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76519B - 具有棘爪布置的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具有棘爪布置的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76519B
CN102076519B CN2009801242414A CN200980124241A CN102076519B CN 102076519 B CN102076519 B CN 102076519B CN 2009801242414 A CN2009801242414 A CN 2009801242414A CN 200980124241 A CN200980124241 A CN 200980124241A CN 102076519 B CN102076519 B CN 1020765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backrest
seat
releaser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424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76519A (zh
Inventor
T·迈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eiper Changshu Seating Mechanis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eiper GmbH an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eiper GmbH and Co filed Critical Keiper GmbH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1020765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65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765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765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04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 B60N2/1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whole seat being movable slidable and tiltab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0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 B60N2/2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 B60N2/225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 B60N2/2252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the seat or part thereof being movable, e.g. adjustable the back-rest being adjustable by cycloidal or planetary mechanisms in which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gearing lies inside the periphery of an orbital gear, e.g. one gear without sun ge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s For Special Purposes, Such As Reclining Chai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背部(5)的车辆座椅(1),背部(5)的角度是可调的,尤其是具有电动座椅背部角度调节器,该电动座椅背部角度调节器可以获取“容易进入位置”,其中该纵向可调车辆座椅(1)设置在前部位置中且该自由枢转的背部(5)向前枢转;座椅背部释放器用于释放所述背部(5)以便自由枢转;轨道释放器用于调节所述车辆座椅(1)的纵向位置;以及,耦接装置(39)用于耦接所述座椅背部释放器和所述轨道释放器的致动,以便获取所述“容易进入位置”,其中所述耦接装置(39)的一部分是棘爪布置(21),所述棘爪布置(21)包括可枢转地围绕轴线设置的杠杆(25),其中所述杠杆(25)具有可以相对于彼此位置改变其位置的两个区域。

