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35013A - 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35013A
CN102035013A CN2010102975845A CN201010297584A CN102035013A CN 102035013 A CN102035013 A CN 102035013A CN 2010102975845 A CN2010102975845 A CN 2010102975845A CN 201010297584 A CN201010297584 A CN 201010297584A CN 102035013 A CN102035013 A CN 1020350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pin
electrode contact
positive electrode
negative electrode
guar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75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35013B (zh
Inventor
赵允镜
金讚中
孙淑姃
张美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msung SD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msung SD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0008832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1192076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Samsung SD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msung SD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350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0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350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35013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5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flat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flat positive electrodes, flat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flat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4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plate-like electrode stacks, e.g. electrode pole straps or bridg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64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 H01M50/566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by welding, soldering or braz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00Metal working
    • Y10T29/49Method of mechanical manufacture
    • Y10T29/49002Electrical device making
    • Y10T29/49108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 Y10T29/49112Electric battery cell making including laminating of indefinite length material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其防止了电极接片耦接到电极板时电极板被损害。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板和分隔体。该电极板包括耦接有正电极接片的正电极板和耦接有负电极接片的负电极板。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耦接到所述电极板的涂覆部分未应用到的非涂覆部分,且具有被保护部件围绕的末端和暴露于该保护部件外且耦接到该非涂覆部分的区域。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便携电子装置例如视频摄像机、移动电话和便携式计算机的轻型化和高功能化趋势,对用作便携无线装置的驱动电源的二次电池的研究正在积极进行。例如,二次电池包括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镍锌电池和锂离子电池。这些电池中,锂二次电池是可再充电的且适应于小型化和高容量。此外,由于锂二次电池具有高操作电压和高的单位重量能量密度,所以锂二次电池广泛用于高端电子装置中。
这样的锂离子电池可具有包括电池单元(battery cell)、电路模块和罩的电池组(battery pack)构造。电池单元包括电极组件、外壳、以及盖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板、负电极板和分隔体。外壳容纳电极组件。盖组件密封所述外壳。电路模块包括保护电路器件且耦接到电池单元。罩覆盖电路模块。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其基本克服了相关技术的限制和缺点引起的问题中的一个或更多。
因此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一特征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其防止了电极板在电极接片耦接到电极板时被损害。
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中的至少一个可通过提供一种二次电池来实现,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板和分隔体,该电极板包括耦接有正电极接片的正电极板和耦接有负电极接片的负电极板,其中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耦接到未施加涂覆部分的所述电极板的非涂覆部分,且具有被保护部件围绕的末端和暴露于该保护部件外且耦接到该非涂覆部分的区域。
该保护部件可具有焊接孔,该焊接孔配置来焊接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之一。
粘合剂可设置于该保护部件的下表面上从而将该保护部件粘合到该电极板的集流体。
该保护部件可围绕设置在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之一的边缘处的下表面。
该保护部件包括:第一保护部件,设置在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分上;以及第二保护部件,耦接到该第一保护部件的下部分以将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围绕在该第一保护部件和该第二保护部件之间。
该保护部件可由带形成,或者通过模制形成。
该保护部件在耦接到该非涂覆部分的角处可具有弯曲表面。
