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2108A - 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2108A
CN102052108A CN2010105083267A CN201010508326A CN102052108A CN 102052108 A CN102052108 A CN 102052108A CN 2010105083267 A CN2010105083267 A CN 2010105083267A CN 201010508326 A CN201010508326 A CN 201010508326A CN 102052108 A CN102052108 A CN 10205210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valve
pressure regulator
threshold value
vapo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0832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52108B (zh
Inventor
胡帆
史庆玺
任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XIA ENERGY-SAVING INVESTMENT CO., LTD.
TOP RESOURCE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P RESOURCE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P RESOURCE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P RESOURCE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1050832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52108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521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21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521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21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 Control Of Steam Boilers And Waste-Gas Boi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至少两个输送管路,用于连接装置中不同的器件和/或阀门以传输蒸汽;蒸汽蓄热器,用于通过一输送管路接收并存放蒸汽,并通过第一指挥阀向外提供存放的蒸汽;第一指挥阀,与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蒸汽蓄热器存放的蒸汽通过三通连接器和第一压力调节阀为外部提供蒸汽;第一压力调节阀,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三通连接器处传输来的来自蒸汽蓄热器的蒸汽通过。采用蒸汽蓄热器在不同的时刻调节输出的蒸汽,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连续的蒸汽使其工作,而且不必被迫流失掉大量的蒸汽。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动力技术,特别是指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系统。
背景技术
很多工业装置都会因为工艺过程中的变化而产生不连续的饱和蒸汽,如图1所示的转炉炼钢工艺中,转炉容量的大小和铁水质量等条件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吹氧期和冶炼周期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吹氧期为12~18min,冶炼周期28~38min,在吹氧期炉气温度高达1600℃,炉气量也处于最高;吹氧期结束后炉气量总额下降为零。可见转炉炉气量及炉气温度具有波动大等特点,炉气参数呈间歇性、波动性和周期性。
转炉余热锅炉是回收转炉炉气余热热能的重要设备,转炉余热锅炉以水为介质,将转炉的炉气从1400~1600℃冷却到700~900℃,水在转炉余热锅炉中被加热成饱和蒸汽。但是受转炉冶炼周期的影响,转炉余热锅炉生产出的饱和蒸汽有可能时断时续,或者虽然能够持续提供蒸汽但其压力波动很大,因此输出的蒸汽是不连续不稳定的,难以纳入钢铁企业的蒸汽系统中,因而大部分蒸汽被放散掉,造成大量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工业装置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不连续的饱和蒸汽,导致这些不连续不稳定的饱和蒸汽无法被回收利用而被迫流失掉,造成大量浪费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输出蒸汽压力值位于第一工作阈值和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蒸汽,包括:至少两个输送管路,用于连接装置中各个器件和/或阀门以传输蒸汽;三通连接器,进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输入外部的蒸汽,出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蓄热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指挥阀以及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二指挥阀;用于允许输送管路中的不同流向的蒸汽通过;蒸汽蓄热器,与第一指挥阀和第二指挥阀连接,用于通过第二指挥阀接收并存放蒸汽,通过所述第一指挥阀向外提供存放的蒸汽;第一指挥阀,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所述蒸汽蓄热器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和第一压力调节阀为外部提供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输出蒸汽;第二指挥阀,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向所述蒸汽蓄热器中输入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向所述蒸汽蓄热器中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第一压力调节阀,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来自所述蒸汽蓄热器的蒸汽通过;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第二压力调节阀,与位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进汽侧一侧,直接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并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到达所述蒸汽蓄热器。
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处输出的蒸汽的压力,并生成所述蒸汽压力值,将所述蒸汽压力值反馈到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控制单元,与第一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蒸汽压力值,并比较所述蒸汽压力值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或所述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大小;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一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二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集汽缸,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连接,用于通过多个输入口收集来自外部的蒸汽,并通过一个输出口输送所述蒸汽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
