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3540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3540A
CN102053540A CN2010102035454A CN201010203545A CN102053540A CN 102053540 A CN102053540 A CN 102053540A CN 2010102035454 A CN2010102035454 A CN 2010102035454A CN 201010203545 A CN201010203545 A CN 201010203545A CN 102053540 A CN102053540 A CN 1020535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transfer
unit
transfer unit
main body
described intermedi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0354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3540B (zh
Inventor
吉野直人
德永雅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53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3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35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354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03G15/16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 G03G15/1605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of a toner pattern, e.g. a powder pattern, e.g. magnetic transfer using at least one intermediate suppor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transf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03Plural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s
    • G03G2215/0119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 G03G2215/012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 G03G2215/0125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 G03G2215/0132Linear arrangement adjacent plural transfer points primary transfer to an intermediate transfer belt the linear arrangement being horizontal or slanted vertical medium transport path at the secondary transf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the transfer uni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中间转印单元,其包括中间转印体和所述中间转印体缠绕的多个旋转部件,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各个旋转部件绕旋转轴线旋转,所述中间转印单元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二次转印单元,其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接触和分开,所述二次转印单元隔着所述中间转印体设置在所述旋转部件的相对侧;定位单元,当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时,所述定位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位置不同的至少两个点上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定位在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侧;以及固定单元,其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今,提出了这样一种作为图像形成装置的装置:分别包括感光鼓、显影装置等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以串列型布置,并且将由各图像形成单元形成的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然后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例如,日本已公开专利申请公报No.2006-267165描述了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以串联结构布置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形成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并且将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单元的中间转印带上。由二次转印单元将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其后,由定影装置对该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从而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在如此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在某些情况下,将中间转印单元配合在装置主体框架中,然后在将中间转印单元按压在二次转印单元上的同时,将中间转印单元相对于装置主体框架定位并固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由固定单元将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装置主体框架上之前的阶段,该图像形成装置能抑制当二次转印单元和中间转印体接触时接触位置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载体,其承载图像;中间转印单元,其包括带状中间转印体和所述中间转印体缠绕的多个旋转部件,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所述多个旋转部件中的每一个绕旋转轴线旋转,所述中间转印单元沿着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每一个的旋转