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2717A - 自动测量液体的粘度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动测量液体的粘度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2717A
CN102062717A CN201010000600XA CN201010000600A CN102062717A CN 102062717 A CN102062717 A CN 102062717A CN 201010000600X A CN201010000600X A CN 201010000600XA CN 201010000600 A CN201010000600 A CN 201010000600A CN 102062717 A CN102062717 A CN 10206271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n
reservoir
sample liquid
viscosity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060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在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o Visco Inc
Original Assignee
Bio Visco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o Visco Inc filed Critical Bio Visco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0627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271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10Devices for transferring samples or any liquids to, in, or from, the analysis apparatus, e.g. suction devices, injec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1/00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 G01N11/02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flow of the material
    • G01N11/04Investigating flow properties of materials, e.g. viscosity, plasticity;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flow properties by measuring flow of the material through a restricted passage, e.g. tube, aper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483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87Phys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of liquid biological material
    • G01N33/49Bloo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atholog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colog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测量液体的粘度的装置,该装置自动取出容纳在储存器中的样本液体并测量该液体的粘度,该装置包括:基体;传输部分,设置在基体的操作台上,用于从储存器取出样本液体,并供应样本液体;粘度测量部分,设置在操作台上,用于测量从传输部分供应的样本液体的粘度;控制部分,用于控制传输部分和粘度测量部分的操作;显示部分,显示由粘度测量部分测量的结果。

Description

自动测量液体的粘度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测量粘度的装置,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自动粘度计,该粘度计能够执行一系列处理,如将容纳样本液体(例如血液)的储存器保持在体温,精确提取定量液体,以及测量液体的粘度。
背景技术
传统的血液粘度测量装置使来自人体的血液移动到流动限制管(flowrestrictor tube),并测量管中血液运动期间的流动特性,如流动阻力,以便测量血液的粘性或者血细胞的聚集率(aggregation ratio)。
