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4639A - 电动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4639A
CN102064639A CN2010105702483A CN201010570248A CN102064639A CN 102064639 A CN102064639 A CN 102064639A CN 2010105702483 A CN2010105702483 A CN 2010105702483A CN 201010570248 A CN201010570248 A CN 201010570248A CN 102064639 A CN102064639 A CN 1020646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ush
holding member
press section
sliding surface
circuit break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702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4639B (zh
Inventor
山村健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ns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Asm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mo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m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646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46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46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46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urrent Coll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需滑块而能够容易地制造电刷保持器的电动机。该电动机具备:电刷保持器,其具有滑动面和弹簧安装部;电刷,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滑动面接触,并与安装在旋转轴上的换向器接触,向该换向器供电;以及螺旋弹簧,其具有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部上的螺旋部、从所述螺旋部的一个端部伸出并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按压的第一按压部、以及从所述螺旋部的另一个端部伸出并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滑动面按压的第二按压部。

Description

电动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电刷的电动机,该电刷与安装在旋转轴上的换向器接触,向该换向器供电。
背景技术
以往,这种电动机具备电刷保持器,该电刷保持器具备保持电刷的电刷保持部。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79109号公报中记载的电动机的电刷保持器中,电刷保持部具有:与电动机的轴向平行的一对侧壁部;以及将这些侧壁部的上端彼此连接的上壁部。电刷保持部还具有在大致沿着电动机径向的方向上贯通的电刷保持孔,并形成为将电刷的上下左右的四周包围的筒形状。配置于电刷保持部内的电刷的基端部被弹簧等弹推部件朝向换向器按压,使得电刷的前端部与换向器按压接触。
但是,在如上所述的电动机中,在制造电刷保持器时,需要用于成形筒状电刷保持部的滑块(Slide Core),所以导致电动机的制造繁琐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需滑块而能够容易地制造电刷保持器的电动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涉及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电动机,其具备:电刷保持器,其具有滑动面和弹簧安装部;电刷,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滑动面接触,并与安装在旋转轴上的换向器接触,向该换向器供电;以及螺旋弹簧,其具有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部上的螺旋部、从所述螺旋部的一个端部伸出并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按压的第一按压部、以及从所述螺旋部的另一个端部伸出并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滑动面按压的第二按压部。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直流电动机的要部剖面图。
图2是图1的直流电动机的电刷保持器的俯视图。
图3A是示出从直流电动机的径向外侧观看图2的电刷保持器的电刷保持部时的概要结构图。
图3B是从电刷的宽度方向观看电刷保持部时的概要结构图。
图4是图2的电刷保持器的底座部件和密封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图2的电刷保持器的保持部件的俯视图。
图6是图4的底座部件和密封部件的要部立体图。
图7是图5的保持部件的立体图。
图8A是沿图2的8A-8A线的剖面图。
图8B是沿图2的8B-8B线的剖面图。
