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9000A -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9000A
CN102039000A CN2009102361164A CN200910236116A CN102039000A CN 102039000 A CN102039000 A CN 102039000A CN 2009102361164 A CN2009102361164 A CN 2009102361164A CN 200910236116 A CN200910236116 A CN 200910236116A CN 102039000 A CN102039000 A CN 1020390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medicine
insulin
test kit
recombinant hum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361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9000B (zh
Inventor
高云华
覃光炯
徐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Natong Biological Nanomet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Natong Bi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Natong Bi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CAS filed Critical Suzhou Natong Bio Na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10236116.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2039000B/zh
Publication of CN1020390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00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900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900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该透皮给药试剂盒包括微针阵列和透皮给药贴片,所述微针阵列所扎入皮肤的深度为20-150μm;所述透皮给药贴片包括药物保持体和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胰岛素;所述药物保持体为能够吸附并保持所吸附的液体的惰性物质。利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能够使糖尿病大鼠血糖值从施药2小时到24小时维持恒定,因此可以利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代替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的方法来维持人体血液中基础胰岛素水平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背景技术
胰岛素为含有51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类药物,正常人体血液中需维持一定浓度的胰岛素水平,即基础胰岛素水平。但是I型糖尿病人由于胰岛功能的丧失,为了维持正常的基础胰岛素水平,需长期注射中长效的胰岛素及其类似物注射液,目前中长效注射液如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的N和美国礼来公司的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012
N会在注射后有峰值效应,容易造成患者的低血糖,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的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013
皮下注射虽然能够达到持续24小时释放且无峰值现象,但是其价格昂贵。此外,长期以及多次的注射除了给患者带来痛苦和不便外,还容易在注射部位产生炎症以及肌萎缩等副反应,更为严重的是,最近的一些研究指出使用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014
可能导致患癌几率增加。重组人胰岛素由于其结构与人体血液中的胰岛素结构完全形同,因而具有更好的安全性,但其注射制剂目前只能用于餐时胰岛素的补给。因此开发一种基于重组人胰岛素制剂的给药方法实现基础胰岛素的补给具有重要意义。
透皮给药为一种无痛的新型给药方式,且能够实现药物恒速、稳定的释放并能避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以及胃肠道的酶解,但是,皮肤角质层作为人体的天然屏障,使得亲水性强的药物很难穿越皮肤进入体内。常用的促渗技术有化学促渗剂、电致孔、离子导入、微针以及超声。然而,由于重组人胰岛素一般多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分子量高达36kD,在某些物理和化学促渗方法下几乎不能透过皮肤进行传输。采用微针给药技术,在皮肤的角质层上形成微小的药物传输通路,使大分子的蛋白和多肽类药物透皮传输具有可行性。Shawn P.Davis等人(IEEE 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2005,52:909)使用长500μm的中空金属微针阵列来辅助胰岛素的透皮给药。首先将微针阵列插入皮肤给药处,将一个玻璃盒子粘在微针阵列上方作为药物储存池,里面盛满含胰岛素的溶液。胰岛素经过微针的中空孔进入体内。所用的胰岛素制剂为生物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Humulin R(100U/ml,Eli Lilly,Indianapolis,IN),给药量为2ml。给药4小时,每30分钟测量血糖值,4小时后撤去胰岛素,再检测4小时血糖值。结果表明通过微针辅助,胰岛素给药4个小时使大鼠血糖值降低到初始值的47%,撤去胰岛素后4个小时血糖值基本维持稳定、略有上升。