排斥力向量|Fi|(0≤i≤N-1:N是聚类地图的数目)是否小于阈值th11。如果所有的排斥力向量|Fi|都小于阈值th11,那 么结束坐标变换处理。 
如果任意一个排斥力向量|Fi|等于或大于阈值th11,那么重复坐标变换处理,直到所有排斥力向量|Fi|都小于阈值th11为止。 
这里,例如,如果阈值th11被设为相对较大的值(例如,th11>1),那么迭代计数变小,从而计算时间变短。另外,由于再定位处理被中途停止,因此聚类地图的重叠可能性变高。 
另一方面,例如,如果阈值th11被设为相对较小的值(例如,th11<1),那么迭代计数变大,从而计算时间变长。另外,由于迭代次数更多,因此聚类地图的重叠可能性变低。 
例如,阈值th11可被设为th11=1。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将阈值th11设为th11=1,可以基本不重叠地显示多个聚类地图。另外,例如,如果阈值th11被设为th11=0,通过恰当地确定每个聚类地图相对于显示画面上的显示区的大小,必定能够无重叠地显示多个聚类地图。在这点上,例如,由于聚类地图具有圆形形状,因此在聚类地图之间出现间隙。另外,在这个例子中,进行再定位以便保持聚类地图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必须使要显示的聚类地图占据的总表面积小于显示区。为此,必须设定适当的聚类地图大小。应注意的是,关于聚类地图大小的说明将在后面参考图43A和图43B详细描述。 
应注意的是,尽管在本例中,阈值th11被用作判断是否重复坐标变换处理的标准,但可以根据是否满足其它标准来判断是否重复坐标变换处理。例如,对于所有排斥力向量Fi来说,可以将是否满足“|Fi|<th11”和“迭代计数<上限计数”用作判断是否重复坐标变换处理的标准。所述迭代计数是指示已通过基于该条件表达式的循环的次数的计数。 
现在,说明一种情况,其中如图42中所示,对已通过坐标变换处理进行了坐标变换的四个聚类地图730至733进行力导向再定位处理。 
再定位处理部分650利用等式(12),计算相对于聚类地图730的排斥力向量F01、F02和F03。应注意的是,排斥力向量F01是聚类地图731对于聚类地图730的排斥力向量。另外,排斥力向量F02是聚类地图732对于聚类地图730的排斥力向量,排斥力向量F03是聚类地图733对于聚类地图730的排斥力向量。 
随后,当完成相对于聚类地图730的排斥力向量F01、F02和F03的计算时,再定位处理部分650计算排斥力向量F01、F02和F03的平均值(排斥 力向量F0)。 
之后,再定位处理部分650利用排斥力向量F0,对聚类地图730进行坐标变换。具体地说,如果|F0|等于或小于参数K,那么进行坐标变换,以便将聚类地图730的中心位置的坐标移动排斥力向量F0。另一方面,如果|F0|大于参数K,那么进行坐标变换,以便将聚类地图730的中心位置的坐标沿排斥力向量F0的方向,移动距离K。 
之后,同样地,对聚类地图731至733反复进行利用排斥力向量的坐标变换处理。例如,令针对聚类地图731计算的排斥力向量为排斥向量F1,针对聚类地图732计算的排斥力向量为排斥向量F2,和关于聚类地图733计算的排斥力向量为排斥向量F3。 
随后,当对于所有聚类地图730至733都进行了利用排斥力向量的坐标变换时,判断针对各个聚类地图730至733计算的所有排斥力向量是否都小于阈值th11。即,判断|F0|、|F1|、|F2|和|F3|是否都小于阈值th11。如果|F0|、|F1|、|F2|和|F3|都小于阈值th11,那么结束坐标变换处理。 
如果|F0|、|F1|、|F2|和|F3|中的任意之一等于或大于阈值th11,那么重复坐标变换处理,直到|F0|、|F1|、|F2|和|F3|都小于阈值th11为止。 
[放大/缩小处理的例子] 
图43A和图43B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要经由放大/缩小处理部分660进行放大/缩小处理的聚类地图的示图。 
在该放大/缩小处理中,进行处理以达到下面的标准(7)和(8)。 
(7)所有聚类地图在单一画面的范围内。 
(8)在聚类地图之间不存在多余的间隙。 
图43A和图43B表示按照显示部分680上的显示画面的大小,校正已通过力导向再定位处理进行了坐标变换的22个聚类地图(#1至#22)的情况。另外,在图43A和图43B中,对于所述22个聚类地图(#1至#22),在代表相应聚类地图的圆内,附加表示了与相应聚类地图对应的标识信息(#1至#22)。 
图43A表示由再定位处理部分650进行坐标变换的22个聚类地图(#1至#22)和与这些聚类地图(#1 至#22)的待变换坐标对应的矩形740。矩形740是与当再定位处理部分650对22个聚类地图(#1至#22)进行坐标变换时的坐标对应的矩形。在图43A中,矩形740的大小为CW1×CH1。这 里,CW1是矩形740的左右方向的长度,并且CH1是矩形740的上下方向的长度。 
在图43A中,用虚线矩形750表示大小与显示部分680的显示画面对应的矩形,矩形750的大小为DW1×DH1。应注意的是,DW1和DH1与在等式(13)中指示的DW1和DH1相同。即,DW1是显示部分680的显示画面的宽度,DH1是显示部分680的显示画面的高度。 
这里,如果如图42中所示,通过力导向再定位处理对聚类地图(#1至#22)进行再定位,那么认为在各个聚类地图之间出现间隙。另外,当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再定位时,认为与显示部分680的显示画面的大小相比,包括22个聚类地图(#1至#22)的矩形变大。因此,进行放大处理或者缩小处理,以便满足上述标准(7)和(8)。在图43A中所示的例子中,由于在聚类地图(#1至#22)之间存在间隙,因此,例如,相应聚类地图(#1至#22)的坐标可被校正,如箭头741至744所示。在这种坐标变换中,只有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被变换,聚类地图的大小不被改变。通过这样校正所述坐标以使矩形740与矩形750匹配,能够进行适当的校正。 
另外,例如,就所有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x,y)来说,在以x和y坐标的相应最小值x0和y0作为原点的情况下,通过利用xy坐标,能够得到校正之后的各个聚类地图的坐标。例如,在图43A中,在左右方向被定义为x轴,上下方向被定义为y轴的情况下,设定x和y坐标的相应最小值x0和y0。例如,位于矩形740的最左端的聚类地图#1的中心位置的x坐标被作为最小值x0,位于矩形740的最上端的聚类地图#8的中心位置的y坐标被作为最小值y0。随后,在原点为(x0,y0)的xy坐标系中,就各个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x,y)来说,利用下面的等式(14)能够得到校正后的各个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CC1(xCC1,yCC1)。这里,令每个聚类地图的半径为R。 
CC1(xCC1,yCC1)=((x-x0)×(DW1-R)/(CW1-R)+R/2,(y-y0)×(DH1-R)/(CH1-R)+R/2) 
                                      (14) 
这里,利用等式(14)进行的变换仅涉及每个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CC1(xCC1,yCC1)的变换,并不改变每个聚类地图的大小。 
图43B表示已利用等式(14)进行坐标变换的22个聚类地图(#1至#22)和显示这些聚类地图(#1 至#22)的显示部分680的显示画面751。显示画面751的大小与图43A中所示的矩形750相同。 
如图43B中所示,通过利用等式(14)变换各个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CC1(xCC1,yCC1),所有的聚类地图能够被布置成在单一画面的范围之内。另外,由于只有聚类地图的中心坐标CC1(xCC1,yCC1)被变换,并且聚类地图的大小不变化,因此能够按照在聚类地图之间不存在多余间隙的方式布置聚类地图。 
这里,如果要显示的聚类地图的数目较大,那么可以设想不使得所有的聚类地图都在单一画面的范围内的情况。例如,令每个聚类的半径为R,并且要显示的聚类地图的数目为N,如果下面的等式(15)不成立,那么不使得所有的聚类地图都在单一画面的范围内。 
DW1×DH1>N×π×R2         (15) 
这里,等式(15)的左侧表示显示画面751的表面积,等式(15)的右侧表示要显示的聚类地图的表面积之和。 
应注意的是,鉴于在力导向再定位处理中通过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位置对应关系来确定再定位的事实以及在具有圆形形状的聚类地图之间出现间隙的事实,必须将等式(15)右侧的值设成更小的值。 
当这样将等式(15)右侧的值设成更小的值时,如果等式(15)不成立,那么认为不是所有的聚类地图都在单一画面的范围之内。这种情况下,例如,为了确保聚类地图能够在单一画面的范围内,可以缩小聚类地图,随后重新执行上述三个处理(非线性变焦处理、力导向再定位处理和放大/缩小处理)。这种情况下,可取的是考虑显示画面751的大小和聚类地图的数目,以恰当地设定聚类地图的缩小比。 
在这点上,如果聚类地图被过度缩小,那么认为显示在显示画面751上的聚类地图变得难以查看。为此,如果聚类地图的数目相对较大(例如,如果聚类地图的数目超过阈值th12),那么聚类地图可被布置成表现在多个画面中,以防止聚类地图变得极小。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利用用户的滚动操作,能够显示包括在多个显示画面中的聚类地图。 
当显示通过上述三个处理(非线性变焦处理、力导向再定位处理和放大/缩小处理)进行了坐标变换的聚类地图的排列时,例如,可以显示与已被选择的聚类地图对应的广域地图作为背景图像。从而,能够更容易地把握构成每个聚类的内容的生成位置。作为这样的广域地图,可以使用例如,直径为对应聚类地图的直径的10倍的地图。然而,认为取决于所选择的聚类地图的大小,10倍与聚类地图直径的大小可能不是合适的大小。因 此,下面将说明生成与这种地图对应的广域地图(聚类广域地图)的情况。 
[广域地图生成的例子] 
图44A和图44B是示意性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的背景地图生成处理的示图。 
图44A表示与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对应的聚类地图801。聚类地图801是与处于东京都的品川站的周边地区对应的简化地图。 
图44B表示与存储在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中的地图数据对应的地图的例子。图44B中所示的地图802是与处于东京都的品川站的周边地区对应的简化地图。应注意的是在地图802中,与图44A中所示的聚类地图801对应的区域803用虚线圆表示。 
首先,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根据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从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获得地图数据。随后,根据获得的地图数据,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生成与聚类信息对应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 