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集汽缸与第二压力调节阀之间,用于检测所述集汽缸输出后进入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的蒸汽的输入蒸汽压力值。
一种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应用蒸汽压力值位于第一工作阈值和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蒸汽进行发电,包括:至少两个输送管路,用于连接装置中各个器件和/或阀门以传输蒸汽;三通连接器,进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输入外部的蒸汽,出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蓄热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指挥阀以及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二指挥阀;用于允许输送管路中的不同流向的蒸汽通过;蒸汽蓄热器,与第一指挥阀和第二指挥阀连接,用于通过第二指挥阀接收并存放蒸汽,通过所述第一指挥阀向外提供存放的蒸汽;第一指挥阀,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所述蒸汽蓄热器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和第一压力调节阀为外部提供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输出蒸汽;第二指挥阀,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向所述蒸汽蓄热器中输入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向所述蒸汽蓄热器中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第一压力调节阀,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来自所述蒸汽蓄热器的蒸汽通过;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第二压力调节阀,与位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进汽侧一侧,直接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并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到达所述蒸汽蓄热器;蒸汽除湿装置,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的蒸汽并除去其中的水分后,发送到汽轮发电机组;汽轮发电机组,用于接收蒸汽并以所述蒸汽进行发电。
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处输出的蒸汽的压力,并生成所述蒸汽压力值,将所述蒸汽压力值反馈到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控制单元,与第一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蒸汽压力值,并比较所述蒸汽压力值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或所述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大小;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一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二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集汽缸,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连接,用于通过多个输入口收集来自外部的蒸汽,并通过一个输出口输送所述蒸汽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
所述的装置中,还包括: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集汽缸与第二压力调节阀之间,用于检测所述集汽缸输出后进入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的蒸汽的输入蒸汽压力值。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当工业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不连续饱和蒸汽时,如果产生的不连续饱和蒸汽过多,则采用蒸汽蓄热器存放多余的蒸汽,如果产生的不连续饱和蒸汽不足,导致影响了其他设备的运行,则将蒸汽蓄热器原存放的多余的蒸汽释放出,如此,则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连续的蒸汽使其工作,而且不必被迫流失掉大量的蒸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转炉炼钢生成不连续饱和蒸汽的技术参数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发明中,针对各种工业装置产生的不连续不稳定饱和蒸汽,采用一个存储装置盛装过多的不连续不稳定饱和蒸汽并在适当的时间释放该些不连续不稳定饱和蒸汽。上述不连续不稳定饱和蒸汽通常被输入到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中用于发电。如图3所示,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中包含多个输送管路101,每一个输送管路101用于连接装置中的器件和/或阀门以传输蒸汽;换言之,各个器件和/或阀门之间均通过一段输送管路101连接。各个器件和/或阀门通过如下方式连接:
集汽缸205收集不连续不稳定饱和蒸汽,通过输送管路101连接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通过输送管路101连接三通连接器102的进汽侧;该三通连接器102的蓄热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指挥阀1041以及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二指挥阀1042;第一指挥阀1041和第二指挥阀1042均连接蒸汽蓄热器103。
三通连接器102的出汽侧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连接蒸汽除湿装置203,该蒸汽除湿装置203连接汽轮发电机组204。
其中,还包括:第一检测单元201,位于蒸汽除湿装置203与汽轮发电机组204之间。
第二检测单元,位于集汽缸205与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之间。
以及控制单元202,可以位于任意位置,并与第一检测单元201、第二检测单元、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第一指挥阀1041、第二指挥阀1042连接。
为实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如图2所示,包括:
至少两个输送管路101,用于连接装置中各个器件和/或阀门以传输蒸汽;
三通连接器102,进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输入外部的蒸汽,出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101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蓄热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指挥阀1041以及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二指挥阀1042;用于允许输送管路101中的不同流向的蒸汽通过;
蒸汽蓄热器103,与第一指挥阀1041和第二指挥阀1042连接,用于通过第二指挥阀1042接收并存放蒸汽,通过所述第一指挥阀1041向外提供存放的蒸汽;