这一研究说明利用微针辅助有利于胰岛素的透皮给药。但是该研究中在给药的4小时内,该实验大鼠的血糖水平持续下降,下降速度较快,如长时间使用可能会导致低血糖,而撤去药物后仅能维持4个小时的血糖水平基本恒定,并且该微针阵列与药物储存池的组合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因此该胰岛素透皮给药装置并不适合用于维持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水平。目前其它的有关胰岛素透皮给药的研究也仅仅是证明了采用物理或者化学辅助的方法能够使胰岛素进入体内达到降血糖的效果,还没有适合维持基础胰岛素水平稳定的透皮给药方法和制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目前现有技术中不能通过透皮给药维持人体血液中基础胰岛素水平的缺点,提供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从而可以实现以生物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的透皮给药代替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制剂的注射给药,达到维持人体血液中基础胰岛素水平稳定的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该透皮给药试剂盒包括微针阵列和透皮给药贴片,所述微针阵列所扎入皮肤的深度为20-150μm;所述透皮给药贴片包括药物保持体和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胰岛素;所述药物保持体为能够吸附并保持所吸附的液体的惰性物质。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所述微针阵列的高度为50-200μm。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所述胰岛素可以与所述药物保持体独立保存;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胰岛素也可以与所述药物保持体混合保存。
所述胰岛素为重组人胰岛素,所述药物保持体与所述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优选为1-100∶1,进一步优选重量比为10-60∶1。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药物保持体为能够在水或水性药物溶液中溶胀并保持水分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卡波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壳素、葡聚糖及其衍生物、β-环糊精、聚左旋乳酸、黄原胶、明胶、聚乙烯醇、聚酰胺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等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的药物保持体也可以为吸水棉。
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的透皮给药贴片含有的药物保持体可以使其中的药物长期缓慢持续地释放,使用该种含胰岛素的透皮给药贴片可实现长达24小时以上的胰岛素释放。同时,由于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的微针阵列的微针高度为50-200μm,使用该微针阵列在皮肤上产生的孔的深度为20-150μm,只穿透表皮角质层而没有深入真皮层,这样既可使药物容易地穿过皮肤表皮的屏障进入体内,又可使药物进入血管的速率不致过快,从而能够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缓慢升高并利于保持平稳。本发明将上述微针阵列与含重组人胰岛素的药物保持体结合起来,达到了使重组人胰岛素长时间以恒定的速率缓慢释放到体内而发挥作用的目的,完全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的补给需求。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果显示,利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能够使大鼠血糖值在施药2小时后下降到给药前血糖值的60%左右,并且从施药2小时到24小时血糖值维持恒定,说明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能够实现人体血液中基础胰岛素的补给。因此可以利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代替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的方法来维持人体血液中基础胰岛素水平稳定。
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采用重组人胰岛素,价格便宜。同时重组人胰岛素注射制剂仅为短效制剂,目前一般用于餐时胰岛素的补给,本发明拓宽了重组人胰岛素的应用范围。本发明通过使用透皮给药技术替代目前的注射给药,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延长单次给药的药效作用时间。并且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使用方便,与注射给药相比,能够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和生活质量。
本说明书中所用术语“重组人胰岛素”是指生物合成的与人体产生的胰岛素的序列完全一致的多肽制剂,含有51个氨基酸残基,分为两个多肽链A链和B链,其中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个半胱氨酸中的巯基形成两个二硫键,使A、B两链连接起来。此外A链中A6(Cys)与A11(Cys)之间也存在一个二硫键。目前市售的大部分重组人胰岛素制剂pH为中性,制剂中含有一定量的苯酚、甘油、氯化锌等。所述制剂中重组人胰岛素多以多聚体形式存在。
本说明书中所用术语“基础胰岛素”是指帮助维持人体空腹时的正常血糖而分泌的胰岛素。正常人的基础胰岛素水平基本保持恒定,而对于I型糖尿病人,其基础胰岛素分泌出现明显的不足,因此对于I型糖尿病人,其基础胰岛素的补给十分重要。目前基础胰岛素的补给是靠中效胰岛素或者长效胰岛素注射给药来实现。
