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5159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5159A
CN102065159A CN2010105410625A CN201010541062A CN102065159A CN 102065159 A CN102065159 A CN 102065159A CN 2010105410625 A CN2010105410625 A CN 2010105410625A CN 201010541062 A CN201010541062 A CN 201010541062A CN 102065159 A CN102065159 A CN 1020651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rnal card
container cavity
portable terminal
terminal accord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410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铉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G Electronics Inc
Original Assignee
LG Electronic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G Electronics Inc filed Critical LG Electronics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651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51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4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with contacts abutting directly the printed circuit; Button contacts therefore provided on the printed circuit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21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for reading/sensing record carriers having surface conta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52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connectors capable of contacting cards of different formats, e.g. memory stick and SD card readers sharing at least one connector contact and the associated signal line, e.g. both using the same signal line for input or output of data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7/00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 G06K7/001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 G06K7/0056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 G06K7/0073Methods or arrangements for sensing record carriers, e.g. for reading patterns by galvanic contacts, e.g. card connectors for ISO-7816 compliant smart cards or memory cards, e.g. SD card readers housing of the card connector having multiple insertion slots, the respective slots suited for the same or different card form fac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01R27/02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for simultaneous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其具有电路板;以及卡槽,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容纳多张外部卡,使得所述多张外部卡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容纳腔,其被构成为容纳第一外部卡;第二容纳腔,其被构成为层叠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上并容纳第二外部卡;以及抽出部,其根据滑动单元的滑动而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抽出所述第一外部卡,所述滑动单元能滑动地形成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路板上安装有卡槽以容纳(收纳或接收)外部卡的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是可以随身携带并具有诸如语音和视频电话通信、输入和输出信息、存储数据等的一个或更多个功能的设备。
随着这些功能变得多样化,移动终端可以支持更多复杂的功能,如捕捉图像或视频、再现音乐或视频文件、玩游戏、接收广播信号等等。通过全面地、共同地实现这些功能,移动终端可以实现为多媒体播放器或设备的形式。
为了执行该多媒体播放器或设备的各种功能,多媒体播放器需要硬件或软件方面的充分支持,为此正在进行并实施各种尝试。例如,提供让用户可以简单、方便地查找并选择一个或更多个功能的用户接口。
除了这些尝试,还可以考虑用于改进硬件的功能等的方案。这些改进包括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移动终端的结构上的改变和变型,对此可以考虑用于容纳外部卡的卡槽。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与常规输入方法不同的输入方法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在窄或小的区域中安装外部卡的机构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使得可以容易地插入和拔出多张外部卡的卡槽的移动终端。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的优点并依照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具体实施并且广义描述的,本发明在一方面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其具有电路板;以及卡槽,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容纳多张外部卡,使得所述多张外部卡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其中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容纳腔,其被构成为容纳第一外部卡;第二容纳腔,其被构成为层叠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上并容纳第二外部卡;以及抽出部,其根据滑动单元的滑动而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抽出所述第一外部卡,所述滑动单元可滑动地形成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所述卡槽可以包括底壳和盖体。