该电极组件可具有果冻卷形状,其中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堆叠且卷绕,且该正电极接片可与该负电极接片间隔开。
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中的每种可提供有多个,该电极组件可具有堆叠结构,其中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堆叠,该正电极板的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板的该负电极接片可根据极性聚集,从而分别形成电极端子。
该正电极接片的电极端子可通过弯曲该正电极接片之一以围绕其他正电极接片来形成,该负电极接片的电极端子可通过弯曲该负电极接片之一以围绕其他负电极接片来形成。
弯曲的接片可以是正电极接片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和负电极接片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
弯曲的接片可具有比其余接片的长度更大的长度。
弯曲的接片可具有比其他接片的厚度更大的厚度。
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中的至少一个可通过提供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来实现,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板和分隔体,该电极板包括耦接有正电极接片的正电极板和耦接有负电极接片的负电极板,该方法包括:准备该正电极接片,该负电极接片,以及围绕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的末端的保护部件;将暴露于该保护部件外的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焊接到该电极板的非涂覆部分;以及顺序堆叠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
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焊接孔可形成在该保护部件的上表面中。
该电极接片的焊接可通过该焊接孔在该保护部件的上部分处进行。
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该保护部件可由带形成,或者通过模制形成。
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该保护部件在围绕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的末端的一部分的角处可具有弯曲表面。
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该保护部件可围绕设置在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至少之一的边缘处的下表面。
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该保护部件可包括:第一保护部件,设置在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分上;以及第二保护部件,设置在该第一保护部件的下部分以将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围绕在该第一保护部件和该第二保护部件之间。
该方法还可包括在该电极板和该分隔体的堆叠之后卷绕该正电极板、该负电极板和该分隔体从而形成所述电极组件。
该方法还可包括,在该电极板和该分隔体的堆叠之后,将该正电极板、该负电极板和该分隔体中的每种准备多个从而堆叠多个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以及根据极性聚集和焊接该正电极板的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板的负电极接片,从而分别形成电极端子。
该电极端子的形成可包括:弯曲该正电极接片之一以围绕其他的正电极接片;以及弯曲该负电极接片之一以围绕其他的负电极接片。
该电极端子的形成可包括弯曲该正电极接片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和该负电极接片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
该电极端子的形成可包括弯曲所述正电极接片和所述负电极接片,所述正电极接片具有比其他正电极接片的长度更大的长度,所述负电极接片具有比其他负电极接片的长度更大的长度。
该电极端子的形成可包括弯曲所述正电极接片和所述负电极接片,所述正电极接片具有比其他正电极接片的厚度更大的厚度,所述负电极接片具有比其他负电极接片的厚度更大的厚度。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示范实施方式,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变得更加显然,附图中:
图1A是分解透视图,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图1B是放大视图,示出图1A的部分A;
图1C是沿图1B的线B-B′取得的剖视图;
图2是局部剖视图,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图3是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图4是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图5是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图6是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图7A是分解透视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图7B是透视图,示出图7A的电极组件的组装状态;
图7C是放大视图,示出图7B的部分C;
图8是流程图,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以及
图9是流程图,示出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通过引用而合并分别于2009年10月1日和2010年9月9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No.10-2009-0093802和No.10-2010-0088327的全部内容。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充分地描述示范实施方式。然而,示范实施方式能以不同形式体现,不应被理解为局限于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而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以使得本公开彻底和完整,且将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发明的范围。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似的元件。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方式。
图1A是分解透视图,示出根据一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图1B是放大视图,示出图1A的部分A。图1C是沿图1B的线B-B′取得的剖视图。
参照图1A-1C,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二次电池中使用的电极组件100包括正电极板110、分隔体120和负电极板130。
正电极板110、分隔体120和负电极板130顺序堆叠且以果冻卷形卷绕,从而形成电极组件100。电极组件100卷绕得使正电极板110的正电极接片113和负电极板130的负电极接片133向上突出,这将稍后描述。在该情况下,电极组件100将卷绕得使正电极板110的正电极接片113与负电极板130的负电极接片133间隔开。