本说明书中所用术语“惰性物质”是指不能与药物活性成分和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材质发生反应从而不对胰岛素的给药造成不利影响的物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该透皮给药试剂盒包括微针阵列和透皮给药贴片,所述微针阵列所扎入皮肤的深度为20-150μm;所述透皮给药贴片包括药物保持体和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胰岛素,所述药物保持体为能够吸附并保持所吸附的液体的惰性物质。
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中,所述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胰岛素为生物合成的重组人胰岛素,例如商购的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041
R,R等,该重组人胰岛素的用量根据不同的用药需求来决定,优选每贴每平方厘米为10-100IU,进一步优选为20-70IU。
所述药物保持体可以为一类能够在水性药物溶液中快速溶胀并保持水分的高分子聚合物。所述高分子聚合物为常用的水溶性药物可接受的载体,可以包括卡波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壳素、葡聚糖及其衍生物、β-环糊精、聚左旋乳酸、黄原胶、明胶、聚乙烯醇、聚酰胺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中的一种或几种。本发明的药物保持体也可以为其它具有多孔结构的惰性物质,例如吸水棉类物质。上述药物保持体的最大吸液量一般可达10-200克水/克药物保持体。所述药物保持体与所述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优选为1-100∶1,进一步优选重量比为10-60∶1。
所述重组人胰岛素可以与所述药物保持体独立保存;或者所述重组人胰岛素也可以与所述药物保持体混合保存。当独立保存时,所述重组人胰岛素可以是粉末制剂,在使用前加水溶解配成所需浓度的药物水溶液,再加入到药物保持体中;或者在使用前将重组人胰岛素粉末与干燥的药物保持体混合,然后加水溶解,使重组人胰岛素均匀分散在药物保持体中。所述重组人胰岛素也可以是独立保存的溶液制剂,在使用前将重组人胰岛素溶液加入到药物保持体中,药物保持体即可快速吸收并有效保持药液。上述药物保持体可以独立保存于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用于支撑药物保持体和重组人胰岛素)外部,也可预先附着在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上或容纳在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中。所述重组人胰岛素还可以与所述药物保持体预先均匀混合在一起,并一起附着在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上或容纳在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中。
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可以是单层的基体,使用时,所述药物保持体和重组人胰岛素附着在该单层基体的表面上,将有药物保持体和重组人胰岛素的一面与皮肤接触即可。所述药物保持体和重组人胰岛素在单层基体上的涂层的厚度为0.5-3毫米。所述单层的基体的材质可以是无纺布、聚醋酸乙酸酯、聚氨酯、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棉布和法兰绒中的一种或几种。为了赋予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良好的皮肤粘附性并防止药液渗漏,所述透皮给药贴片的单层的基体还包括粘附层,该粘附层位于具有药物保持体和重组人胰岛素的表面的边缘,该粘附层的材质可以为各种胶粘材料,优选为压敏胶,包括橡胶类压敏胶和树脂类压敏胶。此种情况下,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的制备只需剪裁合适大小的单层材质,在其边缘贴上粘附层即可。
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也可以是具有空腔的基体,该基体包括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该药物储库的空腔用于容纳和保持药物保持体和重组人胰岛素,该药物储库的材质优选为具有粘弹性的橡胶,进一步优选聚二甲基硅氧烷型硅橡胶。通过选用具有粘弹性的橡胶可以在给药重组人胰岛素时赋以人体舒适的感觉。将橡胶裁剪成一定形状的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结构,该药物储库的形状和大小可以根据给药量的大小以及不同的药物剂量进行调整,由于贴片过厚可能会影响药物的释放率,因此本发明优选所述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的厚度为0.5-3毫米。所述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的厚度是指该药物储库的空腔在沿垂直于给药部位的方向的最小距离。
所述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的空腔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当该空腔具有一个开口时,在使用所述透皮给药贴片时,该开口朝向皮肤施药处,以使空腔中的药物保持体与皮肤接触,从而利于药物保持体中的药物活性成分释放和进入体内。为了赋予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良好的皮肤粘附性并防止药液渗漏,所述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还包括粘附层,该粘附层位于该开口边缘处的表面上,该粘附层的材质可以为各种胶粘材料,优选为压敏胶,包括橡胶类压敏胶和树脂类压敏胶。