例如,如图44B中所示,在与存储在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中的地图数据对应的地图之中,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设定包括与聚类地图801对应的区域803的区域作为抽取区域804。随后,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生成包括在抽取区域804中的地图,作为对应于聚类地图801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这里,抽取区域可被设定为,例如,以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为中心的预定大小的矩形。另外,例如,在聚类地图的半径被作为基准值的情况下,抽取区域可被设定为其一边的长度等于所述基准值的预定倍数的矩形。 
这里,如上所述,每个聚类地图的比例尺可随着构成对应聚类的每个内容的生成位置而变化。即,与聚类地图对应的地域的大小因聚类而异。例如,当聚类地图的直径相对较大时,这意味着包括覆盖相对较宽阔区域的地图,从而聚类地图的概要易于把握。于是,认为当聚类地图的直径相对较大时,不必使对应于聚类地图的背景地图覆盖较宽阔的区域。 
相反,例如,当聚类地图的直径相对较小时,这意味着只包括覆盖相对较窄区域的地图,从而聚类地图的概要被认为难以把握。为此,当聚类地图的直径相对较小时,可取的是对应于聚类地图的背景地图对于聚类地图来说相对较大。 
因此,例如,可按照聚类地图的直径来改变抽取区域的大小。下面,将说明按照聚类地图的直径改变抽取区域的大小的情况。 
图4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由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生成的聚类广域地图的直径和聚类地图的直径之间的关系的示图。 
在图45中所示的图中,水平轴代表与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对应的聚类地图的直径(s),垂直轴代表由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生成的聚类广域地图的直径(w)。 
这里,例如,令S0为由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示于图1中)生成的聚类地图的直径的最小值,令R0为当s=S0时,相对于聚类地图的直径的放大率。在这种情况下,可通过下面的等式(16)得到由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生成的聚类广域地图的直径w。 
w=a(s-2π)2+2π         (16) 
这里,a=(R0S0-2π)/(S0-2π)2。另外,等式(16)对应于图45中所示的图的曲线805。 
这样,由聚类信息生成部分170生成的聚类地图的直径的最小值S0被预先设定,并且与该最小值对应S0的聚类广域地图的直径的最小值R0S0被预先设定。随后,随着聚类地图的直径大小变大,聚类广域地图的直径相对于聚类地图的直径的单位放大率减小。从而,能够生成更适当的聚类广域地图。 
[分散视图的显示例子] 
图46和47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分散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这里,用语“分散”意为例如,被分散开的状态,并且“分散视图画面”意为例如,在根据预定规则使聚类地图相互分散开时,显示聚类地图的排列的画面。 
图46中所示的分散视图画面820是显示通过上述三种坐标变换处理(非线性变焦处理、力导向再定位处理和放大/缩小处理)进行坐标变换后的聚类地图的排列的显示画面。在分散视图画面820上,可用相对不显眼的颜色(例如,黑色)显示除聚类地图的显示区之外的区域(背景区域)。 
当通过用户操作从显示在分散视图画面820上的聚类地图的排列中,选择期望的聚类地图时,与所选聚类地图对应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被显示在背景区域中。 
图47表示当选择聚类地图821时的分散视图画面822的显示例子。如图47中所示,与所选聚类地图对应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被显示在背景区域中。 
另外,属于所选聚类地图的内容的列表被显示在内容列表显示区823中。图47表示当选择聚类地图821时,内容列表显示区823中的内容的列表的显示例子。应注意的是,由于显示在内容列表显示区823中的信息以及显示在连接于聚类地图821和内容列表显示区823之间的区域824中的各种信息,与图41中所示的地图视图画面中的相同,因此这里省略其说明。 
这样,分散视图画面能够提供满足上述标准(4)至(8)的内容的列表显示。这允许在考虑到地理位置关系的同时使用户查看到聚类地图的列表显示。由于聚类地图是通过仅抽取与聚类对应的某一区域而获得的地图,因此可以想到在聚类地图内不存在任何特有的地名或地理特征等时的情况。因此,通过显示与所选择的聚类地图对应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能够更容易地把握聚类指示的是哪个位置。 
[选择多于一个的聚类地图时的显示例子] 
上面的说明针对的是选择一个聚类地图的情况。这里,设想能够通过单一操作(例如,多次轻敲)来同时选择多个聚类地图的情况。例如,当用两根手指选择两个聚类地图时,认为与所选聚类地图对应的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彼此不同。在这种情况下,还可设想背景地图之一不包括与另一个所选聚类地图对应的位置的情况。因此,当选择多个聚类地图时,可取的是显示与所选择的各聚类地图对应的背景地图。另外,当按照这种方式选择多个聚类地图时,推想选择的聚类地图具有不同的大小。因此,当选择多个聚类地图时,可取的是以相同的比例尺(或者以允许对聚类地图的相对大小进行比较的比例尺)显示聚类地图,以使得能够直观地把握所选聚类地图的大小。 
图48A和48B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分散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本例说明当在分散视图画面上选择两个聚类地图时的显示例子。例如,表示了选择在意大利全境内生成的聚类所属于的聚类地图(意大利的聚类地图)831、以及选择在品川站周边生成的聚类所属于的聚类地图(品川站周边的聚类地图)832的情况。 
图48A表示当选择两个聚类地图(聚类地图831和聚类地图832)时的 显示例子。在这个例子中,在所述两个选择的聚类地图(聚类地图831和聚类地图832)中的每个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被作为基准的情况下,显示根据该基准生成的背景地图。例如,生成中心位置是连接所述两个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的线段的中间位置的背景地图833,并显示背景地图833。可以在每次选择多个聚类地图时依次生成这样的背景地图,或者可以针对聚类地图的每种组合预先生成背景地图。另外,例如,可以使用世界地图作为背景地图。 
另外,例如,以允许比较两个选择的聚类地图的相对大小的比例尺来显示两个选择的聚类地图(聚类地图831和聚类地图832)。例如,在较小的聚类地图832被作为基准的情况下,以放大的方式显示另一个聚类地图831。 
图48B表示当选择两个聚类地图(聚类地图831和聚类地图832)时的另一个显示例子。在这个例子中,两个选择的聚类地图都被设成允许比较相对大小的比例尺,并且对于两个聚类地图中的每个聚类地图,分开背景地图的显示区。例如,聚类地图831的背景地图被显示在背景地图显示区841中,而聚类地图832的背景地图被显示在背景地图显示区842中。尽管在本例中,利用从右上角延伸到左下角的斜线将背景地图显示区相互分开,但可用其它的分割方法将背景地图显示区相互分开。另外,尽管在这些例子中选择两个聚类地图,但这同样适用于选择三个或多个聚类地图的情况。 
[显示画面转换的例子] 
图49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由显示控制部分670执行的显示部分680的显示画面转换的例子的示图。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针对的是通过三个不同的显示画面,即,地图视图画面,分散视图画面和播放视图画面显示内容的情况。 
例如,当信息处理设备600中的操作接受部分690接受启动内容重放应用程序的操作输入时,显示控制部分670在显示部分680上显示地图视图画面811。另外,当用于启动内容重放应用程序的操作输入被接受时,坐标计算部分630根据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计算显示画面上每个聚类地图的中心位置的坐标。 
地图视图画面811是以覆盖方式将聚类地图显示在地图上的显示画面,并且该地图视图画面811对应于图41中所示的地图视图画面780。 在地图视图画面811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利用操作接受部分690执行操作输入,用户能够改变聚类地图的所显示背景地图的比例尺或纬度和经度。 
可通过利用例如,操作部件(如包括左右按钮和置于这两个按钮之间的滚轮的鼠标)来进行这样的操作输入。下面,将说明使用鼠标作为操作部件的情况。例如,显示随着鼠标的每次移动而移动的光标(鼠标指针)。光标是在显示于显示部分680上的画面上使用的、指向指令或操作对象的鼠标指针。 
例如,通过前后操作鼠标的滚轮,能够改变背景地图的比例尺。另外,通过背景地图上的拖动操作,能够改变背景地图的纬度和经度。例如,所述拖动操作是通过一边保持按下鼠标的左侧按钮,一边移动鼠标,来移动目标图像的操作。 
当按照这种方式,在地图视图画面811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由用户进行用于改变背景地图的比例尺或纬度和经度的改变操作时,坐标计算部分630按照所述改变操作,计算对应聚类地图的新坐标。即,按照背景地图的更新,计算并更新对应的坐标。 
在地图视图画面811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通过进行点击鼠标右键的操作,实现从地图视图画面811到分散视图画面812的模式切换。另外,在分散视图画面812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通过进行点击鼠标右键的操作,实现从分散视图画面812到地图视图画面811的模式切换。即,在地图视图画面811或分散视图画面812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每当用户进行点击鼠标右键的操作时,在地图视图画面811和分散视图画面812之间进行切换模式。分散视图画面812是显示聚类地图的列表的显示画面,该分散视图画面对应于例如,分别示于图46和47中的分散视图画面820和822。 
在地图视图画面811或分散视图画面812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可以通过用户的鼠标操作选择聚类地图之一。例如,在地图视图画面811或分散视图画面812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通过用户的鼠标操作将光标被移动到聚类地图之一上(鼠标悬停)。通过该鼠标操作,鼠标悬停的聚类地图变成被选(关注)状态。应注意的是在某一聚类地图处于被选状态的情形下,当通过用户的鼠标操作,将光标从所选聚类地图移动到另一个显示区时,该选定被取消。然而应注意的是,当将光标从所选聚类地图移动到另一个聚类地图时,光标移动到的聚类地图变成被选 状态。 
