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8191A - 具有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具有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8191A
CN102068191A CN2010102905378A CN201010290537A CN102068191A CN 102068191 A CN102068191 A CN 102068191A CN 2010102905378 A CN2010102905378 A CN 2010102905378A CN 201010290537 A CN201010290537 A CN 201010290537A CN 102068191 A CN102068191 A CN 102068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connecting portion
warp thread
weft yarn
yar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053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玉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YON HAN CUNG
PYON HAN-CUNG
Original Assignee
PYON HAN CUNG
PYON HAN-CU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1134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88591B1/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0901134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0988592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PYON HAN CUNG, PYON HAN-CUNG filed Critical PYON HAN CUNG
Publication of CN102068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8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1/00Double or multi-ply fabr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3D11/02Fabrics formed with pockets, tubes, loops, folds, tucks or flap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6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warp or weft elements other than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68Scaffolding threads, i.e. threads removed after weav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66Devices or accessories for making or mounting lamellar blinds or parts thereof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28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 E06B9/34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with horizontal lamellae, e.g. non-liftable roller-type; Roller shutters with adjustable lamella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6DOORS, WINDOWS, SHUTTERS, OR ROLLER BLINDS IN GENERAL; LADDERS
    • E06BFIXED OR MOVABLE CLOSURES FOR OPENINGS IN BUILDINGS, VEHICLES, FENCES OR LIKE ENCLOSURES IN GENERAL, e.g. DOORS, WINDOWS, BLINDS, GATES
    • E06B9/00Screening o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wall or similar openings, with or without operating or securing mechanisms; Closures of similar construction
    • E06B9/24Screens or other constructions affording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 especially against sunshine; Similar screens for privacy or appearance; Slat blinds
    • E06B9/26Lamellar or like blinds, e.g. venetian blinds
    • E06B9/38Other details
    • E06B9/386Details of lamella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有前带和后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其中左右以预定间距间隔的前带(114)和后带(110)设置在上下设置的多个中间遮挡布(112)的前侧和后侧上,在中间遮挡布的上侧边缘上形成有用于连接后带和中间遮挡布的后连接部(116),在中间遮挡布的下侧边缘上形成有用于连接中间遮挡布和前带的前连接部(118),以形成三维帘布织物(200)。另外通过用网状布(10)代替后带能够形成三维帘布织物(2)。因此通过具有前连接带或前连接带和后连接带的三维帘布织物,本发明能够容易地控制遮挡和泛光而不会出现微光的现象且泛光部分向前或向前后打开,因而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和透明度。此外本发明便于以整体纺织方式制造并具有较好的耐用性。

Description

具有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窗户遮蔽装置(window shielding apparatus),更具体地说,涉及美观的三维帘布织物(three dimensional curtain sheet fabric)以及制造该三维帘布织物的方法,该三维帘布织物能够通过整体纺织而成,同时能够容易地控制遮挡(awning)和泛光(floodlighting),而没有发出微光的现象(glimmering);并且所述三维帘布织物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和透明度,而且便于制造,还具有立体装饰美观的效果。
背景技术
通常,窗户遮蔽装置用于内部装饰,以及保护隐私,或者遮挡光线,或者用于控制光线的数量。现在有多种窗户遮蔽装置,如窗帘、垂直遮挡物(verticals)、百叶窗(blinders)、罗马帘(Roman shades)、窗户装饰物(windowtintings)、卷帘(roll screen)等。而且,通过考虑特定目的、窗户结构以及各自的喜好,消费者可以购买和安装所需的产品。
在这些装置中,通过卷起或卷下相当于窗帘的卷帘织物(screen fabric),卷帘可以控制卷帘织物的高度。由于卷帘通过在垂直方向上调整卷帘织物而控制遮挡程度,因而卷帘织物要卷下到窗户的下部,以实现理想的遮挡效果,而且卷帘织物要卷起到窗户的上部,以完全收起卷帘织物的遮挡。如果使用者需要部分的遮挡效果,则使用者可以将卷帘织物卷起到所需的任意位置。然而,这种卷帘需要使用者频繁地上下拉动提升链(lift chain),以完全打开和关闭卷帘织物,从而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此外,在窗户遮蔽装置中,百叶窗通过连接和悬挂特定间隔的遮板(louver)来遮挡阳光,该遮板由薄且窄的金属板、木板、塑料板等制成。而且,通过使用用于调整板的倾斜度的链绳(string)以及用于提升所有的板以卷起整个百叶窗的链绳,能够根据光线的角度来控制所述板的倾斜度。尽管百叶窗主要用在办公室的窗户,但近年来,由于引进了由包括织物、纸以及其他材料的多种材料制成的百叶窗,百叶窗也多用于家庭装饰。在普通的百叶窗的情况中,每个百叶窗分别设置有可旋转的杆和操作绳,该可旋转的杆用于整体转动多个遮板,而所述操作绳用于上下移动各个遮板。因此,百叶窗具有多种缺陷,如明亮度的控制较为复杂,而且百叶窗比卷帘更重。
作为一种包含均既具有优势也具有缺陷的百叶窗和卷帘的优点的窗户遮蔽装置,已有一种百叶窗,其中,前网状帘布(front mesh-type curtain sheet)、后网状帘布和用于遮挡光线的遮挡帘布整体连接在一起。但是,如果用于通风的前网状帘布和后网状帘布一起前后设置,以具有通风和透明效果,则该百叶窗会由于发出微光的现象而导致使用者眼睛感觉疲劳。
作为解决该缺陷的一个例子,公开了名称为“帘布织物及其窗户遮蔽装置(Curtain sheet fabric and window shielding apparatus thereof)”的注册号为10-0876183的韩国专利(PCT公布号WO 2009/1482219)。上述注册专利提出了一种三维帘布(three-dimensional curtain sheet),在该三维帘布上,网状布(mesh sheet)不叠放在一起,其中,遮挡布(awning cover sheet)纺织在网状布上,而且每个遮挡布通过打开/关闭垂直纱线(vertical yam)而打开和关闭,从而消除了当前网状布和后网状布重叠时在眼睛前面的发出微光现象。前述注册专利具有消除微光现象并且容易控制通风度和透明度的优点。
但是,现有技术的这种例子可能出现如下情形:在将窗帘安装到窗户上之后,人(例如小孩)可能会猛烈而不小心地拉动遮挡布。在这种情况下,固定在打开/关闭垂直纱线上的遮挡布会稍微偏离其固定位置,从而使遮挡布的形状变皱,或受到损坏,在遮挡过程中产生较差的外观。
发明内容
因而,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美观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以及制造该三维帘布织物的方法,该三维帘布织物通过整体纺织而成,并能够容易地控制遮挡(awning)和泛光(floodlighting),而没有发出微光的现象(glimmering)并且所述三维帘布织物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和透明度,而且便于制造,还具有立体装饰美观的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帘布织物,该帘布织物包括整体三线型纺织的三维帘布2,在该三维帘布2上,多个遮挡布12上下设置在底部网状布10上,并且以预定间距间隔的连接带14左右排列在所述遮挡布12上,其中,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上连接部16,该上连接部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底部网状布10和所述遮挡布12,同时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下连接部18,该下连接部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遮挡布12和所述连接带14,而且在分离并打开所述遮挡布12的所述下侧边缘之前,在所述底部网状布10和后侧的上连接部16之间的附近形成有切割纱线40,该切割纱线40用于切割连接所述遮挡布12的所述下侧的连接部18和所述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而且应该被剪切掉的纬纱位于相邻的所述连接带14之间。