第一指挥阀1041,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103连接,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所述蒸汽蓄热器103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和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为外部提供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103输出蒸汽;
第二指挥阀1042,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103连接,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向所述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向所述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
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来自所述蒸汽蓄热器103的蒸汽通过;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
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与位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的进汽侧一侧,直接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并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到达所述蒸汽蓄热器103。
应用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工业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不连续饱和蒸汽时,如果产生的不连续饱和蒸汽过多,则采用蒸汽蓄热器103存放多余的蒸汽,如果由于产生的不连续不稳定饱和蒸汽不足影响了其他设备的运行,则将蒸汽蓄热器103原存放的多余的蒸汽释放出,如此则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连续稳定的蒸汽使其工作,而且不必被迫流失掉大量的蒸汽。
其中,第一指挥阀1041和第二指挥阀1042为单向阀门,第一指挥阀1041仅允许开启后自蒸汽蓄热器103向外部输出的蒸汽通过,第二指挥阀1042开启后仅允许输入蒸汽蓄热器103的蒸汽通过。
第一指挥阀1041,还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103输出蒸汽。
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还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
如图3所示,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201,用于测量所述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输出的蒸汽的压力,并生成所述蒸汽压力值,将所述蒸汽压力值反馈到第一指挥阀104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和/或第二指挥阀1042。
当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与汽轮发电机组204连接,并为汽轮发电机组204实现发电功能提供蒸汽时,还需要在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的外侧连接一个蒸汽除湿装置203,并通过该蒸汽除湿装置203连接汽轮发电机组204,如图3所示,整个蓄热式发电设备包括: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100,以及:
蒸汽除湿装置203,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的蒸汽并除去其中的水分后,发送到汽轮发电机组204;
控制单元202需要采集第一检测单元201和第二检测单元分别对应的蒸汽压力值和输入蒸汽压力值。并且与第一检测单元201、第二检测单元、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第一指挥阀1041、第二指挥阀1042连接,并对应的输出控制信号,用以调节各个阀门的开启/关闭,以及阀门开度的大小。包括:比较蒸汽压力值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或所述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大小;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一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104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和/或第二指挥阀1042;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二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104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和/或第二指挥阀1042。
当需要将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应用到一种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中以控制其进行发电时,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还需要接收来自集汽缸205的蒸汽,并通过输送管路连接汽轮发电机组204。其中:
汽轮发电机组204,用于接收蒸汽并以所述蒸汽进行发电。汽轮发电机组204运行过程中所能够承受的正常工作压力位于第一工作阈值和第二工作阈值之间,其中,第一工作阈值是工作压力下限值,第二工作阈值则是工作压力上限值。
集汽缸205,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连接,用于通过多个输入口收集来自外部的蒸汽,并通过一个输出口输送所述蒸汽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
第二检测单元,位于集汽缸205与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之间,用于检测输入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100的蒸汽的输入蒸汽压力值。
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需要能够在各种工作条件下工作,为此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需要在不同的工作状况下工作,包括:
工作状况1,汽轮发电机组204停止工作,此时不同的器件和/或阀门需要进行如下动作或处于如下状态:
A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关闭;
B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的开度任意,只需保证来自外部的蒸汽能够通过,且蒸汽传输过程中不会损坏其他器件即可。
C1,第一指挥阀1041关闭;
D1,第二指挥阀1042开启,允许来自外部的蒸汽进入蒸汽蓄热器103。
工作状况1下,蒸汽通过集汽缸205、输送管路101、第二指挥阀1042、三通连接器102和第二指挥阀1042,直接进入蒸汽蓄热器103。
工作状况2,汽轮发电机组204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需要连续稳定的蒸汽流,并且第一检测单元201通过检测得知蒸汽压力值位于第一工作阈值和第二工作阈值之间,满足汽轮发电机组204正常工作的要求。此时装置的各个器件和/或阀门需要进行如下动作或处于如下状态:
A2,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开启且处于适度的开度;
B2,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开启且处于适度的开度;
C2,第一指挥阀1041关闭;
D2,第二指挥阀1042关闭。
工作状况2下,表明从集汽缸205处输入的蒸汽能够保证汽轮发电机组204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不再需要向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并存放来自外部的蒸汽,也不需要蒸汽蓄热器103向外输出之前存放的蒸汽,此时关闭与蒸汽蓄热器103连接的第一指挥阀1041和第二指挥阀1042。