当按照这种方式,在地图视图画面811或分散视图画面812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执行选择操作时,在对其进行了选择操作的视图画面上显示内容列表显示区(内容列表显示状态813)。内容列表显示区是显示内容的列表的区域,所述内容属于和选择的聚类地图对应的聚类。在图41和图47中均表示了这样的显示例子。 
当在地图视图画面811或分散视图画面812上选择了聚类地图之一的状态下,进行点击鼠标左键的操作时,显示播放视图画面816。即,该点击鼠标左键的操作对应于确定操作。播放视图画面816显示属于某一聚类的内容的列表和内容的放大图像等,所述某一聚类对应于对其进行了确定操作的聚类地图。另外,例如,当在播放视图画面816被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状态下,进行点击鼠标右键的操作时,状态恢复到显示播放视图画面816之前的状态。即,该点击鼠标右键的操作对应于取消选定操作。后面将参考图50详细说明所述播放视图画面的例子。 
[播放视图的显示例子] 
图50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显示在显示部分680上的播放视图画面的例子的示图。 
如上所述,图50中所示的播放视图画面890是当在地图视图画面或分散视图画面上选择聚类地图之一的状态下,执行点击鼠标左键的操作时显示的画面。随后,在播放视图画面890上,显示和某一聚类相关的图像,所述某一聚类对应于对其进行了确定操作的聚类地图。例如,显示属于该聚类的内容的列表和内容的放大图像等。 
播放视图画面890包括例如,三个显示区,即,地图显示区891、放大图像显示区892和内容列表显示区893。应注意的是,尽管未示于图50中,但在除这三个显示区之外的区域中,与对应聚类相关的广域地图(聚类广域地图)可被显示成背景图像。在这种情况下,可用不显眼的颜色(例如,灰色)显示广域地图。 
在地图显示区891中,显示与对应聚类相关的地图(例如,与该聚类对应的聚类地图的放大地图)。在图50中所示的例子中,显示横滨唐人街周边的地图。另外,在显示在地图显示区891中的地图上,显示指示属于对应聚类的内容的生成位置的标记。在图50中所示的例子中,显示具有粗线轮廓的倒三角形(标记897至899等)作为这样的标记。在根据对应内 容的纬度和经度确定所述标记的布置的同时绘出这些标记。按照和其它标记不同的显示方式,显示指示在内容列表显示区893中选择的内容(附加有选择框894的内容)的生成位置的标记897。例如,标记897的倒三角形是内部画斜线的倒三角形,而其它各个标记(898、899等)的倒三角形是内部涂为白色的倒三角形。 
在放大图像显示区892中,以放大的方式显示与在内容列表显示区893中选择的内容(附加有选择框894的内容)对应的图像。 
在内容列表显示区893中,以缩略图的形式显示属于对应聚类的内容的列表。例如,如果存在要列表显示的大量内容,那么在内容列表显示区893中,可以只显示要列表显示的内容中的一些内容,通过滚动操作可显示其它内容。例如,可利用左按钮895和右按钮896,通过滚动操作滚动显示其它内容。另外,可从显示在内容列表显示区893中的内容的列表中,选择至少一个内容。在图50中所示的例子中,选择了显示在内容列表显示区893的中央部分的内容。对该内容附加用以指示被选状态的选择框894,并显示所选择的内容。选择框894可为例如黄色。可利用光标对内容进行选择操作。以放大的方式在放大图像显示区892中显示与内容列表显示区893中附加选择框894的内容对应的图像。可通过用户操作对每个内容进行编辑和处理等。 
[信息处理设备的操作例子] 
图5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600的背景地图生成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获得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步骤S1101)。随后,根据获得的聚类信息,背景地图生成部分610生成与聚类对应的背景地图(聚类广域地图),并将生成的背景地图与聚类关联地存储在背景地图信息存储部分620中(步骤S1102)。随后,判断是否对于每个聚类,都完成了背景图像(聚类广域地图)的生成(步骤S1103)。如果未对每个聚类完成背景图像的生成,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101。另一方面,如果对于每个聚类都完成了背景图像的生成(步骤S1103中为“是”),那么结束背景地图生成处理的操作。 
图5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600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判断是否执行了用于指令内容重放的内容重放指令操作(步骤 S1111)。如果未执行内容重放指令操作,那么继续进行监控,直到执行了内容重放指令操作为止。如果执行了内容重放指令操作(步骤S1111中为“是”),那么显示地图视图画面(步骤S1112)。 
随后,确定是否执行了模式切换操作(步骤S1113)。如果执行了模式切换操作(步骤S1113中为“是”),那么确定是否显示了地图视图画面(步骤S1114)。如果未显示地图视图画面,那么显示地图视图画面(步骤S1115)。随后,执行地图视图处理(步骤S1130),并且处理进入到步骤S1117。该地图视图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53详细说明。 
如果显示了地图视图画面(步骤S1114中为“是”),那么显示分散视图画面(步骤S1116),执行分散视图处理(步骤S1160),并且处理进入到步骤S1117。该分散视图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55详细说明。 
随后,判断接受的操作是否是模式切换操作(步骤S1117)。如果接受的操作是模式切换操作(步骤S1117中为“是”),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114。如果接受的操作不是模式切换操作(步骤S1117中为“否”),那么判断所述操作是否是对聚类地图的确定操作(步骤S1118)。如果所述操作是对聚类地图的确定操作(步骤S1118中为“是”),那么显示播放视图地图(步骤S1119),并执行播放视图处理(步骤S1120)。随后,确定是否执行了对播放视图画面的取消操作(步骤S1121)。如果执行了对播放视图画面的取消操作,那么显示在对当前的播放视图画面进行确定操作时显示的画面(地图视图画面或分散视图画面)(步骤S1122)。随后,判断显示的画面是否是地图视图画面(步骤S1123)。如果显示的画面是地图视图画面,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130。另一方面,如果显示的画面不是地图视图画面(即,如果显示的画面是分散视图画面)(步骤S1123中为“否”),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160。 
如果未执行对播放视图画面的取消操作(步骤S1121中为“否”),那么判断是否执行了用于指令结束内容重放的内容重放结束操作(步骤S1124)。如果未执行内容重放结束操作,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120。另一方面,如果执行了内容重放结束操作(步骤S1124中为“是”),那么结束内容重放处理操作。 
图53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600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地图视图处理(图52中所示的步骤1130的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根据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显示控制部分670从地图信息存储部分220获得地图数据,并生成背景地图(步骤S1131)。随后,坐标计算部分630计算与生成的背景地图对应的聚类地图的坐标(步骤S1132),并且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进行非线性变焦处理(步骤S1150)。该非线性变焦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54详细说明。 
随后,在将聚类地图覆盖在由非线性变焦处理得到的地图上的坐标上的同时,显示控制部分670显示聚类地图(步骤S1133)。应注意的是,步骤S1133是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显示控制步骤的一个例子。随后,判断是否执行了对地图的移动/比例尺改变操作(步骤S1134)。如果执行了对地图的移动/比例尺改变操作(步骤S1134中为“是”),那么按照执行的操作,显示控制部分670生成背景地图(步骤S1135),并且处理返回步骤S1132。另一方面,如果未执行对地图的移动/比例尺改变操作(步骤S1134中为“否”),那么判断是否执行了对聚类地图的选择操作(步骤S1136)。如果执行了对聚类地图的选择操作(步骤S1136中为“是”),那么显示控制部分670在地图视图画面上显示内容列表显示区(步骤S1137),并且处理进入到步骤S1138。 
如果未执行对聚类地图的选择操作(步骤S1136中为“否”),那么判断是否执行了对聚类地图的取消选定操作(步骤S1138)。如果执行了对聚类地图的取消选定操作(步骤S1138中为“是”),那么显示控制部分670除去显示在地图视图画面上的内容列表显示区(步骤S1139),并且处理返回步骤S1134。 
如果未执行对聚类地图的取消选定操作(步骤S1138中为“否”),那么判断是否执行了对聚类地图的确定操作(步骤S1140)。如果执行了对聚类地图的确定操作(步骤S1140中为“是”),那么结束地图视图处理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未执行对聚类地图的确定操作(步骤S1140中为“否”),那么判断是否执行了模式切换操作(步骤S1141)。如果执行了模式切换操作(步骤S1141中为“是”),那么结束地图视图处理的操作。另一方面,如果未执行模式切换操作(步骤S1141中为“否”),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134。 
图54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600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非线性变焦处理(图53中所示的步骤S1150的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从其坐标已由坐标计算部分630计算 的聚类地图中,选择一个聚类地图,并将该聚类地图设为聚类地图i(步骤S1151)。随后,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将聚类地图i的坐标(中心位置)设为焦点(步骤S1152),并且针对存在于变换目标区内的每个聚类地图j,计算变换坐标PEij(步骤S1153)。应注意的是步骤S1151至S1153都是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变换坐标计算步骤的一个例子。 
