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9956A - 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 Google Patents

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9956A
CN102039956A CN2010105138522A CN201010513852A CN102039956A CN 102039956 A CN102039956 A CN 102039956A CN 2010105138522 A CN2010105138522 A CN 2010105138522A CN 201010513852 A CN201010513852 A CN 201010513852A CN 102039956 A CN102039956 A CN 1020399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seat
children
rest
unloa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51385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9956B (zh
Inventor
春日伸敏
中森和崇
玉田健市
关光
新井昭次
高井谦一
许国忠
陈崇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y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ycle Co Ltd
Sunny Wheel I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ycle Co Ltd, Sunny Wheel I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ycl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9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9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00Saddles or other seats for cycles; Arrangement thereof; Component parts
    • B62J1/14Separate pillions
    • B62J1/16Separate pillions for childre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tresses And Other Support Structures For Chairs And Beds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结构复杂化地改变靠背部的支承部的倾斜角度,并且能使支承部的倾斜角度稳定化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在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的靠背部,安装有具有与靠背部相对于座部的角度不同的角度的支承部的装卸用靠背板。装卸用靠背板具有在支承部的两侧向前方侧突出的弯曲面,在支承部的下端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向下地突出设置有卡合片,在弯曲面的下端部的两端向下地突出设置有卡合片。在座部设有供卡合片卡合的孔部和供卡合片卡合的孔部。在安装装卸用靠背板时,从上方侧将卡合片插入座部的孔部中,并且从上方侧将卡合片插入座部的孔部中。

Description

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在安装于自行车等上的儿童用座椅装置中能够使靠背部倾斜的结构。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如下的构造,即,将幼儿用座椅安装在自行车的车把上,并且以沿左右方向延伸的车把中心轴作为倾斜轴,使座椅主体能够沿前后方向自由倾斜,并具有在规定的倾斜位置锁定座椅主体的锁定部件。
此外,在下述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如下的构造,即,在幼儿用乘坐筐的两侧面部的内侧下部沿着前后方向设有多个通孔,使构成靠背部的圆杆的下端部向宽度方向外侧折弯而成的卡定部贯穿通孔,并且将穿过靠背部的环部的架设部与幼儿用乘坐筐的两侧面部的上端部卡定。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3222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0-85286号公报
不过,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能够沿前后方向自由倾斜地构成座椅主体,并且设有在规定的倾斜位置锁定座椅主体的锁定部件,所以构造复杂,零件件数增加。
此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中,使由格子状的圆杆形成的靠背部的下端部的卡定部能够转动地与通孔连结,并由穿过环部的架设部保持靠背部的倾斜支承位置,因此,靠背部晃动不稳,并且靠背部的组装作业也繁琐,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使结构复杂化地改变靠背部的支承部的倾斜角度,并且能使支承部的倾斜角度稳定化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1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包括座椅主体和装卸用靠背板,该座椅主体包括:儿童能够就座的座部;以及靠背部,其立设于上述座部的后端部、用于支承就座于上述座部的儿童的后背;该装卸用靠背板包括:支承部,其上部支承在上述靠背部,该支承部相对于上述座部的角度与上述靠背部相对于上述座部的角度不同;卡合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下部突出设置,与形成在上述座部的被卡合部卡合。