图9是支承在图2的电刷保持器上的断路器的主视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4的底座部上的线圈端子支承部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依照附图来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一个实施方式。
图1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1。直流电动机1作为搭载在车辆上的电动车窗装置的驱动源使用。直流电动机1具备电动机主体2和减速部3。
电动机主体2具备磁轭壳体(yoke housing)4、一对磁石5、电枢(armature)6、换向器7、电刷保持器8以及一对电刷9。
磁轭壳体4形成为有底扁平圆筒状,具备一对扁平面4a和分别将该扁平面4a彼此连结的一对弯曲面4b。弯曲面4b的内侧面上固定有一对磁石5。电枢6收容在磁轭壳体4内,并位于两个磁石5之间。电枢6具有旋转轴10,该旋转轴10的基端部被保持于磁轭壳体4的底部中央的未图示的轴承以可旋转的方式支承。并且,在靠近旋转轴10前端的部位上,在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附近固定有换向器7。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轴向”和“径向”是指直流电动机1(换言之旋转轴10)的“轴向”和“径向”。
在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上形成有一对电刷部4c,该电刷部4c从所述弯曲面4b向径向外侧(图1中、左右方向侧)延伸。在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上固定有电刷保持器8。
电刷保持器8具有大致覆盖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的形状,即大致扁平圆形(参见图2)。更详细地说,电刷保持器8具备:保持器主体8a,其一部分插嵌在磁轭壳体4中;伸出部8b,其从保持器主体8a向磁轭壳体4的径向外侧(图1和图2中的左侧)伸出;以及连接器部8c,其形成于伸出部8b的前端。
并且,如图2所示,在保持器主体8a上设置有:用于保持一对电刷9的一对电刷保持部11;用于保持扼流线圈12、13的线圈保持部14、15;用于保持断路器16的断路器保持部17;以及用于保持轴承18(参见图1)的轴承保持部19。扼流线圈12和断路器16分别为电气部件,线圈保持部14和断路器保持部17是保持这种电气部件的部件保持部。一个电刷9(图2中、左侧)经由从其上表面9d延伸的引线(pigtail)9e与扼流线圈12电连接,另一个电刷9(图2中、右侧)经由引线9e与扼流线圈13电连接。该扼流线圈13与断路器16电连接。在两个电刷9的径向内侧、即两个电刷9的前端部9a之间配置有换向器7,电刷9的前端部9a与换向器7的外周面接触,向该换向器7供电。
并且,在电刷保持器8上配设有从保持器主体8a延伸到连接器部8c的一对接线柱(terminal)21、22。该接线柱21、22在保持器主体8a上分别与所述扼流线圈12和所述断路器16电连接,并且在连接器部8c上与嵌装在该连接器部8c上的外部连接器的端子连接。如图1所示,保持于轴承保持部19的轴承18可旋转地支承旋转轴10的前端附近的部位(比换向器7靠近前端侧的部位)。
所述减速部3具备齿轮壳体31、蜗杆轴32、蜗轮33以及离合器34。蜗杆轴32和蜗轮33构成用于减小旋转轴10的旋转速度的减速机构。
齿轮壳体31由合成树脂制成,具有将蜗杆轴32、蜗轮33以及离合器34收容在其内部的预定形状。并且,齿轮壳体31具有与所述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对置的开口部31a。该齿轮壳体31与所述磁轭壳体4以在它们之间夹持电刷保持器8的形式,通过螺丝35相互固定。螺丝35贯穿凸缘部4c,与齿轮壳体31螺合,或者与保持于齿轮壳体31上的螺母螺合。
蜗杆轴32被设置于齿轮壳体31内的轴承36、37可旋转地支承。并且,蜗杆轴32经由离合器34与从所述电动机主体2延伸的旋转轴10驱动连接。该离合器34进行如下动作,即,将来自旋转轴10的驱动力传递给蜗杆轴32,并且,通过锁定蜗杆轴32的旋转使得来自蜗杆轴32的驱动力不会传递给旋转轴10。即,该离合器34是为了防止来自负载(输出轴38)的驱动力使直流电动机1旋转而设置。
并且,蜗杆轴32的蜗杆32a与蜗轮33齿合。蜗轮33与输出轴38驱动连结,该输出轴38与蜗杆轴32正交配置。输出轴38与用于开关车窗玻璃(省略图示)的周知的线式调整器(regulator)(省略图示)驱动连结。通过输出轴38旋转使调整器动作,开关车窗玻璃。
在此,详细叙述本实施方式的电刷保持器8和用于固定电刷保持器8的结构。
电刷保持器8具备:合成树脂制的保持部件41(参见图5和图7);合成树脂制的底座部件51(参见图4和图6);以及由弹性体等弹性材料形成的密封部件61(参见图4和图6)。
如图5所示,作为所述保持器主体8a的一部分的保持部件41形成为大致覆盖磁轭壳体4的开口部的形状、即从所述旋转轴10的轴向(下面简称为轴线方向)观看时(参见图5)成大致扁平圆形,该保持部件41插嵌到磁轭壳体4中而基本被其收容。并且,保持部件41具有所述一对电刷保持部11、所述线圈保持部14、15、所述断路器保持部17、所述轴承保持部19、作为定位部的一对定位柱42(参见图1)、以及一对卡合爪43(参见图7,图7中仅示出1个)。
如图2、图3A、图3B以及图7所示,电刷保持部11分别形成于从轴线方向观看时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上的(图2中、左右方向)两端部。各电刷保持部11具有:载置电刷9的滑动面71;从滑动面71突出的一对引导部72;立设在保持部件41上的弹簧安装部73;安装在弹簧安装部73上的螺旋弹簧74,其用于保持配置在滑动面71上且位于一对引导部72之间的电刷9;以及卡止部75。