随后,判断是否完成在将其坐标已由坐标计算部分630计算的每个聚类地图设为焦点的情况下的变换坐标的计算(步骤S1154)。如果未完成在将每个聚类地图设为焦点的情况下的变换坐标的计算(步骤S1154中为“否”),那么选择未完成计算的聚类地图,并将该聚类地图设为聚类地图i(步骤S1151)。另一方面,如果完成了在将每个聚类地图设为焦点的情况下的变换坐标的计算(步骤S1154中为“是”),那么从完成变换坐标的计算的聚类地图中,选择一个聚类地图,并将该聚类地图设为聚类地图i(步骤S1155)。随后,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计算所计算的变换坐标PEij的平均值(步骤S1156),并将计算的平均值设为该聚类地图i的坐标(步骤S1157)。应注意的是步骤S1155至S1157都是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坐标设定步骤的例子。 
随后,判断是否对于已完成变换坐标的计算的每个聚类地图,都完成了坐标的设定(步骤S1158)。如果没有对于每个聚类地图都完成坐标的设定(步骤S1158中为“否”),那么选择未完成所述设定的一个聚类地图,并将该聚类地图设为聚类地图i(步骤S1155)。另一方面,如果对于每个聚类地图都完成了坐标的设定(步骤S1158中为“是”),那么结束非线性变焦处理的操作。 
图5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600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分散视图处理(图52中所示的步骤S1160的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坐标计算部分630根据存储在聚类信息存储部分240中的聚类信息,计算聚类地图的坐标(步骤S1161)。随后,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进行非线性变焦处理(步骤S1150)。由于该非线性变焦处理和图54中所示的程序相同,因此该非线性变焦处理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里省略其说明。 
随后,再定位处理部分650进行力导向再定位处理(步骤S1170)。该力导向再定位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56详细说明。 
随后,放大/缩小处理部分660根据要由再定位处理进行坐标变换的区域的大小和显示部分680上的显示画面的大小,利用放大/缩小处理进行坐标变换(步骤S1162)。 
随后,显示控制部分670在将聚类地图重叠在由放大/缩小处理得到的地图上的坐标上的同时,显示聚类地图(步骤S1163)。应注意的是,由于步骤S1136至S1141和图53中所示程序的对应步骤相同,因此这些步骤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这里省略其说明。 
图56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信息处理设备600的内容重放处理程序的力导向再定位处理(图55中所示的步骤S1170的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首先,再定位处理部分650从其坐标已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设定的聚类地图中,选择一个聚类地图,并将该聚类地图设为聚类地图i(步骤S1171)。随后,再定位处理部分650计算从聚类地图j施加在聚类地图i上的所有排斥力向量Fij(步骤S1172)。随后,再定位处理部分计算所计算的排斥力向量Fij的平均值,作为对于聚类地图i的排斥力向量Fi(步骤S1173)。 
随后,判断计算的排斥力向量Fi的绝对值|Fi|是否等于或小于K(步骤S1174)。如果|Fi|等于或小于K,那么处理进入步骤S1176。另一方面,如果|Fi|大于K(步骤S1174中为“否”),那么再定位处理部分650用K(Fi/|Fi|)替代排斥力向量Fi(步骤1175)。 
随后,判断是否对于其坐标已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设定的每个聚类地图完成了排斥力向量Fi的计算(步骤S1176)。如果未对于每个聚类地图完成排斥力向量Fi的计算(步骤S1176中为“否”),那么选择未完成计算的聚类地图,并将该聚类地图设为聚类地图i(步骤S1171)。另一方面,如果对于每个聚类地图都完成了排斥力向量Fi的计算(步骤S1176中为“是”),那么从其坐标已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设定的聚类地图中,选择一个聚类地图,并将该聚类地图设为聚类地图i(步骤S1177)。随后,再定位处理部分650将排斥力向量Fi添加到该聚类地图i的坐标中(步骤S1178)。 
随后,判断是否对于其坐标已由非线性变焦处理部分640设定的每个聚类地图,都完成了的排斥力向量Fi的添加(步骤S1179)。如果未对于每个聚类地图,完成排斥力向量Fi的添加(步骤S1179中为“否”),那么选 择未完成添加的聚类地图,并将该聚类地图设为聚类地图i(步骤S1177)。另一方面,如果对于每个聚类地图,都完成了排斥力向量Fi的添加(步骤S1179中为“是”),那么判断针对各个聚类地图计算的排斥力向量|Fi|是否小于阈值th11(步骤S1180)。如果所有的排斥力向量|Fi|都小于阈值th11(步骤S1180中为“是”),那么结束力导向再定位处理。另一方面,如果任意一个排斥力向量|Fi|等于或大于阈值th11(步骤S1180中为“否”),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1171,重复力导向再定位处理(步骤S1171至S1179)。 
应注意的是,尽管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针对的是显示聚类地图的排列的情况,但本发明的实施例还适用于显示除聚类地图之外的重叠图像的列表的情况。例如,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还适用于在沿x轴表示每首歌曲的曲调,沿y轴表示每首歌曲的节拍的情况下,在xy坐标系(背景图像)上,以重叠图像的形式放置代表各首歌曲的图标的情况(例如,音乐重放应用(app))。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还适合于以重叠图像的形式,放置重叠在显示于个人计算机等上的墙纸上的快捷图标等的情况。例如,可在将要选择的重叠图像作为中心的情况下,进行非线性变焦处理。另外,当要选择多个重叠图像时,也能够进行非线性变焦处理。 
另外,例如,当对于按照预定位置关系放置的一组按钮,选择特定的按钮时,也可在将要选择的按钮作为中心的情况下,执行非线性变焦处理。另外,当要选择多个按钮时,也可执行非线性变焦处理。通过这些处理,消除了重叠图像的重叠,从而使得能够提供易于用户查看和操作的用户界面。 
<3.变型>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针对的是在计算各个内容之间的距离,并逐次抽取距离最小的一对内容的同时,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的情况。下面,说明通过进行初始分组处理和逐次聚类处理,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的情况。通过进行这种初始聚类处理,能够减少在树生成过程中要处理的数据的个数。即,通过减少要处理的节点的数目,能够实现更快速的聚类处理。另外,通过执行逐次聚类处理,与进行穷举聚类(例如,图8和图28的步骤S910中所示的树生成处理)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计算量,从而实现更快的聚类处理。此外,即使在一开始不能获得所有数据的情况下,也能够使用逐次聚类处理。即,当在利用一开始就存在的数据(内容)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之后增加了新的数据时,可利用已生成的二叉树结构数据,对新的数据进行聚类处理。 
[树生成处理的例子] 
图57A至图61B是用于解释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由树生成部分120执行的树生成处理的示图。下面参考图62到图66中所示的流程图,详细说明图57A至图61B。这里,初始分组处理是在树生成部分120进行树生成处理之前进行的处理,该处理有助于使处理速度更快。图57A表示将内容e到内容m虚拟地放置在由与内容关联的相应各个位置信息所识别的位置的情况。即,图57A表示内容e到内容m被虚拟地放置在它们的生成位置的情况。另外,由与内容e到内容m关联的相应各个日期和时间信息所识别的拍摄时间是按照内容e、f、...、m的次序的。 
图62至图66是分别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型的信息处理设备100的聚类处理程序的例子的流程图。 
图62表示聚类处理程序的例子。首先,执行初始分组处理(步骤S920)。该初始分组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63详细说明。随后,执行树生成处理(步骤S940)。该树生成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64详细说明。该树生成处理程序是图28中所示的步骤S910的变型。应注意的是可在按照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步骤S910(示于图28中)之前,执行初始分组处理(步骤S920)。 
图63表示聚类处理程序的初始分组处理(图62所示的步骤S920的程序)的例子。 
首先,初始化变量i(步骤S921),并在集合S中设定内容ni(步骤S922)。随后,将变量i加“1”中(步骤S923),并计算距离d(head(S),ni)(步骤S924)。这里,head(S)代表包括在集合S中的内容之中,沿着时间轴的第一个内容。另外,距离d(head(S),ni)是head(S)和内容ni之间的距离。 
随后,判断计算的距离d(head(S),ni)是否小于阈值(INITIAL_GROUPING_DISTANCE)th20(步骤S925)。如果计算的距离d(head(S),ni)小于阈值th20(步骤S925中为“是”),那么将内容ni增加到集合S中(步骤S926),并且处理进入到步骤S930。另一方面,如果计算的距离d(head(S),ni)等于或大于阈值th20(步骤S925中为“否”),那么对于包括在集合S中的内容进行树生成处理(步骤S940)。该树生成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64详细说明。 
随后,保存树生成处理的结果(步骤S927),删除集合S中的内容(步骤S928),并且在集合S中设定内容ni(步骤S929)。 
随后,判断变量i是否小于N(步骤S930),如果变量i小于N,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923。另一方面,如果变量i等于或大于N(步骤S930),那么所保存的树生成处理的结果被用作要处理的节点(步骤S931),并且结束初始分组处理的操作。在这点上,尽管各个内容是作为将在上面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说明的树生成处理中处理的元素输入的,但当执行初始分组处理时,在步骤S927中存储的多个节点是作为要进行树生成处理的元素输入的。即,作为要进行树生成处理的元素输入的节点(在步骤S927中存储的多个节点)充当待处理的节点。 
