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45135A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2045135A CN102045135A CN201110033303XA CN201110033303A CN102045135A CN 102045135 A CN102045135 A CN 102045135A CN 201110033303X A CN201110033303X A CN 201110033303XA CN 201110033303 A CN201110033303 A CN 201110033303A CN 102045135 A CN102045135 A CN 10204513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rol information
- data
- unit
- channel
-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5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84 extra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0363 phase shif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5 computation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76—Pilot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for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or for equali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05—Control of transmission; Equalising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04L1/0028—Formatting
- H04L1/0031—Multiple signaling transmiss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36—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arrangements specific to the receiver
- H04L1/0038—Blind format det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86—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 H04L1/0088—Unequal error protection in control par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吞吐量但不增加无线帧的开销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使用包含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无线帧进行通信,用于提高吞吐量但不增加无线帧的开销,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构造装置,该构造装置针对要发送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帧,将用于通信控制的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分配给数据信道作为第二控制信息。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610115415.9、申请日为2006年8月8日、发明名称为“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包含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无线帧来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背景技术
在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将作为由各自的基站所覆盖的通信区域的小区(cell)定位为使其彼此相邻或彼此部分地交叠。各个基站通过与位于各对应小区内的多个移动台进行无线通信,而将各移动台连接到移动通信系统。在这种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重要的课题是提高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的吞吐量(throughput)。通常,因为从覆盖该小区的基站的接收的功率减弱,所以在小区边缘错误率特性劣化,并且移动台易于受到来自位于周围其他小区中的基站的信号的干扰。
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是这样一种方法:对于去往小区边缘的移动台的发送信号,给予比去往其他移动台的发送信号更多的数据冗余。这是针对去往小区边缘的移动台的发送信号而发送重复插入了具有相同内容的信息的数据的方法。然而,该方法使得传输帧的大小增加,并导致传输帧的开销增加。此外,即使固定了传输帧的长度,也会导致实际数据传输量减小。
另一种方法是使去往小区边缘的移动台的发送数据比去往其他移动台的发送数据经受表现出更高的冗余度的纠错编码。针对此方法提出了一种方案(参考非专利文献1):对去往基站附近的移动台的发送数据使用编码率为三分之一(1/3)的turbo编码,而对去往小区边缘的移动台的发送数据使用编码率等于或小于1/3(诸如1/5和1/9)的低速率turbo编码(参照“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Lower rate extension ofchannel coding to the rate<1/3”,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42bis(R1-051082),2005-10,Agenda Item 8.7.”)。使用该方案,即使在质量非常差的传输环境下与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通信,通过使用冗余度提高了的低速率turbo编码,仍然可以期望防止错误率特性的劣化以及吞吐量的减少。
然而,在上述传统技术中,对于向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进行的发送,虽然针对数据信道改善了吞吐量的减少,但是与控制信道的传输有关的问题仍然存在。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4、15和16解释该问题。图14是示出了用于传统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帧格式的图。图15是示出了与现有技术中的小区位置相对应的编码转换方法的图。图16是示出了现有技术的发送/接收状态的图。
如图14所示的帧格式用于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通信。该无线帧由导频信道(PICH)、控制信道(CCH)和数据信道(DCH)组成。在上述传统技术中提出的编码转换方法是针对无线帧中的数据信道的技术。通常,对于控制信道,对各个移动台都使用编码率为“1/3”的卷积编码。
图15示出了这种情况的示例,即覆盖小区510的基站500与位于基站500附近的移动台501以及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502进行通信。在传统技术中,对去往位于基站500附近的移动台501的信号中的数据信道,使用16QAM(正交幅度调制)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为“1/3”的turbo编码,而对控制信道,使用QPSK(正交相移键控)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为“1/3”的卷积编码。这种设计使得在基站500的附近,控制信道的传输总体上展示出了比数据信道的传输更好的错误率特性。
另一方面,与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终端502的通信涉及这样的改变,即对数据信道,使用QPSK调制方法以及编码率等于或低于编码率“1/3”的低速率turbo编码;而对控制信道,仍按原样使用QPSK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为“1/3”的卷积编码。即,在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中,数据信道使用比控制信道的编码具有更大冗余的编码,因此可能发生这种现象:在小区边缘,控制信道的错误率特性变得比数据信道的错误率特性低。
在传统技术中,控制信道包含用于对分配给数据信道的用户数据进行正确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因此,如图16所示,如果移动台502检测到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则移动台502提示基站500进行重传。因此,在传统技术中,结果是:如果在控制信道中频繁发生错误,则重复进行重传,从而引起整个系统的传输效率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考虑将用于控制信道的编码的冗余度设置得比数据信道的编码冗余度大。然而,在该方法中,控制信道使用的格式通常对所有移动台都是一样的,因此,当增加控制信道的冗余度并使控制信道的大小增加时,结果是整个传输帧变得过大。此外,即使将传输帧的长度固定,也会有这样的结果:由于控制信道的开销增加而导致实际传输量减小。因此,这种方法导致传输帧的开销增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吞吐量但不增加无线帧的开销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构造。即,根据本发明,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使用包含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无线帧进行通信,该无线通信装置包括:构造装置,其针对要发送到另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帧,将用于通信控制的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分配给数据信道作为第二控制信息。
这里给出的用于通信控制的控制信息例如是关于要发送的无线帧的调制方法、编码率等的信息,以及应该用于从作为发送目的地的其他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到当前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帧的诸如CQI(信道质量信息)、调制方法和编码率的信息。在本发明中,存在其中将这些控制信息的一部分作为第二控制信息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无线帧的发送。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接收发送的无线帧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即使在接收的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也可以无需发出重传请求而对没发生错误的情况下本来可以利用的控制信息进行估计,并且可使用该估计出的控制信息对用户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
使用该方案,根据本发明,即使在质量与小区边缘附近的信道质量一样差的信道状态下执行与移动台的通信,也可减少由于仅在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而引起的重传并提高吞吐量,而不会增加无线帧的开销。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可包括速率确定装置,该速率确定装置针对发送的无线帧,基于与作为发送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信道状态的信息,确定数据信道的冗余度,其中当所确定的数据信道的冗余度高于控制信道的冗余度时,所述构造装置将第二控制信息分配给数据信道。
在本发明中,发送的无线帧的数据信道的冗余度根据与作为发送目的地的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信道状态的信息而变化。然后,作为变化的结果,如果数据信道的冗余度变得高于控制信道的冗余度,则将第二控制信息分配给数据信道。
因此,在本发明中,例如,如果与作为通信伙伴装置的另一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信道状态差并且如果提高数据信道的冗余度,则将第二控制信息分配给数据信道,而如果不是这样,则将第二控制信息按常规分配给控制信道。