当所述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的空腔具有两个开口时,该两个开口优选位于所述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其中一个开口朝向皮肤施药处,以使空腔中的药物保持体与皮肤接触,从而利于药物保持体中的药物活性成分释放和进入体内。并且同样的,为了赋予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良好的皮肤粘附性并防止药液渗漏,该开口边缘处的表面上具有粘附层,该粘附层的材质可以为各种胶粘材料,优选为压敏胶,包括橡胶类压敏胶和树脂类压敏胶。对于另一个开口可以用于补给药物或者更换药物。为了防止药物溶液中活性成分以及水分的挥发,在该不具粘附层的一面使用一种防止药物挥发的不透气、不透水的防止药物挥发膜,用于封住上述用于补给药物或者更换药物的开口,该膜的材质可以为高分子聚合物,包括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氨酯和聚碳酸酯中的一种或几种。当贴片内药量不足或者需要更换时,只需将上述用于补给药物或者更换药物的开口处的膜揭开,重新加入或者更换药物后再贴上防止药物溶液挥发的膜即可。
当所述透皮给药贴片的基体为具有空腔的基体时,该具有空腔的基体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制备,只要使制得的基体中包括上述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及可任选的粘附层和防止挥发膜即可。优选地,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具有空腔的基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具有一定粘弹性的橡胶类物质,将其按照所需的大小尺寸进行裁剪,并在其中制备出空腔,从而得到有一个开口的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或得到有两开口(贯通的空腔)的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
(2)在步骤(1)制作的有一个开口的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的开口边缘处涂上一层粘附性物质以得到粘附层;或
在两开口的具有空腔的药物储库的两个开口中的一个开口边缘处涂上一层粘附性物质以得到粘附层,在另一个开口上面贴上一层防止药物中水分挥发的防止药物挥发膜;
即得到所述透皮给药贴片的具有空腔的基体。
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还包括微针阵列,使用该透皮给药试剂盒时,先用所述微针阵列作用皮肤,在皮肤上同时产生多个微孔,由于微针阵列的高度为50-200μm,优选为80-150μm,由于皮肤的弹性,因而微针扎入皮肤的微孔深度大约在20-150μm,然后将上述透皮给药贴片贴于微针作用区。由于皮肤表皮的厚度大约为50-150μm,采用本发明中所述的微针,仅穿透皮肤的表皮层,使药物能够迅速扩散并储存于表皮内,以恒定的速率进入体内,从而实现药效。由于本发明中应用高度为50-200μm的微针能控制其扎入皮肤的深度,使药物从皮肤中扩散进入血管的速率为整个透皮传输的速控步骤,同时由于微孔深度为20-150μm,因而不会产生痛觉,而且由于只穿透表皮角质层而没有深入真皮层,这样既可使药物容易地穿过皮肤表皮的屏障进入体内,又可使药物进入血管的速率不致过快,从而能够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缓慢升高并利于保持平稳。
本发明中,所述微针阵列的高度是指微针阵列中微针阵列的尾部至微针阵列的针尖的距离。由于微针阵列中各个微针的高度基本相同,且都位于垂直于同一平面上,因此,微针阵列的高度等于该微针阵列的单个微针的高度。
所述微针阵列的材质可以是单晶硅、玻璃、金属或者高分子材料,微针的针尖部直径优选为10nm-10μm、进一步优选为1-5μm,密度优选为25-600根/平方厘米、进一步优选密度为100-500根/平方厘米。在上述优选条件下,能够进一步控制药物进入血管的速度和实现持续给药。针底部直径优选为20-300μm、进一步优选为50-250μm。该微针阵列可以利用进针器推动,进针器能够产生每分钟6000次-20000次的纵向震动,从而使微针阵列能够顺利的穿透角质层形成药物传输通路。该给药器件作用于皮肤的典型作用时间是5至30秒。
本发明的微针阵列的面积可以为任意大小,调整微针作用面积的大小以及给药面积可以改变药物的单位时间的总透皮速率和总透皮量,可以根据用药面积、药物剂量和不同的用药需求来选择微针阵列的面积,也相应地选择透皮给药贴片的面积,因此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贴片可以配合很大范围的药物剂量和给药策略。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合于透皮给药的试剂盒,其中的透皮给药贴片吸药量大、保持时间长,含有的药物保持体可以使其中的药物长期缓慢持续地释放。使用同一药物贴片可实现长达24小时以上的重组人胰岛素释放。同时,由于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的微针阵列的微针高度为50-200μm,优选高度为80-150μm,使用该微针阵列在皮肤上产生的孔深度大约在20-150μm,因此只穿透表皮角质层而没有深入真皮层,这样既可使药物容易穿过皮肤表皮的屏障进入体内,又可使药物进入血管的速率不致过快,从而能够保证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缓慢升高并利于保持平稳。本发明将上述微针阵列与药物保持体结合起来,达到了使重组人胰岛素缓慢释放到体内发挥作用的目的,完全可以满足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的补给需求。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果显示,利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能够使大鼠血糖值在施药2小时后下降到给药前血糖值的60%左右,并且从施药2小时到24小时血糖值维持恒定,能够实现基础胰岛素的补给。因此可以利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代替皮下注射长效人胰岛素制剂或类似物的方法来维持人体血液中基础胰岛素水平稳定。在临床应用上,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可以用于维持糖尿病患者的基础胰岛素水平。