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二次转印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相对侧并且所述中间转印体置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多个旋转部件之间,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并且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接触和分开;定位单元,当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时,所述定位单元在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位置不同的至少两个点处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定位在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侧;以及固定单元,其将由所述定位单元定位的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多个旋转部件包括:对置部件,其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对置并且所述中间转印体置于所述对置部件和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之间;以及非对置部件,其不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对置,所述定位单元定位以下部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一部分,其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后侧;以及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另一部分,其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前侧,并且比所述对置部件更靠近所述非对置部件,所述固定单元固定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下述部分:所述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前侧并且比所述对置部件更靠近所述非对置部件,并且所述二次转印单元无关于所述固定单元的固定操作而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接触或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定位单元在两个点处定位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下述一部分并且在一个点处定位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下述另一部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一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后侧,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另一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前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待由所述定位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定位的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另一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前侧并且位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对置部件彼此对置的部分的上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在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待由所述定位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定位的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另一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而言位于前侧并且处于下述位置:当使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中间转印体彼此接触时,由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与所述中间转印体之间的接触力而绕位于前侧的所述另一部分产生的力矩使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由所述固定单元所固定的部分向上移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由所述固定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框架上之前的阶段,可以抑制当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中间转印体接触时接触位置的偏移。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小当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中间转印体接触时接触位置的偏移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可以更容易地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并且可以减小当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中间转印体接触时接触位置的偏移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之前的阶段,可以减小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偏移正常位置的偏移量,并且可以减小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所需的力。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采用本发明的情况相比,在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之前的阶段,可以减小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偏移正常位置的偏移量,并且可以减小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所需的力。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构造的视图;
图2是中间转印单元的透视图;
图3是示出主体框架的外观的视图;