下面,正电极板110和负电极板130可称为电极板,正电极板110的正电极接片113和负电极板130的负电极接片133可称为电极接片。
正电极板110包括正电极集流体111、设置在正电极集流体111的一个或更多表面上的正电极涂覆部分112、耦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表面的正电极接片113、以及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保护部件114。
具有薄层形状的正电极集流体111收集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的电子且将电子传送到外部电路。正电极集流体111可由不锈钢、镍、铝、钛、以及它们的合金之一形成,或者可以由具有用碳、镍、钛或银处理的表面的不锈钢或铝形成。
正电极集流体111的一个或更多表面涂覆有正电极涂覆部分112。正电极涂覆部分112可由嵌入或取出锂离子的材料形成,例如钴、锰和镍中的至少一种与锂的一种或更多种复合氧化物。正电极集流体111的设置于正电极涂覆部分112外的部分形成非涂覆部分。
正电极接片113耦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非涂覆部分。正电极接片113可通过激光或电阻焊接而耦接到非涂覆部分。正电极接片113可由铝或铝合金形成,且将正电极集流体111中收集的电子传送到外部电路。
保护部件114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特别地,被保护部件114围绕的末端包括正电极接片113的下边缘。保护部件114可由带形成,或者通过模制形成。保护部件114还围绕焊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正电极接片113的角部。此外,保护部件114还围绕面对负电极板130的正电极接片113的至少一部分。这样,保护部件114使正电极接片113与面对正电极接片113的负电极板130绝缘,且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113的损害,特别地,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损害。也就是说,保护部件114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相对比较锐利的边缘和角部从而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113的角部的损害。为此,保护部件114可由具有电绝缘属性和弹性的聚合物树脂例如聚酯形成。
保护部件114包括穿过内表面到另一表面的焊接孔114a。粘合剂可应用到保护部件114的下表面。在保护部件114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状态下,保护部件114被粘合到正电极集流体111,正电极集流体111可通过焊接孔114a暴露。正电极接片113可通过焊接孔114a焊接(weld)到正电极集流体111。尽管焊接孔114a整体具有封闭形状,但是焊接孔114a可具有开放侧面以增大焊接区域。
因此,由于正电极接片113以保护部件114附着到正电极接片113的状态附着到正电极集流体111,所以能减少由于正电极接片113的焊接工艺和保护部件114的附着工艺引起的正电极集流体111的变形。由于保护部件114减少了正电极集流体111与正电极接片113之间的直接接触,所以正电极接片113的焊接工艺引起的正电极集流体111的变形被防止。
分隔体120设置于正电极板110和负电极板130之间。分隔体120防止正电极板110和负电极板130之间的短路,且提供锂离子穿过的路径。例如,分隔体120可由热塑性树脂例如聚乙烯和聚丙烯形成,且具有多孔膜结构。当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达到热塑性树脂的熔点时,具有多孔膜结构的分隔体120熔化从而阻塞孔,使得分隔体120用作绝缘膜。这防止了锂离子经过正电极板110和负电极板130之间,从而使充电或放电停止,因此电流不再流动,于是终止了二次电池的内部温度增大。
负电极板130包括负电极集流体131、设置在负电极集流体131的一个或更多表面上的负电极涂覆部分132、耦接到负电极集流体131的表面的负电极接片133、以及围绕负电极接片133的末端的保护部件134。
就像正电极集流体111一样,负电极集流体131具有薄层形状。负电极集流体131由铜和铜合金中的一种形成。
负电极集流体131的一个或更多表面涂覆有负电极涂覆部分132。负电极涂覆部分132可由嵌入或取出锂离子的材料形成,例如锂金属、锂合金和碳材料,碳材料包括晶体碳、非晶碳、碳复合物和碳纤维。负电极集流体131的设置于负电极涂覆部分132外的部分形成非涂覆部分。
负电极接片133耦接到负电极集流体131的非涂覆部分。负电极接片133可通过激光或电阻焊接而耦接到非涂覆部分。例如,负电极接片133可由铜或镍形成,且将负电极集流体131中收集的电子传送到外部电路。
保护部件134围绕负电极接片133的末端。特别地,被保护部件134围绕的末端包括负电极接片133的下边缘。保护部件134还围绕焊接到负电极集流体131的负电极接片133的角部。此外,保护部件134还围绕面对正电极板110的负电极接片133的一部分。这样,保护部件134使负电极接片133与正电极板110绝缘,且保护负电极集流体131免于受到负电极接片133的损害,特别地,免于受到负电极接片133的末端的损害。也就是说,保护部件134围绕负电极接片133的较锐利的边缘和角部从而保护负电极集流体131免于受到负电极接片133的角部的损害。为此,保护部件134可由聚合物树脂例如聚酯形成。粘合层可设置于保护部件134的下表面上,焊接孔134a设置于保护部件134中,如保护部件114那样。负电极接片133能在负电极接片133和保护部件134附着到负电极集流体131的状态下被焊接。
因此,如正电极接片113那样,能减少由负电极接片133的焊接工艺和保护部件134的附着工艺这两个阶段引起的负电极集流体131的变形。当负电极接片133被焊接时,保护部件134保护负电极集流体131从而防止负电极集流体131的变形。
下面将描述根据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构造。
图2是局部剖视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使用的电极组件。
参照图2,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中使用的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板210、分隔体(未示出)和负电极板(未示出)。分隔体与前面的实施方式的分隔体相同。除了材料之外,负电极板具有与正电极板210的构造相同的构造,但是材料已描述于前面的实施例中。相似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似的元件。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与前面的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
正电极板210包括正电极集流体111、正电极涂覆部分(未示出)、正电极接片113和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保护部件214。
保护部件214将正电极接片113绝缘且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113损害,特别地,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损害。
焊接孔114a设置在保护部件214中。粘合剂可设置在保护部件214的下表面上。因此,正电极接片113可通过焊接孔114a焊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