蒸汽通过集汽缸205、输送管路10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三通连接器102、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以及蒸汽除湿装置203,进入汽轮发电机组204,供汽轮发电机组204发电需要。
工作状况3,汽轮发电机组204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需要连续稳定的蒸汽流,并且第一检测单元201通过检测得知蒸汽压力值位于第一工作阈值以下,表明外部输入的蒸汽流量较小,无法满足汽轮发电机组204发电所需。此时不同的器件和/或阀门需要进行如下动作或处于如下状态:
A3,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开启且处于较大的开度;
B3,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开启且处于较小的开度;以此在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与三通连接器102之间形成一个调节压力区,该调节压力区的蒸汽压力足以保证来自蒸汽蓄热器103的蒸汽经过第一指挥阀1041在三通连接器102处能够向汽轮发电机组204方向传输。
此时,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实际上起到了调节压力的作用。
C3,第一指挥阀1041开启;
D3,第二指挥阀1042关闭。
工作状况3下,第一指挥阀1041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所述蒸汽蓄热器103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和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为外部提供蒸汽;
第二指挥阀1042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向所述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蒸汽;
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来自所述蒸汽蓄热器103的蒸汽通过;
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
具体而言,如果第一工作阈值为1MPa,第二工作阈值为1.2MPa。那么,此时蒸汽压力值小于1MPa,不失一般性,设定当前的蒸汽压力值在0.8MPa上下浮动,无法满足汽轮发电机组204正常工作所需。这表明从集汽缸205输入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100的蒸汽的输入蒸汽压力值也较小,通常也是小于1MPa。
将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的开度调小,则在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与三通连接器102之间形成一个调节压力区;调节压力区中的蒸汽根据气体压力形成原理,其蒸汽压力不断升高,直至升到1MPa~1.2MPa之间。此时,蒸汽蓄热器103中的蒸汽通过第一指挥阀1041到达三通连接器102,并与调节压力区中的蒸汽接触,两者相互作用,直至两者的蒸汽压力达到平衡状态且位于1MPa~1.2MPa之间,保证了来自蒸汽蓄热器103的蒸汽能够满足汽轮发电机组204正常工作所需。
换言之,根据第一检测单元201检测到的蒸汽压力值调节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的开度,以此保证能够为汽轮发电机组204提供连续稳定的蒸汽流。
工作状况4,汽轮发电机组204处于正常工作状态需要连续稳定的蒸汽流,并且第一检测单元201通过检测得知蒸汽压力值位于第二工作阈值以上,表明外部输入的蒸汽流量很大,超过了汽轮发电机组204发电所需。此时不同的器件和/或阀门需要进行如下动作或处于如下状态:
A4,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开启且处于较小的开度;
B4,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开启且处于较大的开度;
C4,第一指挥阀1041关闭;
D4,第二指挥阀1042开启。
工作状况4下,第一指挥阀1041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103输出蒸汽;
第二指挥阀1042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向所述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
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
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到达所述蒸汽蓄热器103。
将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的开度调大,不限制蒸汽的输入流量,以此保证集汽缸205中不存在过多的蒸汽,且第二指挥阀1042处于开启状态,输入的过多的蒸汽通过第二指挥阀1042进入了蒸汽蓄热器103中。具体而言,如果第一工作阈值为1MPa,第二工作阈值为1.2MPa。那么此时蒸汽压力值大于1.2MPa,不失一般性,设定当前的蒸汽压力值在2Mpa上下浮动,无法满足汽轮发电机组204正常工作所需。这表明从集汽缸205输入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100的蒸汽的输入蒸汽压力值也较大,通常也是大于1.2MPa。则由于过多的蒸汽进入了蒸汽蓄热器103,则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100中的蒸汽压力下降,如此则第一检测单元201检测到的蒸汽压力值不断下降,直至位于1MPa~1.2MPa之间。
换言之,根据第一检测单元201检测到的蒸汽压力值调节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的开度,以此保证能够为汽轮发电机组204提供连续稳定的蒸汽流。
可以知道,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的作用是调节和关断,关断时汽轮发电机组204不工作,蒸汽均进入了蒸汽蓄热器103。汽轮发电机组204工作的时候,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才起到调节作用。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的作用则主要是调节来自集汽缸205的蒸汽的流量和在三通连接器102的进汽侧所形成的输入蒸汽压力值。
在上述的各个工作状况中,控制单元202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第一控制信号到达第一指挥阀104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和/或第二指挥阀1042处用于完成如下功能1~4:
1,控制第一指挥阀1041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所述蒸汽蓄热器103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和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为外部提供蒸汽。
2,控制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处传输来的来自所述蒸汽蓄热器103的蒸汽通过。
3,控制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
4,控制第二指挥阀1042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向所述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蒸汽。
在上述的各个工作状况中,控制单元202还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该第二控制信号到达第一指挥阀104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和/或第二指挥阀1042处用于完成如下功能5~8:
5,控制第一指挥阀1041当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103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和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为外部提供蒸汽。