使用此方案,可以使用与信道状态相对应的适当的无线帧,通过减少重传而提高吞吐量,并且可以降低无线帧的额外开销。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中,所述构造装置将第二控制信息既分配给控制信道又分配给数据信道。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中,所述构造装置将控制信息中用于在接收所述发送的无线帧的无线通信装置中进行解调处理和解码处理的信息分配给控制信道作为第一控制信息,并将其他控制信息设置为第二控制信息。
在本发明中,在接收发送的无线帧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将容易估计的信息分配给控制信道,将其他难以估计的信息分配给数据信道。
因此,根据本发明,在接收侧的无线通信装置中,如果仅在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则可以使用估计的控制信息对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因此可以进一步减少重传的发生。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中,所述构造装置针对发送的无线帧,可以将控制信息中与接收的无线帧相关的控制信息设置为第二控制信息。
这里,在控制信息中,针对从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的无线帧的控制信息例如是CQI,并被例示为诸如由当前的无线通信装置向另一无线通信装置指示的调制方法。这些信息是在接收该无线帧的无线通信装置中难以估计的信息,并将其分配给数据信道。
使用该方案,根据本发明,即使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另一无线通信装置通过使用分配给数据信道的第二控制信息也可产生发送的无线帧,因此可以减少重传的发生。
此外,根据本发明,一种使用包含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无线帧进行通信的无线通信装置,包括:错误检测装置,其检测分配给接收的控制信道的数据中的错误;估计装置,其估计应该分配给接收的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和解调/解码装置,如果错误检测装置检测到错误,则该解调/解码装置使用由估计装置估计出的控制信息对分配给接收的数据信道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
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指定了一种位于接收由上述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的无线帧一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构造。即,如果在分配给控制信道的数据中发生了错误,则由于无法使用分配给控制信道的该数据,所以基于估计装置估计的控制信息对分配给接收的数据信道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可包括产生装置,该产生装置提取包含在经解调/解码装置进行了解调和解码的数据中的控制信息,并针对应该发送的发送无线帧,使用该提取的控制信息来产生各分配给控制信道的数据和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数据。
根据本发明,即使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也可使用数据信道中的控制信息来产生发送的无线帧,因此减少了重传的发生。
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还可以是实现上述功能中的任何一个的程序。此外,本发明还可以是存储有该程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可以实现一种提高吞吐量但不增加无线帧的开销的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实施例中的帧格式的示例1的图;
图2是示出了实施例中的帧格式的示例2的图;
图3是示出了实施例中的发送/接收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帧格式的图;
图5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的装置构造的图;
图6是示出了MCS表的示例的图;
图7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台的装置构造的图;
图8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台的接收操作的图;
图9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帧格式(不进行入带的情况)的图;
图10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帧格式(进行入带的情况)的图;
图11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站的装置构造的图;
图12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台的装置构造的图;
图13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台的接收操作的示例的图;
图14是示出了传统帧格式的图;
图15是示出了根据传统小区位置的编码转换方法的图;以及
图16是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发送/接收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的概要]
为了论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将参照图1和2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概要。图1和2是示出了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传输帧的格式的示例的图。在这些实施例中,将分配给图14所示的帧格式中的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分割为两个部分(控制信息部分1和控制信息部分2),其中将其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
作为分割控制信息的方法,考虑这样一种方法,按照该方法,控制信息部分2包含在每次进行发送时改变且不能在接收侧装置中被容易地估计出的信息,而控制信息部分1包含能够在接收侧装置中容易地估计出的其他信息。具体地,例如,在控制信息部分1中包含关于调制方法、编码率等的信息,而在控制信息部分2中包含表示信道状态的信息,诸如CQI(信道质量信息)。这是因为如在QPSK(正交相移键控)和16QAM(正交幅度调制)的情况下那样,与系统支持的调制方法相关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是固定的,是即使改变也会落入固定的范围内的数据,并因而被认为是在接收侧装置中容易估计出的数据,而诸如CQI的信息是时刻变化的数据并且在该变化的宽度内不固定,因而被认为是在接收侧装置中不容易估计出的数据。
考虑了这样的示例:按图1和2所示分配如此分割出的控制信息部分1和控制信息部分2。图1示出了将控制信息部分2既分配给控制信道又分配给数据信道的示例。图2示出了控制信道仅包含控制信息部分1而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的示例。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该控制信道的长度比图14示出的传统控制信道的长度短。
图3是示出了在使用上述帧格式的实施例中的发送/接收状态的图。在图16所示的传统技术的情况下的发送/接收状态中,如果控制信息中发生了错误,则接收侧装置请求发送侧装置重传,而不对用户数据解码;而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发送/接收状态中,即使控制信息中发生了错误,也可通过估计控制信息部分1而提高将用户数据正确解调和解码的可能性。
然而,在移动台位于基站附近等情况下,在控制信道比数据信道具有更好的错误率特性的这种环境中,将控制信道的一部分分配给数据信道没有益处,因此应该采用图14所示的传统消息格式。在该实施例中,帧格式对应于数据信道和控制信道中使用的各编码率而改变。具体地讲,如果数据信道的编码率表现出比控制信道的编码率更高的冗余度,则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而如果数据信道的编码率表现出比控制信道的编码率更低的冗余度,则使用传统的帧格式。在下面的论述中,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方案也被称为“进行入带(conductingin-band)”。
[第一实施例]
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以下实施例中的构造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中的构造。
[系统架构]
如图15所示,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将由基站装置(在下文中将其简称为基站)500和移动台装置(在下文中将其简称为移动台)501和502构成。图15所示的构造仅仅是为了方便解释的缘故而采用的一个示例,其中可以存在多个基站和多个移动台,还可以设置未示出的控制装置等。在下文中,如图15所示,将对这种情形的示例进行解释,即,覆盖小区510的基站500分别与位于基站500附近的移动台501和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502进行通信。
[帧格式]
将参照图4解释在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帧格式。图4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帧格式的图,并示出了要从基站500发送到移动台501或502的帧(下行链路的帧)的格式。第一实施例中的帧格式对应于图1所示的示例(其已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概要的段落中进行了描述),并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将控制信息部分2既分配给控制信道(CCH)又分配给数据信道(DCH)。
在第一实施例中,按照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设置为控制信息部分1(部分1)并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设置为控制信息部分2(部分2)的方式,对控制信息进行分割。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与以帧的形式发送的数据相关的调制方法、编码率、数据长度等。另一方面,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包含由基站估计的CQI、基站向移动台指示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以及从移动台到基站的传输消息的循环冗余校验(其在下文中将被缩写为CRC)的结果。
接下来,将分割为控制信息部分2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分配给数据信道。还将入带信息(IN-BAND)分配给数据信道。将该入带信息分配给数据信道的原因在于要保持控制信道的大小不变。可以根据包含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数据长度来判断数据信道的大小,因此即使将入带信息这样分配给数据信道,也不会产生问题。
入带信息包含:有/无信息,其表示是否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了数据信道(有没有入带);和分配信息,其表示控制信息部分2在数据信道中分配的位置。可以将例如由数值表示的识别信息设置在有/无信息字段中,其中可以采用这种方案:当设置了“0”时,表示没有控制信息部分2,而当设置了“1”时,表示有控制信息部分2。还可以将例如从数据信道的头部开始的偏移地址设置在分配信息字段中。
应该注意的是,包含在控制信息部分1和控制信息部分2中的数据不限于上述数据,其数据结构与系统相应地变化。例如,在CDMA(码分多址)系统中,可以包含展频比、码复用计数等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在MIMO(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中,可以包含天线计数(antenna count)等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而在OFDM(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可以包含保护间隔长度等作为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此外,在其中发送侧装置计算来自每个接收机装置的信号的接收定时并指示与其对应的接收侧装置的发送定时的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包含诸如用于实现此方案的定时调整通知位的信息,作为上行链路控制信息。