如图5所示,从轴向观看时,各电刷保持部11的滑动面71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上的端部上且位于该保持部件41的宽度方向(图5中、上下方向)的中央。滑动面71是与轴向正交的平面,电刷9可以在滑动面71上进行滑动。一对引导部72沿着所述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呈直线状延伸,沿着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引导配置于滑动面71上且位于一对引导部72之间的电刷9。即,电刷9构成为其滑动方向(被引导部72引导的方向)沿着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并且,在保持部件41的宽度方向上的一对引导部72之间的间隔形成为与电刷9的宽度大致相同。在此,电刷9的宽度是指,在与其滑动方向和厚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电刷9的尺寸。电刷9的厚度方向为直流电动机1的轴向。
在各电刷保持部11的滑动面71的侧方(图2和图5中,相对于各滑动面71,以旋转轴10的轴线为中心的逆时针方向侧)上立设有从保持部件41的底面向轴向延伸的弹簧安装部73。弹簧安装部73具有圆形截面,其前端部形成为直径随着朝向前端逐渐减小的圆锥形状(参见图7)。该弹簧安装部73上安装有螺旋弹簧74。
螺旋弹簧74是将金属线的一部分卷成螺旋状来成形的受扭螺旋弹簧,具有螺旋部81、从螺旋部81的一个端部(下端部81b)伸出的第一按压部82、以及从螺旋部81的另一个端部(上端部81a)伸出的第二按压部83(参见图3A和图7)。螺旋弹簧74在从螺旋部81伸出的第一按压部82和第二按压部83上沿螺旋部81的绕轴方向承受扭转力矩(转矩)。螺旋部81外插在保持部件41的弹簧安装部73上。即,螺旋部81设置成其轴线与旋转轴10的轴线平行。并且,螺旋部81以不能在弹簧安装部73的立设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方式安装在弹簧安装部73上。
第一按压部82呈直线形状,在其基端部(与螺旋部81的边界部分)与前端部之间的部分与电刷9的基端部9b接触,从而朝向换向器7(径向内侧)按压电刷9。由此,电刷9的前端部9a与换向器7按压接触。
如图7所示,电刷9的基端部9b上形成有从电刷9的宽度方向观看时成V字状的卡止凹部9c,在该卡止凹部9c的中央部(最凹陷的部分)上配置第一按压部82。由此,第一按压部82与卡止凹部9c卡合,以便抑制电刷9的基端部9b相对于第一按压部82向电刷9的厚度方向移动。由于像这样,电刷9的基端部9b在电刷9的厚度方向上被第一按压部82卡止保持,所以能够抑制电刷9的基端部9b在厚度方向上晃动,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电刷9。
螺旋弹簧74的第二按压部83在其基端部(与螺旋部81的边界部分)和前端部之间的部分与电刷9的上表面9d接触。该接触部分在电刷9上位于引线9e伸出的部分与前端部9a之间(参见图2)。另外,在图3A、图3B和图7中省略图示引线9e。第二按压部83的前端部卡止在保持部件41的卡止部75上。
卡止部75形成为从伸出部76向轴正交方向(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突出,该伸出部76从保持部件41的底面向轴向延伸。另外,各伸出部76形成为具有与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的平板状。卡止部75在保持部件41的宽度方向相对于滑动面71位于弹簧安装部73的相反侧,在卡止部75的接触面75a(下表面)上卡止有第二按压部83。并且,在卡止部75的外表面上形成有相对于轴向倾斜的倾斜面75b。倾斜面75b随着朝向卡止部75的前端(轴正交方向的前端)向下方(接近接触面75a的方向)倾斜。
第二按压部83在与电刷9接触的部分上具有向垂直于其按压方向(电刷9的厚度方向)的方向折弯的折弯部83a。折弯部83a以朝向电刷9的前端成凸状的方式折弯,该折弯部83a整体与电刷9的上表面9d接触。由于第二按压部83至少在折弯部83a上与电刷9的上表面9d接触,朝向滑动面71按压电刷9,所以相比于第二按压部83的与电刷9的接触部分成直线形状的情况,接触面积增加,能够使第二按压部83对电刷9的按压力稳定。
将螺旋弹簧74安装到保持部件41上时,将螺旋部81从轴向外插到弹簧安装部73上,使第二按压部83的折弯部83a与电刷9的上表面9d接触,并用该第二按压部83朝向滑动面71按压电刷9的同时,将第二按压部83的前端部卡止在卡止部75上。此时,螺旋弹簧74的第二按压部83与卡止部75的倾斜面75b接触,沿着其倾斜形状移动,在倾斜面75b的下端弹性回归,从而卡止在卡止部75的接触面75a上。由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二按压部83卡止在卡止部75上。
通过上述的螺旋弹簧74的第二按压部83,电刷9被按压向滑动面71,从而被保持在其厚度方向上。另外,第二按压部83以与通过与电刷9接触而产生的应力对应的力,朝向滑动面71按压电刷9。并且,第二按压部83对电刷9产生的所述按压力的大小,与螺旋部81的上端部81a和卡止部75在电刷9的厚度方向(旋转轴10的轴向)上的位置相关,这些位置设置成产生能够保持电刷9的按压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按压力的方向与电刷9的厚度方向一致。并且,由于电刷9被第二按压部83保持在该电刷9的厚度方向上,并且如上所述还被第一按压部82保持在厚度方向上,所以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在电刷保持部11上。
被螺旋弹簧74保持的电刷9随着其前端部9a与旋转的换向器7滑动接触而产生的磨损,逐渐变短。电刷9被螺旋弹簧74的第一按压部82朝向换向器7按压,所以伴随前端部9a的磨损,电刷9在滑动面71上滑动,其基端部9b朝向换向器7移动。由此,即使电刷9因前端部9a的磨损而变短,也能够维持前端部9a与换向器7的按压接触状态。
由于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流电动机1中,不用像以往那样将电刷保持部11形成为筒状,所以在制造电刷保持器8(保持部件41)时,无需用于成形筒状电刷保持部的滑块,能够容易地制造出电刷保持器8。