另外,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三维帘布织物的制造方法,用于形成整体三线型纺织的平面的帘布织物,在该平面的帘布织物上,包括遮挡纬纱和LM纱线的经纱的多个遮挡布12垂直地设置底部网状布10上,该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为LM纱线,而且连接带14水平地排列在所述遮挡布12上,所述连接带14由LM纱线的经纱和带的纬纱制成,并间隔有预定的间距,其中,在将切割纱线40以纬纱形式织入后,所述切割纱线40位于上连接部16和底部网状布10之间的附近,该切割纬纱40用于切割连接所述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和所述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而且,所述上连接部16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该上连接部16用于以包括LM纱线作为纬纱的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底部网状布10和所述遮挡布12,同时所述下连接部18形成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该下连接部18用于以包括LM纱线作为纬纱的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遮挡布12和所述连接带14,从而获得所述平面的帘布织物,而且在对获得的所述帘布织物进行热处理后,存在于所述连接带14之间的纬纱被剪切掉并翻转到后侧,然后拉动所述切割纱线40,以使所述遮挡布12的所述下连接部18从所述底部网状布10分离并打开,从而获得最终的三维帘布。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帘布织物,该帘布织物用于以整体三线型纺织的方式形成三维帘布2,在该三维帘布2上,多个遮挡布12垂直地设置在底部网状布10上,并且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隔的连接带14排列在所述遮挡布12上,其中,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上连接部16,该上连接部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底部网状布10和所述遮挡布12,同时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下连接部18,该下连接部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遮挡布12和所述连接带14,而且所述底部网状布10、所述遮挡布12、所述连接带14、所述上连接部16以及所述下连接部18的各个经纱为LM纱线,所述上连接部16和所述下连接部18的纬纱混合有LM纱线混合。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帘布织物,该帘布织物用于以整体三线型纺织的方式形成三维帘布200,在该三维帘布200上,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隔的前带114和后带110排列在上下设置的多个中间遮挡布112的前侧和后侧上,其中,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后连接部116,该后连接部1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后带110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同时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前连接部118,该前连接部1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和所述前带114,而且在纺织后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前连接部和后连接部分离之前,在所述前连接部118附近以纬纱形式设置并纺织前切割纱线140,该前切割纱线140用于切割在前向方向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带110的遮挡经纱,而且在所述后连接部116附近以纬纱形式设置并纺织后切割纱线142,该后切割纱线142用于切割在后向方向连接所述前带114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所述后连接部116的遮挡经纱,而且应该被剪切掉的各个纬纱150和154位于相邻的所述前带114之间和相邻的所述后带110之间。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三维帘布织物的制造方法,用于形成整体三线型纺织的平面的帘布织物,在该平面的帘布织物上,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隔的前带114和后带110排列在上下设置的多个中间遮挡布112的前侧和后侧上,其中,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后连接部116,该后连接部1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后带110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同时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前连接部118,该前连接部1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和所述前带114,而且,在所述前连接部118附近以纬纱形式设置并纺织前切割纱线140,该前切割纱线140用于切割在前向方向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带110的遮挡经纱,而且在所述后连接部116附近以纬纱形式设置并纺织后切割纱线142,该后切割纱线142用于切割在后向方向连接所述前带114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所述后连接部116的遮挡经纱,从而获得所述平面的帘布织物,而且在对获得的所述帘布织物进行热处理后,存在于所述前带114之间和所述后带110之间的纬纱150和154被剪切掉,并且拉动所述前切割纱线140和后切割纱线142,以切割所述遮挡布的一些经纱,从而最终形成三维帘布织物200。
此外,本发明提供了帘布织物,该帘布织物用于以整体三线型纺织的方式形成三维帘布200,在该三维帘布200上,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隔的前带114和后带110排列在上下设置的多个中间遮挡布112的前侧和后侧上,其中,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后连接部116,该后连接部1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后带110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同时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前连接部118,该前连接部1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和所述前带114,而且所述中间遮挡布112、所述前带114、所述后带110、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连接部116的经纱为LM纱线,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连接部116的纬纱为LM纱线或包括LM纱线的混合纱线。
由于本发明实现在一侧上或两侧上具有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该三维帘布的遮挡和泛光能够容易进行控制,而没有发出微光的现象,而且帘布便于制造。此外,本发明具有较好的耐用性,即便在安装到窗户上之后,使用者猛烈拉动该窗帘,也不会出现变形。另外,通过在三维帘布上形成各种图案,本发明具有立体装饰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窗户遮蔽装置的三维帘布织物的透视图;
图2为表示图1中三维帘布织物的前部的中间部分的展开透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垂直侧截面图;
图4A和图4B为表示在根据本发明以三线型(in triple type)纺织的三维帘布织物在通过纬纱剪切(weft shearing)和切割经纱(cutting warps)进行切割之前的前部和后部的中间部分的展开透视图;
图5表示涉及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主要部分的一次重复纺织的图示(one-repeat weaving diagram);
图6为用于描述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三线纺织方法(triple weaving process)的图示;
图7至图10为用于描述涉及图5的区域S1至S4的三线纺织方法的透视图;
图11为具有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窗户遮蔽装置的透视图;
图12和图13为用于描述形成本发明的遮挡部分和泛光部分的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窗户遮蔽装置的三维帘布织物的透视图;
图15为表示图14中三维帘布织物的中间部分的展开透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侧视截面图;
图17为涉及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主要部分的一次重复纺织的图示(one-repeat weaving diagram);
图18为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以三线型(in triple type)纺织的三维帘布织物通过前后纬纱剪切(weft shearing)和切割经纱切割之前的纺织透视图;
图19和图20为用于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三线纺织方法的图示;
图21为用于安装图14的三维帘布织物的窗户遮蔽装置的透视图;
图22和图23为用于描述图21的三维帘布织物的操作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图24为具有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变形的三维帘布织物的窗户遮蔽装置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现在开始,将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优选的实施方式。
图1至图13为涉及具有位于一侧的整体纺织型连接带(connection band)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的图示,表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图14至图23为涉及具有位于前侧和后侧的整体纺织型连接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的图示,表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