图4示出在将中间转印单元的支架上的孔配合在前侧框架的左前侧销上之前的状态;
图5示出中间转印单元配合在主体框架中的状态;以及
图6示出前盖体固定在主体框架上的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1是示出应用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示意性构造的视图。
图像形成装置1包括:图像形成部件10,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在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代表性地称为“纸张”);纸张供应单元60,其向图像形成部件10供应纸张;以及纸张堆叠单元70,在其上堆叠由图像形成部件10形成有的图像的纸张。图像形成装置1还包括:图像读取器80,其读取原稿的图像;以及控制器90,其控制每个组件的操作。
图像形成部件10包括以一定的间隔并行地布置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共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每个图像形成单元11包括:感光鼓12;充电装置13,其对感光鼓12的表面均匀地充电;以及显影装置14,其用预定颜色成分调色剂将静电潜像显影从而使图像可见,该静电潜像是由光学系统单元20(将在下文中描述)使用激光照射而形成。另外,图像形成部件10设置有分别向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的显影装置14供应各色调色剂的调色剂盒19Y、19M、19C和19K。于是,在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的下方布置有向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的感光鼓12发射激光束的光学系统单元20。
另外,图像形成单元10包括:中间转印单元30,其以多层方式将形成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的感光鼓12上的各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二次转印单元40,其用作二次转印单元的实例并将逐个叠加在中间转印单元30上而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纸张上;定影装置50,其通过对纸张加热和加压来将所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以及前盖体37(参考图6),其将中间转印单元30固定在主体框架200(参考图3)上。
光学系统单元20除了包括半导体激光器和调制器(未示出)之外,还包括多棱镜21、玻璃制成的窗口22以及长方体框架23。多棱镜21使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偏转并进行扫描。窗口22允许激光束穿过。框架23对各组成部件进行密封。
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单元30包括:中间转印带31,其作为中间转印体的实例;驱动辊32,其作为经由中间转印带31未面向二次转印辊41(将在下文中描述)的非对置部件的实例,并且其驱动中间转印带31;以及张紧辊33,其向中间转印带31提供恒定张力。此外,中间转印单元30包括:多个一次转印辊34(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为四个辊),其与各感光鼓12对置并且中间转印带31置于感光鼓12与一次转印辊34之间,一次转印辊34将形成在感光鼓12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1上;以及支承辊35,其作为对置部件的实例,该对置部件设置成与二次转印辊41(将在下文中描述)对置并且中间转印带31置于支承辊35与二次转印辊41之间。
中间转印带31以施加恒定张力的方式缠绕在包括驱动辊32、张紧辊33、多个一次转印辊34和支承辊35在内的多个辊部件上,从而中间转印带31在布置多个一次转印辊34的方向上的长度可以大于中间转印带31在与包含多个一次转印辊34的旋转轴线在内的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的长度。中间转印带31受驱动辊32而沿箭头所指示的方向以预定速度循环,驱动辊32由驱动电动机(未示出)旋转地驱动。作为中间转印带31,例如,使用由橡胶或树脂形成的中间转印带。
此外,中间转印单元30包括用于去除中间转印带31上存在的残余调色剂等的清洁装置36。清洁装置36包括清洁刷36a和清洁刮板36b,并且在调色剂图像的转印处理结束后从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去除残余调色剂、纸粉等。
如上所述,中间转印单元30具有薄且长的形状,其中,中间转印带31缠绕在驱动辊32.、张紧辊33等上从而在多个一次转印辊34的布置方向上具有薄且长的形状。另外,在中间转印单元30中,支承辊35布置在因缠绕在辊上而具有薄且长的形状的中间转印带31的纵向的一端处,并且清洁装置36布置该中间转印带31的纵向的另一端处。
另外,前盖体37(参考图6)布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0的前侧。将在后面更详细地说明,作为固定单元的实例的前盖体37在覆盖位于中间转印单元30的前侧部分的同时将中间转印单元30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该主体框架200形成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形成图像装置1的装置主体。
二次转印单元40包括:二次转印辊41,其设置在二次转印位置上并且在中间转印带31置于二次转印辊41与支承辊35之间的情况下按压支承辊35,以便将图像二次转印到纸张上;以及卷簧42,其推压二次转印辊41。二次转印辊41通过卷簧42安装于侧盖体45上,侧盖体45设置在从图1中观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左侧。侧盖体45通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图1中实线所示的关闭状态转变成图中虚线所示的打开状态来使传送路径64(将在下文中描述)敞开。通过从传送路径被敞开的打开状态沿关闭方向旋转侧盖体45,二次转印辊41开始按压支承辊35。然后将侧盖体45安装在主体框架200上,以使二次转印辊41的旋转轴线和支承辊35的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成为预定距离。
定影装置50利用热定影辊51和加压辊52通过加热和加压将由中间转印单元30二次转印到纸张上的图像(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纸张上。
纸张供应单元60包括:纸张容纳单元61,其容纳待记录图像的纸张;推送辊62,其从纸张容纳单元61中取出纸张然后将纸张供应到传送路径64;以及供纸辊63,其将由推送辊62供应的纸张逐页地分开然后传送纸张。另外,纸张供应单元60包括:传送路径64,其向二次转印区传送由供纸辊63逐页分开的纸张;以及定位辊65,其根据二次转印的定时向二次转印区传送经由传送路径64传送的纸张。
按上述方式构造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如下。