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技术方案,在座椅主体的座部的后端部立设有靠背部,就座于座部的儿童的后背由靠背部支承。在想要改变靠背部相对于座部的角度时,在座椅主体上安装具有形成与靠背部相对于座部的角度不同的角度的支承部的装卸用靠背板。在安装装卸用靠背板时,使从支承部的下部突出设置的卡合部插入并卡合于座部的被卡合部,使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支承在靠背部上。由此,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改变靠背部相对于座部的角度,容易进行装卸用靠背板向座椅主体的装卸作业。此外,因为使从支承部的下部突出设置的卡合部与座部的被卡合部卡合,使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支承在靠背部上,所以能使装卸用靠背板的安装状态稳定化,使支承部的倾斜角度稳定化。
技术方案2记载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上述装卸用靠背板具有两侧向前方侧突出的翼部,上述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倚靠在形成于上述靠背部的靠背弯曲面上。
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技术方案,装卸用靠背板的两侧具有向前方侧突出的翼部,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倚靠在形成于靠背部的靠背弯曲面上。即,因为使装卸用靠背板的下部的卡合部与座部的被卡合部卡合,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倚靠在靠背部的靠背弯曲面上,所以能抑制装卸用靠背板的晃动,使支承部的倾斜角度更加稳定化。
技术方案3记载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2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在上述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设有与形成在上述靠背部的上侧被卡合部卡合的上侧卡合部。
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技术方案,在向座椅主体安装装卸用靠背板时,设于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的上侧卡合部与形成在靠背部的上侧被卡合部卡合。由此,装卸用靠背板向座椅主体的安装状态更加稳定化,能抑制装卸用靠背板的位置偏离。
技术方案4记载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3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上述卡合部在上述翼部的下部和上述支承部的中央部向下突出。
根据技术方案4记载的技术方案,卡合部向下地形成在翼部的下部和支承部的中央部,通过将卡合部从上方插入座部的被卡合部,从而使卡合部与座部的被卡合部卡合。由此,能容易地进行向座椅主体安装装卸用靠背板。
技术方案5记载的技术方案是根据技术方案3或技术方案4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在形成于上述翼部的下部的卡合部设有突状部,在上述卡合部弹性变形而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时,上述突状部卡定于上述被卡合部。
根据技术方案5记载的技术方案,因为在形成于装卸用靠背板的翼部的下部的卡合部弹性变形而与被卡合部卡合时,设于卡合部的突状部与被卡合部卡合,所以能抑制卡合部从被卡合部脱落。
技术方案6记载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从技术方案1到技术方案5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在安装上述装卸用靠背板时,上述座部和上述支承部的夹角大于上述座部和上述靠背部的夹角。
根据技术方案6记载的技术方案,在安装装卸用靠背板时,上述座部和上述支承部的夹角大于上述座部和上述靠背部的夹角,因此,能够与儿童的成长、体格相对应地将装卸用靠背板安装到座椅主体上或从座椅主体卸下装卸用靠背板,从而改变靠背部相对于座部的倾斜角度。
技术方案7记载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从技术方案1到技术方案6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包括保护就座于上述座部的儿童的头部的护顶和使上述护顶沿上下方向滑动并固定该护顶的高度调整装置的护顶单元能够装卸地设于上述靠背部。
根据技术方案7记载的技术方案,在靠背部能够装卸地设有护顶单元,能够利用高度调整装置与儿童的成长、体格相对应地使护顶单元沿上下方向滑动并固定该护顶单元,从而适当地保护就座于座部的儿童的头部。此外,在不需要护顶的情况下,能从靠背部卸下护顶单元。
技术方案8记载的技术方案的二轮车,在二轮车主体上安装有从技术方案1到技术方案7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
根据技术方案8记载的技术方案,在二轮车主体上安装有从技术方案1到技术方案7中的任一项记载的儿童用座椅装置,通过将装卸用靠背板安装到座椅主体上或从座椅主体卸下装卸用靠背板,能够不使结构复杂化地改变靠背部相对于座部的倾斜角度。此外,能够使装卸用靠背板向座椅主体的安装状态稳定化,使支承部的倾斜角度稳定化。