Description

具有棘爪布置的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中的特征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在车辆座椅中,Bowden缆索的用途是已知的,用于将来自操作元件的力传送到不同的位置,例如传送至靠背释放器,从而使得例如为了释放靠背而必须拉动该靠背的上部区域中的手柄;该力经由Bowden缆索传送到该靠背的枢转轴线的区域中,其中锁定棘爪从其锁定位置中升高,从而使得该靠背被释放并且可以向前枢转。
此外,DE 19715764C2中公开了机动车辆的一种前述类型的车辆座椅,其可以采用“容易进入位置”,在该“容易进入位置”中,车辆座椅被布置在靠前的位置中,并且可自由枢转的靠背向前枢转。耦接装置设置在车辆座椅的配件上,该配件用于将该靠背附接到该车辆座椅的座椅部分,借助于该耦接装置,靠背释放器和轨道释放器被耦接在一起。该耦接装置包括:杠杆,该杠杆可枢转地安装在自由枢转的配件部分上,一方面,该自由枢转的配件部分借助于该靠背释放器的解锁销上的拉片而悬置,另一方面,该自由枢转的配件部分可以定位在包括有钩耳的致动环上,并且可以钩到该钩耳上。可旋转地安装的致动环转而又直接耦接到轨道释放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前述类型的车辆座椅,特别是对故障的结果加以限制。该目的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车辆座椅实现。有益的实施例则形成了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具有棘爪布置的耦接装置的使用允许容易地将靠背释放器耦接至轨道释放器,并且允许倾斜调节的解耦和该靠背的自由枢转,在所述棘爪布置中,可枢转地绕轴线布置的杠杆具有可以相对于彼此在它们的位置中进行改变的两个区域,特别是可以绕相同轴线(即杠杆的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的两个区域。
借助于所述杠杆的解耦解决了在最大程度地接近前部的倾斜靠背的位置中发生的问题,其中所述配件具有机动的靠背倾斜调节器和布置在该靠背上的电动机,根据该配件,在该靠背自由枢转时自锁定电动机被枢转,但是其轴被机械地联接到存在于该配件中的齿轮,并且因此在固定的端止动器的情形中被紧固,这也是为什么要提供例如微开关,该微开关在到达错误位置之前关闭电动机(这对自由枢转是关键的),使得在自由枢转过程中,通过由靠背覆盖的角度在配件中进一步旋转齿轮是可能的。
借助于包括了可相对于彼此在它们的位置中进行改变的两个区域的杠杆的耦接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该问题即:在微开关发生故障的情况下,可能发生靠背和/或配件的不期望的错误位置,并且可能阻碍靠背释放器,即该靠背不再能够自由枢转。当靠背被调节成超出最大程度地接近前部的角度位置时,在采用手动靠背倾斜调节器的情形中可能发生相同的问题。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确保了,靠背的致动(可任选地在碰撞情况下用于救出乘客)在处于靠背的不正确位置中的情形下也是可能的。
杠杆的两个区域的相对运动优选由支承表面在一个方向上空间地加以限制,所述杠杆优选是多部分构造,但也能够以单件形式构造。该支承表面优选沿所述杠杆的打开方向相反于整个杠杆的负载而进行作用。
但是,该杠杆的两个区域的相对运动优选由弹性力在一个方向上被限制,该弹性力产生恢复力,使得杠杆的第一区域被压成邻接抵靠该杠杆的第二区域。
当杠杆构造成两个部分时,就获得了能够被特别容易生产的实施例,所述两个部分被可枢转地布置在公共轴线上,并且设置了弹簧,该弹簧在正常操作中将所述两个部分压成彼此抵靠邻接。但是,单件构造也是可能的,具有弹性区域,该弹性区域可以弯曲,但也可以借助于弹性力以另外的方式限制两个区域的相对运动。
该杠杆的两个区域的可能相对运动优选沿着杠杆的钩形区域的打开方向取向。该打开是借助于支承表面来协助的,但是钩形区域在不正确位置的情况下可以相反于弹簧的恢复力或者相反于对应的弹性区域被再次沿着打开方向来按压,以避免棘爪布置的过载。这同时确保了靠背释放器也不会被棘爪布置的阻碍挡住,从而使得在不正确操作的情况下,靠背的紧急释放也是可能的。