首先,将参考图1至图13来描述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具有位于一侧的整体纺织型连接带(connection band)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用于窗户遮蔽装置的三维帘布织物的透视图。图2为表示图1中三维帘布织物的前部的中间部分的展开透视图。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垂直侧截面图。图4A和图4B为表示在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以三线型(in triple type)纺织的三维帘布织物在通过纬纱剪切(weft shearing)和切割经纱(cutting warps)进行切割之前的前部和后部的中间部分的展开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2通过以三线型整体纺织底部网状布10(bottom mesh sheet)、多个遮挡布(awning cover sheets)12以及用于打开和关闭各个遮挡布12的连接带14而完成。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中,多个遮挡布12水平设置在底部网状布10上,并堆积在该底部网状布10上,其中,各个遮挡布12的下侧边缘打开,而各个遮挡布12的上连接部16与底部网状布10的位于后侧的纤维纱线横向纺织在一起,从而上连接部与底部网状布10整体连接。然后,水平设置并能够向下侧打开的遮挡布12与设置在左侧和右侧上的多个连接带14通过形成在遮挡布12下侧边缘上的下连接部18以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
LM(低熔点(low melting))纱线用作用于形成本发明的三维帘布织物2中的网状部分、遮挡部分和连接带的经纱。用于供应由LM纱线制成的经纱的经纱供应部分可以设置为单轴型(one beam type)、双轴型(two-beam)或轴架型(beam and creel type)。
在构成三维帘布织物2的经纱和纬纱中,两种不同厚度的LM纱线、ATY(空气变形纱线(Air Textured Yarns))、聚酯短纤维纱线(polyester staple fiberyarns)以及用于切割的复合纤维纱线可以用作纬纱。
在这些纬纱中,理想的是,单独或者以混合的方式使用LM纱线作为上连接部16和下连接部18的纬纱。更好的是,使用ATY用作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的纬纱,并且当纬纱混合用于上连接部16和下连接部18时,将ATY或聚酯短纤维纱线与LM纱线一起使用。在这些纬纱中,理想的是,使用复合纤维纱线作为切割纱线40(cut yarns),该切割纱线40用于切割一些经纱,以形成三维型的帘布。作为另一变形的实施方式,应该理解的是,暴露于前侧的连接带14的纬纱可以类似于经纱使用透明的LM纱线,而不使用上述不透明的ATY。
ATY为通过对长丝纱线(filament yarns)施加强风以使所述纱线粗糙地膨胀而制成的纱线。而且,LM纱线为芯套结构(sheath and core structure),其中,外套部分由能够在约为120℃至180℃的低温熔融的低熔点聚酯材料制成,内芯部分由高熔点的聚酯材料制成。聚酯短纤维纱线由不透明材料制成,并且能够形成为20丹尼尔(denier)且为3股类型(3-ply type)。
理想的是,使用50至100丹尼尔厚度的LM纱线用作本发明中的底部网状布10的纬纱。而且,还建议:混合用于上连接部16和下连接部18的LM纱线的厚度为100至200丹尼尔,这与底部网状布10的纬纱有所不同。
底部网状布10的纬纱与经纱稀疏地纺织,该经纱为厚度在50至100丹尼尔的LM纱线,从而形成三维帘布织物2的泛光部分。由于三维帘布织物2用于形成泛光部分的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和纬纱都为LM纱线,因此在完成三维帘布织物2的纺织后,当施加热处理时,LM纱线的外套部分会结合在一起。因此,纺织的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和纬纱不会滑动,而且不需要进行施加化学涂层溶液以将网状布的经纱和纬纱结合在一起的特殊化学处理,而该化学处理在现有技术中是需要进行的。
理想的是,本发明的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的每根纬纱使用厚度为230至430丹尼尔的ATY。作为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的纬纱的ATY与LM纱线的经纱稠密地纺织在一起,从而分别形成三维帘布织物2的遮挡部分和带部分。
与遮挡布12类似,上连接部16的纬纱也可使用厚度为230至430丹尼尔的ATY,上连接部16用于将遮挡布12的上侧连接于底部网状布10。更理想的是,上连接部16的纬纱与ATY和100至200丹尼尔的LM纱线混合。作为具体的例子,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ATY用于上连接部16的纬纱,但更好的是,使用LM纱线作为紧邻切割纱线40的纬纱。这是因为,在切割纱线40与LM纱线放置后,当切割纱线40切割经纱时(这将在下文进行描述),相邻的纬纱可以保持切割后的经纱的两侧。
而且,在本发明中,理想的是,使用LM纱线作为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的纬纱,下连接部18与连接带14连接并纺织在一起。更理想的是,这些LM纱线的厚度为100至200丹尼尔,比底部网状布10的纬纱更厚。此外,更好的是,将聚酯短纤维纱线与厚度为100至200丹尼尔的LM纱线混合,用于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
由于当以三线型整体纺织时,连接带14相互水平间隔有特定的间距,如图4A所示,因此当完成纺织作业时,在没有形成连接带14的特定部分,(即没有与经纱整体纺织的部分)中仅存在纬纱。在该情况下,这些纬纱应通过剪切而清除掉。
理想的是,提供带表面的连接带14的表面宽度形成为1至3厘米,以牢固地连接遮挡布12。而且,提出如下建议:连接带14的间距比连接带14的表面宽度更宽,例如该间距为10至20厘米。如果连接带14的表面宽度比理想范围过宽,或连接带的间距比理想范围过窄,则当遮挡布12打开时,很难形成泛光部分。而且,如果连接带14的表面宽度比理想范围过窄,或相邻连接带的间距比理想范围过宽,则遮挡布12的固定不够稳固,或者遮挡布12会出现褶皱。
此外,由于本发明能够仅通过三线纺织方式(triple weaving type)来整体纺织三维帘布(curtain),因此不需要进行特殊的剪切工序(shearingprocess)来清除外部暴露的纤维纱线(经纱),在遮挡布12以四重或五层纺织的方式(fourfold or five-layered type)与底部网状布10连接时,同时当遮挡布12与位于遮挡布前面的网状布连接时,可能会产生上述外部暴露的纤维纱线。因此,如图4B所示,切割纱线40与纬纱一起使用,该切割纱线40用于切割一些经纱,从而以立体型展开三维帘布织物2。然而,在本发明中,当纺织连接带时,形成在相邻的连接带14之间的纬纱(参见图4A)通过纬纱剪切而清除掉。
理想的是,使用厚度为300至2000丹尼尔的复合纱线作为用于剪切一些经纱的切割纱线40。而且,800至1000丹尼尔的厚度更为理想。如果切割纱线40的厚度为300丹尼尔或更小,则纱线太过薄弱,而不能正常地发挥切割纱线的作用。而且,如果切割纱线40的厚度超过2000丹尼尔,则切割的经纱的暴露长度会变长,该暴露长度与切割纱线的周长(girth)差不多,从而产生不整齐的外观。
如图4A所示,如果通过剪切来清除形成在连接带14之间的非必要纬纱,而且如图4B所示,如果通过将用于切割一些经纱的切割纱线40翻转到后侧来拉动该切割纱线40,从而切割经纱,则处于图2所示的三线纺织平面状态的帘布完成为形成立体型的三维帘布织物2。
如果从如上设置的三维帘布织物2轻微拉动连接带14,则与连接带14整体纺织的所有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被提升起来,如图1所示,从而由于暴露底部网状布10而在三维帘布织物2上形成泛光部分。而且,如果向上提升的连接带14下降,则所有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也下降,从而通过遮挡布12形成遮挡部分,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三维帘布织物2通过剑杆织机(rapierloom)纺织而成。而且,三维帘布织物2包括一个或两个经纱供应部分,用于供应由50至100丹尼尔厚度的LM纱线制成的各个经纱。当装备有两个经纱供应部分时,第一经纱供应部分用于形成三维帘布织物2的网状部分和遮挡部分,第二经纱供应部分用于形成连接带14。
图5表示涉及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2的主要部分的一次重复纺织的图示。图6为用于描述本发明的三线纺织方法(triple weavingprocess)的图示。图7至图10为用于描述涉及图5的区域S1至S4的三线纺织方法的透视图。
在图5的纺织图示中,pi(i为自然数)是指经纱,tj(j为自然数)是指纬纱,‘X’标记的含义是经纱位于纬纱上面,而非X标记的含义是经纱位于纬纱下面。
区域S1和S3对应于底部网状布10、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独立纺织在三维帘布织物2上的部分,区域S2和S4对应于底部网状布10和遮挡布12通过连接而纺织在帘布织物2上的部分以及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通过连接而进行纺织的部分。而且,应该理解的是,每个区域通过数十次、几十次或更多次连续地重复图5的一次重复纺织方法纺织而成,而且在不存在连接带14的(即连接带14之间的)某些部分没有供应连接带的经纱。
在区域S1至S4的经纱pi(i=1-8)中,经纱p1至p5和p7设置用于形成底部网状布10和遮挡布12,而p6和p8为设置用于形成连接带14的专用经纱。在图5的一次重复纺织图示中,经纱之间的水平宽度和垂直宽度超过1毫米,而且尤其应该理解的是,图5的纺织图示与形成连接带14的部分中的一次重复纺织图示相对应。
此外,在区域S1至S4中,应该理解的是,用于形成底部网状布10、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的每根纬纱被横向地且连续地织入。
在本发明中,确定不重要的是,在完成纺织工序后,进行以三线纺织方法纺织的三维帘布织物2的剪切处理,同时切割一些经纱。但是,在不形成连接带14的某些部分中需要进行纬纱剪切。
此外,应该了解的是,假定区域S1的底部网状布10、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对应于主要纺织部分(primary weaving sections),区域S3的底部网状布10、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对应于在将帘布安装于窗户后位于主要纺织部分下的次级纺织部分(secondary weaving sections),区域S2的上连接部16对应于次级纺织部分的上连接部,区域S2的下连接部18对应于构成主要纺织部分的遮挡布12的下侧部。
现在,将参考图5至图10更为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三维帘布织物2的纺织方法。在图5的纺织图示中,为了便于理解,虚线圈表示经纱和纬纱通过上下连接而纺织的部分。
在由经纱供应部分所供应LM纱线的经纱p1至p5和p7中,p1和p3为仅专用于网状布的专用经纱。而且,一组经纱p4和p7以及经纱p2和p5形成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其中,网状布的经纱和遮挡布的经纱在正在纺织的短纤维的上下相邻的纺织区域中交替纺织。也就是说,在区域S 1中,经纱p4和p7用于纺织网状布,而经纱p2和p5用于纺织遮挡布;反之在区域S3中,经纱p4和p7用于纺织遮挡布,而经纱p2和p5用于纺织网状布。因此,经纱p4和p7以及经纱p2和p5为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
同时,由经纱供应部分所供应的LM纱线的经纱p6和p8用于纺织连接带14。
在区域S1中,仅用于网状布的专用经纱以及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p1、p3、p4和p7在图7中还用“■”表示,而用于遮挡布的经纱p2和p5在图7中还用“●”表示。此外,用于连接带的经纱p6和p8在图7中还用“★”表示。
图5和图7的区域S 是指底部网状布10、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以三线型(in triple type)纺织的区域。