从轴向看时,各线圈保持部14、15形成在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图5中、左右方向)上的一个端部的、该保持部件41的宽度方向(图5中、上下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上。换言之,在图5中,各线圈保持部14、15相对于对应的电刷保持部11的滑动面71形成于以旋转轴10的轴线为中心的顺时针方向侧。另外,在各线圈保持部14、15与滑动面71之间形成电刷保持部11的伸出部76。该线圈保持部14、15具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大致圆筒形状(参见图7),能够保持从其轴向插入的大致圆筒形状的扼流线圈12、13(参见图2和图10)。扼流线圈12、13包括从其大致圆筒形状的部分向大致径向外侧延伸的线圈连接端子12a、13a(参见图2和图10)。线圈保持部14、15的一部分被切开,以形成导出切口14a、15a。线圈保持部14、15能够使线圈连接端子12a、13a穿过导出切口14a、15a导出到外部(所述长度方向的中央侧)。另外,该导出切口14a、15a的宽度设定成比所述线圈连接端子12a、13a的直径稍微大。
断路器保持部17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图5中、左右方向)中央且与该保持部件41的宽度方向(图5中、上下方向)的一端(图5中、下侧)靠近的位置上。该断路器保持部17为了支承断路器16(参见图2和图9)而具有支承壁17a、一对侧壁17b,17c、延设对置壁17d、以及中央对置柱17e。更详细地说,支承壁17a在所述保持部件41的宽度方向(图5中、上下方向)的一端侧(图5中、下侧)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并沿所述轴向立设。并且,一对侧壁17b、17c从所述支承壁17a的所述长度方向两端部朝向保持部件41的宽度方向中心延设。并且,延设对置壁17d以与所述支承壁17a对置的形式从第一侧壁17b(图5中、右侧的侧壁)延设。并且,中央对置柱17e在所述长度方向(图5中、左右方向)中央处以与所述支承壁17a对置的形式沿所述轴向立设。由此,断路器保持部17能够保持从轴向插入的大致板状的断路器16(参见图2和图9)。另外,如图2所示,大致板状的断路器16具有朝向其板厚方向突出的一对断路器连接端子16a、16b。一对断路器连接端子16a、16b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分开配置,图2中位于右侧的第一断路器连接端子16a的前端朝向从图2中位于左侧的第二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离开的方向(图2中、右向)折弯。并且,如图9所示,第一断路器连接端子16a在所述轴向(图9中、上下方向)上比第二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稍微突出。
从所述轴向观看时,轴承保持部19形成于保持部件41的中央。该轴承保持部19具有大致筒形状,贯穿保持部件41,并且向所述线圈保持部14、15等的相反侧(图1中、下侧,图5中、纸面里侧)立设,在该轴承保持部19的内周面上能够保持轴承18(参见图1)。
定位柱42分别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图5中、左右方向)上的两端部,并位于该保持部件41的宽度方向(图5中、上下方向)中央。该定位柱42在所述轴向上向所述线圈保持部14、15等的相反侧(图1中为下侧,图5中为纸面里侧)立设。并且,如图1所示,定位柱42的前端部具有在轴向上凹设的嵌合凹部42a。嵌合凹部42a分别与作为定位部形成于所述齿轮壳体31的一对定位凸部31b嵌合。即,保持部件41的定位柱42的嵌合凹部42a与齿轮壳体31的定位凸部31b嵌合,从而使得保持部件41在与所述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相对于齿轮壳体31定位。
卡合爪43分别形成于所述保持部件41的长度方向上的(图5中、左右方向)两端部上,并位于所述弹簧安装部73附近。该卡合爪43在所述轴向上向所述线圈保持部14、15等的相反侧(图5中、纸面里侧)立设,卡合抓43的前端具有向内侧折返的爪部43a(参见图8)。
图5中,左侧的线圈保持部14是配置于与图4所示的连接器部8c对应的一侧的第一线圈保持部,右侧的线圈保持部14是第二线圈保持部。保持部件41在与该第一线圈保持部14的导出切口14a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在轴向上贯穿保持部件41的第一贯通窗44。如图2和图10所示,从第一线圈保持部14的导出切口14a导出的所述线圈连接端子12a配置于该第一贯通窗44内。
保持部件41在与所述第二线圈保持部15的导出切口15a对应的位置上具有在轴向上贯穿保持部件41的第二贯通窗45。如图2所示,从第二线圈保持部15的导出切口15a导出的所述线圈连接端子13a和所述第一断路器连接端子16a配置于第二贯通窗45内。
如图5所示,保持部件41还在中央对置柱17e与第二侧壁17c(图5中、左侧的侧壁)之间具有在轴向上贯穿保持部件41的第三贯通窗46。如图2所示,第二断路器连接端子16b配置于第三贯通窗46内。
作为所述保持器主体8a的一部分的底座部件51具有:底座部52,其具有从所述轴向观看时(参见图4)比所述保持部件41稍微大的大致扁平圆形状;底座延设部53,其作为所述伸出部8b的一部分,在底座部52的长度方向上从底座部52进一步延伸;以及形成于所述底座延设部53的前端的所述连接器部8c。并且,在底座部件51上通过嵌件成型(Insert molding)埋设所述接线柱21、22。接线柱21、22分别具有从底座部件51露出的接线柱端子部21a、22a,以便分别与所述线圈连接端子12a和所述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电连接,该接线柱21、22穿过底座延设部53的内部延伸到连接器部8c。另外,接线柱端子部21a焊接在所述线圈连接端子12a上,接线柱端子部22a焊接在所述断路器连接端子16b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焊接为点焊。
在底座部52的、与所述保持部件41的外缘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凸缘部52a,该凸缘部52a延伸到比与保持部件41的外缘对应的位置更靠外侧。在凸缘部52a与被该凸缘部52a包围的底座部52的部分之间存在段差(参见图8B)。