对由图像读取器80读取的原稿的图像或从个人计算机(未示出)等接收到的图像数据等进行预定的图像处理。然后将经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转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四种颜色的色材连续色调数据,然后将色材连续色调数据输出给光学系统单元20。
光学系统单元20根据所输入的色材连续色调数据将从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发出的激光束经由f-θ透镜(未示出)出射到多棱镜21中。在多棱镜21中,根据各种颜色的连续色调数据调制入射的激光束,然后入射的激光束被偏转扫描。多棱镜21随后引导激光束经由电子成像透镜(未示出)和多个反射镜(未示出)到达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的感光鼓12。
在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的感光鼓12中,感光鼓12的经充电装置13充电的表面被扫描并且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形成的静电潜像在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中分别显影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于图像形成单元11Y、11M、11C和11K的感光鼓12上的调色剂图像以多层的方式转印到作为中间转印体的中间转印带31上。
同时,在纸张供应单元60中,推送辊62根据图像形成的定时旋转以取出容纳在纸张容纳单元61中的纸张。然后,由供纸辊63将纸张逐页地分开之后,纸张经由传送路径64传送到定位辊65,并且纸张暂时停止在该定位辊65处。此后,定位辊65根据形成有调色剂图像的中间转印带31的移动定时而旋转。然后,纸张被传送到由支承辊35和二次转印辊41形成的二次转印区。利用挤压接触力和预定的电场沿慢扫描方向将通过以多层方式形成四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得到的调色剂图像依次转印到纸张上,该纸张在二次转印区中被向上传送。然后,上面转印有各色调色剂图像的纸张在经过由定影装置50利用热量和压力执行的定影处理之后输出。该纸张随后被堆叠在纸张堆叠单元70中。
接着,将更详细地说明如上所述构造和操作的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单元30。
图2是中间转印单元30的透视图。图2中省略了清洁装置36。
如上所述,中间转印单元30包括驱动辊32、张紧辊33、一次转印辊34和支承辊35。中间转印单元30还包括支撑部件100,支撑部件100在上述辊的旋转轴线方向(在下文中,在某些情况下简称为“旋转轴线方向”)上在辊的两侧对辊进行支撑。支撑部件100具有在图1中观察时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0的前侧的前侧支撑部件101,以及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0的后侧的后侧支撑部件102。支撑部件100通过前侧支撑部件101和后侧支撑部件102来可旋转地支撑驱动辊32、张紧辊33、多个一次转印辊34和支承辊35。然后,中间转印带31缠绕在驱动辊32、张紧辊33、一次转印辊34和支承辊35上。中间转印带31受到驱动辊32驱动而循环。
如上所述,中间转印单元30是通过将中间转印带31、驱动辊32、张紧辊33、一次转印辊34和支承辊35、清洁装置36、支撑部件100等形成为单元而得到的组件。中间转印单元30作为单元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主体框架200上。
接着,将说明如何安装中间转印单元30。
如图2所示,中间转印单元30上设置有沿旋转轴线方向延伸的多个销。具体而言,中间转印单元30具有设置于前侧支撑部件101上以向前侧突出的一个前侧销111,以及设置于后侧支撑部件102上以向如图1中的后侧突出的两个后侧销112。前侧销111及后侧销112均是阶梯式柱状部件。
前侧销111设置在如下位置:即,在图1中的水平方向上位于与图像形成单元11Y的感光鼓12对置的一次转印辊34和与图像形成单元11M的感光鼓12对置的一次转印辊34之间,并且在竖直方向上位于中间转印带31的内侧。
两个后侧销112由在图1中观察时设置在右侧的右后侧销112a和设置在左侧的左后侧销112b构成。右后侧销112a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0的与前侧销111相对的一侧,中间转印带31置于右后侧销112a与前侧销111之间。左后侧销112b设置在如下位置:即,在图1中的水平方向上位于支承辊35和张紧辊33之间并且在图1中的竖直方向上位于中间转印带31的内侧且与支承辊35处在同一高度。
另外,沿图1中的水平方向在前侧支撑部件101的左侧端部上固定形成有孔121的支架120。各个支架120沿图1中的竖直方向从中间转印带31的顶面向上突出,并且孔121形成在该突出部分中。在图1中的竖直方向上各个孔121形成在高于支承辊35的位置上,并且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在图1中的水平方向上孔121形成在与支承辊35相同的位置上。
图3是示出主体框架200的外观的视图。图3是示出沿着与图1相同的方向观察时的主体框架200的视图。
主体框架200具有形成有插孔201a的前侧框架201,以及设置在主体框架200后侧的后侧框架202。中间转印单元30插入到插孔201a中。在后侧框架202上形成有右后侧配合孔211和左后侧配合孔212。中间转印单元30的右后侧销112a(参考图2)配合到右后侧配合孔211中,并且中间转印单元30的左后侧销112b配合到左后侧配合孔212中。
在前侧框架201上设置有棒状左前侧销221。中间转印单元30的支架120的孔121的尺寸允许左前侧销221宽松地配合到孔121中。
当将按上述方式构造的中间转印单元30安装在主体框架200上时,在将侧盖体45设置为打开状态的同时沿旋转轴线方向将中间转印单元30从前侧向后侧插入到主体框架200的前侧框架201的插孔201a中。这时,中间转印单元30的右后侧销112a和左后侧销112b分别与形成在主体框架200的后侧框架202上的右后侧配合孔211和形成在主体框架200的后侧框架202上的左后侧配合孔212配合。此外,中间转印单元30的支架120的孔121配合在主体框架200的前侧框架201的左前侧销221上。以这种方式,通过在将中间转印单元30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之前将中间转印单元30支撑在三个支撑点上来将中间转印单元30定位主体框架200中。换句话说,在将中间转印单元30安装在主体框架200上时,右后侧销112a、右后侧配合孔211、左后侧销112b、左后侧配合孔212,左前侧销221和支架120的孔121用作用于定位中间转印单元30的定位单元的实例。图4示出前侧框架201的左前侧销221配合在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0上的支架120的孔121上之前的状态。图5示出中间转印单元30配合在主体框架200上的状态。
图6示出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的状态。