另外,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可以采用重组人胰岛素代替昂贵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制剂,通过透皮给药实现与注射长效胰岛素制剂或类似物达到同样的药效,达到基础胰岛素给药的目的,拓展了重组人胰岛素的应用范围。长效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价格昂贵,而重组人胰岛素制剂价格便宜,使用方便,并且与注射给药相比,能够提高患者的适应性。并且,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结合微针辅助的给药方式,克服了大分子蛋白类药物的透皮给药渗透率低的问题,同时由于是无痛给药,降低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2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具有空腔的基体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3中大鼠透皮给药重组人胰岛素以及皮下注射给药长效胰岛素后血糖值变化的曲线图。
图3为实施例4-9和对比例1-3中大鼠透皮给药重组人胰岛素后血糖值变化的曲线图。
附图标记
1.药物保持体  2.粘附层  3.药物储库  4.防止药物挥发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并不局限本发明。
实施例1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透皮给药试剂盒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制备方法。
取40mg的卡波姆980粉末,加入100IU/ml的Novolin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081
胰岛素(诺和诺德公司的重组人胰岛素)0.4ml(相当于1.4毫克重组人胰岛素,此时药物保持体与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为28.5∶1),混合均匀后,涂布于面积为1.6cm×2.6cm(长×宽)的无纺布(基体)的中心位置,形成1cm×2cm(长×宽)的长方形的药物保持体和重组人胰岛素涂层,厚度约为2mm,并在无纺布的边缘贴上约3mm宽的压敏胶。得到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所用的透皮给药贴片。
实施例2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透皮给药试剂盒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制备方法。
取预聚合的聚二甲基硅氧烷50g(道康宁,silicone elastomer,批号:0005002533)加入0.25g交联剂(道康宁,silicone elastomer curing agent,批号:0005002533),混合均匀后倒在一个玻璃平板上,使其均匀铺展,厚度为3mm,玻璃平板上预先加有脱模剂(道康宁硅基脱模剂,使制作的硅橡胶贴片易从玻璃板上取下而不会产生粘附);然后放入50℃烘箱聚合2小时后取出,将聚合好的硅橡胶剥离,根据给药需要,将得到的硅橡胶膜裁剪成大小为2.6cm×1.6cm×2mm(长×宽×高)的长方体,在长方体的硅橡胶膜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制备出面积为1cm×2cm(长×宽)的柱型通孔,通孔四周的边缘的宽度为3mm,从而制成本发明的药物储库3。在上述药物储库3的一面开口的上面贴上一层厚度为100μm的不透气、不透水的医用低密度聚乙烯膜(江阴市驰达医用材料有限公司,国药包字20040163)作为防止药物挥发膜4,以防止药物溶液的挥发;然后通过药物储库3的另一面上的开口向由柱型通孔形成的空腔中装入0.04g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90作为药物保持体1,并在该面的开口边缘贴上压敏胶,形成粘附层2。从而制成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所用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具有空腔的基体,结构如图1所示。
然后将0.04g的聚乙烯基吡咯烷酮K-90(重均分子量为1×106)和1.4毫克的重组人胰岛素粉末(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装入上述制成的具有空腔的基体的空腔中(此时药物保持体与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为28.5∶1),得到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所用的透皮给药贴片。
实施例3
该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提供的透皮给药试剂盒的使用方法。
采用成功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为模型,乙醚麻醉之后去除其腹部的毛发,并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采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中的微针阵列(八面锥形微针,微针高度100μm,密度484针/平方厘米,针尖部直径为1μm,针底部宽度100μm,面积1cm2,苏州纳生微电子公司)和频率为6000-20000次/分钟的纵向震动的微针推进器在大鼠的去毛部位作用10秒,然后在第一次作用位置相邻部位再作用10秒,则微针作用总面积为1×2cm2。根据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透皮贴片,所不同的是贴片中加入重组人胰岛素的浓度为50IU/ml,将透皮给药贴片(图2中标记为▲)贴到微针阵列作用部位,使其中的药物保持体与微针作用的皮肤部位接触,利用上述透皮给药贴片基体上的压敏胶将透皮给药贴片在给药位置固定,采用血糖仪以及配套的血糖试纸监测大鼠的血糖值变化。阴性对照组(图2中标记为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102
)为以上述微针阵列作用后,使用以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透皮给药贴片,其中不同之处在于,以0.4ml生理盐水代替重组人胰岛素。阳性对照为皮下注射1.2IU/kg(图2中标记为●)和2.0IU/kg(图2中标记为■)的长效胰岛素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103