密封部件61设置成从与所述保持部件41的外缘对应的位置起在外侧覆盖凸缘部52a。并且,密封部件61还覆盖所述底座延设部53的基端部。该密封部件61以所述底座部件51为嵌入件,与该底座部件51一体设置。当电刷保持器8被以夹持在磁轭壳体4与齿轮壳体31之间的方式安装时,密封部件61被夹持在磁轭壳体4与齿轮壳体31之间,将底座部件51、磁轭壳体4以及齿轮壳体31彼此密封。
并且,密封部件61具备作为弹性部件的被夹持部61a。被夹持部61a与密封部件61一体成形。如图4所示,被夹持部61a设置于底座部件51的四角处且与所述保持部件41的外缘对应的位置、即从轴向观看时与保持部件41的外缘重叠的位置(参见图8B)。并且,所述轴向上的被夹持部61a的厚度比密封部件61的其他部分小。
而且,在底座部52的、与所述卡合爪43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卡合孔52b(参见图4和图8A)。卡合爪43从轴向插入到该卡合孔52b中,卡合爪43的爪部43a卡合在卡合孔52b周围的面52c(图8A中、下表面)上,从而将底座部52(底座部件51)安装在保持部件41上。另外,卡合爪43的长度等被设定成,当爪部43a与面52c卡合(参见图8A)时,保持部件41与底座部件51不会在爪部43a和面52c以外的部分在轴向上直接重叠、也就是说使它们滑嵌,并且在保持部件41与底座部件51之间隔着处于压缩状态的所述被夹持部61a(参见图8B)。并且,当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参见图2和图8A),作为弹性卡合部的密封部件61的内缘61b(被夹持部61a除外)在轴向(被夹持部61a的压缩方向)的正交方向上与保持部件41的外缘接触(参见图8B)。
并且,在底座部52上形成有一对插通孔52d,当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所述定位柱42分别插通到该一对插通孔52d中。插通孔52d的内径比定位柱42的外径大。
并且,在底座部52上形成有中央孔52e,当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所述轴承保持部19插通到该中央孔52e中。中央孔52e的内径大于轴承保持部19的外径。
并且,在底座部52上,在与所述线圈连接端子13a和所述断路器连接端子16a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参见图2)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从所述中央孔52e连续的焊接用孔52f。
并且,在底座部52上,在将所述焊接用孔52f除外的位置且与所述断路器连接端子16a对应的位置上形成有收容凹部52g。当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所述断路器连接端子16a收容在收容凹部52g中。通过使高度位置与断路器连接端子16b不同的断路器连接端子16a(参见图9)收容在收容凹部52g中,从而使得在轴向上,线圈连接端子13a和断路器连接端子16a的焊接位置与其他焊接位置(接线柱端子部21a和线圈连接端子12a的焊接位置、接线柱端子部22a和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的焊接位置)相同。由此,全部焊接位置在轴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在利用工具进行点焊时,容易进行工具在轴向上的定位。
并且,在底座部52上形成有作为端子支承部的线圈端子支承部52h,该线圈端子支承部52h用于在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将所述线圈连接端子12a支承在线圈连接端子12a和接线柱21(接线柱端子部21a)的连接部X1(参见图2和图10)与所述线圈保持部14之间。另外,在图2和图10中示出进行焊接之前、即相互熔融之前在轴向上重叠的线圈连接端子12a和接线柱21(接线柱端子部21a)。该线圈端子支承部52h由以穿过所述第一贯通窗44的方式立设在轴向上的一对支承片构成,两个支承片之间的间隔设定成与线圈连接端子12a的直径大致相同,从而能够将插入到两个支承片之间的线圈连接端子12a以使其不能在两个支承片的间隔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而且,在底座部52上形成有辅助支承部52i,该辅助支承部52i用于在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在与线圈端子支承部52h一起夹持所述连接部X1的位置上对线圈连接端子12a的前端进行支承。该辅助支承部52i由以穿过所述第一贯通窗44的方式立设在轴向上的一对支承片构成,两个支承片之间的间隔设定成与线圈连接端子12a的直径大致相同,从而能够将插入到两个支承片之间的线圈连接端子12a以使其不能在两个支承片的间隔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第一贯通窗44具有如上所述能够使线圈端子支承部52h和辅助支承部52i穿过的大小。并且,所述第一贯通窗44的大小如下,即,从轴向观看时,与线圈连接端子12a相比足够大,且包括比接线柱21的其他部分大的、大致円形的接线柱端子部21a。足够大的第一贯通窗44作为用于不使焊接时的热量传递给保持部件41(提高散热效果)的空间发挥作用,从而容易进行连接作业。