所述底壳可以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包括所述第一容纳腔。所述盖体可以覆盖所述底壳并与所述底壳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所述底壳可以包括底部构件、中间构件和侧面构件。与所述第一外部卡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可以设置在所述底部构件上。所述中间构件可以与所述底部构件分离并且与所述底部构件一起限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容纳空间。与所述第二外部卡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可以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与面对所述底部构件的一侧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多个侧面构件以连接所述底部构件的角部和所述中间构件的角部,并从所述中间构件突出。
所述侧面构件可以包括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插入到的插入孔,并且所述底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可以包括从所述插入孔延伸的引导槽,以引导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插入。可以在所述引导槽的端部形成通孔,该通孔穿透所述底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第二连接端子的与所述外部卡电连接的部分进行弹性变形。
所述盖体可以包括周面部和连接腿部。所述周面部可以被形成为覆盖所述底壳,所述连接腿部可以从所述周面部的两个角部朝向所述电路板弯曲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所述连接腿部可以包括与从所述底壳突出的突起卡合的通孔,从而与所述底壳耦连。所述盖体可以包括底部。所述底部可以从所述周面部弯曲,以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中相对于所述外部卡的插入方向而形成至少一个底面。
所述抽出部可以包括引导部和滑动单元。所述引导部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并被形成为平行于所述第一外部卡的插入方向。所述滑动单元可以被形成为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部滑动,并且所述滑动单元的至少一部分可以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外部卡的插入方向交叉,以支承所述第一外部卡。所述滑动单元可以被形成为能够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外部卡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从所述第一容纳腔抽出所述第一外部卡。
所述滑动单元可以包括本体、支承部和突起。所述本体可以安装在所述引导部以使得其可以能够滑动地移动,并且被形成为平行于限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表面。所述支承部从所述本体的一端弯曲以支承所述第一外部卡。所述突起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突出,使得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卡合。
所述滑动单元可以包括止动部。该止动部可以从所述滑动单元的所述本体朝着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突出,并且具有被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自由端的端部。所述引导部可以包括止动部槽,该止动部槽用于引导所述止动部的滑动操作,并且所述止动部槽可以被形成为使得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外部卡的抽出方向所述止动部被所述止动部槽卡住。
所述盖体可以被形成为露出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所述第二外部卡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外部卡和所述第二外部卡分别可以被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并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可以对应于所述第一外部卡和所述第二外部卡的较长的角部。所述第一外部卡和所述第二外部卡分别可以为SIM卡。
在所述主体的壳体上可以形成有电池安装部。所述电池安装部可以从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凹入以允许将电池安装在其中,并且所述卡槽可以被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电池安装部的侧面。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电池安装部相邻的部位形成有通孔,以露出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至少一部分,并且所述抽出部可以包括滑动单元,该滑动单元被形成为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滑动以抽出所述第一外部卡。所述滑动单元可以被设置为平行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所述底面并被形成为沿着所述底面滑动。
所述抽出部可以包括被形成为沿着所述卡槽的一个角部滑动的滑动单元,并且所述滑动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以通过滑动而将所述第一外部卡压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所述滑动单元可以包括主体部和突起。所述主体部沿着所述卡槽的一个角部滑动并覆盖所述卡槽的外表面。所述突起可以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穿透所述卡槽的所述外表面而延伸到所述第一容纳腔,并支承所述第一外部卡。
从下文给出的详细描述中,本发明的进一步的应用范围将变得明显。但是,应当理解,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示例虽然示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由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这些详细说明将显见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改变和变型,所以这些详细说明和具体示例仅仅是作为示例而给出的。
附图说明
从下面的详细描述和附图中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本发明,附图仅作为示例而给出,因此并非限制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的第二本体的分解图;