参考图5和图7,一些底部网状布10以如下方式形成:在由第一经纱供应部分所供应的仅用于网状布的专用经纱p1和p3以及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中,(用于区域S 1中网状布的)一对经纱p4和p7通过经纱开口运动(warp shedding movement)而上下纺织,如图5和图7的纺织图示所示。而且,部分底部网状布与用于网状布的一对纬纱t11和t12横向纺织,该对纬纱t11和t12恰在上下运动后顺序地织入并由50至100丹尼尔(更优选为70丹尼尔)的LM纱线制成。
一些遮挡布12以如下方式形成:在将用于网状布的一对纬纱t11和t12顺序地织入后,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的(用于区域S1中的遮挡布的)另一对经纱p2和p5通过经纱开口运动而上下纺织,以形成遮挡布12,如图5和图7的纺织图示所示。而且,利用用于遮挡布的一对纬纱t21和t22通过经纱和纬纱横向纺织方法而形成部分遮挡布,所述一对纬纱t21和t22恰在上下运动后顺序地织入并由230至430丹尼尔(更优选为330丹尼尔)的AYTs制成。由于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的另一对经纱p2和p5连续地保持在直立的状态(in the up state),而不需要恰在底部网状布10的纺织工序之前进行上下纺织,因此对应的纱线对因在遮挡布12的纺织过程中的反复上下运动而不用于网状布的经纱,但是用于遮挡布。
一些连接带14以如下方式形成:在纺织一些遮挡布12后,用于连接带的专用经纱p6和p8上下纺织,以形成连接带14,如图5和图7的纺织图示所示。而且,部分连接带利用用于连接带的一对纬纱t31和t32通过经纱和纬纱横向纺织方法而形成,所述一对纬纱t31和t32恰在上下运动后顺序织入。由于用于连接带的专用经纱p6和p8连续地保持在直立的状态(in the upstate),而不需要恰在底部网状布10的纺织工序之前进行上下纺织,因此对应的经纱由于在连接布14的纺织过程中上下纺织而不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但是用于连接带14。
上述纬纱的织入一对一对地以如下顺序重复进行:网状布的纬纱t11和t12,遮挡布的纬纱t21和t22,连接带的纬纱t31和t32,并且恰在织入每对纬纱之前,连续地进行经纱开口运动,如图5的纺织图示所示,从而在图6所示的纺织方向上通过如图7所示的经纱和纬纱的横向纺织方法而分别纺织底部网状布10、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图5和图6中对应的区域S1至S4也表示在图3的垂直侧截面图中。
在图6的纬纱的标记符号中,“○”是指ATY,“⊙”是指LM纱线。在遮挡上连接部16的顶部的下连接部18中,与LM纱线“⊙”一起表示的“○”对应于聚酯短纤维纱线(或ATY)。
区域S1中的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同时与底部网状布10纺织在一起。
然后,图5和图8中所示的区域S2是指用于纺织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16的区域以及同时用于纺织位于前侧的下连接部18的区域,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16用于连接次级纺织部分的遮挡布12和底部网状布10,位于前侧的下连接部18用于连接先前主要纺织部分的遮挡布12的下侧边缘和连接带14。
参考图5和图8,用于连接区域S2中的遮挡布12和底部网状布10的一些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16以如下方式形成:与LM纱线和ATY混合的一对纬纱t41和t42顺序地织入;以及纬纱t41和t42与在仅用于网状布的专用经纱p1和p3和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中的(用于区域S1中的网状布的)一对公共经纱p4和p7横向纺织在一起。与纬纱t41和t42混合的厚度为100至200丹尼尔(厚度更优选为150丹尼尔)的LM纱线比用于网状布的经纱或纬纱的厚度为50至100丹尼尔的LM纱线相对更厚。
在纺织区域S2的位于后侧的一些上连接部16后,为了形成位于前侧的下连接部18,位于遮挡布12的下侧边缘的一些位于前侧的下连接布18以如下方式形成: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中的(用于区域S1中的遮挡布的)另一对经纱p2和p5和仅用于连接带的专用经纱p6和p8通过经纱开口运动上下纺织,如图5和图8的纺织图示所示。而且,通过恰在上下运动后顺序织入的一对纬纱t51和t52进行经纱和纬纱的纺织工序(weavingprocess)。由于通过在主要纺织区域中用于连接带的经纱p6和p8和用于遮挡布的经纱p2和p5,使位于前侧的下连接带18与纬纱纺织在一起,因而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自然纺织并连接于遮挡布12的下侧边缘上。LM纱线主要用于织入位于前侧的下连接部18的纬纱t51和t52,并且聚酯短纤维纱线混合在LM纱线中。
上述纬纱的织入一对一对地以如下顺序重复进行:纬纱t41、t42、纬纱t51和t52,而且恰在织入每对纬纱之前,连续地进行经纱开口运动,如图5的区域S2的纺织图示所示,从而在图6所示的纺织方向上通过如图8所示的经纱和纬纱的横向纺织方法,而分别纺织位于前侧的遮挡布12的下连接带18以及位于后侧的遮挡布12的上连接部16。
在完成区域S2的纺织工序(process)后,在开始纺织区域S3的底部网状布10之前,通过切割经纱p2和p5,从而将作为纬纱t0的切割纱线40织入,所述经纱p2和p5交替成为用于区域S3主要纺织部分的遮挡布12的经纱和区域S3次级纺织部分的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恰在将作为纬纱t0的切割纱线40织入之前,通过如图5和图8的纺织图示所示的经纱开口运动,向上纺织经纱p1、p3至p4以及p6至p8,同时向下纺织经纱p2和p5。
也就是说,织入作为纬纱t0的切割纱线40的纬纱织入位置(weft injectedposition)位于区域S3的底部网状布10的第一纬纱(t11)和区域S2中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16的最后纬纱(t42)之间,而且对应的位置成为经纱角色转换位置(warp-role switch position(SWP))。在该对应的经纱角色转换位置(SWP),由于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的(用于区域S 1中网状布)的一对经纱p4和p7以及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的(用于区域S1中遮挡布)的另一对经纱p2和p5转换角色,因而次级纺织部分的遮挡布12和底部网状布10连接在一起。
虽然织入作为纬纱t0的切割纱线40的纬纱织入位置理想地位于区域S3的底部网状布10的第一纬纱(t11)和上连接部16的最后纬纱(t42)之间,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该结构。也就是说,理想的是,织入作为纬纱t0的切割纱线40的纬纱织入位置可以位于上连接部16和底部网状布10之间的附近。例如,对应的位置可以形成在上连接带16上,或者形成在邻近上连接部16的底部网状布10上。
图5和图9中所示的区域S3是指次级纺织部分的底部网状布10、遮挡布12和连接带14同时以三线型(in triple type)纺织的区域。区域S4是指同时纺织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和位于前侧的下连接部18的区域,所述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用于连接第三次纺织部分(third-time weaving sections)的底部网状布10和遮挡布12,所述位于前侧的下连接部18用于连接次级纺织部分的连接带14和遮挡布12。
区域S3中的三线型(in triple type)几乎与区域S1中的纺织方法相同,其区别在于:用于区域S1中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的(用于区域S1中网状布的)的一对经纱p4和p7成为用于区域S3中遮挡布的经纱;此外,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的(用于区域S1中遮挡布的)另一对经纱p2和p5成为用于区域S3中网状布的经纱。
因此,用于区域S3中网状布的经纱对应于仅用于网状布的专用经纱p1和p3以及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p4,p7)(p2,p5)的(用于区域S 1中遮挡布的)另一对经纱p2和p5,并另外在图9中用“口”表示。而且,用于区域S3中遮挡布的经纱对应于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p4,p7)(p2,p5)的(用于区域S1中网状布的)一对经纱p4和p7,并另外在图9中用“○”表示。用于区域S3中连接带的经纱p6和p8与区域S1中连接带的经纱相同,并另外用“☆”表示。
此外,虽然区域S4中的双纺织方法(double weaving process)与区域S2几乎相同,但区别仅在于:如图5和图10中所示,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16的经纱包括仅用于网状布的专用经纱p1和p3以及用于次级纺织部分的网状布的经纱p2和p5;而且,上侧的下连接部18的经纱包括仅用于连接带的专用经纱p6和p8以及用于次级纺织部分的遮挡布的经纱p4和p7。
然后,在完成区域S4的纺织工序(process)后,在区域S1的底部网状布10再次开始纺织之前,通过切割经纱p4和p7,从而将作为纬纱t1的切割纱线40织入,所述经纱p4和p7交替成为用于区域S1的四重纺织部分的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和成为次级纺织部分的遮挡布12的经纱。恰在将作为纬纱t1的切割纱线40织入之前,通过如图5和图10的纺织图示所示的经纱开口运动,向上纺织经纱p1至p3,p5至p6以及p8,并向下纺织经纱p4和p7。
也就是说,织入作为纬纱t1的切割纱线40的纬纱织入位置(weft injectedposition)位于区域S1的底部网状布10的第一纬纱(t11)和区域S4中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16的最后纬纱(t42)之间,而且对应的位置成为经纱角色转换位置(warp-role switch position(SWP))。在该经纱角色转换位置(SWP),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的(用于区域S3中网状布)的一对经纱p2和p5以及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公共经纱的(用于区域S3中遮挡布)的另一对经纱p4和p7交替地转换角色,因而接下来的第三次纺织部分的遮挡布12和底部网状布可以连接在一起。
虽然织入作为纬纱t1的切割纱线40的纬纱织入位置理想地位于区域S1的底部网状布10的第一纬纱(t11)和位于后侧的连接部16的最后纬纱(t42)之间,但应该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限制于该结构。也就是说,理想的是,织入作为纬纱t1的切割纱线40的纬纱织入位置位于上连接部16和底部网状布10之间的附近。例如,对应的位置可以形成在上连接部16上,或者形成在邻近上连接部16的底部网状布10上。
图8中所示的纺织在切割纱线40的纬纱t0之下的经纱t2和t5以及纺织在切割纱线40的纬纱t1之下的经纱t4和t7分别对应于用于先前纺织部分中遮挡布的下连接部18的经纱以及用于接下来的纺织部分中底部网状布10的一对经纱。因此,如果当完成帘布的纺织后而将三维帘布织物2放下时,如图4B所示拉动并清除切割纱线40,则会将对应的经纱p2和p5或者p4和p7切割,从而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能够从底部网状布10可分离地打开。
通过重复区域S1至S4的上述纺织过程,能够一次全部地(in a lump)纺织平面型(plane type)的三维帘布织物2,接着对网状布进行热处理,而不需要进行用于将网状布结合在一起的任何化学涂层溶液的处理。
当对三维帘布织物2进行热处理时,由LM纱线制成的经纱和纬纱通过熔化过程而热结合在一起,从而防止经纱和纬纱在底部网状布10上滑动,并且位于后侧的上连接部16和位于前侧的下连接部18的经纱和纬纱通过熔化过程而热结合在一起,从而所述连接部更牢固地结合和固定在一起,所述上连接部16和下连接部18的纬纱的LM纱线比经纱的LM纱线更厚。