第10-747605号韩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提升器/单毛细管粘度计(dualriser/single capillary viscometer)。该粘度计监测两个提升器的高度变化、相对运动、来自病人的循环的血液的柱式血液(column of blood),给出血液通过其流动的毛细管的尺寸并确定剪切范围(range of shear)(尤其是低剪切)上的血液粘度。系统包括管组(tube set)(一次性的或者非一次性的),该管组包括:一对提升器管(riser tube);预定尺寸的毛细管,结合在所述提升器管之间(或者形成一个提升器管的一部分);阀机构,用于控制来自病人的血液循环流动到提升器管中。各个传感器监测每个提升器管中的柱式血液的运动,相关的微处理器分析这些运动,另外,预定尺寸的毛细管确定病人循环血液的粘度。
为了供应血样以测量粘度,粘度计直接从连接到血管的针或者管获得血液或者间接从容纳血液的储存器获得血液。传统的储存器是真空管,这样真空管可通过将预定压力的空气或者其它气体供应给储存器来提供血液。
图1是示出使用空气的传统的血液传输装置的主视图。
参照图1,手动供应血液的传统的血液传输装置包括:储存器20,包括在其顶部上的硅树脂密封件25;血液针30,穿过硅树脂密封件25,并到达储存器20的血液;空气针40,穿过硅树脂密封件25,空气针40的一端位于血液的流动液位之上;注射器50,用于通过空气针40将空气提供给储存器20。
操作者使用注射器50缓慢地将空气引入到储存器中,通过空气针40注入的空气在血液的流动液位上产生相对高压,接着,储存器中的高压通过血液针30将血液推到血液粘度计60中。
然而,当操作者手动地操作注射器50时,实践中无法按照不变的压力和流速来传输血液,这是因为使得空气进入真空储存器的注射率不变非常难。此外,由于空气针和血液针被单独地安装并且相对于血液的液位被控制在不同的高度,所以将所述两个针精确地布置在储存器的期望的位置上不容易,并且由于应该使用物理上分离的所述两个针,所以基本上难以自动控制血液传送系统,以用于血液的粘度测量。
例如,当使得所述两个针穿过硅树脂密封件25时,所述针会弯曲或者卷曲。当在血液粘度测量结束时从硅树脂密封件25移除针30和40时,即使非常小心,也可能会发生所述针不能被顺利地抽出,或者突然被拔出的情况,操作者可能被病人的血液污染过的针伤害,并存在被可能存在于血液中的任何疾病感染的危险。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粘度计,该粘度计可自动执行一系列处理,如在粘度测量之前将样本液体保持在预定体温、进行自动针注射、并自动传输精确量的液体。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粘度计,该粘度计具有用于处理空气流和血液流的两个针,其中,针的引入和去除过程自动执行,使得自动血液粘度测量的操作变得容易。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粘度计,该粘度计可在引入和去除针时防止操作者被针损伤或者防止操作者暴露于血液,并可安全并快速地完成期望的过程。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粘度计,该粘度计可减少操作者可能的错误以及减少对操作者(该操作者的效率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的依赖,从而可提供一种当被多次重复时保持均匀和一致的测试条件的自动粘度测量装置。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取出容纳在储存器中的样本液体并测量该液体的粘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基体;传输部分,设置在基体的操作台上,用于从储存器取出样本液体,并供应样本液体;粘度测量部分,设置在操作台上,用于测量从传输部分供应的样本液体的粘度;控制部分,用于控制传输部分和粘度测量部分的操作;显示部分,用于显示由粘度测量部分测量的结果。
传输部分将样本液体从储存器传输到粘度测量部分,使得样本液体可在预定速度或者流速下被准确地引入到粘度测量部分。由于在自动过程中,控制部分按顺序控制样本液体从储存器的提取、从储存器到粘度测量部分的传输以及精确的粘度测量,所以本发明可获得高可靠性的粘度测量结果。
此外,在将液体引入到粘度测量部分中期间,传输部分不使样本液体(例如,血液)暴露于大气中,并使得血液保持在36.5℃的期望的体温下,从而可以不考虑液体的可变特性来传输液体,并可在没有不必要的拖延的情况下,精确地测量液体粘度。
传输部分被设计成自动将样本液体供应到测量部分,该传输部分可包括:储存器容纳构件,用于容纳储存器;液体供应构件,包括与容纳在储存器容纳构件中的储存器相邻地布置的针部分和用于将针固定在储存器的上部的针固定部分,用于将样本液体从储存器供应到粘度测量部分;距离调节构件,用于调节储存器和针部分之间的距离;加压气体供应构件,用于通过针部分将加压气体供应到储存器中。可选地,针处于固定位置,储存器可朝着针运动,从而可获得针和液位之间的期望的距离。
距离调节构件可调节针部分和储存器之间的距离,从而针部分可插入到储存器中或者可从储存器被移除。在针部分被部分地插入到储存器之后,加压气体(例如,空气)通过加压气体供应构件经过针部分被供应到储存器中,样本液体可通过针部分从储存器被传输到粘度测量部分。
在通过针部分将样本液体传输到粘度测量部分之后,加压气体供应构件停止其操作(即,停止将加压气体供应到储存器),接着,样本液体停止通过针部分从储存器运动。样本液体自动传输,而不需要操作者的手动干预。加压气体供应构件可使用步进电机或者精确的微泵机构精确地将加压气体按照预定的不变的压力和流速供应给储存器。