并且,在底座部52上形成有作为端子支承部的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j,该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j用于在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在断路器连接端子16b和接线柱22(接线柱端子部22a)之间的连接部X2(参见图2)与所述线圈保持部14之间对所述断路器连接端子16b进行支承。另外,在图2和图10中示出进行焊接之前、即相互熔融之前在轴向上重叠的断路器连接端子16b和接线柱22(接线柱端子部22a)。该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j由以穿过所述第三贯通窗46的方式立设在轴向上的一对支承片构成,两个支承片之间的间隔设定成与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的直径大致相同,从而能够将插入到两个支承片之间的断路器连接端子16b以使其不能在两个支承片的间隔方向上进行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第三贯通窗46具有如上所述能够使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穿过的大小。并且,所述第三贯通窗46的大小如下,即,从轴向观看时,与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相比足够大,且包括比接线柱22的其他部分大的大致円形的接线柱端子部22a。足够大的第三贯通窗46作为用于不使焊接时的热量传递给保持部件41(提高散热效果)的空间发挥作用,从而容易进行连接作业。
并且,在底座部52上形成有线圈端子支承部52k,该线圈端子支承部52k用于在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在线圈连接端子13a和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的连接部X3(参见图2)与所述线圈保持部15之间对所述线圈连接端子13a进行支承。另外,在图2中示出进行焊接之前、即相互熔融之前在轴向上重叠的线圈连接端子13a和断路器连接端子16b。该线圈端子支承部52k由以穿过所述第二贯通窗45的方式立设在轴向上的一对支承片构成,两个支承片之间的间隔设定成与线圈连接端子13a的直径大致相同,从而能够将插入到两个支承片之间的线圈连接端子13a以使其不能在两个支承片的间隔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
并且,在底座部52上形成有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l,该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l用于在组装底座部件51和保持部件41时在支承线圈连接端子13a和断路器连接端子16b之间的连接部X3(参见图2)与所述线圈端子支承部52k之间对所述断路器连接端子16a的前端进行支承。该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l由以穿过所述第二贯通窗45的方式立设在轴向上的一对支承片构成,两个支承片之间的间隔设定成与断路器连接端子16a的直径大致相同,从而能够将插入到两个支承片之间的断路器连接端子16a以使其不能在两个支承片的间隔方向上移动的方式进行支承。所述第二贯通窗45具有如上所述能够使线圈端子支承部52k和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l穿过的大小。并且,从轴向观看时,与线圈连接端子13a和断路器连接端子16b相比,所述第二贯通窗45足够大。足够大的第二贯通窗45作为用于不使焊接时的热量传递给保持部件41(提高散热效果)的空间发挥作用,从而容易进行连接作业。
上述的各部品分别组装,从而构成包含电刷保持器8的直流电动机1。
根据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如下优点。
(1)螺旋弹簧74具有:螺旋部81,其安装在保持部件41的弹簧安装部73上;第一按压部82,其从螺旋部81的一个端部(下端部81b)伸出并朝向换向器7按压电刷9;以及第二按压部83,其从螺旋部81的另一个端部(上端部81a)伸出并朝向保持部件41的滑动面71按压电刷9。由此,电刷9在保持与滑动面71之间的接触状态下被保持在保持部件41上,所以无需现有的筒状的电刷保持部。因此,在制造保持部件41时,无需用于成形筒状电刷保持部的滑块,所以能够容易地制造保持部件41(电刷保持器8)。并且,电刷9被第二按压部83按压,从而能够抑制电刷9在与保持部件41的滑动面71交叉的方向上晃动。并且,由于第一按压部82和第二按压部83分别从螺旋弹簧74的两端部(螺旋部的轴向的两端部81a、81b)伸出,所以容易根据电刷9的厚度,改变第一按压部82和第二按压部83的位置(电刷9的厚度方向的位置)。
(2)保持部件41上设置有用于卡止第二按压部83的卡止部75。通过卡止部75将第二按压部83卡止,从而能够稳定第二按压部83朝向滑动面71按压电刷9的按压力。
(3)卡止部75具有相对于螺旋弹簧74安装在保持部件41上的方向而倾斜的倾斜面75b。在将螺旋弹簧74安装到保持部件41上时,第二按压部83沿着倾斜面75b进行弹性变形并移动之后,弹性恢复到原来形状,以便卡止在卡止部75上。因此,能够容易地将第二按压部83卡止到卡止部75上。
(4)由于卡止部75相对于滑动面71设置于弹簧安装部73的相反侧,所以第二按压部83被相对于滑动面71位于安装了螺旋部81的弹簧安装部73的相反侧的卡止部75卡止。因此,第二按压部83在其基端部(第二按压部83的螺旋部81附近的部分)与被卡止到卡止部75上的部分之间与电刷9接触。由此,能够通过第二按压部83稳定地保持电刷9。
(5)第二按压部83在与电刷9接触的部分上具有向与其按压方向(电刷9的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折弯的折弯部83a。由此,第二按压部83在其折弯部与电刷9接触,所以能够增加第二按压部83与电刷9之间的接触面积。
(6)在电刷9的基端部9b上形成有被第一按压部82卡止的卡止凹部9c。由此,电刷9的基端部9b被第一按压部82保持在电刷9的厚度方向上,所以能够抑制电刷9的基端部9b在厚度方向上的晃动,能够通过螺旋弹簧74更加稳定地保持电刷9。
(7)由于在电刷保持部11上设置有将电刷9保持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一对引导部72,所以能够更加稳定地保持电刷9。