保护部件214包括设置于正电极接片113的下部分中的下保护区214b。下保护区214b围绕设置在正电极接片113的边缘处的下表面。这样,保护部件214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免于被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角部损害,从而防止正电极接片113引起的对正电极集流体111的损害。
下面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构造。
图3是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3,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板310、分隔体(未示出)和负电极板(未示出)。
正电极板310包括正电极集流体111、正电极涂覆部分(未示出)、正电极接片113、以及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端部的保护部件314。
保护部件314使正电极接片113绝缘且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损害。
焊接孔114a设置于保护部件314中。粘合剂可设置在保护部件314的下表面上。这样,正电极接片113可通过焊接孔114a焊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
保护部件314在耦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部分中具有弯曲表面314c。也就是说,与正电极集流体111接触的保护部件314的末端的角部被弯曲表面314c代替。这样,保护部件314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损害且免于受到保护部件314的末端的角部的损害。
下面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构造。
图4是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
参照图4,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板410、分隔体(未示出)和负电极板(未示出)。
正电极板410包括正电极集流体111、正电极涂覆部分(未示出)、正电极接片113、以及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的保护部件414。
保护部件414仅围绕设置于正电极接片113的与正电极集流体111耦接的区域中的末端。也就是说,保护部件414设置在正电极集流体111内侧以暴露与正电极集流体111交叠的一部分正电极接片113。这样,正电极接片113可通过暴露部分焊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尽管未示出,但是保护部件414可包括焊接孔,焊接孔可增大焊接面积。
下面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构造。
图5是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参照图5,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板510、分隔体(未示出)和负电极板(未示出)。
正电极板510包括正电极集流体111、正电极涂覆部分(未示出)、正电极接片513、以及围绕正电极接片513的末端的保护部件514和515。
正电极接片513耦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非涂覆部分。正电极接片513可通过激光或电阻焊接耦接到非涂覆部分。首先,正电极接片513的下表面被保护部件515围绕,然后,正电极接片513放置于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非涂覆部分上且然后通过焊接耦接到非涂覆部分。正电极接片513设置得与非涂覆部分的上表面间隔开保护部件515的厚度,然后通过焊接耦接到非涂覆部分。
保护部件514和515围绕正电极接片513的末端。保护部件514和515包括设置在正电极接片513的上部分上的第一保护部件(亦由514表示)和设置在正电极接片513的下部分的第二保护部件(亦由515表示)。
正电极接片513被置于第二保护部件515的上部分上,然后正电极接片513的上部分被第一保护部件514覆盖,然后正电极接片513被置于正电极集流体111的上部分上。第一和第二保护部件514和515通过粘合剂彼此耦接,正电极接片513在它们之间。
正电极接片513通过形成在第一保护部件514中的焊接孔514a焊接,正电极接片513通过第二保护部件515的焊接孔515a耦接到非涂覆部分。在该情况下,在焊接之前,第二保护部件515的下表面可以不粘合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非涂覆部分。这是因为第二保护部件515可在焊接期间耦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非涂覆部分。然而,焊接可以在第二保护部件515的下表面粘合到非涂覆部分之后进行,从而将第一和第二保护部件514和515设置在准确的位置。
下面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构造。
图6是局部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
参照图6,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包括正电极板610、分隔体(未示出)和负电极板(未示出)。
正电极板610包括正电极集流体111、正电极涂覆部分(未示出)、正电极接片513、以及围绕正电极接片513的末端的保护部件614和615。
保护部件614和615与上面描述的实施方式的保护部件514和515相同。然而,保护部件614和615的耦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部分具有弯曲表面614b和615b。也就是说,保护部件614和615具有代替与正电极集流体111接触的末端的边缘的弯曲表面614b和615b。这样,由于边缘被从保护部件614和615去除,所以正电极集流体111被保护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513的末端以及保护部件614和615的末端的边缘的损害。
下面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二次电池的构造。
图7A是分解透视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700。图7B是透视图,示出电极组件700的组装状态。图7C是放大视图,示出图7B的部分C。
参照图7A至7C,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二次电池中的电极组件700包括正电极板710、分隔体720和负电极板730。电极组件700具有堆叠结构。也就是说,正电极板710、分隔体720和负电极板730顺序堆叠以形成电极组件700。
每个正电极板710包括正电极集流体111、设置于正电极集流体111的一个或更多表面上的正电极涂覆部分712、耦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表面的正电极接片713、围绕正电极接片713的第一末端的保护部件714、以及设置在正电极接片713的第二末端处的正端子715。
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除了正电极接片713耦接的区域之外的第一表面和正电极集流体111的第二表面完全涂覆有正电极涂覆部分712。正电极集流体111的设置于正电极涂覆部分712之外的部分形成非涂覆部分。这样,形成在正电极板710上的涂覆部分的量被最大化,二次电池的容量增大。正电极涂覆部分712可由嵌入或取出锂离子的材料形成,例如钴、锰和镍中的至少一种与锂的一种或更多种复合氧化物。正电极板710的设置正电极涂覆部分712的水平位置相同,因此正电极板710的设置非涂覆部分的水平位置相同。
正电极接片713可由铝形成,并耦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非涂覆部分。正电极接片713可分别焊接到非涂覆部分的相同水平位置。也就是说,正电极接片713可沿垂直直线排列。