[基站]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5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500的装置构造。图5是示出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500的发送功能有关的装置构造的框图。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500包括作为发送功能的:导频产生单元101、控制信息部分1产生单元102、控制信息部分2产生单元103、数据产生单元104、数据构造单元105、调制单元106、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7、调制单元108、复用单元109、发送单元110、发送天线115、接收天线120、接收单元121、上行链路传输帧解码单元122、速率确定单元123、信道估计单元124、以及CQI信息产生单元125。在这些部件之中,接收天线120、接收单元121和上行链路传输帧解码单元122虽然负责接收功能,但是在此担当获取在起发送作用的功能单元中要使用的信息的功能单元。
在接收从移动台发送并由接收天线120接收到的信号时,接收单元121对接收的信号执行诸如频率变换、模/数变换以及解调的处理。接收单元121将经过了这些预定处理的信号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解码单元122。此外,接收单元121将接收信号中的导频信号发送到信道估计单元124。
信道估计单元124比较从接收单元121传送来的导频信号与已知导频信号,从而获得与从作为发送方的移动台到基站的上行链路相关的信道估计值。还可以例如从根据最小平方法的计算中获得该信道估计值。本发明不限于此信道估计方法。将该信道估计值传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解码单元122和CQI信息产生单元125。
上行链路传输帧解码单元122使用从信道估计单元124接收的信道估计值对从接收单元121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并从解码后的信号中获取从作为这些信号的信号发送方的移动台发送的CQI。将这样获取的CQI传送到速率确定单元123。
CQI信息产生单元125基于从信道估计单元124传送来的信道估计值,产生与上行链路相关的CQI。还可以,例如针对SINR(信号干扰噪声比),通过将每个符号的期望功率(“S”)除以干扰噪声功率(“I”),来产生并获得CQI。通过例如计算信道估计值的绝对值的平方而获得各符号的期望功率,通过例如取得接收信号和导频信号之间的相关性而获得干扰噪声功率。应该注意的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CQI的计算方法。将由CQI信息产生单元125产生的与上行链路相关的CQI传送到速率确定单元123。
速率确定单元123接收从上行链路帧解码单元122传送的CQI(即,在移动台中产生的与下行链路相关的CQI)以及从CQI信息产生单元125传送的CQI(即,在基站中产生的与上行链路相关的CQI),并基于这些CQI来确定预定编码率和调制方法。速率确定单元123基于例如包含在与下行链路相关的CQI中的SINR来确定要发送的数据信道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法,并且基于包含在与上行链路相关的CQI中的SINR来确定要包含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法。
速率确定单元123预先保存如图6所示的MCS(调制编码方案)表,并通过查阅该MCS表来确定数据信道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法。图6示出了MCS表的示例,其中SINR与MCS相关联。这是从各个移动台发送的CQI为SINR的情况下的表示例。将与调制方法和编码率的组合相关的标识号设置在MCS字段中。
当从上行链路传输帧解码单元122发送了SINR作为CQI时,速率确定单元123查阅该MCS表从而确定与该SINR相关联的MCS。例如,如果SINR为3.5分贝(dB),则速率确定单元123选择MCS=2。该选择导致这样的确定,即数据信道的调制方法为QPSK并且编码率为3/4。将这样确定的数据信道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发送到数据构造单元105和控制信息部分1产生单元102。
类似地,速率确定单元123基于从CQI信息产生单元125传送的与上行链路相关的CQI,通过查阅MCS表来确定应向移动台指示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将经确定的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与从CQI信息产生单元125传送的CQI一起传送到控制信息部分2产生单元103。应该注意的是,第一实施例例示了基于包含在CQI中的SINR来确定调制方法等的示例,但是,还可以使用该CQI之外的CQI来进行其确定。
导频产生单元101、控制信息部分1产生单元102、控制信息部分2产生单元103和数据产生单元104是与第一实施例中使用的帧格式相对应地设置的,并且分别产生各单元负责的数据。具体地讲,控制信息部分1产生单元102基于从速率确定单元123传送的与下行链路相关的调制方法和解码方法,产生下行链路控制信息。控制信息部分2产生单元103基于从速率确定单元123传送的与上行链路相关的调制方法和解码方法以及从CQI信息产生单元125传送的与上行链路相关的CQI,产生上行链路控制信息。这里,包含在由控制信息部分2产生单元103产生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CQI包含由CQI信息产生单元125产生的上行链路相关CQI。要注意的是,包含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CQI还可包含由移动台产生并且由上行链路传输帧解码单元122提取的CQI。
将由导频产生单元101产生的导频数据传送到复用单元109,将由控制信息部分1产生单元102产生的控制信息部分1(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传送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7,将由控制信息部分2产生单元103产生的控制信息部分2(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分别传送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7和数据构造单元105,将由数据产生单元104产生的用户数据传送到数据构造单元105。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7将控制信息部分1和控制信息部分2组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要分配到图4所示的帧格式中的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数据。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7以预定的编码率对该控制信息数据进行编码。由控制信息生成单元107执行的编码率和编码方法涉及使用系统中固定的编码率和编码方法,其中,例如,采用使用编码率“1/3”的卷积编码方法。经编码的控制信息数据经受由调制单元108进行的预定调制处理,并被传送到复用单元109。由调制单元108执行的调制方法涉及使用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其中,例如,采用QPSK。要注意的是,与控制信道相关的编码率、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涉及使用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并且还可以可调整地保存在表等中。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与控制信道相关的编码率、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
数据构造单元105产生要分配给图4所示的帧格式中的数据信道的数据。在这里,数据构造单元105比较从速率确定单元123接收的数据信道的编码率和在系统中固定的控制信道的编码率,从而确定是否将从控制信息部分2产生单元103接收的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具体地,如果数据信道的编码率低于控制信道的编码率,则数据构造单元105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到数据信道的预定位置,而在除此以外的情况下不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
在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情况下,数据构造单元105将入带信息(在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有”以及在分配信息字段中设置控制信息部分2的分配)附加在要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数据的头部。如果控制信息部分2没有分配给数据信道,则数据构造单元105附加这样的入带信息:在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无”以及在分配信息字段中设置初始值。以从速率确定单元123传送的编码率对这样产生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将其传送到调制单元106。由数据构造单元105执行的编码方法涉及使用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其中通常采用turbo编码方法。调制单元106按照使用由速率确定单元123确定的调制方法的方式对经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并将其传送到复用单元109。
复用单元109对导频信号和经调制了的控制信息信号和数据信号进行复用,并将复用后的信号传送到发送单元110。传送到发送单元110的复用后的信号要经受诸如数/模变换和频率变换的处理,并被从发送天线115发送出去。
[移动台]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7描述第一实施例中的各移动台501和502的装置构造。图7是示出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台501和502的接收功能相关的装置构造的框图。要注意的是,移动台501和502每个都是相同的装置,因此以下的论述将针对移动台501。第一实施例中的移动台501包括作为接收功能的:接收天线130、接收单元131、解复用单元132、解调单元133、数据解码单元134、错误检测单元135、解调单元136、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错误检测单元139、信道估计单元141、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CQI信息产生单元143、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发送单元149和发送天线150。在这些部件当中,发送天线150、发送单元149和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虽然负责发送功能,但是在此担当向基站500通知CQI的功能单元。
在接收从基站500发送并由接收天线130接收到的信号时,接收单元131对这些接收的信号执行诸如频率变换和模/数变换的处理。解复用单元132将经过了这些预定处理的信号解复用为导频信号、控制信息信号和数据信号。将导频信号传送到信道估计单元141,将控制信息信号传送到解调单元136,并将数据信号传送到解调单元133。
信道估计单元141比较从解复用单元132传送来的导频信号和已知的导频信号,从而获得与从基站500到移动台501的下行链路相关的信道估计值。本发明不限于该信道估计方法,而是还可以例如从根据最小平方法的计算中获得该信道估计值。将该信道估计值传送到解调单元133和136以及CQI信息产生单元143。
CQI信息产生单元143基于从信道估计单元141传送的信道估计值等产生CQI。CQI信息产生单元143执行的产生方法与基站装置中的CQI信息产生单元125所执行的相同,因而在此省略其解释。
解调单元136基于从信道估计单元141传送的信道估计值,对从解复用单元132传送的控制信息信号进行解调。此外,解调单元136根据与由基站500针对控制信息信号执行的调制方法(QPSK)相对应的解调方法来对控制信息信号进行解调。如基站500将该对应的调制方法保持为在系统中固定的方式那样,该解调方法涉及采用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将经解调的控制信息信号传送到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
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根据与由基站500针对控制信息信号所执行的编码率(1/3)和编码方法(卷积编码法)相对应的解码方法,来对从解调单元136传送来的控制信息信号进行解码。如基站500将该对应的编码率和编码方法保持为在系统中固定的方式那样,该解码方法涉及采用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将经解码的控制信息数据发送到错误检测单元139和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