在通过将中间转印单元30配合到主体框架200上来定位中间转印单元30后,即,在将中间转印单元30安装到主体框架200上之后,通过将设置在前盖体37上的钩状物与形成在主体框架200上的凹槽接合或通过使用螺栓来将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然后,通过将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来相对于主体框架200固定设置在主体框架200上的中间转印单元30。更具体而言,在前盖体37上形成有待与中间转印单元30的前侧销111配合的右侧孔37a,以及待与主体框架200的前侧框架201的左前侧销221配合的左侧孔37b。然后,当将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时,分别将右侧孔37a和左侧孔37b与中间转印单元30的前侧销111以及主体框架200的前侧框架201的左前侧销221配合,同时通过将设置在前盖体37上的钩状物与形成在主体框架200上的凹槽接合或通过使用螺栓等将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以这种方式,在将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的同时使中间转印单元30相对于主体框架200固定。
当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并且中间转印单元30最终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时,侧盖体45可以处在打开或关闭的状态。
在经由前盖体37将中间转印单元30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之前使侧盖体45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将中间转印单元30配合在主体框架200上,其后,将侧盖体45沿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然后在使二次转印辊41按压支承辊35的同时将侧盖体45安装在主体框架200上。
在将中间转印单元30配合在主体框架200上且将侧盖体45安装在主体框架200上后,通过使用螺栓等将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因此,即使当侧盖体45处于关闭状态时,中间转印单元30也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同样前盖体37也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
如果由于二次转印单元40按压中间转印单元30的原因,使得在经由前盖体37将中间转印单元30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之前的阶段中间转印单元30从预定为中间转印单元30的固定位置的正常位置上移开,那么需要在克服二次转印单元40所施加的按压力的情况下使中间转印单元30向正常位置移动的同时(即以中间转印带31的表面按压二次转印辊41的表面的同时),固定前盖体37。
在如上述构造的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中,在经由前盖体37将中间转印单元30最终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之前,由主体框架200在三个支撑点(即,位于后侧的两个后侧销112和如图2所示的前侧支架120的孔121)上支撑中间转印单元30,从而使中间转印单元30定位。因此,由于关注的是在侧盖体45处于关闭状态的同时将前盖体37固定的情况,因此当二次转印辊41按压中间转印单元30的支承辊35时的中间转印单元30的位置偏移量小于例如在由主体框架200在两个支撑点(即,位于后侧上的后侧销112)支撑中间转印单元30的情况下的二次转印辊41按压支承辊35时的位置偏移量。换句话说,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由于当中间转印单元30安装(配合)在主体框架200上时中间转印单元30由在旋转轴线方向上位置不同的至少两点支撑在二次转印单元40侧,所以与下述构造相比中间转印单元30自正常位置的位置偏移量变小:在该构造中,在经由前盖体37将二次转印单元40侧的中间转印单元30固定之前,该中间转印单元30未由至少两个点支撑在主体框架200上。因此,经由前盖体37将中间转印单元30最终固定在主体框架200所需的力小于例如通过两个点(即位于后侧的两个后侧销112)将中间转印单元30支撑在主体框架200上的所需的力,然后通过前盖体37校正位移的同时将中间转印单元30最终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
此外,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将中间转印单元30相对于主体框架200定位时,中间转印单元30的二次转印单元40侧支撑在沿旋转轴线方向位置不同的至少两个点上。因此,与下述构造相比中间转印单元30自正常位置的位置偏移量变小:在经由前盖体37将二次转印单元40侧的中间转印单元30固定之前,中间转印单元30未由至少两个点支撑在主体框架200上。因此,在二次转印单元40与如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构造的中间转印单元30接触的情况下,由接触引起的中间转印单元30的偏移量变小。从而,与未在至少两个点将中间转印单元30的二次转印单元40侧支撑在主体框架200上的构造相比,减小了使二次转印单元40与中间转印单元30接触所需的力,并且减小了当中间转印单元30移动时产生的二次转印单元40的表面与中间转印单元30的表面之间的摩擦。
在如同本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中间转印单元30那样在三个点上将中间转印单元30相对于主体框架200定位的情况下,与例如在两个点(即位于后侧的后侧销112)上将中间转印单元30相对于主体框架200定位的构造相比,经由前盖体37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的中间转印单元30的最终位置较为不太可能偏离正常位置。因此,抑制了由所安装的中间转印单元30偏离正常位置引起形成在纸张上的图像中的颜色失准。
此外,在经由前盖体37将本示例性实施例的中间转印单元30最终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之前,中间转印单元30在三个点(即,位于后侧的后侧销112和前侧支架120的孔121)支撑在主体框架200上,此时中间转印单元30的右前侧部分没有支撑在主体框架200上。然而,受到支撑的中间转印单元30的左前侧部分的位置处于支承辊35的上方,在该位置处,由于支承辊35和二次转印辊41之间的接触力而绕受到支撑的左前侧部分产生力矩,从而使未受到支撑的右前侧部分向上移动。因此,未受到支撑的中间转印单元30右前侧部分由于其自重而下降。同时,中间转印单元30受到由二次转印辊41按压支承辊35所引起的在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上的力矩,并且中间转印单元30的右前侧部分向上移动。结果,尽管中间转印单元30的右前侧部分没有受到支撑,但是该右前侧部分自正常位置的位置偏移量变小。因此,当与例如中间转印单元30的左前侧的支撑位置(支撑)低于支承辊35的情况相比时,经由前盖体37将中间转印单元30最终固定在主体框架200上所需的力和中间转印单元30的最终位置偏离正常位置的位置偏移量都较小。
由于即使在前盖体37打开的状态下主体框架200仍支撑中间转印单元30,因此与未在至少两个点将中间转印单元30的二次转印单元40侧支撑在主体框架200上的构造相比,可以抑制在主体框架200上安装或拆卸中间转印单元30时中间转印单元30对位于中间转印单元30下方的各个图像形成单元11的影响。
在上述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两个后侧销112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30的后侧上以待配合在形成于主体框架200的后侧框架202上的右后侧配合孔211和左后侧配合孔212中。然而,两个销可以选择性地设置在主体框架200的后侧框架202上并且配合在形成于中间转印单元30的后侧支撑部件102上的孔中。