在如上进行热处理后,如图4A所示,在连接带16之间不必要地位于三维帘布织物2的前侧上的纬纱被剪切和清除。然后,如图4B所示,当将三维帘布织物2翻转,以拉动位于后侧的切割纱线40时,用于连接遮挡布12的下侧边缘和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对p2和p5或者p4和p7被切割,从而将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从底部网状布10可分离地打开。
图11为具有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窗户遮蔽装置的透视图。图12和图13为图11的侧视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以三线型纺织的三维帘布织物2连接并固定于驱动轴向杆30(driving axial bar)的水平开口连接槽(horizontal slit coupling groove),所述驱动轴向杆30在如图11所示的窗户遮蔽装置A的框架(frame)20的两个支架24(brackets)之间轴向转动。帘布织物2的底部网状布10和遮挡布12朝向水平开口连接槽32的后侧插入并固定,而连接带14朝向水平开口连接槽32的前侧插入并固定,以与水平开口连接槽32连接并固定。然后,提升控制链绳36(lift controlling string)与连接于驱动轴向杆30的一侧端部的链轮34配合,以在使用者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时使帘布织物2上升和下降。例如,如果使用者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的后侧链绳,则三维帘布织物2从旋转驱动轴向杆30松开,并下降。但是,如果使用者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的前侧链绳,则三维帘布织物2由于缠绕在反向旋转的驱动轴向杆30上而上升。
如果在三维帘布织物2完全下降的状态中继续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的后侧链绳,则由于与驱动轴向杆30连接的遮挡布12和底部网状布10移动到后侧,同时与驱动轴向杆30连接的连接带14移动到前侧,因而连接带14将所有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提升起来,如图12的侧视截面图所示。因此,由于被遮挡布12遮挡的底部网状布10暴露出来,从而在三维帘布织物2上形成泛光部分。
同样地,如果在三维帘布织物2上形成泛光部分的状态中稍微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的前侧链绳,则由于与驱动轴向杆30连接的遮挡布12和底部网状布10移动到上侧,同时与驱动轴向杆30连接的连接带14移动到下侧,如图13所示,因而连接带14释放所有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从而使遮挡布12遮挡底部。因此,底部网状布10的泛光部分被遮挡布12遮挡,并转变为遮挡部分。
具有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2的窗户遮蔽装置A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并且,当在形成泛光部分的过程中装配有与底部网状布10稀疏地分离的连接带14时,具有良好的泛光效果。而且,由于连接带14与遮挡布牢固连接并固定,即便使用者猛烈拉动遮挡布12或连接带14,也几乎也不会出现变形,因而本发明能够实现较强的耐用性。
图24为窗户遮蔽装置的透视图,该窗户遮蔽装置具有从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图11的三维帘布织物2变形的三维帘布织物2a。
与根据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2的遮挡布12相比,构成窗户遮蔽装置A的图24的三维帘布织物2a具有数倍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更具体地说,遮挡布12的上部宽度和下部宽度比驱动轴向杆30的直径宽得多。
因此,即便通过连接带14而充分提升打开遮挡布12,图24的三维帘布织物2a也能够具有将窗帘打开约一半的效果,从而通过使遮挡布12形成侧U形弯曲形状(side U-shaped curve)而提供装饰美观性。
接下来,将参考图14至图23描述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具有前连接带和后连接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
图14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用于窗户遮蔽装置的三维帘布织物的透视图。图15为表示图14中三维帘布织物的中间部分的展开透视图。图16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侧视截面图。图17为涉及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的主要部分的一次重复纺织的图示。图18为在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的以三线型(in triple type)纺织的三维帘布织物通过前后纬纱剪切(weft shearing)和切割经纱切割之前的纺织透视图。
根据本发明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200通过采用纤维纱线以三线型整体地纺织前带114和后带而完成。所述前带114、后带左右设置在每个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前侧和后侧上,并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中间遮挡布112水平延伸并上下排列分布。
如图14和图15所示,中间遮挡布112和后带110利用位于中间遮挡布112上侧边缘的后侧的连接部116通过整体纺织而连接。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利用位于中间遮挡布112下侧边缘的前侧的连接部118通过整体纺织而连接。
本发明的三维帘布织物200通过剑杆织机纺织而成。而且,理想的是,将作为经纱的LM纱线与各种类型的纬纱(如LM纱线、ATY、聚酯短纤维纱线以及用于切割的复合纤维纱线)一起使用,以形成中间遮挡布112、前带114和后带110。
用于供应由LM纱线制成的经纱的经纱供应部分可以设置为单轴型(onebeam type)、双轴型(two-beam)或轴架型(beam and creel type)。
在纬纱中,理想的是,单独或结合地使用LM纱线作为用于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的纬纱。而且,更好的是,使用ATY作为用于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以及后带110的纬纱,并且当与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的纬纱混合时,将聚酯短纤维纱线与LM纱线一起使用。在纬纱中,理想的是,使用复合纤维纱线作为切割纱线140和142,用切割一些经纱,以形成三维型的帘布。作为另一变化形式,应该理解的是,前带114和后带110可以使用透明的LM纱线,而不使用上述不透明的ATY。
理想的是,单独或结合地用于本发明的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的LM纱线的厚度为100至200丹尼尔。而且,如果用于前带114和后带110的纬纱使用透明的LM纱线,而不使用不透明的ATY,则对应的纬纱优选地具有50至100丹尼尔的厚度。如果前带114和后带110的所有的经纱和纬纱使用LM纱线,则前带114和后带110可以用作泛光部分以及连接带。然而,在该情况中,与ATY相比,拉伸强度稍弱。
在完成三维帘布织物的纺织后,当对经纱和纬纱与LM纱线纺织在一起的三维帘布织物200的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进行热处理时,LM纱线的外套部分结合在一起。因此,横向纺织的经纱和纬纱不会滑动。而且不需要进行施加化学涂层溶液以将网状布的经纱和纬纱结合在一起的特殊化学处理,而该化学处理在现有技术中是需要进行的。
理想的是,用于本发明的中间遮挡布112以及前带114和后带110的每根纬纱使用厚度为230至430丹尼尔的ATY。作为中间遮挡布112以及前带114和后带110的纬纱的ATY与LM纱线的经纱稠密地纺织在一起,从而分别形成三维帘布织物200的遮挡部分和带部分。
而且,理想的是,将聚酯短纤维纱线或ATY与用于后连接部116和前连接部118的纬纱的LM纱线混合在一起,所述后连接部116用于使中间遮挡布112的上侧边缘连接于后带110,所述前连接部118用于使中间遮挡布112的下侧边缘连接于前带114。作为具体的例子,更好的是,主要使用聚酯短纤维纱线或ATY作为用于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的中间部分的纬纱,并且使用LM纱线作为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的外侧的纬纱,切割纱线140和142设置在该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的外侧。这是因为,在由LM纱线熔化后,当前切割纱线140和后切割纱线142切割中间遮挡布的一些经纱以形成三维帘布时,切割后的纱线的两侧可以通过结合工序(bonding process)而得以固定。
由于当以三线型(in triple type)整体纺织时,前连接带114和后连接带110形成为左右相互间隔有特定的间距,因此仅剪切存在于前侧和后侧上没有形成前连接带114和后连接带110的特定部分(即没有与经纱整体纺织的部分)上的目标纬纱154和150,如图18所示。在完成纺织工序后,这些纬纱154和150通过剪切而清除掉。
前带114和后带110沿前后方向并列地形成。理想的是,所述带的宽度设置为1至3厘米,因而所述带能够牢固地连接中间遮挡布12。另外,理想的是,在前带114之间和后带110之间形成比前带114和后带110的宽度更宽的间距,例如,该间距为10至20厘米。如果前带114和后带110的宽度设置为比理想范围更宽,或前带114之间和后带110之间的间距设置为比理想范围更窄,则当中间遮挡布112打开时,很难形成泛光部分。而且,如果前带114和后带110的宽度比理想范围更窄,或前带114之间和后带110之间的间距比理想范围更宽,则中间遮挡布112的连接和固定不稳固,或者中间遮挡布112会出现褶皱。
此外,在本发明中,由于仅当前网状布和后网状布以及中间遮挡布连接在一起时,通过三线纺织方式(triple weaving type)来整体纺织平三维帘(curtain),因此不需要进行清除外部暴露的纤维纱线(经纱)的特殊剪切工序。例如,一般来说,当帘布整体纺织并折叠为三层时(in three),帘布应以包括应该剪切掉的部分区域的四重或五层纺织的方式(fourfold orfive-layered type)进行纺织。
然而,即便仅通过三线纺织方式,本发明能够使用切割纱线140和142作为纬纱,该切割纱线140和142用于切割一些经纱,以将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三维型三维帘布织物200展开。但是,在本发明中,形成在相邻的前带114之间以及相邻的后带110之间的纬纱154和150(参见图18)应该在纺织前带114和后带110时通过剪切而清除掉。
理想的是,使用厚度为300至2000丹尼尔的复合纱线作为用于切割一些经纱的切割纱线140和142。而且,800至1000丹尼尔的厚度更为理想。如果切割纱线140和142的厚度为300丹尼尔或更小,则由于纱线太过薄弱,切割纱线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而且,如果切割纱线140和142的厚度超过2000丹尼尔,则切割的经纱的暴露长度会变长,该长度与切割纱线的周长(girth)差不多,从而产生不整齐的外观。
如图18所示,在形成在相邻前带14之间的非必要纬纱154通过剪切而清除,并且翻转到后侧,以通过剪切而清除形成在后带110之间的非必要纬纱150后,如果拉动位于前侧和后侧的切割经纱的切割纱线140和142,以切割一些经纱,则完成如图14和图15所示以三线型纺织的三维帘布织物200。