虽然针部分可使用两个分离的针,以供应加压气体和液体样本,但是在本发明中,使用针位于针内结构的双针系统具有抵抗弯曲的良好的阻抗力,并可容易到插入到储存器中和从储存器中移除。
例如,在本发明中,针部分的双针系统可包括:内针,呈细长状并且中空;外针,相对于内针较短;T形固定体,用于固定内针和外针。内针和外针都是中空的,并分别形成用于样本液体和加压气体的流体路径。在T形固定体中,设置有将内针与粘度测量部分连接的流体路径以及将用于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供应构件和外针连接的另一流体路径。双针系统中的两个针可通过距离调节构件的驱动同时穿过橡胶密封件插入到储存器中。在双针系统中,加压气体(例如,空气)可通过用于加压气体的流体路径被供应,而其一端部分被浸入到储存器中的样本液体中的内针将样本液体从储存器传输到粘度测量部分。
有益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自动粘度测量装置可自动执行多个过程,如将样本液体保持在预定的不变的温度下、将双针系统引入到容纳液体样本的储存器中、自动传输预定量的样本液体以及测量液体的粘度。
在液体传输部分,由于两个针的引入和去除在不需要操作者的手动干预的情况下被执行,并且样本液体在不需要操作者的手动干预的情况下被自动传输和处理,所以对于操作者来说,不存在被暴露于病人的血液的针伤害的危险。
在本发明中,自动粘度测量装置通过自动过程帮助减小由于任何手动操作可能发生的操作者的可能的错误,最小化对操作者经验的依赖并在进行多次测试时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获得可靠和精确的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使用空气的传统的血液传输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粘度测量装置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图2的粘度测量装置的使用的示例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图2的传输部分和粘度测量部分的前部透视图;
图5是图4的传输部分的后部透视图;
图6是示出图4的双针部分的主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双针部分的分解图;
图8是示出图4的储存器容纳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9是示出图4的粘度测量部分的主视图;
图10是图9的粘度测量部分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装置测量粘度的过程的流程图;
图12给出示出粘度测量部分的操作顺序的主视图;
图13是示出从粘度测量部分中的光电传感器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其中,相同的标号始终表示相同的元件。下面通过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描述以解释本发明。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粘度测量装置的透视图,图3是示出图2的粘度测量装置的使用的示例的透视图。
参照图2和图3,测量粘度的装置100包括基体110、传输部分200、粘度测量部分400、控制部分160和显示部分140。操作台(stage)130形成在基体110上,而传输部分200和粘度测量部分400设置在操作台130上。操作台130可通过盖子120被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例如,在操作装置时,通过盖子120将操作台130关闭,在设置或者更换针或者其它部件的情况下,操作台130被暂时打开。
控制部分160可以是传统的个人计算机或者其它控制装置,并可具有安装在基体中的输入部分150(例如键区)、鼠标和有线/无线数据读取装置。显示部分140可以是普通监视器或者其它显示装置,或者可具有打印功能或者模块。
操作者可打开盖子120以更换储存器、双针传送系统或者耐久的管(U管),并可在关闭盖子120之后开启装置100的操作。可选地,当盖子120关闭时,装置100可通过自身开启其操作。盖子120可使用透明材料形成,以显示装置100的操作。
图4是示出图2的传输部分和粘度测量部分的前部透视图,而图5是图4的传输部分的后部透视图。
参照图4和图5,自动将血液从真空存储器20供应到粘度测量部分400的传输部分200包括:储存器容纳构件220,用于容纳储存器20;液体供应构件240,将血液从储存器20供应到粘度测量部分400;距离调节构件230,调节针和储存器20之间的距离;加压气体供应构件250,将空气供应给储存器。这些元件可安装在基板210上,以在控制部分160的控制下同时或者按顺序执行它们的功能。粘度测量部分400可使用流动限制管(flow resistanttube)测量血液的粘度,另外,可使用其它粘度测量方法测量粘度。
距离调节构件230安装在基板210上,以竖直运动,并且储存器容纳构件固定在距离调节构件230上。随着距离调节构件230竖直运动,双针部分300可插入到储存器20或者从储存器20移出。由于存储器20在其顶部具有硅树脂密封件25并且双针部分300具有尖端,所以双针部分300可穿过硅树脂密封件插入到储存器20中。可选地,储存器20可朝着双针部分向上运动,使得双针部分300可穿过硅树脂密封件插入到储存器20中。