围绕正电极接片713的末端的保护部件714使正电极接片713绝缘且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免于受到正电极接片713的末端的损害。
焊接孔714a设置于保护部件714中。因此,正电极接片713可通过焊接孔714a焊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
这样,由于在正电极接片713和保护部件714一起附着到正电极集流体111的状态下进行焊接工艺,所以由正电极接片713的焊接工艺和保护部件714的附着工艺引起的两阶段变形可被减少。当正电极接片713被焊接时,保护部件714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从而防止正电极集流体111的变形。
正端子715通过弯曲正电极接片713的第二末端而形成。也就是说,堆叠的正电极板710的正电极接片713中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被弯曲以围绕其他正电极接片713,并进行焊接工艺以形成正端子715。即,由于正端子715通过弯曲正电极接片713形成而没有额外的结构,所以二次电池的成本减小,实现了正端子715的更紧的耦接。形成正端子715的正电极接片713可具有比其他正电极接片713的长度和厚度更长的长度和更厚的厚度。
分隔体720堆叠在正电极板710和负电极板730之间。分隔体720防止正电极板710和负电极板730之间的短路,且允许锂离子通过。
每个负电极板730包括负电极集流体131、设置在负电极集流体131的一个或更多表面上的负电极涂覆部分732、耦接到负电极集流体131的第一表面的负电极接片733、围绕负电极接片733的第一末端的保护部件734、以及设置于负电极接片733的第二末端中的负端子735。
负电极涂覆部分732通过涂覆形成在负电极集流体131的一个或更多表面上。例如,负电极集流体131的除了负电极接片733耦接到的区域之外的第一表面和负电极集流体131的第二表面完全涂覆有负电极涂覆部分732。负电极集流体131的设置于负电极涂覆部分732之外的部分形成非涂覆部分。这样,形成在负电极板730上的涂覆部分的量最大化,二次电池的容量增大。负电极板730的设置负电极涂覆部分732的水平位置相同。负电极板730的设置非涂覆部分的水平位置相同。
负电极接片733可由镍形成,并耦接到负电极集流体131的非涂覆部分。负电极板730的设置负电极接片733的水平位置相同。也就是说,负电极接片733沿垂直直线排列。负电极接片733与正电极接片713水平间隔开。
围绕负电极接片733的第一末端的保护部件734使负电极接片733绝缘,并保护负电极集流体131免于受到负电极接片733的第一末端的损害。
焊接孔734a设置在保护部件734中。这样,负电极接片733可通过焊接孔734a焊接到负电极集流体131。
于是,由于在负电极接片733和保护部件734一起附着到负电极集流体131的状态下进行焊接工艺,所以由负电极接片733的焊接工艺和保护部件734的附着工艺引起的负电极集流体131的两阶段变形能减少。当负电极接片733被焊接时,保护部件734保护负电极集流体131从而防止负电极集流体131的变形。
负端子735通过弯曲负电极接片733的第二末端而形成。也就是说,堆叠的负电极板730的负电极接片733中的最上面的或最下面的一个被弯曲以围绕其他的负电极接片733,且进行焊接工艺从而形成负端子735。也就是说,由于负端子735通过弯曲负电极接片733形成而没有额外的结构,所以二次电池的成本减小,并实现了负端子735的更紧的耦接。形成负端子735的负电极接片733可具有比其他负电极接片733的长度和厚度更长的长度和更厚的厚度。
下面讲描述根据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图8是流程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参照图8,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准备电极接片和保护部件的操作S1,焊接电极接片的操作S2,堆叠操作S3,以及卷绕操作S4。下面将参照图1A至1C描述图8的操作S1至S4。
在操作S1中,准备正电极接片113、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保护部件114、负电极接片133、以及围绕负电极接片133的保护部件134。保护部件114围绕正电极接片113的末端。保护部件114可由带形成,或者通过模制形成。焊接孔114a可设置在保护部件114中从而暴露部分正电极接片113。围绕负电极接片133的保护部件134具有与保护部件114的构造类似的构造。保护部件114和134的下表面可设置有粘合部件从而增大到正电极集流体111和负电极集流体131的粘合力。
在操作S2,正电极接片113焊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负电极接片133焊接到负电极集流体131。此时,在正电极接片113与保护部件114一起设置于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非涂覆部分上的状态下,通过保护部件114的焊接孔114a焊接正电极接片113。在负电极接片133与保护部件134一起设置于负电极集流体131的非涂覆部分上的状态下,通过保护部件134的焊接孔134a焊接负电极接片133。由于保护部件114和134的附着以及正电极接片113和负电极接片133的焊接以单个工艺进行,所以正电极集流体111和负电极集流体131的变形能被减少。此外,由于正电极接片113和负电极接片133通过焊接孔114a和134a焊接,所以保护部件114和134保护正电极集流体111和负电极集流体131以防止焊接引起的变形。
在堆叠步骤S3中,耦接有正电极接片113和保护部件114的正电极板110以及耦接有负电极接片133和保护部件134的负电极板130堆叠。此时,分隔体120堆叠在正电极板110和负电极板130之间以及在正电极板110和负电极板130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这样,分隔体120防止正电极板110和负电极板130之间的短路且允许锂离子通过。
在卷绕步骤S4中,正电极板110、分隔体120和负电极板130的堆叠结构被卷绕。其中正电极板110、分隔体120和负电极板130顺序堆叠的电极组件100以果冻卷形状卷绕。此时,电极组件100的正电极接片113和负电极接片133向上突出。正电极板110的正电极接片113可以与负电极板130的负电极接片133间隔开。
之后,电极组件100插入到壳(case)或袋(pouch)中,电解液注入到盒或袋中以形成二次电池。
下面将描述根据另一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图9是流程图,示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参照图9,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包括准备电极接片和保护部件的操作S1,焊接电极接片的操作S2,堆叠操作S3,以及形成电极端子的操作S4。下面将参照图7A至7C描述图9的操作S1至S4。
在操作S1中,准备正电极接片713、围绕正电极接片713的保护部件714、负电极接片733、以及围绕负电极接片733的保护部件734。保护部件714围绕正电极接片713的末端。焊接孔714a设置在保护部件714中以暴露一部分正电极接片713。保护部件734围绕负电极接片733且具有与保护部件714的构造相似的构造。
在操作S2,正电极接片713焊接到正电极集流体111,负电极接片733焊接到负电极集流体131。此时,在正电极接片713和保护部件714一起设置在正电极集流体111的非涂覆部分上的状态下,通过保护部件714的焊接孔714a焊接正电极接片713。在负电极接片733和保护部件734一起设置在负电极集流体131的非涂覆部分上的状态下,通过保护部件734的焊接孔734a焊接负电极接片733。
由于保护部件714和734的附着以及正电极接片713和负电极接片733的焊接以单个工艺进行,所以正电极集流体111和负电极集流体131的变形能被减少。此外,由于正电极接片713和负电极接片733通过焊接孔714a和734a焊接,所以能防止由焊接引起的正电极集流体111和负电极集流体131的变形。