图2显示各组给药后大鼠血糖值的变化,纵轴表示大鼠血糖值相对于给药前的百分值,横轴为给药时间。从图2中可以看出,微针作用后透皮给药重组人胰岛素和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的降血糖效应相当,在施药2小时后下降到给药前血糖值的60%左右,并且透皮给药能从施药2小时到24小时基本维持血糖值恒定,说明采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能够实现血糖值的长时间恒定的控制,能够实现基础胰岛素的补给。
实施例4-8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对大鼠透皮给药重组人胰岛素,不同的是,使用表1中所示的微针高度(微针阵列的其它参数与实施例3的微针阵列相同),以及在以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透皮给药贴片时,按表1中所示的药物保持体与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向药物保持体(40mg的卡波姆980)中加入相应量的Novolin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104
胰岛素(诺和诺德公司的重组人胰岛素),制成透皮给药贴片。
按实施例3的方法使用实施例4-8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及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值。使用实施例4-8的试剂盒给药后大鼠血糖值的变化如图3所示。
表1
实施例   微针高度   扎入皮肤的深度   药物保持体与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
实施例4   50μm   20μm   28.5∶1
实施例5   200μm   150μm   28.5∶1
实施例6   120μm   80μm   1∶1
实施例7   120μm   80μm   100∶1
实施例8   120μm   80μm   1∶1.2
如图3所示,结果表明,实施例4-7均可引起大鼠血糖值一定程度的下降,并能在24小时内维持大鼠血糖值基本稳定。而实施例8中重组人胰岛素的用量很高,但是降血糖效果反而不如重组人胰岛素含量较低的实施例6,说明此种情况下重组人胰岛素的生物利用率较低,因此重组人胰岛素的用量范围优选在药物保持体与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为1-100∶1。
实施例9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对大鼠透皮给药重组人胰岛素,不同的是,使用实施例2制得的透皮给药贴片,使用前向实施例2制得的透皮给药贴片中加入0.6ml水,混合均匀,然后按实施例3的方法使用本发明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和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值。结果如图3中所示。
对比例1
不使用微针阵列,仅使用实施例3中的透皮给药贴片直接贴于皮肤上进行给药,按实施例3的方法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值,结果如图3中所示。
对比例2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对大鼠透皮给药重组人胰岛素,不同的是,所使用的透皮给药贴片中不包含药物保持体,直接将100IU/ml的Novolin 
Figure G2009102361164D00111
胰岛素(诺和诺德公司的重组人胰岛素)溶液0.4ml装入以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的透皮给药贴片的具有的空腔的基体中。按实施例3的方法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值,结果如图3中所示,由于药物释放过快导致给药后大鼠血糖值降低很快,不能保持血糖值的稳定。由于给药后10小时大鼠血糖值降至初始值的20%以下,终止实验防止血糖过低导致大鼠死亡。
对比例3
按照实施例3的方法对大鼠透皮给药重组人胰岛素,不同的是,使用的微针阵列的高度为400μm。按实施例3的方法检测实验大鼠的血糖值,结果如图3中所示,给药后大鼠血糖值下降较快,不能保持血糖值的稳定。由于给药后6小时大鼠血糖值降至初始值的20%以下,终止实验防止血糖过低导致大鼠死亡。

Claims (8)

1.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其特征在于:该透皮给药试剂盒包括微针阵列和透皮给药贴片,所述微针阵列所扎入皮肤的深度为20-150μm;所述透皮给药贴片包括药物保持体和作为药物活性成分的胰岛素,所述药物保持体为能够吸附并保持所吸附的液体的惰性物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所述微针阵列的高度为50-2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所述胰岛素与所述药物保持体独立保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所述胰岛素与所述药物保持体混合保存。
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所述胰岛素为重组人胰岛素,所述药物保持体与所述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为1-10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所述药物保持体与所述重组人胰岛素的重量比为10-60∶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所述药物保持体为能够在水或水性药物溶液中溶胀并保持水分的高分子聚合物或吸水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皮给药试剂盒,其中,所述高分子聚合物选自卡波姆、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甲壳素、葡聚糖及其衍生物、β-环糊精、聚左旋乳酸、黄原胶、明胶、聚乙烯醇、聚酰胺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所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CN200910236116.4A 2009-10-20 2009-10-20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Active CN10203900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6116.4A CN102039000B (zh) 2009-10-20 2009-10-20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10236116.4A CN102039000B (zh) 2009-10-20 2009-10-20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9000A true CN102039000A (zh) 2011-05-04