6,控制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当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
7,控制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当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到达所述蒸汽蓄热器103。
8,控制第二指挥阀1042当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向所述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输入的来自外部的蒸汽。
对应的,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如图3所示,包括:
至少两个输送管路101,用于连接装置中不同的器件和/或阀门以传输蒸汽;
三通连接器102,进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输入外部的蒸汽,出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101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蓄热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指挥阀1041以及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二指挥阀1042;用于允许输送管路101中的不同流向的蒸汽通过;
蒸汽蓄热器103,与第一指挥阀1041和第二指挥阀1042连接,用于通过第二指挥阀1042接收并存放蒸汽,通过所述第一指挥阀1041向外提供存放的蒸汽;
第一指挥阀1041,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103连接,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所述蒸汽蓄热器103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和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为外部提供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103输出蒸汽;
第二指挥阀1042,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103连接,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向所述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向所述蒸汽蓄热器103中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
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来自所述蒸汽蓄热器103的蒸汽通过;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
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与位于所述三通连接器102的进汽侧一侧,直接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并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102到达所述蒸汽蓄热器103;
蒸汽除湿装置203,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的蒸汽并除去其中的水分后,发送到汽轮发电机组;
汽轮发电机组204,用于接收蒸汽并以所述蒸汽进行发电。
如图3所示,为完善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在各种工作条件下的功能,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中还可以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201,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处输出的蒸汽的压力,并生成所述蒸汽压力值,将所述蒸汽压力值反馈到第一指挥阀104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和/或第二指挥阀1042。
控制单元202,与第一检测单元201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蒸汽压力值,并比较所述蒸汽压力值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或所述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大小;
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一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104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和/或第二指挥阀1042;
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二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1041、第一压力调节阀1051、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和/或第二指挥阀1042。
集汽缸205,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连接,用于通过多个输入口收集来自外部的蒸汽,并通过一个输出口输送所述蒸汽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
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集汽缸与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之间,用于检测所述集汽缸输出后进入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1052的蒸汽的输入蒸汽压力值。
应用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当工业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不连续饱和蒸汽时,如果产生的不连续饱和蒸汽过多,则采用蒸汽蓄热器存放多余的蒸汽,如果产生的不连续饱和蒸汽不足,导致影响了其他设备的运行,则将蒸汽蓄热器原存放的多余的蒸汽释放出,如此,则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连续的蒸汽使其工作,而且不必被迫流失掉大量的蒸汽。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输出蒸汽压力值位于第一工作阈值和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蒸汽,包括:
至少两个输送管路,用于连接装置中各个器件和/或阀门以传输蒸汽;
三通连接器,进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输入外部的蒸汽,出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蓄热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指挥阀以及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二指挥阀;用于允许输送管路中的不同流向的蒸汽通过;
蒸汽蓄热器,与第一指挥阀和第二指挥阀连接,用于通过第二指挥阀接收并存放蒸汽,通过所述第一指挥阀向外提供存放的蒸汽;
第一指挥阀,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所述蒸汽蓄热器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和第一压力调节阀为外部提供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输出蒸汽;
第二指挥阀,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向所述蒸汽蓄热器中输入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向所述蒸汽蓄热器中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