在具有上述前带114和后带110的三维帘布织物200中,如果稍微向上拉动前带114,则所有遮挡布112的与前带114整体纺织的下侧边缘的前连接部118被提升起来,如图14所示,从而形成前后穿透三维帘布织物200的泛光部分。而且,如果向上提升的连接带14下降,则所有遮挡布112的下侧边缘的前连接部118也下降,从而通过遮挡布112形成遮挡部分,如图15所示。
图17中所示的涉及三维帘布织物200的主要部分的一次重复纺织的图示为三线型纺织(triple-woven type),与图19和图20中纺织方法的透视图中所示类似。
在图17、图18和图19中,pi(i为自然数)是指经纱,tj(j为自然数)是指纬纱,而图17的表中所示的‘X’标记的含义是经纱位于纬纱上面,而图17的表中所示的非X标记的含义是经纱位于纬纱下面。
区域S1对应于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以及后带110独立纺织在三维帘布织物200上的部分,区域S2对应于中间遮挡布112与前带114和后带110结合并连接的部分。而且,应该理解的是,对应的部分在每个区域通过数十次或几十次或更多次连续地重复图17的一次重复纺织方法纺织而成,而且在不存在前带114和后带110的某些部分没有供应经纱。
在区域S 1至S4的经纱pi(i=1-8)中,经纱{p1,p3}主要用于形成后带110,经纱{p2,p5}{p4,p7}主要用于形成中间遮挡布112,经纱{p6,p8}主要用于前带114。在一次重复纺织图示中,经纱之间的左右宽度超过1毫米,而且应该理解的是,一次重复纺织图示表示形成前带114和后带110的部分。
此外,应该了解的是,在区域S 1和S2中,用于形成中间遮挡布112、前带114和后带110的每根纬纱通过剑杆织机的剑杆横向地且连续地织入。
在本发明中,当以三线型纺织三维帘布织物200时,并且同时在纺织工序完成后,完全不需要进行剪切一些经纱的剪切处理。但是,在不形成前带114和后带110的部分需要进行纬纱剪切。
现在,参考图16至图19对本发明的三维帘布织物200的纺织方法进行更详细地描述。应该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如下优选实施方式中,通过使用由与遮挡布相同的纬纱制成的ATY来描述前带114和后带110,而且在图17中,虚线表示经纱和纬纱连接并上下纺织的部分。
在图19的区域S1中,用于后带110的经纱{p1,p3}还用“■”表示,用于中间遮挡布112的经纱{p2,p5}{p4,p7}用“●”表示,用于前带114的经纱{p6,p8}用“★”表示。这里,符号“{}”表示在纺织遮挡布或前带和后带中涉及的成对经纱。
图17的区域S1是指后带110、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以三线型纺织的区域。区域S2是指后连接部116和前连接部118以双线型(double type)纺织的区域。此时,应该了解的是,区域S2中的前连接部118对应于正在纺织的中间遮挡布112的下侧边缘部分,而区域S2中的后连接部116对应于将在下次纺织的中间遮挡布112的上侧边缘部分。
当纺织区域S1时,利用由经纱供应部分所供应的LM纱线制成的经纱{p1,p3}和由纬纱供应部分的剑杆所供应的ATY制成的纬纱t11和t12,通过将经纱和纬纱横向纺织,从而纺织一些(两股)后带110。
在横向纺织后带110的一些经纱和纬纱后,利用由经纱供应部分所供应的LM纱线制成的经纱{p2,p5}{p4,p7}和由纬纱供应部分的剑杆所供应的ATY制成的纬纱t21和t22,通过将经纱和纬纱横向纺织,从而纺织一些(两股)中间遮挡布112。
在横向纺织中间遮挡布112的一些经纱和纬纱后,利用由经纱供应部分所供应的LM纱线制成的经纱{p6,p8}和由纬纱供应部分的剑杆所供应的ATY制成的纬纱t31和t32,通过将经纱和纬纱横向纺织,从而纺织一些(两股)前带114。
如上所示,纺织一些后带110、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的工序重复进行很多次,从而完成区域S1的后带110、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如图19所示。并且在该纺织过程中,纬纱以如上顺序连续地织入,并通过如图17的图示所示的经纱开口运动而上下纺织经纱。
在如图19所示以三线型整体纺织区域S1中的后带110、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后,进行织入作为纬纱的前切割纱线140的经纱和纬纱纺织工序。然后,对区域S2中的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进行双线纺织工序(double-weaving process)。
也就是说,在区域S2中当前中间遮挡布112的下侧边缘上形成前连接部118之前,如图20所示,首先织入作为纬纱的前切割纱线140。而且,在织入作为纬纱的前切割纱线140之前,经纱p2和p4通过经纱开口运动而纺织在纬纱上面,并且其余经纱p1、p3和p5至p7纺织在纬纱下面,所述经纱p2和p4为经纱p1至p8中用于中间遮挡布112经纱的经纱对{p2,p5}{p4,p7}的第一元件。
虽然理想的是,将前切割纱线140的纬纱织入位置(weft-injectionposition)设置在当前中间遮挡布112的下侧边缘上形成前连接部118之前所形成的点上,但如果仅将前切割纱线140的纬纱织入位置设置在前连接部118的附近,这也是理想的。例如,所述位置可以位于前连接部118中,或者位于临近前连接部118的前带114上。
由于经纱p2和p4用于中间遮挡布112,并且暴露于前切割纱线140的前侧,或者成为热结合在一起的后连接部116的一些经纱,因而如果在完成帘布的纺织后,将前切割纱线140向前侧拉动并拆下,由于经纱p2和p4被切割,因而中间遮挡布112和后连接部116彼此分离。即便经纱p2和p4被切割掉,中间遮挡布112的经纱对{p2,p5}和{p4,p7}的第二元件的经纱p5和p7以及前带114的经纱{p6,p8}仍然存在在前连接带118中。因此,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连接在一起。
在经纱和纬纱与前切割纱线140纺织后,区域S2的用于将新的中间遮挡布112与先前纺织的后带110相连接的一些(两股)后连接部116纺织在新织成的中间遮挡布112的上侧边缘上。
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以如图20所示的双线型(double type)纺织,所述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用于连接中间遮挡布112的上侧边缘和下侧边缘。
参考图20,在区域S2的后连接部116中,两对经纱{p2,p5}和{p4,p7}中用于形成先前中间遮挡布112的第一元件p2和p4与用于形成先前纺织的后带110的经纱{p1,p3}一起使用,并且随后使用纬纱t31和t32,该纬纱t31和t32与由纬纱供应部分的剑杆所供应的LM纱线或LM纱线/聚酯短纤维纱线混合,从而横向纺织经纱和纬纱,并因此纺织一些(两股)后连接部116。
在横向纺织后连接部116的一些经纱和纬纱后,通过顺序使用由经纱供应部分所供应的LM纱线制成的经纱p5、p7和{p6,p8},以及与由纬纱供应部分的剑杆所供应的LM纱线或LM纱线/聚酯短纤维纱线混合的纬纱t41和t42,利用经纱和纬纱的横向纺织方法,从而纺织一些(两股)前连接部118。
更具体地,参考图20,在区域S2的前连接部118中,两对经纱{p2,p5}和{p4,p7}中用于形成中间遮挡布112的第二元件p5和p7与用于形成先前纺织的前带114的经纱{p6,p8}一起使用,并且使用纬纱t41和t42,该纬纱t41和t42与由纬纱供应部分的剑杆所供应的LM纱线或LM纱线/聚酯短纤维纱线混合,从而顺序地进行经纱和纬纱的横向纺织工序,并因此纺织一些(两股)前连接部116。
如上所示,由于纺织一些后连接部116和前连接部118的工序重复进行很多次,从而完成区域S2的后连接部116和前连接部118,如图20所示。并且在该纺织过程中,如图17的纺织图示所示,纬纱以如上顺序连续地织入区域S2中,并通过图17的纺织图示的区域S2中所示的经纱开口运动而上下纺织经纱。
恰在后连接部116和前连接部118以双线型(double type)整体纺织在区域S2中后,如图20所示,立即进行织入作为纬纱的后切割纱线142的经纱和纬纱纺织工序。
也就是说,在重复进行的在新的区域S1中形成后带110、中间遮挡布112和前带114之前,首先织入后切割纱线142,如图20所示。而且,在织入作为纬纱的后切割纱线142之前,经纱p1至p8中用于中间遮挡布112的经纱的经纱对{p2,p5}和{p4,p7}的第二元件p5和p7通过经纱开口运动而纺织在纬纱下面,并且,其余经纱p1至p4、p6和p8纺织在纬纱上面。
虽然理想的是,将后切割纱线142的纬纱织入位置(weft-injectionposition)设置在恰在以双线型(double type)整体纺织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之后所形成的点上,但如果仅将后切割纱线142的纬纱织入位置设置在后连接部116的附近,这也是理想的。例如,所述位置可以位于后连接部116中,或者位于临近后连接部116的后带110上。
由于经纱p5和p7用于中间遮挡布112,并且暴露于后切割纱线142的后侧,或者成为热结合在一起的前连接部118的一些经纱,因而如果在完成帘布的纺织后,将后切割纱线142向后侧拉动并拆下,则由于经纱p5和p7被切割,因而中间遮挡布112和前连接部118彼此分离。即便经纱p5和p7被切割掉,中间遮挡布112的经纱对{p2,p5}和{p4,p7}的第一元件p2和p4以及后带110的经纱{p1,p3}仍然存在于后连接带116中。因此,中间遮挡布112和后带110实际上连接在一起。
通过重复区域S1和S2的上述纺织工序,然后进行热处理以将经纱和纬纱的LM纱线结合,而不需要使用任何化学溶液,从而整体纺织所述三维帘布织物200,来获得如图18中所示的纺织帘布织物。
在经过热处理后,三维帘布织物200具有如下优点。例如,如果前带110和后带114由LM纱线纺织而成,则经纱和纬纱通过熔化过程而结合在一起,从而经纱和纬纱不会滑动。而且,通过由熔化过程热结合经纱和纬纱的外套部分,经纱和纬纱中包括有多根LM纱线的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能够更为牢固地固定。
在上述热处理后,形成在前带114之间以及后带110之间的不必要地位于三维帘布织物200的前侧上的纬纱被剪切掉,而且接着,如果通过拉动位于前侧和后侧上的各个切割纱线140和142而将中间遮挡布的一些经纱p2、p4、p5和p7分别剪切掉,则如图18所示的纺织为平面型的织物变成具有如图14和图15所示的立体形状的三维帘布织物200。
图21为用于安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200的窗户遮蔽装置的透视图。图22和图23为用于描述三维帘布织物200的操作状态的侧视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方式以三线型(triple type)纺织的三维帘布织物200连接并固定于驱动轴向杆30的水平开口连接槽32,该驱动轴向杆30在如图21所示的窗户遮蔽装置A的框架(frame)20的两个支架24(brackets)之间轴向转动。帘布织物200的后带110和中间遮挡布112朝向水平开口连接槽32的后侧插入并固定,而前带114朝向水平开口连接槽32的前侧插入并固定,以与水平开口连接槽32连接并固定。然后,提升控制链绳36(liftcontrolling string)与连接于驱动轴向杆30的一侧端部的链轮34配合,以在使用者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时用于使帘布织物200上升和下降。例如,如果使用者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的后侧链绳,则三维帘布织物200从旋转驱动轴向杆30松开,并下降。但是,如果使用者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的前侧链绳,则三维帘布织物200由于缠绕在反向旋转的驱动轴向杆30上而上升。
如果在三维帘布织物200完全下降的状态中继续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的后侧链绳,则由于与驱动轴向杆30连接的后带110移动到后侧,同时与驱动轴向杆30连接的前带114移动到前侧,因而前带114将位于所有中间遮挡布112的下侧边缘上的前连接部118提升起来,如图22的侧视截面图所示。因此,所有的遮挡布112处于水平状态,从而形成在三维帘布织物200上前后打开的泛光部分。
此外,如果在三维帘布织物200上形成泛光部分的状态下稍微拉动提升控制链绳36的前侧链绳,则由于与驱动轴向杆30连接的中间遮挡布112和后带110移动到上侧,同时与驱动轴向杆30连接的前带114移动到后侧,如图22所示,因而前带114释放形成在所有中间遮挡布112的下侧边缘上的前连接部118,从而使中间遮挡布112下降并遮挡。因此,前后打开的泛光部分被中间遮挡布112遮挡,并转变为遮挡部分。