根据本发明,能够不使结构复杂化地改变靠背部相对于座部的倾斜角度,并且能够在安装装卸用靠背板时使支承部的倾斜角度稳定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儿童用座椅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应用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儿童用座椅装置的装卸用靠背板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应用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儿童用座椅装置的装卸用靠背板的侧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应用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儿童用座椅装置的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的局部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装卸用靠背板安装到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上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将装卸用靠背板安装到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沿着前后方向表示将装卸用靠背板安装到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图7所示的装卸用靠背板的卡合部附近的剖视图。
图9是沿着宽度方向表示将装卸用靠背板安装到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上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0是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下方侧看到的图7所示的装卸用靠背板的卡合部附近的图。
图11是从前方侧看到的应用于儿童用座椅装置的护顶单元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将护顶单元安装到靠背部的过程的立体图。
图13是表示将护顶单元安装到靠背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4是表示护顶的高度调整装置的构成图。
图15是表示护顶的高度调整装置的操作过程的构成图。
图16A是表示设于装卸用靠背板的上端背面部的凸部的局部构成图。
图16B是表示设于装卸用靠背板的上端背面部的凸部与靠背部的凹部卡合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用图1~图15说明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儿童用座椅装置。
图1以立体图表示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如该图所示,儿童用座椅装置10具有安装在二轮车的后方侧的货架上的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座椅主体)。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包括:儿童能够就座的座部12A;以从该座部12A的后端部向上方侧立起的方式延伸的靠背部12B。靠背部12B具有作为两侧向前方侧突出的弯曲面的弯曲面13A,从而支承就座于座部12A的儿童的后背。在座部12A的两侧,设有从座部12A下垂搭载儿童左右脚的踏板14。在踏板14的下部设有向宽度方向外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突出部14A,突出部14A分别载置儿童的左右脚。在座部12A的前端部立设有防护儿童的前方侧的环状的把手部16。通过设有把手部16,儿童就座于座部12A时能够抓住把手部16而支承自己的身体,能给予儿童放心感。另外,儿童用座椅装置10也可以安装在二轮车的前方侧的车把部。
在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靠背部12B的上部,设有具有用于保护就座于座部12A的儿童的头部的护顶22的护顶单元20。在护顶单元20上设有使护顶22沿着靠背部12B在上下方向上滑动并在规定的位置进行固定的高度调整装置24。如图1和图11所示,护顶22包括:后壁部22A,其与就座于座部12A的儿童的后脑部相对;翼部22B,其从后壁部22A沿着儿童头部的侧部向两侧弯曲地延伸;支承腿22C,其从后壁部22A的中央部向下方侧延伸。
如图1和图7所示,在跨越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座部12A和靠背部12B的位置能够装卸地安装有装卸用靠背板80。装卸用靠背板80包括支承部80A,该支承部80A以在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装卸用靠背板80时与靠背部12B相对于座部12A的角度(座部12A和靠背部12B所夹的角度)不同的角度形成。在装卸用靠背板80的支承部80A的两侧,形成有向前方侧突出的作为翼部的弯曲面80B。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时倚靠于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上,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形成为与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无间隙地抵接那样的形状。
如图2和图3所示,在装卸用靠背板80上设有:卡合片82,作为卡合部,其向下突出设置在支承部80A的下端部80E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左右对称的卡合片84,作为卡合部,其向下突出设置在弯曲面80B的下端部80F的宽度方向两端部。支承部80A的下端部80E向后方侧突出,在该突出的后端部设有卡合片82。卡合片82是从装卸用靠背板80的支承部80A的下端部80E沿大致铅垂方向突出设置的平面状的板片。卡合片84从装卸用靠背板80的弯曲面80B的下端部80F沿大致铅垂方向突出设置,并且在卡合片84的中间部具有向宽度方向内侧呈突状折弯的突状部84A。