在本实施例中,储存器容纳构件220被固定,在液体供应构件240被固定时,距离调节构件230运动。可选地,样本液体供应构件可运动,而双针系统可被固定。当然,样本液体供应构件和储存器容纳构件可被可动地安装,从而所述两个构件可彼此相向接近。
加压气体供应构件250可供应加压的气体(例如空气),并供应压力不变、流速不变或者压力/流速不变的空气。如图中所示,加压气体供应构件250可使用注射器结构供应空气,另外,加压气体供应构件250可使用其它泵机构供应空气或者其它气体。根据本实施例,加压气体供应构件250包括注射器部分260和使注射器部分260的活塞运动的步进驱动电机部分(steppingdriving motor section)270。注射器部分260的汽缸262固定在基板210上,注射器部分260的活塞通过步进驱动电机部分270的运动块276竖直运动。
参照图5,除了运动块276外沿着基板210的狭槽运动的步进驱动电机部分270还包括步进电机272和块导向件274,该块导向件274根据步进电机272的旋转用于运动块276。步进电机272可使得运动块276按照指定速度运动,以使用被控制的速度和长度的运动块压迫活塞264。
距离调节构件230可包括电机232和用于支撑储存器容纳构件220的安装块236,并可使用电机232的驱动力使安装块236竖直地运动。这里,与步进驱动电机部分270类似,距离调节构件230可使用杆导向件或者滚珠螺杆引导所述块的直线运动,并可使用步进电机或者直线电机作为电机232。
液体供应构件240可包括双针部分300和用于将双针部分300固定在基板210上的针固定部分245。针固定部分245可暂时固定双针部分300,以在完成每个粘度测量之后释放双针部分300,从而新的双针部分可代替先前的双针部分。如图所示,双针部分300具有双同心圆柱结构,其中,内针和外针布置在相同的轴线上,使得双针部分300的两个针穿过储存器20的顶部上布置的硅树脂密封件,以同时被插入或者移除。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储存器20可以是用于血液的真空管(即,真空采血管),该存储器20可包含抗凝结剂(例如,EDTA、肝磷脂或者柠檬酸钠),以防止在测量血液粘度时血液凝结。
此外,为了测量相对透明的液体(例如,血液血浆)的粘度,黑色染料或者深色染料可被容纳在储存器20中,以增加光电传感器对液体的敏感性。例如,真空储存器容纳相对于血液血浆体积大约为0.1%-1%浓度的食用黑色染料。
图6是示出图4的双针部分的主视图,而图7是示出图6的双针部分的分解图。
参照图6和图7,双针部分300包括内针310、外针320和固定体330。内针310具有锋利的切割端,以穿透软的硅树脂密封件25,直径大于内针310的直径的外针320也具有容纳内针310的锋利的切割端。
固定体330可由塑料注模形成,具体地讲,当通过嵌件注模(insertinjection molding)制造时,内针310和外针320可通过鲁尔配置(luer fitting)固定到固定体330。固定体330包括:中间部分332,形成T形路径;内针固定部分336,安装在中间部分332的一端,并支撑内置310的一端,以通过中间部分332使内针310定位;外针固定部分338,相对于内针固定部分336安装在中间部分332的另一端,以支撑外针320的端部。如图所示,T形路径的竖直的连接路径应该被竖直地布置,竖直路径的顶端与内针固定部分336接合,竖直路径的底端与外针固定部分338接合。内针固定部分336可通过与内针310注模而形成,内针310中的路径I可与内针310和中间部分332之间的路径分离。外针固定部分338固定到中间部分332的底端,并且内针310穿过外针320的中心。值得注意的是,鲁尔配置可用于双针部分300中的所有连接。
用于空气的路径III可形成在外针320和内针310之间,路径II可由T形的中间部分332的横侧上的入口334以及中间部分332的底侧上的出口部分限定,以在空间上连接到储存器20的内部。来自加压气体供应构件的空气通过双针部分300的入口334被供应,以通过在中间部分332中限定的路径II将加压气体供应到储存器20。
内针固定部分336可通过鲁尔配置或者钩机构固定到中间部分332的顶部,外针固定部分338可通过鲁尔配置或者螺纹结合固定到中间部分332的底部。
值得注意的是,双针部分300可被安装在传输部分200上,用于自动操作。然而,双针可被用于自动或者手动操作的其它粘度装置中。由于双针部分300具有同心结构,所以易于同时插入到储存器和从储存器移除。
如图所示,移动加压气体供应构件250中的活塞264,空气可通过空间上彼此连接的路径II和III供应到储存器20中。当空气被供应给储存器20中时,血液通过内针310被推出储存器20,以通过中间部分332中的路径I运动到粘度测量部分400。
图8是示出图4的储存器容纳构件的分解透视图。
参照图8,储存器容纳构件220包括:容纳部分222,容纳储存器20;支架224,将容纳部分222固定到距离调节构件230;自动调温器226,使容纳部分222周围保持大约36℃-37℃的温度。自动调温器226可被设置为硅树脂加热器,以通过结合装置(例如结合夹)安装在储存器20周围。控制部分160可通过控制自动调温器226保持容纳部分222和储存器20的温度,使得在测量粘度时,血液的粘度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再次参照图4,被固定到储存器容纳构件220的储存器20可保持血液处于真空。储存器容纳构件220可通过距离调节构件230与储存器20一起竖直运动,如图9所示,当储存器20向上运动时,双针部分300中的针310和320可穿过硅树脂密封件25插入到储存器20中。