具有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三维帘布织物200的窗户遮蔽装置A1仅具有前带114和后带110,该前带114和后带110在形成泛光部分的过程中能够稀疏地分开,从而具有良好的通风性和泛光效果。而且,由于前带114和后带110与中间遮挡布112牢固连接并固定,即便使用者猛烈拉动遮挡布112或前带114和后带110,几乎也不会出现变形,因而本发明能够实现较强的耐用性。
虽然为了描述的目的而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脱离附属的权利要求所公开的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各种修改、添加和替换都是可能的。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可以用作以三线型(triple type)整体纺织的三维帘布,具有方便的泛光效果、通风效果和遮蔽效果,并具有较强的连接结构。

Claims (12)

1.帘布织物,该帘布织物包括整体三线型纺织的三维帘布(2),在该三维帘布(2)上,多个遮挡布(12)上下设置在底部网状布(10)上,并且以预定间距间隔的连接带(14)左右排列在所述遮挡布(12)上,其中,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上连接部(16),该上连接部(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底部网状布(10)和所述遮挡布(12),同时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下连接部(18),该下连接部(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遮挡布(12)和所述连接带(14),而且
在分离并打开所述遮挡布(12)的所述下侧边缘之前,在所述底部网状布(10)和后侧的所述上连接部(16)之间的附近形成有切割纱线(40),该切割纱线(40)用于切割连接所述遮挡布(12)的所述下连接部(18)和所述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而且应该被剪切掉的纬纱位于相邻的所述连接带(1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位于一侧的带的帘布织物,其中,所述上连接部(16)使用包括LM纱线的纬纱和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一对公共经纱以及仅用于网状布的由LM纱线制成的专用经纱通过整体纺织方法而将所述遮挡布(12)的所述上侧边缘连接于所述底部网状布(10);而且,所述下连接部(18)使用包括LM纱线的纬纱和用于网状布和遮挡布的另一对公共经纱以及仅用于所述连接带的专用经纱通过整体纺织方法而将所述连接带(14)连接于所述遮挡布(12)的所述下侧边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位于一侧的带的帘布织物,其中,所述底部网状布(10)、所述遮挡布(12)以及所述连接带(14)的经纱为LM纱线,所述底部网状布(10)的纬纱为LM纱线,所述遮挡布(12)和所述连接带(14)的纬纱为ATY,后侧的所述上连接部(16)的纬纱为LM纱线和ATY,前侧的所述下连接部(18)的纬纱为LM纱线和聚酯短纤维纱线。
4.三维帘布织物的制造方法,用于形成整体三线型纺织的平面的帘布织物,在该平面的帘布织物上,包括遮挡纬纱和LM纱线的经纱的多个遮挡布(12)垂直地设置在底部网状布(10)上,该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为LM纱线,而且连接带(14)水平地排列在所述遮挡布(12)上,所述连接带(14)由LM纱线的经纱和带的纬纱制成,并间隔有预定的间距,其中,在将切割纱线(40)以纬纱形式织入后,所述切割纱线(40)位于上连接部(16)的最后纬纱和所述底部网状布(10)的第一纬纱之间,该切割纬纱(40)用于切割连接所述遮挡布(12)的下连接部(18)和所述底部网状布(10)的经纱,而且,所述上连接部(16)形成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所述上连接部(16)用于以包括LM纱线作为纬纱的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底部网状布(10)和所述遮挡布(12),同时所述下连接部(18)形成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所述下连接部(18)用于以包括LM纱线作为纬纱的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遮挡布(12)和所述连接带(14),从而获得所述平面的帘布织物,而且
在对获得的所述帘布织物进行热处理后,存在于所述连接带(14)之间的纬纱被剪切掉并翻转到后侧,然后拉动所述切割纱线(40),以使所述遮挡布(12)的所述下连接部(18)从所述底部网状布(10)分离并打开,从而获得最终的三维帘布。
5.帘布织物,该帘布织物用于以整体三线型纺织的方式形成三维帘布(2),在该三维帘布(2)上,多个遮挡布(12)垂直地设置在底部网状布(10)上,并且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隔的连接带(14)排列在所述遮挡布(12)上,其中,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上连接部(16),该上连接部(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底部网状布(10)和所述遮挡布(12),同时在所述遮挡布(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下连接部(18),该下连接部(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遮挡布(12)和所述连接带(14),而且所述底部网状布(10)、所述遮挡布(12)、所述连接带(14)、所述上连接部(16)以及所述下连接部(18)的各个经纱为LM纱线,所述上连接部(16)和所述下连接部(18)的纬纱混合有LM纱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三维帘布织物,其中,所述连接带(14)的纬纱为ATY或者LM纱线。
7.帘布织物,该帘布织物用于以整体三线型纺织的方式形成三维帘布(200),在该三维帘布(200)上,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隔的前带(114)和后带(110)排列在上下设置的多个中间遮挡布(112)的前侧和后侧上,其中,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后连接部(116),该后连接部(1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后带(110)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同时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前连接部(118),该前连接部(1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和所述前带(114),而且
在纺织后连接在一起的所述前连接部(118)和后连接部(116)分离之前,在所述前连接部(118)附近以纬纱形式设置并纺织前切割纱线(140),该前切割纱线(140)用于切割在前向方向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带(110)的遮挡经纱,而且在所述后连接部(116)附近以纬纱形式设置并纺织后切割纱线(142),该后切割纱线(142)用于切割在后向方向连接所述前带(114)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所述后连接部(116)的遮挡经纱,而且应该被剪切掉的各个纬纱(150,154)位于相邻的所述前带(114)之间和相邻的所述后带(110)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三维帘布织物,其中,通过将用于所述中间遮挡布的两对经纱中的两股经纱和用于所述后带的一对经纱与包括LM纱线的纬纱整体纺织而形成所述后连接部(116);而且,通过将用于所述中间遮挡布的两对经纱中的其余两股经纱和用于所述前带的一对经纱与包括LM纱线的纬纱整体纺织而形成所述前连接部(118)。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三维帘布织物,其中,所述中间遮挡布(112)、所述前带(114)和所述后带(110)的经纱为LM纱线,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纬纱为ATY,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连接部(116)的纬纱混合有LM纱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三维帘布织物,其中,所述前带(114)和所述后带(110)的纬纱为ATY或LM纱线。
11.三维帘布织物的制造方法,用于形成整体三线型纺织的平面的帘布织物,在该平面的帘布织物上,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隔的前带(114)和后带(110)排列在上下设置的多个中间遮挡布(112)的前侧和后侧上,其中,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后连接部(116),该后连接部(1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后带(110)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同时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前连接部(118),该前连接部(1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和所述前带(114),而且,在所述前连接部(118)附近以纬纱形式设置并纺织前切割纱线(140),该前切割纱线(140)用于切割在前向方向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带(110)的遮挡经纱,而且在所述后连接部(116)附近以纬纱形式设置并纺织后切割纱线(142),该后切割纱线(142)用于切割在后向方向连接所述前带(114)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所述后连接部(116)的遮挡经纱,从而获得所述平面的帘布织物,而且在对获得的所述帘布织物进行热处理后,存在于所述前带(114)之间和所述后带(110)之间的纬纱(150,154)被剪切掉,并且拉动所述前切割纱线(140)和后切割纱线(142),以切割所述遮挡布的一些经纱,从而最终获得三维帘布织物(200)。
12.帘布织物,该帘布织物用于以整体三线型纺织的方式形成三维帘布(200),在该三维帘布(200)上,水平方向上以预定间距间隔的前带(114)和后带(110)排列在上下设置的多个中间遮挡布(112)的前侧和后侧上,其中,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上侧边缘上形成有后连接部(116),该后连接部(116)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后带(110)和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同时在所述中间遮挡布(112)的每个下侧边缘上形成有前连接部(118),该前连接部(118)用于以经纱和纬纱整体纺织的方式连接所述中间遮挡布(112)和所述前带(114),而且所述中间遮挡布(112)、所述前带(114)、所述后带(110)、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连接部(116)的经纱为LM纱线,所述前连接部(118)和所述后连接部(116)的纬纱为LM纱线或包括LM纱线的混合纱线。