如图4所示,在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座部12A设有:孔部86,其作为被卡合部,在宽度方向中央部与卡合片82卡合;孔部88,其作为被卡合部,在两侧供卡合片84卡合。孔部88设于座部12A的两侧的有些弯曲的部分。在座部12A的孔部86的后方侧的壁部形成有向前方侧突出的突起87。
如图5所示,在将装卸用靠背板80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时,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上方侧插入装卸用靠背板80,将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2插入座部12A的孔部86,并且将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4插入座部12A的孔部88,由此,卡合片82和孔部86、卡合片84和孔部88卡合。卡合片82被插入孔部86时与突起87的顶端抵接。卡合片84被插入孔部88时向宽度方向外侧弹性变形,通过突状部84A被卡定在孔部88的缘部,从而抑制突状部84A脱落。
如图6~图9所示,在卡合片82和孔部86、卡合片84和孔部88卡合的状态下,装卸用靠背板80的支承部80A的下端部80E和弯曲面80B的下端部80F与座部12A抵接。在该状态下,如图1所示,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被支承在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上,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倚靠于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的缘部向后方侧弯曲,在靠背部12B上,沿着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的缘部形成有向前方侧突出的倒U字状的台阶部35(参照图12)。在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装卸用靠背板80时,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的缘部与台阶部35抵接(参照图7)。另外,在座部12A上铺有坐垫。在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装卸用靠背板80时,将坐垫的后端部向上方侧卷起,将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2、卡合片84插入座部12A的孔部86、孔部88。
在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中央部能够装卸地安装有靠垫90。在靠垫90的背面部,突出设置有顶端形成有卡定部92A的多个销状构件92。在装卸用靠背板80上设有供销状构件92的卡定部92A卡定的多个孔部94,通过销状构件92的卡定部92A被卡定于孔部94的缘部,靠垫90安装在装卸用靠背板80上。此外,在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靠背部12B也设有供销状构件92的卡定部92A卡定的多个孔部(省略图示),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卸下装卸用靠背板80时,也能够将靠垫90安装在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靠背部12B上。
如图16A、图16B所示,在装卸用靠背板80的支承部80A的上端背面部(与靠背部12B相对的面)设有从上端部向下突出的作为上侧卡合部的勾状部85。此外,在靠背部12B的台阶部35的上表面设有供勾状部85卡合的作为上侧被卡合部的孔部98(参照图12)。在将装卸用靠背板80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时,通过将装卸用靠背板80的勾状部85卡合到靠背部12B的孔部98中,能够抑制装卸用靠背板80的晃动不稳、位置偏离。
如图11~图15所示,高度调整装置24包括:前方侧支承构件26,其以围绕支承腿22C的前面和侧面的方式配设;后方侧支承构件28,以围绕支承腿22C的背面和下部侧的周围的方式配设;保持部件50,将支承腿22C保持在规定的滑动高度。前方侧支承构件26以与靠背部12B的背面部13B抵接的方式利用安装构件40进行安装(参照图13)。
如图11所示,在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下部具有从侧壁部28A向前方侧延伸设置的筒状部28B,支承腿22C穿过筒状部28B的开口29(参照图13)。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筒状部28B与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下方侧连结,由前方侧支承构件26和后方侧支承构件28配置成围绕支承腿22C的周围。前方侧支承构件26由未图示的连接件连接固定在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4个角部。在支承腿22C的前面部,沿上下方向形成有槽部30,突设于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背面部的引导部32被插入槽部30,支承腿22C能够沿着引导部32在上下方向上滑动。
如图12所示,在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靠背部12B,能够装卸地安装有护顶单元20。在靠背部12B的上端部设有用于安装护顶单元20的左右一对圆形的通孔34。在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的左右一对通孔34的下方侧,设有向靠背部12B的前方侧突出的呈倒U字状的台阶部35。在台阶部35的左右一对通孔34的下方侧设有左右一对凹部36,在凹部36形成有用于安装护顶单元20的通孔37。在靠背部12B,除了左右一对的通孔34和左右一对的通孔37之外不设有用于安装护顶单元20的特别的构件。