图4A为图3中的卡槽的放大图;
图4B为图3中的卡槽的分解图;
图5A和图5B为图4B中的A部分和B部分的放大图;
图6A至图6C为示出了抽出安装在卡槽中的外部卡的操作的概念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分解图;
图8A为图7中的卡槽的放大图;
图8B为图7中的卡槽的分解图;以及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在下面的描述中,用于表示元件的后缀(如“模块”、“部分”或“单元”)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解释本发明,其本身并没有任何有意义的含义。
在整个说明书中,即使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也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等同物,并将省略与前一实施方式中重复的内容和解释。
除非在上下文中有明确的指示,否则在本说明书中单数形式的表述涵盖复数形式的表述。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100的主体110包括第一本体110和能够相对于第一本体110沿着至少一个方向滑动的第二本体12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并可以应用于各种其它类型的移动终端,诸如直板式移动终端、折叠式移动终端、旋摆式移动终端和旋转式移动终端等。
可以将第一本体110被设置为与第二本体120重叠的状态称为闭合结构,并且如图1所示,将第二本体120的至少一部分露出的状态称为打开结构。
在闭合结构中,移动终端主要工作在待机(或空闲)模式,在用户操作时可以解除该待机模式。在打开结构中移动终端主要工作在呼叫模式等,随着时间经过或在用户操作下可以将移动终端改变到待机模式。
构成第一终端本体110的外形的壳体(外壳、包壳、盖等)包括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各种电子组件可以安装在由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形成的空间内。可以在前壳体111和后壳体112之间附加地设置至少一个中间壳体。这些壳体可以通过对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型而形成,或由金属材料(如不锈钢(STS)、钛(Ti)等)制成。
在第一本体110上,具体地说,在前壳体111上,可以设置有显示单元113、音频输出单元114、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或者可以设置有第一操纵单元116。
显示单元113可以包括在视觉上表示信息的液晶显示器(LCD)模块、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模块、透明OLED模块等。
显示单元113还可以包括触摸传感器以允许用户进行触摸输入。显示器113可以被构成为产生用户在触摸输入时可以感觉到的触摸效应。该功能可以通过利用与显示单元113协同工作的触觉模块来实现。触觉模块可以产生触觉效应,代表性地,产生振动效应。可以根据移动终端的构成以及显示单元113的构成而不同地设置这种触觉模块。
音频输出单元114可以实现为接收器或扬声器。
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可以为摄像机模块等,用于使得可以捕捉用户的图像或视频等。
第一操纵单元116可以接收命令输入以控制移动终端100的操作。可以将第一操纵单元116形成为与显示单元113一起的触摸屏。
类似于第一本体110,前壳体121和后壳体122可以形成第二本体120的壳体。
可以将第二操纵单元123设置在第二本体上,更具体地,设置在前壳体121的正面。
可以在前壳体121和后壳体122的至少一个上设置第三操纵单元124、第一音频输入单元125和接口126。
可以将第一至第三操纵单元116、123和124称为操纵部,可以按用户能够进行触摸输入的任何触觉方式来操纵这些操纵部。
例如,可以将操纵部实现为可以接收由用户以按压或触摸方式输入的信息或命令的圆顶开关(dome switch)或触摸板,或者可以按使用转动键的滚轮、推杆或操纵杆的方式来实现。
关于各个功能,第一操纵单元116可以用于输入命令(如开始、结束或滚动等),第二操纵单元123可以用于输入数字、字符或符号等。此外,第三操纵单元124可以起到用于激活特定功能的热键的作用,如激活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
第一音频输入单元125可以被构成为麦克风,以接收用户的语音以及其它声音等。
接口126可以连接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设备,以允许在它们之间的数据交换等。例如,接口126可以是用于耳机的有线/无线接入端子、短程通信端口(如IrDA端口、BLUETOOTH端口以及无线LAN端口等)和用于向移动终端供电的电源端子中的至少一种。
接口126可以是用于容纳外部卡(如订户识别模块(SIM)、用户识别模块(UIM)或用于存储信息的存储卡等)的卡槽。
电源单元127形成在后壳体122的一侧,以便为移动终端100的至少一个元件供电。供电单元127例如可以包括用于提供电力的可再充电电池等。该电池可以可拆卸地耦连以用于充电的目的。
图2为图1所示的移动终端的背面立体图。
如图2所示,可以进一步将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设置在第二本体120的后壳体122上。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面对的方向与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见图1)所面对的方向基本上相反。并且,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可以为像素不同于第一输入单元115的像素的摄像机。
例如,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可以按相对较低的像素(低分辨率)工作在。这样,当在视频通话等期间用户能够捕捉到他的面部并将其发送给另一方时可以使用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在另一方面,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可以按相对较高的像素(高分辨率)工作,从而用户可用它来获得更高质量的图片以供以后使用。
闪光灯129和镜130可以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相邻设置。在利用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拍摄图片时,闪光灯129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协作工作。镜130可以与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协作,以使得用户能够在自拍模式下为自己拍照片。
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31可以附加地设置在后壳体122上。
第二音频输出单元131可以与第一音频输出单元114(见图1)一起实现立体声功能,并可以在扬声器电话模式下用于通话通信。
可滑动地耦连第一本体110和第二本体120的滑动模块133的一部分设置在第一本体110的后壳体112侧。
滑动模块133的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本体120的前壳体121侧,该部分没有露出。