第一压力调节阀,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来自所述蒸汽蓄热器的蒸汽通过;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
第二压力调节阀,与位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进汽侧一侧,直接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并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到达所述蒸汽蓄热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处输出的蒸汽的压力,并生成所述蒸汽压力值,将所述蒸汽压力值反馈到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单元,与第一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蒸汽压力值,并比较所述蒸汽压力值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或所述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大小;
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一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二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汽缸,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连接,用于通过多个输入口收集来自外部的蒸汽,并通过一个输出口输送所述蒸汽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集汽缸与第二压力调节阀之间,用于检测所述集汽缸输出后进入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的蒸汽的输入蒸汽压力值。
6.一种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蒸汽压力值位于第一工作阈值和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蒸汽进行发电,包括:
至少两个输送管路,用于连接装置中各个器件和/或阀门以传输蒸汽;
三通连接器,进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输入外部的蒸汽,出汽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压力调节阀,蓄热侧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一指挥阀以及通过一输送管路连接第二指挥阀;用于允许输送管路中的不同流向的蒸汽通过;
蒸汽蓄热器,与第一指挥阀和第二指挥阀连接,用于通过第二指挥阀接收并存放蒸汽,通过所述第一指挥阀向外提供存放的蒸汽;
第一指挥阀,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允许所述蒸汽蓄热器存放的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和第一压力调节阀为外部提供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所述蒸汽蓄热器输出蒸汽;
第二指挥阀,一端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蓄热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蒸汽蓄热器连接,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闭自身阀门,禁止向所述蒸汽蓄热器中输入蒸汽;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启自身阀门,向所述蒸汽蓄热器中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
第一压力调节阀,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来自所述蒸汽蓄热器的蒸汽通过;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所述三通连接器处传输来的蒸汽通过;
第二压力调节阀,与位于所述三通连接器的进汽侧一侧,直接输入来自外部的蒸汽;用于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时关小自身阀门,限制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并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开大自身阀门,允许从外部输入的所述蒸汽通过所述三通连接器到达所述蒸汽蓄热器;
蒸汽除湿装置,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连接,用于接收来自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的蒸汽并除去其中的水分后,发送到汽轮发电机组;
汽轮发电机组,用于接收蒸汽并以所述蒸汽进行发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测量所述第一压力调节阀处输出的蒸汽的压力,并生成所述蒸汽压力值,将所述蒸汽压力值反馈到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单元,与第一检测单元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蒸汽压力值,并比较所述蒸汽压力值与所述第一工作阈值或所述第二工作阈值之间的大小;
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小于第一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一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一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当所述蒸汽压力值大于第二工作阈值时生成第二控制信号,发送该第二控制信号给第一指挥阀、第一压力调节阀、第二压力调节阀和/或第二指挥阀。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集汽缸,通过一输送管路与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连接,用于通过多个输入口收集来自外部的蒸汽,并通过一个输出口输送所述蒸汽到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检测单元,位于所述集汽缸与第二压力调节阀之间,用于检测所述集汽缸输出后进入所述第二压力调节阀的蒸汽的输入蒸汽压力值。
CN2010105083267A 2010-09-30 2010-10-15 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 Active CN1020521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83267A CN102052108B (zh) 2010-09-30 2010-10-15 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10503882 2010-09-30
CN201010503882.5 2010-09-30
CN2010105083267A CN102052108B (zh) 2010-09-30 2010-10-15 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2108A true CN102052108A (zh) 2011-05-11
CN102052108B CN102052108B (zh) 2013-11-13

Family

ID=439568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083267A Active CN102052108B (zh) 2010-09-30 2010-10-15 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52108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338A (zh) * 2011-05-12 2011-09-14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蒸汽并网控制系统