CN102039000B CN102039000B (zh) 2015-08-26

Family

ID=43905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36116.4A Active CN102039000B (zh) 2009-10-20 2009-10-20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2039000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1215A1 (zh) 2012-03-06 2013-09-1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合物微针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50191A (zh) * 2013-10-15 2014-02-05 温天文 一种布洛芬及其盐无痛微针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6176572A (zh) * 2016-08-19 2016-12-07 中山大学 一种微针阵列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2718A (zh) * 2018-03-23 2018-11-06 苏州德锐特成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溶胀的自粘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8691A (zh) * 2018-03-30 2020-11-10 实验室和人们 多功能型微针
JP2021087866A (ja) * 2014-03-26 2021-06-10 コスメディ製薬株式会社 角質層に留ま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CN113350489A (zh) * 2015-04-21 2021-09-07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使用缺氧敏感性纳米复合材料的葡萄糖响应性胰岛素递送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993A (zh) * 2006-04-03 2009-06-10 伊萨·奥迪迪 含有机溶胶涂层的受控释放递送物件
CN101507857A (zh) * 2009-03-27 2009-08-19 清华大学 微针阵列芯片、经皮给药装置、经皮给药贴剂及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93729A1 (en) * 2001-04-20 2002-12-19 Cormier Michel J.N. Microprojection array immunization patch and method
CN1218756C (zh) * 2003-05-14 2005-09-14 厦门大学 无痛给药装置
PL1638468T3 (pl) * 2003-06-30 2008-01-31 Alza Corp Sposób powlekania mikrowystępów do przekłuwania skóry
CN100579599C (zh) * 2008-04-09 2010-01-13 南京大学 微针阵列注射器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53993A (zh) * 2006-04-03 2009-06-10 伊萨·奥迪迪 含有机溶胶涂层的受控释放递送物件
CN101507857A (zh) * 2009-03-27 2009-08-19 清华大学 微针阵列芯片、经皮给药装置、经皮给药贴剂及制备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3131215A1 (zh) 2012-03-06 2013-09-12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聚合物微针阵列芯片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550191A (zh) * 2013-10-15 2014-02-05 温天文 一种布洛芬及其盐无痛微针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JP2021087866A (ja) * 2014-03-26 2021-06-10 コスメディ製薬株式会社 角質層に留まる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CN113350489A (zh) * 2015-04-21 2021-09-07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 使用缺氧敏感性纳米复合材料的葡萄糖响应性胰岛素递送系统
CN106176572A (zh) * 2016-08-19 2016-12-07 中山大学 一种微针阵列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2718A (zh) * 2018-03-23 2018-11-06 苏州德锐特成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溶胀的自粘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42718B (zh) * 2018-03-23 2021-04-16 苏州德锐特成像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快速溶胀的自粘附微针贴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18691A (zh) * 2018-03-30 2020-11-10 实验室和人们 多功能型微针