上述说明中,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设置在第二本体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这样的结构。例如,已经描述为在后壳体122上实施的那些部件(如128至132)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如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还可以在第一本体110上实施,更具体地说,在后壳体112上实施。在这种结构中,在移动终端的闭合状态下,设置在后壳体112上的部件可以受到第二壳体120的保护。此外,在没有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视频输入单元115实施为可转动,从而可以转动到第二视频输入单元128所面对的方向。
可以将提供用户识别(认证)信息的外部卡等安装在终端本体中。在电路板144(见图3)上安装有用于容纳外部卡的卡槽150。
图3为图2中的第二本体120的分解图。
参照图3,电池安装部141以凹入的形式形成在后壳体122中。电池安装部具有与电池142的外形相对应的大小,从而可以将电池142安装在其中。电池安装部141可以包括与电池142连接以向移动终端的至少一个元件供电的连接端子。电池安装部141和容纳在电池安装部141中的电池142可构成电源单元127(见图2)。
电池盖143可以与后壳体122耦连以盖住电池安装部141和电池142。
电路板144设置在移动终端的本体的内侧。可以将电路板144构成为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相关功能的控制器190(见图9)。参照该图,可以将电路板区域144a包括在后壳体122的被电池盖143覆盖的部分中。电路板区域144a与电池安装部141相邻,并且表示后壳体122的覆盖设置在后壳体122中的电路板144的外表面。
参照图3,卡槽150安装在电路板144的一个表面上。
卡槽150安装在电路板144上并容纳(即收纳)外部卡180(见图4A),以将外部卡180和电路板144电连接。
可以将卡槽150设置在电路板144的与电池安装部141相邻的角部。卡槽150的入口邻近电路板144的该角部,在该入口和该角部之间没有安装电子元件。此外,卡槽150的入口可以最大程度地靠近该角部以达到卡槽150和入口几乎一致的状态。
容纳的外部卡180可以是标准卡(如订户识别模块(SIM)或用户识别模块(UIM)),将其插入卡槽150以与电路板144电连接。卡槽150包括容纳外部卡181和182以将多个外部卡181和182与电路板144电连接的第一容纳腔151和第二容纳腔152(见图4A)。
参照附图,卡槽150被构成为,使得第一容纳腔151和第二容纳腔152的开口设置在电池安装部141的一侧。在后壳体122的邻近电池安装部141的部分上可以形成通孔132以露出第二容纳腔152的至少一部分。
图4A为图3中的卡槽的放大图,图4B为图3中的卡槽的分解图,图5A和图5B为图4B中的A部分和B部分的放大图。
参照图4A、4B、5A和5B,卡槽150包括第一容纳腔151、第二容纳腔152和抽出部170。
第一容纳腔151被形成为容纳第一外部卡181并且层叠在电路板144(见图3)的一个表面上。第二容纳腔152层叠在第一容纳腔151上,被形成为容纳第二外部卡182。由此,可以减少在电路板144上安装卡槽150的面积。
在第一容纳腔151的一侧形成有开口151a以容纳第一外部卡181,并且对第二容纳腔152设置有开口152a以容纳第二外部卡182。
如图所示,第一外部卡181和第二外部卡182是具有相同形状并且被形成为在一个方向较长的SIM卡。开口151a和152a对应于第一外部卡181和第二外部卡182的长角部地形成。
第一外部卡181和第二外部卡182分为:插入卡槽150中并与电路板144电连接的端子部183和184;以及没有形成端子部183和184的握持部185和186。握持部185和186为用户可以用手抓住的部分。
卡槽150可以包括底壳153和盖160,以形成第一容纳腔151和第二容纳腔152。
底壳153设置在电路板144(见图3)上并包括第一容纳腔151。底壳153包括底部构件154、中间构件155以及侧面构件156a和156b。
底部构件154设置在电路板144的表面上,与第一外部卡181电连接的第一连接端子154a设置在底部构件154的一个表面上。
中间构件155与底部构件154分离,并与底部构件154一起限定第一容纳腔151的容纳空间。第二连接端子155a设置在中间构件155的与面对底部构件154的一侧相对的一侧,并与第二外部卡182电连接。
侧面构件156a和156b连接底部构件154和中间构件155二者的角部。侧面构件156a和156b被形成为在电路板144的相反方向上从中间构件155突出。
底部构件154、中间构件155以及侧面构件156a和156b由合成树脂制成,例如,可以通过注塑成型等来一体地形成。
盖160被构成为盖住底壳153并与底壳153一起形成第二容纳腔152。具体地说,盖160与中间构件155分离,并与中间构件154一起限定第二容纳腔152的容纳空间。侧面构件156a和156b从中间构件155向盖160突出以形成第二容纳腔152的侧壁。
参照图4B,在侧面构件156a和156b上形成有插入孔156c,第一连接端子154a和第二连接端子155a插入到插入孔156c中。第一连接端子154a和第二连接端子155a可以穿过插入孔156c而插入到第一容纳腔151和第二容纳腔152中。
在底部构件154和中间构件155上形成有从插入孔156c延伸的引导凹槽,以引导第一连接端子154a和第二连接端子155a的插入。
参照图5A,中间构件155的引导凹槽157a包括被形成为覆盖连接端子155a的两侧的引导轨(rail)155b,并且该引导轨155b引导连接端子155a的插入。可以将底部构件154的引导凹槽(未示出)构成为与中间构件155的引导凹槽157a相同或类似。
再参照图4B,在引导凹槽157a和157b的端部形成有通孔159a和159b,使得通孔159a和159b穿透底部构件154和中间构件155,以允许第一连接端子154a和第二连接端子155a的与外部卡181和182电连接的部分(以下表示为“接触部”)158能够弹性变形。即,接触部158形成悬臂的自由端,并且与第一容纳腔151和第二容纳腔152的内侧相比突出地形成。当将外部卡181和182插入到容纳腔151和152时,接触部158朝着通孔159a和159b弯曲,从而与外部卡181和182的连接端子部183和184(见图4A)接触。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接触部158的复原的弹性力,可以防止接触部158与连接端子183和184之间的不良接触。
可以将第一连接端子154a和第二连接端子155a的接触部158的另一侧构成为表面安装在电路板144(见图3)上。为此,连接端子154a和155a的与电路板144连接的部分从连接端子154a和155a的周面朝向电路板144弯曲。
参照这些附图,盖160包括周部161和连接腿部162。
周部161被形成为覆盖底壳,确切地说是覆盖中间构件155,连接腿部162从周部161的角部(即从边缘)向电路板144(见图3)弯曲,并固定于电路板144。
突起部163从底壳153突出,并且连接腿部162包括与突起部163卡合的通孔164,从而与底壳153耦合。具体地说,将突起163构成为钩住通孔164的钩。
盖160包括从周部161弯曲的底部165,以形成第一容纳腔151和第二容纳腔152中至少一个的相对于外部卡181和182的插入方向的底面。底部165从一个角部弯曲,跨接盖160的两个角部。将盖160形成为露出容纳在第二容纳腔152中的第二外部卡182的至少一部分。具体地说,切去底部165和周部161的基于盖160的一个角部的彼此相邻的一部分,以露出容纳在第二容纳腔152中的第二外部卡182的至少一部分。即,盖160的周部从底部165朝着第二容纳腔152的开口凹进,以露出插入的第二外部卡182的至少一部分。
通过切出的部分露出经开口152插入到第二容纳腔152中的外部卡的握持部179。此外,将切出的部分布置为对应于后壳体122的通孔132,由此用户可以在电池盖143(见图3)打开的状态下容易地取出第二外部卡182。
盖160例如由金属材料(如不锈钢)制成,并且在连接腿部162上形成有与电路板144连接的插入连接端子162a。插入连接端子162a可以为双列直插封装(DIP)类型的连接端子,并且插入连接端子162a所插入的插入孔可以形成在电路板144上。
参照图5B和图4B,抽出部170可滑动地移动至第一容纳腔151并根据其滑动操作从第一容纳腔151中取出第一外部卡181。
抽出部170包括引导部171和滑动单元172。