另外,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如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刷9的卡止凹部9c凹陷形成为V字状,然而,除此之外,例如还可以形成为U字状或隧道状。并且,也可以形成为不具有卡止凹部9c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刷9在电刷保持器8上设置于与电动机主体2对置的一侧的面上,但不限于此,还可以在电刷保持器8上设置于与减速部3对置的一侧的面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滑动面71为与轴向正交的平面,然而除此之外,还可以形成为随着朝向径向内侧而向下方(靠近减速部3的一方)倾斜的平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螺旋弹簧74设置成螺旋部81的轴与旋转轴10的轴线平行,然而除此之外,例如还可以使螺旋部81的轴垂直于旋转轴10的轴线。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按压部82具有直线形状,然而除此之外,例如还可以在第一按压部82上折弯形成与电刷9的基端部9b在一点上接触的接触凸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二按压部83上形成了折弯部83a,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第二按压部83成大致直线形状,而不形成折弯部83a。
上述实施方式的伸出部76和卡止部75的形状可以根据结构进行适当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备用于卡止第二按压部83的卡止部75,但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不具备卡止部75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刷保持器8的保持部件41和底座部件51分别为独立部件,但不限于此,保持部件41和底座部件51可以是一体的部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底座部件51上设置了线圈端子支承部52h和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j,但不限于此,也可以省略线圈端子支承部52h和断路器端子支承部52j。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本发明具体化为作为电动车窗装置的驱动源使用的直流电动机1,当然,本发明也可以具体化为作为其他装置的驱动源使用的直流电动机。

Claims (6)

1.一种电动机,其具备:
电刷保持器,其具有滑动面和弹簧安装部;
电刷,其以能够滑动的方式与所述滑动面接触,并与安装在旋转轴上的换向器接触,向该换向器供电;以及
螺旋弹簧,其具有安装在所述弹簧安装部上的螺旋部、从所述螺旋部的一个端部伸出并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换向器按压的第一按压部、以及从所述螺旋部的另一个端部伸出并将所述电刷向所述滑动面按压的第二按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电刷保持器具备用于卡止所述第二按压部的卡止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卡止部具有倾斜面,该倾斜面相对于所述螺旋弹簧安装在所述电刷保持器上的方向而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卡止部相对于所述滑动面设置于所述弹簧安装部的相反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卡止部相对于所述滑动面设置于所述弹簧安装部的相反侧。
6.根据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动机,其中,
所述第二按压部在与所述电刷接触的部分上具有折弯部,该折弯部朝向与所述第二按压部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折弯。
CN 201010570248 2009-11-13 2010-11-10 电动机 Active CN10206463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60188A JP2011109754A (ja) 2009-11-13 2009-11-13 モータ
JP2009-260188 2009-11-13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4639A true CN102064639A (zh) 2011-05-18
CN102064639B CN102064639B (zh) 2013-07-31

Family

ID=43999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1010570248 Active CN102064639B (zh) 2009-11-13 2010-11-10 电动机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1109754A (zh)
CN (1) CN1020646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8605A (zh) * 2017-02-20 2019-09-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368915A (zh) * 2018-06-20 2021-02-12 株式会社电装 马达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7100B2 (ja) * 2012-03-23 2016-03-02 アスモ株式会社 ブラシホルダ、ブラシ装置、モータ及びブラシ装置の製造方法
DE102016224426A1 (de) * 2016-12-08 2018-06-14 Robert Bosch Gmbh Bürstenanordnung für einen Elektromotor und Elektromotor