对于靠背释放器和轨道释放器的耦接,优选地设置在座椅部分和靠背之间的配件优选具有可旋转安装的致动环,布置在靠背上的杠杆的钩形区域可以与所述可旋转安装的致动环协作,并且所述致动环借助于轨道释放器而保持在配件中被固定至座椅部分的部分上。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参照附图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更为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描述,附图中:
图1显示了如用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中那样的棘爪布置的细节的透视图;
图2显示了对应于图1的、没有电动机的视图;
图3显示了在正常使用位置中的配件区域的侧视图;
图4显示了在靠背释放器被致动的情况下对应于图3的配件区域的视图;
图5显示了在棘爪布置和容易进入盘的带动位置中的对应于图3的配件区域的视图;
图6显示了在靠背的最大程度地接近前部的自由枢转位置中对应于图3的配件区域的视图,其中所述容易进入盘被旋转;
图7显示了在棘爪布置和容易进入盘的不正确位置的情况下的侧视图;
图8显示了棘爪布置的透视细节图;
图9显示了棘爪布置的分解图;以及
图10显示了车辆座椅的示意性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用在前排座椅中的车辆座椅1具有座椅部分3和靠背5,所述靠背5借助于配件7可以相对于座椅部分3枢转。构造为齿轮配件的配件7具有用于倾斜调节的偏心行星齿轮并且能够被另外释放,以便自由枢转所述靠背5。例如,自锁定偏心行星齿轮在DE 4436101A1中被公开为用于手动倾斜调节以及在DE19938666A1中用于机动的倾斜调节,这些文献相关公开内容被明确地包括在本发明中。用于自由枢转的部件被公开在DE 19715764C2或者DE 10206299A1中,其相关的公开内容也被明确地包括在本发明中。
在该偏心行星齿轮中,在该情况下构造成环形齿轮的、盘形的第一配件部分7′以及在该情况下构造成大齿轮的第二配件部分7″彼此机械联接并且在彼此之间带有偏心。固定到座椅部分的适配器在附图中以附图标记7a标识,自由枢转配件部分则以附图标记7b标识。固定到靠背的配件部分7b相对于第一配件部分7′绕靠背枢转轴线可枢转地安装,并可释放地锁定至第一配件部分7′,例如通过附接至其或者构造在其上的齿轮扇形并且借助于可枢转安装的锁定棘爪(未示出),而被固定到座椅部分的适配器7a则被固定地连接到相关联的第二配件部分7″。
由于偏心行星齿轮的缘故,所以靠背枢转轴线的位置根据配件7的位置改变,这也是此后将对布置在配件7之间的轴进行参考的原因,通过车辆座椅1中被固定到座椅部分的区域上的另外的齿轮零部件来对其间接地进行支撑,并且为了简洁的缘故将其称为靠背枢转轴线S。
车辆座椅1本身以已知的方式附接到底盘,其中车辆座椅1借助于彼此平行布置并且经由多个摇杆(未示出)连接到座椅部分3的底部的两个第一轨道8以及固定到车辆结构的相关联的第二轨道(未示出)可以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移位,所述第二轨道通过与第一轨道8彼此包围从而与第一轨道8协作。对于正常的使用,调节路径经由止动器而在前部受到限制。车辆座椅1的纵向可调节性经由纵向调节器-调节装置成为可能,其中使用U形支架9作为操作元件以便手动致动轨道释放器。但是,替代性地可以提供机动的纵向可调节性,或者可以与其组合使用。
在车辆座椅1用作座椅而起作用的正常使用位置的角度范围内的靠背倾斜当前能够通过经由电动机13(参见图1)被电动致动而进行调节,电动机13被布置成固定到靠背并且其本身以已知的方式与轴和配件7齿轮接合并且与它们协作,从而使得靠背5在预定的角度范围之内相对于座椅部分3可枢转。作为用于限制靠背5的正常枢转范围的“端部止动器”,对于所述使用位置,微开关被用在这些情形中,以避免所述已知问题,即:在从最大限度地接近前部的使用位置进行自由枢转时,使得自由枢转的靠背5带动电动机13,而机械固定的端止动器则借助于偏心行星齿轮确保轴与电动机13的齿轮接合,这与电动机13的自锁定的结合将导致对电动机13的损坏。
而且,靠背5可以经由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5而自由枢转,即可以从其被锁定的正常使用位置中释放并向前枢转,其中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5布置在靠背5的上部侧向端上。这样,车辆座椅1的靠背5被手动移动到“容易进入位置”中(与车辆座椅1的向前运动相组合),在该“容易进入位置”中,当向前枢转时,靠背5以其尽可能地靠近仪表板或者尽可能靠近前排座椅中的车辆座椅的方式定位,以便在布置在其后面的车辆座椅不能通过单独的车门接近时,能够为布置在其后面的所述车辆座椅提供尽可能大的上车和下车区域。