在堆叠操作S3中,耦接有正电极接片713和保护部件714的正电极板710以及耦接有负电极接片733和保护部件734的负电极板730堆叠。此时,分隔体720堆叠在正电极板710和负电极板730之间以及在正电极板710和负电极板730外侧。此时,正电极板710、分隔体120和负电极板730中的每种都提供有多个。正电极板710的设置正电极接片713的水平位置相同。也就是说,正电极接片713沿垂直直线排列。负电极板730的设置负电极接片733的水平位置相同。也就是说,负电极接片733沿垂直直线排列。
在操作S4,正电极接片713被弯曲以形成正端子715,负电极接片733被弯曲以形成负端子735。通过弯曲正电极接片713中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且将所述最上面或最下面的正电极接片713与所述最上面或最下面的正电极接片713中的其他另一正电极接片713焊接来形成正端子715。也就是说,由于正端子715通过弯曲和焊接正电极接片713形成而没有额外的结构,所以二次电池的成本减小,并实现了正端子715的更紧的耦接。将意识到,可以根据与正端子715的形成方法相同的方法利用负电极接片733形成负端子735。
根据该实施方式,保护部件耦接到正电极接片和负电极接片且设置在集流体上,并进行焊接工艺,由此减小焊接工艺和保护部件的附着引起的集流体的变形。
根据该实施方式,在从保护部件暴露的位置处进行焊接工艺,从而保护部件保护集流体,由此防止焊接工艺期间集流体的变形。
这里已经公开了示范实施方式,尽管采用了特定术语,但是他们仅在一般和说明性意义上使用和理解,不用于限制。因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可以进行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所附权利要求阐述的本发明的思想和范围。

Claims (26)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
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板和分隔体,该电极板包括耦接有正电极接片的正电极板和耦接有负电极接片的负电极板,
其中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耦接到所述电极板的没有被施加涂覆部分的非涂覆部分,且具有由保护部件围绕的末端和暴露于该保护部件外并耦接到该非涂覆部分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该保护部件具有焊接孔,该焊接孔配置来焊接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之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粘合剂设置于该保护部件的下表面上从而将该保护部件粘合到该电极板的集流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该保护部件围绕设置在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之一的边缘处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该保护部件包括:
第一保护部件,设置在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分上;以及
第二保护部件,耦接到该第一保护部件的下部分以将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围绕在该第一保护部件和该第二保护部件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该保护部件由带形成,或者通过模制形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该保护部件在耦接到该非涂覆部分的角处可具有弯曲表面。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该电极组件具有果冻卷形状,其中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堆叠且卷绕,且该正电极接片与该负电极接片间隔开。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中的每种被提供有多个,
该电极组件具有堆叠结构,其中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堆叠,且
该正电极板的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板的该负电极接片根据极性聚集,从而分别形成电极端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该正电极接片的电极端子通过弯曲该正电极接片之一以围绕其余正电极接片来形成,且
该负电极接片的电极端子通过弯曲该负电极接片之一以围绕其余负电极接片来形成。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弯曲的接片是正电极接片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和负电极接片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弯曲的接片具有比其余接片的长度更大的长度。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二次电池,其中所述弯曲的接片具有比其余接片的厚度更大的厚度。
14.一种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该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该电极组件包括电极板和分隔体,该电极板包括耦接有正电极接片的正电极板和耦接有负电极接片的负电极板,该方法包括:
准备该正电极接片、该负电极接片、以及围绕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的末端的保护部件;
将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暴露于该保护部件外的位置处焊接到该电极板的非涂覆部分;以及
顺序堆叠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焊接孔形成在该保护部件的上表面中。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极接片的焊接是通过该焊接孔在该保护部件的上部分处进行。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该保护部件由带形成,或者通过模制形成。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该保护部件在一部分的角处具有弯曲表面,该部分围绕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的所述末端。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该保护部件围绕设置在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至少之一的边缘处的下表面。
20.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中在该电极接片和该保护部件的准备中,该保护部件包括:第一保护部件,设置在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至少一个的上部分上;以及第二保护部件,设置在该第一保护部件的下部分以将该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围绕在该第一保护部件和该第二保护部件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还包括在堆叠该电极板和该分隔体之后卷绕该正电极板、该负电极板和该分隔体从而形成所述电极组件。