CN109184840A (zh) * 2018-09-29 2019-01-11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饱和蒸汽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876600A (zh) * 2022-04-26 2022-08-09 辽宁华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储能发电供暖系统
CN115466813A (zh) * 2022-08-25 2022-12-13 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汽包压力调节阀的自动控制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0907A (ja) * 1995-03-24 1996-10-08 Toshiba Corp 蒸気貯蔵発電プラント
CN2433511Y (zh) * 2000-07-10 2001-06-06 徐剑雄 一种蒸汽和热水蓄热装置
JP2002295986A (ja) * 2001-03-29 2002-10-09 Energy Support Corp 蓄熱装置及び蓄熱式加熱装置
CN1180094C (zh) * 2000-12-26 2004-12-15 首钢总公司 转炉自产汽用于真空精炼炉使用的装置
CN1240852C (zh) * 2004-08-19 2006-02-08 卢兆生 转炉煤气和余热蒸汽综合利用发电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60907A (ja) * 1995-03-24 1996-10-08 Toshiba Corp 蒸気貯蔵発電プラント
CN2433511Y (zh) * 2000-07-10 2001-06-06 徐剑雄 一种蒸汽和热水蓄热装置
CN1180094C (zh) * 2000-12-26 2004-12-15 首钢总公司 转炉自产汽用于真空精炼炉使用的装置
JP2002295986A (ja) * 2001-03-29 2002-10-09 Energy Support Corp 蓄熱装置及び蓄熱式加熱装置
CN1240852C (zh) * 2004-08-19 2006-02-08 卢兆生 转炉煤气和余热蒸汽综合利用发电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85338A (zh) * 2011-05-12 2011-09-14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蒸汽并网控制系统
CN102185338B (zh) * 2011-05-12 2013-05-01 四川省达州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蒸汽并网控制系统
CN109184840A (zh) * 2018-09-29 2019-01-11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饱和蒸汽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9184840B (zh) * 2018-09-29 2021-11-26 四川德胜集团钒钛有限公司 饱和蒸汽发电机组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876600A (zh) * 2022-04-26 2022-08-09 辽宁华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储能发电供暖系统
CN114876600B (zh) * 2022-04-26 2024-02-02 辽宁华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蒸汽储能发电供暖系统
CN115466813A (zh) * 2022-08-25 2022-12-13 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汽包压力调节阀的自动控制方法
CN115466813B (zh) * 2022-08-25 2024-01-16 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 一种汽包压力调节阀的自动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2108B (zh) 2013-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52108B (zh) 一种蓄热式发电调节装置和蓄热式发电热力装置
CN109407545B (zh) 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火电机组协调控制非嵌入式仿真方法
CN103942429B (zh) 一种卫星在轨瞬态温度模拟与预测系统
CN202954856U (zh) 一种提高余热发电运行效率的系统
CN201665688U (zh) 一种转炉炼钢蒸汽回收装置
CN206005786U (zh) 一种茶叶热风供应系统
CN207184066U (zh) 基于变参数供热的热电厂高机动调峰辅助系统
CN201334491Y (zh) 高炉荒煤气放散装置
CN103305239A (zh) 在线清洗焦炉煤气管道方法
CN102840617A (zh) 应用蒸汽蓄热器的热电联产系统
CN108149001B (zh) 一种喷气加热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5174319U (zh) 一种可调式低压省煤器自动控制装置
CN204918633U (zh) 一种高炉煤气余压发电控制系统
CN207102567U (zh) 一种用于芳构化反应器的防结焦装置
CN103811085A (zh) 核电站发电机氢气冷却系统的冷氢温度监控和调整方法
CN108443861B (zh) 一种消除闭式冷凝水回收系统背压的节能装置
CN206607032U (zh) 并气单元及应用其的硫酸制备系统
CN207527686U (zh) 一种利用蒸汽凝结水的水暖系统
CN206801630U (zh) 一种用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组的旁路热能回收系统
CN205579605U (zh) 一种锅炉蓄能降压一段吹管系统
CN214120805U (zh) 转炉余热回收补汽系统
CN104481610B (zh) 一种钢铁厂余热电厂间汽轮机不停机的装置及方法
CN214971860U (zh) 物料回收装置以及丙烯精馏系统
CN216710336U (zh) 一种利用热氮疏松原煤仓锥部粉煤系统
CN217962957U (zh) 烟气脱硫湿电除尘工段的热风供应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Maples International Center, No. 32 Beijing 100082 Haidian District Xizhimen North Street office building B block 906

Patentee after: TOP RESOURCE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Maples International Center, No. 32 Beijing 100082 Haidian District Xizhimen North Street office building B block 906

Patentee before: Top Resource Conserv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0223

Address after: Maples International Center, No. 32 Beijing 100082 Haidian District Xizhimen North Street office building B block 906

Patentee after: TOP RESOURCE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 CO., LTD.

Patentee after: NINGXIA ENERGY-SAVING INVESTMENT CO., LTD.

Address before: Maples International Center, No. 32 Beijing 100082 Haidian District Xizhimen North Street office building B block 906

Patentee before: TOP RESOURCE CONSERVATION & ENVIRONMENT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