引导部171设置在第一容纳腔151处并被形成为与插入第一外部卡181的方向平行。将引导部171形成为从第一容纳腔151的内表面凹进并覆盖滑动单元172的边缘。
将滑动单元172构成为沿着引导部171滑动,并且,为了支承第一外部卡181,将滑动单元172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为与插入第一外部卡181的方向交叉。
将滑动单元172形成为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滑动。第一位置表示将第一外部卡181容纳在第一容纳腔中并与电路板144(见图3)电连接的位置,第二位置表示从第一容纳腔151中抽出第一外部卡181的位置。
滑动单元172包括本体173、支承体174和突起部175。
本体173可滑动地安装在引导部171,并被形成为平行于限定第一容纳腔151的面。具体地说,将本体173构成为板状构件的形式,并且该板状构件的两个角部都由引导部171引导。
支承体174从本体173的一端弯曲以支承第一外部卡181。即,支承体174被形成为在本体173的一端与本体173交叉以支承第一外部卡181的一个表面。
突起部175从本体173的另一端突出,从而卡合在第一容纳腔151的开口中。在插入第一外部卡181时,突起部175用作在插入第一外部卡181的方向上的止动部。此外,突起部175被形成为能够由用户抓握以容易地拉拔滑动单元172,并且被设置为使得其一部分从电池安装部141(见图3)的侧面向底面突出。将滑动单元172设置得平行于电池安装部141的底面,并形成为沿着电池安装部141的底面滑动。
如图4B所示,滑动单元172包括止动部176。该止动部176从滑动单元172的本体向着第一容纳腔151的开口突起,其一端被构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自由端。
在引导部171形成有止动部凹槽177,用于引导止动部176的滑动操作。止动部凹槽177被构成为,使得在第二位置抽出第一外部卡的方向上,止动部176卡合在其中。
当将滑动单元172插入到引导部171以安装滑动单元171时,止动部176发生弹性变形而通过止动部176卡合在第二位置的部分。
参照图4B和图5B,在第二容纳腔152形成有插入限制部152b,以防止第二外部卡182被错误插入。插入限制部152b倾斜于第二外部卡182的插入方向而形成在第二容纳腔152的角部。如果将第二外部卡182反向插入,则第二外部卡182不能完全地插入。此外,为了防止第一外部卡181被错误插入,可以在第一容纳腔151按与第二容纳腔152的插入限制部152b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形成插入限制部(未示出)。这样,实现了防止外部卡181和182插反的机制。
现在将说明抽出安装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卡槽150中的外部卡181和182的操作。图6A至图6C为示出了抽出安装在卡槽150中的外部卡181和182的操作的示意图。
图5A示出了第一外部卡182和第二外部卡插入到第一容纳腔151和第二容纳腔152(见图4A)的状态。如图5A所示,当通过第二外部卡182的从盖160露出的部分对第二外部卡182进行施压或拔出第二外部卡182时,用户可以容易地抽出第二外部卡182。
如果打算在插入了第二外部卡182的情况下抽出第一外部卡181,那么,如图6C所示,拔出滑动单元172的突起部175。当拔出了突起部175时,滑动单元172沿着引导部171滑动移动,并且支承体174(见图4B)将第一外部卡181推向开口。这样,即使在插入了第二外部卡182的状态下,也可以容易地抽出第一外部卡181。
由于通过滑动单元172可以容易地取出第一外部卡181,所以可以在取出第一外部卡181的方向上缩短第一外部卡181的长度。即,卡槽15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容纳第一外部卡181,因此可以缩短移动终端的总长度。
图7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分解图,图8A为图7中的卡槽的放大图,图8B为图7中的卡槽的分解图。
参照图7,后壳体222被形成为从后壳体222的与电池安装部241相邻的部分露出滑动单元272的一部分。
参照图8A和图8B,卡槽250的抽出机构270被形成为沿着卡槽250的一个角部滑动,并且被构成为使得其至少一部分突出到第一容纳腔251的内部,以根据其滑动操作而朝着第一容纳腔251的开口压入外部卡181。
具体地说,滑动单元272包括主体273和突起部274。
主体273沿着卡槽250的一个角部滑动并覆盖卡槽250的外表面,由此,它用作手柄,利用该手柄用户可以操纵滑动单元272。
突起部274从主体273突出,穿过卡槽250的外表面而延伸至第一容纳腔251,并支承外部卡181。
为了形成第一容纳腔251和第二容纳腔252,例如,卡槽250可以包括底部构件253、盖构件254和中间构件255。
底部构件253安装在电路板244(见图7)上,第一连接端子254a设置在底部构件253的一个表面上并与第一外部卡181电连接。第一连接端子254a可以通过底部构件与电路板244电连接。底部构件可以由合成树脂制成,第一连接端子254a例如可以通过嵌入注塑成型与底部构件253一体地形成。
盖构件254与底部构件253的一个表面分离,并且盖构件254的边缘弯曲,以安装在底部构件253的角部。
中间构件255设置在底部构件253和盖构件254之间,以分出第一容纳腔251和第二容纳腔252。与第二外部卡182电连接的第二连接端子255a设置在限定第二容纳腔252的中间构件255的表面。中间构件255由合成树脂制成,并且第二连接端子255a从中间构件255延伸以与电路板244电连接。
底部构件253和中间构件255的角部用作滑动单元272的突起部274的滑动操作的引导。此外,滑动单元272相对于插入外部卡的方向倾斜地形成在突起部274和主体273连接的部分,以防止外部卡错误插入,这形成插入限制部251a。因此,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外部卡的反向插入防止机制。
图9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的示意性框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无线通信模块191、操纵模块116、123和124、视频输入单元115和128、音频输入单元125、显示器113、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感应单元196、接口126、广播接收模块195、存储器194、电源127和控制器190。
控制器190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整体操作。例如,控制器190可以针对语音通话通信、数据通信和电话通信等执行相关控制和处理。
此外,除了典型的控制功能外,控制器190还可以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操作。
无线通信模块191可以通过天线与移动通信基站发送和接收无线电信号。例如,在控制器190的控制下,无线通信模块181管理音频数据、文本数据、视频数据和控制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为此,无线通信模块181可以包括:用于调制并发送要发送的信号的发送单元182;以及用于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的接收单元183。
如图1所示,可以将操纵单元116、123、124构成为由此向控制器190提供用户输入的键输入数据,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操纵单元116、123、124可以包括圆顶开关、触摸板(如静压式/电容式)、滚轮和滚动开关等。
视频输入单元115和128处理由图像传感器在视频通话模式或捕捉模式下获得的静止图像或视频的图像帧。将处理后的图像帧转换为可以在显示器113上显示的图像数据,随后在显示器113上将其输出。
可以在控制器190的控制下将由视频输入单元115和128处理后的图像帧存储在存储器194中,或者通过无线通信模块191将其发送到外部。