在正常情况下的释放过程的顺序被显示在图3至图6中。在这方面,图3显示了与被锁定的靠背5一起使用的正常位置。在这方面,靠背5经由配件7的自锁定齿轮布置被刚性连接到座椅部分3。图4显示了这样的状态:在该状态中,在靠背5的上端处的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5被致动,并且在第一配件部分7′和固定到靠背的配件部分7b之间释放了所述锁定,即自由枢转的配件部分7b上的锁定棘爪被解锁并且打开,使得靠背5可以向前枢转。图5显示了当使靠背5自由枢转时的中间位置,图6显示了当自由枢转时最大程度地接近前部的靠背5的位置,对应的“容易进入致动装置”被启动,用于采用车辆座椅1的“容易进入位置”。
参照图3至图6中所示的顺序,在下文中对于功能相关的单独的部件简洁地进行了描述。
为了自由枢转靠背5,在靠背5上端处的所述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5被致动,由此在靠背5中延伸的Bowden缆索17被致动,即套管相对于芯部移动。以其本身已知的方式(参看DE 19715764C2),通过Bowden缆索17的致动,偏心地坐落在可枢转地安装在自由枢转配件部分7b上的控制杠杆上并且紧固所述锁定棘爪的解锁销19沿着槽联接部移动,由此实现齿轮配件7(即第一配件部分7′和自由枢转的配件部分7b)的释放,从而使得靠背5可以向前枢转。
此外,也枢转地安装在自由枢转配件部分7b上的棘爪布置21连接到解锁销19,用于控制轨道释放器,以便采用“容易进入位置”。棘爪布置21具有可枢转地绕棘爪枢转轴线23布置的杠杆25,杠杆25构造成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以下文所公开的方式协作。布置在解锁销19的侧面上的杠杆25的第一部分25a在外端处具有槽,解锁销19结合到所述槽中并且确保对杠杆25的带动(entrainment)。杠杆25的该部分的另一端具有圆形开口,多台阶支承销27伸出并穿过该开口,形成棘爪枢转轴线23并且布置在自由枢转配件部分7b上。支承销27借助于切割铆钉而固定地连接到配件部分7b。杠杆25的第一部分25a构造成使该端部布置有与该杠杆的进一步的路径处于不同平面中的开口(参看图9)。在支承销27的相邻台阶上设置杠杆25的第二部分25b,所述第二部分25b也设有圆形开口,但是直径比第一部分25a的小。第一端部沿着与杠杆25的第一部分25a相同的方向伸出,并且与第一部分25a的侧表面邻接(这是由于第一部分25a的偏移设计的缘故),在没有外力或者只是很小的外力作用在杠杆25上时,弹簧29保持两个部分25a、25b彼此邻接。在沿着杠杆的第一部分的方向延伸的端部处但是在远离该第一部分的一侧上,弹簧29利用其第一端29a从外侧往回弯曲90°从而抵靠所述杠杆的第二部分25b(参见图8)来进行承载。弹簧29使其中心区域在与杠杆的第一部分25a相邻的台阶中围绕支承销27缠绕。也弯回90°的另一端从另一侧抵靠所述杠杆的第一部分25a来进行承载,使得两个部分25a、25b以弹性的方式被压成彼此抵靠邻接。从支承销27开始,第二部分25b的第二端沿着相反的方向伸出大致与第一端相同的长度且构造有钩形端部区域31,所述钩形端部区域31用作与从致动环33伸出的钩耳33a组合的棘爪。致动环33可旋转地安装在配件7的第一配件部分上,因而也相对于适配器7a可旋转,所述适配器7a固定到座椅部分。弹簧29和杠杆25的两个部分25a、25b都借助于压在上面的冲孔盘35而被保持在支承销27上。
作为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5的致动的结果而移动的解锁销19带动杠杆25的第一部分25a,所述解锁销19伸出并穿过杠杆25的第一部分25a中的槽。借助于弹性力,即弹簧29的预拉伸力,杠杆25的第一部分25a在移动时带动杠杆25的第二部分25b。在解锁销19的运动期间,杠杆25的钩形端部区域31旋转到这样的程度,即该钩形端部区域31定位在致动环33上并处于其外周上(参看图4)。
通过现在发生的靠背5的向前枢转,杠杆25被带动并且沿着致动环33的外周滑动直到杠杆25开始承载并抵靠在钩耳33a上(参看图5)。相对于第一配件部分7′可旋转构造的致动环33现在经由杠杆25被靠背5的枢转运动所带动,即致动环33绕靠背的枢转轴线S旋转。