错误检测单元139通过检查分配给控制信道的CRC来检测错误。错误检测单元139将检测结果发送到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
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根据从错误检测单元139发送来的检测结果,选择用于数据信道的解调的控制信息。如果检测结果显示没有错误(正常),则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获取从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发送的控制信息数据中的控制信息部分1和控制信息部分2。将控制信息部分1中的调制方法传送到解调单元133,并将控制信息部分1中的编码率传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将控制信息部分2按原样传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然而如果检测结果显示发生了错误,则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将由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估计出的控制信息部分1分别发送到解调单元133和数据解码单元134,并且向数据解码单元134通知发生了错误。
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基于由CQI信息产生单元143给出的CQI中包含的SINR,来估计控制信息部分1。如上所述,控制信息部分1是基于从移动台501反馈的SINR而在基站500中产生的信息,因而也可以在移动台501中产生。即,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预先保存如图6所示的MCS表,并通过查阅该MCS表来确定编码率和调制方法。通过利用这样确定的编码率和调制方法而获得控制信息部分1。将这样估计出的控制信息部分1发送到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
解调单元133基于从信道估计单元141传送的信道估计值对从解复用单元132传送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解调单元133还用与从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接收的调制方法相对应的解调方法对解调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将经解调的数据发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
数据解码单元134基于从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接收的编码率和编码方法对经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将经解码的数据传送到错误检测单元135。此外,数据解码单元134提取分配给经解码的数据的头部的入带信息。如果在该入带信息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有”,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基于在同一位置信息字段中设置的位置(地址)信息从经解码的数据中提取控制信息部分2。基于错误检测单元135通知的错误检测结果,如果该检测结果显示没有错误(正常),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将经解码的用户数据输出到其他功能单元(未示出),并将控制信息部分2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
要注意的是,对于该控制信息部分2,如果在入带信息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表示“无”的信息,则可以将从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接收的控制信息部分2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而如果在入带信息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表示“有”的信息,则也可发送由数据解码单元134提取的控制信息部分2。
错误检测单元135通过对经解码的数据检查CRC来检测错误。将该错误检测结果反馈给数据解码单元134。
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将从数据解码单元134接收的控制信息部分2和从CQI信息产生单元143接收的CQI信息设置为控制信息,并根据该控制信息和从其他功能单元(未示出)接收的用户数据,产生传输帧。此时,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以预定的编码率(1/3)并用预定的编码方法(卷积编码)对控制信息进行编码,并用系统中固定的调制方法(QPSK)对经编码的控制信息进行调制。此外,用户数据经受包含在从数据解码单元134接收的控制信息部分2中的编码率的预定编码,并用包含在同一控制信息部分2中的调制方法进行调制。这样产生的上行链路传输帧要经受诸如数/模变换和频率变换的处理,并从发送天线150发送出去。
<操作示例>
在下文中将解释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500和移动台501和502的操作。首先,将参照图5解释第一实施例中的基站500的发送操作。
当向移动台501发送数据时,基站500发送没有将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入带的数据。这是因为,由于速率确定单元123所确定的关于发送的无线帧的数据信道的编码率不低于系统中固定的控制信道的编码率,所以数据构造单元105确定不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
另一方面,在向移动台502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基站500发送将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了入带的数据。在此情况下,移动台502通知的CQI值为质量非常差,由速率确定单元123确定的数据信道的编码率变得低于系统中固定的控制信道的编码率。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构造单元105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
接下来,将参照图8解释第一实施例中的各个移动台501和502的接收操作。图8是示出了第一实施例中的各个移动台501和502的接收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当接收到来自接收单元131的接收信号时,解复用单元132将这些接收到的信号解复用为导频信号、控制信息信号和数据信号。信道估计单元141根据这样解复用出的导频信号,对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信道进行估计(S801)。将这样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发送到与控制信息信号相关的解调单元136,解调单元136基于信道估计值对控制信息信号进行解调。此外,解调单元136用与基站500所执行的调制方法(QPSK)相对应的解调方法对控制信息信号进行解调(S802)。此外,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用与基站500所执行的编码率(1/3)和编码方法(卷积编码)相对应的解码方法,对这样解调后的控制信息数据进行解码(S802)。
将经解码的控制信息数据发送到错误检测单元139,其中错误检测单元139检查CRC。结果,如果判断出没有错误(S803;是),则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将包含在控制信息数据中的控制信息部分1传送到解调单元133和数据解码单元134。解调单元133基于由信道估计单元141给出的信道估计值对从解复用单元132发送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并且还用与包含在从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接收的控制信息部分1中的调制方法相对应的解调方法,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S804)。要注意,在此时,当控制信息部分2被分配给控制信道时,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提取该控制信息部分2并将其传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
而另一方面,如果错误检测单元139判断出存在错误(S803;否),则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根据由CQI信息产生单元143给出的CQI(SINR)来估计调制方法和编码率(S805)。该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所采用的估计方法与基站500的速率确定单元123确定调制方法和编码率的确定方法相同。将该估计出的调制方法发送到解调单元133,而将估计出的编码率发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采用该操作,如果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则解调单元133用由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估计出的解调方法对数据进行解调(S806)。
如果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执行与由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估计的编码率相对应的预定解码,而如果控制信道中没有发生错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执行与在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部分1中设置的编码率相对应的预定解码(S807)。错误检测单元135检查经解码的CRC,从而检查在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数据中是否发生了错误。然后,如果判断出数据中有错误(S808;否),则发出重传请求。
如果根据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通知的显示控制信道中是否发生了错误的信息,判断出没有错误(S809;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将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部分2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然而如果判断出有错误(S809;否)并且如果进行了入带(S810;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将分配给(入带到)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部分2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S811)。要注意的是,如果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S809;否)并且如果没有进行入带(S810;否),则发出重传请求。
<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第一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涉及采用这样的帧格式,其中将原本应该通过控制信道进行发送的控制信息分割为由下行链路控制信息组成的控制信息部分1和由上行链路控制信息组成的控制信息部分2,将控制信息部分2既分配给控制信道又分配给数据信道。
在基站500中,数据构造单元105比较由速率确定单元123确定的数据信道编码率和系统中固定的控制信道的编码率,从而确定是否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入带到)数据信道。速率确定单元123与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移动台的信道状态(CQI)相对应地来确定数据信道的编码率等。然后,在向位于基站500附近并且处于良好信道状态下的移动台(如移动台501)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使用没有将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入带的无线帧格式。另一方面,在向位于小区边缘并且处于质量非常差的信道状态下的移动台(如移动台502)进行发送的情况下,使用将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了入带的无线帧格式。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根据与作为发送目的地的移动台之间的信道状态来进行确定,从而在较好的信道状态的情况(即数据信道的编码率不低于控制信道的编码率的情况)下不进行入带,而在差的信道状态的情况(即数据信道的编码率低于控制信道的编码率的情况)下进行入带。