CN111918691B (zh) * 2018-03-30 2022-07-15 实验室和人们 多功能型微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9000B (zh) 2015-08-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hen et al. Preparation, properties and challenges of the microneedles-based insulin delivery system
Zhang et al. Advances in transdermal insulin delivery
Jin et al. Insulin delivery systems combined with microneedle technology
CN102039000B (zh) 一种透皮给药试剂盒
JP5891216B2 (ja) デスモプレシン薬物送達のための方法及びデバイス
US20180325835A1 (en) Modified transdermal delivery patch with multiple absorbent pads
EP1992386B1 (en) Transdermal drug administration apparatus having microneedles
McAlister et al. The role of microneedle arrays in drug delivery and patient monitoring to prevent diabetes induced fibrosis
CN109364017B (zh) 快速分离型可溶性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Yang et al. Polymeric microneedle‐mediated sustained release systems: Design strategies and promising applications for drug delivery
JP2012505164A (ja) 相転移重合体マイクロニードル
Kumria et al. Emerging trends in insulin delivery: Buccal route
CN112641931A (zh) 艾塞那肽微针的制备方法
JP2024500424A (ja) 不溶性の経皮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パッチ及びその調製方法並びに応用
Manoj et al. Microneedles: Current trends and applications
Starlin Chellathurai et al. Biodegradable polymeric insulin microneedles–a design and materials perspective review
Wang Implantable reservoir for supplemental insulin delivery on demand by external compression
CN216497013U (zh) 一种载药微针贴片
CN114569583A (zh) 一种快速分离型脂质体复合缓释微针及其制备方法
CN212141151U (zh) 一种用于胰岛素传递的可自动调控释放速率的微针贴
JP2012235899A (ja) 大量の目的物質を皮膚内へデリバリーするためのマイクロニードル・アレイ・チップ
Martínez-Navarrete et al. Latest advances in glucose-responsive microneedle-based systems for transdermal insulin delivery
Deulkar et al. A review on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CN115887351B (zh) 一种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微针组合物、由其制备得到的微针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WO2024077705A1 (zh) 载胰高血糖素微针贴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SUZHOU NATONG BIONANOTECHNOLOGY LTD.

Owner name: SUZHOU NATONG BIONANOTECHNOLOGY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NST. OF PHYSICAL-CHEMICAL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ffective date: 20110815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190 HAIDIAN, BEIJING TO: 215123 SUZHOU, JIANGSU PROVINCE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815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Suzhou Industrial Park 215123 Xinghu Street No. 218 A2-210

Applicant after: Suzhou Natong Biological Nanometer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100190 Beijing, Zhongguancun, north of a No. 2, No.

Applicant before: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CAS

Co-applicant before: Suzhou Natong Biological Nanometer Technology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