在这种情况下,距离调节构件230可使用传感器238和239感测储存器20的位置,并使储存器20向上运动,直到内针310部分地浸入到血液中,而外针320未被浸入。
为了容易地控制双针部分300的位置,内针310或者外针320可在其上具有标记。距离调节构件230可感测所述标记使储存器20上下运动,并可调节储存器20的位置以供应血液。
由于内针310和外针320在同一轴线上同轴地布置,所以两个针310和320可机械地相互支撑,从而减小了当储存器20向上运动时所述针310和320弯曲或者被弯折的危险。因此,插入或者移除两个针310和320的过程变得简单并安全。
如图所示,另一个自动调温构件280可设置在基板210上。该自动调温构件280用于暂时保持容纳血液的储存器,以用于预热,该预热过程是将液体样本的温度保持在大约36℃-37℃下所必须的。自动调温构件280可使液体温度保持在预定值,使得备用血液的粘度或者其它特性可以不受温度的影响。
虽然附图中的自动调温构件280具有用于储存四个液体储存器的四个容纳孔,但是自动调温构件的数量或者形状或者孔数可按照各种方式改变。自动调温构件280的位置可被不同地选择,例如,可位于基板210上或者位于操作台上。
图9是示出图4的粘度测量部分的主视图,而图10是图9的粘度测量部分的透视图。
参照图4、图9和图10,粘度测量部分400可包括:两个竖直限制管412和414;三向旋塞阀460,用于将血液选择性地供应给竖直限制管412和414;毛细管部分430,设置在竖直限制管412和414中的一个上或者设置在竖直限制管412和414的连接部分上;光电传感器440和450,分别与竖直限制管412和412相邻地布置,以随时检测每个限制管中的血液的高度变化。
竖直限制管412和414可以是U管410,U管410的下端部在空间上按照U形连接,通常被一次性使用。可选地,限制管412和414可被设置为三向阀460被安装在所述限制管412和414的连接部分的组件。竖直限制管412和414可通过固定支架419固定在基板210上,并可在完成每次粘度测量之后被新的一组限制管代替。
竖直限制管412和414可通过三向阀460连接。用于控制血液的供应的所述阀460可停止血液的流动和/或改变流动路径。设置在限制管412的下部的三向阀460将血液从传输部分200供应到限制管412,直到血液在限制管412中达到预定高度为止。当血液在所述管412中达到预定高度时,三向阀460使血液停止流向所述管412,并通过毛细管部分430将血液供应给另一限制管414,直到血液在所述管414中达到另一预定高度为止。当在所述管414中血液达到预定高度时,三向阀460使得传输部分200与粘度测量部分400断开。接着,三向阀将两个限制管412和414连接,使得血液开始通过毛细管部分430从所述管412流到所述管414。三向阀460可通过内置在粘度测量部分400中的螺线管致动器465控制,其中,控制部分160可使用螺线管致动器465控制三向阀460。
光电传感器440和450可被设置为沿着竖直限制管412和414布置的LCD-CCD阵列。用于检测血液在所述管412和414中的运动(即,高度变化)的光电传感器440和450可被用于随时感测血液的液位的变化。
根据本发明,粘度测量部分400具有前盖,该前盖的底部与铰链405接合,以选择性地暴露所述管412和414以及竖直地布置在所述管之后的光电传感器440和450。前盖可包括与光电传感器440和450一致的参考板(reference plate)442或者反射板,以当前盖被关闭时,提高传感器的检测能力。可选地,粘度测量部分可使用不同类型的光电传感器,例如,使用布置在限制管的中部的光电发射体和光电探测器。
下面描述使用根据本发明的粘度测量装置100测量血液的粘度的方法。
图11是示出使用本发明的装置测量粘度的过程的流程图,图12给出示出粘度测量部分的操作顺序的主视图,图13是示出从粘度测量部分中的光电传感器获得的结果的曲线图。
参照图11,一次性U管410可安装到粘度测量部分400的固定支架419上,粘度测量部分400可从U管410读取改变的液位信息(S11)。在本实施例中,RFID标签470或者类似的装置(例如一线系统(one-wire system))可安装在U管410的一端(即,在所述管414的端部),并且RFID读取器(未示出)可读取关于U管410的几何信息,例如,限制管和毛细管的直径和长度(S12)。
温度传感器可设置在固定支架419或者粘度测量部分400的其它点处,以持续地监测U管中血液的温度(S13)。本发明被设计成当温度传感器测量到预定的设计温度(例如,36.5℃)时开启传输部分200(S14)。首先,三向阀460将传输部分200连接到左管412,以将血液供应到左管412(见图12a)。
值得注意的是,传输部分200将血液供应给左管412,直到在所述管12中血液达到预定高度416(见图12b)。通过光电传感器440测量血液的高度。
在将血液供应到左管412之后,三向阀460断开所述管412的连接,并将传输部分200连接到右管414,以通过毛细管部分将血液供应到右管414(S16)(见图12b)。血液被供应到右管414,直到在所述管414中血液达到另一预定高度418,光电传感器450持续监测所述管414中的血液的高度(S17)(见图12c)。
当血液在所述管412和414中到达预定高度时,三向阀460通过断开传输部分200与粘度测量部分400的连接切断来自传输部分200的血液供应,并将左管412和右管414连接。结果,左管412中的血液开始通过毛细管部分430运动到右管414中(S18)(见图12d)。