在移动终端处于特定模式(如电话通话模式、录音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音频输入模块125经由麦克风接收外部的音频信号。将该音频信号进行处理并转换为数字数据。当移动终端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将这样处理后的数字数据转换为可以经由无线通信模块18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数据格式,并随后将其输出到无线通信模块181。在录音模式下,可以将处理后的数字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84中。
音频输入单元125可以包括多种噪声消除算法,以消除在接收外部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显示器113显示在移动终端中处理后的信息。例如,当移动终端处于电话通话模式时,显示器113在控制器190的控制下显示与通话相关的用户接口(UI)或图形用户接口(GUI)。如果显示器113包括触摸屏,则除了输出装置之外,它还可以用作输入装置。
当移动终端处于呼叫接听模式、电话通话模式、录音模式、语音识别模式或广播接收模式时,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可以在控制器190的控制下对从无线通信模块181接收的音频数据或存储在存储器184中的音频数据进行转换。随后将这样转换后的数据输出到外部。
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还输出与在移动终端中执行的功能相关的音频信号(例如,输出呼叫接收声音、或短消息接收声音等)。这类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可以包括扬声器、接收机和蜂鸣器等待。
感应单元196提供对移动终端的各个方面的状态测量。例如,感应单元166可以检测移动终端的开启/闭合状态、移动终端或移动终端的组件的位置改变、以及用户是否与移动终端接触等,由此产生用于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的感应信号。例如,感应单元186感应滑盖式移动终端的开启或闭合状态,并向控制器190输出感应结果,从而可以控制移动终端的操作。其他示例包括感应单元186感应是否存在由电源127提供的电力、在接口126和外部装置之间是否存在耦合或其它连接。
接口126常常实现为连接移动终端和外部装置。典型的外部装置包括有线/无线耳机、外部充电器、有线/无线数据端口以及卡槽(如存储卡或SIM/UIM卡等)等。接口126可以允许移动终端从外部装置接收数据或电力,并将该数据和电力传送给移动终端内部的各组件,或者将移动终端的内部数据传送到外部装置。
存储器194可以存储用于控制器190的控制和处理的程序,或暂时性地存储输入/输出数据(如电话簿数据、消息、静止图像或视频等)。
此外,存储器194可以存储用于控制根据本发明的移动终端的操作的程序。
存储器194可以包括典型地公知的硬盘、卡式存储器(如SD或XD存储器)、闪存、RAM和ROM等。
广播接收模块195可以接收经由卫星或陆地波传送的广播信号,并将该广播信号转换为能够输出到音频输出单元114和131以及显示器113的广播数据格式,从而将转换后的数据输出到控制器190。广播接收模块185还可以接收与广播相关的附加数据(如电子节目指南(EPG)或频道列表等)。可以将在广播接收模块195中转换后的广播数据和附加数据存储在存储器184中。
电源127(即电池)在控制器190的控制下为移动终端提供各组件所需要的电力。提供的电力可以为内部电力、外部电力或其组合。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移动终端通过抽出机构而便于从多个层叠的容纳腔中抽出外部卡。此外,可以减少在电路板上安装卡槽的面积。
此外,由于插入外部卡的长角的卡槽,所以可以缩短外部卡的插入冲程(stroke),由此可以缩短移动终端的长度。
并且,由于层叠了多张外部卡,所以可以将这些外部卡连接至电路板而无需区分主卡和从卡。
此外,由于沿相同方向将多张外部卡插入卡槽,所以可以减少或防止潜在的用户关于外部卡安装的混乱。
由于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实现而不脱离其特征,所以应当理解,除非另有规定,否则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上述描述的任何细节,而应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内宽泛地进行理解。因此,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或者该范围的等同物内的各种变化和修改。

Claims (20)

1.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其具有电路板;以及
卡槽,其安装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容纳多张外部卡,使得所述多张外部卡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其中,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容纳腔,其被构成为容纳第一外部卡;
第二容纳腔,其被构成为层叠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上并容纳第二外部卡;以及
抽出部,其根据滑动单元的滑动而从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抽出所述第一外部卡,所述滑动单元能滑动地形成于所述第一容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卡槽包括:
底壳,其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上,并具有所述第一容纳腔;以及
盖体,其覆盖所述底壳,并与所述底壳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容纳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底壳包括:
底部构件,其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端子,该第一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一外部卡电连接;
中间构件,其与所述底部构件分离,以与所述底部构件一起限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容纳空间,并且,在所述中间构件上设置有第二连接端子,该第二连接端子与所述第二外部卡电连接,设置在所述中间构件的与面对所述底部构件的一侧相对的一侧;以及
多个侧面构件,其被设置为连接所述底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二者的角部,并从所述中间构件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侧面构件包括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插入的插入孔,并且所述底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包括从所述插入孔延伸的引导槽,以引导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插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引导槽的端部形成有通孔,这些通孔穿透所述底部构件和所述中间构件,以使得所述第一连接端子和所述第二连接端子的与所述外部卡电连接的部分能够弹性变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盖体包括:
周面部,其被形成为覆盖所述底壳;以及