即,在初始分组处理中,获得沿时间轴的第一内容和第二内容的相应位置信息,并根据获得的两个内容的位置信息,计算这两个内容之间的距离d。随后,相互比较计算的距离d和阈值th20,并判断距离d是否小于阈值th20。如果距离d小于阈值th20,那么将对其计算了距离d的这两个内容确定为初始分组的对象,并且将这些内容增加到集合S中。 
随后,获得沿时间轴的第一内容和第三内容的相应位置信息,并根据获得的所述两个内容的位置信息,计算这两个内容之间的距离d。随后,相互比较计算的距离d和阈值th20,判断距离d是否小于阈值th20。如果距离d小于阈值th20,那么将针对其计算了距离d的这两个内容确定为初始分组的对象,并且将这些内容增加到集合S中。即,在集合S中设定第一到第三内容。之后,同样地,对于第N(N是不小于2的整数)个内容,将对应内容增加到集合S中,直到距离d变得大于阈值th20为止。另一方面,当距离d变得等于或大于阈值th20时,针对其计算了距离d的第N个内容被确定为不是初始分组的对象。即,在距离d变得等于或大于阈值th20的时间点,一直到针对其计算了距离d的第N个内容的前一个内容(第(N-1)个内容)为止的内容成为初始分组的对象。即,分组在第N个内容被中断。随后,通过将分组被中断处的第N个内容作为沿着时间轴的第一个内容,对于第(N+1)(N是不小于2的整数)个内容,将对应内容增加到新的集合S中,直到距离d变为大于阈值th20为止。 
例如,假定在图57A中所示的例子中,内容e和f、e和g、f和g、i和j、以及h和m之间的相应距离小于阈值th20,并且其它内容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阈值th20。另外,在图57A中,要比较的每两个内容被描述成用虚线箭头连接。如果内容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th20,那么在对应箭头上添上圆(○),如果内容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阈值th20,那么在对应箭头上打个叉(×)。 
在图57A中所示的例子中,要相互比较的从第一个内容e到内容g的各个内容是初始分组的对象,并被设定在集合S中。随后,通过将分组被中断处的内容i作为第一个内容,内容i和j变成初始分组的对象,并被设定在新的集合S中。尽管之后按照类似的方式进行初始分组处理,但由于内容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阈值th20,因此不进行任何分组。应注意的是,尽管内容h和m之间的距离小于阈值th20,但由于在内容h和m之间包括有在该处分组被中断的内容,从而并不相互比较内容h和m,内容h和m不会成为初始分组的对象。图57B中表示了当按照这种方式进行初始分组时的分组的例子。另外,已经过初始分组的各个内容被描述成用圆531至533围绕。 
图64表示聚类处理程序的树生成处理(图62中所示的步骤S940的程序)的例子。 
首先,执行节点插入处理(步骤S950)。该节点插入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65详细说明。随后,进行节点插入之后的树更新处理(步骤S980)。节该点插入之后的树更新处理将在后面参考图66详细说明。之后,判断是否已完成待处理节点的处理(步骤S941)。如果还未完成待处理节点的处理,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950。另一方面,如果完成了待处理节点的处理(步骤S941中为“是”),那么结束树生成处理的操作。 
图65表示树生成处理程序的节点插入处理(图64中所示的步骤S950的程序)的例子。在这个例子中,通过将初始分组处理的结果用作待处理的节点来生成内部树。另外,对于已经过初始分组的内容,它们的根节点被看作将在内部树中处理的内容。此外,在内部树的生成过程中,重复进行每次将一个数据插入到已创建的内部树中。下面,每个节点的子节点或树叶用left()和right()表示。例如,节点a的两个子节点用left(a)和right(a)表示。这种情况下,令left(a)为节点a的第一子节点,right(a)为节点a的第二子节点。应注意的是当不执行初始分组处理时,输入各个内容,作为待处理的元素。即,输入各个内容,作为待处理的节点。 
首先,根据最初的两个内容,在将这两个内容作为树叶,并将包含这两个内容的新节点作为根节点a的情况下,生成最小的树结构。随后,获得第三个内容和后续内容(附加节点n)中的每个内容(步骤S951)。即,对于根节点a和附加节点n进行节点插入处理。图58A示意性表示根节点a(501)和附加节点n(504)之间的关系。 
随后,根据根节点a和附加节点n之间的关系,按照图58B和图59A 至图59H中所示的关系,进行情况分析(步骤S952)。具体地说,判断图58B和图59A至图59H中所示情况0至7中的哪种情况,对应于对其进行节点增加的节点a(501)(初始状态下的根节点)的子元素(节点b(502)和节点c(503))和附加节点n(504)之间的关系。 
如果根节点a和附加节点n之间的关系对应于图58B和图59A至图59H中所示的情况4或7(步骤S953中为“是”),那么节点b(502)和节点c(503)被分解成它们各自的子元素(b1,b2,c1,c2)。应注意的是,b1=left(b),b2=right(b),c1=left(c)和c2=right(c)。随后,对于{b1,b2,c1,c2}进行树生成处理(步骤S954)。该树生成处理和上面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说明的树生成处理相同,其中对于目标节点,探测距离最小的一对节点,并逐次生成将所探测的一对节点作为子元素的新节点。通过重复该树生成处理,直到目标节点的数目变成1为止,来生成二叉树结构数据。随后,用根节点a替换通过树生成处理生成的树的根节点(步骤S955),结束节点插入处理的操作。 
另外,如果根节点a和附加节点n之间的关系是与图58B和图59A至图59H中所示的情况0至2、5和6中的任意之一对应的关系(步骤S953中为“否”),那么计算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即,计算距离d(b,n)、d(c,n)和d(b,c)。应注意的是,距离d(b,n)意味节点b和节点n之间的距离。随后,从计算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中,抽取具有最小距离的一对节点(步骤S957和S961),并如图60A至60C中所示,执行与每对这样的节点对应的处理(步骤S958至S960和S962至S965)。 
具体地说,当距离d(b,n)是计算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距离时(步骤S957中为“是”),判断节点b是否是树叶或者节点b的半径是否等于0(步骤S958)。如果节点的半径等于0,那么这意味所有子元素都位于相同位置。如果节点b不是树叶,从而节点b的半径不等于0(步骤S958中为“否”),那么用“a”替换节点b,处理返回步骤S951。另一方面,如果节点b是树叶,从而节点b的半径等于0(步骤S958中为“是”),那么生成将节点b和n作为子元素的新节点m,用新节点m替换初始节点b的位置(步骤S960)。随后,用“a”替换节点m(步骤S960),并且结束节点插入处理的操作。图60B中表示了这些处理的示意图。 
另外,当距离d(c,n)是计算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距离时(步骤S961中为“是”),通过将上面说明的步骤S958至S960中的“b”读为“c”,进行相同的处理(步骤S962和S963)。图60C中表示了这些处理 的示意图。 
另外,当距离d(b,c)是计算的各个节点之间的距离中的最小距离时,保持现有树的状态,生成将节点a和n作为子节点的新节点m(步骤S965)。随后,用“a”替换节点m(步骤S965),结束节点插入处理的操作。图60A中表示了这些处理的示意图。 
图66表示树生成处理程序的节点插入后的树更新处理(图64中所示的步骤S980的程序)的例子。该处理是用于调整节点a和其它节点之间的、受到由于节点插入而使节点a增大的影响的关系的处理。在这个例子中,S和Sb都表示集合。另外,parent(a)表示节点a的父节点。此外,brother(a)表示节点a的兄弟节点(父节点的其它子节点)。另外,head(S)表示集合S的第一个元素。另外,tmp表示要存储的元素。图61A和图61B表示在节点插入之后的树更新处理的示意图。图61A中所示的例子说明{a,b,b11,b12,b2}为聚类对象的情况。另外,图61B表示在图61A中所示的例子中,插入位置521和要重构的一部分522之间的关系。 
首先,设定S={a}、Sb={}和p=a(步骤S981)。随后,判断p是否是根节点(步骤S982)。如果p是根节点,那么对S内的元素进行树生成处理(步骤S989),并且结束节点插入后的树更新处理的操作。该树生成处理和在步骤S954中描述的处理相同。另一方面,如果p不是根节点(步骤S982),那么设定Sb={brother(p)}(步骤S983),判断head(Sb)和“a”是否彼此相符(步骤S984)。 
如果head(Sb)和“a”彼此相符(步骤S984中为“是”),那么设定tmp=head(Sb)、Sb=Sb-{tmp}和Sb={left(tmp),right(tmp)}+Sb(步骤S985)。随后,判断是否Sb={ }(步骤S987)。即,判断集合Sb是否为空。如果Sb={ }不成立,那么处理返回步骤S984。另一方面,如果Sb={ }(步骤S987中为“是”),那么设定p=parent(p)(步骤S988),处理返回步骤S982。 
另外,如果head(Sb)和“a”彼此不相符(步骤S984中为“否”),那么设定S=S+head(Sb)和Sb=Sb-head(Sb)(步骤S986),并且处理进入到步骤S987。 
应注意的是,尽管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的是静态图像被用作内容的情况,但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也可适用于使用动态图像内容的情况。例如,在向一个动态图像内容分配一个位置信息的情况下,可按照和静态图像内容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在向一个动态图像内容 分配多个位置信息(例如,对于每一帧,或者每一预定时间间隔的多帧)的情况下,通过对于一个动态图像内容确定一个位置信息,可按照和静态图像内容的情况相同的方式应用本发明的实施例。例如,通过利用动态图像内容的开始拍摄位置、动态图像内容的结束拍摄位置或分配给动态图像内容的位置的平均值等,能够对于一个动态图像内容确定一个位置信息。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适用于与位置信息及日期和时间信息关联的文本文件和音乐文件之类的内容。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适用于能够处理内容的信息处理设备,比如具有摄像功能的便携式电话、个人计算机,车载导航系统和便携式媒体播放机。 