在图13中示出了在左管412和右管414中血液高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参照图13,x轴表示时间(秒),y轴表示由光电传感器440和450测量的像素数。重要的是,当将血液供应到左管412时,光电传感器440(LCD-CCD阵列)随时检测血液高度的变化,并将感测结果(h(t))传输给控制部分160。如果血液以高流动速度被供应,则光电传感器440可能不能精确地读取高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在手动操作的条件下,当操作者以超过优化值的高速将样本血液引入到所述管412中时,可能会发生上述不能精确地读取高度变化的情况。例如,不熟练的操作者通常不确切地知道他们应该按照多慢或者多快的速度将血液供应到所述管412中。当样本血液被引入得太快,则光电传感器440不能精确地读取所述管412中的流体高度的变化,从而导致系统出错,迫使粘度测量部分400延缓操作。相反,如果血液被供应得太慢,则也产生系统错误,这是因为用于计算粘度的算法需要在预定时间(即,大约三分钟)内完成。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时间测量高度变化并将高度变化数据传输给计算机。
值得注意的是,在图13中,点A表示血液何时被从传输部分200供应到左管412,点B表示在左管412中,血液何时到达预定高度416。这里,点A和点B之间的曲线的斜坡最好不要太大或者太小。因此,来自加压气体供应构件250的空气在控制部分160的控制下按照优化的速度被供应到储存器20中,使得血液被按照最合适的速度引入到所述管412中,以实现光电传感器440的最好性能,以在系统不出错的情况下成功地测量血液的粘度。
在点B之后,三向阀460将传输部分200连接到毛细管部分430和所述管414,使得血液通过毛细管部分430从储存器20运动到右管414。因此,在点B和C之间,左管412中的血液高度不变,如由平直线(flat line)(见顶部曲线)所示。在在该段时间内,右管414中的血液的高度指示为零,这是由于血液还未到达右管414。点C表示左管412中的血液何时开始下降。当血液最终达到所述管414中的预定高度418时,三向阀将传输部分200和粘度测量部分400之间的连接断开,并将左管412和右管414连接在一起,使得血液通过毛细管部分430从左管412运动到右管414。由此,左管412中的血液高度逐渐下降,如点C之后的曲线所示,而右管414中的血液的高度逐渐增加。
虽然已表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相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其范围的本发明的原理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修改。

Claims (19)

1.一种自动取出容纳在储存器中的样本液体并测量该液体的粘度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基体;
传输部分,设置在基体的操作台上,用于从储存器取出样本液体,并供应样本液体;
粘度测量部分,设置在操作台上,用于测量从传输部分供应的样本液体的粘度;
控制部分,用于控制传输部分和粘度测量部分的操作;
显示部分,用于显示由粘度测量部分测量的结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传输部分包括:
储存器容纳构件,用于容纳储存器;
液体供应构件,包括与容纳在储存器容纳构件中的储存器相邻地布置的针部分和用于固定针部分的针固定部分,用于将样本液体从储存器供应到粘度测量部分;
距离调节构件,用于调节储存器和针部分之间的距离;
加压气体供应构件,用于通过针部分将加压气体供应到储存器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储存器容纳构件包括容纳储存器的容纳部分和将容纳部分保持在预定温度下的自动调温部分。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储存器容纳构件安装在距离调节构件上,相对于针部分前后运动,以使针部分插入到储存器中或者从储存器被移除。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针部分包括:
内针,呈细长状并且中空;
外针,容纳内针,以形成用于加压气体的流体路径;
固定体用于固定内针和外针,提供将内针与粘度测量部分连接的路径以及通过外针将用于加压气体的流体路径与加压气体供应构件连接的另一路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中,固定体包括:中间部分,形成T形路径;内针固定部分,安装在中间部分的一端,并支撑内针的端部以通过中间部分布置内针;外针固定部分,安装在中间部分的相对于内针固定部分的另一端,并支撑外针的端部,
其中,当外针固定部分安装在中间部分的另一端时,外针容纳内针,