连接腿部,其从所述周面部的两个角部朝向所述电路板弯曲,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连接腿部包括与从所述底壳突出的突起部卡合的通孔,从而与所述底壳耦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盖体包括底部,该底部从所述周面部弯曲,以在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一个中相对于所述外部卡的插入方向而形成至少一个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第一容纳腔设置有引导部,该引导部被形成为平行于所述第一外部卡的插入方向,并且
所述滑动单元被形成为能够沿着所述引导部滑动,并且所述滑动单元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为与所述第一外部卡的插入方向交叉,以支承所述第一外部卡。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滑动单元被形成为能够在如下的第一位置和如下的第二位置之间滑动,在所述第一位置将所述第一外部卡容纳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并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在所述第二位置将所述第一外部卡从所述第一容纳腔抽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滑动单元包括:
本体,其安装在所述引导部,使得该本体能够滑动地移动,并且所述本体被形成为平行于限定所述第一容纳腔的表面;
支承部,其从所述本体的一端弯曲,以支承所述第一外部卡;以及
突起部,其从所述本体的另一端突出,使得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卡合。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滑动单元包括止动部,该止动部从所述滑动单元的所述本体朝着所述第一容纳腔的所述开口突出,并且具有被形成为能够弹性变形的自由端的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引导部包括止动部槽,该止动部槽用于引导所述止动部的滑动操作,并且所述止动部槽被形成为使得所述止动部在所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外部卡的抽出方向上与所述止动部槽卡合。
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盖体被形成为露出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腔中的所述第二外部卡的至少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外部卡和所述第二外部卡分别被形成为在一个方向上较长,并且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对应于所述第一外部卡和所述第二外部卡的较长的角部。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第一外部卡和所述第二外部卡分别为SIM卡。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主体的壳体上形成有电池安装部,使得所述电池安装部从所述壳体的一个表面凹入以允许将电池安装在其中,并且所述卡槽被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容纳腔和所述第二容纳腔的开口设置在所述电池安装部的侧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在所述壳体的与所述电池安装部相邻的部分形成有通孔,以露出所述第二容纳腔的至少一部分,抽出机构包括滑动单元,该滑动单元被形成为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腔中滑动以抽出所述第一外部卡,并且所述滑动单元被设置为平行于所述电池安装部的底面并被形成为沿着所述底面滑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滑动单元被形成为沿着所述卡槽的一个角部滑动,并且所述滑动单元的至少一部分突出到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内部,以通过滑动而将所述第一外部卡压向所述第一容纳腔的开口。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中,所述滑动单元包括:
主体部,其沿着所述卡槽的一个角部滑动,并覆盖所述卡槽的外表面;以及
突起部,其从所述主体部突出,穿透所述卡槽的所述外表面而延伸到所述第一容纳腔,并支承所述第一外部卡。
CN2010105410625A 2009-11-17 2010-11-08 移动终端 Pending CN1020651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111129 2009-11-17
KR1020090111129A KR101677617B1 (ko) 2009-11-17 2009-11-17 이동 단말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5159A true CN102065159A (zh) 2011-05-18

Family

ID=44000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410625A Pending CN102065159A (zh) 2009-11-17 2010-11-08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1) KR101677617B1 (zh)
CN (1) CN102065159A (zh)
RU (1) RU2444148C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428A (zh) * 2011-11-24 2012-04-04 昆山鸿日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卡座和用于手机卡座的壳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5050475A1 (en) * 2013-10-02 2015-04-09 Elin Vladimir Aleksandrovich Mobile communication subscriber multifunction identification module
WO2014182196A1 (en) * 2013-05-08 2014-11-13 Otkrytoe Aktsionernoe Obschestvo "Intersoft Evraziya" Device for selection and connection of mobile communication operator
WO2017082764A1 (ru) * 2015-11-09 2017-05-18 Валентина Митрофановна АРТЕМЕНКО Сенсорный сотовый телефон
KR20220120041A (ko) * 2021-02-22 2022-08-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노이즈 방지 구조를 갖는 카드 트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0275U (en) * 2001-03-28 2002-08-21 Suyin Corp Dual card socket structure for mobile phone
CN201072868Y (zh) * 2007-04-24 2008-06-11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层叠式sim卡座