此外,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中间转印单元30的支架120上的孔121和前盖体37上的左侧孔37b配合在主体框架200的前侧框架201上的左前侧销221上。然而,沿着旋转轴线方向突出的两个棒状销可以设置在主体框架200的前侧框架201上,中间转印单元30的支架120上的孔121配合在其中一个销上,前盖体37上的左侧孔37b配合其中另一个销上。
如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当将中间转印单元30安装在主体框架200上时,可以通过使用右后侧销112a、右后侧配合孔211、左后侧销112b、左后侧配合孔212、左前侧销221和支架120上的孔121来通过三点支撑对中间转印单元30进行定位。然而,本发明不局限于此。可以在旋转轴线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的至少两点上支撑中间转印单元30的二次转印单元40侧。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多种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载体,其承载图像;
中间转印单元,其包括带状中间转印体和所述中间转印体缠绕的多个旋转部件,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上的图像转印到所述中间转印体上,所述多个旋转部件中的每一个绕旋转轴线旋转,所述中间转印单元沿着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每一个的旋转轴线方向可拆卸地安装在装置主体上;
二次转印单元,其设置在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相对侧并且所述中间转印体置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多个旋转部件之间,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将所述中间转印体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并且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接触和分开;
定位单元,当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安装在所述装置主体上时,所述定位单元在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位置不同的至少两个点处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定位在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侧;以及
固定单元,其将由所述定位单元定位的所述中间转印单元固定在所述装置主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多个旋转部件包括:对置部件,其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对置并且所述中间转印体置于所述对置部件和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之间;以及非对置部件,其不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对置,
所述定位单元定位以下部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一部分,其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后侧;以及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另一部分,其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前侧,并且比所述对置部件更靠近所述非对置部件,
所述固定单元固定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下述部分:所述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所述多个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前侧并且比所述对置部件更靠近所述非对置部件,并且
所述二次转印单元无关于所述固定单元的固定操作而与所述中间转印体接触或分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定位单元在两个点处定位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下述一部分并且在一个点处定位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下述另一部分: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一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后侧,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另一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旋转轴线方向上的前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待由所述定位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定位的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另一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体而言位于前侧并且位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对置部件彼此对置的部分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待由所述定位单元相对于所述装置主体定位的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所述另一部分相比所述中间转印而言位于前侧并且处于下述位置:当使所述二次转印单元和所述中间转印体彼此接触时,由于所述二次转印单元与所述中间转印体之间的接触力而绕位于前侧的所述另一部分产生的力矩使所述中间转印单元的由所述固定单元所固定的部分向上移动。
CN201010203545.4A 2009-11-10 2010-06-17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35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57295 2009-11-10
JP2009257295A JP2011102858A (ja) 2009-11-10 2009-11-10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3540A true CN102053540A (zh) 2011-05-11
CN102053540B CN102053540B (zh) 2015-08-26

Family