应注意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是对实现本发明的例子的举例说明,并且如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明确所述,在本发明的各个实施例中的事项和所附权利要求中的发明限定的事项之间存在相互对应关系。同样地,在权利要求中的发明限定的事项和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用与发明限定的事项相同的名称表示的事项之间也存在相互对应关系。然而,应注意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实施例进行各种修改也可实现本发明。 
参照本发明实施例描述的处理步骤可被看作具有一系列上述步骤的方法,或者可被看作使计算机执行一系列上述步骤的程序,或者存储所述程序的记录介质。作为所述记录介质,例如,可以使用CD(压缩光盘)、MD(小型光盘)、DVD(数字通用光盘)、存储卡、Blue-ray Disc(注册商标)等等。 
本申请包含与在2009年11月26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优先权专利申请JP2009-268661中公开的主题相关的主题,因此通过引用将该申请的整体内容合并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根据设计要求和其它因素,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或其等同方案的范围内进行各种修改、组合、子组合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设备,包括:
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所述变换坐标计算部分将多个重叠图像中的一个重叠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并且根据该基准图像在背景图像中的对应坐标、所述背景图像中从所述基准图像到其它重叠图像的距离和所述背景图像中从所述基准图像到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预定区域内的边界的距离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从而计算与所述背景图像中的坐标关联的所述多个重叠图像中的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其中,按照随着从所述基准图像到所述预定区域内所述边界的距离的增大,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坐标间隔变得越密集的方式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
坐标设定部分,所述坐标设定部分根据通过计算其它重叠图像的相对于所述基准图像计算出的坐标的平均数而获得的平均值,来设定所述基准图像的坐标;以及
显示控制部分,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按照将所述基准图像放置在所述背景图像中被设定的坐标处的方式,在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所述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根据所述显示部分的显示画面上的所述背景图像的大小、所述重叠图像的数目和所述背景图像中所述重叠图像之间的距离来变换设定坐标,从而计算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其中,按照根据重叠图像在背景图像中相互间的距离来以预定条件增大重叠图像之间的距离的方式,来变换设定坐标,
其中,显示控制部分按照将所述重叠图像放置在所述背景图像中由所述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所计算的坐标处的方式,显示所述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放大/缩小处理部分,所述放大/缩小处理部分根据要由所述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进行坐标变换的坐标大小和所述显示部分的显示画面上的背景图像的大小,以所述显示画面上的特定位置为基准,放大或缩小由所述第二变换坐标计算部分计算的坐标,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按照将所述重叠图像放置在所述背景图像中由所述放大/缩小处理部分放大或缩小的坐标处的方式,显示所述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
所述背景图像是代表地图的图像;以及
所述重叠图像是代表多个内容的多个图像,所述多个内容中的每个内容与指示所述地图中的位置的位置信息相关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组设定部分,所述组设定部分通过根据所述位置信息对所述多个内容进行分类,来设定多个组;以及
标记生成部分,所述标记生成部分根据与属于所设定的组的每个内容相关联的所述位置信息,生成代表所述组的标记,
其中,所述显示控制部分显示代表所述组的所述标记的排列,作为所述重叠图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标记生成部分生成地图,作为代表所述组的所述标记,所述地图中的每一个对应于包括由所述与属于所设定的组的每个内容相关联的位置信息所识别的位置的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其中,所述标记生成部分通过改变所述所设定的组中的每个所设定的组的地图比例尺以使得所述地图中的每个地图变成具有预定大小的图像,来生成代表所述组的所述标记。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信息处理设备,还包括:
背景地图生成部分,所述背景地图生成部分根据按照作为代表所述组的所述标记生成的每个地图的比例尺所确定的比例尺,来生成与所述组中的每个组对应的背景地图;
显示控制部分显示针对与从显示的地图排列中选择的地图对应的组生成的所述背景地图,作为所述背景图像。
9.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多个重叠图像中的一个重叠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并且根据该基准图像在背景图像中的对应坐标、所述背景图像中从所述基准图像到其它重叠图像的距离和所述背景图像中从所述基准图像到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预定区域内的边界的距离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从而计算与所述背景图像中的坐标关联的所述多个重叠图像中的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其中,按照随着从所述基准图像到所述预定区域内所述边界的距离的增大,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坐标间隔变得越密集的方式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
根据通过计算其它重叠图像的相对于所述基准图像计算出的坐标的平均数而获得的平均值,来设定所述基准图像的坐标;以及
按照将所述基准图像放置在所述背景图像中被设定的坐标处的方式,在显示部分上显示所述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
10.一种使计算机执行下述步骤的程序:
将多个重叠图像中的一个重叠图像作为基准图像,并且根据该基准图像在背景图像中的对应坐标、所述背景图像中从所述基准图像到其它重叠图像的距离、和所述背景图像中从所述基准图像到与所述基准图像对应的预定区域内的边界的距离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从而计算与所述背景图像中的坐标关联的所述多个重叠图像中的每个重叠图像的变换后的坐标,其中,按照随着从所述基准图像到所述预定区域内所述边界的距离的增大,所述预定区域内的坐标间隔变得越密集的方式来变换其它重叠图像的坐标;
根据通过计算其它重叠图像的相对于所述基准图像计算出的坐标的平均数而获得的平均值,来设定所述基准图像的坐标;以及
按照将所述基准图像放置在所述背景图像中被设定的坐标处的方式,在显示部分上显示背景图像和所述多个重叠图像。
CN2010105578861A 2009-11-26 2010-11-19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149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8661A JP5387366B2 (ja) 2009-11-26 2009-11-26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9-268661 2009-11-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1497A true CN102081497A (zh) 2011-06-01
CN102081497B CN102081497B (zh) 2013-08-21

Family

ID=44061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57886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81497B (zh) 2009-11-26 2010-11-19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22153A1 (zh)
JP (1) JP5387366B2 (zh)
CN (1) CN10208149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7835A (zh) * 2013-03-06 2013-07-10 深圳市路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光标移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453556A (zh) * 2013-06-06 2016-03-30 株式会社理光 传输终端、传输系统、显示方法和程序
CN107729389A (zh) * 2017-09-19 2018-02-23 小草数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及其装置