根据第一实施例,使用这种类型的帧格式,不必增加控制信道的大小,并且不会使传输帧的开销大幅上升。
在移动台中,用系统中固定的解调方法、编码率和解码方法对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错误检测单元139对经解调和解码的控制信息数据检查CRC,从而检查控制信息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这里,如果判断出有错误,则不能使用控制信息数据,因此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基于由CQI信息产生单元143产生的CQI估计调制方法和编码率。之后,如果控制信道中不存在错误,则基于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对数据信道中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而如果控制信道中存在错误,则用由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估计出的调制方法、编码率和解码方法对数据信道中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解码。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即使控制信道中的数据发生了错误,也可用与作为控制信息的产生者的基站500的产生方法相同的方法来估计应该分配给所关注的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并使用这样估计出的控制信息对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和解码。
因此,以往,如果在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则没有选择只得提示进行重传,但是,根据第一实施例,可以基于同等的控制信息对数据信道进行解调和解码,从而不必提示进行重传。由于此效果,即使在与位于小区边缘的移动台进行通信中,控制信道中频繁发生错误,也可避免由于重复进行重传而使系统整体的传输效率降低的现象。
此外,在移动台中,如果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并且当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入带到)数据信道时,基于数据信道中的控制信息部分2来产生上行链路传输帧。
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即使最初由于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而不能获取包含在控制信息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但是由于已将上行链路传输控制信息分配给(入带到)数据信道,因此也可使用被入带了的上行链路传输控制信息来产生用于上行链路传输的帧。
因此,该构造还能够降低请求重传的频率,更重要地,能够提高整个系统的吞吐量。
[第二实施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根据上述第一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与如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概要的段落中论述的图1所示的示例相对应的帧格式,即,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帧格式,在该结构中将控制信息部分2既分配给控制信道(CCH)又分配给数据信道(DCH)。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使用与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概要的段落中论述的图2所示的示例相对应的帧格式。针对构成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基站500和移动台501、502,将重点描述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功能单元。下述第二实施例的构造是示例性的,本发明不限于以下构造。要注意的是,系统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情况相同,因而省略其解释。
[帧格式]
将参照图9和10描述第二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帧格式。图9和图10是各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帧格式的图,并示出了从基站500发送到移动台501或502的帧(下行链路帧)的格式。第二实施例中的帧格式对应于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概要的段落中论述的图2所示的示例,并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将控制信息部分2仅分配给数据信道(DCH)。图9示出了不进行入带的情况下的帧格式,图10示出了进行入带的情况下的帧格式。
第二实施例中的控制信息的分割方法将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即,将下行链路控制信息定义为控制信息部分1(部分1),而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定义为控制信息部分2(部分2)。此外,包含在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详细信息以及包含在下行链路控制信息中的详细信息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
在第二实施例中的帧格式中,附加了报头信道(HCH)。报头信道包含入带信息和CRC。入带信息包含表示是否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入带到)数据信道的有/无信息、以及表示数据信道中的控制信息部分2所分配的位置的分配信息。在进行了入带的情况下,在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表示“有”的识别信息,没有进行入带的情况下,在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表示“无”的识别信息。在进行了入带的情况下,在分配信息字段中设置表示控制信息部分2在数据信道的带内位置的信息。在CRC字段中设置与包含在报头信道中的数据相关的CRC位。
在图9所示的没有进行入带的情况下的帧格式中,将控制信息部分1和控制信息部分2都分配给控制信道,而仅将用户数据分配给数据信道。另一方面,在图10所示的进行了入带的情况下的帧格式中,将控制信息部分1分配给控制信道,而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在该情况下,将用户数据和控制信息部分2都分配给数据信道。
[基站]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1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站500的装置构造。图11是示出了与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站500的发送功能有关的装置构造的框图。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之外,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站500还包括作为发送功能的:报头产生单元171和调制单元172。作为这些单元之外的功能单元,与数据构造单元105和复用单元109相关的功能已改变,因此将专门解释这些单元,而剩余的功能单元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而省略对它们的解释。
数据构造单元105按图9或图10所示的帧格式产生要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数据。在这里,数据构造单元105比较从速率确定单元123接收的数据信道的编码率和系统中固定的控制信道的编码率,从而确定是否将从控制信息部分2产生单元103接收的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入带。具体地,如果数据信道的编码率低于控制信道的编码率,则数据构造单元105将控制信道部分2分配到数据信道的预定位置,但是在除此之外的情况下不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在对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了入带的情况下,数据构造单元105向报头产生单元171通知进行了入带的声明(purport)以及控制信息部分2的位置(偏移地址等)。
报头产生单元171基于由数据构造单元105给出的通知,产生要分配给报头信道的入带信息数据和CRC数据。针对入带信息数据,报头产生单元171在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数据构造单元105所通知的入带的有或无,并将类似地通知的控制信息部分2的位置设置在分配信息字段中,从而产生入带信息数据。然后,报头产生单元171基于这样产生的入带信息数据来产生CRC位。
报头产生单元171以预定编码率对这样产生的数据进行编码。由该报头产生单元171执行的编码率和编码方法涉及使用系统中固定的编码率和编码方法,其中例如使用编码率为1/3的卷积编码方法。经编码的数据要经受调制单元172的预定的调制处理,并将其传送到复用单元109。由调制单元172执行的调制方法也涉及使用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其中例如使用QPSK。要注意的是,与报头信道相关的编码率、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涉及采用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并且也可以可调整地保存在表等中。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与报头信道相关的编码率、编码方法和调制方法。
复用单元109对导频信号以及经调制的各控制信息信号、数据信号和报头信号进行复用,并将复用后的信号传送到发送单元110。传送到发送单元110的复用后的信号经受诸如数/模变换和频率变换的处理,并从发送天线115发送出去。
[移动台]
在下文中将参照图12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各个移动台501和502的装置构造。图12是示出了与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台501和502的接收功能相关的装置构造的框图。要注意的是,移动台501和502每个都是相同的装置,因此以下的论述将针对移动台501。除了第一实施例中的构造之外,第二实施例中的移动台501还包括作为接收功能的:解调单元181和报头解码单元182。作为这些单元之外的功能单元,与解复用单元132、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以及数据解码单元134相关的功能已改变,因此将专门解释这些单元,而剩余的功能单元与第一实施例中的相同,因而省略对它们的解释。
当接收到来自接收单元131的接收信号时,解复用单元132首先对其报头信号和导频信号进行解复用。将解复用出的导频信号传送到信道估计单元141。将报头信号传送到解调单元181。当从报头解码单元182接收到经解码的数据时,解复用单元132参考接收的数据中的入带信息,从而判断有没有进行入带。具体地讲,当入带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有表示“有”的识别信息时,解复用单元132判断出进行了入带,并进一步获取在分配信息字段中设置的控制信息部分2的位置信息。相反,当入带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有表示“无”的识别信息时,解复用单元132判断出没有进行入带。
在第二实施例中,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的大小根据是否进行了入带而改变(见图9和10),因此解复用单元132根据针对是否进行了入带的判断的结果对控制信道和数据信道进行解复用。将经解复用的控制信息信号与入带信息一起发送到解调单元133。
解调单元181基于从信道估计单元141传送的信道估计值对从解复用单元132发送的报头信号进行解调。此外,解调单元181用与由基站500执行的调制方法(QPSK)相对应的解调方法对报头信号进行解调。如在基站500中将对应的调制方法保持为系统中固定的方法那样,该解调方法涉及采用该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将经解调的报头信号传送到报头解码单元182。
报头解码单元182用与基站500针对报头信号执行的编码率(1/3)和编码方法(卷积编码方法)相对应的解码方法对从解码单元181传送的报头信号进行解码。如在基站500中将对应的编码率和对应的编码方法保持为系统中固定的方法那样,该解码方法涉及采用该系统中固定的方法。将经解码的多个数据(即入带信息和CRC)发送到解复用单元132。