CN201122678Y (zh) * 2007-08-27 2008-09-24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卡固持基座及具有此固持基座的连接器总成
CN201130735Y (zh) * 2007-12-12 2008-10-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楼式用户识别卡卡座
CN201233975Y (zh) * 2008-07-15 2009-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卡座
CN201247841Y (zh) * 2008-08-29 2009-05-27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sim卡座
CN201307426Y (zh) * 2008-12-11 2009-09-09 林勇 带led的u盘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54339B2 (ja) * 1989-09-14 1999-0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
JP3101742B2 (ja) * 1991-07-05 2000-10-23 東洋通信機株式会社 最小値検出器
US5933328A (en) * 1998-07-28 1999-08-03 Sandisk Corporation Compact mechanism for removable insertion of multiple integrated circuit cards into portable and other electronic devices
FR2791448B1 (fr) * 1999-03-26 2001-06-01 Framatome Connectors Int Connecteur pour lecteur double de cartes a microcircuit permettant de recevoir separement deux cartes a microcircuit
KR100347041B1 (ko) * 2000-05-24 2002-08-03 엘지전자주식회사 정보기기용 메모리카드 커넥터
DE10052025A1 (de) * 2000-10-20 2002-04-25 Orga Kartensysteme Gmbh Kartenlesevorrichtung für SIM-Karten
CN2891334Y (zh) * 2006-04-14 2007-04-18 实盈股份有限公司 Sim卡连接器
KR101132416B1 (ko) * 2007-06-04 2012-04-03 타이코에이엠피(유) 휴대폰용 메모리카드 및 sim카드 장착소켓
KR20090000533A (ko) * 2007-06-28 2009-0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휴대 단말기
RU2373661C2 (ru) * 2008-01-24 2009-11-20 Александр Николаевич Епихин Телефон сотовый мобильный двойной четырехдисплейный инверторный "aur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00275U (en) * 2001-03-28 2002-08-21 Suyin Corp Dual card socket structure for mobile phone
CN201072868Y (zh) * 2007-04-24 2008-06-11 深圳君泽电子有限公司 层叠式sim卡座
CN201122678Y (zh) * 2007-08-27 2008-09-24 连展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电子卡固持基座及具有此固持基座的连接器总成
CN201130735Y (zh) * 2007-12-12 2008-10-0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多槽楼式用户识别卡卡座
CN201233975Y (zh) * 2008-07-15 2009-05-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产品卡座
CN201247841Y (zh) * 2008-08-29 2009-05-27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叠层sim卡座
CN201307426Y (zh) * 2008-12-11 2009-09-09 林勇 带led的u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04428A (zh) * 2011-11-24 2012-04-04 昆山鸿日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卡座和用于手机卡座的壳体
CN102404428B (zh) * 2011-11-24 2015-06-24 昆山鸿日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卡座和用于手机卡座的壳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10056440A (ko) 2011-05-30
RU2444148C2 (ru) 2012-02-27
KR101677617B1 (ko) 2016-11-18
RU2010117179A (ru) 2011-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2316B (zh) 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KR20090065109A (ko) 휴대 단말기
CN101645941A (zh) 具有可倾斜滑动模块的滑盖型移动终端
CN102065159A (zh) 移动终端
CN102420883A (zh) 便携式终端
CN104079710A (zh) 一种新型全封闭卡机一体化手机
JP2010114832A (ja) 電子機器
CN106990812A (zh) Usb连接器和终端设备
KR20120069365A (ko) 이동 단말기
CN107071099B (zh) 一种终端
KR101371033B1 (ko) 휴대 단말기
CN101686623B (zh) 滑动模块及具有该模块的便携式终端
KR20120020664A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545571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474436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20090102240A (ko) 터치 센서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 단말기
KR101474446B1 (ko) 휴대 단말기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배터리
KR20090000533A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474449B1 (ko) 휴대 단말기
CN209733996U (zh) 终端
KR101016888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20080108838A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570378B1 (ko) 휴대 단말기
KR101659004B1 (ko) 이동 단말기
KR101442543B1 (ko) 휴대 단말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