CN108446303A (zh) * 2018-01-30 2018-08-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地图节点聚合显示、分层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8776669A (zh) * 2018-05-07 2018-11-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76348A (zh) * 2019-06-20 2019-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930463A (zh) * 2020-09-23 2020-11-13 杭州橙鹰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2581516A (zh) * 2020-11-30 2021-03-30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3763459A (zh) * 2020-10-19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元素位置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057168A (zh) * 2020-09-30 2023-05-0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用于使用信息处理装置执行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26912B2 (ja) * 2009-07-31 2013-10-3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合成画像データ生成装置、及び、合成画像データ生成プログラム
US8781990B1 (en) * 2010-02-25 2014-07-15 Google Inc. Crowdsensus: deriving consensus information from statements made by a crowd of users
US8654148B2 (en) * 2010-12-23 2014-02-18 Sony Corporation Display control apparatus for deciding a retrieval range for displaying stored pieces of information
JP2012142825A (ja) * 2011-01-05 2012-07-26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表示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FR2971595B1 (fr) * 2011-02-15 2013-03-22 Snecma Surveillance d'un moteur d'aeronef pour anticiper les operations de maintenance
US8533146B1 (en) 2011-04-29 2013-09-10 Google Inc. Identification of over-clustered map features
US8700580B1 (en) 2011-04-29 2014-04-15 Google Inc. Moderation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US8862492B1 (en) 2011-04-29 2014-10-14 Google Inc. Identifying unreliable contributors of user-generated content
US9552376B2 (en) 2011-06-09 2017-01-24 MemoryWeb,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aging digital files
JP2013003630A (ja) * 2011-06-13 2013-01-07 Sony Corp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情報処理システム
KR102013239B1 (ko) * 2011-12-23 2019-08-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디지털 영상 처리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US9189556B2 (en) * 2012-01-06 2015-11-17 Google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playing information local to a selected area
US8832116B1 (en) 2012-01-11 2014-09-09 Google Inc. Using mobile application logs to measure and maintain accuracy of business information
JP5896757B2 (ja) * 2012-01-20 2016-03-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そ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WO2013129510A1 (ja) * 2012-02-27 2015-07-30 株式会社ニコン 画像表示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KR101868352B1 (ko) * 2012-05-14 2018-06-1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 단말기 및 그것의 제어 방법
US10643263B2 (en) * 2013-02-13 2020-05-05 Rentpath, Ll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partment listings
JP6087184B2 (ja) * 2013-03-21 2017-03-01 任天堂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プログラム、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および、情報提示方法
CN105074641A (zh) * 2013-04-01 2015-11-18 索尼公司 显示控制装置、显示控制方法和显示控制程序
US11080318B2 (en) * 2013-06-27 2021-08-03 Kodak Alaris Inc. Method for ranking and selecting events in media collections
US9977590B2 (en) * 2013-12-18 2018-05-22 Lg Electronics Inc. Mobile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KR101581917B1 (ko) * 2014-08-12 2016-01-04 네이버 주식회사 컨텐츠 표시 제어 장치, 컨텐츠 표시 제어 방법 및 이를 컴퓨터에서 실행하기 위한 컴퓨터 프로그램
US9786071B2 (en) * 2015-03-25 2017-10-10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Geometric shape hierarchy determination to provide visualization context
WO2017017740A1 (ja) * 2015-07-24 2017-02-0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配信装置及び方法
DE102016200608A1 (de) * 2016-01-19 2017-07-20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Verfahren zur Anordnung und Anzeige grafischer Elemente einer Darstellung eines Fahrzeugnavigationssystems
US10642883B2 (en) 2016-06-27 2020-05-05 Google Llc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card map
JP2018160057A (ja) * 2017-03-22 2018-10-11 株式会社東芝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情報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US12014654B2 (en) * 2017-10-03 2024-06-18 Stroly Inc.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pparatus, information system,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0896234B2 (en) * 2018-03-29 2021-01-19 Palantir Technologies Inc. Interactive geographical map
JP6516899B2 (ja) * 2018-04-26 2019-05-22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情報配信装置及び方法
KR20200079849A (ko) * 2018-12-26 2020-07-06 주식회사 피제이팩토리 멀티 뎁스(multi-depth) 이미지 생성 및 뷰잉
CN112000700A (zh) * 2020-07-14 2020-11-27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信息展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032070A1 (en) * 2021-07-20 2023-02-02 CyCarrier Technology Co., Ltd. Log categorization device and relate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with adaptive clustering function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79490A (zh) * 2005-12-06 2007-06-1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管理设备和图像显示设备
CN101103626A (zh) * 2005-11-11 2008-01-09 索尼株式会社 摄像再现装置
US20080253663A1 (en) * 2007-03-30 2008-10-16 Sony Corporation Content management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ausing computer to execute processing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06937A (ja) * 1994-05-12 1995-11-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図形の任意領域拡大表示方法