如图12和图13所示,用于将护顶单元20安装到靠背部12B上的安装构件40包括:勾状部40A,其与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上端部26A卡定;夹持部40B,其在勾状部40A卡定于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上端部26A的状态下、跨越靠背部12B的上端部13C向弯曲面13A侧延伸,在与前方侧支承构件26之间夹持靠背部12B。勾状部40A在不与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引导部32干涉的位置左右设有一对。在夹持部40B的背面设有圆形的突出部40C,该圆形的突出部40C在勾状部40A与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上端部26A卡定的状态下嵌入靠背部12B的通孔34中,在突出部40C形成有圆形的螺栓穿过孔40D。
如图13所示,在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上端部26A的背面、且在与靠背部12B的通孔34对齐的位置设有供螺母44插入的凹部26B,在凹部26B的中心部设有螺栓穿过孔26C。在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筒状部28B的内侧,且在与靠背部12B的通孔37对齐的位置设有使螺母44不能转动地插入其中的凹部28C,在凹部28C的中心部设有螺栓穿过孔28D。
将螺栓42从安装构件40的夹持部40B的前方侧插入螺栓穿过孔40D和螺栓穿过孔26C,通过与固定在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凹部26B的螺母44连接,前方侧支承构件26被固定在靠背部12B上。同样,将螺栓42从靠背部12B的前方侧穿过通孔37和螺栓穿过孔28D,与固定在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筒状部28B的凹部28C的螺母44连接,从而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筒状部28B被固定在靠背部12B上。
即,使安装构件40的勾状部40A与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上端部26A卡定,在安装构件40的夹持部40B和前方侧支承构件26之间夹持靠背部12B的状态下,用螺栓42和螺母44将安装构件40和护顶单元20连接固定于靠背部12B。因此,能够将护顶单元20牢固地固定于靠背部12B。此外,由于用螺栓42和螺母44进行连接固定,所以能够将护顶单元20简单地安装到靠背部12B上,护顶单元20的装卸作业变得容易。
此外,在从靠背部12B卸下护顶单元20时,能够将安装构件40一起卸下,不会将护顶单元20的安装构件、高度调整装置留在靠背部12B上。因为在靠背部12B只形成左右一对的通孔34和左右一对的通孔37,所以能够在安装护顶单元20的规格的座椅装置和不安装护顶单元20的规格的座椅装置中使用相同的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能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此外,因为在靠背部12B只形成左右一对通孔34和左右一对的通孔37,所以在卸下了护顶单元20之后也不会损坏外观性,并且操作性也良好。
如图14和图15所示,以规定的高度保持支承腿22C的保持部件50包括:多个卡合凹部54,其沿着上下方向形成在支承腿22C的一方的侧壁部52(图14中的左侧的侧壁部52)的宽度方向内侧;移动销56,其能够沿轴向移动地支承在沿上下方向形成在侧壁部52上的长孔53中。在移动销56的侧壁部52的宽度方向外侧的顶端固定有圆柱状的按钮部58。在移动销56的中间部固定有具有与卡合凹部54卡合的凸部60A的挡片60。在移动销56的挡片60的端部侧(与按钮部58相反一侧的端部)卷绕有螺旋弹簧62,螺旋弹簧62的一端与挡片60接触。螺旋弹簧62的另一端与抵接片64接触,该抵接片64具有使移动销56能够沿轴向移动的孔部,抵接片64与突设于支承腿22C的背面的引导部66接触。支承腿22C在引导部66与抵接片64接触的状态下能够沿上下方向滑动。螺旋弹簧62在抵接片64与引导部66接触的状态下,对挡片60向侧壁部52的方向施力,在螺旋弹簧62的力的作用下,挡片60的凸部60A与卡合凹部54卡合。
在横跨前方侧支承构件26的侧壁部26D和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侧壁部28A的位置设有供按钮部58穿过的孔部68。在螺旋弹簧62的力的作用下,在挡片60的凸部60A与任意的卡合凹部54卡合的状态下,按钮部58穿过前方侧支承构件26和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孔部68,由此支承腿22C被保持在相对于前方侧支承构件26和后方侧支承构件28的规定的高度。通过支承腿22C被保持在规定的高度,能够与儿童的成长、不同身高的儿童的体格相对应地将护顶22调整为适当高度。
卡合凹部54的上表面部形成在与支承腿22C的侧壁部52正交的方向上,上表面部的下侧形成有深度逐渐变浅的锥形部。在利用这样的高度调整装置24提高护顶22的高度时,仅提高护顶22即可。通过提高护顶22,卡合凹部54的锥形部向上方移动,使挡片60的螺旋弹簧62压缩,在下侧的卡合凹部54移动到挡片60的位置时,在螺旋弹簧62的力的作用下,挡片60的凸部60A与该卡合凹部54卡合。通过反复该动作,能够将护顶22提高到挡片60的凸部60A与支承腿22C的最下部的卡合凹部54卡合的位置。在支承腿22C的最下部的卡合凹部54,设有供挡片60的下部卡合的限位件55。由此,即使操作者抓住支承腿22C的下端部将护顶22向拔出方向提高,在抓着支承腿22C的下端部的手指不会被高度调整装置24挤压那样的位置,挡片60的下部与限位件55卡合,从而支承腿22C不会脱出。
此外,如图15所示,在降低护顶22的高度时,操作者一边用大拇指等向侧壁部52侧按压按钮部58一边降低护顶22,由此能调整护顶22的高度。即,通过向侧壁部52侧按压按钮部58,而使螺旋弹簧62压缩,挡片60的凸部60A和卡合凹部54的卡合脱开,从而能降低护顶22。