CN2010102905378A 2009-11-23 2010-09-20 具有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020681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113493 2009-11-23
KR1020090113492A KR100988591B1 (ko) 2009-11-23 2009-11-23 일측면 띠를 갖는 입체커튼지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090113493A KR100988592B1 (ko) 2009-11-23 2009-11-23 전후면 띠를 갖는 입체커튼지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09-0113492 2009-11-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8191A true CN102068191A (zh) 2011-05-25

Family

ID=4373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05378A Pending CN102068191A (zh) 2009-11-23 2010-09-20 具有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10120661A1 (zh)
EP (1) EP2325357A2 (zh)
CN (1) CN102068191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8754A (zh) * 2012-01-20 2014-07-30 车沂哲 三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04320A (zh) * 2012-03-22 2014-12-10 埃尔塞乐公司 用于制备组合结构的一件式预制件的方法
CN105386193A (zh) * 2015-10-15 2016-03-0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可翻转式多用途梭织面料结构
CN106795738A (zh) * 2014-09-10 2017-05-31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用于建筑开口的卷帘覆盖物以及相关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6761336A (zh) * 2013-03-15 2017-05-31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用于建筑开口的卷起覆盖件及相关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9750405A (zh) * 2017-11-06 2019-05-14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用于建筑特征的多层织物和覆盖物和制造方法
CN110117862A (zh) * 2019-05-16 2019-08-13 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装饰物件的仿茅草屋顶夏布及其制作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85901B1 (ko) * 2008-11-18 2017-11-15 헌터더글라스인코포레이티드 슬래트형 롤러 블라인드
KR101402863B1 (ko) * 2013-06-17 2014-06-02 (주)대경트리플 이중 로만쉐이드 커튼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중 로만쉐이드
KR101402857B1 (ko) * 2013-06-17 2014-06-02 (주)대경트리플 이중 로만쉐이드 커튼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중 로만쉐이드
EP3369886A1 (en) * 2016-10-28 2018-09-05 Hunter Douglas Inc. Covering for architectural features having cellular flexible slats attaced to elongate tapes
MX2019004816A (es) 2016-10-28 2019-07-01 Hunter Douglas Cubierta para elementos arquitectonicos, sistemas relacionados y metodos de fabricacion.
US11243337B2 (en) 2018-05-02 2022-02-08 Hunter Douglas Inc. Sheer material for use in architectural coverings
US20230228146A1 (en) * 2019-05-03 2023-07-20 Olayinka Adewunmi Adebiyi Major blind
GB2614219A (en) * 2021-07-23 2023-07-05 Moorbrook Textiles Ltd Textil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textile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2383Y (zh) * 2004-12-08 2006-04-19 蔡秀英 百叶窗梯格带饰面织花结构
KR100876183B1 (ko) * 2008-06-04 2008-12-31 김옥자 커튼지원단 및 그의 창문차단장치
CN101384790A (zh) * 2006-11-24 2009-03-11 车沂哲 通过编织结成的百叶窗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87951A (en) * 1995-12-15 1998-08-04 Kabushiki Kaisha Nichibei Roman shade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72383Y (zh) * 2004-12-08 2006-04-19 蔡秀英 百叶窗梯格带饰面织花结构
CN101384790A (zh) * 2006-11-24 2009-03-11 车沂哲 通过编织结成的百叶窗
KR100876183B1 (ko) * 2008-06-04 2008-12-31 김옥자 커튼지원단 및 그의 창문차단장치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58754A (zh) * 2012-01-20 2014-07-30 车沂哲 三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3958754B (zh) * 2012-01-20 2016-01-20 车沂哲 三维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104204320A (zh) * 2012-03-22 2014-12-10 埃尔塞乐公司 用于制备组合结构的一件式预制件的方法
CN106761336A (zh) * 2013-03-15 2017-05-31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用于建筑开口的卷起覆盖件及相关方法、系统和装置
TWI665377B (zh) * 2013-03-15 2019-07-11 漢特道格拉斯股份有限公司 用於建築開口之捲疊覆蓋件
CN106795738A (zh) * 2014-09-10 2017-05-31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用于建筑开口的卷帘覆盖物以及相关方法、系统和装置
CN105386193A (zh) * 2015-10-15 2016-03-09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可翻转式多用途梭织面料结构
CN109750405A (zh) * 2017-11-06 2019-05-14 亨特道格拉斯公司 用于建筑特征的多层织物和覆盖物和制造方法
US11821260B2 (en) 2017-11-06 2023-11-21 Hunter Douglas Inc. Multi-layer fabric and coverings for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e
CN110117862A (zh) * 2019-05-16 2019-08-13 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装饰物件的仿茅草屋顶夏布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325357A2 (en) 2011-05-25
US20110120661A1 (en) 2011-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8191A (zh) 具有带的整体纺织型三维帘布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US7694696B2 (en) 3D fabric and preparing thereof
CN101798721B (zh) 3d织物及其制造
KR100815577B1 (ko)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0857260B1 (ko) 제직으로 일체된 버티컬 블라인드 및 그 제조 방법
US20120085504A1 (en) Blind of united blind by weaving
KR100988591B1 (ko) 일측면 띠를 갖는 입체커튼지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AU2009245034B2 (en) Vertical blind which is integrated by weaving, and a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KR101202484B1 (ko) 제직과 커팅으로 만들어지는 블라인드지의 제조 방법 및 그 제조 방법에 의해 제조된 블라인드지
KR102632760B1 (ko) 건축물 특징부를 위한 다층 직물 및 덮개 그리고 제조 방법
KR100988592B1 (ko) 전후면 띠를 갖는 입체커튼지 원단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052194B1 (ko) 연결 띠를 갖는 입체커튼지
KR101146707B1 (ko) 허니콤 구조를 갖는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00118351A (ko)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101577665B1 (ko) 일체제직형 버티컬 블라인드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40134511A (ko) 개폐종방실로 작동 가능한 3중직 암막 차양지를 갖는 롤블라인드
KR101411404B1 (ko) 공기층을 갖는 입체형 롤블라인드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KR100939277B1 (ko) 접힘형 블라인드
US20090139667A1 (en) Blind With Pockets
JPH0418108A (ja) プリーツスクリーン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00124125A (ko) 3층구조를 가지는 3차원 입체형상 직물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30106243A (ko) 커튼의 차광부에 지지대가 삽입되는 공간부가 형성된 커튼 제직방법 및 그 직물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