JP6474505B2 (ja) * 2018-02-07 2019-02-27 株式会社ミツバ ブラシ付き電動モー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3167A (en) * 1977-12-02 1979-07-31 Stackpole Carbon Company Electric motor brush holder
JPS63209450A (ja) * 1987-02-23 1988-08-31 Meiwa Seisakusho:Kk 着脱自在なブラシホルダ−を具備する防爆形モ−タ
US5329198A (en) * 1989-08-31 1994-07-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lip ring or commutator motor
CN1115513A (zh) * 1994-05-23 1996-01-24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微电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41747Y2 (zh) * 1988-02-12 1992-09-30
JPH0649099Y2 (ja) * 1989-09-05 1994-12-12 自動車電機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モータのブラシ取付部構造
JP3035487B2 (ja) * 1996-02-19 2000-04-24 アスモ株式会社 回転電機
JP2003199300A (ja) * 2001-12-25 2003-07-11 Asmo Co Ltd ブラシ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163167A (en) * 1977-12-02 1979-07-31 Stackpole Carbon Company Electric motor brush holder
JPS63209450A (ja) * 1987-02-23 1988-08-31 Meiwa Seisakusho:Kk 着脱自在なブラシホルダ−を具備する防爆形モ−タ
US5329198A (en) * 1989-08-31 1994-07-12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Slip ring or commutator motor
CN1115513A (zh) * 1994-05-23 1996-01-24 马渊马达株式会社 微电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8605A (zh) * 2017-02-20 2019-09-20 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马达
CN112368915A (zh) * 2018-06-20 2021-02-12 株式会社电装 马达
CN112368915B (zh) * 2018-06-20 2023-10-20 株式会社电装 马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4639B (zh) 2013-07-31
JP2011109754A (ja) 2011-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4639B (zh) 电动机
US20230168462A1 (en) Lens driving motor and elastic member of the same
CN102543587B (zh) 电磁开关的活动触头组件
CN102754281B (zh) 大电流连接器
CN109727819A (zh) 电磁继电器
US9608494B2 (en) Rotating electrical machine with brush holder
CN109727822A (zh) 电磁继电器
CN103258689A (zh) 接点装置
CN101211719A (zh) 端子模块组件及具有该端子模块组件的模制外壳断路器
CN105633719A (zh) 连接器的支承构造和适配器
CN106057584A (zh) 触点装置以及电磁继电器
US20090066185A1 (en) Commutator motor utilizing existing part to restrict radially outward movement of brush holders
CN101645358A (zh) 电按钮速动开关
CN103326500A (zh) 刷握、电刷装置、电动机以及电刷装置的制造方法
CN105637673A (zh) 电池托架
CN202549738U (zh) 接点装置以及电磁开闭器
CN110970266A (zh) 电磁继电器
JPH0759301A (ja) ブラシ保持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電動モーター
CN202034837U (zh) 磁铁保持器及具有该保持器的永久磁铁式电动机
CN106454664B (zh) 磁铁组件及其组装方法及动铁式受话器、扬声器
JP6856067B2 (ja) モータ及びモータの製造方法
JP2004056921A (ja) ブラシ装置
CN101192716B (zh) 快速连接端子装置
KR101006307B1 (ko) 고압 고전류용 릴레이 구조
CN101834082A (zh) 现场可互换的辅助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917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Denso Co., Ltd.

Address before: Mei Tian Kosai Shizuoka Prefecture in 390 times

Patentee before: ASMO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