此外,在儿童用座椅装置的SG标准中有如下的规定,即,对于未满2岁的儿童,座部和靠背部的角度是110度以上,对于2岁以上的儿童,无护顶且座部和靠背部的角度是90度以上。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靠背部12B相对于座部12A的角度设定为90度以上且小于110度,在将装卸用靠背板80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时,支承部80A相对于座部12A的角度设定为110度以上,而且通过做成将护顶单元20能够装卸地安装在靠背部12B上,而能够设定成即使在1个儿童用座椅装置中也能够简单地满足上述2套标准。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儿童用座椅装置10的作用。
在改变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靠背部12B相对于座部12A的角度(座部12A和靠背部12B所夹的角度)时,如图5所示,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上方侧安装装卸用靠背板80,将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2从上方向下地插入座部12A的孔部86,并且将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4从上方向下地插入座部12A的孔部88。由此,如图7~图10所示,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2与座部12A的孔部86卡合,且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4与座部12A的孔部88卡合。卡合片84被插入孔部88时向宽度方向外侧弹性变形,通过突状部84A卡定于孔部88的缘部,而能够抑制突状部84A脱落。
此外,在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2与座部12A的孔部86卡合、并且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4与座部12A的孔部88卡合的状态下,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下端部80E和下端部80F与座部12A抵接,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无间隙地抵接并倚靠于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上。此时,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的缘部与台阶部35抵接,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被靠背部12B支承。
此外,如图16B所示,在将装卸用靠背板80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时,使从装卸用靠背板80的支承部80A的上端背面部向下突出的勾状部85与设于靠背部12B的台阶部35的上表面的孔部98卡合。由此,完成装卸用靠背板80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安装。
能构成以下2种类型,即,在将装卸用靠背板80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安装时,支承部80A相对于座部12A成为倾倒的状态,在将装卸用靠背板80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卸下时,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相对于座部12A成为立起的状态。利用这样的儿童用座椅装置10,能够利用简易的结构改变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靠背面相对于座部12A的角度(座部12A和靠背面所夹的角度)。此外,在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2、卡合片84分别与座部12A的孔部86、孔部88卡合时,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下端部80E和下端部80F与座部12A抵接,并且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被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支承,所以能够抑制装卸用靠背板80的晃动,并能够使支承部80A的倾斜角度稳定化。
此外,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卸下装卸用靠背板80时,使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2、卡合片84弹性变形,从座部12A的孔部86、孔部88脱离。因此,能容易地进行将装卸用靠背板80向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的装卸作业。
此外,装卸用靠背板80的卡合片82、卡合片84突出到座部12A的孔部86、孔部88的下方侧,此外,卡合片84的突状部84A被卡定于孔部88中,所以卡合片82和卡合片84难以从座部12A的孔部86和孔部88脱落。因此,能阻止在乘车时装卸用靠背板80意外地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脱落。
此外,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无间隙地抵接并倚靠于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上,并且装卸用靠背板80的勾状部85与靠背部12B的孔部98卡合,所以能够在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下端部80E、80F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卡合,能够更加可靠地抑制装卸用靠背板80的晃动、位置偏离。因此,能够使装卸用靠背板80的支承部80A的倾斜角度更加可靠地稳定化。而且,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与靠背部12B的弯曲面13A无间隙地抵接,所以能够在将装卸用靠背板80的上端部80C和两侧部80D组装到靠背部12B上时,不会产生设计形状上的不谐调感。