ID=43957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0354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53540B (zh) 2009-11-10 2010-06-17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655224B2 (zh)
JP (1) JP2011102858A (zh)
CN (1) CN10205354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21465B2 (ja) * 2011-09-22 2015-11-2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転写装置
JP2013186272A (ja) * 2012-03-07 2013-09-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用無端ベルト、無端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20116B2 (ja) * 2014-12-26 2019-05-2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4998A (ja) * 1996-10-01 1998-04-24 Ricoh Co Ltd 画像担持ベルトユニット装置
JP2000231231A (ja) * 1999-02-09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9036A (ja) * 2004-04-21 2005-11-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86649A1 (en) * 2006-05-15 2007-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167411A (ja) * 2001-12-03 2003-06-1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1709B2 (ja) * 2003-05-14 2010-05-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1482385A3 (en) * 2003-05-20 2005-04-06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3559033B2 (ja) 2003-07-14 2004-08-25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72008A (ja) * 2004-09-02 2006-03-16 Ricoh Co Ltd ベルト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4706293B2 (ja) 2005-03-22 2011-06-2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466721B2 (ja) * 2007-11-14 2010-05-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788763B2 (ja) * 2008-12-11 2011-10-0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04998A (ja) * 1996-10-01 1998-04-24 Ricoh Co Ltd 画像担持ベルトユニット装置
JP2000231231A (ja) * 1999-02-09 2000-08-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309036A (ja) * 2004-04-21 2005-11-04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86649A1 (en) * 2006-05-15 2007-12-13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10686A1 (en) 2011-05-12
CN102053540B (zh) 2015-08-26
JP2011102858A (ja) 2011-05-26
US8655224B2 (en) 2014-0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3539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装置外部单元
CN100514207C (zh) 图像形成单元及运动单元
US7733540B2 (en) Multifunction apparatus
CN10205353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916445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ost-processing device
CN10205354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24662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825768B (zh) 曝光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KR102164239B1 (ko) 스캐너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US850965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57783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EP2506082B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201673368U (zh) 陶瓷加热片
CN101359201B (zh) 带式传送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带部件传送方法
US8532527B2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202003146U (zh) 电摄影打印设备处理盒的改良结构
CN202177783U (zh) 一种高质量打印设备
EP2458446B1 (en) Photosensitive Body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KR100602213B1 (ko) 화상형성장치
CN1936725A (zh) 显影单元和包括该显影单元的成像装置
CN201773275U (zh) 陶瓷加热片的改良结构
CN102346405B (zh) 静电带电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2970942B2 (ja) 記録装置
CN107215687A (zh) 传送装置
JP2020148981A (ja) 一括移動機構、転写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826

Termination date: 201706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