其中,通过中间部分的另一端,加压气体通过形成在外针和内针之间的流体路径被供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中,外针固定部分通过鲁尔配置或者螺纹结合安装在中间部分的另一端。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加压气体供应构件包括注射器部分和使活塞在注射器部分处运动的步进驱动部分,注射器部分中的加压气体通过针部分和注射器部分的喷嘴被供应到储存器容纳构件中的储存器中。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中,传输部分还包括自动调温构件,该自动调温构件能够使至少一个储存器保持在预定的不变的温度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用于打开和关闭操作台的盖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储存器是真空管。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储存器包括抗凝结材料,用于在测量样本液体的粘度的同时防止样本液体凝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中,抗凝结材料包括EDTA、肝磷脂或者柠檬酸钠。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储存器容纳染料,以在测量样本液体的粘度的同时,提高光电传感器对样本液体的敏感性。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粘度测量部分包括:两个竖直限制管,该两个竖直限制管的下端部彼此连接;阀,用于将样本液体供应到所述竖直限制管;毛细管部分,设置在所述竖直限制管中的一个上或者设置在所述竖直限制管的连接部分上;两个光电传感器,分别与所述两个竖直限制管相邻地布置,以随时检测每个竖直限制管中的样本液体的高度变化。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阀是三向阀,该三向阀通过传输部分每次将样本液体供应到所述两个竖直限制管中的一个,该三向阀形成样本液体的预定的液位差,该三向阀停止样本液体向所述竖直限制管的供应,并且该三向阀在空间上将所述两个竖直限制管连接,以利用液位差将样本液体从一个限制管运动到另一限制管。
17.一种双针装置,该双针装置被引入到容纳样本液体的储存器中,以使用从外部源供应的加压气体将样本液体传输到粘度测量装置,该双针部分包括:
内针,呈细长状并且中空;
外针,容纳内针,以与内针形成用于加压气体的流体路径;
固定体用于固定内针和外针,提供将内针与粘度测量部分连接的路径以及将用于加压气体的流体路径与加压气体供应构件连接的另一路径。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中,固定体包括:中间部分,形成T形路径;内针固定部分,安装在中间部分的一端,并支撑内针的端部以通过中间部分布置内针;外针固定部分,安装在中间部分的相对于内针固定部分的另一端,并支撑外针的端部,
其中,当外针固定部分安装在中间部分的另一端时,外针容纳内针,
其中,通过中间部分的另一端,加压气体通过形成在外针和内针之间的流体路径被供应。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装置,其中,外针固定部分通过鲁尔配置或者螺纹结合安装在中间部分的另一端。
CN201010000600XA 2009-11-16 2010-01-14 自动测量液体的粘度的装置 Pending CN1020627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090110545A KR100958447B1 (ko) 2009-11-16 2009-11-16 자동 점도측정장치
KR10-2009-0110545 2009-11-1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2717A true CN102062717A (zh) 2011-05-18

Family

ID=42281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0600XA Pending CN102062717A (zh) 2009-11-16 2010-01-14 自动测量液体的粘度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KR (1) KR100958447B1 (zh)
CN (1) CN102062717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1860A (zh) * 2015-11-24 2018-07-17 全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
CN114527041A (zh) * 2020-10-30 2022-05-24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和存储介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126691B1 (ko) 2009-10-20 2012-03-29 (주)바이오비스코 점도측정용 자동 이송장치
KR101476923B1 (ko) * 2013-08-28 2014-12-26 김보곤 혈액점도측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혈액점도측정방법
KR101476926B1 (ko) * 2013-08-29 2014-12-24 김보곤 항온유지가능한 혈액점도측정장치
KR101956989B1 (ko) * 2016-11-18 2019-03-13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혈액점도 측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혈액점도 측정방법