此外,能够在安装装卸用靠背板80时在装卸用靠背板80和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之间放入另外的构件。例如能够放入防止头盔失窃用的钢丝锁、儿童的雨具等,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
而且,如果不需要装卸用靠背板80,能够从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卸下装卸用靠背板80,从而使儿童用座椅装置主体12轻量化。
而且,通过准备支承部相对于座部12A的角度不同的另外的装卸用靠背板,例如能够根据儿童穿着的衣服的厚度以夏用和冬用更换装卸用靠背板。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装卸用靠背板80的支承部80A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设有作为卡合部的卡合片82,在装卸用靠背在板80的弯曲面80B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设有作为卡合部的卡合片84,但是可以改变卡合部的位置、个数和形状。

Claims (8)

1.一种儿童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座椅主体和装卸用靠背板,
该座椅主体包括:儿童能够就座的座部;靠背部,其立设于上述座部的后端部,用于支承就座于上述座部的儿童的后背;
该装卸用靠背板包括:支承部,其上部支承于上述靠背部,该支承部相对于上述座部的角度与上述靠背部相对于上述座部的角度不同;卡合部,其从上述支承部的下部突出设置,该卡合部与形成在上述座部的被卡合部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装卸用靠背板的两侧具有向前方侧突出的翼部,
上述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倚靠在形成于上述靠背部的靠背弯曲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装卸用靠背板的上部设有与形成在上述靠背部的上侧被卡合部卡合的上侧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卡合部在上述翼部的下部和上述支承部的中央部向下突出。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形成于上述翼部的下部的卡合部设有突状部,在上述卡合部弹性变形而与上述被卡合部卡合时,上述突状部卡定于上述被卡合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安装上述装卸用靠背板时,上述座部和上述支承部的夹角大于上述座部和上述靠背部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儿童用座椅装置,其特征在于,
护顶单元能够装卸地设于上述靠背部,该护顶单元包括保护就座于上述座部的儿童的头部的护顶和使上述护顶沿上下方向滑动并固定该护顶的高度调整装置。
8.一种二轮车,其特征在于,
在二轮车主体上安装有权利要求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儿童用座椅装置。
CN201010513852.2A 2009-10-16 2010-10-15 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Active CN102039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39615 2009-10-16
JP2009239615A JP5050030B2 (ja) 2009-10-16 2009-10-16 子供用座席装置及び二輪車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9956A true CN102039956A (zh) 2011-05-04
CN102039956B CN102039956B (zh) 2013-04-17

Family

ID=439065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13852.2A Active CN102039956B (zh) 2009-10-16 2010-10-15 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050030B2 (zh)
CN (1) CN102039956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4738A (zh) * 2014-12-18 2015-04-08 常熟市华美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横梁儿童自行车座椅
CN106985937A (zh) * 2017-04-27 2017-07-28 江门申强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107041653A (zh) * 2015-11-06 2017-08-15 阿特萨纳公司 儿童用辅助座椅
CN109927817A (zh) * 2017-12-19 2019-06-25 双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儿童座椅
CN112606932A (zh) * 2019-10-04 2021-04-06 康贝株式会社 自行车用儿童座椅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57870B2 (ja) * 2015-04-06 2019-01-23 有限会社大久保製作所 自転車のチャイルドシートカバー用装着補助プレート