JPH11237833A (ja) * 1998-02-23 1999-08-3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地図デフォルメ方法及び装置及び地図デフォルメ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記録媒体
US7434177B1 (en) * 1999-12-20 2008-10-07 Apple Inc. User interface for providing consolidation and access
JP4458640B2 (ja) * 2000-08-10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描画指示装置及びその描画指示方法、並びにコンピュータ読み取り可能な記憶媒体
JP3790679B2 (ja) * 2001-04-06 2006-06-28 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ビジネス・マシーンズ・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グラフデータ視覚化装置、グラフィックス作成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憶媒体
JP2003287424A (ja) * 2002-03-28 2003-10-1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地図情報表示方法
GB2405775B (en) * 2003-09-05 2008-04-02 Canon Europa Nv 3D computer surface model generation
JP4835135B2 (ja) * 2005-12-06 2011-12-14 ソニー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画像表示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US20100250561A1 (en) * 2007-11-01 2010-09-30 Nec Corporation Contents display system, contents display method and contents display program
US8355862B2 (en) * 2008-01-06 2013-01-15 Apple Inc.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for presenting location information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03626A (zh) * 2005-11-11 2008-01-09 索尼株式会社 摄像再现装置
CN1979490A (zh) * 2005-12-06 2007-06-13 索尼株式会社 图像管理设备和图像显示设备
US20080253663A1 (en) * 2007-03-30 2008-10-16 Sony Corporation Content management apparatus,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image pickup apparatus, process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ausing computer to execute processing method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97835A (zh) * 2013-03-06 2013-07-10 深圳市路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光标移动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453556A (zh) * 2013-06-06 2016-03-30 株式会社理光 传输终端、传输系统、显示方法和程序
CN107729389A (zh) * 2017-09-19 2018-02-23 小草数语(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及其装置
CN108446303A (zh) * 2018-01-30 2018-08-2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 一种地图节点聚合显示、分层聚合方法及装置
WO2019214082A1 (zh) * 2018-05-07 2019-11-14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776669A (zh) * 2018-05-07 2018-11-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8776669B (zh) * 2018-05-07 2024-01-09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图显示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276348A (zh) * 2019-06-20 2019-09-24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0276348B (zh) * 2019-06-20 2022-11-25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定位方法、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1930463A (zh) * 2020-09-23 2020-11-13 杭州橙鹰数据技术有限公司 展示方法及装置
CN116057168A (zh) * 2020-09-30 2023-05-02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 数据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方法以及用于使用信息处理装置执行数据处理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CN113763459A (zh) * 2020-10-19 2021-12-07 北京沃东天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元素位置更新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581516A (zh) * 2020-11-30 2021-03-30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匹配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22153A1 (en) 2011-05-26
CN102081497B (zh) 2013-08-21
JP2011113271A (ja) 2011-06-09
JP5387366B2 (ja) 2014-01-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1497B (zh) 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1276374B (zh) 内容管理装置、图像显示装置、图像拾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09618222B (zh) 一种拼接视频生成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1606384B (zh) 图像处理装置、运动图像再现装置及其处理方法
CN101729792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3621103B (zh) 显示节目信息的方法及其图像显示设备
CN101729785B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
KR102146244B1 (ko) 휴대 단말에 대한 동작 관련 입력에 따라 복수개의 객체들의 표시를 제어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휴대 단말
US9689703B2 (en) Presenting hierarchies of map data at different zoom levels
CN102087576B (zh) 显示屏控制方法、图形用户接口、信息处理设备和方法
EP1806665A2 (en) Image managing apparatus and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1131534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detecting and analyzing a region of interest from multiple points of view
KR20080078573A (ko) 정보 처리 장치, 화상 표시 장치, 이들의 제어 방법, 및해당 방법을 컴퓨터에 실행시키는 프로그램
CN101729784A (zh) 图像处理装置、图像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2982057A (zh) 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1617530A (zh) 图像处理设备、动态画面再现设备及其处理方法和程序
CN102737543A (zh) 具有媒体图标的地图
CN103209349A (zh) 用于执行至少一个功能的计算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JP2011113270A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2982054A (zh) 信息处理器、信息处理方法和程序
Barthel et al. Graph-based browsing for large video collections
KR101747299B1 (ko) 데이터 객체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와 컴퓨터로 읽을 수 있는 저장 매체
CN102591903A (zh) 信息处理装置、信息处理方法和信息处理程序
CN102073668A (zh) 从数字视频文件搜索和提取数字图像
KR102210386B1 (ko) 개인별 이벤트 기록 애플리케이션의 구동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0821

Termination date: 20151119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