经由解调单元136和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从解复用单元132接收入带信息的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选择用于对数据信道进行解调的控制信息,所述控制信息对应于该入带信息和错误检测单元139发送的检测结果。当入带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有”,并且检测结果显示没有错误时,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将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所发送的控制信息部分1中的调制方法发送到解调单元133,并将其中的编码率发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当入带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无”,并且检测结果显示没有错误(正常)时,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分别获取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所发送的控制信息数据中的控制信息部分1和控制信息部分2。将控制信息部分1中的调制方法发送到解调单元133,将其中的编码率发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并将控制信息部分2按原样发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此外,当入带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有”,并且检测结果显示发生了错误时,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将由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估计出的控制信息部分1分别发送到解调单元133和数据解码单元134。当入带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无”,并且检测结果显示发生了错误时,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指定请求重传的处理(未示出)。
数据解码单元134基于从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接收的编码率和编码方法对经解调的数据进行解码。将经解码的数据传送到错误检测单元135。此外,数据解码单元134基于经由解调单元133而从解复用单元132传送的入带信息,从经解码的数据中提取控制信息部分2。具体地讲,如果入带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表示“有”的识别信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基于在相同的分配信息字段中设置的位置(地址),从经解码的数据中提取控制信息部分2。基于错误检测单元135通知的错误检测结果,如果该检测结果显示没有错误(正常),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将经解码的用户数据输出到其他功能单元(未示出),并将控制信息部分2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此外,如果入带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了表示“无”的识别信息并且错误检测单元135通知的错误检测结果显示没有错误(正常),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将经解码的用户数据输出到其他功能单元(未示出),并将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所发送的控制信息部分2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
<操作示例>
在下文中将描述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站500和移动台501、502的操作。首先,将参照图11解释第二实施例中的基站500的发送操作。
当向移动台501发送数据时,基站500发送没有将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入带的数据。这是因为,由于速率确定单元123所确定的关于发送的无线帧的数据信道的编码率不低于系统中固定的控制信道的编码率,所以数据构造单元105确定不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在此情况下,在由报头产生单元171产生的带内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表示“无”的信息。
另一方面,在向移动台502发送数据的情况下,基站500发送将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了入带的数据。在此情况下,移动台502通知的CQI值为质量非常差,由速率确定单元123确定的数据信道的编码率变得低于系统中固定的控制信道的编码率。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构造单元105将控制信息部分2分配给数据信道。在此情况下,在由报头产生单元171产生的带内信息中的有/无信息字段中设置表示“有”的信息,并在分配信息字段中设置控制信息部分2在数据信道中的位置的信息。
接下来,将参照图12和13解释第二实施例中的各个移动台501和502的接收操作。图13是示出了第二实施例中的各个移动台501和502的接收操作的示例的流程图。
当接收到来自接收单元131的接收信号时,解复用单元132从这些接收到的信号中解复用出导频信号和报头信号。信道估计单元141根据这样解复用出的导频信号,对基站和移动台之间的信道进行估计(S1301)。将这样估计出的信道估计值发送到与报头信号相关的解调单元181,解调单元181基于信道估计值对报头信号进行解调。此外,解调单元181用与基站500所执行的调制方法(QPSK)相对应的解调方法对报头信号进行解调(S1302)。此外,报头解码单元182用与基站500所执行的编码率(1/3)和编码方法(卷积编码)相对应的解码方法,对这样解调后的报头数据进行解码(S1302)。
解复用单元132检查分配给报头信道的经解码的CRC,从而判断报头信道中是否发生了错误。这里,如果报头信道中存在错误(S1303;否),则处理终止。而如果报头信道中不存在错误(S1303;是),则解复用单元132基于从报头解码单元182传送的入带信息,掌握是否将控制信息部分2进行了入带,并从接收信号中解复用出控制信号和数据信号。
解调单元136基于信道估计值对经解复用的控制信号进行解调。此外,解调单元136用与由基站500执行的调制方法(QPSK)相对应的解调方法,对控制信息进行解调(S1304)。此外,控制信息解码单元137用与由基站500执行的编码率(1/3)和编码方法(卷积码)相对应的解码方法对经解调的控制信息数据进行解码(S1304)。
将经解码的控制信息数据发送到错误检测单元139,并由错误检测单元139进行CRC校验。结果,如果判断出没有错误(S1305;是),则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将包含在控制信息数据中的控制信息部分1传送到解调单元133和数据解码单元134。解调单元133基于由信道估计单元141给出的信道估计值,对由解复用单元132给出的数据信号进行解调,并且还用与包含在从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接收的控制信息部分1中的调制方法相对应的解调方法,对数据信号进行解调(S1306)。要注意,此时,如果控制信息部分2被分配给控制信道,则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提取该控制信息部分2并将其传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
而如果错误检测单元139判断出存在错误(S1305;否),则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根据由CQI信息产生单元143给出的CQI(SINR)来估计调制方法和编码率(S1307)。该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所采用的估计方法与基站500中的速率确定单元123确定调制方法和编码率的确定方法相同。将该估计的调制方法发送到解调单元133,而将估计出的编码率发送到数据解码单元134。采用该操作,如果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则解调单元133用由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估计的调制方法对数据进行解调(S1308)。
如果控制信道中发生了错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执行与由控制信息估计单元142估计出的编码率相对应的预定解码,而如果控制信道中没有发生错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执行与在控制信道的控制信息部分1中设置的编码率相对应的预定解码(S1309)。错误检测单元135检查经解码的CRC,从而检查在分配给数据信道的数据中是否发生了错误。然后,如果判断出有错误(S1310;否),则发出重传请求。
如果根据控制信息选择单元138通知的表明控制信道中是否发生了错误的信息,判断出没有错误(S1311;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将控制信道中的控制信息部分2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然而如果判断出有错误(S1311;否)并且如果进行了入带(S1312;是),则数据解码单元134将分配给(入带到)数据信道的控制信息部分2发送到上行链路传输帧产生单元148(S1313)。要注意的是,如果判断出控制信道中有错误(S1311;否)并且如果没有进行入带(S1312;否),则发出重传请求。
<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第二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入带的情况涉及采用其中将控制信息部分2仅分配给数据信道的帧格式。与该帧格式相对应,在第二实施例的帧中,附加了包含入带信息的报头信道。这是因为,取决于进行了入带的情况和没有进行入带的情况,该帧格式中的控制信道的大小可变。
使用此操作,接收到帧的移动台仅通过参考该报头信道中的入带信息,就可以简单地判断有没有入带。此外,附加的入带信息毕竟只包含有/无信息和分配信息,因此传输帧的开销没有大幅增加。
此外,当在和需要入带那样差的信道状态下向移动台进行发送时,将上行链路控制信息分配给数据信道,因此可以减小控制信道的大小。根据第二实施例,这使得传输帧的开销减少。
Claims (9)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通过使用包含控制信息和数据的无线帧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复用,该控制信息包括用于通信控制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位于无线帧中的数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所述第二控制信息与无线帧中的所述第一控制信息相邻,对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复用以使数据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其中,控制信息的一部分是与接收到的信号的错误检测的结果有关的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对控制信息和数据进行编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分别对控制信息和数据进行调制。
6.一种无线通信装置,使用包含控制信息和数据的无线帧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包括:
复用单元,其对数据和控制信息进行复用,该控制信息包括用于通信控制的第一控制信息和第二控制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控制信息位于无线帧中的数据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数据构造单元,其对数据进行编码;以及
控制信息生成单元,其对控制信息数据进行编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通信装置,还包括:
第一调制单元,其对经所述数据构造单元编码的数据进行调制;以及
第二调制单元,其对经所述控制信息生成单元编码的控制信息进行调制。
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方法,该无线通信装置通过使用包含控制信息和数据的无线帧进行通信,所述无线通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数据和用于通信控制的控制信息进行复用以使控制信息的一部分和控制信息的另一部分位于无线帧中。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6-069037 | 2006-03-14 | ||