EP3290312B1 (en) 2016-08-30 2022-11-16 Thule Sweden AB Child bike sea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3637Y (zh) * 1998-09-02 1999-12-15 无锡艾文工贸有限公司 自行车儿童安全座椅
CN1689862A (zh) * 2004-04-28 2005-11-02 克利潘有限公司 车辆用儿童座椅
JP3129460U (ja) * 2006-12-01 2007-02-22 敏光 酒井 座位保持クッション
JP2007125992A (ja) * 2005-11-02 2007-05-24 Ogk Co Ltd 自転車用幼児座席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29460U (zh) * 1990-04-12 1991-12-26
JP3496151B1 (ja) * 2002-10-29 2004-02-09 田崎 晴夫 自由背もたれ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53637Y (zh) * 1998-09-02 1999-12-15 无锡艾文工贸有限公司 自行车儿童安全座椅
CN1689862A (zh) * 2004-04-28 2005-11-02 克利潘有限公司 车辆用儿童座椅
JP2007125992A (ja) * 2005-11-02 2007-05-24 Ogk Co Ltd 自転車用幼児座席
JP3129460U (ja) * 2006-12-01 2007-02-22 敏光 酒井 座位保持クッション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94738A (zh) * 2014-12-18 2015-04-08 常熟市华美自行车零件有限公司 一种无横梁儿童自行车座椅
CN107041653A (zh) * 2015-11-06 2017-08-15 阿特萨纳公司 儿童用辅助座椅
CN106985937A (zh) * 2017-04-27 2017-07-28 江门申强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儿童安全座椅
CN109927817A (zh) * 2017-12-19 2019-06-25 双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车儿童座椅
CN112606932A (zh) * 2019-10-04 2021-04-06 康贝株式会社 自行车用儿童座椅
CN112606932B (zh) * 2019-10-04 2022-04-29 康贝株式会社 自行车用儿童座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050030B2 (ja) 2012-10-17
JP2011084209A (ja) 2011-04-28
CN102039956B (zh) 2013-04-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9956B (zh) 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US7458635B2 (en) Vehicle seat arrangement
US8870285B2 (en) Child safety seat assembly
USD583821S1 (en) Support box for supporting a lap top computer holder
KR101851415B1 (ko) 아기 받침대 및 장착 장치
CN103945738B (zh) 张紧件的张设构造
US20100171289A1 (en) Stroller with travel seat attachment
CA2763903A1 (en) Child safety seat assembly
CN104395174B (zh) 婴儿车及座椅单元
CN104276069A (zh) 具有集成的装饰总成和储存箱的座椅
US20150015033A1 (en) Seating Furniture with Integrated Table Function
US20060226635A1 (en) Platform mounting arrangement for baby stroller
CN103442939A (zh) 车用座椅的跳起机构及车用座椅
CA2778166A1 (en) Chair
CN101318482A (zh) 交通工具座椅连接件
EP2612793A2 (en) A rotatable and retractable connecting mechanism of a safety seat base
CN203110967U (zh) 一种用于儿童安全支撑物的基座
CN100548191C (zh) 固定架
CN103025570A (zh) 儿童座椅
CN102039954B (zh) 踏板安装构造、儿童用座椅装置和二轮车
JP6935209B2 (ja) 張材の張設構造及び椅子
JP5986851B2 (ja) シートベルト用バックル装置
JP6242637B2 (ja) 子供補助シート
JP4441329B2 (ja) アームレストの高さ調節装置
JP5095225B2 (ja) チャイルドシー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RUIZHEN INDUSTRIAL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30206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206

Address after: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after: Bridgestone Cycle Co

Address before: Saitama Prefecture, Japan

Applicant before: Bridgestone Cycle Co

Applicant before: Sunny Wheel Industrial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