22.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在堆叠该电极板和该分隔体之后还包括:
将该正电极板、该负电极板和该分隔体中的每种准备多个从而堆叠该正电极板、该分隔体和该负电极板;以及
根据极性聚集和焊接该正电极板的正电极接片和该负电极板的负电极接片,从而分别形成电极端子。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极端子的形成包括:
弯曲该正电极接片之一以围绕其余的正电极接片;以及
弯曲该负电极接片之一以围绕其余的负电极接片。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极端子的形成包括弯曲该正电极接片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和该负电极接片的最上面或最下面的一个。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极端子的形成包括弯曲长度比其余正电极接片的长度大的所述正电极接片和长度比其余负电极接片的长度大的所述负电极接片。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极端子的形成包括弯曲厚度比其余正电极接片的厚度大的所述正电极接片和厚度比其余负电极接片的厚度大的所述负电极接片。
CN201010297584.5A 2009-10-01 2010-09-30 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0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93802/09 2009-10-01
KR20090093802 2009-10-01
KR88327/10 2010-09-09
KR1020100088327A KR101192076B1 (ko) 2009-10-01 2010-09-09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35013A true CN102035013A (zh) 2011-04-27
CN102035013B CN102035013B (zh) 2014-08-13

Family

ID=432586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7584.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35013B (zh) 2009-10-01 2010-09-30 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89286B2 (zh)
EP (1) EP2306554B1 (zh)
JP (1) JP5363444B2 (zh)
CN (1) CN10203501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5766A (zh) * 2012-09-27 2015-10-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电极集成部的集电器的支架的系统和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CN106025322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85781B2 (en) * 2010-06-21 2014-07-22 Samsung Sdi Co., Ltd. Connecting tab of battery pack, coupling structure between the connecting tab and wire, and coupling method thereof
EP2674999B1 (en) 2011-06-30 2016-08-10 LG Chem, Ltd. Secondary battery with enhanced contact resistance
JP6070067B2 (ja) * 2012-10-30 2017-02-01 ソニー株式会社 電池、電極、電池パック、電子機器、電動車両、蓄電装置および電力システム
JP6171395B2 (ja) * 2013-02-26 2017-08-02 株式会社Gsユアサ 蓄電素子および蓄電素子の製造方法
KR101784743B1 (ko) * 2015-01-23 2017-11-0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이차 전지
CN110168777A (zh) * 2017-02-27 2019-08-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KR102316338B1 (ko) 2017-04-14 2021-10-22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조립체
JP6737235B2 (ja) * 2017-05-22 2020-08-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270867B1 (ko) * 2017-12-07 2021-07-01 주식회사 엘지에너지솔루션 전극, 그의 제조방법, 전극조립체 및 이차전지
US20220247051A1 (en) * 2019-05-28 2022-08-04 Sanyo Electric Co., Ltd.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4857A (ja) * 1984-07-27 1986-02-19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電池の製造法
US20040028999A1 (en) * 2002-04-30 2004-02-12 Laliberte Richard Electrochemical bund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753204A (zh) * 2004-09-22 2006-03-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复合材料带和使用它的锂二次电池
US20060115722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Kim Hyun-Seok Battery
US20060115729A1 (en) * 2004-09-24 2006-06-01 Lee Hyung B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jelly roll type electrode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849358B2 (en) * 2001-04-06 2005-02-01 Ngk Spark Plug Co., Ltd. Lithium ion battery
JP4188613B2 (ja) * 2002-03-13 2008-1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非水電解液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0472504B1 (ko) * 2002-06-17 2005-03-10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보강구조가 개선된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100858799B1 (ko) * 2002-06-29 2008-09-17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파우치형 이차전지
KR100686851B1 (ko) 2005-05-30 2007-02-26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리튬 이차전지용 복합재료 테이프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