在到达靠背5枢转到最大程度接近前部的位置之前不久(在图6中示出),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另一Bowden缆索37(由于其功能的缘故此后也标记为轨道释放器Bowden缆索37)经由被带动的致动环33而被致动,这是因为Bowden缆索37的芯部附接到致动环33的伸出区域。通过Bowden缆索37的致动,轨道被释放,使得车辆座椅1可以移动到其最大程度接近前部的位置中。
这样,从解锁销19开始,经由安装在多台阶支承销27上的带有其钩形区域31的杠杆25、弹簧29、具有钩耳33a的致动环33、以及用于释放轨道的Bowden缆索37,提供了耦接装置39,耦接装置39在本情况下以延迟的方式将轨道释放耦接到用于靠背5的自由枢转的先前的配件7的释放。在该情况下,通过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5提供了共用的致动,但是力通量在解锁销19处分开,以便能够有利地利用靠背5的运动,用于轨道释放的致动并且同时确保在移动该车辆座椅1之前靠背5被大体上向前枢转。
通过上述的实施例,与轨道释放一起的靠背5的自由枢转功能的解耦也可用于采用“容易进入位置”和用于靠背倾斜的调节(借助于偏心行星齿轮)。在靠背倾斜的调整期间,通过未定位在致动环33上的杠杆25来产生解耦。尽管可旋转地安装在第一配件部分7′上的致动环33被紧固到适配器7a,所述适配器7a通过轨道释放器Bowden缆索37固定到座椅部分,但是由于杠杆25未定位在致动环33上的缘故,第一配件部分7′和与其锁定的自由枢转配件部分7b可以相对于致动环33不受阻碍地移动。
但是,在该布置中,在用于限制靠背倾斜的向前调节范围的微开关失效的情况下(这很少见但是出于安全原因非常重要),发生图7中所示的问题,即:当致动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5时(通过其使解锁销19移动),钩形端部区域31在不正确的位置中承载并抵靠致动环33(即在钩耳33a的后部区域中),使得在采用单件、刚性构造的杠杆25的情形中,解锁销19的进一步运动将被阻止,从而使得靠背5的完全释放和自由枢转也将被阻止。当靠背倾斜被调节成超出最大程度地接近前部的角度范围时,在使用靠背倾斜的手动调节的情形中可能会发生同样的问题。通过当前的与弹簧29组合的杠杆25的两部分实施例,杠杆25可以向外转动,使得不管钩耳33a的后部区域上对钩形端部区域31的支撑,可以执行解锁销19的完全运动。这样,可以确保被固定到靠背的配件部分7b和第一配件部分7′的释放,并因而可以确保靠背5的自由枢转,例如为了在碰撞情况下从布置在后面的车辆座椅救出乘客。但是,在当前的情况下(即钩形端部区域31未结合在钩耳33a中),在不正确操作的情况中轨道释放器的同时自动释放是不可能的,但是车辆座椅1可以经由U形支架9移动,如同在车辆座椅的纵向调节的改动的情况下那样。通过提供弹簧29以及其用作恢复力的弹性力,当靠背5向后枢转时,两部分杠杆25再次运动到正常对齐中,从而使得沿着解锁销19的方向伸出的杠杆的第一部分25a的一部分再次承靠在第二部分25b上,如图3至图6中所示。
根据附图中未示出的变型,杠杆25也可以构造成单件,杠杆的两个部分25a、25b在该情况下构造成彼此连接,构造成使得沿着一个方向弯曲是可能的,而在相反的方向上在载荷下杠杆被构造成刚性的。例如,这可以通过替换弹簧29的弹性区域(弹回区域)来实施,所述弹性区域(其产生作为恢复力的弹性力)可以沿着一个方向弯曲,并且止动区域与其相邻地布置在相对侧上,弹性区域在对应的载荷下靠在所述相对侧上,这样总体上产生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相同的功能。
尽管上文中参照电动靠背倾斜调节器对本发明进行了公开,但是具有杠杆25的对应布置也可以用于靠背倾斜的机械调节。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座椅
3    座椅部分
5    靠背
7    配件
7′   第一配件部分
7″   第二配件部分
7a    固定到座椅部分的适配器
7b    自由枢转配件部分
8     第一轨
9     U形支架
13    电动机
15    自由枢转操作装置
17    Bowden缆索
19    解锁销
21    棘爪布置
23    棘爪枢转轴线
25    杠杆
25a   第一部分(杠杆)
25b   第二部分(杠杆)
27    支承销
29    弹簧
29a   第一端
31    钩形端部区域
33    致动环
33a   钩耳
35    中孔盘
37    Bowden缆索(轨道释放器)
39    耦接装置
S     枢转轴线(靠背)