KR102212710B1 (ko) * 2019-04-02 2021-02-05 자인주식회사 3축 가속도센서를 이용한 회전 점도계
KR102229025B1 (ko) * 2019-07-19 2021-03-17 전북대학교산학협력단 소형 혈액점도측정 키트 및 그 카트리지
KR102410659B1 (ko) * 2020-08-19 2022-06-20 주식회사 바이오리올로직스 다채널 혈액 점도 측정 장치의 점도측정모듈
KR102331945B1 (ko) * 2020-08-19 2021-12-01 주식회사 바이오리올로직스 다채널 혈액 점도 측정 장치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47268A (en) 1997-03-19 1998-12-08 Ball; Dean M. Viscosity measu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US6402703B1 (en) * 1997-08-28 2002-06-11 Visco Technologies, Inc. Dual riser/single capillary viscometer
US6322524B1 (en) * 1997-08-28 2001-11-27 Visco Technologies, Inc. Dual riser/single capillary viscometer
KR20020095145A (ko) * 2002-11-26 2002-12-20 신세현 마이크로 점도계 및 측정방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91860A (zh) * 2015-11-24 2018-07-17 全北大学校产学协力团 便携式血液粘度测量装置
CN114527041A (zh) * 2020-10-30 2022-05-24 深圳市瑞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控制方法及装置、精子质量分析系统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0958447B1 (ko) 2010-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2717A (zh) 自动测量液体的粘度的装置
US10254239B2 (en) Automatic isothermal titration microcalorimeter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use
US6371331B1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for dispensing precise small quantities of fluid
EP2573542B1 (en) Automated staining system and reaction chamber
CN103551215B (zh) 一种移液装置及移液方法
CN110249213A (zh) 粘度计和使用该粘度计的方法
KR101476923B1 (ko) 혈액점도측정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혈액점도측정방법
JPS60111160A (ja) 液体見本の二方向操作機械
JP2017223704A (ja) 自動染色システムの追跡可能性
US8322193B2 (en) Transdermal diffusion cell testing arrangements and methods
US8499618B2 (en) Device for automatically measuring viscosity of liquid
JP5714498B2 (ja) 同軸ニードル及びピペット装置
CN202482634U (zh) 自动定量添加助剂的小样染色机
CN202440654U (zh) 自动计量校正定量添加助剂的小样染色机
KR101126691B1 (ko) 점도측정용 자동 이송장치
CN210961997U (zh) 血液采集装置及血液采集系统
TW201827803A (zh) 壓力及洩漏測試方法
KR101701334B1 (ko) 포터블 혈액점도측정장치
WO2019177534A1 (en) Apparatus for determination of diffusion or permeation through a specimen, method of form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WO2020069290A1 (en) In vitro fertilization system and components associated therewith
CN206974735U (zh) 一种适用于分析仪器中的取样装置
KR101476925B1 (ko) 혈액점도측정용 니들장치
KR101476926B1 (ko) 항온유지가능한 혈액점도측정장치
CN112946213A (zh) 一种流池法溶出度仪自动调节流量柱塞泵及其溶出度仪
CN118090322A (zh) 自动分样系统、方法和相关产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