US20060093922A1 (en) * 2004-09-22 2006-05-04 Kim Cheon S Composite material tape for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JP4986441B2 (ja) * 2005-11-24 2012-07-2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角形電池
KR100947982B1 (ko) * 2006-03-28 2010-03-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가지는 파우치형 리튬 이차 전지
CN2924795Y (zh) * 2006-06-16 2007-07-18 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防止电池微短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JP5550805B2 (ja) * 2006-07-18 2014-07-16 エルジー・ケム・リミテッド 安定した電極リード−電極タブ結合部を有する電極組立体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化学セル
JP2008027831A (ja) * 2006-07-25 2008-02-0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池
KR101025277B1 (ko) * 2007-10-30 2011-03-29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이차 전지
TWI360908B (en) * 2007-12-27 2012-03-21 Ind Tech Res Inst Flexible envelope type battery and electric conduc
US8628876B2 (en) * 2008-06-20 2014-01-14 Samsung Sdi Co., Ltd. Electrode assembly and lithium secondary battery with same
KR101009517B1 (ko) 2008-06-23 2011-01-18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전극 조립체와 이를 이용한 리튬 이차 전지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34857A (ja) * 1984-07-27 1986-02-19 Shin Kobe Electric Mach Co Ltd 電池の製造法
US20040028999A1 (en) * 2002-04-30 2004-02-12 Laliberte Richard Electrochemical bundle and method for making same
CN1753204A (zh) * 2004-09-22 2006-03-29 三星Sdi株式会社 用于锂二次电池的复合材料带和使用它的锂二次电池
US20060115729A1 (en) * 2004-09-24 2006-06-01 Lee Hyung B Rechargeable battery with jelly roll type electrode assembly
US20060115722A1 (en) * 2004-11-30 2006-06-01 Kim Hyun-Seok Battery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95766A (zh) * 2012-09-27 2015-10-21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电极集成部的集电器的支架的系统和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CN104995766B (zh) * 2012-09-27 2017-10-27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具有至少一个用于电极集成部的集电器的支架的系统和用于制造这种系统的方法
CN106025322A (zh) * 2015-03-26 2016-10-12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CN106025322B (zh) * 2015-03-26 2020-07-14 三星Sdi株式会社 二次电池
US10727526B2 (en) 2015-03-26 2020-07-28 Samsung Sdi Co., Ltd. Secondary batt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363444B2 (ja) 2013-12-11
EP2306554A2 (en) 2011-04-06
US20110081574A1 (en) 2011-04-07
EP2306554B1 (en) 2013-09-11
US8889286B2 (en) 2014-11-18
EP2306554A3 (en) 2011-04-27
CN102035013B (zh) 2014-08-13
JP2011077041A (ja) 2011-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35013B (zh) 二次电池和制造二次电池的方法
EP2333891B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5549023B2 (ja) 二次電池
US7858240B2 (en) Electrode assembly and pouch type lithium rechargeable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KR101379985B1 (ko) 전극조립체 및 이를 이용한 이차전지
US8216005B2 (en) Lead plate with a mounting portion being heavier than its joint portion
KR101192076B1 (ko) 이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463779B (zh) 锂离子二次电池
US8546005B2 (en) Cap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the same
CN101485009A (zh) 将铝多层膜用作壳制造电池的方法
CN108292730B (zh) 电化学器件
KR102166807B1 (ko) 최외곽 전극이 음극으로 배치된 전극 조립체 및 상기 전극 조립체를 갖는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JP4656083B2 (ja) 電池パック
KR20120080148A (ko) 리튬 폴리머 이차 전지
CN111630699B (zh) 二次电池
US20090130552A1 (en) Cap assembly and secondary battery using the same
US20230048086A1 (en) Secondary battery
JP2000090897A5 (zh)
CN115516704A (zh) 二次电池
CN114982028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KR102637306B1 (ko) 배터리 팩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90055994A (ko) 이차 전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13

Termination date: 2016093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