JP2006069037A JP4642679B2 (ja) | 2006-03-14 | 2006-03-14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CN2006101154159A CN101039166B (zh) | 2006-03-14 | 2006-08-08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154159A Division CN101039166B (zh) | 2006-03-14 | 2006-08-08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2045135A true CN102045135A (zh) | 2011-05-04 |
CN102045135B CN102045135B (zh) | 2016-03-02 |
Family
ID=3739751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1541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9166B (zh) | 2006-03-14 | 2006-08-08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N201110033303.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45135B (zh) | 2006-03-14 | 2006-08-08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610115415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9166B (zh) | 2006-03-14 | 2006-08-08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3) | US20070217388A1 (zh) |
EP (3) | EP1835649B1 (zh) |
JP (1) | JP4642679B2 (zh) |
KR (1) | KR100834265B1 (zh) |
CN (2) | CN101039166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589711B2 (ja) * | 2004-12-14 | 2010-12-0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装置 |
JP4642679B2 (ja) * | 2006-03-14 | 2011-03-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US7702029B2 (en) * | 2006-10-02 | 2010-04-20 | Freescale Semiconductor, Inc. | MIMO precoding enabling spatial multiplexing, power allocation an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
EP2070246B1 (en) | 2006-10-04 | 2015-08-19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Method for multiplexing control and data channel |
EP2088693B1 (en) * | 2006-11-30 | 2015-05-13 | Fujitsu Limited | Base station device and mobile terminal |
JP2008193414A (ja) * | 2007-02-05 | 2008-08-21 | Nec Corp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その上りリンクにおけるデータ送信方法、基地局装置及び移動局装置 |
US8886245B2 (en) * | 2007-03-09 | 2014-11-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ssaging scheme for controlling uplink transmit power of a wireless device |
US8798183B2 (en) * | 2007-08-13 | 2014-08-0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Feedback and rate adaptation for MIMO transmission in a time division duplexed (TDD) communication system |
KR101397341B1 (ko) * | 2007-08-21 | 2014-06-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의 데이터 전송 방법 |
JP4659804B2 (ja) * | 2007-10-01 | 2011-03-30 | 株式会社エヌ・ティ・ティ・ドコモ | ユーザ装置、送信方法及び通信システム |
DK2207270T3 (da) * | 2007-10-29 | 2013-01-07 | Panasonic Corp | Basisstationsapparat til trådløs kommunikation og mobilstationsapparat til trådløs kommunikation samt fremgangsmåde til allokering af styrekanal |
KR100932555B1 (ko) * | 2007-12-03 | 2009-12-17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이동통신 시스템의 자원할당 방법 |
JP2009207079A (ja) * | 2008-02-29 | 2009-09-10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誤り訂正符号化装置、誤り訂正符号化方法および誤り訂正復号装置、誤り訂正復号方法 |
KR101455393B1 (ko) | 2008-03-03 | 2014-10-2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WO2009110544A1 (ja) * | 2008-03-06 | 2009-09-11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方法および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 |
US9107239B2 (en) | 2008-04-07 | 2015-08-1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Systems and methods to define control channels using reserved resource blocks |
KR101065706B1 (ko) | 2008-11-23 | 2011-09-19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
US8005039B2 (en) | 2008-12-30 | 2011-08-23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bust transmission of control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 |
JP2011023942A (ja) * | 2009-07-15 | 2011-02-03 | Ntt Docomo Inc | 無線基地局装置及び変調・符号化方式選択方法 |
KR101552274B1 (ko) * | 2009-08-14 | 2015-09-10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릴레이를 위한 백홀 서브프레임의 기준 신호 구성 방법 및 장치 |
US8311013B2 (en) * | 2009-10-28 | 2012-11-13 | Motorola Mobility Llc | Method for efficiently increasing hand-off and access reliability |
US9124517B2 (en) | 2010-01-05 | 2015-09-01 | Nec Corporation | Network system and network redundancy method |
US20110222491A1 (en) * | 2010-03-09 | 2011-09-15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control information with enhanced coverage in a wireless network |
US8768263B2 (en) * | 2010-12-01 | 2014-07-01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Determining an uplink control path with blind decoding |
WO2013134950A1 (en) * | 2012-03-16 | 2013-09-19 | Nec (China)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d2d communication |
WO2014032689A1 (en) * | 2012-08-27 | 2014-03-06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Transmission adaptation |
US9544888B2 (en) * | 2013-11-05 | 2017-01-10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 wireless device, a radio network node for managing a control block |
CN105228078B (zh) | 2014-05-29 | 2018-12-1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
CN107113269B (zh) * | 2015-10-30 | 2021-01-29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信号发送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US11096246B2 (en) * | 2016-11-11 | 2021-08-17 | Nippon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rporation |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
US10278181B2 (en) * | 2017-02-16 | 2019-04-30 | Hall Labs Llc | Intermediate-range multi-channel wireless device with adaptive redundancy for variable interference environments |
WO2019077839A1 (ja) * | 2017-10-16 | 2019-04-25 | Necネットワーク・センサ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局、システム、方法及び非一時的なコンピュータ可読媒体 |
US11239919B2 (en) * | 2018-12-20 | 2022-02-01 | Acacia Communications, Inc. | Side channel communication for an optical coherent transceive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05565B2 (ja) * | 1992-09-21 | 1998-09-30 | エヌ・ティ・ティ移動通信網株式会社 | 移動局における制御チャネル選択方法 |
JPH0965411A (ja) * | 1995-08-29 | 1997-03-07 |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 チャネル構成方法 |
US5729557A (en) * | 1995-10-12 | 1998-03-17 | Pacific Communication Systems, Inc. |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with multiple code rates |
JPH09139980A (ja) | 1995-11-15 | 1997-05-27 | Sony Corp | 受信装置 |
KR100258146B1 (ko) * | 1998-01-17 | 2000-06-01 | 윤종용 | 부호분할다중접속 시스템의 제어정보 통신장치 및 방법 |