Claims (15)

1.一种车辆座椅,包括:靠背(5),所述靠背(5)能够倾斜调节并且能够自由枢转,且所述靠背(5)能够采用“容易进入位置”,在所述“容易进入位置”中,纵向可调节的车辆座椅(1)布置在靠前的位置中,且所述自由枢转的靠背(5)向前枢转;靠背释放器,所述靠背释放器用于解锁所述靠背(5)以便自由枢转;轨道释放器,所述轨道释放器用于调节所述车辆座椅(1)的纵向位置;以及耦接装置(39),所述耦接装置(39)用于耦接所述靠背释放器和所述轨道释放器的致动以便采用所述“容易进入位置”,所述耦接装置(39)的一部分为棘爪布置(21),所述棘爪布置(21)具有绕轴线可枢转地布置的杠杆(25),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具有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能够相对于彼此在它们的位置中进行改变,所述两个部分能够绕与所述杠杆(25)相同的轴线相对于彼此枢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的两个部分的相对运动由支承表面在一个方向上加以空间限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的两个部分的相对运动由用作恢复力的弹性力在一个方向上加以限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力作用在所述杠杆(25)的所述两个部分上,使得所述杠杆的第一部分被压成邻接抵靠所述杠杆的第二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力由弹簧(29)或者由所述杠杆(25)的弹性区域产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构造成两个部分,所述两个部分(25a、25b)被可枢转地布置在公共轴线上,弹簧(29)被设置,所述弹簧(29)在正常操作中将所述两个部分(25a、25b)压成彼此邻接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在一端处具有钩形区域(31),所述钩形区域(31)能够与可旋转安装的致动环(33)的钩耳(33a)协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的两个部分的相对运动是沿着所述钩形部分(31)的打开方向来取向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在第一端具有开口,解锁销(19)伸入到所述开口中,所述解锁销(19)能够经由自由枢转操作装置(15)来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在第二端具有钩形端部区域(31),所述钩形端部区域(31)能够与致动环(33)协作,以便通过所述钩形端部区域(31)在所述致动环(33)的钩耳(33a)中的接合以及所述车辆座椅(1)的靠背(5)的进一步枢转来实现所述致动环(33)的旋转,并且由此解锁所述轨道释放器,从而使得所述车辆座椅(1)能够向前移位到所述“容易进入位置”中。
11.根据权利要求中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5)借助于至少一个配件(7)能够被调节成处于倾斜中,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车辆座椅(1)的座椅部分(3)自由枢转,所述杠杆(25)和与所述杠杆(25)协作的耦接装置(39)的一部分被布置在所述配件(7)的两个不同的配件部分(7′、7b)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耦接装置中与所述杠杆(25)协作的部分是可旋转地安装的致动环(33),所述致动环(33)耦接到所述轨道释放器,并且借助于所述轨道释放器被保持在所述配件(7)中被固定至所述座椅部分的部分(7a、7″)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配件(7)是具有自锁定偏心行星齿轮的齿轮配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5)通过电动机进行靠背倾斜调节。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杠杆(25)在第一端具有槽。
CN2009801242414A 2008-12-01 2009-11-03 具有棘爪布置的车辆座椅 Active CN1020765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08061037.2 2008-12-01
DE102008061037A DE102008061037B3 (de) 2008-12-01 2008-12-01 Fahrzeugsitz mit Klinkenanordnung
PCT/EP2009/007849 WO2010063351A1 (de) 2008-12-01 2009-11-03 Fahrzeugsitz mit klinkenanordn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6519A CN102076519A (zh) 2011-05-25
CN102076519B true CN102076519B (zh) 2013-05-29