JPH11261644A (ja) | 1998-03-13 | 1999-09-24 | Sony Corp | 送信方法及び送信装置 |
JP2000201373A (ja) | 1999-01-06 | 2000-07-18 | Hitachi Ltd | 通信装置および音声・デ―タ同時通信方法 |
US6363257B1 (en) * | 1999-02-05 | 2002-03-26 | Agere Systems Guardian Corp. | Method,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protocol for transmitting control data with an improved error correction capability in a digital cordless telephone system |
US6717934B1 (en) * | 1999-10-22 | 2004-04-06 | Nokia Corporation |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 system having improved recognition of modulation type in GPRS |
SE518028C2 (sv) * | 2000-04-17 | 2002-08-20 |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 Förfarande och metod för att undvika överbelastning i ett cellulärt radiosystem med makrodiversitet |
JP2003259439A (ja) | 2002-03-05 | 2003-09-12 | Sony Corp | 携帯移動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
KR100606008B1 (ko) * | 2003-01-04 | 2006-07-2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부호 분할 다중 접속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역방향 데이터재전송 요청 송수신 장치 및 방법 |
CN100496140C (zh) * | 2003-02-12 | 2009-06-03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接收装置与接收方法 |
US20040179493A1 (en) * | 2003-03-14 | 2004-09-16 | Khan Farooq Ullah | Methods of transmit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and power allo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
US7013143B2 (en) * | 2003-04-30 | 2006-03-14 | Motorola, Inc. | HARQ ACK/NAK coding for a communication device during soft handoff |
US7158796B2 (en) * | 2003-06-16 | 2007-01-02 | Qualcomm Incorporated |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for autonomously managing reverse link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in a distributed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5033426A (ja) | 2003-07-10 | 2005-02-03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小電力無線通信装置 |
WO2005074312A1 (en) * | 2004-02-02 | 2005-08-11 |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 A method for requesting and reporting channel quality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portable internet system |
US20070183442A1 (en) * | 2004-02-12 | 2007-08-09 | Takayuki Shibata |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KR100819256B1 (ko) * | 2004-05-06 | 2008-04-0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향상된 상향링크 전용 채널을 통해 시그널링 정보를전송하기 위한 전력의 설정 방법 및 장치 |
WO2005120116A1 (fr) * | 2004-05-26 | 2005-12-15 | Nortel Networks Limited | Procede de radiocommunication avec protection de canaux de trafic et de canaux de signalisation, emetteurs et recepteurs pour la mise en oeuvre du procede |
US20050265373A1 (en) * | 2004-05-28 | 2005-12-01 | Khan Farooq U | Method of reducing overhead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JP2005348336A (ja) | 2004-06-07 | 2005-12-1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無線装置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
US7272190B2 (en) * | 2004-07-07 | 2007-09-18 | Motorola,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channel quality and performing adaptive modulation/coding within a multicarrier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4503383B2 (ja) * | 2004-07-27 | 2010-07-14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通信装置、送信電力決定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60209970A1 (en) * | 2005-01-11 | 2006-09-21 | Emmanuel Kanterakis | Adaptive transmission rate communication system |
JP2006303894A (ja) * | 2005-04-20 | 2006-11-0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無線通信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
JP5063883B2 (ja) * | 2005-09-29 | 2012-10-3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送信方法、送信装置、データ伝送システムおよびデータ伝送方法 |
JP4642679B2 (ja) * | 2006-03-14 | 2011-03-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
2006
- 2006-03-14 JP JP2006069037A patent/JP4642679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7-10 EP EP06253606A patent/EP1835649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7-10 EP EP16150324.8A patent/EP3032770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7-10 EP EP12169492A patent/EP2523384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06-07-17 US US11/487,352 patent/US2007021738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06-08-03 KR KR1020060073265A patent/KR100834265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6-08-08 CN CN2006101154159A patent/CN10103916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8-08 CN CN201110033303.XA patent/CN10204513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1
- 2011-05-10 US US13/104,435 patent/US8514739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
- 2013-03-08 US US13/790,029 patent/US940808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4642679B2 (ja) | 2011-03-02 |
US20070217388A1 (en) | 2007-09-20 |
CN101039166B (zh) | 2012-07-25 |
CN102045135B (zh) | 2016-03-02 |
CN101039166A (zh) | 2007-09-19 |
KR20070093779A (ko) | 2007-09-19 |
KR100834265B1 (ko) | 2008-05-30 |
US8514739B2 (en) | 2013-08-20 |
EP2523384A1 (en) | 2012-11-14 |
US20110281605A1 (en) | 2011-11-17 |
US20130182646A1 (en) | 2013-07-18 |
EP3032770A1 (en) | 2016-06-15 |
US9408088B2 (en) | 2016-08-02 |
JP2007251344A (ja) | 2007-09-27 |
EP1835649A1 (en) | 2007-09-19 |
EP1835649B1 (en) | 2012-06-1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039166B (zh) | 无线通信装置和无线通信方法 | |
US9872285B2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
CN102273295B (zh) | 用于v-mimo解调的降低复杂性信道估计和干扰消除的方法和系统 | |
US8208435B2 (en) |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7388847B2 (en)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 for OFDM | |
CN102177665B (zh) | 在无线通信网络中实现下行链路透明中继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 |
WO2006049282A1 (ja) | 無線送信装置およびパイロット信号挿入方法 | |
CN109314968B (zh) | 资源配置方法、上行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
KR20080069753A (ko) | 다중안테나 시스템에서 협력전송을 위한 중계 장치 및 방법 | |
CN101601203B (zh) | 用于在通信网络上发射帧的方法和装置 | |
JP4541368B2 (ja) | 無線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無線端末装置 | |
WO2012159300A1 (zh) | 基于网络编码的协作传输方法及系统、基站及中继节点 | |
CN101686101A (zh) | 多用户联合映射配置信息的传输方法及装置 | |
Zhang | Differential modulation schemes for decode-and-forward cooperative diversity | |
JP5310694B2 (ja) |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02 Termination date: 201908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