Family

ID=417964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42414A Active CN102076519B (zh) 2008-12-01 2009-11-03 具有棘爪布置的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EP (1) EP2352660B1 (zh)
CN (1) CN102076519B (zh)
DE (1) DE102008061037B3 (zh)
PL (1) PL2352660T3 (zh)
WO (1) WO2010063351A1 (zh)
ZA (1) ZA20100591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1105360A1 (de) 2011-06-21 2012-12-27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11052059B4 (de) 2011-07-22 2021-07-22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Sitzbeschlag für einen Kraftfahrzeugsitz
DE102013217226B4 (de) 2013-02-18 2018-10-31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für eine hintere sitzreihe
DE102013207027B4 (de) * 2013-04-18 2020-01-23 Brose Fahrzeugteile Gmbh & Co. Kommanditgesellschaft, Coburg Fahrzeugsitz,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s Fahrzeugsitzes und Sitzbeschlag
DE102015201362B4 (de) 2015-01-27 2016-10-06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 mit Koppelvorrichtung
CN105416113B (zh) * 2015-12-17 2017-10-03 辽宁工业大学 一种儿童智能座椅及控制方法
US10076975B2 (en) * 2016-08-11 2018-09-18 Goodrich Corporation Brake release for aircraft seat
DE102017218125A1 (de) * 2017-10-11 2019-04-11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mit einem Easy-Entry-Mechanismus
DE102020114396A1 (de) 2020-05-28 2021-12-02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beschlag und Fahrzeugsitz
DE102022103377A1 (de) 2022-02-14 2023-08-17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Fahrzeugsitzbeschlag und Fahrzeugsitz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6304A1 (de) * 2002-02-11 2003-08-21 Keiper Gmbh & Co 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CN2853497Y (zh) * 2005-11-30 2007-01-03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方便进车系统
WO2008020647A1 (fr) * 2006-08-18 2008-02-21 Ts Tech Co., Ltd. Siège de véhicule
DE102007011998A1 (de) * 2007-03-09 2008-09-11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Taumelrecliner
WO2008110261A1 (de) * 2007-03-09 2008-09-18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taumelreclin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436101C5 (de) * 1993-11-30 2008-12-11 Keiper Gmbh & Co.Kg Lehneneinstellbeschlag für Sitze mit verstellbarer Rückenlehne, insbesondere Kraftfahrzeugsitze
DE19715764C2 (de) * 1997-04-16 2000-01-27 Keiper Gmbh & Co Neigungseinstellbeschlag mit Freischwenkeinrichtung für eine Rückenlehne eines Kraftfahrzeugsitzes
DE19938666C5 (de) * 1999-08-14 2008-01-03 Keiper Gmbh & Co.Kg Verstellbeschlag für Sitze mit neigungseinstellbarer Lehne, insbesondere für Kraftfahzeugsitze
DE10206299B4 (de) * 2002-02-11 2014-05-15 Keiper Gmbh & Co. 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sowie Fahrzeugsitz
DE102004061139B4 (de) * 2004-06-22 2014-03-06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Vorverlagerbarer Kfz-Sitz, insbesondere für 2-türige Fahrzeuge
WO2009103641A2 (de) * 2008-02-22 2009-08-27 C. Rob. Hammerstein Gmbh & Co. Kg Vorverlagerbarer kraftfahrzeugsitz mit einem rückenlehnengelenkbeschlag und rücklehnengelenkbeschla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6304A1 (de) * 2002-02-11 2003-08-21 Keiper Gmbh & Co Kg Beschla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CN2853497Y (zh) * 2005-11-30 2007-01-03 上海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 方便进车系统
WO2008020647A1 (fr) * 2006-08-18 2008-02-21 Ts Tech Co., Ltd. Siège de véhicule
DE102007011998A1 (de) * 2007-03-09 2008-09-11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Taumelrecliner
WO2008110261A1 (de) * 2007-03-09 2008-09-18 Johnson Controls Gmbh Fahrzeugsitz mit einem taumelreclin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76519A (zh) 2011-05-25
EP2352660A1 (de) 2011-08-10
PL2352660T3 (pl) 2013-12-31
EP2352660B1 (de) 2013-07-17
ZA201005911B (en) 2011-10-26
DE102008061037B3 (de) 2010-05-06
WO2010063351A1 (de) 2010-06-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76519B (zh) 具有棘爪布置的车辆座椅
EP1939032A1 (en) Seat
CN104553899B (zh) 车辆座椅
US7938490B2 (en) Seat
US7097250B2 (en) Easy-entry motor vehicle seat with seat back release upon return to memory position
EP1944192B1 (en) Seat
CN111601732A (zh) 便捷进入的车辆座椅
KR101408828B1 (ko) 차량 시트용 피팅
JP2000025495A (ja) 回転ロック装置を有するシ―ト軌道
JP2004513821A (ja) 自動車のシート
US20180037140A1 (en) Vehicle seat with easy-entry function
WO2017110438A1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
US20180244177A1 (en) Actuating module for a vehicle seat
US20040051361A1 (en) Motor vehicle seat
CN107444203B (zh) 座椅调节装置以及交通工具用座椅
KR101534464B1 (ko) 차량 시트
JP4058546B2 (ja) 自動車シート
JP4758779B2 (ja) シートの操作装置及びシート
CN103619646B (zh) 车辆座椅,特别是机动车辆座椅
WO1997026147A1 (en) Electrically released six-way seat adjustment
KR100636026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높이조절기구
KR101252499B1 (ko) 리어시트 편의 장치
KR101252497B1 (ko) 리어시트 편의 장치
JP2003341393A (ja) シートバーチカル装置
KR101853833B1 (ko) 모듈화타입 워크인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Germany 'Boolean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KG

Address before: Kaiserslautern

Patentee before: KEIPER GmbH & Co.KG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2

Address after: Luxembourg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GmbH

Address before: Germany Ratingen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Metals Holding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02

Address after: Germany Ratingen

Patentee after: Johnson Controls Metals Holdings Ltd.

Address before: Germany 'Boolean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COMPONENTS GmbH & Co.K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5

Address after: 451 dieqiao Road, Kangqiao Town,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Kaibo seat mechanical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Luxembourg

Patentee before: JOHNSON CONTROLS GmbH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30

Address after: 215500 No.69 Yinhai Road, Southeast street, Changshu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Kaibo (Changshu) seat mechanical parts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315 No. 451 Diqiao Road, Kangqiao Town,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Kaibo seat mechanical parts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